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博士后招聘公告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02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拟与福建理工大学、 (略) 、福州 (略) 等高校联合培养项目博士后。符合招收条件的博士进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享受二级主任科员同等工资待遇,在站工作两年后经考核符合出站条件的,可入职福建理工大学、 (略) 、福州 (略) 等合作高校。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突出研究成果,经推荐可以作为申报入职高校相关级别职称的依据。欢迎有意向者详询及报名。
附件:1.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福建理工大学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2.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略) 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3.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福州 (略) 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4.2025年度项目博士后报名表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025年2月20日
(联系人:林泽宇,*)
附件1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理工大学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202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福建理工大学依托厦门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划联合招收若干名项目博士后。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省级高端智库建设单位,入选中 (略) “中国核心智库”和地方政府研究中心系统“十佳智库”。2010年8月,经国家人社部批准(人社部发﹝2010﹞60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党委政府政策咨询系统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福建理工大学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涵盖工、管、文、理、经、法、艺等7个学科门类,逐步形成“大机电”“大土木”“大海工”和特色新文科的“三大一特” (略)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余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00余人。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建设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9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一、招收条件
1.已获得或即将被授予博士学位;
2.热爱政策咨询研究工作;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
4.能够脱产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有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者优先;
6.特殊情况经批准,可适当放宽条件。
二、研究方向
申请人可从以下研究方向中任选1-2项申报。
1.宏观经济研究。研究福建经济形势和发展动态,分析预测经济发展前景,对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2.产业经济研究。研究全省产业经济及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等问题,为产业转型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3.财政金融研究。研究全省财政、税收、金融、证券和保险等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 (略) 场体系建设等有关问题,为财政金融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4.开放经济研究。研究全省对外经济开放、对外贸易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闽侨经济及其与福建经济的联系合作;
5.社会发展研究。研究全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公共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6.闽台发展研究。研究闽台经贸文化渊源和融合发展,对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7.人工智能研究。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领域的具体运用。
8.海洋文化研究。研究海洋工程科技对沿海人群发展和海滨人居环境的影响、海洋文化与科技福建元素的挖掘与传播。
9.南岛语族研究。研究多学科视角下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
三、报名要求
1.项目博士后报名表;
2.博士学位证书或其它博士证明材料;
3.身份证复印件或其它有效证件复印件;
4.两篇学术研究代表作。
5.2025-2026年常年接受报名申请。
四、待遇政策
1.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进转正博士享受同等收入待遇;
2.优先安排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3. (略) 区无房的可安排住宿或享受住房补贴;
4.入站即与福建理工大学签订预入职双方协议。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林泽宇(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略) (略) 76 (略) 8号楼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q.com
联 系 人:张兆溪 (福建理工大学)
联系电话:0591-*
联系地址: (略) (略) (略) 69号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ttp://**
附件2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略) 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202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 (略) 依托厦门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划联合招收若干名项目博士后。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省级高端智库建设单位,入选中 (略) “中国核心智库”和地方政府研究中心系统“十佳智库”。2010年8月,经国家人社部批准(人社部发﹝2010﹞60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党委政府政策咨询系统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略) 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福建经济 (略) 、福建财会 (略) 、福建省政法 (略) 、福建金融 (略) 合并组建,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7年。学 (略) 地处 (略) 大学城,有1 (略) 和2个教学部,开设46个本科专业,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经管法学科特色鲜明,于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金融、公共管理专业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一、招收条件
1.已获得或即将被授予博士学位;
2.热爱政策咨询研究工作;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
4.能够脱产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有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者优先;
6.特殊情况经批准,可适当放宽条件。
二、研究方向
申请人可从以下研究方向中任选1-2项申报。
