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文广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苏州市吴江区文广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 至 * 年,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文广事业及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全面完成这一时期各项目标任务,更好地服务 (略) 会发展,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吴江区 (略)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及文化产业工作实际,特制定《吴江区文化广电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吴江区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主动地承担起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发展文广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突出成绩。

(一)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市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持续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下乡活动,有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吴江太湖文化节、区域文化联动、百姓戏台天天乐等系列活动,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歌、山歌展演在吴江成功举办。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取得突破,获第十一届省“五星工程奖”银奖3件、铜奖2件、服务类项目奖1项。中篇弹词《五姑娘》、《袁了凡》、芦墟山歌《五姑娘?结识私情》、笙独奏《丰收乐》、舞蹈《瓜之藤》等多个作品荣获省级以上艺术类大奖。吴江区先后荣获 点击查看>> 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山歌)之乡”、江苏省首批“书香之县”称号,顺利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市)复查。“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项目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被评为“创新服务举措”,“区域文化联动” (略) 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吴江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略)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与示范”、“‘阅读齐步走’——未成年 (略) 乡一体化建设工程”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

(二)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城乡文化供给均衡发展。全区公共文化设施机构 * 个,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39.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0.31平方米;公益性文化设施总面积35.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0.28平方米。基层专兼职文化工作人员 * 人, (略) * 支,其中苏州市级优秀 (略) 28支。 (略) 藏书总量 * .5万册,人均藏书1.6册。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级财政投入 * 万元用于示范区创建工作, * %的行政村(社区)均拥有文化活动室。组建吴江区公 (略) ,升格为副科级建制单位。 (略) 、 (略) 顺利通 (略) 复查。出台了《苏州市吴江 (略) 、 (略) 扶持实施细则(试行)》。推进“四位一体”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 (略) 服务点通借通还“一卡通”的图书借阅便捷服务,公共电子阅览室及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 (略) 乡全覆盖,获“江苏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示范县(市、区)”。 (略) 、 (略) 深入开展“三送一迎”活动,每年主办20余个专题展览,引进多个精品展览。 (略) (略) 授予“最 (略) ”称号。

(三)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发力,区域文化底蕴日益丰厚。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全区拥有世界 (略)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全国重点文物 (略) 、江苏省文物保 (略) 、苏州市文物保护 (略) ,国保单位总数位居苏州第二。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市级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7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人、市级11人。区政府每年设立 * 万元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同里镇、震泽镇、黎里镇顺利进入“江南水乡古镇申遗”预备清单,进行突出普遍价值提炼。江苏省同里水乡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准建立。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完成率达 * %,2家专业收藏单位共认定文物 * 件(套),21家非专业收藏单位共认定文物 * 件(套)。出版了《吴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选编》和《历史印记——“聚焦吴江文物保护”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启动“我们身边的非遗” (略) 动,编纂《鲈乡风韵文丛》系列丛书。 (略) (略) 古籍入选“全国珍贵古籍名录”, (略) 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略) 评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全区文化企业单位近 * 家,基本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以会展广告、演艺娱乐、休闲体验、印刷复制等为代表的成长产业,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园、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盛泽纺织创意园、 (略) 科创园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拥有国家级文 (略) 1家、1个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1家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2家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和6个苏州市文 (略) 。“十二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 万元,吴江对 * 个项目给予 * 万元的区级引导资金扶持。 * 年全区文化产业实际投资额27.2亿元,实现主营业收入 * .2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 * .81亿元,占GDP比重达7%。设立每年 * 万元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和1亿元的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总规模2.5亿元的苏州首支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华湾赢新文创基金落户吴江。宋锦文化传播及产业化升级项目列入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七都镇太湖迷笛音乐产业园被授予全国首个“国家音乐产业示范园区”称号,吴江静思园获“国家级文 (略) ”。

(五)广播电视宣传引导有力,新旧 (略) 形成。以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为基础, (略) 、LED户外屏等新媒体为拓展,积极打造舆 (略) 。电台每天播音32个小时,新增《成长热线》等3个专栏;电 (略) 需求新增《田园新天地》等7档栏目。“两台”每年自采新闻用稿一万多条,电台向省台发稿排名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县(市、区)前三名,电视台连续三年蝉联“江苏电视新闻繁荣奖”。央视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机仪 (略) ,电视台独立承 (略) 市形象专题片和央视广告片,有效提高了吴江的知名度。加大节目创优力度,《七色花》荣获第八届江苏广播电视“十大名专栏”及 * 年度江苏省广播电视少儿精品栏目,电视散文《来水乡喝碗熏豆茶》获第23届全国“星光奖”电视文学节目提名荣誉奖。“吴越在线”网站成为省 (略) 站,微信公众平台获苏州地区“十大特色微信公众号”称号。坚持新闻节目审查制度, (略) (略) * ,及时反馈监听监看情况,健全广电宣传监督机制。加大对广告内容的审核力度,严格规 (略) 为。

