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双美猪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江西双美猪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

预案版本号:JXBJ- * 1- *

(略) 双美猪业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略)

发布人:

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环境法律、法规、规章

1.2.2地方法律、法规、规章

1.2.3技术导则、标准

1.2.4项目依据

1.3适用范围

1.4事件分级

1.5应急预案体系

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1.6. (略) 联系

1.6. (略) 联系

1.7工作原则

2基本情况调查

2.1基本情况

2.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2.3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治理设施

2.3.1废水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2.3.2废气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2.3.3固废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2.3.4噪声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3环境应急能力评估

3.1目前应急能力

3.1. (略) *

3.1.2企业应急救援措施

3.1.3企业应急救援措施

3.1.4其他技术措施

3.2自身应急能力不足

4组织机构及职责

4.1组织体系

4.2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5预防和预警

5.1环境风险源

5.2 预防措施

5.2.1生产过程风险防控措施

5.2.2危险化学品事故防范措施

5.2.3火灾和爆炸防控措施

5.2.4废水污染事故防控措施

5.2.5废气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5.2.6危险废物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5.2.7地下水风险防控措施

5. (略) 动

5.4报警与通讯联络方式

6信息报告

6. (略) 报告

6.2信息上报

7应急响应与措施

7.1分级响应机制

7.2应急响应程序

7.3应急衔接机制

7.4应急措施

7. (略) 应急救援、疏散及隔离

7.5. (略) 救护

7.5. (略) 救治

7.5.3紧急撤离、疏散

7.5.4危险区的隔离

7.5.5应急救援时注意事项

7.5.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7.6应急监测

7.6.1监测方案

7.6. (略) 监测的安全事项

7.6.3监测设备、防护器材、耗材等日常管理要求

7.6.4监测报告

7.7应急终止

7.7.1应急终止的条件

7.7.2应急终止的程序

7.8应 (略) 动

(略) 置

8. (略) 保护

8. (略) 洗消

8. (略) 理

8.3.1伤亡人员的安置与抚恤

8.3.2调用物资的清理与补偿

8.3.3社会救助

8.3.4原因调查

8.3.5实施赔偿

8.3.6生态监测与生态修复

8.4环境影响评估

8.5工作总结与评价

9应急培训和演练

9.1应急培训

9.1.1培训组织

9.1.2培训内容和对象

9.1.3培训要求

9.1.4培训考核

9.2应急演练

* 奖惩

* .1奖惩

* .2责任追究

* 保障措施

* .1经费保障

* .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 . (略) * 保障

* .4通信与信息保障

* .5交通运输保障

* .6治安保障

* .7医疗卫生保障

*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 .1预案的评审

* .1. (略) 评审

* .1. (略) 评审

* .2备案管理

* .3发布与更新

* .4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 附则

* .1术语和定义

* .2修改记录表



1总则1.1编制目的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是指针 (略) 的特点,为了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 (略) 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针对 (略) 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 (略) 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 (略) 会影响相适应。

本次应急预案编制目的为:

(1)有效提高本 (略) 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

(2)切实加强和规范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和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措施,加强本企业与政府应对工作衔接,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 (略) 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3)预防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能迅速、有效、 (略) 理,防止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危害、损失和影响。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环境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年 * (略)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年1 (略)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年1 (略)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年 (略)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 年 (略) );

(7)《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 年 * (略) );

(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日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 年1 (略) );

( * )《突发环 (略) 理办法》( * 年3 (略) , (略)


令第 * 号);

( * )《突发环 (略) 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 * 日,环办[ * 号);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略) 办法》( * 年6 (略) );

( * )《关于进 * 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 ] * 号);

( *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 年5 (略) );

( *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 * 号);

(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年1 (略) );

( * )《 (略)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 * ] * 号);

( * )《 (略)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 * ] * 号);

( *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 * 号);

( * )《 (略) 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 国办函[ * 号);

(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 * ]4号);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 .4. (略) 令第 * 号);

( *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点击查看>> 0, * 年 (略) );

(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 * 日)。

1.2.2地方法律、法规、规章

(1)《 (略)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年? * (略) );

(2)《 (略) 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年1 (略) );

(3)《 (略) 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 * 年 (略) );

(4)《 (略) 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年0 (略) );

(5)《 (略) 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 * 年 (略) );

(6)《 (略)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年);

(7)《 (略)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日修订);

1.2.3技术导则、标准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点击查看>> );

(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年版)( * 年1 (略) );

(3)《危险货物品名表》(GB? 点击查看>> 2);

(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 * );

(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 * );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 * );

(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 * );

(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 * );

(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 * );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 * );

( *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点击查看>> );

(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点击查看>> 8);

(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 );

(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点击查看>> 7);

(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6);

( * )《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8);

( * )《 *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0);

( *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及修改单要求;

( * )《 (略) 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 * )。

( * )《危险化学品目录( * 版)》( * 年2月);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点击查看>> )( * 日起实施);

(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点击查看>> )。

1.2.4项目依据

(1)《 (略)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7月);

(2)《 (略) (略) 关于 (略)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略) 审证(1)字【 * 】 * 号);

(3)企业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 (略) (略) 建设项目;如突发事件涉 (略) 门、企业的协调,应由本企 (略) 门,另行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具体包括以下类型和情况:

(1)生产过程中非正常排放、事故排放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2)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在生产、贮存、运输、 (略) 置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中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

(3)企业储存、检修过程中非正常排放、事故排放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4)因不可抗力(含 (略) 会原因)而造成危及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的其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5)其他突发性环境污 (略) 理。

企 (略) 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 (略) 中发现重大缺陷时,应及时修订。

1.4事件分级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1)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 人以上死亡或 * 人以上中毒或者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 人以上 * 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上 *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3)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 * 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上 *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 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

(4) * 般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 * 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 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下的;

5)对环境造成 * 定的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将企业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分为I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突发环境事件、ⅡI级突发环境事件 * 个级别。

I级突发环境事件: (略) 区范围,影响周边区域,公司难以控制, (略) 救援,并报 (略) 门。

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略) (略) 置,但能在公司控制内消除的污染及相应的安全事故。

ⅡI级突发环境事件:事故车间可迅速消除影响的小量污染事故。

表 1.4-1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表

分级

分级指标

事件情形

I级(社会级)

重大环境污染, (略) 范围,公司难以控制, (略) 救援,并报告全 (略) , (略) 等部门

1、易燃性物料泄漏、火灾、爆炸引起的次生/衍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厂区不可控;

2、应 (略) 县政府联动要求。

II级(公司级)

较大环境事件, (略) (略) 置, (略) 自救,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故。

1、 (略) 理设施故障导致废水超标(超过标准限值1倍及以上);污水管道、 (略) 理池体破裂导致大量废水外溢,厂区可控;

2、厂区内危废泄漏(泄漏量0.5t,但 (略) 范围内;

3、应公司应急联动要求。

III级

(车间级)

轻微污染事件, (略) 在车间岗位 (略) 处置,迅速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事故危险。

1、车间内生产单元出现泄漏,泄漏量可控制在车间内;

2、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发生轻微泄漏(泄漏量<0.1t), (略) 理;

3、污水排放污染物指标波动,或面临超标,经工艺调整及时消除;

4、 (略) 理设施发生故障,车间员工能及时解决;

5、 (略) 理事件。

1.5应急预案体系

(略) 双美猪业有限公司按照上 (略) 门要求,认真学习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略) 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略)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根据 (略) 实际情况,编制了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订了 (略) 处置方案、污染治理设 (略) 处置方案、火灾 (略) 处置方案、 (略) (略) 置方案为主要内容的应急预案体系。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企业应急预案,采取切断或者控制污染源以及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同时上报 (略) 门。部门预案、政府预案启动后, (略) 各部门需无条件服从政 (略) 调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1.6. (略) 联系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略) 应急预 (略) 应急预案。 (略) 应急预案是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 * 般由企业的应急领导机构 (略) (略) 。当 (略) 发生环境事件时,立即 (略) 的环境应急预案。若环境污染扩大为区域型时, (略) 门已介入,并启动相 (略) 环境应急预案, (略) 置应 (略) 、外部应急预案的衔接性。本应急预案 (略) 门的应急预案相冲突时, (略) 门的应急预案。

(略) 内部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火灾等情形启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或消防应急预案时,因火灾、安全生产事故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需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或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或火灾,启动消防应急预案或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各预案间存在相互启动的可能性。

(略) 环境应急预案具体包括: (略) 处置方案、污染治理设 (略) 处置方案、火灾 (略) 处置方案、 (略) (略) 置方案,综合环境应 (略) 处置预案或操作方案相互衔接。

1.6. (略) 联系

(略) 外部应急预案 (略) 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并通过演练巩固、完善应急联动机制,但不以企业为实施主体, * 般由企业周边单位、人民政府 (略) (略) 。

外部应急 (略) 门应急预案更为宏观,对企业应急预案起指导作用,周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到本企业,致使本企业启动应急预案,或因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对周边企业造成环境影响,致使周边企业启动应急预案,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本企业实际和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情况, (略) 门、生 (略) 门应急预案起到细化和补充的作用。

当突发环境 (略) 内范围内时,以 (略) 突发事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主,兼顾 (略) 其他应急预案;当突发环 (略) 区外,包括附近的企业、居民、厂区周围的道路、可能被污染的附近地表水体,立即向全 (略) 报告,启动政府层面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其中,涉及附近的单位时,可以启动相应企业的应急预案;涉及附近的居民、厂区周围道路及附近的地表水体时需启动全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对周 (略) 交通管制。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统筹考虑 (略) 内部、外部各应急预案相关内容的衔接性,并通过演练巩固、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本应急预案 (略) 门的应急预案相冲突时, (略) 门的应急预案。

图1.6-1应急预案关系联系图

1.7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减少危害,统 * 领导、分级负责,企业自救、属地管理,整合资源、 (略) 置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企业相关责人及小组成员坚持自救为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 (略) 置工作。

(1)预防为主,减少危害。

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突发环境事件,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物资准备等。

(2)统 * 领导,分级负责。

在全 (略) 应急办和 (略) 应 (略) 的统 * 领导下,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略) 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略) (略) 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 (略) 置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当地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 (略) 置工作。

(3)企业自救,属地管理。

企业自身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 (略) 和 (略) 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整合资源, (略) 置。

整合现有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 (略) 络互联、信息共享、科学有效的防范体系;整合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略) 络,建立统 * 、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整合现有突发环 (略) 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加强 (略) 各部门之间协同与 (略)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基本情况调查2.1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 (略) ( (略) 会信用代码: 点击查看>> MA * YGBFXE)。

(2)法定代表人:王杨松。

(3)企业性质: (略) (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4) (略) 在地: (略) 省 (略) 市 (略) 。

(5)企业地理位置经纬度:E * ° * ′ * .8″、N * °0′ * . * ″。

(6)行业类别:猪的饲养。

(7)主要联系方式:

联系人:章新彬???联系电话: 点击查看>>

(8)企业规模:年存栏 * 0头种猪,预计年上市约 * . * 万头苗猪。

(9)厂区面积: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 亩。

( * )工作制:劳动定员 * 人,生产年工作时间为 * 天,实行“ * 班 * 运转”,每班工作时间8h,全年工作时数为 * 小时。

2.1.1主要原辅材料及其消耗量、储存方式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见表2.1-1。

表2.1-1原辅材料情况 * 览表

序号

类别

成分

数量

来源及运输方式

1

消毒剂

次氯酸钠和过氧 * 酸

3t/a( * 次存储量为0.5t)

外购 、车运

2

生石灰

CaO

9t/a

外购 、车运

3

饲料

饲料

* 8. * t/a

外购 、车运

4

脱硫剂

脱硫剂

0.5t/a

外购 、车运

5

育苗

育苗(猪防疫用)

0.6t/a

外购 、车运

6

秸秆

秸秆

3t/a

外购 、车运

7

点击查看>> .7t/a

山泉水

8

电网

* .3万kwh

市政供电

沼气发电

* . * 万kwh

沼气发电

2.1.2企业主要建设工程

(略) (略)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工程见表2.1-2。

表2.1-2主要构筑物 * 览表

分区

情况

建筑物

名称

数量

建筑面积

(m2

备注

主体工程

配怀舍

* 栋

* 0

新建

分娩舍

* 栋

* 5.4

新建

保育舍

2栋

* .6

新建

后备舍

* 栋

* .8

新建

育成舍

1栋

* . *

新建

隔离舍

3栋

* .4

新建

储运工程

料仓

1间

*

新建

药房

1间

*

新建

公用工程

办公楼

1栋

* . *

新建

宿舍楼

2栋

* . *

新建

食堂

1间

*

新建

门卫室及其他区域

/

* .8

新建

供水及水源

/

/

山泉水

供电

/

/

沼气发电

环保工程

废水

(略) 理设施(含沼气池)

处理能力 * m3/d

新建

氧化塘

* m3/d

新建

废气

食堂油烟

静电抽油烟机

新建

沼气

脱硫塔

新建

恶臭

及时清理,喷洒生物除臭剂、绿化

新建

发电机设备

8m高排气筒

新建

噪声

噪声

隔声墙、减震阀、绿化等

新建

固废

生活垃圾

厂区值班人员清理收集, (略) 置场

新建

猪粪、沼液

发酵罐式粪便有机肥工艺

新建

病死猪和胚胎

病 (略) 理设备

新建

废脱硫剂

供应商回收

新建

废弃疫苗瓶、消毒剂瓶

交由 (略) 理

新建

2.1.2项目主要生产设备

项目主要设备情况见表2.1-3。

表2.1-3主要生产设备 * 览表

项目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

养猪设备

1

妊娠诊断仪

/

*

2

单体限位栏

2.2×0.6×1

*

3

母猪分娩栏

2.2×1.9×1

*

4

消毒喷雾器

* L不锈钢桶

*

5

自动清粪机

/

*

6

喂料机

/

*

7

饮水器

/

6

8

转畜车

1. * ×0.6×1

*

*

(略) 理设备

1

集水池提升泵

GHS * * *

1

2

调节池提升泵

Q= * m/h,H= * m,P=1.5kW

4

3

固液分离机

LK- * TS

2

4

厌氧反应器

CVD * .5- * A

2

5

缺氧池搅拌机

MA1.5/6- 点击查看>>

1

6

混合液回流泵

G- * - *

2

7

排泥泵

GMP- * - *

3

8

曝气鼓风机

* - * L/h

2

9

污泥回流泵

CP * . * - *

2

*

加药装置

KTDL *

3

*

污泥泵

GRB- * , * kW

2

*

污泥脱水机

/

4

*

集水池提升泵

/

1

*

厌氧循环泵

* m3

1

*

有机肥设备

1

智能高温发酵设备

T- * SA

1

2

病 (略) 理设备

JC- * FXC *

2

*

电力设备

1

沼气发电机

* kW

1

2.2工艺流程

(略) 为集约化畜禽养殖。集约化养猪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生产方式, (略) 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

(1)养殖工艺

养殖工艺流程如图2-2-1。

2.2-1??养殖生产工艺流程

(2)种猪选育工艺流程图

2.2-2种猪选育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述:

①?代配母猪及公猪饲养

饲养待配种的种母猪及种公猪:做好配种前的准备工作。后备猪饲养培育达8月领,体重达 * 千克左右,选留的后备猪转到配种猪舍配种。

②配种妊娠阶段

在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度过妊娠期。自个T * n .rA. * 天,母猪产前提前 * 周进入产房。母猪在配种吐婉古 5nN.加日功规模较大,可把空怀和妊娠分为两个阶段,空怀母猪仕 * 川生日nIuH个什P,确定妊娠后转入妊娠猪舍,沿有配准的转入下批继续参加配种。

③分娩哺乳阶段

分娩哺乳阶段要完成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怀孕母拍广1)问转 * 分娩舍,在分娩舍的母猪,产仔后平均哺乳 * 天(采用 * 天断奶),付哺乳乳猪断奶后,断奶母猪转入待配猪舍,进入下 * 个繁殖周期的配种;乳猪在分娩舍过渡 * 周,转入保育舍。采用全漏缝高床,有利产床卫生和管理,减少疾病发生,但漏缝设计要合理,避免仔猪肢蹄卡住,被母猪压死。

④仔猪保育阶段

仔猪在保育舍根据生长情况集中饲养 * 天; (略) 分群,弱猪再单独饲养 * 周,保育结束后转入育成舍。采用全漏缝高床,有利卫生和管理,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仔猪存活率,从而提高生产水平。

⑤保育结束后,全部苗猪委 (略) 育肥。

⑥种猪筛选淘汰环节

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因此,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佳、体型更好、 (略) 需求的种猪。其母猪年淘汰更新率为 * %。种公猪的年淘汰更新率为 * %。

2.3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治理设施

2.3.1废水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2.3-1 (略) 理工艺流程

该项目拟建设“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将产生的污水按照种养结合、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原则,经处理后尽量利用, (略) 分排放。

(略) 内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污水进 (略) 理。

沼气是厌氧微生物(主要是 * 烷细菌)分解粪污中含碳有机物而产生的 * 种混合气体,其中 * 烷约占 * %- * %, * 氧化碳占 * %- * %,还有少量氧、氢、 * 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沼气可用于照明、作燃料等。厌氧发酵过程中也可杀死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该项目沼气工 (略) 理能力 * m3/d,沼气工程工艺流程见图2.3-1。

根据《规模 (略) 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 点击查看>> ),沼气工程的原 (略) 的污水和粪便,沼气工程主要由以下 * 个环节组成:前处理、厌氧消化、后处理、综合利用。沼气工程的选址 (略) 整个生产系统的规划和要求,并应根据以下因素综合考虑确定:① (略) 和附近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② (略) (略) ;③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①满足防疫要求;⑤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供水供电条件。 (略) 产生的污水通过管道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设置格栅和沉淀池,以清楚污水中较大的杂物(残余粪便)、污水流入计量池,计量池内设泵,定时定量的将料液送去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经脱硫、脱水、净化后进储气柜,作为能源使用。沼渣定期排出,作为有机肥使用。沼液进入作为农田的液体有机肥使用。

该项目水量平衡说明如下:

(1)生活用水

全厂共有职工 * 人, (略) 区内建有办公生活区, (略) 内食宿,参照《第 * 次全国 (略) 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人均用水量以 * 升/人·日计, (略) 员工生活用水量为 * . * m3/d (1 * /a)。生活用水产污系数以 * %计,则项目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为 * . * m/d ( * m/a)。

(2)生产用水

①生猪饲养用水

根据表4.2-1,项目猪饲养用水约 * . * m3/d,既 点击查看>> . * m3/a。根据有关资料, * 般生猪的排尿量与饮水量的关系如下公式:

Y.=0. * +0. * w

式中:

Yu——排尿量,kg;W——饮水量,kg。

根据公示可计算出,参与猪只新陈代谢水量 * .9m"/d,作为尿液排放量 * . * m"/d ( * 3. * m/a)。

②猪栏冲洗用水

本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是在缝隙地板下设 * 斜坡,使固液分离。 (略) 分采用漏缝地板,下为水泥斜坡,粪便漏落后估斜坡上实现粪便和污水在猪舍内自动分离。干粪采用人工每天清粪,尿及污水从下水道流出,进入污水手机系统, (略) 理。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猪舍冲洗采用高压水枪冲洗, (略) (略) 有猪舍的冲洗工作,1周(7天) (略) (略) 冲洗,参考《中、小型 (略) 建设》(GB/T 1 * * )中冲洗用水量取8L/只·次(折合成年猪)﹐结合本项目生猪存栏量可知猪舍冲洗用水量为 * . * m3/次、 * 3.4m3/a;冲洗时间较短,冲洗水直接落入储存池,排水量以用水量计。

③降温用水

生猪饲养过程中夏季高温须采用水帘降温,高温期以4个月 * 天计,水帘用水通过水槽、水泵实现循环使用补充蒸发水量即可,采用自然冷却,本项目猪

循环负荷为 * m3/d,补充水按循环量的约 * %测算,补充量约 * m3/d, * m3/a,该部分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水帘降温用水最终蒸发逸散,无废水产生。

④消毒用水

a.猪只防疫用水

猪只防疫主要使用到疫苗液、营养注射液等,均为外购成 (略) 防疫保健, (略) 内配制。

b.车辆冲洗用水

车辆冲洗与车辆 (略) , (略) 冲洗车辆,用水量为0.6m3/d、 * m3/a ( * L/辆、5辆/d 计),冲洗水直接进入消毒池作为补充水。

c.消毒用水

主要包括进出车辆、人员消毒和猪舍消毒,进场人员消毒为外购消毒液与水配兑后采用喷雾式消毒,根据建设单位生产经验系数,用水量平均约1m3/d、 * m3/a,鉴于消毒方式为喷雾式,消毒水最终蒸发逸散无废水产生,进出车辆消毒主要为消毒池用水,消毒池内为外购消毒液与水配兑后使用,根据消毒池规格及建设单位生产经验系数,用水量平均约3.6m3/d、 * m3/a,考虑车辆冲洗水补充后实际用水量为3.0m3d、 * m3/a,消毒池每天 (略) 沉泥,补允新鲜水与消毒液即可,无废水外排;猪舍消毒随猪 (略) ,亦为1周1次,外购消毒液与水配兑后采用喷雾式消毒,根据建设单位生产经验系数,猪舍消毒用水量以0.2L/只·次(折合成年猪)计,结合本项目生猪存栏量可知用水量为 * .5m3/次、 * . * m3/a,消毒水最终蒸发逸散无废水产生。

项目采用干湿分离人工干清粪工艺,清粪率约 * %,即经收集的猪粪约3 * t/a,未经收集的猪粪 * t/a,随着猪尿和猪舍清洗废水进入废水

处理系统,猪粪含水率约为 * %, (略) 理站猪粪含水量为 * . * t/a。本项目养殖废水(猪尿+未经收集的猪粪含水+冲洗废水)产生量=9 * * . * + * 3.4= 点击查看>> .8m/a ( * . * m3/d)。

(略) 述,项目新鲜用水量为 点击查看>> .7m3/a ( * . * m3/d),废水产生量为 点击查看>> . * m3/a ( * . * m3/d), (略) 理后通过排污专管排至黄田江。根据项目用排水情况,全厂水平衡见图2.3-2。

2.3-1建设项目水平衡图(m3/d)

2.3.2废气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猪舍、猪粪发 (略) 理区产生的恶臭气体、职工生活产生的油烟、沼气及沼气发电废气。

恶臭气体的处理:猪粪发酵车间通过采取设绿化带、喷洒除臭剂、车间安装排气扇强制通风; (略) 理站格栅池、UASB厌氧设计为封闭式,加强 * 周绿化并采用化学除臭;对猪舍恶臭拟采取加强管理、减少猪粪在猪舍的停留时间、物理化学生物除臭、加强通风、猪舍地沟风机收集贮存池 (略) 雾化除臭、粪便及时清理等措施来有效降低、去除恶臭污染物。

职工生活产生的油烟:食堂燃料是用电、液化石油气,都是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 * 氧化碳和水,对环境空气基本无影响。

沼气及沼气发电废气覆膜沼气池上方专设有沼气导气口,沼气经收集、输送入沼气袋存贮,备用作发电和采暖供能燃料。沼气是有机物质在 * 定的温度、湿度、酸度条件下,隔绝空气(厌氧环境),经微生物作用(发酵)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H4,即 * 烷,占 * %~ * %,同时含 * %~ * %的 CO2,5%~ * %的H2、并有少量O2和H2S。燃烧后生成CO2、H2O、SO2。项目产生沼气量为 点击查看>> m3/a, (略) 理后,全部用于沼气发电,沼气发电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SO2和NOX。沼气发电废气经8米高排气筒直排。

2.3.3固废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1)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包括过废疫苗瓶、废消毒剂瓶。厂区内以密封罐、桶单独贮存,定期交由有相 (略) 置 (略) 理。

(2) * 般固废

* 般固废为猪只粪便、沼渣、病死猪只及胎盘固废、废脱硫剂、 (略) 污泥、员工生活垃圾。猪只粪便、沼渣制成有机肥后包装外售;病死猪只及 (略) (略) (略) 理后用于有机肥制造;废脱硫 (略) (略) 再生利用; (略) 污泥与生活垃圾 * 并交予 (略) (略) 理;员工 (略) 垃圾分类, (略) (略) 理。

