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淮南赛区选拔赛暨“义保政策助我成长”诵读和书写大赛的通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组织开展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淮南赛区选拔赛暨“义保政策助我成长”诵读和书写大赛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语委,各市直学校(幼儿园)和中职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落实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深化“典耀中华”主题读书。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举办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根据《 (略)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略) 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皖教秘语〔2024〕6号)要求,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淮南赛区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体悟中华优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思想实践,提升语言文化素养,激发文化自信自强。

二、大赛主题

典耀中华,赓续文脉

三、组织机构

(略) 设置赛事组委会,组委会成员单位有: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市教育体育局。组委会 (略)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比赛相关工作。

四、赛事安排

全国大赛分为四类:

(一)“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简称诵读大赛)

(二)“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简称讲解大赛)

(三)“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简称书写大赛)

(四)“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简称篆刻大赛)

市级组委会统一组织诵读大赛 (略) 级选拔比赛,并推荐优 (略) 级比赛。市级、省级均不组织讲解大赛、篆刻大赛选拔赛,由选手自行登*国家大赛网站报名参赛。各项赛事具体安排见附件。

五、赛事平台

(一)市赛平台: (略) 级比赛的诵读作品和书写作品将在“ (略) 智慧教育云平台”进行展示。

(二)省赛平台:参加诵读大赛 (略) 级预选赛的选手, (略) 赛平台登记信息和上传作品(省赛组委会办公室收到各单位报送的作品汇总表后,将平台网址、上传方法等通过短信发送给选手)。 (略) 级选拔,入围全国比赛的选手,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查看信息,并在规定时限内上传作品。

(三)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http://**。参赛者可通过大赛官网报名参赛、上传作品、查看赛事通知和名单公示、下载证书等。各赛项赛程具体要求、工作安排等事宜均通过大赛官网发布。同时,可通过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微信公众号(zhjdsdgc)、抖音号、视频号和中国语言文字学习强国号等获取大赛相关信息。

六、奖项设置

诵读大赛和 (略) 级预选赛面向参赛作品按相关规定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面向指导教师设立指导教师奖, (略) 级以下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学校及相关赛事组织单位设立优秀组织奖,并予颁发电子获奖证书。市 (略) 级大赛执行。

全国大赛获奖者由全国大赛组委会统一颁发证书(优秀组织奖颁发纸质证书,其他奖项在大赛官网自行下载电子证书)。

七、工作要求

(一)请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语委办、各市直学校(幼儿园)和中职学校高度重视, (略) 级选拔赛、省级预选赛组委会办公室做好参赛工作,严格按照要求推荐作品,保障比赛高质量开展。

(二)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活动氛围。要注重挖掘参赛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和案例,加强活动过程性宣传和报道。 (略) (略) 级选拔的讲解大赛和篆刻大赛,要广泛组织发动,鼓励师生群众踊跃参加。

(三)各有关单位可采取适当方式组织诵读大赛和书写大赛的选拔赛。

(四)比赛鼓励农村地区师生群众踊跃参加。

(五)请各有关单位严格加强审核校对,准确、规范填写作品相关信息,作品标题、所在学校或单位等信息须用全称,不得出现错别字、错误名称、不规范表述,参赛者身份、所在单位等信息不得虚假。出现以上情况的将在评审中扣分直至取消参赛资格,情节严重者将通报所在单位并责令整改。

八、其他事项

(一)大赛为公益性赛事,任何单位和机构不得以比赛名义向参赛者及参赛单位收取任何费用。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办赛,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安全办赛。

(二)全国大赛组委会享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展示、汇编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权益,参赛者拥有署名权。寄送的作品实物,在分赛项方案中明确不予退还的,视为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转让作品实物的所有权。

附件:

1.“诵读中国”经典诵 (略) 参赛方案

2.“笔墨中国”汉字书 (略) 参赛方案

3.“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方案

4.“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方案

5. 诵读大赛淮南赛区作品汇总表

6. 书写大赛淮南赛区作品汇总表

公告通知-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通知.zip

(略)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略) 教育体育局

**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

(略) 参赛方案

诵读古今经典,弘扬中国精神。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引领社会大众亲近中华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齐心共书强国新篇章,教育部、国家语委特委托中国教育电视台、 (略) 承办“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以下简称诵读大赛)。 (略) 诵读预选赛方案,结 (略) 级参赛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 (略) 幼儿园、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和在职教师。

市级赛项分为幼儿组、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初中、高中)、中职生组、教师组(含幼儿园在职教师),共5个组别。

(略) 级比赛, (略) 级比赛,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辖区内幼儿园( (略) 直属幼儿园),以幼儿绘本创编形式参赛,参赛幼儿数3-20人;教师可以加入,人数不得超过2人。