(六)广电技术事业建设超前,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高标准完成广播播出机房、电视发射机房数字化改造,数字化率大幅提高。 (略) 数 (略) 络、天馈系统、 (略) 的更新改造和新建工作;电 (略) 高清虚拟演播室,高清新闻演播室、高清非编系统、高清播出平台的建设。新媒体业务发展迅速,开通“吴越在线”网站,全方位、多角度为吴江市民提供生活资讯与便民服务。加快实施“美丽镇村信息通”工程,拥有LED户外屏 * 块,其中大屏6块。全面完 (略) 络双向化改造,互动电视、云媒体电视、治安监控项目、家庭信息化项目等一批双向业务相继实施。积极推进基层广电装备现代化、服务规范化建设,全 (略) 、24 (略) (略) 验收,实现“基本 (略) ”、“星级广播电视营业厅”全覆盖。 (略) 建设迅猛,“十二五” (略) 8家,改建1家, (略) 9家、数字银幕42块、座位 * 个。

(七)坚持发展管理并重, (略) 繁荣文化秩序规范。成 (略) (略) , (略) 政审批制度改革, (略) 准入,实行“先照后证”,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略) 吧 * 家, (略) * 家, (略) 所7家,艺术品经营单位9家,经营规模、档次逐年提高。注重专项治理常态化, (略) 门形成联动协同工作机制,适时开展各 (略) 动, (略) 健康发展。 (略) (略) 结构逐步优化,拥有印刷企业 * 家,出版物经营单位88家。 * (略) 业完成产值超3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华源包装成功上市,苏州同里印刷挂牌新三板。版权保护走向深入, * 年末全区累计一般作品著作权登记 * 余件。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吴江先后荣获全省“扫黄打非”先进模范市、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单位,并成功创建 * 年度江苏省无小耳朵标兵县(市、区)。

(八)人才智力支持增强, (略) * 发展后劲夯实。不断探索符合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与时俱进、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文 (略) * 。到“十二五”末,全系统工作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达4%,本科以上学历达70%,大专以上学历达85%。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70%, (略) 、电视台采编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2.5%、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达到15%,文化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0%。

总体来看,吴江区文广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实践中得到了较 (略)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绩, (略) 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文化引领作用有待发挥。 (略) 会的影响力、渗透力不足,城市文化形象和品牌还有待进一步塑造和提升。缺乏传统文化价值的有效提炼和利用,对文化脉络的研究和整合还不够,对新型文化的开发和宣传推广力度仍然稍弱,影响力和辐射能力有限,与“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2.文化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文化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镇(区) (略) 、 (略) 等硬件设施更新较慢,建设速度 (略) 市,发展还不够均衡。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空间不足,服务项目单一,未达到理想状态。

3.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贡献率较低,与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有效融合还不够。在国 (略) (略) 业领军地位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缺乏持续的项目支撑,文化 (略) 没有形成规模,文化原 (略) 增值能力有待提升。

4. (略) * 有待完善。 (略) * 建设相对薄弱,文化人才引进机制不够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青黄不接现象较为明显。缺乏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文化人才和懂得经营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文化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名人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 (略) ,充分发挥吴江文广事业及文化产业在“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和“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以“三强两高”为目标,不断提升吴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设施基本完善、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遗产底蕴丰厚、 (略) 繁荣有序、文化影响日益彰显,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强区。

(二)基本原则

1.价值导向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文广工作的领导,自觉服务服从于区委、 (略) 工作。充分认清 (略)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略)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在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涵养中的作用。

2.?以人为本原则。切实尊重、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群众创造,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促进文广事业的更快发展。

3.科学发展原则。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文化发 (略) 会 (略)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发展。重视文化发展的基础性、长远性建设, (略) 乡和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略)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手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加快文化广播电视产业化,以产业的大发展促进文广事业的大繁荣。

4.改革创新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 (略) 管理机制,增强文化自身的发展活力;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经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高新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运用,创新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科技,提高文化自主创 (略) 竞争能力。