1.宏观经济研究。研究福建经济形势和发展动态,分析预测经济发展前景,对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2.产业经济研究。研究全省产业经济及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等问题,为产业转型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3.财政金融研究。研究全省财政、税收、金融、证券和保险等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 (略) 场体系建设等有关问题,为财政金融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4.开放经济研究。研究全省对外经济开放、对外贸易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闽侨经济及其与福建经济的联系合作;
5.社会发展研究。研究全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公共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6.闽台发展研究。研究闽台经贸文化渊源和融合发展,对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7.人工智能研究。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领域的具体运用。
三、报名要求
1.项目博士后报名表;
2.博士学位证书或其它博士证明材料;
3.身份证复印件或其它有效证件复印件;
4.两篇学术研究代表作。
5.2025-2026年常年接受报名申请。
四、待遇政策
1.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进转正博士享受同等收入待遇;
2.优先安排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3. (略) 区无房的可安排住宿或享受住房补贴;
4.入站即与 (略) 签订预入职双方协议。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林泽宇(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略) (略) 76 (略) 8号楼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q.com
联 系 人:曾老师( (略) )
联系电话:0591-*
联系地址:福建省 (略) 大 (略) (略) 2号 (略)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63.com
附件3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州 (略) 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202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福州 (略) 依托厦门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划联合招收若干名项目博士后。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省级高端智库建设单位,入选中 (略) “中国核心智库”和地方政府研究中心系统“十佳智库”。2010年8月,经国家人社部批准(人社部发﹝2010﹞60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党委政府政策咨询系统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福州 (略) 创办于2004年。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培育单位。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综合指标居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第3位,多年蝉联福建省第一位。学校现有 (略) 和 (略) (略) ,占地2400余亩。现有本科专业41个,涵盖文、理、工、教、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4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6个,国家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67门。拥有专兼任教师1300余人,博士占比逾25%,高级职称占比逾40%,其中有40余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外籍教师和60余位中国台湾籍教师。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余人。
一、招收条件
1.已获得或即将被授予博士学位;
2.热爱政策咨询研究工作;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
4.能够脱产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有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者优先;
6.特殊情况经批准,可适当放宽条件。
二、研究方向
申请人可从以下研究方向中任选1-2项申报。
1.宏观经济研究。研究福建经济形势和发展动态,分析预测经济发展前景,对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2.产业经济研究。研究全省产业经济及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等问题,为产业转型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3.财政金融研究。研究全省财政、税收、金融、证券和保险等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 (略) 场体系建设等有关问题,为财政金融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4.开放经济研究。研究全省对外经济开放、对外贸易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闽侨经济及其与福建经济的联系合作;
5.社会发展研究。研究全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公共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6.闽台发展研究。研究闽台经贸文化渊源和融合发展,对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7.人工智能研究。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领域的具体运用。
三、报名要求
1.项目博士后报名表;
2.博士学位证书或其它博士证明材料;
3.身份证复印件或其它有效证件复印件;
4.两篇学术研究代表作。
5.2025-2026年常年接受报名申请。
四、待遇政策
1.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进转正博士享受同等收入待遇;
2.优先安排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3. (略) 区无房的可安排住宿或享受住房补贴;
4.入站即与福州 (略) 签订预入职双方协议。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林泽宇(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略) (略) 76 (略) 8号楼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q.com
联 系 人:杨美霞老师(福州 (略) )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略) (略) (略) (略) 28号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63.com
附件4
2025年度项目博士后报名表
姓 名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政治面貌 | ||||||||||
籍 贯 | 民族 | ||||||||||
婚姻状况 | 身体状况 | ||||||||||
(略) 校 | 所学专业 | ||||||||||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时间 | 博士学位证 书签发时间 | 毕业论文 题目 | |||||||||
导师姓名、职称 | 是否应届生 | 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 | |||||||||
外语语种 | 外语水平 | 受聘后可到岗日期 | |||||||||
现工作单位 | 联系地址及邮编 | 联系电话 及邮箱 | |||||||||
在站研究形式 | |||||||||||
家庭主要 成员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位) | 工作单位 | 与本人关系 | |||||
教育背景 | 学历 | 起止年月 | 学校 | 专业 | 论文题目 | 指导教师 | |||||
工作经历 | 起止年月 | 工作单位 | 职务 | 具体工作内容 | |||||||
主要论文论著 | 论文题目 | 期刊 | 作者 | 发表年月 | 刊号及刊期 | 被SCI、EI收录情况 | 期刊影响因子 | 他引次数 | |||
主要科研项目、成果、奖励情况 | |||||||||||
博士生阶段的研究方向、课题与研究成果;或博士论文概要(不少于2000字) | |||||||||||