2.3.4噪声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猪只叫声,以及水泵类(主要考虑猪舍内供水泵, (略) 理站水泵位于水下不考虑)、风机、空压机、发电机、 (略) 理设备等机械噪声等,群居猪只会发出较尖锐的叫声,随机性较大, * 般噪声在 * ~ * dB(A)左右。畜禽养殖企业本身的生产环境对噪声源有 * 定的控制要求,建设单位通过对设备隔声、 (略) 理和距离衰减后对周围敏感点环境影响不大。 (略) 界噪声达到相应的标准和员工的健康,仍要注意做好吸声、隔声、 (略) 理措施


3环境应急能力评估3.1目前应急能力

3.1. (略) *

(略) 成立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由 (略) (略) (略) 长章新彬任总指挥, (略) 长刘祚裉任副总指挥,应 (略) (略) , (略) 下设置各应急救援小组。突发环境事件时由总指挥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总 (略) 时,由副总指挥临时担任总指挥的职务,组成临时应 (略) ,依次递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略) 下设应急救援组(详见第4章)。应急人员职责划分明确,应急小组分工明确, (略) 置方案作为指导,对 * 般事故可以迅速反应、 (略) 置。

3.1.2企业应急救援措施

(略) 备有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保障了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应急物资和装备见表3.1-1。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自身应急监测的能力不足,需向全南 (略) 。

表3.1-1现有应急物资和装备

品 ??名

数量

位置

应急设施

潜水泵

5

(略)

事故池

1

(略)

消防设备

干粉灭火器

*

(略) 各 * 个,橙区 * 个,红区 * 个

职业防护装备

过滤式防毒面具

2

(略)

防护服

2

(略)

安全帽

*

(略) 各3个,橙区3个,红区3个

护目镜

*

(略) 各3个,橙区3个,红区3个

泄漏应急物资

沙包

*

(略)

铁锹

*

(略)

应急照明设施

应急灯

*

(略) 区域内

注:应急 (略) 负责管理和定期检查,负责人为陈俊

3.1.3企业应急救援措施

目前 (略) 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包括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在内的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储备了基本应急物资,并设立了“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指 (略) (略) 。

为保障应急需要,本 (略) 设置应急器材,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应急物资种类、性能、存放位置符合应急需要,在需要时及时获取并有效使用本企业的应急储备包括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

3.1.4其他技术措施

防渗措施:

(略) 区地面、道路等 (略) 防水、 (略) 理(危废库、生厂区、应急池均做了环氧树脂防腐)。仓库、 *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的设计、管理严格按照《 *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0)实施,地面防渗系数< * -7cm/s。此外污水管道按要求做好防渗、防腐,严禁生产时发生渗漏事故;危险废物仓库的设计、管理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的要求。

3.2自身应急能力不足

企业 * 向注重环保工作,为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企业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了有 (略) * ,配备了应急装备,储存了应急物资。 (略) 勘查过程中仍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对职工开展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不足, (略) 过相关的安全应急演练,对环保方面的针对性有待加强。

(2)对部分突发风险认识及意识不足,风险防范措施有待加强。

针对现有应急能力不足需采取的整改措施见表3.2-1。

表3.2-1针对现有应急能力不足需整改的措施及整改时间

序号

存在的问题

整改的内容

整改完成期限

负责人

1

企业职工环境应急能力、应急意识有待提高;

定期开展环境风险管理宣传和定期 (略) 专题培训, (略) 专家培 (略) 培训班等;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应急演练,提 (略) 变能力。

长期

(6个月以上)

章新彬 点击查看>>

2

未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

加强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应急救援 (略)

长期

(6个月以上)

刘祚裉 点击查看>>

3

部分风险区域缺少相应的风险物资

购买配全相应的风险物资

短期

(3个月以内)

刘祚裉 点击查看>>

4

应急物资、应急防护措施要定期维护及更新

?对现有 (略) 定期检查,定期对应急反应物资、风险 (略) 更新维护

长期

(6个月以上)

刘祚裉 点击查看>>

5

缺少应急监测能力

与相关环境检测 (略) 签订应急监测协议

短期

(3个月以内)

刘祚裉 点击查看>>

6

加强企业应急防范措施

设置雨水监控措施,生产车间储罐下设置围堰

短期

(3个月以内)

刘祚裉 点击查看>>


4组织机构及职责4.1组织体系

(略) 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组织指挥机构主要以属地政府机关为主,不会涉及国家层面组织机构。

(略) 成立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由 (略) 章新彬任总指挥,聂闯任副总指挥。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略) 和各应急小组,突发环境事件日常 (略) 负责。总 (略) 时,由副总指挥 (略) 使职权,依次递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应急救 (略) (略) 置组、后勤保障组、综合协调组、应急监测组、医疗救护组。应急指挥机构结构图详见图4.1-1。

根据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分为I级突发环境事件、II级突发环境事件、III级突发环境事件 * 个级别,III级突发环 (略) 科室指挥,II级突发环境事件由 (略) 指挥,I级突发环境事件由应 (略) 指挥。?

图4.1-1 (略) 双美猪业有限公司应急指挥组织机构

4.2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4.2.1企 (略) *

(1)应 (略) 组成

总指挥:???章新彬??

副总指挥:??刘祚裉?

(2) (略) 置组

组??长:陈俊

成??员:梁华国

成??员:钟 * 均

(3)后勤保障组

组??长:姜人化

成??员:桑德锦

成??员:陈良福

(4)综合协调组组

组??长:蓝华

成 ?员:曾 (略)

(5)医疗救护组

组??长:李永石

成??员:蓝华

成 ?员:曾 (略)

(6)应急监测组

组??长:桑德锦

成 ?员:陈良福

应 (略) 和应急救援人员名单、联系方式见表4.2-1。

表4.2-1应 (略) 和应急救援人员名单、联系方式

职务

姓 名

公司内职务

手机号码

总指挥

章新彬

(略) 长

点击查看>>

副总指挥

刘祚裉

(略) 长

点击查看>>

(略) 置组

陈俊

生物安全员

点击查看>>

梁华国

生物安全员

点击查看>>

钟 * 均

生物安全员

点击查看>>

后勤保障组

姜人化

综合员

点击查看>>

桑德锦

综合员

点击查看>>

陈良福

后勤员

点击查看>>

医疗救护组

李永石

综合主管

点击查看>>

蓝华

数仓员

点击查看>>

曾 (略)

电工

点击查看>>

综合协调组

蓝华

数仓员

点击查看>>

曾 (略)

电工

点击查看>>

应急监测组

桑德锦

综合员

点击查看>>

陈良福

后勤员

点击查看>>

4.2.2应急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

1、公司应 (略)

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副总指挥:刘祚裉( 点击查看>>

职责: (1) (略) 国家、当地政府、 (略) 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略) 审定、批准;

(3)保障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经费的投入。

(4)组织、指导员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培训工作,协调指 (略) * 的管理和救援能力评估工作;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6)监督应急体系的建设和运转,审查应急救援工作报告。

应急职责

(1)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3)审核突发环境事件的 (略) 理进展等情况,确定预警和应急响应级别;

(4)发生环境事件时,亲自或委托副总 (略) 进行指 (略) (略) 理;

(5) (略) 置命令;

(6)如果事故 (略) 会应急,负责 (略) 门报告并提出协助请求。

(7) (略) 应急的直接指挥和协调;

(8) (略) 动提出建议;

(9)负责企业 (略) (略) ;

( * ) (略) 出现的紧急情况;

( * ) (略) (略) 外人员操作指挥的协调。

2、各应急小组职责

表4.2-2? (略) 各组织职责 * 览表

序号

组织

名称

职责

1

综合协调小组

(1)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 (略) ;

(2) (略) 车辆疏导;

(3) (略) 的指令及时疏散人员;

(4) (略) 区内治安秩序;

(5) (略) (略) 隔离区域和疏散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

(6) (略) 与 (略) (略) 广播和通讯的畅通;

(7)负责修复用电设施或敷设临时线路,保证事故用电,维修各种造成损害的其他急用设备设施;

(8) (略) 命令,恢复供电或切断电源。

(9)熟悉疏散路线;

( * )管理好警戒疏散的物资;

( * )负责用电设施、车辆的维护及保养等;

( * )参与相关培训及演练,熟悉应急工作。

2

(略) 置组

(1)负责紧 (略) 排险、控险、灭火等各项工作;

(2)负责抢修被事故破坏的设备、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备设施;

(3)负责抢救遇险人员,转移物资;

(4)及时掌握事故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措施;

(5)根据事故变化 (略) 报告,以便统筹调度与救灾等有关的各方面人力、物力。

(6)负责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并负责其他抢险抢修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7)熟悉抢险抢修工作的步奏,积极参与培训、演练及不断总结等工作,保证事故下的及时抢险抢修。

3

后勤保障小组

(1)负责对伤员的救护、包扎、诊治和人 (略) 急救;及保护、转送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2)负责车辆的安排和调配;

(3) (略) 动提供物质保证(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器材和指挥通信器材等);

(4)负责应急时的后勤保障工作;

(5) (略) 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 (略) 理等事项;

(6)尽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 (略) 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7)负责人员 (略) 动所需物资的准备及其维护等管理工作;

(8)参与相关培训及演练,熟悉应急工作。

4

医疗救护组

(1)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做好救治受伤人员的准备工作, (略) 简单救治,对重 (略) 抢救和治疗;

(2)负责与专业医疗机构的协调;

(3)负责完成好总指挥交给的临时任务。

5

应急监测组

(1) (略) (略) 或应急办的命令,及时准确报告受污染的水、气监测的数据, (略) 做出正确的判断;

(2)协助应急办制订各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案;

(3)突 (略) 理结束后,做好善后监测工作;

(4)协助监测单位及时准确地对受到突发环境事故污染的土壤、地表水、地下 (略) 取样,并且及时准确向临 (略) 报告监测数据,以使临 (略) 做出正确的判断。


5预防和预警5.1环境风险源

(略) 存在的环境风险源主要有:沼气池、沼液输送系统。为了及时掌握危险源的情况,对环境风险事故做 (略) 理,降低或避免危险事故造成的危害,企业建立了重要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识别、评价体系,主要措施有:

(1)制定日常岗位巡检表,定时巡检,作好巡检记录。

(2)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3)卫生防护及环保设施: (略) (略) 区巡查,检查内容主要有各工序 (略) 情况、 (略) 理设施、应急物资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等。巡检内容主 (略) 是否严 (略) ,废水、废气污染 (略) 是否异常,储罐区、沼气池、沼液输送系统是否正常,应急物资及急救用品是否齐全有效。

(4)应急设备和物资设置专人负责。正常情况下 (略) 例行检查,特殊时 (略) 检查,保证各种物资的充足与完备。

(5)应 (略) 门保持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停电计划以便安排实施应对措施。

(6)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预防措施

1)对企业 (略) 监控制度,及时发现风险事故隐患。

2)加强人员巡检,对发现的风险 (略) 消除。

(7)管理及操作环节风险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普及在岗职工对风险物质的性质、毒害和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对 (略) 岗位规范定期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并加强对职工和周围人员的自我保护常识宣传;

3)工作人员严格 (略) 操作,并按照要求穿工作服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如电气检修时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等;对劳保用品如防尘口罩等应定期检查、检测,以确保其有效性;

4)危险废物经收 (略) 区中间的危废库房,定期使用焚烧炉焚烧或 (略) 理 (略) 理, (略)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5)各类危险品应计划采购、分期分批入库。

突发事故的发生第 * 地 (略) ,做好第 * 地点、第 * 时间的防范工作是防止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周围环境影响最重要环节。

5.2?预防措施

5.2.1生产过程风险防控措施

1、在 (略) 配备流量、pH、化学需氧量、氨氮在线监测设备,对废 (略) 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 (略) 理。

2、在场区、沼气池及沼气输送系统设置易燃气体监控设备及报警设备,对仓库内的 (略) 实时监控。 (略) 重点地区(场区、沼气池及沼气输送系统)设置监控探头, (略) (略) 实时监控。

3、沼气储气柜顶上设置洒水喷淋设施,可在必要时 (略) (略) 理,降低储柜的表面温度,保证储柜的稳定。

4、企业在储柜区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避免静电引起火灾,同时设置静电接地报警器,保证突发情况发生时可及时作出响应。

5、 (略) 有物料泵出入口输送装置安装压力表。与 (略) 联锁。

6、储存装置设备直接接到储气柜接地干线上。所有易燃气体及液体管道、设备和管架均设可靠接地。法兰、阀门等有 (略) (略) , (略) 理,可以有效降低或避免由雷电引起的火灾。

7、 (略) 理站周边设置了 * 座事故应急池,容积为 * m3,可用于在应急事故状态 (略) 理站的废水及储柜区泄漏的物料。

8、储柜周边设置了围堰,围堰高1.4m,占地面积 * m2,储柜区围堰容积远大于储柜的储量。储柜区各个储柜之间同时设置了分隔,可在 * 般的泄漏事故中起到相关隔离的作用。

9、在储柜区及生产车间入口设置了人体静电释放桩,避免人体携带静电进 (略) 所。

5.2.2危险化学品事故防范措施

1.贮存仓库配备有专业知识技术人员, (略) 设专人管理,为确保证职工安全,设有人员防护设备,如自备式呼吸器、面罩、防护服等,并设有安全淋浴和洗眼器;

2. (略) 理区设施了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及视频监控设施,实时对沼气储气 (略) 监测;

3.企业在沼气储气柜区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避免静电引起火灾,同时设置静电接地报警器,保证突发情况发生时可及时作出响应;

4.在贮存仓库、沼气储柜区设置易燃气体监控设备及报警设备,对仓库、沼气储柜区内的 (略) 实时监控。 (略) 重点地区(储柜区、生产区)设置监控探头, (略) (略) 实时监控。

5.2.3火灾和爆炸防控措施

(1)定 (略) 安全检测,检测内容、时间、人员应有记录保存。安全检测应根据设备的安全性、危险性设定检测频次。

(2)火源的管理

严禁火源进入储柜区,在储柜区设置人体静电释放桩及防雷电设施,对明火严格控制,明火发生源为火柴、打火机等,维修用火控制,对设备维修检查, (略) 维修焊接, (略) 门确认、准许,并有记录在案。

5.2.4废水污染事故防控措施

(1) (略) 理系统周边设置事故应急池,当事故发生时可将消防废水、事故废水打入事故应急池,起到缓冲作用;

(2) (略) (略) 人员定时对污水管、污水池及设备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略) (略) 检修,减少事故发生的频次;定 (略) 理相应管线的畅通性,确保出现事故时能进入事故池;

(3) (略) (略) 技能培训, (略) 人员管理操作水平, (略) 理不达标直接外排事件;

(4) (略) 理操作 (略) 记录, (略) 数据要妥善保留;

(5)场区在氧 (略) 设置废水在线监测系统对废水中流量、pH、化学需氧量、氨 (略) 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 (略) 理;

(6)处理后的污水排入黄田江。

5.2.5废气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1)公司对车 (略) 理设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 (略) 运行控制,防止误操作导致废气事故排放;

(2)每班 (略) 理设 (略) 巡查、观测;定 (略) (略) 理情况,发现故障及时维修等;

(3)定期对 (略) 监测,主动配 (略) (略) 监测工作

(或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确保废气净化设施排放达标。

(4)经常性 (略) 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加强员工对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2.6危险废物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1)公司危险废物分别分类暂存于危废仓库内, (略) 焚烧或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并已经采取以下有效防范措施:

(2)危险废物贮存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3)记录好危废台账,所有包装容器、包装袋必须贴上危险废物标签,危险废物标签上文字字体为黑体、底色为醒目的桔黄色;危险废物标签要提供下列说明:“危险废物”字样、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主要化学成分或商品名称、危险类别、安全措施等;

(4) (略) (略) 采用 (略) 防渗、 (略) 理,并安装有危险废物警告标志;

(5)危废暂存库内已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相关要求对地面采取防渗硬化措施,且渗透系数小于 * -7cm/s;

(6)贮存点设置门锁,以免闲杂人等进入;

(7)危险废物定期清运,分别送到有资质 (略) 置,对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定期 (略) (略) 门批准备查。

5.2.7地下水风险防控措施

(1)选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装备和较为清洁的原辅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 (略) 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管道、阀门、接口等易出现跑冒滴漏的地方设置小围堰,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露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2)分区防渗控制措施

对场区可能泄露污染物的 (略) (略) 理,并及时地将泄露的污染物 (略) 处理,可有效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 (略) 区不同区域划分为了重点污染防治区和 * 般污染防治区。

重点污染防治区:储罐区、 (略) 理站、危废仓库。

(略) 调查,生产车间、 (略) 理站和危废暂存库地面采用了水泥硬化+环氧 (略) 处理。

* 般污染防治区:其他猪舍或区域地面均采用水泥硬化,并视情况采取防渗措施。

5. (略) 动

5.3.1预警信息来源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预警条件可分为以下几点:

1、外部获取信息

① (略) 门等通知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其他地质灾害预警时;

② (略) 门的监测结论或委托监测单位的监测结论;

③周边企业发布的预警信 (略) 投诉、报警信息;

2、内部获取信息

①现场实时监测系统(如气体、火灾、流量、浓度监测),监控到异常后 (略) 务值班室;

②例行检查发现危险化学品存在泄漏隐患;

③现场发现存在泄漏和火灾迹象;

④环境风险防控 (略) 理设施(废水、废气)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

⑤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⑥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器传达的信息。

(略) 的预警条件, (略) 报警,应 (略) 确定预警条件后, (略) 门负责人、员工通报相关情况,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5.3.2预警条件、等级

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环境风险目标即将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对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时,按照相关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略) 。

预警分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红色预警 * 般为本企业自身力量难以应对;橙色预警 * 般为企业 (略) (略) 分力量参与应对;黄色、蓝色预警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确定,具体预警划分见表5.3-1。

表5.3-1预警级别表

分级

分级指标

事件情形

预警级别

I级(社会级)

重大环境污染, (略) 范围,公司难以控制, (略) 救援,并报告全 (略) , (略) 等部门

1、易燃性物料泄漏、火灾、爆炸引起的次生/衍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场区不可控;

红色预警

2、危险废物大量泄漏(泄漏量≥1t), (略) 外,场区不可控;

3、液态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易燃危化品泄漏量> * L),影响周边环境, (略) 区控制;

4、应 (略) 县政府联动要求。

II级(公司级)

较大环境事件, (略) (略) 置, (略) 自救,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故。

1、 (略) 理设施故障导致废水超标(超过标准限值1倍及以上);污水管道、 (略) 理池体破裂导致大量废水外溢,场区可控;

橙色预警

2、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易燃危化品泄漏量 * L?L),场区可控;

3、场区内危废泄漏(泄漏量0.5t,但 (略) 范围内;

4、应公司应急联动要求。

III级

(车间级)

轻微污染事件, (略) 在车间岗位 (略) 处置,迅速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事故危险。

1、车间内生产单元出现泄漏,泄漏量可控制在车间内;

黄色、蓝色预警

2、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发生轻微泄漏(泄漏量<0.1t), (略) 理;

3、污水排放污染物指标波动,或面临超标,经工艺调整及时消除;

4、 (略) 理设施发生故障,车间员工能及时解决;

5、 (略) 理事件。

5.3.3预警的方式、方法

(1)红色预警在半小时内通过电话上报给全 (略) 应急办,并根据应 (略) 的指示通过电话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敏感目标,使之转移到事故发生点的上风向区域; (略) 通过对讲机(调到同 * 频道)、电话联络;

(2)橙色、黄色、蓝色预警通过对讲机(调到同 * 频道)、电话联络。

5.3.4预警发布方式、接收、解除

(略) 接到报警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报告。当事故影响的范围以及影响程度不大时, (略) 负责指挥,启动黄色、蓝色预警程序;当事故影响的范围以及影响程度达到橙色预警标准时, (略) 应上报给应 (略) ,启动橙色预警程序;对于能威胁到人员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环境污染、影响到其它单位生产的较大事故,应 (略) 应迅速启动红色预警程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将事故情况上报给全 (略) 应急办。

预警发布内容包括:

(1)预警的等级;

(2)现场信息及基本情况;

(3)伤亡情况;

(4)相应的应急措施;

III级预警事件预警信息, (略) 通过电话负责发布解除。

责任人: (略) 置组?陈俊 点击查看>>

II级预警事件预警信息,由应 (略) 负责发布、降级或解除,经应 (略) 批 (略) (略) 内电话发布和解除,由 (略) 置小组接收。

责任人: (略) 置组?陈俊 点击查看>>

后勤保障组?姜人化 点击查看>>

综合协调组组?蓝华 点击查看>>

应急监测组?桑德锦 点击查看>>

医疗救护组?李永石 点击查看>>

I级预警事件预警信息,由全 (略) 应急办和本企业应 (略) 组成的临时应 (略) 发布,向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村庄和单位发布、降级或解除,由企业应 (略) 接收, (略) (略) 应急措施。

责任人: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5.3.5 (略) 动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环境风险源即将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对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时,按照相关的突发环境事件 (略) 。应 (略) 接到可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 (略) 门、车间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 (略) 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 (略) 置能力时,要及时向全 (略) 应急办报告,及时研究应对方案, (略) 动。

发生I级环境预警事件时,临时应 (略) 要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敏感目标,同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4报警与通讯联络方式

5.4. (略) 应急救援联系电话

(略) 设置 * 小时应急电话: 点击查看>> 。如果发生了突发环境事件,人员 (略) (略) 有通讯 (略) 报警:

(1)对讲机;

(2)内部电话或手机报警。

5.4. (略) 通讯联络

当事故扩 (略) 力量救援时,可以向全 (略) 、全南 (略) 、 (略) (略) 等部门发布支援,请求调 (略) (略) 全力支持和救护。

初报及继报:发生I级突发环境预警事件,应在1小时之内将事故相关情况上报给全 (略) 应急办,初报可用电话报送, * 般情况使用传真和电子邮件同时报送。初报和续 (略) 信息、事件基本情况、现场勘查情况、现场监测情况、 (略) 置措施等内容。

处理结果报告:应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造成的 (略) 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肇事者责任追究等内容。

I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请求支援单位的联系方式见表5.4-1或附件 * 。

表5.4-1 I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请求支援单位的联系电话 * 览表

机关类别

单位名称

电话

备注

消防机构

(略) 市 (略)

*

报警电话

环保

环保热线

* 9

报警电话

(略) 市全 (略)

点击查看>>

/

公安机关

(略)

*

报警电话

医疗机构

(略)

*

急救电话

(略)

点击查看>>

急救电话

(略) 门

(略) 人民政府

点击查看>>

/

(略) 市 (略)

点击查看>>

/

应急检测机构

(略) (略)

点击查看>>

/

周边居民企业

陂头村

点击查看>>

* 人


6信息报告6. (略) 报告

企业发生III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 (略) 报告。各有关车间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当在第 * 时间(5分钟内)通过本企业内各种通讯设施 (略) 。

6.1.1报告的程序

(1)现场操作人员或最先发现者立即向值班负责人报告,紧急情况可 (略) 报警,同时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进行自救、互救;

(2) (略) 判断突发环境事件为III级时, (略) (略) 的应急救援工作;

(3) (略) 判断突发环境事件分级为II级时要立即向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报告,由应 (略) (略) 的应急救援工作。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流程见图6.1-1。

图6.1-1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流程

6.1.2报告的主体

(1)突 (略) (略) 为逐 (略) 门;事故风险源的岗位员工或第 * 发现者以及事故风险源负责人、 (略) 为逐级责任报告人。

(2) (略) 门和个人都有义务向突发环 (略) 或应 (略) 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有 (略) 或者不 (略) 突发环 (略) (略) 门及个人。

6.1.3报告原则

(1)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 * 旦发现突发环境事件,事故发生地岗位员工或第 * 发现者立即报告值班负责人,紧急情况可 (略) 报警, (略) 视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及时逐级上报信息。

(2) * 旦出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影响范围超出本企业范围的态势, (略) 应 (略) (略) 置工作的需要,及时 (略) 门、应急指挥小组报告,共同协 (略) 置工作。

