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莆田市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前言
一、规划的目的及意义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食品产业还是带动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莆田市食品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也是莆田市未来五年内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今后五年,将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时期,更是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应对食品产业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统筹规划食品产业的发展,特制定《莆田市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指导我市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期限:本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年,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规划》编制范围:对莆田市食品产业总体发展进行了规划,涉及子行业有:果蔬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粮食加工业、酒类制造业、家畜加工业和其他产业(如茶叶加工、菌类加工、调味品加工等)。《规划》编制涵盖莆田市行政辖区,包括涵江区、城厢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和湄洲湾北岸开发区。
三、规划依据《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福建省“十二五” (略) 》
2、《福建省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 (略) 规划》
3、《福建省轻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4、《莆田市 (略)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 (略) 》
5、《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
6、《全国优势农 (略) 分品种规划》
7、《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
8、《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莆田市地理环境优越,特产资源丰富。食品产业作为莆田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海产品、果汁饮料、茶叶、蛋制品、酒制品、米面油食品、果蔬、肉制品、保健品、饲料等,又有兴化米粉、南日鲍等名优产品,构成了独具莆田特色的食品文化。“十一五”期间,莆田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民资回归工程,加快食品产业建设与转型,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实力显著增强。
(一)区位优势1.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略) 和湄 (略) 支线的相继开工建设, (略) 货客运的 点击查看>> 续开通,彻底改变 (略) 的历史,标志着莆田进入“高铁”时代。沈海高速莆田段扩建工程基本建成,莆永高速和沈海复线莆田段相继开工,莆田与海峡西岸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顺畅。 (略) 、城港大道一期、荔港大道、仙港 (略) 一 (略) 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湄洲湾北岸港口疏港条件明显改善。国道、省道纵横有序,港口、供水、供电等设施日臻完善,极大拓展了莆田市的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莆田将成为东南沿海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用地空间扩大,莆田在福建、海西乃至全国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显,更多有利要素将向莆田集聚,促进莆田向内地进一步开拓食品加工的原材料生产供应腹地。
2.港口资源丰富
莆田拥有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三大港湾。其中湄洲湾位置适中,航道顺直,水深港阔,不冻不淤,避风良好,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大型深水泊位80多个,是目前全国少数几个能够建设30 万吨以上深水泊位的海港之一,建设国际性深水大港条件十分优越。秀屿10万吨级LNG专用码头、4万吨级木材专用码头投入使用;东吴作业区东1#-6#和东1#、东2#多用途泊位、国投煤炭专用码头和罗屿40万吨级干散货码头、秀屿2-3#泊位相继开工建设,湄洲湾北岸港口建设快速推进。这都为莆田市食品产业的国内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资源优势莆田市气候条件良好,地貌多样,背山面海,境内有木兰溪、延寿溪、秋芦溪等七大河流,物产丰富,品类繁多。全市土地面积 点击查看>> 万公顷,耕地6.
食品产业是莆田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网络,也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十一五”期间,莆田市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模扩展较快。201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15家,完成总产值 点击查看>> 亿元,是2006年的2.1倍。10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HACCP认证,19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ISO认证,2家食品生产企业建立省 (略) ,6家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市 (略)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英博雪津、东南香、闽中、新美等43家食品企业中,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产值增长率一般能保持在20%到30%。二是企业数量和实力不断增大。莆田市食品产业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7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详见图2。 (略) 已在新加坡上市, (略) 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基金注资后,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第二年。三是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基础。全市食品产业的产品有34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40个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20个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3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莆田市食品产业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品牌数均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莆田桂圆、枇杷、南日鲍鱼、度尾文旦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兴化米粉也正在申请原产地地理标志。食品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展及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为莆田市食品产业扩大市场,打响知名度提供了保障。
(四)投资优势莆田市是福建省的重点侨乡,民间资本雄厚,拥有一批千万甚至超亿元资本的莆籍 (略) 点击查看>> ,为莆田市食品产业的品牌及渠道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世界各地有200多万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150多万,足迹遍及7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中城市有90万莆商活跃在各条经济战线,年创产值8000亿元。莆田近年来进一步深化推进“民资回归工程”,引导莆商回乡投资兴业,服务家乡发展。此外,莆田市还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以保障良好的投资环境,在莆田市投资建设的项目除享受国家、省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还将享受莆田市在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拥有雄厚的民间资本、优惠的投资政策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莆田市食品产业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制约因素(一)食品深加工程度不高莆田市食品产业总产值和企业数量与邻市如泉州、福州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009年,泉州市食品产业完成产值 点击查看>> 亿元,其中糖果、膨化食品占有全国最大的市场份额。根据调研情况,2009年莆田市产值在10亿元左右的食品企业仅有 (略) 、 (略) 、东 (略) 、 (略) 四家。莆田市还存在大量家庭作坊式小企业,暴露出规模和产能无法满足需求的缺陷; (略) 限,产品精深加工程度相对不高,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无法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工业产值,影响了食品产业的发展。
(二)市场开发与品牌推广力度不够目前莆田市食品企业知名品牌较少,呈现规模小、数量多、经营杂的现象,市场单一且范围狭窄。食品企业国内流通渠道多为超市和代理商,许多企业的市场集中在国外, (略) 在开拓阶段,知名度较低,品牌效应不足。水产、粮油、果蔬等优势产品的品牌数量偏少,曾一度饮誉海内外的“兴化桂圆干”甚至出现弱化的趋势。市场开发不足、品牌推广较弱成为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罐头、净菜等产品以出口为主,但在国内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影响了国内市场的规模。
