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 (略) 令
第 * 号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经 * 年5月 (略) 第 *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 年9 (略) 。
总理 李克强
* 日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第 * 章 总 则
第 * 条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 * 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的勘察、设计、施工、鉴定、加固、维护等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 * 条 建设工程抗震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设防、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 * 条 (略) (略) (略) 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抗震实施统 * 监督管理。 (略) 交通运输、水利、工业和信息化、 (略) 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全国有关专业建设工程抗震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略) (略) (略) 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抗震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水利、工业和信息化、 (略) 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 (略) 政区域内有关专业建设工程抗震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 (略) 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建设工程抗震相关工作。
第 * 条 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抗震负责。
第 * 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建设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抗震知识宣传普及, (略) 会公众抗震防灾意识。
第 * 条 国家建立建设工程抗震调查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 (略) 门对建设工程抗震性能、抗震技术应用、产 (略) 调查,全面掌握建设工程抗震基本情况,促进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水平提高和科学决策。
第 * 条 建设工程应当避开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确定的危险地段。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采取符合建设工程使用功能要求和适应地震效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第 * 章 勘察、设计和施工
第 * 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略) (略) (略) (略) (略) 门依据职责依法制定和发布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全过程负责,在勘察、设计和施工合同中明确拟采用的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按照合同要求对勘察设计 (略) 核验,组织工程验收,确保建设工程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从业人员违反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抗震性能。
第十 * 条 建设工程勘察文件中应 (略) 地类别,对场地 (略) 分析,并提出工程选址、 (略) 置等建议。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中应当说明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以及拟采用的抗震设防措施。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建设工程,设计文件中应当对隔震减震装置技术性能、检验检测、施工安装和使用维护等提出明确要求。
第十 * 条 对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下列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专篇,并作为设 (略) 分:
( * )重大建设工程;
( * )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 *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要尽快恢复的建设工程。
第十 * 条 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文件中予以说明,建设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将设计文件等材料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略) (略) (略) 抗震设防审批。 (略) (略) 门应当组织专家审查,对采取的抗震设防 (略) 的,予以批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意见应当作为施工图设计和审查的依据。
(略) 称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 (略) (略) 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第十 * 条 工程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措施施工质量的管理。
国家鼓励工程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隐蔽工程施工质量信息。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强 (略) 施工。
第十 * 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等具体情况和使用维护要求记入使用说明书,并将使用说明书交付使用人或者买受人。
第十 * 条 建筑工程根据使用功能以及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 (略) 、 (略) 、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不低于重点设防类的要求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 (略) 、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 (略) 、 (略) 、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国家鼓励在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中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提高抗震性能。
第十 * 条 (略) (略) (略) (略) (略) 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推动隔震减震装置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明确通用技术要求。鼓励隔震减震装置生产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隔震减震装置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唯 * 编码制度和产品检验合格印鉴制度,采集、存储隔震减震装置生产、经营、检测等信息,确保隔震减震装置质量信息可追溯。隔震减震装置质量应当符合有关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建立隔震减震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隔震减震装置采购、勘察、设计、进场检测、安装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 (略) 采集和存储,并纳入建设项目档案。
第十 * 条 隔震减震装置用于建设工程前,施工单位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 (略) 取样,送建设单位委托的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 (略) 检测。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隔震减震装置。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隔震减震装置属于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应当由总 (略) 完成。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建设工程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检测影像资料及检测报告记录与留存制度,对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出具虚假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
第 * 章 鉴定、加固和维护
第十 * 条 (略) 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 * 十 * 条 (略) 抗震性能鉴定的建设工程,由所有权人委托具有相应技术条件和技术能 (略) 鉴定。
国家鼓励对除前款规定以外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已经建成的 (略) 抗震性能鉴定。
第 * 十条 抗震性能鉴定结果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存在严重抗震安全隐患以及 (略) 抗震加固作出判定。
抗震性能鉴定结果应当真实、客观、准确。
第 * 十 * 条 (略) 有权人应当对存在严重抗震安全隐患的 (略) 安全监测,并在加固前采取停止或者限制使用等措施。
对抗震性能鉴定结果 (略) 抗震加固且具备加固价值的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所有 (略) 抗震加固。
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 (略) 、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 (略) 、 (略) 、广播电视等已经建 (略) 抗震加固时,应当经充分论证后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其抗震性能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第 * 十 * 条 抗震加固应当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略) ,并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通过信息化手段或者在建 (略) 位设置永久性标牌等方式,公示抗震加固时间、后续使用年限等信息。
第 * 十 * 条 (略) 有权人应当按照规定对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 (略) 检查、修缮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动、损坏或者拆除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隔震标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擅自变动、损坏或者拆除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 (略) 为,有权予以制止,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报告。
