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滁州至合肥高速公路合肥支线初步设计的批复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滁州至合肥高速公路合肥支线初步设计的批复


合肥 (略) :

你局《关于上报滁州至 (略) 合肥支线初步设计文件审批的请示》(合交公建〔2022〕 (略) )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滁州至 (略) 合肥支线,路线全长约 点击查看>> 公里。

(二)全线设特大桥2座、大桥2座;设三十头(枢纽)、元疃、路集(枢纽) (略) 互通立交( (略) 集枢纽互通投资和建设纳入滁州至合肥至 (略) 合肥段); (略) 1处等必要设施。

(三)全线按双向六 (略) 标准建设,路基宽度 点击查看>> 米。项目全线设计速度采用120公里/小时,采用 (略) 面,桥涵设计汽车荷载 (略) -I级。其余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

二、工程地质勘察

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调绘、钻探、物探、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进行了综合工程地质勘察,基本查明了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勘察成果基本能够满足本项目初步设计需要。

(一)加强地方关系协调,进场条件困难的钻孔应尽可能实施,以确保完成地质 (略) 确定的工作量。

(二)对只采用麻花钻进行勘察的大型涵洞、通道,应补充其他勘察手段加以验证,确保地基勘察准确性。

(三)加强暗沟、暗塘、地下管线的调查及勘察,进一步查明其分布情况。

(四)下阶段应加强软土地基勘察, (略) 基处理提供依据。

(五)进一步加强土源、砂源的调查及试验工作,核查取弃土场设计,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弃渣调研及试验研究, (略) 材料的取用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三、路线

(一)滁州至 (略) (略) 线起于肥东县众兴乡霞光村,接G4001合肥 (略) ,往北延伸, (略)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侧,止于肥 (略) 集社区,接在建滁州至合肥至 (略) 合肥段。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合理,符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

(二)初步设计根据 (略) 线走廊带,结合沿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规划、 (略) 、环境敏感点等主要影响因素, (略) 规划区段(LK1+745~LK5+245)进行了K线和A线技术经济比选。考虑少占永久基本农田,减少拆迁,降低工程规模等因素,原则同意推荐K线方案。

(三)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现场调查,结合远期规划,合理确定立交桥梁和通道布设位置、孔径等, (略) 线平纵设计, (略) 基填高,节约土地资源。

(四)加强与G4001合肥 (略) 、滁州至合肥至 (略) 合肥段等项目建设单位沟通,细化枢纽互通衔接方案设计、工程界面划分及建设时序等,避免建设期返工。

四、 (略) 面

(一)原则同意初步 (略) 基横断面 (略) 基设计原则。

(二) (略) 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 (略) 基边坡采用植物防护为主、圬工防护为辅的设计方案。

(三)原则同意 (略) 面采用 (略) 面及其结构组合设计方案。沥青混凝土面层厚18厘米,即4厘米SMA-13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SBS改性)+6厘米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SBS改性)+8厘米AC-25C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基层采用3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20厘米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四) (略) 面结构型式为30厘米聚 点击查看>> 烯醇纤维混凝土+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五)桥面铺装采用4厘米SMA-13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SBS改性)+6厘米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SBS改性)。

(六)下阶段应根据实测轴载和预测轴次, (略) 面厚度和结构强度。

五、桥梁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桥型选择及孔跨布置。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防洪影响评价专题批复,进一步优化桥跨布设,加强标准化设计和施工。

(二)原则同 (略) 结构采用13米密肋式简支T梁。

(三)原则同意三十头枢纽互通A匝道上跨合肥绕城 (略) 结构采用80米钢桁架,D匝道上跨合肥绕城 (略) 结构采用(45+45)米钢箱梁;主线上 (略) 分离立 (略) 结构采用(35+60+35)米变截面连续梁;主线上跨S324分离立 (略) 结构采用(70+115+70)米变截面连续梁。