(三)企业规模化及产业聚集度低莆田拥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如枇杷、桂圆、兴化粉、南日鲍,但各子行业缺乏整合,导致力量分散,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削弱了品牌优势、阻碍了企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无法有效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如列入调研目录的企业中,进行枇杷深加工的企业就有新美、天喔、天妃红、红太阳五家,可是每家的枇杷加工规模都较小, (略) 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未能采用抱团营销、资源整合等协同发展方式,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影响了莆田市食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企业经营资源不足资金压力大,融资困难,贷款风险大、额度小、门槛高是调研中绝大多数企业反映的问题。规模较小的企业贷款难度大,自筹资金占较大比例;规模大的企业更新设备、生产线、上马新项目的融资较为困难。由于资金限制,相当多的企业无法完成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产品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阻碍了企业进一步成长。
食品专业人才、熟练技术工和销售人才是目前莆田市食品企业缺口较大的三类人才,现有的员工良莠不齐,企业中大专以上 (略) 占比例小。特别是许多企业随着规模逐年扩大,需要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专业物流人才更加短缺。
(五)政府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虽然莆田市政府已对食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扶持,但仍存在着以下制约因素: (略) 门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够,影响企业竞争力;对某些食品企 (略) 罚力度不够,影响市场秩序;食品行业标准化建设滞后,食品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地方交通基础设施不足,限制企业物流发展。
(六)面临周边地区同行业竞争莆田市与海峡西岸 (略) 城市福州、厦门、泉州为邻,食品产业基础和地理优势不及福厦泉三地,产业集群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也相对较小。在“十一五”期间,福州、厦门、泉州的食品产业在经济总量、品牌影响力、产业链构建等方面都有很大增长,相对而言,莆田市食品产业对项目、资金、人才等吸引力较弱,为避免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莆田市必须加大对食品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明确定位及发展目标,走 (略) ,继续巩固食品产业作为莆田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地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三、发展机遇(一)产业发展空间持续扩大食品产业与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密切相关,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产业。以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加工率为主要特征的发达国家食品产业近年来稳步发展,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食品产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二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通过联合并购、建立全球性的购销网络, (略) 已占全球食品市场的20%。三是加工技术和装备高新化。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基础学科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食品产业,新型膜分离设备、连续冻干设备、超低温单体冷冻设备等大型关键装备得到普遍应用。高效制汁与浓缩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膨化技术等也成为国际上食品加工业的研究热点。四是安全绿色食品、功能性食品、方便食品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安全、营养、方便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五是各国食品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区域优势,区域特色食品在全球 (略) 占份额不断扩大。
我国食品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产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点击查看>>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投入低、产品加工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因此,今后我国食品产业将加快由资源驱动为主向资本技术驱动为主转变,呈现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发展趋势:工业化水平提高;产品方便化、多样化;产业集中度提高。此外,我国食品产业链整合速度加快,一些大型加工企业构建“市场—加工—种养殖”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打造 (略) 发展模式,并以供应链管理理念在加工、运输、配送、零售等环节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二)莆田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0年莆田市实现生产总值815亿元。在工业方面,莆田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积极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模不断增长,2010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330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8家,完成产值 点击查看>> 亿元。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形成了鞋革、食品、机械、电子、服装等十大产业集群。2010年,十大产业集群的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点击查看>>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形成规模,已初步形成了湄洲湾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涵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仙游经济开发区等。四是工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农业方面,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莆田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 (略) 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涵江的华林蔬菜、南日鲍鱼、常太龙眼、萩芦枇杷、度尾文旦柚、优利可种猪和仙游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莆田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为莆田市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三)海西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略) 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给福建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是莆田寻求突破发展的重要契机。两岸关系正迈向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阶段,两岸交流“三通”全面实现,使得各领域、各界的交往更加频繁。特别是ECFA的签署,进一步开拓了两岸交流合作的广阔前景,海西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
莆田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 (略) 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位居闽 (略) ,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临,港口资源、农业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一纵一横”铁路、“两纵两横” (略) 以及一批重大港航设施的建设,莆田将成为东进西出、南联北接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在“十二五”期间,莆田市应把握先行先试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在农业、食品加工业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台湾在农产品种植、深加工、营销、流通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食品流通中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及完善,大力吸引包括台商在内的更多投资者来我市投资,让更多大项目、大企业落户莆田,推进莆田市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促进产业发展政策相继出台“十二五”时期是海西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莆田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成为海西新兴发展极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许多优惠与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开创性地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兴特色产业战略、大打基础设施战役、大推抱团营销策略、大搞服务体系建设等,政府对项目引进、产业集聚、园区发展等工作高度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与利好政策下,莆田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食品产业化发展必将取得新突破,获得新丰收。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 “以港兴市、工业强市” (略) 署,从莆田市食品产业实际出发,以“产业集群”“特色经营”和“品牌战略”为核心,进一步发挥莆田市食品产业的比较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 (略) ,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传统食品企业,做精做细特色食品企业,培育壮大现代食品企业,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实现食品产业跨越式发展,把莆田建成福建乃至全国的特色食品生产基地。
