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之约一封来自云南傈僳族女大学生的“邀请信”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八年之约一封来自云南傈僳族女大学生的“邀请信”

视频:牛亚军 陈雪 曹蕊

  “这世上还有千千万万个角落需要被照亮,这或许也是警察叔叔们来到我世界的另一种意义吧。”6月19日,云南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苏典分站收到了一封署名“勇敢小女孩”小余(化名)的来信,信中深情的字句深深感动了苏典分站的民警。

  信里这位勇敢小女孩 (略)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苏典乡劈石村,现在是河南理工大学一名2024届本科毕业生,也是畹町边检站苏典分站(原武警德宏边防支队苏典边境检查站)连续资助八年的贫困傈僳族学生。

  如今,小余即将大学毕业,她不忘饮水思源,从千里之外寄来了这封信,信中话语真挚无比,还热情地邀请苏典分站全体民警去参加她的毕业典礼,渴望与大家分享她成长的快乐。

  苏典乡地处高寒山区,海拔2800米,半年雨水半年霜,是离盈江县最远的一个傈僳族乡镇,曾经是当地的贫困乡,一直以来,基础条件薄弱、交通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等问题困扰着当地的发展。

  八年前,在一次警校共建活动中,原苏典边防检查站官兵(现已转制为国家移民管理警察)从学校校长了解到小余的情况。小余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盈江县第一民族中学。然而,这对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无钱读书,只能辍学在家帮父母上山找猪草、插秧、种玉米。

  “除了陪我长大的你们,不会有人真的懂一个农村孩子的内心世界”,小余同每一个山里的孩子一样,也渴望读书,渴望冲出这叠叠的山嶂,走出山外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于是,苏典分站民警决定伸出援助之手资助其上学,自愿为其捐款凑齐了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2016年至今,中学时每学期600元,大学期间每学期1000元,中途费用也是站里警察叔叔给的。”小余从未忘记大家对她的关爱和帮助。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舒舒你一直关心着我和家人的身体,忘不了你让我把边防站当自己家的嘱托。”信中提到的“舒舒”是畹町边检站苏典分站的民警舒哲,也是苏典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他经常到学校进行法治宣讲授课,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舒舒”。

  八年,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坚持做好一件事,2016年至今,苏典分站领导换了又换,但对小余的资助一直没有中断过。每年开学,民警都会及时把学费送到,并按时寄去生活费。

  八年来,小余从一个贫困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她的成长经历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在“舒舒”和大家的呵护下,她始终阳光开朗,品学兼优,在学校也备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如今,小余即将大学毕业,她不忘饮水思源,从千里之外寄来了这封信,信中话语真挚无比,还热情地邀请苏典分站全体民警去参加她的毕业典礼,她渴望与大家分享她成长的快乐。

  “我还记得当时收到小余被河南理工大学录取的喜讯时,大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一眨眼,这个小女孩都要毕业了。”舒哲感动地说道,“我们也只是尽了一些绵薄之力,这么多年,我们早就把苏典这些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我们会继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爱心薪火相传,希望延续不息,我们会一直守护好国门边境,在苏典分站全体民警心中,真心实意为驻地群众办实事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苏典分站党委副书记胡来文说。

  为山区孩子用行动为贫困学子点亮希望之光,他们是国门卫士,也是边境一线的忠诚守望者。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分站经常带领民辅警深入驻地联系群众、为群众干实事。他们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走访慰问老党员、参战老兵和傈僳族群众,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法律知识,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需求,为山区孩子捐赠衣物、图书,资助贫困学生上学,送去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食粮”,2016年至今已累计资助5万余元。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视频:牛亚军 陈雪 曹蕊

  “这世上还有千千万万个角落需要被照亮,这或许也是警察叔叔们来到我世界的另一种意义吧。”6月19日,云南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苏典分站收到了一封署名“勇敢小女孩”小余(化名)的来信,信中深情的字句深深感动了苏典分站的民警。

  信里这位勇敢小女孩 (略)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苏典乡劈石村,现在是河南理工大学一名2024届本科毕业生,也是畹町边检站苏典分站(原武警德宏边防支队苏典边境检查站)连续资助八年的贫困傈僳族学生。

  如今,小余即将大学毕业,她不忘饮水思源,从千里之外寄来了这封信,信中话语真挚无比,还热情地邀请苏典分站全体民警去参加她的毕业典礼,渴望与大家分享她成长的快乐。

  苏典乡地处高寒山区,海拔2800米,半年雨水半年霜,是离盈江县最远的一个傈僳族乡镇,曾经是当地的贫困乡,一直以来,基础条件薄弱、交通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等问题困扰着当地的发展。

  八年前,在一次警校共建活动中,原苏典边防检查站官兵(现已转制为国家移民管理警察)从学校校长了解到小余的情况。小余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盈江县第一民族中学。然而,这对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无钱读书,只能辍学在家帮父母上山找猪草、插秧、种玉米。

  “除了陪我长大的你们,不会有人真的懂一个农村孩子的内心世界”,小余同每一个山里的孩子一样,也渴望读书,渴望冲出这叠叠的山嶂,走出山外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于是,苏典分站民警决定伸出援助之手资助其上学,自愿为其捐款凑齐了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2016年至今,中学时每学期600元,大学期间每学期1000元,中途费用也是站里警察叔叔给的。”小余从未忘记大家对她的关爱和帮助。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舒舒你一直关心着我和家人的身体,忘不了你让我把边防站当自己家的嘱托。”信中提到的“舒舒”是畹町边检站苏典分站的民警舒哲,也是苏典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他经常到学校进行法治宣讲授课,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舒舒”。

  八年,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坚持做好一件事,2016年至今,苏典分站领导换了又换,但对小余的资助一直没有中断过。每年开学,民警都会及时把学费送到,并按时寄去生活费。

  八年来,小余从一个贫困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她的成长经历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在“舒舒”和大家的呵护下,她始终阳光开朗,品学兼优,在学校也备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如今,小余即将大学毕业,她不忘饮水思源,从千里之外寄来了这封信,信中话语真挚无比,还热情地邀请苏典分站全体民警去参加她的毕业典礼,她渴望与大家分享她成长的快乐。

  “我还记得当时收到小余被河南理工大学录取的喜讯时,大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一眨眼,这个小女孩都要毕业了。”舒哲感动地说道,“我们也只是尽了一些绵薄之力,这么多年,我们早就把苏典这些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我们会继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爱心薪火相传,希望延续不息,我们会一直守护好国门边境,在苏典分站全体民警心中,真心实意为驻地群众办实事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苏典分站党委副书记胡来文说。

  为山区孩子用行动为贫困学子点亮希望之光,他们是国门卫士,也是边境一线的忠诚守望者。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分站经常带领民辅警深入驻地联系群众、为群众干实事。他们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走访慰问老党员、参战老兵和傈僳族群众,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法律知识,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需求,为山区孩子捐赠衣物、图书,资助贫困学生上学,送去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食粮”,2016年至今已累计资助5万余元。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