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落实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指导意见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落实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指导意见

(略) 县红十字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2025年1月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健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20 (略) 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略) 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略) 红十字事业发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修订)》等文件要求, (略) 实际,现就当前一段时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宗旨, (略) 委市政府中心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服务质效,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扩大应急救护培训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助力健康大连建设。

二、主要目标

(一) (略) 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应急救护、院前急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核心救护师资,参与研究、评估、指导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为推动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二) (略) 级红十字应急救护核心师资库。通过选拔、招募、培养等方式,组建核心师资库,开展集中备课、试讲、研讨活动,全面提高培训教学质量。

(三)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持证培训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心肺复苏(CPR+AED)培训、创伤救护培训、红十字救护员(初级)培训、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培训及相关复训等工作, (略) 红十字应急救护证书持证培训人数。

(四) 探索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教考分离”改革。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按照《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红字〔2016〕2号)中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救护培训基地的建设要求,自主建设标准化应急救护基地,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在市红十字会的授权下承担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依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放开部分专业服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1437号)等有关规定,核算培训成本,依法依规收取培训费用。市红十字会负责被授权培训机构培训学员的考核及发证工作。

(五)将2025年作为“救护培训提升年”。根据20 (略) 人民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要求,开展主题为“我为健康大连护航——红十字‘救’在身边”的救护培训专项行动,2 (略) 新增应急救护持证人数不低于1.(略)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不低于(略)人次。

三、工作措施

(一)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加大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20〕24号)、《 (略) (略) 、 (略) 红十字会 (略) 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的通知》(大教函〔2022〕22号)文件精神,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学生军训课程,倡导高职、高校学生全员持证培训,开展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全员持证培训工作,到2030年,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中小学教职人员师生比例不少于1:50,每所学校至少5名教职员工成为红十字救护员,至少1名骨干师资成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

(二)开展“救在身边·交通伴行”行动。加强与交通等部门的联合,在机动车驾驶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水路运输从业人员、客运乘务人员中开展应急救护持证培训。

(三)开展“救在身边·旅体安享”行动。加大与文化旅游、体育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国家级 (略) 、文化场馆、体育运动场馆以及从事旅游服务、体育赛事服务的工作人员应急救护持证培训工作,重点加大对4A级以上以及已布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 (略) 、运动场馆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略) 、场馆持证人数不低于30人, (略) 、场馆应急救护能力, (略) 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四)开展“救在身边·机关引领”行动。做好与机关工委、党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以“珍爱生命·守护健康——应急救护知识进机关”活动为主题,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工作,机关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安”行动。加强与社会工作部、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化工、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环卫清洁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为高危行业、易受损害的重点人群以及岗位安全员、管理员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

(八)开展“救在身边·医疗护航”行动。争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 (略) 校的支持,依托医疗机构的人才、资源优势,探索合作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按照“阵地+救护员”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略),在针对医务人员、医学生等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基础上, (略) 民开放应急救护持证培训活动。

(九)开展“救在身边·市民宣教”行动。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介, (略) 民“第一响应人”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不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意识与能力。

(十)开展“救在身边·益救同行”行动。充分发挥志愿者的自身优势和职能,在志愿者群体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应急救援救护救助能力,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传递关爱温暖,彰显责任承诺,保障公共安全,并促进生命健康理念的传播。

四、组织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应急救护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把救护培训工作作为重要的核心业务抓实抓好。

(二)创新合作模式,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探索“训考分离”、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培训工作模式。探索建立救护培训专项基金、网络筹款项目、救护定向服务项目等方式,拓宽筹款渠道,着力解决经费不足与培训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促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培训管理规范化,不断完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师资人才队(略)建设,建立并完善师资选拔、等级评定、晋升、退出、授课费发放等制度规定;建立各部门、各领域联络协作机制,争取政策支持和工作协同;建立健全救护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救护培训机构,规范其资格准入、日常监管、退出等机制,突出应急救护培训质量管控,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

