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312线傅家窑至苦水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312线傅家窑至苦水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

(略) (略) :

G312线傅家 (略) 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是原G312线清水驿至苦水段及G109线忠和至河口段工程(以下简称“原项目”) (略) 分。2月3日,省厅厅务会议纪要(第3次)同 (略) 作为本项目(G312线傅家 (略) )项目法人;按照厅务会议要求,本项目在承接原项目相关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形成了本项目的初步设计。你公司《关于审批G312线傅家 (略) 初步设计及概算的请示》(甘公交建〔2021〕 (略) )收悉。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312线傅家 (略)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甘交规划函〔2021〕 (略) )确定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投资估算,结合 (略) 勘 (略) 的《咨询审查报告》,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一)本项目起于皋兰县忠和镇傅家窑,与在建G312线清水驿 (略) 顺接,并设置互通立交与既 (略) 相接,止于永登县苦水镇新屯川村,与现有G312线连接,路线全长 点击查看>> 公里。

全线共设 (略) 、二道岘、中通道、崖头、 (略) 互通式立交。

(二)本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四 (略) 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略) 基宽度 点击查看>> 米, (略) 基宽度 点击查看>> 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 (略) -Ⅰ级。全线设置完善的防排水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其他技术指标 (略) 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之规定执行。

二、工程地质勘察

初步设计综合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手段和方法,基本查明了沿线及各类构筑物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方案比选及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提供了依据,勘察成果基本满足初步设计要求。下阶段根据规范要求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一)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滑塌、人工坑洞、坍岸、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以及湿陷性黄土、膨胀岩、软弱土、人工填土等特殊性岩土的勘察评价,进一步查明分布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及对工程方案的影响等, (略) 治段落, (略) 治措施, (略) 基稳定。

(二)下阶段应进 (略) 堑和支挡防护工程的地质勘察,重点查明地基岩土类型、岩土工程地质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加强边坡和支挡防护设计,确保边坡和防护安全、稳定。

(三)下阶段应进一步完善桥梁工程的勘察,重点查明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加强桥梁防腐、耐久性设计,为基础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四)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的地质勘察,重点查明地基岩土类型、岩土工程地质特征、物理力学性质,以及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合理确定围岩等级,确保隧道结构设计合理。

三、路线

(一)项目起于忠和镇傅家窑,与在建G312线清水驿 (略) 顺接,并设置互通立交与既 (略) 相接,途经忠和镇、张家窑、九合镇、杏花村、苦水镇,止于苦水镇新屯川村,与现有G312线相接。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基本合理。

(二)初步设计结合地形、地质及水文等条件,综合考虑运营安全、公路、铁路、文物保护、城镇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工程规模及投资等因素,对路线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原则同意初步 (略) 线方案。

(三)路线布设和平纵技术指标及其组合基本合理, (略) 线平纵面设计。在深化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按照地质选线、生态选线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平、纵面设计,合理控制填、挖方高度及工程规模,从严从紧节约用地、保护自然生态、保证行车安全。

四、 (略) 面及防排水

(一)原则同意初步 (略) 基横断面型式、设计 (略) 基设计原则。下阶段应严格执 (略) 《关于 (略) 建设的指导意见》( (略) 〔2016〕 (略) )的相关要求,落实安全、环保、耐久、节约等要求, (略) 基设计。

(二)下阶段应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进一步调查、核 (略) 基及不良地质段落, (略) 治措施,加 (略) 基设计, (略) 基稳定。

(三) (略) 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组合设计方案。下阶段应 (略) 面厚度和结构强度, (略) 材料调查和材料试验。

(略) 面结构为:4厘米Superpave-13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厘米Superpave-20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8厘米ATB-25密级配沥青碎石下面层+3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略) 面结构为32厘米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略) 面结构为:4厘米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厘米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四) (略) (略) 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下阶段应加强地表径流分析,结合项目沿线水文和气候条件,进一步优化项目沿线坡面防护设计及综合排水系统设计, (略) 基路面排水设施防渗漏设计, (略) 基与桥梁排水设施的衔接,完善集中水流的引排措施, (略) 基安全。