第 * 章 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
第 * 十 * 条 各级人民 (略) 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农村建设工程抗震性能。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经抗震性能鉴定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工程抗震加固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灾后恢复重建等,应当保证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发放适合农村的实用抗震技术图集。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可以选用抗震技术图集,也可以委托 (略) 设计,并根据图集或者设 (略) 施工。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工程抗震的指导和服务,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建设抗震示范住房,推广应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及建造方法。
第 * 章 保障措施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本级 (略) 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建设工 (略) 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 (略) 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地震风险分析,并按照 (略) 分类管理。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老旧房屋抗震加固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国家鼓 (略) 有权人结合电梯加装、节能改造等开展抗震加固,提升老旧房屋抗震性能。
第 * 十条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提高,支持建设工程抗震相关产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略) 会力量参与抗震性能鉴定、抗震加固。
第 * 十 * 条 国家鼓励科研教育机构设立建设工程抗震技术实验室 (略)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抗震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用地、融资等给予政策支持。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应当制定建设工程抗震新技术推广目录,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第 * 十 * 条 地震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应当开展建设工程安全应急评估和建设工程震害调查,收集、保存相关资料。
第 * 章 监督管理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和其他有 (略) 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强 (略) 情况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应 (略) 门建立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数据信息库,并与应急管理、 (略) 门实时共享数据。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略) 建设工程抗震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 * )对建设工程 (略) 进行监督检查;
( * )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
( * )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有关建设工程抗震的文件和资料;
( * )对抗震结构材料、构件和隔震减震装置实施抽样检测;
( * )查封涉嫌违反抗震设防强制性标 (略) ;
( * )发现可能影响抗震质量的问题时,责令 (略) 必要的检测、鉴定。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开展监督检查时,可以委托 (略) 抽样检测、抗震性能鉴定等技术支持工作。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应当建立建设工程抗震责任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制度,将相关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第 * 十 * 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 (略) 为, (略) 举报。
接到举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略) 调查, (略) 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 * 章 法律责任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略) 分。
第 * 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从业人员违反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抗震性能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经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 (略) 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建立隔震减震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度的,或者未对隔震减震装置采购、勘察、设计、进场检测、安装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 (略) 采集和存储,并纳入建设项目档案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设计 (略) 为之 * 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 )未按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 (略) 施工图设计;
( * )未在初步设计阶段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专篇作为设 (略) 分;
( * )未按照抗震设防强 (略) 设计。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未按照抗震设防强 (略) 施工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建设工程不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负责返工、加固,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未对隔震减震装置取样送检或者使用不合格隔震减震装置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未建立建设工程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检测影像资料及检测报告记录与留存制度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出具虚假的检测数据或者检测报告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和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终身禁止从事工程质量检测业务;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抗震性能鉴定机构未按照抗震设防强 (略) 抗震性能鉴定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抗震性能鉴定机构出具虚假鉴定结果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终身禁止从事抗震性能鉴定业务;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变动、损坏或者拆除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隔震标识的,责 (略) 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略) 5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 (略)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 * 十 * 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给 (略) 罚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略) 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 * %以下的罚款。
本条例规定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 (略) 政处罚,由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决定; (略) 罚,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依照法定职权决定。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 * 章 附 则
第 * 十 * 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 * )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等。
( * )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是指包括抗震设防类别、抗震性能要求和抗震设防措施等内容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 *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要尽快恢复的建设工程:是指发生地震后提供应急医疗、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保障或者应急指挥、避难疏散功能的建设工程。
( * )高烈度设防地区:是指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地区。
( *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未来5至 * 年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损 (略) 市。
第 * 十条 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性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条例。
军事建设工程的抗震管理, (略) 另有规定的,适用有关规定。
第 * 十 * 条 本条例自 * 年9 (略) 。
注:http:/ 点击查看>> (转 (略) )
[编辑:何海强]中华人民 (略) 令