其他组别不得跨组参赛。每组可单人参赛,也可2人(含)以上组成团队参赛,最多不超过20人。参赛人员不能重复参加,参赛过程中人员不得替换、不得增加。

二、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和典范价值的,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经典诗词、文章和优秀图书内容节选。当代作品应已正 (略) 级以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公开发布或发表。诵读文本主体前后可根据需要增加总计不超过200字的过渡语(计入总时长)。改编、网络以及自创文本不在征集之列。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4年新创作录制的视频,高清1920*1080横屏拍摄,格式为MP4,长度为3—6分钟,大小不超过700MB,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音。视频作品必须同期录音,不得后期配音。

视频文字建议使用方正字库字体或其他有版权的字体,视频中不得使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的肖像,不得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视频和音频,不得出现与诵读大赛无关的条幅、角标等。

(三)其他要求

作品可借助音乐、服装等手段融合展现诵读内容。鼓励以团队形式诵读,团队人数不超过20人。

每人最多可参与个人或团队诵读作品1个。每个作品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多个作品获得一等奖的同一指导老师不重复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正确、规范填写参赛者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单位或学校等信息。汇总表提交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

三、作品选拔和推荐名额

比赛不接收个人报送作品,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选拔属地内所有组别作品( (略) 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寿县、凤台县各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6件,田家庵区、高新区各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5件,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毛集实验区、经开区各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4件。

中职学生组按照A类学校作品最多不超过3件、B类学校作品最多不超过2件,其他中职学校报送1件作品。

市级组委会将推荐中职学校学生组3个作品,其余每组推荐10 (略) 级赛事( (略) 级比赛)。

四、赛程安排

(一)市赛作品报送

1.市赛作品由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分两批报送:第一批小学生组、中学生组、教师组和中职学生组于5月31日前报送。第二批幼儿组作品于6月12日前报送。

2.报送内容:推荐作品汇总表(word版、盖章PDF版)、参赛作品视频及稿件,以U (略) 语委办。

(二)省赛作品报送和选拔:**日前

市赛组委会于6月7日前将作品汇 (略) 级预选赛组委会。选手需在6月20日前将 (略) 赛平台。

省级预选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从省赛7个组别中遴选出不超过150个作品推荐进入全国复赛(每个学校或单位在同一组别中的被推荐作品不超过2个), (略) 级预选赛各个奖项。

入围参加全国复赛的选手于7月10日前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网址:http://**)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诵读常识测评,测评可多次进行,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60分以上为测评合格,合格者方可获得参赛资格。

完成知识测评后,选手于7月15日17:00前在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作品视频不能出现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的名字、学校或所在单位等信息。

(三)全国复赛:**日前

全国大赛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对复赛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决赛的作品。

(四)全国决赛:**日前

决赛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入围决赛的参赛作品参加线下现场比赛(海外组线上比赛),半决赛按照成绩排序,约25%进入总决赛,角逐一等奖、二等奖。其余作品确定三等奖、优秀奖。

(五)展示:2024年10月至12月

优秀作品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平台进行展播。

五、联系方式

(一)省级预选赛作品报送联系方式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周老师0551-*,邮箱:*@*26.com。

(二)全国诵读大赛承办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人:中国教育电视台张老师, (略) 王老师

电 话:010-*,0571-*(工作日9:00—17:00接听咨询)

邮 箱:*@*etv.cn


附件2

“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

(略) 参赛方案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为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提高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和能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西泠印社出版社承办“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以下简称书写大赛)。 (略) 级书写大赛方案,结 (略) 级参赛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 (略) 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在职教师(含幼儿园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

市赛设硬笔和毛笔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分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含中职学生)、教师组(含幼儿园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组,共8个组别。

二、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爱国情怀以及反映积极向上时代精神的古今诗文、楹联、词语、名言警句,或中华优秀图书的内容节选等。当代内容应以正式出版或主流媒体公开发表为准,内容主题须相对完整,改编、自创以及网络文本等不在征集之列。

硬笔类作品须使用规范汉字(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依据,非繁体字),字体要求使用楷书或行书;毛笔类作品鼓励使用规范汉字,因艺术表达需要可使用繁体字及经典碑帖中所见的写法,字体不限(篆书、草书须附释文),但须通篇统一,尤其不得繁简混用。

(二)作品要求

硬笔可使用铅笔(仅限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中性笔、钢笔、秀丽笔。硬笔类作品用纸规格不超过A3纸大小(29.7cm×42cm以内)。

毛笔类作品用纸规格为四尺三裁至六尺整张宣纸(46cm×69cm—95cm×180cm),一律为竖式,不得托裱。手卷、册页等形式不在参赛范围之内。

(三)提交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4年新创作的作品,由参赛者独立完成。硬笔类作品上传分辨率为300DPI以上的扫描图片,毛笔类作品上传高清照片,格式为JPG或JPEG,大小为2—10M,要求能体现作品整体效果与细节特点。

