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好生态真的能“当饭吃”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好生态真的能“当饭吃”
万顷碧波荡漾,两岸芦苇婆娑,鸟儿或在天空高飞,或在湖面嬉戏觅食,鸟鸣声声入耳……
初夏时节,位于亳清河、沇西河 (略) 的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内,两岸青山在浩渺的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湖光山色风光旖旎,是我省首家获批的国家湿地公园。
近年来,垣曲县通过科学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小浪底库区水质和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过去餐馆的卖点是粗粮、野菜,现在的卖点就是湿地公园的风景。湿地公园越建越漂亮,我们的日子越来越舒服!”湖边,垣曲县古城镇古城村村民韩军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湿地公园建成后,来吃饭的游客越来越多。
公园成为村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天刚亮,村民乔小战沿着湿地公园散步,耳边凉风阵阵,眼前湖水清澈。放眼整个湿地,芦苇丛丛,杞柳挺立,白鹭鸟群在水面嬉戏。
“以前哪有这番光景,泥沙淤积,杂草遍地。别说跑步了,饭后遛弯都不想往这边来。”乔小战说。
改变,源自古城湿地公园的建设。
作为黄河流域中下游、小浪底水库上游,垣曲县把建设湿地公园,修复沿线自然生态,作为改善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确保小浪底水库运行安全、实现库 (略) 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0年来,垣曲县对古城湿地公园周边3个乡镇、19个行政村、2万余人搬迁后靠;为严控污染源,要求2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内,不准修建养殖场,作物不施农药、化肥。
席兰英原本是当地的果树种植户,承包了10亩消落区土地种植杏树:“以前一年到头能挣三四万元就算不错,还经常被淹,但对于生活多年的地方,大伙都不愿离开。”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从建园开始,我们就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大家退耕还湿,连年来累计退耕还湿1.8万亩,由此解决了群众长期以来围垦湿地的现象。” (略) 主任庞卫民介绍。
如今,席兰英和老伴两个人管理湿地公园的温室大棚,里面试种了30多种南方果树,稳稳当当年收入5万多元。“这湿地公园建得好,不仅改善了环境,我还做着自己最喜欢的果树管护,管理的还是南方水果,以前想都不敢想。”席兰英乐呵呵地忙碌着。
湿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鸟类是一些地方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湿地公园,成为鸟儿的天堂。
“现在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数量增加至20余只。”庞卫民对记者说,“白鹭、苍鹭最大种群数量达300余只。前年首次发现针尾鸭、反嘴鹬、领雀嘴鹎、灰头麦鸡等物种。”
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来之不易,湿地保护在当地深入人心。
“你们知道水鸟怎么打瞌睡吗?”看到大伙疑惑的眼神,湿地工作人员刘剑接着说,“绿头鸭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鸳鸯则是缩着脖子。”
“不仅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心中根植湿地保护理念,还发动孩 (略) 区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编印发放通俗易懂的图文宣传资料, (略) 区居民湿地保护意识的提高。”
除了让大家“走进来”,刘剑还积极“走上门”教学,在中小学开设自然教育课程,并以“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等为契机,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爱护鸟类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我要守护好家乡这一方土地,发动更多人一起保护自然。”站在观景台上, (略) 说,“你看那里,就像诗里说的:高田如楼梯, (略)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绿色生态造福百姓生活
湿地修复,物种筛选尽量结合产业,实现多赢。
但古城湿地公园是以小浪底水库为基础,库区水位季节性消涨,水来成河,水去成滩,种什么植物既不怕淹,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呢?
(略) 多次观察和试验,有一种叫杞柳的植物,不但没有被淹死,反而生长出新的枝丫,而且还可以作为编织原料。
2018年,古城村开始种植杞柳,注册成立了杞柳种 (略) ,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2019年,在垣曲县的支持下,投资700万元建了3000 (略) 房,并成功招来了客商。
(略) 展示厅内,一捆10斤1米多长的烘干杞柳枝条出口到法国和西班牙就可以卖到26美元。据企业负责人张士红介绍,国外市场喜欢不剥皮的原始枝条和简约风格的编织品,“现在因为疫情受点影响,但货还是供不应求。”
将国外市场的设计理念融入当地传统的柳编产品,凭借这 (略) ,村民用手中的一根杞柳条,打开了海外市场。
“过段时间,村里将邀请专业的老师来现场授课,教村民编织技巧,初步估算,集体经济将增收近40万元。” (略) 书记姚红权说,发展柳编产业能盘活村内剩余劳动力,让农民转变为民间“手艺人”。
下一步, (略) 们还计划线上探索电商模式,开展网络直播,展示杞柳编织过程、编织成品等,线下依托荷花节、旅游节等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画卷正在古城湿地公园周边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态环境美了,每个人都舒心。垣曲县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抓手,突出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实施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为该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大河有水小河满”。在找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 (略) 径上,垣曲县发展了旅游和杞柳种植加工产业,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当绿色生态成为当地群众赖以为生的资源,村民们便自觉增强了湿地保护意识,不仅杜绝了原来乱捕滥猎湿地鸟类、鱼类的现象,还自发肩负起保护湿地资源的任务,使湿地生态资源保护提高到新水平。(王荔)