(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和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巩固城镇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引导食品企业发展优质安全、营养保健、方便快捷的食品。
2.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和优势行业流动,促进产业延伸,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带(区)。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支持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发展,将莆田市的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3.坚持自主创新原则
支持食品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品质升级。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稳定和增强特色产品的品质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
4.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推进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构建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参照国际标准,根据国家食品标准和统一、规范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控系统体系。 (略) 门协调的基础上,强化食品加工业的市场准入管理,确保食品在原料、加工、包装、运输和食用等全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提高莆田食品的美誉度。
5.坚持项目带动原则
进一步加强项目策划,持续深化项目带动,大力引进一批能够促进食品产业壮大的重点项目,实施一批能够延伸食品产业链的上、下游重点关联项目,抓好一批能够推动食品产业升级的项目,提升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逐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和富有生机活力的项目带动长效机制,增强食品产业经济持续发展后劲。
6.坚持循环发展原则
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则,重视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食物出品率,降低资源消耗,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大力发展资源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拓宽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
二、总体发展战略立足于莆田市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充分发挥莆田食品产业的比较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方向,引导莆田市食品产业朝着“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总部化”的方向发展。
(一)产业集群战略1.以优势企业推进产业集群,把优势企业和核心企业作为发展产业集群的突破口。一是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和配套产业,走产业延伸、产业关联、 (略) 子。
2.以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业集群,把发展中小企业与发展非公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带动,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联盟作用,促进中小型企业协同发展,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规模效应的食品产业集群。
3.以高技术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挥好高新园区的作用,重视食品产业关联度,建立起上、中、下游紧密联系的产业链。通过技术、资金、产品、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传递、重组和渗透,发展产业集群。 (略) 校为依托,抓好科技成果转化,突出转化重点,加快食品产业优势领域的高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产业集群。
4.以园区建设项目推进产业集群, (略) 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整合、优化和提升现有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根据各区县的区位优势和原有食品产业基础,找准食品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注重食品产业链的延伸,以园区建设项目的落实来培育“泛食品产业”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区位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链发展高地。
(二)特色经营战略1.依托本市无公害蔬菜、姬松茸、花蛤育苗、鲍鱼、鳗鱼、禽苗育种、种猪、无公害绿色茶叶、枇杷、油茶等规模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为食品产业提供优质原料,促进特色农产品通过深加工转化为市场精品,提高附加值。
2.发掘和推广“兴化粉”、“兴化桂圆干”、“南日鲍”等莆田传统食品及品牌,并以莆田特有的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妈祖平安文化为依托,大力开发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和具有莆田地域特色的旅游休闲食品。
3.充分整合莆商在长期的市场经营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优势资源及运营网络,形成具有莆田特色的经营模式。
(三)品牌经济战略1. 加大本地品牌的培育与整合力度,加快名牌产品开发步伐,并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重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突出产品设计与包装,实现商品品牌、注册商标与企业形象的统一,强化品牌延伸与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规模。
2.积极组织食品企业参加“
3.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采取抱团营销的策略,巩固现有品牌、创立新的品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莆田食品品牌群,并形成莆田各食品企业品牌协调发 (略) ,以提升莆田市食品产业整体形象及价值。
(四)总部经济战略1.选择区位好、条件成熟的区域,按照“总部企业集聚、科技含量高、现代服务业发达、功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要求,集中建设特 (略) 集聚区,打造适宜 (略) 经济发展的商务、居住和人文环境,提升莆田食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按照“培植、引进、回归” (略) ,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积极培植一批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充分发挥异地莆田藉商会的作用, (略) 在外的莆田籍食品企业回归,吸引莆田市行政区域外的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及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来莆田 (略) , (略) 经济的集聚带动效应,着力扩大食品企业的规模、优化食品产品结构、提高食品质量水平。
三、发展目标(一)规模和效益较快增长到2015年,食品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 点击查看>> 亿元增加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2%;利税总额从2010年的19亿元增加到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1%;食品产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从2010年的1.1:1提高到1.4:1。
(二)企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全市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3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50家以上,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过20亿元的5家,过50亿元的企业2家。
(三)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到2015年,全市食品产业中国驰名商标由2010年的3个增加到6个,省级名牌由2010年的40个增加到60个,省著名商标由2010年的20个增加到40个,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增加到50家。
