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研究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研究

摘要:工程造价经验丰富及复合型人才紧缺,制约企业发展,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校企协合作;人才培养

目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且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之现状,其结果不仅仅是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更深层的弊端是今后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及生源将面临逐步流失的窘境。

一、政策导向

党中央、 (略) 非常重视产业工人队*建设,提出了建筑产业工人是建筑业发展基础的指导思想。建设主管等部门针对建筑业的现状也颁布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对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

二、行业认知

工程造价专业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承包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阶段等过程中。

决策阶段对应的工程造价为投资估算,设计阶段对应的工程造价为设计概算,发承包阶段对应的为工程量清单计价,实施阶段对应的工程造价为工程计量、工程进度款审核,竣工阶段对应的工程造价为竣工结算。

不同阶段对造价精度有不同要求。项目实施成果的好坏,取决于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而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的造价技能,同时对拟建项目在造价方面具有统筹能力。

三、校、企现状

(一)学校现状

在校学生面临毕业就业难,学习期间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操应用脱节,毕业学生转型成实用型人才需有很长的成长周期。

学校与企业沟通及人才输送过程中往往衔接效果不理解,造成社会普遍认知为学校仅仅适合理论知识传播,而应用水平较弱。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有效沟通的手段和方法。

(二)企业现状

造价咨询企业存在人员数量充足,市场竞争压力大,各委托单位对项目实施人员要求高,企业缺少成熟且经验丰富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紧缺。

一方面企业经验丰富及复合型人才紧缺,另一方面虽然高校资源丰富但不能及时转化成生产力,造成资源浪费。缺少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对接交流平台,人才紧缺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四、培养探讨

面对学校学生毕业后就业难、造价咨询企业经验丰富及复合型人才紧缺等多种现实问题,造价咨询行业协会成了校企间的沟通桥梁,在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

为了将学校资源及时转化成生产力,校、企、协之间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羁绊,正共同为建设业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探索校、企、协共同培养工程造价人才新机制。

(一)建立专项制度

为确保切实有效的管理和培养学徒人员,校、企、协需建设专项制度,制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校企交流、联系机制

(1)、学校、企业建立共管平台

1)、设立校、企、协专职负责人,联系人、联系方式,必要时增补备用联系人,从而确保联系畅顺。

2)、设立企业导师专项联系,企业导师是学徒人员的专职负责人,便于学校从企业导师处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学徒在企业的信息。

3)、设立学徒在企业负责人,学徒负责人设立有助于学徒在企业有效管理,及时解决在企业存在的各种事项,有助于学徒与企业间良好相处,同时也有助于学校从学徒负责人处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学徒在企业的信息。

(2)、校、企、协定期交流机制

校、企、协定期交流有助于企业将学徒人员在企业的综合情况及时反馈至学校,思想教育以学校为主,专业技能提升由校企协同配合。

通过校、企、协定期交流,便于校、企、协及时调整教学及培养内容,让学徒人员尽快掌握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尽可能让其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型做到无缝对接。

(3)、应急机制

为应对学徒人员在企业工作(实习)期间面临的工作风险,校、企、协需建设应急机制,使其有助于校、企、协能及时处理各种事项,有效控制风险及损失。

2、企业制定、设立专项培养制度

为有效推行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机制事项,提高成功率,企业需建立相关的专项制度,总体方针,企业由总师牵头,企业导师为主导的培养机制,制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企业内部推进师徒模式。师徒制有助于学徒人员的快速成长,在师徒关系建立前,企业需从学校处了解学徒人员的综合信息,如:学徒人员在校专业理论掌握情况、同学之间相处情况、学徒人员家庭情况、学徒人员性格等。掌握相关信息后,企业依据学徒人员特性,选配专业企业导师。师、徒比例应设置为1:1,其目的是便于让学徒人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专业技能问题时能及时得到有效指导,也有助于企业了解企业导师工作能力及态度等情况。

