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正明――科技助农路上拥有“两颗心”

内容
 
发送至邮箱

陶正明――科技助农路上拥有“两颗心”



今年上半年,位于青田县舒桥乡的浙江 (略) 占地5.4亩、建筑面积*多平米的中药材加工园区开工建设,标志着全县中药材产业由传统种植向深加工转型升级。作为青田中药材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省中药材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的帮扶下,种植规模、企业效益发展迅猛,中药材种植基地达1100多亩,年产值有望突破*元,企业先后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浙江省道地药园、浙江省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等荣誉。 (略) 亚作所陶正明研究员带领省团队科技特派员派驻青田以来,以“帮扶一个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为宗旨,科技助推全县中药材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略) 的发展就是团队科技帮扶的一个成功案例。
故事:与疫情同行的科技服务“史”
作为青田县中药材产业提升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陶正明2019年底带 (略) 所的6名团队成员入驻青田县,初期三年时间正好与新冠疫情同行。三年里,他带领团队一手抓“抗疫”,一手紧紧围绕全县中药材产业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等关键环节开展产业链科技服务。
青田县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林地资源丰富。根据青田的实际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全县林地资源,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促进青田县中药材产业技术升级,是摆在陶正明前面的重要课题。入驻伊始,他就带领团队着手开展产业调研,先后到中药材产业主要分布的6个乡镇6家代表企业进行调研,摸清企业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根据存在问题,积极主动对接县农业、林业、供销、发改等部门,研讨对策、征求意见,针对青田县中药材产业现状,提出了未来青田县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的建议,即:一是借助首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广极具青田特色的“稻(稻鱼共生)+药(贝母、百合等)”轮作种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实现“一亩田万元钱”;二是青田作为林业大县,要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特别是油茶、杉木以及阔叶林下种植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等,实现“一亩山万元钱”。
疫情期间陶正明针对产业瓶颈、企业需求,特别是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交通、出行、隔离等严重影响,先后采取“组团服务+个别指导”、“线下+线上”等多种服务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参加完成了省科技厅组织的《农业生产先进适用应对技术手册(新冠疫情防控急用)》“中药材春耕技术要点”的编写工作后,将该手册资料通过微信发送给全县相关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疫情期间中药材春耕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此外多次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线上方式,进行中药材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指导。
收获:争做实践两山理论、助推乡村振兴的科技服务标兵
陶正明围绕青田浙贝母、百合等主要中药材品种, (略) (略) (略) 在舒桥乡舒桥村建立基地,开展种质资源收集、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目前浙贝母新品种(多籽)、亚洲百合黄美人(赏食兼用)选育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亚洲百合黄美人核心示范种植基地30亩,每亩鲜切花产值达2.*元、鲜鳞茎产值达*元,综合亩产值达到5.*元,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品种已经在青田以及周边地区推广,2025年将扩大到祯埠、季宅、山溪口等乡镇,推广面积达400多亩,预计新增产值*元。
陶正明带领团队入驻青田近五年来,先后组织团队成员赴舒桥、腊口镇、高市、北山、巨浦、万山、吴坑、高湖、东源等中药材产业重点乡镇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帮扶,就浙贝母病害统防统治、林下黄精种植、贝母留种、稻药轮作等现场指导。同时,团队协助举办了两届“乡村振兴现场会暨‘诗味舒桥’百合科技文化节”、“稻药轮作增收模式与秸秆无害化利用现场会”、“稻药轮作浙贝母种植签约仪式”等活动。5年累计服务全县15个中药材重点乡镇、35家中药材示范企业;引进中药材浙贝母、黄精、太子参、百合等新品种10个,推广种植、加工等新技术15项;现场技术服务100多人次、远程技术指导60余次、集中培训现场会3次;帮助建立了1个占地5.4亩、建筑面积*多平米的中药材加工企业;累计建立浙贝母、百合、太子参等“稻药轮作”种植示范基地15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新增产值*元;解决农业就业2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300多万元。
在出色完成下派工作的同时,青田中药材团队特派员的工作事迹多次在“学提升,为科技服务提供更多更新的技术和成果,为青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山区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撑。
如何当好一名科技特派员,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他始终“不忘科技助农的初心、牢记共同富裕的使命”,科技服务工作使他感受到了科技支撑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山区发展亟需科技、人才和信息。他和团队成员做到了把科技送到群众的手中,让群众看到了科技致富的力量,为山区百姓送去脱贫、致富、共富的强大力量,他也将继续在科技特 (略) 上,谱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新篇章。
药用植物研究室、科研管理办公室
2024年8月16日

