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1年6月21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牡丹江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1年6月21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 * 年6 (略) 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 - * 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 (略) 政许可法》,自公示起 * 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 -- 点击查看>> (行政审批大厅)

通讯地址: (略) 市西 * 条路 * 号

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略) 市 * 般工 (略) 暨废弃火山灰矿生态修复项目

(略) 市温春镇新 (略)

(略) (略)

黑 (略)

建设内容:

(1)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和导排系统

(2)雨污分流系统

(3)分析化验与环境监测系统

(4)公用工程和配套设施

(5)地下水导排 (略) 理系统

(略) 理量8万吨/年(约合7万m3),牡 (略) 粉煤灰和炉渣、 (略) 备料工段 (略) 理站污泥、市政建筑垃圾,预计运营期3年。其中建筑垃圾填埋量0.6万吨/年, (略) 备料工段 (略) 理站污泥填埋量2万吨/年, (略) 粉煤灰和炉渣填埋量5.4万吨/年。

项目总投资: * 万元。

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6.1.1扬尘防治措施

为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平整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 * 定的湿度; (略) 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止粉尘、扬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

2)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

3)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 (略) 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 (略) 驶;

4)运输车辆加蓬盖,且出装、卸场地前应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

5)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 (略) 过程中的扬尘;

6)施工过程中,应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

7)施工结束时,应及时 (略) 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

经上述治理后,施工期产生的粉尘、扬尘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对环境空气及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6.1.2水污染防治措施

(1)项目开工建设前,应 (略) 地周围建设挡水、截水、排水工程,避免污水污染周围环境,这 (略) 地水土流失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项目基础的大开挖工程应尽量避开雨季,安 (略) ,同时尽量 (略) 大面积裸露的时间,以减少施工期,特别是基础大开挖时产生的水土流失。

(3)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废土、废物采取防止其 * 散的措施。水泥、黄砂、石灰等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 * 定的防雨措施,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流入水域而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4) (略) 所内产生施工废水的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沉砂池,将产生的含泥砂量大的 (略) (略) 理后,尽量回用于混凝土养护、砂石料清洗等工序;晴天时, (略) 地内的道路及施工面水的喷洒,降低扬尘对区域空气环境的影响。

(5)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室外防渗旱厕、定期由附近村民清掏堆肥。

(6)项目地下水跟踪监测井施工过程,需要做水泥固井,确保层间水力不发生联系。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6.1.3噪声的防治措施

施工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采用白天施工,夜晚停工。在此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对 (略) 治理:

(1)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在高噪声设备周围适当设置声屏障以减轻噪声影响。

(2) (略) 安排,减少噪声影响时间,除特殊工艺外禁止夜间施工,确需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 (略) 门的 (略) 登记备案, (略) 门批准,并告知周边居民。

(3) (略) 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尽量压缩施工区机 (略) 车密度,控制车辆鸣笛。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声的产生。

(5)加强对施工机械的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变差引起噪声增大的现象。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使施工期间的噪声影响降到最低,噪声排放达到标准要求,避免了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带来的影响,也避免了噪声扰民情况的发生。

6.1.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应定点堆放,定期 (略) 理场或填埋,严禁乱堆乱扔。场地平整产生的表土直接用于绿化,不外运,无弃土。经上述治理后,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1.5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建设期的生态影响主要是土地平整及土方挖运施工导致的水土流失,工程应加强施工道路的路面建设, (略) 地良好的排水条件,减少雨水冲刷和停留时间,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1) (略) 施工时,将表土和深土分别堆放,施工完成后分层回填并恢复地貌。

(2)防止在暴雨期间造成大量泥沙流失。

(3) (略) 自用,施工时弃土尽量直 (略) 堆存,减少倒运次数,可减轻水土流失。施工结 (略) 地表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和扬尘污染。

(4) (略) 采用设置苫布遮盖、及时覆土回填和复原等手段,减少施工期间水土流失量。

6.1.6施工质量控制

本项目重点是 (略) 分的建设,为保证 (略) 分不出现问题,要求项目单位选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在施 (略) 用材料及 (略) 严格监管,对施工过程要做到层层把关。在施工 (略) 严格的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6.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6.2.1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矿坑北高南低,在坑底均匀布设渗滤液收集井1座,在厂区高程最低点即东南角入口附近设置1座 * m3。本项目产生固废渗滤液用罐车拉 (略) 市生 (略) (略) (略) (略) 理。

