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
版 本 号: * ?年第 * 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全南 (略) 审核人:签发人:
* ?年?6?月? * ?日 发布 * ?年?6?月? * ?日 实施全南 (略) 发布
《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 、公司简介
全南 (略) 位于 (略) 省 (略) 工业园 * 区,目前项目已获得
(略) 和质 (略) 下发的“营业执照”( (略) 会信用代码为
点击查看>> )。建设年产 * ?吨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剂项目。工程总占
地 * .9?亩,项目投资 * ?万元。
项目职工人数为 * ?人,车间工人 * ?人,技术人员 * ?人,管理人员 *
人,年工作 * ?天,工作制度为 * 班 * 运转, * 班 8?小时制。 *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概述
* ?年 6? (略) 调查及资料收集后,编制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初稿)》。 * ?年 6?月 * ?日,全南 (略) 相关人员对初步编制完成的《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初稿)》的适用性、 (略) (略) 评审,经分析、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根据修改意
见和建议对 (略) 了修改、完善,形成《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重点内容说明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应急〔 * 〕8?号)和《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内容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其中
以最大可信事故及环境风险等级的判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管理尤为重要;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其中以公司已有的应急体系、应急物资、外部可联动应急资源及其能力判断尤为重要;
除以上两方面内容外,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均属于本应急预案重点内容。
* 、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
* ?年 6?月 * ?日,全南 (略) 相关人员对《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 (略) 内部评审。
应急预案编 (略) 评审会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及其他意见,对应急预案
进行了认真修改完善,形成《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全南 (略) * 零 * * 年 * 月 * 十日
发 布 令
全南 (略) 全体员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略)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 (略) 实际情况, (略) 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增强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略) 置、开展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将人员和财产损失、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特编制《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经会议讨论通过,经批准于 * ?年 6?月 * ?日发布, * ?年 6?月 *
日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公司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 (略) 。
负责人:
* ?年 6月 * 日
据.......................................................................................
.......?1
1.2.1?法律、法规、部门规
章.......................................目..录 * .1?编制目1的.2..2...标...准...、...规.........................................................................范.........1..................................................................................? * .2.3?其它文件资料 * .3?适用范围...............................................................................................? * .4?应急预案体系....................................................................................... * .5?事故分级..............................................................................................? * .5.1?国家应急预案分级 * .5.2?企业应急预案分级 * .6?工作原则...............................................................................................? * .?公司基本情况..........................................................................................? * .1?公司概况...............................................................................................? * .2?自然环境概况....................................................................................... * .2.1?地理位置.......................................................................................2.6 环境管
理.......................................................................................
....? *
3.?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
价 *
3.1?环境风险源识
别 *
3.1.1?环境风险定
义 *
3.1.2?环境风险物
质 *
3.1.3?环境生产设施风险识
别 *
3.2?环境风险分
析 *
3.2.1?化学品泄
漏.....................................................................................
*
3.2.2?生产设施异
常 *
3.2.3? (略) 异
常 *
3.2.4?小
结.......................................................................................
............ *
3.4?风险事故管
理.....................................................................................
*
3.4.1?环境 (略) 理措
施 *
4、组织机构和职
责 *
4.1?应急组织机构体
系 *
II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
5.2.1?主要危险源及监
控 * .2.2?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 * .3?应急能力评估..................................................................................... * .3.1? (略) * 、装备、物资 * .3.2?评估结论..........................................................................................? * .4? (略) 动.............................................................................................? * .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 .5.1?事故报警与救援程序 * .5.1?报警联络方式 * .5.2?内部通讯方式 * .5.3?外部通讯方式 * 、信息报告与通报 * .1?信息报告.............................................................................................? * .1.1?信息报告程序 * .1.2?事故报告内容 * .2?信息上报.............................................................................................? *III
7.4?应急监
测.......................................................................................
.....? *
7.4.1?点位布设及采
样 *
7.4.2?布点采样方
法 *
7.4.3?监测频次的确
定 *
7.4.4?监测因
子.......................................................................................
...? *
7.4.5?监测责任人及责任单
位 *
7.4.6?监测结果报告制
度 *
7.4.7?监测人员的防护措
施........................................I.V *
7.5?应急终
止.......................................................................................
8、保障措
施........................................................................................
.....? *
8.1?通信与信息保
障 * .2? (略) * 保障..................................................................................... *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 .4?经费保障.............................................................................................? * .5?应急技术保障..................................................................................... * .6?应急救援保障..................................................................................... * .7?次生灾害安全防护 * .7.1?次生灾害类别 * .7.2?安全防护措施 * .8? (略) 置.............................................................................................? * .8.1? (略) 置..........................................................................................? * .8.2?保险................................................................................................... * .8.3?工作总结与评价 *9、培训与演
练.........................................V...............................................
.? *
9.1?培
训........................................................................................
* .1?预案评
审........................................................................................
.... *
* .2?预案备
案........................................................................................
.... *
* .3?预案发布与发
放 *
* .4?应急预案的修
订 *
* .4.1?应急预案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
* .4.2?应急预案更改、修订程
序 *
* .5?预案签署和解
释 *
* .6?预案的实
施........................................................................................
*
* 、附 则-名词术语、定
义 *
附
件........................................................................................
......................?I
附件 * :地理位置
图I
附件 * :公司平面布置
图II
附件 * :公司周边环境“环境敏感点”示意图III
附件 * 、厂区雨水、污水走向
图IV
附件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V
附件 * :?公司配备消防器材及应急装备物资VI
VI
附件 * :《全南 (略) 关于成立突发环境预案资料编制领导小组的通
1.?总 则
1.1?编制目的
(略) 在经营过程中突发的环境事件,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有序、高效地组织指挥环境事件抢险救援工作,防止突发事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省环保厅有关突发环 (略) 理的要求,结合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通过预案实施防止因组 (略) 处置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减少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 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 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 * 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年 1?月 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年 * ?月 * ?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年 4?月 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年 8?月 * ?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年 * ?月 * ?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 ?年 4?月 * ?日);
(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年 * ?月 7?日);
(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年 1?月 8?日);
( *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 * ?号);
(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年 * ?月 1?日);
(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 * 〕
4?号);
( *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略) 令第 * ?号);
(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 * 〕 * ?号);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 ? (略) 令第 * ?号);
( * )?《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应急〔 * 〕8?号);
(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 (略)
* ?年第 * ?号);
( * )?《 (略)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 )?《危险物质名录》( (略) * ?第 1?号);
( * )?《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 (略) 等 8?部门公告 * ?第 2?号);
( * )?《易制爆化学品名录》( * ?版);
(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年 8?月 1?日);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年 * ?月 1?日);
( * )?《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 * ?号);
( * )?关于印发《 (略) 省应急预案的通知》的通知(赣府厅字〔 * 〕 * ?号);
( * )?关于贯彻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办函〔 * 〕
* ?号);
( * )?《 (略) 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
1.2.2?标准、规范
(1)?《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 点击查看>> 5)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点击查看>> 9);
(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点击查看>> );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点击查看>> 7);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7);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 );
(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 4);
(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 * )?《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8);
(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 * )?《 (略) 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 .1);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 .2);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 .3);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 .4);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 .5);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 .6);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 .7);
(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点击查看>> );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 - * );
( * )?《 *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略) 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
( *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I/T * );
( * )?《企业事业单位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点击查看>> 8)。
1.2.3?其它文件资料
(1)?《 (略)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南 (略) 厂区及其周边区域范围内,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 (略) 会影响的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以及周边单位或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 (略) (略) 置行动。具体如下:
1、适用情形:
(1)?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因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引起的次生/衍生环境污染事件;
(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
(3)?污染治理设 (略) 引起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4)?危险化学品、 (略) 内运输、装卸过程中因安全事故原因引起的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5)?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6)?其他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件的情景。
2、不适用情形:
(1)?企业的原辅材料(含各类危险化学品)、 (略) 外装卸、运输过程中的突发环境事件不适用于本应急预案。
(2)?企业单纯的安全生产事故不适用本应急预案。
(3)?企业任何变更管理机构、变更生产工艺及 (略) 为, (略) 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均不适用本预案(注: (略) (略) 修订和更新,修订和更新并完成备案后,则可适用)。
(4)?预案达到有关年限时( * 般是 3?年)(注:达到年限 (略) 修订和更新,修订和更新并完成备案后,则可适用)。
1.4?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 * ]8 号)的相关规定,应急预案体系应由总体应急预案(综合)、专项应急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 * 大类构成。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本公司应急预案体系见图 1.4-1。
图 1.4-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本次仅编制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 预案。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本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 序根据环 (略) (略)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略) 预案,企 业发生Ⅱ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当突发环境事件为Ⅰ级突发环境事件时,
企业总指挥应及时与 (略) 人民政府、 (略) 市全 (略) 以及相 (略) 门的应急
指挥机构联系,突发环境事件为Ⅰ级时, (略) 在地即《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具有独立性,各司其职。当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由突发环境事件衍生其他突发事件时,启动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5?事故分级
1.5.1?国家应急预案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略) 第 * 号部令),突发环境事件级别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 级)和 * 般(Ⅳ级) * 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 ?人以上死亡或 * ?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 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 (略) 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人以上 * ?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上 * ?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 1?万人以上 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上 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 (略) 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 (略) 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上 * ?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 * ?人以上 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4、 * 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1.5.2?企业应急预案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范围和严重程度,公司突发 (略) (略) 会级和企业级 * 个等级。
(1)?社会级(Ⅰ级)
指因突发环境事故或其他重大灾害,污染物造成受纳水体污染和大气重大污染,通过企业自身力量难以控制污染的扩散, (略) 会力量求援的事件。突发事故严重造成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水环境、环境空气的污染事故。如厂区内发生火灾事故,消防废水进入外环境;原料仓库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生 (略) 理系统故障,厂区发生大面积火灾,企业不能控制火灾发展趋势,对周边环境存在较大威胁时。
此外,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 (略) 区外环境,可能污染土壤及浅层地下水事件。事件发现者必须立即逐级上报至企业应 (略) ,由应 (略) 下发启动本预案的命令;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消防、安监、 (略) 门报告, (略) 救援力量。
(2)?企业级(Ⅱ级)
指因突发环境事故或其他较大灾害,突发事件对外界没有造成大的污染,通过公司自身力量可以控制污染的扩散, (略) 内、站外的污染和影响的事件。
比如,公司原料少量泄漏,通过采取应急措施 (略) 区内; (略) 部火灾, (略) 区现有的 (略) 灭火后,可以控制火势发展或灭火完成。
此外, (略) 理设施发生短暂故障。企业应 (略) 立即 (略) 置小组积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防止此类突发 (略) 外扩散。
1.6?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 * 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 (略) 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 (略) 门立即启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 (略) 置工作。
在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及实施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 (略) 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救人第 * ,环境优先。把保障全体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
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 (略) 理能力。
(2)?坚持统 * 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 (略) 门的指导,使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 (略) 分。 (略) 门之间协同与 (略)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造成的环境污染,实行分类管理, (略) 门专业
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 (略) 会影响相适应。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 (略) 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5)?预防为主,减少危害,常备不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普及环境应急知
识,不断提高环境安全意识。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2.1?公司概况
* ?年 6?月全南 (略) (略) 调查及资料收集后,编制完成《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初稿)》。 * ?年 6?月 * ?日,全南 (略) 相关人员对初步编制完成的《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初稿)》的适用性、 (略) (略) 评审,经分析、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根据修改意见和建议对 (略) 了修改、完善,形成《全南晶鑫环保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环保手续办理情况:
公司已于 * 年办理了环评手续。
2.2?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理位置
(略) (略) 省最南端,素有“ (略) 南大门”之称,东南与 (略) 省龙南市、信丰
县交界,西北与 (略) 省翁源、连平、始兴、 (略) * 县(市)交界, * %的边界与 (略) 接
壤,介于东经 * ° * ′~ * ° * ′,北纬 * ° * ′~ * ° * ′之间,东西宽约 * ?千米,南北长约
* ?千米,全县土地面积 * ?平方千米。
(略) 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 (略) 于 * ?国道与 * ?国道、赣粤高速与京珠
高速的公路连接线上,距 (略) * ?公里, (略) * ?公里, (略) * ?公里,
至 (略) * ?公里、至 (略) * ?公里、至 (略) * ?公里。
(略) (略) 省 (略) 市 (略) 工业园 * 区、 * 区( (略) 片区)两个区域, (略) 地理坐标为东经 * ° * ′ * . * ″,北纬 * ° * ′ * . * ″, (略) 区 * 位于全南 (略) (略) 区北侧,其 * 周主要是山坡。厂区 * 北临桃江全南段,东面为
老洲坝、垇头村,西南面为黄龙村,南侧为 (略) 村。本 (略) 理后排入桃江全南段, (略) 理厂总排口下游最近的生活饮用水取水口是桃江龙南饮用水源取水口, 流线距离约为 * km,规模为 5.0?万 m3/d。
公司地理位置详见图 2-1。
图 2-1 地理位置图
2.2.2?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略) 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在 * — * ℃之间,各地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县内以黄田江下游地区为最高;中部的 (略) 边缘山区为最低。年平均气温为 * .8℃。
(略) 属中亚热带多雨区,雨量充沛,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旱涝现象。
年平均降水量 * .5毫米。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 * 年中不同时期降水相差悬殊。 (略) 3—8月平均月雨量在 * 毫米以上,为多雨季节; * 月至次年1月平均月雨量在 * 毫米以下,为干旱季节;4—6月雨量平均为 * .2毫米,雨量占全年 * .2%,为汛期; * — * 月雨量平均仅为 * .8毫米,为秋冬干旱期。平均降水量最大月份为6月,平均月降水量为 * .3毫米;平均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 * 月,平均月降水量仅为 * .1毫米; (略) 霜期短,无霜期长。 * 年,年平均霜期为 * 天,其中以 * 年的霜期 * 天为最长, * 年霜期仅有 * 天为最短。平均无霜期为 * 天。
(2)?地质条件
(略)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略) 的 * (略) 黄牛石海拨 * m,为全县最高峰,东 北部的渥江乡龙村坝海拔 * m, (略) 。按海拔高度可划分为4个地貌类型,分 别如下: (略) ,全县 (略) 面积约 * km2,占总面积的0. * %;低山,全县低山面积约 * ?km2, 占总面积的 * . * %;高丘,全县高丘面积 * ?km2,占总面积的 * . * %;中丘,由砂页岩和花岗岩组成,全县中丘面积约 * km2,占总面积的 * . * %。 (略) 有“ * 分山地 * 分田, * 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全县土壤共划分7个土类 * 个亚类 * 个土属 * 个土种,7个亚类即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其中红壤是县内土壤的主要类型,分布
在低山、丘陵地段,面积 点击查看>>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 . * %,有3个亚类 * 个土种,3 个亚类即红壤、红壤性土壤、山地性黄红壤。
(3)?水文
(略) 地属长江流域,河流属赣江水系,桃江贯穿县境西北,其中从犁头咀至龙头滩 * 段长 * km?为全县河流之干,称渥 (略) 流。渥 (略) 流在县内具有 * km2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计 * 条,累计总河长 * .5km,其中 * 级支流5条, * 级支流 * 条, * 级支流 * 条, * 级支流 * 条。 * 级支流5条即犁头咀以上之渥江、濂江、渥江、洒江、小江。
2.3?周边环境敏感点
公司周边 * m?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以及属国家级、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生态敏感区。
水环境保护目标:南面 * ?米的桃江按 GB 点击查看>>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水域功能要求。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公司附近的居民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 GB 点击查看>>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类区要求。
噪声环境保护目标:执行 GB *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公司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2-2,2-3。公司与周围环境关系图见图 2-4。
表 2-2 厂区 * 环境保护目标 * 览表
环境环境保护目标方位距离(?)?规模(人)环境功能要素
环境保护目标 | 方位 | 距离(m) | 规模(人) | 环境功能 |
下僚 | E | * | * | |
上僚 | N | * | * | |
(略) | S | * | * | |
黄屋排 | N | * | * | |
田螺岗 | ES | * | * | |
沙丘 | ES | * | * | |
船岭 | ES | * | * | |
秀塅 | ESE | * | * | |
老坑组 | S | * | * | |
新屋下 | NE | * | * | |
下僚 | E | * | * | |
上僚 | N | * | * | |
(略) | S | * | * | 《声环境质量标准》 |
黄屋排 | N | * | * | (GB 点击查看>> )中 2?类区 |
田螺岗 | ES | * | * | |
沙丘 | ES | * | * | |
船岭 | ES | * | * | |
秀塅 | ESE | * | * |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声环境
表 2-3 厂区 * 环境保护目标 * 览表
表 2-4 周边企事业单位 * 览表
图 2-2 厂区与周围环境关系图
2.4?厂区平面布置
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原则是:区域功能明确、工艺管线短捷、物料流线合理、布置紧凑,符合公司环保、消防、安全等有关规定。
厂区 * : (略) 区 * 大致呈现为 T?字型,T?型南端为锆英砂的提纯工序,T?型北端由西向东依次为 * 车间、锅炉房、原料仓库、 * 车间、 * 车间、 * 车间、 (略) 理站, (略) 需的原料罐区均安排在相应的车间附近。
公司平面布置图见图2-3。
图 2-3 公司平面布置图
2.5?工艺流程基本情况
2.5.1?主要原辅原料用量
项目主要原辅原料用量详见表2-5。
表 2-5 主要原辅原料 * 览表
序名称号
单位产品消耗量
(吨/吨)
年消耗量备注
厂区 *
原辅材料
仲辛醇
-0. *
厂区 *
N * , * 次注入约 * t,循环使用,定期添加。
* 次注入约 * t,循环使用,定期添加。
* 次注入约 * t,循环使用,定期添加。
原 | 浓硫酸 | 0. * | * | 浓度 * % |
辅 | 纯碱 | 0. * | * | 纯度 * % |
材7. * (补充量,含 | 加氨水沉淀, (略) 理回 | |||
料 | 液氨-罐区配料损耗) | 收氨水,循环使用。 | ||
全厂能源 |
2.5.2?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
厂 (略) (略) 理和氯氧化锆的生产,厂区 *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工艺流程见图 2-4、图 2-5、图 2-6、图 2-7。
锆原料
破碎粉尘
酸洗工序废酸
盐酸浸酸雾
循环盐酸滤液
(萃余液)洗涤过滤
滤液萃取
水
精锆渣
酸雾
水洗压滤
水
负载有机相
废水干燥水蒸
空载有机相
水反萃锆英砂
废水反萃液沉淀压滤
小苏打
去碱烧工序
废水金属沉淀物水
装包外卖
图 2-4 项目工艺流程图 1
1、破碎烘干:
(略) 用锆 (略)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原料含水量约 5- * %。外运原料经雷蒙磨破碎至约 * ?目,雷蒙磨自带布袋收尘器,布袋收集的粉尘进入下列酸溶工序,粉尘排放量很小,呈无组织排放。
2、酸溶:
破碎后的物料,进入酸浸工序,利用硅酸锆不溶于盐酸的特性,可将其提纯。原料在酸溶罐中加盐酸(含后面酸洗工序产生的废酸)进行搅拌溶解,溶解过程采用导热油炉间接加热至 * ℃左右,溶解时间约 4h,其中的杂质成分如铁及稀土元素均溶解进入酸液中,硅酸锆(锆英砂)不溶于酸液中,锆渣经洗涤后被过滤出来,滤液和水洗液被泵
入萃取槽中,过滤出来的锆渣再经水洗 1?次(洗涤液进入萃取工序)、压滤、干燥后得到成品锆英砂,用于碱烧生产工序。
酸溶工序因盐酸有盐酸加入,会有酸雾产生。酸溶釜产生的酸雾通过釜上的排 (略) 空间总排气管相连,(车间内设置 * 个总抽风管,单个设备废气通过分管接入总管),将废气收集后通过 (略) 理后排放。
3、萃取分离:
为了使滤液中金属离子得到富集,并回收盐酸,减少操作费用,项 (略) (略) 理。
过滤的滤液中主要含大量高浓度盐酸和少量稀土、铁等离子,滤液进入萃取设备, 通过有机溶剂(由 * %N * + * %煤油+ * %仲辛醇组成,年损耗约 0. * ‰)将稀土、铁等离子萃上有机相,盐酸得以回用至酸浸工序。负载有机相采用清水反萃,空载有机相返回萃取工序使用,循环使用。反应原理如下:
R3N+HCl=[R3NH]+Cl-
[R3NH]+Cl- + MCl4- = [R3NH]+·MCl4- + Cl- [R3NH]+·MCl4-+ H2O + Cl- = MCl4- + R3N+?HCl+H2O
项目萃取线为密闭式连续生产线,酸雾量极少,仅在车间有少量的无组织挥发。4、沉淀:
反萃液成分主要是各类金属离子,加入小苏打至微过量,金属离子被沉淀下来,经压滤后装包外卖。滤液作为废水 (略) 。
2MCl4- +NaHCO3=M2CO3+H2O +3 NaCl
5、硅酸锆(锆英砂)制取:
过滤出来 (略) 水洗压滤至中性后,进入回转窑烘干,热量由导热油炉提供, 烘干温度约为 * - * ℃,待烘干至水分含量小于 1%时,物料进入碱烧工序。回转窑料时会有少量粉尘产生,呈无组织排放。
精锆渣过滤时带出少量的酸雾,以无组织型式排放。
氧氯化锆的制取工艺
纯锆英砂NaOH
煤气碱烧废气、粉尘
冷凝碱
蒸 * 次碱液
汽
余
热外售
水
* 次水洗 * 次水洗
* 次碱水* 水偏硅酸钠车间
水晶体分离母液转型酸雾
(略) 理车间水洗压滤废水
冷凝碱
(略) 理站
中和废水
盐酸
蒸汽去酸化工序
锆盐滤饼
酸化
酸雾冷凝酸
蒸
汽余
热酸洗废酸
水
* 次结晶水溶
酸雾洗渣液
滤液
板式压滤硅渣洗涤板式压滤
滤液
蒸汽
母液
盐酸
酸洗废酸
浓 缩 * 次结晶
酸洗离心
氧氯化锆
酸雾冷凝酸
酸雾
酸雾酸雾
图 2-5 项目工艺流程图 2
1、碱熔水洗
(略) 理后的锆英砂与外购过来的纯锆英砂及烧碱以 3:3:8?的比例混合后送入碱烧炉,在约 * ℃温度下反应 5-6h,反应热量由煤气发生炉提供,燃煤量约 * t/d, 燃煤烟气通过 * m?高的烟囱排放。
锆英砂分解反应: ZrSiO4 + 6NaOH = Na2ZrO3+ Na4SiO4 + 3H2O
ZrSiO4 + 2NaOH = Na2ZrSiO5+ H2O
反应工序废气主要是煤气燃烧废气, (略) 理后通过烟囱排放。2、水洗工序
待烧结料冷却后,投入 (略) 溶解水洗,洗去多余的烧碱,共水洗两次。 * 次溶解水洗溶液为 * 次水洗 (略) 分热水(酸化工序蒸汽余热水), * 次洗涤水为 * 次碱液,送至 * 水偏硅酸钠车间作为生产原料。 * 次洗涤采用浓缩工序蒸汽余热 (略) 洗涤, * 次洗涤水为 * 次碱液,排到 * 次水洗碱液罐中,其中约 * %的 * 次碱液用于 * 次溶解水洗工序,另外 * %外售。
本次工序废水主要是 * 次碱液,不排放,综合利用到 * 次水洗,其余外售。3、转型工序
水洗后的物料进入转型工序。转型的目的是洗去物料中残余的烧碱,使物料更加稳定。转型洗液来自浓缩 * 次结晶母液,年母液用量约 * t(主要成分为 HCl),其中盐酸浓度约 * %。转型后的物料 (略) 分上清液,再由压缩空气压入水转压滤机洗涤、过滤,滤液和上清液作为废水外排。锆盐滤饼(Na2ZrSiO5、Na2ZrO3)投入酸化溶解槽。
转型酸洗在密闭的转型 (略) ,且投入的母液中盐酸浓度较低,因此酸雾废气量较小,呈无组织型式散发。
4、酸化结晶工序
(略) 用盐酸主要有 * %的工业盐酸及晶体酸洗废酸(浓度约 * %),投加比例约 1:1,采用蒸汽间接加热至 * ℃- * ℃左右,物料在酸化釜内溶解搅拌均匀,产生氧氯化锆液。氧氯化锆液泵入 * 次结晶槽冷却结晶,产生的结晶料进入水溶地坛。
Na2ZrSiO5 + 4HCl = ZrOCl2 + SiO2·2H2O+ 2NaCl Na2ZrO3 + 4HCl = ZrOCl2 + 2NaCl +?2H2O
酸化工序因加热温度较高,会有大量的水蒸气混合着少量的酸雾挥发,经冷凝后可回收冷凝酸,供后续的硅渣洗涤使用。冷凝后的酸雾进酸 (略) 理后通过 * m?排
气筒排放。
5、水溶工序
结晶料加入后续硅渣洗涤产生的洗渣液后,经搅拌后压入水溶 (略) 压滤, 压滤出来的氯氧化锆滤液送至浓缩工序结晶。压滤出来的硅渣采用酸化及浓缩工序 (略) 洗涤(减少其中夹带的原料),冷凝酸浓度约 2%,经洗涤后的硅渣送至洗 (略) 压滤,洗渣压滤液排入水溶工序重新利用,硅渣送至 * 水偏硅酸钠车间作为生产原料。
6、浓缩分离工序
向浓缩反应釜中间接通入蒸汽对氧氯化锆溶液加热浓缩结晶,浓缩结晶时添加浓度约 * %的工业盐酸,年添加量约 * t,浓缩加热温度约 * ℃,可析出氧氯化锆晶体, 母液排出用于转型工序。氯氧化锆成品进入酸洗工序。
* 次结晶因 (略) ,会产生大量混合着 HCI?的水蒸气,废气通过釜上的排气管道与冷凝装置相连接,用以收集冷凝酸,经冷凝后的酸雾进酸 (略) 理后通过 * m?排气筒排放。
7、酸洗工序
酸洗工序可使氧氯化锆的性质更加稳定。结晶后的氧氯化锆放入离心机,用新配制的盐酸酸洗,浓度为 * %,年用量约 * t,离心机排出来的废酸,部 (略) 理工序,其余回用到酸化工序。离心取得的固体物料为氧氯化锆产品(ZrOCl2·8H2O)。氧氯化 (略) 区 * 制取碳酸锆。
项目酸洗设备为胶带过滤机,胶带过滤机外设有密闭的外罩,产生的酸雾经收集后进入 (略) 理。另外在进出料过程中会有少量无组织排放。
8、 * 水偏硅酸钠
* 水偏硅酸钠采用结晶法,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OH4H?OSiO * ℃Na?SiO5H?O?+少量
* 2
放热0.7~0.8Pa,保温?4~5h
碱烧水洗车间过来的 * 次碱液经蒸汽浓缩至 * %后备用,浓缩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呈碱性,经冷凝后可用作酸雾吸收和硅渣中和。
氧氯化锆车间产生的硅渣呈酸性,采用冷凝碱液洗至碱性状态,废 (略) 理站。中和后的硅渣与浓缩后的 * 次废碱液,混合搅拌,然后泵入反应釜,用蒸汽加热至
约 * ℃,待反应器压力升到 0.7~0.8Pa,停止加热,保温约 4~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
反应物料过滤,未反应的 (略) 搅拌。滤液投 (略) 间接加热浓缩,待其冷却结晶后再采用离心分离,离心母液返回与 * 次 (略) 加热浓缩,分离出的结晶产品烘干得到成品 * 水偏硅酸钠。 * 水偏硅酸钠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详见图2-6。
(略) 区 * 生产 (略) 分外卖后,基本可实现酸碱平衡使用。
* 水偏硅酸钠
废水
图 2-6 项目工艺流程图 3
图 2-7 项目工艺流程图 4
2.5.3?公辅工程及主要设备设施
(1)?供电
(略) 在地的用电均由 (略) 工业园 (略) 供电。 (略) 工业园 (略) 设计规模是 * 座 * kV? (略) ,其中主变压器供电容量为 * 0kVA,供电余量约 * 0kVA,分别有 * kV?和 * kV?的出线多回,并且还有预留的出线回路。本项目由横
(略) 输送到工业园区南侧 * KV? (略) 供电, (略) 离厂区变压器只有 * ?米距
离, (略) 区供电,供电能力足够满足本项目用电需要。
(2)?供排水
供水:本公司用水 (略) ,供水能力为 * ?万 m3/d,供水余量约 *
m3/d,本项目日总耗水量( (略) 区 * )小于 0.2?万吨,耗水量较小,完全能够达到本项目的用水要求。
排水: (略) 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污水分流体制,管道均采取埋设。厂区 * 生活污水和 (略) 理达标后通过园区管道排入桃江。厂区 (略) 理后排入 (略) (略) (略) 理后排入桃江。
(3)?主要设备设施
公司主要设备设施见下表。
表 2-6?厂区 * 主要设备 * 览表
套) | |||
酸溶反应釜 | - | - | 5 |
沉淀反应釜 | 5 | ||
压滤机 | - | 5 | |
导热油炉 | 4t/h | - | 1 |
离心机 | φ1.0 M | - | 2 |
回旋窑 | * m | - | 1 |
焙烧窑 | - | 1 | |
萃取线 | - | 1 | |
雷蒙机 | * 型 | - | 1 |
4 孔碱烧窑 | φ1.6M | - | 1 |
碱烧锅 | φ1.6M | - | * |
燃煤造气炉 | 3 | 4 | |
烟囱 | * M | 1 | |
除尘设备 | 5.5 | 1 | |
引风机 | MRF-5D,风压 * MPa | * | 1 |
XJM * M2/ * (带隔膜)过滤面积 * M2 |
(暗流) | |||
不锈钢磁力泵 | IH- * - * - * 扬程 * M,流量 * T/h | 7.5 | 1 |
热水储罐 | * M3R=2.5*5 | 1 | |
热水泵 | IRG- * - * 扬程 * M 流量 * T/h | 4 | 1 |
熔料地槽 | * M * .5*5*2 | 2 | |
搅拌减速机 | BLD3- * -5.5(带锚)速比 * (非连体) | 5.5 | 4 |
化工离心泵 | IH- * - * - * 扬程 * M,流量 * T/h | 7.5 | 2 |
不锈钢磁力泵 | IH- * - * - * (耐高温)扬程 * M,流量 * T/h | 7.5 | 1 |
* 次碱液中转槽 | * M3R=2*2 | 1 | |
搅拌减速机 | BLY * - * - * 速比 * 电机转速 * /min | * | 1 |
水洗料中转罐 | * M3R=1. * *3.7(2*4= * ) | 1 | |
搅拌减速机 | BLY * - * - * 比 * 电机转速 * /min | * | 1 |
化工离心泵 | IH- * - * - * 扬程 * M,流量 * T/h | * | 2 |
除铁装置 | 非标自制 | 1 | |
* 次碱液储罐 | * T R=2.5*5 | 1 | |
化工离心泵 | IH * - * - * 扬程 * M,流量 * .5T/h | 3 | 1 |
3
5*6*1.5
3
化工陶瓷泵 | HTB * / * - * U 扬程 * M 流量 * t/h | 7.5 | 4 |
冷凝酸罐 | * L R=0. * *1.8 | * | |
化工陶瓷泵 | HTB-5.0/ * 扬程 * M 流量 * t/h | 5.5 | 2 |
蒸汽分气包 | 1M3 | 2 | |
真空机组 | RP- * 抽气量 * L/h | * | * |
真空缓冲罐 | 3M3 | 8 | |
化工陶瓷泵 | HTB-5.0/ * 扬程 * M 流量 * t/h | 5.5 | 2 |
* 次结晶锅 | K- * L 容积 * L 额定压力 0.4MPa | * | |
结晶锅搅拌减速机 | BLY * - * -7.5 速比 * (非连体) | 7.5 | * |
管道离心泵 | IRG- * - * 扬程 * M 流量 * t/h | 4 | 1 |
酸雾吸收塔 | BF4- * - * NO8C,全压 * Pa | * .5 | 2 |
玻璃钢冷却塔 | BN * - * 高温差型冷却量 * t/h | * | 2 |
玻璃钢冷却塔 | BN * - * 高温差型冷却量 * t/h | * | 1 |
循环水泵 | ISW 点击查看>> (IA)扬程 * M 流量 * t/h | * | 2 |
循环水泵 | ISW 点击查看>> 扬程 * M 流量 * t/h | * | 2 |
浸泡槽 | 4.8M?1.2*5*0.8 | * | |
离心机 | 3 自动 | * | * |
胶带过滤机 | 过滤面积 * 平米/ * 平米/ * 平米 | * | 3 |
陶瓷化工泵 | HTB * / * - * U 扬程 * M 流量 * T/h | 7.5 | 3 |
空压机 | 水冷却 | * | 1 |
冷却塔 | * t/h | 1 |
2.5.4?污 (略) 置情况
(1)废水
本项目外排废水主要包括职工办公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以及初期雨水。
(1)?职工办公生活污水
本项目劳动定员 * ?人(厂区 * 、厂区 * 各 * ?人),厂区内舍住宿区, (略) 的员工入住,按照最不利原则, (略) (略) 入住住宿区计算。人均用水量
按 * L/人·d?计,则总用水量为 * ?m3/d( * m3/a),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 0. * ,则生
活污水产生量约为 * .2m3/d( * m3/a)。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NH3-N?和 SS, 初始浓度分别为 * mg/L、 * mg/L、 * mg/L、 * mg/L。
(2)?生产废水
厂区 * 废水中重金属主要为原料本底含量,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类物质中,经小苏打
(微过量)沉淀后,重金属以沉淀的形式进入金属沉淀物中,废水中基本不含重金属。厂区 * 工艺废水主要有两股, * 个 (略) 理工序废水, * 股是氧氯化锆生产
废水。其 (略) 理废水水中污染物浓度可根据其物料加入及损耗情况计算,根据物料加入情况可以看出,预处理废水中 COD?主要是由萃取剂(N * 、煤油、仲辛醇) 损耗进入水体中引起的。
厂区 * 废水主要有氨氮废水及综合废水。其中氨 (略) (略) 综合废水 *
并进入 (略) (略) 理。预处理后的 (略) 区 * 其他清洗废水、酸雾吸收废水等 * 同进入 (略) (略) 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
- * )表 4?中 * 级标准,通过工业园 1.8km?的排污管道排放至桃江。具体排污情况见
表 2-9。
表?2-9生产废水污染物产生情况
(2)?废气
①生产工艺废气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废气为:工艺过程中产生及储罐区产生的盐酸酸雾、
硝酸酸雾、氨气;锅炉房、导热油炉及碱烧车间产生的燃煤废气,以及职工厨房油烟废气,具体见表 2- * 。
表?2- * 生产废气排放情况
污染
厂区?车间?废气废气量物名
排放状况
处理措施及效
排放排气筒
标准参数(个数/高度/直径
名称
酸溶 * 0Nm?/h
3
废气 1. * × * ?Nm?/a
*
理车 无组
称mg/Nm3 ?kg/ht/a
HCl * . * . *
率 酸雾吸收塔 * 套 * %
(mg/Nm3/编号)
* (1?根/ * m/1m/ * ℃/1
号)
间织-
HCl
0. *
0. * 无--
合计-- * 车?转型
0. *
1. * --
间无组织
-HCl-0. * . * 无
冷凝+酸
酸化 * 0Nm?/h
3
废气?1. * × *
HCl1. * . *
雾吸收塔 2?套
*
(2 根/ * m/0.8m/ * ℃
/2、3 号)
* 车 结晶间
Nm?/a
* 0Nm?/h
3
* %
酸雾吸HCl2. * ?0. * 收塔?1
(1 根/ * m/1m/ * ℃/4
废气 1. * × * ?Nm?/a
* 车
塔 1 套
* %
酸雾吸
间酸洗
* 0Nm?/h
3HCl3. * . * 收塔 1
(1 根/ * m/1m/6 号)
废气 0. * × * ?Nm?/a
*
套 * %
无组-
织
HCl
-0. * . * --
合计-
铈硝 * 0m?/h 酸溶3
无组织
有组
-0. * --
酸雾吸硝 酸?8. * ?0. * 收塔 *
雾套? * %
硝酸-0. *
雾
氨气吸
-
1 根/ * m/0.6m/ * ℃
/ * 号)
1 根/ * m/0.6m/ * ℃
* 0m?/h
织
* 车
氨 气? * .7?1. * . *
收塔
* %
/ * 号)
间无组织
灼烧/h
氨气吸1?根/ * m/0.3m/ * ℃
②食堂油烟
油烟主要是指食品烹饪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质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的产物。根据用油情况的类比调查,目前人均食用油日用量约 * ?g/人·d, * 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 2~4%,平均为 2. * %,挥发量以 2. * %计。 * 般厨房均采用通风排气措施,炉灶
上方设置带机械排风和油烟过滤器的吸排油烟机,减轻厨房油烟污染环境。食堂约有 *
人就餐,设 3?个灶头做饭,油烟经净化效率大于 * %的 (略) 理后经通过排气筒排放,每个灶头排风量以 * m3/h?计,年工作日 * ?天,日工作时间约 4h,则年油烟排放量为 * ?万 m3。
表?2- * 食堂油烟产生及排放情况
由上表可知油烟排放浓度为 0. * mg/m3?, 低于《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 点击查看>> 1)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0mg/m3的标准限值。
(3)?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 (略) (略) 理废水产生的污泥、废活性炭。 (略) 理站污泥产生量为 * t/a(含湿),根据 (略) 晶 (略) (略) 做的检验报告可知,该污泥不具有浸出性和腐蚀性,为 * 般工业固体废物, (略) (略) 理。 * (略) 理站污泥约 * t/a,根据原料使用情况,可判定为 * 般固废。 (略) 理站会产生废活性炭, * 厂区产生量 * t/a, * 厂区约 * t/a, (略) 家再生。
另外车间可清扫粉尘约 4 吨, (略) 理。煅烧炉产生废弃煅烧匣钵等产生量约5t/a,为 * 般固废, (略) 回收。过滤工序产生的废滤布约 1t/a,经清洗后外售。
项目 * 次碱 (略) 区 * * 车间生产水玻璃。 * 次碱液由中转贮罐贮存,通过管道输送至 * 水偏硅酸钠车间的碱液贮罐中贮存。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的规定要求。硅渣在中间产品仓库中贮存,贮存仓库符合《 *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略) 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的规定要求。
项目 * 次碱液剩余量约 * t/a, (略) 理。在外售前其盛装容器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的规定要求。
生活垃圾生产量按 0.5kg/人·d, * ?人计,则生活垃圾生产量为 * t/a,集中收集清运至全南 (略) 填埋。
2 | 废活性炭 | * t/a | 处理 厂家回收 | * | |
3 | 锅炉灰渣 | * t/a | 综合利用 | 0 | 0 |
4 | 车间散落粉尘 | 4t/a | 外售 | * | 0 |
5 | 废弃煅烧匣钵 | 5t/a | 厂家回收 | * | 0 |
6 | 废滤布 | 1t/a | 外售 | * | 0 |
7 | 生活垃圾 | * t/ (略) 门统 * * |
2.6?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 * 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项目在整个运营期都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监督和检查项目运营过程中环保措施的落实。环境管理机构职责是通过强化环境管理,使项目的运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了保证环境管理正 (略) ,公司必须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环保管理人员职责:
(1)?督促项目环保治理措施、管理措施的实施;
(2)?督促检查项目环保设施 (略) 情况,并提出改善环境的建议及对策;
(3)?在公司主要岗位设置环保应急卡,具体格式见附件 * ;
(4)?定期 (略) 门汇报项目的环保工作情况。
3.1?环境风险源识别
3.1.1?环境风险定义
公司的环境风险是指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在失控情况下发生的突发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这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小及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影响程度与物料的性质、物料的泄漏量、工艺流程、管理以及防范补救措施等多种因素有关,较难用数字准确表示。但事故 * 旦发生,将对周围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3.1.2?环境风险物质
(1)?危险化学品情况
本项目公司原辅原料主要有: * 苯,年消耗量为 * 吨; * * 苯,年消耗量 * 吨,
环已酮,年消耗量 * 吨,醋酸 * 酯,年消耗量 * 吨。
(2)?危险源识别
①物质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物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按物质危险性、毒理指标和毒性等级分析,并考虑其燃烧爆炸性,建设项目主要的危险物质识别见表 3-1。
注:(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为 1、2 的物质,属于剧毒物质;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 3
的属于 * 般毒物。
(2)凡符合表中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表?3-3氨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②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点击查看>> 9)的规定,对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略) 用原料盐酸、硝酸、硫酸属于腐蚀性有毒物质、根据《重大危险源辨 识》(GB1 * ),硝酸临界量为 * t,液氨临界量为 * t。危险源辨识见表 3-6。
表?3-6项目化学品储存情况 * 览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 — * )有关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厂区 * 风险评价可以定为 * 级。
由上表可知, 项目盐酸、硫酸储存量小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 * )中所规定的临界量。因此,项目经营 (略) 所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3.1.3?环境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生产工艺和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是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阶段以及各种生产设备、储存设备等。当进入反应容器的介质的量过大、安全附件失灵导致容器内压力大于设计压力;或者容器本身因腐蚀、服役期过长、设备或管道存在缺陷而无法满足工艺条件中压力的要求,都将会引发物理性爆炸、泄漏或者破损,导致物料外泄,不但造成人员伤害,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 * ] * 号)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要求,对企业生产工 (略) 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依据及结果见表 3-7。
表 3-7?企业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辨识表
根据表 3-7?可以看出,全南 (略) 生产工艺和设施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2?环境风险分析
3.2.1?化学品泄漏
(略) 在多年生产过程中发生过多次事故,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的物质,另 * 方面是生产过程在 * 定温度、压力之下在机 (略) 反应加工,在管道设备中输送与贮存,当生产系统发生机电方面的意外事故或工人误操作时,就会发生爆炸或泄漏的情况,造成大量有害物质的非正常排放,使环境受到非正常的突发性污染。根据上述物质的理化性质可知,本项目的主要风险是液氨泄漏引起的事故重。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原料贮罐、管道破裂,最大的后果是人群中毒。
3.2.2?生产设施异常
生产工艺和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是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阶段以及各种生产设备、储存设备等。当进入反应容器的介质的量过大、安全附件失灵导致容器内压力大于设计
压力;或者容器本身因腐蚀、服役期过长、设备或管道存在缺陷而无法满足工艺条件中压力的要求,都将会引发物理性爆炸、泄漏或者破损,导致物料外泄,不但造成人员伤害,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3.2.3? (略) 异常
(1)?废气环保设施
(略) 勘查,全南 (略) 主要的废气环保设施为生产 (略) 理系统。本预案 (略) 理系统故障导致废气超标外排对外环境的影响。
(2)?废水环保设施
因全南 (略) (略) 分生产废水和员工的生活污水,经 (略) 处理后排入园 (略) (略) 理,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3)?固废环保设施
(略) 勘查,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各种生产废料、员工生活垃圾等。
(略) 分 (略) (略) 理,部分危险固废,企业建有专门的危废暂存间, 用于暂存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定期交于有 (略) 理。
3.2.4?小结
根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源强分析,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 (略) 会等方面考虑,全南 (略)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可能产生的后果及
其环境影响如下表 3-8:
表3-8 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其环境影响汇总表
危险源原料仓库
突发环境
事件类型泄漏
影响程度及范围
将影响公司南面的渥江及沿途地下水与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可能导致与事故发生 (略) 出现死亡、重伤、轻伤及经济 财产损失;同时物料燃烧过程中将向大气中以无组织形式排放烟
受影响
环境要素大气
大气 地表水
(略) 异常
尘、氮氧化物、 * 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存在消防废水、事故后
期洗消 (略) 外,影响公司南面的渥江水质及沿途地下水 与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略) 毁坏状态将明显破 坏区域的环境景观。
地下水 生态环境土壤
大气
废水、 (略) 理设施
(略) 异常
将影响公司南面的渥江水质及沿途地下水与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站内各用电单元
同各危险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的影响。
3.4?风险事故管理
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的制定和完善生产、设备安全规程,做到管理防范在先,安 (略) 门要按 (略) 检查,使企业生产管理始终在正确 (略) ,对公司易发生风险事 (略) 严格管理,强化各级责任制落实,严格环境风险源的控制管理,防止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3.4.1?环境 (略) 理措施
针对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从上到下认清事故发生后的严重性,增强安全生产和保护意识,完 (略) 各项工作规程,杜绝事故的发生。提高操作、管理人员的业务的素质,加强对操作、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普及在岗职工对有害物质的性质、毒害和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对 (略) 岗位规范定期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并加强对职工和周围人员的自我保护常识宣传。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安全防范措施:
(1)?总平面布置风险防范措施
①存放危险品仓 (略) 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略) 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②存放库与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各装置建构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建构筑物内外道路畅通并形成环状,以利消防和安全疏散。
③存放库内各类化学品应分区堆放,。
(2)?工艺技术、建筑设计防范措施
①所有电气设备和仪器仪表,符合相应要求的等级和类别。并设置备用风机和水泵, 设备损坏和污染治理措施失效时立即停产,及时抢修。
②按规范设置固定式或移动式探测系统、灭火系统、报警系统。
③按规范设防火堤,防止物料泄漏外溢。防火堤内地面和墙体应设置防渗层。
④库内必须通风良好。
⑤按照生产装置的风险区划分,选用相应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和仪表,并按规范配线。对厂房、各相关设备及管道设置防雷及防静电接地系统。
⑥生产系统严格密封、选用可靠的设备和材料,以防泄露、燃烧和爆炸等条件的形
成。
⑦在各危险地点 (略) ,设立安全标志或涂刷相应的安全色。
(3)?管线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加强输送管道、阀门、法兰的密封性选择高质量的管道,进行高质量的施工,确保输送管道不发生腐蚀性泄漏。特别是两节管道之间的接头 * 定要焊接牢固,防止氩气和氮气气体在输送过程中的泄漏。
②优选阀门位置,以便事故发生后尽快截断危险源。
③完善管道防腐设计,除采用可靠的防腐涂层,保护层外,还应配置相应的阴极保护措施。
④加强地面管线防护管理,设置必要的防护距离,设置警戒标志,制订管线泄漏应急防范程序,配备巡线和抢修力量及抢修器材、应急设备。
(4)?运输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不得吸烟和动用明火,无关人员不得搭车。不得停留在锅炉房、 (略) (略) (略) 所。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操作规程, (略) 车平稳、并做到“ * 不、 * 知、 * 防”。 * 不:不超速、 (略) 超车、不超载; * 知: 知人、知路、知车、知天、知货; * 防:防寒、防滑、防冻、防爆、防火。严禁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等。如途中车辆发生故障,人不离车,中途休息,车辆应由专人看管并注意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
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 * 旦发生泄漏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应 (略) 门报告(当地消防、环保、安监、 (略) 门、医院、 (略) 门等), (略) 载化学危险品的名称和泄漏的情况,在等待专业人员救援的同时要保护、 (略)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 * 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查清 (略) 位。
②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
③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情况或 (略) 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 (略) 的主 (略) 交通管制。
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 (略) 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5)?存贮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①生产区
a.?如在装卸化学危险物品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物品性质,检查装卸搬运的工具是否牢固,不牢固的应予以更换或修理。如工具上曾被易燃物、有机物、酸、碱等污染的,必须清洗后方可使用。
b.?操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物资的危险特性,分别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操作前应由专人检查用具是否妥善,穿戴是否合适。
c.?如在装卸化学危险物品时,不得饮酒、吸烟。工作完毕后根据工作情况和危险品的性质,及时清洗手、脸、漱口或淋浴。 (略) 空气流通。
d.?晚间作业应用防爆式或封闭式的安全照明。雨、雪、冰封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e. (略) 须备有清水、苏打水或醋酸等,以备急救时应用。
f.尽量减少人体与物品包装的接触,工作完毕后以肥皂和水清洗手脸和淋浴后才可进食饮水。对防护用具和使用工具,须经仔细洗刷,污水不得随便流散, (略) (略) 理。
②为防止聚合反应过程中出现事故的措施有:
a、按照压力 (略) 年检;b、购买合格的附件、 (略) 安装;c、每台反应釜在投加单体前都必须按照规程试压试漏,合格后才能投加单体;d、反应釜旁设置终止剂桶,确保发生是故事时能用;e、配备防毒面具、事故柜准备好充足的防护用品;f、定期更换防爆膜;g、定期确认自控阀的安全位置。
③贮存区
贮存设备、贮存方式要符合国家标准。性质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的原料物品应分类贮存。库房应配备必需的消防、通风、降温、防潮、避雷等安全装置。
设备、管道、管件等均采用可靠的密封技术,使反应、储存和输送过程都在密封 (略) ,防止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料的泄漏。
压力容器严格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 (略) 设计,并按规定设置安全阀,防止超压后发生危险。
在易发生 (略) 位,设置急救冲洗设备、洗眼器和安全喷淋喷头等设施。
(6)?粉尘危害及火灾爆炸事故风险防范措施粉尘危害的防范措施主要如下:
a.?减少原料中含粉尘量,或以不含粉尘的材料代替。
b.?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以减少尘源。为密闭尘源采取通风除尘措施创造条件。
c.?减轻体力劳动,减少粉尘飞扬。
d.?减少工人与粉尘的接触时间。
e.?定期清扫及喷洒水,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f.?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 (略) 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 (略) 部送入式机械通风。
g.?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 (略) 理后再排入大气。
h.?加强个体防护,在技术措施未能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如佩戴防尘口罩、防尘安全帽、隔绝式压风呼吸器、防尘服,使用护肤霜和皮肤清洗液; (略) 进食吸烟, 注意个人卫生;回家前将工作服换下彻底洗净。吃食物前 * 定先洗干净手。
i.?经常性地维修和管理工作,严防粉尘积聚,不定时 (略) 所产生的粉尘。j.加强粉尘危害的宣传教育,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
k.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和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7)?火灾安全防范措施
①消防设计必须 (略) 门批准。选用的消防器材,必须是经过国家鉴定合格的产品。
消防泵房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 6 等规范。
②合理布 (略) 与消火栓。并保证足够水量与水压。地下 (略) ,应有自动灭火报警装置和固定式灭火设施。地上油罐区应设围堤,且穿过围堤的管道应有防火措施。
③有爆炸和火灾危险性的物料、 (略) 房或周围区域,应设立明显的禁火标志, 并建立严格的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④应尽量控制生产工艺中淀粉粉尘的飞扬。室内墙面应平滑,地面应平整,使之不易积尘。
⑤各系统设备、管道的保温满足相应的工艺要求,应采用阻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8)?粉尘爆炸的安全防范措施
①电气设计与安装方面
在粉 (略) 所,选择相应的防爆电气设备。对于 (略) 设备,其电机采用尘密结构的粉尘防爆电机,其 (略) 控制柜应移至防爆区外布置。电气控制箱、照明灯具等电气设备也应设置相应防护等级的设备。变、 (略) 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防爆区域内。
爆炸性粉尘区域为了防止静电应采取必要的接地措施。所有进入爆炸危险区的金属
管道、金属栈桥 (略) 需要接地, (略) 静电跨接。区域内的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接地、电缆穿管及金属管道与接地干线相连。所有工艺设备及管道应至少有 * 点接地。所有用电设备 (略) 分,如照明箱及导线管等均应良好接地。
防止粉尘爆炸设计依据《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点击查看>> 7?的有关规定,在可燃性粉状原料的储存、 (略) 的电气设备必须为防爆电气。布袋收尘器需满足《粉 (略) 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 点击查看>> 8?的要求。
②工艺设计
尽量把产生粉尘的设备集中布置,可以缩小爆炸危险范围,降低设防的成本。输送可燃性粉状原料的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的静电跨接,并接地,防止静电在管道上的积聚,降低静电引起爆炸的可能性。
设置吸风除尘罩,可燃性粉状原料投料器、输送过程都有固定的产生粉尘的地方, 在产生粉尘的地方加吸尘罩,在产尘点周围形成负压,把产生的粉尘吸走, (略) 所产生粉尘云的可能性。
③车间建筑设计
采用轻质屋面,设置泄压设置。泄压设施如易于泄压的门窗、轻质墙体等。防爆墙把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其他工段隔离开,特别是电气操作室的区域。爆炸危险区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防范明火的产生。
④防粉尘爆炸措施
应重视预防粉尘爆炸的发生。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要 (略) 管理,减少因操作引起的生产事故,如定期清理积尘,爆炸危险区工作的人员禁止穿钉鞋、穿带静电的衣服,在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禁止明火作业,例如电焊、弧焊, 切割等作业。定 (略) 粉尘爆炸的安全教育,提 (略) 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和技能。
(9)?废水事故预防措施
废水治理设施在设计、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 (略) ,选用标准管材, 进行防腐、 (略) 理。加强治 (略) 管理和日常维护,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和维修。防止污废水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项目需要设置事故池,切断 (略) 的通道,使污染 (略) 理系统,将 (略) 内。项目废水排 (略) (略) 理达标后排入工 (略) ,不直接进入水域, (略) 理站进入水域前建终端事故池作为事故状态下储存与调控手段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生产事故泄露废水
和污染消防水造成的环境污染。
本项目设置消防尾水排水收集池、管网、切换阀和监控池等, (略) 于监控状态,降低对周围水环境造成的污染风险。
建设单位应从防止事故状态污染物向水环境转移的 (略) 设计,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应在污水、雨水排水系统等排出装置前设立闸门,对雨水排水管设立切换装置, 事故时及时切换至收集、处理设施。