5.注重特色原则。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的思路,加强吴江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注重人文环境的打造,把吴江潜在的文化资源 (略) 市竞争优势,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项目开发双赢机制,提升吴江文化软实力。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创造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开拓创新,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扩大本土文化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1.公共文化事业。新打造1-2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指导全区各镇(区)每年组织大型文艺演出2次以上,区公 (略) 每年创作、辅导演出有一定质量的节目2-3台,力争有 (略) “群星奖”、省“五星工程奖”,有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或其他奖项。每年组织3次以上全区性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和传统节庆文艺活动,精心办好“吴江太湖文化艺术节”。区艺术团、 (略) (略) 的演出机制, (略) 次不少 (略) ( (略) )。

至 * 年,力争全国 (略) 由3个发展至5个以上。苏州市优秀 (略) 由28支发展到33支。全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4平方米,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0.2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共藏书达2册。年流转图书15万册以上。

2.文化产业发展。打造50余个重点工程和项目,到“十三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10%,文化产业总产值接近 * 亿元。

3.遗产保护传承。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区各级文保单位在“十二五”基础上增加10%,总数 (略) ,其中:省级以上(含省级)文保单位增加10%左右,市级文保单位增加10%左右,控制保护建筑增加10%左右。加强文物古建筑维修,稳步提高各级文保单位和控保建筑完好率,到“十三五”末,力争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完好率达90%以上,市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达85%左右,控保建筑完好率达80%左右。 (略) 会教育功能, (略) 、 (略) 每年举办 (略) 以上,年均接待参观人数力争达到10万人次以上。建设2个生态保护区(创建1个蚕桑丝绸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一步建设江苏同里水乡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编辑出版3本非遗书籍,完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创作1台具有浓郁吴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类节目。

4.社会文化管理。印刷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区印刷总产值突破40亿元,形成10家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的规模型企业。版权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一般作品版权登记量突破1.8万件。培育江苏省版权示范园区(单位)1家以上。支持发展1-2个 (略) 规律的新型文 (略) 业。 (略) 监管,每年组织开展1-2个大型专项整治活动,“ * ” (略) 率、回告率达到 * %。

5.广播电视宣传。 (略) 自办栏目率达到80%以上,电视 (略) 教、服务、联办三大类共20个栏目,新增栏目8个。继续加大节目创优力度,“两台”力争有1-2个优秀栏目获全国性大奖;努力打造1-2个江苏省名牌栏目。不断扩大新闻宣传声势,确保两台每年自采新闻用稿超 * 条、两台的向上发稿继续在全省名列前10。强化受众参与意识 (略) 会正能量的责任意识,“十三五”期间,“两台”将举办大型活动20次、 (略) 动20次,公益广告占广告播出总量5%。

6.广电技术事业。建立1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享的媒资管理系统。构建1个基 (略) 络电视台。推 (略) 络 (略) 区建设,实现全区有线智慧镇全覆盖。大力推进电影数字化,城区按每 (略) 建设1家规范化的数 (略) , (略) 建设各镇(区)数 (略) ,最终达到每个建制镇有1家 (略) 。

7.人才智力保障。到 * 年,全系统工作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达80%,大专学历达90%。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80%。电台、电视台采编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3%、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20%;文化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7%、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0%。 (略) 政管 (略) 政水平,保持50%以上执法人员达到法律专科以上水平。

(四)主要任务

1.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文化, (略) 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 (略) 会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坚持以“四送”为抓手, (略) 乡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略) 乡资源统筹, (略) 乡 (略) , (略) 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建设,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逐步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利用。实施服务精品工程,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着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实施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艺术作品,并争取有作品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实施重点设施建设工程,推进文广传媒大厦、 (略) 新馆、 (略) (略) 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 (略) (略) 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重要窗口。提升 (略) 质量,完善农家书屋与 (略) 、 (略) 的“一卡通”建设,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共享,读书活动向农家书屋延伸。

2.紧扣地域特色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动力。着力构建起富有吴江特色的3个优势文化产业、7个新兴文化产业、3个特色文化产业相融发展的“ * ”文化产业体系。在空间上呈现出“1+3+3” (略) (“1”是指沿太湖文化带,第一个“3”指震泽、同里、黎里三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第二个“3”指平望人文镇、桃源林海温泉镇和盛泽服装创意镇3个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以苏州湾软件园、 (略) 、吴江静思园文化产业园、太湖迷笛国 (略) 、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黎里古镇综合保护开发工程、冰 (略) 、苏州宋锦文化产业园、林海天池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等为代表的50余个重点工程和项目。