应聘博士后岗位研究计划(不少于3000字) |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02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拟与福建理工大学、 (略) 、福州 (略) 等高校联合培养项目博士后。符合招收条件的博士进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享受二级主任科员同等工资待遇,在站工作两年后经考核符合出站条件的,可入职福建理工大学、 (略) 、福州 (略) 等合作高校。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突出研究成果,经推荐可以作为申报入职高校相关级别职称的依据。欢迎有意向者详询及报名。
附件:1.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福建理工大学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2.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略) 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3.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福州 (略) 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4.2025年度项目博士后报名表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025年2月20日
(联系人:林泽宇,*)
附件1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理工大学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202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福建理工大学依托厦门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划联合招收若干名项目博士后。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省级高端智库建设单位,入选中 (略) “中国核心智库”和地方政府研究中心系统“十佳智库”。2010年8月,经国家人社部批准(人社部发﹝2010﹞60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党委政府政策咨询系统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福建理工大学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涵盖工、管、文、理、经、法、艺等7个学科门类,逐步形成“大机电”“大土木”“大海工”和特色新文科的“三大一特” (略)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余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00余人。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建设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9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一、招收条件
1.已获得或即将被授予博士学位;
2.热爱政策咨询研究工作;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
4.能够脱产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有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者优先;
6.特殊情况经批准,可适当放宽条件。
二、研究方向
申请人可从以下研究方向中任选1-2项申报。
1.宏观经济研究。研究福建经济形势和发展动态,分析预测经济发展前景,对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2.产业经济研究。研究全省产业经济及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等问题,为产业转型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3.财政金融研究。研究全省财政、税收、金融、证券和保险等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 (略) 场体系建设等有关问题,为财政金融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4.开放经济研究。研究全省对外经济开放、对外贸易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闽侨经济及其与福建经济的联系合作;
5.社会发展研究。研究全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公共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6.闽台发展研究。研究闽台经贸文化渊源和融合发展,对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7.人工智能研究。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领域的具体运用。
8.海洋文化研究。研究海洋工程科技对沿海人群发展和海滨人居环境的影响、海洋文化与科技福建元素的挖掘与传播。
9.南岛语族研究。研究多学科视角下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
三、报名要求
1.项目博士后报名表;
2.博士学位证书或其它博士证明材料;
3.身份证复印件或其它有效证件复印件;
4.两篇学术研究代表作。
5.2025-2026年常年接受报名申请。
四、待遇政策
1.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进转正博士享受同等收入待遇;
2.优先安排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3. (略) 区无房的可安排住宿或享受住房补贴;
4.入站即与福建理工大学签订预入职双方协议。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林泽宇(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略) (略) 76 (略) 8号楼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q.com
联 系 人:张兆溪 (福建理工大学)
联系电话:0591-*
联系地址: (略) (略) (略) 69号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ttp://**
附件2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略) 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202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 (略) 依托厦门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划联合招收若干名项目博士后。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省级高端智库建设单位,入选中 (略) “中国核心智库”和地方政府研究中心系统“十佳智库”。2010年8月,经国家人社部批准(人社部发﹝2010﹞60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党委政府政策咨询系统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略) 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福建经济 (略) 、福建财会 (略) 、福建省政法 (略) 、福建金融 (略) 合并组建,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7年。学 (略) 地处 (略) 大学城,有1 (略) 和2个教学部,开设46个本科专业,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经管法学科特色鲜明,于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金融、公共管理专业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一、招收条件
1.已获得或即将被授予博士学位;
2.热爱政策咨询研究工作;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
4.能够脱产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有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者优先;
6.特殊情况经批准,可适当放宽条件。
二、研究方向
申请人可从以下研究方向中任选1-2项申报。
