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科研机构答题”的科研攻关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科技新政30条”2.0版、《 (略)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鄂科发〔2021〕8号)、《 (略)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鄂科发〔2021〕14号)等有关规定,现发布2025年 (略)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本次征集的项目包括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人才支持专项、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推广项目四类。资助方式为事前立项、事前支持。
二、征集方式
面向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公开征集,竞争择优。部分公益项目定向征集。
三、申报要求
(一)项目单位要求
1.申报单位为 (略) 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略) 所、 (略) 校、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和其他具备开展科技活动条件的单位,注册时间为2024年1月1日前。
2.申报单位可单独申报或与合作单位联合申报,合作单位总数不超过3家。联合申报必须附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明确各单位任务分工、经费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等,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须在相关协议上签字确认并加盖各合作方单位公章。
3.申报单位、合作单位在近3年无严重失信被执行记录。申报单位负责审核合作单位信用情况。
4.政府机关(含参公事业单位)不得牵头或参与项目申报。
(二)项目人员要求
1.项目负责人年龄不超过60周岁(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项目负责人( (略) 士除外)将在项目实施期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应由项目申报单位出具能确保项目可履约实施的承诺函(如返聘、延迟退休等)。
2.项目负责人应为该项目主 (略) 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研人员,应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科研信用良好,实质性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
3.鼓励从申报单位中产生项目负责人,鼓励有能力青年科技人员、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如聘用非本单位在职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须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材料作为申报材料一并提交。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含参公事业单位)不能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
4.同一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本次申报限报1个项目。承担2项及以上国家、 (略) 级科技计划项目,或有到期尚未结题验收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5.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领导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同期主持的国家、 (略) 级科技计划项目不得超过1项。
6.项目组主要成员中,牵头申报单位人数不少于单个合作单位人数。
7.所有项目人员应遵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近3年无严重失信被执行记录。申报单位负责审核项目人员信用情况。
(三)项目资金要求
1.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标志性创新团队项目须匹配自筹资金,科普能力提升项目、青年科技人才支持项目、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推广项目不做自筹要求。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推广项目财政资金实行“包干制”。
2.申报单位为企业、社会组织,其自筹资金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实际立项支持金额少于申报金额时,应通过自筹资金补足财政资助资金未获足额批准的缺口。
3.申报单位为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单独申报的,其自筹资金与申请财政资金的比例不低于1:4;联合申报的,如合作单位 (略) 内企业的,可 (略) 内企业单独匹配,或与申报单位共同匹配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的自筹资金。
4.合作单位分配财政资金的比例不高于申报单位分配比例。合作单位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略) 内的可分配财政资金;市外的不参与分配财政资金,可参与分配自筹资金。合作单位为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市内外单位均可分配财政资金。
5.联合申报时,申报单位负责项目过 (略) 资助资金监管,合作单位获分配的财政资金不得以任何形式再次转拨给其他单位。市外合作单位不得用项目资金列支仪器设备、软件等科研基础条件用品。
6.申报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购置*元(含)以上科研仪器设备的,须在内蒙 (略) 科研基础设 (略) 登记,纳入开放共享范围。
7.申报单位为企业的,须提供经注册会 (略) 备案的含有二维验证码的2024年财务审计报告;2024年度研发投入应达到所申请财政资金的4倍以上(科普能力提升项目、青年科技人才支持项目、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推广项目不做要求),须提供本企业研发投入相关会计科目余额表。
(四)其他要求
1.技术研发类项目主要考核指标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关键部件、实验装置/系统、应用解决方案、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等标志性成果,以关键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为导向。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分为Ⅰ类知识产权和Ⅱ类知识产权,Ⅰ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包括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 (略) 布图设计专有权,Ⅱ类知识产权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不含商标)。鼓励具有科普价值的非涉密科研项目合理设置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任务指标。
2.联合申报项目的,项目考核验收指标体现的 (略) 牵头申报单位单独所有或与合作单位共同所有。
3.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推荐部门申报,同一项目限申报一次,不得通过变换推荐部门和项目名称等方式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4.项目申报单位须设科研助理岗位(科普能力提升项目、青年科技人才支持项目不做要求),积极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科研助理的劳务报酬及社会保险补助等可按照有关规定从项目经费中支出。
5.申报书将作为项目评审、合同签订的依据,项目一经立项,除评审专家建议修改调整的内容外,其他内容无正当理由一律不予修改调整。
6.项目一经立项,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即对项目执行全过程负有主体责任。有义务按合同约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完成约定目标。有义务接受主管部门监督,配合主管部门完成有关检查、督查、绩效评价。不履行上述义务的,主管部门将按规定将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等纳入科研诚信失信记录。