6.2.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 (略) 洒水装置

(略) * 周设置喷洒装置, (略) 周边干燥区域扬尘产生。

2、 (略) 防尘洒水

为进 (略) 扬尘的产生, (略) 工作面及未及时 (略) 防尘洒水,以进 * (略) 扬尘的产生。

3、场址 * 周设宽度不低于3m的绿化带

(略) 周围设置宽度不低于3m的绿化带,可起 (略) 局地风速,从而达到抑制起尘的作用。同时绿化带还可起到阻止扬尘扩散, (略) 扬尘对外环境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采用灌草树木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绿化林,其防风抑尘效果较好。

4、场址 * 周设截水沟、护坡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滑坡。

6.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后,昼间可满足《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8)中2类区标准要求,夜间不生产,因此,本项目 (略) 产生的噪声是可以被周围环境接受。

6.2.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 (略) 门清运,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6.2.5地下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2.5.1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本项目对产 (略) 合理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以先进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可能污染物产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 (略) 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可能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废水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设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小组,负责对地下水环境监测和管理,或者委托专业的机构完成。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风险预警方案,设立应急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影响。

2、 (略) 区污染防治控制措施

(略) 为重点污染防控区。 (略) 中污染物主 (略) 中灰水渗入地下,通 (略) 中灰水的产生量可以显著减少渗入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量。 (略) 中灰水基本 (略) 降雨,通过减 (略) 的雨水量, (略) 内灰水的排泄,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进入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量。在集中降雨和地表水汛期过后,采用抽排地下水的方式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位抬升过高,对人工防渗层(土工膜)造成破损。

防渗应采用人工防渗系统。要选择HDPE防渗膜质量好的产品、施工经验多水平高的施工单位, (略) 的安全性。

(略) 理上, (略) (略) 底部分块铺垫粘土层,反复碾压,提高防渗层的抗剪强度。

6.2.5.2监控方案

1、地下水监测原则:

重点污染防治区加密监测原则;以浅层地下水监测为主的原则;上、下游同步对比监测原则。

水质监测项目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相关要求和潜在污染源特征污染因子确定,各监测井可依据监测目的的不同适当增加和减少监测项目。电 (略) 门设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小组,专人负责监测。

2、监测井布置:

依据地下水监测原则,本 (略) * 个方位共布设地下水水质监控井4眼。地下水监测孔位置、监测计划、孔深、监测井结构、监测层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等详见表6-2-1。

3、监测数据管理:

上述监测结果应按项目有关规定及时建立档案, (略) (略) 门汇报,对于常规监测 (略) 公开,特 (略) 在区 (略) 公开,满足法律中关于知情权的要求。如发现异常或发生事故,加密监测频次,改为每周监测 * 次,并分析污染原因,确定泄漏污染源,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6.2.5.3事故应急措施

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风险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降低事故对潜水含水层的污染。针对应急工作需要,参照相关技术导则,结合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技术特点,制定地下水污染应急治理程序见图6-2-1。

应采取如下污染治理措施:

(1) * 旦发生地下水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查明并切断污染源。

(3)探明地下水污染深度、范围和污染程度。

(4)依据探明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合理布置截渗井, (略) 试抽工作。

(5)依据抽水 (略) 施工,抽取被污染的地下水体,并依据各井孔 (略) 调整。

(6)将抽取 (略) (略) 理,并送有资质 (略) 化验分析。

(7)当地下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浓度满足地下水功能区划的标准后,逐步停止抽水, (略) 土壤修复治理工作。

①地下水污染具有不易发现和 * 旦污染很难治理的特点,因此,应遵循源头控制、防止渗漏、污染监测 (略) 理的主动及被动防渗相结合的原则。

②地下水污染情况勘察是 * 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 旦发生污染事故,应委托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的单位查明地下水污染情况。

图6-2-2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位图

图6-2-3地下水污染风险快速评估与决策过程

6.2. (略)

(略) 填满后, (略) 封顶,封顶层应具备下述功能:

(1)及时地将降水从封顶层上导出,并防止降水进入填埋层;

(2)防止生物及机械损伤防渗层;