6.1.4报告时限

(1)发生任何突发环境事件后,现场操作人员或最先发现者要立即向值班负责人报告,紧急情况可 (略) 报警。

(2) (略) 接到报警后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严重性判断突发环境事件为III级及以上事件时要在5分钟内上报应 (略) 。

(3)应 (略) (略) 门报告。

6.1.5报告内容

本企业内突发III级以上环境事件报告内容见表6.1-2。

表6.1-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内容 * 览表

序号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内容

备注

1

事件概述

2

事件时间

3

事件地点

4

初步原因

5

污染物泄漏量

6

污染影响范围

7

人员伤亡情况

8

人员救治情况

9

受影响单位或居民需开展的个人防护注意事项

*

疏散要求

*

(略) 门和单位协助 (略) 理的有关事宜

*

设施损坏情况

*

财产损失情况

*

事故(事件)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当发生企业Ⅰ级突发环境事件,全 (略) (略) 参与救援时,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负责人:章新彬 点击查看>> )的任务是听从全 (略) (略) 的调度,对本 (略) 下达指令; (略) (负责人:陈俊 点击查看>> )的任务是听从本企 (略) 下达的指令,调度本企业 (略) (略) (略) 置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 (略) 救援机 (略) 实施救援;各应急小组听 (略) 的 (略) (略) (略) 救援工作。

6.2信息上报

发生I级突发环境 (略) 处理, (略) 报告外,还须在半小时之内将事件的详细情况汇报给全 (略) 应急办,请求援助以控制事故的发展扩大。

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初期无法按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确认等级时,报告上注明初步判断的可能等级;随着事件的续报,可视情况核定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并报 (略) 门。

6.2.1信息上报分类

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上班分为初报、 (略) 理结果报告。

(1)初报是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

(2)续报是在查清事件基本情况后或事故升级、危害扩大时随时上报;

(3)处理结果报 (略) 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6.2.2信息上报程序

(1)初报

情况紧急时,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但应及时补充书面报告。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可能受影响的村庄、学校、企业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 * 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2)续报

续报必须是书面报告, (略) 络或传真等报告,视突发环境事件进展情况可 * 次或多次报告。

续报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3)结果报告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 (略) 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应急监测结果、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 (略) 理完毕后立即报送。

6.2.3信息上报时限

当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立即向 (略) 人民政府、 (略) 管委会报告,同时向全 (略) 报告。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6.2.4信息上报范围

当发生事故时,根据事故类型、等级,对本企业附近的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以及 (略) 通报,通报方式见表6.2-3。

表6.2-3外部通报联系方式 * 览表

序号

环境保护对象名称

功能及规模

联系方式

*

陂头村

村庄,约 * 人

点击查看>>


7应急响应与措施7.1分级响应机制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 (略) (部门、车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应急救援响应。

(1)巡检人员或岗位人员发现突发环境事件时,第 * 发现者应立即报告班长、 (略) 门负责人,并根据事故危害情况采取控制措施或撤离躲避措施。

(2) (略) 接到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的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情况,立即判断环境事件类型和事件的预警级别。

(3) (略) 判断突发环境事件级别为II级以上时,立即上报应 (略) ;应 (略) 判断事件级别为I级时,立即上报全 (略) 。

(4)应急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相 * 致,分为I级、II级、III级 * 级响应。

I级响应:发生I级突发环境事件时,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布红色预警(社会级),启动I级响应,应在半个小时内上报全 (略) ,向全 (略) 求助。 (略) 有人员做好防范措施,应急救援小组 (略) ,查明情况汇报应 (略) 。应 (略) 根据影响范围联合全 (略) 进行区域范围内的人员疏散工作和紧急救援工作。

II级响应:发生II级突发环境事件,需立即启动本企业应急预案,发布橙色预警(企业级),启动II级响应。上报 (略) 应 (略) ,需要启动企业级应急预案才可以完成救援工作, (略) 企业总动员,各职能小组应确保在5分钟内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II级响应启动后,发生区域附近车间应停止工作,做好防范措施。

III级响应:发生III级突发环境事件时,需立即启动车间应 (略) 处置方案,发布黄色或蓝色预警(部门、车间级),启动III级响应, (略) 理,以自救为主,车间范围内响应(事故影响范围小,不造成人员伤亡,对环境没有破坏性, (略) (略) 组长查看相关情况,并由该车间(部门)的主管或者班 (略) 理)。

图7.1-1突发环境事件区域应急预案响应机制

7.2应急响应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程序见图7.2-1。

图7.2-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发生任何突发环境事件后,现场操作人员或最先发现者立即向值班负责人、事故发生车间负责人汇报,紧急情况可 (略) 报警。 (略) 接到报警后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严重性判断事件为II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立即上报应 (略) 。

应 (略) 接到报警后,立 (略) 发生事故的状态和实际情况,判断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响应级别,以便明确调配应急物资, (略) 络开通、协 (略) 动、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倘若发生I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必须启动企业级应急预案和外界救援时,立即组织无关人员疏散,现场有受伤人员时还应紧急医疗救护、扩大应急等。 (略) 会援助时应注意:应明确告之事故发生的地点, (略) 走路线;应派人在指定地点等候,负责联络引导;应详细告之事故的具体情况和安全注意事项; (略) * 参与救援时,应统 * 指挥,明确信号。

7.3应急衔接机制

(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衔接

当发生环境风险事件时,指 (略) 应及时与当地区域或 (略) 门的应急指挥机构的联系工作,及时将事件发生情况及最新 (略) 门汇报,并将上级指挥机构的命令及时向应 (略) 成员通报;编制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并将 (略) 门汇报。

(2)预案分级响应衔接

1)II级突发环境事件:在 (略) 处置妥当后,经应 (略) 研究确定后,向全 (略) 报告。

2)I级突发环境事件:应 (略) 在接到事件报警后,及时向全 (略) 告,并请求支援;全南 (略) 紧急动员,适时启动区域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迅速调集救援力量,指挥各成员单位、 (略) 门,根据应急预案组 (略) 动小组,按照各自 (略) 救援具体方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应急小组听从全 (略) (略) 、全南管委会的领导。现场指 (略) 同时将有关进展 (略) 办公室汇报;污染事件基本控制稳定后,现场应 (略) 将根据专家意见,迅速调集后援力 (略) 置工作, (略) 理结束。

3)当污染事件又进 * 步扩大、发展趋势,或因事件衍生问 (略) 会不稳定事态,现场应 (略) 将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向 (略) 管委会、全 (略) 请求援助。

(3)应急救援保障衔接

1)单位互助体系:本企业和周边企业将建立良好的应急互助关系,在重大事件发生后,能够相互支援。

2)公共援助力量:还可以联 (略) 、医院、 (略) 、交通、 (略) 以及 (略) 门,请求救援力量、设备的支持。

3)专家援助:建立风险事件救援安全专家库,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联系获取救援支持。

(4)应急培训的衔接

在开展应急培训计划的同时,还应积极配合 (略) 管委会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在发生环境风险事件时,及时与聚集区应急组织取得联系。

(5)公众教育的衔接

(略) 内和附近地区公众开展教育、培训时,应加强与周边公众和全南管委会相关单位的交流,如发生事件,可更好的疏散、防护污染。

(6)风险防范措施的衔接

1)污染治理措施的衔接

当风险事件超过 (略) 理范围后,应及时向周边相关单位请求援助,以免风险事件发生扩大。

2)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的衔接

采用电话报警,火灾报警信号 (略) 及应 (略) ,必要时报送至 (略) 。

7.4应急措施

对厂内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无论级别高低、规模大小、损伤轻重,各部门要迅速调度力量,尽快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 (略) 置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减少 (略) 会影响,并及时通过电话报告。应急值守人员在接到报警电话后,应立即通知应 (略) 和有关应急人员及时投入抢险和初期应急报警电话后,应立即通知应 (略) 和有关应急人员及时投入抢险 (略) 理,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

扩大应急基本条件及原则:

(1) (略) 置难以有效控制事态,出现大面积或可能发展为严重事件的态势时,立即转入扩大应急状态。在企业应 (略) 统 * 领导下,扩大抢险救灾资源使用、调用的范围和数量,必要时,依法动用 * 切可以动用的资源;

(2)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十分严重,超出自身控制能力,需要上级提供援助和支持时,应 (略) 应立即上报全 (略) 、全南管 (略) 门,请求地方政府应急救援。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首先要确保自身人身安全,才能保证顺利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过程中,以救人为主,抢救财产损失为次。

7.4.1突发 (略) (略) 置程序

当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时,第 * 发现者应立即报告值班班长、 (略) 门负责人,紧急情况时第 * 发现者可直 (略) ,报告内容如下:

(1)事故发生地点、时间等。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情况、伤害程度、涉及范围等。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故抢险情况等。

应 (略) (略) 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应急救 (略) 先抢救受伤人员, (略) 置组先控制污染源, (略) 情况判断可能受影响的范围,通知应急警戒疏散组,需要疏散的敏感目标; (略) 置组先控制污染源的进 * 步扩散, (略) 应急救援抢险堵漏、污染物控制工作。警 (略) 门口设立警戒线、引导危险区内人员疏散;应急监测组协助外援监测单位监测事故点及受事故影响点的污水及大气;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状态时器材装备的供应。

当事态扩大,影响到外环境时,包括附近单位、村庄、交通干线,以及附近的地表水。 (略) 指 (略) (略) 请求启动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并通知附近的企业参与救援工作,有需要时向全 (略) 请求支援,本企业应急救 (略) (略) * ,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抢修救援结 (略) 有毒、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监测,符合 (略) 指 (略) 报告, (略) 指 (略) 宣布应急结束。

7.4.2切断和控制污染源

无论在预警阶段还 (略) 置阶段,企业应第 * 时间采取切断和控制污染源措施,避免事态进 * 步扩大。其中,涉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按照本单位相关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采取关闭、封堵、围挡、喷淋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泄漏点。

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收集、 (略) 置工作。

表7.4-1切断和控制污染源

事故类型

切断和控制污染源措施

储柜发生泄漏

第 * 时间关闭两端储柜阀门,加强车间内通风,禁止烟火,加强通风。

火灾爆炸次生/衍生污染事故(消防废水)

进行封堵和围挡,使得消防废水进入应急消防事故池。

废气非正常排放

(略) 区通风, (略) 区温度。

废水非正常排放

将废水排入事故应急池,待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7.4.3火灾、 (略) 处置应急预案

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根据工艺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应急各小组在事故发生后,根据接到的通知迅速到生产区大门前集中,然后由总指挥统 * 调度。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救援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2)警戒疏散组立即根据事故影响的范围确定安全警戒线;抢险抢修组立即负责对发生事故区域外的危险化学品根据 (略) 转移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略) 区的人员按警戒疏散组规 (略) 疏散;后勤保 (略) 的具体情况确定抢险、救护、 (略) 需的物资供应;医疗救护组做好相应的医疗救助。

(3)抢险抢修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先控制,后消灭。针对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 * 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等。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4)对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 * 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 (略) 有人员都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5)火灾扑灭后, (略) 理组仍然要 (略) 、 (略) ,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 (略) 门和安 (略) 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 (略) 门 (略) 门的同意,不得擅自 (略) 。

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时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 (略) 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 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1、灭火注意事项

扑救化学品火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

②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③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④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2、灭火对策

⑴扑救初期火灾:

①迅 (略) 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 * 切物料;

②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 (略) 其它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⑵采取保护措施:

①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②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③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④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 (略) ,防止火焰蔓延。

⑶火灾扑救: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应针对每 * 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 (略) (略) 。其它人 (略) 动, (略) 到达后,介绍物料性质,配合扑救。

(略) 置卡见表7.4-2。

表7.4-2火灾爆炸污 (略) 置卡

事故特征

由易燃 (略) 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应急程序

(1)发生事故后, (略) 人员 (略) 门负责人, (略) (略) 置 (略) 实际 (略)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 (略) 区领导、 (略) 报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2)必要时,及时向 * 或 * 等报警求援。

报告程序

第 * 发现人 (略) 门负责人报告,事故判断,确认事件等级,立即向 (略) 门负责人、 (略) 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上报内容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伤亡基本情况等。

单元负责人:陈俊 点击查看>>

应急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预案启动

应急总指挥启动I级响应

(略) 置

措施

(1)应急各小组在事故发生后,根据接到的通知迅速到生产区大门前集中,然后由总指挥统 * 调度。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救援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2)警戒疏散组立即根据事故影响的范围确定安全警戒线;抢险抢修组立即负责对发生事故区域外的危险化学品根据 (略) 转移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略) 区的人员按警戒疏散组规 (略) 疏散。

(3)抢险抢修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 * 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等。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4)对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 * 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 (略) 有人员都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5)火灾扑灭后, (略) 理组仍然要 (略) 、 (略) ,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 (略) 门和安 (略) 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 (略) 门 (略) 门的同意,不得擅自 (略) 。

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空气监测要点如下:

(1)监测因子: * 烷、硫化氢、臭气;

(2)监测方法:/;

(3)监测布点:上风向以上 * m设对照点,在下风向最近居民点或企业等人口聚集点设监控点(至少4个);

(4)监测频率:事故刚发生时,每隔 * min(便携式检测仪) * 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废水监测要点如下:

(1)监测因子:pH、COD、BOD5、氨氮、SS、粪大肠菌群、TN、TP;

(2)监测方法:/;

(3)监测布点:雨水口(如有);

(4)监测频率:事故刚发生时,每隔 * min(便携式检测仪) * 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具体见7.6章节。

后勤保障

保持事故池空置,阀门启闭正常;应急物资随时可以使用

注意事项

1、灭火注意事项

扑救化学品火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

②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③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④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2、消防废水

由于灭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防废水,消防废水有 (略) 区内 (略) ,因此需确保雨水排放口(接管口) (略) 于关闭状态,防止消防废水流出雨水管线及污水管线末端进入附近水体, (略) 区地面消防废水通过消防水收集系统( (略) 、事故沟等)流入事故应急池,待事故结束后事故废水必 (略) (略) 理。

3、个人防护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安全保护

(略) 及相关 (略) 于上风向 * m。

应急时,各组应急人员位置管制分布见图7.4-3。

7.4-3应急小组管制区域划分示意图

7.4.4废水出水超标 (略) 置应急预案

(略) 理站异常运作、超标排放时, (略) 状况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安 (略) (略) 人员,排查废水超标排放的原因,根据超标原因的不同立即采取相应修理措施,尽快做到废水达标排放;

2、视情况严重,在事故发生后第 * 时间 (略) 联系。

3、将尾水排入应急池,立即采取 (略) 维修, (略) 理站设计单位寻求帮助。

4、事故解 (略) 理站出口废水排出。

(略) 置卡见表7.4-3。

表7.4-3 (略) 理 (略) (略) 置卡

事故特征

由于设备 (略) 、未及时维护等原因,导致环保 (略) ,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

应急程序

发生事故后, (略) 人员 (略) 门负责人, (略) (略) 置 (略) 实际 (略)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 (略) 领导、 (略) 报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报告程序

第 * 发现人 (略) 门负责人报告,事故判断,确认事件等级,立即向 (略) 门负责人、 (略) 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上报内容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伤亡基本情况等

单元负责人: (略) 理单元管理人(陈俊 点击查看>>

应急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预案启动

应急总指挥启动II级响应

(略) 置

措施

1、安 (略) (略) 人员,排查废水超标排放的原因,根据超标原因的不同立即采取相应修理措施,尽快做到废水达标排放;

2、视情况严重,在事故发生后第 * 时间 (略) 联系。

3、将尾水排入应急池,立即采取 (略) 维修, (略) 理站设计单位寻求帮助。

4、事故解 (略) 理站出口废水排出。

应急监测方案

废水监测要点如下:

(1)监测因子:pH、COD、BOD5、氨氮、SS、粪大肠菌群、TN、TP。

(2)监测方法:/;

(3)监测布点:废水总排口;

(4)监测频率:调试过程中,每隔 * min * 次(便携式检测仪),监测数据正常后,适当减少监测频次,具体见7.6章节。

后勤保障

保持应急事故池空置,以便随时可以使用

7.4.5废气外排超标 (略) 置应急预案

(略) 理设施异常运作、超标排放时, (略) 状况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当废气检测超标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由相关车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与废气产生的工序立即停止,对废气污染 (略) 初步检查,检查设备接电状况、 (略) 状况等,初 (略) 理措施异常原因, (略) 直接修理、调整 (略) 处理。

(3)如涉及需要向专业人员解决的情况,立即向设施设计单位寻求帮助, (略) (略) 维修、更换、调试。

(4) (略) 理设施可正常运作之前,与之相关产生废气的生产 (略) 生产。

(略) 置卡见表7.4-4。

表7.4-4 (略) 理 (略) (略) 置卡

事故特征

由于设备 (略) 、未及时维护等原因,导致环保 (略) ,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

应急程序

发生事故后, (略) 人员 (略) 门负责人, (略) (略) 置 (略) 实际 (略)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 (略) 区领导、 (略) 报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报告程序

第 * 发现人 (略) 门负责人报告,事故判断,确认事件等级,立即向 (略) 门负责人、 (略) 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上报内容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伤亡基本情况等

单元负责人: (略) 理单元管理人

应急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预案启动

应急小组启动III级响应

(略) 置

措施

(1)当废气检测超标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由相关车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与废气产生的工序立即停止,对废气污染 (略) 初步检查,检查设备接电状况、 (略) 状况等,初 (略) 理措施异常原因, (略) 直接修理、调整 (略) 处理。

(3)如涉及需要向专业人员解决的情况,立即向设施设计单位寻求帮助, (略) (略) 维修、更换、调试。

(4) (略) 理设施可正常运作之前,与之相关产生废气的生产 (略) 生产。

应急监测方案

废气监测要点如下:

(1)监测因子: * 烷、 * 氧化硫、臭气。

(2)监测方法:/;

(3)监测布点:场区;

(4)监测频率:调试过程中,每隔 * min * 次(便携式检测仪),监测数据正常后,适当减少监测频次,具体见7.6章节。

7.4.6 (略) 置应急预案

公司内储存的风险物质主要有 * 烷、硫化氢、过氧 * 酸、次氯酸钠等。当发生上述物质及其他易燃液体物料泄漏时,会对下风向 * 定范围内的人群会有短期影响。

因此,若发生风险物质泄漏事故,应严格按本 (略) (略) 置,发生风险物质大量泄漏时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略) 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严格控制救援过程中产生的事故废水,利用围堰或堵 (略) 截流,防止 (略) 内漫流。

(略) 人员救护、处理泄漏、人员疏散时 * 定把握风向,人员疏散时 * 定要向上风向 (略) ,撤离至上风口的紧急集合点,并清点人数。如有施工人员疏散时,应 (略) 的用火火源,切断临时用电电源。具体详细的措 (略) 处置预案。

发生泄漏应立即 (略) 堵漏,具体堵漏措施见表7.4-5。

表7.4-5?泄漏堵漏方法

部位

形式

方法

罐体

砂眼

使用螺丝加黏合剤旋进堵漏

縫隙

使用外封式卡具,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管道

妙眼

使用螺丝加黏合剤旋进堵漏

縫隙

使用外封式卡具,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阀门

/

(略) 理后更换

法兰

/

使用专用法兰夹貝、注入式堵漏胶 (略) (略) 垫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略) 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 (略) 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泄漏被控制后, (略) (略) 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 (略) 置,防止 * 次事故的发生。

地 (略) 置主要有以下方法:?

①围堤堵截:

(略) 泄漏原料为液体,泄漏到地 (略) 蔓延扩散, (略) 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对于车间和中间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 (略) 于关闭状态,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②覆盖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或者采用低温冷却来降低泄漏物的蒸发。

③稀释: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 * 方法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 (略) 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④收容:

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 、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或 (略) 理泄漏物。

⑤废弃:

将收集的泄漏 (略) (略) 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通过车间预埋管道排 (略) 理。

7.4.7危险 (略) 处置

当发生危险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发现 (略) ,并向 (略) 报警,报警人员应简要说明事故地点、泄漏介质的性质和程度、有否人员受伤等情况。 (略) 接到报警后,要正确分析判断, (略) 理方案,控制事故扩大,及时与相关危废车间 (略) (略) 理(II级以上事件 (略) 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按岗位操作法、 (略) (略) 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无关人员,严格限制出入。

按照以下要求及时 (略) 理措施:

(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危险废物泄漏、 (略) 理;

(3)处理被危险废物污染的区域时,应当尽可 (略) 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采取取 (略) 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 (略) 消毒或 者 (略) 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 (略) 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 (略) 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6)在泄漏介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时,由及时向地方生 (略) 门通报事故情况,取得支持和配合。

(7)事故发生后要 (略) , (略) 组织 (略) 事故调查,分析原因,在 * 小时内填写“ (略) 理报告书”, (略) 报告,必要时 (略) 门报告。

(8)少量危险 (略) 置方法

a、及时堵住泄露口、更换新的收集桶;

b、把地面上能铲起的泄漏物铲起;

c、打开门使空气流通;

d、用清水冲洗地面,并收集冲洗废水;

e、泄露物和冲洗废水均收集后委托有资 (略) 置。

(9)若是大量的危险废物泄漏,则应采取取以下措施

a、泄漏源可能控制时,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危废的溢出或泄漏

b、如果泄漏物已流出危废仓库外,由抢险抢修组小组迅速使 (略) 覆盖或者将引流将其 (略) 进行收集, (略) 外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c、 (略) (略) 泄漏 (略) 覆盖、 (略) 理,对污染的土壤 也应 * 并收集交由冇资 (略) 置,使泄漏物得到 (略) 理,防止 * 次事故的发生。

(略) 置卡见表7.4-6。

表7.4-6危险废 (略) 置卡

事故特征

(1)风险物质:危废废物;

(2)主要风险单元:危废仓库;

应急程序

(1)发生事故后, (略) 人员 (略) 门负责人, (略) (略) 置 (略) 实际 (略)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 (略) 领导、 (略) 报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报告程序

第 * 发现人 (略) 门负责人报告,事故判断,确认事件等级,立即向 (略) 门负责人、 (略) 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上报内容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伤亡基本情况等。

单元负责人:陈俊 点击查看>> ; (略) 门管理人员。

应急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预案启动

应急总指挥启动I、II级响应(大量泄漏); (略) 启动III级响应(少量泄漏)

(略) 置措施

(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危险废物泄漏、 (略) 理;

(3)处理被危险废物污染的区域时,应当尽可 (略) 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采取取 (略) 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 (略) 消毒或 者 (略) 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 (略) 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 (略) 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6)在泄漏介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时,由及时向地方生 (略) 门通报事故情况,取得支持和配合。

(7)事故发生后要 (略) , (略) 组织 (略) 事故调查,分析原因,在 * 小时内填写“ (略) 理报告书”,向总指挥报告,必要时 (略) 门报告。

(8)少量危险 (略) 置方法

a、及时堵住泄露口、更换新的收集桶;

b、把地面上能铲起的泄漏物铲起;

C、打开门使空气流通;

d、用清水冲洗地面,并收集冲洗废水;

e、泄露物和冲洗废水均收集后委托有资 (略) 置。

(9)若是大量的危险废物泄漏,则应采取取以下措施

a、泄漏源可能控制时,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危废的溢出或泄漏

b、如果泄漏物已流出危废仓库外,由抢险抢修组小组迅速使 (略) 覆盖或者将引流将其 (略) 进行收集, (略) 外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c、 (略) (略) 泄漏 (略) 覆盖、 (略) 理,对污染的土壤 也应 * 并收集交由冇资 (略) 置,使泄漏物得到 (略) 理,防止 * 次事故的发生。

应急监测方案

/

注意事项

(略) 理危险废物而产生的废弃物均属于危废, (略) 理。

7. (略) 应急救援、疏散及隔离

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时,医疗救援组应立即将伤者 (略) ,并视受伤类型(外伤、烧伤、中毒)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情况紧急者立即送往 (略) 。

7.5. (略) 救护

(1)现场急救 * 般原则

1)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2)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 (略) ;

3)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 (略) 救护;

4)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中 (略) 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5)迅速将 (略) ,搬运方法要正确;

(2)烧 (略) 置

(略) 理:

1)用冷水冲洗, (略) 位泡在冷水里,直至不感到疼痛和灼热为止。 (略) 位可用冷敷法,借以减轻疼痛,抑制伤势的发展。

2)烧烫伤时穿着的衣服,要在冷水冲洗后用剪刀剪除。用清水冲洗后,搌干,局部涂各种烫伤膏(市售),无需包扎。

3)不要把水疱挤破。当水疱过大时可用缝衣针(火灼烧几秒钟或用 * 度白酒、 * %酒精消毒后)刺破水疱,慢慢放出疱液,但切忌剪除表皮。

4)创面冲洗搌干后,涂上烫伤膏。可不用包扎或用干净布覆盖。

较严重的烧伤:

1)救护病人尽快安全 (略) 。

2)用冷水冲洗或浸泡、 (略) 位,以降低皮肤温度。可用水管冲或将干净的布单 (略) 冷敷。

3)清除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烧伤易发生窒息,要高度警惕。 * 旦发生窒息或呼吸停止, (略) 心肺复苏。

4)妥善保护创面:用干净的纱布、被单、衣服覆盖在创面上,或包好后用衣夹固定。尽量不要弄破水疱,以保护表皮。

5) (略) 进 * 步治疗。

7.5. (略) 救治

本企业应急救援应指定医疗救护单位,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性质和规模,由应 (略) 决定是否通知医疗 (略) 现场救护,企业应急室接到报警电话后,应询问事故发生详细地点和人员受伤情况,带足急救药品后,以最快的时间和最捷径的路线赶到事故地点。

7.5.3紧急撤离、疏散

(1)警戒疏散

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抢险抢修组应立即 (略) ,并打开最近通道,当消防车辆到达后,引导消防车辆 (略) ,同时,禁止无关人员 (略) ,组织与施救无关人员到安全地带。 (略) 周围采用醒目隔离带围挡,严禁无关群众 (略) 。

(2)现场人员清点

除应急救援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情况下进入危险区域外,其余人员应立即撤出。现场人员清点方式为:由各班组长负责清点本班人员,清点结果向各车间主任或副主任汇总,然后由各车间主任向应 (略) 报告。

(3)撤离方式、逃生路线

发生严重事故情况下,应 (略) 下达 (略) 的命令后,各组成员应在组长带领下,在抢险抢修组指挥下,有序撤离,撤离过程严格按指定逃生路线撤离,服从指挥,以便在发生意外时, (略) 及时有效的救治,缩短抢救人员的救援时间。

波及范围内主要为本企业及邻近单位职工,抢险抢修组组应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疏散方向,疏散时需要用毛巾、衣物等沾湿护住嘴鼻过滤毒气,事故发生时按照疏散路线向发生时上风向疏散。

在上风向隔离范围外设 (略) 所, (略) 应选择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通风条件好的地方,以便事故扩大时及时转移群众。

7.5.4危险区的隔离

(1)危险区的设定:发生事故的区域为危险区;

(2) (略) 隔离区划定:事故发生后,根据对人体威胁程度划定隔离区;

(3) (略) 隔离方法:在主要道路或出入口利用围绳或警戒 (略) 隔离;

(4) (略) 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设 (略) 隔离。

7.5.5应急救援时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2)正确熟练使用防护器具;

3)使 (略) 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各 (略)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规定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维护并记录;

2)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3)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略) 理,操作规程不能体现的,要及 (略) ;

2)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 * 般”的原则。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处理泄漏事故和堵漏时,必须安排 (略) 作业;

2)无关人员 (略) ,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略) 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3) (略) 伤员,防止伤员 * 次受伤,现场有条 (略) 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由本企业救护组送 (略) 区人民企业就医。

(5) (略) 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 (略) 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2)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 (略) ;

3)参与救援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且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得参与抢险。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 (略) 防止遗留隐患问题。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严格服从指 (略) 的指挥,做好救援工作。

7.5.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略) 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略) 应急人员 (略) 程序。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配备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戴橡胶手套等。

7.6应急监测

由于企业不具备自己监测能力,由政府生 (略) (略) 监测手段时,企业领导负责对外请求支援的联系与协调。但公司应尽可能自购监测仪器,以 (略) 日常环境管理和应急监测。如气体速测管等。为了及时有效的了解本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略) 门的调度和指挥,发生较大污染事故时,本企业可全 (略) 、 (略) (略) 或者 (略) 进行应急监测。监测机构在本企业应急监测组的引导下,携采样器具、防护设备 (略) 和 (略) 调查、采样和分析,并在事 (略) 跟踪监测,要全力配合监测机构的监测工作。

7.6.1监测方案

(1)布点原则

采样点的设置 * 般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及其附近区域为主,重点关注村庄、学校、企业等保护目标,并合理设置监测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范围。

(2)布点位置

1)对废水的监测重点为废水排放口及雨水排放口(如有);

2)对大气的监测应以 (略) ,在下风向与事故发生点成 * °角的扇形范围内,等角度每隔 * m布置4个监测点;在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居民住宅区或人群活动区等敏感点必须设置采样点,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同时也要在事故发生地上风向采集对照样品。

(3)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原则:废水排放口企业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废水排放;废气监测优先采用便携式 (略) 监测,同时第 * 时间通知协议监测单位使 (略) 同步监测,对于有监测限制的情况,如火灾爆炸等危及安全等情况,可酌情采样便携式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代表实际环境质量情况,待监测限值解除时,可立即使 (略) 监测,最终以国标法监测值作为应急解除的依据。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急监测内容见表7.6-1。

表7.6-1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急监测 * 览表

项目

环境事件类型

监测位置

环境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1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点下风向4个监测点、下风向最近居民点

SO2、挥发性有机物、 * 烷、硫化氢、CO

国标法监测:事故刚发生时,每隔2h * 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便携式监测:每 * min监测 * 次

雨水排口(如有)

pH、COD、氨氮

2

(略) 理设施异常超标排放

污水总排口

pH、COD、BOD5、氨氮、SS、粪大肠菌群、TN、TP

使用在线设备监测

3

废气排放超标

场区

* 烷、硫化氢、臭气浓度

国标法监测:事故刚发生时,每隔2h * 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便携式监测:每 * min监测 * 次

4

风险物质泄漏

泄漏点下风向4个监测点、下风向最近居民点

* 烷、硫化氢

国标法监测:事故刚发生时,每隔2h * 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便携式监测:每 * min监测 * 次

(4)现场监测仪器设备

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应能快速鉴定、鉴别污染物,并能给出定性、半定量或定量的监测结果,直接读数,使用方便,易于携带, (略) 理要求低。

根据实际情况,本项目使用的监测仪器主要为复合式气体检测仪、氨氮、化学需氧量分析仪。

5)现场采样及监测

现场监测人员接到应急监测任务通知 (略) 需的仪器设备、采样器具、试剂、药剂、 (略) 需的监测预案、标准、方法、规范等资料, (略) 进行调查、监测和采样。采样时服从现在指挥人员指挥,所采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必要时穿戴防护用品。

(6)现场情况报告制度

现场监测 (略) 进行污染状况调查后,及时了解污染状况, (略) 指挥人员确定采样点,并建议是否增加监测点位、项目和频次, (略) 监测人员和仪器。对无法监测或不具备监测条件和能力的项目时, (略) 门报告,提请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协调解决。

现场监测和分 (略) 报告时,数据 (略) 指挥人员。

(7)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1)在采样前根据样品性质、成份和环境条件,根据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加入保存剂。

2) (略) 工作开始前确定好样品的运输方式以防延误分析时机。

3)在运输前核实样品标签是否完整,所有 (略) 装车, (略) 采样记录。

4)样品运输必须由专人送达分析室,防止样品损坏或致污。移交样品时, (略) 核对并办妥交接手续。

(8)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分析人员接到分析样品后,及时、准确、快捷地完成样品分析,做好原始记录,提交分析报告。

(9)报告编制与提交

分析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提交报告,审核后迅速交报告传达人员送至现在指 (略) ,同时按规定 (略) 门。

7.6. (略) 监测的安全事项

(1)应急监测, (略) 。

(2) (略) 进行采样监测, (略) 指挥/警戒人员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

(3) (略) 的应急监测车辆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应使 (略) 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包括附件如电源等) (略) 监测,或在确认安全的情 (略) 应急监测 (略) 现场监测。

(4)监测人员的防护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危险物质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正压式呼吸器。

防护服:根据事故类型确定。

参加应急监测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佩带戴好个人防护器具,并注意风向,在昏暗地区救援时,应配备有照明灯具。

7.6.3监测设备、防护器材、耗材等日常管理要求

(1)监测仪器耗材等 (略) 维护、检修、校准,对超出产品有效期的需要及时更新,并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落实监测设备到具体负责人。

(2)防护器材定点存放,设专柜专人管理,对防护器材的完好负责;定期检查,要求无泄漏、表面整洁;

(3)定期检查防护用品是否在使用期限内,超出使用期限的, * 律不得使用。防毒、防尘类呼吸器应根据实际情况更换过滤材料。

7.6.4监测报告

(1)报告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报告以及时、快速报送为原则。

(2)报告形式

为及时上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监测结果,可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监测快报、简报等形式报送监测结果等简要信息。

(3)报告内容

1)标题名称;

2)监测单位名称和地址,进行测试的地点(当测试 (略) 时,应注明测试地点);

3)监测报告的唯 * 性编号和每 * 页与总页数的标志;

4)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监测点位示意图,发生原因,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污染范围,必要的水文气象参数等;

5)所用方法的标志(名称和编号);

6)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志;

7)样品采样日期、接收日期、监测日期;

8)监测结果和结果评价(必要时);

9)审核人、授权签字人签字等。

(4)报送范围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故)应急 (略) 报送,II级突发环境事件监测报告应报告给应 (略) ;I级突发环境事件除上报给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外,还应上报给全 (略) 应急办。

7.7应急终止

(略) 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后, (略) 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预案立即结束。

7.7.1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即满足终止条件:

(1) (略) 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 (略) 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 (略) 的各 (略) 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次生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7.7.2应急终止的程序

(1)应 (略) 根据 (略) 理情况,当符合上述规定中任何 * 种情况,即可确认终止应急;

(2)应 (略) 向所属各专 (略) * 下达应急终止命令;涉及周边居民点及人员疏散的,由指 (略) (略) 门报告, (略) 门宣布解除危险。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小组应根据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 (略) 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 (略) 为止。

7.8应 (略) 动

(1) (略) 理完毕后,应 (略) 要及时将环境危险已解除的情况 (略) 门和根据指 (略) 的指示通知周边单位、 (略) 会关注区事件危险已解除,以恢复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 (略) 负责采用照相和录像的方法 (略) 资料;

(3) (略) 负 (略) 中暴露的工作人员、 (略) (略) 身体检查和受污染设备、 (略) 进行清洁净化、整理、分类回收;

(4) (略) 流程、 (略) 全面检查,排除故障和不安全因素;

(5)弄清楚污染状况和污染覆盖面,确定事故的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对事故污染的 (略) 评估,评价报告报全 (略) 应急 (略) 理的依据;

(6) (略) 负责调查事故的原因,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责任者;

(7)突发环境污 (略) 理结束后, (略) 应组织 (略) 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 (略) 整改完善;

(8) (略) 组织各职能小组对应急计划和实 (略) 性、应急装备的有效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9)如有需要, (略) 可组织环境监测、环境评价 (略) (略) 跟踪监测, (略) 污染损失评估。

报告 * 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自然资源和能源流失的损失;②人员生命、健康和劳 (略) 的损失;③事故清污费用 (略) 理费用;④事故环境恢复措施及相关监测费用;⑤其他相关费用。

跟踪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案: (略) (略) 置后, (略) 置效果,同时为掌握事故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还应做好跟踪监测,直到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为止。


(略) 置8. (略) 保护

(略) 负责抢 (略) 保护,划出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随便入内,不得故意破坏、 (略) , (略) 及相关数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

8. (略) 洗消

当 (略) 理完成后, (略) (略) 。现场消洗人员由抢险抢修组人员分配,由抢险抢修组组长作为负责人。

现场消洗产生的 * 次污染物主要为冲洗后的废水,通过污水 (略) 理设施(水量过大的时可启用应急池)。

8. (略) 理

善后安置 (略) 负责,配 (略) 门负责组织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善后安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损失补偿、征用物资补偿及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 (略) 理等事项。

8.3.1伤亡人员的安置与抚恤

(略) 要配合保险机构及时开展环境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8.3.2调用物资的清理与补偿

(1) (略) 对 (略) 及时清理;

(2)清查短缺应急救援物资,并及时补充。

8.3.3社会救助

(1)整理救助财务,制定发放方案,及时发放;

(2) (略) , (略) 保险理赔;

(3)制定恢复生产方案,核算并筹 (略) 需资金。

8.3.4原因调查

(略) (略) (略) 门组 (略) 调查和取证工作,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 (略) 门。

8.3.5实施赔偿

根据事故污染损失的评估结果和事故调查的结果,确定事故赔偿数额和相应的赔偿人,按 (略) 赔偿。

8.3.6生态监测与生态修复

对于造成生态破坏的环境污染事故, (略) (略) 生态监测,并视生态破坏的严重程度,酌情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8.4环境影响评估

(略) 组织环境监测、环境评价 (略) 门或专 (略) 污染损 (略) 后续追踪监测,弄清污染状况和污染覆盖面,确定事故的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对事故污染的经济损失进衍评估,报全 (略) 应急办。

环境污染事故的经济损失 * 般包括如下几方面:

(1)自然资源和能源流失的损失;

(2)人员生命、健康和劳 (略) 损失;

(3)事故清污费用 (略) 理费用;

(4)事故后期环境恢复措施及相关监测费用;

(5)其他相关费用。

8.5工作总结与评价

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结束后, (略) 牵头,按事故“ * 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略) 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 (略) 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全 (略) 应急办。


9应急培训和演练9.1应急培训

(略) 培训,防止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并能在事件发生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应急救援培训的目的:

(1)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思想重视程度。

(2)提高企业特殊岗位和参与应急响应人员的岗位操作水平和应急技能。

(3)了解并掌握主要危化品的特性和危害。

(4)提高对危险目标、潜在风险的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

(5)熟悉理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正确作出应急响应。

9.1.1培训组织

培训的实施:①全体员工分别按培训计划参加培训;②师资以专兼职结合,内请外聘解决;③培训过程中, (略) 负责检查培训进度和培训质量;④各类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培训考试 (略) 保存;⑤特殊工种参加法定的持证上岗培训。

9.1.2培训内容和对象

为确保快速、有序和有效的应急能力,所有公 (略) 成员和 (略) 成员、全公司员工应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明 (略) 所担负的责任, 对周边群众应告知危险物质的危害及避险方法。

(略) 年度培训计划和安全培训计划,主要包括消防培训、化学品及泄漏培训、 (略) 员培训、急救培训等;各项培训 (略) * 次, 应急组织内人员变动较大时应组织培训。 (略) (略) 培 (略) , (略) 负责组织和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略) 协助实施。 (略) 实际,公司制定以下培训计划。

(1)应急指挥人员主要培训内容

①应急管理知识;

②国家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求;

③信息披露技能;

④各应急小组之间如何配合;

⑤ (略) 理程序等;

⑥风险物资特性。

(2)应急救援人员主要培训内容

①应急响应程序、现场警戒;

②危险物质泄漏控制措施;

③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④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

⑤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

⑥如何使用灭火器及灭火步骤训练;

⑦ (略) 置方法;

⑧风险物资特性。

(3)公司员工主要培训内容

①潜在的危险事故及其后果;

②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

③灭火器的使用及灭火步骤训练;

④基本个人防护知识;

⑤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⑥ (略) 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⑦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⑧风险物资特性。

(4)外部公众主要培训内容

①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②了解急救的方式;

③了解什么情况下要疏散;

④了解如何疏散;

⑤了解疏散逃生的方式;

⑥了解疏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9.1.3培训要求

应急培训的基本要求:

(1)每位应急人员应有坚强的意志和作风,健康的体能, (略) 置各种突变事故的能力,有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2)正确使用各种防护设施、通讯装备。

(3)熟练使用各种救护器材、工具,明确自己的救援任务。

(4)预案涉及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应急应对能力。

(5)外部公众的培训,根据疏散、个体防 (略) 。需要时向 (略) 宣传,使事故波及 (略) 公众都能对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采取的措施等内容有全面了解。

(6)培训频次: (略) 每年向本企业申请专项资金、聘请或抽调专业人员开展两次对应急救援人员根据专业 (略) 危险废弃物火灾或泄漏事故的专业性培训,重点掌握危险废弃物物理化学性质、 (略) 置方法和注意事项,不断提 (略) * 的整体素质和救援专业水平。

(7) (略) 应对培训的计划、内容、方式、考核等予以记录归档。

9.1.4培训考核

应急培训结束后, (略) 对参与培 (略) 考核。考核结果 (略) 备案。

考核对象:主要是各应急组人员、 (略) 管理人员。

考核方法:采取试卷问答、现场提问、实际操作演练 * 种相结 (略) 考核。

考核结果:考核结束后, (略) 将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对考核不合 (略) 再培训。应急救援人员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略) 在企 (略) 通报批评。应急预案培训考 (略) 示。

9.2应急演练

通过预案演练来考察应急预案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考察应急设备设施性能的可靠性,考察和锻炼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培养应急指挥人员对事故预警的判断能力和本企业员工的自救能力。

9.2.1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准备

1)成立演练策划小组

演练策划小组是演练的组织领导机构,是演练准备与 (略) 门,对演练实施全面控制,其主要职责如下。

①确定演练目的、原则、规模、 (略) 门;确定演练的性质与方法;选定演练的地点和时间,规定演练的时间尺度和公众参与的程度。

②协调各参演单位之间的关系。

③确定演练实施计划、 (略) 置方案。

④检查和指导演练的准备与实施,解决准备与 (略) 发生的重大问题。

⑤组织演练总结与评价。

2)演练方案

根据不同的演练情景,由演练策划小组编制出演练方案 (略) 门按职能分工做好相关演练物资器材和人员准备工作。演练情景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以下注意事项。

① 应将演练参与人员、公众的安全放在首位。

② 编写人员必须熟悉演练地点及周围各种有关情况。

③ 设计情景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具有 * 定的真实性。

④ 情景事件的时间尺度最好与真实事故的时间尺度相 * 致。

⑤ 设计演练情景时应详细说明气象条件。

⑥ 应慎重考虑公众卷入的问题,避免引起公众恐慌。

⑦应考虑通信故障问题。

9.2.2应急演练的方式、内容和频次

应急演练的方式: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各部门功能演练、总体演练等3种方式。

①桌面演练:按着预案要求讨论紧急情 (略) 动,应急救援指挥组和救援小组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参加。

②各部门功能演练:针对某 (略) (略) 演练活动, * 般可在事故应急救 (略) , (略) 演练。

③总体演练:针 (略) (略) 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 (略) 动能力。

演练的范围:

①火灾、爆 (略) 置;

②风险物 (略) 置;

③危险废 (略) 置;

④人员紧急疏散;

⑤人 (略) 置;

⑥ (略) 理设 (略) 置。

演练频次:综合性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专项应急演练视情况每年不少于1次。

9.2.4应急演练的评价和总结

(1)应急演练结束后, (略) 适时组织本单位专业 (略) 分析评价,总结经验, (略) ,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保障。

(2)演练应留有相应的演练记录并归档。


* 奖惩 * .1奖惩

在突发环 (略) 理救援工 (略) (略) 门和个人依据奖励制度给予表扬奖励和经济奖励:

(1)对反应迅速、处置果断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任务,成绩显著的,每人每次给予 * 元;

(2)对防止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成绩显著的,每人每次给予 * 元;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每人每次给予 * 元;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经济奖励。

* .2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 (略) 置救援工 (略) 为之 * 的,依据本企业的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 (略) 罚,情节严重 (略) 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不遵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罚款 * 元;

(2)不按规定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造成危害扩大,导致严重后果的,罚款 * 元;

(3)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罚款 * 元;

(4)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除将资金、装备和物资收回外,给予开除;

(5)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 (略) 为的,根据实际情 (略) 罚。


* 保障措施 * .1经费保障

本企 (略) 需经费, (略) 应设立专项安全应急经费。本企业经费投入包括应急救援器材的购置、维护、校验, (略) 员提供足够的劳保用品、用具,安全应急经费可从企业安全投入经费中列支,确保应急经费及时到位,为应急 (略) 亟需的费用提供强劲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经费使用情况见表 * .1-1。

表 * .1-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经费使用情况

序号

使用范围

数量

监督管理措施

1

应急人员培训

6万元

年终统计开支使用,向指 (略) 汇报

2

应急人员演练

8万元

3

应急救援物资的保养、维修、更新

* 万元

合计

* 万元

* .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企业配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物资和人员装备,专门存放并由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组管理维护,定期检查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配备物资质量是否完好、数量否足够,能否满足应急状态时的需要,并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新过期物资。

* . (略) * 保障

企业建立突发环境事 (略) * ,培训 * 支常备不懈,熟知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 (略) 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 (略) 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保证在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能 (略) 完成抢救、排险、 (略) 置工作。详见第 * 章。

各职能小组人员构成有变动的,由其上级机构作出人员调整说明,并及时补足人员,对于新入组的成员,组长要尽职尽责,将本小组职责说明,并做好小组内应急演练和培训。

* .4通信与信息保障

本企业应急预案相关人员要确保手机 * 小时正常开机, (略) 于值班监听状态,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应急小组之间的联络畅通。

对讲 (略) 电话、手机报警。应急联系电话详见附件 * 。

* .5交通运输保障

(1)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报请交 (略) 门及 (略) 实行道路交通管制,组织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

(2)办公室负责落实车辆和驾驶员。以便在应急救援中承担运送伤病员和疏散人员,应急物资的运输调度,危险品的转送,重要财产的转移,确保应急物资的运输保障。

* .6治安保障

预案启 (略) (略) 人员疏散工作, (略) 做好治安保障工作。用彩带设置警戒线,限制人员进出,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及危害波及区域;为事故发生后的单位和人员提供 * 切方便、避免因措施不当而导致人为事故或继发性事故蔓延或扩大。在 * (略) 后,主动说明情况并积极配合民警展开工作。

(1)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 (略) (略) 实行安全警戒和治安管制, (略) 所、重点人群的保护,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活动。

(2)需要时报请公安机关立 (略) 周围组织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维持秩序,必要时及时疏散受灾群众。

* .7医疗卫生保障

(1)签订应 (略) ,提供人员救治等医疗保障。

(2) (略) 医疗小组人 (略) 现场急救。

(3) (略) 应急人员定期的医疗急救知识与技术的培训, (略) 急救的 * 些常识。


*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 .1预案的评审

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实用性,由环保专家、 (略) 业专家成立 (略) 评估。

* .1. (略) 评审

方案制定后,由组 (略) 门、应急 (略) 内部技术评审。

* .1. (略) 评审

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实用性,由本企业邀请环保专家、 (略) 业专家成立 (略) 评估。

* .2备案管理

本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签署发布之日起 * 个工作日内,报全 (略) (略) 备案。

* .3发布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有下列情况之 (略) 修订:

(1)预案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

(2)本企业环保工艺发生重大变化。

(3)周边及大气排放影响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发生重大变化。

(4) (略) 门和人员发生变化影响到应急体系的。

(5)应急演练发现应急预案存在功能性缺陷。

(6)事件发生后发现应急预案存在功能性缺陷。

(7)例行定期自查或不定期检查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功能性缺陷。

本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有重大修订的,应当在发布之日起 * 个工作日 (略) 门变更备案。环境应急预案 (略) 调整、需告知生 (略) 门的,应当在发布之日起 * 个工作日内以文件形式 (略) 门。

* .4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审批、备案后发布实施。

* 附则

* .1术语和定义

危险物质:指《危险化学品名录》( * )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 )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环境保护目标: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环境事件: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 (略) 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 (略) 会影响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 * (略) 会稳定、政治 (略) 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 (略) 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应急救援: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的措施。

应急监测: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 (略) 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 (略) 的 * 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略) 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 (略) 、现场应急 (略) 的联合演练。

* .2修改记录表

修改记录表见表 * .2-1。

表 * .2-1修改记录表

修改时间

修改原因

内容摘要:



预案编号:

预案版本号:JXBJ- * 1- *

(略) 双美猪业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略)