本项目生产中发生事故时,为防止被污染 (略) 区雨水管道等途径进入周围地表水体,拟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防范:
① (略) 有雨水管道的进口均设置封闭阀,能够及时阻断被污染的消防水或其它废水进入雨水道。
②车间 * 周均应设置地沟,对泄漏出来的物料和 (略) 围堵和收集。
③ (略) 严格的“清污分流、雨污分流”,设置切换阀,在紧急状 (略) (略) 理站。
④厂设置事故池,用于收 (略) 理设施非正 (略) 理不达标的废水, 可确保事故废水不污染地表水体。
4.1?应急组织机构体系
公司成立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组成,下 (略) ( (略) ),日常工作由安全员兼管,并由营业室协助事故 (略) 理工作。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
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略) 办公室。
突发环境事 (略) 环境污染源实际情况,分别设 (略) 、物资后勤保障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及组织结构、联系方式见附件 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见下图: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略) 指挥机构
* 级指挥(总指挥):邱日安 * 级指挥(副总指挥):林斌 (略) 负责人:管露森
物资、后勤保障组负责人:黄玉玲
公司应急值班电话: 点击查看>> 外部保障体系
医疗急救电话: * 消防应急电话: * 指挥机构的职责
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 (略) * ,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
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 (略) 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 (略) (略) 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救援工作。
指挥机构成员职责
(1)?总指挥职责:
①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②组建突发环境事 (略) * ;
③负责启动与终止应急工作;
④负责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状况,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 (略) 指挥人员,推动应急组织工作的发挥;
⑤视突发环境事件状况和可能演化的趋势,判定 (略) 救援或外借应急物资, 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 (略) 理;
⑥ (略) 和对政府的报告, (略) (略) 监测、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⑦每 * 年组织更新备案,每年组织演练,签署预案发布令等。
⑧政府介入后,负责将指挥权移交政府。
(2)?副总指挥职责:
①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步骤的协调工作。
② 总指挥不能到任时接替总指挥工作。 (略) 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
①负责人员、应急资源配置、 (略) * 的调动;
②协调和 (略) 处置救援工作;
③ (略) (略) 侦察、评估, (略) 指挥制定抢救方案;
④ (略) 有的力量严格按抢救 (略) 抢救;
⑤监督本小 (略) 置的 (略) 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小组内的应急人员的安全;
⑥协 (略) 门展开环境监测工作,处理事故发生后的环境遗留问题。物资后勤保障组职责:
① (略) 区内外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与发放;
②负责做好应急资金的保障工作;
③ (略) (略) 于畅通状态;
④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
⑤交通疏导、交通管制,确保运送应急物资及人员的畅通;
⑥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 (略) 置工作;
⑦ (略) 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
公司全体员工都负有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为事故应急救援骨干力量,承担各类 (略) 置。
4.3? (略) 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不可能立即完全确定其属性时, (略) 动充满变数,如遇特殊情况下, (略) 动都 (略) (略) 力量的救援。因此,全南 (略) 与各相关救援单位、 (略) 门间的联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公司 * 旦发生不可控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略) 的总指挥应及时与
(略) 政府、 (略) 市全 (略) 以及相关 (略) 门的应急指挥机构联系,及时将
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及最新 (略) 门汇报,并将上级指挥 (略) 公 (略) 传达。
若政 (略) 门介入后,公司内的总指挥应为政 (略) 门人员,公司总
指挥 (略) 负责人应听从政 (略) 门人员的统 * 指挥,企业应急救援总指挥应积极配合政 (略) 门人员的工作,积极调动应急 (略) (略) 置及救援工作。
公司发生不可控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略) 救援力量,公司可联系全南 (略) 门、 (略) (略) 门,启动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当政府
(略) (略) 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移交指挥权,听从政 (略) 指挥,积极配合完成救援工作。
(2)?公司发生可控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略) (略) 置的,事故当事人,应立即向应 (略) 上报,应急救援总指挥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组 (略) (略) 救援, (略) 负责人应听从总指挥的统 * 指挥。应急工作结
束后,应向 (略) 市全 (略) 报备; (略) 救援力量不能满足救援需求时,需借助
外部救援力量,公司应联系全南 (略) 门、 (略) (略) 门,启动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当政 (略) (略) 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移交指挥权,听从政 (略) 指挥,积极配合完成救援工作。
4.4? (略) (略) 理分级
(略) (略) 理分两级, (略) (略) 理,不可控级 (略) (略) 理。
⑴可控级预警:
a、为已发生火灾、危险源大面积泄漏事故,但危险源没有流出或 (略) 区、企业,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b、为已发生火灾和危险源泄漏,在短 (略) 置控制未对 (略) 区产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故时,由公司应急小组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略) 应急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c、①公司设备、设施故障,将会导致危险源泄漏、火灾等安全事故的;②现场发现存在泄漏或火灾迹象的;③遇雷雨、极端气候、汛涝等恶劣气候;④其他异常现象等, 由公 (略) 置, (略) 应急办,做好应急协调工作。
⑵不可控级预警:
若危险源已流出或 (略) 区、企业,公司没有能力控制时,立即报告当 (略) 门,请求支援。
5.1?预防
环境风险源分为安全生产事故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安全危险源、排污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污染源和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
针对公司存在的危险源,公司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具体详见“3.4?风险事故管理”。对重 (略) 状况、重点区域 (略) 巡检,在事故未发生前预先发现隐患或事故发生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另外,通过相关报警系统的设立,能够及时发现
(略) 报警,以便第 * 时间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或事态的扩大, 避免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
工程技术及管理预防措施:
(1)?按规定在原料仓库、生产车间等设置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沙等消防器材。
(2)?绿化、房屋建构筑物占地以 (略) 进行水泥地面硬化,防止滴漏于地面的危险废物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3)?公司设置醒目的防火、禁止吸烟及明火标志。
(4)?对公司危险区域定时巡检,发 (略) 理。
5.2?环境风险源监控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根据全南 (略) 生产车间、办公生活车间、生产废水、危险废物、 (略) 理池布置情况,将环 (略) 分区监管。
5.2.1?主要危险源及监控
对公司各个生产车间、原料仓库,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氯化锌、银锌渣、碲碱渣等危险废物 (略) 监控。 (略) 、安全员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以及预警信息监控,并根据应急能力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别,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监控和监测工作。
(1)?各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或经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报道等其它途径得到的重
大环境事件隐患,必须立即 (略) 以及时上报指挥领导小组。
(2)?对重大环境事件隐患,无 (略) 门主管,发现后应立即 (略) 报告以及时上报指挥领导小组。
(3)?各部门应在上报信息的同时,指派有关人员对突发环境事件隐 (略) 污染控制,以防止环境污染进 * 步扩大。
5.2.2?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
(1)?公司设置消防器材情况:公司设置消防器材:本公司配置消防设施有 4kg?干粉灭火器 * ?具, * kg?手推式干粉灭火器 1?具,室外消防栓 4?个,室内消防箱 3?个。公司设置有危险废物暂存间,危化品仓库。槽罐仓库设置有应急池 * m3。
(2)?厂区操作人员劳动保护用品每 (略) 发放。
5.3?应急能力评估
公司主要危险装置和危险物质:原料储存仓库, (略) 理设施, (略) 理设施。
5.3.1? (略) * 、装备、物资
全南 (略) 成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略) 办公室。由副总经理任组长,安全环保员为副组长,组 (略) 门负责人组成。突发环境事件 (略) 环境污染源实际情况,分 (略) 、
后勤物资保障组。
应急物资与装备配备情况:
公司设置消防器材情况:本公司配置消防设施有 4kg?干粉灭火器 * ?具, * kg?手推式干粉灭火器 * ?具,室外消防栓 4?个,室内消防箱 * ?个。
厂区操作人员劳动保护用品每 (略) 发放。通讯保障:公司设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5.3.2?评估结论
在全 (略) 主要事故风险、 (略) * 、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
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详细检查了应急能力,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已从事生产工作多年,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危险 (略) 理经验丰富,现应急能力可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在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建设。 (略) (略) 。明确具体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 并抽调专(兼)职工作人员,协调办理应急管理日常事务。操作 (略) 门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同时,成立 (略) * 。 * 是建立健全了管理制
度。公司建立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 (略) * ?小时值班。员工加强学习,熟悉预案内容和管理规程,进 * 步明确工作职责。
(2)?做好突发环境 (略) 置。 * 是强化信息报送工作。各班员工按照要求, 及时上报信息。 * 是建立风险隐患排查责任制。定期组织力量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略) 区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
(3)?加强 (略) * 建设。建立以安全环保员、 (略) 、物资保障后勤组为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加强培训和演练,增强应急意识,提高避险和应急自救能力。围绕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推进应急管理建设,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人员培训、
预案演练,提高 (略) 指挥水平和管理人员应急救援的专业技能。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让公司全体操作人员了解预案内容,懂得应急程序,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4)?加强预案体系建设。继续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注重提高预案质量, 通过演练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5)?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应急体系建设。从加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 (略) * 和后勤保障系统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 是从加强应急管理体制、人员、通讯、物资、装备、 (略) * 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应急资源信息库,强化基础,
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组织、物资、装备保障; * 是建立和完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 (略) * ,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
5.4? (略) 动
1、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预
警分为:不可控级预警(Ⅰ级-社会级)、可控级预警(Ⅱ级- (略) 级)。根据事态的发
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①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② (略) ;
③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 (略) 妥善安置;
④指令各环 (略) * 进入应急状态,应急总指挥随时掌 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如有需要外委 (略) 市全 (略) 或 (略) 应急监测;
⑤针对突发环境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 (略) 所,中止可能导致 (略) 为和活动;
⑥调 (略) 需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2、 (略) 动
公司应 (略) 接到可能事故信息后,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公司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 (略) 认为事故较大, (略) 处置能力时,及时向 (略) 应急办等报告,及时研究应对方案, (略) 动。
为能及时联系和尽快掌握发生事故的状况,组长、副组长的电话必须 * h?开机,以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掌握事故动态,以便尽快 (略) 进行指挥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3、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主要 (略) 、广播、各类公共显示屏、短
信息、 (略) 、 (略) 有线电话和无线通信等。预警公告内容详见表 5-1。
表?5- (略)
序号 | 项目 | 公告内容 |
1 | 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 | |
2 | 预警级别 | |
3 | (略) 所 | |
4 | 预警起始时间 | |
5 | 可能影响范围 | |
6 | 警示事项 | |
7 | 应采取的措施 |
4、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预警信息的发布 * 般通过紧急会议、电话、短信系统、网 (略)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
①达到Ⅰ级预警标准的,由 (略) 确认预警级别、预警范围,并发布预警信息;
②达到Ⅱ级预警标准的,由应急指挥组确认预警级别、预警范围,并发布预警信息; 构成预警条件已经消除时,由公司 (略) 下达预警结束指令。
5.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5.5.1?事故报警与救援程序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现场人员根据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控制措施,
尽量控制事故蔓延,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事故地点及事态的 (略) (略) 会救援的应急救援形式,对于可能造成重大或灾难性的事故或依靠本单位力量不能控制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的, (略) 会支援,以便尽快控制事故的发展。
为能及时联系和掌握发生事故的情况,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的电话必须在 * ?小时开机,以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掌握事故动态,以便 (略) 指挥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5.5.1?报警联络方式
电话或 (略) 门及相关人员,实行电话值班制,现场人员要第 * 时间拨打值班长、副总经理 (略) 电话。值班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 (略) 领导汇报。
相关人员联系方式详见附表:应急救援通信录。
5.5.2?内部通讯方式
(1)公司值班室 * ?小时有人值班,要求值班人员熟悉危险目标位置和发生危险 (略) 理方式。
公司值班电话: 点击查看>>
(2) * ?小 (略) 通讯 (略) 联系电话:总经理电话:看附件 5
公司副总经理电话:看附件 5
安全员、应急小组电话:看附件 5
5.5.3?外部通讯方式
当发生 (略) 应急救援力量,需要外界支援时,在公司公司应急办
公室的统 * 安排下向 (略) 市全 (略) 、 (略) 等相关单位求救,请求外界支援。
医疗急救电话: * 消防应急电话: *
6.1?信息报告
6.1.1?信息报告程序
现场操 (略) 环保安全检查时如发现危险源出现异常情况,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应立即以口头大声呼叫或 (略) (略)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
室通报。应 (略) 设立 *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点击查看>> , * 旦环境事故发生,值守人员应做记录后,立即报告应 (略) 主管领导。
(略) 对可能酿成环境污染事故的, (略) (略) ,总指挥及 (略) 全体成员研究事件发展的可能 (略) 动, (略) 门、各应急救援小 (略) 动。
(略) 接到可能导致环境事故的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 (略) 门、现场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略) 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 (略) 置能力时,应当在 1小时内及时向 (略) 市全 (略) 报告,及时研究应对方案, (略) 动。
6.1.2?事故报告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 (略) 理结果报告 * 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 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 (略) 理完毕后立 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略) 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 (略) 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 (略) 理 (略) 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内部信息报告的形式和要求,以及事件信息的通报流程。
报告形式包括电话报告及书面报告,内部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发 (略) 属环保监控区域,具体地点、具体时间及设备、设施;
(2)?事故类型:火灾爆炸、中毒、危险源泄漏;
(3)?发生污染事件原因及应急措施或方法;
(4)?有无人员伤亡及被困人员;
(5)?上报时限:立即上报
(6)?污染事件通报流程:直接上报突发环 (略) 。
6.2?信息上报
若发生重特大污染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在 1小时内报 (略) 门。
6.3?信息传递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启动本预案后,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略) 以外的相关村庄居民时,要在第 * 时间向周边村庄居民传递可能发生的灾害,通知周边居民疏散。公司负责人负责信息传递和解释工作。
6.4?信息发布
(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信息发布,负责说 (略) 理完毕后的调查结果、采取的措施、 (略) 理的安排及预防改进措施等。
(2)?在信息发布过程中,信息发布组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报道事故发生、发展过程。
(3)?公司对外新闻发言人由应 (略) 指定。
(4)?所有对外发布的报道,须报请公司应 (略) 审定后方可在媒体上发布。
7、应急响应与措施7.1?分级响应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坚持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 * 领导,按照环境保护
片区负责制,各个操作工人、 (略) 门为单位支持的原则。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不可控(不可控响应-当地政府)、可控(可控响应- (略) )两级。超 (略) 置能力时,应及时启动不可控应急响应、
请求当 (略) 门支援。
⑴不可控预警:
为已发生火灾、爆炸和危险源大面积泄漏事故,且危险源流出或 (略) 区、企业,公司已没有能力控制,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在 1?小时内报告当 (略) 门, 请求支援、启动Ⅰ级应急救援预案。
⑵可控预警:
a、为已发生火灾、爆炸和危险源大面积泄漏事故,但危险源没有流出或 (略) 区、企业,由公司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略) 各 (略) 处置。
b、为已发生火灾和危险源泄漏,在短 (略) 置控制未对 (略) 区产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故时,由班组应急小组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略) 应急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c、①设备、设施故障,将会导致危险源泄漏、火灾、爆炸等环境安全事故的;②现场发现存在泄漏或火灾迹象的;③遇雷雨、极端气候、汛涝等恶劣气候;④其他异常现象等,由公司班 (略) 置, (略) (略) ,做好应急协调工作。
⑶分级响应条件:
公司危险事故的类别主要有:化学品的泄漏、火灾中毒、环境污染等。前 * 种多是由于操作人员在工作中操作不当引起,涉及范围较小,而后两种不发生则已, * 旦发生
引起几种共同发生的机率十分大,危害程度极高,波及范围十分广,必须在 1?小时内向 (略) 市全 (略) 、当 (略) 门请求应急救援。
7.2?响应程序
分区预警,分区重点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包括原料储存区原料的泄漏、 (略) 理设施不正常、危险 (略) 置等,响应流程如下:
7.3?应急措施
发生环境 (略) 处置:
公司要立即采取关闭、封堵、围挡、吸附、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 (略) 置工作。定期组织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公司应组织制订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 (略) 置、临 (略) 置 (略) 置污染物。
公司的危险废物经专用容器分类收集后,在收集间内暂存,全部 (略) (略) 置。
危险废物的管理应符合危 (略) 置的技术规范及危险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 (略) 产生 (略) 初步的分类收集,禁止危险废物和其他生活垃圾混杂。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 * 防”收集间暂存,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相关管理要求收集、暂存、处置。危险废物收集间门上设有明显的危险废物警示标识,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出、偷 (略) (略) 为发生。
厂区储存的原辅原料有 * 苯、醋酸 * 酯,发生泄漏时应急措施应注意事项:
(1)?实施控制事故发展的装备、资源。①通信设备应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危险区内禁止使用移动电话和对讲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工具。②消防装备和器材:灭火砂箱、灭火毯、 * 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等。
(2)?救护人员使用的装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全封闭防化服或防静电消防服、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等。
(3)? (略) 置、检测用设备: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消防水枪、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及防爆电筒等。
7.3.1? (略) 理站风险防范措施
① (略) 理池做好防腐、 (略) 理;
②工艺中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系统更加易于控制,同时在出水口设自动监控仪表;
③公司设有专职 (略) 管理 (略) 理系统;
④针对可 (略) 理系统事故排放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
7.3.2?废气设施风险防范措施
①各生产 (略) 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设备的检修及保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并设置机器事故应急措施及管理制度,确 (略) 于良好状态,使设备 (略) 理效果。
②现场作业人员定 (略) 理状况, (略) 理设施的循环水系统、抽风 (略) 点检工作,并派专人巡视,遇不良工作状况立即停止车间相关作业,维修正常后再开始作业,杜绝事故性废气直排,并及时呈报单位主管。待检修完毕再通知生产车间相关工序。
7.3.3?生产车间风险防范措施
①生产车间地面做防腐、 (略) 理;
②车间设备周边设置围堰。
③配备相应的环境应急物资。
7.3.4?危化品仓库风险防范措施
①公司设置有专门危化品仓库和罐区专门储存化学品原料,均设有防漏围堰,各种液态原料采用铁桶或塑胶桶装,固态原料采用袋装。
②危化品仓库和罐区门口设置有废水管沟,如发生泄漏可经废水管道流入到相应的废水收集池,仓库内地面均做防腐防渗措施;
③根据化学品 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的内容,同 * 类不同种化学品之间有 0.5m 的隔离区,不同类之间用围墙隔离或有 1m?的隔离区。同时容器装堆放高度不超过 1.2m, 袋装堆放高度不超过 3m。
④明火控制:控制检 (略) 的着火源,包括明火、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火花、静电火花等;禁止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库区使用明火;因特殊 (略) 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许可证;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质;配置消防器材。动火施工职员必须持证上岗。
⑤摩擦和撞击控制:在辅助设施、 (略) 中,保持良好的润滑,及时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在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金属容器时,防止互相撞击,不能抛掷, 以免因产生火花或容器爆裂而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进出职员不能穿带钉的鞋。装卸、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振动,撞击摩擦、重压和倾倒。
⑥自燃发热控制:油抹布、油棉纱等易自燃引起火灾,应装进金属容器内,放置存安全地带并及时清理。
⑦电火花控制:库区使用的主要是低压电器设备,往往会产生短时间的弧光放电和接点上的微弱火花,对需要点火能量低的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爆炸粉尘等构成危险,所以电器设备及其配线应选择防爆型。
⑧静电火花控制:静电最严重的危害是导致可燃物燃烧、爆炸,对需要点火能量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尤其严重,在有 * 苯、醋酸 * 酯、苯、 (略) ,应特别留意静电危害,进出职员应着防静电工作服,管道输送时应控制流速,散装化学品槽车应有可靠 (略) 位并对静电 (略) 监测报警等,整个系统应抑制静电产生或迅速导出静电。
7.3.5?危险废物堆放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危险废物暂存仓地面做了防渗措施;
②对垃圾堆放点做防腐、防渗措施,并设计渗滤液排水收集系统
③定期检修,防止因防腐、防渗措施损坏时渗漏而影响地下水。
④划定禁区,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
⑤库场应配备专职人员看管,负责检查、保养、维修工作,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7.3.6?事故应急池(兼消防废水)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事故应急池采用防渗混凝土浇筑为 * 体, * 边墙体采用垂直结构,内表面做水泥砂浆抹面,并找平、压实、抹光,并做防腐、 (略) 理。同时已做好防腐、 (略) 理。
7.3.7?电 (略) 理
(1)?处理措施
①发生电器火灾时,发现者马 (略) 最近的手提 (略) 扑救。同时, 大声疾呼,通知值班经理。
②值班经理指派专人迅速跑至配电房切断电源。取来配电间放置的手提式 * 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 (略) 并组织当班人员前来扑救。值班经理视如为 * 次配电则 (略) 电源总闸,如是 * 次配电点着火,则 (略) 联系,及时停止供电
③当班操作员和管理人员把火源周围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发更大火灾的可燃、易燃物移至安全地带。公司经理指挥其他 (略) 有效扑救,直到火情被完全控制。此时若火灾尚未扑灭,管理人员马 (略) 前来救援。
④如火势继续扩大,用灭火器无法减轻或扑灭火势时, (略) 内人员,禁止任何车辆、 (略) 。
⑤如火势已到 (略) 面,值班经理应马上组织 (略) ,并等候消防车辆及消 (略) 。
⑥火灾扑灭后,迅速将有关情况上 (略) 门。
⑦公司负责人速派专业 (略) 对 (略) 维修,恢复其正常的生产、生
活。
(2)?注意事项
在消防灭火的同时,首先应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略) (略) 后, (略) 共同灭火, (略) 按照灭火 (略) 灭火。
(3)? (略) 理措施及隔离疏散
当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视火情大小:火情小时,现场指挥要立即组织人 (略) 控制,尽快灭火。火势大时,人员应迅速撤离并保证自身安全。
(4)?现场急救
(略) 有人中毒窒息或烧伤时,立即抢救至空气新鲜的安全地带,如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烧伤人员应注意保护创面并防止 * 次受伤,如有外伤流血应立即包扎。 (略) (略) 人员赶到 (略) 理。
7.3.8?人 (略) 理
(1)?处理措施
当发现人员中毒,应立即 (略) 救助。首先要打急救电话 * ? (略) 。在等待医生来之前 (略) (略) 理,以维持生命及避免毒物继续作用。尽可 (略) 接触的毒物的情况:毒物种类、数量等。准确告诉医生,让医生能及时
抢救。
⑴ 死亡:
① 当发现者初步确定受伤人员已经死亡, (略) 内 (略) ,禁止 * 切 (略) ,同时停止营业并拨打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等待警察和医护人员的到达, 证实人员的合法死亡性。
② 上报上 (略) 门,协助警察和医 (略) 、后续工作。
③ 在救人的同时, (略) 。当医护及公安 (略) 后,协助医护人员共同抢救,与公安人员积极 (略) 。 (略) 理好事件后,向上 (略) 门汇报,由领导协商医疗费用的承担 (略) 理。
(2)? (略) 理措施及隔离疏散:
当发生人员中毒时,要保持镇定,视伤 (略) 急救。情况严重时,现场指挥
要立 (略) 并组织人员稳住伤员,尽可能缓和中毒伤情。禁止无关 (略) ,禁止围观人员堵塞道路及进、出站口。
7.3.9?危险废物污染防范措施
危险废物主要环境风险为管理不当导致未按规范存贮、运输过程发生事故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为避免危险废物管理、 (略) 置不当导致的环境风险,提出如下措施:
(1)?危险废物暂存间必须做到防雨、防渗、防流失;
(2)?危险废物暂存间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加强管理, (略) 置;
(3)?危险废物应当标注废弃物标识,分类包装,分类堆放,并本着及时、方便、安全、快捷的原则,进行收集;
(4)?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5)?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6)?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应符合相关规范、驾驶人员必须持证作业;
(7)?制定科学的运输路线,运输路线须避开水沟等地表水体;
(8)?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危险废物运输事故列入应急预案风险源中,并制定应急措施。
7.4?应急监测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公司应立即委托 (略) 市全 (略) 对事故 (略) 监测。
根据事故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频次、项目和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
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 (略) 理。
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人 (略) ,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检测仪器和装置,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事故叙述内容:①污染物质的种类;②污染物质的浓度;③污染的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作出判断的过程。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 (略) 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和污染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对 (略) 及时、 (略) 理、处置和制定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可以说应急监测
(略) (略) 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在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现场应急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 应急监测技术的先进 (略) 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快速与准确相结合,环境要素的优先顺序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7.4.1?点位布设及采样
(1)布点原则
①采样段面(点)的设置 * 般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设置参照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目
的。
②对被突 (略) 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均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还应设置削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 (略) 需信息,同时需考 (略) 性和便捷性。
7.4.2?布点采样方法
