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一五”工作回顾
文广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一五”工作回顾
* 至 * 年,是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富民优先,率先转型升级,全面提 (略) 会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乐居吴江”总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1.群众文化事业。在顺利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市)复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创建“文化强市”和建设“乐居吴江”的战略目标,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抓手,努力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广泛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下乡活动,扎实推进基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区域文化联动”在获“ (略) 创新奖”并入选“ * 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区域文化联动”暨长三角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新购置流动舞台车的优势,将优秀节目送到全市各镇(区)的行政村,把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在做好品牌活动和大型专项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全市各种群众性文艺演出层出不穷,基本上做到了重大节日有晚会,大型活动有演出。全面完成农村电影放映的国家“ * 工程”,每年免费放映 (略) 次。草书《姚鹓雏诗》 (略) “群星奖”,弹词选回《真假太子·告状》获第三届中国评弹艺术节表演银奖、第五届中国曲艺节表演奖和节目奖;弹词《牡丹缘·践约抛花》、《无题》先后获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书(节)目奖;木偶昆曲《游园》获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银穗杯。汾湖镇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称号,吴江市被评为“江苏省民间艺术(戏曲)之乡”,盛泽 (略) 被评为“江苏 (略) ”,盛泽镇被评为“苏州市民间艺术(戏曲)之乡”。全市苏州市级民间艺术之乡达4个,苏州市级优秀 (略) 达23支。
2.文化阵地建设。重点推进市区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完 (略) 新馆、 (略) 相关建设工作。全市“全国 (略) ”达3个。 (略) (略) 评 (略) 。全市各 (略) 均达苏州市“六个一”标准。镇级公益性文化设施室内总面积达 * ㎡,全市 * %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全市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0.13平方米。 (略) 通 (略) 复查,全 (略) 藏书达 * 万册,人均藏书1.3册。 (略) 藏书50万册,成为全省县级市中第一个免费 (略) 。在 (略) 区建立1 (略) ,实行“一卡通”服务。实现了全市“农家书屋”村村全覆盖。 (略) 被确定为国 (略) , (略) (略) 纪念室。 (略) 和 (略) 从 * 年4月起向公众免费开放。
3.文化遗产保护。柳亚子旧居、师俭堂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河古纤道、三里桥、安民桥、安德桥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文物点,同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目前共有世界 (略) ,全国重点文物 (略) ,江苏省文物保 (略) ,吴江市级文物保 (略) 。汾湖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南厍等3个古村落被苏州市政府公布为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 (略) (略) 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开展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不可移动 (略) ,新发现文 (略) 。提请市政府设立了 * 万元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全市国保单位、省保单位、市保单位的完好率分别达到 * %、90%和75%。先后编纂出版《吴江对联集成》、《顾野王》、《汾湖》、《桃源》、《苏州师俭堂》、《吴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巡礼》等书籍。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工作,编印《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吴江市资料汇编》二卷。全市共有吴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个,苏州市级9个,省级2个(同里宣卷、芦墟山歌),捆绑列入国家级1个(芦墟山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位(杨文英),省级“非遗”传承人2位(芮时龙、王剑秋)。苏州市级“非遗” (略) 3个( (略) 、先蚕祠·吴 (略) 、 (略) )。
4.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进一步推进,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政策。文化旅游方兴未艾,同里、震泽、盛泽等镇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景点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相继建成了肖甸湖、静思园、宝塔街、“丝博园”等一系列旅游景点。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异采纷呈,成功运作了CCTV星光大道、CC (略) 、“ (略) ·世界吴江”亚洲媒体汇演等具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文化创意产业初见成效,汾湖经济开发区尝试综合性的文化创意园区规划和建设。印刷产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印刷经营单位 * 家,其中包装装潢类印刷企业 * 家。 * 年末,全市印刷业固定资产达6.8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77.8%。 * 年全市印刷业完成产值11.53亿元,实现利税2.07亿元,分别增长85.7%和3倍。
