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 * 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 (略) 生产建设兵 (略) :
  近年来,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优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规划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参差不齐、规划环评效力发挥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和地方改革实践推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衔接、对入园建设项目环评简化的指导工作亟待加强。为夯实主体责任、推进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指导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改革、加强规划环评质量监管,切实提升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效力,促进区域绿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 、总体要求
  ( * )编制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时应依法开展规划环评。 (略) (略) 门、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略) 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等产业园区以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园区,在编制开发建设有关规划时,应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在规划审批前,报送相应生 (略) 门召集审查。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应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划发生重大调整或修订的,应当依法重新或补充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省级生 (略) 门可根据本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 (略) 政区域开展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范围。
  ( * )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应依法作为规划审批决策的依据。规划环评应重点围绕产业园区产业定位、布局、结构、规模、实施时序以及产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规划时,应将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 * )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是入园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重要依据。入园建设项目开展环评工作时,应以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为依据,重点分析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入园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等应将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作为重要依据。
   * 、落实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主体责任
  ( *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和结论负责。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编制(修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时,同步组织开展环评工作。工作过程中,如实提供基础资料,重视规划实施面临的生态环境制约,认真研究规划环评技术机构提出的优化调整建议,依 (略) 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涉及重点区域、 (略) 业且跨区域环境影响的规划,还应依照相关规定组织开展环评会商。切实担负起规划环评的主体责任,对规划环评的质量和结论负责, (略) 属人民政府的监督。
  ( * )落实规划环评及相关环保要求。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将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落实到规划中。负责统筹区域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得引入不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入园建设项目;对现有生态环境问题组织整改,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任务,督促污染企业做好退出地块的土壤、地下水等风险防控工作;加强产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并编制应急预案,细化明确产业园区及区内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责任,与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做好衔接联动,切实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工作。
  ( * )组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可能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实施 * 年以上且未发生重大调整的规划,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及时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应包括对已实施规划内容的评估和后续规划内容的优化调整建议,评价结论应报告相关生 (略) 门。生 (略) 门可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作出反馈。
  ( * )共享产业园区环境质量和规划环评信息。统筹安排产业园区环 (略) 络建设,大气、水等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结果与当地生 (略) (略) ,非在线数据存档备查,督促排污 (略) 监测责任,建立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文件、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并与入园建设项目及时共享。
  ( * )规划环评技术机构应提供客观科学的技术服务。受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委托承担规划环评工作的技术机构,应恪守职业道德,提高技术能力,加强规划环评质量管理,按照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开展工作。如实向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反映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规划实施面临的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在规划环评阶段与园区管理机构保持充分互动,客观、科学地提出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污染物减排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切实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 、严格审查把关
  ( * )依法依规召集审查。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原则上由批准设立该产业园区 (略) 属生 (略) 门召集审查。各省(区、市)对于省级以下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另有规定的,按照地方 (略) 。
  (十)探索审查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已经发布“ * 线 * 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并组织实施的省份,其行政区域内国家级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可 (略) (略) 在省级生 (略) 门召集审查,审查意见抄 (略) ;具体委托工作由各省(区、市)结合实际需求 (略) 提出申请。省级以下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衔接,可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统筹安排。
