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甬江东岸地段、东胜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庆安会馆周边区域)批后公布
宁波市鄞州区甬江东岸地段、东胜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庆安会馆周边区域)批后公布
* 、总则
1.1规划背景
为进 * 步深化完善 (略) 市设计研究成果,深入推进棚户 (略) 更新提升工作提供规划法定依据,根据《中华 (略) 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该区域规划建设要求,特对《甬 (略) 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和《 (略) 市 (略) 地段(JD * )控制性详细规划》 (略) 调整。
1.2规划依据
(1)《中华 (略) 乡规划法》 * . * ;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点击查看>> 1;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 年版)GB 点击查看>> 8;
(4)《 (略) 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 * ;
(5)《甬 (略) 岸控制性详细规划》;
(6)《 (略) 市 (略) 地段(JD * )控制性详细规划》;
(7)《 (略) 周边区域 (略) 市设计》;
(8)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调整范围
本次调整范围为民安路以南, (略) 东路以北, (略) 北路——惊驾路——曙光路以西至 (略) 区域,与《 (略) 周边区域 (略) 市设计》范围基本 * 致,总用地面积约 * 公顷。此范围包含甬 (略) 部、 (略) 部以及新增 (略) 东路以北、大河巷以西、常关弄以南金光——新江厦区块。
1.4规划期限
本次调整按原控规要求,与《 (略) 市总体规划( * )( * 年修订)》保持 * 致,规划基准年为 * 年。
1.5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和技术管 (略) 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
1.6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 (略) 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划由 (略) 市自然 (略) 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
技术 (略) 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 (略) 市控制性详细 (略) 规定》。
* 、规划规模和规划结构
2.1规划规模
本次调整范围内总用地面积约 * 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1. * 万人。其中:甬 (略) 岸地段(含金光——新江厦区块)用地面积 * . * 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 * 人; (略) 地段用地面积 * . * 公顷,规划居住人口 * 0人。
2.2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 * 线 * 带”的整体结构。
* 线:“历史风情游览线”。 (略) 历史文化区域为核心节点,加 (略) —— (略) 历史文化区域的景观设计和引导,重点构 (略) 街—— (略) 界面—— (略) —— (略) ——老外滩的历史风情游览线。
* 带:“科创办公产业带”。以轨道TOD综合体建设为起点,加强对延续轨道至 (略) 区域的整体性 (略) 、景观设计和空间引导。重点构建TOD轨道综合体—— (略) 区改建区——大红鹰办公楼——特色文化办公—— (略) —— * 文创园—— (略) 的科创办公产业带。
* 、控制单元
3.1控制原则
控制单元提出总量控制、分量平衡、弹性开发的控制原则。通过严格控制单元建设总量,来控制整体的开发强度,而单元内各地块分量允许突破并相互平衡,由此来增加地块的开发弹性。
3.2单元划分
(略) (略) 区界限范围、天然的地理界限如河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内在关联性、土地使用性质的同 * 性、主次干道围合的街坊、合理的交通分区等因素来划分控制单元。
本次调整依据上述原则,共划分为5个控制单元。其中:甬 (略) 岸地段(含金光——新江厦区块)划分为3个控制单元,单元编码为JD * - * 、JD * - * 和JD * - * ,金光——新江厦区块纳入JD * - * 。 (略) 地段依据原控规,规划调整范围内包含为2个控制单元,单元编码为JD * - * 和JD * - * 。
3.3控制内容
控制单元的强制性内容包括控制单元的主要用途、居住人口控制规模、总建设容量、公园绿地面积、配套设施控制要求等。
本次调整范围内总建设容量 * . * 万平方米,其中保留的建设容量 * . * 万平方米;新建的建设容量 * 万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每个控制单元的总建设容量不得突破。
* 、用地规划
4.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 * .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 .1%,人均居住用地 * . * 平方米。规 (略) 区,居住人口1. * 万人。
4.2商住混合用地