(四)下 (略) 网规划及跨越条件,进一步优化桥梁结构设计;对采用非标准图设计的桥梁,应加强结构计算,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五)互通式立交区弯、坡、斜桥结构受力复杂,下阶段应结合 (略) 网代表车型,进一步加强互通段桥梁结构分析和验算,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桥梁抗倾覆能力,保证结构安全。

六、路线交叉

(一)全线互 (略) 较合理,立交选型及技术指标运用基本适当,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下阶段应结合转弯交通量,进一步优化互通立交平纵面线形和匝道布设。

(二)原则同意三十头(枢纽)互通、路集(枢纽)互通采用Y型枢纽互通方案;元疃互通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出口 (略) 的平交口渠化设计和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三)下阶段应充分考虑建设期对 (略) 运营干扰,优化枢纽互通保通设计,保障施工期安全,提高互通立交通行能力。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原则同意标志、标线、护栏、隔离设施、视线诱导设施、防眩设施、缓冲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下阶段应加强互通段交通工程专项设计,保证行车安全。交通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

(二)原则同意收费系统的设计方案。下一阶段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略) 、收费车道、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设计,提高通行效率。

(三)同意监控系统按照A级规模设置。

(四)同意通信系统采用干线传输系统与综合业务网接入系统相结合方案。

(五)全线管理、 (略) 总体合理,房建工程规模和功能能够 (略) 运营管理和服务需求。原则同意管理、服务设施设计方案。

八、概算

本项目核定总概算为 点击查看>> .93万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项目投资应控制在批复概算范围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九、其他

(一)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按省政府调度和本批复要求抓紧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施工图设计,加强详测、详勘验收工作,确保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紧密结合。

(二)加强与地方 (略) 门沟通协调,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防洪评价等手续。

(三)要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注重集约节约用地和生态保护,落实 (略) (略) 建设的有关要求,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四)加强与滁州至合肥至 (略) 合肥段建设单位沟通,力争项目同步施工,同步投入运营。

(五)项目总工期(自开工之日起)36个月。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2022年4月22日


null
文件下载


合肥 (略) :

你局《关于上报滁州至 (略) 合肥支线初步设计文件审批的请示》(合交公建〔2022〕 (略) )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滁州至 (略) 合肥支线,路线全长约 点击查看>> 公里。

(二)全线设特大桥2座、大桥2座;设三十头(枢纽)、元疃、路集(枢纽) (略) 互通立交( (略) 集枢纽互通投资和建设纳入滁州至合肥至 (略) 合肥段); (略) 1处等必要设施。

(三)全线按双向六 (略) 标准建设,路基宽度 点击查看>> 米。项目全线设计速度采用120公里/小时,采用 (略) 面,桥涵设计汽车荷载 (略) -I级。其余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

二、工程地质勘察

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调绘、钻探、物探、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进行了综合工程地质勘察,基本查明了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勘察成果基本能够满足本项目初步设计需要。

(一)加强地方关系协调,进场条件困难的钻孔应尽可能实施,以确保完成地质 (略) 确定的工作量。

(二)对只采用麻花钻进行勘察的大型涵洞、通道,应补充其他勘察手段加以验证,确保地基勘察准确性。

(三)加强暗沟、暗塘、地下管线的调查及勘察,进一步查明其分布情况。

(四)下阶段应加强软土地基勘察, (略) 基处理提供依据。

(五)进一步加强土源、砂源的调查及试验工作,核查取弃土场设计,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弃渣调研及试验研究, (略) 材料的取用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三、路线

(一)滁州至 (略) (略) 线起于肥东县众兴乡霞光村,接G4001合肥 (略) ,往北延伸, (略)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侧,止于肥 (略) 集社区,接在建滁州至合肥至 (略) 合肥段。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合理,符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

(二)初步设计根据 (略) 线走廊带,结合沿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规划、 (略) 、环境敏感点等主要影响因素, (略) 规划区段(LK1+745~LK5+245)进行了K线和A线技术经济比选。考虑少占永久基本农田,减少拆迁,降低工程规模等因素,原则同意推荐K线方案。