5.广电新闻宣传。广播电视宣传重点围绕市委、 (略) 工作,围绕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强时政新闻、做深主题报道、做活经济文章、做优民生宣传,切实提升舆论引导力。 (略) 自办24个栏目,每天播音32个小时。电视台 (略) 教、服务、联办三大类共12个栏目,方言栏目《吴江闲话》成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的新平台。两台每年自采新闻用稿一万多条,外发稿录用一直在省内同级台中名列前十名。 (略) 合作采写的《“掌上宝”种水稻》,在获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的同时,还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成为迄今为止我市新闻界获得的最高荣誉;《七色花》栏目荣获全国优秀少儿广播栏目一等奖,《金土地》栏目被评为江苏省十大名专栏并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节目提名奖。坚持宣传管理例会制度和新闻节目抽查制度,及时反馈监听监视情况。 (略) (略) * ,健全广电宣传监督机制。加大对广告内容的审核力度,规 (略) 为。
6.广电技术事业。基本形成有线、无线、 (略) 并用的广播电视综 (略) ,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 * %。基本完成有线广 (略) 改造,建成市、镇、村一体化的广播电视宽带综 (略) 络平台。在成为全省第二个“户户通有线电视县(市)”的基础上, (略) 乡一体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用户达到23.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普及率达到97%以上,成为全省第二批“城乡一体化有线数字电视户户通”县(市)。 (略) 设备更新,基本实现数字化。新开通调频96.9MHZ新闻综合频率。电视台更新摄录制作编播设备,实现摄录设备全数字化,编辑制作设备 (略) 络化,电视播出硬盘化,发射全固态化。新增电视数字转播车一辆。 (略) 通过了新一轮的ISO * : * 质量体系认证。七都、横扇、同里、 (略) 新机房相继投入使用。 (略) 成为苏州市首个基本 (略) 。 (略) 有线数字电视维护“接报即修”活动,以优良的作风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7. (略) 管理。 (略) 吧 * 家, (略) * 家, (略) 所5家,美术经营单位5家。经营规模、档次逐年提高。 (略) 管理逐步规范。建立健全稽查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管质量; (略) 罚 (略) ,行政执法更趋合理、透明。注重专项治理常态化, (略) 门协同工作形成机制,适时开展各项治理活动, (略) 健康发展。 (略) 业组织作用,协会的自律功能、协调功能、维权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坚持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新闻出版(版权)执法检查和“扫黄打非” (略) 动,维 (略) 秩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加大对非法销售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整治力度,遏制非法卫星接收设施反弹的势头。巩固和提升“两集中、三到位”成果,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提速。
8.人才智力支持。不断探索符合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与时俱进、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文 (略) * 。到“十一五”末,全系统工作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达28%,大专学历达60%。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70%,“ (略) ”新闻传播管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2%、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达到17%,文化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1%、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42%。
* 至 * 年,是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富民优先,率先转型升级,全面提 (略) 会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乐居吴江”总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1.群众文化事业。在顺利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市)复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创建“文化强市”和建设“乐居吴江”的战略目标,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抓手,努力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广泛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下乡活动,扎实推进基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区域文化联动”在获“ (略) 创新奖”并入选“ * 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区域文化联动”暨长三角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新购置流动舞台车的优势,将优秀节目送到全市各镇(区)的行政村,把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在做好品牌活动和大型专项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全市各种群众性文艺演出层出不穷,基本上做到了重大节日有晚会,大型活动有演出。全面完成农村电影放映的国家“ * 工程”,每年免费放映 (略) 次。草书《姚鹓雏诗》 (略) “群星奖”,弹词选回《真假太子·告状》获第三届中国评弹艺术节表演银奖、第五届中国曲艺节表演奖和节目奖;弹词《牡丹缘·践约抛花》、《无题》先后获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书(节)目奖;木偶昆曲《游园》获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银穗杯。汾湖镇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称号,吴江市被评为“江苏省民间艺术(戏曲)之乡”,盛泽 (略) 被评为“江苏 (略) ”,盛泽镇被评为“苏州市民间艺术(戏曲)之乡”。全市苏州市级民间艺术之乡达4个,苏州市级优秀 (略) 达23支。
2.文化阵地建设。重点推进市区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完 (略) 新馆、 (略) 相关建设工作。全市“全国 (略) ”达3个。 (略) (略) 评 (略) 。全市各 (略) 均达苏州市“六个一”标准。镇级公益性文化设施室内总面积达 * ㎡,全市 * %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全市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0.13平方米。 (略) 通 (略) 复查,全 (略) 藏书达 * 万册,人均藏书1.3册。 (略) 藏书50万册,成为全省县级市中第一个免费 (略) 。在 (略) 区建立1 (略) ,实行“一卡通”服务。实现了全市“农家书屋”村村全覆盖。 (略) 被确定为国 (略) , (略) (略) 纪念室。 (略) 和 (略) 从 * 年4月起向公众免费开放。