(3)为植被恢复提供基础。

封场后维 (略) 地维护和污染治 (略) 和监测。

封场后,淋溶水按照要求继续监测。

②封场后,将继 (略) 在地地下水监测井内 (略) 监测。 (略) 内污水收集和外 (略) 时,可取消对地下水的监测。

③封场后,将继续按要求对周 (略) 监测。 (略) 内污水收集和外 (略) 时,可取消对地表水的监测。

④封场后,每年监测 * 次地面沉降。沉降测试点为:在堆体的平台上设置2点,顶面设置4点。监测地面 (略) 管理结束。

⑤场地维护包括挡水墙、挡土墙、道路、排水 (略) 基础设施的维护。

⑥建立植被复垦区及实验区。乔灌木结合,花草相间,形成绿化带,隔离区。

6.2. (略) (略) 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

(1)建立检查维护制度,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维护和监测检漏系统。

(3)对地下水、淋溶水、固体废物堆体沉降、 (略) 跟踪监测。

(4)对排水沟、混凝土挡墙等排水系统做定期维护,包括清除排水沟内障碍物,维补排水沟等。

(5)对 (略) 整理和归档。

6.2.8生态恢复措施

(略) 后的土地复垦是生态环境恢复重要环节,本次评价根据设计要求、区域特点、填埋时间、填埋方式,提出复垦方案, (略) 门提供管理依据,为运营单位提供操作依据。

填埋作业完毕(这里指填埋物堆高到设计标准后), (略) 管理,以 (略) 安全可靠,并可开展复垦工作,恢复生态平衡,并改变景观。

(1)植被层厚度 * 般不应小于 * cm,其土质应有利于 (略) 地恢复;同时植被层的坡度不应超过 * %。在坡度超过 * %的地方,须建造水平台阶;坡度小于 * %时,标高每升高3m,建造 * 个台阶;坡度大于 * %时,标高每升高2m,建造 * 个台阶。台阶应有足够的宽度和坡度,要经受暴雨的冲刷。

(2) (略) 现有土壤环境质量同邻近区域背景值,可为生态复垦提供 * 定科学依据,未受污染的表层土可以种植 * 些土地适应植物。如有受重金属污染的表层土,宜选种 * 些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吸附积累效应的植物种类,以利于土地环境质量的改善。

(3)规划方案原则

①填埋 (略) 绿化。

②建立植被复垦区及实验区。乔灌木结合,花草相间,形成绿化带,隔离区。

③全面规划, (略) ,突出重点,兼顾 * 般。做到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兼顾。④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核心原则,充分考虑经济和生态方面的

利益,使有限的资料发挥更大的效益。

⑤ (略) 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要紧密与环境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起来。⑥环境治理以集中治理为重点,点源治理与面源治理相结合。

⑦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并重。建立以保护资源为核心的原则,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正常。

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制定目 (略) ,并于经济效益挂钩,规划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⑨强化管理,以保证能确定的目标可以按照预定的 (略) 。

(4)复垦物质的选择

根据生态复垦实验选出核实的 (略) 选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选

种当地典型树种,并加强管理, (略) * 周为防护林地,专用道路两侧及填埋单元周边范围形成绿化隔离林带,填埋单元 (略) 封场后形成生态恢复绿化等,并最终形成桥灌木结合的生态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 * 致。

① (略) * 周以乔木为主。

②道路两侧以绿化带为主。

③ (略) 内以灌木及花草为主或培育苗木。

④填埋区以绿化墙为主。

(5) (略) 性分析

该项目的作业方法 (略) (略) ,因此复垦应在 (略) (略) 复垦绿化。

①复垦方法。在固化块填埋作业达到设计堆置 (略) 终期覆盖,为了防止渗透,覆土需压实,最终覆盖厚度 * 般 * ~ * cm厚度(上部分为0.4m厚的自然土,最终再覆盖0.2m的营养土)。覆盖操作顺序由下而上为:填埋物~土工布~黏土层~HDPE膜+覆土层+营业土~表面绿化

(略) 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植物生长,建议采用 * cm以上营养表土,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略) 可按 (略) 育林育草。封场初期绿化宜选择浅根系植物,选用竹类及其他常绿灌木和种植草皮。

②复垦方向。复垦方向和填埋作业的方向 * 致。环评认为:复垦方向 (略) (略) 依次填埋、复垦。这有利于淋溶水的收集和防止 * 次污染。

③复垦防护。在最终覆盖营养土后,为防止水土流失:

A:项目设计采用修建1%坡度角。

B: (略) * 周设防洪沟(泄洪道)。

C: (略) 内以填埋小区为单元修建排水沟。

D:加强绿化,形成绿化体系,防止水土流失。

E:加强管理,疏通渠道,定期检查,专人负责。

F:请专业人员指导,复垦操作规范,保证复垦质量。

G:复垦资金专款采用,采用建设单位出资、 (略) 门规划、 (略) * 实施, (略) 门检查的模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 * 年6 (略) 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 - * 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 (略) 政许可法》,自公示起 * 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 -- 点击查看>> (行政审批大厅)

