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城厢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莆田市城厢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政策解读:

区七届人大五次

会议文件(13)

(略) 厢区 (略) 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城厢区人民政府

* 年2月12日

目 录

前 言……………………………………………………………………………1

(略) 分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2

一、发展基础……………………………………………………………2

二、面临环境……………………………………………………………7

(略) 分 总体发展构想………………………………………………………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发展目标……………………………………………………………11

(略) 分 重点区 (略) ………………………………………………14

一、 (略) ………………………………………………………14

二、 (略) ………………………………………………………15

(略) 分 (略) (略) 乡统筹发展……………………………………17

一、 (略) 市品位…………………………………………………17

二、 (略) 镇化进程………………………………………………18

三、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20

(略) 分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2

一、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23

二、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25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7

四、做大做强旅游经济…………………………………………………29

(略) 分 (略) 会事业发展…………………………………………………30

一、优先发展教育………………………………………………………30

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32

三、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33

四、继续扩大就业促进创业……………………………………………34

五、 (略) 会保障体系……………………………………………35

六、全面做好人口工作…………………………………………………37

七、 (略) 会事业发展……………………………………………38

(略) 分 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38

一、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38

二、积极扩大消费需求…………………………………………………40

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41

(略) 分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略) 会………………………………42

一、全面推进节能减排…………………………………………………42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43

三、强化环境综合整治…………………………………………………44

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46

(略) 分 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47

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47

二、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48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50

四、深化重点民生领域改革……………………………………………51

(略) 分 切实保障规划实施…………………………………………………52

一、勇于解放思想………………………………………………………53

二、实施项目带动………………………………………………………53

三、推进民主建设………………………………………………………54

四、加强文明建设………………………………………………………54

五、优化发展环境………………………………………………………54

六、强化组织领导………………………………………………………55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城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 (略) (略) 区核心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编制和实施《 (略) 厢区 (略)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 (略) 厢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略) 城区核心区,促进跨越发展,全 (略) 会,具有重大意义。

本《纲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 (略) 厢区委《关于 (略) 厢区 (略)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政府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 (略) (略) 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规划, (略) 厢区 (略) 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略) 职责的重要依据。城厢区政府将综合运用经济、 (略) 政等手段, (略) 会力量贯彻实施,努力保证“十二五”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

(略) 分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建设 (略) (略) 区核心区,是城厢区委、区政府的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始终按照“港城当崛起, (略) ”的要求,坚持“工贸并重”的原则, (略) 厢跨越发展。

一、发展基础

随着“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全面完成,城厢进入了“十二五”新的发展时期,面 (略) 厢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十一五”期间,城厢区保持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的跨越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区人民围绕“十一五”发展目标,扎实工作,积极推进 (略) 市核心区建设, (略) 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十一五”制定的指标顺利实现或控制在目标以内(专栏一)。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全区外贸出口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全面收窄;由于高新技术 (略) 起步阶段,未能实现量的跨越;外贸出口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没能实现“十一五”制定的目标任务。

专栏一:十一五 (略) 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指标

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执行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7.3(现价)

16.9(可比价)

19.8(现价)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

*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6:47:47

6.5:43.4:50.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

5

财政总收入(亿元)

6-7

11.4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3.5-4

7.65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7.2

1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左右

年均2.8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2.5

3.3

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20

19.4

城市 (略) 理率(%)

60以上

96

(略) 理率(%)

60以上

87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

9.5

(略) 镇新增就业(万人)

2.1

2.2

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1.5(市下达)

1.6

城镇登记失业率(%)

4以内

2.5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7

12.6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6

11.6

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控制在下达目标内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吨)

控制在下达基数内

控制在下达基数内

森林覆盖率(%)

70

70.2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7

37

人口自然增长率(‰)

8以下

7

总人口(万人)

37.2以内

37.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80以上

98.3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1.2

3.5

(二)发展成就

1、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 亿元,增长14.8%,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总量超过 * 亿元的目标,提前一年实现翻番。人均生产总值达3.98万元,按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超过 * 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1.4亿元、7.65亿元,均比 * 年翻两番多,分别提前一年、提前二年超过“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力争7亿元、力争4亿元的目标。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 * 亿元目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由 * 年的11.2:42:46.8调整为6.5:43.4:50.1,第三产业比重五年共提高了3.3个百分点。

2、城市建设成就斐然。“十一五”期间,是我区建区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最快时期,福厦铁路、莆 (略) 厢段实现通车,福厦高速公路拓宽、莆永高速、 (略) 厢段加快建设;八二一街、学园路、胜利路南伸,延寿路打通,城港大道、东圳路、东园路、城常公路建成投入使用,荔城大道、东园路、文献路、梅园路、学园路拓宽改造顺利贯通,城区基本形成了“六纵八横” (略) 结构。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实施。 (略) 城区功能进一步提升,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批楼盘的建成和开发, (略) 城区品位及档次。 (略) 区、 (略) 区分别入选全国和全 (略) 区,荔城大道餐饮一条街、壶山西路装璜装饰材料一条街被列入省级特色商业街,一批商 (略) 厢, (略) 建成营业;九龙谷荣获“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常太镇和霞林街道被列入“福建省旅游名镇”候选名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2.9平方公里拓展到19平方公里,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 *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7%, (略) 理率87%、 (略) 理率96%。

3、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工业园区发展迅速,规划面积从22.1平方公里扩展到65.6平方公里,成为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福建“才子”服饰系列产品和华丰“沃特”运动鞋分别拥有4项国家级品牌;福建鞋业研发(莆田) (略) 参与制定4项鞋类产品国家级技术标准。 *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 * 年增加96家,达到 * 家,基本形成鞋革、食品、电子信息、服装、工艺美术、林产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年创产值超过百亿。

4、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指标,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范围内。 * 年,森林覆盖率达70.2%,北洋水系一期河道护岸及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成;木兰溪水质功能达标率为86.1%,城市内河水质达标率达到37.5%。饮用水源保护区东圳库区污染源整治有序开展,顺利完成库 (略) * 户、40.5万平方米清理任务,确保全市饮用水安全,东圳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1.5%。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将明显改善,实现了村村通安全卫生饮用水、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班车目标,农村 (略) 理率达到85%。完成生态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整治违法用地,有效保障建设用地需求。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发展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三连冠”,被评为“第四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区”,组织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区”项目建设,农民科技素质逐步提升。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五年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多渠道投资3.2亿元,全面完成危房改造, (略) 中小学新建了楼舍楼、 (略) ;校安工程全面推进,投资1.6亿元,建成或动工建设56个项目。教育品牌战略成效突出, (略) 分别通过省一级达标校、省二级达标校、省级示范校、省级优质园、市级示范校评估验收。 (略) * 明显优化,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考中考连年丰收,“对县督导”全市首家通过省政府验收,被市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县区。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略) 在全市首家通 (略) 评估验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区、镇、村三级文体设施明显改善,网络初步形成,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进 (略) 列, (略) 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龙桥街道和凤凰山公园全 (略) 荣获“全国级全民健身点”称号, (略) 通 (略) 评估验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 *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3%。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有效防治登革热、手足口病、中型H1N1流感等疫情疫病,建立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初筛实验室,并于 * 年被列为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责任目标,荣获“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 (略) 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 (略) 。 (略) 会治安综合治理, (略) 会安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抗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提高防灾减灾 (略) 置能力。积极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城市低保家庭住房困难逐步得到解决。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持续推进双拥工作,连续两届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称号。妇女儿童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略) 区在全市首批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 (略) 区”荣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 (略) 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主要表现在:

1、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十一五”期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目标。但从发展现状来看,虽然逐年提速发展,但经济综合实力仍然偏弱。 * 年,全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的17.5%,财政总收入占全市比重的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16.5%, (略) 的区位优势是不相称的。

2、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虽然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年增幅均在全市首位,但仍没有实现质的提升与量的突破,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餐 (略) 业为主,物流业、信息、商务和科研等生产性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聚程度低,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中在鞋服等 (略) 业,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产品比较少,处于价值链的下游。轻重工业结构比例不协调,规模工业中轻工业仍然占较大比重,重化工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没有实现突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压力突出。

3、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综合集聚度、 (略) 市配套服务功能等 (略) 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仍然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扩大,从 * 年的2.29:1扩大到 * 年2.4:1,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山区发展相对滞后,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压力较大。

4、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文化、教育、 (略) 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还不健全,基层基础相对薄弱。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办事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略) 服务经济发展还不到位等等。

二、面临环境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将为我区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动空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发展机遇

1、从宏观环境分析。受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减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且将持续一段时期;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形成,国际技术和产业转移加快趋势明显;我国将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扩大国内需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发展重点,有利于我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中央积极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省委大力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正式签署,有利于我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抢抓机遇,阔步前进。

2、从全市发展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跨越发展、 (略) ”的总体目标,继续确立“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打造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重点开发木兰溪两岸, (略) 区建设,为 (略) 城区核心区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3、从我区发展条件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区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 (略) 市框架的进一步拉开,集聚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略) 城区核心区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城市空间及木兰溪、延寿溪流域形成潜在的空间优势,第三产业继续保持高地优势,规划、交通、信息、金融、文化等产业进一步强化, (略) 乡一体化,加 (略) 市发展区域,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内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推进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

1、发展不确定因素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国际经济形势新变化,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和再平衡,短期难现高增长。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储蓄不足的结构性失衡难以持续, (略) 的出口导向、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战略也面临深度调整。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升级,加大了经济复苏的阻力,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这对我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影响,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2、要素制约压力增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项目建设用地约束明显。科技转化功能偏弱,制约产业升级。资金和人才要素制约严重,从人口的流动看,每年都有大量高学历的人才经商者外流, (略) 分是农民工。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企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 (略) 会还认识不足, (略) 理厂和各工业园区 (略) 理设施亟需完善。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标准提高,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将更大。区域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各县区未来发展势头很猛,都在全力以赴抓结构调整,抓转型升级,积极调整生 (略) ,打造发展新平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这将给我区在 (略) 城区核心区带来更大的压力。

3、社会面临诸多新课题。“十二五“ (略) 会加速转型时期, (略) 会矛盾凸显期。经济优先发展,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社会面临诸多新课题。 (略) 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人为本”意识的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必将引 (略) 会矛盾、社会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同步考虑解决被征地、征海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同 (略) 会保障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区上下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创业激情,坚定跨越发展信心,既要把握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又要看到加快发展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坚定 (略) 城区核心区发展战略。

(略) 分 总体发展构想

(略) (略) 区核心 (略) 市定位。“ (略) 、跨越发展” (略) 厢发展的根本性战略选择。“十二五”期间,城厢区要立足区位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 (略) (略) 区核心区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 (略) ,按照中央“五个坚持”、省委“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和市委“四用发展”要求,全 (略) 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更 (略) 和 (略) , (略) 城区核心地位,立足比较优势, (略) (略) 的先导作用,大 (略) 市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略) 会和谐稳定, (略) 乡居民幸福感, (略) 厢的综合实力,紧紧围绕跨越发展、 (略) 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核心区,实现发展新跨越,为提前三年全 (略) 会奠定决定性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要切实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深化改革、跨越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全力推进我区向工业强区、商贸强区跨越的进程,保持第三产业优势,不断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确保经济发展高于全市平均的增长速度。

(二)坚持转变方式、科学发展。把转型升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显著提高产业层次,加快推进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现代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加快光电产业园规划,大力培育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推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 (略) 先试、创新发展。把创 (略) 城区核心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确立人才培育规划,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略) 会。充分发挥既有比较优势,努力培育形成竞争的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把改善民生 (略) 会发展始终,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总体要求,发展公共服务, (略) 会保障,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全区人民更多地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略) 会公平正义。

(五)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设资源节约型、 (略) 会放在突出位置,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 (略) 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根据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今 (略) 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略) 城区核心区, (略) 先行区。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到 * 年达到 * 亿元,力争 * 亿元,比 * 年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8万元以上, (略) 地区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总收入稳步增长,所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到 * 年确保2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确保18亿元。投资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累计超过 * 亿元;消费逐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形成投资消费协 (略) 。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可比口径)。

(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明显,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到 *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3.5:41.5:55;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1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以上。

(三)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到 * 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3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5%,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以上, (略) 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 %以上,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完成市下达任务。

(四)人民生活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逐步缩小,民生事业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 (略) 镇就业人数2.25万人, (略) 镇零就业家庭。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7‰以内。

(五)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基本建成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到 * 年,城市 (略) (略) 理率分别达到97%和9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 (略) 理率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专栏二:十二五 (略) 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 年目标

年均增长或提高

指标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点击查看>>

16%以上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

8以上

预期性

3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6

18%以上

预期性

4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8

19%以上

预期性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五年累计 * 亿元

预期性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19%

预期性

7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

*

25%

预期性

8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7

10%

预期性

9

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口径)

亿美元

五年累计4亿美元

预期性

10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

3.5:41.5:55

预期性

11

城镇化率

%

60

1.5个点

预期性

12

年末总人口

万人

43.8

约束性

13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以内

预期性

14

(略) 镇就业人数

万人

2.25

预期性

15

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4

2.5%

约束性

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

预期性

17

农民人均纯收入

*

10%

预期性

18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以上

约束性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95以上

约束性

20

(略) 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

*

预期性

21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22

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37

0.4个点

预期性

23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7.5

1.5个点

约束性

24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5

9%

预期性

2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0

2个点

预期性

26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以上

0.1个点

预期性

2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5

2个点

预期性

28

城市 (略) 理率

%

97以上

0.2个点

预期性

29

(略) 理率

%

90以上

0.5个点

预期性

30

耕地保有量

万亩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1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2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预期性

33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4

单位GDP能源消耗

%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5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6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7

森林覆盖率

%

74.5

1个点左右

约束性

注:总人口即常住人口,届时以“六普”数据为准。

(略) 分 重点区 (略)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 (略) ” (略) ,全方位参与区域分工,统筹考虑要素禀赋、区位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区 (略) ,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着力打 (略) , (略) 厢跨越发展。

一、 (略)

“十二五”期间, (略) 城区为核心的“五区并进” (略) ,努力把我 (略) 市经济繁荣、产业特色明显、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平安和谐、综合实力居先的 (略) (略) 区核心区。