(四)食品安全体系基本健全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体系、食品安全认证体系、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以及比较健全的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五)食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占食品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粮食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肉类屠宰加工、果蔬加工等行业的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食品产业“三废”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在2010年基础上,2015年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单位产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类 别 |
指 标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长率(%) | 属性 | |
速度效益 | 总产值(亿元) | 500 | 22 | 预期性 | |
利税(亿元) | 19 | 50 | 21 | ||
食品产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 | 1.1:1 | 1.4:1 | - | ||
企业结构 | 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个) | 36 | >50 | - | 预期性 |
其中: 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个) | 3 | 10 | - | ||
产值过20亿元的企业(个) | 1 | 5 | - | ||
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个) | 1 | 2 | - | ||
品牌结构 | |||||
中国驰名商标(个) | 3 | 6 | - | 预期性 | |
省名牌(个) | 40 | 60 | - | ||
省著名商标(个) | 20 | 40 | - | ||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 34 | 50 | - | ||
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 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的比重(%) | 35 | >40 | - | 预期性 |
资源与环境 | 单位产值能耗降低(%) | - | 20 | - | 约束性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 | 30 | -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80 | - | ||
单位产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 | 10 | - |
表2-1 “十二五”莆田市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三章 (略) 及重点子行业一、 (略)根据莆田市资源分布特点和食品产业发展目标,围绕原有食品龙头企业,空间上适度集中,形成能构筑完整产业链的食品生产基地或食品工业园区。根据莆田市现有的食品企业分布及园区建设情况,在管理上突破 (略) 限,整合各区县的资源,形成跨区县的具有产业集聚效能的食品产业联盟(特色优势明显的虚拟食品工业园区)。并在各类食品基地或食品工业园区内优先发展高技术含量,富有莆田文化特色,低碳环保的项目。
(一)食品原料加工基地1.特色水产养殖加工基地
充分发挥莆田水产资源优势,建立三大特色水产养殖加工基地。以平海湾、兴化湾为重点,以南日鲍的品牌优势为契机,在秀屿区建立全国最大的鲍鱼养殖加工基地;在城厢区灵川至枫亭海域建立全国主要的花蛤育苗基地;在涵江区建立烤鳗养殖加工基地。
2.饲料集中加工基地
在秀屿区做大做强饲料加工龙头企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秀屿港的港口优势与闽台合作的契机,借助该区优良的口岸优势和发达的水产养殖业,建立 点击查看>> 鱼饲料、鲍鱼饲料等集中加工基地。
3.果蔬种植加工基地
在仙游县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建立果蔬种植加工基地,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内名优果蔬、台湾农 (略)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场和花卉、有机茶等产业基地建设,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并通过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品牌影响力深化与台湾特色农业的合作。还应通过龙 (略) 经济效应,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省外的资源优势,拓展省外果蔬种植加工基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扩大产品影响力。
(二)食品工业园区1.涵江食品工业园区
涵江区是传统的食品企业集中地,集聚一批实力较强的食品企业,如雪津、东南香、华林蔬菜基地、红太阳等,建立食品工业园区。在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扩建增产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展以啤酒、果酒、果汁饮料、精制茶饮料等为基础的罐装饮料加工业,发展小麦、玉米、荞麦、燕麦等谷物加工业及米、面、油等粮食深加工产业,同时注重食品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包括原料基地建设、包装制品生产及物流服务提供等,形成产业集聚效益。
2.闽中有机食品工业园
(略) 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已在荔城区建立闽中有机食品工业园,该项目是莆田市打好“六大战役”的30个攻坚重点项目的重中之重,占地286亩,计划总投资近1亿美元,拟建 (略) ,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主要建设枇杷膏、龙眼膏、快熟米粉的生产车间及仓库;二期主要建设蘑菇等系列产品和冻干、烘干、速冻生产车间及2万吨冷库。
3.特色休闲食品(传统食品)加工园区
在城厢区及荔城区通过政府的引导、协调,促进传统企业做大做强,借助莆田市的“兴化桂圆干”“兴化粉”和“西天尾扁食”等传统食品,融合妈祖文化、休闲文化,逐步整合在建、待建的分散园区,做好特色休闲食品(传统食品)加工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打造各休闲食品、传统食品生产企业资源,提高凝聚力、扩大影响力,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莆田区域特色、凸显品牌战略和特色经营战略的区域特色休闲食品(传统食品)加工园区,振兴莆田传统名牌食品,打造莆田市食品产业的整体品牌。
(三) (略)1.食品交易城
在涵江区借助国际商贸城较为成熟的商品交易基础条件,整合原有食品交易门类和资源,成立各类食品交易 (略) ,实现各大食品企业产品快速进入流通市场,做好食品产业与市场的衔接。
2.食品物流园区
在秀屿区建立食品物流园区。 (略) 、 (略) 的投入 (略) 、港口的建设日趋完善,秀屿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依托特色水产养殖加工基地、饲料集中加工基地及仙游县的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借鉴湄洲湾北岸地区大型物流基地和秀屿临港物流园的建设经验,以食品流通为重点,建成集商品中转、交易为一体,辐射广大内 点击查看>> 山区腹地的食品物流园区。
3.食 (略)
在城厢区设立食品安全控制实验室, (略) (略) 校,联合国内外相关研发创新 (略) 校,提升研发能力,并与 (略) 门合作,开展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检测及控制,建立各食品企业产品信息数据库及相关信息交流平台。
最终使莆田市形成“三大食品原料加工基地、三大食品工业园区、三 (略) ”的“333” (略) 框架,详见图3。
二、重点子行业围绕莆田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按照量大值高、带动能力强、出口增值大、就业容量多、与人民生活关联程度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准则,确定莆田市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子行业为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粮食加工、酒类制造、饲料加工、家畜加工等,兼顾发展茶叶加工、菌类加工、调味品加工等子行业。并根据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四型”(风味型、营养型、休闲型、功能型)和“三低”(低热量、低脂肪、低糖)保健食品,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对食品的需求。
(一)果蔬加工业随着消费者对果蔬加工品的质量要求不断上升,果蔬加工业的总趋势是力求保持鲜嫩、营养、方便、可口,无污染,“绿色”和“有机”蔬菜产品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也是市场竞争的“王牌”,所以做大做强果蔬加工业势在必行。
莆田市果蔬加工业应重视莆田传统水果原料枇杷、龙眼等水果的深加工,提高果蔬的附加价值,充分利用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四大名果”的品牌影响力、台湾农民创业园先进的种植技术等优势,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在本地及外地分类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因地制宜,建设特色蔬菜基地,还要根据加工需要,研究原料的质量、性状和加工适性,开发各种品质优良、适应市场需要的果蔬加工产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进对果蔬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果蔬加工业要重点发展:
1.果蔬速冻加工。选育适合速冻果蔬加工的专用品种,并对其加工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快速冻结和快速解冻新技术,开发速冻果蔬新型产品;开发生产能力高的连续螺旋式速冻机、超低温液氮和二氧化碳喷淋式速冻机以及配套的果蔬预冷机,并开展速冻包装材料的研发;建立并推广速冻果蔬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2.净菜或半加工蔬菜。净菜是指对蔬菜进行清洗、修整、分级、包装,有时还要求去皮、去芯、切分,使蔬菜可食率接近100%,并基本达到直接烹调的卫生要求,净菜上市既满足了消费者快节奏生活的要求,也为企业树立了形象,同时减少运输压力和城市垃圾,改善城市卫生和市容。蔬 (略) 理--净菜加工在国际国内已逐渐受到重视,莆田市果蔬种植面积大,可大力发展净菜或半加工蔬菜的生产。
3.果蔬汁加工。加强果蔬汁加工专用品种引进和选育, (略) 理技术、高效榨汁技术、膜技术、非热力杀菌技术、无菌包装技术、浓缩汁冷冻贮藏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等;对引进的关 (略) 件及加工工艺进行消化、吸收,同时引进新型的加工设备,如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机等;开发果蔬汁新产品,主要包括NFC果蔬汁(非浓缩还原汁)、复合汁和果蔬汁主剂等。