????3.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实施广播电视升级工程,着力提高技术保障能力。推 (略) 数字化、 (略) 络化的建设步伐。完 (略) 的 (略) 媒资库建设; (略) 络直播室和数字化专业录音棚;尝试开发多媒体广播。努力实 (略) 自办节目高清播出。建设高清三讯道新闻直播室、购置高清电视播出系统、高 (略) 、改造高清直播车、数字发射设备等硬件设施,实 (略) 采编、制作、播出、发射的全程数字化、高清化。全新转换完成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播出。以中央节目地面数字建设为契机,推进我区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配 (略) 、 (略) 、 (略) 的建设,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广泛、节目适量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全面停止传输模拟电视信号,在条件具备的区域实现光纤到户(FTTH)。加 (略) 络传输质量提升工程,基本建成以有线为主、调频为辅,区、镇、村(社区)三级应 (略) 络。

?4.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努力 (略) 会文化环境和氛围。引导新闻出版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鼓励印刷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优质企业上市。积极引导 (略) 规律的新型文 (略) 业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加 (略) 业和版权管理,进一步增强全民版权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版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增强版权服务经济能力。加强版权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通过版权登记,提升版权产品综合价值,实施版权精品培育计划,在软件、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版权精品。巩固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扎实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建立软件资产管理制度。始终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完善区、镇两级“扫黄打非” (略) 络, (略) 监管全覆盖。巩固“扫黄打非”先进模范县、市和“无小耳朵县(市)”建设成果。 (略) 政审批改 (略) 监管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加 (略) 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以查办“大案要案”为抓手,扎实推进“区镇联合、部门联动”执法机 (略) ;适时 (略) (略) 动。 (略) * 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法治业务和思想政治水平,积极推广说理式执法文书的应用, (略) 会 (略) (略) 罚案件信息。 (略) 管理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应用“ (略) 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全面 (略) 监管和服务能力。 (略) 业协会和经营业主的法规培训, (略) 业自律,确保 (略) 的健康、繁荣、稳定、安全。

5.打造新老媒体融合的主流舆论阵地,推动舆论引导能力的再提升。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思路开展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打好宣传主动仗。坚持“新闻立台”的方针,新闻节目提速增量,栏目求精求特,提高现有品牌栏目的质量。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继续加大对《吴越在线》网站、“吴越在线”微信公众平 (略) 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广播收听终端,通过公共订阅号“ (略) 动感 * ”和“吴江新闻广播”对外推送,不断壮大粉丝群体数量,开创 (略) 面。坚持宣传管理例会制度和新闻节目抽查制度, (略) (略) * ,健全广电宣传监督机制。加大对广告内容的审核力度,增加各类公益广告的播出量。

6.履行文化遗产守护者的历史责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相关政策,用好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强化保护责任意识,提升保护管理能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落实 (略) 、 (略) 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阵地服务优势,加大文化遗产宣传,引导市民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略) 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提高保护效率。注重地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古镇、历史街区和古村落保护,严格对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指导好同里、黎里、震泽的申遗工作;积极推进平望和桃源创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注重境内世界遗产地和预备项目的管理和监测, (略) 门做好世界遗产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做好与大运河吴江段相关的古建筑保护与展示工作。加强文物执法和安全监管, (略) (略) 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文 (略) 为。加快遗产保护信息化建设步伐,开展文化遗产资源基础数据库、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价值,加强特色文化产品的创意和研发,全面展现和传承吴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优秀精华。

7.以“外引”和“内训”为基本手段,打造高素质 (略) * 。大力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强化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不 (略) * 整体素质。 (略) 政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培养, (略) 政的意识和能力。 (略) 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培育机制,真正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名主持、名演员及高水平的文化产业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狠抓全体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打造高 (略) * 。

(五)保障措施

1.建立责任机制。局主要领导对 (略) 负总责,分管领导对相应的目标任务具体负责,各科室、各单位负责 (略) 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科学区分责任,将规划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形成责任明确、内容明晰、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保证规划的实施。实施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本科室、本单位工作职责,科学分解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地制定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 (略) 规划与本科室、本单位阶段性规划顺利衔接,形成上下承接的工作模式,使现实工作和远景目标有效结合起来。

2.加强考核评估。规划确定的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实施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要 (略) 情况跟踪分析,结合每季度主要工作任务绩效考核测评、半年小结、年终总结,检测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规划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区规划中期评估,适时修订量化指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要结合期末评估,全面 (略) 情况,确保规划的权威性。

