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幸福鄱湖:为什么要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科普幸福鄱湖:为什么要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

  • 索 引 号:GCX0012/2022- 点击查看>>

    发文机关: (略)

  •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2-05-16

科普幸福鄱湖:为什么要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

发布日期:2022-05-1617:32浏览次数: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为什么要建设这个枢纽?枢纽建成后将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带你科普——鄱阳湖,承纳江西境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来水,经湖口汇入长江,水位涨落受五河来水及长江水位的双重影响,具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自然特征,也因此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生态安全屏障、国际重要湿地、世界生命湖泊网中国唯一成员。

随着长江上游控制性工程相继建成,长江、鄱阳湖的江湖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长江干流同流量水位降低,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减弱,鄱阳湖秋冬季枯水频现并呈常态化,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鄱阳湖生态和民生。未来,长江中上游水文情势变化将长期存在,江湖关系变化将进一步加剧,鄱阳湖生态功能将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考验。

为系统治理改善鄱阳湖秋冬季枯水位现状、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经过多年的反复论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迫在眉睫。

鄱阳湖枯水位降低且呈常态化

水文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受江湖关系变化影响,2003年以来鄱阳湖秋冬季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枯水位降低且呈趋势性和常态化。10月份水位最大降幅2.52m, (略) 点历史最低水位均出现在2003年以后。

即使丰水年鄱阳湖秋冬季仍然枯水严重:2010年,10月份后低于枯水位(10米)的时间达174天;2020年,鄱阳湖11月16日进入枯水期,日均降幅0.15米,至11月26日进入低枯水位(8米),仅用10天,枯水持续147天;2021年10月份,长江上游及汉江流域秋汛结束后,鄱阳湖水位快速由偏高转为偏低,11月2日进入枯水期(较常年偏低1.04米),11月23日进入低枯水期(较常年偏低1.65米)。

湿地退化 水生生物减少 候鸟越冬生存环境衰退

专家介绍,秋季退水过快,枯水期延长,使得土壤含水量降低,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洲滩植被带逐渐扩张,沉水植被出现萎缩,种群结构简单化,生物量降低,中生化、旱生化趋势显现。如狗牙根等中生性植 (略) 扩展,南荻、苔草等湿生植被群落下移,沉水植被的优势物种马来眼子菜分布面积明显减少。

秋季退水快,还会造成苔草等洲滩植物发育提前并快速变老,纤维化严重,雁类不喜食。土壤快速变硬,使得鹤类刨食沉水植物块茎难度加大。近些年的监测表明,尽管候鸟的数量稳定,但种群结构已发生改变,以水域为觅食生境的鸭类和以小型鱼类和底栖动物为食的黑鹳、苍鹭、白琵鹭和鹬类数量明显下降;觅食地域已发生改变,白鹤等候鸟无法从天然湿地觅取足够的食物,不得不散分在湖堤外的藕池、稻田中。根据2021年12月全湖调查结果,鄱阳湖4065只白鹤中有80%以上的白鹤分布在湖外。

此外,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育肥场面积逐渐缩小,质量不断下降。枯水压缩了江豚的活动空间,近年来在枯水季节收集到的江豚死亡信息,大多与异常低水位、枯水位时间长等有关。

城乡供水矛盾加剧 通航能力受阻明显

鄱阳湖枯水期时间提前、延长、枯水位降低且呈常态化,也造成当地城乡供水矛盾不断加剧。秋冬季枯水直接影响到沿湖359万城镇居民和4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据多年数据统计,2003年至今湖区发生严重干旱10多次,沿湖242万亩农作物灌溉水源不足, (略) 分农业灌溉蓄水工程无水可供。

此外,近年来枯水季节均发生了严重的堵船现象,大量船舶航行受限,数量明显减少,枯水期航道不能满足船舶大型化和水运量快速增长的要求。

鄱阳湖水利枢纽长啥样?可调式全闸工程

据了解,鄱阳湖水利枢纽功能定位为科学调整江湖关系,恢复鄱阳湖水文节律和自然生态,提高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鄱阳湖和长江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兼有供水、灌溉、航运等效益,是通过长期科学论证比选后得出的鄱阳湖治理与保护的最优方案,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题中应有之义,是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举措。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开放式、顺应自然水文节律的可调式全闸工程,闸门全开,相当于“一座桥”,风险可控。枢纽共设置64孔泄水闸,其中净宽20米的常规泄水闸7孔(含1孔生态泄水闸,满足下行鱼利用表层水泄流的需要);净宽26米的泄水闸53孔;净宽60米的大孔泄水闸4孔(便于江豚迁移);在枢纽左岸设置3线单级船闸;在枢纽左岸、中间和右岸设置3线4条鱼道。