(略) 红十字会

2025年1月26日


(略) 县红十字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2025年1月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健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20 (略) 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略) 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略) 红十字事业发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修订)》等文件要求, (略) 实际,现就当前一段时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宗旨, (略) 委市政府中心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服务质效,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扩大应急救护培训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助力健康大连建设。

二、主要目标

(一) (略) 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应急救护、院前急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核心救护师资,参与研究、评估、指导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为推动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二) (略) 级红十字应急救护核心师资库。通过选拔、招募、培养等方式,组建核心师资库,开展集中备课、试讲、研讨活动,全面提高培训教学质量。

(三)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持证培训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心肺复苏(CPR+AED)培训、创伤救护培训、红十字救护员(初级)培训、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培训及相关复训等工作, (略) 红十字应急救护证书持证培训人数。

(四) 探索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教考分离”改革。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按照《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红字〔2016〕2号)中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救护培训基地的建设要求,自主建设标准化应急救护基地,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在市红十字会的授权下承担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依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放开部分专业服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1437号)等有关规定,核算培训成本,依法依规收取培训费用。市红十字会负责被授权培训机构培训学员的考核及发证工作。

(五)将2025年作为“救护培训提升年”。根据20 (略) 人民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要求,开展主题为“我为健康大连护航——红十字‘救’在身边”的救护培训专项行动,2 (略) 新增应急救护持证人数不低于1.(略)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不低于(略)人次。

三、工作措施

(一)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加大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20〕24号)、《 (略) (略) 、 (略) 红十字会 (略) 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的通知》(大教函〔2022〕22号)文件精神,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学生军训课程,倡导高职、高校学生全员持证培训,开展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全员持证培训工作,到2030年,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中小学教职人员师生比例不少于1:50,每所学校至少5名教职员工成为红十字救护员,至少1名骨干师资成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

(二)开展“救在身边·交通伴行”行动。加强与交通等部门的联合,在机动车驾驶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水路运输从业人员、客运乘务人员中开展应急救护持证培训。

(三)开展“救在身边·旅体安享”行动。加大与文化旅游、体育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国家级 (略) 、文化场馆、体育运动场馆以及从事旅游服务、体育赛事服务的工作人员应急救护持证培训工作,重点加大对4A级以上以及已布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 (略) 、运动场馆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略) 、场馆持证人数不低于30人, (略) 、场馆应急救护能力, (略) 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四)开展“救在身边·机关引领”行动。做好与机关工委、党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以“珍爱生命·守护健康——应急救护知识进机关”活动为主题,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工作,机关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安”行动。加强与社会工作部、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化工、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环卫清洁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为高危行业、易受损害的重点人群以及岗位安全员、管理员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

(八)开展“救在身边·医疗护航”行动。争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 (略) 校的支持,依托医疗机构的人才、资源优势,探索合作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按照“阵地+救护员”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略),在针对医务人员、医学生等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基础上, (略) 民开放应急救护持证培训活动。

(九)开展“救在身边·市民宣教”行动。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介, (略) 民“第一响应人”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不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意识与能力。

(十)开展“救在身边·益救同行”行动。充分发挥志愿者的自身优势和职能,在志愿者群体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应急救援救护救助能力,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传递关爱温暖,彰显责任承诺,保障公共安全,并促进生命健康理念的传播。

四、组织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应急救护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把救护培训工作作为重要的核心业务抓实抓好。

(二)创新合作模式,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探索“训考分离”、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培训工作模式。探索建立救护培训专项基金、网络筹款项目、救护定向服务项目等方式,拓宽筹款渠道,着力解决经费不足与培训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促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培训管理规范化,不断完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师资人才队(略)建设,建立并完善师资选拔、等级评定、晋升、退出、授课费发放等制度规定;建立各部门、各领域联络协作机制,争取政策支持和工作协同;建立健全救护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救护培训机构,规范其资格准入、日常监管、退出等机制,突出应急救护培训质量管控,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

(略) 红十字会

2025年1月26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