1.宏观经济研究。研究福建经济形势和发展动态,分析预测经济发展前景,对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2.产业经济研究。研究全省产业经济及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等问题,为产业转型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3.财政金融研究。研究全省财政、税收、金融、证券和保险等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 (略) 场体系建设等有关问题,为财政金融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4.开放经济研究。研究全省对外经济开放、对外贸易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闽侨经济及其与福建经济的联系合作;
5.社会发展研究。研究全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公共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6.闽台发展研究。研究闽台经贸文化渊源和融合发展,对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7.人工智能研究。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领域的具体运用。
三、报名要求
1.项目博士后报名表;
2.博士学位证书或其它博士证明材料;
3.身份证复印件或其它有效证件复印件;
4.两篇学术研究代表作。
5.2025-2026年常年接受报名申请。
四、待遇政策
1.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进转正博士享受同等收入待遇;
2.优先安排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3. (略) 区无房的可安排住宿或享受住房补贴;
4.入站即与 (略) 签订预入职双方协议。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林泽宇(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略) (略) 76 (略) 8号楼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q.com
联 系 人:曾老师( (略) )
联系电话:0591-*
联系地址:福建省 (略) 大 (略) (略) 2号 (略)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63.com
附件3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州 (略) 2025年项目博士后招收简章
202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福州 (略) 依托厦门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划联合招收若干名项目博士后。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省级高端智库建设单位,入选中 (略) “中国核心智库”和地方政府研究中心系统“十佳智库”。2010年8月,经国家人社部批准(人社部发﹝2010﹞60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党委政府政策咨询系统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福州 (略) 创办于2004年。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培育单位。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综合指标居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第3位,多年蝉联福建省第一位。学校现有 (略) 和 (略) (略) ,占地2400余亩。现有本科专业41个,涵盖文、理、工、教、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4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6个,国家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67门。拥有专兼任教师1300余人,博士占比逾25%,高级职称占比逾40%,其中有40余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外籍教师和60余位中国台湾籍教师。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余人。
一、招收条件
1.已获得或即将被授予博士学位;
2.热爱政策咨询研究工作;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
4.能够脱产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有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者优先;
6.特殊情况经批准,可适当放宽条件。
二、研究方向
申请人可从以下研究方向中任选1-2项申报。
1.宏观经济研究。研究福建经济形势和发展动态,分析预测经济发展前景,对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2.产业经济研究。研究全省产业经济及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等问题,为产业转型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3.财政金融研究。研究全省财政、税收、金融、证券和保险等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 (略) 场体系建设等有关问题,为财政金融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4.开放经济研究。研究全省对外经济开放、对外贸易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闽侨经济及其与福建经济的联系合作;
5.社会发展研究。研究全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公共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6.闽台发展研究。研究闽台经贸文化渊源和融合发展,对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7.人工智能研究。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领域的具体运用。
三、报名要求
1.项目博士后报名表;
2.博士学位证书或其它博士证明材料;
3.身份证复印件或其它有效证件复印件;
4.两篇学术研究代表作。
5.2025-2026年常年接受报名申请。
四、待遇政策
1.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进转正博士享受同等收入待遇;
2.优先安排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3. (略) 区无房的可安排住宿或享受住房补贴;
4.入站即与福州 (略) 签订预入职双方协议。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林泽宇(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略) (略) 76 (略) 8号楼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q.com
联 系 人:杨美霞老师(福州 (略) )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略) (略) (略) (略) 28号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63.com
附件4
2025年度项目博士后报名表
姓 名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政治面貌 | ||||||||||
籍 贯 | 民族 | ||||||||||
婚姻状况 | 身体状况 | ||||||||||
(略) 校 | 所学专业 | ||||||||||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时间 | 博士学位证 书签发时间 | 毕业论文 题目 | |||||||||
导师姓名、职称 | 是否应届生 | 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 | |||||||||
外语语种 | 外语水平 | 受聘后可到岗日期 | |||||||||
现工作单位 | 联系地址及邮编 | 联系电话 及邮箱 | |||||||||
在站研究形式 | |||||||||||
家庭主要 成员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位) | 工作单位 | 与本人关系 | |||||
教育背景 | 学历 | 起止年月 | 学校 | 专业 | 论文题目 | 指导教师 | |||||
工作经历 | 起止年月 | 工作单位 | 职务 | 具体工作内容 | |||||||
主要论文论著 | 论文题目 | 期刊 | 作者 | 发表年月 | 刊号及刊期 | 被SCI、EI收录情况 | 期刊影响因子 | 他引次数 | |||
主要科研项目、成果、奖励情况 | |||||||||||
博士生阶段的研究方向、课题与研究成果;或博士论文概要(不少于2000字) | |||||||||||
应聘博士后岗位研究计划(不少于3000字)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