鄱阳湖水利枢纽按照“调枯不控洪”的原则,每年4月至8月闸门全开,江湖连通。9月至次年3月采用以多年平均水位线为基础、体现丰平枯年际水位变化的调度方案,恢复天然水文节律。工程立足对生态的不可替代性,不改变江湖连 (略) ,不改变鄱阳湖入长江的总水量,不改变鄱阳湖“夏丰冬枯”的基本形态,仅仅调整每年9月至次年3月入江水量的分配过程,避免鄱阳湖秋季退水快和枯水常态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枢纽建成后将会对生态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水是生态保护的基础,鄱阳湖水位消落与湿地植被发育和候鸟生存环境的耦合是生态修复的关键。鄱阳湖水利枢纽通过科学调度,可满足湿地动态特征对不同水位的需求,恢复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过程。

江西省水利厅介绍,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后,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三方面积极影响:

改善湿地土壤水分条件,提高枯水期洲滩土壤含水量,进一步改善碟形湖生存环境质量;有利于洲滩秋季植被 (略) 的形成,恢复鄱阳湖湿地类型从草滩→泥滩→浅水洼地等渐次出露过程,扩大沉水植物的适生范围。

湿地植被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为越冬候鸟提供适宜的觅食生境,有利于白鹤、小天鹅、鸿雁等珍稀涉禽和游禽的觅食,提升鸟类栖息地功能,使候鸟回归湖区,对吴城、南矶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影响。

恢复鱼类索饵场、产卵场、育肥场面积,有利于其繁殖和种群增殖。渔业资源的恢复和生存空间的增大有利于江豚在鄱阳湖维持一个长期稳定的种群。

是否考虑民生?枢纽建设旨在让鄱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湖

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宗旨是为人民谋幸福。鄱阳湖水利枢纽通过科学合理调控枯水期水位,可满足水安全保障、支持水生态修复,促进水环境保护、维护湖泊生态功能,恢复鄱阳湖盛景,让鄱阳湖的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真正让鄱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湖,让湖区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供水效益。环 (略) 的供水保证率可从现状的80~97%提高至97~100%,环湖农村102个乡镇的水源供水保证率从现状的70~85%提高至90%以上,可为400多万环湖区的城市和乡镇居民生活和生产提供用水安全保障。

二是灌溉效益。可改善湖区242万亩晚稻灌溉条件,提高约 点击查看>> 万亩新增灌溉面积的灌溉保证率,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水源保障。

三是渔业方面。可扩大湖内定居性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面积,改善其生存条件,增加渔业资源。

四是航运方面。可改善湖区 (略) 分河段航道条件,增加枯水期航道水深和航道宽度,新增深水岸线。

五是宜居水环境方面。可为沿湖城镇提供较为稳定的秋冬季河湖景观水面,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与环境,促进湖区建设与发展。

对中下游影响如何?可作为下游紧急情况时应急备用水源

鄱阳湖水利枢纽的修建一直是长江中下游人民关注的焦点。枢纽统筹考虑鄱阳湖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需要,可有效消减长江上游水库蓄水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恢复并维护良好的江湖关系。

一方面,缓解汛后蓄水对长江湖口以下河段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另一方面,减缓近年来因蓄水期干流流量减少引起的湖区水位下降过快趋势,恢复湖区水位自然下降过程。在长江上游水库汛后蓄水前, (略) 分湖区洪水资源,基本不影响长江干流流量,且枯水期对长江下游有一定补水作用,可作为下游遇特枯年份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备用水源。

据测算,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蓄水期,枢纽运用平均可增加下泄水量 点击查看>> 亿立方米;最大可增加约 点击查看>> 亿立方米,当水位为10米时,湖区留存水量8.11亿立方米,在长江干流特枯时段或遇突发水环境事件时,枢纽可迅速开闸,恢复天然状态,利用鄱阳湖提前蓄好的“一湖清水”进 (略) 理,提高长江湖口以下河段及鄱阳湖区水资源的安全保障率。