2)、企业对企业导师进行考核奖励机制。由于学徒人员在实操能力方面较弱,成果应用转化率不高或基本没有,培养学徒人员需要企业导师投入相当多的精力,从而影响企业导师项目实施、影响企业导师的收入,企业对企业导师设置考核奖励,具体细化到以旬为时间单位,以企业总师为主导,对企业导师之间、学徒人员之间进行考核评比,并公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排名,对考核优秀企业导师进行经济奖励及荣誉鼓励,对考核不合格企业导师进行经济处罚、企业内部通报批评,取消企业导师在企业内部年度优秀员工评比资格等。

3)、对学徒人员建立考核机制。工程造价专业学徒人员的培养关键因素在于学徒人员,企业对学徒人员考核由企业总师牵头,企业导师主导对学徒员人员进行考核,考分分为专业知识考核、企业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考核、执业操守、道德品质等考核,考核时间以月度为单位,形成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报告。考核报告定期由企业提交学校、协会,对考核优秀学徒人员进行经济奖励,颁发考核优秀荣誉证书、毕业后优先录用等,对于连续三个月考核倒数第一学生人员由企业与学校对接沟通后劝返回学校。

3、协会监督与引导机制

为有效实施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工作,工程造价协会需对其工作进行监督与引导,内容如下:

1)、定期去企业进行督查工作,了解校、企培养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并作相应的引导工作。

2)、对企业学徒人员考核报告给予回复,并给予指导意见。

3)、在校、企、学徒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

4)、 (略) 的先进培养理念与方法进行传递。

(二)、专业技能培养方法

1、造价技能培养关键节点

(1)、解决理论与实操脱节的问题

工程造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学徒人员掌握的知识局限于学校理论知识,缺少实际操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识图。去项目现场进行识图,学徒人员可以将图纸与实物一一进行对比,进而快速掌握识图技能,读懂图是工程量计算的最基本要求。

以建筑工程为例,图纸由结构施工图与建筑施工图等组成。结构施工图由概述、基础图、结构平面布置图、钢筋混凝土构件结构详图等组成。建筑施工图由施工说明与门窗表、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等组成。

通过建筑实物与施工图纸对比,学徒人员可以快速、全面、直观掌握识图技能。

2)、建筑材料。学徒人员对建筑材料的认知基本来自学校教材,学徒人员需通过施工现场对建筑材料进行观摩并识别,了解其外观、几何尺寸;对其物理、化学性能通过学校教材及相关规范书籍进行深度认识,从而达到熟练应用。

3)、施工机具。施工机具是拟建项目必不可少的机具,学徒人员可以通过现场实物、专业工程中的机械台班定额等掌握其机械特点,从而有助于在计价过程中选择适用工器具。

4)、施工工艺。对于施工工艺掌握应通过学校的理论知识,结合施工现场,通过施工现场的施工了解项目先后施工顺序、掌握每道工序的施工流程。

5)、设计、施工验收规范。通过对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的学习,可以掌握建设项目适用的参数、指标等。

6)、工程计价。工程量清单计量与定额计量规范是工程计量的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规范是工程计价的主要依据,掌握清单、定额相关计算规则是工程造价最主要工作。

了解并掌握上述知识的分类是解决理论与实操脱节问题的重要手段。

(2)、实际技能培训与实操训练

1)、企业定期对学徒人员进行实际技能培训,培训按专业划分、对清单工程量计算规范及定额计量计价规范分阶段培训。

培训内容与实操内容一致,从而达到应用深度,通过定期培训使学徒人员快速掌握造价计量计价技能。

培训结束后定期进行知识考核,由公司总师牵头批阅考核内容,对错题要求学徒人员二次练习直到全部掌握本期考核知识点。

2)、企业导师对学徒人员进行实操训练,在企业导师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徒人员同步参与。

工程量计算:学徒人员工程量计算需完成手工算量、建模算量两种方式,手工算量有利于学徒人员快速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建模算量有利于学徒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学徒人员完成手工、图形建模算量后,交由企业导师批示,企业导师需对错误之处进行批改,后由公司总师审核后退回学徒人员重新修正计算,直至满足计量要求。