(五)下阶段应结合详勘资料,加强滑坡及高边坡稳定性分析验算, (略) 治设计方案,完善综合排水系统设计, (略) 安全。

(六)原则同意取、弃土设计方案。下阶段应加强取、弃土场勘察和填料试验工作,确保各类材料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取土场及表土综合利用设计,注重环境保护, (略) 门的书面意见。 (略) 堤填料设计,最 (略) 基挖方和隧道弃渣。

五、桥梁涵洞

初步设计桥型选择和孔跨布置基本合理,原则同意推荐的桥梁设计方案。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进一步优化墩台位置,加强标准化设计。 (略) 颁标准图设计的桥梁,应严格审查,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一)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设计理念在桥梁中的应用。

(二)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孔 (略) 结构型式,结合勘察资料和防洪评价报告,合理确定桥梁长度、下部结构型式、桩基持力层等,并进一步完善桥址区岸坡 (略) 治措施,保证结构安全耐久,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三)下阶段结合地震动参数区划,强化桥梁抗震设计,合理选择减隔震措施,下阶段细化抗震构 (略) 设计。

(四)原则同意涵洞设计方案。下阶段应结合自然水系、农田排灌系统、水利规 (略) 的分布,合理确定涵洞的孔径和位置,满足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六、隧道

原则同意隧道设置和结构设计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和水文地质勘察,进一步优化隧道平纵面线形、洞口位置、洞门形式、开挖方案、衬砌结构和防排水设计,细化应急预案,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一)下阶段进一步加强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加强衬砌结构设计,保证隧道安全。

(二)下阶段结合地震动参数区划,进一步优化隧道结构的抗震设防措施,隧道端墙式洞门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洞门端墙后尽量回填轻质填料。

(三)隧址区存在湿陷性黄土、松软土等特殊性岩土,存在崩塌、滑坡及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下阶段应补充完善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优化工程措施。

(四)下阶段进一步完善隧道防排水设计,加强进出口边仰坡稳定性设计,科学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确保安全。

七、路线交叉

全线互通式 (略) 基本合理,立交型式及技术指标采用基本适当,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互通式立交平纵面及分汇流段的线形过度,加强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提高服务水平和运行安全性,减小工程规模; (略) 于挖方的互通三角区,在不影响视距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整平,减少弃方。

(一)兰秦、中通道互通式立交采用双喇叭方案,应进 (略) 分流比例,优化分合流过渡和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保证运行安全和效率。

(二)原则同意二道岘互通立交采用单喇叭方案。下阶段进一步优化匝道布设,减少工程规模。

(三)原则同意崖头互通立交采用T形方案。下阶段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科学合理确定该立交型式及方案,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原则同意咸水河立交采用单喇叭方案,下阶段应结合地方政府 (略) 情况,合理确定立交位置。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原则同意安全、管理、养护、服务设施及监控、通信、收费系统设计方案。

(一)原则同意标志、标线、护栏、防眩、视线诱导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下阶段应结合安全性评价,进一步优化安全设施设置,重点加强桥梁、隧道、公铁交叉、互通式立交、服务设施出 (略) (略) 段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完善指示标志设计,合理引导车流,保障行车安全。交通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

(二)同意全线采用的收费制式。 (略) 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道设置,完善超限、超载车辆检测设计及危险品车辆的管理措施。

(三)通信系统采用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的方案。

(四)同意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对互通式立交及服务设 (略) 段实施重点监控。监控系统设计应与运营管理模式紧密结合,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 (略) 基本合理。同意设 (略) 、 (略) 1处(含收费广场)、 (略) 1处( (略) 合建)、 (略) 1处。房屋建筑设计应考虑与交警、 (略) 门联合办公的需要。

核定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 点击查看>> 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70亩。

九、概算

傅家 (略) 初步设计概算依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 (略) 及甘肃省有关定额、管理规定编制。核定本项目总概算金额为6,907,489,825元(含建设期利息428,552,453元)。其中:

(一)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4,634,577,897元。

(二)核定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824,777,950元。

(三)核定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11,060,698元。

(四)核定预备费308,520,827元。

项目实际投资应控制在批准概算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十、实施要求

(一)按照《 (略) (略) 建设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 (略) 发〔2015〕 (略) )要求,本项目采用改进的传统模式进行管理,项目法人 (略) (略) ,对项目建设管理负总责,项目负责人为邵建鸿。同时,应在监理合同中进一步明确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的职责界面。

(二)应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项目法人据此批复组织编制施工图设计和招标文件,加强详测、详勘及验收工作,注 (略) 属地区相关工程建设经验,确保设计与工程地质紧密结合。

(三)下阶段要按 (略) “ (略) ”、“品质工程”等相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强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措施, (略) 建设品质。

(四)下阶段要加强取、弃土场及施工便道、 (略) 场等临时性工程设计,确保附属工程与主体工程的协调统一;加强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设计,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通畅和通行安全。

(五)项目法人应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加强与各 (略) 门的沟通和协调,加大施工图设计和审查深度,涉铁交叉工程 (略) (略) 门意见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充分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地形地质复杂工点进行方案优化,结合安全性评价报告制定重大风险应急预案,确保设计质量与安全。

(六)结 (略) 《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技术指南》和《关于进 (略) 交通标线质量的指导意见》( (略) 〔2019〕 (略) )相关要求,重点做好隧道照明、交安 (略) 段的标线质量管控工作。

(七)应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结相关手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工程管理,深化现代化工程管理,推行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注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节能减排,严格履行环境保护要求。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八)下阶段结合项目沿线地方特色及 (略) ,积极探索融资、建设、收费、养护、 (略) 衍经济开发等新机制, (略) 衍经济产业链。

(九)项目建设工期(自开工之日起)48个月。


附件:G312线傅家 (略) 初步设计概算汇总表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

2021年4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点击查看>> i1p.doc

(略) (略) :

G312线傅家 (略) 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是原G312线清水驿至苦水段及G109线忠和至河口段工程(以下简称“原项目”) (略) 分。2月3日,省厅厅务会议纪要(第3次)同 (略) 作为本项目(G312线傅家 (略) )项目法人;按照厅务会议要求,本项目在承接原项目相关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形成了本项目的初步设计。你公司《关于审批G312线傅家 (略) 初步设计及概算的请示》(甘公交建〔2021〕 (略) )收悉。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312线傅家 (略)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甘交规划函〔2021〕 (略) )确定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投资估算,结合 (略) 勘 (略) 的《咨询审查报告》,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一)本项目起于皋兰县忠和镇傅家窑,与在建G312线清水驿 (略) 顺接,并设置互通立交与既 (略) 相接,止于永登县苦水镇新屯川村,与现有G312线连接,路线全长 点击查看>> 公里。

全线共设 (略) 、二道岘、中通道、崖头、 (略) 互通式立交。

(二)本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四 (略) 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略) 基宽度 点击查看>> 米, (略) 基宽度 点击查看>> 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 (略) -Ⅰ级。全线设置完善的防排水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其他技术指标 (略) 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之规定执行。

二、工程地质勘察

初步设计综合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手段和方法,基本查明了沿线及各类构筑物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方案比选及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提供了依据,勘察成果基本满足初步设计要求。下阶段根据规范要求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一)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滑塌、人工坑洞、坍岸、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以及湿陷性黄土、膨胀岩、软弱土、人工填土等特殊性岩土的勘察评价,进一步查明分布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及对工程方案的影响等, (略) 治段落, (略) 治措施, (略) 基稳定。

(二)下阶段应进 (略) 堑和支挡防护工程的地质勘察,重点查明地基岩土类型、岩土工程地质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加强边坡和支挡防护设计,确保边坡和防护安全、稳定。