第 * 号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经 * 年5月 (略) 第 *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 年9 (略) 。
总理 李克强
* 日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第 * 章 总 则
第 * 条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 * 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的勘察、设计、施工、鉴定、加固、维护等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 * 条 建设工程抗震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设防、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 * 条 (略) (略) (略) 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抗震实施统 * 监督管理。 (略) 交通运输、水利、工业和信息化、 (略) 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全国有关专业建设工程抗震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略) (略) (略) 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抗震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水利、工业和信息化、 (略) 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 (略) 政区域内有关专业建设工程抗震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 (略) 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建设工程抗震相关工作。
第 * 条 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抗震负责。
第 * 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建设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抗震知识宣传普及, (略) 会公众抗震防灾意识。
第 * 条 国家建立建设工程抗震调查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 (略) 门对建设工程抗震性能、抗震技术应用、产 (略) 调查,全面掌握建设工程抗震基本情况,促进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水平提高和科学决策。
第 * 条 建设工程应当避开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确定的危险地段。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采取符合建设工程使用功能要求和适应地震效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第 * 章 勘察、设计和施工
第 * 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略) (略) (略) (略) (略) 门依据职责依法制定和发布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全过程负责,在勘察、设计和施工合同中明确拟采用的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按照合同要求对勘察设计 (略) 核验,组织工程验收,确保建设工程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从业人员违反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抗震性能。
第十 * 条 建设工程勘察文件中应 (略) 地类别,对场地 (略) 分析,并提出工程选址、 (略) 置等建议。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中应当说明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以及拟采用的抗震设防措施。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建设工程,设计文件中应当对隔震减震装置技术性能、检验检测、施工安装和使用维护等提出明确要求。
第十 * 条 对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下列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专篇,并作为设 (略) 分:
( * )重大建设工程;
( * )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 *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要尽快恢复的建设工程。
第十 * 条 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文件中予以说明,建设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将设计文件等材料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略) (略) (略) 抗震设防审批。 (略) (略) 门应当组织专家审查,对采取的抗震设防 (略) 的,予以批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意见应当作为施工图设计和审查的依据。
(略) 称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 (略) (略) 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第十 * 条 工程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措施施工质量的管理。
国家鼓励工程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隐蔽工程施工质量信息。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强 (略) 施工。
第十 * 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等具体情况和使用维护要求记入使用说明书,并将使用说明书交付使用人或者买受人。
第十 * 条 建筑工程根据使用功能以及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 (略) 、 (略) 、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不低于重点设防类的要求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 (略) 、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 (略) 、 (略) 、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国家鼓励在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中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提高抗震性能。
第十 * 条 (略) (略) (略) (略) (略) 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推动隔震减震装置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明确通用技术要求。鼓励隔震减震装置生产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隔震减震装置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唯 * 编码制度和产品检验合格印鉴制度,采集、存储隔震减震装置生产、经营、检测等信息,确保隔震减震装置质量信息可追溯。隔震减震装置质量应当符合有关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建立隔震减震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隔震减震装置采购、勘察、设计、进场检测、安装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 (略) 采集和存储,并纳入建设项目档案。
第十 * 条 隔震减震装置用于建设工程前,施工单位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 (略) 取样,送建设单位委托的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 (略) 检测。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隔震减震装置。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隔震减震装置属于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应当由总 (略) 完成。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建设工程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检测影像资料及检测报告记录与留存制度,对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出具虚假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
第 * 章 鉴定、加固和维护
第十 * 条 (略) 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 * 十 * 条 (略) 抗震性能鉴定的建设工程,由所有权人委托具有相应技术条件和技术能 (略) 鉴定。
国家鼓励对除前款规定以外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已经建成的 (略) 抗震性能鉴定。
第 * 十条 抗震性能鉴定结果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存在严重抗震安全隐患以及 (略) 抗震加固作出判定。
抗震性能鉴定结果应当真实、客观、准确。
第 * 十 * 条 (略) 有权人应当对存在严重抗震安全隐患的 (略) 安全监测,并在加固前采取停止或者限制使用等措施。
对抗震性能鉴定结果 (略) 抗震加固且具备加固价值的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所有 (略) 抗震加固。
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 (略) 、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 (略) 、 (略) 、广播电视等已经建 (略) 抗震加固时,应当经充分论证后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其抗震性能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第 * 十 * 条 抗震加固应当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略) ,并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通过信息化手段或者在建 (略) 位设置永久性标牌等方式,公示抗震加固时间、后续使用年限等信息。
第 * 十 * 条 (略) 有权人应当按照规定对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 (略) 检查、修缮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动、损坏或者拆除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隔震标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擅自变动、损坏或者拆除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 (略) 为,有权予以制止,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报告。