发布人:

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环境法律、法规、规章

1.2.2地方法律、法规、规章

1.2.3技术导则、标准

1.2.4项目依据

1.3适用范围

1.4事件分级

1.5应急预案体系

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1.6. (略) 联系

1.6. (略) 联系

1.7工作原则

2基本情况调查

2.1基本情况

2.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2.3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治理设施

2.3.1废水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2.3.2废气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2.3.3固废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2.3.4噪声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3环境应急能力评估

3.1目前应急能力

3.1. (略) *

3.1.2企业应急救援措施

3.1.3企业应急救援措施

3.1.4其他技术措施

3.2自身应急能力不足

4组织机构及职责

4.1组织体系

4.2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5预防和预警

5.1环境风险源

5.2 预防措施

5.2.1生产过程风险防控措施

5.2.2危险化学品事故防范措施

5.2.3火灾和爆炸防控措施

5.2.4废水污染事故防控措施

5.2.5废气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5.2.6危险废物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5.2.7地下水风险防控措施

5. (略) 动

5.4报警与通讯联络方式

6信息报告

6. (略) 报告

6.2信息上报

7应急响应与措施

7.1分级响应机制

7.2应急响应程序

7.3应急衔接机制

7.4应急措施

7. (略) 应急救援、疏散及隔离

7.5. (略) 救护

7.5. (略) 救治

7.5.3紧急撤离、疏散

7.5.4危险区的隔离

7.5.5应急救援时注意事项

7.5.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7.6应急监测

7.6.1监测方案

7.6. (略) 监测的安全事项

7.6.3监测设备、防护器材、耗材等日常管理要求

7.6.4监测报告

7.7应急终止

7.7.1应急终止的条件

7.7.2应急终止的程序

7.8应 (略) 动

(略) 置

8. (略) 保护

8. (略) 洗消

8. (略) 理

8.3.1伤亡人员的安置与抚恤

8.3.2调用物资的清理与补偿

8.3.3社会救助

8.3.4原因调查

8.3.5实施赔偿

8.3.6生态监测与生态修复

8.4环境影响评估

8.5工作总结与评价

9应急培训和演练

9.1应急培训

9.1.1培训组织

9.1.2培训内容和对象

9.1.3培训要求

9.1.4培训考核

9.2应急演练

* 奖惩

* .1奖惩

* .2责任追究

* 保障措施

* .1经费保障

* .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 . (略) * 保障

* .4通信与信息保障

* .5交通运输保障

* .6治安保障

* .7医疗卫生保障

*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 .1预案的评审

* .1. (略) 评审

* .1. (略) 评审

* .2备案管理

* .3发布与更新

* .4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 附则

* .1术语和定义

* .2修改记录表



1总则1.1编制目的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是指针 (略) 的特点,为了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 (略) 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针对 (略) 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 (略) 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 (略) 会影响相适应。

本次应急预案编制目的为:

(1)有效提高本 (略) 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

(2)切实加强和规范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和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措施,加强本企业与政府应对工作衔接,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 (略) 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3)预防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能迅速、有效、 (略) 理,防止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危害、损失和影响。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环境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年 * (略)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年1 (略)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年1 (略)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年 (略)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 年 (略) );

(7)《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 年 * (略) );

(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日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 年1 (略) );

( * )《突发环 (略) 理办法》( * 年3 (略) , (略)


令第 * 号);

( * )《突发环 (略) 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 * 日,环办[ * 号);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略) 办法》( * 年6 (略) );

( * )《关于进 * 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 ] * 号);

( *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 年5 (略) );

( *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 * 号);

(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年1 (略) );

( * )《 (略)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 * ] * 号);

( * )《 (略)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 * ] * 号);

( *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 * 号);

( * )《 (略) 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 国办函[ * 号);

(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 * ]4号);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 .4. (略) 令第 * 号);

( *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点击查看>> 0, * 年 (略) );

(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 * 日)。

1.2.2地方法律、法规、规章

(1)《 (略)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年? * (略) );

(2)《 (略) 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年1 (略) );

(3)《 (略) 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 * 年 (略) );

(4)《 (略) 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年0 (略) );

(5)《 (略) 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 * 年 (略) );

(6)《 (略)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年);

(7)《 (略)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日修订);

1.2.3技术导则、标准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点击查看>> );

(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年版)( * 年1 (略) );

(3)《危险货物品名表》(GB? 点击查看>> 2);

(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 * );

(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 * );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 * );

(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 * );

(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 * );

(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 * );

(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 * );

( *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点击查看>> );

(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点击查看>> 8);

(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 );

(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点击查看>> 7);

(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点击查看>> );

(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6);

( * )《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8);

( * )《 *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0);

( *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及修改单要求;

( * )《 (略) 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 * )。

( * )《危险化学品目录( * 版)》( * 年2月);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点击查看>> )( * 日起实施);

(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点击查看>> )。

1.2.4项目依据

(1)《 (略)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7月);

(2)《 (略) (略) 关于 (略)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略) 审证(1)字【 * 】 * 号);

(3)企业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 (略) (略) 建设项目;如突发事件涉 (略) 门、企业的协调,应由本企 (略) 门,另行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具体包括以下类型和情况:

(1)生产过程中非正常排放、事故排放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2)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在生产、贮存、运输、 (略) 置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中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

(3)企业储存、检修过程中非正常排放、事故排放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4)因不可抗力(含 (略) 会原因)而造成危及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的其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5)其他突发性环境污 (略) 理。

企 (略) 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 (略) 中发现重大缺陷时,应及时修订。

1.4事件分级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1)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 人以上死亡或 * 人以上中毒或者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 人以上 * 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上 *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3)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 * 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上 *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 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

(4) * 般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 * 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 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下的;

5)对环境造成 * 定的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将企业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分为I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突发环境事件、ⅡI级突发环境事件 * 个级别。

I级突发环境事件: (略) 区范围,影响周边区域,公司难以控制, (略) 救援,并报 (略) 门。

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略) (略) 置,但能在公司控制内消除的污染及相应的安全事故。

ⅡI级突发环境事件:事故车间可迅速消除影响的小量污染事故。

表 1.4-1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表

分级

分级指标

事件情形

I级(社会级)

重大环境污染, (略) 范围,公司难以控制, (略) 救援,并报告全 (略) , (略) 等部门

1、易燃性物料泄漏、火灾、爆炸引起的次生/衍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厂区不可控;

2、应 (略) 县政府联动要求。

II级(公司级)

较大环境事件, (略) (略) 置, (略) 自救,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故。

1、 (略) 理设施故障导致废水超标(超过标准限值1倍及以上);污水管道、 (略) 理池体破裂导致大量废水外溢,厂区可控;

2、厂区内危废泄漏(泄漏量0.5t,但 (略) 范围内;

3、应公司应急联动要求。

III级

(车间级)

轻微污染事件, (略) 在车间岗位 (略) 处置,迅速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事故危险。

1、车间内生产单元出现泄漏,泄漏量可控制在车间内;

2、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发生轻微泄漏(泄漏量<0.1t), (略) 理;

3、污水排放污染物指标波动,或面临超标,经工艺调整及时消除;

4、 (略) 理设施发生故障,车间员工能及时解决;

5、 (略) 理事件。

1.5应急预案体系

(略) 双美猪业有限公司按照上 (略) 门要求,认真学习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略) 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略)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根据 (略) 实际情况,编制了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订了 (略) 处置方案、污染治理设 (略) 处置方案、火灾 (略) 处置方案、 (略) (略) 置方案为主要内容的应急预案体系。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企业应急预案,采取切断或者控制污染源以及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同时上报 (略) 门。部门预案、政府预案启动后, (略) 各部门需无条件服从政 (略) 调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1.6. (略) 联系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略) 应急预 (略) 应急预案。 (略) 应急预案是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 * 般由企业的应急领导机构 (略) (略) 。当 (略) 发生环境事件时,立即 (略) 的环境应急预案。若环境污染扩大为区域型时, (略) 门已介入,并启动相 (略) 环境应急预案, (略) 置应 (略) 、外部应急预案的衔接性。本应急预案 (略) 门的应急预案相冲突时, (略) 门的应急预案。

(略) 内部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火灾等情形启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或消防应急预案时,因火灾、安全生产事故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需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或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或火灾,启动消防应急预案或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各预案间存在相互启动的可能性。

(略) 环境应急预案具体包括: (略) 处置方案、污染治理设 (略) 处置方案、火灾 (略) 处置方案、 (略) (略) 置方案,综合环境应 (略) 处置预案或操作方案相互衔接。

1.6. (略) 联系

(略) 外部应急预案 (略) 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并通过演练巩固、完善应急联动机制,但不以企业为实施主体, * 般由企业周边单位、人民政府 (略) (略) 。

外部应急 (略) 门应急预案更为宏观,对企业应急预案起指导作用,周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到本企业,致使本企业启动应急预案,或因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对周边企业造成环境影响,致使周边企业启动应急预案,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本企业实际和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情况, (略) 门、生 (略) 门应急预案起到细化和补充的作用。

当突发环境 (略) 内范围内时,以 (略) 突发事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主,兼顾 (略) 其他应急预案;当突发环 (略) 区外,包括附近的企业、居民、厂区周围的道路、可能被污染的附近地表水体,立即向全 (略) 报告,启动政府层面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其中,涉及附近的单位时,可以启动相应企业的应急预案;涉及附近的居民、厂区周围道路及附近的地表水体时需启动全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对周 (略) 交通管制。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统筹考虑 (略) 内部、外部各应急预案相关内容的衔接性,并通过演练巩固、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本应急预案 (略) 门的应急预案相冲突时, (略) 门的应急预案。

图1.6-1应急预案关系联系图

1.7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减少危害,统 * 领导、分级负责,企业自救、属地管理,整合资源、 (略) 置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企业相关责人及小组成员坚持自救为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 (略) 置工作。

(1)预防为主,减少危害。

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突发环境事件,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物资准备等。

(2)统 * 领导,分级负责。

在全 (略) 应急办和 (略) 应 (略) 的统 * 领导下,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略) 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略) (略) 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 (略) 置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当地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 (略) 置工作。

(3)企业自救,属地管理。

企业自身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 (略) 和 (略) 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整合资源, (略) 置。

整合现有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 (略) 络互联、信息共享、科学有效的防范体系;整合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略) 络,建立统 * 、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整合现有突发环 (略) 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加强 (略) 各部门之间协同与 (略)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基本情况调查2.1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 (略) ( (略) 会信用代码: 点击查看>> MA * YGBFXE)。

(2)法定代表人:王杨松。

(3)企业性质: (略) (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4) (略) 在地: (略) 省 (略) 市 (略) 。

(5)企业地理位置经纬度:E * ° * ′ * .8″、N * °0′ * . * ″。

(6)行业类别:猪的饲养。

(7)主要联系方式:

联系人:章新彬???联系电话: 点击查看>>

(8)企业规模:年存栏 * 0头种猪,预计年上市约 * . * 万头苗猪。

(9)厂区面积: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 亩。

( * )工作制:劳动定员 * 人,生产年工作时间为 * 天,实行“ * 班 * 运转”,每班工作时间8h,全年工作时数为 * 小时。

2.1.1主要原辅材料及其消耗量、储存方式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见表2.1-1。

表2.1-1原辅材料情况 * 览表

序号

类别

成分

数量

来源及运输方式

1

消毒剂

次氯酸钠和过氧 * 酸

3t/a( * 次存储量为0.5t)

外购 、车运

2

生石灰

CaO

9t/a

外购 、车运

3

饲料

饲料

* 8. * t/a

外购 、车运

4

脱硫剂

脱硫剂

0.5t/a

外购 、车运

5

育苗

育苗(猪防疫用)

0.6t/a

外购 、车运

6

秸秆

秸秆

3t/a

外购 、车运

7

点击查看>> .7t/a

山泉水

8

电网

* .3万kwh

市政供电

沼气发电

* . * 万kwh

沼气发电

2.1.2企业主要建设工程

(略) (略)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工程见表2.1-2。

表2.1-2主要构筑物 * 览表

分区

情况

建筑物

名称

数量

建筑面积

(m2

备注

主体工程

配怀舍

* 栋

* 0

新建

分娩舍

* 栋

* 5.4

新建

保育舍

2栋

* .6

新建

后备舍

* 栋

* .8

新建

育成舍

1栋

* . *

新建

隔离舍

3栋

* .4

新建

储运工程

料仓

1间

*

新建

药房

1间

*

新建

公用工程

办公楼

1栋

* . *

新建

宿舍楼

2栋

* . *

新建

食堂

1间

*

新建

门卫室及其他区域

/

* .8

新建

供水及水源

/

/

山泉水

供电

/

/

沼气发电

环保工程

废水

(略) 理设施(含沼气池)

处理能力 * m3/d

新建

氧化塘

* m3/d

新建

废气

食堂油烟

静电抽油烟机

新建

沼气

脱硫塔

新建

恶臭

及时清理,喷洒生物除臭剂、绿化

新建

发电机设备

8m高排气筒

新建

噪声

噪声

隔声墙、减震阀、绿化等

新建

固废

生活垃圾

厂区值班人员清理收集, (略) 置场

新建

猪粪、沼液

发酵罐式粪便有机肥工艺

新建

病死猪和胚胎

病 (略) 理设备

新建

废脱硫剂

供应商回收

新建

废弃疫苗瓶、消毒剂瓶

交由 (略) 理

新建

2.1.2项目主要生产设备

项目主要设备情况见表2.1-3。

表2.1-3主要生产设备 * 览表

项目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

养猪设备

1

妊娠诊断仪

/

*

2

单体限位栏

2.2×0.6×1

*

3

母猪分娩栏

2.2×1.9×1

*

4

消毒喷雾器

* L不锈钢桶

*

5

自动清粪机

/

*

6

喂料机

/

*

7

饮水器

/

6

8

转畜车

1. * ×0.6×1

*

*

(略) 理设备

1

集水池提升泵

GHS * * *

1

2

调节池提升泵

Q= * m/h,H= * m,P=1.5kW

4

3

固液分离机

LK- * TS

2

4

厌氧反应器

CVD * .5- * A

2

5

缺氧池搅拌机

MA1.5/6- 点击查看>>

1

6

混合液回流泵

G- * - *

2

7

排泥泵

GMP- * - *

3

8

曝气鼓风机

* - * L/h

2

9

污泥回流泵

CP * . * - *

2

*

加药装置

KTDL *

3

*

污泥泵

GRB- * , * kW

2

*

污泥脱水机

/

4

*

集水池提升泵

/

1

*

厌氧循环泵

* m3

1

*

有机肥设备

1

智能高温发酵设备

T- * SA

1

2

病 (略) 理设备

JC- * FXC *

2

*

电力设备

1

沼气发电机

* kW

1

2.2工艺流程

(略) 为集约化畜禽养殖。集约化养猪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生产方式, (略) 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

(1)养殖工艺

养殖工艺流程如图2-2-1。

2.2-1??养殖生产工艺流程

(2)种猪选育工艺流程图

2.2-2种猪选育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述:

①?代配母猪及公猪饲养

饲养待配种的种母猪及种公猪:做好配种前的准备工作。后备猪饲养培育达8月领,体重达 * 千克左右,选留的后备猪转到配种猪舍配种。

②配种妊娠阶段

在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度过妊娠期。自个T * n .rA. * 天,母猪产前提前 * 周进入产房。母猪在配种吐婉古 5nN.加日功规模较大,可把空怀和妊娠分为两个阶段,空怀母猪仕 * 川生日nIuH个什P,确定妊娠后转入妊娠猪舍,沿有配准的转入下批继续参加配种。

③分娩哺乳阶段

分娩哺乳阶段要完成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怀孕母拍广1)问转 * 分娩舍,在分娩舍的母猪,产仔后平均哺乳 * 天(采用 * 天断奶),付哺乳乳猪断奶后,断奶母猪转入待配猪舍,进入下 * 个繁殖周期的配种;乳猪在分娩舍过渡 * 周,转入保育舍。采用全漏缝高床,有利产床卫生和管理,减少疾病发生,但漏缝设计要合理,避免仔猪肢蹄卡住,被母猪压死。

④仔猪保育阶段

仔猪在保育舍根据生长情况集中饲养 * 天; (略) 分群,弱猪再单独饲养 * 周,保育结束后转入育成舍。采用全漏缝高床,有利卫生和管理,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仔猪存活率,从而提高生产水平。

⑤保育结束后,全部苗猪委 (略) 育肥。

⑥种猪筛选淘汰环节

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因此,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佳、体型更好、 (略) 需求的种猪。其母猪年淘汰更新率为 * %。种公猪的年淘汰更新率为 * %。

2.3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治理设施

2.3.1废水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2.3-1 (略) 理工艺流程

该项目拟建设“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将产生的污水按照种养结合、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原则,经处理后尽量利用, (略) 分排放。

(略) 内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污水进 (略) 理。

沼气是厌氧微生物(主要是 * 烷细菌)分解粪污中含碳有机物而产生的 * 种混合气体,其中 * 烷约占 * %- * %, * 氧化碳占 * %- * %,还有少量氧、氢、 * 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沼气可用于照明、作燃料等。厌氧发酵过程中也可杀死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该项目沼气工 (略) 理能力 * m3/d,沼气工程工艺流程见图2.3-1。

根据《规模 (略) 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 点击查看>> ),沼气工程的原 (略) 的污水和粪便,沼气工程主要由以下 * 个环节组成:前处理、厌氧消化、后处理、综合利用。沼气工程的选址 (略) 整个生产系统的规划和要求,并应根据以下因素综合考虑确定:① (略) 和附近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② (略) (略) ;③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①满足防疫要求;⑤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供水供电条件。 (略) 产生的污水通过管道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设置格栅和沉淀池,以清楚污水中较大的杂物(残余粪便)、污水流入计量池,计量池内设泵,定时定量的将料液送去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经脱硫、脱水、净化后进储气柜,作为能源使用。沼渣定期排出,作为有机肥使用。沼液进入作为农田的液体有机肥使用。

该项目水量平衡说明如下:

(1)生活用水

全厂共有职工 * 人, (略) 区内建有办公生活区, (略) 内食宿,参照《第 * 次全国 (略) 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人均用水量以 * 升/人·日计, (略) 员工生活用水量为 * . * m3/d (1 * /a)。生活用水产污系数以 * %计,则项目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为 * . * m/d ( * m/a)。

(2)生产用水

①生猪饲养用水

根据表4.2-1,项目猪饲养用水约 * . * m3/d,既 点击查看>> . * m3/a。根据有关资料, * 般生猪的排尿量与饮水量的关系如下公式:

Y.=0. * +0. * w

式中:

Yu——排尿量,kg;W——饮水量,kg。

根据公示可计算出,参与猪只新陈代谢水量 * .9m"/d,作为尿液排放量 * . * m"/d ( * 3. * m/a)。

②猪栏冲洗用水

本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是在缝隙地板下设 * 斜坡,使固液分离。 (略) 分采用漏缝地板,下为水泥斜坡,粪便漏落后估斜坡上实现粪便和污水在猪舍内自动分离。干粪采用人工每天清粪,尿及污水从下水道流出,进入污水手机系统, (略) 理。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猪舍冲洗采用高压水枪冲洗, (略) (略) 有猪舍的冲洗工作,1周(7天) (略) (略) 冲洗,参考《中、小型 (略) 建设》(GB/T 1 * * )中冲洗用水量取8L/只·次(折合成年猪)﹐结合本项目生猪存栏量可知猪舍冲洗用水量为 * . * m3/次、 * 3.4m3/a;冲洗时间较短,冲洗水直接落入储存池,排水量以用水量计。

③降温用水

生猪饲养过程中夏季高温须采用水帘降温,高温期以4个月 * 天计,水帘用水通过水槽、水泵实现循环使用补充蒸发水量即可,采用自然冷却,本项目猪

循环负荷为 * m3/d,补充水按循环量的约 * %测算,补充量约 * m3/d, * m3/a,该部分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水帘降温用水最终蒸发逸散,无废水产生。

④消毒用水

a.猪只防疫用水

猪只防疫主要使用到疫苗液、营养注射液等,均为外购成 (略) 防疫保健, (略) 内配制。

b.车辆冲洗用水

车辆冲洗与车辆 (略) , (略) 冲洗车辆,用水量为0.6m3/d、 * m3/a ( * L/辆、5辆/d 计),冲洗水直接进入消毒池作为补充水。

c.消毒用水

主要包括进出车辆、人员消毒和猪舍消毒,进场人员消毒为外购消毒液与水配兑后采用喷雾式消毒,根据建设单位生产经验系数,用水量平均约1m3/d、 * m3/a,鉴于消毒方式为喷雾式,消毒水最终蒸发逸散无废水产生,进出车辆消毒主要为消毒池用水,消毒池内为外购消毒液与水配兑后使用,根据消毒池规格及建设单位生产经验系数,用水量平均约3.6m3/d、 * m3/a,考虑车辆冲洗水补充后实际用水量为3.0m3d、 * m3/a,消毒池每天 (略) 沉泥,补允新鲜水与消毒液即可,无废水外排;猪舍消毒随猪 (略) ,亦为1周1次,外购消毒液与水配兑后采用喷雾式消毒,根据建设单位生产经验系数,猪舍消毒用水量以0.2L/只·次(折合成年猪)计,结合本项目生猪存栏量可知用水量为 * .5m3/次、 * . * m3/a,消毒水最终蒸发逸散无废水产生。

项目采用干湿分离人工干清粪工艺,清粪率约 * %,即经收集的猪粪约3 * t/a,未经收集的猪粪 * t/a,随着猪尿和猪舍清洗废水进入废水

处理系统,猪粪含水率约为 * %, (略) 理站猪粪含水量为 * . * t/a。本项目养殖废水(猪尿+未经收集的猪粪含水+冲洗废水)产生量=9 * * . * + * 3.4= 点击查看>> .8m/a ( * . * m3/d)。

(略) 述,项目新鲜用水量为 点击查看>> .7m3/a ( * . * m3/d),废水产生量为 点击查看>> . * m3/a ( * . * m3/d), (略) 理后通过排污专管排至黄田江。根据项目用排水情况,全厂水平衡见图2.3-2。

2.3-1建设项目水平衡图(m3/d)

2.3.2废气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猪舍、猪粪发 (略) 理区产生的恶臭气体、职工生活产生的油烟、沼气及沼气发电废气。

恶臭气体的处理:猪粪发酵车间通过采取设绿化带、喷洒除臭剂、车间安装排气扇强制通风; (略) 理站格栅池、UASB厌氧设计为封闭式,加强 * 周绿化并采用化学除臭;对猪舍恶臭拟采取加强管理、减少猪粪在猪舍的停留时间、物理化学生物除臭、加强通风、猪舍地沟风机收集贮存池 (略) 雾化除臭、粪便及时清理等措施来有效降低、去除恶臭污染物。

职工生活产生的油烟:食堂燃料是用电、液化石油气,都是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 * 氧化碳和水,对环境空气基本无影响。

沼气及沼气发电废气覆膜沼气池上方专设有沼气导气口,沼气经收集、输送入沼气袋存贮,备用作发电和采暖供能燃料。沼气是有机物质在 * 定的温度、湿度、酸度条件下,隔绝空气(厌氧环境),经微生物作用(发酵)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H4,即 * 烷,占 * %~ * %,同时含 * %~ * %的 CO2,5%~ * %的H2、并有少量O2和H2S。燃烧后生成CO2、H2O、SO2。项目产生沼气量为 点击查看>> m3/a, (略) 理后,全部用于沼气发电,沼气发电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SO2和NOX。沼气发电废气经8米高排气筒直排。

2.3.3固废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1)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包括过废疫苗瓶、废消毒剂瓶。厂区内以密封罐、桶单独贮存,定期交由有相 (略) 置 (略) 理。

(2) * 般固废

* 般固废为猪只粪便、沼渣、病死猪只及胎盘固废、废脱硫剂、 (略) 污泥、员工生活垃圾。猪只粪便、沼渣制成有机肥后包装外售;病死猪只及 (略) (略) (略) 理后用于有机肥制造;废脱硫 (略) (略) 再生利用; (略) 污泥与生活垃圾 * 并交予 (略) (略) 理;员工 (略) 垃圾分类, (略) (略) 理。