(1)?对于环境空气污染事故
①应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 (略) ,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 (略) 风向以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下风向(污染物漂移云团经过的路径)影响区域、掩体或低洼等位置,按 * 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距事故发生 (略) 、职工生活区及邻近村落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点采样。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的位置。
②对于应急监测用采样器,应经常予以校正,便于在紧急时刻,监测设备能第 * 时间投入使用。
(2)?对于地表水突发环境事件
①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方向、扩散速度(或流速) (略) 具体情况
(如
地形地貌等)进行布点采样,同时应测定流量。
②对厂区周边河流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 * 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点)。如河流流速很小或基本静止,可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在事故影响区域内饮用水和农灌区取水口必须设置采样断面
(点)。
(3)?对于地下水突发环境事件
①应以事 (略) , (略) 区周围地下 (略) 格法或敷设法在周围2km?内布设监测井采样,同时视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垂直于地下水水流的上方向, 设置对照监测井采样;在以地下水为饮用 (略) 必须设置采样点。
②采样应避开井壁,采样瓶以均匀的速度沉入水中,使整个垂直断面的各层水样进入采样瓶。
③若用泵或直接从取水管采集水样时,应先排尽管内的积水后采集水样。同时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采样 * 个对照样品。
(4)?对于土壤污染事故
①应以事 (略) ,在事故发生地及其周围 * 定距离内的区域按 * 定间隔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深度采样,同时采集未受污染区域的样品作为对照样品。
②在相对开阔的污染区域采取垂直深 * cm?的表面土。 * 般在 * m× * m?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方式或根据地形采样蛇形布点方法(采样点不少于 5?个)。
③将多点采集的土壤样品除去石块、草根等杂质,现场混合后取 1~2kg?样品装在塑料带内密封。
7.4.3?监测频次的确定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稀释、扩散、降解和沉降等自然作 (略) 理处置后, 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了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 (略) 连续的跟踪监测。应急监测全过程应在事发、事中和事后等不同阶段予以体现,但各个
阶段的监测频次不尽相同,参见表 6.5-1。
表?7.4-1应急监测频次的确定原则
事故类型监测点位应急监测频次
环境空气污染事故发生地
初始加密(6?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
低频次
7.4.4?监测因子
水体监测因子:有机物、氨氮等
大气监测因子:有机废气、盐酸酸雾等
7.4.5?监测责任人及责任单位
企业目前不具备足够的应急监测能力,但可以委托 (略) 市全 (略) (略) 监测,
监测方案监测对事故的具体情况再详细制定。企业确定 * 名应急监测责任人, * 旦发生事故,应急监测责任人负责联系对 (略) 门。应急监测责任人确定为曾文祥 点击查看>> 。
7.4.6?监测结果报告制度
应急环境监测组应 (略) 报告有关的监测结果,定期或不定期编写监测快报( * 般水污染在 4?小时内,气污染在 2?小时内作出快报)。污染跟踪监测则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 (略) 门的意见定时编制报告。
7.4.7?监测人员的防护措施
(1)?进入突发性环境 (略) 的应急监测人员,必须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 (略) 不熟悉、 (略) 安全或不按规定配备必需的防护没备(如防护服、防毒呼吸器等)时, (略) 指挥、警戒人员许可,不得 (略) 进行采样监测;
(2)?应急监测时,至少应有 2? (略) 。 (略) 进行采样监测, (略) 指挥、
警戒人员的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配备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毒
呼吸器等);
(3)?进入易燃、 (略) 的应急监测车辆应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应使 (略) 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包括附件,如电源等) (略) 监测,或在确认安全的情 (略) 应急监测 (略) 现场监测;
(4)?进入水体或登高采样,应穿戴救生衣或佩带防护安全带(绳),以防安全事故;
(5)?对需 (略) 分析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性状不明样品,特别是污染源样品应用特别的标识(如图案、文字)加以注明,以便送样、接样和分析人员 (略) 置对策,确保他们自身的安全;
(6)?对含有剧毒或大量有毒有害化合物的样品,特别是污染源样品, (略) 置, (略) 理或送 (略) (略) (略) 理。
7.5?应急终止
(1)?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 * 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① (略) 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
②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③ (略) 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④ (略) 的各 (略) 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⑤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2)?应急终止程序
①现 (略) 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 (略) (略) 批准;
②现 (略) 向所属各专 (略) * 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③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 (略) 应根据公司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 (略) 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 (略) 为止。
7.6?应 (略) 动
(1)?环 (略) (略) 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
题的重复出现。
(2)?有关类别环境事 (略) 门负责编制特别重大、重大环境事件总结报告, 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3)?应急过程评价。由公 (略) (略) 门组织有关专家,会同 (略) 门组织实施。
(4)?根据实践经验,有关类别环境事 (略) 门负责组织对 (略) 评估, 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5)? (略) (略) 门负责组织、指 (略) * 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7.7?应急安全
7.7.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 * 购置 (略) 处置人员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 分发各个环保安全人员保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环保 (略) 培训和演练,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防 (略) 处理,并对对应急人员 (略) (略) 演练。
7.7.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突发重大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及时告知周围群众并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略) (略) 支援。
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 (略) 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 (略) 所。
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
* 旦发生事故, (略) 内部电话联系,外部使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
应急领导小组设置 * ?小时应急电话,并有专人值守,各个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电话务必 * ? (略) 于可以接通状态。联系方式见附件 5:
8.2? (略) * 保障
(1)?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分别对公司废水、危险废物、储存区、生产车间设立专门 (略) * ,设有环保应 (略) * ;
(2)? (略) 突发环保事件应急救援单项演练、综合演练;
(3)?及时传达上级环保、安全 (略) 门的要求及法律法规精神;
(4)?有计划的向 (略) (略) 服务。
(5)?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公司为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编印、发放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公众防护宣传单,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 (略) 配有专门的环保安全防护器材,并由环保后勤保障组负责统 * 采购和发放;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包括危险废物运输车辆的安全)、到期药品,器材及时更换,不足救援物资及时补齐,失效过期消防器材及时更换。
(2)?按相关规范要求,公司内配置消防沙、灭火器器材;操作人员配备的防护用品等。
(3)?应急电源,照明,公司自备照明: * ?个。
(5)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8.4?经费保障
(略) 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管理和协调,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保证在事故应急救援中,交通运输、受伤人员医疗、 (略) 理和维修技 (略) 需资金的充足和合理利用。
8.5?应急技术保障
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 (略) (略) 突发环境
事件,随时投入应急的后续支援和提供技术支援,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8.6?应急救援保障
A、内部保障
(1)?确 (略) * ,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
(略) * 以事 (略) 办公室为龙头, (略) 门人员参加, (略) (略) 、物资后勤保障组等。
(2)?现场平面布置图、消防设施配置图、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略) 办公室负责收集,原件由资料员统 * 保管, (略) 和副指挥长分别留存。
(3)?应急通信系统
以电话联系为主,并派专人落实和实施
总经理、副总经理电话、 (略) 负责人电话、物资后勤保障组负责人电话: 看附件 5
B、保障制度
为了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 (略) 理,必须制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公司 (略) 经常性的应急救援常识教育,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应建立以下相应制度:
(1)?值班制度:建立 * ?小时值班制度, (略) 政值班负责,遇 (略) 理。每班由值班长负责巡视检查、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安全员汇报,值班人员全天打开手机,应对各种异常情况。
(2)?检查制度:每月由公司应急救援 (略) 环保工作,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例会制度:每季度由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织召开 * 次指挥组成 (略) * 负责人会议,检查上季度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4)?必须让每个班组的操作人员 (略) 置方法, (略) 置事故的能力,公司
综合性的 (略) 每年组织 * 次,对工作突出者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5)?培训制度
事 (略) (略) 内部同 (略) 门组织的应急救援培训,熟悉应急救援知识,熟练使用各种应急救援器材。
C、外部救援
(1)?当公司的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 (略) 会安全时,救援小组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 (略) 会力量援助, (略) (略) 区时,由救援小组指定专人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及单位互助的方式。
(2)?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3)?应 (略) 。
8.7?次生灾害安全防护
8.7.1?次生灾害类别
由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①生产废水等泄漏引起的地表示、地下水水质污染、土壤污染;
②危险 (略) 置或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
8.7.2?安全防护措施
(1)?加强公司危险源管理
①定期对污水 (略) 维护及检修;
②定期对危险废物收集间防雨、防渗、防流失检查和管理;
③定期对事故池、污水收集池防渗检查;
④定期检查、检测原料仓库防渗层、管线,防止原料泄漏。
(2)?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
(3)?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4)?加强操作人员应急相关知识培训。
8.8? (略) 置
8.8.1? (略) 置
(1)?污染监测与治理
事故得到控制后, (略) 协调组 (略) (略) 污染监测, (略) 有无污染物预留。公司要组织相关专家 (略) 理、 (略) 置所收集的废物、被污染的土壤或地表水或其它材料。
(2)?生产恢复
(略) (略) 门人员完成下列工作,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1)?转移、处理、储存或 (略) 置废弃材料;
(2)?做好应急设施、设备、器材污染消除、维护、更新等工作,以应对下次应急状态;
(3)?维护或更换相关应急设备;
(4)?清理或 (略) 地。
8.8.2?保险
建立突 (略) 会保险机制。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8.8.3?工作总结与评价
(1)?调查污染事故的发生原因和性质,评估出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影响和损失评估、遗留待解决问题等。
(2)?应急过程的总结和改进建议:如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应急组织机构是否合理, (略) * 能力是否需要改进;响应程序是否与应急任务相匹配; 采用的监测仪器、通信设备和车辆等能否满足应急响应工作的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和
方法是否得当;防护设备能否满足要求等。
(3)?对 (略) 总结,防止以后不发生类似环境事件,提出管理、具体操作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4)?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 (略) 中长期影响评估,并
做出相应的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 (略) 恢复的建议。
9.1?培训
公司为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应编印、发放公司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公众防护宣传单,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同时,应急领 (略) 门环保安全负责人定期安排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管理知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环保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
(略) 负责组织、指导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 (略) 门和应急救援专业组织负责人做好日常预案的学习培训,根据预案实施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对应急 (略) 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应做好记录和培训评估。
培训时间 (略) * 次。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a、 (略) 位的分布与事故风险;
b、事故报警与报告程序、方式; c、火灾、 (略) 置措施;
d、各种应急设备设施及防护用品的使用与正确佩戴; e、应急疏散程 (略) 的保护;
f、医疗急救知识与技能。员工与公众的培训内容:
a、可能的重大危险事故及后果; b、事故报警与报告;
c、灭火器的使用与基本灭火方法;
d、 (略) 理与化学品基本防护知识; e、疏散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f、自救和互救的基本常识。应急培训要求:
a、针对性:针对可能的事故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人员予以不同的培训内容; b、周期性:公司级的培训 * 般每年 * 次,部门与功能性培训每季度 * 次;
c、真实性:培训应贴近实际应急活动。
9.2?演练
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 (略) 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进行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应急领导 (略) 的联合演练。演练内容主要包括:
单项演练:由部门负责人组织, (略) 的突发环境 (略) 专业培训及演练,演练内容为突发环境安全事件为可控级响应时采取的环 (略) 动。每半年不低于 * 次。
联合演练:由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略) 门 (略) 门、 (略) 全体人员, (略) 内突发环境安全事件为可控级响应及不可控级响应时的环 (略) 动。联合演练周期为每年不得少于 * 次。
具体演练内容:
① 消防灭火演练;
② 泄露事故演练;
③ 报警及通信演练;
④ 人员疏散和交通管制演练;
⑤ 情况通报演练;
⑥ 各类应急设施的使用技能演练;
⑦ 模拟各类事件的快速反应演练等。
9.3?记录与考核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要做好相关记录和考核,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 .1?事故应急 (略) 奖励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 * 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突发环 (略) 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 .2?事故应急 (略) 责任追究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 (略) 为之 * 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 (略) 在单位或者上 (略) 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 (略) 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 (略) 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略) 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略) (略) 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 (略) 会秩序的;
(8)?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 (略) 为的。
* .1?预案评审
(略) (略) 根据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每年 (略) 评审, * 年组织 * 次回顾性评估,进行修订,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 .2?预案备案
公司应将最新版本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报当地政 (略) (略) 门备案。
* .3?预案发布与发放
1)?公司突 (略) (略) 组织评审后,由总经理签署发布;
2)? (略) 负责对应急预案的统 * 管理;
3)?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管理发放,发放应建立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 (略) 更新, (略) 门获得最新版本的应急预案;
4)?应发放到应急指挥小 (略) 门主要负责人及岗位。
* .4?应急预案的修订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或者应急救援和演练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略) (略) 根据每年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每年 (略) 评审, * 年组织 * 次回顾性评估,进行预案修订更新,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 .4.1?应急预案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1)?危险源发生变化(包括危险源种类、数量、位置);
(2)?应急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
(3)?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及报告机制、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重大变化
的;
(4)?应急装备、设施发生变化;
(5)?应急演练评价中发生存在不符合项;
(6)?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 .4.2?应急预案更改、修订程序
(略) (略) 根据上述情 (略) 上级公司提出申请,说明修改原因,经授权后组织修订,并将修改的文件 (略) 门。
预案修订应建立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页码、内容、修改人)
* .5?预案签署和解释
全南 (略) 编制并实施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依据环保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由全南 (略) 总经理签署, (略) 门为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最总解释权归属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 .6?预案的实施
全南 (略) 编制并实施的《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门为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签署发布之日实施。
预案签署人:
实施时间: * ?年 7?月 * ?日
(略) 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 、附 则-名词术语、定义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 (略) 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 (略) 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略) 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 (略) 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 (略) 动。
预案分类: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 * 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 (略) 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突发船舶污染事件等。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主要是指生物物种受到不当采集、猎杀、走私、非法携带出入境或 (略) 交换、工程建设危害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和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物辐射污染事件。
(略) 理: (略) 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 (略) (略) 置措施。 (略) 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 (略) 理 * 般分为泄漏源控 (略) (略) 分。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 (略) 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习: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 (略) 的 * 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略) 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 (略) 、现场应急 (略) 的联合演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 (略) 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或健康)的危险程度。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环境敏感点: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环境敏感区”的定义。
附件
附件 * :地理位置图
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附件 * :公司平面布置图
II
附件 * :公司周边环境“环境敏感点”示意图
附件 * 、厂区雨水、污水走向图
附件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
管露森 | 总经理助理 | ||
赵飞 | (略) 长 |
组长 | 吴建兵 | 总经理助理 | |
组员 | 谭燕基 | 技术员 | |
组长 | 邝建峰 | 车间主任 | |
组员 | 黄小迷 | 文员 | |
组长 | 曾文祥 | 机修主任 | |
组员 | 曾春林 | 电工 | |
组长 | 李道枫 | 车间主任 | |
组员 | 钟秀连 | 生产巡查 | |
组长 | 刘茂森 | 车间主任 | |
组员 | 钟庆龙 | 安环专员 | |
组长 | 陈辉 | 车间主任 | |
组员 | 黄波 | 叉车司机 | |
组长 | 黄玉玲 | (略) 长 |
外部救援通讯方式
医疗急救电话: * 消防应急电话: *
附件 * : 公司配备消防器材及应急装备物资 * 、配置的主要消防器材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摆放或设置地点 | 数量 | 是否有效 |
1 | 手推车干粉灭火器 | MFZ/ABC * ?型 | 转炉车间 | 1?具 | 有效 |
2 |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 4kg | 各车间 | * ?具 | 有效 |
3 | 室外消防栓 | 厂区道路 | 4?个 | 有效 | |
4 | 消室内消防箱 | 办公室 | 3?个 | 有效 |
* 、应急物资装备
类型 | 数量 | 用途 | 存放位置 |
气闭性防护服 | 3 | 防护 | 铋车间 |
正压式呼吸器 | 3 | 防护 | 铋车间 |
防毒面具 | 若干 | 防护 | 各车间 |
室外消防栓 | 4?个 | 灭火 | 厂区道路 |
室内消防箱 | 3?个 | 灭火 | 办公室 |
灭火器 | 约 * ?具 | 灭火 | 各车间 |
手推式灭火器 | 1?具 | 灭火 | 转炉车间 |
1?吨装塑料收集箱 | 3 | 收集泄漏 | 机修 |
液氯泄漏报警器 | 2 | 警报 | 铋车间 |
天然气泄漏报警器 | 2 | 警报 | 电解车间、铋车间 |
喷淋 | 1 | 应急 | 铋车间 |
根据公司现有应急物质情况:应适当增加补充泄漏报警系统、覆盖泡沫、消防服、担架、移动式潜污泵及塑料软水管。
附件 * :《全南 (略) 关于成立突发环境预案资料编制领导小组的通知》
关于成立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的通知
为了高效、实用、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特成立编制领导小组, 根据编制工作需要,各成员按组长工作安排,共同配合组长完成编制《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组 长 : 副组长: 成 员 :
审 核 :
应急预案编写完成后, (略) 进行评审,内部评审完成后。 (略) 专家评估,经专家评估合格后发布实施,并报送 (略) 市全 (略) 备案。
全南 (略)
* ?年 6?月 * ?日
附件 * : (略) 置卡
×××岗位应急卡
岗位名称×××?操作岗位
关键工艺参数 岗位操作要点 (略) 置装备
操作压力、温度等
操作压力、温度、反应时间等
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灭火器、应急药品等
(略) 置注意事项:
1、掌握风向:观察风向,注意上风向撤离路线和地点。
2、上报时限:发生异常情况, (略) 主管。
3、应急联络:①前后工序联系确认,② (略) (略) 联络,③ (略) 外部联络 * ; * ; * 。
4、清点人员: (略) 后,要相互清点人数。
5、异常确认:判断异常情况的起因,影响程度等。
6、处置事项:避免产生各类火种、个体防护等。岗位存在危险因素应对措施:
1、反 (略) 置措施:
2、反 (略) 置措施:
3、 (略) 置措施:
4、 (略) 置措施:
5、 (略) 置措施:①关闭正在工作的打料泵上的关闭按钮;②查找泄漏源, (略) 在管线前后阀门,若无法关闭的情况下,用干布、 (略) 堵漏;
③用沙袋围堵泄漏区域,防止 (略) ,若进入,关闭区域雨水排水井阀门;
④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⑤大量泄漏: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喷雾水稀释或泡沫覆盖,降低蒸汽引发的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 (略) (略) 置。
6、 (略) 置措施: (略) 门主管, (略) 领导,公司领导报 (略) 、消防 (略) 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略) 区。
7、 (略) 置措施:①皮肤或眼睛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或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 ?分钟, (略) 救治;②若吸入, (略) (略)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心跳停止, (略) 胸外挤压,如呼吸停止, (略) 人工呼吸, (略) 救治;③若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略) 救治;
8、 (略) 置措施: (略) 门主管, (略) , (略) (略) 理,① (略) 消毒止血包扎;② (略) (略) 固定;③如心跳停止, (略) 胸外挤压;④如呼吸停止, (略) 人工呼吸;⑤ (略) 理的伤势,不要盲目救治,等待专 (略) 理。
应急联系方式(电话号码)
(略) 负责人公司负责人
厂内
报警电话火警电话急救电话
公共
附件十:突发环境事件报告表
表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报告表(初报)
报告方式
1?电话报告
2?书面报告
内部
报告人
外部
报告时间 | 年 | 月日时分 |
单位名称 | ||
地址 | ||
法人代表 | 联系电话 | |
传真 发生位置 | 设备设施名称 | |
物料名称 | ||
类型 | 泄漏火灾爆炸其它 | |
污染物名称 | 数量 | 排放去向 |
已污染的范围
可能受影响区域
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 趋向
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建议采取措施
直接人员伤亡和财产经济 损失
表?2公司突发环境事件报告表(续报)
报告时间 | 年 | 月日时 | 分 |
单位名称 | |||
地址 | |||
法人代表 | 联系电话 | ||
传真 发生位置 | 设备设施名称 | ||
物料名称 | |||
类型 | 泄漏火灾爆炸其它 | ||
污染物名称 | 数量 | 排放去向 |
表?3公司突发环境事件报告表(处理结果报告)
报告方式报告时间单位名称地址
(略) 络报告
年月
报告人
日时分
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传真
发生位置物料名称类型
设备设施名称
泄漏火灾爆炸其它
污染物名称数量排放去向
(报告正文) * 、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
* 、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 、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 * 、处理后的遗留问题:
* 、 (略) 理 (略) 门和工作内容: * 、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不够可附页)
预案编号:
版 本 号: * ?年第 * 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全南 (略) 审核人:签发人:
* ?年?6?月? * ?日 发布 * ?年?6?月? * ?日 实施全南 (略) 发布
《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 、公司简介
全南 (略) 位于 (略) 省 (略) 工业园 * 区,目前项目已获得
(略) 和质 (略) 下发的“营业执照”( (略) 会信用代码为
点击查看>> )。建设年产 * ?吨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剂项目。工程总占
地 * .9?亩,项目投资 * ?万元。
项目职工人数为 * ?人,车间工人 * ?人,技术人员 * ?人,管理人员 *
人,年工作 * ?天,工作制度为 * 班 * 运转, * 班 8?小时制。 *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概述
* ?年 6? (略) 调查及资料收集后,编制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初稿)》。 * ?年 6?月 * ?日,全南 (略) 相关人员对初步编制完成的《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初稿)》的适用性、 (略) (略) 评审,经分析、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根据修改意
见和建议对 (略) 了修改、完善,形成《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重点内容说明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应急〔 * 〕8?号)和《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内容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其中
以最大可信事故及环境风险等级的判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管理尤为重要;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其中以公司已有的应急体系、应急物资、外部可联动应急资源及其能力判断尤为重要;
除以上两方面内容外,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均属于本应急预案重点内容。
* 、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
* ?年 6?月 * ?日,全南 (略) 相关人员对《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 (略) 内部评审。
应急预案编 (略) 评审会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及其他意见,对应急预案
进行了认真修改完善,形成《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全南 (略) * 零 * * 年 * 月 * 十日
发 布 令
全南 (略) 全体员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略)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 (略) 实际情况, (略) 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增强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略) 置、开展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将人员和财产损失、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特编制《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经会议讨论通过,经批准于 * ?年 6?月 * ?日发布, * ?年 6?月 *
日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公司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 (略) 。
负责人:
* ?年 6月 * 日
据.......................................................................................