(四)其他要求

省级以上大赛官网提示,正确、规范填写参赛者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单位/学校等信息。填报作品名称时,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每人限报 1 件作品,限报 1 名指导教师。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

三、作品选拔和推荐名额

比赛不接收个人报送作品,由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选拔和推荐属地内所 (略) 级选拔赛( (略) 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寿县、凤台县每类每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20件,田家庵区、高新区每类每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18件,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毛集实验区、经开区每类每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16件。

市级组委会将推荐每类每组别20 (略) 级赛事。

四、赛程安排

(一)市赛作品报送

1.电子材料报送: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于5月22日前,将作品汇总表(word版和盖章PDF版) (略) 级组委会邮箱 *@*26.com。

2.纸质材料报送: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于5月24日前将作品原件及作品汇总表报送到指定地点(具体地点另行通知)。作品原件背面右下方,用铅笔以楷书注明参赛者组别、姓名、性别、年龄、学校、班级、指导教师、联系电话等信息。纸质作品不予退还。

3.凡 (略) 级比赛的作品,需要增加报送书写者视频,视频录制要求和报送方式另行通知。

(二)省赛作品选拔:2024年5月至6月15日

市赛组委会于6月7日前将作品汇 (略) 级预选赛组委会。

选手需在6月1 (略) 赛平台登记信息、上传书写视频和作品图片,同时寄送作品原件。省赛平台网址和上传方法将通过短信发送给选手。作品纸质原件需在外包装上注明“某市/某校书法作品”。纸质作品不予退还。

(二)省级复赛:2024年6月-7月

省赛组委会组 (略) 、各高校报送的作品进行评审,从10个组别中遴选出不超过400个作品推荐进入全国决赛, (略) 预选赛各个奖项。

推荐入围全国决赛的参赛者于7月10日前登录大赛官网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书法常识测评。测评可多次进行,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60分以上为测评合格。合格者方可报名参赛。

完成知识测评后,参赛者使用赛区比赛时登记的手机号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书写视频及作品电子图片。作品上传时间截至7月15日17:00。

(三)决赛:2024年8月至9月

国家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对纸质作品进行评审,确定获奖作品及等次。

(四)展示:2024年10月至12月

举办“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获奖作品展示活动、书写视频展示活动。

五、联系方式

(一)省级预选赛作品报送联系方式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周老师0551-*,邮箱:*@*26.com。书写作品原件寄送地址:合肥新站区文忠路与学林路交口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全国汉字书写大赛承办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人:首都师范大学王老师、祖老师,西泠印社出版社潘老师、吴老师

电 话:010-*,0571-*,0571-*(工作日9:00—17:00接听咨询)

邮 箱:*@*ttp://**

附件3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方案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深入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充分挖掘中华经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民族正气、爱国情怀、道德品质和艺术魅力,教育部、国家语委特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以下简称讲解大赛),并制定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留学生及全国大中小学校在职教师。

分为小学教师组、中学教师组(含中职教师)、大学教师组(含高职教师)、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组,共5个组别。

二、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

讲解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内容应为列入教育部中小学(含中职)统编语文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及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诗词作品。

参赛教师应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按照课堂教学相关要求,遵循诗词教育基本规律和学术规范,录制以诗词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微课视频。

参赛大学生及留学生应广泛阅读相关书籍,结合个人生活经验与感受,讲解诗词作品,并阐述诗词的意义与价值,使用多媒体及其他创新形式录制讲解视频。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4年新创作录制的视频,横屏拍摄,格式为MP4,长度为5—8分钟,清晰度不低于720P,大小不超过700MB,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音,参赛者须出镜。

视频开头以文字方式展示作品名称、组别等信息,信息须正确、规范,与赛事平台填报信息一致。不可出现参赛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校或单位等信息。视频文字建议使用方正字库字体或其他有版权的字体。

(三)提交要求

每人限报1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

三、赛程安排

(一)初赛:2024年4月至5月

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宁夏等13个赛区举办赛区初赛。参赛者按赛区通知要求报名参赛,完成知识测评,并提交作品。

各赛区须组织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诗词常识测评。测评可进行3次,系统将以最高分作为最终成绩。各赛区根据初赛测评成绩排名确定入围复赛人员(初赛测评成绩不作为复赛评分依据)。

不组织赛区初赛的地区,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按照参赛指引自主完成报名,并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诗词常识初赛测评,测评可进行3次,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按初赛测评成绩排序确定入围复赛人员(初赛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测评时间截至5月31日24:00。

(二)复赛:2024年6月至7月

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宁夏等13个赛区举办赛区复赛。分赛区选拔推荐入围全国半决赛的参赛者,每赛区推荐总数不超过本赛区初赛报名人数的10%且不超过150人。被推荐入围的参赛者使用赛区比赛时登记的手机号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赛区管理员使用官网账号对推荐作品进行确认。作品上传、赛区确认时间截至7月31日24:00。各省级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将《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作品汇总表》电子版及加盖公章扫描版(PDF格式)发送至指定邮箱(*@*wcbs.com), 邮件标题格式为“省份+第六届讲解大赛汇总表”。