2.3.4噪声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猪只叫声,以及水泵类(主要考虑猪舍内供水泵, (略) 理站水泵位于水下不考虑)、风机、空压机、发电机、 (略) 理设备等机械噪声等,群居猪只会发出较尖锐的叫声,随机性较大, * 般噪声在 * ~ * dB(A)左右。畜禽养殖企业本身的生产环境对噪声源有 * 定的控制要求,建设单位通过对设备隔声、 (略) 理和距离衰减后对周围敏感点环境影响不大。 (略) 界噪声达到相应的标准和员工的健康,仍要注意做好吸声、隔声、 (略) 理措施


3环境应急能力评估3.1目前应急能力

3.1. (略) *

(略) 成立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由 (略) (略) (略) 长章新彬任总指挥, (略) 长刘祚裉任副总指挥,应 (略) (略) , (略) 下设置各应急救援小组。突发环境事件时由总指挥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总 (略) 时,由副总指挥临时担任总指挥的职务,组成临时应 (略) ,依次递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略) 下设应急救援组(详见第4章)。应急人员职责划分明确,应急小组分工明确, (略) 置方案作为指导,对 * 般事故可以迅速反应、 (略) 置。

3.1.2企业应急救援措施

(略) 备有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保障了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应急物资和装备见表3.1-1。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自身应急监测的能力不足,需向全南 (略) 。

表3.1-1现有应急物资和装备

品 ??名

数量

位置

应急设施

潜水泵

5

(略)

事故池

1

(略)

消防设备

干粉灭火器

*

(略) 各 * 个,橙区 * 个,红区 * 个

职业防护装备

过滤式防毒面具

2

(略)

防护服

2

(略)

安全帽

*

(略) 各3个,橙区3个,红区3个

护目镜

*

(略) 各3个,橙区3个,红区3个

泄漏应急物资

沙包

*

(略)

铁锹

*

(略)

应急照明设施

应急灯

*

(略) 区域内

注:应急 (略) 负责管理和定期检查,负责人为陈俊

3.1.3企业应急救援措施

目前 (略) 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包括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在内的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储备了基本应急物资,并设立了“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指 (略) (略) 。

为保障应急需要,本 (略) 设置应急器材,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应急物资种类、性能、存放位置符合应急需要,在需要时及时获取并有效使用本企业的应急储备包括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

3.1.4其他技术措施

防渗措施:

(略) 区地面、道路等 (略) 防水、 (略) 理(危废库、生厂区、应急池均做了环氧树脂防腐)。仓库、 *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的设计、管理严格按照《 *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0)实施,地面防渗系数< * -7cm/s。此外污水管道按要求做好防渗、防腐,严禁生产时发生渗漏事故;危险废物仓库的设计、管理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的要求。

3.2自身应急能力不足

企业 * 向注重环保工作,为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企业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了有 (略) * ,配备了应急装备,储存了应急物资。 (略) 勘查过程中仍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对职工开展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不足, (略) 过相关的安全应急演练,对环保方面的针对性有待加强。

(2)对部分突发风险认识及意识不足,风险防范措施有待加强。

针对现有应急能力不足需采取的整改措施见表3.2-1。

表3.2-1针对现有应急能力不足需整改的措施及整改时间

序号

存在的问题

整改的内容

整改完成期限

负责人

1

企业职工环境应急能力、应急意识有待提高;

定期开展环境风险管理宣传和定期 (略) 专题培训, (略) 专家培 (略) 培训班等;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应急演练,提 (略) 变能力。

长期

(6个月以上)

章新彬 点击查看>>

2

未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

加强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应急救援 (略)

长期

(6个月以上)

刘祚裉 点击查看>>

3

部分风险区域缺少相应的风险物资

购买配全相应的风险物资

短期

(3个月以内)

刘祚裉 点击查看>>

4

应急物资、应急防护措施要定期维护及更新

?对现有 (略) 定期检查,定期对应急反应物资、风险 (略) 更新维护

长期

(6个月以上)

刘祚裉 点击查看>>

5

缺少应急监测能力

与相关环境检测 (略) 签订应急监测协议

短期

(3个月以内)

刘祚裉 点击查看>>

6

加强企业应急防范措施

设置雨水监控措施,生产车间储罐下设置围堰

短期

(3个月以内)

刘祚裉 点击查看>>


4组织机构及职责4.1组织体系

(略) 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组织指挥机构主要以属地政府机关为主,不会涉及国家层面组织机构。

(略) 成立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由 (略) 章新彬任总指挥,聂闯任副总指挥。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略) 和各应急小组,突发环境事件日常 (略) 负责。总 (略) 时,由副总指挥 (略) 使职权,依次递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应急救 (略) (略) 置组、后勤保障组、综合协调组、应急监测组、医疗救护组。应急指挥机构结构图详见图4.1-1。

根据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分为I级突发环境事件、II级突发环境事件、III级突发环境事件 * 个级别,III级突发环 (略) 科室指挥,II级突发环境事件由 (略) 指挥,I级突发环境事件由应 (略) 指挥。?

图4.1-1 (略) 双美猪业有限公司应急指挥组织机构

4.2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4.2.1企 (略) *

(1)应 (略) 组成

总指挥:???章新彬??

副总指挥:??刘祚裉?

(2) (略) 置组

组??长:陈俊

成??员:梁华国

成??员:钟 * 均

(3)后勤保障组

组??长:姜人化

成??员:桑德锦

成??员:陈良福

(4)综合协调组组

组??长:蓝华

成 ?员:曾 (略)

(5)医疗救护组

组??长:李永石

成??员:蓝华

成 ?员:曾 (略)

(6)应急监测组

组??长:桑德锦

成 ?员:陈良福

应 (略) 和应急救援人员名单、联系方式见表4.2-1。

表4.2-1应 (略) 和应急救援人员名单、联系方式

职务

姓 名

公司内职务

手机号码

总指挥

章新彬

(略) 长

点击查看>>

副总指挥

刘祚裉

(略) 长

点击查看>>

(略) 置组

陈俊

生物安全员

点击查看>>

梁华国

生物安全员

点击查看>>

钟 * 均

生物安全员

点击查看>>

后勤保障组

姜人化

综合员

点击查看>>

桑德锦

综合员

点击查看>>

陈良福

后勤员

点击查看>>

医疗救护组

李永石

综合主管

点击查看>>

蓝华

数仓员

点击查看>>

曾 (略)

电工

点击查看>>

综合协调组

蓝华

数仓员

点击查看>>

曾 (略)

电工

点击查看>>

应急监测组

桑德锦

综合员

点击查看>>

陈良福

后勤员

点击查看>>

4.2.2应急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

1、公司应 (略)

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副总指挥:刘祚裉( 点击查看>>

职责: (1) (略) 国家、当地政府、 (略) 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略) 审定、批准;

(3)保障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经费的投入。

(4)组织、指导员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培训工作,协调指 (略) * 的管理和救援能力评估工作;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6)监督应急体系的建设和运转,审查应急救援工作报告。

应急职责

(1)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3)审核突发环境事件的 (略) 理进展等情况,确定预警和应急响应级别;

(4)发生环境事件时,亲自或委托副总 (略) 进行指 (略) (略) 理;

(5) (略) 置命令;

(6)如果事故 (略) 会应急,负责 (略) 门报告并提出协助请求。

(7) (略) 应急的直接指挥和协调;

(8) (略) 动提出建议;

(9)负责企业 (略) (略) ;

( * ) (略) 出现的紧急情况;

( * ) (略) (略) 外人员操作指挥的协调。

2、各应急小组职责

表4.2-2? (略) 各组织职责 * 览表

序号

组织

名称

职责

1

综合协调小组

(1)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 (略) ;

(2) (略) 车辆疏导;

(3) (略) 的指令及时疏散人员;

(4) (略) 区内治安秩序;

(5) (略) (略) 隔离区域和疏散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

(6) (略) 与 (略) (略) 广播和通讯的畅通;

(7)负责修复用电设施或敷设临时线路,保证事故用电,维修各种造成损害的其他急用设备设施;

(8) (略) 命令,恢复供电或切断电源。

(9)熟悉疏散路线;

( * )管理好警戒疏散的物资;

( * )负责用电设施、车辆的维护及保养等;

( * )参与相关培训及演练,熟悉应急工作。

2

(略) 置组

(1)负责紧 (略) 排险、控险、灭火等各项工作;

(2)负责抢修被事故破坏的设备、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备设施;

(3)负责抢救遇险人员,转移物资;

(4)及时掌握事故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措施;

(5)根据事故变化 (略) 报告,以便统筹调度与救灾等有关的各方面人力、物力。

(6)负责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并负责其他抢险抢修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7)熟悉抢险抢修工作的步奏,积极参与培训、演练及不断总结等工作,保证事故下的及时抢险抢修。

3

后勤保障小组

(1)负责对伤员的救护、包扎、诊治和人 (略) 急救;及保护、转送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2)负责车辆的安排和调配;

(3) (略) 动提供物质保证(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器材和指挥通信器材等);

(4)负责应急时的后勤保障工作;

(5) (略) 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 (略) 理等事项;

(6)尽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 (略) 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7)负责人员 (略) 动所需物资的准备及其维护等管理工作;

(8)参与相关培训及演练,熟悉应急工作。

4

医疗救护组

(1)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做好救治受伤人员的准备工作, (略) 简单救治,对重 (略) 抢救和治疗;

(2)负责与专业医疗机构的协调;

(3)负责完成好总指挥交给的临时任务。

5

应急监测组

(1) (略) (略) 或应急办的命令,及时准确报告受污染的水、气监测的数据, (略) 做出正确的判断;

(2)协助应急办制订各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案;

(3)突 (略) 理结束后,做好善后监测工作;

(4)协助监测单位及时准确地对受到突发环境事故污染的土壤、地表水、地下 (略) 取样,并且及时准确向临 (略) 报告监测数据,以使临 (略) 做出正确的判断。


5预防和预警5.1环境风险源

(略) 存在的环境风险源主要有:沼气池、沼液输送系统。为了及时掌握危险源的情况,对环境风险事故做 (略) 理,降低或避免危险事故造成的危害,企业建立了重要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识别、评价体系,主要措施有:

(1)制定日常岗位巡检表,定时巡检,作好巡检记录。

(2)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3)卫生防护及环保设施: (略) (略) 区巡查,检查内容主要有各工序 (略) 情况、 (略) 理设施、应急物资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等。巡检内容主 (略) 是否严 (略) ,废水、废气污染 (略) 是否异常,储罐区、沼气池、沼液输送系统是否正常,应急物资及急救用品是否齐全有效。

(4)应急设备和物资设置专人负责。正常情况下 (略) 例行检查,特殊时 (略) 检查,保证各种物资的充足与完备。

(5)应 (略) 门保持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停电计划以便安排实施应对措施。

(6)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预防措施

1)对企业 (略) 监控制度,及时发现风险事故隐患。

2)加强人员巡检,对发现的风险 (略) 消除。

(7)管理及操作环节风险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普及在岗职工对风险物质的性质、毒害和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对 (略) 岗位规范定期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并加强对职工和周围人员的自我保护常识宣传;

3)工作人员严格 (略) 操作,并按照要求穿工作服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如电气检修时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等;对劳保用品如防尘口罩等应定期检查、检测,以确保其有效性;

4)危险废物经收 (略) 区中间的危废库房,定期使用焚烧炉焚烧或 (略) 理 (略) 理, (略)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5)各类危险品应计划采购、分期分批入库。

突发事故的发生第 * 地 (略) ,做好第 * 地点、第 * 时间的防范工作是防止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周围环境影响最重要环节。

5.2?预防措施

5.2.1生产过程风险防控措施

1、在 (略) 配备流量、pH、化学需氧量、氨氮在线监测设备,对废 (略) 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 (略) 理。

2、在场区、沼气池及沼气输送系统设置易燃气体监控设备及报警设备,对仓库内的 (略) 实时监控。 (略) 重点地区(场区、沼气池及沼气输送系统)设置监控探头, (略) (略) 实时监控。

3、沼气储气柜顶上设置洒水喷淋设施,可在必要时 (略) (略) 理,降低储柜的表面温度,保证储柜的稳定。

4、企业在储柜区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避免静电引起火灾,同时设置静电接地报警器,保证突发情况发生时可及时作出响应。

5、 (略) 有物料泵出入口输送装置安装压力表。与 (略) 联锁。

6、储存装置设备直接接到储气柜接地干线上。所有易燃气体及液体管道、设备和管架均设可靠接地。法兰、阀门等有 (略) (略) , (略) 理,可以有效降低或避免由雷电引起的火灾。

7、 (略) 理站周边设置了 * 座事故应急池,容积为 * m3,可用于在应急事故状态 (略) 理站的废水及储柜区泄漏的物料。

8、储柜周边设置了围堰,围堰高1.4m,占地面积 * m2,储柜区围堰容积远大于储柜的储量。储柜区各个储柜之间同时设置了分隔,可在 * 般的泄漏事故中起到相关隔离的作用。

9、在储柜区及生产车间入口设置了人体静电释放桩,避免人体携带静电进 (略) 所。

5.2.2危险化学品事故防范措施

1.贮存仓库配备有专业知识技术人员, (略) 设专人管理,为确保证职工安全,设有人员防护设备,如自备式呼吸器、面罩、防护服等,并设有安全淋浴和洗眼器;

2. (略) 理区设施了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及视频监控设施,实时对沼气储气 (略) 监测;

3.企业在沼气储气柜区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避免静电引起火灾,同时设置静电接地报警器,保证突发情况发生时可及时作出响应;

4.在贮存仓库、沼气储柜区设置易燃气体监控设备及报警设备,对仓库、沼气储柜区内的 (略) 实时监控。 (略) 重点地区(储柜区、生产区)设置监控探头, (略) (略) 实时监控。

5.2.3火灾和爆炸防控措施

(1)定 (略) 安全检测,检测内容、时间、人员应有记录保存。安全检测应根据设备的安全性、危险性设定检测频次。

(2)火源的管理

严禁火源进入储柜区,在储柜区设置人体静电释放桩及防雷电设施,对明火严格控制,明火发生源为火柴、打火机等,维修用火控制,对设备维修检查, (略) 维修焊接, (略) 门确认、准许,并有记录在案。

5.2.4废水污染事故防控措施

(1) (略) 理系统周边设置事故应急池,当事故发生时可将消防废水、事故废水打入事故应急池,起到缓冲作用;

(2) (略) (略) 人员定时对污水管、污水池及设备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略) (略) 检修,减少事故发生的频次;定 (略) 理相应管线的畅通性,确保出现事故时能进入事故池;

(3) (略) (略) 技能培训, (略) 人员管理操作水平, (略) 理不达标直接外排事件;

(4) (略) 理操作 (略) 记录, (略) 数据要妥善保留;

(5)场区在氧 (略) 设置废水在线监测系统对废水中流量、pH、化学需氧量、氨 (略) 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 (略) 理;

(6)处理后的污水排入黄田江。

5.2.5废气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1)公司对车 (略) 理设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 (略) 运行控制,防止误操作导致废气事故排放;

(2)每班 (略) 理设 (略) 巡查、观测;定 (略) (略) 理情况,发现故障及时维修等;

(3)定期对 (略) 监测,主动配 (略) (略) 监测工作

(或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确保废气净化设施排放达标。

(4)经常性 (略) 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加强员工对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2.6危险废物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1)公司危险废物分别分类暂存于危废仓库内, (略) 焚烧或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并已经采取以下有效防范措施:

(2)危险废物贮存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3)记录好危废台账,所有包装容器、包装袋必须贴上危险废物标签,危险废物标签上文字字体为黑体、底色为醒目的桔黄色;危险废物标签要提供下列说明:“危险废物”字样、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主要化学成分或商品名称、危险类别、安全措施等;

(4) (略) (略) 采用 (略) 防渗、 (略) 理,并安装有危险废物警告标志;

(5)危废暂存库内已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1)相关要求对地面采取防渗硬化措施,且渗透系数小于 * -7cm/s;

(6)贮存点设置门锁,以免闲杂人等进入;

(7)危险废物定期清运,分别送到有资质 (略) 置,对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定期 (略) (略) 门批准备查。

5.2.7地下水风险防控措施

(1)选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装备和较为清洁的原辅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 (略) 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管道、阀门、接口等易出现跑冒滴漏的地方设置小围堰,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露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2)分区防渗控制措施

对场区可能泄露污染物的 (略) (略) 理,并及时地将泄露的污染物 (略) 处理,可有效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 (略) 区不同区域划分为了重点污染防治区和 * 般污染防治区。

重点污染防治区:储罐区、 (略) 理站、危废仓库。

(略) 调查,生产车间、 (略) 理站和危废暂存库地面采用了水泥硬化+环氧 (略) 处理。

* 般污染防治区:其他猪舍或区域地面均采用水泥硬化,并视情况采取防渗措施。

5. (略) 动

5.3.1预警信息来源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预警条件可分为以下几点:

1、外部获取信息

① (略) 门等通知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其他地质灾害预警时;

② (略) 门的监测结论或委托监测单位的监测结论;

③周边企业发布的预警信 (略) 投诉、报警信息;

2、内部获取信息

①现场实时监测系统(如气体、火灾、流量、浓度监测),监控到异常后 (略) 务值班室;

②例行检查发现危险化学品存在泄漏隐患;

③现场发现存在泄漏和火灾迹象;

④环境风险防控 (略) 理设施(废水、废气)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

⑤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⑥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器传达的信息。

(略) 的预警条件, (略) 报警,应 (略) 确定预警条件后, (略) 门负责人、员工通报相关情况,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5.3.2预警条件、等级

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环境风险目标即将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对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时,按照相关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略) 。

预警分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红色预警 * 般为本企业自身力量难以应对;橙色预警 * 般为企业 (略) (略) 分力量参与应对;黄色、蓝色预警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确定,具体预警划分见表5.3-1。

表5.3-1预警级别表

分级

分级指标

事件情形

预警级别

I级(社会级)

重大环境污染, (略) 范围,公司难以控制, (略) 救援,并报告全 (略) , (略) 等部门

1、易燃性物料泄漏、火灾、爆炸引起的次生/衍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场区不可控;

红色预警

2、危险废物大量泄漏(泄漏量≥1t), (略) 外,场区不可控;

3、液态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易燃危化品泄漏量> * L),影响周边环境, (略) 区控制;

4、应 (略) 县政府联动要求。

II级(公司级)

较大环境事件, (略) (略) 置, (略) 自救,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故。

1、 (略) 理设施故障导致废水超标(超过标准限值1倍及以上);污水管道、 (略) 理池体破裂导致大量废水外溢,场区可控;

橙色预警

2、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易燃危化品泄漏量 * L?L),场区可控;

3、场区内危废泄漏(泄漏量0.5t,但 (略) 范围内;

4、应公司应急联动要求。

III级

(车间级)

轻微污染事件, (略) 在车间岗位 (略) 处置,迅速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事故危险。

1、车间内生产单元出现泄漏,泄漏量可控制在车间内;

黄色、蓝色预警

2、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发生轻微泄漏(泄漏量<0.1t), (略) 理;

3、污水排放污染物指标波动,或面临超标,经工艺调整及时消除;

4、 (略) 理设施发生故障,车间员工能及时解决;

5、 (略) 理事件。

5.3.3预警的方式、方法

(1)红色预警在半小时内通过电话上报给全 (略) 应急办,并根据应 (略) 的指示通过电话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敏感目标,使之转移到事故发生点的上风向区域; (略) 通过对讲机(调到同 * 频道)、电话联络;

(2)橙色、黄色、蓝色预警通过对讲机(调到同 * 频道)、电话联络。

5.3.4预警发布方式、接收、解除

(略) 接到报警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报告。当事故影响的范围以及影响程度不大时, (略) 负责指挥,启动黄色、蓝色预警程序;当事故影响的范围以及影响程度达到橙色预警标准时, (略) 应上报给应 (略) ,启动橙色预警程序;对于能威胁到人员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环境污染、影响到其它单位生产的较大事故,应 (略) 应迅速启动红色预警程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将事故情况上报给全 (略) 应急办。

预警发布内容包括:

(1)预警的等级;

(2)现场信息及基本情况;

(3)伤亡情况;

(4)相应的应急措施;

III级预警事件预警信息, (略) 通过电话负责发布解除。

责任人: (略) 置组?陈俊 点击查看>>

II级预警事件预警信息,由应 (略) 负责发布、降级或解除,经应 (略) 批 (略) (略) 内电话发布和解除,由 (略) 置小组接收。

责任人: (略) 置组?陈俊 点击查看>>

后勤保障组?姜人化 点击查看>>

综合协调组组?蓝华 点击查看>>

应急监测组?桑德锦 点击查看>>

医疗救护组?李永石 点击查看>>

I级预警事件预警信息,由全 (略) 应急办和本企业应 (略) 组成的临时应 (略) 发布,向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村庄和单位发布、降级或解除,由企业应 (略) 接收, (略) (略) 应急措施。

责任人: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5.3.5 (略) 动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环境风险源即将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对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时,按照相关的突发环境事件 (略) 。应 (略) 接到可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 (略) 门、车间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 (略) 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 (略) 置能力时,要及时向全 (略) 应急办报告,及时研究应对方案, (略) 动。

发生I级环境预警事件时,临时应 (略) 要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敏感目标,同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4报警与通讯联络方式

5.4. (略) 应急救援联系电话

(略) 设置 * 小时应急电话: 点击查看>> 。如果发生了突发环境事件,人员 (略) (略) 有通讯 (略) 报警:

(1)对讲机;

(2)内部电话或手机报警。

5.4. (略) 通讯联络

当事故扩 (略) 力量救援时,可以向全 (略) 、全南 (略) 、 (略) (略) 等部门发布支援,请求调 (略) (略) 全力支持和救护。

初报及继报:发生I级突发环境预警事件,应在1小时之内将事故相关情况上报给全 (略) 应急办,初报可用电话报送, * 般情况使用传真和电子邮件同时报送。初报和续 (略) 信息、事件基本情况、现场勘查情况、现场监测情况、 (略) 置措施等内容。

处理结果报告:应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造成的 (略) 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肇事者责任追究等内容。

I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请求支援单位的联系方式见表5.4-1或附件 * 。

表5.4-1 I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请求支援单位的联系电话 * 览表

机关类别

单位名称

电话

备注

消防机构

(略) 市 (略)

*

报警电话

环保

环保热线

* 9

报警电话

(略) 市全 (略)

点击查看>>

/

公安机关

(略)

*

报警电话

医疗机构

(略)

*

急救电话

(略)

点击查看>>

急救电话

(略) 门

(略) 人民政府

点击查看>>

/

(略) 市 (略)

点击查看>>

/

应急检测机构

(略) (略)

点击查看>>

/

周边居民企业

陂头村

点击查看>>

* 人


6信息报告6. (略) 报告

企业发生III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 (略) 报告。各有关车间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当在第 * 时间(5分钟内)通过本企业内各种通讯设施 (略) 。

6.1.1报告的程序

(1)现场操作人员或最先发现者立即向值班负责人报告,紧急情况可 (略) 报警,同时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进行自救、互救;

(2) (略) 判断突发环境事件为III级时, (略) (略) 的应急救援工作;

(3) (略) 判断突发环境事件分级为II级时要立即向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报告,由应 (略) (略) 的应急救援工作。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流程见图6.1-1。

图6.1-1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流程

6.1.2报告的主体

(1)突 (略) (略) 为逐 (略) 门;事故风险源的岗位员工或第 * 发现者以及事故风险源负责人、 (略) 为逐级责任报告人。

(2) (略) 门和个人都有义务向突发环 (略) 或应 (略) 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有 (略) 或者不 (略) 突发环 (略) (略) 门及个人。

6.1.3报告原则

(1)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 * 旦发现突发环境事件,事故发生地岗位员工或第 * 发现者立即报告值班负责人,紧急情况可 (略) 报警, (略) 视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及时逐级上报信息。

(2) * 旦出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影响范围超出本企业范围的态势, (略) 应 (略) (略) 置工作的需要,及时 (略) 门、应急指挥小组报告,共同协 (略) 置工作。

