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读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读

  2025年1月26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方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在当前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互促互强,对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制造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多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出指示,在《中共广东省委 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中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为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牵头制定了《若干措施》。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结合我省发展实际,从培育融合发展新载体、支持融合发展新模式和构建融合发展新高地三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并列明每项任务目标,全文共十二条具体措施。

  三、深度解读

  第一到第七条措施,培育融合发展新载体。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特别是新一代电子信息、 (略) 、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推动制造业与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人力资源、质量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等7个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一系列重点行动。如针对企业研发设计需求,打造“越来越好” (略) ,推动广东设计走向世界,助力培育200家企业工业设计中心。针对产业对质量标准服务的需求,打造质量稳链强链标志性项目,建设18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针对当前各领域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大赛, (略) 。

  第八条到第九条,支持融合发展新模式。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服务型制造着手,鼓励制造业向服务化延伸,从单一制造向提供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增值服务转型,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计划到2027年培育2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特别是大力培育 (略) ,做强做大做专 (略) 、 (略) 、 (略) 、 (略) 等 (略) ,形成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支撑力、具备全国影响力的 (略) 。

  第十条到十一条,构建融合发展新高地。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依托 (略) 实现集群式发展。到2027年,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地打造形成100个生产性服务 (略) 。充分发挥横琴、前海、南沙、 (略) 作用,推动“引进来”“走出去”,支持金融、设计、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扩大对外开放,携手港澳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

  第十二条为保障措施,主要从统筹协调、政策支持、统计监测等几方面强化支持力度。


  2025年1月26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方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在当前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互促互强,对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制造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多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出指示,在《中共广东省委 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中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为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牵头制定了《若干措施》。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结合我省发展实际,从培育融合发展新载体、支持融合发展新模式和构建融合发展新高地三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并列明每项任务目标,全文共十二条具体措施。

  三、深度解读

  第一到第七条措施,培育融合发展新载体。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特别是新一代电子信息、 (略) 、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推动制造业与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人力资源、质量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等7个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一系列重点行动。如针对企业研发设计需求,打造“越来越好” (略) ,推动广东设计走向世界,助力培育200家企业工业设计中心。针对产业对质量标准服务的需求,打造质量稳链强链标志性项目,建设18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针对当前各领域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大赛, (略) 。

  第八条到第九条,支持融合发展新模式。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服务型制造着手,鼓励制造业向服务化延伸,从单一制造向提供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增值服务转型,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计划到2027年培育2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特别是大力培育 (略) ,做强做大做专 (略) 、 (略) 、 (略) 、 (略) 等 (略) ,形成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支撑力、具备全国影响力的 (略) 。

  第十条到十一条,构建融合发展新高地。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依托 (略) 实现集群式发展。到2027年,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地打造形成100个生产性服务 (略) 。充分发挥横琴、前海、南沙、 (略) 作用,推动“引进来”“走出去”,支持金融、设计、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扩大对外开放,携手港澳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

  第十二条为保障措施,主要从统筹协调、政策支持、统计监测等几方面强化支持力度。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