  (十 * )突出审查重点。各级生 (略) 门依 (略) 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基础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评价方法的适当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以及衔接落实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情况,规划方案及优化调 (略) 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说明的合理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 (略) 审查,重点关注产业园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客观、公正、独立的审查意见。
   * 、切实发挥效力
  (十 * )聚焦产业园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防范环境风险为核心,系统梳理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制约产业园区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落实排污许可证 (略) 署,调查产业园 (略) 业、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预测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对规划的产业定位、布局、结构、发展规模、建设时序、运输方式及产业园区循环化和生态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十 * )优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 (略) 涉及的集中供水、供热、 (略) 理、中水回 (略) 、 * 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略) 理处置、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 (略) 性。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选址、规模、工艺、建设时序或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十 * )推动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生产、使用、贮存等的产业园区,应强化环境风险评价。重点关注对周边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强化产业园区环境监测与预警能力建设、环境风险应急与防范措施,从产业园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突发环境事件响应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建立责任明确、联动有序,涵盖企业、产业园区、地方政府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对入园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
   * 、做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
  (十 * )强化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指导。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被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和规划审批机关采纳的,其入园建设项目的环评内容可以适当简化。简化内容包括:符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入园建设项目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选址的环境 (略) 性论证;符合时效性要求的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或项目新增特征污染物的除外);入园建设项目依托的集中供热、 (略) 理、 (略) 理处置、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已按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要 (略) 的相关评价内容。
  (十 * )探索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改革试点。鼓励满足如下条件的地方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试点改革工作:产业园区已依法完成规划环评工作,且采纳落实了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省级人民政府已经制定发布或授权制定区域环评审批负面清单、严格环 (略) 业名录等,对入园建设项目污染和环境风险能有效防控;产业园区环境质量稳定达标且持续改善;产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完善、运行稳定,环境管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健全且近5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
  开展试点的省级生 (略) 门,要依照省级政府规定,明确上述试点工作的具体范围、任务及要求,及时总结试点工作进展成效、存在问题,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并将试点工作情况报 (略) ,试点期限不超过2年。产业园区内共用污染治理设施或废水排放口的排污单位,要进 * 步优化排污许可管理,明确责任。
   * 、切实加强监管
  (十 * )加强对规划环评质量的监管。各级生 (略) 门发现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存在基础资料严重失实、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不能为规划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等情形的,可依法依规对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及其委托的规划环评技 (略) 理。产业园区管理机构未开展规划环评、未落实相关要求,或在组织开展环评时存在弄虚 (略) 为的,各级生 (略) 门可通过约谈、通报等方式督促整改,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规范规划环评审查专家库管理,对审查中存在弄虚 (略) 为的, (略) , (略) 门 (略) 为的, (略) 在部门, (略) 分。
   (略) 将建立健全规划环评跟踪监管长效机制,定期调度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及跟踪评价开展、落实情况,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监管。重点检查编制质量及规划环评落实情况,对编制质量差、规划环评落实不力的相关责任主体公开曝光 (略) 理。
  (十 * )强化对规划环评效力的监管。各级生 (略) 门应加强规划实施跟踪监管,依法对已发生重大不良影响的规划及时组织核查,评估规划环评实施效果及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根据核查情况向规划审批机关和产业园区管理机构提出修订规划或者采取改进措施的建议。地方各级生 (略) 门要加强对产业园区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管,强化对重污染或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产业园区的 (略) 监测,依法开展执法监测,落实监管责任。
  (十 * )加快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成果共享。省级生 (略) 门每年组织对省级及以下产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和跟踪评价开展、 (略) 调度, (略) 政区域内产业园区底数,加快推动规划环评报送、规划环评审查及落实情况、公开与通报等信息化建设,推进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成果的共享共用。
  ( * 十)严格落实规划环评要求。各级生 (略) (略) (略) 门应把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作为入园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落实好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的指导要求,按要求可以简化内容的项目环评,不再增加相关环评内容要求。规划环评提出需要深入论证的,在项目环评审批阶段应重点把关。
  ( * 十 * )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可参 (略) 。本意见自印 (略) ,《 (略) 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 * 〕 * 号)同时废止。
   (略)
   * 日
  ( (略) 会公开)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略) 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 (略) 、工 (略) 、 (略) 、 (略) (略) 、 (略) 、 (略) 、 (略) 、海关总署, (略) , (略) 。
  部内抄送:督察办,法规司,生态司,水司,海洋司,大气司,土壤司 ,固体司,监测司, (略) 。
   (略) 办公厅 * 日印发
字号:[大][中][小][打印]仅打印内容