今年上半年,位于青田县舒桥乡的浙江 (略) 占地5.4亩、建筑面积*多平米的中药材加工园区开工建设,标志着全县中药材产业由传统种植向深加工转型升级。作为青田中药材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省中药材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的帮扶下,种植规模、企业效益发展迅猛,中药材种植基地达1100多亩,年产值有望突破*元,企业先后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浙江省道地药园、浙江省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等荣誉。 (略) 亚作所陶正明研究员带领省团队科技特派员派驻青田以来,以“帮扶一个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为宗旨,科技助推全县中药材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略) 的发展就是团队科技帮扶的一个成功案例。
故事:与疫情同行的科技服务“史”
作为青田县中药材产业提升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陶正明2019年底带 (略) 所的6名团队成员入驻青田县,初期三年时间正好与新冠疫情同行。三年里,他带领团队一手抓“抗疫”,一手紧紧围绕全县中药材产业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等关键环节开展产业链科技服务。
青田县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林地资源丰富。根据青田的实际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全县林地资源,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促进青田县中药材产业技术升级,是摆在陶正明前面的重要课题。入驻伊始,他就带领团队着手开展产业调研,先后到中药材产业主要分布的6个乡镇6家代表企业进行调研,摸清企业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根据存在问题,积极主动对接县农业、林业、供销、发改等部门,研讨对策、征求意见,针对青田县中药材产业现状,提出了未来青田县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的建议,即:一是借助首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广极具青田特色的“稻(稻鱼共生)+药(贝母、百合等)”轮作种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实现“一亩田万元钱”;二是青田作为林业大县,要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特别是油茶、杉木以及阔叶林下种植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等,实现“一亩山万元钱”。
疫情期间陶正明针对产业瓶颈、企业需求,特别是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交通、出行、隔离等严重影响,先后采取“组团服务+个别指导”、“线下+线上”等多种服务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参加完成了省科技厅组织的《农业生产先进适用应对技术手册(新冠疫情防控急用)》“中药材春耕技术要点”的编写工作后,将该手册资料通过微信发送给全县相关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疫情期间中药材春耕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此外多次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线上方式,进行中药材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指导。
收获:争做实践两山理论、助推乡村振兴的科技服务标兵
陶正明围绕青田浙贝母、百合等主要中药材品种, (略) (略) (略) 在舒桥乡舒桥村建立基地,开展种质资源收集、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目前浙贝母新品种(多籽)、亚洲百合黄美人(赏食兼用)选育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亚洲百合黄美人核心示范种植基地30亩,每亩鲜切花产值达2.*元、鲜鳞茎产值达*元,综合亩产值达到5.*元,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品种已经在青田以及周边地区推广,2025年将扩大到祯埠、季宅、山溪口等乡镇,推广面积达400多亩,预计新增产值*元。
陶正明带领团队入驻青田近五年来,先后组织团队成员赴舒桥、腊口镇、高市、北山、巨浦、万山、吴坑、高湖、东源等中药材产业重点乡镇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帮扶,就浙贝母病害统防统治、林下黄精种植、贝母留种、稻药轮作等现场指导。同时,团队协助举办了两届“乡村振兴现场会暨‘诗味舒桥’百合科技文化节”、“稻药轮作增收模式与秸秆无害化利用现场会”、“稻药轮作浙贝母种植签约仪式”等活动。5年累计服务全县15个中药材重点乡镇、35家中药材示范企业;引进中药材浙贝母、黄精、太子参、百合等新品种10个,推广种植、加工等新技术15项;现场技术服务100多人次、远程技术指导60余次、集中培训现场会3次;帮助建立了1个占地5.4亩、建筑面积*多平米的中药材加工企业;累计建立浙贝母、百合、太子参等“稻药轮作”种植示范基地15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新增产值*元;解决农业就业2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300多万元。
在出色完成下派工作的同时,青田中药材团队特派员的工作事迹多次在“学提升,为科技服务提供更多更新的技术和成果,为青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山区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撑。
如何当好一名科技特派员,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他始终“不忘科技助农的初心、牢记共同富裕的使命”,科技服务工作使他感受到了科技支撑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山区发展亟需科技、人才和信息。他和团队成员做到了把科技送到群众的手中,让群众看到了科技致富的力量,为山区百姓送去脱贫、致富、共富的强大力量,他也将继续在科技特 (略) 上,谱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新篇章。