4.果蔬罐头加工。选育适合罐头加工的专用品种,并对其加工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开发轻糖低盐、保健型等新型果蔬罐头产品及各类酱菜小包装产品。加强电脑程序控制自动杀菌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研究,研发连续化、智能化的加工装备;开发易开罐、软包装、半刚性包装等新型包装容器和材料;建立并推广罐头加工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5.果蔬休闲食品。大力发展传统果蔬休闲食品,引进技术、开发新品种,扩大传统果蔬休闲食品生产规模。加大对“天然、绿色、营养、方便”的新型休闲食品的研究与投入,学习国外的经验和技术,或者引入国内外著名品牌,发展具有莆田当地特色的天然果蔬休闲食品。通过与新疆开展农业合作引入新疆特产番茄,将其深加工成番茄休闲食品及番茄酱等食品,并逐步扩大对新疆其他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
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蔬加工业体系。“十二五”期间,果蔬加工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5%,2015年果蔬加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培育大型企业1-2家。
(二)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是莆田市农产品加工出口的优势产业,要充分利用全国鲍鱼主产地、鳗鱼养殖地、花蛤种苗供给地等资源优势,发挥“南日鲍”的品牌优势,围绕生态、高效、品牌三个关键环节,优化养殖品 (略) 、推行健康养殖模式,抓好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建设高效、特色鲜明的水产养殖基地。水产品加工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略) 化、经营集约化,着力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特色优势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扶持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东源、汇丰、海一百等出口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它们引进先进生产线,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高起点建设和改造一批精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速冻水产品(真鲷、章鱼等)、水产品罐头(鲍鱼罐头等)、贝藻类制品(海带结、红毛藻干品、紫菜等)、鱼糜制品(鱼丸、鱼糕、鱼片、鱼排等)和特色风味食品(烤鳗、即食小包装鱼制品等)。同时积极开展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氨基酸、活性肽、调味品、饲料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加大营销力度,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开发新兴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水产品加工业体系。2015年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要达到30亿元,水产品加工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
(三)粮食加工业粮食加工及制成品开始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粮食加工业要加速开展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粮食加工业是莆田市传统行业之一,产品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市场需求稳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粮食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东南香米业、 (略) 为代表的稻米精深加工、 (略) 为代表的小麦精深加工、 (略) 为代表的食用油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粮食加工企业要加强与湖南、辽宁、黑龙江、江苏、三明等地产粮区签订协议,通过长期挂钩、提前定价、预付定金等形式,开展粮食产销合作,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实施“公司+技术+农户+基地”的粮食产业化发展模式。粮食加工业要以东南香、 (略) 等龙头企业为基础,以稻谷加工为主,发展小麦、玉米及大麦、荞麦、燕麦、粟等其他谷物原料的加工,生产米制品、植物油、米酒、植物蛋白及其他深加工产品,并结合莆田的旅游文化和“妈祖文化”发展一些特色粮食小食品。
1.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扩大生产规模,稳健发展优质大米生产,推广大米配制、调质、小包装技术,开发精米加工新产品,如免淘米、上光米、强化米、香米等。
2.推广米制品工业化生产技术,重点发展米粉、快餐米饭、米饼等米制品,提高传统米制品生产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3.推广生物技术,适度发展植物油的生产及其品牌建设。
4.大力发展米蛋白、米糠营养素、米糠营养纤维、米糠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大米加工中的副产品如米糠、碎米和谷壳等的综合利用。
粮食加工业要按照“大规模、高水平、长链节”的目标,培育、扶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 (略) 型加工企业,提高企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加快东南香现代化环保型粮食加工园区、粮食深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包括中转库、储备库、港口库和粮食码头、 (略) 、批发市场等设施),满足现代粮食物流需要,进一步加大园区物流建设力度,形成多功能粮食物流平台。
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立起现代化粮食加工业体系。2015年粮食加工业产值达到80亿元。粮食加工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
(四)酒类制造业酒类制造业是莆田市国民经济增长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啤酒行业,充分利用现有啤酒品牌优势以及消费量增加的趋势,鼓励啤酒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在果酒行业,采用本地优质枇杷、龙眼、荔枝等为原料,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影响力;在白酒行业,发掘具有文化特色的“蔡襄”白酒品牌。
莆田是著名的中国枇杷之乡,莆田现有规模以上枇杷酒制品企业4家,并拥有30万亩的优质枇杷生产基地,枇杷酒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鼓励科研单位、 (略) 校与枇杷酒生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一批新型的枇杷酒产学研联合体,实现科研与市场的直接对接,加快枇杷酒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改进果酒生产工艺流程,改良枇杷酒的口感和功效,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加大发展力度。注重品牌建设,加大营销力度,立足莆田,面向全国,把莆田的枇杷酒产业做大做强,把莆田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枇杷酒生产基地。争取以枇杷酒发展为示范,带动其它果酒产品的发展。
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全国最具有竞争力的枇杷酒生产体系。2015年酒类制造业产值达到120亿元,酒类制造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2%。
(五)饲料加工业莆田市饲料加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品种,满足不同饲养品种、养殖方式对饲料产品的需求,实现品种系列化、结构多样化。加大“科技兴饲”步伐,增加科研投入,提高饲料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进饲料工业的技术升级,提升饲料工艺水平,增加配合饲料、单一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料的产品附加值,使莆田市饲料加工业在总量、质量和品种结构上有新的提高。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的监管,扶持企业加强质控能力建设,提高自身检验和检测能力,全面提升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
以华港饲料为龙头,以正源饲料为骨干,鼓励莆港饲料、正源饲料、八重洲、华兴饲料等联合发展,到“十二五”期末,饲料加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饲料加工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
(六)家畜加工业莆田市拥有特色家畜,如黑猪、绒毛乌骨鸡、黑鸭、山区黄羊等。家畜业要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提高黑猪的生产比重,积极推广无公害商品猪生产技术,改善猪肉品质;发挥种猪、水禽等畜禽品种优势,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农作物资源利用技术,促进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生产发展。要充分利用闽台农产品合作机会,引进台湾先进的屠宰工艺、分割肉加工技术、保鲜保藏技术和设备,吸引台湾资本入莆,发展肉制品、蛋品加工等加工业。肉制品加工业应推行定点屠宰,加大整合屠宰资源力度,以天怡为龙头,充分发挥其自身技术、设备、市场、管理、资金等优势和品牌效应,走 (略) ,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适当扩大肉松、香肠、肉丸等即食性和非即食性肉制品生产规模。蛋品加工业包括鲜蛋、再制蛋和蛋制品。以大老古为龙头,红太阳精品等为骨干,鼓励其发展清洁蛋,将禽蛋经过清洗、消毒、干燥、涂膜、 (略) 理,延长鲜蛋保质期,提高鲜蛋品质和安全性,大力发展松花蛋、咸蛋、红蛋及各种熟制蛋,同时充分利用蛋壳、蛋清、蛋黄、蛋膜等发展一些医疗、保健、美容方面的蛋制品,如卵磷脂、蛋黄油、溶菌酶等。
到“十二五”期末,家畜加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家畜加工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
在发展以上主导产业的同时,要兼顾其他产业的发展,如茶叶加工、食用菌、调味品加工等,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来发展这些产业,到“十二五”期末,产值达到10亿元。
表3-1莆田市食品产业重点子行业“十二五”主要目标
指标 | 类别 | 2015年 |