(三)下阶段应进一步完善桥梁工程的勘察,重点查明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加强桥梁防腐、耐久性设计,为基础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四)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的地质勘察,重点查明地基岩土类型、岩土工程地质特征、物理力学性质,以及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合理确定围岩等级,确保隧道结构设计合理。

三、路线

(一)项目起于忠和镇傅家窑,与在建G312线清水驿 (略) 顺接,并设置互通立交与既 (略) 相接,途经忠和镇、张家窑、九合镇、杏花村、苦水镇,止于苦水镇新屯川村,与现有G312线相接。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基本合理。

(二)初步设计结合地形、地质及水文等条件,综合考虑运营安全、公路、铁路、文物保护、城镇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工程规模及投资等因素,对路线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原则同意初步 (略) 线方案。

(三)路线布设和平纵技术指标及其组合基本合理, (略) 线平纵面设计。在深化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按照地质选线、生态选线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平、纵面设计,合理控制填、挖方高度及工程规模,从严从紧节约用地、保护自然生态、保证行车安全。

四、 (略) 面及防排水

(一)原则同意初步 (略) 基横断面型式、设计 (略) 基设计原则。下阶段应严格执 (略) 《关于 (略) 建设的指导意见》( (略) 〔2016〕 (略) )的相关要求,落实安全、环保、耐久、节约等要求, (略) 基设计。

(二)下阶段应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进一步调查、核 (略) 基及不良地质段落, (略) 治措施,加 (略) 基设计, (略) 基稳定。

(三) (略) 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组合设计方案。下阶段应 (略) 面厚度和结构强度, (略) 材料调查和材料试验。

(略) 面结构为:4厘米Superpave-13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厘米Superpave-20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8厘米ATB-25密级配沥青碎石下面层+3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略) 面结构为32厘米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略) 面结构为:4厘米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厘米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四) (略) (略) 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下阶段应加强地表径流分析,结合项目沿线水文和气候条件,进一步优化项目沿线坡面防护设计及综合排水系统设计, (略) 基路面排水设施防渗漏设计, (略) 基与桥梁排水设施的衔接,完善集中水流的引排措施, (略) 基安全。

(五)下阶段应结合详勘资料,加强滑坡及高边坡稳定性分析验算, (略) 治设计方案,完善综合排水系统设计, (略) 安全。

(六)原则同意取、弃土设计方案。下阶段应加强取、弃土场勘察和填料试验工作,确保各类材料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取土场及表土综合利用设计,注重环境保护, (略) 门的书面意见。 (略) 堤填料设计,最 (略) 基挖方和隧道弃渣。

五、桥梁涵洞

初步设计桥型选择和孔跨布置基本合理,原则同意推荐的桥梁设计方案。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进一步优化墩台位置,加强标准化设计。 (略) 颁标准图设计的桥梁,应严格审查,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一)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设计理念在桥梁中的应用。

(二)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孔 (略) 结构型式,结合勘察资料和防洪评价报告,合理确定桥梁长度、下部结构型式、桩基持力层等,并进一步完善桥址区岸坡 (略) 治措施,保证结构安全耐久,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三)下阶段结合地震动参数区划,强化桥梁抗震设计,合理选择减隔震措施,下阶段细化抗震构 (略) 设计。

(四)原则同意涵洞设计方案。下阶段应结合自然水系、农田排灌系统、水利规 (略) 的分布,合理确定涵洞的孔径和位置,满足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六、隧道

原则同意隧道设置和结构设计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和水文地质勘察,进一步优化隧道平纵面线形、洞口位置、洞门形式、开挖方案、衬砌结构和防排水设计,细化应急预案,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一)下阶段进一步加强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加强衬砌结构设计,保证隧道安全。

(二)下阶段结合地震动参数区划,进一步优化隧道结构的抗震设防措施,隧道端墙式洞门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洞门端墙后尽量回填轻质填料。

(三)隧址区存在湿陷性黄土、松软土等特殊性岩土,存在崩塌、滑坡及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下阶段应补充完善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优化工程措施。