规划商住混合用地2.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9%。商住混合用地主要位于曙光北路惊驾路口西南侧,结合轨道7号线和K1线TOD综合建设。
4.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 .5%,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 * 平方米。其中:文化设施用地3. * 公顷,教育科研用地5. * 公顷,医疗卫生用地3. * 公顷,文物古迹用地1. * 公顷。
4.4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 .3%。商业服务业设施主要分布于 (略) 北路、 (略) 东路沿线,以及曙 (略) 地块。
4.5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6.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7.0%。工业用地主要为 (略) 地块。现状 (略) 区位优越、环境优美,对居住影响甚微,近期以保留为主,更新为创意产业,远期置换为居住和商业用地。
4.6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还包括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及水域。具体内容详见相关章节。
*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1配套原则
(略) 区管 (略) 体系, (略) 区配套设施遵循“分级配套,共建共享;分类实施,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弹性指导”的原则。
5.2配套要求
本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按 (略) 市区级、 (略) (略) 分级配置,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以及市政公用 * 项设施。
* 、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6.1绿地系统
(略) 市更新改造契机增加小公园、街头绿地,提供居民散步、健身和游憩。规划绿地 * .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 .6%,主要包括 (略) 绿地和沿民安路、惊驾路、姚隘路的绿地。
规划 (略) 公园绿地注重软质和硬质景观相结合,并配有 (略) 地和健身设施。规划道路沿线绿地以硬质景观为主,为城市街道界面增添绿意和渗透性。
6.2水体系统
本规划区主要水系为甬江。按规范对甬 (略) (略) 整体控制。 (略) 空间应公共开放,形成连续的游憩绿道。
6.3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公共 (略) 市公共活动的聚集点。本区公共开放空间主要有两个层次,开放空间廊道和重点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廊道包括游憩绿廊和特色商业街;重点开放空间包括重要公共设施的开敞空间和主要公园。
6.3.1开放空间廊道
(1) (略) 东路商业街:延伸 (略) 东路的商业功能, (略) 点,利用其悠久的商贸盛名,主要引进国 (略) ,形成游客的购物天堂。
(2)惊驾路创意景观走廊:延续惊驾路科创产业带的功能,结合大红鹰地块改造拓展的公共开放空间,自轨道TOD地块向甬江方向形成 * 条创意景观走廊。
(3)街头绿廊:通过沿道路后退的绿化空间形成连续的游憩绿廊,宽不小于 * 米,有 (略) 系统,并连接各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健身。
6.3.2重点开放空间
(1) (略) 公园:沿甬江形成南北向连续的 (略) 公园带,空间开阔,景观优美。
(2) (略) 北公园:既是甬江 (略) 区域向腹地延伸的重要开放空间, (略) 重要景观协调区。
(3) (略) :通过对大红鹰地块微更新, (略) 功能重置的同时,加强对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设计,重点开放大红鹰地块沿 (略) 和绿地。
6. (略) 系统
组织公共开 (略) 系统,形 (略) 空间体系,有助于公共空间及配套设施的连结,并为居民提供散步健 (略) 空间。
加强规划区内各地块与甬江 (略) 公园带的连接,提升滨水核心区域的可达性。沿路的多条街头绿廊提供连续的林荫游憩步道,连接 (略) 核心区域与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 * 层连廊、地下过街通道或表示清 (略) 过街通道,以便捷步入滨水核心区域。
注重道路断面设计, (略) 、 (略) 等重要区块周边的支路应设 (略) 道和舒适的街道设施,便于形成休闲商业步道。
* 、道路交通规划
7.1道路等级
道 (略) 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 个等级。 (略) 路、惊驾路为主干路;姚隘路、
(略) 北路、曙光路、民安路、 (略) 大道。
7.2道路交叉口
规划范围内4座过江通道上跨 (略) 大道和 (略) 北路,过江通道与以上两条道路均为分离式相交,其它道路基本为平面相交形式。
规划坐标采用 (略) 市 * 坐标系,标高采用 * 国家高程基准。交叉口标高根据周边地块标高、现状道路情况及跨河桥梁标高来控制。
7.3轨道交通
现状轨道1号线沿 (略) 路从本次规划范围内经过,设 (略) ;规划7号线沿惊驾路经过,K1线沿曙光路经过, (略) 规划设置 (略) , (略) 地块改 (略) 点地下空间整体开发,或地下室预留接口。
7.4交通设施
(1) (略) 库
本区内原规 (略) 2个,停车位 * 个,总量满足停车需求。
