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十二五”能源发展与节能规划
吴江市“十二五”能源发展与节能规划
一、“十一五”能源发展与节能工作回顾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资源, (略) 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能源 (略) 缓解,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有效地 (略) 会健康稳定发展。
(一)“十一五” (略) 会发展与能源消费概况
1、 (略) 会发展概况
(略) (略) 腹地,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北依苏州,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区域面积 * 平方公里,总人口 * 万,其中包括户籍人口80万,连续多年雄踞全国百强县(市)前列。“十一五”期间,全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大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略) 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十一五”前四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按现值计算年均增速达到20.5%,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 .2亿元,占苏州生产总值的11%;全口径财政收入 * .10亿元,其中地区财政收入70.2亿元,是 * 年地区财政收入的2.8倍(见表1-1)。
表1-1 :“十一五”吴江市主要经济指标及增长速度
年份 | 地区生产总值 | 户籍人口 | 第三产业比重 | 财政收入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单位 | 亿元 | 万人 | % | 亿元 | 万元 |
* | * | 78.3 | 33.1 | 24.9 | 1.71 |
* | * | 78.8 | 32.4 | 35.1 | 1.96 |
* | * | 79.3 | 33.6 | 48.1 | 2.20 |
* | * | 79.5 | 35.0 | 53.1 | 2.49 |
* | * | 79.7 | 36.0 | 70.2 | 2.76 |
年均增速 | 20.5% | 0.44% | - | 29.5% | 12.7% |
二是产业结构适度调整。“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较为平稳,从 * 年 * 亿元增加到 * 年 *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 (略) 下降,从63%下降到6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从 * 年 * 亿元增加到 * 年 * 亿元,前四年年均增速接近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3%增加到36%。
(略) 业加快升级。“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业平稳增长,继续保持龙头产业地位;传统丝绸纺织业“扩优压劣”,产 (略) 提高;电缆光缆业实现“光进铜退”,产业链不断延伸;同时,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也取得一定的突破。重点产业的能级不断提升,为“十一五”节能指标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二五”产业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从 * 年的人均 * 元增加到 * 年的人均 * 元,年均增速达到12.7%,居民生活消费逐步升级,家用电器、私家车等数量明显增多,如拥有 (略) 镇家庭比例从 * 的86%上升到 * 年的99%,生活用能保持刚性增长的态势。
(略) 市化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人口增速缓慢,户籍人口从 * 年的78.3万人增加到 * 年底的79.7万人,年均增速仅为0.44%;城市化率逐年提高,按常住人口计算, (略) 市化率已达57.43%;城镇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从 * 年的35平方米增加到 * 年的37平方米。
2、能源发展与节能工作特点
吴江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略) 分秸秆、沼气及太阳能光热利用外,主要能源消耗均从市外调入。 (略) 会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 (略) 市化步伐的加快,建筑用能、交通用能和生活用能刚性增长,工业用能的居高不下,使全市的能源消费总量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给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较快。“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从 * 年 *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 * 年 * 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为11.8%。全社会用电量从 * 年89.42亿千瓦时增加到 * 年 * .15亿千瓦时,年均增速达到10.8%左右;最高用电负荷从 * 年 * 万千瓦增加到 * 年 * .45万千瓦,年均增速达到12.6%左右,与苏州市平均增长速度基本持平。
二是单位增加值能耗仍高于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单位增加值能耗从 * 年1.3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 * 年1.08吨标煤/万元,前四年下降19.5%与江苏省 * 年单位增加值能耗0. * 吨标煤/万元相比仍然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纺织和化 (略) (略) 于 (略) ,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产业能级有待提升。
三是综合能源消费结构以电力和煤炭为主。受产业 (略) 会环境的影响,全市能源消费品种主要以电力和煤炭为主。 * 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 * 亿千瓦时,占全市综合能源消费比重近50%。 * 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达到 * 万吨左右,占综合能源消费比重40%左右。“十一五”时期,油品消费量占综合能源消费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约为9%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大幅增加,占综合能源消费比重从 * 年不足0.1%上升到 * 年0.7%左右。
四是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以工业用能为主。 *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 万吨标准煤,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52%,其中纺织业(含化纤织造,下同)是工业中能耗最大、产值相对较低的产业, * 年纺织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约为43.8%,然而其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16.8%左右。
(二)“十一五”能源发展与节能工作评估
????吴江能源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缺陷。能源发展回顾与节能工作评估主要从能源安全、节能减排、能源结构和新兴能源产业四大方面对吴江前期能源工作的成 (略) 总结。
1、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能源供应有待进一步加强
能源安全保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 (略) 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期间,为 (略) 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在能源设施建设和能源供应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效,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电力建设稳步推进。从电力供应来看, * 年,全社会用电量达 * .15亿千瓦,较 * 年增长了51.17%。其中,工业用电量从 * 年80.31亿千瓦增长至 * 年 * .53亿千瓦(见表1-2)。
表1-2:吴江市完成电力供应情况( 点击查看>> )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 | 增长率 | 工业用电量(亿千瓦) | 增长率 | |
* | 89.4 | 80.31 | ||
* | * .72 | 18.26% | 95.19 | 18.53% |
* | * .46 | 18.67% | * .58 | 19.32% |
* | * .56 | 3.27% | * .88 | 2.03% |
* | * .15 | 4.31% | * .53 | 4.01% |
从电力建设来看,截止 * 年底,全 (略) 55座,主变总容量为 * .3兆伏安。其中,50 (略) 一座、?22 (略) 8座、11 (略) 33座、3 (略) 14座。输电线路总共有 * 条,其中, * 千伏输电线路18条、 * 千伏输电线路58条、35千伏输电线路54条。
表1-3: (略) 建设情况(截止 * 年底)
(略) (座) | 容量(兆伏安) | ||
55 | * .3 | ||
其中: | * 千伏 | 1 | * |
* 千伏 | 8 | * | |
* 千伏 | 33 | * .5 | |
35千伏 | 14 | * .8 |
表1-4:吴江市输电线路建设情况(截止 * 年底)
输电线路(条) | 长度(公里) | ||
* | * .2 | ||
其中: | * 千伏 | 18 | * .8 |
* 千伏 | 58 | * .3 | |
35千伏 | 54 | * .1 |
二是天然气供应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天然气供应快速增长,主要由 (略) 供应。全年销售量从 * 年 * .22万立方米快速增长至 * 年 * .85万立方米,成为 (略) 会生活能源供应 (略) 分(见表1-5)。
表1-5:吴江市完成天然气供应情况( 点击查看>> )
* | * | * | * | * | |
销售量 (万立方米) | * .22 | * .34 | * .49 | * .75 | * .85 |
增长率 | * .22% | 97.52% | 26.14% | 17.63% |
三是成品油供给稳步增长。吴江成品油由苏州市统一调配,“十一五”期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 (略) 下降,但成品油总体销售仍然稳定增长。截止 * 年底,全市有成品油经营企业共有 * 家,其中批发经营企业1家,零 (略) * 家。
然而,随着经济 (略) 会稳定发展,全市能源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能源建设和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
一是确保电力安全将是能源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电力占全市一次能源比重近45%,是保 (略) 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 (略) 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全市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吴 (略) (略) 输入, (略) 电网末端,电网建设较为薄弱,在用电高峰阶段往往出现电力供应紧张、企业错峰让电,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十二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电力安全供应。
二是天然气发展仍需关注确保稳定和有效利用问题。虽然天然气供应逐年增长,并且在“十二五”期间随着“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嘉兴-甪直支干线(吴江市段)”(以下简称西气东输二线)完工,天然气供应将大幅提升,但仍需要重视确保天然气供应稳定性和天然气有效利用两大问题。一方面,要预防天然气高峰阶段用气需求激增的情况,高度关注天然气用气量,与供气企业签署协议、建立天然气安全保障机制,保证气源供应稳定。另一方面,要拓宽天然气用途,充分利用混合燃料汽车、热电联产等产品技术,提高天然气使用效率。
三是持续保障成品油和煤炭资源的安全供应。 (略) 市化快速推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按城市 (略) (略) 的要求,全市加大成品油 (略) 点建设。由于成品油供应由苏州市统一调配,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大与苏州衔接力度,确保成品油供应。重点加大设施建设,因地制宜, (略) (略) 等方式,完善成品油供应保障体系。由于煤炭资源主要集中用于工业生产,主要通过 (略) 化方式购买等方式,因此“十二五”全市煤炭的安全保障压力不大,工作重心应放在煤炭的替代应用和清洁利用两大方面。
2、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提高,减排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十一五”期间,全市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加强资金扶持和执法监管, (略) 会营造节能工作氛围。“十一五”前四年,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8.5%,预计能够顺利完成下降20%的约束性目标。从总体看,在“十一五”节能减排主要成绩有以下几点: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十一五”期间,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三个副市长为副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节能、减排和专项整治三 (略)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将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指标分解到各镇(区),纳入市委、市政府对镇(区)年度目标考核,并作为镇(区)领导班 (略) 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推动结构节能,控制能耗增量。“十一五”期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上,大力发展服务业, *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6%,较 * 年增长了3.9个百分点。 (略) 结构上,着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落实省和苏州市有关水泥、电镀、 (略) 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深入开展化工专项整治,三年内关停并转了31家小化工企业,提前完成江苏省、苏州市下达的化工整治三年任务。在新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略) 节能评估,鼓励发展低耗能、低污染和高科技含量的先进生产力,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项目。
三是推动技术节能,聚焦重点领域。“十一五”期间, (略) 业积极推广关键节能减排技术。在工业领域方面,主要聚焦于印染、涂层、热 (略) 业,大力推广和应用中水回用、 (略) 理、油锅炉余热回收、动力节能器、高压变频风机给水泵密封水回收系统改造、 * 苯回收等技术和设备。组织纺织、印染等 (略) 业开展节能会议交流和专题研究。在循环经济方面,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截止 * 年底,全市已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1家、省级试点5家,苏州市级试点47家。在建筑节能方面,从 * 年起推广建筑节能50%标准,在申报、投标、施工、验收等环节全面把关。截止到 * 年底,达标 (略) 区(松陵镇)存量建筑比重达到45%。部分大型公共建筑达到65%节能标准。