3. (略) 支持。要积极加强对上 (略) 门的沟通,争取有关政策、资金的支持。注重 (略) 门协调,争 (略) 门的理解与支持。努力为 (略) 创造良好条件。

(六)其它内容

规划中相关人均数据指标,均以吴江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



* 至 * 年,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文广事业及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全面完成这一时期各项目标任务,更好地服务 (略) 会发展,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吴江区 (略)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及文化产业工作实际,特制定《吴江区文化广电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吴江区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主动地承担起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发展文广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突出成绩。

(一)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市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持续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下乡活动,有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吴江太湖文化节、区域文化联动、百姓戏台天天乐等系列活动,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歌、山歌展演在吴江成功举办。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取得突破,获第十一届省“五星工程奖”银奖3件、铜奖2件、服务类项目奖1项。中篇弹词《五姑娘》、《袁了凡》、芦墟山歌《五姑娘?结识私情》、笙独奏《丰收乐》、舞蹈《瓜之藤》等多个作品荣获省级以上艺术类大奖。吴江区先后荣获 点击查看>> 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山歌)之乡”、江苏省首批“书香之县”称号,顺利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市)复查。“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项目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被评为“创新服务举措”,“区域文化联动” (略) 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吴江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略)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与示范”、“‘阅读齐步走’——未成年 (略) 乡一体化建设工程”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

(二)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城乡文化供给均衡发展。全区公共文化设施机构 * 个,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39.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0.31平方米;公益性文化设施总面积35.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0.28平方米。基层专兼职文化工作人员 * 人, (略) * 支,其中苏州市级优秀 (略) 28支。 (略) 藏书总量 * .5万册,人均藏书1.6册。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级财政投入 * 万元用于示范区创建工作, * %的行政村(社区)均拥有文化活动室。组建吴江区公 (略) ,升格为副科级建制单位。 (略) 、 (略) 顺利通 (略) 复查。出台了《苏州市吴江 (略) 、 (略) 扶持实施细则(试行)》。推进“四位一体”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 (略) 服务点通借通还“一卡通”的图书借阅便捷服务,公共电子阅览室及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 (略) 乡全覆盖,获“江苏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示范县(市、区)”。 (略) 、 (略) 深入开展“三送一迎”活动,每年主办20余个专题展览,引进多个精品展览。 (略) (略) 授予“最 (略) ”称号。

(三)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发力,区域文化底蕴日益丰厚。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全区拥有世界 (略)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全国重点文物 (略) 、江苏省文物保 (略) 、苏州市文物保护 (略) ,国保单位总数位居苏州第二。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市级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7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人、市级11人。区政府每年设立 * 万元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同里镇、震泽镇、黎里镇顺利进入“江南水乡古镇申遗”预备清单,进行突出普遍价值提炼。江苏省同里水乡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准建立。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完成率达 * %,2家专业收藏单位共认定文物 * 件(套),21家非专业收藏单位共认定文物 * 件(套)。出版了《吴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选编》和《历史印记——“聚焦吴江文物保护”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启动“我们身边的非遗” (略) 动,编纂《鲈乡风韵文丛》系列丛书。 (略) (略) 古籍入选“全国珍贵古籍名录”, (略) 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略) 评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全区文化企业单位近 * 家,基本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以会展广告、演艺娱乐、休闲体验、印刷复制等为代表的成长产业,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园、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盛泽纺织创意园、 (略) 科创园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拥有国家级文 (略) 1家、1个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1家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2家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和6个苏州市文 (略) 。“十二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 万元,吴江对 * 个项目给予 * 万元的区级引导资金扶持。 * 年全区文化产业实际投资额27.2亿元,实现主营业收入 * .2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 * .81亿元,占GDP比重达7%。设立每年 * 万元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和1亿元的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总规模2.5亿元的苏州首支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华湾赢新文创基金落户吴江。宋锦文化传播及产业化升级项目列入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七都镇太湖迷笛音乐产业园被授予全国首个“国家音乐产业示范园区”称号,吴江静思园获“国家级文 (略) ”。

(五)广播电视宣传引导有力,新旧 (略) 形成。以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为基础, (略) 、LED户外屏等新媒体为拓展,积极打造舆 (略) 。电台每天播音32个小时,新增《成长热线》等3个专栏;电 (略) 需求新增《田园新天地》等7档栏目。“两台”每年自采新闻用稿一万多条,电台向省台发稿排名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县(市、区)前三名,电视台连续三年蝉联“江苏电视新闻繁荣奖”。央视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机仪 (略) ,电视台独立承 (略) 市形象专题片和央视广告片,有效提高了吴江的知名度。加大节目创优力度,《七色花》荣获第八届江苏广播电视“十大名专栏”及 * 年度江苏省广播电视少儿精品栏目,电视散文《来水乡喝碗熏豆茶》获第23届全国“星光奖”电视文学节目提名荣誉奖。“吴越在线”网站成为省 (略) 站,微信公众平台获苏州地区“十大特色微信公众号”称号。坚持新闻节目审查制度, (略) (略) * ,及时反馈监听监看情况,健全广电宣传监督机制。加大对广告内容的审核力度,严格规 (略) 为。