不组织赛区复赛的地区,参赛者于6月25日24:00前通过大赛网站(http://**)提交1篇原创书评(对象为与经典诗词相关书籍,字数在1000—3000字;文章如有抄袭,取消参赛资格),文件格式为DOC或DOCX。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评审确定入围半决赛的参赛者。入围半决赛的参赛者按要求录制参赛视频、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作品上传时间截至7月31日24:00。

(三)决赛:2024年8月至9月

决赛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根据所有入围半决赛的作品成绩排序,确定三等奖、优秀奖作品及入围总决赛的参赛者。通过总决赛确定一等奖和二等奖作品。

(四)展示:2024年10月至12月

优秀作品将在相关媒体平台进行展示,部分获奖选手将参与线上线下专题展示。

四、其他事项

关于各赛段名单公示、决赛具体要求等未尽事宜均通过大赛官网发布通知。

联系人:北京师范大学余老师,高等教育出版社罗老师

电 话:010-*,010-*(工作日8:30—16:30接听咨询)

邮 箱:*@*63.com


附件4

“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方案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广“大众篆刻、绿色篆刻、创意篆刻”的理念,通过传播篆刻文化与汉字历史文化知识,在师生中普及篆刻技能,教育部、国家语委特委托北京 (略) 联合中 (略) (略) 承办“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以下简称篆刻大赛),并制定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全国大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和在职教师。设手工篆刻、机器篆刻两个类别。每类分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初中、高中、中职学生)、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师组,共8个组别。

二、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

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爱国情怀以及积极向上时代精神的词语、警句、中华古今名人名言。内容应完整、准确。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内容使用汉字,字体不限。

参赛作品材质提倡使用除传统石材以外的各种新型材料,机器篆刻鼓励使用木头、陶瓷、金属等材料。

手工篆刻类:每人限报1件印屏(粘贴印蜕6—8方,需两个以上边款,作者自行粘贴、题签)。印屏尺寸为138cm×34cm,竖式。

机器篆刻类:作者根据设计稿以机器的方式制作篆刻作品的成品,并将钤印出的印蜕以印屏的形式呈现(粘贴印蜕6—8方,需两个以上边款,作者自行粘贴、题签)。印屏尺寸为138cm×34cm,竖式。

(三)提交要求

手工篆刻类作品要求在大赛官网上传印屏照片,另附作品释文。

机器篆刻类作品要求在大赛官网上传印屏照片、已完成印章实物照片,另附作品释文。

照片格式为JPG或JPEG,大小为1—5M,不超过5张,白色背景、无杂物,须有印面,要求能体现作品整体、局部等效果。

(四)其他要求

参赛作品应为参赛者独立创作。按大赛官网要求正确填写参赛者和指导教师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学校/单位等信息。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予更改。每人限报1名指导教师,教师组参赛者不填写指导教师。

三、赛程安排

(一)初赛:2024年4月至7月

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四川、贵州、 (略) (区、市) (略) 级初赛, (略) 级部门通知要求完成知识测评,报名参赛。

各赛区须组织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篆刻常识测评,每人可多次测评,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60分以上为测评合格,合格者方可获得参赛资格。

(略) (略) (区、市),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按照参赛指引完成报名,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篆刻常识在线测评,每人可多次测评,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60分以上为测评合格,合格者可提交参赛作品。作品提交时间截至7月31日24:00。

(二)复赛:2024年8月

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四川、贵州、 (略) (区、市) (略) 级复赛。省级部门组织推荐入围全国决赛的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图片,并于7月31日前确认推荐名单,将《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作品汇总表》电子版及加盖公章扫描版(PDF格式)发送至指定邮箱(*@*wcbs.com),邮件标题格式为“省份+第六届篆刻大赛汇总表”。

(略) (略) (区、市),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评审,按参赛作品评审成绩确定入围决赛的参赛者。复赛成绩不计入决赛。

(三)决赛:2024年9月

所有入围决赛的手工篆刻类参赛者,根据通知要求寄送印蜕及印屏实物作品,参赛印屏不予退还。所有入围决赛的机器篆刻类参赛者,可自行制作完成后寄送作品,也可联系承办单位协助制作(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对印屏及实物进行评审,按评审成绩排序确定获奖作品及等次。

(四)展示:2024年10月至12月

举办“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获奖作品展览活动。

四、其他事项

关于各赛段名单公示、决赛具体要求等未尽事宜均通过大赛官网发布通知。

联系人:北京 (略) 王老师、耿老师

电 话:010-*(工作日9:00—17:00接听咨询)