第 * 章 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
第 * 十 * 条 各级人民 (略) 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农村建设工程抗震性能。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经抗震性能鉴定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工程抗震加固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灾后恢复重建等,应当保证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发放适合农村的实用抗震技术图集。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可以选用抗震技术图集,也可以委托 (略) 设计,并根据图集或者设 (略) 施工。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工程抗震的指导和服务,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建设抗震示范住房,推广应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及建造方法。
第 * 章 保障措施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本级 (略) 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建设工 (略) 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 (略) 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地震风险分析,并按照 (略) 分类管理。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老旧房屋抗震加固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国家鼓 (略) 有权人结合电梯加装、节能改造等开展抗震加固,提升老旧房屋抗震性能。
第 * 十条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提高,支持建设工程抗震相关产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略) 会力量参与抗震性能鉴定、抗震加固。
第 * 十 * 条 国家鼓励科研教育机构设立建设工程抗震技术实验室 (略)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抗震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用地、融资等给予政策支持。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应当制定建设工程抗震新技术推广目录,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第 * 十 * 条 地震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应当开展建设工程安全应急评估和建设工程震害调查,收集、保存相关资料。
第 * 章 监督管理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和其他有 (略) 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强 (略) 情况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应 (略) 门建立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数据信息库,并与应急管理、 (略) 门实时共享数据。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略) 建设工程抗震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 * )对建设工程 (略) 进行监督检查;
( * )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
( * )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有关建设工程抗震的文件和资料;
( * )对抗震结构材料、构件和隔震减震装置实施抽样检测;
( * )查封涉嫌违反抗震设防强制性标 (略) ;
( * )发现可能影响抗震质量的问题时,责令 (略) 必要的检测、鉴定。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开展监督检查时,可以委托 (略) 抽样检测、抗震性能鉴定等技术支持工作。
第 * 十 * 条 县级以上人民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应当建立建设工程抗震责任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制度,将相关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第 * 十 * 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 (略) 为, (略) 举报。
接到举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略) 调查, (略) 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 * 章 法律责任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略) 分。
第 * 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从业人员违反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抗震性能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经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 (略) 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建立隔震减震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度的,或者未对隔震减震装置采购、勘察、设计、进场检测、安装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 (略) 采集和存储,并纳入建设项目档案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设计 (略) 为之 * 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 )未按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 (略) 施工图设计;
( * )未在初步设计阶段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专篇作为设 (略) 分;
( * )未按照抗震设防强 (略) 设计。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未按照抗震设防强 (略) 施工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建设工程不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负责返工、加固,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未对隔震减震装置取样送检或者使用不合格隔震减震装置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未建立建设工程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检测影像资料及检测报告记录与留存制度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出具虚假的检测数据或者检测报告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和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终身禁止从事工程质量检测业务;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抗震性能鉴定机构未按照抗震设防强 (略) 抗震性能鉴定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抗震性能鉴定机构出具虚假鉴定结果的,责令改正,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终身禁止从事抗震性能鉴定业务;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变动、损坏或者拆除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隔震标识的,责 (略) 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略) 5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 (略)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 * 十 * 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给 (略) 罚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略) 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 * %以下的罚款。
本条例规定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 (略) 政处罚,由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决定; (略) 罚, (略) (略) 门或者其他有 (略) 门依照法定职权决定。
第 * 十 *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 * 章 附 则
第 * 十 * 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 * )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等。
( * )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是指包括抗震设防类别、抗震性能要求和抗震设防措施等内容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 *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要尽快恢复的建设工程:是指发生地震后提供应急医疗、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保障或者应急指挥、避难疏散功能的建设工程。
( * )高烈度设防地区:是指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地区。
( *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未来5至 * 年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损 (略) 市。
第 * 十条 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性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条例。
军事建设工程的抗震管理, (略) 另有规定的,适用有关规定。
第 * 十 * 条 本条例自 * 年9 (略) 。
注:http:/ 点击查看>> (转 (略) )
[编辑:何海强]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