年产值(亿元) | 食品产业 | 500 |
其中:果蔬加工业 | 200 | |
水产品加工 | 30 | |
粮食加工 | 80 | |
酒类制造 | 120 | |
饲料加工业 | 50 | |
家畜加工业 | 10 | |
其他产业 | 10 | |
年均增长率(%) | 食品产业 | 22 |
其中:果蔬加工业 | 25 | |
水产品加工 | 20 | |
粮食加工 | 20 | |
酒类制造 | 22 | |
饲料加工业 | 20 | |
家畜加工业 | 20 | |
其他产业 | 20 |
发展重点项目的规划以加工类项目为核心,双向延伸产业链,实现食品产业向原料优质化、包装精美化、流通国际化、食品安全化转变。本规划在政府、 (略) 校调研的基础上,汇总101项重点项目。(详见附件:规划项目汇总表)
一、基地项目依托莆田市及各县区人民政府、发改委、农委 (略) 门以及重点龙头企业,采用现代研发与生产技术,实施如下基地项目:1、黑木耳、蘑菇、姬松茸等菌类生产基地;2、西红柿、枇杷、龙眼、荔枝、桂圆、文旦柚等特色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3、优质环保粮食生产基地;4、鲍鱼、鳗鱼、花蛤、鱿鱼、水藻等高效无污染水产养殖基地;5、健康茶叶生产基地;6、莆田特种黑猪、山区黄羊、黑鸡等禽畜养殖基地;7、有机食品基地或工业园。
二、加工项目(一)重点子行业食品加工项目规划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粮食加工、酒类制造、饲料加工和家畜加工等重点子行业的食品加工、特色加工及副食品的精深加工项目。可与高校等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地区合作,通过引进、吸收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扩建、改造生产线,实现规模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种类,突出地域特色。
(二)其他食品加工项目1.茶叶
稳步发展袋泡茶,大力发展速溶茶、茶浓缩汁、超微茶粉,拓展茶叶食品加工等茶叶综合加工项目。
2.食用菌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利用莆田市蘑菇、黑木耳、姬松茸的资源优势,引进食用菌种植、保鲜、深加工技术,大力发展食用菌加工业。
三、配套项目食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包装、印刷、食品机械等产业的配合,食品项目的开展必须考虑相关产业项目的配套,可依托龙头企业,进行配套项目的自行投资建设,也可在食品产业集聚地或食品加工园区规划包装、印刷、食品机械等配套产业的招商引资。
四、食品流通项目重点建设荔城区以蔬菜水果加工产品为主的特色 (略) 、 (略) ;城厢区以休闲食品及饮料产品为主 (略) ;涵江区 (略) 、酒制 (略) (略) ;秀屿区的水产 (略) (略) ;仙游县可建立综合食品物流交易平台。
五、食品安全项目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改进各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同时力争建成莆田市国家食品质 (略) ,建设食品安全全程监控信息系统。
莆田市食品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莆田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的产业,为了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略) 门围绕组织领导、基础设施、软环境、品牌、人才、食品安全等方面着力构建促进莆田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
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莆田市食品产业 (略) 门及其对全市食品产业的统筹、协调、服务等工作职能,整合行政资源,为规划的有效实施与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各区县要根据全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规划,切实把重点项目和基地 (略) ,及时准确地上报落实情况。
建立健全莆田市食品行业协会,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责和功能,使其充分发挥沟通莆田市食品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反映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需求、为食品企事业单位服务的作用,协调和发展食品各子行业、地区、部门、企业间的联系和合作,配 (略) 门促进莆田市食品产业结构合理化,加速食品产业发展。
加强农业基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建设和完善太湖、笏石、华林等工业园区供水、供电、道路、排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网上交易、期货贸易、代理、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实施“农超对接”新型流通方式。同时还应加快和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泊位、码头以及港口和城 (略) 、公路等,发展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以实现“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发展港口经济。
三、出台配套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政府要加大对食品产业的导向性投入及招商引资力度,调动各方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加大对投资者,特别是大投资者、知名企业的政策扶持,引导和鼓励其在莆田市进行食品产业投资, (略) 经济。充分利用莆田市雄厚的民间资本,发挥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和海西港口城市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推进“民资回归工程”,引导莆商回乡投资兴业,服务家乡发展。充分把握闽台合作的契机,提高闽台食品产业的对接水平,加强与台湾食品行业协会、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的沟通联系,鼓励台商参与食品原料加工基地、食品工业园区、 (略) 的投资建设,吸引台湾食品龙头企业入驻莆田市各食品工业园区,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投资强度。支持台湾企业与莆田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合资、合作,加强莆台农业交流合作。
通过新增和有效整合财政资源,重点支持食品产业园区(基地)和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以及服务平台、质量安全等方面项目的建设。大力鼓励企业进行增资扩产、技术开发、引进新产品、引进供应商。一是出台风险补偿政策,由政府对龙头企业银行贷款实行风险补偿。二是制定和落实龙头企业融资的其它配套扶持政策,如建立政府担保基金或保险基金或设立龙头企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三是降低收费标准。四是建立食品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拨款,建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和鼓励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对于食品企业新上项目,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帮助和引导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与莆田市本地龙头企业进行嫁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加强对企业的上市指导和管理咨询。帮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境内外上市融资,帮助做好民营企业的评信、授信工作,及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对新上技改项目,资金有困难的,政府要出面协调解决,允许民营企业以房屋、机器设备、产品商标及土地使用权作贷款抵押。
加强和发挥各地商会作用,不断创新营销体制,推销莆田特色食品。利用莆田人在全国各地经营大量的工商企业、莆籍人口众多的优势,通过商会的组织沟通,实行跨行业协作,拓展莆田食品的销售渠道,开展各种方式的展销会、推介会、“枇杷节”等;要特别重视实施“抱团营销”战略,在各地商会的组织下,在各大中城市建立莆田食品营销平台,实现规模效益,进一步做大做强莆田市食品产业。
支持食品 (略) 、 (略) 、 (略) 所开展产学研联合,建立产学研用联盟,共建新产品、新技 (略) ,为食品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 (略) 校技术研发环境的共享、信息交流渠道、高端智力资源及共性技术成果的共享。鼓励并扶持食品企业参加重大食品技术开发专项研发、申报国家和省各类食品技术开发研究项目,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并适当给予补助与奖励。建立食品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食品信息服务,构筑食品产业信息网络。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等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重点推进产品质量控制系统、可追溯系统与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推行ISO9000、ISO 点击查看>> 、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加强治理,取缔无卫生许可、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非法生产企业, (略) 有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非法进出口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认真落实国家肉制品、粮食、果蔬等重点食品加工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要求,明确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在原料基地、管理规范、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执行标准、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的条件。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方案。