(2) (略)
(略) 已基本建成, (略) 现状保留,规划范围内共设置9对。
* 、防灾规划
9.1排涝
排涝标准: * 年 * 遇, * 小时暴雨 * 小时排出。
防洪标准:本区防洪标准为 * 年 * 遇。
9.2消防
本区消防依托区外现 (略) 。消防用水 (略) 系统供给,并积极利用河道等天然水源,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 米。
9.3抗震
本区按Ⅶ度抗震设防。
* 般工业与民用新建或扩建工程按照国家质 (略) 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点击查看>> 5)规定的地震 (略) 抗震设防。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略) (略) 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 (略) 抗震设防。
新建的各类建筑 (略) 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点击查看>> 0》进行设计和施工, (略) (略) 门监督管理。
9.4地质灾害防治
本区为地面沉降重点防护区和地面沉降中易发区。
规划要求加强对利用软土地基的大型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等的监督管理,并且开展系统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监测及软科学研究,强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监管,全面落实禁采和限采;完善地 (略) 络体系;建立地面沉降信息管理系统,以确保地面沉降得到全面控制及有效防治。
* 、地下空间利用
* .1 地下交通工程
(1)地下轨道交通系统
本区现有轨道1 号线沿 (略) 路地下穿过,设 (略) ;规划7 号线沿惊驾路经过,K1线沿曙光路经过, (略) 规划设置 (略) 。
(2) (略) 系统
本区规划共设地下过街道2 处,其中曙光小学与其扩建地块之间建议设地下连接通道; (略) 北侧地块整体开发时与 (略) 区域之间建议设地下连接通道。
(3)地下停车系统
规划有 * 个地块适建地下停车库。
* .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有限性、有序性、连续性、安全性和不易重塑性以及不可逆性等特点。在充分考虑地质构造、人防设施、 (略) 、地面建设情况以及近期建设重大工程等各种影响的前提下,将本区地下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和适宜开发区域两个类别。在重点开发区域中最重要节点是轨道TOD 地块( (略) 地块)规划建议地块结合轨道TOD综合开发, (略) 地下空间。此外,规 (略) 北侧 * 个地块整体开发; (略) 北公园地块 (略) 地块地下空间整体开发, (略) 提供停车配建;综 (略) 地块更新建筑的保护要求,允许其与北侧绿地结合适量开发地下空间,用于停车配建。
* 、总则
1.1规划背景
为进 * 步深化完善 (略) 市设计研究成果,深入推进棚户 (略) 更新提升工作提供规划法定依据,根据《中华 (略) 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该区域规划建设要求,特对《甬 (略) 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和《 (略) 市 (略) 地段(JD * )控制性详细规划》 (略) 调整。
1.2规划依据
(1)《中华 (略) 乡规划法》 * . * ;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点击查看>> 1;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 年版)GB 点击查看>> 8;
(4)《 (略) 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 * ;
(5)《甬 (略) 岸控制性详细规划》;
(6)《 (略) 市 (略) 地段(JD * )控制性详细规划》;
(7)《 (略) 周边区域 (略) 市设计》;
(8)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调整范围
本次调整范围为民安路以南, (略) 东路以北, (略) 北路——惊驾路——曙光路以西至 (略) 区域,与《 (略) 周边区域 (略) 市设计》范围基本 * 致,总用地面积约 * 公顷。此范围包含甬 (略) 部、 (略) 部以及新增 (略) 东路以北、大河巷以西、常关弄以南金光——新江厦区块。
1.4规划期限
本次调整按原控规要求,与《 (略) 市总体规划( * )( * 年修订)》保持 * 致,规划基准年为 * 年。
1.5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和技术管 (略) 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
1.6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 (略) 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划由 (略) 市自然 (略) 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
技术 (略) 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 (略) 市控制性详细 (略) 规定》。
* 、规划规模和规划结构
2.1规划规模