邮 箱:*@*63.com

地 址: (略) 海淀区复兴路*9号中华世纪坛(篆刻大赛)

邮 编:*

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语委,各市直学校(幼儿园)和中职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落实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深化“典耀中华”主题读书。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举办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根据《 (略)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略) 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皖教秘语〔2024〕6号)要求,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淮南赛区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体悟中华优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思想实践,提升语言文化素养,激发文化自信自强。

二、大赛主题

典耀中华,赓续文脉

三、组织机构

(略) 设置赛事组委会,组委会成员单位有: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市教育体育局。组委会 (略)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比赛相关工作。

四、赛事安排

全国大赛分为四类:

(一)“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简称诵读大赛)

(二)“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简称讲解大赛)

(三)“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简称书写大赛)

(四)“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简称篆刻大赛)

市级组委会统一组织诵读大赛 (略) 级选拔比赛,并推荐优 (略) 级比赛。市级、省级均不组织讲解大赛、篆刻大赛选拔赛,由选手自行登*国家大赛网站报名参赛。各项赛事具体安排见附件。

五、赛事平台

(一)市赛平台: (略) 级比赛的诵读作品和书写作品将在“ (略) 智慧教育云平台”进行展示。

(二)省赛平台:参加诵读大赛 (略) 级预选赛的选手, (略) 赛平台登记信息和上传作品(省赛组委会办公室收到各单位报送的作品汇总表后,将平台网址、上传方法等通过短信发送给选手)。 (略) 级选拔,入围全国比赛的选手,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查看信息,并在规定时限内上传作品。

(三)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http://**。参赛者可通过大赛官网报名参赛、上传作品、查看赛事通知和名单公示、下载证书等。各赛项赛程具体要求、工作安排等事宜均通过大赛官网发布。同时,可通过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微信公众号(zhjdsdgc)、抖音号、视频号和中国语言文字学习强国号等获取大赛相关信息。

六、奖项设置

诵读大赛和 (略) 级预选赛面向参赛作品按相关规定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面向指导教师设立指导教师奖, (略) 级以下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学校及相关赛事组织单位设立优秀组织奖,并予颁发电子获奖证书。市 (略) 级大赛执行。

全国大赛获奖者由全国大赛组委会统一颁发证书(优秀组织奖颁发纸质证书,其他奖项在大赛官网自行下载电子证书)。

七、工作要求

(一)请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语委办、各市直学校(幼儿园)和中职学校高度重视, (略) 级选拔赛、省级预选赛组委会办公室做好参赛工作,严格按照要求推荐作品,保障比赛高质量开展。

(二)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活动氛围。要注重挖掘参赛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和案例,加强活动过程性宣传和报道。 (略) (略) 级选拔的讲解大赛和篆刻大赛,要广泛组织发动,鼓励师生群众踊跃参加。

(三)各有关单位可采取适当方式组织诵读大赛和书写大赛的选拔赛。

(四)比赛鼓励农村地区师生群众踊跃参加。

(五)请各有关单位严格加强审核校对,准确、规范填写作品相关信息,作品标题、所在学校或单位等信息须用全称,不得出现错别字、错误名称、不规范表述,参赛者身份、所在单位等信息不得虚假。出现以上情况的将在评审中扣分直至取消参赛资格,情节严重者将通报所在单位并责令整改。

八、其他事项

(一)大赛为公益性赛事,任何单位和机构不得以比赛名义向参赛者及参赛单位收取任何费用。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办赛,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安全办赛。

(二)全国大赛组委会享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展示、汇编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权益,参赛者拥有署名权。寄送的作品实物,在分赛项方案中明确不予退还的,视为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转让作品实物的所有权。

附件:

1.“诵读中国”经典诵 (略) 参赛方案

2.“笔墨中国”汉字书 (略) 参赛方案

3.“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方案

4.“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方案

5. 诵读大赛淮南赛区作品汇总表

6. 书写大赛淮南赛区作品汇总表

公告通知-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通知.zip

(略)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略) 教育体育局

**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

(略) 参赛方案

诵读古今经典,弘扬中国精神。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引领社会大众亲近中华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齐心共书强国新篇章,教育部、国家语委特委托中国教育电视台、 (略) 承办“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以下简称诵读大赛)。 (略) 诵读预选赛方案,结 (略) 级参赛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 (略) 幼儿园、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和在职教师。

市级赛项分为幼儿组、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初中、高中)、中职生组、教师组(含幼儿园在职教师),共5个组别。

(略) 级比赛, (略) 级比赛,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辖区内幼儿园( (略) 直属幼儿园),以幼儿绘本创编形式参赛,参赛幼儿数3-20人;教师可以加入,人数不得超过2人。