按照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各地区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方案,并落实各自的职责和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略) 置队 点击查看>> 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 (略) 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设立“莆田食品产业专家库”,与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质量控制、农业、化学、食品机械、物流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建立定点联系,并鼓励他们与区内企业联合开展研究项目,建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多渠道引智招才,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大力引进外地人才,大胆启用本地人才,基本建立“高级管理人才外地引进,基层技术人才本地培养”的人才发展模式。创新区域人才流动机制,疏通影响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促进各类专业人才进入企业。建立健全一整套开发、培养、使用、储备人才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 (略) 点击查看>> 。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根据全市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财政扶持政策,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业务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每年举办1-2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逐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设立产 (略) ,加大技术工人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稳妥地建设一 (略) 点击查看>> ;建 (略) ,应对市场变化;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加强与主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建设,培育当前企业发展急需的管理型、技能性人才和职业企业家。充 (略) 、湄洲 (略) (略) 校的人才培养、孵化作用, (略) 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大力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紧缺的专门性人才。
莆田市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略) (略) 会, (略) 会文化, (略) 会公德、家庭美德、 (略) ,努力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思想道德体系,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创造能力,提升莆田市整体形象。同时,莆田市应充分发挥“妈祖文化”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提高妈祖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妈祖文化品位,培育莆田特色文化市场。
十、塑造政府形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莆田 (略) 门应根据国内外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体制与制度上大力创新,建立一个运行成本低、行为规范、与时俱进、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为公众办事的新型政府。应尽快做到:在经济管理上破除行政干预, (略) 作风,范行政秩序,严格依法行政,创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行政审批上,做到一证先行、余证一补,少盖章、快办事、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在政务公开上,实行挂牌服务, (略) 门的主要职责、服务项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责任人员;在政策落实上,加大政策兑现力度,落实好各项支持食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用好用活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在收费项目上,加大清理力度,取消或减少收费额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和正当利益。
同时, (略) 门还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培育新兴品牌、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品牌、保护现有的优势品牌。搭建企业品牌宣传平台,建立品牌培育、宣传、维护专项经费,如在政府网中建立莆田市品牌专栏,在国内外媒体、大型展会上集中宣传莆田市优质品牌等;加大对品牌产品的奖励,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向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倾斜;加强品牌保护工作,各有关执法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应加强对名牌产品法律保护,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仿冒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标识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
前言
一、规划的目的及意义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食品产业还是带动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莆田市食品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也是莆田市未来五年内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今后五年,将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时期,更是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应对食品产业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统筹规划食品产业的发展,特制定《莆田市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指导我市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期限:本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年,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规划》编制范围:对莆田市食品产业总体发展进行了规划,涉及子行业有:果蔬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粮食加工业、酒类制造业、家畜加工业和其他产业(如茶叶加工、菌类加工、调味品加工等)。《规划》编制涵盖莆田市行政辖区,包括涵江区、城厢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和湄洲湾北岸开发区。
三、规划依据《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福建省“十二五” (略) 》
2、《福建省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 (略) 规划》
3、《福建省轻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4、《莆田市 (略)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 (略) 》
5、《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
6、《全国优势农 (略) 分品种规划》
7、《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
8、《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莆田市地理环境优越,特产资源丰富。食品产业作为莆田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海产品、果汁饮料、茶叶、蛋制品、酒制品、米面油食品、果蔬、肉制品、保健品、饲料等,又有兴化米粉、南日鲍等名优产品,构成了独具莆田特色的食品文化。“十一五”期间,莆田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民资回归工程,加快食品产业建设与转型,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实力显著增强。
(一)区位优势1.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略) 和湄 (略) 支线的相继开工建设, (略) 货客运的 点击查看>> 续开通,彻底改变 (略) 的历史,标志着莆田进入“高铁”时代。沈海高速莆田段扩建工程基本建成,莆永高速和沈海复线莆田段相继开工,莆田与海峡西岸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顺畅。 (略) 、城港大道一期、荔港大道、仙港 (略) 一 (略) 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湄洲湾北岸港口疏港条件明显改善。国道、省道纵横有序,港口、供水、供电等设施日臻完善,极大拓展了莆田市的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莆田将成为东南沿海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用地空间扩大,莆田在福建、海西乃至全国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显,更多有利要素将向莆田集聚,促进莆田向内地进一步开拓食品加工的原材料生产供应腹地。
2.港口资源丰富
莆田拥有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三大港湾。其中湄洲湾位置适中,航道顺直,水深港阔,不冻不淤,避风良好,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大型深水泊位80多个,是目前全国少数几个能够建设30 万吨以上深水泊位的海港之一,建设国际性深水大港条件十分优越。秀屿10万吨级LNG专用码头、4万吨级木材专用码头投入使用;东吴作业区东1#-6#和东1#、东2#多用途泊位、国投煤炭专用码头和罗屿40万吨级干散货码头、秀屿2-3#泊位相继开工建设,湄洲湾北岸港口建设快速推进。这都为莆田市食品产业的国内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资源优势莆田市气候条件良好,地貌多样,背山面海,境内有木兰溪、延寿溪、秋芦溪等七大河流,物产丰富,品类繁多。全市土地面积 点击查看>> 万公顷,耕地6.