(三)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现场调查,结合远期规划,合理确定立交桥梁和通道布设位置、孔径等, (略) 线平纵设计, (略) 基填高,节约土地资源。

(四)加强与G4001合肥 (略) 、滁州至合肥至 (略) 合肥段等项目建设单位沟通,细化枢纽互通衔接方案设计、工程界面划分及建设时序等,避免建设期返工。

四、 (略) 面

(一)原则同意初步 (略) 基横断面 (略) 基设计原则。

(二) (略) 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 (略) 基边坡采用植物防护为主、圬工防护为辅的设计方案。

(三)原则同意 (略) 面采用 (略) 面及其结构组合设计方案。沥青混凝土面层厚18厘米,即4厘米SMA-13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SBS改性)+6厘米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SBS改性)+8厘米AC-25C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基层采用3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20厘米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四) (略) 面结构型式为30厘米聚 点击查看>> 烯醇纤维混凝土+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五)桥面铺装采用4厘米SMA-13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SBS改性)+6厘米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SBS改性)。

(六)下阶段应根据实测轴载和预测轴次, (略) 面厚度和结构强度。

五、桥梁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桥型选择及孔跨布置。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防洪影响评价专题批复,进一步优化桥跨布设,加强标准化设计和施工。

(二)原则同 (略) 结构采用13米密肋式简支T梁。

(三)原则同意三十头枢纽互通A匝道上跨合肥绕城 (略) 结构采用80米钢桁架,D匝道上跨合肥绕城 (略) 结构采用(45+45)米钢箱梁;主线上 (略) 分离立 (略) 结构采用(35+60+35)米变截面连续梁;主线上跨S324分离立 (略) 结构采用(70+115+70)米变截面连续梁。

(四)下 (略) 网规划及跨越条件,进一步优化桥梁结构设计;对采用非标准图设计的桥梁,应加强结构计算,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五)互通式立交区弯、坡、斜桥结构受力复杂,下阶段应结合 (略) 网代表车型,进一步加强互通段桥梁结构分析和验算,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桥梁抗倾覆能力,保证结构安全。

六、路线交叉

(一)全线互 (略) 较合理,立交选型及技术指标运用基本适当,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下阶段应结合转弯交通量,进一步优化互通立交平纵面线形和匝道布设。

(二)原则同意三十头(枢纽)互通、路集(枢纽)互通采用Y型枢纽互通方案;元疃互通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出口 (略) 的平交口渠化设计和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三)下阶段应充分考虑建设期对 (略) 运营干扰,优化枢纽互通保通设计,保障施工期安全,提高互通立交通行能力。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原则同意标志、标线、护栏、隔离设施、视线诱导设施、防眩设施、缓冲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下阶段应加强互通段交通工程专项设计,保证行车安全。交通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

(二)原则同意收费系统的设计方案。下一阶段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略) 、收费车道、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设计,提高通行效率。

(三)同意监控系统按照A级规模设置。

(四)同意通信系统采用干线传输系统与综合业务网接入系统相结合方案。

(五)全线管理、 (略) 总体合理,房建工程规模和功能能够 (略) 运营管理和服务需求。原则同意管理、服务设施设计方案。

八、概算

本项目核定总概算为 点击查看>> .93万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项目投资应控制在批复概算范围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九、其他

(一)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按省政府调度和本批复要求抓紧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施工图设计,加强详测、详勘验收工作,确保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紧密结合。

(二)加强与地方 (略) 门沟通协调,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防洪评价等手续。

(三)要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注重集约节约用地和生态保护,落实 (略) (略) 建设的有关要求,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四)加强与滁州至合肥至 (略) 合肥段建设单位沟通,力争项目同步施工,同步投入运营。

(五)项目总工期(自开工之日起)36个月。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2022年4月22日


null
文件下载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