工程计价:学徒人员完成计量工作后,先自行完成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工作,后对照学习企业导师的清单、计价成果,进行修正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完成后交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对学徒人员的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工作成果错误处进行批改,后由企业总师审核后退回学徒人员修正学习,直至满足计价要求。

学徒人员完成本项目计量、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工作后,如出现偏差应要求其重复计算并对项目提出完成时间要求。

项目完成后企业导师应要求学徒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撰写心得体会。

(3)、考核评价与现场施工有机结合

1)、当学徒人员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计量、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工作后,由企业总师牵头,企业导师负责对学徒人员项目工程造价专业技能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需真实、全面反应学徒人员项目实施的真实情况,并将考核评价结果提交企业总师,企业将学徒人员定期考核纳入评价指标中。

2)、企业对学徒人员项目考核后形成评价报告,并转交学校、协会,针对存在的问题由校、企、协共同汇总后提出专项整改方案,以期辅助学徒人员改进、提高。

3)、学徒人员在实操过程中,遇到难点时可由企业导师与学徒人员一起至施工现场,讲解难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快速全面掌握实操技能。

五、结束语

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模式,对于协会来讲为新型的探索方向,能够帮助造价咨询企业缓解造价专业咨询人员紧缺问题,践行协会为造价咨询企业办实事的宗旨。

对于造价咨询企业来讲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模式是一个新型课题,其目的是为造价咨询企业引进专业造价咨询人员拓展途径,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企业成本等费用以及学徒人员管理风险、资源消耗等。

上述探讨对于学校来讲是一个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外,还兼顾实践技能的操作,若此模式推进成功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源,助力工程建设快速、稳定发展,反之将影响学校教学规划、耽误学生在校有限的专业学习时间。

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是由协会提供指引、学校提供生源,企业提供平台,共同为造价咨询企业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及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种新探索。

摘要:工程造价经验丰富及复合型人才紧缺,制约企业发展,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校企协合作;人才培养

目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且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之现状,其结果不仅仅是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更深层的弊端是今后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及生源将面临逐步流失的窘境。

一、政策导向

党中央、 (略) 非常重视产业工人队*建设,提出了建筑产业工人是建筑业发展基础的指导思想。建设主管等部门针对建筑业的现状也颁布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对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

二、行业认知

工程造价专业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承包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阶段等过程中。

决策阶段对应的工程造价为投资估算,设计阶段对应的工程造价为设计概算,发承包阶段对应的为工程量清单计价,实施阶段对应的工程造价为工程计量、工程进度款审核,竣工阶段对应的工程造价为竣工结算。

不同阶段对造价精度有不同要求。项目实施成果的好坏,取决于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而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的造价技能,同时对拟建项目在造价方面具有统筹能力。

三、校、企现状

(一)学校现状

在校学生面临毕业就业难,学习期间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操应用脱节,毕业学生转型成实用型人才需有很长的成长周期。

学校与企业沟通及人才输送过程中往往衔接效果不理解,造成社会普遍认知为学校仅仅适合理论知识传播,而应用水平较弱。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有效沟通的手段和方法。

(二)企业现状

造价咨询企业存在人员数量充足,市场竞争压力大,各委托单位对项目实施人员要求高,企业缺少成熟且经验丰富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紧缺。

一方面企业经验丰富及复合型人才紧缺,另一方面虽然高校资源丰富但不能及时转化成生产力,造成资源浪费。缺少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对接交流平台,人才紧缺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四、培养探讨

面对学校学生毕业后就业难、造价咨询企业经验丰富及复合型人才紧缺等多种现实问题,造价咨询行业协会成了校企间的沟通桥梁,在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

为了将学校资源及时转化成生产力,校、企、协之间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羁绊,正共同为建设业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探索校、企、协共同培养工程造价人才新机制。