相关阅读推荐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关于进 * 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 (略) 生产建设兵 (略) :
  近年来,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优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规划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参差不齐、规划环评效力发挥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和地方改革实践推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衔接、对入园建设项目环评简化的指导工作亟待加强。为夯实主体责任、推进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指导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改革、加强规划环评质量监管,切实提升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效力,促进区域绿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 、总体要求
  ( * )编制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时应依法开展规划环评。 (略) (略) 门、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略) 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等产业园区以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园区,在编制开发建设有关规划时,应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在规划审批前,报送相应生 (略) 门召集审查。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应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划发生重大调整或修订的,应当依法重新或补充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省级生 (略) 门可根据本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 (略) 政区域开展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范围。
  ( * )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应依法作为规划审批决策的依据。规划环评应重点围绕产业园区产业定位、布局、结构、规模、实施时序以及产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规划时,应将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 * )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是入园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重要依据。入园建设项目开展环评工作时,应以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为依据,重点分析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入园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等应将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作为重要依据。
   * 、落实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主体责任
  ( *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和结论负责。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编制(修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时,同步组织开展环评工作。工作过程中,如实提供基础资料,重视规划实施面临的生态环境制约,认真研究规划环评技术机构提出的优化调整建议,依 (略) 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涉及重点区域、 (略) 业且跨区域环境影响的规划,还应依照相关规定组织开展环评会商。切实担负起规划环评的主体责任,对规划环评的质量和结论负责, (略) 属人民政府的监督。
  ( * )落实规划环评及相关环保要求。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将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落实到规划中。负责统筹区域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得引入不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入园建设项目;对现有生态环境问题组织整改,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任务,督促污染企业做好退出地块的土壤、地下水等风险防控工作;加强产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并编制应急预案,细化明确产业园区及区内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责任,与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做好衔接联动,切实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工作。
  ( * )组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可能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实施 * 年以上且未发生重大调整的规划,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及时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应包括对已实施规划内容的评估和后续规划内容的优化调整建议,评价结论应报告相关生 (略) 门。生 (略) 门可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作出反馈。
  ( * )共享产业园区环境质量和规划环评信息。统筹安排产业园区环 (略) 络建设,大气、水等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结果与当地生 (略) (略) ,非在线数据存档备查,督促排污 (略) 监测责任,建立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文件、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并与入园建设项目及时共享。
  ( * )规划环评技术机构应提供客观科学的技术服务。受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委托承担规划环评工作的技术机构,应恪守职业道德,提高技术能力,加强规划环评质量管理,按照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开展工作。如实向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反映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规划实施面临的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在规划环评阶段与园区管理机构保持充分互动,客观、科学地提出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污染物减排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切实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 、严格审查把关
  ( * )依法依规召集审查。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原则上由批准设立该产业园区 (略) 属生 (略) 门召集审查。各省(区、市)对于省级以下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另有规定的,按照地方 (略) 。
  (十)探索审查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已经发布“ * 线 * 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并组织实施的省份,其行政区域内国家级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可 (略) (略) 在省级生 (略) 门召集审查,审查意见抄 (略) ;具体委托工作由各省(区、市)结合实际需求 (略) 提出申请。省级以下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衔接,可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统筹安排。