(六)广电技术事业建设超前,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高标准完成广播播出机房、电视发射机房数字化改造,数字化率大幅提高。 (略) 数 (略) 络、天馈系统、 (略) 的更新改造和新建工作;电 (略) 高清虚拟演播室,高清新闻演播室、高清非编系统、高清播出平台的建设。新媒体业务发展迅速,开通“吴越在线”网站,全方位、多角度为吴江市民提供生活资讯与便民服务。加快实施“美丽镇村信息通”工程,拥有LED户外屏 * 块,其中大屏6块。全面完 (略) 络双向化改造,互动电视、云媒体电视、治安监控项目、家庭信息化项目等一批双向业务相继实施。积极推进基层广电装备现代化、服务规范化建设,全 (略) 、24 (略) (略) 验收,实现“基本 (略) ”、“星级广播电视营业厅”全覆盖。 (略) 建设迅猛,“十二五” (略) 8家,改建1家, (略) 9家、数字银幕42块、座位 * 个。

(七)坚持发展管理并重, (略) 繁荣文化秩序规范。成 (略) (略) , (略) 政审批制度改革, (略) 准入,实行“先照后证”,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略) 吧 * 家, (略) * 家, (略) 所7家,艺术品经营单位9家,经营规模、档次逐年提高。注重专项治理常态化, (略) 门形成联动协同工作机制,适时开展各 (略) 动, (略) 健康发展。 (略) (略) 结构逐步优化,拥有印刷企业 * 家,出版物经营单位88家。 * (略) 业完成产值超3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华源包装成功上市,苏州同里印刷挂牌新三板。版权保护走向深入, * 年末全区累计一般作品著作权登记 * 余件。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吴江先后荣获全省“扫黄打非”先进模范市、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单位,并成功创建 * 年度江苏省无小耳朵标兵县(市、区)。

(八)人才智力支持增强, (略) * 发展后劲夯实。不断探索符合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与时俱进、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文 (略) * 。到“十二五”末,全系统工作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达4%,本科以上学历达70%,大专以上学历达85%。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70%, (略) 、电视台采编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2.5%、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达到15%,文化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0%。

总体来看,吴江区文广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实践中得到了较 (略)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绩, (略) 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文化引领作用有待发挥。 (略) 会的影响力、渗透力不足,城市文化形象和品牌还有待进一步塑造和提升。缺乏传统文化价值的有效提炼和利用,对文化脉络的研究和整合还不够,对新型文化的开发和宣传推广力度仍然稍弱,影响力和辐射能力有限,与“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2.文化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文化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镇(区) (略) 、 (略) 等硬件设施更新较慢,建设速度 (略) 市,发展还不够均衡。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空间不足,服务项目单一,未达到理想状态。

3.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贡献率较低,与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有效融合还不够。在国 (略) (略) 业领军地位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缺乏持续的项目支撑,文化 (略) 没有形成规模,文化原 (略) 增值能力有待提升。

4. (略) * 有待完善。 (略) * 建设相对薄弱,文化人才引进机制不够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青黄不接现象较为明显。缺乏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文化人才和懂得经营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文化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名人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 (略) ,充分发挥吴江文广事业及文化产业在“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和“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以“三强两高”为目标,不断提升吴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设施基本完善、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遗产底蕴丰厚、 (略) 繁荣有序、文化影响日益彰显,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强区。

(二)基本原则

1.价值导向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文广工作的领导,自觉服务服从于区委、 (略) 工作。充分认清 (略)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略)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在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涵养中的作用。

2.?以人为本原则。切实尊重、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群众创造,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促进文广事业的更快发展。

3.科学发展原则。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文化发 (略) 会 (略)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发展。重视文化发展的基础性、长远性建设, (略) 乡和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略)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手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加快文化广播电视产业化,以产业的大发展促进文广事业的大繁荣。

4.改革创新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 (略) 管理机制,增强文化自身的发展活力;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经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高新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运用,创新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科技,提高文化自主创 (略) 竞争能力。