3.文化遗产保护。柳亚子旧居、师俭堂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河古纤道、三里桥、安民桥、安德桥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文物点,同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目前共有世界 (略) ,全国重点文物 (略) ,江苏省文物保 (略) ,吴江市级文物保 (略) 。汾湖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南厍等3个古村落被苏州市政府公布为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 (略) (略) 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开展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不可移动 (略) ,新发现文 (略) 。提请市政府设立了 * 万元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全市国保单位、省保单位、市保单位的完好率分别达到 * %、90%和75%。先后编纂出版《吴江对联集成》、《顾野王》、《汾湖》、《桃源》、《苏州师俭堂》、《吴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巡礼》等书籍。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工作,编印《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吴江市资料汇编》二卷。全市共有吴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个,苏州市级9个,省级2个(同里宣卷、芦墟山歌),捆绑列入国家级1个(芦墟山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位(杨文英),省级“非遗”传承人2位(芮时龙、王剑秋)。苏州市级“非遗” (略) 3个( (略) 、先蚕祠·吴 (略) 、 (略) )。
4.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进一步推进,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政策。文化旅游方兴未艾,同里、震泽、盛泽等镇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景点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相继建成了肖甸湖、静思园、宝塔街、“丝博园”等一系列旅游景点。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异采纷呈,成功运作了CCTV星光大道、CC (略) 、“ (略) ·世界吴江”亚洲媒体汇演等具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文化创意产业初见成效,汾湖经济开发区尝试综合性的文化创意园区规划和建设。印刷产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印刷经营单位 * 家,其中包装装潢类印刷企业 * 家。 * 年末,全市印刷业固定资产达6.8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77.8%。 * 年全市印刷业完成产值11.53亿元,实现利税2.07亿元,分别增长85.7%和3倍。
5.广电新闻宣传。广播电视宣传重点围绕市委、 (略) 工作,围绕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强时政新闻、做深主题报道、做活经济文章、做优民生宣传,切实提升舆论引导力。 (略) 自办24个栏目,每天播音32个小时。电视台 (略) 教、服务、联办三大类共12个栏目,方言栏目《吴江闲话》成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的新平台。两台每年自采新闻用稿一万多条,外发稿录用一直在省内同级台中名列前十名。 (略) 合作采写的《“掌上宝”种水稻》,在获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的同时,还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成为迄今为止我市新闻界获得的最高荣誉;《七色花》栏目荣获全国优秀少儿广播栏目一等奖,《金土地》栏目被评为江苏省十大名专栏并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节目提名奖。坚持宣传管理例会制度和新闻节目抽查制度,及时反馈监听监视情况。 (略) (略) * ,健全广电宣传监督机制。加大对广告内容的审核力度,规 (略) 为。
6.广电技术事业。基本形成有线、无线、 (略) 并用的广播电视综 (略) ,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 * %。基本完成有线广 (略) 改造,建成市、镇、村一体化的广播电视宽带综 (略) 络平台。在成为全省第二个“户户通有线电视县(市)”的基础上, (略) 乡一体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用户达到23.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普及率达到97%以上,成为全省第二批“城乡一体化有线数字电视户户通”县(市)。 (略) 设备更新,基本实现数字化。新开通调频96.9MHZ新闻综合频率。电视台更新摄录制作编播设备,实现摄录设备全数字化,编辑制作设备 (略) 络化,电视播出硬盘化,发射全固态化。新增电视数字转播车一辆。 (略) 通过了新一轮的ISO * : * 质量体系认证。七都、横扇、同里、 (略) 新机房相继投入使用。 (略) 成为苏州市首个基本 (略) 。 (略) 有线数字电视维护“接报即修”活动,以优良的作风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7. (略) 管理。 (略) 吧 * 家, (略) * 家, (略) 所5家,美术经营单位5家。经营规模、档次逐年提高。 (略) 管理逐步规范。建立健全稽查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管质量; (略) 罚 (略) ,行政执法更趋合理、透明。注重专项治理常态化, (略) 门协同工作形成机制,适时开展各项治理活动, (略) 健康发展。 (略) 业组织作用,协会的自律功能、协调功能、维权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坚持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新闻出版(版权)执法检查和“扫黄打非” (略) 动,维 (略) 秩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加大对非法销售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整治力度,遏制非法卫星接收设施反弹的势头。巩固和提升“两集中、三到位”成果,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提速。
8.人才智力支持。不断探索符合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与时俱进、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文 (略) * 。到“十一五”末,全系统工作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达28%,大专学历达60%。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70%,“ (略) ”新闻传播管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2%、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达到17%,文化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1%、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42%。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