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后疾病健康管理项目采购市场调研公告
诊后疾病健康管理项目采购市场调研公告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与需求也水涨船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渐渐难以满足患者不断进阶的健康管理诉求。为了全方位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强化医疗服务在时间和流程上的连贯性与整体性,深度满足患者在长期随访、精准用药指导、定期复诊安排以及全面健康促进等多维度的需求,我们计划与专业的健康管理团队携手合作,共同打造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优质健康管理体系。我院现 (略) 场调研工作,欢迎有投标意向且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前来参加。
序号 | 项目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参数要求 |
1 | 诊后疾病健康管理 | 项 | 1 | 见附件一 |
1、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2、非法人本人参会的,须提供委托书原件及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3、项目介绍
4、投标单位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包括服务承诺和经营业绩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等)
5、报价单
以上 (略) 红章,装订成册密封包装,包装袋上注明联系人信息。 (略) 于2025年2月7日17:00 前将调研资料邮寄 (略) (略) 采购中心。
洽谈时间另行通知。
商务咨询:采购中心 苏晓广老师 电话:0578-#
技术咨询:信息中心 胡耀斌老师 电话:0578-#
邮编:#
联系地址: (略) (略) 2 (略) (略) 采购中心
2025年2月 7日
附件一:
项目要求:
一、服务范围
诊后疾病健康管理服务应涵盖多种疾病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慢性病,以及手术治疗等具有诊后疾病精细化管理价值的患者。
二、服务内容
1.疾病跟踪与监测:通过电话、微信、小程序、APP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疾病跟踪和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2.健康教育与咨询:线上/线下定期推送或宣讲相关健康知识,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答疑服务,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用药指导与监督: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略) 方,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并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4.复诊提醒与安排:为患者提供复诊提醒服务,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为患者安排合适的复诊时间和地点,必要时线下提供就诊服务。
5.异常症状干预:当患者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与患者沟通,并根据情况提供必要的干预措施或建议就医。
三、服务团队与人员配置
服务团队应由具备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等。人员配置应根据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来确定,确保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
四、服务形式与周期
服务形式可以包括线上服务(如电话、微信、小程序、APP等)和线下服务(如就医带诊、开药及预约等)。服务周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来确定,可以是短期服务(如3个月、6个月等),也可以是长期服务(如1年、2年等)。
五、技术支持与信息化水平
诊后疾病健康管理服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患者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
六、服务效果评估与改进
应对诊后疾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患者满意度、康复速度、医疗成本等方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与需求也水涨船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渐渐难以满足患者不断进阶的健康管理诉求。为了全方位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强化医疗服务在时间和流程上的连贯性与整体性,深度满足患者在长期随访、精准用药指导、定期复诊安排以及全面健康促进等多维度的需求,我们计划与专业的健康管理团队携手合作,共同打造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优质健康管理体系。我院现 (略) 场调研工作,欢迎有投标意向且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前来参加。
序号 | 项目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参数要求 |
1 | 诊后疾病健康管理 | 项 | 1 | 见附件一 |
1、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2、非法人本人参会的,须提供委托书原件及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3、项目介绍
4、投标单位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包括服务承诺和经营业绩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等)
5、报价单
以上 (略) 红章,装订成册密封包装,包装袋上注明联系人信息。 (略) 于2025年2月7日17:00 前将调研资料邮寄 (略) (略) 采购中心。
洽谈时间另行通知。
商务咨询:采购中心 苏晓广老师 电话:0578-#
技术咨询:信息中心 胡耀斌老师 电话:0578-#
邮编:#
联系地址: (略) (略) 2 (略) (略) 采购中心
2025年2月 7日
附件一:
项目要求:
一、服务范围
诊后疾病健康管理服务应涵盖多种疾病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慢性病,以及手术治疗等具有诊后疾病精细化管理价值的患者。
二、服务内容
1.疾病跟踪与监测:通过电话、微信、小程序、APP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疾病跟踪和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2.健康教育与咨询:线上/线下定期推送或宣讲相关健康知识,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答疑服务,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用药指导与监督: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略) 方,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并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4.复诊提醒与安排:为患者提供复诊提醒服务,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为患者安排合适的复诊时间和地点,必要时线下提供就诊服务。
5.异常症状干预:当患者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与患者沟通,并根据情况提供必要的干预措施或建议就医。
三、服务团队与人员配置
服务团队应由具备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等。人员配置应根据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来确定,确保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
四、服务形式与周期
服务形式可以包括线上服务(如电话、微信、小程序、APP等)和线下服务(如就医带诊、开药及预约等)。服务周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来确定,可以是短期服务(如3个月、6个月等),也可以是长期服务(如1年、2年等)。
五、技术支持与信息化水平
诊后疾病健康管理服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患者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
六、服务效果评估与改进
应对诊后疾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患者满意度、康复速度、医疗成本等方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