四是夯实工作基础,加强执法监督。“十一五”期间,成立节能专项资金,每年安排资金 * 万元,引导节能技改投入,组织企业申报省市节能专项资金。加强能源人力资源建设,有计划、分期分批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 (略) 培训。注重能源审计工作,截止 * 年底,已有97多家企业完成能源审计。通过能源审计挖掘了 * 多个节能项目、43万吨标煤的节能潜力。加强节能监测,分期分批对主要耗能设备实施节能监测和检测工作, (略) 分企业能源效率低、淘汰机电产品占在用设备比例过高、机电设备功率因素偏低的问题。加强监督执法,重点监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和重点用能企业。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 (略) 会节能。“十一五”期间,全面启 (略) 动方案,组织节能宣传周助推市民参与达到更高的水平。大力宣传新《节约能源法》, (略) 会营造依法用能, (略) 动的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主流媒体的作用,形成营造节约光荣的舆论氛围。开展节能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大力开展机关的节能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在全市机关开展提升节能意识活动,形成人人讲节约的氛围,使机关真正起到率先示范的作用。开展创建“绿色江村娃”活动,加大青少年的节能参与活动。由经贸委与妇联合作 (略) 区和家庭活动,通 (略) 区, (略) 会。
“十二五”是全市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既要保持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又要符合转变发展方式,因此,未来五年节能减排工作将面临以下两个重要的挑战:
一是产业能级有待提高,结构节能任务艰巨。全市整体产业能级不高,在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能耗仍然达到0. * 吨标煤/万元,仍有下降空间。一方面,支柱产业能耗占比较大, * 年(规模以上工业)纺织业产值为 * .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6.8%,综合能源消费量为 * 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43.8%。纺织业单位产值能耗为0. * 吨标煤/万元,是工业平均产值能耗的2.6倍。由于纺织业具有传统优势,未来仍将占有较大比重。“十二五”期间,纺织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给能耗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全市产值能耗要优于江苏省和苏州市,而工业增加值能耗却劣于江苏省和苏州市,说明工业附加值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节能领域仍需拓展。“十一五”期间,全市节能工作集中在工业领域,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促进节能技改实现。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关注力度不够,工作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 (略) 市发展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建筑节能在节能工作中的重要性将日益呈现。“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政府也将高度重视建筑节能,这也进一步促使全市将建筑节能尽快列为节能工作重点。
3、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调整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市能源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以电力与煤炭为主,其中电力占全市综合能源结构比重近50%,煤炭占比约40%左右,油品占比约9%左右。随着“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建成供气,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迅速增加,从 * 年不足0.1%上升至 * 年0.7%左右,液化石油气占比则快速下降。
一是天然气应用比重大幅上升。随着“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工程竣工,积极开展天 (略) 项目建设,推广燃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等天然气应用项目。积极推进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华电吴江燃气热电联产与大唐吴江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将于“十二五”期间建成投运。
二是太阳能应用有序推进。积极推广民用太阳能热水器,自 * 年开始,?12层以下新建住宅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实现了零的突破,“十一五”期间已经开工建设 (略) 房13 (略) 项目将于“十二五”期间建成投运。
“十二五”期间, (略) 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对能源结构提出更高要求,能源结构调整工作将面临以下重大挑战:
一是煤炭比重仍然较大。“十一五”期间,随着纺织等热需求较高的产业持续发展,煤炭消费与能源消费总量同步增长,导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仍然维持在40%左右。
二是对热负荷大的地区供热仍不够集中。除盛泽地区外,平望、汾湖等地区企业集中,热负荷大,区域集中供热相对不足,大量企业自备燃煤小锅炉,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导致煤炭消费迅速增长。三是天然气应用领域仍然较窄。目前,天然气消费以工业燃料、民用和商用为主。“十二五”期间,全市合同供气量将大幅增加,需大力推广天然气热电联产、燃气锅炉替代燃煤或燃油锅炉改造与天然气汽车等更多天然气利用方式,以消化合同供气。
四是新能源应用推广有待加强。吴江属于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贫乏地区,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与风电项目,全市应因地制宜,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推进风光互补路灯、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风能与太阳能应用,并争 (略) (略) 试点项目建设,探索水蓄冷等储能方式的应用。
4、新兴能源 (略) 突破,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认真贯彻江苏省大力发展新能源 (略) 署,积极推进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是产业发展初具雏形。截至 * 年,全市已投产新能源企业6家,总产值约为7亿元,包括光伏企业3家、风能企业2家、 (略) 件企业1家。预计到 * 年底,新能源企业可达15家,总产值约13亿,包括其中光伏企业8家、风能企业6家、生物质能企业1家、 (略) 件企业1家。
二是产业领域逐步拓展。积极吸引、培育各类新兴能源企业,产业领域积极向多元化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已初步形成硅片、硅棒、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薄膜)及组件的生产能力。风能产业方面,主要集中在小型风力发电机整机和风力发电机绝缘材料、机座等配套产品制造。核电产业方面,目前已具备规模生产核电安全阀的能力,弥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三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聚能硅业、强生光电、旺能光电三个项目稳步推进,被列为苏州市新能源重点建设项目。此外,苏 (略) 年产15兆瓦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生产线以及平望镇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已经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在新兴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略) 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较小。目前,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产业规模不大、产值偏低,集聚度较低,尚未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产业园。新能源企业数量较小,主要为光伏制造企业,其他新能源企业较少。
二是产品层次偏低。新兴能源产业发展与江苏省、苏州市层面的融合度有待加强,产业发展偏低端,尚未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互补发展。全市新兴能源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较薄弱,尚未掌握在设计、工艺、材料、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产品缺乏技术优势。
三是能源服务产业有待提升。节能减排工作仍以政府推动为主,节能服务产业尚属空白,亟待建立运用合同能 (略) 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的机制。同时,与新能源产业配套的检测、认证及综合应用新能源的方案设计等新能源服务产业有待加大力度推进。
四是政策引导与扶持有待加强。目前,市政府尚未针对新兴能源产业的发展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对新能源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及财政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十二五”能源规划背景
????“十二五”是全市能源发展的关键阶段, (略) 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GDP较快增长,能源消费增长快的趋势难以改变。在低碳经济受到全球关注、发达国家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以及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应充分把握当前能源发展趋势、准确定位自身能源发展位置,为“十二五”能源发展奠定基础。
(一)顺应转变发展方式大趋势
1、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趋势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缺乏动力。在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形成前,预计“十二五”时期世界能源消费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在气候变化加剧、环境资源瓶颈凸显的双重压力下,低碳发展模式 (略) 会的广泛认同,各国在大力促进节能改造、提高能效的同时,积极推广低碳能源的利用与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据IEA(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全球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的比重将从 * 年的18.5%大幅提升到 * 年的31.9%。各国竞相将发展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作为驱动经济复苏的引擎,加大力度研发绿色能源技术,企图占领、垄断新一轮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2、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略) (略) 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尽管我国自身的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加强,但由于能源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能源通道复杂且输送距离较远,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保障能源供应的难度加大。同时,我国将长期承受国际减碳压力,为了实现 * 年的碳减排目标,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考核要求将更加严格。预计“十二五”时期,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率的目标约为1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重点。今后,我国将积极调整能源结构,预计到 *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到15%左右。此外,国家将推动能源价格改革,逐步与国际接轨,能源价格总体进入上升通道。围绕能源资源、能源技术、能源服务和绿色投融资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将在各层面广泛开展。
3、江苏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十二五”时期,江苏省将充分贯彻国家发展绿色 (略) 署,突出“转型”与“创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略) 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升,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略) 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日趋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江苏省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能源需 (略) 放缓,能源需求将进入适度增长期。“十二五”时期,江苏省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约为18%左右,减碳目标也将全面落实。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江苏省将持续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及核电等新能源应用,促进能源结构积极调整。预计到 * 年全省新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15%以上。同时,江苏省将聚焦光伏产业、风电装备、先进核电、 (略) 等新能源产业及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托重大能源项目,提升能源科技装备的自主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力争建设成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地位、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研发、制造 (略)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正式发布,江苏省将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在能源安全保障与能源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合作。
(二)全面审视“乐居吴江”新形势
“十二五”是围绕打造“乐居吴江”, (略) 市综合竞争力, (略) 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突破性五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的能源环境变化以及自身发展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全市能源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方面:
1、能源安全保障进入压力凸显期
吴江是一次能源完全由外埠调入 (略) 市,能源对外依存度极高,且处于能源通道末端,自主保障条件有限,能源保障难度较大。“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型的高能耗工业驱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加速攀升,停电、缺油、断气等终端能源供应短缺事件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十二五”期间, (略) 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加快推进,一系列大型项目将 * 续投建,能源需求将趋快增长,预计年均增长率为7.6%,低于“十一五”时期(11.8%)。因此,能源安全保障压力仍然较大,形势不容乐观,能源安全系统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2、节能减排工作进入推进攻坚期