今年上半年,位于青田县舒桥乡的浙江 (略) 占地5.4亩、建筑面积*多平米的中药材加工园区开工建设,标志着全县中药材产业由传统种植向深加工转型升级。作为青田中药材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省中药材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的帮扶下,种植规模、企业效益发展迅猛,中药材种植基地达1100多亩,年产值有望突破*元,企业先后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浙江省道地药园、浙江省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等荣誉。 (略) 亚作所陶正明研究员带领省团队科技特派员派驻青田以来,以“帮扶一个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为宗旨,科技助推全县中药材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略) 的发展就是团队科技帮扶的一个成功案例。
故事:与疫情同行的科技服务“史”
作为青田县中药材产业提升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陶正明2019年底带 (略) 所的6名团队成员入驻青田县,初期三年时间正好与新冠疫情同行。三年里,他带领团队一手抓“抗疫”,一手紧紧围绕全县中药材产业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等关键环节开展产业链科技服务。
青田县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林地资源丰富。根据青田的实际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全县林地资源,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促进青田县中药材产业技术升级,是摆在陶正明前面的重要课题。入驻伊始,他就带领团队着手开展产业调研,先后到中药材产业主要分布的6个乡镇6家代表企业进行调研,摸清企业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根据存在问题,积极主动对接县农业、林业、供销、发改等部门,研讨对策、征求意见,针对青田县中药材产业现状,提出了未来青田县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的建议,即:一是借助首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广极具青田特色的“稻(稻鱼共生)+药(贝母、百合等)”轮作种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实现“一亩田万元钱”;二是青田作为林业大县,要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特别是油茶、杉木以及阔叶林下种植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等,实现“一亩山万元钱”。
疫情期间陶正明针对产业瓶颈、企业需求,特别是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交通、出行、隔离等严重影响,先后采取“组团服务+个别指导”、“线下+线上”等多种服务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参加完成了省科技厅组织的《农业生产先进适用应对技术手册(新冠疫情防控急用)》“中药材春耕技术要点”的编写工作后,将该手册资料通过微信发送给全县相关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疫情期间中药材春耕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此外多次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线上方式,进行中药材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指导。
收获:争做实践两山理论、助推乡村振兴的科技服务标兵
陶正明围绕青田浙贝母、百合等主要中药材品种, (略) (略) (略) 在舒桥乡舒桥村建立基地,开展种质资源收集、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目前浙贝母新品种(多籽)、亚洲百合黄美人(赏食兼用)选育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亚洲百合黄美人核心示范种植基地30亩,每亩鲜切花产值达2.*元、鲜鳞茎产值达*元,综合亩产值达到5.*元,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品种已经在青田以及周边地区推广,2025年将扩大到祯埠、季宅、山溪口等乡镇,推广面积达400多亩,预计新增产值*元。
陶正明带领团队入驻青田近五年来,先后组织团队成员赴舒桥、腊口镇、高市、北山、巨浦、万山、吴坑、高湖、东源等中药材产业重点乡镇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帮扶,就浙贝母病害统防统治、林下黄精种植、贝母留种、稻药轮作等现场指导。同时,团队协助举办了两届“乡村振兴现场会暨‘诗味舒桥’百合科技文化节”、“稻药轮作增收模式与秸秆无害化利用现场会”、“稻药轮作浙贝母种植签约仪式”等活动。5年累计服务全县15个中药材重点乡镇、35家中药材示范企业;引进中药材浙贝母、黄精、太子参、百合等新品种10个,推广种植、加工等新技术15项;现场技术服务100多人次、远程技术指导60余次、集中培训现场会3次;帮助建立了1个占地5.4亩、建筑面积*多平米的中药材加工企业;累计建立浙贝母、百合、太子参等“稻药轮作”种植示范基地15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新增产值*元;解决农业就业2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300多万元。
在出色完成下派工作的同时,青田中药材团队特派员的工作事迹多次在“学提升,为科技服务提供更多更新的技术和成果,为青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山区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撑。
如何当好一名科技特派员,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他始终“不忘科技助农的初心、牢记共同富裕的使命”,科技服务工作使他感受到了科技支撑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山区发展亟需科技、人才和信息。他和团队成员做到了把科技送到群众的手中,让群众看到了科技致富的力量,为山区百姓送去脱贫、致富、共富的强大力量,他也将继续在科技特 (略) 上,谱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新篇章。
药用植物研究室、科研管理办公室
2024年8月16日