  • 索 引 号:GCX0012/2022- 点击查看>>

    发文机关: (略)

  •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2-05-16

科普幸福鄱湖:为什么要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

发布日期:2022-05-1617:32浏览次数: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为什么要建设这个枢纽?枢纽建成后将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带你科普——鄱阳湖,承纳江西境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来水,经湖口汇入长江,水位涨落受五河来水及长江水位的双重影响,具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自然特征,也因此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生态安全屏障、国际重要湿地、世界生命湖泊网中国唯一成员。

随着长江上游控制性工程相继建成,长江、鄱阳湖的江湖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长江干流同流量水位降低,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减弱,鄱阳湖秋冬季枯水频现并呈常态化,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鄱阳湖生态和民生。未来,长江中上游水文情势变化将长期存在,江湖关系变化将进一步加剧,鄱阳湖生态功能将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考验。

为系统治理改善鄱阳湖秋冬季枯水位现状、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经过多年的反复论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迫在眉睫。

鄱阳湖枯水位降低且呈常态化

水文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受江湖关系变化影响,2003年以来鄱阳湖秋冬季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枯水位降低且呈趋势性和常态化。10月份水位最大降幅2.52m, (略) 点历史最低水位均出现在2003年以后。

即使丰水年鄱阳湖秋冬季仍然枯水严重:2010年,10月份后低于枯水位(10米)的时间达174天;2020年,鄱阳湖11月16日进入枯水期,日均降幅0.15米,至11月26日进入低枯水位(8米),仅用10天,枯水持续147天;2021年10月份,长江上游及汉江流域秋汛结束后,鄱阳湖水位快速由偏高转为偏低,11月2日进入枯水期(较常年偏低1.04米),11月23日进入低枯水期(较常年偏低1.65米)。

湿地退化 水生生物减少 候鸟越冬生存环境衰退

专家介绍,秋季退水过快,枯水期延长,使得土壤含水量降低,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洲滩植被带逐渐扩张,沉水植被出现萎缩,种群结构简单化,生物量降低,中生化、旱生化趋势显现。如狗牙根等中生性植 (略) 扩展,南荻、苔草等湿生植被群落下移,沉水植被的优势物种马来眼子菜分布面积明显减少。

秋季退水快,还会造成苔草等洲滩植物发育提前并快速变老,纤维化严重,雁类不喜食。土壤快速变硬,使得鹤类刨食沉水植物块茎难度加大。近些年的监测表明,尽管候鸟的数量稳定,但种群结构已发生改变,以水域为觅食生境的鸭类和以小型鱼类和底栖动物为食的黑鹳、苍鹭、白琵鹭和鹬类数量明显下降;觅食地域已发生改变,白鹤等候鸟无法从天然湿地觅取足够的食物,不得不散分在湖堤外的藕池、稻田中。根据2021年12月全湖调查结果,鄱阳湖4065只白鹤中有80%以上的白鹤分布在湖外。

此外,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育肥场面积逐渐缩小,质量不断下降。枯水压缩了江豚的活动空间,近年来在枯水季节收集到的江豚死亡信息,大多与异常低水位、枯水位时间长等有关。

城乡供水矛盾加剧 通航能力受阻明显

鄱阳湖枯水期时间提前、延长、枯水位降低且呈常态化,也造成当地城乡供水矛盾不断加剧。秋冬季枯水直接影响到沿湖359万城镇居民和4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据多年数据统计,2003年至今湖区发生严重干旱10多次,沿湖242万亩农作物灌溉水源不足, (略) 分农业灌溉蓄水工程无水可供。

此外,近年来枯水季节均发生了严重的堵船现象,大量船舶航行受限,数量明显减少,枯水期航道不能满足船舶大型化和水运量快速增长的要求。

鄱阳湖水利枢纽长啥样?可调式全闸工程

据了解,鄱阳湖水利枢纽功能定位为科学调整江湖关系,恢复鄱阳湖水文节律和自然生态,提高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鄱阳湖和长江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兼有供水、灌溉、航运等效益,是通过长期科学论证比选后得出的鄱阳湖治理与保护的最优方案,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题中应有之义,是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举措。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开放式、顺应自然水文节律的可调式全闸工程,闸门全开,相当于“一座桥”,风险可控。枢纽共设置64孔泄水闸,其中净宽20米的常规泄水闸7孔(含1孔生态泄水闸,满足下行鱼利用表层水泄流的需要);净宽26米的泄水闸53孔;净宽60米的大孔泄水闸4孔(便于江豚迁移);在枢纽左岸设置3线单级船闸;在枢纽左岸、中间和右岸设置3线4条鱼道。