“十一五”期间,全市主要依靠淘汰落后产能等节能手段,如期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的约束性目标;然而,受产业结构、产业能级等发展阶段的制约,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仍然较高,万元GDP能耗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持平,高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 * 年全国为1. * 吨标煤/万元,江苏省为0. * 吨标煤/万元,吴江市为1.08吨标煤/万元)。“十二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将不低于苏州市的水平,维持在18%左右,即年平均下降3.9%。考虑到工业用能高居不下、建筑用能趋快攀升、交通运输和生活用能刚性增长,控制能源总量的难度较大。由于服务业比重较低、产业能级普遍偏低,短时间内两者均难以大幅提升,维持万元GDP能耗较快下降的难度较大。可见,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级提升仍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
3、能源结构调整进入深化加速期
全市充分把握了“西气东输一线、二线”通道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拓展气源,“十二五”时期,将获得较为充足的天然气供应,为拓展天然气的应用领域与利用方式提供有力保障,促进 (略) 分煤炭与成品油。同时, (略) 市化建设契机,因地制宜,进一步推广太阳能、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示范应用以及农村沼气应用和秸秆汽化工程。全市应抓住清洁能源供应较为充裕的机遇,加快调整、主动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清洁利用技术,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
4、能源产业发展进入突破提升期
“十二五”全市迎来了以下产业发展机遇:一是日趋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激活了工业、建筑、交通、生活等各领域的节能减排需求,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 (略) 机遇。国家出台的《 (略) 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地方 * 续出台的对接扶持政策,为节能服务产业的规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随 (略) 规模扩大,欧系、日系、台系等新能源制造业务 * 续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吴江有望凭借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依托江苏省及苏州市的新能源产业平台,承接新能源产业转移。三是根据江 (略) 署,苏州市的发展重点包括光伏垂直一体化产品、薄膜电池、光伏生产和检测设备等,为全市光伏产业在产品、服务对接与产业链引进整合上留下较大的拓展空间。四是政府高度重视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明确将新能源产业列为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将 * 续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十二五”时期是全市推进能源装备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能源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能级提升是重中之重。
三、“十二五”能源发展思路和目标
“十二五”期间,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全球视野审视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做好新形势、新背景下的能源发展工作,在“十一五”能源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融合、重点突破,形成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能源发展思路,统领全市能源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 (略) (略) 会两大战略思想统领全市“十二五”的能源工作,在充分衔接江苏省和苏州市能源规划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安全、多元发展、节能减排、产业带动”的能源发展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低碳发展、重点突破、因势利导”的基本原则,切实发挥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全市“十二五” (略) 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十二五”能源供应保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能源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重点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和用气的供应安全, (略) (略) 布局, (略) (略) 点,建立能源供应保障制度。
低碳发展。“十二五”能源结构调整应坚持低碳发展的原则,大幅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大力推进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逐步实现供热、供冷的集中化和区域化,形成以低碳能源系统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重点突破。“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应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责任制度,重点聚焦高耗能领域和高能耗企业,大力推进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建立节能监测和服务平台,确保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指标。
因势利导。“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应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把握新能源产业和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机遇,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审时度势、合理引导,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推进 (略) ,努力延伸产业链,依托区域内四大经济开发区,形成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新能源产业集聚,为“十二五”全市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是全 (略) 会发展、加快落实产业振兴计划和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源发展思路应满足“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衔接“十二五”产业转型升级,准确把握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方向,围绕建设“乐居吴江”的目标,优先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初步建成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与节能服务产业为主导的新兴能源产业高端集聚,为 “十二五”全市产业转型 (略) 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四)具体目标
1、总量目标
随着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传统能源的耗竭,能源消费的模式已经从粗放型掠夺向集约型合理配置转变,为顺利完成我国承诺的 * 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占15%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 年削减40%-45%的两大目标,“十二五”国家能源规划中的设定节能目标将与“十一五”基本相当,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需要承担相对较大的节能减排任务,这为全市“十二五”能源发展提出了更强的约束条件。
为更准确地预测全市“十二五”能源需求总量,在“十二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的基础上,按照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5%、18%、20%为约束条件设置三个预测情景,对 * 年全市的能源 (略) 预测, (略) 示:
表3-1: 不同情景下 * 年吴江市能源需求的预测
* | * | * | |||
历史数据 | 预测值 | 情景一 | 情景二 | 情景三 | |
能源总需求 | * | * | * ? | 1320 | * ? |
单位增加值能耗 | 1.32 | 1. * | 0. * | 0. * | 0. * |
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 - | 22% | 15% | 18% | 20% |
情景一、二、三的预测结果代表了针对不同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全市 * 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 * 、 * 、 * 万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对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4%、7.6%、7.1%。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十二五”节能目标分解的初步考虑,各省市将承担共同的有差别的减排义务。由此可认为,如果经济保持年均增速12%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 万吨标准煤较为合理,即推荐参考情景二,作为能源项目建设、完善能源供应系统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
2、能源安全目标
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发展的首要工作。坚持能源项目规划适度超前,实现能源来源多渠道,能源供应多主体。 (略) 络和输气通道建设适度超前,提高输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坚持能源储备体系构建适度超前,完善能源应急预案。加强能源供需衔接,满足居民生活和重点产业领域、重点单位项目需求, (略) 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
在电力供应方面,到“十二五”期末, (略) 供为主,热电联产和分布式供能为辅的电力供应结构,进一步完善“供需和谐有序、系统安全稳定、网络坚强可靠” (略) 架结构。在天然气供应方面,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西气一期、西气二期、川气、LNG、CNG相结合的多气源供应结构和“覆盖全市、安全可靠” (略) (略) 架结构。
3、能源结构目标
调整能源结构是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努力降低煤炭比重,大力发展天然气,力争在风电建筑一体化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依托西气东输与川气气源,大力推进燃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力争建成多项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初步实现混合燃料汽车的试点应用;控制“两高一低”产业的发展,优先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业提供天然气供应。
预计“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量将保持较平稳的增长速度,将从“十一五”期末 * 万吨左右增加到 * 万吨左右,在综合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下降到30%左右。天然气比重显著提升,将从不足1%增加到9%,基本实现全 (略) 全覆盖。电力消费稳步增长,市外统调电比重将基本维持“十一五”期末的水平。油品消 (略) 提升,“十二五”末达到11%左右。可再生能源得到进一步发展,占综合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
4、节能减排目标
推进节能减排是能源发展的必要责任。全面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将节能降耗工作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宣传教育手段,确保实现本市节能降耗目标。
“十二五”全市节能工作力争实现“一个约束指标,四个全面覆盖”,即到 * 年,力争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比 * 年下降18%,新建建筑项目50%节能标准达标率达到 * %,政府主导新建大型公共建筑65%节能标准达标率达到 * %,耗能 * 吨以上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能源评价或编制节能篇章比率达到 * %, (略) 业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通过率达到 * %。
5、产业发展目标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握新一轮绿色发展契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与江苏省、苏州市的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相衔接,与自身资源禀赋、城市定位和产业转型要求相匹配,重点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与节能服务产业,持续推进太阳能光伏、风能、核电等配套设备制造,密切关注太阳能光热发电、生物质能、空气热泵、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 (略) 、碳捕捉与碳埋存等低碳能源技术发展,引进并培育专业突出、行业领先的新能源企业与节能服务企业,搭建立足本市、服务苏州、面向全省的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 (略) 等能源装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力争到 * 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 * 亿元,新能源与节能服务企业超过40家。以吴江经济开发区、汾湖经济开发区等地区为依托,重点建设1-2个特色明显的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园区和节能服务产业园区,加快形成以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节能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四、“十二五”能源发展主要任务
????为了在面临新形势和新环境下确保实现 “十二五”能源发展目标,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于经济发展阶段, (略) (略) 市建设特点,夯实 (略) 会发展的能源保障能力,保持适度能源建设规模,促进能源平稳较快发展,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建设多元化的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工作健康发展。
(一)深 (略) 市规划理念
城市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 (略) 市未来能源供应和消费。“十二五”期间,全 (略) (略) 乡一体化,城市建设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必须在规划阶段就开始注入低碳和节能理念,更加强调能源系统优化和生态保护,在市政建设、公共交通等各个方面推进低碳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把碳 (略) 市建设的源头上。
(略) 市建设中,必须在几个方面重点突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工作:
在 (略) 中要合理规划生态绿化。以现代化、低碳化 (略) 市规划, (略) 新城、 (略) 等规划建设中, (略) (略) ,打造集约、生态的绿色公共空间。规划要综合考虑水系等自然资源,注重水系规划和林业规 (略) , (略) 市发展,营 (略) 市, (略) 市生态环境质量。
大规模推广低碳交通。 (略) 市公交优先战略为核心,重点建设公共交通体系建设,通过道路高规格建设、 (略) 高要求实施、公交车高标准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和准时性,力争将公交作为市 (略) 方式。积极推广“ (略) ”的方式, (略) 市建设的人口规模、 (略) 等特点, (略) 车使用推广, (略) 设施系统的规划建设,引导 (略) 车、步 (略) 。积极推广双燃料车、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和清洁环保车辆,有效地减少交通能耗。
积极推进公共绿色照明工程。从城市特点和实际出发,加 (略) 市可持续 (略) 市绿色照明专项规划,全面推进规划评审和管理。在市政照明建设过程中,政府优先采购通过绿色节能照明认证、经过专业检测审核或通过管理体系认证的绿色照明产品。 (略) 会 (略) 为,积极推广 (略) 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开展绿色照明示范工程, (略) 中开展现有路灯、景观灯的节能改造, (略) 建设中积极应用绿色照明工具,推进智能控制系统管理,尝试应用LED技术做试点。
(二)重点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建设
“十二五”期间, (略) 安全以及天然气、成品油等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在电力建设方面,一方面要 (略) 及其配套建设, (略) (略) 络。重点完成华电和大唐两个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新建吴江、江城、盛南、桃源、七都等境内 (略) 项目、扩建和改造庄田、松 (略) 项目,提高全市输变电能力。另一 (略) (略) 配置。迎合国家电力建设趋势和要求,前瞻性考 (略) 建设, (略) 智能化水平,加强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积极 (略) 建设的前期研究,力争成为 (略) (略) 市。
在天然气建设方面,做好天然气供应保障和新气源衔接,进一步 (略) (略) ,新建若干天然气 (略) 。重点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吴江市天 (略) 项目,建设大唐、华电两个热电项目专用高压输气管道。加强力争“十二五”期间,形成西气东输一期、西气东输二期、川气东输、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相结合的多气源供应结构,扩大天然气利用途径,确立天然气安全保障制度,提高全市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
在成品油建设方面,加强油品保障设施建设, (略) 市化推进和成品油的实际需求, (略) (略) ,快 (略) 建设。积极推广绿 (略) 工程,确保成品油供应安全。加强与苏州市协调,联合制定成品油安全保障制度,确保成品 (略) 市生产和生活需求。
在安全保障机制方面,进一步健全能源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加强与供电、供气、供油等能源企业合作,共同建立能源安全预警机制。建立覆盖全市的、具有指挥协调功能 (略) ,制定应对能源供应系统的应急预案, (略) 、 (略) 、燃气公司制定应对不同情况的配套预案,确保在遇到能源紧缺的情况下能稳定全市能源供应和消费。积极建立能源安 (略) * ,确保第一时间排除能源供应风险、保障能源安全。
(三)全面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控制煤炭消费量增长,推广燃煤锅炉改造等煤炭清洁利用,依托“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管道工程,大力发展天然气利用, (略) (略) 建设,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提高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区域能源保障体系提供支撑。
煤炭方面,依照《吴江市热电联产规划》 (略) ,加强区域集中供热,控制企业自备燃煤锅炉数量增长,大力推进现存燃煤锅炉的清洁利用改造。
天然气方面,重点建设华电吴江燃气、大唐吴江燃气等热电联产项目工程,建设天然 (略) 并逐步推广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驾 (略) 会车辆使用CNG汽车,建设天然气 (略) 、高压输气管道等基础设施,鼓励燃气锅炉替代燃煤与燃油锅炉改造,推广居民使用天然气。
光伏发电方面,重点在政府办公大楼、 (略) 等大型公共建筑 (略) 房开展光伏屋顶等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应用,持续推 (略) 房13 (略) 的建设。
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对12层以下 (略)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在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太阳能采暖与制冷示范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郊区农村大规模推广太阳能热利用,在政府代建项目中全面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生物质能方面,根据国 (略) 理相关政策,探索垃圾清洁焚烧发电应用。
(四)深入推进产业节能减排工作
“十二五”期间,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在能源发展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工业为源头重点突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新一轮服务业“振兴计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目标到 * 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5%左右。全面落实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引导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提高电子信息、纺织、光电缆和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引进高端企业和大型企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企业项目,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略) 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加快淘汰低水平、重污染、高耗能、安全性差的产品及企业。
以工业节能为实施重点,降低工业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优化工业存量用能结构,提高天然气供应比重,整顿小型工业煤锅炉,减少煤炭消费。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关键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对已完成能审计的企业,要求企业针对节能潜力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重点对冶金、纺织、电力、化 (略) (略) 重大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扩大循环经济的试点范围。 (略) 业规模以上企 (略) 清洁生产审核,目标每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超过30家。对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的污染严重企业、使用有毒 (略) 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完善节能政策保障。加大节能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并帮助企业申请江苏省和苏州市的节能专项基金。完善能评制度,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进入。 (略) 《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管理管理办法》,通过对 (略) 节能评估,大力鼓励发展低耗能、低污染和高科技含量的先进生产能力,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项目。制定更严格的节能准入门槛,适当提高企业退出标准,实现新兴产业对落后产能的逐步替换。
(五)有效实施绿色节能建筑工程
“十二五”是城市化高速推进阶段, (略) 市设计、建设等环节着手,在重点单位、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中贯彻绿色节能标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深化节能工作。
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落实《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制定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方案,并按年度将方案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分解落实到本级 (略) 辖乡(镇)、街道的公共机构。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制定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和能源消耗支出标准,全面落实能源计量监测、能源统计、能源审计等基础工作。对公共机构建设项目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公共建筑用能管理。整合和优化配置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等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略) 分区域分时供电。管理空调、电梯和照明系统。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全面开展建筑节能。全面落实《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将建筑节能作为节能工作的新领域。制定并实施强制性的全市建筑节能标准,目标到 * 年, (略) 达到50%节能标准,政府主导的大型公共建筑力争达到65%节能标准。建立新建建筑的前道能源评估和后道能源监测制度,对新建建筑能耗实施跟踪管理,确保节能设计收到实效,并协助业主推进管理节能。建立并推广绿色建筑标识制度,鼓励引导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试点推广建筑能耗监管,开展既有建筑能耗检测。对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推荐实施50%节能标准。将既有建筑改造和民生实事工程相结合,投入引导资金推广便于改造、利于居民的建筑节能措施,如门窗改造、内遮阳改外遮阳设计等。帮助既有建筑改造项目申报江苏省和苏州市节能建筑推广项目扶持资金。
(六) (略) 会绿色节能活动
“十二五”期间, (略) 会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化 (略) 会观念转变,通过机关带头、公众 (略) 动,共同创建低碳节能的乐居环境。
推进机关单位的节能示范。 (略) 门应当树立带头节能的良好形象。在市级机关楼宇开展节能示范宣传,加强机关节能监管。加大机关管理节能力度,对机关楼宇开展能耗监测,按照使用面积考核用能总量。在镇、区机关开展节能宣传,表彰先进单位。开展机关单位屋顶绿化示范。
推进公众参与和节能宣传。 (略) 上构建公众参与节能的平台,发布相关的政策信息, (略) 与意见反馈。充分发挥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略) 和宣传等活动,表 (略) 区集体、先进家庭和先进个人。
推广节能产品和示范技术。积极宣传和推广绿色照明、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绿色产品。从节能专项资金中对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给予适度补贴。
开展企业节能专项培训,推广能源服务业。 (略) 业协会,组织市内企业开展节能专项培训,落实能耗监测、能源审计等节能基础工作并提高节能管理能力,推广企业能源管理案例。组织能源服务企业和市内企业的沟通交流,推动建立能 (略) 。
(七)大力推进新兴能源产业发展
减碳要求和替代化石能源的诉求激 (略) 对于新能源应用的巨大需求,急速扩张的新能源应用正带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大战略意义、巨大发展空间、较高的成长性已引起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高度关注;我国已明确将新能源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发展。长三角区域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 (略) ,全市要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着力将其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充分发挥区位、环境等各类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太阳能光热光伏、风电、生物质能、 (略) 、核电、空气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碳捕捉与碳埋存等各新能源领域中具有技术优势和成长潜力的企业入驻,鼓励支持新能源骨干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入驻,着力 (略) 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拳头产品以及自主品牌,形成专业突出、规模化发展的新能源特色产业园区。其中,太阳能产业要重点发展高端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持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持续关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风电产业要重点发展小型风力发电 (略) 件的研发与制造,力争突破微风发电技术。生物质能产业要聚焦研发垃圾发电、微藻固碳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垃圾发电的关键装备制造,支持以秸秆、纤维废渣等为原料的非粮食生物液体燃料的开发与生产。 (略) 产业要聚焦可再生能源接入、 (略) 、智能配电、智 (略) 及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与产业,积极开展智能 (略) 试点,逐步建设和 (略) 基础设施,发展基于用户端应 (略) 互动平台。此外,要积极突破核电、空气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碳捕捉与碳埋存等关键技术,配套 (略) 件。
(八)积极培育能源 (略)
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调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能源价格上涨以及节能减碳成本的提升,极大刺激了各领域的节能需求,节能 (略) 迅速打开,节能服务产业极具成长潜力。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 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将达到 * 亿元,年均增速保持30%-40%,预计 (略) 总规模将高达 * 亿元。
积极把握节能减排带来的巨大产业机遇,结合全市工业领域和建筑领域这两大重点用能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规模较 (略) ,如以合同能源管理模 (略) , (略) 、能源审计、节能减排项目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项目建设、运营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等专业化全程服务。鼓励能源供应企业、能源设备制造商等凭借其技术、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等多种优势积极拓展节能服务业务;鼓励能源供应与其他工业、建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以 (略) 所的科研人员创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专业领域的节能服务。同时,结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托江苏省、上海市等新能源制造腹地,提供新能源产业配套的检测、认证服务等,如建设省级的光伏产 (略) ;结合新能源的综合应用推广,拓展新能源项目设计、项目建设、全程检测评估、运营维护等集成能源服务。