7.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人员应遵守科技伦理准则。拟开展的科技活动应进行科技伦理风险评估,涉及科技部《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国科发监〔2023〕167号)第二条所列范围科技活动的,应按要求进行科技伦理审查并提供相应的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材料。
8.其他要求详见指南。
四、申报程序及时限
(一)项目申报单位和申报人获取申报权限
项目申报单位登 (略) (略) 官网(http://**)“科技 (略) ”,按照说明填写注册信息并提交至归口管理单位( (略) 科技管理部门、市直单位, (略) (略) 分配),经归口管理单位审核通过后,生成申报单位管理账号。申报单位管理账号自行分配形成申报人账号,项目申报人通过申报人账号申报项目,不允许通过管理账号直接申报项目。往年度已在项目申报系统注册的申报单位可直接填报。往年度未注册过的申报单位,注册单位管理账号并分配申报人账号后方可填报。项目申报系统于2025年1月 (略) ,网上申报流程及操作说明书注册登录后在系统内下载。
(二)填报项目申报书和内审
项目申报人登录申报人账号后,根据指南要求在线填写申报书,并上传相关附件及签章材料(彩色扫描,PDF格式上传,单个附件大小不超过10M,所有附件总计不超过50M)。申报书确认无误后在线提交至申报单位管理账号完成内审。申报单位使用单位管理账号审核通过后,务必于2025年3月15日前提交至归口管理单位。
(三)归口管理单位初审推荐
1.归口管理单位及时登录管理账号,对项目材料的完整性、相符性进行初审,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科技 (略) ” (略) (略) 。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17日18:00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旗区申报单位 (略) 科技管理部门审核推荐; (略) (略) (略) 科技管理部门审核推荐;市直申报单位由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我市高校申报的项目由各高校审核推荐。
2.各归口管理单位于2025年3月18日前将推荐文件扫描件和系统生成的推荐项目清单(盖章)上传至“科技 (略) ”。逾期和未经系统申报推荐的项目不予受理。
五、材料报送与申报咨询
(一)材料报送
为减轻科研人员和申报单位负担,项目申报时暂不提交项目申报书纸件,项目立项后报送纸件材料。
(二)申报咨询
1. (略) (略)
2. (略) ( (略) )科技管理部门
附件:2025年 (略)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略) (略)
2025年1月20日
2025年 (略)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第一部分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一、能源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01):基于“风光氢储车”、新型电力系统、煤炭高效开采和清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至少解决2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或开发2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略) 开展技术应用,形成第三方测试报告。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形成1套以上新技术;培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5名以上。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主体要求:以上研究方向均由企业牵头申报。
二、新材料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02):煤气化、煤间接液化催化剂,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铝基合金、有色金属、石墨烯、碳/碳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大宗固/危废合成制备材料、煤基新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03):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新型储能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至少解决2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或开发2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略) 开展技术应用,形成第三方测试报告。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形成1套以上新技术;培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5名以上。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主体要求:以上研究方向均由企业牵头申报。
三、煤化工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04):“煤化工+氢”、煤化工+CCS技术耦合等现代煤化工近零碳排放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05):二氧化碳加氢制*醇、*醇等化学品转化,煤制芳烃、分级液化、煤油共炼、烯烃分离,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芳烃、二*醚、*醇、高碳混合醇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至少解决2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或开发2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略) 开展技术应用,形成第三方测试报告。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2项,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形成1套以上新技术;培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5名以上。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主体要求:以上研究方向均由企业牵头申报。
四、高端装备制造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06):能源、煤化工、新能源、羊绒产业的核心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07):智能机器人和高精密检测领域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至少解决2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或开发2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略) 开展技术应用,形成第三方测试报告。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形成1套以上新技术装备;培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5名以上。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主体要求:以上研究方向均由企业牵头申报。
五、数字经济与军民融合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08):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将5G、大数据、 (略) 、云计算、 (略) 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 (略) 、交通运输、信息安全、区块链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基于人工智能、控制与无人系统、 (略) 联汽车、 (略) 络技术等的智能制造关键创新技术及软件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09):支持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围绕整机、核心零部件及机载设备研发等实现技术突破,赋能低空应用场景,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10):围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军民融合创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至少解决2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或开发2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略) 开展技术应用,形成第三方测试报告。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培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5名以上。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主体要求:以上研究方向均由企业牵头申报。