万顷碧波荡漾,两岸芦苇婆娑,鸟儿或在天空高飞,或在湖面嬉戏觅食,鸟鸣声声入耳……
初夏时节,位于亳清河、沇西河 (略) 的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内,两岸青山在浩渺的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湖光山色风光旖旎,是我省首家获批的国家湿地公园。
近年来,垣曲县通过科学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小浪底库区水质和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过去餐馆的卖点是粗粮、野菜,现在的卖点就是湿地公园的风景。湿地公园越建越漂亮,我们的日子越来越舒服!”湖边,垣曲县古城镇古城村村民韩军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湿地公园建成后,来吃饭的游客越来越多。
公园成为村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天刚亮,村民乔小战沿着湿地公园散步,耳边凉风阵阵,眼前湖水清澈。放眼整个湿地,芦苇丛丛,杞柳挺立,白鹭鸟群在水面嬉戏。
“以前哪有这番光景,泥沙淤积,杂草遍地。别说跑步了,饭后遛弯都不想往这边来。”乔小战说。
改变,源自古城湿地公园的建设。
作为黄河流域中下游、小浪底水库上游,垣曲县把建设湿地公园,修复沿线自然生态,作为改善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确保小浪底水库运行安全、实现库 (略) 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0年来,垣曲县对古城湿地公园周边3个乡镇、19个行政村、2万余人搬迁后靠;为严控污染源,要求2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内,不准修建养殖场,作物不施农药、化肥。
席兰英原本是当地的果树种植户,承包了10亩消落区土地种植杏树:“以前一年到头能挣三四万元就算不错,还经常被淹,但对于生活多年的地方,大伙都不愿离开。”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从建园开始,我们就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大家退耕还湿,连年来累计退耕还湿1.8万亩,由此解决了群众长期以来围垦湿地的现象。” (略) 主任庞卫民介绍。
如今,席兰英和老伴两个人管理湿地公园的温室大棚,里面试种了30多种南方果树,稳稳当当年收入5万多元。“这湿地公园建得好,不仅改善了环境,我还做着自己最喜欢的果树管护,管理的还是南方水果,以前想都不敢想。”席兰英乐呵呵地忙碌着。
湿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鸟类是一些地方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湿地公园,成为鸟儿的天堂。
“现在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数量增加至20余只。”庞卫民对记者说,“白鹭、苍鹭最大种群数量达300余只。前年首次发现针尾鸭、反嘴鹬、领雀嘴鹎、灰头麦鸡等物种。”
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来之不易,湿地保护在当地深入人心。
“你们知道水鸟怎么打瞌睡吗?”看到大伙疑惑的眼神,湿地工作人员刘剑接着说,“绿头鸭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鸳鸯则是缩着脖子。”
“不仅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心中根植湿地保护理念,还发动孩 (略) 区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编印发放通俗易懂的图文宣传资料, (略) 区居民湿地保护意识的提高。”
除了让大家“走进来”,刘剑还积极“走上门”教学,在中小学开设自然教育课程,并以“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等为契机,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爱护鸟类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我要守护好家乡这一方土地,发动更多人一起保护自然。”站在观景台上, (略) 说,“你看那里,就像诗里说的:高田如楼梯, (略)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绿色生态造福百姓生活
湿地修复,物种筛选尽量结合产业,实现多赢。
但古城湿地公园是以小浪底水库为基础,库区水位季节性消涨,水来成河,水去成滩,种什么植物既不怕淹,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呢?
(略) 多次观察和试验,有一种叫杞柳的植物,不但没有被淹死,反而生长出新的枝丫,而且还可以作为编织原料。
2018年,古城村开始种植杞柳,注册成立了杞柳种 (略) ,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2019年,在垣曲县的支持下,投资700万元建了3000 (略) 房,并成功招来了客商。
(略) 展示厅内,一捆10斤1米多长的烘干杞柳枝条出口到法国和西班牙就可以卖到26美元。据企业负责人张士红介绍,国外市场喜欢不剥皮的原始枝条和简约风格的编织品,“现在因为疫情受点影响,但货还是供不应求。”
将国外市场的设计理念融入当地传统的柳编产品,凭借这 (略) ,村民用手中的一根杞柳条,打开了海外市场。
“过段时间,村里将邀请专业的老师来现场授课,教村民编织技巧,初步估算,集体经济将增收近40万元。” (略) 书记姚红权说,发展柳编产业能盘活村内剩余劳动力,让农民转变为民间“手艺人”。
下一步, (略) 们还计划线上探索电商模式,开展网络直播,展示杞柳编织过程、编织成品等,线下依托荷花节、旅游节等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画卷正在古城湿地公园周边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态环境美了,每个人都舒心。垣曲县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抓手,突出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实施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为该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大河有水小河满”。在找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 (略) 径上,垣曲县发展了旅游和杞柳种植加工产业,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当绿色生态成为当地群众赖以为生的资源,村民们便自觉增强了湿地保护意识,不仅杜绝了原来乱捕滥猎湿地鸟类、鱼类的现象,还自发肩负起保护湿地资源的任务,使湿地生态资源保护提高到新水平。(王荔)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