一、“十一五”能源发展与节能工作回顾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资源, (略) 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能源 (略) 缓解,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有效地 (略) 会健康稳定发展。
(一)“十一五” (略) 会发展与能源消费概况
1、 (略) 会发展概况
(略) (略) 腹地,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北依苏州,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区域面积 * 平方公里,总人口 * 万,其中包括户籍人口80万,连续多年雄踞全国百强县(市)前列。“十一五”期间,全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大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略) 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十一五”前四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按现值计算年均增速达到20.5%,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 .2亿元,占苏州生产总值的11%;全口径财政收入 * .10亿元,其中地区财政收入70.2亿元,是 * 年地区财政收入的2.8倍(见表1-1)。
表1-1 :“十一五”吴江市主要经济指标及增长速度
年份 | 地区生产总值 | 户籍人口 | 第三产业比重 | 财政收入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单位 | 亿元 | 万人 | % | 亿元 | 万元 |
* | * | 78.3 | 33.1 | 24.9 | 1.71 |
* | * | 78.8 | 32.4 | 35.1 | 1.96 |
* | * | 79.3 | 33.6 | 48.1 | 2.20 |
* | * | 79.5 | 35.0 | 53.1 | 2.49 |
* | * | 79.7 | 36.0 | 70.2 | 2.76 |
年均增速 | 20.5% | 0.44% | - | 29.5% | 12.7% |
二是产业结构适度调整。“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较为平稳,从 * 年 * 亿元增加到 * 年 *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 (略) 下降,从63%下降到6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从 * 年 * 亿元增加到 * 年 * 亿元,前四年年均增速接近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3%增加到36%。
(略) 业加快升级。“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业平稳增长,继续保持龙头产业地位;传统丝绸纺织业“扩优压劣”,产 (略) 提高;电缆光缆业实现“光进铜退”,产业链不断延伸;同时,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也取得一定的突破。重点产业的能级不断提升,为“十一五”节能指标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二五”产业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从 * 年的人均 * 元增加到 * 年的人均 * 元,年均增速达到12.7%,居民生活消费逐步升级,家用电器、私家车等数量明显增多,如拥有 (略) 镇家庭比例从 * 的86%上升到 * 年的99%,生活用能保持刚性增长的态势。
(略) 市化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人口增速缓慢,户籍人口从 * 年的78.3万人增加到 * 年底的79.7万人,年均增速仅为0.44%;城市化率逐年提高,按常住人口计算, (略) 市化率已达57.43%;城镇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从 * 年的35平方米增加到 * 年的37平方米。
2、能源发展与节能工作特点
吴江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略) 分秸秆、沼气及太阳能光热利用外,主要能源消耗均从市外调入。 (略) 会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 (略) 市化步伐的加快,建筑用能、交通用能和生活用能刚性增长,工业用能的居高不下,使全市的能源消费总量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给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较快。“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从 * 年 *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 * 年 * 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为11.8%。全社会用电量从 * 年89.42亿千瓦时增加到 * 年 * .15亿千瓦时,年均增速达到10.8%左右;最高用电负荷从 * 年 * 万千瓦增加到 * 年 * .45万千瓦,年均增速达到12.6%左右,与苏州市平均增长速度基本持平。
二是单位增加值能耗仍高于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单位增加值能耗从 * 年1.3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 * 年1.08吨标煤/万元,前四年下降19.5%与江苏省 * 年单位增加值能耗0. * 吨标煤/万元相比仍然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纺织和化 (略) (略) 于 (略) ,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产业能级有待提升。
三是综合能源消费结构以电力和煤炭为主。受产业 (略) 会环境的影响,全市能源消费品种主要以电力和煤炭为主。 * 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 * 亿千瓦时,占全市综合能源消费比重近50%。 * 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达到 * 万吨左右,占综合能源消费比重40%左右。“十一五”时期,油品消费量占综合能源消费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约为9%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大幅增加,占综合能源消费比重从 * 年不足0.1%上升到 * 年0.7%左右。
四是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以工业用能为主。 *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 万吨标准煤,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52%,其中纺织业(含化纤织造,下同)是工业中能耗最大、产值相对较低的产业, * 年纺织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约为43.8%,然而其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16.8%左右。
(二)“十一五”能源发展与节能工作评估
????吴江能源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缺陷。能源发展回顾与节能工作评估主要从能源安全、节能减排、能源结构和新兴能源产业四大方面对吴江前期能源工作的成 (略) 总结。
1、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能源供应有待进一步加强
能源安全保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 (略) 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期间,为 (略) 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在能源设施建设和能源供应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效,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电力建设稳步推进。从电力供应来看, * 年,全社会用电量达 * .15亿千瓦,较 * 年增长了51.17%。其中,工业用电量从 * 年80.31亿千瓦增长至 * 年 * .53亿千瓦(见表1-2)。
表1-2:吴江市完成电力供应情况( 点击查看>> )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 | 增长率 | 工业用电量(亿千瓦) | 增长率 | |
* | 89.4 | 80.31 | ||
* | * .72 | 18.26% | 95.19 | 18.53% |
* | * .46 | 18.67% | * .58 | 19.32% |
* | * .56 | 3.27% | * .88 | 2.03% |
* | * .15 | 4.31% | * .53 | 4.01% |
从电力建设来看,截止 * 年底,全 (略) 55座,主变总容量为 * .3兆伏安。其中,50 (略) 一座、?22 (略) 8座、11 (略) 33座、3 (略) 14座。输电线路总共有 * 条,其中, * 千伏输电线路18条、 * 千伏输电线路58条、35千伏输电线路54条。
表1-3: (略) 建设情况(截止 * 年底)
(略) (座) | 容量(兆伏安) | ||
55 | * .3 | ||
其中: | * 千伏 | 1 | * |
* 千伏 | 8 | * | |
* 千伏 | 33 | * .5 | |
35千伏 | 14 | * .8 |
表1-4:吴江市输电线路建设情况(截止 * 年底)
输电线路(条) | 长度(公里) | ||
* | * .2 | ||
其中: | * 千伏 | 18 | * .8 |
* 千伏 | 58 | * .3 | |
35千伏 | 54 | * .1 |
二是天然气供应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天然气供应快速增长,主要由 (略) 供应。全年销售量从 * 年 * .22万立方米快速增长至 * 年 * .85万立方米,成为 (略) 会生活能源供应 (略) 分(见表1-5)。
表1-5:吴江市完成天然气供应情况( 点击查看>> )
* | * | * | * | * | |
销售量 (万立方米) | * .22 | * .34 | * .49 | * .75 | * .85 |
增长率 | * .22% | 97.52% | 26.14% | 17.63% |
三是成品油供给稳步增长。吴江成品油由苏州市统一调配,“十一五”期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 (略) 下降,但成品油总体销售仍然稳定增长。截止 * 年底,全市有成品油经营企业共有 * 家,其中批发经营企业1家,零 (略) * 家。
然而,随着经济 (略) 会稳定发展,全市能源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能源建设和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
一是确保电力安全将是能源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电力占全市一次能源比重近45%,是保 (略) 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 (略) 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全市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吴 (略) (略) 输入, (略) 电网末端,电网建设较为薄弱,在用电高峰阶段往往出现电力供应紧张、企业错峰让电,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十二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电力安全供应。
二是天然气发展仍需关注确保稳定和有效利用问题。虽然天然气供应逐年增长,并且在“十二五”期间随着“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嘉兴-甪直支干线(吴江市段)”(以下简称西气东输二线)完工,天然气供应将大幅提升,但仍需要重视确保天然气供应稳定性和天然气有效利用两大问题。一方面,要预防天然气高峰阶段用气需求激增的情况,高度关注天然气用气量,与供气企业签署协议、建立天然气安全保障机制,保证气源供应稳定。另一方面,要拓宽天然气用途,充分利用混合燃料汽车、热电联产等产品技术,提高天然气使用效率。
三是持续保障成品油和煤炭资源的安全供应。 (略) 市化快速推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按城市 (略) (略) 的要求,全市加大成品油 (略) 点建设。由于成品油供应由苏州市统一调配,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大与苏州衔接力度,确保成品油供应。重点加大设施建设,因地制宜, (略) (略) 等方式,完善成品油供应保障体系。由于煤炭资源主要集中用于工业生产,主要通过 (略) 化方式购买等方式,因此“十二五”全市煤炭的安全保障压力不大,工作重心应放在煤炭的替代应用和清洁利用两大方面。
2、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提高,减排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十一五”期间,全市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加强资金扶持和执法监管, (略) 会营造节能工作氛围。“十一五”前四年,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8.5%,预计能够顺利完成下降20%的约束性目标。从总体看,在“十一五”节能减排主要成绩有以下几点: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十一五”期间,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三个副市长为副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节能、减排和专项整治三 (略)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将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指标分解到各镇(区),纳入市委、市政府对镇(区)年度目标考核,并作为镇(区)领导班 (略) 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推动结构节能,控制能耗增量。“十一五”期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上,大力发展服务业, *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6%,较 * 年增长了3.9个百分点。 (略) 结构上,着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落实省和苏州市有关水泥、电镀、 (略) 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深入开展化工专项整治,三年内关停并转了31家小化工企业,提前完成江苏省、苏州市下达的化工整治三年任务。在新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略) 节能评估,鼓励发展低耗能、低污染和高科技含量的先进生产力,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项目。
三是推动技术节能,聚焦重点领域。“十一五”期间, (略) 业积极推广关键节能减排技术。在工业领域方面,主要聚焦于印染、涂层、热 (略) 业,大力推广和应用中水回用、 (略) 理、油锅炉余热回收、动力节能器、高压变频风机给水泵密封水回收系统改造、 * 苯回收等技术和设备。组织纺织、印染等 (略) 业开展节能会议交流和专题研究。在循环经济方面,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截止 * 年底,全市已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1家、省级试点5家,苏州市级试点47家。在建筑节能方面,从 * 年起推广建筑节能50%标准,在申报、投标、施工、验收等环节全面把关。截止到 * 年底,达标 (略) 区(松陵镇)存量建筑比重达到45%。部分大型公共建筑达到65%节能标准。