六、生物医药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11):开展创新生物药品、制剂及辅料和高端医疗器械的临床前预研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12):围绕中蒙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于特色药材、 (略) (略) 内制剂,开展中蒙药新药等新产品研发,开展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研究。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至少完成开发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生物技术制品或中蒙药创新药、改良新药、院内制剂的申报,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培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5名以上。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七、文化与科技融合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13):基于“ (略) +旅游”“云展览”等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14):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传承弘扬鄂尔多斯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元素与新型产品相融合的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广。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3项; (略) 1个或开发新产品1个;培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3名以上。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八、现代农业
(一)种业创新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15):农作物、特色农业(含藻类)、耐盐碱作物的优良品种选育,新品种单产提升、抗旱、宜机收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16):绒山羊优质基因挖掘与肉羊新品种、新品系培育。
(二)绿色种植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17):面向粮食安全供应、储运、监测等智慧化技术的应用研发,设施农业节水增效、节本增效及农机装备宜机化、标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18):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三)耕地保护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19):耕地改良培肥、提升固碳能力综合治理研究与应用示范,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不少于1项并转化应用;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或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建立示范基地不少于1个,面积不少于100亩;培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或硕士及以上)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九、现代畜牧业
(一)绿色养殖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20):阿尔巴斯绒山羊高效养殖、高端肉牛良繁体系及肉羊、肉牛、奶牛节本增效实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21):动物源性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二)生产加工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22):羊绒新材料开发及生产加工设备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23):肉制品、乳制品精深加工及质量标准研究与应用推广。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不少于1项并转化应用;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或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建立示范基地不少于1个,面积不少于100亩;培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或硕士及以上)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十、医疗健康
(一)生育健康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24):生殖与出生缺陷防治诊疗技术与临床研究。
(二)疾病防治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25):恶性肿瘤早期筛查与综合诊疗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26):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液和免疫系统等慢性病、多发病的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中(蒙)医研究与临床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27):中(蒙)医对耳鼻喉过敏性炎症的防治与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28):中(蒙)医采用针灸、身心互动等传统疗法、特色诊疗技术的临床研究。
(四)重点人群健康与疾病防治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29):青少年近视早期识别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30):妇幼、老人脊柱侧弯预防保健与临床研究,失能老人智能康复技术诊疗与临床技术研究应用。
(五)心理健康与疾病防治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31):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管理等健康检测、阶段性干预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32):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诊疗技术与临床研究。
(六)传染性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33):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与综合诊疗技术,布鲁氏菌病、鼠疫、职业病等公共卫生疾病的防控与综合诊疗技术。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研发诊疗新技术或医疗新产品不少于1项并转化应用;授权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2项,或授权Ⅰ类知识产权1项;培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或硕士及以上)科研人才不少于3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不超过*元。
其他要求:各归口管理部门每个研究方向(指南代码)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3项。
十一、生态治理