6.1.4报告时限

(1)发生任何突发环境事件后,现场操作人员或最先发现者要立即向值班负责人报告,紧急情况可 (略) 报警。

(2) (略) 接到报警后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严重性判断突发环境事件为III级及以上事件时要在5分钟内上报应 (略) 。

(3)应 (略) (略) 门报告。

6.1.5报告内容

本企业内突发III级以上环境事件报告内容见表6.1-2。

表6.1-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内容 * 览表

序号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内容

备注

1

事件概述

2

事件时间

3

事件地点

4

初步原因

5

污染物泄漏量

6

污染影响范围

7

人员伤亡情况

8

人员救治情况

9

受影响单位或居民需开展的个人防护注意事项

*

疏散要求

*

(略) 门和单位协助 (略) 理的有关事宜

*

设施损坏情况

*

财产损失情况

*

事故(事件)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当发生企业Ⅰ级突发环境事件,全 (略) (略) 参与救援时,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负责人:章新彬 点击查看>> )的任务是听从全 (略) (略) 的调度,对本 (略) 下达指令; (略) (负责人:陈俊 点击查看>> )的任务是听从本企 (略) 下达的指令,调度本企业 (略) (略) (略) 置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 (略) 救援机 (略) 实施救援;各应急小组听 (略) 的 (略) (略) (略) 救援工作。

6.2信息上报

发生I级突发环境 (略) 处理, (略) 报告外,还须在半小时之内将事件的详细情况汇报给全 (略) 应急办,请求援助以控制事故的发展扩大。

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初期无法按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确认等级时,报告上注明初步判断的可能等级;随着事件的续报,可视情况核定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并报 (略) 门。

6.2.1信息上报分类

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上班分为初报、 (略) 理结果报告。

(1)初报是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

(2)续报是在查清事件基本情况后或事故升级、危害扩大时随时上报;

(3)处理结果报 (略) 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6.2.2信息上报程序

(1)初报

情况紧急时,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但应及时补充书面报告。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可能受影响的村庄、学校、企业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 * 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2)续报

续报必须是书面报告, (略) 络或传真等报告,视突发环境事件进展情况可 * 次或多次报告。

续报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3)结果报告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 (略) 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应急监测结果、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 (略) 理完毕后立即报送。

6.2.3信息上报时限

当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立即向 (略) 人民政府、 (略) 管委会报告,同时向全 (略) 报告。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6.2.4信息上报范围

当发生事故时,根据事故类型、等级,对本企业附近的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以及 (略) 通报,通报方式见表6.2-3。

表6.2-3外部通报联系方式 * 览表

序号

环境保护对象名称

功能及规模

联系方式

*

陂头村

村庄,约 * 人

点击查看>>


7应急响应与措施7.1分级响应机制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 (略) (部门、车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应急救援响应。

(1)巡检人员或岗位人员发现突发环境事件时,第 * 发现者应立即报告班长、 (略) 门负责人,并根据事故危害情况采取控制措施或撤离躲避措施。

(2) (略) 接到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的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情况,立即判断环境事件类型和事件的预警级别。

(3) (略) 判断突发环境事件级别为II级以上时,立即上报应 (略) ;应 (略) 判断事件级别为I级时,立即上报全 (略) 。

(4)应急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相 * 致,分为I级、II级、III级 * 级响应。

I级响应:发生I级突发环境事件时,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布红色预警(社会级),启动I级响应,应在半个小时内上报全 (略) ,向全 (略) 求助。 (略) 有人员做好防范措施,应急救援小组 (略) ,查明情况汇报应 (略) 。应 (略) 根据影响范围联合全 (略) 进行区域范围内的人员疏散工作和紧急救援工作。

II级响应:发生II级突发环境事件,需立即启动本企业应急预案,发布橙色预警(企业级),启动II级响应。上报 (略) 应 (略) ,需要启动企业级应急预案才可以完成救援工作, (略) 企业总动员,各职能小组应确保在5分钟内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II级响应启动后,发生区域附近车间应停止工作,做好防范措施。

III级响应:发生III级突发环境事件时,需立即启动车间应 (略) 处置方案,发布黄色或蓝色预警(部门、车间级),启动III级响应, (略) 理,以自救为主,车间范围内响应(事故影响范围小,不造成人员伤亡,对环境没有破坏性, (略) (略) 组长查看相关情况,并由该车间(部门)的主管或者班 (略) 理)。

图7.1-1突发环境事件区域应急预案响应机制

7.2应急响应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程序见图7.2-1。

图7.2-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发生任何突发环境事件后,现场操作人员或最先发现者立即向值班负责人、事故发生车间负责人汇报,紧急情况可 (略) 报警。 (略) 接到报警后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严重性判断事件为II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立即上报应 (略) 。

应 (略) 接到报警后,立 (略) 发生事故的状态和实际情况,判断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响应级别,以便明确调配应急物资, (略) 络开通、协 (略) 动、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倘若发生I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必须启动企业级应急预案和外界救援时,立即组织无关人员疏散,现场有受伤人员时还应紧急医疗救护、扩大应急等。 (略) 会援助时应注意:应明确告之事故发生的地点, (略) 走路线;应派人在指定地点等候,负责联络引导;应详细告之事故的具体情况和安全注意事项; (略) * 参与救援时,应统 * 指挥,明确信号。

7.3应急衔接机制

(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衔接

当发生环境风险事件时,指 (略) 应及时与当地区域或 (略) 门的应急指挥机构的联系工作,及时将事件发生情况及最新 (略) 门汇报,并将上级指挥机构的命令及时向应 (略) 成员通报;编制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并将 (略) 门汇报。

(2)预案分级响应衔接

1)II级突发环境事件:在 (略) 处置妥当后,经应 (略) 研究确定后,向全 (略) 报告。

2)I级突发环境事件:应 (略) 在接到事件报警后,及时向全 (略) 告,并请求支援;全南 (略) 紧急动员,适时启动区域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迅速调集救援力量,指挥各成员单位、 (略) 门,根据应急预案组 (略) 动小组,按照各自 (略) 救援具体方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应急小组听从全 (略) (略) 、全南管委会的领导。现场指 (略) 同时将有关进展 (略) 办公室汇报;污染事件基本控制稳定后,现场应 (略) 将根据专家意见,迅速调集后援力 (略) 置工作, (略) 理结束。

3)当污染事件又进 * 步扩大、发展趋势,或因事件衍生问 (略) 会不稳定事态,现场应 (略) 将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向 (略) 管委会、全 (略) 请求援助。

(3)应急救援保障衔接

1)单位互助体系:本企业和周边企业将建立良好的应急互助关系,在重大事件发生后,能够相互支援。

2)公共援助力量:还可以联 (略) 、医院、 (略) 、交通、 (略) 以及 (略) 门,请求救援力量、设备的支持。

3)专家援助:建立风险事件救援安全专家库,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联系获取救援支持。

(4)应急培训的衔接

在开展应急培训计划的同时,还应积极配合 (略) 管委会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在发生环境风险事件时,及时与聚集区应急组织取得联系。

(5)公众教育的衔接

(略) 内和附近地区公众开展教育、培训时,应加强与周边公众和全南管委会相关单位的交流,如发生事件,可更好的疏散、防护污染。

(6)风险防范措施的衔接

1)污染治理措施的衔接

当风险事件超过 (略) 理范围后,应及时向周边相关单位请求援助,以免风险事件发生扩大。

2)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的衔接

采用电话报警,火灾报警信号 (略) 及应 (略) ,必要时报送至 (略) 。

7.4应急措施

对厂内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无论级别高低、规模大小、损伤轻重,各部门要迅速调度力量,尽快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 (略) 置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减少 (略) 会影响,并及时通过电话报告。应急值守人员在接到报警电话后,应立即通知应 (略) 和有关应急人员及时投入抢险和初期应急报警电话后,应立即通知应 (略) 和有关应急人员及时投入抢险 (略) 理,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

扩大应急基本条件及原则:

(1) (略) 置难以有效控制事态,出现大面积或可能发展为严重事件的态势时,立即转入扩大应急状态。在企业应 (略) 统 * 领导下,扩大抢险救灾资源使用、调用的范围和数量,必要时,依法动用 * 切可以动用的资源;

(2)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十分严重,超出自身控制能力,需要上级提供援助和支持时,应 (略) 应立即上报全 (略) 、全南管 (略) 门,请求地方政府应急救援。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首先要确保自身人身安全,才能保证顺利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过程中,以救人为主,抢救财产损失为次。

7.4.1突发 (略) (略) 置程序

当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时,第 * 发现者应立即报告值班班长、 (略) 门负责人,紧急情况时第 * 发现者可直 (略) ,报告内容如下:

(1)事故发生地点、时间等。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情况、伤害程度、涉及范围等。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故抢险情况等。

应 (略) (略) 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应急救 (略) 先抢救受伤人员, (略) 置组先控制污染源, (略) 情况判断可能受影响的范围,通知应急警戒疏散组,需要疏散的敏感目标; (略) 置组先控制污染源的进 * 步扩散, (略) 应急救援抢险堵漏、污染物控制工作。警 (略) 门口设立警戒线、引导危险区内人员疏散;应急监测组协助外援监测单位监测事故点及受事故影响点的污水及大气;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状态时器材装备的供应。

当事态扩大,影响到外环境时,包括附近单位、村庄、交通干线,以及附近的地表水。 (略) 指 (略) (略) 请求启动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并通知附近的企业参与救援工作,有需要时向全 (略) 请求支援,本企业应急救 (略) (略) * ,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抢修救援结 (略) 有毒、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监测,符合 (略) 指 (略) 报告, (略) 指 (略) 宣布应急结束。

7.4.2切断和控制污染源

无论在预警阶段还 (略) 置阶段,企业应第 * 时间采取切断和控制污染源措施,避免事态进 * 步扩大。其中,涉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按照本单位相关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采取关闭、封堵、围挡、喷淋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泄漏点。

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收集、 (略) 置工作。

表7.4-1切断和控制污染源

事故类型

切断和控制污染源措施

储柜发生泄漏

第 * 时间关闭两端储柜阀门,加强车间内通风,禁止烟火,加强通风。

火灾爆炸次生/衍生污染事故(消防废水)

进行封堵和围挡,使得消防废水进入应急消防事故池。

废气非正常排放

(略) 区通风, (略) 区温度。

废水非正常排放

将废水排入事故应急池,待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7.4.3火灾、 (略) 处置应急预案

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根据工艺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应急各小组在事故发生后,根据接到的通知迅速到生产区大门前集中,然后由总指挥统 * 调度。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救援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2)警戒疏散组立即根据事故影响的范围确定安全警戒线;抢险抢修组立即负责对发生事故区域外的危险化学品根据 (略) 转移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略) 区的人员按警戒疏散组规 (略) 疏散;后勤保 (略) 的具体情况确定抢险、救护、 (略) 需的物资供应;医疗救护组做好相应的医疗救助。

(3)抢险抢修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先控制,后消灭。针对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 * 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等。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4)对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 * 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 (略) 有人员都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5)火灾扑灭后, (略) 理组仍然要 (略) 、 (略) ,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 (略) 门和安 (略) 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 (略) 门 (略) 门的同意,不得擅自 (略) 。

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时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 (略) 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 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1、灭火注意事项

扑救化学品火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

②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③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④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2、灭火对策

⑴扑救初期火灾:

①迅 (略) 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 * 切物料;

②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 (略) 其它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⑵采取保护措施:

①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②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③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④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 (略) ,防止火焰蔓延。

⑶火灾扑救: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应针对每 * 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 (略) (略) 。其它人 (略) 动, (略) 到达后,介绍物料性质,配合扑救。

(略) 置卡见表7.4-2。

表7.4-2火灾爆炸污 (略) 置卡

事故特征

由易燃 (略) 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应急程序

(1)发生事故后, (略) 人员 (略) 门负责人, (略) (略) 置 (略) 实际 (略)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 (略) 区领导、 (略) 报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2)必要时,及时向 * 或 * 等报警求援。

报告程序

第 * 发现人 (略) 门负责人报告,事故判断,确认事件等级,立即向 (略) 门负责人、 (略) 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上报内容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伤亡基本情况等。

单元负责人:陈俊 点击查看>>

应急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预案启动

应急总指挥启动I级响应

(略) 置

措施

(1)应急各小组在事故发生后,根据接到的通知迅速到生产区大门前集中,然后由总指挥统 * 调度。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救援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2)警戒疏散组立即根据事故影响的范围确定安全警戒线;抢险抢修组立即负责对发生事故区域外的危险化学品根据 (略) 转移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略) 区的人员按警戒疏散组规 (略) 疏散。

(3)抢险抢修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 * 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等。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4)对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 * 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 (略) 有人员都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5)火灾扑灭后, (略) 理组仍然要 (略) 、 (略) ,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 (略) 门和安 (略) 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 (略) 门 (略) 门的同意,不得擅自 (略) 。

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空气监测要点如下:

(1)监测因子: * 烷、硫化氢、臭气;

(2)监测方法:/;

(3)监测布点:上风向以上 * m设对照点,在下风向最近居民点或企业等人口聚集点设监控点(至少4个);

(4)监测频率:事故刚发生时,每隔 * min(便携式检测仪) * 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废水监测要点如下:

(1)监测因子:pH、COD、BOD5、氨氮、SS、粪大肠菌群、TN、TP;

(2)监测方法:/;

(3)监测布点:雨水口(如有);

(4)监测频率:事故刚发生时,每隔 * min(便携式检测仪) * 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具体见7.6章节。

后勤保障

保持事故池空置,阀门启闭正常;应急物资随时可以使用

注意事项

1、灭火注意事项

扑救化学品火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

②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③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④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2、消防废水

由于灭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防废水,消防废水有 (略) 区内 (略) ,因此需确保雨水排放口(接管口) (略) 于关闭状态,防止消防废水流出雨水管线及污水管线末端进入附近水体, (略) 区地面消防废水通过消防水收集系统( (略) 、事故沟等)流入事故应急池,待事故结束后事故废水必 (略) (略) 理。

3、个人防护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安全保护

(略) 及相关 (略) 于上风向 * m。

应急时,各组应急人员位置管制分布见图7.4-3。

7.4-3应急小组管制区域划分示意图

7.4.4废水出水超标 (略) 置应急预案

(略) 理站异常运作、超标排放时, (略) 状况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安 (略) (略) 人员,排查废水超标排放的原因,根据超标原因的不同立即采取相应修理措施,尽快做到废水达标排放;

2、视情况严重,在事故发生后第 * 时间 (略) 联系。

3、将尾水排入应急池,立即采取 (略) 维修, (略) 理站设计单位寻求帮助。

4、事故解 (略) 理站出口废水排出。

(略) 置卡见表7.4-3。

表7.4-3 (略) 理 (略) (略) 置卡

事故特征

由于设备 (略) 、未及时维护等原因,导致环保 (略) ,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

应急程序

发生事故后, (略) 人员 (略) 门负责人, (略) (略) 置 (略) 实际 (略)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 (略) 领导、 (略) 报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报告程序

第 * 发现人 (略) 门负责人报告,事故判断,确认事件等级,立即向 (略) 门负责人、 (略) 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上报内容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伤亡基本情况等

单元负责人: (略) 理单元管理人(陈俊 点击查看>>

应急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预案启动

应急总指挥启动II级响应

(略) 置

措施

1、安 (略) (略) 人员,排查废水超标排放的原因,根据超标原因的不同立即采取相应修理措施,尽快做到废水达标排放;

2、视情况严重,在事故发生后第 * 时间 (略) 联系。

3、将尾水排入应急池,立即采取 (略) 维修, (略) 理站设计单位寻求帮助。

4、事故解 (略) 理站出口废水排出。

应急监测方案

废水监测要点如下:

(1)监测因子:pH、COD、BOD5、氨氮、SS、粪大肠菌群、TN、TP。

(2)监测方法:/;

(3)监测布点:废水总排口;

(4)监测频率:调试过程中,每隔 * min * 次(便携式检测仪),监测数据正常后,适当减少监测频次,具体见7.6章节。

后勤保障

保持应急事故池空置,以便随时可以使用

7.4.5废气外排超标 (略) 置应急预案

(略) 理设施异常运作、超标排放时, (略) 状况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当废气检测超标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由相关车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与废气产生的工序立即停止,对废气污染 (略) 初步检查,检查设备接电状况、 (略) 状况等,初 (略) 理措施异常原因, (略) 直接修理、调整 (略) 处理。

(3)如涉及需要向专业人员解决的情况,立即向设施设计单位寻求帮助, (略) (略) 维修、更换、调试。

(4) (略) 理设施可正常运作之前,与之相关产生废气的生产 (略) 生产。

(略) 置卡见表7.4-4。

表7.4-4 (略) 理 (略) (略) 置卡

事故特征

由于设备 (略) 、未及时维护等原因,导致环保 (略) ,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

应急程序

发生事故后, (略) 人员 (略) 门负责人, (略) (略) 置 (略) 实际 (略)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 (略) 区领导、 (略) 报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报告程序

第 * 发现人 (略) 门负责人报告,事故判断,确认事件等级,立即向 (略) 门负责人、 (略) 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上报内容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伤亡基本情况等

单元负责人: (略) 理单元管理人

应急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预案启动

应急小组启动III级响应

(略) 置

措施

(1)当废气检测超标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由相关车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与废气产生的工序立即停止,对废气污染 (略) 初步检查,检查设备接电状况、 (略) 状况等,初 (略) 理措施异常原因, (略) 直接修理、调整 (略) 处理。

(3)如涉及需要向专业人员解决的情况,立即向设施设计单位寻求帮助, (略) (略) 维修、更换、调试。

(4) (略) 理设施可正常运作之前,与之相关产生废气的生产 (略) 生产。

应急监测方案

废气监测要点如下:

(1)监测因子: * 烷、 * 氧化硫、臭气。

(2)监测方法:/;

(3)监测布点:场区;

(4)监测频率:调试过程中,每隔 * min * 次(便携式检测仪),监测数据正常后,适当减少监测频次,具体见7.6章节。

7.4.6 (略) 置应急预案

公司内储存的风险物质主要有 * 烷、硫化氢、过氧 * 酸、次氯酸钠等。当发生上述物质及其他易燃液体物料泄漏时,会对下风向 * 定范围内的人群会有短期影响。

因此,若发生风险物质泄漏事故,应严格按本 (略) (略) 置,发生风险物质大量泄漏时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略) 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严格控制救援过程中产生的事故废水,利用围堰或堵 (略) 截流,防止 (略) 内漫流。

(略) 人员救护、处理泄漏、人员疏散时 * 定把握风向,人员疏散时 * 定要向上风向 (略) ,撤离至上风口的紧急集合点,并清点人数。如有施工人员疏散时,应 (略) 的用火火源,切断临时用电电源。具体详细的措 (略) 处置预案。

发生泄漏应立即 (略) 堵漏,具体堵漏措施见表7.4-5。

表7.4-5?泄漏堵漏方法

部位

形式

方法

罐体

砂眼

使用螺丝加黏合剤旋进堵漏

縫隙

使用外封式卡具,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管道

妙眼

使用螺丝加黏合剤旋进堵漏

縫隙

使用外封式卡具,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待置换合格后焊补

阀门

/

(略) 理后更换

法兰

/

使用专用法兰夹貝、注入式堵漏胶 (略) (略) 垫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略) 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 (略) 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泄漏被控制后, (略) (略) 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 (略) 置,防止 * 次事故的发生。

地 (略) 置主要有以下方法:?

①围堤堵截:

(略) 泄漏原料为液体,泄漏到地 (略) 蔓延扩散, (略) 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对于车间和中间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 (略) 于关闭状态,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②覆盖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或者采用低温冷却来降低泄漏物的蒸发。

③稀释: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 * 方法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 (略) 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④收容:

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 、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或 (略) 理泄漏物。

⑤废弃:

将收集的泄漏 (略) (略) 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通过车间预埋管道排 (略) 理。

7.4.7危险 (略) 处置

当发生危险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发现 (略) ,并向 (略) 报警,报警人员应简要说明事故地点、泄漏介质的性质和程度、有否人员受伤等情况。 (略) 接到报警后,要正确分析判断, (略) 理方案,控制事故扩大,及时与相关危废车间 (略) (略) 理(II级以上事件 (略) 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按岗位操作法、 (略) (略) 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无关人员,严格限制出入。

按照以下要求及时 (略) 理措施:

(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危险废物泄漏、 (略) 理;

(3)处理被危险废物污染的区域时,应当尽可 (略) 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采取取 (略) 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 (略) 消毒或 者 (略) 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 (略) 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 (略) 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6)在泄漏介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时,由及时向地方生 (略) 门通报事故情况,取得支持和配合。

(7)事故发生后要 (略) , (略) 组织 (略) 事故调查,分析原因,在 * 小时内填写“ (略) 理报告书”, (略) 报告,必要时 (略) 门报告。

(8)少量危险 (略) 置方法

a、及时堵住泄露口、更换新的收集桶;

b、把地面上能铲起的泄漏物铲起;

c、打开门使空气流通;

d、用清水冲洗地面,并收集冲洗废水;

e、泄露物和冲洗废水均收集后委托有资 (略) 置。

(9)若是大量的危险废物泄漏,则应采取取以下措施

a、泄漏源可能控制时,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危废的溢出或泄漏

b、如果泄漏物已流出危废仓库外,由抢险抢修组小组迅速使 (略) 覆盖或者将引流将其 (略) 进行收集, (略) 外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c、 (略) (略) 泄漏 (略) 覆盖、 (略) 理,对污染的土壤 也应 * 并收集交由冇资 (略) 置,使泄漏物得到 (略) 理,防止 * 次事故的发生。

(略) 置卡见表7.4-6。

表7.4-6危险废 (略) 置卡

事故特征

(1)风险物质:危废废物;

(2)主要风险单元:危废仓库;

应急程序

(1)发生事故后, (略) 人员 (略) 门负责人, (略) (略) 置 (略) 实际 (略)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 (略) 领导、 (略) 报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报告程序

第 * 发现人 (略) 门负责人报告,事故判断,确认事件等级,立即向 (略) 门负责人、 (略) 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上报内容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伤亡基本情况等。

单元负责人:陈俊 点击查看>> ; (略) 门管理人员。

应急总指挥:章新彬 点击查看>>

预案启动

应急总指挥启动I、II级响应(大量泄漏); (略) 启动III级响应(少量泄漏)

(略) 置措施

(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危险废物泄漏、 (略) 理;

(3)处理被危险废物污染的区域时,应当尽可 (略) 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采取取 (略) 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 (略) 消毒或 者 (略) 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 (略) 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 (略) 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6)在泄漏介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时,由及时向地方生 (略) 门通报事故情况,取得支持和配合。

(7)事故发生后要 (略) , (略) 组织 (略) 事故调查,分析原因,在 * 小时内填写“ (略) 理报告书”,向总指挥报告,必要时 (略) 门报告。

(8)少量危险 (略) 置方法

a、及时堵住泄露口、更换新的收集桶;

b、把地面上能铲起的泄漏物铲起;

C、打开门使空气流通;

d、用清水冲洗地面,并收集冲洗废水;

e、泄露物和冲洗废水均收集后委托有资 (略) 置。

(9)若是大量的危险废物泄漏,则应采取取以下措施

a、泄漏源可能控制时,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危废的溢出或泄漏

b、如果泄漏物已流出危废仓库外,由抢险抢修组小组迅速使 (略) 覆盖或者将引流将其 (略) 进行收集, (略) 外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c、 (略) (略) 泄漏 (略) 覆盖、 (略) 理,对污染的土壤 也应 * 并收集交由冇资 (略) 置,使泄漏物得到 (略) 理,防止 * 次事故的发生。

应急监测方案

/

注意事项

(略) 理危险废物而产生的废弃物均属于危废, (略) 理。

7. (略) 应急救援、疏散及隔离

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时,医疗救援组应立即将伤者 (略) ,并视受伤类型(外伤、烧伤、中毒)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情况紧急者立即送往 (略) 。

7.5. (略) 救护

(1)现场急救 * 般原则

1)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2)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 (略) ;

3)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 (略) 救护;

4)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中 (略) 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5)迅速将 (略) ,搬运方法要正确;

(2)烧 (略) 置

(略) 理:

1)用冷水冲洗, (略) 位泡在冷水里,直至不感到疼痛和灼热为止。 (略) 位可用冷敷法,借以减轻疼痛,抑制伤势的发展。

2)烧烫伤时穿着的衣服,要在冷水冲洗后用剪刀剪除。用清水冲洗后,搌干,局部涂各种烫伤膏(市售),无需包扎。

3)不要把水疱挤破。当水疱过大时可用缝衣针(火灼烧几秒钟或用 * 度白酒、 * %酒精消毒后)刺破水疱,慢慢放出疱液,但切忌剪除表皮。

4)创面冲洗搌干后,涂上烫伤膏。可不用包扎或用干净布覆盖。

较严重的烧伤:

1)救护病人尽快安全 (略) 。

2)用冷水冲洗或浸泡、 (略) 位,以降低皮肤温度。可用水管冲或将干净的布单 (略) 冷敷。

3)清除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烧伤易发生窒息,要高度警惕。 * 旦发生窒息或呼吸停止, (略) 心肺复苏。

4)妥善保护创面:用干净的纱布、被单、衣服覆盖在创面上,或包好后用衣夹固定。尽量不要弄破水疱,以保护表皮。

5) (略) 进 * 步治疗。

7.5. (略) 救治

本企业应急救援应指定医疗救护单位,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性质和规模,由应 (略) 决定是否通知医疗 (略) 现场救护,企业应急室接到报警电话后,应询问事故发生详细地点和人员受伤情况,带足急救药品后,以最快的时间和最捷径的路线赶到事故地点。

7.5.3紧急撤离、疏散

(1)警戒疏散

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抢险抢修组应立即 (略) ,并打开最近通道,当消防车辆到达后,引导消防车辆 (略) ,同时,禁止无关人员 (略) ,组织与施救无关人员到安全地带。 (略) 周围采用醒目隔离带围挡,严禁无关群众 (略) 。

(2)现场人员清点

除应急救援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情况下进入危险区域外,其余人员应立即撤出。现场人员清点方式为:由各班组长负责清点本班人员,清点结果向各车间主任或副主任汇总,然后由各车间主任向应 (略) 报告。

(3)撤离方式、逃生路线

发生严重事故情况下,应 (略) 下达 (略) 的命令后,各组成员应在组长带领下,在抢险抢修组指挥下,有序撤离,撤离过程严格按指定逃生路线撤离,服从指挥,以便在发生意外时, (略) 及时有效的救治,缩短抢救人员的救援时间。

波及范围内主要为本企业及邻近单位职工,抢险抢修组组应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疏散方向,疏散时需要用毛巾、衣物等沾湿护住嘴鼻过滤毒气,事故发生时按照疏散路线向发生时上风向疏散。

在上风向隔离范围外设 (略) 所, (略) 应选择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通风条件好的地方,以便事故扩大时及时转移群众。

7.5.4危险区的隔离

(1)危险区的设定:发生事故的区域为危险区;

(2) (略) 隔离区划定:事故发生后,根据对人体威胁程度划定隔离区;

(3) (略) 隔离方法:在主要道路或出入口利用围绳或警戒 (略) 隔离;

(4) (略) 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设 (略) 隔离。

7.5.5应急救援时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2)正确熟练使用防护器具;

3)使 (略) 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各 (略)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规定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维护并记录;

2)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3)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略) 理,操作规程不能体现的,要及 (略) ;

2)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 * 般”的原则。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处理泄漏事故和堵漏时,必须安排 (略) 作业;

2)无关人员 (略) ,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略) 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3) (略) 伤员,防止伤员 * 次受伤,现场有条 (略) 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由本企业救护组送 (略) 区人民企业就医。

(5) (略) 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 (略) 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2)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 (略) ;

3)参与救援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且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得参与抢险。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 (略) 防止遗留隐患问题。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严格服从指 (略) 的指挥,做好救援工作。

7.5.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略) 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略) 应急人员 (略) 程序。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配备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戴橡胶手套等。

7.6应急监测

由于企业不具备自己监测能力,由政府生 (略) (略) 监测手段时,企业领导负责对外请求支援的联系与协调。但公司应尽可能自购监测仪器,以 (略) 日常环境管理和应急监测。如气体速测管等。为了及时有效的了解本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略) 门的调度和指挥,发生较大污染事故时,本企业可全 (略) 、 (略) (略) 或者 (略) 进行应急监测。监测机构在本企业应急监测组的引导下,携采样器具、防护设备 (略) 和 (略) 调查、采样和分析,并在事 (略) 跟踪监测,要全力配合监测机构的监测工作。

7.6.1监测方案

(1)布点原则

采样点的设置 * 般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及其附近区域为主,重点关注村庄、学校、企业等保护目标,并合理设置监测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范围。

(2)布点位置

1)对废水的监测重点为废水排放口及雨水排放口(如有);

2)对大气的监测应以 (略) ,在下风向与事故发生点成 * °角的扇形范围内,等角度每隔 * m布置4个监测点;在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居民住宅区或人群活动区等敏感点必须设置采样点,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同时也要在事故发生地上风向采集对照样品。

(3)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原则:废水排放口企业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废水排放;废气监测优先采用便携式 (略) 监测,同时第 * 时间通知协议监测单位使 (略) 同步监测,对于有监测限制的情况,如火灾爆炸等危及安全等情况,可酌情采样便携式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代表实际环境质量情况,待监测限值解除时,可立即使 (略) 监测,最终以国标法监测值作为应急解除的依据。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急监测内容见表7.6-1。

表7.6-1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急监测 * 览表

项目

环境事件类型

监测位置

环境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1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点下风向4个监测点、下风向最近居民点

SO2、挥发性有机物、 * 烷、硫化氢、CO

国标法监测:事故刚发生时,每隔2h * 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便携式监测:每 * min监测 * 次

雨水排口(如有)

pH、COD、氨氮

2

(略) 理设施异常超标排放

污水总排口

pH、COD、BOD5、氨氮、SS、粪大肠菌群、TN、TP

使用在线设备监测

3

废气排放超标

场区

* 烷、硫化氢、臭气浓度

国标法监测:事故刚发生时,每隔2h * 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便携式监测:每 * min监测 * 次

4

风险物质泄漏

泄漏点下风向4个监测点、下风向最近居民点

* 烷、硫化氢

国标法监测:事故刚发生时,每隔2h * 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便携式监测:每 * min监测 * 次

(4)现场监测仪器设备

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应能快速鉴定、鉴别污染物,并能给出定性、半定量或定量的监测结果,直接读数,使用方便,易于携带, (略) 理要求低。

根据实际情况,本项目使用的监测仪器主要为复合式气体检测仪、氨氮、化学需氧量分析仪。

5)现场采样及监测

现场监测人员接到应急监测任务通知 (略) 需的仪器设备、采样器具、试剂、药剂、 (略) 需的监测预案、标准、方法、规范等资料, (略) 进行调查、监测和采样。采样时服从现在指挥人员指挥,所采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必要时穿戴防护用品。

(6)现场情况报告制度

现场监测 (略) 进行污染状况调查后,及时了解污染状况, (略) 指挥人员确定采样点,并建议是否增加监测点位、项目和频次, (略) 监测人员和仪器。对无法监测或不具备监测条件和能力的项目时, (略) 门报告,提请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协调解决。

现场监测和分 (略) 报告时,数据 (略) 指挥人员。

(7)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1)在采样前根据样品性质、成份和环境条件,根据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加入保存剂。

2) (略) 工作开始前确定好样品的运输方式以防延误分析时机。

3)在运输前核实样品标签是否完整,所有 (略) 装车, (略) 采样记录。

4)样品运输必须由专人送达分析室,防止样品损坏或致污。移交样品时, (略) 核对并办妥交接手续。

(8)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分析人员接到分析样品后,及时、准确、快捷地完成样品分析,做好原始记录,提交分析报告。

(9)报告编制与提交

分析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提交报告,审核后迅速交报告传达人员送至现在指 (略) ,同时按规定 (略) 门。

7.6. (略) 监测的安全事项

(1)应急监测, (略) 。

(2) (略) 进行采样监测, (略) 指挥/警戒人员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

(3) (略) 的应急监测车辆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应使 (略) 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包括附件如电源等) (略) 监测,或在确认安全的情 (略) 应急监测 (略) 现场监测。

(4)监测人员的防护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危险物质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正压式呼吸器。

防护服:根据事故类型确定。

参加应急监测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佩带戴好个人防护器具,并注意风向,在昏暗地区救援时,应配备有照明灯具。

7.6.3监测设备、防护器材、耗材等日常管理要求

(1)监测仪器耗材等 (略) 维护、检修、校准,对超出产品有效期的需要及时更新,并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落实监测设备到具体负责人。

(2)防护器材定点存放,设专柜专人管理,对防护器材的完好负责;定期检查,要求无泄漏、表面整洁;

(3)定期检查防护用品是否在使用期限内,超出使用期限的, * 律不得使用。防毒、防尘类呼吸器应根据实际情况更换过滤材料。

7.6.4监测报告

(1)报告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报告以及时、快速报送为原则。

(2)报告形式

为及时上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监测结果,可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监测快报、简报等形式报送监测结果等简要信息。

(3)报告内容

1)标题名称;

2)监测单位名称和地址,进行测试的地点(当测试 (略) 时,应注明测试地点);

3)监测报告的唯 * 性编号和每 * 页与总页数的标志;

4)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监测点位示意图,发生原因,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污染范围,必要的水文气象参数等;

5)所用方法的标志(名称和编号);

6)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志;

7)样品采样日期、接收日期、监测日期;

8)监测结果和结果评价(必要时);

9)审核人、授权签字人签字等。

(4)报送范围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故)应急 (略) 报送,II级突发环境事件监测报告应报告给应 (略) ;I级突发环境事件除上报给 (略) 环境污染事件应 (略) 外,还应上报给全 (略) 应急办。

7.7应急终止

(略) 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后, (略) 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预案立即结束。

7.7.1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即满足终止条件:

(1) (略) 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 (略) 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 (略) 的各 (略) 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次生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7.7.2应急终止的程序

(1)应 (略) 根据 (略) 理情况,当符合上述规定中任何 * 种情况,即可确认终止应急;

(2)应 (略) 向所属各专 (略) * 下达应急终止命令;涉及周边居民点及人员疏散的,由指 (略) (略) 门报告, (略) 门宣布解除危险。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小组应根据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 (略) 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 (略) 为止。

7.8应 (略) 动

(1) (略) 理完毕后,应 (略) 要及时将环境危险已解除的情况 (略) 门和根据指 (略) 的指示通知周边单位、 (略) 会关注区事件危险已解除,以恢复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 (略) 负责采用照相和录像的方法 (略) 资料;

(3) (略) 负 (略) 中暴露的工作人员、 (略) (略) 身体检查和受污染设备、 (略) 进行清洁净化、整理、分类回收;

(4) (略) 流程、 (略) 全面检查,排除故障和不安全因素;

(5)弄清楚污染状况和污染覆盖面,确定事故的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对事故污染的 (略) 评估,评价报告报全 (略) 应急 (略) 理的依据;

(6) (略) 负责调查事故的原因,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责任者;

(7)突发环境污 (略) 理结束后, (略) 应组织 (略) 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 (略) 整改完善;

(8) (略) 组织各职能小组对应急计划和实 (略) 性、应急装备的有效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9)如有需要, (略) 可组织环境监测、环境评价 (略) (略) 跟踪监测, (略) 污染损失评估。

报告 * 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自然资源和能源流失的损失;②人员生命、健康和劳 (略) 的损失;③事故清污费用 (略) 理费用;④事故环境恢复措施及相关监测费用;⑤其他相关费用。

跟踪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案: (略) (略) 置后, (略) 置效果,同时为掌握事故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还应做好跟踪监测,直到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为止。


(略) 置8. (略) 保护

(略) 负责抢 (略) 保护,划出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随便入内,不得故意破坏、 (略) , (略) 及相关数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

8. (略) 洗消

当 (略) 理完成后, (略) (略) 。现场消洗人员由抢险抢修组人员分配,由抢险抢修组组长作为负责人。

现场消洗产生的 * 次污染物主要为冲洗后的废水,通过污水 (略) 理设施(水量过大的时可启用应急池)。

8. (略) 理

善后安置 (略) 负责,配 (略) 门负责组织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善后安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损失补偿、征用物资补偿及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 (略) 理等事项。

8.3.1伤亡人员的安置与抚恤

(略) 要配合保险机构及时开展环境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8.3.2调用物资的清理与补偿

(1) (略) 对 (略) 及时清理;

(2)清查短缺应急救援物资,并及时补充。

8.3.3社会救助

(1)整理救助财务,制定发放方案,及时发放;

(2) (略) , (略) 保险理赔;

(3)制定恢复生产方案,核算并筹 (略) 需资金。

8.3.4原因调查

(略) (略) (略) 门组 (略) 调查和取证工作,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 (略) 门。

8.3.5实施赔偿

根据事故污染损失的评估结果和事故调查的结果,确定事故赔偿数额和相应的赔偿人,按 (略) 赔偿。

8.3.6生态监测与生态修复

对于造成生态破坏的环境污染事故, (略) (略) 生态监测,并视生态破坏的严重程度,酌情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8.4环境影响评估

(略) 组织环境监测、环境评价 (略) 门或专 (略) 污染损 (略) 后续追踪监测,弄清污染状况和污染覆盖面,确定事故的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对事故污染的经济损失进衍评估,报全 (略) 应急办。

环境污染事故的经济损失 * 般包括如下几方面:

(1)自然资源和能源流失的损失;

(2)人员生命、健康和劳 (略) 损失;

(3)事故清污费用 (略) 理费用;

(4)事故后期环境恢复措施及相关监测费用;

(5)其他相关费用。

8.5工作总结与评价

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结束后, (略) 牵头,按事故“ * 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略) 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 (略) 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全 (略) 应急办。


9应急培训和演练9.1应急培训

(略) 培训,防止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并能在事件发生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应急救援培训的目的:

(1)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思想重视程度。

(2)提高企业特殊岗位和参与应急响应人员的岗位操作水平和应急技能。

(3)了解并掌握主要危化品的特性和危害。

(4)提高对危险目标、潜在风险的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

(5)熟悉理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正确作出应急响应。

9.1.1培训组织

培训的实施:①全体员工分别按培训计划参加培训;②师资以专兼职结合,内请外聘解决;③培训过程中, (略) 负责检查培训进度和培训质量;④各类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培训考试 (略) 保存;⑤特殊工种参加法定的持证上岗培训。

9.1.2培训内容和对象

为确保快速、有序和有效的应急能力,所有公 (略) 成员和 (略) 成员、全公司员工应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明 (略) 所担负的责任, 对周边群众应告知危险物质的危害及避险方法。

(略) 年度培训计划和安全培训计划,主要包括消防培训、化学品及泄漏培训、 (略) 员培训、急救培训等;各项培训 (略) * 次, 应急组织内人员变动较大时应组织培训。 (略) (略) 培 (略) , (略) 负责组织和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略) 协助实施。 (略) 实际,公司制定以下培训计划。

(1)应急指挥人员主要培训内容

①应急管理知识;

②国家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求;

③信息披露技能;

④各应急小组之间如何配合;

⑤ (略) 理程序等;

⑥风险物资特性。

(2)应急救援人员主要培训内容

①应急响应程序、现场警戒;

②危险物质泄漏控制措施;

③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④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

⑤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

⑥如何使用灭火器及灭火步骤训练;

⑦ (略) 置方法;

⑧风险物资特性。

(3)公司员工主要培训内容

①潜在的危险事故及其后果;

②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

③灭火器的使用及灭火步骤训练;

④基本个人防护知识;

⑤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⑥ (略) 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⑦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⑧风险物资特性。

(4)外部公众主要培训内容

①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②了解急救的方式;

③了解什么情况下要疏散;

④了解如何疏散;

⑤了解疏散逃生的方式;

⑥了解疏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9.1.3培训要求

应急培训的基本要求:

(1)每位应急人员应有坚强的意志和作风,健康的体能, (略) 置各种突变事故的能力,有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2)正确使用各种防护设施、通讯装备。

(3)熟练使用各种救护器材、工具,明确自己的救援任务。

(4)预案涉及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应急应对能力。

(5)外部公众的培训,根据疏散、个体防 (略) 。需要时向 (略) 宣传,使事故波及 (略) 公众都能对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采取的措施等内容有全面了解。

(6)培训频次: (略) 每年向本企业申请专项资金、聘请或抽调专业人员开展两次对应急救援人员根据专业 (略) 危险废弃物火灾或泄漏事故的专业性培训,重点掌握危险废弃物物理化学性质、 (略) 置方法和注意事项,不断提 (略) * 的整体素质和救援专业水平。

(7) (略) 应对培训的计划、内容、方式、考核等予以记录归档。

9.1.4培训考核

应急培训结束后, (略) 对参与培 (略) 考核。考核结果 (略) 备案。

考核对象:主要是各应急组人员、 (略) 管理人员。

考核方法:采取试卷问答、现场提问、实际操作演练 * 种相结 (略) 考核。

考核结果:考核结束后, (略) 将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对考核不合 (略) 再培训。应急救援人员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略) 在企 (略) 通报批评。应急预案培训考 (略) 示。

9.2应急演练

通过预案演练来考察应急预案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考察应急设备设施性能的可靠性,考察和锻炼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培养应急指挥人员对事故预警的判断能力和本企业员工的自救能力。

9.2.1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准备

1)成立演练策划小组

演练策划小组是演练的组织领导机构,是演练准备与 (略) 门,对演练实施全面控制,其主要职责如下。

①确定演练目的、原则、规模、 (略) 门;确定演练的性质与方法;选定演练的地点和时间,规定演练的时间尺度和公众参与的程度。

②协调各参演单位之间的关系。

③确定演练实施计划、 (略) 置方案。

④检查和指导演练的准备与实施,解决准备与 (略) 发生的重大问题。

⑤组织演练总结与评价。

2)演练方案

根据不同的演练情景,由演练策划小组编制出演练方案 (略) 门按职能分工做好相关演练物资器材和人员准备工作。演练情景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以下注意事项。

① 应将演练参与人员、公众的安全放在首位。

② 编写人员必须熟悉演练地点及周围各种有关情况。

③ 设计情景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具有 * 定的真实性。

④ 情景事件的时间尺度最好与真实事故的时间尺度相 * 致。

⑤ 设计演练情景时应详细说明气象条件。

⑥ 应慎重考虑公众卷入的问题,避免引起公众恐慌。

⑦应考虑通信故障问题。

9.2.2应急演练的方式、内容和频次

应急演练的方式: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各部门功能演练、总体演练等3种方式。

①桌面演练:按着预案要求讨论紧急情 (略) 动,应急救援指挥组和救援小组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参加。

②各部门功能演练:针对某 (略) (略) 演练活动, * 般可在事故应急救 (略) , (略) 演练。

③总体演练:针 (略) (略) 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 (略) 动能力。

演练的范围:

①火灾、爆 (略) 置;

②风险物 (略) 置;

③危险废 (略) 置;

④人员紧急疏散;

⑤人 (略) 置;

⑥ (略) 理设 (略) 置。

演练频次:综合性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专项应急演练视情况每年不少于1次。

9.2.4应急演练的评价和总结

(1)应急演练结束后, (略) 适时组织本单位专业 (略) 分析评价,总结经验, (略) ,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保障。

(2)演练应留有相应的演练记录并归档。


* 奖惩 * .1奖惩

在突发环 (略) 理救援工 (略) (略) 门和个人依据奖励制度给予表扬奖励和经济奖励:

(1)对反应迅速、处置果断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任务,成绩显著的,每人每次给予 * 元;

(2)对防止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成绩显著的,每人每次给予 * 元;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每人每次给予 * 元;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经济奖励。

* .2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 (略) 置救援工 (略) 为之 * 的,依据本企业的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 (略) 罚,情节严重 (略) 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不遵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罚款 * 元;

(2)不按规定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造成危害扩大,导致严重后果的,罚款 * 元;

(3)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罚款 * 元;

(4)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除将资金、装备和物资收回外,给予开除;

(5)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 (略) 为的,根据实际情 (略) 罚。


* 保障措施 * .1经费保障

本企 (略) 需经费, (略) 应设立专项安全应急经费。本企业经费投入包括应急救援器材的购置、维护、校验, (略) 员提供足够的劳保用品、用具,安全应急经费可从企业安全投入经费中列支,确保应急经费及时到位,为应急 (略) 亟需的费用提供强劲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经费使用情况见表 * .1-1。

表 * .1-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经费使用情况

序号

使用范围

数量

监督管理措施

1

应急人员培训

6万元

年终统计开支使用,向指 (略) 汇报

2

应急人员演练

8万元

3

应急救援物资的保养、维修、更新

* 万元

合计

* 万元

* .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企业配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物资和人员装备,专门存放并由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组管理维护,定期检查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配备物资质量是否完好、数量否足够,能否满足应急状态时的需要,并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新过期物资。

* . (略) * 保障

企业建立突发环境事 (略) * ,培训 * 支常备不懈,熟知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 (略) 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 (略) 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保证在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能 (略) 完成抢救、排险、 (略) 置工作。详见第 * 章。

各职能小组人员构成有变动的,由其上级机构作出人员调整说明,并及时补足人员,对于新入组的成员,组长要尽职尽责,将本小组职责说明,并做好小组内应急演练和培训。

* .4通信与信息保障

本企业应急预案相关人员要确保手机 * 小时正常开机, (略) 于值班监听状态,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应急小组之间的联络畅通。

对讲 (略) 电话、手机报警。应急联系电话详见附件 * 。

* .5交通运输保障

(1)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报请交 (略) 门及 (略) 实行道路交通管制,组织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

(2)办公室负责落实车辆和驾驶员。以便在应急救援中承担运送伤病员和疏散人员,应急物资的运输调度,危险品的转送,重要财产的转移,确保应急物资的运输保障。

* .6治安保障

预案启 (略) (略) 人员疏散工作, (略) 做好治安保障工作。用彩带设置警戒线,限制人员进出,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及危害波及区域;为事故发生后的单位和人员提供 * 切方便、避免因措施不当而导致人为事故或继发性事故蔓延或扩大。在 * (略) 后,主动说明情况并积极配合民警展开工作。

(1)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 (略) (略) 实行安全警戒和治安管制, (略) 所、重点人群的保护,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活动。

(2)需要时报请公安机关立 (略) 周围组织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维持秩序,必要时及时疏散受灾群众。

* .7医疗卫生保障

(1)签订应 (略) ,提供人员救治等医疗保障。

(2) (略) 医疗小组人 (略) 现场急救。

(3) (略) 应急人员定期的医疗急救知识与技术的培训, (略) 急救的 * 些常识。


*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 .1预案的评审

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实用性,由环保专家、 (略) 业专家成立 (略) 评估。

* .1. (略) 评审

方案制定后,由组 (略) 门、应急 (略) 内部技术评审。

* .1. (略) 评审

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实用性,由本企业邀请环保专家、 (略) 业专家成立 (略) 评估。

* .2备案管理

本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签署发布之日起 * 个工作日内,报全 (略) (略) 备案。

* .3发布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有下列情况之 (略) 修订:

(1)预案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

(2)本企业环保工艺发生重大变化。

(3)周边及大气排放影响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发生重大变化。

(4) (略) 门和人员发生变化影响到应急体系的。

(5)应急演练发现应急预案存在功能性缺陷。

(6)事件发生后发现应急预案存在功能性缺陷。

(7)例行定期自查或不定期检查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功能性缺陷。

本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有重大修订的,应当在发布之日起 * 个工作日 (略) 门变更备案。环境应急预案 (略) 调整、需告知生 (略) 门的,应当在发布之日起 * 个工作日内以文件形式 (略) 门。

* .4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审批、备案后发布实施。

* 附则

* .1术语和定义

危险物质:指《危险化学品名录》( * )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 )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环境保护目标: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环境事件: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 (略) 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 (略) 会影响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 * (略) 会稳定、政治 (略) 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 (略) 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应急救援: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的措施。

应急监测: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 (略) 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 (略) 的 * 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略) 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 (略) 、现场应急 (略) 的联合演练。

* .2修改记录表

修改记录表见表 * .2-1。

表 * .2-1修改记录表

修改时间

修改原因

内容摘要: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