(一)现代商务集聚区。充分发挥核心区的整体效应, (略) 改造和新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略) 市综合体, (略) 、正鼎日出、 (略) 、 (略) 、樟林 (略) 市综合体建设, (略) 城区集聚辐射功能,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服务、“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推进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努力打造成为莆田市现代商务集聚核心区。

(二) (略) 区。在文献路、梅园路、荔城路、 (略) (略) 两侧,引 (略) 进驻和引导现有商贸 (略) 扩张,重点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走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道路, (略) 城区传统商贸业主力商圈的地位。

(三)新兴产业开发区。依托华林 (略) 处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把樟林片区、兴沙片区、西许片区作为园区扩区升级范围,在巩固鞋革等现有产业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莆田光电产业园、 (略) ,主动承接台湾及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光电产业转移,推进华林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努 (略) 厢经济跃升的增长极。

(四)临港产业工贸区。整合灵川、东海镇,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服务的集镇区域。重点做好新区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合临港产业服务区规划等工作,实现 (略) 市规划相衔接, (略) 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太湖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控制性规划、临港集中区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等,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把太湖工业园打造成为以食品加工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为 (略) ,提升辐射带动力。

(五)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凤凰山麓为主轴线, (略) 、北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一步完善木兰陂、广化寺、石室岩、凤凰山公园、天马山森林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延寿溪生态廊道建设, (略) 市绿心地区生态功能; (略) 整体保护,严格限制项目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立足于东圳库区保护,利用九龙谷等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的示范区、城市休闲的核心区和宜居环境的展示区,使之成为 (略) 市的“后花园”。

二、 (略)

“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光电、鞋服、食品、物流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集群, (略) 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争取在“十二五”未,光电产业产值、鞋服产业规模产值和食品产业产值均超过百亿元,大幅度提升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光电产业。主要依托华林经济开发区光电产业园,努力打造国家 (略) 。积极培育和壮大核心企业,吸引国内外特别是台湾地区LED大中型企业,完善产业链,打造百亿LED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高世代TFT-LCD面板前期工作,争取实现开工建设,建成LCD产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海西TFT-LCD产业生态链。

(二)鞋服产业。主要依托东海、灵川、 (略) 镇产业发展区,努力打造全省重要 (略) 。充分发挥才子、华丰的等龙头企业国家级品牌效应和国家级鞋 (略) 技术优势,继续培育扶持力奴、祥冠、郭氏等争创国家级品牌,进一步拓展服装、鞋业制造业空间,促进产业集群规模扩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成全省重要的服装和旅游、休闲 (略) 。

(三)食品产业。主要依托太湖工业园,努力打造全国重要 (略) 、 (略) 。积极扶持天喔食品扩建增产,培育发展以饮料、果酒为主的产业集群,延伸发展罐装饮料加工业,力争建成全国重要 (略) ;支 (略) 建设大型 (略) ,争取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 (略) ;支持天怡现代农业致力于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和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争取成为全省重要的 (略) 。

(四)现代物流业。主要依 (略) 、华林和南 (略) ,努力打造全市 (略) 。 (略) 列入全市港口物流的专项规划以及向莆铁路开通为契机,加快建 (略) 规划和建设,建立一个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以电子商务为支撑的太 (略) (略) ;充分发挥我区商贸业、物流业初具规模的优势, (略) 为核心,进一步整合资源, (略) (略) ,努 (略) 城区 (略) 。

(五)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略) 华宇等龙头企业和灵川镇、东海镇、华亭镇,努力打造全国环保 (略) 、全省重要的风 (略) 。 (略) 华宇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开发固化剂、处理剂、水性木材胶等产品和新一代环保型铸造业胶粘剂,填补国内新型鞋用胶水的产业空白,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环保 (略) ;充分利用灵川、东海,华亭等镇风资源优势, (略) 规划和建设力度,重点做好华润 (略) 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形成新的风 (略) 。

(略) 分 (略) (略) 乡协调发展

(略) 城区核心区的目标, (略) 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略) 市功能, (略) 市品位, (略) 乡发展, (略) 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行、 (略) 市。

一、 (略) 市品位

主动融入 (略) 市总体规划, (略) 市规模, (略) 改造, (略) 城区辐射功能,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 (略) 核心区。

(一) (略) 城区。按照“循序渐进、承前启后、功能互补、提升品质”的原则,衔接全市木兰溪沿岸总体规划, (略) 大道、学园路、胜利路南伸,加快木兰大道建设, (略) 市向木兰溪南岸延伸拓展。在木兰溪周 (略) 市综合体,吸引全市的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咨询等各类第 (略) 及外地公司的办事机构,努力打造现代商务集聚区,使之成为莆田现代服务 (略) 。坚持集约用地的原则,适当控制开发密度、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利用木兰溪、延寿溪流域的自然环境条件, (略) 市宜居示范片区工程,适时开发建设集休闲娱乐于一体樟林水乡、泗华滨溪片区、 (略) 等生态型宜居示范片区, (略) 核心区的居住品质。 (略) 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全力推进洋西、顶墩、滨溪、龙德井、霞林、雷山巷、鲤鱼山二期等重大片区改造,尽快启动田尾、八十亩、沟头、坂头、莆田西出口等片区改造, (略) 区人口,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二)实施 (略) 保护。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文物点的保护范围及分级,努力保护精神文化遗产并继续发掘与继承, (略) 市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略) 市的理念,不断 (略) ,逐步实施“退二进三”策略, (略) 核心区内的污染企业、扰民企业, (略) 市环境,提升居住品位。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地方传统特色商业发展。“十二五”期间,申报国家级文物 (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3个,申报省级文物 (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

(三) (略) 市公共设施。按照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规划》,加快建设木兰溪四期防洪工程,提升天马山森林公园、凤凰山公园品质,推进木兰溪滨江公园、泗华水上公园、绶溪公园和木兰陂 (略) 市综合性公园建设。依托木兰溪、延寿溪,加快建设从阔口桥到濑溪桥的木兰溪活力岸线观光廊 (略) 建设,为居民创造休闲观光空间和环境。加快实施“洁、亮、绿、美”工程,不断提升莆 (略) 市重要 (略) 等“城市之门”形象; (略) 、公园、景观路节点等“城市之窗”, (略) 市雕塑和公共艺术品,努力展现莆田历史文化。 (略) 市环境整治工程, (略) 市管理机制, (略) 区交通规划的研究, (略) 市公共交通,科学组织 (略) 市交通和车辆停放, (略) 道、 (略) (略) 立交桥等, (略) (略) 市交通的拥挤和堵塞; (略) 市公园、街心绿地、 (略) 场、公厕及污水、 (略) 理设施建设, (略) 区的环境承载能力, (略) 市整体形象。

二、 (略) 镇化进程

(略) 镇化和新农村建 (略) 乡发展的主攻方向,通 (略) 乡结构, (略) (略) 镇协调发展, (略) (略) 镇转移集聚。到 *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

(一) (略) 镇综合承载能力

(略) 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 (略) 镇综合承载能力, (略) (略) 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市级试点镇华亭镇要策划生成、开工建设一 (略) 镇功能、形成产业特色、优化试点环境的重大项目,通过旧村改造、市场建设、濑榜路拓宽、土地收储等项目带动, (略) 合理、特色明显、生 (略) (略) ,并争取升级为省级试点镇; (略) 镇的集聚效应,加快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建管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略) 城区功能互 (略) 镇。通过试点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迈上新台阶。高起点规划建设灵川和东海镇,以 (略) ,完善道路系统、燃气、 (略) 、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 (略) 市化的发展理念,依托太湖工业园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交通、商贸、文化等设施建设和园区相匹配产业发展,不断拓展建设规模范围和深度, (略) (略) ,围绕湄洲湾 (略) ,用活“园中村”改造政策,认真规划开发周边区域。 (略) 职能,建设集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城市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海新区,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与临港工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二) (略) 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富裕、民主、文明、 (略) 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发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特色鲜明、辐射带动 (略) 村, (略) 村集中集聚。进一步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拓宽“农技专家— (略) —科技示范—农户”的农业推广运用渠道,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支持农民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在政策制定、财力投入上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建设村 (略) 所,加大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扶持力度,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切实加强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投入,着力改善居住环境。

(三) (略) 乡一体化

(略) 乡发展,围绕改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完善 (略) 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略) 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略) 乡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 (略) 乡基础设施建设。 (略) 乡供水、燃气、交通、物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略) 乡基础设施的差距。 (略) (略) 建设, (略) 乡客运一体化工程, (略) 政村公路实现硬化,全面 (略) 条件。积极开展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彻底解决“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略) 市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 (略) 乡居民生活。 (略) 乡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略) 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略) 乡教师流动机制和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略) 乡医疗救助制度, (略) 乡医疗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区、镇、村三级文体设施条件。加 (略) (略) 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略) 会保险覆盖面。

三、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进一步完善交通、 (略) 络和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体系的综合效益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略) 城区核心区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一)完 (略) 络

围绕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疏港公路、城市环路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枝干 (略) 络, (略) 互联互通、城乡资源整合共享, (略) 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略) 区 (略) 结构,抓紧实施木兰溪滨溪南北景观大道建设,加快推进沈海高速 (略) (略) 的莆田西迎宾路改造, (略) 市南拓创造条件, (略) 市形象。加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 (略) 市文明形象。加快滨海大道建设,全力支持向莆铁路港湾支线、湄漳铁路、福厦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莆永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略) 厢经济发展腹地。 (略) 城区与仙游的快速通道,打通灵川—华亭—常太镇际联接道路, (略) 通达深度, (略) 密度,支撑产业发展, (略) 乡建设。改 (略) 场建设,“十二五”期内规划建设 (略) ,建设太湖和华林物流区,每个镇至少建成1个农村综 (略) ,提高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大交通运输量,提升客运班车通达深度。到“十二五”期末,完成农村公路改造硬化 * 公里,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到 * 公里,基 (略) 政村,行政村与自然村的道路硬化改造。

(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提高东圳水库供水保障能力; (略) 市防洪设施建设, (略) 城区治涝标准,重点完成木兰溪四期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洪水预警、防汛指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1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与沿海海堤强化加固达标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整治,加大河道清淤清障和保洁力度。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建设监测预报、综合防范、应急救援三位一体的防震减灾体系,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地震应 (略) * ,提高地震应急条件保障能力。夯实基础,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积极实践科技防灾理念;继续对地质灾 (略) 综合整治,对受地灾威胁的居民实施搬迁,普及地质灾害防范基本常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完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 (略) 乡消防工作,努力 (略) 会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完成 (略) 在地消防规划编制和公共消防设施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工作, (略) 1座,增加消防业务基本经费投入,逐步发展多种形式专(兼) (略) 员, (略) 市居民消防知识。完善农业灾害防控体系。完善区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 (略) 和病虫鼠监测点;规划建设农产品质 (略) 、动物疫病 (略) 、林业有害生 (略) 和水 (略) 并配套相应仪器设备。继续贯彻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原则,推进防风沙、固水土、防火灾、除病虫的综合防治工作, (略) 、沙荒风口造林、沿海基干林带加宽与断带补齐、老林带和低效林更新改造。 (略) (略) 政领导负责制,强化政府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责任。积 (略) 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发 (略) ,全面促进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建立功能完善的渔港(避风港)防灾减灾体系,实现防灾减灾资源共享,促进信息、资源、技术的流通,提高沿海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略) 分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要紧紧围绕努力“构 (略) ”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到 * 年,工业增加值达到 * 亿元以上,第三产 (略) 厢生产总值55%以上。

一、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采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略) 区服务、养老、家政、商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

(一)全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立足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服务业、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拓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领域。金融保险服务业以巩 (略) 地位为目标,积极推 (略) 建设,以国际大都会的标准,综合金融商务、主题商业、国际 (略) 区等元素,将项目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办公及商住为一体 (略) 市综合体,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使之成为全市金融核心区,现代服务 (略)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 (略) (略) 点,鼓励股 (略) 、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机构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辐射性强、服务品质优的金融体系, (略) 厢经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大型综合性和 (略) 为目标,加 (略) 建设,中心依托太湖工业园和华林经济开发区,功能定位为园区内工业企业 (略) 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务,建立一个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以电子商务为支撑 (略) ,引导和支持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合作,带动整个太湖工业园区现代物流的发展。立足我区商贸业和物流业已初具规模, (略) 为核心,向周边区域延伸发展,形成相对集中的商贸圈, (略) (略) , (略) 建 (略) ,满足商贸物流需求,努力建设成为配送、仓储、信息支持为一体的 (略) 。商务服务业要积极引进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法律、会计、评估代理、咨询等专业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会展、广告、策划、创意设计等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略) 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服务。 (略) 市信息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面向产业、面向消费和面向娱乐的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

(二)丰富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进一步发展主要面向生活消费的服务业,扩大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商贸服务业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改造提升百货、 (略) 、餐饮住宿等传统流通业态。大力发展餐饮、娱乐、 (略) 等传统服务业,结合商住楼项目配套规划 (略) 、 (略) , (略) (略) 点,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零售企业, (略) 会化服务水平。 (略) (略) 络, (略) (略) (略) 点,改造提升现有商业、 (略) 点和设施,逐步 (略) 合理、业态多样、功能完备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房地产业要抓好房地产结构调整,扩大住房有效供给,规 (略) 行为,积极培育住房有效需求。“十二五”期间,加 (略) 、 (略) 、正鼎日出、 (略) (略) 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加大对顶墩、洋西、龙桥直街、鲤鱼山二期、雷山巷二期、泗华滨溪、龙德井、霞林、诗山、清介乌、八十亩、田尾、新塘、侨雄、沟头、棠坡、肖厝、屿上、坂头、樟林等二十 (略) 改造, (略) 市品位。社区服务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结构合理,服务门类齐全,具有较高 (略) (略) 络。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服务配 (略) 区服务机构, (略) 区服务(包括托老服务、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残疾人服务、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居民生活服务)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加 (略) 区化进程,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三)培育发展知识型服务业

争取知识型服务业走在全市的前列。创意产业要围绕制造业设计创意、数字服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研发设计,力争在最有基础、最优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把创意转化 (略) 会财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创意园区。现代信息服务业要引导和规范 (略) 会化增值开发利用,运用 (略) 、 (略) 技术,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与推广,提高“ (略) 厢”应用水平。

二、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到 *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力争超过 * 亿元,争取产值超亿元企业超过40家,其中超5亿元的大企业10家以上,力争2家企业上市;新创国家级品牌3件,省级品牌30件。