.......?1
1.2.1?法律、法规、部门规
章.......................................目..录 * .1?编制目1的.2..2...标...准...、...规.........................................................................范.........1..................................................................................? * .2.3?其它文件资料 * .3?适用范围...............................................................................................? * .4?应急预案体系....................................................................................... * .5?事故分级..............................................................................................? * .5.1?国家应急预案分级 * .5.2?企业应急预案分级 * .6?工作原则...............................................................................................? * .?公司基本情况..........................................................................................? * .1?公司概况...............................................................................................? * .2?自然环境概况....................................................................................... * .2.1?地理位置.......................................................................................2.6 环境管
理.......................................................................................
....? *
3.?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
价 *
3.1?环境风险源识
别 *
3.1.1?环境风险定
义 *
3.1.2?环境风险物
质 *
3.1.3?环境生产设施风险识
别 *
3.2?环境风险分
析 *
3.2.1?化学品泄
漏.....................................................................................
*
3.2.2?生产设施异
常 *
3.2.3? (略) 异
常 *
3.2.4?小
结.......................................................................................
............ *
3.4?风险事故管
理.....................................................................................
*
3.4.1?环境 (略) 理措
施 *
4、组织机构和职
责 *
4.1?应急组织机构体
系 *
II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
5.2.1?主要危险源及监
控 * .2.2?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 * .3?应急能力评估..................................................................................... * .3.1? (略) * 、装备、物资 * .3.2?评估结论..........................................................................................? * .4? (略) 动.............................................................................................? * .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 .5.1?事故报警与救援程序 * .5.1?报警联络方式 * .5.2?内部通讯方式 * .5.3?外部通讯方式 * 、信息报告与通报 * .1?信息报告.............................................................................................? * .1.1?信息报告程序 * .1.2?事故报告内容 * .2?信息上报.............................................................................................? *III
7.4?应急监
测.......................................................................................
.....? *
7.4.1?点位布设及采
样 *
7.4.2?布点采样方
法 *
7.4.3?监测频次的确
定 *
7.4.4?监测因
子.......................................................................................
...? *
7.4.5?监测责任人及责任单
位 *
7.4.6?监测结果报告制
度 *
7.4.7?监测人员的防护措
施........................................I.V *
7.5?应急终
止.......................................................................................
8、保障措
施........................................................................................
.....? *
8.1?通信与信息保
障 * .2? (略) * 保障..................................................................................... *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 .4?经费保障.............................................................................................? * .5?应急技术保障..................................................................................... * .6?应急救援保障..................................................................................... * .7?次生灾害安全防护 * .7.1?次生灾害类别 * .7.2?安全防护措施 * .8? (略) 置.............................................................................................? * .8.1? (略) 置..........................................................................................? * .8.2?保险................................................................................................... * .8.3?工作总结与评价 *9、培训与演
练.........................................V...............................................
.? *
9.1?培
训........................................................................................
* .1?预案评
审........................................................................................
.... *
* .2?预案备
案........................................................................................
.... *
* .3?预案发布与发
放 *
* .4?应急预案的修
订 *
* .4.1?应急预案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
* .4.2?应急预案更改、修订程
序 *
* .5?预案签署和解
释 *
* .6?预案的实
施........................................................................................
*
* 、附 则-名词术语、定
义 *
附
件........................................................................................
......................?I
附件 * :地理位置
图I
附件 * :公司平面布置
图II
附件 * :公司周边环境“环境敏感点”示意图III
附件 * 、厂区雨水、污水走向
图IV
附件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V
附件 * :?公司配备消防器材及应急装备物资VI
VI
附件 * :《全南 (略) 关于成立突发环境预案资料编制领导小组的通
1.?总 则
1.1?编制目的
(略) 在经营过程中突发的环境事件,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有序、高效地组织指挥环境事件抢险救援工作,防止突发事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省环保厅有关突发环 (略) 理的要求,结合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通过预案实施防止因组 (略) 处置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减少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 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 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 * 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年 1?月 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年 * ?月 * ?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年 4?月 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年 8?月 * ?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年 * ?月 * ?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 ?年 4?月 * ?日);
(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年 * ?月 7?日);
(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年 1?月 8?日);
( *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 * ?号);
(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年 * ?月 1?日);
(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 * 〕
4?号);
( *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略) 令第 * ?号);
(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 * 〕 * ?号);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 ? (略) 令第 * ?号);
( * )?《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应急〔 * 〕8?号);
(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 (略)
* ?年第 * ?号);
( * )?《 (略)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 )?《危险物质名录》( (略) * ?第 1?号);
( * )?《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 (略) 等 8?部门公告 * ?第 2?号);
( * )?《易制爆化学品名录》( * ?版);
(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年 8?月 1?日);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年 * ?月 1?日);
( * )?《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 * ?号);
( * )?关于印发《 (略) 省应急预案的通知》的通知(赣府厅字〔 * 〕 * ?号);
( * )?关于贯彻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办函〔 * 〕
* ?号);
( * )?《 (略) 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
1.2.2?标准、规范
(1)?《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 点击查看>> 5)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点击查看>> 9);
(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点击查看>> );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点击查看>> 7);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7);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 );
(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 4);
(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 * )?《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8);
(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 * )?《 (略) 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 .1);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 .2);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 .3);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 .4);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 .5);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 .6);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 .7);
(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点击查看>> );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 - * );
( * )?《 *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略) 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
( *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I/T * );
( * )?《企业事业单位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点击查看>> 8)。
1.2.3?其它文件资料
(1)?《 (略)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南 (略) 厂区及其周边区域范围内,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 (略) 会影响的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以及周边单位或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 (略) (略) 置行动。具体如下:
1、适用情形:
(1)?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因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引起的次生/衍生环境污染事件;
(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
(3)?污染治理设 (略) 引起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4)?危险化学品、 (略) 内运输、装卸过程中因安全事故原因引起的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5)?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6)?其他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件的情景。
2、不适用情形:
(1)?企业的原辅材料(含各类危险化学品)、 (略) 外装卸、运输过程中的突发环境事件不适用于本应急预案。
(2)?企业单纯的安全生产事故不适用本应急预案。
(3)?企业任何变更管理机构、变更生产工艺及 (略) 为, (略) 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均不适用本预案(注: (略) (略) 修订和更新,修订和更新并完成备案后,则可适用)。
(4)?预案达到有关年限时( * 般是 3?年)(注:达到年限 (略) 修订和更新,修订和更新并完成备案后,则可适用)。
1.4?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 * ]8 号)的相关规定,应急预案体系应由总体应急预案(综合)、专项应急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 * 大类构成。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本公司应急预案体系见图 1.4-1。
图 1.4-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本次仅编制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 预案。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本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 序根据环 (略) (略)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略) 预案,企 业发生Ⅱ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当突发环境事件为Ⅰ级突发环境事件时,
企业总指挥应及时与 (略) 人民政府、 (略) 市全 (略) 以及相 (略) 门的应急
指挥机构联系,突发环境事件为Ⅰ级时, (略) 在地即《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具有独立性,各司其职。当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由突发环境事件衍生其他突发事件时,启动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5?事故分级
1.5.1?国家应急预案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略) 第 * 号部令),突发环境事件级别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 级)和 * 般(Ⅳ级) * 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 ?人以上死亡或 * ?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 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 (略) 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人以上 * ?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上 * ?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 1?万人以上 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上 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 (略) 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 (略) 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上 * ?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 * ?人以上 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4、 * 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1.5.2?企业应急预案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范围和严重程度,公司突发 (略) (略) 会级和企业级 * 个等级。
(1)?社会级(Ⅰ级)
指因突发环境事故或其他重大灾害,污染物造成受纳水体污染和大气重大污染,通过企业自身力量难以控制污染的扩散, (略) 会力量求援的事件。突发事故严重造成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水环境、环境空气的污染事故。如厂区内发生火灾事故,消防废水进入外环境;原料仓库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生 (略) 理系统故障,厂区发生大面积火灾,企业不能控制火灾发展趋势,对周边环境存在较大威胁时。
此外,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 (略) 区外环境,可能污染土壤及浅层地下水事件。事件发现者必须立即逐级上报至企业应 (略) ,由应 (略) 下发启动本预案的命令;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消防、安监、 (略) 门报告, (略) 救援力量。
(2)?企业级(Ⅱ级)
指因突发环境事故或其他较大灾害,突发事件对外界没有造成大的污染,通过公司自身力量可以控制污染的扩散, (略) 内、站外的污染和影响的事件。
比如,公司原料少量泄漏,通过采取应急措施 (略) 区内; (略) 部火灾, (略) 区现有的 (略) 灭火后,可以控制火势发展或灭火完成。
此外, (略) 理设施发生短暂故障。企业应 (略) 立即 (略) 置小组积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防止此类突发 (略) 外扩散。
1.6?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 * 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 (略) 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 (略) 门立即启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 (略) 置工作。
在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及实施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 (略) 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救人第 * ,环境优先。把保障全体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
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 (略) 理能力。
(2)?坚持统 * 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 (略) 门的指导,使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 (略) 分。 (略) 门之间协同与 (略)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造成的环境污染,实行分类管理, (略) 门专业
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 (略) 会影响相适应。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 (略) 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5)?预防为主,减少危害,常备不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普及环境应急知
识,不断提高环境安全意识。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2.1?公司概况
* ?年 6?月全南 (略) (略) 调查及资料收集后,编制完成《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初稿)》。 * ?年 6?月 * ?日,全南 (略) 相关人员对初步编制完成的《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初稿)》的适用性、 (略) (略) 评审,经分析、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根据修改意见和建议对 (略) 了修改、完善,形成《全南晶鑫环保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环保手续办理情况:
公司已于 * 年办理了环评手续。
2.2?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理位置
(略) (略) 省最南端,素有“ (略) 南大门”之称,东南与 (略) 省龙南市、信丰
县交界,西北与 (略) 省翁源、连平、始兴、 (略) * 县(市)交界, * %的边界与 (略) 接
壤,介于东经 * ° * ′~ * ° * ′,北纬 * ° * ′~ * ° * ′之间,东西宽约 * ?千米,南北长约
* ?千米,全县土地面积 * ?平方千米。
(略) 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 (略) 于 * ?国道与 * ?国道、赣粤高速与京珠
高速的公路连接线上,距 (略) * ?公里, (略) * ?公里, (略) * ?公里,
至 (略) * ?公里、至 (略) * ?公里、至 (略) * ?公里。
(略) (略) 省 (略) 市 (略) 工业园 * 区、 * 区( (略) 片区)两个区域, (略) 地理坐标为东经 * ° * ′ * . * ″,北纬 * ° * ′ * . * ″, (略) 区 * 位于全南 (略) (略) 区北侧,其 * 周主要是山坡。厂区 * 北临桃江全南段,东面为
老洲坝、垇头村,西南面为黄龙村,南侧为 (略) 村。本 (略) 理后排入桃江全南段, (略) 理厂总排口下游最近的生活饮用水取水口是桃江龙南饮用水源取水口, 流线距离约为 * km,规模为 5.0?万 m3/d。
公司地理位置详见图 2-1。
图 2-1 地理位置图
2.2.2?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略) 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在 * — * ℃之间,各地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县内以黄田江下游地区为最高;中部的 (略) 边缘山区为最低。年平均气温为 * .8℃。
(略) 属中亚热带多雨区,雨量充沛,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旱涝现象。
年平均降水量 * .5毫米。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 * 年中不同时期降水相差悬殊。 (略) 3—8月平均月雨量在 * 毫米以上,为多雨季节; * 月至次年1月平均月雨量在 * 毫米以下,为干旱季节;4—6月雨量平均为 * .2毫米,雨量占全年 * .2%,为汛期; * — * 月雨量平均仅为 * .8毫米,为秋冬干旱期。平均降水量最大月份为6月,平均月降水量为 * .3毫米;平均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 * 月,平均月降水量仅为 * .1毫米; (略) 霜期短,无霜期长。 * 年,年平均霜期为 * 天,其中以 * 年的霜期 * 天为最长, * 年霜期仅有 * 天为最短。平均无霜期为 * 天。
(2)?地质条件
(略)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略) 的 * (略) 黄牛石海拨 * m,为全县最高峰,东 北部的渥江乡龙村坝海拔 * m, (略) 。按海拔高度可划分为4个地貌类型,分 别如下: (略) ,全县 (略) 面积约 * km2,占总面积的0. * %;低山,全县低山面积约 * ?km2, 占总面积的 * . * %;高丘,全县高丘面积 * ?km2,占总面积的 * . * %;中丘,由砂页岩和花岗岩组成,全县中丘面积约 * km2,占总面积的 * . * %。 (略) 有“ * 分山地 * 分田, * 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全县土壤共划分7个土类 * 个亚类 * 个土属 * 个土种,7个亚类即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其中红壤是县内土壤的主要类型,分布
在低山、丘陵地段,面积 点击查看>>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 . * %,有3个亚类 * 个土种,3 个亚类即红壤、红壤性土壤、山地性黄红壤。
(3)?水文
(略) 地属长江流域,河流属赣江水系,桃江贯穿县境西北,其中从犁头咀至龙头滩 * 段长 * km?为全县河流之干,称渥 (略) 流。渥 (略) 流在县内具有 * km2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计 * 条,累计总河长 * .5km,其中 * 级支流5条, * 级支流 * 条, * 级支流 * 条, * 级支流 * 条。 * 级支流5条即犁头咀以上之渥江、濂江、渥江、洒江、小江。
2.3?周边环境敏感点
公司周边 * m?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以及属国家级、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生态敏感区。
水环境保护目标:南面 * ?米的桃江按 GB 点击查看>>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水域功能要求。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公司附近的居民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 GB 点击查看>>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类区要求。
噪声环境保护目标:执行 GB *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公司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2-2,2-3。公司与周围环境关系图见图 2-4。
表 2-2 厂区 * 环境保护目标 * 览表
环境环境保护目标方位距离(?)?规模(人)环境功能要素
环境保护目标 | 方位 | 距离(m) | 规模(人) | 环境功能 |
下僚 | E | * | * | |
上僚 | N | * | * | |
(略) | S | * | * | |
黄屋排 | N | * | * | |
田螺岗 | ES | * | * | |
沙丘 | ES | * | * | |
船岭 | ES | * | * | |
秀塅 | ESE | * | * | |
老坑组 | S | * | * | |
新屋下 | NE | * | * | |
下僚 | E | * | * | |
上僚 | N | * | * | |
(略) | S | * | * | 《声环境质量标准》 |
黄屋排 | N | * | * | (GB 点击查看>> )中 2?类区 |
田螺岗 | ES | * | * | |
沙丘 | ES | * | * | |
船岭 | ES | * | * | |
秀塅 | ESE | * | * |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声环境
表 2-3 厂区 * 环境保护目标 * 览表
表 2-4 周边企事业单位 * 览表
图 2-2 厂区与周围环境关系图
2.4?厂区平面布置
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原则是:区域功能明确、工艺管线短捷、物料流线合理、布置紧凑,符合公司环保、消防、安全等有关规定。
厂区 * : (略) 区 * 大致呈现为 T?字型,T?型南端为锆英砂的提纯工序,T?型北端由西向东依次为 * 车间、锅炉房、原料仓库、 * 车间、 * 车间、 * 车间、 (略) 理站, (略) 需的原料罐区均安排在相应的车间附近。
公司平面布置图见图2-3。
图 2-3 公司平面布置图
2.5?工艺流程基本情况
2.5.1?主要原辅原料用量
项目主要原辅原料用量详见表2-5。
表 2-5 主要原辅原料 * 览表
序名称号
单位产品消耗量
(吨/吨)
年消耗量备注
厂区 *
原辅材料
仲辛醇
-0. *
厂区 *
N * , * 次注入约 * t,循环使用,定期添加。
* 次注入约 * t,循环使用,定期添加。
* 次注入约 * t,循环使用,定期添加。
原 | 浓硫酸 | 0. * | * | 浓度 * % |
辅 | 纯碱 | 0. * | * | 纯度 * % |
材7. * (补充量,含 | 加氨水沉淀, (略) 理回 | |||
料 | 液氨-罐区配料损耗) | 收氨水,循环使用。 | ||
全厂能源 |
2.5.2?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
厂 (略) (略) 理和氯氧化锆的生产,厂区 *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工艺流程见图 2-4、图 2-5、图 2-6、图 2-7。
锆原料
破碎粉尘
酸洗工序废酸
盐酸浸酸雾
循环盐酸滤液
(萃余液)洗涤过滤
滤液萃取
水
精锆渣
酸雾
水洗压滤
水
负载有机相
废水干燥水蒸
空载有机相
水反萃锆英砂
废水反萃液沉淀压滤
小苏打
去碱烧工序
废水金属沉淀物水
装包外卖
图 2-4 项目工艺流程图 1
1、破碎烘干:
(略) 用锆 (略)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原料含水量约 5- * %。外运原料经雷蒙磨破碎至约 * ?目,雷蒙磨自带布袋收尘器,布袋收集的粉尘进入下列酸溶工序,粉尘排放量很小,呈无组织排放。
2、酸溶:
破碎后的物料,进入酸浸工序,利用硅酸锆不溶于盐酸的特性,可将其提纯。原料在酸溶罐中加盐酸(含后面酸洗工序产生的废酸)进行搅拌溶解,溶解过程采用导热油炉间接加热至 * ℃左右,溶解时间约 4h,其中的杂质成分如铁及稀土元素均溶解进入酸液中,硅酸锆(锆英砂)不溶于酸液中,锆渣经洗涤后被过滤出来,滤液和水洗液被泵
入萃取槽中,过滤出来的锆渣再经水洗 1?次(洗涤液进入萃取工序)、压滤、干燥后得到成品锆英砂,用于碱烧生产工序。
酸溶工序因盐酸有盐酸加入,会有酸雾产生。酸溶釜产生的酸雾通过釜上的排 (略) 空间总排气管相连,(车间内设置 * 个总抽风管,单个设备废气通过分管接入总管),将废气收集后通过 (略) 理后排放。
3、萃取分离:
为了使滤液中金属离子得到富集,并回收盐酸,减少操作费用,项 (略) (略) 理。
过滤的滤液中主要含大量高浓度盐酸和少量稀土、铁等离子,滤液进入萃取设备, 通过有机溶剂(由 * %N * + * %煤油+ * %仲辛醇组成,年损耗约 0. * ‰)将稀土、铁等离子萃上有机相,盐酸得以回用至酸浸工序。负载有机相采用清水反萃,空载有机相返回萃取工序使用,循环使用。反应原理如下:
R3N+HCl=[R3NH]+Cl-
[R3NH]+Cl- + MCl4- = [R3NH]+·MCl4- + Cl- [R3NH]+·MCl4-+ H2O + Cl- = MCl4- + R3N+?HCl+H2O
项目萃取线为密闭式连续生产线,酸雾量极少,仅在车间有少量的无组织挥发。4、沉淀:
反萃液成分主要是各类金属离子,加入小苏打至微过量,金属离子被沉淀下来,经压滤后装包外卖。滤液作为废水 (略) 。
2MCl4- +NaHCO3=M2CO3+H2O +3 NaCl
5、硅酸锆(锆英砂)制取:
过滤出来 (略) 水洗压滤至中性后,进入回转窑烘干,热量由导热油炉提供, 烘干温度约为 * - * ℃,待烘干至水分含量小于 1%时,物料进入碱烧工序。回转窑料时会有少量粉尘产生,呈无组织排放。
精锆渣过滤时带出少量的酸雾,以无组织型式排放。
氧氯化锆的制取工艺
纯锆英砂NaOH
煤气碱烧废气、粉尘
冷凝碱
蒸 * 次碱液
汽
余
热外售
水
* 次水洗 * 次水洗
* 次碱水* 水偏硅酸钠车间
水晶体分离母液转型酸雾
(略) 理车间水洗压滤废水
冷凝碱
(略) 理站
中和废水
盐酸
蒸汽去酸化工序
锆盐滤饼
酸化
酸雾冷凝酸
蒸
汽余
热酸洗废酸
水
* 次结晶水溶
酸雾洗渣液
滤液