其他组别不得跨组参赛。每组可单人参赛,也可2人(含)以上组成团队参赛,最多不超过20人。参赛人员不能重复参加,参赛过程中人员不得替换、不得增加。

二、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和典范价值的,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经典诗词、文章和优秀图书内容节选。当代作品应已正 (略) 级以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公开发布或发表。诵读文本主体前后可根据需要增加总计不超过200字的过渡语(计入总时长)。改编、网络以及自创文本不在征集之列。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4年新创作录制的视频,高清1920*1080横屏拍摄,格式为MP4,长度为3—6分钟,大小不超过700MB,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音。视频作品必须同期录音,不得后期配音。

视频文字建议使用方正字库字体或其他有版权的字体,视频中不得使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的肖像,不得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视频和音频,不得出现与诵读大赛无关的条幅、角标等。

(三)其他要求

作品可借助音乐、服装等手段融合展现诵读内容。鼓励以团队形式诵读,团队人数不超过20人。

每人最多可参与个人或团队诵读作品1个。每个作品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多个作品获得一等奖的同一指导老师不重复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正确、规范填写参赛者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单位或学校等信息。汇总表提交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

三、作品选拔和推荐名额

比赛不接收个人报送作品,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选拔属地内所有组别作品( (略) 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寿县、凤台县各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6件,田家庵区、高新区各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5件,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毛集实验区、经开区各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4件。

中职学生组按照A类学校作品最多不超过3件、B类学校作品最多不超过2件,其他中职学校报送1件作品。

市级组委会将推荐中职学校学生组3个作品,其余每组推荐10 (略) 级赛事( (略) 级比赛)。

四、赛程安排

(一)市赛作品报送

1.市赛作品由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分两批报送:第一批小学生组、中学生组、教师组和中职学生组于5月31日前报送。第二批幼儿组作品于6月12日前报送。

2.报送内容:推荐作品汇总表(word版、盖章PDF版)、参赛作品视频及稿件,以U (略) 语委办。

(二)省赛作品报送和选拔:**日前

市赛组委会于6月7日前将作品汇 (略) 级预选赛组委会。选手需在6月20日前将 (略) 赛平台。

省级预选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从省赛7个组别中遴选出不超过150个作品推荐进入全国复赛(每个学校或单位在同一组别中的被推荐作品不超过2个), (略) 级预选赛各个奖项。

入围参加全国复赛的选手于7月10日前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网址:http://**)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诵读常识测评,测评可多次进行,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60分以上为测评合格,合格者方可获得参赛资格。

完成知识测评后,选手于7月15日17:00前在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作品视频不能出现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的名字、学校或所在单位等信息。

(三)全国复赛:**日前

全国大赛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对复赛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决赛的作品。

(四)全国决赛:**日前

决赛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入围决赛的参赛作品参加线下现场比赛(海外组线上比赛),半决赛按照成绩排序,约25%进入总决赛,角逐一等奖、二等奖。其余作品确定三等奖、优秀奖。

(五)展示:2024年10月至12月

优秀作品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平台进行展播。

五、联系方式

(一)省级预选赛作品报送联系方式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周老师0551-*,邮箱:*@*26.com。

(二)全国诵读大赛承办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人:中国教育电视台张老师, (略) 王老师

电 话:010-*,0571-*(工作日9:00—17:00接听咨询)

邮 箱:*@*etv.cn


附件2

“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

(略) 参赛方案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为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提高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和能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西泠印社出版社承办“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以下简称书写大赛)。 (略) 级书写大赛方案,结 (略) 级参赛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 (略) 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在职教师(含幼儿园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

市赛设硬笔和毛笔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分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含中职学生)、教师组(含幼儿园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组,共8个组别。

二、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爱国情怀以及反映积极向上时代精神的古今诗文、楹联、词语、名言警句,或中华优秀图书的内容节选等。当代内容应以正式出版或主流媒体公开发表为准,内容主题须相对完整,改编、自创以及网络文本等不在征集之列。

硬笔类作品须使用规范汉字(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依据,非繁体字),字体要求使用楷书或行书;毛笔类作品鼓励使用规范汉字,因艺术表达需要可使用繁体字及经典碑帖中所见的写法,字体不限(篆书、草书须附释文),但须通篇统一,尤其不得繁简混用。

(二)作品要求

硬笔可使用铅笔(仅限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中性笔、钢笔、秀丽笔。硬笔类作品用纸规格不超过A3纸大小(29.7cm×42cm以内)。

毛笔类作品用纸规格为四尺三裁至六尺整张宣纸(46cm×69cm—95cm×180cm),一律为竖式,不得托裱。手卷、册页等形式不在参赛范围之内。

(三)提交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4年新创作的作品,由参赛者独立完成。硬笔类作品上传分辨率为300DPI以上的扫描图片,毛笔类作品上传高清照片,格式为JPG或JPEG,大小为2—10M,要求能体现作品整体效果与细节特点。

(四)其他要求

省级以上大赛官网提示,正确、规范填写参赛者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单位/学校等信息。填报作品名称时,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每人限报 1 件作品,限报 1 名指导教师。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