(一)建立专项制度

为确保切实有效的管理和培养学徒人员,校、企、协需建设专项制度,制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校企交流、联系机制

(1)、学校、企业建立共管平台

1)、设立校、企、协专职负责人,联系人、联系方式,必要时增补备用联系人,从而确保联系畅顺。

2)、设立企业导师专项联系,企业导师是学徒人员的专职负责人,便于学校从企业导师处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学徒在企业的信息。

3)、设立学徒在企业负责人,学徒负责人设立有助于学徒在企业有效管理,及时解决在企业存在的各种事项,有助于学徒与企业间良好相处,同时也有助于学校从学徒负责人处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学徒在企业的信息。

(2)、校、企、协定期交流机制

校、企、协定期交流有助于企业将学徒人员在企业的综合情况及时反馈至学校,思想教育以学校为主,专业技能提升由校企协同配合。

通过校、企、协定期交流,便于校、企、协及时调整教学及培养内容,让学徒人员尽快掌握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尽可能让其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型做到无缝对接。

(3)、应急机制

为应对学徒人员在企业工作(实习)期间面临的工作风险,校、企、协需建设应急机制,使其有助于校、企、协能及时处理各种事项,有效控制风险及损失。

2、企业制定、设立专项培养制度

为有效推行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机制事项,提高成功率,企业需建立相关的专项制度,总体方针,企业由总师牵头,企业导师为主导的培养机制,制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企业内部推进师徒模式。师徒制有助于学徒人员的快速成长,在师徒关系建立前,企业需从学校处了解学徒人员的综合信息,如:学徒人员在校专业理论掌握情况、同学之间相处情况、学徒人员家庭情况、学徒人员性格等。掌握相关信息后,企业依据学徒人员特性,选配专业企业导师。师、徒比例应设置为1:1,其目的是便于让学徒人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专业技能问题时能及时得到有效指导,也有助于企业了解企业导师工作能力及态度等情况。

2)、企业对企业导师进行考核奖励机制。由于学徒人员在实操能力方面较弱,成果应用转化率不高或基本没有,培养学徒人员需要企业导师投入相当多的精力,从而影响企业导师项目实施、影响企业导师的收入,企业对企业导师设置考核奖励,具体细化到以旬为时间单位,以企业总师为主导,对企业导师之间、学徒人员之间进行考核评比,并公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排名,对考核优秀企业导师进行经济奖励及荣誉鼓励,对考核不合格企业导师进行经济处罚、企业内部通报批评,取消企业导师在企业内部年度优秀员工评比资格等。

3)、对学徒人员建立考核机制。工程造价专业学徒人员的培养关键因素在于学徒人员,企业对学徒人员考核由企业总师牵头,企业导师主导对学徒员人员进行考核,考分分为专业知识考核、企业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考核、执业操守、道德品质等考核,考核时间以月度为单位,形成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报告。考核报告定期由企业提交学校、协会,对考核优秀学徒人员进行经济奖励,颁发考核优秀荣誉证书、毕业后优先录用等,对于连续三个月考核倒数第一学生人员由企业与学校对接沟通后劝返回学校。

3、协会监督与引导机制

为有效实施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工作,工程造价协会需对其工作进行监督与引导,内容如下:

1)、定期去企业进行督查工作,了解校、企培养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并作相应的引导工作。

2)、对企业学徒人员考核报告给予回复,并给予指导意见。

3)、在校、企、学徒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

4)、 (略) 的先进培养理念与方法进行传递。

(二)、专业技能培养方法

1、造价技能培养关键节点

(1)、解决理论与实操脱节的问题

工程造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学徒人员掌握的知识局限于学校理论知识,缺少实际操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识图。去项目现场进行识图,学徒人员可以将图纸与实物一一进行对比,进而快速掌握识图技能,读懂图是工程量计算的最基本要求。

以建筑工程为例,图纸由结构施工图与建筑施工图等组成。结构施工图由概述、基础图、结构平面布置图、钢筋混凝土构件结构详图等组成。建筑施工图由施工说明与门窗表、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等组成。

