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安陆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略) 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稳步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形成与资源环 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打造田园综合体;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开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源头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农业支撑体系,着力推进新主体培育、新业态发展、新模式创新、新技术应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工作目标

到2024年,全市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深入。全市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显著提高;高效生态农业和种养结合循环 (略) 农业主导业态,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大幅增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逐步完善,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观光采摘、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

三、工作重点

(一)绿色生态田园工程

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态学原理,绿色生态田园重点建设农田生态循环水网、农田生态廊道、农田生物多样性恢复设施等。到2024年,按照500亩为1个工程单元,实施绿色生态田园工程40处,覆盖农田2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资源集约化利用工程

1.资源集约化利用工程。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项目重点是全部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配套完善固体粪便储存设施,建设完善养殖废水处理利用设施。到2024年,对20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项目。(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安*分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农户分散养殖粪污处理利用项目。以村为单元,对畜禽分散养殖污染进行集中处理。按照“三改两分离”的要求,到2024年,重点对20个畜禽分散养殖集中的自然村进行改造,每个养殖户建设15平方米的固体粪便收集池。(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安*分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农作物秸秆(尾菜)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秸秆储场,购置运输车、粉碎机、打捆机、叉车、地磅、消防器材等设备,每个秸秆储存站占地5亩。有机肥生产设施主要建设厂房、发酵车间、成品库等,购置翻堆机、运输车等设备。到2024年,实施农作物秸秆(尾菜)资源化利用工程1处,配套7处农作物秸秆(尾菜)收集储运站。(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安*分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水产健康养殖工程

池塘改造主要是进行清淤,塘埂拓宽,护坡硬化,进排水沟疏浚浆砌,道路硬化、泵站维修升级、鱼池“三机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4年,建设稻田种养基地4000亩,改造池塘5000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休闲观光农业工程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与全域旅游相结合,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休闲观光农业知名品牌。休闲观光农业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生活居住区等。到2024年,建成20处休闲观光农业工程。每个工程规模达到300亩以上,年接待人数达20万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五)绿色有机农产品创建工程

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 (略) 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产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具有特色的绿色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主要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土壤改良、有机肥替代,购置振频式杀虫灯等,配套商品化处理设施,提升后处理与深加工能力。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严格执行有机产品的国家标准《GB/T19630.1—2011》的生产要求,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转换,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开展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推广蔬菜、稻米等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 (略) 知名农产品高端品牌。到2024年,建设5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每个基地面积达到500亩以上;建设3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每个基地面积达到200亩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六)互联网智慧农业工程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开发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墒情气象监控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防空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和智能化健康养殖系统。结合虚拟数字技术、远程视频实景传播技术等,构建基于电子商务技术、淘宝商业模式的农 (略) ,建设农业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到2024年,建设5套智能化农业生产系统。(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政数局、市供销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七)绿色生态宜居工程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突出等问题,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绿色生态宜居工程重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内道路改造等。到2024年,在100个自然村实施100处绿色生态宜居工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问题并存,农业水、土等资源约束日益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展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地表径流水净化和流域农业废弃物处理活动。到2024年,建设好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地表径流污水净化利用工程、实时在线监测工程和全流域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中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九) (略) 绿色农业观测站

为增强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促进绿色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促进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到2024年,建设1处观测试验站,5个观测点。主要监测土壤、肥料、水、农业投入品、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农产品质量状况、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状况等相关指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2023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5万亩,提质改造项目4.0万亩。2024年拟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5万亩,提质改造项目4.0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3年11月)

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办公场地、工作经费等。根据重点工作任务,对建设项目情况调查摸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召开动员大会,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11月—2024年10月)

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细化目标任务,召开调度会。各责任单位相应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每年6月,召开工作调度会;对重点工作、责任单位进行督查。每年9月,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召开创建工作现场观摩会。每年12月,进行年终考核考评,总结好全年工作。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12月)

重点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总结推广发展模式,宣传提炼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打造绿色农业安*典型。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管理体系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略) 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实施的综合协调、监督指导、日常管理等相关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略) 、乡生态农业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度,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每年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略) 、乡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绩效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成立规划实施专家委员会,负责编制建设方案,为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研究制修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药管理、肥料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蓄禽粪污资源化、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农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农产品产地安全环境管理、农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业生态补偿等政策法规。完善农业节能减排体系和执法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对已经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要在执行上下功夫,真正把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发挥作用,加大环境污染成本。

(三)构建稳定增长的支持体系

加大农业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建立统筹使用和分类管理的资金整合机制,积极整合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项目资金管理格局。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对绿色有机农产品创建加大补贴力度,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业金融服务方式,适当降低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优化贷款期限结构,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资服务,做好“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协调督促资金的落实、拨付,确保相关项目的实施进度。

(四)打造技术服务体系

搭建科技创新和合作平台,积极 (略) 所、 (略) 校的科研合作,联合建立农业专家工作站及配套科研设施,改善科学实验和技术推广条件,借助外部的科技人才资源,引进新技术、新产品, (略) 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先进技术应用水平。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经营管理培训,强化对种养能手、职业农民、涉农企业的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重点开展生态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市场营销、专业合作社管理与运营、品牌打造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完善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理顺管理机制,改善基础设施,拓展服务范围,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推广服务转变。

附件1: (略)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2: (略)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附件1:

(略)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创建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略)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有序实施,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检查督办,切实推进创建工作落实落地,市政府特成立工作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 (略) 长