(一)跨越式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技术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总量与提升质量,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主导企业带动配套企 (略) 。光电产业。加强 (略) 业的高端技术进一步合作与对接,建设覆盖从上游的LED芯片外延制造,到中游的LED封装,一直到半导体照明、LED显示屏等下游应用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略) 万邦等具有特色的优势企业,通过与福晶电子合作,共同开发LED照明及上游芯片产品,完善光电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综合配套能力,实现LED产业重点突破,全面发展。重点加强与台湾显示产业的技术和人才合作,积极推进台湾高世代面板生产及技术转移,进而吸引玻璃基板制 (略) 厢,以填补LCD显示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和产业的空缺,同时大力发展LCD背光模组、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配套产业,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一体化显示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家级光 (略) , (略) 厢产业的升级,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略) 华宇等龙头核心企业目前开发的环保型、高性能鞋用胶水,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环保 (略) 。充分利用我区风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风电项目尽快落地,形成新的风 (略) 。

(二)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通过技术创新,招商引资,强化技改,做大规模,调优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鞋服产业。着力培育才子、华丰等一批品牌企业和核心企业,支持其加快技术进步,建设和完 (略) 、 (略) ,提高品 (略) 控制力和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利用福建 (略) 及落户我市的首个“中国鞋 (略) ”的资源优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鞋服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原辅材料和鞋机、鞋模等配套产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略) (略) 。重点扶植培育一批可制造世界名牌和国内名牌产值超亿元的龙头制鞋企业继续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积极扶持天喔食品扩建增产,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食品技术,培育发展以饮料、果酒为主的产业集群,延伸发展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果汁饮料、果酒、碳酸饮品、精制茶饮料等罐装饮料加工业。大力扶持天怡现代农业致力于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研究、咨询、推广、服务等现代高新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发展和经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提升。加快推进珍奥核苷酸生产项目建设,争取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 (略) 。大力培育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力度开发藻类、贝类、中上层鱼类及鱼虾等海产品的精深加工,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开发特色精品。工艺美术和印刷产业。积极引导奇嘉、欧雅艺术等一批企业做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略) 。积极引进台湾印刷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重点发展新型纸包装产品、高档出版物、包装装潢等印刷产品,积极发展特种商务印刷,柔印塑料软包装等新型印刷包装产品,努力延伸纸品下游产业链,全面提升包装印刷业发展水平。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9万亩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推动农业结构优化

巩固提高水产养殖、水果及畜牧业等优势产业,扶持油茶、茶叶及花卉等新兴特色农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标 (略)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提升蔬菜的卫生质量水平,推动蔬菜品牌化生产。加大食用菌开发力度,巩固和发展双孢蘑菇、 (略) 分珍稀食用菌。发展各具特色的畜禽和生态养殖,推广“牧—沼—果”生态养殖模式,形成规范化、 (略) (小区),支撑养殖业 (略) 面。优化水产养殖结构,积极推广名优新品种等生态养殖模式,重点推广发展池塘混养花蛤、对虾、海参等新技术模式,扩 (略) 养殖鱼类、海藻等。 (略) 化养殖和休闲渔业,进一步推进区域优 (略) 建设,巩 (略) ,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精养池塘,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推进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丰产竹林、珍贵树种用材林和名特优经济林建设,奠定林业产业发展基础。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常太枇杷、兴化桂圆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在加工中发展精致农业。依托九龙谷,综合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及农家生活、乡村文化,积极发展农业旅游,建设旅游特色镇(村)、星级农家乐、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农业产品,推进乡村旅游快速提档升级,规划建设集生产、观光、休闲、品尝、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城厢农业一日游”路线。拓展与台湾现代农业合作领域,深化常太镇和台湾乡村的“姐妹结对”,拓宽两岸基层农业与文化交流合作渠道。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点引导和扶持发展枇杷、龙眼、水产品等深加工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发挥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两者加强合作与联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水平。调动农民和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二次返利”等多种农业产业化利益有效联结方式,健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紧密性利益转接机制,增强带动作用,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继续实施品牌带动,鼓励农业企业培育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十二五”期间,力争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

四、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挖掘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强做大旅游品牌,构筑生态文化旅游度假胜地。重点发展特色旅游,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并以此产生旅游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旅游的全面发展。

(一)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根据我区主体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情况和现代旅游发展趋势,融入全市乃至全省旅游规划,构建为“一心三区”( (略) ,生态休闲旅游区、文化旅游区、城市观光旅游区)。利用区位优势拓展文化内涵,全面打 (略) 。以构建生态文化体系为重点,依托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和“中国枇杷第一乡”等品牌,进一步完善功能和设施,提升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发掘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为重点, (略) 士蔡襄、状元柯潜等名士为引子,开发宗教民俗朝圣旅游;挖掘广化寺、木兰陂、石室岩、龟山寺等人文景观,提升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促进林氏故居、陈氏故居搬迁,形成与妈 (略) 相互呼应的兴化古民居文化主题公园,实现文物保护与现代旅游的结合。以城市休闲为重点,依托木兰溪溪滨景观带、钟潭风景区、凤凰山公园、凤凰山沿渠景观带、天马山森林公园及绶溪公园等景点,形成山水观光、城市观光、休闲度假、温泉疗养及娱乐 (略) 市观光旅游区。

(二)加强旅游景区合作

加强区间和区域间的旅游合作,重点是加强区外各景区(点)的联系和合作,策划旅游精品线路,利用妈祖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整体效应。提升九龙谷景区等级,西连九鲤湖、东南连龟山寺,全面开发祈梦、山水、宗教、休闲、体验旅游。以东圳水库的自然风光为主,与延寿溪、九华山、南少林等景点相结合,构成山水辉映、武术文化、乡土文化为一 (略) 。连结灵川的东汾五帝庙、青山古寨、 (略) 、吴英陵墓以及壶公山森林公园等景点,同时充分挖掘石梯寺的宗教文化,做到人文和自然的完善结合,优势互补,深化合作。以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为主,延伸至古礁楼,三清殿、大宗伯第及古民居, (略) 市休闲购物功能。创新营销渠道, (略) 、 (略) 、旅游景区等企业的作用, (略) 规律,开展统一的旅游宣传促销,形成密切合作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

(略) 分 (略) 会事业发展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 (略) 会事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不 (略) 会发展的协调性,形成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 (略) 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优先发展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提升办学条件。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发展水平。促进老年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城厢教育走在全市的前列。

(一)改善办学条件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 (略) 办学条件完成文献中学、 (略) 扩容改造建设; (略) 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按照“四有”办学要求, (略) 实验室、 (略) (室)、计算机室、多媒体设备、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和体育卫生设施的建设, (略) 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 (略) 、荔园中学、 (略) 、 (略) 、下黄小学、霞林小学、 (略) 、第三实验小学、龙德井片区小学9个新校区建设。 (略) 布局和资源整合,完成园头、青山、西许、埔柳、 (略) 建设。

(二)提升办学水平

统筹规划学前教育发展,改扩建15- (略) 独立幼儿园,到 * 年,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达 *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倾斜发展农村教育,到 * 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略) 所必需的设施设备,推 (略) 建设,促进办学条件改善。 (略) “双师型”教师建设需要, (略) 招聘引进重点专业建设急需的优秀人才。积极推进达标创建工作, (略) 评估验收。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十二五”期间,莆田五中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莆田三中和莆田十八中分别实现省二级和三级达标。多形式发展民办教育,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重视扫盲工作和终身教育, * 年,全面消除青壮年文盲,完善老年 (略) 所,实现老年入学率达15%。

(三)提高师资素质

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师范类毕业生公开竞聘考试补充教师,优 (略) * 结构,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基本配备到位。加强师资培训, (略) 培训、教研功能,对全区农村教师(校长)和幼儿教师(园长)进行轮训。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略) 长选拔任用制度, (略) 长任职资格和条件。

(四)实施内涵建设

(略) 园文化建设,到 * 年, (略) 均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 (略) 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构建中小学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 (略) 教育论坛、说课大赛、优质课评选、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以及教学公开周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力争高考、中考成绩走在全市前列。

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重大疾病防治和农村卫生工作,优先发展基本医疗,积极发展新型农村 (略) 区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到 * 年,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千人均医疗床位达3.5张,人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卫生应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建立长效 (略) 理相结合的疾病防治工作机制。加 (略) * 建设,提升区疾 (略) 基础设施与实验室检测能力,建立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卫生 (略) 置能力。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完善政府组织领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以治疗和关怀为主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和利 (略) 络资源,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卫生监测、 (略) 络系统。加强传染防治工作,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 (略) 新址建设。 (略) 、 (略) 急诊室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医务人员急救技能水平。 (略) 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的“一站式”服务。

(二) (略) 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略) (略) 络建设,加大财政投入, (略) (略) 标准化建设。逐步 (略) 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编制人员经费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财政全额核拨。 (略) 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掌握辖区内主要健康问题。 (略) 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实施“社区医生进家庭”项目, (略) 建设,实行分片管理,建立双向联系, (略) 区首诊制, (略) 区卫生服务 (略) 双向诊制试点。

(三)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 (略) 业务用房、基本诊疗设备装备等标准化建设,形 (略) (略) 布局合理,资 (略) 。加 (略) (略) * 建设,着力提 (略) 医疗水平。 (略) (室)改造建设,多方争 (略) (略) ,重 (略) 政村医疗点,扶 (略) (室)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进一步提高人均筹资水平,到 * 年争取提高到 * 元。进一步制定更加完善、合理的全区统筹补偿方案和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普通门诊统筹补偿和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基金监管,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三、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化育生活需求出发,立足区情实际, (略) 区为重点,以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为基础,推动文体事业全面发展。

(一)推进文化全面繁荣

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略) 会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建设。健全区、镇、村(居) (略) 络,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 (略) 、 (略) 馆等一批公益型文化设施,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大力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 (略) , (略) 厢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广泛开展体育运动

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突出抓好重点健身领域。 (略) 区体育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利用 (略) 区体育资源, (略) 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入手,选择群众建设 (略) 政村纳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计划。充分重视和发动各机关、各团体、 (略) 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比赛。普及简易大众健身项目, (略) 、小型多样、便于开展的大众体育健身项目。整合体育资源,各 (略) 地设施都 (略) 会免费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四、继续扩大就业促进创业

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和全民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创业策划、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促进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 (略) 生就业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努 (略) 镇新增就业 * 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 人。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 (略) 机制,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监督管理。调整公共就业服务内容, (略) 式服务,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相应合适的服务。改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方式,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服务手段, (略) (略) 为,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交换的平台,搭建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服务机构共同发展的劳动力中介体系。

(二)重视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挖掘职业培训内涵,提升职业培训效能,改革职业培训内容,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培训促进就业成果最大化。加强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工作等各方面的统筹规划,建立协调运作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发挥整体优势。保证就业培训机构经费来源,进一步拓宽经费筹集渠道。 (略) 等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建立健全 (略) ,实行公开竞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三)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

(略) 准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以及残疾 (略) 准入条件。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完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 (略) 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五、 (略) 会保障体系

(略) 会保障制度改革, (略) 会保障建设, (略) (略) 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扩大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

(一)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

积极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 (略) ,开展我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各项前期工作。落实 (略) 会保障相关配套政策, (略) 会保障 (略) 。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拓宽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加快新农保制度的发展,在参保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参保农民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特别对农村45-59周岁生育2个女孩或生育1个子女的夫妻优先补助或增加份额。农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的家庭成员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按照重度残疾人员的优待政策, (略) (略) 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认真解 (略) 会保障问题,稳定就业的农民 (略) 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逐步扩大医疗保险

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重点,逐 (略) 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努力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略) 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规范和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广农(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关 (略) 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医疗需求,实施医疗救助制度。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大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互助共济意识。

(三)加快推进工伤保险

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继续推进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实施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工伤认定制度和劳动能力鉴定制度,继续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构筑多层次保障体系。推广雇主责任保险,在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除积极将其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外,鼓励其为工人购买雇主责任保险;逐 (略) 会保险与商业性雇主责任保险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发展,构筑多层次的工伤保险赔偿体系,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预防工伤事故的有效机制,逐步完善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

(四) (略) 会福利与救济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不断提高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福利和慈善事业,推进养老福利机构建设。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贫困群众生活基本有依靠; (略)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逐步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健全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财政保障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的长效增长机制。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推进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促进就业工作, (略) 乡退役士兵安置一体化。 (略) (略) 接收安置工作,积极探索 (略) 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开创老 (略) 面, (略) 依、 (略) 养。

(五)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为重点, (略) 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公租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落实租赁补贴 * 户,建设廉租房 * 套、经济适用房 * 套、公共租赁房 * 套、限价商品房 * 套。

六、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巩固提升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成果。保持人口发展良好态势,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十二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口安全,优化人口结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完善“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七、 (略) 会事业发展

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略) 会地位。推动妇女儿童工作发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开 (略) 动,让社会各方面更多地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合力推进妇女儿童 (略) 会协调发展。按照“五位一体”、“两个体系”建设档案工作目标,科学推进档案资源整合,加 (略) 转型步伐,进一步增强依法档能力。积 (略) 建设,促进档案 (略) 会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全 (略) 动计划纲要》,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加 (略) 馆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继续争创全 (略) 区。

(略) 分 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

有效增强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总需求,是拉动我区经济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立足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促进投资消费出口三者之间协调,“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合力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

一、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继续实现项目带动战略,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一)优化投资结构

策划生成和推进木兰大道、光电产业园、太湖物流园、樟林水乡、 (略) 、小城镇综合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切实把投资的重点转到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认真研究央属大型企业、省属企业 (略) 以及台湾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推介,进行重点招商,争取引进和培育具有产业龙头作用的大型项目。加大对我区一批科技含量高、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先进设备技术投入,投资生产中上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继续实施“民资回归”工程,坚持做好投资引导服务工作,策划一批符合他们投资方向和特点的项目,依托世界莆商大会、世界兴安同乡恳亲大会等平台,鼓励和支持莆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不断巩固和发展民资回归的成效。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积极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进一步发挥土地资产效益, (略) 市规划建设与土地储备相结合的联动机制, (略) 市基础设施及新区开发建设周边土地,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积极盘活有形的土地资源,作为向政府融资平台注资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加快盘活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略) 化运作转为经营性资产向政府投融资平台注资。积极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扶持优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三)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在扩大外资规模的同时,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拓展外资使用领域,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我区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重点引导外资投向我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争取高新技术产业的前端产品的转移性投资。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与外资企业建立专业化协作关系,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开展营销合作、品牌合作、技术合作。