四是夯实工作基础,加强执法监督。“十一五”期间,成立节能专项资金,每年安排资金 * 万元,引导节能技改投入,组织企业申报省市节能专项资金。加强能源人力资源建设,有计划、分期分批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 (略) 培训。注重能源审计工作,截止 * 年底,已有97多家企业完成能源审计。通过能源审计挖掘了 * 多个节能项目、43万吨标煤的节能潜力。加强节能监测,分期分批对主要耗能设备实施节能监测和检测工作, (略) 分企业能源效率低、淘汰机电产品占在用设备比例过高、机电设备功率因素偏低的问题。加强监督执法,重点监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和重点用能企业。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 (略) 会节能。“十一五”期间,全面启 (略) 动方案,组织节能宣传周助推市民参与达到更高的水平。大力宣传新《节约能源法》, (略) 会营造依法用能, (略) 动的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主流媒体的作用,形成营造节约光荣的舆论氛围。开展节能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大力开展机关的节能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在全市机关开展提升节能意识活动,形成人人讲节约的氛围,使机关真正起到率先示范的作用。开展创建“绿色江村娃”活动,加大青少年的节能参与活动。由经贸委与妇联合作 (略) 区和家庭活动,通 (略) 区, (略) 会。
“十二五”是全市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既要保持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又要符合转变发展方式,因此,未来五年节能减排工作将面临以下两个重要的挑战:
一是产业能级有待提高,结构节能任务艰巨。全市整体产业能级不高,在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能耗仍然达到0. * 吨标煤/万元,仍有下降空间。一方面,支柱产业能耗占比较大, * 年(规模以上工业)纺织业产值为 * .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6.8%,综合能源消费量为 * 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43.8%。纺织业单位产值能耗为0. * 吨标煤/万元,是工业平均产值能耗的2.6倍。由于纺织业具有传统优势,未来仍将占有较大比重。“十二五”期间,纺织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给能耗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全市产值能耗要优于江苏省和苏州市,而工业增加值能耗却劣于江苏省和苏州市,说明工业附加值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节能领域仍需拓展。“十一五”期间,全市节能工作集中在工业领域,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促进节能技改实现。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关注力度不够,工作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 (略) 市发展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建筑节能在节能工作中的重要性将日益呈现。“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政府也将高度重视建筑节能,这也进一步促使全市将建筑节能尽快列为节能工作重点。
3、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调整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市能源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以电力与煤炭为主,其中电力占全市综合能源结构比重近50%,煤炭占比约40%左右,油品占比约9%左右。随着“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建成供气,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迅速增加,从 * 年不足0.1%上升至 * 年0.7%左右,液化石油气占比则快速下降。
一是天然气应用比重大幅上升。随着“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工程竣工,积极开展天 (略) 项目建设,推广燃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等天然气应用项目。积极推进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华电吴江燃气热电联产与大唐吴江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将于“十二五”期间建成投运。
二是太阳能应用有序推进。积极推广民用太阳能热水器,自 * 年开始,?12层以下新建住宅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实现了零的突破,“十一五”期间已经开工建设 (略) 房13 (略) 项目将于“十二五”期间建成投运。
“十二五”期间, (略) 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对能源结构提出更高要求,能源结构调整工作将面临以下重大挑战:
一是煤炭比重仍然较大。“十一五”期间,随着纺织等热需求较高的产业持续发展,煤炭消费与能源消费总量同步增长,导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仍然维持在40%左右。
二是对热负荷大的地区供热仍不够集中。除盛泽地区外,平望、汾湖等地区企业集中,热负荷大,区域集中供热相对不足,大量企业自备燃煤小锅炉,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导致煤炭消费迅速增长。三是天然气应用领域仍然较窄。目前,天然气消费以工业燃料、民用和商用为主。“十二五”期间,全市合同供气量将大幅增加,需大力推广天然气热电联产、燃气锅炉替代燃煤或燃油锅炉改造与天然气汽车等更多天然气利用方式,以消化合同供气。
四是新能源应用推广有待加强。吴江属于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贫乏地区,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与风电项目,全市应因地制宜,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推进风光互补路灯、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风能与太阳能应用,并争 (略) (略) 试点项目建设,探索水蓄冷等储能方式的应用。
4、新兴能源 (略) 突破,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认真贯彻江苏省大力发展新能源 (略) 署,积极推进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是产业发展初具雏形。截至 * 年,全市已投产新能源企业6家,总产值约为7亿元,包括光伏企业3家、风能企业2家、 (略) 件企业1家。预计到 * 年底,新能源企业可达15家,总产值约13亿,包括其中光伏企业8家、风能企业6家、生物质能企业1家、 (略) 件企业1家。
二是产业领域逐步拓展。积极吸引、培育各类新兴能源企业,产业领域积极向多元化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已初步形成硅片、硅棒、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薄膜)及组件的生产能力。风能产业方面,主要集中在小型风力发电机整机和风力发电机绝缘材料、机座等配套产品制造。核电产业方面,目前已具备规模生产核电安全阀的能力,弥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三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聚能硅业、强生光电、旺能光电三个项目稳步推进,被列为苏州市新能源重点建设项目。此外,苏 (略) 年产15兆瓦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生产线以及平望镇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已经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在新兴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略) 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较小。目前,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产业规模不大、产值偏低,集聚度较低,尚未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产业园。新能源企业数量较小,主要为光伏制造企业,其他新能源企业较少。
二是产品层次偏低。新兴能源产业发展与江苏省、苏州市层面的融合度有待加强,产业发展偏低端,尚未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互补发展。全市新兴能源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较薄弱,尚未掌握在设计、工艺、材料、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产品缺乏技术优势。
三是能源服务产业有待提升。节能减排工作仍以政府推动为主,节能服务产业尚属空白,亟待建立运用合同能 (略) 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的机制。同时,与新能源产业配套的检测、认证及综合应用新能源的方案设计等新能源服务产业有待加大力度推进。
四是政策引导与扶持有待加强。目前,市政府尚未针对新兴能源产业的发展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对新能源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及财政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十二五”能源规划背景
????“十二五”是全市能源发展的关键阶段, (略) 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GDP较快增长,能源消费增长快的趋势难以改变。在低碳经济受到全球关注、发达国家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以及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应充分把握当前能源发展趋势、准确定位自身能源发展位置,为“十二五”能源发展奠定基础。
(一)顺应转变发展方式大趋势
1、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趋势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缺乏动力。在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形成前,预计“十二五”时期世界能源消费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在气候变化加剧、环境资源瓶颈凸显的双重压力下,低碳发展模式 (略) 会的广泛认同,各国在大力促进节能改造、提高能效的同时,积极推广低碳能源的利用与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据IEA(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全球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的比重将从 * 年的18.5%大幅提升到 * 年的31.9%。各国竞相将发展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作为驱动经济复苏的引擎,加大力度研发绿色能源技术,企图占领、垄断新一轮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2、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略) (略) 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尽管我国自身的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加强,但由于能源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能源通道复杂且输送距离较远,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保障能源供应的难度加大。同时,我国将长期承受国际减碳压力,为了实现 * 年的碳减排目标,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考核要求将更加严格。预计“十二五”时期,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率的目标约为1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重点。今后,我国将积极调整能源结构,预计到 *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到15%左右。此外,国家将推动能源价格改革,逐步与国际接轨,能源价格总体进入上升通道。围绕能源资源、能源技术、能源服务和绿色投融资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将在各层面广泛开展。
3、江苏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十二五”时期,江苏省将充分贯彻国家发展绿色 (略) 署,突出“转型”与“创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略) 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升,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略) 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日趋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江苏省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能源需 (略) 放缓,能源需求将进入适度增长期。“十二五”时期,江苏省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约为18%左右,减碳目标也将全面落实。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江苏省将持续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及核电等新能源应用,促进能源结构积极调整。预计到 * 年全省新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15%以上。同时,江苏省将聚焦光伏产业、风电装备、先进核电、 (略) 等新能源产业及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托重大能源项目,提升能源科技装备的自主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力争建设成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地位、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研发、制造 (略)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正式发布,江苏省将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在能源安全保障与能源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合作。
(二)全面审视“乐居吴江”新形势
“十二五”是围绕打造“乐居吴江”, (略) 市综合竞争力, (略) 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突破性五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的能源环境变化以及自身发展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全市能源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方面:
1、能源安全保障进入压力凸显期
吴江是一次能源完全由外埠调入 (略) 市,能源对外依存度极高,且处于能源通道末端,自主保障条件有限,能源保障难度较大。“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型的高能耗工业驱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加速攀升,停电、缺油、断气等终端能源供应短缺事件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十二五”期间, (略) 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加快推进,一系列大型项目将 * 续投建,能源需求将趋快增长,预计年均增长率为7.6%,低于“十一五”时期(11.8%)。因此,能源安全保障压力仍然较大,形势不容乐观,能源安全系统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2、节能减排工作进入推进攻坚期