5.注重特色原则。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的思路,加强吴江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注重人文环境的打造,把吴江潜在的文化资源 (略) 市竞争优势,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项目开发双赢机制,提升吴江文化软实力。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创造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开拓创新,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扩大本土文化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1.公共文化事业。新打造1-2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指导全区各镇(区)每年组织大型文艺演出2次以上,区公 (略) 每年创作、辅导演出有一定质量的节目2-3台,力争有 (略) “群星奖”、省“五星工程奖”,有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或其他奖项。每年组织3次以上全区性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和传统节庆文艺活动,精心办好“吴江太湖文化艺术节”。区艺术团、 (略) (略) 的演出机制, (略) 次不少 (略) ( (略) )。

至 * 年,力争全国 (略) 由3个发展至5个以上。苏州市优秀 (略) 由28支发展到33支。全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4平方米,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0.2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共藏书达2册。年流转图书15万册以上。

2.文化产业发展。打造50余个重点工程和项目,到“十三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10%,文化产业总产值接近 * 亿元。

3.遗产保护传承。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区各级文保单位在“十二五”基础上增加10%,总数 (略) ,其中:省级以上(含省级)文保单位增加10%左右,市级文保单位增加10%左右,控制保护建筑增加10%左右。加强文物古建筑维修,稳步提高各级文保单位和控保建筑完好率,到“十三五”末,力争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完好率达90%以上,市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达85%左右,控保建筑完好率达80%左右。 (略) 会教育功能, (略) 、 (略) 每年举办 (略) 以上,年均接待参观人数力争达到10万人次以上。建设2个生态保护区(创建1个蚕桑丝绸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一步建设江苏同里水乡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编辑出版3本非遗书籍,完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创作1台具有浓郁吴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类节目。

4.社会文化管理。印刷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区印刷总产值突破40亿元,形成10家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的规模型企业。版权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一般作品版权登记量突破1.8万件。培育江苏省版权示范园区(单位)1家以上。支持发展1-2个 (略) 规律的新型文 (略) 业。 (略) 监管,每年组织开展1-2个大型专项整治活动,“ * ” (略) 率、回告率达到 * %。

5.广播电视宣传。 (略) 自办栏目率达到80%以上,电视 (略) 教、服务、联办三大类共20个栏目,新增栏目8个。继续加大节目创优力度,“两台”力争有1-2个优秀栏目获全国性大奖;努力打造1-2个江苏省名牌栏目。不断扩大新闻宣传声势,确保两台每年自采新闻用稿超 * 条、两台的向上发稿继续在全省名列前10。强化受众参与意识 (略) 会正能量的责任意识,“十三五”期间,“两台”将举办大型活动20次、 (略) 动20次,公益广告占广告播出总量5%。

6.广电技术事业。建立1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享的媒资管理系统。构建1个基 (略) 络电视台。推 (略) 络 (略) 区建设,实现全区有线智慧镇全覆盖。大力推进电影数字化,城区按每 (略) 建设1家规范化的数 (略) , (略) 建设各镇(区)数 (略) ,最终达到每个建制镇有1家 (略) 。

7.人才智力保障。到 * 年,全系统工作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达80%,大专学历达90%。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80%。电台、电视台采编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3%、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20%;文化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7%、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0%。 (略) 政管 (略) 政水平,保持50%以上执法人员达到法律专科以上水平。

(四)主要任务

1.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文化, (略) 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 (略) 会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坚持以“四送”为抓手, (略) 乡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略) 乡资源统筹, (略) 乡 (略) , (略) 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建设,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逐步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利用。实施服务精品工程,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着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实施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艺术作品,并争取有作品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实施重点设施建设工程,推进文广传媒大厦、 (略) 新馆、 (略) (略) 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 (略) (略) 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重要窗口。提升 (略) 质量,完善农家书屋与 (略) 、 (略) 的“一卡通”建设,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共享,读书活动向农家书屋延伸。

2.紧扣地域特色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动力。着力构建起富有吴江特色的3个优势文化产业、7个新兴文化产业、3个特色文化产业相融发展的“ * ”文化产业体系。在空间上呈现出“1+3+3” (略) (“1”是指沿太湖文化带,第一个“3”指震泽、同里、黎里三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第二个“3”指平望人文镇、桃源林海温泉镇和盛泽服装创意镇3个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以苏州湾软件园、 (略) 、吴江静思园文化产业园、太湖迷笛国 (略) 、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黎里古镇综合保护开发工程、冰 (略) 、苏州宋锦文化产业园、林海天池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等为代表的50余个重点工程和项目。