二、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把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通过促进就业,调整 (略) (略) 会保障体系等,建立健全有利于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投资消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 (略) 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夯实消费基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 (略) 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水平。

(二)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加 (略) (略) 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略) 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 (略) 会保险覆盖面, (略) 会保障能力,减少居民的预期支出,增强消费意愿。进一步鼓励居民信贷性消费,减少消费的流动性约束,有效增加居民的消费空间。 (略) 上消费、信息消费,引导其进一步规范化、大众化。健全消费者权益维护机制, (略) 监测监管,规范商品与 (略) 秩序, (略) 交易中的欺诈、垄断、歧视、 (略) 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三)拓宽居民消费领域

(略) (略) 点,逐步形成门类齐全, (略) (略) 络。支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略) 点,废 (略) 点建设。巩固发展优势特色消费,积极培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家政服务等发展型消费新热点。大力改善汽车消费使用环境,积极发展专业二手车经销企业,积极开拓 (略) 。大力发展假日经济,扩大旅游消费。逐步完善老年服务业体系,开拓“ (略) ”,不断改善和优化养老环境。积极鼓励大中型商业企业或有实力的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各种连锁经营方式 (略) ,依托连锁经营,实现“家电下乡”的常态化,稳步开拓 (略) 。

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积极 (略) 多元化,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对外贸易政策,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外贸质量,确保我区外贸出品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

(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优化商品结构,积极引导企业主动顺应国家政策调整,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 (略) 上的竞争力,在巩固鞋革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的基础上,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和环保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扩大外贸出口规模。 (略) 结构,深度挖掘欧美日、香港、东南 (略) ,积极开拓俄罗斯、印度、非洲、拉美、中东等有潜 (略) 。优化经营主体结构,着力培植新的出口主体,对有意向、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企业,积极帮助企业发掘出口潜力。积极引导进口,积极鼓励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提高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二)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核心,逐步调整加工贸易发展模式,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积极鼓励民营生产企业承接加工贸易业务,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游研发设计、 (略) 件产业推进,向中游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制造集中,向下游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延伸,逐步提高加工贸易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延伸产业链,扶持一批有规模、有优势的加工贸易企业从贴牌生产、委托设计向自主品牌转型,增强设计研发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增加内销业务。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加工贸易,重点支持科技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略) 的产业链。

(略) 分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略) 会

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略) 会。

一、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 (略) 政措施,控制增量、调整存量,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一)推动节能工作

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逐步建立全区工业锅炉、窑炉的热效率监测体系,大力开展热效率低于65%的工业锅炉和热效率低于40%的工业窑炉的更新改造工程,推进工业电机系统节能,采用节能型高效锅炉,应用洁净煤、优质生物型煤替代原煤作为锅炉用煤。采用热电联产方式,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抓 (略) 业和企业的节能监管工作,大力 (略) 清洁生产,限制高耗能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推动建筑节能,全面实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强化新建居住建筑和 (略) 强制性节能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措施的落实。鼓励建筑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改造,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节能材料、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复合墙体技术。促进交通节能,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运力,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提高公众公交优先意识, (略) 方式。逐步淘汰高耗能的交通运输工具,大力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合理规划全区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略) (略) 。积极推动加油 (略) 规划和建设工作。

(二)强化约束机制

按照节能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定期开展节能目标落实情况检查和考评,实施节能奖惩制度。各级 (略) 政区域减排工作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政府机构能耗统计和典型建筑的能耗监测,建立政府机构能耗信息管理平台,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建立健全严格的减排工作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作为 (略) 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构建以山区生态林为主体、沿海防护林为屏障、自然保护区为支撑的 (略) 。

(一)合理开发保护林地资源

继 (略) 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工程。进一步强化林地、林林保护,严格控制林地逆转,严格规划林地采伐。继续实施东圳库区、主要溪流生态修复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城乡绿化一体化与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工程、森林灾害防控工程,发挥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主体作用。加快建设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用材林、毛竹丰产林、名特优经济林、 (略) ,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林业项目,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增强单位面积森林固碳能力。强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执法,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固碳总量,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二)节约集约用地

(略)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强化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略) 和结构,确保重点项目和产业建设用地需求;加快盘活闲置土地,推进旧村、旧区、旧厂整理,推行 (略) 房,提高现有用地使用效益;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 (略) 机制和税费调节手段,加大土地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采取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规划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规划范围内居民占地建房现象, (略) 市化预留发展空间。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实施严格的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现有取水用户的管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加强工业节水。逐步淘汰高耗水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工业用水“零排放”技术,重点抓好高 (略) 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实施工业用水定额标准,实行滴水计量、限额供水、超量加价和节水奖励的节水机制,发展节水型产业和企业, (略) 理和回用水平;鼓励工业园区企业间实施水的梯级利用,推进中水回用、重复利用和海水利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进输水管渠防渗改造,实现传统农业向节水型农业的转变。 (略) 市节水。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 (略) 改造, (略) 水损耗率;加 (略) 、医院、学校、写字楼、 (略) 、酒店等的用水监管,利用价格杠杆提高企业和公众的节水意识。

三、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发挥规划环评引导作用, (略) 优化调整。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加强污染治理、监测和监管,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一)强化工业污染防治

以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 (略) 业污染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 (略) 化机制,加强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确保总量削减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排污总量控制,严格总量指标管理,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新上项目的前置条件,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约束企业盲目投资扩产,限制地方经济粗放增长。加快污染治理设施的维护和技术改造, (略) ,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设 (略) 工作,实现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推进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区建设,做到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达标排放。

(二) (略) 市污水垃圾综合整治

(略) 区范围 (略) , (略) 等环卫设施。 (略) 整治,全面截污、疏浚河道,建设软护岸, (略) 箱养殖及在沿岸的畜禽养殖,形成“河畅、水清、岸绿”的景观。把颗粒物特别是可吸入 (略) 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加强油烟污染治理,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抑制扬尘。加强 (略) 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宁静的环境。

(三)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逐步完善村镇污水、 (略) 理系统,建立“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 (略) 理模式,推进农 (略) 理。加大农村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有其他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科学施用农药、化肥,提高农药、化肥利用效率,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发展以沼气应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加快山区农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提高农户沼气普及率。

(四)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加大木兰溪流域等重要水源涵养区和 (略) 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快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禁止在溪流沿岸和水库周围开山采石和圈养畜禽,控制水源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建立流域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木兰溪水污染排放容量控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直接排海工业点源控制和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严格控制 * 源污染物入海量。

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绿色经济,加强对绿色经济的引导,通过实施各种环境经济激励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略) 门的“绿色化”。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清洁生产,推进产业、产品结构以及技术的更新进步。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为切入点,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进程中促进经济及早转型,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绿色政府、 (略) 、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重大绿色工程。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对绿色技术发展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促进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示范,进一步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积极倡导公众绿色消费。要以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重要平台和抓手,以政府绿色采购为重要的切入点和推动力量,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排放型的消费模式。加强对绿色经济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影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绿色经济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全民的绿色意识。

(略) 分 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推进自主创新进程,加快重大项目和和关键领域自主创新步伐,深化改革发展,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 (略) 市的建设进程。

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略) 地合作对接活动, (略) 地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略) (略) 莆 (略) ,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略) 校研发环境的共享、信息交流渠道的共享、高端智力资源的共享、共性技术的共享。组织实施产业技术科技项目,切实解决我区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继续实施电子信息及节能技术等领域作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重点,提升工业产业技术水平。把光电产业创新发展作为示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以“6·18”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载体,推进我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适用技术,扶持培育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科技服务“三农”水平。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导 (略) 调节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求上的结构性矛盾。围绕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升级、重点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集聚人才,促进人才、项目、资本有效对接。拓宽项目带动人才的思路,实施大项目人才的孵化、集聚、服务和辐射工作,着力引进、培养和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和创新创业人才。 (略) 、 (略) 士的沟通交流,重点加强莆籍人才的联系, (略) 地、校地、校企合作,做好产学研对接工作。盘活本地各类人才,实施区管拔尖人才滚动管理。加大人才投入,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略)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大力 (略) 化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打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 (略) * 之间流通渠道。

二、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把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明确主攻方向,突出改革重点,再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推进企业制度创新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略) 公平准入机制,实行“非禁即入” (略) 准入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 (略) 会事业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形成多元的产权结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民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 (略) ,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发展一批现代家庭工业。支持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融合互动,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大 (略) 有制经济。鼓励、支持我区企业上市融资,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深化资源 (略) 化改革

大力发展各类 (略) , (略) 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用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相关政策机制,建立 (略) 和价格调节机制, (略) 乡统一的 (略) 。创新土地利用方式, (略) 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管理办法。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公开转让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和水资源费征收等制度。建立和完善环境价格体系,走出排污权交易、生态补 (略) 化新路。

(三)创新投融资体制

(略) 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 (略) 化” (略) ,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建设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大力吸引支持各类金 (略) 厢,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BOT、BT等项目融资方式, (略) 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充分 (略) ,推动企业改制上 (略) 。健全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担保与再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较宽松的融资环境。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创业风险投资和金融资本为主体,民间、台资和国外资本广泛参与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四)完善农村工作机制

改革和 (略) 制度,规范农村居民住宅的审批制度, (略) 确权、登记、颁证,依法 (略) 有偿使用的物权, (略) 置换、流转的试点, (略) 有偿使用制度。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加快林权证发放,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引导林业经营者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林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进一 (略) 有 (略) 置权,实行采伐限额总量控制,确保森林覆盖率不下降;严格控制生态公益林采伐,严格控制天然阔叶林采伐,严格铁路、公路、木兰溪、东圳水库等周边及源头、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三线林”采伐;放宽采伐年龄,放活采伐计划,放开非林业用地上种植的林木采伐。推进海域使用权制度、农村流通体制等方面改革。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以建立精简、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落脚点,增强政府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动性,提高政府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 (略) 政管理体制

(略) 政管理体制创新,着力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加强区 (略) 会发展规划和整合公共资源等职能, (略) (略) 会管理权限, (略) 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略) 政管理方式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 (略) 政执法体制和程序, (略) (略) 为。 (略) 政许可职能整合与集中改革, (略) 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清理。完善投资项目审批联动机制, (略) 政审批服务全 (略) 上审批制,推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推 (略) 中介组织分开, (略) (略) 中介组织。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二) (略) 会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略) (略) 。 (略) 会管理,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略) 区建设, (略) 会转 (略) 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略) 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居住证制度改革,改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积极培育 (略) 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表达诉求、规范自律的作用。 (略) 会 (略) 化解机制,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制度,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制度的衔接,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略) 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 (略) 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及时 (略) 矛盾。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进 (略) 经济秩序, (略) 会信用体系。

(三)完善制约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 (略) 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政府机关按照法定 (略) 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落实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略) 政问责制度。重点加 (略) 特别是 (略) 、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积极发挥 (略) 政监察、 (略) 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 (略) 会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四、深化重点民生领域改革

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就业、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略) (略) 会。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与按资本、智力、技术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 (略) 。进一步规范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公平机会,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挂钩的最低工资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同工同酬的工资制度。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做好基本医疗保障扩面提标工作,深入开展大病统筹和救助,提高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略)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制度。大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绩效工资。积极探索区、乡、村医疗机 (略) 的管理机制, (略) 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略) 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优化资源配置,逐步 (略) , (略) 区,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略) 分 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是努力打造 (略) (略) 区核心区建设,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以《纲要》为指导,解放思想,持续运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确保《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动员和组织全区人民为实现“十二五” (略) 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勇于解放思想

要始终不渝地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加快建设 (略) 市核心区的全过程,敢于突破,勇于超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略) 厢发展的新起点,紧紧围绕发展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思路、更新发展模式。要在敢闯敢试中体现思想解放,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干劲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实践锤炼中增强本领,在攻坚克难中鼓舞斗志,在拼搏进取中加快发展。要在精心谋划中体现思想解放。不断增强活力改革创新意识,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对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都大胆试、大胆闯。 (略) 尤 (略) 要率先垂范、勇立潮头, (略) 先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用足用活中 (略) 先试政策。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略) 先试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

二、实施项目带动

按照“项目是源,项目是势,项目是责”的要求,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把生产性项目作为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意识,强化项目的工作责任,强化的项目服务措施,促进项目的落地、建成、投产。加强与央属企业、省属企业及海外大财团的联系沟通,认真做好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实现更多项目签约落地、更多项目顺利进展、更多项目加快推进、更多项目竣工投产,以项目带动产业的集聚和产业群的崛起, (略) 厢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进一步创新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强化项目责任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落实项目挂钩领导责任,落实项目推进 (略) 门的责任,落实项目审批各个环节的时间要求,超常规运作项目,高效率推进项目,促进项目早日落地。

三、推进民主建设

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略) 、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展区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人大、 (略) 职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调动全区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 (略) 会发展。坚持依法治区, (略) 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 (略) 使权力、履行职责, (略) 会公平正义。

四、加强文明建设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略) 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 (略) ”活动, (略) 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实现 (略) 市中心核心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以提升人的素养为目标,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略)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做好文明单位、 (略) 业、 (略) 市、文明村镇、文明工地、文明景区等各项工作。

五、优化发展环境

要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设效能型政府, (略) 为的监督和问责,坚持优化服务,用心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选人用 (略) 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公正的选人用人导向, (略) 会营造一种鼓励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工作环境,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略) 上审批和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各类投资项目提供方便、快捷、 (略) 上服务,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和重大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规范各类税费征缴, (略) 经济秩序, (略) 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保护各类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创建“ (略) 厢”, (略) 会治安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强群众安全感, (略) 会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大 (略) 政执法力度,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营造“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 (略) 。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六、强化组织领导

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各项任务的分解实施,确保《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和建设项目上。制定相关的实施工作方案,将规划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街)、 (略) 门。建立规划实施监督制度,深入开展规划实施监督和效能监察, (略) 规划的编制、 (略) 情况报告制度。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要加强规模宣传,不断提高公众规划意识,使社会各界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各级、各部门要树立长远发展观念,自觉以规划指导各项工程,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要充分发挥和带 (略) 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实举措中稳步推进规划实施。

加快 (略) (略) 区核心区目标已确定,全区上下要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实施新突破、迈向新目标,为全面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政策解读:

区七届人大五次

会议文件(13)

(略) 厢区 (略) 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城厢区人民政府

* 年2月12日

目 录

前 言……………………………………………………………………………1

(略) 分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2

一、发展基础……………………………………………………………2

二、面临环境……………………………………………………………7

(略) 分 总体发展构想………………………………………………………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发展目标……………………………………………………………11

(略) 分 重点区 (略) ………………………………………………14

一、 (略) ………………………………………………………14

二、 (略) ………………………………………………………15

(略) 分 (略) (略) 乡统筹发展……………………………………17

一、 (略) 市品位…………………………………………………17

二、 (略) 镇化进程………………………………………………18

三、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20

(略) 分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2

一、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23

二、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25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7

四、做大做强旅游经济…………………………………………………29

(略) 分 (略) 会事业发展…………………………………………………30

一、优先发展教育………………………………………………………30

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32

三、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33

四、继续扩大就业促进创业……………………………………………34

五、 (略) 会保障体系……………………………………………35

六、全面做好人口工作…………………………………………………37

七、 (略) 会事业发展……………………………………………38

(略) 分 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38

一、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38

二、积极扩大消费需求…………………………………………………40

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41

(略) 分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略) 会………………………………42

一、全面推进节能减排…………………………………………………42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43

三、强化环境综合整治…………………………………………………44

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46

(略) 分 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47

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47

二、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48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50

四、深化重点民生领域改革……………………………………………51

(略) 分 切实保障规划实施…………………………………………………52

一、勇于解放思想………………………………………………………53

二、实施项目带动………………………………………………………53

三、推进民主建设………………………………………………………54

四、加强文明建设………………………………………………………54

五、优化发展环境………………………………………………………54

六、强化组织领导………………………………………………………55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城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 (略) (略) 区核心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编制和实施《 (略) 厢区 (略)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 (略) 厢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略) 城区核心区,促进跨越发展,全 (略) 会,具有重大意义。

本《纲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 (略) 厢区委《关于 (略) 厢区 (略)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政府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 (略) (略) 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规划, (略) 厢区 (略) 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略) 职责的重要依据。城厢区政府将综合运用经济、 (略) 政等手段, (略) 会力量贯彻实施,努力保证“十二五”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

(略) 分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建设 (略) (略) 区核心区,是城厢区委、区政府的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始终按照“港城当崛起, (略) ”的要求,坚持“工贸并重”的原则, (略) 厢跨越发展。

一、发展基础

随着“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全面完成,城厢进入了“十二五”新的发展时期,面 (略) 厢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十一五”期间,城厢区保持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的跨越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区人民围绕“十一五”发展目标,扎实工作,积极推进 (略) 市核心区建设, (略) 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十一五”制定的指标顺利实现或控制在目标以内(专栏一)。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全区外贸出口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全面收窄;由于高新技术 (略) 起步阶段,未能实现量的跨越;外贸出口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没能实现“十一五”制定的目标任务。

专栏一:十一五 (略) 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指标

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执行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7.3(现价)

16.9(可比价)

19.8(现价)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

*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6:47:47

6.5:43.4:50.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

5

财政总收入(亿元)

6-7

11.4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3.5-4

7.65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7.2

1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左右

年均2.8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2.5

3.3

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20

19.4

城市 (略) 理率(%)

60以上

96

(略) 理率(%)

60以上

87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

9.5

(略) 镇新增就业(万人)

2.1

2.2

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1.5(市下达)

1.6

城镇登记失业率(%)

4以内

2.5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7

12.6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6

11.6

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控制在下达目标内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吨)

控制在下达基数内

控制在下达基数内

森林覆盖率(%)

70

70.2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7

37

人口自然增长率(‰)

8以下

7

总人口(万人)

37.2以内

37.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80以上

98.3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1.2

3.5

(二)发展成就

1、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 亿元,增长14.8%,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总量超过 * 亿元的目标,提前一年实现翻番。人均生产总值达3.98万元,按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超过 * 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1.4亿元、7.65亿元,均比 * 年翻两番多,分别提前一年、提前二年超过“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力争7亿元、力争4亿元的目标。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 * 亿元目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由 * 年的11.2:42:46.8调整为6.5:43.4:50.1,第三产业比重五年共提高了3.3个百分点。

2、城市建设成就斐然。“十一五”期间,是我区建区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最快时期,福厦铁路、莆 (略) 厢段实现通车,福厦高速公路拓宽、莆永高速、 (略) 厢段加快建设;八二一街、学园路、胜利路南伸,延寿路打通,城港大道、东圳路、东园路、城常公路建成投入使用,荔城大道、东园路、文献路、梅园路、学园路拓宽改造顺利贯通,城区基本形成了“六纵八横” (略) 结构。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实施。 (略) 城区功能进一步提升,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批楼盘的建成和开发, (略) 城区品位及档次。 (略) 区、 (略) 区分别入选全国和全 (略) 区,荔城大道餐饮一条街、壶山西路装璜装饰材料一条街被列入省级特色商业街,一批商 (略) 厢, (略) 建成营业;九龙谷荣获“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常太镇和霞林街道被列入“福建省旅游名镇”候选名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2.9平方公里拓展到19平方公里,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 *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7%, (略) 理率87%、 (略) 理率96%。

3、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工业园区发展迅速,规划面积从22.1平方公里扩展到65.6平方公里,成为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福建“才子”服饰系列产品和华丰“沃特”运动鞋分别拥有4项国家级品牌;福建鞋业研发(莆田) (略) 参与制定4项鞋类产品国家级技术标准。 *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 * 年增加96家,达到 * 家,基本形成鞋革、食品、电子信息、服装、工艺美术、林产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年创产值超过百亿。

4、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指标,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范围内。 * 年,森林覆盖率达70.2%,北洋水系一期河道护岸及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成;木兰溪水质功能达标率为86.1%,城市内河水质达标率达到37.5%。饮用水源保护区东圳库区污染源整治有序开展,顺利完成库 (略) * 户、40.5万平方米清理任务,确保全市饮用水安全,东圳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1.5%。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将明显改善,实现了村村通安全卫生饮用水、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班车目标,农村 (略) 理率达到85%。完成生态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整治违法用地,有效保障建设用地需求。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发展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三连冠”,被评为“第四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区”,组织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区”项目建设,农民科技素质逐步提升。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五年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多渠道投资3.2亿元,全面完成危房改造, (略) 中小学新建了楼舍楼、 (略) ;校安工程全面推进,投资1.6亿元,建成或动工建设56个项目。教育品牌战略成效突出, (略) 分别通过省一级达标校、省二级达标校、省级示范校、省级优质园、市级示范校评估验收。 (略) * 明显优化,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考中考连年丰收,“对县督导”全市首家通过省政府验收,被市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县区。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略) 在全市首家通 (略) 评估验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区、镇、村三级文体设施明显改善,网络初步形成,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进 (略) 列, (略) 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龙桥街道和凤凰山公园全 (略) 荣获“全国级全民健身点”称号, (略) 通 (略) 评估验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 *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3%。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有效防治登革热、手足口病、中型H1N1流感等疫情疫病,建立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初筛实验室,并于 * 年被列为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责任目标,荣获“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 (略) 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 (略) 。 (略) 会治安综合治理, (略) 会安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抗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提高防灾减灾 (略) 置能力。积极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城市低保家庭住房困难逐步得到解决。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持续推进双拥工作,连续两届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称号。妇女儿童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略) 区在全市首批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 (略) 区”荣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 (略) 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主要表现在:

1、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十一五”期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目标。但从发展现状来看,虽然逐年提速发展,但经济综合实力仍然偏弱。 * 年,全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的17.5%,财政总收入占全市比重的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16.5%, (略) 的区位优势是不相称的。

2、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虽然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年增幅均在全市首位,但仍没有实现质的提升与量的突破,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餐 (略) 业为主,物流业、信息、商务和科研等生产性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聚程度低,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中在鞋服等 (略) 业,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产品比较少,处于价值链的下游。轻重工业结构比例不协调,规模工业中轻工业仍然占较大比重,重化工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没有实现突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压力突出。

3、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综合集聚度、 (略) 市配套服务功能等 (略) 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仍然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扩大,从 * 年的2.29:1扩大到 * 年2.4:1,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山区发展相对滞后,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压力较大。

4、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文化、教育、 (略) 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还不健全,基层基础相对薄弱。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办事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略) 服务经济发展还不到位等等。

二、面临环境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将为我区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动空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发展机遇

1、从宏观环境分析。受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减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且将持续一段时期;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形成,国际技术和产业转移加快趋势明显;我国将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扩大国内需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发展重点,有利于我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中央积极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省委大力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正式签署,有利于我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抢抓机遇,阔步前进。

2、从全市发展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跨越发展、 (略) ”的总体目标,继续确立“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打造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重点开发木兰溪两岸, (略) 区建设,为 (略) 城区核心区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3、从我区发展条件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区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 (略) 市框架的进一步拉开,集聚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略) 城区核心区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城市空间及木兰溪、延寿溪流域形成潜在的空间优势,第三产业继续保持高地优势,规划、交通、信息、金融、文化等产业进一步强化, (略) 乡一体化,加 (略) 市发展区域,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内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推进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

1、发展不确定因素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国际经济形势新变化,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和再平衡,短期难现高增长。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储蓄不足的结构性失衡难以持续, (略) 的出口导向、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战略也面临深度调整。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升级,加大了经济复苏的阻力,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这对我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影响,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2、要素制约压力增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项目建设用地约束明显。科技转化功能偏弱,制约产业升级。资金和人才要素制约严重,从人口的流动看,每年都有大量高学历的人才经商者外流, (略) 分是农民工。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企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 (略) 会还认识不足, (略) 理厂和各工业园区 (略) 理设施亟需完善。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标准提高,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将更大。区域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各县区未来发展势头很猛,都在全力以赴抓结构调整,抓转型升级,积极调整生 (略) ,打造发展新平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这将给我区在 (略) 城区核心区带来更大的压力。

3、社会面临诸多新课题。“十二五“ (略) 会加速转型时期, (略) 会矛盾凸显期。经济优先发展,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社会面临诸多新课题。 (略) 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人为本”意识的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必将引 (略) 会矛盾、社会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同步考虑解决被征地、征海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同 (略) 会保障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区上下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创业激情,坚定跨越发展信心,既要把握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又要看到加快发展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坚定 (略) 城区核心区发展战略。

(略) 分 总体发展构想

(略) (略) 区核心 (略) 市定位。“ (略) 、跨越发展” (略) 厢发展的根本性战略选择。“十二五”期间,城厢区要立足区位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 (略) (略) 区核心区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 (略) ,按照中央“五个坚持”、省委“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和市委“四用发展”要求,全 (略) 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更 (略) 和 (略) , (略) 城区核心地位,立足比较优势, (略) (略) 的先导作用,大 (略) 市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略) 会和谐稳定, (略) 乡居民幸福感, (略) 厢的综合实力,紧紧围绕跨越发展、 (略) 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核心区,实现发展新跨越,为提前三年全 (略) 会奠定决定性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要切实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深化改革、跨越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全力推进我区向工业强区、商贸强区跨越的进程,保持第三产业优势,不断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确保经济发展高于全市平均的增长速度。

(二)坚持转变方式、科学发展。把转型升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显著提高产业层次,加快推进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现代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加快光电产业园规划,大力培育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推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 (略) 先试、创新发展。把创 (略) 城区核心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确立人才培育规划,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略) 会。充分发挥既有比较优势,努力培育形成竞争的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把改善民生 (略) 会发展始终,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总体要求,发展公共服务, (略) 会保障,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全区人民更多地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略) 会公平正义。

(五)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设资源节约型、 (略) 会放在突出位置,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 (略) 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根据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今 (略) 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略) 城区核心区, (略) 先行区。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到 * 年达到 * 亿元,力争 * 亿元,比 * 年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8万元以上, (略) 地区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总收入稳步增长,所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到 * 年确保2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确保18亿元。投资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累计超过 * 亿元;消费逐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形成投资消费协 (略) 。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可比口径)。

(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明显,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到 *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3.5:41.5:55;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1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以上。

(三)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到 * 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3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5%,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以上, (略) 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 %以上,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完成市下达任务。

(四)人民生活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逐步缩小,民生事业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 (略) 镇就业人数2.25万人, (略) 镇零就业家庭。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7‰以内。

(五)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基本建成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到 * 年,城市 (略) (略) 理率分别达到97%和9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 (略) 理率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专栏二:十二五 (略) 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 年目标

年均增长或提高

指标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点击查看>>

16%以上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

8以上

预期性

3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6

18%以上

预期性

4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8

19%以上

预期性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五年累计 * 亿元

预期性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19%

预期性

7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

*

25%

预期性

8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7

10%

预期性

9

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口径)

亿美元

五年累计4亿美元

预期性

10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

3.5:41.5:55

预期性

11

城镇化率

%

60

1.5个点

预期性

12

年末总人口

万人

43.8

约束性

13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以内

预期性

14

(略) 镇就业人数

万人

2.25

预期性

15

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4

2.5%

约束性

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

预期性

17

农民人均纯收入

*

10%

预期性

18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以上

约束性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95以上

约束性

20

(略) 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

*

预期性

21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22

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37

0.4个点

预期性

23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7.5

1.5个点

约束性

24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5

9%

预期性

2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0

2个点

预期性

26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以上

0.1个点

预期性

2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5

2个点

预期性

28

城市 (略) 理率

%

97以上

0.2个点

预期性

29

(略) 理率

%

90以上

0.5个点

预期性

30

耕地保有量

万亩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1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2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预期性

33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4

单位GDP能源消耗

%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5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6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

约束性

37

森林覆盖率

%

74.5

1个点左右

约束性

注:总人口即常住人口,届时以“六普”数据为准。

(略) 分 重点区 (略)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 (略) ” (略) ,全方位参与区域分工,统筹考虑要素禀赋、区位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区 (略) ,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着力打 (略) , (略) 厢跨越发展。

一、 (略)

“十二五”期间, (略) 城区为核心的“五区并进” (略) ,努力把我 (略) 市经济繁荣、产业特色明显、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平安和谐、综合实力居先的 (略) (略) 区核心区。

(一)现代商务集聚区。充分发挥核心区的整体效应, (略) 改造和新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略) 市综合体, (略) 、正鼎日出、 (略) 、 (略) 、樟林 (略) 市综合体建设, (略) 城区集聚辐射功能,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服务、“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推进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努力打造成为莆田市现代商务集聚核心区。