本次调整范围内总用地面积约 * 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1. * 万人。其中:甬 (略) 岸地段(含金光——新江厦区块)用地面积 * . * 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 * 人; (略) 地段用地面积 * . * 公顷,规划居住人口 * 0人。
2.2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 * 线 * 带”的整体结构。
* 线:“历史风情游览线”。 (略) 历史文化区域为核心节点,加 (略) —— (略) 历史文化区域的景观设计和引导,重点构 (略) 街—— (略) 界面—— (略) —— (略) ——老外滩的历史风情游览线。
* 带:“科创办公产业带”。以轨道TOD综合体建设为起点,加强对延续轨道至 (略) 区域的整体性 (略) 、景观设计和空间引导。重点构建TOD轨道综合体—— (略) 区改建区——大红鹰办公楼——特色文化办公—— (略) —— * 文创园—— (略) 的科创办公产业带。
* 、控制单元
3.1控制原则
控制单元提出总量控制、分量平衡、弹性开发的控制原则。通过严格控制单元建设总量,来控制整体的开发强度,而单元内各地块分量允许突破并相互平衡,由此来增加地块的开发弹性。
3.2单元划分
(略) (略) 区界限范围、天然的地理界限如河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内在关联性、土地使用性质的同 * 性、主次干道围合的街坊、合理的交通分区等因素来划分控制单元。
本次调整依据上述原则,共划分为5个控制单元。其中:甬 (略) 岸地段(含金光——新江厦区块)划分为3个控制单元,单元编码为JD * - * 、JD * - * 和JD * - * ,金光——新江厦区块纳入JD * - * 。 (略) 地段依据原控规,规划调整范围内包含为2个控制单元,单元编码为JD * - * 和JD * - * 。
3.3控制内容
控制单元的强制性内容包括控制单元的主要用途、居住人口控制规模、总建设容量、公园绿地面积、配套设施控制要求等。
本次调整范围内总建设容量 * . * 万平方米,其中保留的建设容量 * . * 万平方米;新建的建设容量 * 万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每个控制单元的总建设容量不得突破。
* 、用地规划
4.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 * .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 .1%,人均居住用地 * . * 平方米。规 (略) 区,居住人口1. * 万人。
4.2商住混合用地
规划商住混合用地2.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9%。商住混合用地主要位于曙光北路惊驾路口西南侧,结合轨道7号线和K1线TOD综合建设。
4.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 .5%,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 * 平方米。其中:文化设施用地3. * 公顷,教育科研用地5. * 公顷,医疗卫生用地3. * 公顷,文物古迹用地1. * 公顷。
4.4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 .3%。商业服务业设施主要分布于 (略) 北路、 (略) 东路沿线,以及曙 (略) 地块。
4.5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6.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7.0%。工业用地主要为 (略) 地块。现状 (略) 区位优越、环境优美,对居住影响甚微,近期以保留为主,更新为创意产业,远期置换为居住和商业用地。
4.6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还包括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及水域。具体内容详见相关章节。
*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1配套原则
(略) 区管 (略) 体系, (略) 区配套设施遵循“分级配套,共建共享;分类实施,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弹性指导”的原则。
5.2配套要求
本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按 (略) 市区级、 (略) (略) 分级配置,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以及市政公用 * 项设施。
* 、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6.1绿地系统
(略) 市更新改造契机增加小公园、街头绿地,提供居民散步、健身和游憩。规划绿地 * . *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 .6%,主要包括 (略) 绿地和沿民安路、惊驾路、姚隘路的绿地。
规划 (略) 公园绿地注重软质和硬质景观相结合,并配有 (略) 地和健身设施。规划道路沿线绿地以硬质景观为主,为城市街道界面增添绿意和渗透性。
6.2水体系统
本规划区主要水系为甬江。按规范对甬 (略) (略) 整体控制。 (略) 空间应公共开放,形成连续的游憩绿道。
6.3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公共 (略) 市公共活动的聚集点。本区公共开放空间主要有两个层次,开放空间廊道和重点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廊道包括游憩绿廊和特色商业街;重点开放空间包括重要公共设施的开敞空间和主要公园。