今年上半年,位于青田县舒桥乡的浙江 (略) 占地5.4亩、建筑面积*多平米的中药材加工园区开工建设,标志着全县中药材产业由传统种植向深加工转型升级。作为青田中药材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省中药材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的帮扶下,种植规模、企业效益发展迅猛,中药材种植基地达1100多亩,年产值有望突破*元,企业先后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浙江省道地药园、浙江省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等荣誉。 (略) 亚作所陶正明研究员带领省团队科技特派员派驻青田以来,以“帮扶一个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为宗旨,科技助推全县中药材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略) 的发展就是团队科技帮扶的一个成功案例。
故事:与疫情同行的科技服务“史”
作为青田县中药材产业提升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陶正明2019年底带 (略) 所的6名团队成员入驻青田县,初期三年时间正好与新冠疫情同行。三年里,他带领团队一手抓“抗疫”,一手紧紧围绕全县中药材产业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等关键环节开展产业链科技服务。
青田县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林地资源丰富。根据青田的实际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全县林地资源,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促进青田县中药材产业技术升级,是摆在陶正明前面的重要课题。入驻伊始,他就带领团队着手开展产业调研,先后到中药材产业主要分布的6个乡镇6家代表企业进行调研,摸清企业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根据存在问题,积极主动对接县农业、林业、供销、发改等部门,研讨对策、征求意见,针对青田县中药材产业现状,提出了未来青田县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的建议,即:一是借助首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广极具青田特色的“稻(稻鱼共生)+药(贝母、百合等)”轮作种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实现“一亩田万元钱”;二是青田作为林业大县,要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特别是油茶、杉木以及阔叶林下种植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等,实现“一亩山万元钱”。
疫情期间陶正明针对产业瓶颈、企业需求,特别是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交通、出行、隔离等严重影响,先后采取“组团服务+个别指导”、“线下+线上”等多种服务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参加完成了省科技厅组织的《农业生产先进适用应对技术手册(新冠疫情防控急用)》“中药材春耕技术要点”的编写工作后,将该手册资料通过微信发送给全县相关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疫情期间中药材春耕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此外多次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线上方式,进行中药材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指导。
收获:争做实践两山理论、助推乡村振兴的科技服务标兵
陶正明围绕青田浙贝母、百合等主要中药材品种, (略) (略) (略) 在舒桥乡舒桥村建立基地,开展种质资源收集、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目前浙贝母新品种(多籽)、亚洲百合黄美人(赏食兼用)选育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亚洲百合黄美人核心示范种植基地30亩,每亩鲜切花产值达2.*元、鲜鳞茎产值达*元,综合亩产值达到5.*元,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品种已经在青田以及周边地区推广,2025年将扩大到祯埠、季宅、山溪口等乡镇,推广面积达400多亩,预计新增产值*元。
陶正明带领团队入驻青田近五年来,先后组织团队成员赴舒桥、腊口镇、高市、北山、巨浦、万山、吴坑、高湖、东源等中药材产业重点乡镇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帮扶,就浙贝母病害统防统治、林下黄精种植、贝母留种、稻药轮作等现场指导。同时,团队协助举办了两届“乡村振兴现场会暨‘诗味舒桥’百合科技文化节”、“稻药轮作增收模式与秸秆无害化利用现场会”、“稻药轮作浙贝母种植签约仪式”等活动。5年累计服务全县15个中药材重点乡镇、35家中药材示范企业;引进中药材浙贝母、黄精、太子参、百合等新品种10个,推广种植、加工等新技术15项;现场技术服务100多人次、远程技术指导60余次、集中培训现场会3次;帮助建立了1个占地5.4亩、建筑面积*多平米的中药材加工企业;累计建立浙贝母、百合、太子参等“稻药轮作”种植示范基地15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新增产值*元;解决农业就业2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300多万元。
在出色完成下派工作的同时,青田中药材团队特派员的工作事迹多次在“学提升,为科技服务提供更多更新的技术和成果,为青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山区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撑。
如何当好一名科技特派员,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他始终“不忘科技助农的初心、牢记共同富裕的使命”,科技服务工作使他感受到了科技支撑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山区发展亟需科技、人才和信息。他和团队成员做到了把科技送到群众的手中,让群众看到了科技致富的力量,为山区百姓送去脱贫、致富、共富的强大力量,他也将继续在科技特 (略) 上,谱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新篇章。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