三、作品选拔和推荐名额

比赛不接收个人报送作品,由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选拔和推荐属地内所 (略) 级选拔赛( (略) 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寿县、凤台县每类每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20件,田家庵区、高新区每类每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18件,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毛集实验区、经开区每类每组别推荐作品不超过16件。

市级组委会将推荐每类每组别20 (略) 级赛事。

四、赛程安排

(一)市赛作品报送

1.电子材料报送: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于5月22日前,将作品汇总表(word版和盖章PDF版) (略) 级组委会邮箱 *@*26.com。

2.纸质材料报送: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于5月24日前将作品原件及作品汇总表报送到指定地点(具体地点另行通知)。作品原件背面右下方,用铅笔以楷书注明参赛者组别、姓名、性别、年龄、学校、班级、指导教师、联系电话等信息。纸质作品不予退还。

3.凡 (略) 级比赛的作品,需要增加报送书写者视频,视频录制要求和报送方式另行通知。

(二)省赛作品选拔:2024年5月至6月15日

市赛组委会于6月7日前将作品汇 (略) 级预选赛组委会。

选手需在6月1 (略) 赛平台登记信息、上传书写视频和作品图片,同时寄送作品原件。省赛平台网址和上传方法将通过短信发送给选手。作品纸质原件需在外包装上注明“某市/某校书法作品”。纸质作品不予退还。

(二)省级复赛:2024年6月-7月

省赛组委会组 (略) 、各高校报送的作品进行评审,从10个组别中遴选出不超过400个作品推荐进入全国决赛, (略) 预选赛各个奖项。

推荐入围全国决赛的参赛者于7月10日前登录大赛官网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书法常识测评。测评可多次进行,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60分以上为测评合格。合格者方可报名参赛。

完成知识测评后,参赛者使用赛区比赛时登记的手机号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书写视频及作品电子图片。作品上传时间截至7月15日17:00。

(三)决赛:2024年8月至9月

国家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对纸质作品进行评审,确定获奖作品及等次。

(四)展示:2024年10月至12月

举办“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获奖作品展示活动、书写视频展示活动。

五、联系方式

(一)省级预选赛作品报送联系方式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周老师0551-*,邮箱:*@*26.com。书写作品原件寄送地址:合肥新站区文忠路与学林路交口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全国汉字书写大赛承办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人:首都师范大学王老师、祖老师,西泠印社出版社潘老师、吴老师

电 话:010-*,0571-*,0571-*(工作日9:00—17:00接听咨询)

邮 箱:*@*ttp://**

附件3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方案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深入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充分挖掘中华经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民族正气、爱国情怀、道德品质和艺术魅力,教育部、国家语委特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以下简称讲解大赛),并制定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留学生及全国大中小学校在职教师。

分为小学教师组、中学教师组(含中职教师)、大学教师组(含高职教师)、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组,共5个组别。

二、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

讲解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内容应为列入教育部中小学(含中职)统编语文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及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诗词作品。

参赛教师应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按照课堂教学相关要求,遵循诗词教育基本规律和学术规范,录制以诗词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微课视频。

参赛大学生及留学生应广泛阅读相关书籍,结合个人生活经验与感受,讲解诗词作品,并阐述诗词的意义与价值,使用多媒体及其他创新形式录制讲解视频。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4年新创作录制的视频,横屏拍摄,格式为MP4,长度为5—8分钟,清晰度不低于720P,大小不超过700MB,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音,参赛者须出镜。

视频开头以文字方式展示作品名称、组别等信息,信息须正确、规范,与赛事平台填报信息一致。不可出现参赛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校或单位等信息。视频文字建议使用方正字库字体或其他有版权的字体。

(三)提交要求

每人限报1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

三、赛程安排

(一)初赛:2024年4月至5月

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宁夏等13个赛区举办赛区初赛。参赛者按赛区通知要求报名参赛,完成知识测评,并提交作品。

各赛区须组织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诗词常识测评。测评可进行3次,系统将以最高分作为最终成绩。各赛区根据初赛测评成绩排名确定入围复赛人员(初赛测评成绩不作为复赛评分依据)。

不组织赛区初赛的地区,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按照参赛指引自主完成报名,并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诗词常识初赛测评,测评可进行3次,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按初赛测评成绩排序确定入围复赛人员(初赛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测评时间截至5月31日24:00。

(二)复赛:2024年6月至7月

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宁夏等13个赛区举办赛区复赛。分赛区选拔推荐入围全国半决赛的参赛者,每赛区推荐总数不超过本赛区初赛报名人数的10%且不超过150人。被推荐入围的参赛者使用赛区比赛时登记的手机号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赛区管理员使用官网账号对推荐作品进行确认。作品上传、赛区确认时间截至7月31日24:00。各省级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将《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作品汇总表》电子版及加盖公章扫描版(PDF格式)发送至指定邮箱(*@*wcbs.com), 邮件标题格式为“省份+第六届讲解大赛汇总表”。