“十一五”期间,全市主要依靠淘汰落后产能等节能手段,如期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的约束性目标;然而,受产业结构、产业能级等发展阶段的制约,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仍然较高,万元GDP能耗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持平,高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 * 年全国为1. * 吨标煤/万元,江苏省为0. * 吨标煤/万元,吴江市为1.08吨标煤/万元)。“十二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将不低于苏州市的水平,维持在18%左右,即年平均下降3.9%。考虑到工业用能高居不下、建筑用能趋快攀升、交通运输和生活用能刚性增长,控制能源总量的难度较大。由于服务业比重较低、产业能级普遍偏低,短时间内两者均难以大幅提升,维持万元GDP能耗较快下降的难度较大。可见,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级提升仍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
3、能源结构调整进入深化加速期
全市充分把握了“西气东输一线、二线”通道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拓展气源,“十二五”时期,将获得较为充足的天然气供应,为拓展天然气的应用领域与利用方式提供有力保障,促进 (略) 分煤炭与成品油。同时, (略) 市化建设契机,因地制宜,进一步推广太阳能、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示范应用以及农村沼气应用和秸秆汽化工程。全市应抓住清洁能源供应较为充裕的机遇,加快调整、主动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清洁利用技术,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
4、能源产业发展进入突破提升期
“十二五”全市迎来了以下产业发展机遇:一是日趋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激活了工业、建筑、交通、生活等各领域的节能减排需求,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 (略) 机遇。国家出台的《 (略) 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地方 * 续出台的对接扶持政策,为节能服务产业的规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随 (略) 规模扩大,欧系、日系、台系等新能源制造业务 * 续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吴江有望凭借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依托江苏省及苏州市的新能源产业平台,承接新能源产业转移。三是根据江 (略) 署,苏州市的发展重点包括光伏垂直一体化产品、薄膜电池、光伏生产和检测设备等,为全市光伏产业在产品、服务对接与产业链引进整合上留下较大的拓展空间。四是政府高度重视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明确将新能源产业列为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将 * 续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十二五”时期是全市推进能源装备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能源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能级提升是重中之重。
三、“十二五”能源发展思路和目标
“十二五”期间,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全球视野审视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做好新形势、新背景下的能源发展工作,在“十一五”能源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融合、重点突破,形成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能源发展思路,统领全市能源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 (略) (略) 会两大战略思想统领全市“十二五”的能源工作,在充分衔接江苏省和苏州市能源规划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安全、多元发展、节能减排、产业带动”的能源发展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低碳发展、重点突破、因势利导”的基本原则,切实发挥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全市“十二五” (略) 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十二五”能源供应保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能源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重点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和用气的供应安全, (略) (略) 布局, (略) (略) 点,建立能源供应保障制度。
低碳发展。“十二五”能源结构调整应坚持低碳发展的原则,大幅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大力推进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逐步实现供热、供冷的集中化和区域化,形成以低碳能源系统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重点突破。“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应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责任制度,重点聚焦高耗能领域和高能耗企业,大力推进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建立节能监测和服务平台,确保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指标。
因势利导。“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应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把握新能源产业和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机遇,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审时度势、合理引导,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推进 (略) ,努力延伸产业链,依托区域内四大经济开发区,形成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新能源产业集聚,为“十二五”全市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是全 (略) 会发展、加快落实产业振兴计划和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源发展思路应满足“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衔接“十二五”产业转型升级,准确把握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方向,围绕建设“乐居吴江”的目标,优先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初步建成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与节能服务产业为主导的新兴能源产业高端集聚,为 “十二五”全市产业转型 (略) 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四)具体目标
1、总量目标
随着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传统能源的耗竭,能源消费的模式已经从粗放型掠夺向集约型合理配置转变,为顺利完成我国承诺的 * 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占15%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 年削减40%-45%的两大目标,“十二五”国家能源规划中的设定节能目标将与“十一五”基本相当,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需要承担相对较大的节能减排任务,这为全市“十二五”能源发展提出了更强的约束条件。
为更准确地预测全市“十二五”能源需求总量,在“十二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的基础上,按照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5%、18%、20%为约束条件设置三个预测情景,对 * 年全市的能源 (略) 预测, (略) 示:
表3-1: 不同情景下 * 年吴江市能源需求的预测
* | * | * | |||
历史数据 | 预测值 | 情景一 | 情景二 | 情景三 | |
能源总需求 | * | * | * ? | 1320 | * ? |
单位增加值能耗 | 1.32 | 1. * | 0. * | 0. * | 0. * |
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 - | 22% | 15% | 18% | 20% |
情景一、二、三的预测结果代表了针对不同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全市 * 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 * 、 * 、 * 万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对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4%、7.6%、7.1%。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十二五”节能目标分解的初步考虑,各省市将承担共同的有差别的减排义务。由此可认为,如果经济保持年均增速12%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 万吨标准煤较为合理,即推荐参考情景二,作为能源项目建设、完善能源供应系统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
2、能源安全目标
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发展的首要工作。坚持能源项目规划适度超前,实现能源来源多渠道,能源供应多主体。 (略) 络和输气通道建设适度超前,提高输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坚持能源储备体系构建适度超前,完善能源应急预案。加强能源供需衔接,满足居民生活和重点产业领域、重点单位项目需求, (略) 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
在电力供应方面,到“十二五”期末, (略) 供为主,热电联产和分布式供能为辅的电力供应结构,进一步完善“供需和谐有序、系统安全稳定、网络坚强可靠” (略) 架结构。在天然气供应方面,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西气一期、西气二期、川气、LNG、CNG相结合的多气源供应结构和“覆盖全市、安全可靠” (略) (略) 架结构。
3、能源结构目标
调整能源结构是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努力降低煤炭比重,大力发展天然气,力争在风电建筑一体化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依托西气东输与川气气源,大力推进燃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力争建成多项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初步实现混合燃料汽车的试点应用;控制“两高一低”产业的发展,优先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业提供天然气供应。
预计“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量将保持较平稳的增长速度,将从“十一五”期末 * 万吨左右增加到 * 万吨左右,在综合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下降到30%左右。天然气比重显著提升,将从不足1%增加到9%,基本实现全 (略) 全覆盖。电力消费稳步增长,市外统调电比重将基本维持“十一五”期末的水平。油品消 (略) 提升,“十二五”末达到11%左右。可再生能源得到进一步发展,占综合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
4、节能减排目标
推进节能减排是能源发展的必要责任。全面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将节能降耗工作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宣传教育手段,确保实现本市节能降耗目标。
“十二五”全市节能工作力争实现“一个约束指标,四个全面覆盖”,即到 * 年,力争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比 * 年下降18%,新建建筑项目50%节能标准达标率达到 * %,政府主导新建大型公共建筑65%节能标准达标率达到 * %,耗能 * 吨以上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能源评价或编制节能篇章比率达到 * %, (略) 业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通过率达到 * %。
5、产业发展目标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握新一轮绿色发展契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与江苏省、苏州市的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相衔接,与自身资源禀赋、城市定位和产业转型要求相匹配,重点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与节能服务产业,持续推进太阳能光伏、风能、核电等配套设备制造,密切关注太阳能光热发电、生物质能、空气热泵、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 (略) 、碳捕捉与碳埋存等低碳能源技术发展,引进并培育专业突出、行业领先的新能源企业与节能服务企业,搭建立足本市、服务苏州、面向全省的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 (略) 等能源装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力争到 * 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 * 亿元,新能源与节能服务企业超过40家。以吴江经济开发区、汾湖经济开发区等地区为依托,重点建设1-2个特色明显的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园区和节能服务产业园区,加快形成以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节能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四、“十二五”能源发展主要任务
????为了在面临新形势和新环境下确保实现 “十二五”能源发展目标,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于经济发展阶段, (略) (略) 市建设特点,夯实 (略) 会发展的能源保障能力,保持适度能源建设规模,促进能源平稳较快发展,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建设多元化的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工作健康发展。
(一)深 (略) 市规划理念
城市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 (略) 市未来能源供应和消费。“十二五”期间,全 (略) (略) 乡一体化,城市建设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必须在规划阶段就开始注入低碳和节能理念,更加强调能源系统优化和生态保护,在市政建设、公共交通等各个方面推进低碳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把碳 (略) 市建设的源头上。
(略) 市建设中,必须在几个方面重点突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工作:
在 (略) 中要合理规划生态绿化。以现代化、低碳化 (略) 市规划, (略) 新城、 (略) 等规划建设中, (略) (略) ,打造集约、生态的绿色公共空间。规划要综合考虑水系等自然资源,注重水系规划和林业规 (略) , (略) 市发展,营 (略) 市, (略) 市生态环境质量。