(二) (略) 区。在文献路、梅园路、荔城路、 (略) (略) 两侧,引 (略) 进驻和引导现有商贸 (略) 扩张,重点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走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道路, (略) 城区传统商贸业主力商圈的地位。

(三)新兴产业开发区。依托华林 (略) 处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把樟林片区、兴沙片区、西许片区作为园区扩区升级范围,在巩固鞋革等现有产业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莆田光电产业园、 (略) ,主动承接台湾及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光电产业转移,推进华林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努 (略) 厢经济跃升的增长极。

(四)临港产业工贸区。整合灵川、东海镇,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服务的集镇区域。重点做好新区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合临港产业服务区规划等工作,实现 (略) 市规划相衔接, (略) 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太湖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控制性规划、临港集中区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等,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把太湖工业园打造成为以食品加工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为 (略) ,提升辐射带动力。

(五)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凤凰山麓为主轴线, (略) 、北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一步完善木兰陂、广化寺、石室岩、凤凰山公园、天马山森林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延寿溪生态廊道建设, (略) 市绿心地区生态功能; (略) 整体保护,严格限制项目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立足于东圳库区保护,利用九龙谷等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的示范区、城市休闲的核心区和宜居环境的展示区,使之成为 (略) 市的“后花园”。

二、 (略)

“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光电、鞋服、食品、物流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集群, (略) 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争取在“十二五”未,光电产业产值、鞋服产业规模产值和食品产业产值均超过百亿元,大幅度提升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光电产业。主要依托华林经济开发区光电产业园,努力打造国家 (略) 。积极培育和壮大核心企业,吸引国内外特别是台湾地区LED大中型企业,完善产业链,打造百亿LED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高世代TFT-LCD面板前期工作,争取实现开工建设,建成LCD产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海西TFT-LCD产业生态链。

(二)鞋服产业。主要依托东海、灵川、 (略) 镇产业发展区,努力打造全省重要 (略) 。充分发挥才子、华丰的等龙头企业国家级品牌效应和国家级鞋 (略) 技术优势,继续培育扶持力奴、祥冠、郭氏等争创国家级品牌,进一步拓展服装、鞋业制造业空间,促进产业集群规模扩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成全省重要的服装和旅游、休闲 (略) 。

(三)食品产业。主要依托太湖工业园,努力打造全国重要 (略) 、 (略) 。积极扶持天喔食品扩建增产,培育发展以饮料、果酒为主的产业集群,延伸发展罐装饮料加工业,力争建成全国重要 (略) ;支 (略) 建设大型 (略) ,争取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 (略) ;支持天怡现代农业致力于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和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争取成为全省重要的 (略) 。

(四)现代物流业。主要依 (略) 、华林和南 (略) ,努力打造全市 (略) 。 (略) 列入全市港口物流的专项规划以及向莆铁路开通为契机,加快建 (略) 规划和建设,建立一个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以电子商务为支撑的太 (略) (略) ;充分发挥我区商贸业、物流业初具规模的优势, (略) 为核心,进一步整合资源, (略) (略) ,努 (略) 城区 (略) 。

(五)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略) 华宇等龙头企业和灵川镇、东海镇、华亭镇,努力打造全国环保 (略) 、全省重要的风 (略) 。 (略) 华宇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开发固化剂、处理剂、水性木材胶等产品和新一代环保型铸造业胶粘剂,填补国内新型鞋用胶水的产业空白,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环保 (略) ;充分利用灵川、东海,华亭等镇风资源优势, (略) 规划和建设力度,重点做好华润 (略) 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形成新的风 (略) 。

(略) 分 (略) (略) 乡协调发展

(略) 城区核心区的目标, (略) 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略) 市功能, (略) 市品位, (略) 乡发展, (略) 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行、 (略) 市。

一、 (略) 市品位

主动融入 (略) 市总体规划, (略) 市规模, (略) 改造, (略) 城区辐射功能,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 (略) 核心区。

(一) (略) 城区。按照“循序渐进、承前启后、功能互补、提升品质”的原则,衔接全市木兰溪沿岸总体规划, (略) 大道、学园路、胜利路南伸,加快木兰大道建设, (略) 市向木兰溪南岸延伸拓展。在木兰溪周 (略) 市综合体,吸引全市的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咨询等各类第 (略) 及外地公司的办事机构,努力打造现代商务集聚区,使之成为莆田现代服务 (略) 。坚持集约用地的原则,适当控制开发密度、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利用木兰溪、延寿溪流域的自然环境条件, (略) 市宜居示范片区工程,适时开发建设集休闲娱乐于一体樟林水乡、泗华滨溪片区、 (略) 等生态型宜居示范片区, (略) 核心区的居住品质。 (略) 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全力推进洋西、顶墩、滨溪、龙德井、霞林、雷山巷、鲤鱼山二期等重大片区改造,尽快启动田尾、八十亩、沟头、坂头、莆田西出口等片区改造, (略) 区人口,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二)实施 (略) 保护。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文物点的保护范围及分级,努力保护精神文化遗产并继续发掘与继承, (略) 市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略) 市的理念,不断 (略) ,逐步实施“退二进三”策略, (略) 核心区内的污染企业、扰民企业, (略) 市环境,提升居住品位。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地方传统特色商业发展。“十二五”期间,申报国家级文物 (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3个,申报省级文物 (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

(三) (略) 市公共设施。按照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规划》,加快建设木兰溪四期防洪工程,提升天马山森林公园、凤凰山公园品质,推进木兰溪滨江公园、泗华水上公园、绶溪公园和木兰陂 (略) 市综合性公园建设。依托木兰溪、延寿溪,加快建设从阔口桥到濑溪桥的木兰溪活力岸线观光廊 (略) 建设,为居民创造休闲观光空间和环境。加快实施“洁、亮、绿、美”工程,不断提升莆 (略) 市重要 (略) 等“城市之门”形象; (略) 、公园、景观路节点等“城市之窗”, (略) 市雕塑和公共艺术品,努力展现莆田历史文化。 (略) 市环境整治工程, (略) 市管理机制, (略) 区交通规划的研究, (略) 市公共交通,科学组织 (略) 市交通和车辆停放, (略) 道、 (略) (略) 立交桥等, (略) (略) 市交通的拥挤和堵塞; (略) 市公园、街心绿地、 (略) 场、公厕及污水、 (略) 理设施建设, (略) 区的环境承载能力, (略) 市整体形象。

二、 (略) 镇化进程

(略) 镇化和新农村建 (略) 乡发展的主攻方向,通 (略) 乡结构, (略) (略) 镇协调发展, (略) (略) 镇转移集聚。到 *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

(一) (略) 镇综合承载能力

(略) 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 (略) 镇综合承载能力, (略) (略) 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市级试点镇华亭镇要策划生成、开工建设一 (略) 镇功能、形成产业特色、优化试点环境的重大项目,通过旧村改造、市场建设、濑榜路拓宽、土地收储等项目带动, (略) 合理、特色明显、生 (略) (略) ,并争取升级为省级试点镇; (略) 镇的集聚效应,加快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建管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略) 城区功能互 (略) 镇。通过试点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迈上新台阶。高起点规划建设灵川和东海镇,以 (略) ,完善道路系统、燃气、 (略) 、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 (略) 市化的发展理念,依托太湖工业园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交通、商贸、文化等设施建设和园区相匹配产业发展,不断拓展建设规模范围和深度, (略) (略) ,围绕湄洲湾 (略) ,用活“园中村”改造政策,认真规划开发周边区域。 (略) 职能,建设集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城市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海新区,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与临港工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二) (略) 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富裕、民主、文明、 (略) 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发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特色鲜明、辐射带动 (略) 村, (略) 村集中集聚。进一步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拓宽“农技专家— (略) —科技示范—农户”的农业推广运用渠道,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支持农民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在政策制定、财力投入上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建设村 (略) 所,加大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扶持力度,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切实加强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投入,着力改善居住环境。

(三) (略) 乡一体化

(略) 乡发展,围绕改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完善 (略) 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略) 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略) 乡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 (略) 乡基础设施建设。 (略) 乡供水、燃气、交通、物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略) 乡基础设施的差距。 (略) (略) 建设, (略) 乡客运一体化工程, (略) 政村公路实现硬化,全面 (略) 条件。积极开展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彻底解决“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略) 市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 (略) 乡居民生活。 (略) 乡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略) 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略) 乡教师流动机制和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略) 乡医疗救助制度, (略) 乡医疗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区、镇、村三级文体设施条件。加 (略) (略) 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略) 会保险覆盖面。

三、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进一步完善交通、 (略) 络和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体系的综合效益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略) 城区核心区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一)完 (略) 络

围绕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疏港公路、城市环路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枝干 (略) 络, (略) 互联互通、城乡资源整合共享, (略) 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略) 区 (略) 结构,抓紧实施木兰溪滨溪南北景观大道建设,加快推进沈海高速 (略) (略) 的莆田西迎宾路改造, (略) 市南拓创造条件, (略) 市形象。加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 (略) 市文明形象。加快滨海大道建设,全力支持向莆铁路港湾支线、湄漳铁路、福厦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莆永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略) 厢经济发展腹地。 (略) 城区与仙游的快速通道,打通灵川—华亭—常太镇际联接道路, (略) 通达深度, (略) 密度,支撑产业发展, (略) 乡建设。改 (略) 场建设,“十二五”期内规划建设 (略) ,建设太湖和华林物流区,每个镇至少建成1个农村综 (略) ,提高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大交通运输量,提升客运班车通达深度。到“十二五”期末,完成农村公路改造硬化 * 公里,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到 * 公里,基 (略) 政村,行政村与自然村的道路硬化改造。

(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提高东圳水库供水保障能力; (略) 市防洪设施建设, (略) 城区治涝标准,重点完成木兰溪四期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洪水预警、防汛指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1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与沿海海堤强化加固达标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整治,加大河道清淤清障和保洁力度。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建设监测预报、综合防范、应急救援三位一体的防震减灾体系,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地震应 (略) * ,提高地震应急条件保障能力。夯实基础,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积极实践科技防灾理念;继续对地质灾 (略) 综合整治,对受地灾威胁的居民实施搬迁,普及地质灾害防范基本常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完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 (略) 乡消防工作,努力 (略) 会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完成 (略) 在地消防规划编制和公共消防设施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工作, (略) 1座,增加消防业务基本经费投入,逐步发展多种形式专(兼) (略) 员, (略) 市居民消防知识。完善农业灾害防控体系。完善区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 (略) 和病虫鼠监测点;规划建设农产品质 (略) 、动物疫病 (略) 、林业有害生 (略) 和水 (略) 并配套相应仪器设备。继续贯彻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原则,推进防风沙、固水土、防火灾、除病虫的综合防治工作, (略) 、沙荒风口造林、沿海基干林带加宽与断带补齐、老林带和低效林更新改造。 (略) (略) 政领导负责制,强化政府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责任。积 (略) 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发 (略) ,全面促进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建立功能完善的渔港(避风港)防灾减灾体系,实现防灾减灾资源共享,促进信息、资源、技术的流通,提高沿海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略) 分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要紧紧围绕努力“构 (略) ”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到 * 年,工业增加值达到 * 亿元以上,第三产 (略) 厢生产总值55%以上。

一、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采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略) 区服务、养老、家政、商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

(一)全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立足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服务业、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拓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领域。金融保险服务业以巩 (略) 地位为目标,积极推 (略) 建设,以国际大都会的标准,综合金融商务、主题商业、国际 (略) 区等元素,将项目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办公及商住为一体 (略) 市综合体,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使之成为全市金融核心区,现代服务 (略)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 (略) (略) 点,鼓励股 (略) 、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机构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辐射性强、服务品质优的金融体系, (略) 厢经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大型综合性和 (略) 为目标,加 (略) 建设,中心依托太湖工业园和华林经济开发区,功能定位为园区内工业企业 (略) 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务,建立一个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以电子商务为支撑 (略) ,引导和支持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合作,带动整个太湖工业园区现代物流的发展。立足我区商贸业和物流业已初具规模, (略) 为核心,向周边区域延伸发展,形成相对集中的商贸圈, (略) (略) , (略) 建 (略) ,满足商贸物流需求,努力建设成为配送、仓储、信息支持为一体的 (略) 。商务服务业要积极引进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法律、会计、评估代理、咨询等专业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会展、广告、策划、创意设计等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略) 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服务。 (略) 市信息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面向产业、面向消费和面向娱乐的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

(二)丰富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进一步发展主要面向生活消费的服务业,扩大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商贸服务业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改造提升百货、 (略) 、餐饮住宿等传统流通业态。大力发展餐饮、娱乐、 (略) 等传统服务业,结合商住楼项目配套规划 (略) 、 (略) , (略) (略) 点,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零售企业, (略) 会化服务水平。 (略) (略) 络, (略) (略) (略) 点,改造提升现有商业、 (略) 点和设施,逐步 (略) 合理、业态多样、功能完备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房地产业要抓好房地产结构调整,扩大住房有效供给,规 (略) 行为,积极培育住房有效需求。“十二五”期间,加 (略) 、 (略) 、正鼎日出、 (略) (略) 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加大对顶墩、洋西、龙桥直街、鲤鱼山二期、雷山巷二期、泗华滨溪、龙德井、霞林、诗山、清介乌、八十亩、田尾、新塘、侨雄、沟头、棠坡、肖厝、屿上、坂头、樟林等二十 (略) 改造, (略) 市品位。社区服务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结构合理,服务门类齐全,具有较高 (略) (略) 络。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服务配 (略) 区服务机构, (略) 区服务(包括托老服务、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残疾人服务、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居民生活服务)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加 (略) 区化进程,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三)培育发展知识型服务业

争取知识型服务业走在全市的前列。创意产业要围绕制造业设计创意、数字服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研发设计,力争在最有基础、最优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把创意转化 (略) 会财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创意园区。现代信息服务业要引导和规范 (略) 会化增值开发利用,运用 (略) 、 (略) 技术,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与推广,提高“ (略) 厢”应用水平。

二、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到 *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力争超过 * 亿元,争取产值超亿元企业超过40家,其中超5亿元的大企业10家以上,力争2家企业上市;新创国家级品牌3件,省级品牌30件。

