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平稳向好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5%
2024年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平稳向好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5%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乎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2024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5%,延续总体平稳、趋势向好的态势。”2月11日上午,在农业农村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就去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通报。
2024年,是我省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省 (略) 之年。通过开展生产源头治理、全产业链标准化、精细化监管、质量监测升级和社会共治“五大工程”,全省已建成1508.(略)亩的全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完成了61个集成创新优标提标达标项目,并成功培育了100个农业精品品牌。
为做响“天府粮仓”大品牌,四川从“两大行动”精准发力。
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四川已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2929个;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6个、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3个、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4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实施“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培育行动。新培育“天府粮仓”品牌精品100个,麦洼牦牛、汶川甜樱桃等4个品牌进入农业农村部农业精品品牌培育名单,利州红梨、西充黄心苕等22个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全省已开设“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专卖店108个,实现推广营销双赢。
保障农产品质量,监管环节至关重要。2024年,四川着力打造高效监管新模式,开展了三大实践创新。
首先是推动合 (略) 场准入有效衔接,新建合格 (略) 场196个、合格证自助服务点905个,引导小农户规范开具合格证。
其 (略) (略) 召开全省现场会,推行食用农产品全程信息化追溯,指导农业 (略) (略) 对接,通过“微信分享、扫码查验”方式,打通农产品全程信息化追溯链条。
第三是优化 (略) 。 (略) 升级优化,建立全省风险识别预警和主体信用评级数据模型,精准筛选出高风险生产主体,采取“一企一策”,实施精准化精细化监管。全省新增注册备案主体5361家,归集监管、检测、追溯等数据信息85.(略)条。
同时,在全力推动农资打假和重点农产品药残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开展专项整治,全省查办农资案件1145件。巩固豇豆治理成效。部级“豇豆月月抽”180批次,抽检合格率100%。启动芹菜农残治理。将芹菜治理纳入豇豆治理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开展水产品药残攻坚。制定22项治理措施,安排财政资金(略)元,支持28个主产县攻坚治理,网格化监管(略)家主体,部级例行监测合格率100%。
此外,为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例行监测。围绕我省“川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组织开展特色产业集群、现代 (略) 、“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农产品等专项监测;推广胶体金速测技术,累计开展检测14.(略)批次;省级组织抽检9017批次,同比增加36%,问题发现率1.26%;广泛开展县域监测,组织通过“双认证”的141家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围绕当地主产和优势特色品种开展县域监测;突击开展飞行检查,以芹菜、禽肉(蛋)、“六条鱼”为重点,采取“四不二直”方式集中开展飞行检查,确保问题治理取得实效。(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乎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2024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5%,延续总体平稳、趋势向好的态势。”2月11日上午,在农业农村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就去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通报。
2024年,是我省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省 (略) 之年。通过开展生产源头治理、全产业链标准化、精细化监管、质量监测升级和社会共治“五大工程”,全省已建成1508.(略)亩的全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完成了61个集成创新优标提标达标项目,并成功培育了100个农业精品品牌。
为做响“天府粮仓”大品牌,四川从“两大行动”精准发力。
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四川已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2929个;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6个、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3个、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4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实施“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培育行动。新培育“天府粮仓”品牌精品100个,麦洼牦牛、汶川甜樱桃等4个品牌进入农业农村部农业精品品牌培育名单,利州红梨、西充黄心苕等22个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全省已开设“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专卖店108个,实现推广营销双赢。
保障农产品质量,监管环节至关重要。2024年,四川着力打造高效监管新模式,开展了三大实践创新。
首先是推动合 (略) 场准入有效衔接,新建合格 (略) 场196个、合格证自助服务点905个,引导小农户规范开具合格证。
其 (略) (略) 召开全省现场会,推行食用农产品全程信息化追溯,指导农业 (略) (略) 对接,通过“微信分享、扫码查验”方式,打通农产品全程信息化追溯链条。
第三是优化 (略) 。 (略) 升级优化,建立全省风险识别预警和主体信用评级数据模型,精准筛选出高风险生产主体,采取“一企一策”,实施精准化精细化监管。全省新增注册备案主体5361家,归集监管、检测、追溯等数据信息85.(略)条。
同时,在全力推动农资打假和重点农产品药残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开展专项整治,全省查办农资案件1145件。巩固豇豆治理成效。部级“豇豆月月抽”180批次,抽检合格率100%。启动芹菜农残治理。将芹菜治理纳入豇豆治理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开展水产品药残攻坚。制定22项治理措施,安排财政资金(略)元,支持28个主产县攻坚治理,网格化监管(略)家主体,部级例行监测合格率100%。
此外,为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例行监测。围绕我省“川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组织开展特色产业集群、现代 (略) 、“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农产品等专项监测;推广胶体金速测技术,累计开展检测14.(略)批次;省级组织抽检9017批次,同比增加36%,问题发现率1.26%;广泛开展县域监测,组织通过“双认证”的141家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围绕当地主产和优势特色品种开展县域监测;突击开展飞行检查,以芹菜、禽肉(蛋)、“六条鱼”为重点,采取“四不二直”方式集中开展飞行检查,确保问题治理取得实效。(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