通讯地址: (略) 市西 * 条路 * 号

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略) 市 * 般工 (略) 暨废弃火山灰矿生态修复项目

(略) 市温春镇新 (略)

(略) (略)

黑 (略)

建设内容:

(1)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和导排系统

(2)雨污分流系统

(3)分析化验与环境监测系统

(4)公用工程和配套设施

(5)地下水导排 (略) 理系统

(略) 理量8万吨/年(约合7万m3),牡 (略) 粉煤灰和炉渣、 (略) 备料工段 (略) 理站污泥、市政建筑垃圾,预计运营期3年。其中建筑垃圾填埋量0.6万吨/年, (略) 备料工段 (略) 理站污泥填埋量2万吨/年, (略) 粉煤灰和炉渣填埋量5.4万吨/年。

项目总投资: * 万元。

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6.1.1扬尘防治措施

为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平整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 * 定的湿度; (略) 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止粉尘、扬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

2)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

3)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 (略) 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 (略) 驶;

4)运输车辆加蓬盖,且出装、卸场地前应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

5)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 (略) 过程中的扬尘;

6)施工过程中,应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

7)施工结束时,应及时 (略) 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

经上述治理后,施工期产生的粉尘、扬尘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对环境空气及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6.1.2水污染防治措施

(1)项目开工建设前,应 (略) 地周围建设挡水、截水、排水工程,避免污水污染周围环境,这 (略) 地水土流失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项目基础的大开挖工程应尽量避开雨季,安 (略) ,同时尽量 (略) 大面积裸露的时间,以减少施工期,特别是基础大开挖时产生的水土流失。

(3)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废土、废物采取防止其 * 散的措施。水泥、黄砂、石灰等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 * 定的防雨措施,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流入水域而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4) (略) 所内产生施工废水的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沉砂池,将产生的含泥砂量大的 (略) (略) 理后,尽量回用于混凝土养护、砂石料清洗等工序;晴天时, (略) 地内的道路及施工面水的喷洒,降低扬尘对区域空气环境的影响。

(5)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室外防渗旱厕、定期由附近村民清掏堆肥。

(6)项目地下水跟踪监测井施工过程,需要做水泥固井,确保层间水力不发生联系。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6.1.3噪声的防治措施

施工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采用白天施工,夜晚停工。在此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对 (略) 治理:

(1)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在高噪声设备周围适当设置声屏障以减轻噪声影响。

(2) (略) 安排,减少噪声影响时间,除特殊工艺外禁止夜间施工,确需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 (略) 门的 (略) 登记备案, (略) 门批准,并告知周边居民。

(3) (略) 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尽量压缩施工区机 (略) 车密度,控制车辆鸣笛。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声的产生。

(5)加强对施工机械的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变差引起噪声增大的现象。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使施工期间的噪声影响降到最低,噪声排放达到标准要求,避免了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带来的影响,也避免了噪声扰民情况的发生。

6.1.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应定点堆放,定期 (略) 理场或填埋,严禁乱堆乱扔。场地平整产生的表土直接用于绿化,不外运,无弃土。经上述治理后,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1.5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建设期的生态影响主要是土地平整及土方挖运施工导致的水土流失,工程应加强施工道路的路面建设, (略) 地良好的排水条件,减少雨水冲刷和停留时间,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1) (略) 施工时,将表土和深土分别堆放,施工完成后分层回填并恢复地貌。

(2)防止在暴雨期间造成大量泥沙流失。

(3) (略) 自用,施工时弃土尽量直 (略) 堆存,减少倒运次数,可减轻水土流失。施工结 (略) 地表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和扬尘污染。

(4) (略) 采用设置苫布遮盖、及时覆土回填和复原等手段,减少施工期间水土流失量。

6.1.6施工质量控制

本项目重点是 (略) 分的建设,为保证 (略) 分不出现问题,要求项目单位选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在施 (略) 用材料及 (略) 严格监管,对施工过程要做到层层把关。在施工 (略) 严格的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6.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6.2.1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矿坑北高南低,在坑底均匀布设渗滤液收集井1座,在厂区高程最低点即东南角入口附近设置1座 * m3。本项目产生固废渗滤液用罐车拉 (略) 市生 (略) (略) (略) (略) 理。