(一)跨越式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技术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总量与提升质量,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主导企业带动配套企 (略) 。光电产业。加强 (略) 业的高端技术进一步合作与对接,建设覆盖从上游的LED芯片外延制造,到中游的LED封装,一直到半导体照明、LED显示屏等下游应用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略) 万邦等具有特色的优势企业,通过与福晶电子合作,共同开发LED照明及上游芯片产品,完善光电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综合配套能力,实现LED产业重点突破,全面发展。重点加强与台湾显示产业的技术和人才合作,积极推进台湾高世代面板生产及技术转移,进而吸引玻璃基板制 (略) 厢,以填补LCD显示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和产业的空缺,同时大力发展LCD背光模组、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配套产业,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一体化显示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家级光 (略) , (略) 厢产业的升级,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略) 华宇等龙头核心企业目前开发的环保型、高性能鞋用胶水,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环保 (略) 。充分利用我区风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风电项目尽快落地,形成新的风 (略) 。

(二)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通过技术创新,招商引资,强化技改,做大规模,调优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鞋服产业。着力培育才子、华丰等一批品牌企业和核心企业,支持其加快技术进步,建设和完 (略) 、 (略) ,提高品 (略) 控制力和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利用福建 (略) 及落户我市的首个“中国鞋 (略) ”的资源优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鞋服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原辅材料和鞋机、鞋模等配套产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略) (略) 。重点扶植培育一批可制造世界名牌和国内名牌产值超亿元的龙头制鞋企业继续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积极扶持天喔食品扩建增产,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食品技术,培育发展以饮料、果酒为主的产业集群,延伸发展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果汁饮料、果酒、碳酸饮品、精制茶饮料等罐装饮料加工业。大力扶持天怡现代农业致力于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研究、咨询、推广、服务等现代高新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发展和经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提升。加快推进珍奥核苷酸生产项目建设,争取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 (略) 。大力培育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力度开发藻类、贝类、中上层鱼类及鱼虾等海产品的精深加工,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开发特色精品。工艺美术和印刷产业。积极引导奇嘉、欧雅艺术等一批企业做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略) 。积极引进台湾印刷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重点发展新型纸包装产品、高档出版物、包装装潢等印刷产品,积极发展特种商务印刷,柔印塑料软包装等新型印刷包装产品,努力延伸纸品下游产业链,全面提升包装印刷业发展水平。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9万亩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推动农业结构优化

巩固提高水产养殖、水果及畜牧业等优势产业,扶持油茶、茶叶及花卉等新兴特色农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标 (略)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提升蔬菜的卫生质量水平,推动蔬菜品牌化生产。加大食用菌开发力度,巩固和发展双孢蘑菇、 (略) 分珍稀食用菌。发展各具特色的畜禽和生态养殖,推广“牧—沼—果”生态养殖模式,形成规范化、 (略) (小区),支撑养殖业 (略) 面。优化水产养殖结构,积极推广名优新品种等生态养殖模式,重点推广发展池塘混养花蛤、对虾、海参等新技术模式,扩 (略) 养殖鱼类、海藻等。 (略) 化养殖和休闲渔业,进一步推进区域优 (略) 建设,巩 (略) ,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精养池塘,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推进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丰产竹林、珍贵树种用材林和名特优经济林建设,奠定林业产业发展基础。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常太枇杷、兴化桂圆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在加工中发展精致农业。依托九龙谷,综合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及农家生活、乡村文化,积极发展农业旅游,建设旅游特色镇(村)、星级农家乐、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农业产品,推进乡村旅游快速提档升级,规划建设集生产、观光、休闲、品尝、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城厢农业一日游”路线。拓展与台湾现代农业合作领域,深化常太镇和台湾乡村的“姐妹结对”,拓宽两岸基层农业与文化交流合作渠道。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点引导和扶持发展枇杷、龙眼、水产品等深加工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发挥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两者加强合作与联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水平。调动农民和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二次返利”等多种农业产业化利益有效联结方式,健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紧密性利益转接机制,增强带动作用,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继续实施品牌带动,鼓励农业企业培育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十二五”期间,力争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

四、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挖掘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强做大旅游品牌,构筑生态文化旅游度假胜地。重点发展特色旅游,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并以此产生旅游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旅游的全面发展。

(一)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根据我区主体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情况和现代旅游发展趋势,融入全市乃至全省旅游规划,构建为“一心三区”( (略) ,生态休闲旅游区、文化旅游区、城市观光旅游区)。利用区位优势拓展文化内涵,全面打 (略) 。以构建生态文化体系为重点,依托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和“中国枇杷第一乡”等品牌,进一步完善功能和设施,提升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发掘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为重点, (略) 士蔡襄、状元柯潜等名士为引子,开发宗教民俗朝圣旅游;挖掘广化寺、木兰陂、石室岩、龟山寺等人文景观,提升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促进林氏故居、陈氏故居搬迁,形成与妈 (略) 相互呼应的兴化古民居文化主题公园,实现文物保护与现代旅游的结合。以城市休闲为重点,依托木兰溪溪滨景观带、钟潭风景区、凤凰山公园、凤凰山沿渠景观带、天马山森林公园及绶溪公园等景点,形成山水观光、城市观光、休闲度假、温泉疗养及娱乐 (略) 市观光旅游区。

(二)加强旅游景区合作

加强区间和区域间的旅游合作,重点是加强区外各景区(点)的联系和合作,策划旅游精品线路,利用妈祖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整体效应。提升九龙谷景区等级,西连九鲤湖、东南连龟山寺,全面开发祈梦、山水、宗教、休闲、体验旅游。以东圳水库的自然风光为主,与延寿溪、九华山、南少林等景点相结合,构成山水辉映、武术文化、乡土文化为一 (略) 。连结灵川的东汾五帝庙、青山古寨、 (略) 、吴英陵墓以及壶公山森林公园等景点,同时充分挖掘石梯寺的宗教文化,做到人文和自然的完善结合,优势互补,深化合作。以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为主,延伸至古礁楼,三清殿、大宗伯第及古民居, (略) 市休闲购物功能。创新营销渠道, (略) 、 (略) 、旅游景区等企业的作用, (略) 规律,开展统一的旅游宣传促销,形成密切合作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

(略) 分 (略) 会事业发展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 (略) 会事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不 (略) 会发展的协调性,形成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 (略) 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优先发展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提升办学条件。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发展水平。促进老年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城厢教育走在全市的前列。

(一)改善办学条件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 (略) 办学条件完成文献中学、 (略) 扩容改造建设; (略) 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按照“四有”办学要求, (略) 实验室、 (略) (室)、计算机室、多媒体设备、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和体育卫生设施的建设, (略) 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 (略) 、荔园中学、 (略) 、 (略) 、下黄小学、霞林小学、 (略) 、第三实验小学、龙德井片区小学9个新校区建设。 (略) 布局和资源整合,完成园头、青山、西许、埔柳、 (略) 建设。

(二)提升办学水平

统筹规划学前教育发展,改扩建15- (略) 独立幼儿园,到 * 年,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达 *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倾斜发展农村教育,到 * 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略) 所必需的设施设备,推 (略) 建设,促进办学条件改善。 (略) “双师型”教师建设需要, (略) 招聘引进重点专业建设急需的优秀人才。积极推进达标创建工作, (略) 评估验收。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十二五”期间,莆田五中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莆田三中和莆田十八中分别实现省二级和三级达标。多形式发展民办教育,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重视扫盲工作和终身教育, * 年,全面消除青壮年文盲,完善老年 (略) 所,实现老年入学率达15%。

(三)提高师资素质

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师范类毕业生公开竞聘考试补充教师,优 (略) * 结构,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基本配备到位。加强师资培训, (略) 培训、教研功能,对全区农村教师(校长)和幼儿教师(园长)进行轮训。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略) 长选拔任用制度, (略) 长任职资格和条件。

(四)实施内涵建设

(略) 园文化建设,到 * 年, (略) 均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 (略) 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构建中小学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 (略) 教育论坛、说课大赛、优质课评选、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以及教学公开周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力争高考、中考成绩走在全市前列。

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重大疾病防治和农村卫生工作,优先发展基本医疗,积极发展新型农村 (略) 区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到 * 年,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千人均医疗床位达3.5张,人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卫生应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建立长效 (略) 理相结合的疾病防治工作机制。加 (略) * 建设,提升区疾 (略) 基础设施与实验室检测能力,建立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卫生 (略) 置能力。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完善政府组织领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以治疗和关怀为主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和利 (略) 络资源,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卫生监测、 (略) 络系统。加强传染防治工作,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 (略) 新址建设。 (略) 、 (略) 急诊室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医务人员急救技能水平。 (略) 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的“一站式”服务。

(二) (略) 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略) (略) 络建设,加大财政投入, (略) (略) 标准化建设。逐步 (略) 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编制人员经费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财政全额核拨。 (略) 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掌握辖区内主要健康问题。 (略) 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实施“社区医生进家庭”项目, (略) 建设,实行分片管理,建立双向联系, (略) 区首诊制, (略) 区卫生服务 (略) 双向诊制试点。

(三)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 (略) 业务用房、基本诊疗设备装备等标准化建设,形 (略) (略) 布局合理,资 (略) 。加 (略) (略) * 建设,着力提 (略) 医疗水平。 (略) (室)改造建设,多方争 (略) (略) ,重 (略) 政村医疗点,扶 (略) (室)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进一步提高人均筹资水平,到 * 年争取提高到 * 元。进一步制定更加完善、合理的全区统筹补偿方案和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普通门诊统筹补偿和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基金监管,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三、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化育生活需求出发,立足区情实际, (略) 区为重点,以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为基础,推动文体事业全面发展。

(一)推进文化全面繁荣

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略) 会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建设。健全区、镇、村(居) (略) 络,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 (略) 、 (略) 馆等一批公益型文化设施,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大力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 (略) , (略) 厢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广泛开展体育运动

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突出抓好重点健身领域。 (略) 区体育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利用 (略) 区体育资源, (略) 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入手,选择群众建设 (略) 政村纳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计划。充分重视和发动各机关、各团体、 (略) 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比赛。普及简易大众健身项目, (略) 、小型多样、便于开展的大众体育健身项目。整合体育资源,各 (略) 地设施都 (略) 会免费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四、继续扩大就业促进创业

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和全民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创业策划、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促进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 (略) 生就业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努 (略) 镇新增就业 * 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 人。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 (略) 机制,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监督管理。调整公共就业服务内容, (略) 式服务,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相应合适的服务。改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方式,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服务手段, (略) (略) 为,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交换的平台,搭建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服务机构共同发展的劳动力中介体系。

(二)重视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挖掘职业培训内涵,提升职业培训效能,改革职业培训内容,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培训促进就业成果最大化。加强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工作等各方面的统筹规划,建立协调运作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发挥整体优势。保证就业培训机构经费来源,进一步拓宽经费筹集渠道。 (略) 等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建立健全 (略) ,实行公开竞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三)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

(略) 准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以及残疾 (略) 准入条件。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完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 (略) 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五、 (略) 会保障体系

(略) 会保障制度改革, (略) 会保障建设, (略) (略) 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扩大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

(一)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

积极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 (略) ,开展我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各项前期工作。落实 (略) 会保障相关配套政策, (略) 会保障 (略) 。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拓宽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加快新农保制度的发展,在参保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参保农民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特别对农村45-59周岁生育2个女孩或生育1个子女的夫妻优先补助或增加份额。农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的家庭成员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按照重度残疾人员的优待政策, (略) (略) 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认真解 (略) 会保障问题,稳定就业的农民 (略) 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逐步扩大医疗保险

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重点,逐 (略) 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努力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略) 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规范和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广农(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关 (略) 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医疗需求,实施医疗救助制度。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大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互助共济意识。

(三)加快推进工伤保险

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继续推进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实施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工伤认定制度和劳动能力鉴定制度,继续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构筑多层次保障体系。推广雇主责任保险,在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除积极将其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外,鼓励其为工人购买雇主责任保险;逐 (略) 会保险与商业性雇主责任保险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发展,构筑多层次的工伤保险赔偿体系,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预防工伤事故的有效机制,逐步完善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

(四) (略) 会福利与救济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不断提高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福利和慈善事业,推进养老福利机构建设。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贫困群众生活基本有依靠; (略)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逐步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健全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财政保障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的长效增长机制。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推进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促进就业工作, (略) 乡退役士兵安置一体化。 (略) (略) 接收安置工作,积极探索 (略) 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开创老 (略) 面, (略) 依、 (略) 养。

(五)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为重点, (略) 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公租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落实租赁补贴 * 户,建设廉租房 * 套、经济适用房 * 套、公共租赁房 * 套、限价商品房 * 套。

六、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巩固提升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成果。保持人口发展良好态势,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十二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口安全,优化人口结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完善“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七、 (略) 会事业发展

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略) 会地位。推动妇女儿童工作发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开 (略) 动,让社会各方面更多地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合力推进妇女儿童 (略) 会协调发展。按照“五位一体”、“两个体系”建设档案工作目标,科学推进档案资源整合,加 (略) 转型步伐,进一步增强依法档能力。积 (略) 建设,促进档案 (略) 会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全 (略) 动计划纲要》,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加 (略) 馆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继续争创全 (略) 区。

(略) 分 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

有效增强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总需求,是拉动我区经济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立足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促进投资消费出口三者之间协调,“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合力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

一、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继续实现项目带动战略,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一)优化投资结构

策划生成和推进木兰大道、光电产业园、太湖物流园、樟林水乡、 (略) 、小城镇综合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切实把投资的重点转到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认真研究央属大型企业、省属企业 (略) 以及台湾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推介,进行重点招商,争取引进和培育具有产业龙头作用的大型项目。加大对我区一批科技含量高、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先进设备技术投入,投资生产中上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继续实施“民资回归”工程,坚持做好投资引导服务工作,策划一批符合他们投资方向和特点的项目,依托世界莆商大会、世界兴安同乡恳亲大会等平台,鼓励和支持莆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不断巩固和发展民资回归的成效。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积极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进一步发挥土地资产效益, (略) 市规划建设与土地储备相结合的联动机制, (略) 市基础设施及新区开发建设周边土地,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积极盘活有形的土地资源,作为向政府融资平台注资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加快盘活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略) 化运作转为经营性资产向政府投融资平台注资。积极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扶持优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三)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在扩大外资规模的同时,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拓展外资使用领域,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我区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重点引导外资投向我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争取高新技术产业的前端产品的转移性投资。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与外资企业建立专业化协作关系,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开展营销合作、品牌合作、技术合作。