6.3.1开放空间廊道
(1) (略) 东路商业街:延伸 (略) 东路的商业功能, (略) 点,利用其悠久的商贸盛名,主要引进国 (略) ,形成游客的购物天堂。
(2)惊驾路创意景观走廊:延续惊驾路科创产业带的功能,结合大红鹰地块改造拓展的公共开放空间,自轨道TOD地块向甬江方向形成 * 条创意景观走廊。
(3)街头绿廊:通过沿道路后退的绿化空间形成连续的游憩绿廊,宽不小于 * 米,有 (略) 系统,并连接各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健身。
6.3.2重点开放空间
(1) (略) 公园:沿甬江形成南北向连续的 (略) 公园带,空间开阔,景观优美。
(2) (略) 北公园:既是甬江 (略) 区域向腹地延伸的重要开放空间, (略) 重要景观协调区。
(3) (略) :通过对大红鹰地块微更新, (略) 功能重置的同时,加强对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设计,重点开放大红鹰地块沿 (略) 和绿地。
6. (略) 系统
组织公共开 (略) 系统,形 (略) 空间体系,有助于公共空间及配套设施的连结,并为居民提供散步健 (略) 空间。
加强规划区内各地块与甬江 (略) 公园带的连接,提升滨水核心区域的可达性。沿路的多条街头绿廊提供连续的林荫游憩步道,连接 (略) 核心区域与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 * 层连廊、地下过街通道或表示清 (略) 过街通道,以便捷步入滨水核心区域。
注重道路断面设计, (略) 、 (略) 等重要区块周边的支路应设 (略) 道和舒适的街道设施,便于形成休闲商业步道。
* 、道路交通规划
7.1道路等级
道 (略) 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 个等级。 (略) 路、惊驾路为主干路;姚隘路、
(略) 北路、曙光路、民安路、 (略) 大道。
7.2道路交叉口
规划范围内4座过江通道上跨 (略) 大道和 (略) 北路,过江通道与以上两条道路均为分离式相交,其它道路基本为平面相交形式。
规划坐标采用 (略) 市 * 坐标系,标高采用 * 国家高程基准。交叉口标高根据周边地块标高、现状道路情况及跨河桥梁标高来控制。
7.3轨道交通
现状轨道1号线沿 (略) 路从本次规划范围内经过,设 (略) ;规划7号线沿惊驾路经过,K1线沿曙光路经过, (略) 规划设置 (略) , (略) 地块改 (略) 点地下空间整体开发,或地下室预留接口。
7.4交通设施
(1) (略) 库
本区内原规 (略) 2个,停车位 * 个,总量满足停车需求。
(2) (略)
(略) 已基本建成, (略) 现状保留,规划范围内共设置9对。
* 、防灾规划
9.1排涝
排涝标准: * 年 * 遇, * 小时暴雨 * 小时排出。
防洪标准:本区防洪标准为 * 年 * 遇。
9.2消防
本区消防依托区外现 (略) 。消防用水 (略) 系统供给,并积极利用河道等天然水源,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 米。
9.3抗震
本区按Ⅶ度抗震设防。
* 般工业与民用新建或扩建工程按照国家质 (略) 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点击查看>> 5)规定的地震 (略) 抗震设防。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略) (略) 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 (略) 抗震设防。
新建的各类建筑 (略) 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点击查看>> 0》进行设计和施工, (略) (略) 门监督管理。
9.4地质灾害防治
本区为地面沉降重点防护区和地面沉降中易发区。
规划要求加强对利用软土地基的大型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等的监督管理,并且开展系统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监测及软科学研究,强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监管,全面落实禁采和限采;完善地 (略) 络体系;建立地面沉降信息管理系统,以确保地面沉降得到全面控制及有效防治。
* 、地下空间利用
* .1 地下交通工程
(1)地下轨道交通系统
本区现有轨道1 号线沿 (略) 路地下穿过,设 (略) ;规划7 号线沿惊驾路经过,K1线沿曙光路经过, (略) 规划设置 (略) 。
(2) (略) 系统
本区规划共设地下过街道2 处,其中曙光小学与其扩建地块之间建议设地下连接通道; (略) 北侧地块整体开发时与 (略) 区域之间建议设地下连接通道。
(3)地下停车系统
规划有 * 个地块适建地下停车库。
* .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有限性、有序性、连续性、安全性和不易重塑性以及不可逆性等特点。在充分考虑地质构造、人防设施、 (略) 、地面建设情况以及近期建设重大工程等各种影响的前提下,将本区地下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和适宜开发区域两个类别。在重点开发区域中最重要节点是轨道TOD 地块( (略) 地块)规划建议地块结合轨道TOD综合开发, (略) 地下空间。此外,规 (略) 北侧 * 个地块整体开发; (略) 北公园地块 (略) 地块地下空间整体开发, (略) 提供停车配建;综 (略) 地块更新建筑的保护要求,允许其与北侧绿地结合适量开发地下空间,用于停车配建。
<$[正文内容]>end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