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家长关心的十大问题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宝宝发热,家长关心的十大问题


发热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会引起宝宝不舒服。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舒适度。家长们在孩子发热时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很多家长在宝宝发热时频繁就医,不仅身心俱疲,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家长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同时有科学退烧的理念,才能减少或避免滥用药物。
一、宝宝37.1℃-37.4℃是发热吗?
儿童发热的定义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因此,对于儿童,37.1℃-37.4℃是正常的体温波动范围。
二、宝宝发热需 (略) 吗?
3月龄以内的小婴儿出现任何症状都需 (略) 就诊。
对于3月龄以上的孩子,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发热初期可以在家先观察。
如宝宝发热的同时伴随有精神状态不佳、反复高热超过24小时、体温不容易退或者发热超过72小时、除了发热还伴随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或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出现高热惊厥等需 (略) 就诊。
三、所有的发热都需要药物退热吗?
并非所有的发热都需要药物干预。低热可以不使用任何退烧药物,在家适当多喝温开水水,小宝宝不要包被太多。但是如果宝宝体温升高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发热影响睡眠和进食、有热性惊厥病史的情况下建议积极退热治疗。
四、小儿发热如何选择退热药?
发热时推荐应用对#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荐安乃近、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
如果孩子发热伴有呕吐,无法口服退烧药物,可使用含布洛芬或对#酰氨基酚成分的栓剂纳肛。
五、退热药怎么用?可以交替使用吗?
当宝宝体温超过38.5℃和(或)出现了明显不适症状时推荐使用退热药。需要注意使用对#酰氨基酚时避免与含对#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同时使用。
退热首选单一药物,两种药物不建议交替使用。
如单药退热效果不佳或高热(>39.5℃)且伴有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交替使用,但应严格记录每种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防止药物过量。
六、是否有必要物理降温?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有哪些?
任何引起孩子不适的物理降温措施都不建议。
在常规退烧药物无效、中暑、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退烧药过敏等情况下可考虑物理降温。推荐温水擦浴(最适宜水温:36-37℃,15-20分钟)、调节室温(24℃-26℃)。
七、发热会“烧坏脑子”或“烧成肺炎”吗?
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发热本身并不会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热只是部分脑炎或肺炎的首要症状,而不是因为发热导致脑炎、肺炎。
八、宝宝发热有哪些必要检查?
宝宝发热时,通常进行血常规和CRP初筛检查识别严重感染性疾病和感染类型,有条件的可以完善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避免滥用抗生素。
婴幼儿尤其是3月龄以内的小婴儿发热需警惕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女宝宝,除了血常规和CRP检查,通常还要进行尿常规检测。
九、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吗?是否有必要发热第一天就检查?
发热不仅是症状,更是重要的免疫调节过程。体温升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并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在孩子发热的第一天,机体炎症反应并没有达到高峰,化验的阳性结果并不高。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发热不难退、没有基础疾病、不是婴儿,通常可以不立即进行血常规和CRP检查。但是如果有基础疾病、小婴儿、高热不易退、精神差或有其它严重及特殊情况的,需要及时化验检查。
不能简单认为发热第一天检查就没有必要,如果早期化验正常,但是临床症状加重的,或者体温持续不退,也有必要动态复查,甚至完善其他辅助检查。
十、发热宝宝有哪些注意事项?
除了发热症状,需要重点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尿量变化、皮肤情况及呼吸频率等,细致记录体温变化趋势。
就诊时建议家长和孩子佩戴口罩进行防护,与他人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尽量减 (略) 域接触,如电梯按钮、扶手等。咳嗽或打喷嚏时,患儿及家属应用纸巾或口罩遮住口鼻,以避免飞沫传播。


发热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会引起宝宝不舒服。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舒适度。家长们在孩子发热时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很多家长在宝宝发热时频繁就医,不仅身心俱疲,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家长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同时有科学退烧的理念,才能减少或避免滥用药物。
一、宝宝37.1℃-37.4℃是发热吗?
儿童发热的定义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因此,对于儿童,37.1℃-37.4℃是正常的体温波动范围。
二、宝宝发热需 (略) 吗?
3月龄以内的小婴儿出现任何症状都需 (略) 就诊。
对于3月龄以上的孩子,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发热初期可以在家先观察。
如宝宝发热的同时伴随有精神状态不佳、反复高热超过24小时、体温不容易退或者发热超过72小时、除了发热还伴随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或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出现高热惊厥等需 (略) 就诊。
三、所有的发热都需要药物退热吗?
并非所有的发热都需要药物干预。低热可以不使用任何退烧药物,在家适当多喝温开水水,小宝宝不要包被太多。但是如果宝宝体温升高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发热影响睡眠和进食、有热性惊厥病史的情况下建议积极退热治疗。
四、小儿发热如何选择退热药?
发热时推荐应用对#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荐安乃近、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
如果孩子发热伴有呕吐,无法口服退烧药物,可使用含布洛芬或对#酰氨基酚成分的栓剂纳肛。
五、退热药怎么用?可以交替使用吗?
当宝宝体温超过38.5℃和(或)出现了明显不适症状时推荐使用退热药。需要注意使用对#酰氨基酚时避免与含对#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同时使用。
退热首选单一药物,两种药物不建议交替使用。
如单药退热效果不佳或高热(>39.5℃)且伴有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交替使用,但应严格记录每种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防止药物过量。
六、是否有必要物理降温?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有哪些?
任何引起孩子不适的物理降温措施都不建议。
在常规退烧药物无效、中暑、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退烧药过敏等情况下可考虑物理降温。推荐温水擦浴(最适宜水温:36-37℃,15-20分钟)、调节室温(24℃-26℃)。
七、发热会“烧坏脑子”或“烧成肺炎”吗?
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发热本身并不会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热只是部分脑炎或肺炎的首要症状,而不是因为发热导致脑炎、肺炎。
八、宝宝发热有哪些必要检查?
宝宝发热时,通常进行血常规和CRP初筛检查识别严重感染性疾病和感染类型,有条件的可以完善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避免滥用抗生素。
婴幼儿尤其是3月龄以内的小婴儿发热需警惕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女宝宝,除了血常规和CRP检查,通常还要进行尿常规检测。
九、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吗?是否有必要发热第一天就检查?
发热不仅是症状,更是重要的免疫调节过程。体温升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并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在孩子发热的第一天,机体炎症反应并没有达到高峰,化验的阳性结果并不高。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发热不难退、没有基础疾病、不是婴儿,通常可以不立即进行血常规和CRP检查。但是如果有基础疾病、小婴儿、高热不易退、精神差或有其它严重及特殊情况的,需要及时化验检查。
不能简单认为发热第一天检查就没有必要,如果早期化验正常,但是临床症状加重的,或者体温持续不退,也有必要动态复查,甚至完善其他辅助检查。
十、发热宝宝有哪些注意事项?
除了发热症状,需要重点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尿量变化、皮肤情况及呼吸频率等,细致记录体温变化趋势。
就诊时建议家长和孩子佩戴口罩进行防护,与他人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尽量减 (略) 域接触,如电梯按钮、扶手等。咳嗽或打喷嚏时,患儿及家属应用纸巾或口罩遮住口鼻,以避免飞沫传播。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