二、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把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通过促进就业,调整 (略) (略) 会保障体系等,建立健全有利于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投资消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 (略) 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夯实消费基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 (略) 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水平。

(二)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加 (略) (略) 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略) 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 (略) 会保险覆盖面, (略) 会保障能力,减少居民的预期支出,增强消费意愿。进一步鼓励居民信贷性消费,减少消费的流动性约束,有效增加居民的消费空间。 (略) 上消费、信息消费,引导其进一步规范化、大众化。健全消费者权益维护机制, (略) 监测监管,规范商品与 (略) 秩序, (略) 交易中的欺诈、垄断、歧视、 (略) 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三)拓宽居民消费领域

(略) (略) 点,逐步形成门类齐全, (略) (略) 络。支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略) 点,废 (略) 点建设。巩固发展优势特色消费,积极培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家政服务等发展型消费新热点。大力改善汽车消费使用环境,积极发展专业二手车经销企业,积极开拓 (略) 。大力发展假日经济,扩大旅游消费。逐步完善老年服务业体系,开拓“ (略) ”,不断改善和优化养老环境。积极鼓励大中型商业企业或有实力的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各种连锁经营方式 (略) ,依托连锁经营,实现“家电下乡”的常态化,稳步开拓 (略) 。

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积极 (略) 多元化,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对外贸易政策,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外贸质量,确保我区外贸出品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

(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优化商品结构,积极引导企业主动顺应国家政策调整,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 (略) 上的竞争力,在巩固鞋革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的基础上,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和环保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扩大外贸出口规模。 (略) 结构,深度挖掘欧美日、香港、东南 (略) ,积极开拓俄罗斯、印度、非洲、拉美、中东等有潜 (略) 。优化经营主体结构,着力培植新的出口主体,对有意向、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企业,积极帮助企业发掘出口潜力。积极引导进口,积极鼓励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提高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二)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核心,逐步调整加工贸易发展模式,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积极鼓励民营生产企业承接加工贸易业务,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游研发设计、 (略) 件产业推进,向中游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制造集中,向下游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延伸,逐步提高加工贸易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延伸产业链,扶持一批有规模、有优势的加工贸易企业从贴牌生产、委托设计向自主品牌转型,增强设计研发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增加内销业务。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加工贸易,重点支持科技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略) 的产业链。

(略) 分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略) 会

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略) 会。

一、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 (略) 政措施,控制增量、调整存量,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一)推动节能工作

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逐步建立全区工业锅炉、窑炉的热效率监测体系,大力开展热效率低于65%的工业锅炉和热效率低于40%的工业窑炉的更新改造工程,推进工业电机系统节能,采用节能型高效锅炉,应用洁净煤、优质生物型煤替代原煤作为锅炉用煤。采用热电联产方式,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抓 (略) 业和企业的节能监管工作,大力 (略) 清洁生产,限制高耗能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推动建筑节能,全面实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强化新建居住建筑和 (略) 强制性节能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措施的落实。鼓励建筑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改造,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节能材料、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复合墙体技术。促进交通节能,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运力,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提高公众公交优先意识, (略) 方式。逐步淘汰高耗能的交通运输工具,大力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合理规划全区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略) (略) 。积极推动加油 (略) 规划和建设工作。

(二)强化约束机制

按照节能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定期开展节能目标落实情况检查和考评,实施节能奖惩制度。各级 (略) 政区域减排工作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政府机构能耗统计和典型建筑的能耗监测,建立政府机构能耗信息管理平台,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建立健全严格的减排工作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作为 (略) 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构建以山区生态林为主体、沿海防护林为屏障、自然保护区为支撑的 (略) 。

(一)合理开发保护林地资源

继 (略) 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工程。进一步强化林地、林林保护,严格控制林地逆转,严格规划林地采伐。继续实施东圳库区、主要溪流生态修复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城乡绿化一体化与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工程、森林灾害防控工程,发挥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主体作用。加快建设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用材林、毛竹丰产林、名特优经济林、 (略) ,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林业项目,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增强单位面积森林固碳能力。强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执法,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固碳总量,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二)节约集约用地

(略)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强化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略) 和结构,确保重点项目和产业建设用地需求;加快盘活闲置土地,推进旧村、旧区、旧厂整理,推行 (略) 房,提高现有用地使用效益;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 (略) 机制和税费调节手段,加大土地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采取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规划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规划范围内居民占地建房现象, (略) 市化预留发展空间。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实施严格的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现有取水用户的管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加强工业节水。逐步淘汰高耗水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工业用水“零排放”技术,重点抓好高 (略) 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实施工业用水定额标准,实行滴水计量、限额供水、超量加价和节水奖励的节水机制,发展节水型产业和企业, (略) 理和回用水平;鼓励工业园区企业间实施水的梯级利用,推进中水回用、重复利用和海水利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进输水管渠防渗改造,实现传统农业向节水型农业的转变。 (略) 市节水。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 (略) 改造, (略) 水损耗率;加 (略) 、医院、学校、写字楼、 (略) 、酒店等的用水监管,利用价格杠杆提高企业和公众的节水意识。

三、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发挥规划环评引导作用, (略) 优化调整。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加强污染治理、监测和监管,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一)强化工业污染防治

以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 (略) 业污染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 (略) 化机制,加强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确保总量削减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排污总量控制,严格总量指标管理,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新上项目的前置条件,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约束企业盲目投资扩产,限制地方经济粗放增长。加快污染治理设施的维护和技术改造, (略) ,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设 (略) 工作,实现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推进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区建设,做到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达标排放。

(二) (略) 市污水垃圾综合整治

(略) 区范围 (略) , (略) 等环卫设施。 (略) 整治,全面截污、疏浚河道,建设软护岸, (略) 箱养殖及在沿岸的畜禽养殖,形成“河畅、水清、岸绿”的景观。把颗粒物特别是可吸入 (略) 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加强油烟污染治理,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抑制扬尘。加强 (略) 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宁静的环境。

(三)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逐步完善村镇污水、 (略) 理系统,建立“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 (略) 理模式,推进农 (略) 理。加大农村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有其他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科学施用农药、化肥,提高农药、化肥利用效率,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发展以沼气应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加快山区农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提高农户沼气普及率。

(四)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加大木兰溪流域等重要水源涵养区和 (略) 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快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禁止在溪流沿岸和水库周围开山采石和圈养畜禽,控制水源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建立流域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木兰溪水污染排放容量控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直接排海工业点源控制和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严格控制 * 源污染物入海量。

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绿色经济,加强对绿色经济的引导,通过实施各种环境经济激励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略) 门的“绿色化”。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清洁生产,推进产业、产品结构以及技术的更新进步。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为切入点,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进程中促进经济及早转型,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绿色政府、 (略) 、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重大绿色工程。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对绿色技术发展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促进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示范,进一步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积极倡导公众绿色消费。要以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重要平台和抓手,以政府绿色采购为重要的切入点和推动力量,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排放型的消费模式。加强对绿色经济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影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绿色经济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全民的绿色意识。

(略) 分 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推进自主创新进程,加快重大项目和和关键领域自主创新步伐,深化改革发展,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 (略) 市的建设进程。

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略) 地合作对接活动, (略) 地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略) (略) 莆 (略) ,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略) 校研发环境的共享、信息交流渠道的共享、高端智力资源的共享、共性技术的共享。组织实施产业技术科技项目,切实解决我区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继续实施电子信息及节能技术等领域作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重点,提升工业产业技术水平。把光电产业创新发展作为示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以“6·18”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载体,推进我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适用技术,扶持培育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科技服务“三农”水平。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导 (略) 调节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求上的结构性矛盾。围绕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升级、重点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集聚人才,促进人才、项目、资本有效对接。拓宽项目带动人才的思路,实施大项目人才的孵化、集聚、服务和辐射工作,着力引进、培养和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和创新创业人才。 (略) 、 (略) 士的沟通交流,重点加强莆籍人才的联系, (略) 地、校地、校企合作,做好产学研对接工作。盘活本地各类人才,实施区管拔尖人才滚动管理。加大人才投入,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略)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大力 (略) 化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打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 (略) * 之间流通渠道。

二、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把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明确主攻方向,突出改革重点,再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推进企业制度创新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略) 公平准入机制,实行“非禁即入” (略) 准入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 (略) 会事业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形成多元的产权结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民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 (略) ,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发展一批现代家庭工业。支持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融合互动,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大 (略) 有制经济。鼓励、支持我区企业上市融资,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深化资源 (略) 化改革

大力发展各类 (略) , (略) 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用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相关政策机制,建立 (略) 和价格调节机制, (略) 乡统一的 (略) 。创新土地利用方式, (略) 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管理办法。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公开转让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和水资源费征收等制度。建立和完善环境价格体系,走出排污权交易、生态补 (略) 化新路。

(三)创新投融资体制

(略) 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 (略) 化” (略) ,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建设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大力吸引支持各类金 (略) 厢,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BOT、BT等项目融资方式, (略) 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充分 (略) ,推动企业改制上 (略) 。健全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担保与再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较宽松的融资环境。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创业风险投资和金融资本为主体,民间、台资和国外资本广泛参与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四)完善农村工作机制

改革和 (略) 制度,规范农村居民住宅的审批制度, (略) 确权、登记、颁证,依法 (略) 有偿使用的物权, (略) 置换、流转的试点, (略) 有偿使用制度。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加快林权证发放,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引导林业经营者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林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进一 (略) 有 (略) 置权,实行采伐限额总量控制,确保森林覆盖率不下降;严格控制生态公益林采伐,严格控制天然阔叶林采伐,严格铁路、公路、木兰溪、东圳水库等周边及源头、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三线林”采伐;放宽采伐年龄,放活采伐计划,放开非林业用地上种植的林木采伐。推进海域使用权制度、农村流通体制等方面改革。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以建立精简、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落脚点,增强政府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动性,提高政府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 (略) 政管理体制

(略) 政管理体制创新,着力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加强区 (略) 会发展规划和整合公共资源等职能, (略) (略) 会管理权限, (略) 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略) 政管理方式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 (略) 政执法体制和程序, (略) (略) 为。 (略) 政许可职能整合与集中改革, (略) 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清理。完善投资项目审批联动机制, (略) 政审批服务全 (略) 上审批制,推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推 (略) 中介组织分开, (略) (略) 中介组织。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二) (略) 会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略) (略) 。 (略) 会管理,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略) 区建设, (略) 会转 (略) 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略) 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居住证制度改革,改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积极培育 (略) 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表达诉求、规范自律的作用。 (略) 会 (略) 化解机制,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制度,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制度的衔接,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略) 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 (略) 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及时 (略) 矛盾。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进 (略) 经济秩序, (略) 会信用体系。

(三)完善制约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 (略) 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政府机关按照法定 (略) 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落实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略) 政问责制度。重点加 (略) 特别是 (略) 、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积极发挥 (略) 政监察、 (略) 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 (略) 会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四、深化重点民生领域改革

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就业、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略) (略) 会。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与按资本、智力、技术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 (略) 。进一步规范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公平机会,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挂钩的最低工资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同工同酬的工资制度。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做好基本医疗保障扩面提标工作,深入开展大病统筹和救助,提高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略)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制度。大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绩效工资。积极探索区、乡、村医疗机 (略) 的管理机制, (略) 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略) 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优化资源配置,逐步 (略) , (略) 区,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略) 分 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是努力打造 (略) (略) 区核心区建设,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以《纲要》为指导,解放思想,持续运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确保《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动员和组织全区人民为实现“十二五” (略) 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勇于解放思想

要始终不渝地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加快建设 (略) 市核心区的全过程,敢于突破,勇于超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略) 厢发展的新起点,紧紧围绕发展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思路、更新发展模式。要在敢闯敢试中体现思想解放,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干劲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实践锤炼中增强本领,在攻坚克难中鼓舞斗志,在拼搏进取中加快发展。要在精心谋划中体现思想解放。不断增强活力改革创新意识,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对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都大胆试、大胆闯。 (略) 尤 (略) 要率先垂范、勇立潮头, (略) 先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用足用活中 (略) 先试政策。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略) 先试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

二、实施项目带动

按照“项目是源,项目是势,项目是责”的要求,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把生产性项目作为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意识,强化项目的工作责任,强化的项目服务措施,促进项目的落地、建成、投产。加强与央属企业、省属企业及海外大财团的联系沟通,认真做好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实现更多项目签约落地、更多项目顺利进展、更多项目加快推进、更多项目竣工投产,以项目带动产业的集聚和产业群的崛起, (略) 厢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进一步创新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强化项目责任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落实项目挂钩领导责任,落实项目推进 (略) 门的责任,落实项目审批各个环节的时间要求,超常规运作项目,高效率推进项目,促进项目早日落地。

三、推进民主建设

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略) 、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展区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人大、 (略) 职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调动全区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 (略) 会发展。坚持依法治区, (略) 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 (略) 使权力、履行职责, (略) 会公平正义。

四、加强文明建设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略) 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 (略) ”活动, (略) 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实现 (略) 市中心核心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以提升人的素养为目标,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略)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做好文明单位、 (略) 业、 (略) 市、文明村镇、文明工地、文明景区等各项工作。

五、优化发展环境

要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设效能型政府, (略) 为的监督和问责,坚持优化服务,用心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选人用 (略) 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公正的选人用人导向, (略) 会营造一种鼓励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工作环境,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略) 上审批和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各类投资项目提供方便、快捷、 (略) 上服务,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和重大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规范各类税费征缴, (略) 经济秩序, (略) 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保护各类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创建“ (略) 厢”, (略) 会治安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强群众安全感, (略) 会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大 (略) 政执法力度,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营造“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 (略) 。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六、强化组织领导

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各项任务的分解实施,确保《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和建设项目上。制定相关的实施工作方案,将规划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街)、 (略) 门。建立规划实施监督制度,深入开展规划实施监督和效能监察, (略) 规划的编制、 (略) 情况报告制度。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要加强规模宣传,不断提高公众规划意识,使社会各界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各级、各部门要树立长远发展观念,自觉以规划指导各项工程,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要充分发挥和带 (略) 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实举措中稳步推进规划实施。

加快 (略) (略) 区核心区目标已确定,全区上下要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实施新突破、迈向新目标,为全面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