大规模推广低碳交通。 (略) 市公交优先战略为核心,重点建设公共交通体系建设,通过道路高规格建设、 (略) 高要求实施、公交车高标准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和准时性,力争将公交作为市 (略) 方式。积极推广“ (略) ”的方式, (略) 市建设的人口规模、 (略) 等特点, (略) 车使用推广, (略) 设施系统的规划建设,引导 (略) 车、步 (略) 。积极推广双燃料车、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和清洁环保车辆,有效地减少交通能耗。
积极推进公共绿色照明工程。从城市特点和实际出发,加 (略) 市可持续 (略) 市绿色照明专项规划,全面推进规划评审和管理。在市政照明建设过程中,政府优先采购通过绿色节能照明认证、经过专业检测审核或通过管理体系认证的绿色照明产品。 (略) 会 (略) 为,积极推广 (略) 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开展绿色照明示范工程, (略) 中开展现有路灯、景观灯的节能改造, (略) 建设中积极应用绿色照明工具,推进智能控制系统管理,尝试应用LED技术做试点。
(二)重点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建设
“十二五”期间, (略) 安全以及天然气、成品油等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在电力建设方面,一方面要 (略) 及其配套建设, (略) (略) 络。重点完成华电和大唐两个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新建吴江、江城、盛南、桃源、七都等境内 (略) 项目、扩建和改造庄田、松 (略) 项目,提高全市输变电能力。另一 (略) (略) 配置。迎合国家电力建设趋势和要求,前瞻性考 (略) 建设, (略) 智能化水平,加强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积极 (略) 建设的前期研究,力争成为 (略) (略) 市。
在天然气建设方面,做好天然气供应保障和新气源衔接,进一步 (略) (略) ,新建若干天然气 (略) 。重点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吴江市天 (略) 项目,建设大唐、华电两个热电项目专用高压输气管道。加强力争“十二五”期间,形成西气东输一期、西气东输二期、川气东输、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相结合的多气源供应结构,扩大天然气利用途径,确立天然气安全保障制度,提高全市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
在成品油建设方面,加强油品保障设施建设, (略) 市化推进和成品油的实际需求, (略) (略) ,快 (略) 建设。积极推广绿 (略) 工程,确保成品油供应安全。加强与苏州市协调,联合制定成品油安全保障制度,确保成品 (略) 市生产和生活需求。
在安全保障机制方面,进一步健全能源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加强与供电、供气、供油等能源企业合作,共同建立能源安全预警机制。建立覆盖全市的、具有指挥协调功能 (略) ,制定应对能源供应系统的应急预案, (略) 、 (略) 、燃气公司制定应对不同情况的配套预案,确保在遇到能源紧缺的情况下能稳定全市能源供应和消费。积极建立能源安 (略) * ,确保第一时间排除能源供应风险、保障能源安全。
(三)全面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控制煤炭消费量增长,推广燃煤锅炉改造等煤炭清洁利用,依托“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管道工程,大力发展天然气利用, (略) (略) 建设,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提高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区域能源保障体系提供支撑。
煤炭方面,依照《吴江市热电联产规划》 (略) ,加强区域集中供热,控制企业自备燃煤锅炉数量增长,大力推进现存燃煤锅炉的清洁利用改造。
天然气方面,重点建设华电吴江燃气、大唐吴江燃气等热电联产项目工程,建设天然 (略) 并逐步推广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驾 (略) 会车辆使用CNG汽车,建设天然气 (略) 、高压输气管道等基础设施,鼓励燃气锅炉替代燃煤与燃油锅炉改造,推广居民使用天然气。
光伏发电方面,重点在政府办公大楼、 (略) 等大型公共建筑 (略) 房开展光伏屋顶等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应用,持续推 (略) 房13 (略) 的建设。
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对12层以下 (略)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在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太阳能采暖与制冷示范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郊区农村大规模推广太阳能热利用,在政府代建项目中全面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生物质能方面,根据国 (略) 理相关政策,探索垃圾清洁焚烧发电应用。
(四)深入推进产业节能减排工作
“十二五”期间,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在能源发展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工业为源头重点突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新一轮服务业“振兴计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目标到 * 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5%左右。全面落实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引导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提高电子信息、纺织、光电缆和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引进高端企业和大型企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企业项目,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略) 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加快淘汰低水平、重污染、高耗能、安全性差的产品及企业。
以工业节能为实施重点,降低工业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优化工业存量用能结构,提高天然气供应比重,整顿小型工业煤锅炉,减少煤炭消费。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关键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对已完成能审计的企业,要求企业针对节能潜力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重点对冶金、纺织、电力、化 (略) (略) 重大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扩大循环经济的试点范围。 (略) 业规模以上企 (略) 清洁生产审核,目标每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超过30家。对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的污染严重企业、使用有毒 (略) 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完善节能政策保障。加大节能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并帮助企业申请江苏省和苏州市的节能专项基金。完善能评制度,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进入。 (略) 《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管理管理办法》,通过对 (略) 节能评估,大力鼓励发展低耗能、低污染和高科技含量的先进生产能力,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项目。制定更严格的节能准入门槛,适当提高企业退出标准,实现新兴产业对落后产能的逐步替换。
(五)有效实施绿色节能建筑工程
“十二五”是城市化高速推进阶段, (略) 市设计、建设等环节着手,在重点单位、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中贯彻绿色节能标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深化节能工作。
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落实《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制定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方案,并按年度将方案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分解落实到本级 (略) 辖乡(镇)、街道的公共机构。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制定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和能源消耗支出标准,全面落实能源计量监测、能源统计、能源审计等基础工作。对公共机构建设项目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公共建筑用能管理。整合和优化配置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等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略) 分区域分时供电。管理空调、电梯和照明系统。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全面开展建筑节能。全面落实《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将建筑节能作为节能工作的新领域。制定并实施强制性的全市建筑节能标准,目标到 * 年, (略) 达到50%节能标准,政府主导的大型公共建筑力争达到65%节能标准。建立新建建筑的前道能源评估和后道能源监测制度,对新建建筑能耗实施跟踪管理,确保节能设计收到实效,并协助业主推进管理节能。建立并推广绿色建筑标识制度,鼓励引导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试点推广建筑能耗监管,开展既有建筑能耗检测。对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推荐实施50%节能标准。将既有建筑改造和民生实事工程相结合,投入引导资金推广便于改造、利于居民的建筑节能措施,如门窗改造、内遮阳改外遮阳设计等。帮助既有建筑改造项目申报江苏省和苏州市节能建筑推广项目扶持资金。
(六) (略) 会绿色节能活动
“十二五”期间, (略) 会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化 (略) 会观念转变,通过机关带头、公众 (略) 动,共同创建低碳节能的乐居环境。
推进机关单位的节能示范。 (略) 门应当树立带头节能的良好形象。在市级机关楼宇开展节能示范宣传,加强机关节能监管。加大机关管理节能力度,对机关楼宇开展能耗监测,按照使用面积考核用能总量。在镇、区机关开展节能宣传,表彰先进单位。开展机关单位屋顶绿化示范。
推进公众参与和节能宣传。 (略) 上构建公众参与节能的平台,发布相关的政策信息, (略) 与意见反馈。充分发挥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略) 和宣传等活动,表 (略) 区集体、先进家庭和先进个人。
推广节能产品和示范技术。积极宣传和推广绿色照明、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绿色产品。从节能专项资金中对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给予适度补贴。
开展企业节能专项培训,推广能源服务业。 (略) 业协会,组织市内企业开展节能专项培训,落实能耗监测、能源审计等节能基础工作并提高节能管理能力,推广企业能源管理案例。组织能源服务企业和市内企业的沟通交流,推动建立能 (略) 。
(七)大力推进新兴能源产业发展
减碳要求和替代化石能源的诉求激 (略) 对于新能源应用的巨大需求,急速扩张的新能源应用正带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大战略意义、巨大发展空间、较高的成长性已引起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高度关注;我国已明确将新能源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发展。长三角区域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 (略) ,全市要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着力将其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充分发挥区位、环境等各类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太阳能光热光伏、风电、生物质能、 (略) 、核电、空气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碳捕捉与碳埋存等各新能源领域中具有技术优势和成长潜力的企业入驻,鼓励支持新能源骨干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入驻,着力 (略) 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拳头产品以及自主品牌,形成专业突出、规模化发展的新能源特色产业园区。其中,太阳能产业要重点发展高端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持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持续关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风电产业要重点发展小型风力发电 (略) 件的研发与制造,力争突破微风发电技术。生物质能产业要聚焦研发垃圾发电、微藻固碳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垃圾发电的关键装备制造,支持以秸秆、纤维废渣等为原料的非粮食生物液体燃料的开发与生产。 (略) 产业要聚焦可再生能源接入、 (略) 、智能配电、智 (略) 及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与产业,积极开展智能 (略) 试点,逐步建设和 (略) 基础设施,发展基于用户端应 (略) 互动平台。此外,要积极突破核电、空气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碳捕捉与碳埋存等关键技术,配套 (略) 件。
(八)积极培育能源 (略)
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调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能源价格上涨以及节能减碳成本的提升,极大刺激了各领域的节能需求,节能 (略) 迅速打开,节能服务产业极具成长潜力。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 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将达到 * 亿元,年均增速保持30%-40%,预计 (略) 总规模将高达 * 亿元。
积极把握节能减排带来的巨大产业机遇,结合全市工业领域和建筑领域这两大重点用能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规模较 (略) ,如以合同能源管理模 (略) , (略) 、能源审计、节能减排项目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项目建设、运营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等专业化全程服务。鼓励能源供应企业、能源设备制造商等凭借其技术、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等多种优势积极拓展节能服务业务;鼓励能源供应与其他工业、建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以 (略) 所的科研人员创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专业领域的节能服务。同时,结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托江苏省、上海市等新能源制造腹地,提供新能源产业配套的检测、认证服务等,如建设省级的光伏产 (略) ;结合新能源的综合应用推广,拓展新能源项目设计、项目建设、全程检测评估、运营维护等集成能源服务。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