不组织赛区复赛的地区,参赛者于6月25日24:00前通过大赛网站(http://**)提交1篇原创书评(对象为与经典诗词相关书籍,字数在1000—3000字;文章如有抄袭,取消参赛资格),文件格式为DOC或DOCX。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评审确定入围半决赛的参赛者。入围半决赛的参赛者按要求录制参赛视频、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作品上传时间截至7月31日24:00。

(三)决赛:2024年8月至9月

决赛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根据所有入围半决赛的作品成绩排序,确定三等奖、优秀奖作品及入围总决赛的参赛者。通过总决赛确定一等奖和二等奖作品。

(四)展示:2024年10月至12月

优秀作品将在相关媒体平台进行展示,部分获奖选手将参与线上线下专题展示。

四、其他事项

关于各赛段名单公示、决赛具体要求等未尽事宜均通过大赛官网发布通知。

联系人:北京师范大学余老师,高等教育出版社罗老师

电 话:010-*,010-*(工作日8:30—16:30接听咨询)

邮 箱:*@*63.com


附件4

“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方案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广“大众篆刻、绿色篆刻、创意篆刻”的理念,通过传播篆刻文化与汉字历史文化知识,在师生中普及篆刻技能,教育部、国家语委特委托北京 (略) 联合中 (略) (略) 承办“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以下简称篆刻大赛),并制定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全国大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和在职教师。设手工篆刻、机器篆刻两个类别。每类分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初中、高中、中职学生)、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师组,共8个组别。

二、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

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爱国情怀以及积极向上时代精神的词语、警句、中华古今名人名言。内容应完整、准确。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内容使用汉字,字体不限。

参赛作品材质提倡使用除传统石材以外的各种新型材料,机器篆刻鼓励使用木头、陶瓷、金属等材料。

手工篆刻类:每人限报1件印屏(粘贴印蜕6—8方,需两个以上边款,作者自行粘贴、题签)。印屏尺寸为138cm×34cm,竖式。

机器篆刻类:作者根据设计稿以机器的方式制作篆刻作品的成品,并将钤印出的印蜕以印屏的形式呈现(粘贴印蜕6—8方,需两个以上边款,作者自行粘贴、题签)。印屏尺寸为138cm×34cm,竖式。

(三)提交要求

手工篆刻类作品要求在大赛官网上传印屏照片,另附作品释文。

机器篆刻类作品要求在大赛官网上传印屏照片、已完成印章实物照片,另附作品释文。

照片格式为JPG或JPEG,大小为1—5M,不超过5张,白色背景、无杂物,须有印面,要求能体现作品整体、局部等效果。

(四)其他要求

参赛作品应为参赛者独立创作。按大赛官网要求正确填写参赛者和指导教师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学校/单位等信息。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予更改。每人限报1名指导教师,教师组参赛者不填写指导教师。

三、赛程安排

(一)初赛:2024年4月至7月

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四川、贵州、 (略) (区、市) (略) 级初赛, (略) 级部门通知要求完成知识测评,报名参赛。

各赛区须组织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篆刻常识测评,每人可多次测评,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60分以上为测评合格,合格者方可获得参赛资格。

(略) (略) (区、市),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按照参赛指引完成报名,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篆刻常识在线测评,每人可多次测评,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60分以上为测评合格,合格者可提交参赛作品。作品提交时间截至7月31日24:00。

(二)复赛:2024年8月

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四川、贵州、 (略) (区、市) (略) 级复赛。省级部门组织推荐入围全国决赛的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图片,并于7月31日前确认推荐名单,将《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作品汇总表》电子版及加盖公章扫描版(PDF格式)发送至指定邮箱(*@*wcbs.com),邮件标题格式为“省份+第六届篆刻大赛汇总表”。

(略) (略) (区、市),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评审,按参赛作品评审成绩确定入围决赛的参赛者。复赛成绩不计入决赛。

(三)决赛:2024年9月

所有入围决赛的手工篆刻类参赛者,根据通知要求寄送印蜕及印屏实物作品,参赛印屏不予退还。所有入围决赛的机器篆刻类参赛者,可自行制作完成后寄送作品,也可联系承办单位协助制作(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对印屏及实物进行评审,按评审成绩排序确定获奖作品及等次。

(四)展示:2024年10月至12月

举办“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获奖作品展览活动。

四、其他事项

关于各赛段名单公示、决赛具体要求等未尽事宜均通过大赛官网发布通知。

联系人:北京 (略) 王老师、耿老师

电 话:010-*(工作日9:00—17:00接听咨询)

邮 箱:*@*63.com

地 址: (略) 海淀区复兴路*9号中华世纪坛(篆刻大赛)

邮 编:*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