(一)荒漠化防治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34):“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关键技术及防沙治沙机械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35):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固沙材料研发、沙化土壤改善技术研发应用,十大孔兑风沙水沙入黄治理,护岸控沙立体锁边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36):林草碳汇方法研究及监测,草原禁休牧生态系统智能监测及风险预警的荒漠化治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37):光伏治沙技术及板上板下机械化、智能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二)生态修复与保护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38):荒漠化草原、“三北”防护林、绿色廊道老化退化林、锁边林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39):绿色矿山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应用研究与示范,矿山安全预警及远程溯源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40):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有害生物安全监测、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珍稀植物系统性保护与药物抑制植物典型性过敏研究与应用示范。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不少于1项并转化应用;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或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建立示范点(或装置)不少于1个;培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或硕士及以上)科研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十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一)双碳技术研发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41):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碳排放遥感监测、检测、碳计量等碳管理体系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碳足迹核算和管理的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碳普惠减排方法、数字化核证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42):低碳降碳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及碳捕集、碳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43):绿色低碳建筑、材料、装备低碳化、节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二) (略) 理与利用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44):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污染物、新污染物的监控、评估及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45):矿井疏矸水、煤基固体废物、工业废气、废土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46):石英砂、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地膜、废旧纺织品、城镇生活垃圾、化学污染物、医疗废弃物、过度包装废弃物的 (略) 理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三)节能、节水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47):节能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示范,节水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不少于1项并转化应用;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或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建立示范点(或装置)不少于1个;培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或硕士及以上)科研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十三、社会治理
(一)生产与消防安全防控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48):生产及消防安全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49):危险化学品管控及事故预警技术研究应用。
(二)食品安全与检验检疫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50):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及溯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三)灾害防控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51):地震、火灾、极端气候变化等重大灾害监测预警与防灾减灾系统化、智能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四)科技惠民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52):基于AI信息技术应用于医养结合+智慧 (略) 的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智能软硬件研发应用于老年健康辅助技术等老龄产业的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53):便民化智慧物流、冷链物流配送集成技术(包含快递包装绿色设计)及重要物流装备研发研究与应用示范。
(五)科技兴警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54):网络犯罪防范与侦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155):基于AI信息技术应用于警务个体目标视频图像识别、多维生物特征融合的技术研究与示范,低空智慧警务治安管控技术及动态目标识别算法研究与应用示范。
考核要求:项目完成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不少于1项并转化应用;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或Ⅱ类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建立示范点(或装置)不少于1个;培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或硕士及以上)科研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第二部分 科技人才支持专项
一、标志性创新团队项目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201):聚焦能源、现代煤化工、新能源、羊绒纺织、数字经济、低空经济领域,支持 (略) 开展创新活动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
考核要求: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项目完成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不少于2项,授权Ⅰ类知识产权不少于1项,或5项以上Ⅱ类知识产权;建成中试试验或产业化示范装置(示范基地);培养本地副高级以上技术人才或博士不少于1名,培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或硕士及以上)人才不少于5名;建成 (略) (略) (已经建成的不考核此项)。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不超过*元。
申报要求:1.依托单位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条件,能为团队提供科研工作保障。每个依托单位限报1个标志性科技创新团队。
2.申报时须附团队负责人与依托单位签订的合作协议或工作合同。合作协议应明确各自任务分工、经费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等事宜,团队负责人须在相关协议上签字确认并加盖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3.团队由1名团队负责人、3名及以上核心成员组成。团队负责人应具有承担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验。团队成员有长期合作基础,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有明确科研目标和发展计划,研发领域专业对口。