????3.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实施广播电视升级工程,着力提高技术保障能力。推 (略) 数字化、 (略) 络化的建设步伐。完 (略) 的 (略) 媒资库建设; (略) 络直播室和数字化专业录音棚;尝试开发多媒体广播。努力实 (略) 自办节目高清播出。建设高清三讯道新闻直播室、购置高清电视播出系统、高 (略) 、改造高清直播车、数字发射设备等硬件设施,实 (略) 采编、制作、播出、发射的全程数字化、高清化。全新转换完成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播出。以中央节目地面数字建设为契机,推进我区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配 (略) 、 (略) 、 (略) 的建设,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广泛、节目适量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全面停止传输模拟电视信号,在条件具备的区域实现光纤到户(FTTH)。加 (略) 络传输质量提升工程,基本建成以有线为主、调频为辅,区、镇、村(社区)三级应 (略) 络。

?4.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努力 (略) 会文化环境和氛围。引导新闻出版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鼓励印刷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优质企业上市。积极引导 (略) 规律的新型文 (略) 业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加 (略) 业和版权管理,进一步增强全民版权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版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增强版权服务经济能力。加强版权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通过版权登记,提升版权产品综合价值,实施版权精品培育计划,在软件、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版权精品。巩固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扎实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建立软件资产管理制度。始终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完善区、镇两级“扫黄打非” (略) 络, (略) 监管全覆盖。巩固“扫黄打非”先进模范县、市和“无小耳朵县(市)”建设成果。 (略) 政审批改 (略) 监管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加 (略) 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以查办“大案要案”为抓手,扎实推进“区镇联合、部门联动”执法机 (略) ;适时 (略) (略) 动。 (略) * 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法治业务和思想政治水平,积极推广说理式执法文书的应用, (略) 会 (略) (略) 罚案件信息。 (略) 管理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应用“ (略) 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全面 (略) 监管和服务能力。 (略) 业协会和经营业主的法规培训, (略) 业自律,确保 (略) 的健康、繁荣、稳定、安全。

5.打造新老媒体融合的主流舆论阵地,推动舆论引导能力的再提升。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思路开展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打好宣传主动仗。坚持“新闻立台”的方针,新闻节目提速增量,栏目求精求特,提高现有品牌栏目的质量。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继续加大对《吴越在线》网站、“吴越在线”微信公众平 (略) 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广播收听终端,通过公共订阅号“ (略) 动感 * ”和“吴江新闻广播”对外推送,不断壮大粉丝群体数量,开创 (略) 面。坚持宣传管理例会制度和新闻节目抽查制度, (略) (略) * ,健全广电宣传监督机制。加大对广告内容的审核力度,增加各类公益广告的播出量。

6.履行文化遗产守护者的历史责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相关政策,用好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强化保护责任意识,提升保护管理能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落实 (略) 、 (略) 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阵地服务优势,加大文化遗产宣传,引导市民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略) 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提高保护效率。注重地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古镇、历史街区和古村落保护,严格对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指导好同里、黎里、震泽的申遗工作;积极推进平望和桃源创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注重境内世界遗产地和预备项目的管理和监测, (略) 门做好世界遗产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做好与大运河吴江段相关的古建筑保护与展示工作。加强文物执法和安全监管, (略) (略) 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文 (略) 为。加快遗产保护信息化建设步伐,开展文化遗产资源基础数据库、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价值,加强特色文化产品的创意和研发,全面展现和传承吴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优秀精华。

7.以“外引”和“内训”为基本手段,打造高素质 (略) * 。大力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强化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不 (略) * 整体素质。 (略) 政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培养, (略) 政的意识和能力。 (略) 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培育机制,真正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名主持、名演员及高水平的文化产业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狠抓全体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打造高 (略) * 。

(五)保障措施

1.建立责任机制。局主要领导对 (略) 负总责,分管领导对相应的目标任务具体负责,各科室、各单位负责 (略) 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科学区分责任,将规划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形成责任明确、内容明晰、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保证规划的实施。实施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本科室、本单位工作职责,科学分解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地制定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 (略) 规划与本科室、本单位阶段性规划顺利衔接,形成上下承接的工作模式,使现实工作和远景目标有效结合起来。

2.加强考核评估。规划确定的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实施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要 (略) 情况跟踪分析,结合每季度主要工作任务绩效考核测评、半年小结、年终总结,检测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规划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区规划中期评估,适时修订量化指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要结合期末评估,全面 (略) 情况,确保规划的权威性。

3. (略) 支持。要积极加强对上 (略) 门的沟通,争取有关政策、资金的支持。注重 (略) 门协调,争 (略) 门的理解与支持。努力为 (略) 创造良好条件。

(六)其它内容

规划中相关人均数据指标,均以吴江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