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工程硕士圆了儿时医学梦,研究生毕业时立志成为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我的就业故事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文汇报:工程硕士圆了儿时医学梦,研究生毕业时立志成为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我的就业故事

最近,上海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应届毕业生张琦已 (略) ,成为一名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她接受采访时说:“我从小就有医学梦,虽然现在做不成医生,但同样可以为守护人类健康奋斗。”

这位顺利留用实台却不喜欢自己的研究方向、科研和实习同步进行“压力山大”……攻读专业硕士期间,张琦几乎放弃了休息, (略) 实习、四天在学校做课题。明年3月即将毕业的她感叹:“这两年半,我的日常感觉是时间不够用,但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动力满满。”

冲刺第一志愿失败?不妨思考其他通往“罗马”的路

因为心疼外公身体不好,孝顺的张琦早就立志当一名医生,她高考时的第一志愿就填了医学。“可惜高考时我没发挥好,未能如 (略) 。但我觉得不能钻牛角尖,不妨思考其他通往‘罗马’的路。再说,不一定只有医学生才能治病救人。”做了一番功课后,她选择报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被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 (略) 录取。

本科四年中,张琦广泛接触了医学影像、智能康复、生物医学、精密医疗器械等多个专业方向。“我发现自己对机械工程最有兴趣,也比较擅长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大三时,她就早早瞄准了医疗器械领域。由于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对学历有一定要求,张琦选择继续攻读专业硕士。

经历新冠疫情,张琦发现,检测试剂、口罩、手套等医疗耗材,以及呼吸机、麻醉机等医疗器械对挽救生命同样至关重要。她更打定主意,要做一名“从医”的工程师。同时, (略) 的实地调研也让她发现,对医疗器械的现实需求越了解,对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的认知也就越清晰,“不为良医,就为良工。研发精密的医疗器械仪器,同样可以守护很多人的健康。”

今年2月,她开始选择实习单位时,清一色地选了医疗器械企业。刚开始,她面试了几家业 (略) ,但内心却并不满意,“因为我想做研发,而且最好能和我的课题相关,但‘大厂’并没有对口的实习机会”。一筹莫展之际, (略) 新成立了心脑血管研发中心,她马上投递了简历,“面试官承诺让我做研发,而且和我从事的脑神经支架研究方向也比较吻合。”

兼顾实习和科研压力大?“双线作战”收获同样翻倍

张琦直言自己很幸运,在学校和职场都遇到了好的引路人。虽然兼顾实习和科研的压力大,但“双线作战”的收获同样翻倍。

她的研究生导师崔海坡特别鼓励学生早点实习,“读研期间,老师没有让我做过任何和自己课题无关的杂事,总是关照我尽快完成课题、尽早实习实践。”在导师的帮助下,她的研究和论文进度都控制得当。

然而,在地处杨浦区的学校 (略) 之间奔波,对张琦是个考验。手忙脚乱地度过最初一段时间,她慢慢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幸运的是,公司允许我把课题带去,工作之余可以无偿使用实验室和检测设备。”张琦说, (略) 项目组的工作,她就会向资深工程师请教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每一次都能得到热心的指导。

做测试、开发工艺、编写产品操作文件……张琦花了大半年慢慢熟悉整个医疗器械的研发流程。她坦言,这对课题研究帮助很大。“在企业里,我经历了从学生思维向工程师思维的转变,尤其是理解产品设计的整个逻辑非常重要。”比如,经历实习,她才知道医疗支架的设计有严格的法规要求,据此再修改了课题设计思路。

努力没有白费。“我把研究课题中的难点带到实战场景中解决,现在论文即将顺利发表,实习结束后也将正式留用,”张琦说,“水到渠成的秘诀是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倾尽全力投入其中。”



来源:文汇报 作者:储舒婷

原文链接:http://**


最近,上海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应届毕业生张琦已 (略) ,成为一名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她接受采访时说:“我从小就有医学梦,虽然现在做不成医生,但同样可以为守护人类健康奋斗。”

这位顺利留用实台却不喜欢自己的研究方向、科研和实习同步进行“压力山大”……攻读专业硕士期间,张琦几乎放弃了休息, (略) 实习、四天在学校做课题。明年3月即将毕业的她感叹:“这两年半,我的日常感觉是时间不够用,但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动力满满。”

冲刺第一志愿失败?不妨思考其他通往“罗马”的路

因为心疼外公身体不好,孝顺的张琦早就立志当一名医生,她高考时的第一志愿就填了医学。“可惜高考时我没发挥好,未能如 (略) 。但我觉得不能钻牛角尖,不妨思考其他通往‘罗马’的路。再说,不一定只有医学生才能治病救人。”做了一番功课后,她选择报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被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 (略) 录取。

本科四年中,张琦广泛接触了医学影像、智能康复、生物医学、精密医疗器械等多个专业方向。“我发现自己对机械工程最有兴趣,也比较擅长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大三时,她就早早瞄准了医疗器械领域。由于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对学历有一定要求,张琦选择继续攻读专业硕士。

经历新冠疫情,张琦发现,检测试剂、口罩、手套等医疗耗材,以及呼吸机、麻醉机等医疗器械对挽救生命同样至关重要。她更打定主意,要做一名“从医”的工程师。同时, (略) 的实地调研也让她发现,对医疗器械的现实需求越了解,对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的认知也就越清晰,“不为良医,就为良工。研发精密的医疗器械仪器,同样可以守护很多人的健康。”

今年2月,她开始选择实习单位时,清一色地选了医疗器械企业。刚开始,她面试了几家业 (略) ,但内心却并不满意,“因为我想做研发,而且最好能和我的课题相关,但‘大厂’并没有对口的实习机会”。一筹莫展之际, (略) 新成立了心脑血管研发中心,她马上投递了简历,“面试官承诺让我做研发,而且和我从事的脑神经支架研究方向也比较吻合。”

兼顾实习和科研压力大?“双线作战”收获同样翻倍

张琦直言自己很幸运,在学校和职场都遇到了好的引路人。虽然兼顾实习和科研的压力大,但“双线作战”的收获同样翻倍。

她的研究生导师崔海坡特别鼓励学生早点实习,“读研期间,老师没有让我做过任何和自己课题无关的杂事,总是关照我尽快完成课题、尽早实习实践。”在导师的帮助下,她的研究和论文进度都控制得当。

然而,在地处杨浦区的学校 (略) 之间奔波,对张琦是个考验。手忙脚乱地度过最初一段时间,她慢慢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幸运的是,公司允许我把课题带去,工作之余可以无偿使用实验室和检测设备。”张琦说, (略) 项目组的工作,她就会向资深工程师请教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每一次都能得到热心的指导。

做测试、开发工艺、编写产品操作文件……张琦花了大半年慢慢熟悉整个医疗器械的研发流程。她坦言,这对课题研究帮助很大。“在企业里,我经历了从学生思维向工程师思维的转变,尤其是理解产品设计的整个逻辑非常重要。”比如,经历实习,她才知道医疗支架的设计有严格的法规要求,据此再修改了课题设计思路。

努力没有白费。“我把研究课题中的难点带到实战场景中解决,现在论文即将顺利发表,实习结束后也将正式留用,”张琦说,“水到渠成的秘诀是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倾尽全力投入其中。”



来源:文汇报 作者:储舒婷

原文链接:http://**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