4.团队实施的项目 (略) 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急需关键技术,其核心技术须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转化应用条件,形成较为明显经济社会效益。
二、青年科技人才支持项目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202):支持 (略) 开展创新活动的学术思想新颖、创新能力较强,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不超过*元。
申报要求:1.取得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从事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已取得博士学位的,不限工作年限)的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
2.申报人提出的项目应属于原创、前沿、交叉科学问题研究,且符 (略) 重点产业领域。
3. (略) 内独立法人单位签订有正式劳动合同,且在申报单位实际工作时间能够覆盖本项目的执行期限。
4.申报人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者以第一作者出版过科技类专著。
(2)参与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或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排名前3位。
(3) (略) (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
(4)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作为发明专利授权人在本地转化专利1项以上且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生态效益。
5.已获得 (略) 博士创新人才培养资助 (略) 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不得申报。
6.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第三部分 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一、全市科技活动周主场系列活动
项目内容(指南代码301):按照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要求, (略)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需要,策划组织实施 (略) 特色和示范意义、公众参 (略) 科技活动周主场系列活动,注重宣传新时期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新修订的科学技术 (略) 最新科技创新成就和科技创新政策等。
考核要求:举办启动仪式1次;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普展,参展单位不少于30家;举办科普大讲堂不少于1场次;开展科 (略) 、学校、企业、 (略) 等活动不少5场次;做好科技活动周宣传报道,制作发布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视频,主流媒体报道不少于5次, (略) 广泛传播;鼓励在科普中率先应用新技术。项目实施期不超过1年。
支持额度:财政拟支持额度*元,拟支持1项。
申报主体: (略) 级及以上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示范活动组织策划实施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单位。仅限准格尔旗科技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组织申报。
二、旗区( (略) )特色科普活动
项目内容(指南代码302):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点科普示范活动;结合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科普月、科技工作者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科普讲座、科普竞赛、科普表演、科普培训、展览展示、科普沙龙、农技推广、科技志愿服务示范活动以及面向青少年、农牧民、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特色科普活动。
考核要求:举办系列活动不少于5场次,总参与人数达到2000人次以上。在2025年“科技活动周”和“科普月”期间举办活动不少于3场次,鼓励举办青少年科普讲解大赛、青少年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相关活动。宣传报道不少于5次。项目实施期不超过1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拟支持不超过9项。
申报主体:旗区(不包括准格尔旗)、 (略) 科技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三、人工智能进校园科普行动
项目内容(指南代码303): (略)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进校园科普行动”,普及实施系统的人工智能课程教育,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
考核要求: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不少于50所中小学,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出版面向中小学的人工智能科普读物不少于3册,支撑上述学校每校300名生同时开展人工智能学习;制订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地方配备标准,推动各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建;培养人工智能教师不少于100名;征集评选人工智能教育典型教学课例 20节; (略) 中小学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竞赛活动1次,参加活动人数不少于700人。项目实施期不超过1年。
支持额度:财政拟支持额度*元,拟支持1项。
申报主体: (略)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教学指导与教研工作,具备统筹、组 (略) 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学指导与教研及相关活动的教育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四、中小学校园科普
项目内容(指南代码304): (略) 中小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打造校园科普阵地,培养科普师资队*,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教育,丰富科学教育方式及内容,鼓励学 (略) 所、科普示范基地共同开展进校园公益活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服务“双减”工作。
考核要求:打造校园科普阵地不少于1个,完善科普设备、器材等软硬件配置;培育科普队*不少于5人,开展校园科技节、校园科技周、科学探究等活动不少于2次或5天,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达800人以上或学校学生总数的60%,2025年“科技活动周”或“科普月”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教育活动不少于1次;做好校园科普活动宣传报道, (略) 作用进行传播,在主流媒体宣传不少于1次。项目实施期不超过1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申报主体:全市各中小学校(2023年、2024年承担过此类项目的不再支持)。 (略) 不超5项、 (略) 不超3项、达拉特旗不超4项、准格尔旗不超4项、伊金霍洛旗不超3项、乌审旗不超2项、杭锦旗不超1项、鄂托克旗不超2项、鄂托克前旗不超1项、市直单位不超1项,旗区科技管理部门推荐时需征 (略) 教育部门意见。
五、科普示范基地特色科普活动
项目内容(指南代码305):支持经认定的科普示范基地,发挥科技资源、科普场馆和人才优势,开展科普讲座、科普竞赛、科普表演、科普培训、展览展示、科普沙龙、农技推广、科技志愿服务示范活动及面向不同人群的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科普宣传活动。
考核要求:培训科普辅导员或讲解员不少于5人;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主题科普活动不少于5场次,在2025年“科技活动周”和“科普月”期间举办活动不少于2场次;提供公众阅读和赠送科普教育文字、图片等资料和视频读物,向公众开放天数达到《 (略) 科普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要求,接待科普对象全年不少于1000人;媒体宣传不少于5次。项目实施期不超过1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
