关于开展2023年四川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开展2023年四川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为吸引激励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根据《关于加快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的九条措施》(川人社规〔2022〕2号)和《关于组织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21〕69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现就开展2023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以下简称“博新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内容

  “博新项目”重点瞄 (略) 重大战略任务、战略性前瞻性高新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现代产业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研究等领域,重点依 (略) 级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带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今年计划遴选25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给予每人两年40万元资助。

  二、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应为2023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中国国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199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2.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2021年1月1日(含)以后获得博士学位的全日制博士,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并在申报时须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3.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2年6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2年1月1日(含)之后;

  4.拟进站或在 (略) 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入选后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人事关 (略) 设站单位,并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资助期内原则上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二)申请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站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

  1.研究平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2.研究领域聚焦自然科学、“卡脖子”前沿技术、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3.在国(境)外知名高校或国内顶尖高校、 (略) 所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列入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名单的设站单位或设站学科中从事研究工作;

  4.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合作导师为国内学术界知名专家。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不纳入申报范围:

  1.已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管委“博新计划”、“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德交流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特别资助(站前和站中)”;

  2. (略)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或科研项目特别资助。

  三、申请材料

  1.申请书。下载《 (略)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申请表》、《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附件1-3)并按要求填写,一式2份;

  2.附件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可提供学校学位主管 (略) 系出具的相关证明。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国省项目/课题、专利、奖励、标准制定、入选人才计划等提供证明或证书扫描件,一式1份。

  3.电子版材料。命名格式: (略) 博新计划+姓名+申请表(附件1)、 (略) 博新计划+姓名+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附件2), (略) 博新计划+姓名+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附件3), (略) 博新计划+姓名+汇总表(附件5)、 (略) 博新计划+姓名+附件材料、其中附件材料需整合为一个PDF文件提交。

  四、申请须知

  1.申报推荐指标:我单位2023年有1个推荐指标。

  2.时间节点:请意向申报人员于7月20日下班前提交纸质材料至人事教育处(综合楼108室),电子版请同时发送至:*@*ttp://**,邮件题目格式为:姓名+202 (略) 博新计划+手机号码。

  请各位按时提交材料,逾期不予受理。准备好现场答辩PPT(自述时间10分钟,回答问题5分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研究所组织评审后,人教处整理好材料 (略)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3.请申报者严格遵守以下规则:应自觉恪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申报材料要客观、准确、完整,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联系人:曹 燕,电话:内线1108,外线028-*;

     罗傲霜,电话:内线1107,外线028-*。

  附件:

  1. (略)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申请表;

  2. 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

  3. 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4. 填表说明;

  5. 202 (略)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申报信息汇总表。

人事教育处

2023年7月11日

  为吸引激励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根据《关于加快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的九条措施》(川人社规〔2022〕2号)和《关于组织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21〕69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现就开展2023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以下简称“博新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内容

  “博新项目”重点瞄 (略) 重大战略任务、战略性前瞻性高新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现代产业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研究等领域,重点依 (略) 级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带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今年计划遴选25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给予每人两年40万元资助。

  二、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应为2023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中国国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199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2.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2021年1月1日(含)以后获得博士学位的全日制博士,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并在申报时须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3.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2年6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2年1月1日(含)之后;

  4.拟进站或在 (略) 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入选后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人事关 (略) 设站单位,并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资助期内原则上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二)申请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站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

  1.研究平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2.研究领域聚焦自然科学、“卡脖子”前沿技术、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3.在国(境)外知名高校或国内顶尖高校、 (略) 所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列入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名单的设站单位或设站学科中从事研究工作;

  4.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合作导师为国内学术界知名专家。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不纳入申报范围:

  1.已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管委“博新计划”、“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德交流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特别资助(站前和站中)”;

  2. (略)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或科研项目特别资助。

  三、申请材料

  1.申请书。下载《 (略)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申请表》、《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附件1-3)并按要求填写,一式2份;

  2.附件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可提供学校学位主管 (略) 系出具的相关证明。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国省项目/课题、专利、奖励、标准制定、入选人才计划等提供证明或证书扫描件,一式1份。

  3.电子版材料。命名格式: (略) 博新计划+姓名+申请表(附件1)、 (略) 博新计划+姓名+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附件2), (略) 博新计划+姓名+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附件3), (略) 博新计划+姓名+汇总表(附件5)、 (略) 博新计划+姓名+附件材料、其中附件材料需整合为一个PDF文件提交。

  四、申请须知

  1.申报推荐指标:我单位2023年有1个推荐指标。

  2.时间节点:请意向申报人员于7月20日下班前提交纸质材料至人事教育处(综合楼108室),电子版请同时发送至:*@*ttp://**,邮件题目格式为:姓名+202 (略) 博新计划+手机号码。

  请各位按时提交材料,逾期不予受理。准备好现场答辩PPT(自述时间10分钟,回答问题5分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研究所组织评审后,人教处整理好材料 (略)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3.请申报者严格遵守以下规则:应自觉恪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申报材料要客观、准确、完整,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联系人:曹 燕,电话:内线1108,外线028-*;

     罗傲霜,电话:内线1107,外线028-*。

  附件:

  1. (略)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申请表;

  2. 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

  3. 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4. 填表说明;

  5. 202 (略)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申报信息汇总表。

人事教育处

2023年7月11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附件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