6.2.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 (略) 洒水装置

(略) * 周设置喷洒装置, (略) 周边干燥区域扬尘产生。

2、 (略) 防尘洒水

为进 (略) 扬尘的产生, (略) 工作面及未及时 (略) 防尘洒水,以进 * (略) 扬尘的产生。

3、场址 * 周设宽度不低于3m的绿化带

(略) 周围设置宽度不低于3m的绿化带,可起 (略) 局地风速,从而达到抑制起尘的作用。同时绿化带还可起到阻止扬尘扩散, (略) 扬尘对外环境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采用灌草树木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绿化林,其防风抑尘效果较好。

4、场址 * 周设截水沟、护坡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滑坡。

6.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后,昼间可满足《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8)中2类区标准要求,夜间不生产,因此,本项目 (略) 产生的噪声是可以被周围环境接受。

6.2.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 (略) 门清运,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6.2.5地下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2.5.1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本项目对产 (略) 合理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以先进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可能污染物产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 (略) 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可能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废水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设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小组,负责对地下水环境监测和管理,或者委托专业的机构完成。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风险预警方案,设立应急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影响。

2、 (略) 区污染防治控制措施

(略) 为重点污染防控区。 (略) 中污染物主 (略) 中灰水渗入地下,通 (略) 中灰水的产生量可以显著减少渗入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量。 (略) 中灰水基本 (略) 降雨,通过减 (略) 的雨水量, (略) 内灰水的排泄,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进入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量。在集中降雨和地表水汛期过后,采用抽排地下水的方式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位抬升过高,对人工防渗层(土工膜)造成破损。

防渗应采用人工防渗系统。要选择HDPE防渗膜质量好的产品、施工经验多水平高的施工单位, (略) 的安全性。

(略) 理上, (略) (略) 底部分块铺垫粘土层,反复碾压,提高防渗层的抗剪强度。

6.2.5.2监控方案

1、地下水监测原则:

重点污染防治区加密监测原则;以浅层地下水监测为主的原则;上、下游同步对比监测原则。

水质监测项目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相关要求和潜在污染源特征污染因子确定,各监测井可依据监测目的的不同适当增加和减少监测项目。电 (略) 门设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小组,专人负责监测。

2、监测井布置:

依据地下水监测原则,本 (略) * 个方位共布设地下水水质监控井4眼。地下水监测孔位置、监测计划、孔深、监测井结构、监测层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等详见表6-2-1。

3、监测数据管理:

上述监测结果应按项目有关规定及时建立档案, (略) (略) 门汇报,对于常规监测 (略) 公开,特 (略) 在区 (略) 公开,满足法律中关于知情权的要求。如发现异常或发生事故,加密监测频次,改为每周监测 * 次,并分析污染原因,确定泄漏污染源,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6.2.5.3事故应急措施

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风险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降低事故对潜水含水层的污染。针对应急工作需要,参照相关技术导则,结合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技术特点,制定地下水污染应急治理程序见图6-2-1。

应采取如下污染治理措施:

(1) * 旦发生地下水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查明并切断污染源。

(3)探明地下水污染深度、范围和污染程度。

(4)依据探明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合理布置截渗井, (略) 试抽工作。

(5)依据抽水 (略) 施工,抽取被污染的地下水体,并依据各井孔 (略) 调整。

(6)将抽取 (略) (略) 理,并送有资质 (略) 化验分析。

(7)当地下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浓度满足地下水功能区划的标准后,逐步停止抽水, (略) 土壤修复治理工作。

①地下水污染具有不易发现和 * 旦污染很难治理的特点,因此,应遵循源头控制、防止渗漏、污染监测 (略) 理的主动及被动防渗相结合的原则。

②地下水污染情况勘察是 * 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 旦发生污染事故,应委托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的单位查明地下水污染情况。

图6-2-2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位图

图6-2-3地下水污染风险快速评估与决策过程

6.2. (略)

(略) 填满后, (略) 封顶,封顶层应具备下述功能:

(1)及时地将降水从封顶层上导出,并防止降水进入填埋层;

(2)防止生物及机械损伤防渗层;