(四)下阶段进一步完善隧道防排水设计,加强进出口边仰坡稳定性设计,科学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确保安全。

七、路线交叉

全线互通式 (略) 基本合理,立交型式及技术指标采用基本适当,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互通式立交平纵面及分汇流段的线形过度,加强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提高服务水平和运行安全性,减小工程规模; (略) 于挖方的互通三角区,在不影响视距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整平,减少弃方。

(一)兰秦、中通道互通式立交采用双喇叭方案,应进 (略) 分流比例,优化分合流过渡和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保证运行安全和效率。

(二)原则同意二道岘互通立交采用单喇叭方案。下阶段进一步优化匝道布设,减少工程规模。

(三)原则同意崖头互通立交采用T形方案。下阶段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科学合理确定该立交型式及方案,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原则同意咸水河立交采用单喇叭方案,下阶段应结合地方政府 (略) 情况,合理确定立交位置。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原则同意安全、管理、养护、服务设施及监控、通信、收费系统设计方案。

(一)原则同意标志、标线、护栏、防眩、视线诱导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下阶段应结合安全性评价,进一步优化安全设施设置,重点加强桥梁、隧道、公铁交叉、互通式立交、服务设施出 (略) (略) 段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完善指示标志设计,合理引导车流,保障行车安全。交通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

(二)同意全线采用的收费制式。 (略) 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道设置,完善超限、超载车辆检测设计及危险品车辆的管理措施。

(三)通信系统采用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的方案。

(四)同意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对互通式立交及服务设 (略) 段实施重点监控。监控系统设计应与运营管理模式紧密结合,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 (略) 基本合理。同意设 (略) 、 (略) 1处(含收费广场)、 (略) 1处( (略) 合建)、 (略) 1处。房屋建筑设计应考虑与交警、 (略) 门联合办公的需要。

核定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 点击查看>> 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70亩。

九、概算

傅家 (略) 初步设计概算依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 (略) 及甘肃省有关定额、管理规定编制。核定本项目总概算金额为6,907,489,825元(含建设期利息428,552,453元)。其中:

(一)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4,634,577,897元。

(二)核定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824,777,950元。

(三)核定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11,060,698元。

(四)核定预备费308,520,827元。

项目实际投资应控制在批准概算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十、实施要求

(一)按照《 (略) (略) 建设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 (略) 发〔2015〕 (略) )要求,本项目采用改进的传统模式进行管理,项目法人 (略) (略) ,对项目建设管理负总责,项目负责人为邵建鸿。同时,应在监理合同中进一步明确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的职责界面。

(二)应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项目法人据此批复组织编制施工图设计和招标文件,加强详测、详勘及验收工作,注 (略) 属地区相关工程建设经验,确保设计与工程地质紧密结合。

(三)下阶段要按 (略) “ (略) ”、“品质工程”等相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强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措施, (略) 建设品质。

(四)下阶段要加强取、弃土场及施工便道、 (略) 场等临时性工程设计,确保附属工程与主体工程的协调统一;加强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设计,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通畅和通行安全。

(五)项目法人应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加强与各 (略) 门的沟通和协调,加大施工图设计和审查深度,涉铁交叉工程 (略) (略) 门意见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充分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地形地质复杂工点进行方案优化,结合安全性评价报告制定重大风险应急预案,确保设计质量与安全。

(六)结 (略) 《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技术指南》和《关于进 (略) 交通标线质量的指导意见》( (略) 〔2019〕 (略) )相关要求,重点做好隧道照明、交安 (略) 段的标线质量管控工作。

(七)应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结相关手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工程管理,深化现代化工程管理,推行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注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节能减排,严格履行环境保护要求。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八)下阶段结合项目沿线地方特色及 (略) ,积极探索融资、建设、收费、养护、 (略) 衍经济开发等新机制, (略) 衍经济产业链。

(九)项目建设工期(自开工之日起)48个月。


附件:G312线傅家 (略) 初步设计概算汇总表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

2021年4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点击查看>> i1p.doc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