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略) (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略) 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 (略)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拟开展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教师队*“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建设目标
面向全校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的课程和全校在编教师,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教师和优秀团队,全面推进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程思政 (略) 径,加快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申报条件
1.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特别是要加强福建地域文化和学校“三张文化名片”等融入各类课程。
3.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入选示范课程相应授课教师、团队自动认定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不需单独申报。
6.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
7.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8.普通本科课程要坚持以本为本,聚焦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适应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职业教育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内容。
四、评选程序
1.课程负责人自主申报。每个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已获得省级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负责人,原则上不得作为新的课程负责人再次申报。
2. (略) (部)审核推荐。 (略) (部)组织开展示范项目的初评与推荐,评选中应准确把握评审标准和申报要求,对申报项目的教学材料进行全面核查,择优推荐,确保申报遴选程序规范和申报项目质量。 (略) 推荐项目数不超过4个,每个教学部不超过2个。 (略) (部)将未获得推荐但建设成效显著的 (略) (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获得立项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将纳入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库,从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五、工作要求
1. (略) (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评选、推荐工作,并以此为抓手, (略) (部)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学校将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展公开观摩课,发挥示范课程和优秀教师、团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营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校形成“三全育人”的新氛围和新格局。
3.为持续推进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学校相关文件,提供建设经费资助,建设期限为两年。
4. (略) (部)于2024年6月15日前将《课程思政推荐项目汇总表》(附1)一式一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附2)一式三份报送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电子版材料统一命名为“学院+教师+课程名称”发送至 *@*26.com。 (略) (部)为单位统一报送,联系人:陈椿,黄雅玲;联系电话:*。
附件:
1.课程思政推荐项目汇总表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
教务处
2024年5月24日
关于开展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rar
(略) (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略) 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 (略)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拟开展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教师队*“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建设目标
面向全校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的课程和全校在编教师,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教师和优秀团队,全面推进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程思政 (略) 径,加快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申报条件
1.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特别是要加强福建地域文化和学校“三张文化名片”等融入各类课程。
3.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入选示范课程相应授课教师、团队自动认定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不需单独申报。
6.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
7.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8.普通本科课程要坚持以本为本,聚焦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适应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职业教育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内容。
四、评选程序
1.课程负责人自主申报。每个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已获得省级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负责人,原则上不得作为新的课程负责人再次申报。
2. (略) (部)审核推荐。 (略) (部)组织开展示范项目的初评与推荐,评选中应准确把握评审标准和申报要求,对申报项目的教学材料进行全面核查,择优推荐,确保申报遴选程序规范和申报项目质量。 (略) 推荐项目数不超过4个,每个教学部不超过2个。 (略) (部)将未获得推荐但建设成效显著的 (略) (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获得立项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将纳入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库,从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五、工作要求
1. (略) (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评选、推荐工作,并以此为抓手, (略) (部)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学校将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展公开观摩课,发挥示范课程和优秀教师、团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营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校形成“三全育人”的新氛围和新格局。
3.为持续推进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学校相关文件,提供建设经费资助,建设期限为两年。
4. (略) (部)于2024年6月15日前将《课程思政推荐项目汇总表》(附1)一式一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附2)一式三份报送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电子版材料统一命名为“学院+教师+课程名称”发送至 *@*26.com。 (略) (部)为单位统一报送,联系人:陈椿,黄雅玲;联系电话:*。
附件:
1.课程思政推荐项目汇总表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
教务处
2024年5月24日
关于开展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rar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