(3)为植被恢复提供基础。

封场后维 (略) 地维护和污染治 (略) 和监测。

封场后,淋溶水按照要求继续监测。

②封场后,将继 (略) 在地地下水监测井内 (略) 监测。 (略) 内污水收集和外 (略) 时,可取消对地下水的监测。

③封场后,将继续按要求对周 (略) 监测。 (略) 内污水收集和外 (略) 时,可取消对地表水的监测。

④封场后,每年监测 * 次地面沉降。沉降测试点为:在堆体的平台上设置2点,顶面设置4点。监测地面 (略) 管理结束。

⑤场地维护包括挡水墙、挡土墙、道路、排水 (略) 基础设施的维护。

⑥建立植被复垦区及实验区。乔灌木结合,花草相间,形成绿化带,隔离区。

6.2. (略) (略) 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

(1)建立检查维护制度,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维护和监测检漏系统。

(3)对地下水、淋溶水、固体废物堆体沉降、 (略) 跟踪监测。

(4)对排水沟、混凝土挡墙等排水系统做定期维护,包括清除排水沟内障碍物,维补排水沟等。

(5)对 (略) 整理和归档。

6.2.8生态恢复措施

(略) 后的土地复垦是生态环境恢复重要环节,本次评价根据设计要求、区域特点、填埋时间、填埋方式,提出复垦方案, (略) 门提供管理依据,为运营单位提供操作依据。

填埋作业完毕(这里指填埋物堆高到设计标准后), (略) 管理,以 (略) 安全可靠,并可开展复垦工作,恢复生态平衡,并改变景观。

(1)植被层厚度 * 般不应小于 * cm,其土质应有利于 (略) 地恢复;同时植被层的坡度不应超过 * %。在坡度超过 * %的地方,须建造水平台阶;坡度小于 * %时,标高每升高3m,建造 * 个台阶;坡度大于 * %时,标高每升高2m,建造 * 个台阶。台阶应有足够的宽度和坡度,要经受暴雨的冲刷。

(2) (略) 现有土壤环境质量同邻近区域背景值,可为生态复垦提供 * 定科学依据,未受污染的表层土可以种植 * 些土地适应植物。如有受重金属污染的表层土,宜选种 * 些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吸附积累效应的植物种类,以利于土地环境质量的改善。

(3)规划方案原则

①填埋 (略) 绿化。

②建立植被复垦区及实验区。乔灌木结合,花草相间,形成绿化带,隔离区。

③全面规划, (略) ,突出重点,兼顾 * 般。做到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兼顾。④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核心原则,充分考虑经济和生态方面的

利益,使有限的资料发挥更大的效益。

⑤ (略) 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要紧密与环境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起来。⑥环境治理以集中治理为重点,点源治理与面源治理相结合。

⑦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并重。建立以保护资源为核心的原则,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正常。

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制定目 (略) ,并于经济效益挂钩,规划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⑨强化管理,以保证能确定的目标可以按照预定的 (略) 。

(4)复垦物质的选择

根据生态复垦实验选出核实的 (略) 选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选

种当地典型树种,并加强管理, (略) * 周为防护林地,专用道路两侧及填埋单元周边范围形成绿化隔离林带,填埋单元 (略) 封场后形成生态恢复绿化等,并最终形成桥灌木结合的生态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 * 致。

① (略) * 周以乔木为主。

②道路两侧以绿化带为主。

③ (略) 内以灌木及花草为主或培育苗木。

④填埋区以绿化墙为主。

(5) (略) 性分析

该项目的作业方法 (略) (略) ,因此复垦应在 (略) (略) 复垦绿化。

①复垦方法。在固化块填埋作业达到设计堆置 (略) 终期覆盖,为了防止渗透,覆土需压实,最终覆盖厚度 * 般 * ~ * cm厚度(上部分为0.4m厚的自然土,最终再覆盖0.2m的营养土)。覆盖操作顺序由下而上为:填埋物~土工布~黏土层~HDPE膜+覆土层+营业土~表面绿化

(略) 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植物生长,建议采用 * cm以上营养表土,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略) 可按 (略) 育林育草。封场初期绿化宜选择浅根系植物,选用竹类及其他常绿灌木和种植草皮。

②复垦方向。复垦方向和填埋作业的方向 * 致。环评认为:复垦方向 (略) (略) 依次填埋、复垦。这有利于淋溶水的收集和防止 * 次污染。

③复垦防护。在最终覆盖营养土后,为防止水土流失:

A:项目设计采用修建1%坡度角。

B: (略) * 周设防洪沟(泄洪道)。

C: (略) 内以填埋小区为单元修建排水沟。

D:加强绿化,形成绿化体系,防止水土流失。

E:加强管理,疏通渠道,定期检查,专人负责。

F:请专业人员指导,复垦操作规范,保证复垦质量。

G:复垦资金专款采用,采用建设单位出资、 (略) 门规划、 (略) * 实施, (略) 门检查的模式。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