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上海市2025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合成生物学领域项目建议的通知
(略) (部):
为落实《 (略)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 (略) 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现征集2025年度合成生物学领域项目建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
针对合成生物学产业存在的堵点难点,开展底层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前沿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应用和生产工艺创新。
二、项目建议主体
项目建议单位应当 (略) 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三、建议领域
(一)共性使能技术
1.核酸合成。高通量、高精度、长序列的核酸合成和精准插入技术开发,合成通量比现有技术水平提高数倍;
2.新元件挖掘。濒危动植物、海洋生物、特殊生境生物中天然产物的挖掘与利用,开发高通量筛选技术并挖掘高价值生物活性物质和新功能生物元件,建立大型共享元件库或实现高价值分子的合成;
3.新反应体系。发挥合成化学对合成生物的促进作用,开发生物-化学兼容的合成方法,如具有高应用价值的生物相容反应体系、化学酶工程等,拓展反应类型和反应场景,提升反应效率。
4.人工细胞器。开发人工细胞器及亚细胞器,如人工蛋白酶体、核糖体、凋亡小体等,用于疾病诊疗、新药设计研发、无细胞功能探索等。
5.线路智能设计。建立生物合成通用的智能设计系统、数据库,开发通用智能设计算法与工具,运用生物逆合成思想,结合文献挖掘与数据库、代谢模型,解析结构复杂、合成途径长的分子合成途径。
(二)应用技术
1.新药研发。发展药用小分子化合物结构多样化制备技术,发展组合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化学-酶偶联的方法,实现药用小分子化合物结构多样化创制。
2.功能食品。开展合成生物食品相关研究,建立生产用底盘细胞的遗传稳定性评估、毒理学评估、过敏反应评估等食用底盘细胞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3.生物质高效利用。利用生物基合成生物基皮革、绿色#醇等重要产品。
4.功能材料。开发高性能合成生物材料,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工程菌,开发高性能的生物医用材料、耐腐蚀材料、自愈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功能材料。
5.装备与系统开发。利用数字孪生、大模型等技术,针对小试、放大和中试等不同场景,开发模拟生物反应器系统、放大过程模拟预测系统、发酵-提取-分离一体化生物反应器、自动化生物膜反应器等。
6.废弃物降解利用。开发发酵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以及废弃、残留产物、酶制剂、潜在有害物质等降解技术。
(三)前瞻性技术
1.基于DNA分子器件的疾病诊疗。研发DNA分子器件,构建系列微观尺度功能复合体,实现在微观尺度更精细的操控,在病理学成像、药物递送等领域拓展应用价值。
2.下一代生物电子药物技术。结合智能细胞制造、柔性电子材料技术与电子信息软件工程技术,开发智能生物电子药物与可穿戴式电子药物,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自动给药的闭环诊疗。
3.生物安全传感。能够创建具有实时发布潜在威胁警报的生物传感器系统和装置,兼具监测采样、计算分析、结果输出等功能,效率和准确率较高。
注:此次建议领域仅作为指南支持范围的参考。
(四)其他
其他有望培育为颠覆性技术,或有望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的关键技术。
本校安排:
由于每个单位限报5项,请依托本校提报的老师,于2月10日15:00前将建议书电子版(附件1)*@*26.com,逾期后提报不予以受理。
联系人:詹伟 黄婕
联系电话:#
邮箱:*@*26.com
科 (略)
2025年2月6日
(略) (部):
为落实《 (略)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 (略) 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现征集2025年度合成生物学领域项目建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
针对合成生物学产业存在的堵点难点,开展底层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前沿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应用和生产工艺创新。
二、项目建议主体
项目建议单位应当 (略) 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三、建议领域
(一)共性使能技术
1.核酸合成。高通量、高精度、长序列的核酸合成和精准插入技术开发,合成通量比现有技术水平提高数倍;
2.新元件挖掘。濒危动植物、海洋生物、特殊生境生物中天然产物的挖掘与利用,开发高通量筛选技术并挖掘高价值生物活性物质和新功能生物元件,建立大型共享元件库或实现高价值分子的合成;
3.新反应体系。发挥合成化学对合成生物的促进作用,开发生物-化学兼容的合成方法,如具有高应用价值的生物相容反应体系、化学酶工程等,拓展反应类型和反应场景,提升反应效率。
4.人工细胞器。开发人工细胞器及亚细胞器,如人工蛋白酶体、核糖体、凋亡小体等,用于疾病诊疗、新药设计研发、无细胞功能探索等。
5.线路智能设计。建立生物合成通用的智能设计系统、数据库,开发通用智能设计算法与工具,运用生物逆合成思想,结合文献挖掘与数据库、代谢模型,解析结构复杂、合成途径长的分子合成途径。
(二)应用技术
1.新药研发。发展药用小分子化合物结构多样化制备技术,发展组合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化学-酶偶联的方法,实现药用小分子化合物结构多样化创制。
2.功能食品。开展合成生物食品相关研究,建立生产用底盘细胞的遗传稳定性评估、毒理学评估、过敏反应评估等食用底盘细胞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3.生物质高效利用。利用生物基合成生物基皮革、绿色#醇等重要产品。
4.功能材料。开发高性能合成生物材料,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工程菌,开发高性能的生物医用材料、耐腐蚀材料、自愈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功能材料。
5.装备与系统开发。利用数字孪生、大模型等技术,针对小试、放大和中试等不同场景,开发模拟生物反应器系统、放大过程模拟预测系统、发酵-提取-分离一体化生物反应器、自动化生物膜反应器等。
6.废弃物降解利用。开发发酵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以及废弃、残留产物、酶制剂、潜在有害物质等降解技术。
(三)前瞻性技术
1.基于DNA分子器件的疾病诊疗。研发DNA分子器件,构建系列微观尺度功能复合体,实现在微观尺度更精细的操控,在病理学成像、药物递送等领域拓展应用价值。
2.下一代生物电子药物技术。结合智能细胞制造、柔性电子材料技术与电子信息软件工程技术,开发智能生物电子药物与可穿戴式电子药物,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自动给药的闭环诊疗。
3.生物安全传感。能够创建具有实时发布潜在威胁警报的生物传感器系统和装置,兼具监测采样、计算分析、结果输出等功能,效率和准确率较高。
注:此次建议领域仅作为指南支持范围的参考。
(四)其他
其他有望培育为颠覆性技术,或有望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的关键技术。
本校安排:
由于每个单位限报5项,请依托本校提报的老师,于2月10日15:00前将建议书电子版(附件1)*@*26.com,逾期后提报不予以受理。
联系人:詹伟 黄婕
联系电话:#
邮箱:*@*26.com
科 (略)
2025年2月6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