  (十 * )突出审查重点。各级生 (略) 门依 (略) 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基础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评价方法的适当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以及衔接落实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情况,规划方案及优化调 (略) 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说明的合理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 (略) 审查,重点关注产业园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客观、公正、独立的审查意见。
   * 、切实发挥效力
  (十 * )聚焦产业园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防范环境风险为核心,系统梳理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制约产业园区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落实排污许可证 (略) 署,调查产业园 (略) 业、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预测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对规划的产业定位、布局、结构、发展规模、建设时序、运输方式及产业园区循环化和生态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十 * )优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 (略) 涉及的集中供水、供热、 (略) 理、中水回 (略) 、 * 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略) 理处置、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 (略) 性。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选址、规模、工艺、建设时序或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十 * )推动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生产、使用、贮存等的产业园区,应强化环境风险评价。重点关注对周边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强化产业园区环境监测与预警能力建设、环境风险应急与防范措施,从产业园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突发环境事件响应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建立责任明确、联动有序,涵盖企业、产业园区、地方政府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对入园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
   * 、做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
  (十 * )强化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指导。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被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和规划审批机关采纳的,其入园建设项目的环评内容可以适当简化。简化内容包括:符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入园建设项目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选址的环境 (略) 性论证;符合时效性要求的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或项目新增特征污染物的除外);入园建设项目依托的集中供热、 (略) 理、 (略) 理处置、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已按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要 (略) 的相关评价内容。
  (十 * )探索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改革试点。鼓励满足如下条件的地方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试点改革工作:产业园区已依法完成规划环评工作,且采纳落实了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省级人民政府已经制定发布或授权制定区域环评审批负面清单、严格环 (略) 业名录等,对入园建设项目污染和环境风险能有效防控;产业园区环境质量稳定达标且持续改善;产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完善、运行稳定,环境管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健全且近5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
  开展试点的省级生 (略) 门,要依照省级政府规定,明确上述试点工作的具体范围、任务及要求,及时总结试点工作进展成效、存在问题,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并将试点工作情况报 (略) ,试点期限不超过2年。产业园区内共用污染治理设施或废水排放口的排污单位,要进 * 步优化排污许可管理,明确责任。
   * 、切实加强监管
  (十 * )加强对规划环评质量的监管。各级生 (略) 门发现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存在基础资料严重失实、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不能为规划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等情形的,可依法依规对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及其委托的规划环评技 (略) 理。产业园区管理机构未开展规划环评、未落实相关要求,或在组织开展环评时存在弄虚 (略) 为的,各级生 (略) 门可通过约谈、通报等方式督促整改,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规范规划环评审查专家库管理,对审查中存在弄虚 (略) 为的, (略) , (略) 门 (略) 为的, (略) 在部门, (略) 分。
   (略) 将建立健全规划环评跟踪监管长效机制,定期调度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及跟踪评价开展、落实情况,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监管。重点检查编制质量及规划环评落实情况,对编制质量差、规划环评落实不力的相关责任主体公开曝光 (略) 理。
  (十 * )强化对规划环评效力的监管。各级生 (略) 门应加强规划实施跟踪监管,依法对已发生重大不良影响的规划及时组织核查,评估规划环评实施效果及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根据核查情况向规划审批机关和产业园区管理机构提出修订规划或者采取改进措施的建议。地方各级生 (略) 门要加强对产业园区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管,强化对重污染或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产业园区的 (略) 监测,依法开展执法监测,落实监管责任。
  (十 * )加快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成果共享。省级生 (略) 门每年组织对省级及以下产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和跟踪评价开展、 (略) 调度, (略) 政区域内产业园区底数,加快推动规划环评报送、规划环评审查及落实情况、公开与通报等信息化建设,推进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成果的共享共用。
  ( * 十)严格落实规划环评要求。各级生 (略) (略) (略) 门应把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作为入园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落实好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的指导要求,按要求可以简化内容的项目环评,不再增加相关环评内容要求。规划环评提出需要深入论证的,在项目环评审批阶段应重点把关。
  ( * 十 * )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可参 (略) 。本意见自印 (略) ,《 (略) 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 * 〕 * 号)同时废止。
   (略)
   * 日
  ( (略) 会公开)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略) 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 (略) 、工 (略) 、 (略) 、 (略) (略) 、 (略) 、 (略) 、 (略) 、海关总署, (略) , (略) 。
  部内抄送:督察办,法规司,生态司,水司,海洋司,大气司,土壤司 ,固体司,监测司, (略) 。
   (略) 办公厅 * 日印发
分享到:

字号:[大][中][小][打印]仅打印内容
相关阅读推荐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