通过建筑实物与施工图纸对比,学徒人员可以快速、全面、直观掌握识图技能。

2)、建筑材料。学徒人员对建筑材料的认知基本来自学校教材,学徒人员需通过施工现场对建筑材料进行观摩并识别,了解其外观、几何尺寸;对其物理、化学性能通过学校教材及相关规范书籍进行深度认识,从而达到熟练应用。

3)、施工机具。施工机具是拟建项目必不可少的机具,学徒人员可以通过现场实物、专业工程中的机械台班定额等掌握其机械特点,从而有助于在计价过程中选择适用工器具。

4)、施工工艺。对于施工工艺掌握应通过学校的理论知识,结合施工现场,通过施工现场的施工了解项目先后施工顺序、掌握每道工序的施工流程。

5)、设计、施工验收规范。通过对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的学习,可以掌握建设项目适用的参数、指标等。

6)、工程计价。工程量清单计量与定额计量规范是工程计量的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规范是工程计价的主要依据,掌握清单、定额相关计算规则是工程造价最主要工作。

了解并掌握上述知识的分类是解决理论与实操脱节问题的重要手段。

(2)、实际技能培训与实操训练

1)、企业定期对学徒人员进行实际技能培训,培训按专业划分、对清单工程量计算规范及定额计量计价规范分阶段培训。

培训内容与实操内容一致,从而达到应用深度,通过定期培训使学徒人员快速掌握造价计量计价技能。

培训结束后定期进行知识考核,由公司总师牵头批阅考核内容,对错题要求学徒人员二次练习直到全部掌握本期考核知识点。

2)、企业导师对学徒人员进行实操训练,在企业导师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徒人员同步参与。

工程量计算:学徒人员工程量计算需完成手工算量、建模算量两种方式,手工算量有利于学徒人员快速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建模算量有利于学徒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学徒人员完成手工、图形建模算量后,交由企业导师批示,企业导师需对错误之处进行批改,后由公司总师审核后退回学徒人员重新修正计算,直至满足计量要求。

工程计价:学徒人员完成计量工作后,先自行完成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工作,后对照学习企业导师的清单、计价成果,进行修正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完成后交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对学徒人员的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工作成果错误处进行批改,后由企业总师审核后退回学徒人员修正学习,直至满足计价要求。

学徒人员完成本项目计量、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工作后,如出现偏差应要求其重复计算并对项目提出完成时间要求。

项目完成后企业导师应要求学徒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撰写心得体会。

(3)、考核评价与现场施工有机结合

1)、当学徒人员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计量、清单编制、清单计价工作后,由企业总师牵头,企业导师负责对学徒人员项目工程造价专业技能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需真实、全面反应学徒人员项目实施的真实情况,并将考核评价结果提交企业总师,企业将学徒人员定期考核纳入评价指标中。

2)、企业对学徒人员项目考核后形成评价报告,并转交学校、协会,针对存在的问题由校、企、协共同汇总后提出专项整改方案,以期辅助学徒人员改进、提高。

3)、学徒人员在实操过程中,遇到难点时可由企业导师与学徒人员一起至施工现场,讲解难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快速全面掌握实操技能。

五、结束语

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模式,对于协会来讲为新型的探索方向,能够帮助造价咨询企业缓解造价专业咨询人员紧缺问题,践行协会为造价咨询企业办实事的宗旨。

对于造价咨询企业来讲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模式是一个新型课题,其目的是为造价咨询企业引进专业造价咨询人员拓展途径,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企业成本等费用以及学徒人员管理风险、资源消耗等。

上述探讨对于学校来讲是一个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外,还兼顾实践技能的操作,若此模式推进成功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源,助力工程建设快速、稳定发展,反之将影响学校教学规划、耽误学生在校有限的专业学习时间。

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是由协会提供指引、学校提供生源,企业提供平台,共同为造价咨询企业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及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种新探索。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