鄱阳湖水利枢纽按照“调枯不控洪”的原则,每年4月至8月闸门全开,江湖连通。9月至次年3月采用以多年平均水位线为基础、体现丰平枯年际水位变化的调度方案,恢复天然水文节律。工程立足对生态的不可替代性,不改变江湖连 (略) ,不改变鄱阳湖入长江的总水量,不改变鄱阳湖“夏丰冬枯”的基本形态,仅仅调整每年9月至次年3月入江水量的分配过程,避免鄱阳湖秋季退水快和枯水常态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枢纽建成后将会对生态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水是生态保护的基础,鄱阳湖水位消落与湿地植被发育和候鸟生存环境的耦合是生态修复的关键。鄱阳湖水利枢纽通过科学调度,可满足湿地动态特征对不同水位的需求,恢复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过程。

江西省水利厅介绍,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后,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三方面积极影响:

改善湿地土壤水分条件,提高枯水期洲滩土壤含水量,进一步改善碟形湖生存环境质量;有利于洲滩秋季植被 (略) 的形成,恢复鄱阳湖湿地类型从草滩→泥滩→浅水洼地等渐次出露过程,扩大沉水植物的适生范围。

湿地植被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为越冬候鸟提供适宜的觅食生境,有利于白鹤、小天鹅、鸿雁等珍稀涉禽和游禽的觅食,提升鸟类栖息地功能,使候鸟回归湖区,对吴城、南矶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影响。

恢复鱼类索饵场、产卵场、育肥场面积,有利于其繁殖和种群增殖。渔业资源的恢复和生存空间的增大有利于江豚在鄱阳湖维持一个长期稳定的种群。

是否考虑民生?枢纽建设旨在让鄱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湖

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宗旨是为人民谋幸福。鄱阳湖水利枢纽通过科学合理调控枯水期水位,可满足水安全保障、支持水生态修复,促进水环境保护、维护湖泊生态功能,恢复鄱阳湖盛景,让鄱阳湖的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真正让鄱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湖,让湖区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供水效益。环 (略) 的供水保证率可从现状的80~97%提高至97~100%,环湖农村102个乡镇的水源供水保证率从现状的70~85%提高至90%以上,可为400多万环湖区的城市和乡镇居民生活和生产提供用水安全保障。

二是灌溉效益。可改善湖区242万亩晚稻灌溉条件,提高约 点击查看>> 万亩新增灌溉面积的灌溉保证率,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水源保障。

三是渔业方面。可扩大湖内定居性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面积,改善其生存条件,增加渔业资源。

四是航运方面。可改善湖区 (略) 分河段航道条件,增加枯水期航道水深和航道宽度,新增深水岸线。

五是宜居水环境方面。可为沿湖城镇提供较为稳定的秋冬季河湖景观水面,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与环境,促进湖区建设与发展。

对中下游影响如何?可作为下游紧急情况时应急备用水源

鄱阳湖水利枢纽的修建一直是长江中下游人民关注的焦点。枢纽统筹考虑鄱阳湖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需要,可有效消减长江上游水库蓄水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恢复并维护良好的江湖关系。

一方面,缓解汛后蓄水对长江湖口以下河段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另一方面,减缓近年来因蓄水期干流流量减少引起的湖区水位下降过快趋势,恢复湖区水位自然下降过程。在长江上游水库汛后蓄水前, (略) 分湖区洪水资源,基本不影响长江干流流量,且枯水期对长江下游有一定补水作用,可作为下游遇特枯年份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备用水源。

据测算,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蓄水期,枢纽运用平均可增加下泄水量 点击查看>> 亿立方米;最大可增加约 点击查看>> 亿立方米,当水位为10米时,湖区留存水量8.11亿立方米,在长江干流特枯时段或遇突发水环境事件时,枢纽可迅速开闸,恢复天然状态,利用鄱阳湖提前蓄好的“一湖清水”进 (略) 理,提高长江湖口以下河段及鄱阳湖区水资源的安全保障率。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