板式压滤硅渣洗涤板式压滤
滤液
蒸汽
母液
盐酸
酸洗废酸
浓 缩 * 次结晶
酸洗离心
氧氯化锆
酸雾冷凝酸
酸雾
酸雾酸雾
图 2-5 项目工艺流程图 2
1、碱熔水洗
(略) 理后的锆英砂与外购过来的纯锆英砂及烧碱以 3:3:8?的比例混合后送入碱烧炉,在约 * ℃温度下反应 5-6h,反应热量由煤气发生炉提供,燃煤量约 * t/d, 燃煤烟气通过 * m?高的烟囱排放。
锆英砂分解反应: ZrSiO4 + 6NaOH = Na2ZrO3+ Na4SiO4 + 3H2O
ZrSiO4 + 2NaOH = Na2ZrSiO5+ H2O
反应工序废气主要是煤气燃烧废气, (略) 理后通过烟囱排放。2、水洗工序
待烧结料冷却后,投入 (略) 溶解水洗,洗去多余的烧碱,共水洗两次。 * 次溶解水洗溶液为 * 次水洗 (略) 分热水(酸化工序蒸汽余热水), * 次洗涤水为 * 次碱液,送至 * 水偏硅酸钠车间作为生产原料。 * 次洗涤采用浓缩工序蒸汽余热 (略) 洗涤, * 次洗涤水为 * 次碱液,排到 * 次水洗碱液罐中,其中约 * %的 * 次碱液用于 * 次溶解水洗工序,另外 * %外售。
本次工序废水主要是 * 次碱液,不排放,综合利用到 * 次水洗,其余外售。3、转型工序
水洗后的物料进入转型工序。转型的目的是洗去物料中残余的烧碱,使物料更加稳定。转型洗液来自浓缩 * 次结晶母液,年母液用量约 * t(主要成分为 HCl),其中盐酸浓度约 * %。转型后的物料 (略) 分上清液,再由压缩空气压入水转压滤机洗涤、过滤,滤液和上清液作为废水外排。锆盐滤饼(Na2ZrSiO5、Na2ZrO3)投入酸化溶解槽。
转型酸洗在密闭的转型 (略) ,且投入的母液中盐酸浓度较低,因此酸雾废气量较小,呈无组织型式散发。
4、酸化结晶工序
(略) 用盐酸主要有 * %的工业盐酸及晶体酸洗废酸(浓度约 * %),投加比例约 1:1,采用蒸汽间接加热至 * ℃- * ℃左右,物料在酸化釜内溶解搅拌均匀,产生氧氯化锆液。氧氯化锆液泵入 * 次结晶槽冷却结晶,产生的结晶料进入水溶地坛。
Na2ZrSiO5 + 4HCl = ZrOCl2 + SiO2·2H2O+ 2NaCl Na2ZrO3 + 4HCl = ZrOCl2 + 2NaCl +?2H2O
酸化工序因加热温度较高,会有大量的水蒸气混合着少量的酸雾挥发,经冷凝后可回收冷凝酸,供后续的硅渣洗涤使用。冷凝后的酸雾进酸 (略) 理后通过 * m?排
气筒排放。
5、水溶工序
结晶料加入后续硅渣洗涤产生的洗渣液后,经搅拌后压入水溶 (略) 压滤, 压滤出来的氯氧化锆滤液送至浓缩工序结晶。压滤出来的硅渣采用酸化及浓缩工序 (略) 洗涤(减少其中夹带的原料),冷凝酸浓度约 2%,经洗涤后的硅渣送至洗 (略) 压滤,洗渣压滤液排入水溶工序重新利用,硅渣送至 * 水偏硅酸钠车间作为生产原料。
6、浓缩分离工序
向浓缩反应釜中间接通入蒸汽对氧氯化锆溶液加热浓缩结晶,浓缩结晶时添加浓度约 * %的工业盐酸,年添加量约 * t,浓缩加热温度约 * ℃,可析出氧氯化锆晶体, 母液排出用于转型工序。氯氧化锆成品进入酸洗工序。
* 次结晶因 (略) ,会产生大量混合着 HCI?的水蒸气,废气通过釜上的排气管道与冷凝装置相连接,用以收集冷凝酸,经冷凝后的酸雾进酸 (略) 理后通过 * m?排气筒排放。
7、酸洗工序
酸洗工序可使氧氯化锆的性质更加稳定。结晶后的氧氯化锆放入离心机,用新配制的盐酸酸洗,浓度为 * %,年用量约 * t,离心机排出来的废酸,部 (略) 理工序,其余回用到酸化工序。离心取得的固体物料为氧氯化锆产品(ZrOCl2·8H2O)。氧氯化 (略) 区 * 制取碳酸锆。
项目酸洗设备为胶带过滤机,胶带过滤机外设有密闭的外罩,产生的酸雾经收集后进入 (略) 理。另外在进出料过程中会有少量无组织排放。
8、 * 水偏硅酸钠
* 水偏硅酸钠采用结晶法,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OH4H?OSiO * ℃Na?SiO5H?O?+少量
* 2
放热0.7~0.8Pa,保温?4~5h
碱烧水洗车间过来的 * 次碱液经蒸汽浓缩至 * %后备用,浓缩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呈碱性,经冷凝后可用作酸雾吸收和硅渣中和。
氧氯化锆车间产生的硅渣呈酸性,采用冷凝碱液洗至碱性状态,废 (略) 理站。中和后的硅渣与浓缩后的 * 次废碱液,混合搅拌,然后泵入反应釜,用蒸汽加热至
约 * ℃,待反应器压力升到 0.7~0.8Pa,停止加热,保温约 4~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
反应物料过滤,未反应的 (略) 搅拌。滤液投 (略) 间接加热浓缩,待其冷却结晶后再采用离心分离,离心母液返回与 * 次 (略) 加热浓缩,分离出的结晶产品烘干得到成品 * 水偏硅酸钠。 * 水偏硅酸钠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详见图2-6。
(略) 区 * 生产 (略) 分外卖后,基本可实现酸碱平衡使用。
* 水偏硅酸钠
废水
图 2-6 项目工艺流程图 3
图 2-7 项目工艺流程图 4
2.5.3?公辅工程及主要设备设施
(1)?供电
(略) 在地的用电均由 (略) 工业园 (略) 供电。 (略) 工业园 (略) 设计规模是 * 座 * kV? (略) ,其中主变压器供电容量为 * 0kVA,供电余量约 * 0kVA,分别有 * kV?和 * kV?的出线多回,并且还有预留的出线回路。本项目由横
(略) 输送到工业园区南侧 * KV? (略) 供电, (略) 离厂区变压器只有 * ?米距
离, (略) 区供电,供电能力足够满足本项目用电需要。
(2)?供排水
供水:本公司用水 (略) ,供水能力为 * ?万 m3/d,供水余量约 *
m3/d,本项目日总耗水量( (略) 区 * )小于 0.2?万吨,耗水量较小,完全能够达到本项目的用水要求。
排水: (略) 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污水分流体制,管道均采取埋设。厂区 * 生活污水和 (略) 理达标后通过园区管道排入桃江。厂区 (略) 理后排入 (略) (略) (略) 理后排入桃江。
(3)?主要设备设施
公司主要设备设施见下表。
表 2-6?厂区 * 主要设备 * 览表
套) | |||
酸溶反应釜 | - | - | 5 |
沉淀反应釜 | 5 | ||
压滤机 | - | 5 | |
导热油炉 | 4t/h | - | 1 |
离心机 | φ1.0 M | - | 2 |
回旋窑 | * m | - | 1 |
焙烧窑 | - | 1 | |
萃取线 | - | 1 | |
雷蒙机 | * 型 | - | 1 |
4 孔碱烧窑 | φ1.6M | - | 1 |
碱烧锅 | φ1.6M | - | * |
燃煤造气炉 | 3 | 4 | |
烟囱 | * M | 1 | |
除尘设备 | 5.5 | 1 | |
引风机 | MRF-5D,风压 * MPa | * | 1 |
XJM * M2/ * (带隔膜)过滤面积 * M2 |
(暗流) | |||
不锈钢磁力泵 | IH- * - * - * 扬程 * M,流量 * T/h | 7.5 | 1 |
热水储罐 | * M3R=2.5*5 | 1 | |
热水泵 | IRG- * - * 扬程 * M 流量 * T/h | 4 | 1 |
熔料地槽 | * M * .5*5*2 | 2 | |
搅拌减速机 | BLD3- * -5.5(带锚)速比 * (非连体) | 5.5 | 4 |
化工离心泵 | IH- * - * - * 扬程 * M,流量 * T/h | 7.5 | 2 |
不锈钢磁力泵 | IH- * - * - * (耐高温)扬程 * M,流量 * T/h | 7.5 | 1 |
* 次碱液中转槽 | * M3R=2*2 | 1 | |
搅拌减速机 | BLY * - * - * 速比 * 电机转速 * /min | * | 1 |
水洗料中转罐 | * M3R=1. * *3.7(2*4= * ) | 1 | |
搅拌减速机 | BLY * - * - * 比 * 电机转速 * /min | * | 1 |
化工离心泵 | IH- * - * - * 扬程 * M,流量 * T/h | * | 2 |
除铁装置 | 非标自制 | 1 | |
* 次碱液储罐 | * T R=2.5*5 | 1 | |
化工离心泵 | IH * - * - * 扬程 * M,流量 * .5T/h | 3 | 1 |
3
5*6*1.5
3
化工陶瓷泵 | HTB * / * - * U 扬程 * M 流量 * t/h | 7.5 | 4 |
冷凝酸罐 | * L R=0. * *1.8 | * | |
化工陶瓷泵 | HTB-5.0/ * 扬程 * M 流量 * t/h | 5.5 | 2 |
蒸汽分气包 | 1M3 | 2 | |
真空机组 | RP- * 抽气量 * L/h | * | * |
真空缓冲罐 | 3M3 | 8 | |
化工陶瓷泵 | HTB-5.0/ * 扬程 * M 流量 * t/h | 5.5 | 2 |
* 次结晶锅 | K- * L 容积 * L 额定压力 0.4MPa | * | |
结晶锅搅拌减速机 | BLY * - * -7.5 速比 * (非连体) | 7.5 | * |
管道离心泵 | IRG- * - * 扬程 * M 流量 * t/h | 4 | 1 |
酸雾吸收塔 | BF4- * - * NO8C,全压 * Pa | * .5 | 2 |
玻璃钢冷却塔 | BN * - * 高温差型冷却量 * t/h | * | 2 |
玻璃钢冷却塔 | BN * - * 高温差型冷却量 * t/h | * | 1 |
循环水泵 | ISW 点击查看>> (IA)扬程 * M 流量 * t/h | * | 2 |
循环水泵 | ISW 点击查看>> 扬程 * M 流量 * t/h | * | 2 |
浸泡槽 | 4.8M?1.2*5*0.8 | * | |
离心机 | 3 自动 | * | * |
胶带过滤机 | 过滤面积 * 平米/ * 平米/ * 平米 | * | 3 |
陶瓷化工泵 | HTB * / * - * U 扬程 * M 流量 * T/h | 7.5 | 3 |
空压机 | 水冷却 | * | 1 |
冷却塔 | * t/h | 1 |
2.5.4?污 (略) 置情况
(1)废水
本项目外排废水主要包括职工办公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以及初期雨水。
(1)?职工办公生活污水
本项目劳动定员 * ?人(厂区 * 、厂区 * 各 * ?人),厂区内舍住宿区, (略) 的员工入住,按照最不利原则, (略) (略) 入住住宿区计算。人均用水量
按 * L/人·d?计,则总用水量为 * ?m3/d( * m3/a),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 0. * ,则生
活污水产生量约为 * .2m3/d( * m3/a)。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NH3-N?和 SS, 初始浓度分别为 * mg/L、 * mg/L、 * mg/L、 * mg/L。
(2)?生产废水
厂区 * 废水中重金属主要为原料本底含量,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类物质中,经小苏打
(微过量)沉淀后,重金属以沉淀的形式进入金属沉淀物中,废水中基本不含重金属。厂区 * 工艺废水主要有两股, * 个 (略) 理工序废水, * 股是氧氯化锆生产
废水。其 (略) 理废水水中污染物浓度可根据其物料加入及损耗情况计算,根据物料加入情况可以看出,预处理废水中 COD?主要是由萃取剂(N * 、煤油、仲辛醇) 损耗进入水体中引起的。
厂区 * 废水主要有氨氮废水及综合废水。其中氨 (略) (略) 综合废水 *
并进入 (略) (略) 理。预处理后的 (略) 区 * 其他清洗废水、酸雾吸收废水等 * 同进入 (略) (略) 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
- * )表 4?中 * 级标准,通过工业园 1.8km?的排污管道排放至桃江。具体排污情况见
表 2-9。
表?2-9生产废水污染物产生情况
(2)?废气
①生产工艺废气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废气为:工艺过程中产生及储罐区产生的盐酸酸雾、
硝酸酸雾、氨气;锅炉房、导热油炉及碱烧车间产生的燃煤废气,以及职工厨房油烟废气,具体见表 2- * 。
表?2- * 生产废气排放情况
污染
厂区?车间?废气废气量物名
排放状况
处理措施及效
排放排气筒
标准参数(个数/高度/直径
名称
酸溶 * 0Nm?/h
3
废气 1. * × * ?Nm?/a
*
理车 无组
称mg/Nm3 ?kg/ht/a
HCl * . * . *
率 酸雾吸收塔 * 套 * %
(mg/Nm3/编号)
* (1?根/ * m/1m/ * ℃/1
号)
间织-
HCl
0. *
0. * 无--
合计-- * 车?转型
0. *
1. * --
间无组织
-HCl-0. * . * 无
冷凝+酸
酸化 * 0Nm?/h
3
废气?1. * × *
HCl1. * . *
雾吸收塔 2?套
*
(2 根/ * m/0.8m/ * ℃
/2、3 号)
* 车 结晶间
Nm?/a
* 0Nm?/h
3
* %
酸雾吸HCl2. * ?0. * 收塔?1
(1 根/ * m/1m/ * ℃/4
废气 1. * × * ?Nm?/a
* 车
塔 1 套
* %
酸雾吸
间酸洗
* 0Nm?/h
3HCl3. * . * 收塔 1
(1 根/ * m/1m/6 号)
废气 0. * × * ?Nm?/a
*
套 * %
无组-
织
HCl
-0. * . * --
合计-
铈硝 * 0m?/h 酸溶3
无组织
有组
-0. * --
酸雾吸硝 酸?8. * ?0. * 收塔 *
雾套? * %
硝酸-0. *
雾
氨气吸
-
1 根/ * m/0.6m/ * ℃
/ * 号)
1 根/ * m/0.6m/ * ℃
* 0m?/h
织
* 车
氨 气? * .7?1. * . *
收塔
* %
/ * 号)
间无组织
灼烧/h
氨气吸1?根/ * m/0.3m/ * ℃
②食堂油烟
油烟主要是指食品烹饪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质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的产物。根据用油情况的类比调查,目前人均食用油日用量约 * ?g/人·d, * 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 2~4%,平均为 2. * %,挥发量以 2. * %计。 * 般厨房均采用通风排气措施,炉灶
上方设置带机械排风和油烟过滤器的吸排油烟机,减轻厨房油烟污染环境。食堂约有 *
人就餐,设 3?个灶头做饭,油烟经净化效率大于 * %的 (略) 理后经通过排气筒排放,每个灶头排风量以 * m3/h?计,年工作日 * ?天,日工作时间约 4h,则年油烟排放量为 * ?万 m3。
表?2- * 食堂油烟产生及排放情况
由上表可知油烟排放浓度为 0. * mg/m3?, 低于《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 点击查看>> 1)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0mg/m3的标准限值。
(3)?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 (略) (略) 理废水产生的污泥、废活性炭。 (略) 理站污泥产生量为 * t/a(含湿),根据 (略) 晶 (略) (略) 做的检验报告可知,该污泥不具有浸出性和腐蚀性,为 * 般工业固体废物, (略) (略) 理。 * (略) 理站污泥约 * t/a,根据原料使用情况,可判定为 * 般固废。 (略) 理站会产生废活性炭, * 厂区产生量 * t/a, * 厂区约 * t/a, (略) 家再生。
另外车间可清扫粉尘约 4 吨, (略) 理。煅烧炉产生废弃煅烧匣钵等产生量约5t/a,为 * 般固废, (略) 回收。过滤工序产生的废滤布约 1t/a,经清洗后外售。
项目 * 次碱 (略) 区 * * 车间生产水玻璃。 * 次碱液由中转贮罐贮存,通过管道输送至 * 水偏硅酸钠车间的碱液贮罐中贮存。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的规定要求。硅渣在中间产品仓库中贮存,贮存仓库符合《 *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略) 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的规定要求。
项目 * 次碱液剩余量约 * t/a, (略) 理。在外售前其盛装容器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的规定要求。
生活垃圾生产量按 0.5kg/人·d, * ?人计,则生活垃圾生产量为 * t/a,集中收集清运至全南 (略) 填埋。
2 | 废活性炭 | * t/a | 处理 厂家回收 | * | |
3 | 锅炉灰渣 | * t/a | 综合利用 | 0 | 0 |
4 | 车间散落粉尘 | 4t/a | 外售 | * | 0 |
5 | 废弃煅烧匣钵 | 5t/a | 厂家回收 | * | 0 |
6 | 废滤布 | 1t/a | 外售 | * | 0 |
7 | 生活垃圾 | * t/ (略) 门统 * * |
2.6?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 * 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项目在整个运营期都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监督和检查项目运营过程中环保措施的落实。环境管理机构职责是通过强化环境管理,使项目的运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了保证环境管理正 (略) ,公司必须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环保管理人员职责:
(1)?督促项目环保治理措施、管理措施的实施;
(2)?督促检查项目环保设施 (略) 情况,并提出改善环境的建议及对策;
(3)?在公司主要岗位设置环保应急卡,具体格式见附件 * ;
(4)?定期 (略) 门汇报项目的环保工作情况。
3.1?环境风险源识别
3.1.1?环境风险定义
公司的环境风险是指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在失控情况下发生的突发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这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小及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影响程度与物料的性质、物料的泄漏量、工艺流程、管理以及防范补救措施等多种因素有关,较难用数字准确表示。但事故 * 旦发生,将对周围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3.1.2?环境风险物质
(1)?危险化学品情况
本项目公司原辅原料主要有: * 苯,年消耗量为 * 吨; * * 苯,年消耗量 * 吨,
环已酮,年消耗量 * 吨,醋酸 * 酯,年消耗量 * 吨。
(2)?危险源识别
①物质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物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按物质危险性、毒理指标和毒性等级分析,并考虑其燃烧爆炸性,建设项目主要的危险物质识别见表 3-1。
注:(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为 1、2 的物质,属于剧毒物质;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 3
的属于 * 般毒物。
(2)凡符合表中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表?3-3氨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②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点击查看>> 9)的规定,对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略) 用原料盐酸、硝酸、硫酸属于腐蚀性有毒物质、根据《重大危险源辨 识》(GB1 * ),硝酸临界量为 * t,液氨临界量为 * t。危险源辨识见表 3-6。
表?3-6项目化学品储存情况 * 览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 — * )有关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厂区 * 风险评价可以定为 * 级。
由上表可知, 项目盐酸、硫酸储存量小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 * )中所规定的临界量。因此,项目经营 (略) 所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3.1.3?环境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生产工艺和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是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阶段以及各种生产设备、储存设备等。当进入反应容器的介质的量过大、安全附件失灵导致容器内压力大于设计压力;或者容器本身因腐蚀、服役期过长、设备或管道存在缺陷而无法满足工艺条件中压力的要求,都将会引发物理性爆炸、泄漏或者破损,导致物料外泄,不但造成人员伤害,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 * ] * 号)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要求,对企业生产工 (略) 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依据及结果见表 3-7。
表 3-7?企业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辨识表
根据表 3-7?可以看出,全南 (略) 生产工艺和设施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2?环境风险分析
3.2.1?化学品泄漏
(略) 在多年生产过程中发生过多次事故,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的物质,另 * 方面是生产过程在 * 定温度、压力之下在机 (略) 反应加工,在管道设备中输送与贮存,当生产系统发生机电方面的意外事故或工人误操作时,就会发生爆炸或泄漏的情况,造成大量有害物质的非正常排放,使环境受到非正常的突发性污染。根据上述物质的理化性质可知,本项目的主要风险是液氨泄漏引起的事故重。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原料贮罐、管道破裂,最大的后果是人群中毒。
3.2.2?生产设施异常
生产工艺和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是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阶段以及各种生产设备、储存设备等。当进入反应容器的介质的量过大、安全附件失灵导致容器内压力大于设计
压力;或者容器本身因腐蚀、服役期过长、设备或管道存在缺陷而无法满足工艺条件中压力的要求,都将会引发物理性爆炸、泄漏或者破损,导致物料外泄,不但造成人员伤害,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3.2.3? (略) 异常
(1)?废气环保设施
(略) 勘查,全南 (略) 主要的废气环保设施为生产 (略) 理系统。本预案 (略) 理系统故障导致废气超标外排对外环境的影响。
(2)?废水环保设施
因全南 (略) (略) 分生产废水和员工的生活污水,经 (略) 处理后排入园 (略) (略) 理,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3)?固废环保设施
(略) 勘查,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各种生产废料、员工生活垃圾等。
(略) 分 (略) (略) 理,部分危险固废,企业建有专门的危废暂存间, 用于暂存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定期交于有 (略) 理。
3.2.4?小结
根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源强分析,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 (略) 会等方面考虑,全南 (略)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可能产生的后果及
其环境影响如下表 3-8:
表3-8 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其环境影响汇总表
危险源原料仓库
突发环境
事件类型泄漏
影响程度及范围
将影响公司南面的渥江及沿途地下水与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可能导致与事故发生 (略) 出现死亡、重伤、轻伤及经济 财产损失;同时物料燃烧过程中将向大气中以无组织形式排放烟
受影响
环境要素大气
大气 地表水
(略) 异常
尘、氮氧化物、 * 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存在消防废水、事故后
期洗消 (略) 外,影响公司南面的渥江水质及沿途地下水 与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略) 毁坏状态将明显破 坏区域的环境景观。
地下水 生态环境土壤
大气
废水、 (略) 理设施
(略) 异常
将影响公司南面的渥江水质及沿途地下水与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站内各用电单元
同各危险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的影响。
3.4?风险事故管理
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的制定和完善生产、设备安全规程,做到管理防范在先,安 (略) 门要按 (略) 检查,使企业生产管理始终在正确 (略) ,对公司易发生风险事 (略) 严格管理,强化各级责任制落实,严格环境风险源的控制管理,防止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3.4.1?环境 (略) 理措施
针对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从上到下认清事故发生后的严重性,增强安全生产和保护意识,完 (略) 各项工作规程,杜绝事故的发生。提高操作、管理人员的业务的素质,加强对操作、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普及在岗职工对有害物质的性质、毒害和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对 (略) 岗位规范定期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并加强对职工和周围人员的自我保护常识宣传。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安全防范措施:
(1)?总平面布置风险防范措施
①存放危险品仓 (略) 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略) 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②存放库与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各装置建构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建构筑物内外道路畅通并形成环状,以利消防和安全疏散。
③存放库内各类化学品应分区堆放,。
(2)?工艺技术、建筑设计防范措施
①所有电气设备和仪器仪表,符合相应要求的等级和类别。并设置备用风机和水泵, 设备损坏和污染治理措施失效时立即停产,及时抢修。
②按规范设置固定式或移动式探测系统、灭火系统、报警系统。
③按规范设防火堤,防止物料泄漏外溢。防火堤内地面和墙体应设置防渗层。
④库内必须通风良好。
⑤按照生产装置的风险区划分,选用相应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和仪表,并按规范配线。对厂房、各相关设备及管道设置防雷及防静电接地系统。
⑥生产系统严格密封、选用可靠的设备和材料,以防泄露、燃烧和爆炸等条件的形
成。
⑦在各危险地点 (略) ,设立安全标志或涂刷相应的安全色。
(3)?管线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加强输送管道、阀门、法兰的密封性选择高质量的管道,进行高质量的施工,确保输送管道不发生腐蚀性泄漏。特别是两节管道之间的接头 * 定要焊接牢固,防止氩气和氮气气体在输送过程中的泄漏。
②优选阀门位置,以便事故发生后尽快截断危险源。
③完善管道防腐设计,除采用可靠的防腐涂层,保护层外,还应配置相应的阴极保护措施。
④加强地面管线防护管理,设置必要的防护距离,设置警戒标志,制订管线泄漏应急防范程序,配备巡线和抢修力量及抢修器材、应急设备。
(4)?运输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不得吸烟和动用明火,无关人员不得搭车。不得停留在锅炉房、 (略) (略) (略) 所。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操作规程, (略) 车平稳、并做到“ * 不、 * 知、 * 防”。 * 不:不超速、 (略) 超车、不超载; * 知: 知人、知路、知车、知天、知货; * 防:防寒、防滑、防冻、防爆、防火。严禁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等。如途中车辆发生故障,人不离车,中途休息,车辆应由专人看管并注意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
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 * 旦发生泄漏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应 (略) 门报告(当地消防、环保、安监、 (略) 门、医院、 (略) 门等), (略) 载化学危险品的名称和泄漏的情况,在等待专业人员救援的同时要保护、 (略)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 * 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查清 (略) 位。
②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
③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情况或 (略) 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 (略) 的主 (略) 交通管制。
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 (略) 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5)?存贮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①生产区
a.?如在装卸化学危险物品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物品性质,检查装卸搬运的工具是否牢固,不牢固的应予以更换或修理。如工具上曾被易燃物、有机物、酸、碱等污染的,必须清洗后方可使用。
b.?操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物资的危险特性,分别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操作前应由专人检查用具是否妥善,穿戴是否合适。
c.?如在装卸化学危险物品时,不得饮酒、吸烟。工作完毕后根据工作情况和危险品的性质,及时清洗手、脸、漱口或淋浴。 (略) 空气流通。
d.?晚间作业应用防爆式或封闭式的安全照明。雨、雪、冰封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e. (略) 须备有清水、苏打水或醋酸等,以备急救时应用。
f.尽量减少人体与物品包装的接触,工作完毕后以肥皂和水清洗手脸和淋浴后才可进食饮水。对防护用具和使用工具,须经仔细洗刷,污水不得随便流散, (略) (略) 理。
②为防止聚合反应过程中出现事故的措施有:
a、按照压力 (略) 年检;b、购买合格的附件、 (略) 安装;c、每台反应釜在投加单体前都必须按照规程试压试漏,合格后才能投加单体;d、反应釜旁设置终止剂桶,确保发生是故事时能用;e、配备防毒面具、事故柜准备好充足的防护用品;f、定期更换防爆膜;g、定期确认自控阀的安全位置。
③贮存区
贮存设备、贮存方式要符合国家标准。性质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的原料物品应分类贮存。库房应配备必需的消防、通风、降温、防潮、避雷等安全装置。
设备、管道、管件等均采用可靠的密封技术,使反应、储存和输送过程都在密封 (略) ,防止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料的泄漏。
压力容器严格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 (略) 设计,并按规定设置安全阀,防止超压后发生危险。
在易发生 (略) 位,设置急救冲洗设备、洗眼器和安全喷淋喷头等设施。
(6)?粉尘危害及火灾爆炸事故风险防范措施粉尘危害的防范措施主要如下:
a.?减少原料中含粉尘量,或以不含粉尘的材料代替。
b.?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以减少尘源。为密闭尘源采取通风除尘措施创造条件。
c.?减轻体力劳动,减少粉尘飞扬。
d.?减少工人与粉尘的接触时间。
e.?定期清扫及喷洒水,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f.?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 (略) 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 (略) 部送入式机械通风。
g.?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 (略) 理后再排入大气。
h.?加强个体防护,在技术措施未能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如佩戴防尘口罩、防尘安全帽、隔绝式压风呼吸器、防尘服,使用护肤霜和皮肤清洗液; (略) 进食吸烟, 注意个人卫生;回家前将工作服换下彻底洗净。吃食物前 * 定先洗干净手。
i.?经常性地维修和管理工作,严防粉尘积聚,不定时 (略) 所产生的粉尘。j.加强粉尘危害的宣传教育,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
k.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和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7)?火灾安全防范措施
①消防设计必须 (略) 门批准。选用的消防器材,必须是经过国家鉴定合格的产品。
消防泵房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 6 等规范。
②合理布 (略) 与消火栓。并保证足够水量与水压。地下 (略) ,应有自动灭火报警装置和固定式灭火设施。地上油罐区应设围堤,且穿过围堤的管道应有防火措施。
③有爆炸和火灾危险性的物料、 (略) 房或周围区域,应设立明显的禁火标志, 并建立严格的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④应尽量控制生产工艺中淀粉粉尘的飞扬。室内墙面应平滑,地面应平整,使之不易积尘。
⑤各系统设备、管道的保温满足相应的工艺要求,应采用阻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8)?粉尘爆炸的安全防范措施
①电气设计与安装方面
在粉 (略) 所,选择相应的防爆电气设备。对于 (略) 设备,其电机采用尘密结构的粉尘防爆电机,其 (略) 控制柜应移至防爆区外布置。电气控制箱、照明灯具等电气设备也应设置相应防护等级的设备。变、 (略) 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防爆区域内。
爆炸性粉尘区域为了防止静电应采取必要的接地措施。所有进入爆炸危险区的金属
管道、金属栈桥 (略) 需要接地, (略) 静电跨接。区域内的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接地、电缆穿管及金属管道与接地干线相连。所有工艺设备及管道应至少有 * 点接地。所有用电设备 (略) 分,如照明箱及导线管等均应良好接地。
防止粉尘爆炸设计依据《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点击查看>> 7?的有关规定,在可燃性粉状原料的储存、 (略) 的电气设备必须为防爆电气。布袋收尘器需满足《粉 (略) 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 点击查看>> 8?的要求。
②工艺设计
尽量把产生粉尘的设备集中布置,可以缩小爆炸危险范围,降低设防的成本。输送可燃性粉状原料的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的静电跨接,并接地,防止静电在管道上的积聚,降低静电引起爆炸的可能性。
设置吸风除尘罩,可燃性粉状原料投料器、输送过程都有固定的产生粉尘的地方, 在产生粉尘的地方加吸尘罩,在产尘点周围形成负压,把产生的粉尘吸走, (略) 所产生粉尘云的可能性。
③车间建筑设计
采用轻质屋面,设置泄压设置。泄压设施如易于泄压的门窗、轻质墙体等。防爆墙把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其他工段隔离开,特别是电气操作室的区域。爆炸危险区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防范明火的产生。
④防粉尘爆炸措施
应重视预防粉尘爆炸的发生。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要 (略) 管理,减少因操作引起的生产事故,如定期清理积尘,爆炸危险区工作的人员禁止穿钉鞋、穿带静电的衣服,在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禁止明火作业,例如电焊、弧焊, 切割等作业。定 (略) 粉尘爆炸的安全教育,提 (略) 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和技能。
(9)?废水事故预防措施
废水治理设施在设计、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 (略) ,选用标准管材, 进行防腐、 (略) 理。加强治 (略) 管理和日常维护,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和维修。防止污废水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项目需要设置事故池,切断 (略) 的通道,使污染 (略) 理系统,将 (略) 内。项目废水排 (略) (略) 理达标后排入工 (略) ,不直接进入水域, (略) 理站进入水域前建终端事故池作为事故状态下储存与调控手段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生产事故泄露废水
和污染消防水造成的环境污染。
本项目设置消防尾水排水收集池、管网、切换阀和监控池等, (略) 于监控状态,降低对周围水环境造成的污染风险。
建设单位应从防止事故状态污染物向水环境转移的 (略) 设计,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应在污水、雨水排水系统等排出装置前设立闸门,对雨水排水管设立切换装置, 事故时及时切换至收集、处理设施。
本项目生产中发生事故时,为防止被污染 (略) 区雨水管道等途径进入周围地表水体,拟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防范:
① (略) 有雨水管道的进口均设置封闭阀,能够及时阻断被污染的消防水或其它废水进入雨水道。
②车间 * 周均应设置地沟,对泄漏出来的物料和 (略) 围堵和收集。
③ (略) 严格的“清污分流、雨污分流”,设置切换阀,在紧急状 (略) (略) 理站。
④厂设置事故池,用于收 (略) 理设施非正 (略) 理不达标的废水, 可确保事故废水不污染地表水体。
4.1?应急组织机构体系
公司成立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组成,下 (略) ( (略) ),日常工作由安全员兼管,并由营业室协助事故 (略) 理工作。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
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略) 办公室。
突发环境事 (略) 环境污染源实际情况,分别设 (略) 、物资后勤保障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及组织结构、联系方式见附件 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见下图: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略) 指挥机构
* 级指挥(总指挥):邱日安 * 级指挥(副总指挥):林斌 (略) 负责人:管露森
物资、后勤保障组负责人:黄玉玲
公司应急值班电话: 点击查看>> 外部保障体系
医疗急救电话: * 消防应急电话: * 指挥机构的职责
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 (略) * ,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
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 (略) 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 (略) (略) 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救援工作。
指挥机构成员职责
(1)?总指挥职责:
①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②组建突发环境事 (略) * ;
③负责启动与终止应急工作;
④负责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状况,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 (略) 指挥人员,推动应急组织工作的发挥;
⑤视突发环境事件状况和可能演化的趋势,判定 (略) 救援或外借应急物资, 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 (略) 理;
⑥ (略) 和对政府的报告, (略) (略) 监测、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⑦每 * 年组织更新备案,每年组织演练,签署预案发布令等。
⑧政府介入后,负责将指挥权移交政府。
(2)?副总指挥职责:
①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步骤的协调工作。
② 总指挥不能到任时接替总指挥工作。 (略) 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
①负责人员、应急资源配置、 (略) * 的调动;
②协调和 (略) 处置救援工作;
③ (略) (略) 侦察、评估, (略) 指挥制定抢救方案;
④ (略) 有的力量严格按抢救 (略) 抢救;
⑤监督本小 (略) 置的 (略) 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小组内的应急人员的安全;
⑥协 (略) 门展开环境监测工作,处理事故发生后的环境遗留问题。物资后勤保障组职责:
① (略) 区内外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与发放;
②负责做好应急资金的保障工作;
③ (略) (略) 于畅通状态;
④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
⑤交通疏导、交通管制,确保运送应急物资及人员的畅通;
⑥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 (略) 置工作;
⑦ (略) 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
公司全体员工都负有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为事故应急救援骨干力量,承担各类 (略) 置。
4.3? (略) 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不可能立即完全确定其属性时, (略) 动充满变数,如遇特殊情况下, (略) 动都 (略) (略) 力量的救援。因此,全南 (略) 与各相关救援单位、 (略) 门间的联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公司 * 旦发生不可控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略) 的总指挥应及时与
(略) 政府、 (略) 市全 (略) 以及相关 (略) 门的应急指挥机构联系,及时将
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及最新 (略) 门汇报,并将上级指挥 (略) 公 (略) 传达。
若政 (略) 门介入后,公司内的总指挥应为政 (略) 门人员,公司总
指挥 (略) 负责人应听从政 (略) 门人员的统 * 指挥,企业应急救援总指挥应积极配合政 (略) 门人员的工作,积极调动应急 (略) (略) 置及救援工作。
公司发生不可控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略) 救援力量,公司可联系全南 (略) 门、 (略) (略) 门,启动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当政府
(略) (略) 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移交指挥权,听从政 (略) 指挥,积极配合完成救援工作。
(2)?公司发生可控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略) (略) 置的,事故当事人,应立即向应 (略) 上报,应急救援总指挥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组 (略) (略) 救援, (略) 负责人应听从总指挥的统 * 指挥。应急工作结
束后,应向 (略) 市全 (略) 报备; (略) 救援力量不能满足救援需求时,需借助
外部救援力量,公司应联系全南 (略) 门、 (略) (略) 门,启动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当政 (略) (略) 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移交指挥权,听从政 (略) 指挥,积极配合完成救援工作。
4.4? (略) (略) 理分级
(略) (略) 理分两级, (略) (略) 理,不可控级 (略) (略) 理。
⑴可控级预警:
a、为已发生火灾、危险源大面积泄漏事故,但危险源没有流出或 (略) 区、企业,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b、为已发生火灾和危险源泄漏,在短 (略) 置控制未对 (略) 区产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故时,由公司应急小组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略) 应急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c、①公司设备、设施故障,将会导致危险源泄漏、火灾等安全事故的;②现场发现存在泄漏或火灾迹象的;③遇雷雨、极端气候、汛涝等恶劣气候;④其他异常现象等, 由公 (略) 置, (略) 应急办,做好应急协调工作。
⑵不可控级预警:
若危险源已流出或 (略) 区、企业,公司没有能力控制时,立即报告当 (略) 门,请求支援。
5.1?预防
环境风险源分为安全生产事故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安全危险源、排污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污染源和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
针对公司存在的危险源,公司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具体详见“3.4?风险事故管理”。对重 (略) 状况、重点区域 (略) 巡检,在事故未发生前预先发现隐患或事故发生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另外,通过相关报警系统的设立,能够及时发现
(略) 报警,以便第 * 时间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或事态的扩大, 避免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
工程技术及管理预防措施:
(1)?按规定在原料仓库、生产车间等设置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沙等消防器材。
(2)?绿化、房屋建构筑物占地以 (略) 进行水泥地面硬化,防止滴漏于地面的危险废物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3)?公司设置醒目的防火、禁止吸烟及明火标志。
(4)?对公司危险区域定时巡检,发 (略) 理。
5.2?环境风险源监控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根据全南 (略) 生产车间、办公生活车间、生产废水、危险废物、 (略) 理池布置情况,将环 (略) 分区监管。
5.2.1?主要危险源及监控
对公司各个生产车间、原料仓库,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氯化锌、银锌渣、碲碱渣等危险废物 (略) 监控。 (略) 、安全员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以及预警信息监控,并根据应急能力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别,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监控和监测工作。
(1)?各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或经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报道等其它途径得到的重
大环境事件隐患,必须立即 (略) 以及时上报指挥领导小组。
(2)?对重大环境事件隐患,无 (略) 门主管,发现后应立即 (略) 报告以及时上报指挥领导小组。
(3)?各部门应在上报信息的同时,指派有关人员对突发环境事件隐 (略) 污染控制,以防止环境污染进 * 步扩大。
5.2.2?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
(1)?公司设置消防器材情况:公司设置消防器材:本公司配置消防设施有 4kg?干粉灭火器 * ?具, * kg?手推式干粉灭火器 1?具,室外消防栓 4?个,室内消防箱 3?个。公司设置有危险废物暂存间,危化品仓库。槽罐仓库设置有应急池 * m3。
(2)?厂区操作人员劳动保护用品每 (略) 发放。
5.3?应急能力评估
公司主要危险装置和危险物质:原料储存仓库, (略) 理设施, (略) 理设施。
5.3.1? (略) * 、装备、物资
全南 (略) 成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略) 办公室。由副总经理任组长,安全环保员为副组长,组 (略) 门负责人组成。突发环境事件 (略) 环境污染源实际情况,分 (略) 、
后勤物资保障组。
应急物资与装备配备情况:
公司设置消防器材情况:本公司配置消防设施有 4kg?干粉灭火器 * ?具, * kg?手推式干粉灭火器 * ?具,室外消防栓 4?个,室内消防箱 * ?个。
厂区操作人员劳动保护用品每 (略) 发放。通讯保障:公司设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5.3.2?评估结论
在全 (略) 主要事故风险、 (略) * 、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
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详细检查了应急能力,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已从事生产工作多年,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危险 (略) 理经验丰富,现应急能力可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在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建设。 (略) (略) 。明确具体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 并抽调专(兼)职工作人员,协调办理应急管理日常事务。操作 (略) 门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同时,成立 (略) * 。 * 是建立健全了管理制
度。公司建立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 (略) * ?小时值班。员工加强学习,熟悉预案内容和管理规程,进 * 步明确工作职责。
(2)?做好突发环境 (略) 置。 * 是强化信息报送工作。各班员工按照要求, 及时上报信息。 * 是建立风险隐患排查责任制。定期组织力量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略) 区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
(3)?加强 (略) * 建设。建立以安全环保员、 (略) 、物资保障后勤组为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加强培训和演练,增强应急意识,提高避险和应急自救能力。围绕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推进应急管理建设,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人员培训、
预案演练,提高 (略) 指挥水平和管理人员应急救援的专业技能。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让公司全体操作人员了解预案内容,懂得应急程序,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4)?加强预案体系建设。继续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注重提高预案质量, 通过演练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5)?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应急体系建设。从加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 (略) * 和后勤保障系统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 是从加强应急管理体制、人员、通讯、物资、装备、 (略) * 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应急资源信息库,强化基础,
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组织、物资、装备保障; * 是建立和完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 (略) * ,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
5.4? (略) 动
1、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预
警分为:不可控级预警(Ⅰ级-社会级)、可控级预警(Ⅱ级- (略) 级)。根据事态的发
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①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② (略) ;
③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 (略) 妥善安置;
④指令各环 (略) * 进入应急状态,应急总指挥随时掌 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如有需要外委 (略) 市全 (略) 或 (略) 应急监测;
⑤针对突发环境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 (略) 所,中止可能导致 (略) 为和活动;
⑥调 (略) 需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2、 (略) 动
公司应 (略) 接到可能事故信息后,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公司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 (略) 认为事故较大, (略) 处置能力时,及时向 (略) 应急办等报告,及时研究应对方案, (略) 动。
为能及时联系和尽快掌握发生事故的状况,组长、副组长的电话必须 * h?开机,以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掌握事故动态,以便尽快 (略) 进行指挥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3、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主要 (略) 、广播、各类公共显示屏、短
信息、 (略) 、 (略) 有线电话和无线通信等。预警公告内容详见表 5-1。
表?5- (略)
序号 | 项目 | 公告内容 |
1 | 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 | |
2 | 预警级别 | |
3 | (略) 所 | |
4 | 预警起始时间 | |
5 | 可能影响范围 | |
6 | 警示事项 | |
7 | 应采取的措施 |
4、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预警信息的发布 * 般通过紧急会议、电话、短信系统、网 (略)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
①达到Ⅰ级预警标准的,由 (略) 确认预警级别、预警范围,并发布预警信息;
②达到Ⅱ级预警标准的,由应急指挥组确认预警级别、预警范围,并发布预警信息; 构成预警条件已经消除时,由公司 (略) 下达预警结束指令。
5.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5.5.1?事故报警与救援程序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现场人员根据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控制措施,
尽量控制事故蔓延,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事故地点及事态的 (略) (略) 会救援的应急救援形式,对于可能造成重大或灾难性的事故或依靠本单位力量不能控制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的, (略) 会支援,以便尽快控制事故的发展。
为能及时联系和掌握发生事故的情况,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的电话必须在 * ?小时开机,以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掌握事故动态,以便 (略) 指挥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5.5.1?报警联络方式
电话或 (略) 门及相关人员,实行电话值班制,现场人员要第 * 时间拨打值班长、副总经理 (略) 电话。值班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 (略) 领导汇报。
相关人员联系方式详见附表:应急救援通信录。
5.5.2?内部通讯方式
(1)公司值班室 * ?小时有人值班,要求值班人员熟悉危险目标位置和发生危险 (略) 理方式。
公司值班电话: 点击查看>>
(2) * ?小 (略) 通讯 (略) 联系电话:总经理电话:看附件 5
公司副总经理电话:看附件 5
安全员、应急小组电话:看附件 5
5.5.3?外部通讯方式
当发生 (略) 应急救援力量,需要外界支援时,在公司公司应急办
公室的统 * 安排下向 (略) 市全 (略) 、 (略) 等相关单位求救,请求外界支援。
医疗急救电话: * 消防应急电话: *
6.1?信息报告
6.1.1?信息报告程序
现场操 (略) 环保安全检查时如发现危险源出现异常情况,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应立即以口头大声呼叫或 (略) (略)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
室通报。应 (略) 设立 *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点击查看>> , * 旦环境事故发生,值守人员应做记录后,立即报告应 (略) 主管领导。
(略) 对可能酿成环境污染事故的, (略) (略) ,总指挥及 (略) 全体成员研究事件发展的可能 (略) 动, (略) 门、各应急救援小 (略) 动。
(略) 接到可能导致环境事故的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 (略) 门、现场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略) 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 (略) 置能力时,应当在 1小时内及时向 (略) 市全 (略) 报告,及时研究应对方案, (略) 动。
6.1.2?事故报告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 (略) 理结果报告 * 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 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 (略) 理完毕后立 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略) 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 (略) 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 (略) 理 (略) 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内部信息报告的形式和要求,以及事件信息的通报流程。
报告形式包括电话报告及书面报告,内部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发 (略) 属环保监控区域,具体地点、具体时间及设备、设施;
(2)?事故类型:火灾爆炸、中毒、危险源泄漏;
(3)?发生污染事件原因及应急措施或方法;
(4)?有无人员伤亡及被困人员;
(5)?上报时限:立即上报
(6)?污染事件通报流程:直接上报突发环 (略) 。
6.2?信息上报
若发生重特大污染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在 1小时内报 (略) 门。
6.3?信息传递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启动本预案后,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略) 以外的相关村庄居民时,要在第 * 时间向周边村庄居民传递可能发生的灾害,通知周边居民疏散。公司负责人负责信息传递和解释工作。
6.4?信息发布
(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信息发布,负责说 (略) 理完毕后的调查结果、采取的措施、 (略) 理的安排及预防改进措施等。
(2)?在信息发布过程中,信息发布组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报道事故发生、发展过程。
(3)?公司对外新闻发言人由应 (略) 指定。
(4)?所有对外发布的报道,须报请公司应 (略) 审定后方可在媒体上发布。
7、应急响应与措施7.1?分级响应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坚持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 * 领导,按照环境保护
片区负责制,各个操作工人、 (略) 门为单位支持的原则。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不可控(不可控响应-当地政府)、可控(可控响应- (略) )两级。超 (略) 置能力时,应及时启动不可控应急响应、
请求当 (略) 门支援。
⑴不可控预警:
为已发生火灾、爆炸和危险源大面积泄漏事故,且危险源流出或 (略) 区、企业,公司已没有能力控制,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在 1?小时内报告当 (略) 门, 请求支援、启动Ⅰ级应急救援预案。
⑵可控预警:
a、为已发生火灾、爆炸和危险源大面积泄漏事故,但危险源没有流出或 (略) 区、企业,由公司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略) 各 (略) 处置。
b、为已发生火灾和危险源泄漏,在短 (略) 置控制未对 (略) 区产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故时,由班组应急小组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略) 应急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c、①设备、设施故障,将会导致危险源泄漏、火灾、爆炸等环境安全事故的;②现场发现存在泄漏或火灾迹象的;③遇雷雨、极端气候、汛涝等恶劣气候;④其他异常现象等,由公司班 (略) 置, (略) (略) ,做好应急协调工作。
⑶分级响应条件:
公司危险事故的类别主要有:化学品的泄漏、火灾中毒、环境污染等。前 * 种多是由于操作人员在工作中操作不当引起,涉及范围较小,而后两种不发生则已, * 旦发生
引起几种共同发生的机率十分大,危害程度极高,波及范围十分广,必须在 1?小时内向 (略) 市全 (略) 、当 (略) 门请求应急救援。
7.2?响应程序
分区预警,分区重点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包括原料储存区原料的泄漏、 (略) 理设施不正常、危险 (略) 置等,响应流程如下:
7.3?应急措施
发生环境 (略) 处置:
公司要立即采取关闭、封堵、围挡、吸附、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 (略) 置工作。定期组织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公司应组织制订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 (略) 置、临 (略) 置 (略) 置污染物。
公司的危险废物经专用容器分类收集后,在收集间内暂存,全部 (略) (略) 置。
危险废物的管理应符合危 (略) 置的技术规范及危险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 (略) 产生 (略) 初步的分类收集,禁止危险废物和其他生活垃圾混杂。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 * 防”收集间暂存,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相关管理要求收集、暂存、处置。危险废物收集间门上设有明显的危险废物警示标识,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出、偷 (略) (略) 为发生。
厂区储存的原辅原料有 * 苯、醋酸 * 酯,发生泄漏时应急措施应注意事项:
(1)?实施控制事故发展的装备、资源。①通信设备应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危险区内禁止使用移动电话和对讲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工具。②消防装备和器材:灭火砂箱、灭火毯、 * 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等。
(2)?救护人员使用的装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全封闭防化服或防静电消防服、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等。
(3)? (略) 置、检测用设备: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消防水枪、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及防爆电筒等。
7.3.1? (略) 理站风险防范措施
① (略) 理池做好防腐、 (略) 理;
②工艺中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系统更加易于控制,同时在出水口设自动监控仪表;
③公司设有专职 (略) 管理 (略) 理系统;
④针对可 (略) 理系统事故排放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
7.3.2?废气设施风险防范措施
①各生产 (略) 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设备的检修及保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并设置机器事故应急措施及管理制度,确 (略) 于良好状态,使设备 (略) 理效果。
②现场作业人员定 (略) 理状况, (略) 理设施的循环水系统、抽风 (略) 点检工作,并派专人巡视,遇不良工作状况立即停止车间相关作业,维修正常后再开始作业,杜绝事故性废气直排,并及时呈报单位主管。待检修完毕再通知生产车间相关工序。
7.3.3?生产车间风险防范措施
①生产车间地面做防腐、 (略) 理;
②车间设备周边设置围堰。
③配备相应的环境应急物资。
7.3.4?危化品仓库风险防范措施
①公司设置有专门危化品仓库和罐区专门储存化学品原料,均设有防漏围堰,各种液态原料采用铁桶或塑胶桶装,固态原料采用袋装。
②危化品仓库和罐区门口设置有废水管沟,如发生泄漏可经废水管道流入到相应的废水收集池,仓库内地面均做防腐防渗措施;
③根据化学品 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的内容,同 * 类不同种化学品之间有 0.5m 的隔离区,不同类之间用围墙隔离或有 1m?的隔离区。同时容器装堆放高度不超过 1.2m, 袋装堆放高度不超过 3m。
④明火控制:控制检 (略) 的着火源,包括明火、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火花、静电火花等;禁止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库区使用明火;因特殊 (略) 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许可证;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质;配置消防器材。动火施工职员必须持证上岗。
⑤摩擦和撞击控制:在辅助设施、 (略) 中,保持良好的润滑,及时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在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金属容器时,防止互相撞击,不能抛掷, 以免因产生火花或容器爆裂而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进出职员不能穿带钉的鞋。装卸、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振动,撞击摩擦、重压和倾倒。
⑥自燃发热控制:油抹布、油棉纱等易自燃引起火灾,应装进金属容器内,放置存安全地带并及时清理。
⑦电火花控制:库区使用的主要是低压电器设备,往往会产生短时间的弧光放电和接点上的微弱火花,对需要点火能量低的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爆炸粉尘等构成危险,所以电器设备及其配线应选择防爆型。
⑧静电火花控制:静电最严重的危害是导致可燃物燃烧、爆炸,对需要点火能量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尤其严重,在有 * 苯、醋酸 * 酯、苯、 (略) ,应特别留意静电危害,进出职员应着防静电工作服,管道输送时应控制流速,散装化学品槽车应有可靠 (略) 位并对静电 (略) 监测报警等,整个系统应抑制静电产生或迅速导出静电。
7.3.5?危险废物堆放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危险废物暂存仓地面做了防渗措施;
②对垃圾堆放点做防腐、防渗措施,并设计渗滤液排水收集系统
③定期检修,防止因防腐、防渗措施损坏时渗漏而影响地下水。
④划定禁区,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
⑤库场应配备专职人员看管,负责检查、保养、维修工作,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7.3.6?事故应急池(兼消防废水)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事故应急池采用防渗混凝土浇筑为 * 体, * 边墙体采用垂直结构,内表面做水泥砂浆抹面,并找平、压实、抹光,并做防腐、 (略) 理。同时已做好防腐、 (略) 理。
7.3.7?电 (略) 理
(1)?处理措施
①发生电器火灾时,发现者马 (略) 最近的手提 (略) 扑救。同时, 大声疾呼,通知值班经理。
②值班经理指派专人迅速跑至配电房切断电源。取来配电间放置的手提式 * 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 (略) 并组织当班人员前来扑救。值班经理视如为 * 次配电则 (略) 电源总闸,如是 * 次配电点着火,则 (略) 联系,及时停止供电
③当班操作员和管理人员把火源周围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发更大火灾的可燃、易燃物移至安全地带。公司经理指挥其他 (略) 有效扑救,直到火情被完全控制。此时若火灾尚未扑灭,管理人员马 (略) 前来救援。
④如火势继续扩大,用灭火器无法减轻或扑灭火势时, (略) 内人员,禁止任何车辆、 (略) 。
⑤如火势已到 (略) 面,值班经理应马上组织 (略) ,并等候消防车辆及消 (略) 。
⑥火灾扑灭后,迅速将有关情况上 (略) 门。
⑦公司负责人速派专业 (略) 对 (略) 维修,恢复其正常的生产、生
活。
(2)?注意事项
在消防灭火的同时,首先应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略) (略) 后, (略) 共同灭火, (略) 按照灭火 (略) 灭火。
(3)? (略) 理措施及隔离疏散
当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视火情大小:火情小时,现场指挥要立即组织人 (略) 控制,尽快灭火。火势大时,人员应迅速撤离并保证自身安全。
(4)?现场急救
(略) 有人中毒窒息或烧伤时,立即抢救至空气新鲜的安全地带,如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烧伤人员应注意保护创面并防止 * 次受伤,如有外伤流血应立即包扎。 (略) (略) 人员赶到 (略) 理。
7.3.8?人 (略) 理
(1)?处理措施
当发现人员中毒,应立即 (略) 救助。首先要打急救电话 * ? (略) 。在等待医生来之前 (略) (略) 理,以维持生命及避免毒物继续作用。尽可 (略) 接触的毒物的情况:毒物种类、数量等。准确告诉医生,让医生能及时
抢救。
⑴ 死亡:
① 当发现者初步确定受伤人员已经死亡, (略) 内 (略) ,禁止 * 切 (略) ,同时停止营业并拨打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等待警察和医护人员的到达, 证实人员的合法死亡性。
② 上报上 (略) 门,协助警察和医 (略) 、后续工作。
③ 在救人的同时, (略) 。当医护及公安 (略) 后,协助医护人员共同抢救,与公安人员积极 (略) 。 (略) 理好事件后,向上 (略) 门汇报,由领导协商医疗费用的承担 (略) 理。
(2)? (略) 理措施及隔离疏散:
当发生人员中毒时,要保持镇定,视伤 (略) 急救。情况严重时,现场指挥
要立 (略) 并组织人员稳住伤员,尽可能缓和中毒伤情。禁止无关 (略) ,禁止围观人员堵塞道路及进、出站口。
7.3.9?危险废物污染防范措施
危险废物主要环境风险为管理不当导致未按规范存贮、运输过程发生事故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为避免危险废物管理、 (略) 置不当导致的环境风险,提出如下措施:
(1)?危险废物暂存间必须做到防雨、防渗、防流失;
(2)?危险废物暂存间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加强管理, (略) 置;
(3)?危险废物应当标注废弃物标识,分类包装,分类堆放,并本着及时、方便、安全、快捷的原则,进行收集;
(4)?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5)?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6)?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应符合相关规范、驾驶人员必须持证作业;
(7)?制定科学的运输路线,运输路线须避开水沟等地表水体;
(8)?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危险废物运输事故列入应急预案风险源中,并制定应急措施。
7.4?应急监测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公司应立即委托 (略) 市全 (略) 对事故 (略) 监测。
根据事故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频次、项目和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
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 (略) 理。