副组长:市人民 (略) 长

成 员: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生态环境局安*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政数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略) 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略) 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稳步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形成与资源环 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打造田园综合体;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开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源头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农业支撑体系,着力推进新主体培育、新业态发展、新模式创新、新技术应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工作目标

到2024年,全市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深入。全市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显著提高;高效生态农业和种养结合循环 (略) 农业主导业态,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大幅增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逐步完善,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观光采摘、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

三、工作重点

(一)绿色生态田园工程

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态学原理,绿色生态田园重点建设农田生态循环水网、农田生态廊道、农田生物多样性恢复设施等。到2024年,按照500亩为1个工程单元,实施绿色生态田园工程40处,覆盖农田2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资源集约化利用工程

1.资源集约化利用工程。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项目重点是全部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配套完善固体粪便储存设施,建设完善养殖废水处理利用设施。到2024年,对20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项目。(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安*分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农户分散养殖粪污处理利用项目。以村为单元,对畜禽分散养殖污染进行集中处理。按照“三改两分离”的要求,到2024年,重点对20个畜禽分散养殖集中的自然村进行改造,每个养殖户建设15平方米的固体粪便收集池。(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安*分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农作物秸秆(尾菜)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秸秆储场,购置运输车、粉碎机、打捆机、叉车、地磅、消防器材等设备,每个秸秆储存站占地5亩。有机肥生产设施主要建设厂房、发酵车间、成品库等,购置翻堆机、运输车等设备。到2024年,实施农作物秸秆(尾菜)资源化利用工程1处,配套7处农作物秸秆(尾菜)收集储运站。(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安*分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水产健康养殖工程

池塘改造主要是进行清淤,塘埂拓宽,护坡硬化,进排水沟疏浚浆砌,道路硬化、泵站维修升级、鱼池“三机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4年,建设稻田种养基地4000亩,改造池塘5000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休闲观光农业工程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与全域旅游相结合,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休闲观光农业知名品牌。休闲观光农业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生活居住区等。到2024年,建成20处休闲观光农业工程。每个工程规模达到300亩以上,年接待人数达20万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五)绿色有机农产品创建工程

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 (略) 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产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具有特色的绿色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主要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土壤改良、有机肥替代,购置振频式杀虫灯等,配套商品化处理设施,提升后处理与深加工能力。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严格执行有机产品的国家标准《GB/T19630.1—2011》的生产要求,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转换,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开展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推广蔬菜、稻米等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 (略) 知名农产品高端品牌。到2024年,建设5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每个基地面积达到500亩以上;建设3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每个基地面积达到200亩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六)互联网智慧农业工程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开发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墒情气象监控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防空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和智能化健康养殖系统。结合虚拟数字技术、远程视频实景传播技术等,构建基于电子商务技术、淘宝商业模式的农 (略) ,建设农业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到2024年,建设5套智能化农业生产系统。(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政数局、市供销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七)绿色生态宜居工程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突出等问题,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绿色生态宜居工程重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内道路改造等。到2024年,在100个自然村实施100处绿色生态宜居工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问题并存,农业水、土等资源约束日益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展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地表径流水净化和流域农业废弃物处理活动。到2024年,建设好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地表径流污水净化利用工程、实时在线监测工程和全流域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中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九) (略) 绿色农业观测站

为增强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促进绿色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促进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到2024年,建设1处观测试验站,5个观测点。主要监测土壤、肥料、水、农业投入品、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农产品质量状况、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状况等相关指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2023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5万亩,提质改造项目4.0万亩。2024年拟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5万亩,提质改造项目4.0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3年11月)

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办公场地、工作经费等。根据重点工作任务,对建设项目情况调查摸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召开动员大会,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11月—2024年10月)

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细化目标任务,召开调度会。各责任单位相应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每年6月,召开工作调度会;对重点工作、责任单位进行督查。每年9月,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召开创建工作现场观摩会。每年12月,进行年终考核考评,总结好全年工作。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12月)

重点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总结推广发展模式,宣传提炼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打造绿色农业安*典型。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管理体系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略) 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实施的综合协调、监督指导、日常管理等相关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略) 、乡生态农业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度,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每年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略) 、乡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绩效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成立规划实施专家委员会,负责编制建设方案,为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研究制修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药管理、肥料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蓄禽粪污资源化、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农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农产品产地安全环境管理、农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业生态补偿等政策法规。完善农业节能减排体系和执法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对已经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要在执行上下功夫,真正把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发挥作用,加大环境污染成本。

(三)构建稳定增长的支持体系

加大农业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建立统筹使用和分类管理的资金整合机制,积极整合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项目资金管理格局。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对绿色有机农产品创建加大补贴力度,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业金融服务方式,适当降低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优化贷款期限结构,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资服务,做好“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协调督促资金的落实、拨付,确保相关项目的实施进度。

(四)打造技术服务体系

搭建科技创新和合作平台,积极 (略) 所、 (略) 校的科研合作,联合建立农业专家工作站及配套科研设施,改善科学实验和技术推广条件,借助外部的科技人才资源,引进新技术、新产品, (略) 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先进技术应用水平。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经营管理培训,强化对种养能手、职业农民、涉农企业的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重点开展生态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市场营销、专业合作社管理与运营、品牌打造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完善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理顺管理机制,改善基础设施,拓展服务范围,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推广服务转变。

附件1: (略)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2: (略)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附件1:

(略)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创建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略)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有序实施,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检查督办,切实推进创建工作落实落地,市政府特成立工作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 (略) 长

副组长:市人民 (略) 长

成 员: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生态环境局安*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政数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略) 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