申报主体: (略) 科技厅认定为科普示范基地的依托单位。
六、科普宣传作品创作
项目内容(指南代码306):引导激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加大 (略) 获得国家级、 (略) 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略) 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向公众普及科技创新成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化。
考核要求:作品内容兼科学性、新颖性、可读性,通俗易懂且不涉密;制作科普宣传视频不少于1个,视频时长不少于3分钟, (略) 对公众发布,线上推广( (略) 络点击量)不少于*人次;制作图文结合的科普宣传册;组织科普活动和专家讲座不少于3场次,受众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项目实施期不超过1年。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元,拟支持不超过5项。
申报主体: (略) 获得国家级、 (略) 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或承担实 (略) 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申报单位或参与单位。
第四部分 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推广项目
一、支持领域
(一)农业领域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401):玉米、大豆、小麦、水稻、辣椒、杂粮杂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优质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示范。
考核要求:引进筛选出适宜产业化种植的优良种质资源作物品种不少于3个,形成实用技术方案或标准不少于2套。开展示范推广不少于500亩,每亩增收不少于200元。开展技术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农牧民不少于300人次,辐射带动农牧户不少于20户。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402):草种、树种优质种质资源及瓜果蔬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新品种引进、栽培技术推广示范。
考核要求:引进新品种不少于3个,形成育苗、栽培等实用技术方案或标准不少于2套。开展示范推广不少于500亩,每亩增收不少于200元。开展技术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农牧民不少于300人次,辐射带动农牧户不少于20户。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403):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
考核要求:指导应用设施农业技术示范点不少于1个,形成实用技术方案或标准不少于2套。开展示范推广不少于500亩,生产瓜果蔬菜不少于*公斤以上,每亩增收不少于200元。开展技术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农牧民不少于300人次,辐射带动农牧户不少于20户。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404):绿色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推广示范。
考核要求: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不少于1个,绿色防控服务面积不少于*亩。形成实用技术方案或标准不少于2套,推广新技术不少于5项。在科技惠民小程序发布病虫预警信息不少于20次。开展技术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不少于300人次。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5名。印发宣传资料不少于1000份。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405):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示范。
考核要求:建设示范基地不少于1个,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服务面积不少于*亩。形成实用技术方案或标准不少于2套,推广新技术不少于5项。开展技术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不少于300人次。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5名。印发宣传资料不少于1000份。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二)畜牧业领域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406):肉羊、绒山羊、细毛羊、肉牛、奶牛、家禽等畜禽生态绿色高效低碳养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考核要求:示范推广养殖规模不少于500头(只)。形成实用技术方案或标准不少于2套。辐射带动农牧户不少于20户,户均增收不少于5000元。开展技术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农牧民不少于300人次,。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5名。拓宽销售渠道不少于1个。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407):优质饲草引种与丰产栽培、饲草料发酵高效利用、功能营养性饲草料生产加工等技术推广示范。
考核要求:引进优质饲草新品种不少于3个。形成优质饲草丰产栽培、先进加工等实用技术方案或标准不少于2套。示范面积不少于500亩。起草地方性技术规范或作业指导书不少于1项。开展技术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农牧民不少于300人次。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408):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考核要求: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或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不少于2项,形成实用技术方案或标准不少于2套。建立示范基地不少于1个,或实验牲畜不少于500头(只)。开展技术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农牧民不少于300人次。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409):动物疫病(生物)检验检测综合防治技术及安全高效疫苗、兽药的应用推广。
考核要求: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或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不少于2项,形成实用技术方案或标准不少于2套。建立示范基地不少于1个,或实验牲畜不少于100头(只)。开展技术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农牧民不少于300人次。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5名。印发宣传资料不少于200份。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三)水产养殖领域
研究方向(指南代码410): (略) 域特色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考核要求:筛选出适合当地养殖的特种水产品种不少于1个,并形成实用技术方案。起草水产养殖作业指导书或地方标准不少于1项。在水产养殖企业建立推广示范养殖基地不少于1个。开展技术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农牧民不少于300人次。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5名。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二、相关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为2 (略) 级科技特派员所在单位,或与2 (略) 级法人科技特派员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事业单位。
(二)项目负责人为2025 (略) 级科技特派员。由市级科技特派员组成不少于5人的科技服务团队,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三)单个项目财政拟支持额度不超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