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人 (略) ,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检测仪器和装置,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事故叙述内容:①污染物质的种类;②污染物质的浓度;③污染的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作出判断的过程。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 (略) 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和污染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对 (略) 及时、 (略) 理、处置和制定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可以说应急监测
(略) (略) 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在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现场应急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 应急监测技术的先进 (略) 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快速与准确相结合,环境要素的优先顺序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7.4.1?点位布设及采样
(1)布点原则
①采样段面(点)的设置 * 般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设置参照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目
的。
②对被突 (略) 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均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还应设置削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 (略) 需信息,同时需考 (略) 性和便捷性。
7.4.2?布点采样方法
(1)?对于环境空气污染事故
①应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 (略) ,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 (略) 风向以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下风向(污染物漂移云团经过的路径)影响区域、掩体或低洼等位置,按 * 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距事故发生 (略) 、职工生活区及邻近村落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点采样。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的位置。
②对于应急监测用采样器,应经常予以校正,便于在紧急时刻,监测设备能第 * 时间投入使用。
(2)?对于地表水突发环境事件
①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方向、扩散速度(或流速) (略) 具体情况
(如
地形地貌等)进行布点采样,同时应测定流量。
②对厂区周边河流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 * 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点)。如河流流速很小或基本静止,可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在事故影响区域内饮用水和农灌区取水口必须设置采样断面
(点)。
(3)?对于地下水突发环境事件
①应以事 (略) , (略) 区周围地下 (略) 格法或敷设法在周围2km?内布设监测井采样,同时视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垂直于地下水水流的上方向, 设置对照监测井采样;在以地下水为饮用 (略) 必须设置采样点。
②采样应避开井壁,采样瓶以均匀的速度沉入水中,使整个垂直断面的各层水样进入采样瓶。
③若用泵或直接从取水管采集水样时,应先排尽管内的积水后采集水样。同时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采样 * 个对照样品。
(4)?对于土壤污染事故
①应以事 (略) ,在事故发生地及其周围 * 定距离内的区域按 * 定间隔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深度采样,同时采集未受污染区域的样品作为对照样品。
②在相对开阔的污染区域采取垂直深 * cm?的表面土。 * 般在 * m× * m?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方式或根据地形采样蛇形布点方法(采样点不少于 5?个)。
③将多点采集的土壤样品除去石块、草根等杂质,现场混合后取 1~2kg?样品装在塑料带内密封。
7.4.3?监测频次的确定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稀释、扩散、降解和沉降等自然作 (略) 理处置后, 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了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 (略) 连续的跟踪监测。应急监测全过程应在事发、事中和事后等不同阶段予以体现,但各个
阶段的监测频次不尽相同,参见表 6.5-1。
表?7.4-1应急监测频次的确定原则
事故类型监测点位应急监测频次
环境空气污染事故发生地
初始加密(6?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
低频次
7.4.4?监测因子
水体监测因子:有机物、氨氮等
大气监测因子:有机废气、盐酸酸雾等
7.4.5?监测责任人及责任单位
企业目前不具备足够的应急监测能力,但可以委托 (略) 市全 (略) (略) 监测,
监测方案监测对事故的具体情况再详细制定。企业确定 * 名应急监测责任人, * 旦发生事故,应急监测责任人负责联系对 (略) 门。应急监测责任人确定为曾文祥 点击查看>> 。
7.4.6?监测结果报告制度
应急环境监测组应 (略) 报告有关的监测结果,定期或不定期编写监测快报( * 般水污染在 4?小时内,气污染在 2?小时内作出快报)。污染跟踪监测则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 (略) 门的意见定时编制报告。
7.4.7?监测人员的防护措施
(1)?进入突发性环境 (略) 的应急监测人员,必须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 (略) 不熟悉、 (略) 安全或不按规定配备必需的防护没备(如防护服、防毒呼吸器等)时, (略) 指挥、警戒人员许可,不得 (略) 进行采样监测;
(2)?应急监测时,至少应有 2? (略) 。 (略) 进行采样监测, (略) 指挥、
警戒人员的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配备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毒
呼吸器等);
(3)?进入易燃、 (略) 的应急监测车辆应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应使 (略) 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包括附件,如电源等) (略) 监测,或在确认安全的情 (略) 应急监测 (略) 现场监测;
(4)?进入水体或登高采样,应穿戴救生衣或佩带防护安全带(绳),以防安全事故;
(5)?对需 (略) 分析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性状不明样品,特别是污染源样品应用特别的标识(如图案、文字)加以注明,以便送样、接样和分析人员 (略) 置对策,确保他们自身的安全;
(6)?对含有剧毒或大量有毒有害化合物的样品,特别是污染源样品, (略) 置, (略) 理或送 (略) (略) (略) 理。
7.5?应急终止
(1)?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 * 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① (略) 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
②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③ (略) 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④ (略) 的各 (略) 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⑤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2)?应急终止程序
①现 (略) 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 (略) (略) 批准;
②现 (略) 向所属各专 (略) * 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③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 (略) 应根据公司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 (略) 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 (略) 为止。
7.6?应 (略) 动
(1)?环 (略) (略) 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
题的重复出现。
(2)?有关类别环境事 (略) 门负责编制特别重大、重大环境事件总结报告, 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3)?应急过程评价。由公 (略) (略) 门组织有关专家,会同 (略) 门组织实施。
(4)?根据实践经验,有关类别环境事 (略) 门负责组织对 (略) 评估, 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5)? (略) (略) 门负责组织、指 (略) * 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7.7?应急安全
7.7.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 * 购置 (略) 处置人员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 分发各个环保安全人员保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环保 (略) 培训和演练,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防 (略) 处理,并对对应急人员 (略) (略) 演练。
7.7.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突发重大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及时告知周围群众并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略) (略) 支援。
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 (略) 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 (略) 所。
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
* 旦发生事故, (略) 内部电话联系,外部使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
应急领导小组设置 * ?小时应急电话,并有专人值守,各个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电话务必 * ? (略) 于可以接通状态。联系方式见附件 5:
8.2? (略) * 保障
(1)?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分别对公司废水、危险废物、储存区、生产车间设立专门 (略) * ,设有环保应 (略) * ;
(2)? (略) 突发环保事件应急救援单项演练、综合演练;
(3)?及时传达上级环保、安全 (略) 门的要求及法律法规精神;
(4)?有计划的向 (略) (略) 服务。
(5)?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公司为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编印、发放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公众防护宣传单,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 (略) 配有专门的环保安全防护器材,并由环保后勤保障组负责统 * 采购和发放;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包括危险废物运输车辆的安全)、到期药品,器材及时更换,不足救援物资及时补齐,失效过期消防器材及时更换。
(2)?按相关规范要求,公司内配置消防沙、灭火器器材;操作人员配备的防护用品等。
(3)?应急电源,照明,公司自备照明: * ?个。
(5)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8.4?经费保障
(略) 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管理和协调,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保证在事故应急救援中,交通运输、受伤人员医疗、 (略) 理和维修技 (略) 需资金的充足和合理利用。
8.5?应急技术保障
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 (略) (略) 突发环境
事件,随时投入应急的后续支援和提供技术支援,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8.6?应急救援保障
A、内部保障
(1)?确 (略) * ,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
(略) * 以事 (略) 办公室为龙头, (略) 门人员参加, (略) (略) 、物资后勤保障组等。
(2)?现场平面布置图、消防设施配置图、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略) 办公室负责收集,原件由资料员统 * 保管, (略) 和副指挥长分别留存。
(3)?应急通信系统
以电话联系为主,并派专人落实和实施
总经理、副总经理电话、 (略) 负责人电话、物资后勤保障组负责人电话: 看附件 5
B、保障制度
为了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 (略) 理,必须制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公司 (略) 经常性的应急救援常识教育,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应建立以下相应制度:
(1)?值班制度:建立 * ?小时值班制度, (略) 政值班负责,遇 (略) 理。每班由值班长负责巡视检查、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安全员汇报,值班人员全天打开手机,应对各种异常情况。
(2)?检查制度:每月由公司应急救援 (略) 环保工作,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例会制度:每季度由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织召开 * 次指挥组成 (略) * 负责人会议,检查上季度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4)?必须让每个班组的操作人员 (略) 置方法, (略) 置事故的能力,公司
综合性的 (略) 每年组织 * 次,对工作突出者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5)?培训制度
事 (略) (略) 内部同 (略) 门组织的应急救援培训,熟悉应急救援知识,熟练使用各种应急救援器材。
C、外部救援
(1)?当公司的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 (略) 会安全时,救援小组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 (略) 会力量援助, (略) (略) 区时,由救援小组指定专人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及单位互助的方式。
(2)?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3)?应 (略) 。
8.7?次生灾害安全防护
8.7.1?次生灾害类别
由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①生产废水等泄漏引起的地表示、地下水水质污染、土壤污染;
②危险 (略) 置或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
8.7.2?安全防护措施
(1)?加强公司危险源管理
①定期对污水 (略) 维护及检修;
②定期对危险废物收集间防雨、防渗、防流失检查和管理;
③定期对事故池、污水收集池防渗检查;
④定期检查、检测原料仓库防渗层、管线,防止原料泄漏。
(2)?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
(3)?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4)?加强操作人员应急相关知识培训。
8.8? (略) 置
8.8.1? (略) 置
(1)?污染监测与治理
事故得到控制后, (略) 协调组 (略) (略) 污染监测, (略) 有无污染物预留。公司要组织相关专家 (略) 理、 (略) 置所收集的废物、被污染的土壤或地表水或其它材料。
(2)?生产恢复
(略) (略) 门人员完成下列工作,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1)?转移、处理、储存或 (略) 置废弃材料;
(2)?做好应急设施、设备、器材污染消除、维护、更新等工作,以应对下次应急状态;
(3)?维护或更换相关应急设备;
(4)?清理或 (略) 地。
8.8.2?保险
建立突 (略) 会保险机制。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8.8.3?工作总结与评价
(1)?调查污染事故的发生原因和性质,评估出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影响和损失评估、遗留待解决问题等。
(2)?应急过程的总结和改进建议:如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应急组织机构是否合理, (略) * 能力是否需要改进;响应程序是否与应急任务相匹配; 采用的监测仪器、通信设备和车辆等能否满足应急响应工作的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和
方法是否得当;防护设备能否满足要求等。
(3)?对 (略) 总结,防止以后不发生类似环境事件,提出管理、具体操作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4)?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 (略) 中长期影响评估,并
做出相应的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 (略) 恢复的建议。
9.1?培训
公司为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应编印、发放公司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公众防护宣传单,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同时,应急领 (略) 门环保安全负责人定期安排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管理知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环保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
(略) 负责组织、指导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 (略) 门和应急救援专业组织负责人做好日常预案的学习培训,根据预案实施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对应急 (略) 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应做好记录和培训评估。
培训时间 (略) * 次。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a、 (略) 位的分布与事故风险;
b、事故报警与报告程序、方式; c、火灾、 (略) 置措施;
d、各种应急设备设施及防护用品的使用与正确佩戴; e、应急疏散程 (略) 的保护;
f、医疗急救知识与技能。员工与公众的培训内容:
a、可能的重大危险事故及后果; b、事故报警与报告;
c、灭火器的使用与基本灭火方法;
d、 (略) 理与化学品基本防护知识; e、疏散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f、自救和互救的基本常识。应急培训要求:
a、针对性:针对可能的事故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人员予以不同的培训内容; b、周期性:公司级的培训 * 般每年 * 次,部门与功能性培训每季度 * 次;
c、真实性:培训应贴近实际应急活动。
9.2?演练
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 (略) 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进行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应急领导 (略) 的联合演练。演练内容主要包括:
单项演练:由部门负责人组织, (略) 的突发环境 (略) 专业培训及演练,演练内容为突发环境安全事件为可控级响应时采取的环 (略) 动。每半年不低于 * 次。
联合演练:由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略) 门 (略) 门、 (略) 全体人员, (略) 内突发环境安全事件为可控级响应及不可控级响应时的环 (略) 动。联合演练周期为每年不得少于 * 次。
具体演练内容:
① 消防灭火演练;
② 泄露事故演练;
③ 报警及通信演练;
④ 人员疏散和交通管制演练;
⑤ 情况通报演练;
⑥ 各类应急设施的使用技能演练;
⑦ 模拟各类事件的快速反应演练等。
9.3?记录与考核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要做好相关记录和考核,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 .1?事故应急 (略) 奖励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 * 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突发环 (略) 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 .2?事故应急 (略) 责任追究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 (略) 为之 * 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 (略) 在单位或者上 (略) 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 (略) 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 (略) 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略) 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略) (略) 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 (略) 会秩序的;
(8)?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 (略) 为的。
* .1?预案评审
(略) (略) 根据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每年 (略) 评审, * 年组织 * 次回顾性评估,进行修订,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 .2?预案备案
公司应将最新版本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报当地政 (略) (略) 门备案。
* .3?预案发布与发放
1)?公司突 (略) (略) 组织评审后,由总经理签署发布;
2)? (略) 负责对应急预案的统 * 管理;
3)?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管理发放,发放应建立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 (略) 更新, (略) 门获得最新版本的应急预案;
4)?应发放到应急指挥小 (略) 门主要负责人及岗位。
* .4?应急预案的修订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或者应急救援和演练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略) (略) 根据每年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每年 (略) 评审, * 年组织 * 次回顾性评估,进行预案修订更新,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 .4.1?应急预案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1)?危险源发生变化(包括危险源种类、数量、位置);
(2)?应急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
(3)?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及报告机制、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重大变化
的;
(4)?应急装备、设施发生变化;
(5)?应急演练评价中发生存在不符合项;
(6)?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 .4.2?应急预案更改、修订程序
(略) (略) 根据上述情 (略) 上级公司提出申请,说明修改原因,经授权后组织修订,并将修改的文件 (略) 门。
预案修订应建立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页码、内容、修改人)
* .5?预案签署和解释
全南 (略) 编制并实施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依据环保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由全南 (略) 总经理签署, (略) 门为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最总解释权归属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 .6?预案的实施
全南 (略) 编制并实施的《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门为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签署发布之日实施。
预案签署人:
实施时间: * ?年 7?月 * ?日
(略) 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 、附 则-名词术语、定义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 (略) 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 (略) 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略) 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 (略) 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 (略) 动。
预案分类: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 * 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 (略) 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突发船舶污染事件等。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主要是指生物物种受到不当采集、猎杀、走私、非法携带出入境或 (略) 交换、工程建设危害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和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物辐射污染事件。
(略) 理: (略) 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 (略) (略) 置措施。 (略) 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 (略) 理 * 般分为泄漏源控 (略) (略) 分。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 (略) 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习: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 (略) 的 * 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略) 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 (略) 、现场应急 (略) 的联合演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 (略) 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或健康)的危险程度。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环境敏感点: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环境敏感区”的定义。
附件
附件 * :地理位置图
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附件 * :公司平面布置图
II
附件 * :公司周边环境“环境敏感点”示意图
附件 * 、厂区雨水、污水走向图
附件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
管露森 | 总经理助理 | ||
赵飞 | (略) 长 |
组长 | 吴建兵 | 总经理助理 | |
组员 | 谭燕基 | 技术员 | |
组长 | 邝建峰 | 车间主任 | |
组员 | 黄小迷 | 文员 | |
组长 | 曾文祥 | 机修主任 | |
组员 | 曾春林 | 电工 | |
组长 | 李道枫 | 车间主任 | |
组员 | 钟秀连 | 生产巡查 | |
组长 | 刘茂森 | 车间主任 | |
组员 | 钟庆龙 | 安环专员 | |
组长 | 陈辉 | 车间主任 | |
组员 | 黄波 | 叉车司机 | |
组长 | 黄玉玲 | (略) 长 |
外部救援通讯方式
医疗急救电话: * 消防应急电话: *
附件 * : 公司配备消防器材及应急装备物资 * 、配置的主要消防器材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摆放或设置地点 | 数量 | 是否有效 |
1 | 手推车干粉灭火器 | MFZ/ABC * ?型 | 转炉车间 | 1?具 | 有效 |
2 |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 4kg | 各车间 | * ?具 | 有效 |
3 | 室外消防栓 | 厂区道路 | 4?个 | 有效 | |
4 | 消室内消防箱 | 办公室 | 3?个 | 有效 |
* 、应急物资装备
类型 | 数量 | 用途 | 存放位置 |
气闭性防护服 | 3 | 防护 | 铋车间 |
正压式呼吸器 | 3 | 防护 | 铋车间 |
防毒面具 | 若干 | 防护 | 各车间 |
室外消防栓 | 4?个 | 灭火 | 厂区道路 |
室内消防箱 | 3?个 | 灭火 | 办公室 |
灭火器 | 约 * ?具 | 灭火 | 各车间 |
手推式灭火器 | 1?具 | 灭火 | 转炉车间 |
1?吨装塑料收集箱 | 3 | 收集泄漏 | 机修 |
液氯泄漏报警器 | 2 | 警报 | 铋车间 |
天然气泄漏报警器 | 2 | 警报 | 电解车间、铋车间 |
喷淋 | 1 | 应急 | 铋车间 |
根据公司现有应急物质情况:应适当增加补充泄漏报警系统、覆盖泡沫、消防服、担架、移动式潜污泵及塑料软水管。
附件 * :《全南 (略) 关于成立突发环境预案资料编制领导小组的通知》
关于成立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的通知
为了高效、实用、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特成立编制领导小组, 根据编制工作需要,各成员按组长工作安排,共同配合组长完成编制《全南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组 长 : 副组长: 成 员 :
审 核 :
应急预案编写完成后, (略) 进行评审,内部评审完成后。 (略) 专家评估,经专家评估合格后发布实施,并报送 (略) 市全 (略) 备案。
全南 (略)
* ?年 6?月 * ?日
附件 * : (略) 置卡
×××岗位应急卡
岗位名称×××?操作岗位
关键工艺参数 岗位操作要点 (略) 置装备
操作压力、温度等
操作压力、温度、反应时间等
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灭火器、应急药品等
(略) 置注意事项:
1、掌握风向:观察风向,注意上风向撤离路线和地点。
2、上报时限:发生异常情况, (略) 主管。
3、应急联络:①前后工序联系确认,② (略) (略) 联络,③ (略) 外部联络 * ; * ; * 。
4、清点人员: (略) 后,要相互清点人数。
5、异常确认:判断异常情况的起因,影响程度等。
6、处置事项:避免产生各类火种、个体防护等。岗位存在危险因素应对措施:
1、反 (略) 置措施:
2、反 (略) 置措施:
3、 (略) 置措施:
4、 (略) 置措施:
5、 (略) 置措施:①关闭正在工作的打料泵上的关闭按钮;②查找泄漏源, (略) 在管线前后阀门,若无法关闭的情况下,用干布、 (略) 堵漏;
③用沙袋围堵泄漏区域,防止 (略) ,若进入,关闭区域雨水排水井阀门;
④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⑤大量泄漏: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喷雾水稀释或泡沫覆盖,降低蒸汽引发的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 (略) (略) 置。
6、 (略) 置措施: (略) 门主管, (略) 领导,公司领导报 (略) 、消防 (略) 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略) 区。
7、 (略) 置措施:①皮肤或眼睛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或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 ?分钟, (略) 救治;②若吸入, (略) (略)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心跳停止, (略) 胸外挤压,如呼吸停止, (略) 人工呼吸, (略) 救治;③若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略) 救治;
8、 (略) 置措施: (略) 门主管, (略) , (略) (略) 理,① (略) 消毒止血包扎;② (略) (略) 固定;③如心跳停止, (略) 胸外挤压;④如呼吸停止, (略) 人工呼吸;⑤ (略) 理的伤势,不要盲目救治,等待专 (略) 理。
应急联系方式(电话号码)
(略) 负责人公司负责人
厂内
报警电话火警电话急救电话
公共
附件十:突发环境事件报告表
表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报告表(初报)
报告方式
1?电话报告
2?书面报告
内部
报告人
外部
报告时间 | 年 | 月日时分 |
单位名称 | ||
地址 | ||
法人代表 | 联系电话 | |
传真 发生位置 | 设备设施名称 | |
物料名称 | ||
类型 | 泄漏火灾爆炸其它 | |
污染物名称 | 数量 | 排放去向 |
已污染的范围
可能受影响区域
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 趋向
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建议采取措施
直接人员伤亡和财产经济 损失
表?2公司突发环境事件报告表(续报)
报告时间 | 年 | 月日时 | 分 |
单位名称 | |||
地址 | |||
法人代表 | 联系电话 | ||
传真 发生位置 | 设备设施名称 | ||
物料名称 | |||
类型 | 泄漏火灾爆炸其它 | ||
污染物名称 | 数量 | 排放去向 |
表?3公司突发环境事件报告表(处理结果报告)
报告方式报告时间单位名称地址
(略) 络报告
年月
报告人
日时分
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传真
发生位置物料名称类型
设备设施名称
泄漏火灾爆炸其它
污染物名称数量排放去向
(报告正文) * 、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
* 、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 、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 * 、处理后的遗留问题:
* 、 (略) 理 (略) 门和工作内容: * 、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不够可附页)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