食品产业是莆田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网络,也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十一五”期间,莆田市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模扩展较快。201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15家,完成总产值 点击查看>> 亿元,是2006年的2.1倍。10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HACCP认证,19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ISO认证,2家食品生产企业建立省 (略) ,6家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市 (略)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英博雪津、东南香、闽中、新美等43家食品企业中,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产值增长率一般能保持在20%到30%。二是企业数量和实力不断增大。莆田市食品产业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7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详见图2。 (略) 已在新加坡上市, (略) 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基金注资后,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第二年。三是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基础。全市食品产业的产品有34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40个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20个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3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莆田市食品产业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品牌数均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莆田桂圆、枇杷、南日鲍鱼、度尾文旦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兴化米粉也正在申请原产地地理标志。食品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展及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为莆田市食品产业扩大市场,打响知名度提供了保障。
(四)投资优势莆田市是福建省的重点侨乡,民间资本雄厚,拥有一批千万甚至超亿元资本的莆籍 (略) 点击查看>> ,为莆田市食品产业的品牌及渠道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世界各地有200多万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150多万,足迹遍及7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中城市有90万莆商活跃在各条经济战线,年创产值8000亿元。莆田近年来进一步深化推进“民资回归工程”,引导莆商回乡投资兴业,服务家乡发展。此外,莆田市还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以保障良好的投资环境,在莆田市投资建设的项目除享受国家、省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还将享受莆田市在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拥有雄厚的民间资本、优惠的投资政策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莆田市食品产业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制约因素(一)食品深加工程度不高莆田市食品产业总产值和企业数量与邻市如泉州、福州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009年,泉州市食品产业完成产值 点击查看>> 亿元,其中糖果、膨化食品占有全国最大的市场份额。根据调研情况,2009年莆田市产值在10亿元左右的食品企业仅有 (略) 、 (略) 、东 (略) 、 (略) 四家。莆田市还存在大量家庭作坊式小企业,暴露出规模和产能无法满足需求的缺陷; (略) 限,产品精深加工程度相对不高,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无法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工业产值,影响了食品产业的发展。
(二)市场开发与品牌推广力度不够目前莆田市食品企业知名品牌较少,呈现规模小、数量多、经营杂的现象,市场单一且范围狭窄。食品企业国内流通渠道多为超市和代理商,许多企业的市场集中在国外, (略) 在开拓阶段,知名度较低,品牌效应不足。水产、粮油、果蔬等优势产品的品牌数量偏少,曾一度饮誉海内外的“兴化桂圆干”甚至出现弱化的趋势。市场开发不足、品牌推广较弱成为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罐头、净菜等产品以出口为主,但在国内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影响了国内市场的规模。
(三)企业规模化及产业聚集度低莆田拥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如枇杷、桂圆、兴化粉、南日鲍,但各子行业缺乏整合,导致力量分散,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削弱了品牌优势、阻碍了企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无法有效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如列入调研目录的企业中,进行枇杷深加工的企业就有新美、天喔、天妃红、红太阳五家,可是每家的枇杷加工规模都较小, (略) 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未能采用抱团营销、资源整合等协同发展方式,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影响了莆田市食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企业经营资源不足资金压力大,融资困难,贷款风险大、额度小、门槛高是调研中绝大多数企业反映的问题。规模较小的企业贷款难度大,自筹资金占较大比例;规模大的企业更新设备、生产线、上马新项目的融资较为困难。由于资金限制,相当多的企业无法完成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产品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阻碍了企业进一步成长。
食品专业人才、熟练技术工和销售人才是目前莆田市食品企业缺口较大的三类人才,现有的员工良莠不齐,企业中大专以上 (略) 占比例小。特别是许多企业随着规模逐年扩大,需要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专业物流人才更加短缺。
(五)政府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虽然莆田市政府已对食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扶持,但仍存在着以下制约因素: (略) 门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够,影响企业竞争力;对某些食品企 (略) 罚力度不够,影响市场秩序;食品行业标准化建设滞后,食品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地方交通基础设施不足,限制企业物流发展。
(六)面临周边地区同行业竞争莆田市与海峡西岸 (略) 城市福州、厦门、泉州为邻,食品产业基础和地理优势不及福厦泉三地,产业集群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也相对较小。在“十一五”期间,福州、厦门、泉州的食品产业在经济总量、品牌影响力、产业链构建等方面都有很大增长,相对而言,莆田市食品产业对项目、资金、人才等吸引力较弱,为避免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莆田市必须加大对食品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明确定位及发展目标,走 (略) ,继续巩固食品产业作为莆田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地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三、发展机遇(一)产业发展空间持续扩大食品产业与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密切相关,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产业。以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加工率为主要特征的发达国家食品产业近年来稳步发展,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食品产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二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通过联合并购、建立全球性的购销网络, (略) 已占全球食品市场的20%。三是加工技术和装备高新化。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基础学科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食品产业,新型膜分离设备、连续冻干设备、超低温单体冷冻设备等大型关键装备得到普遍应用。高效制汁与浓缩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膨化技术等也成为国际上食品加工业的研究热点。四是安全绿色食品、功能性食品、方便食品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安全、营养、方便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五是各国食品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区域优势,区域特色食品在全球 (略) 占份额不断扩大。
我国食品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产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点击查看>>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投入低、产品加工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因此,今后我国食品产业将加快由资源驱动为主向资本技术驱动为主转变,呈现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发展趋势:工业化水平提高;产品方便化、多样化;产业集中度提高。此外,我国食品产业链整合速度加快,一些大型加工企业构建“市场—加工—种养殖”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打造 (略) 发展模式,并以供应链管理理念在加工、运输、配送、零售等环节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二)莆田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0年莆田市实现生产总值815亿元。在工业方面,莆田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积极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模不断增长,2010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330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8家,完成产值 点击查看>> 亿元。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形成了鞋革、食品、机械、电子、服装等十大产业集群。2010年,十大产业集群的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点击查看>>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形成规模,已初步形成了湄洲湾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涵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仙游经济开发区等。四是工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农业方面,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莆田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 (略) 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涵江的华林蔬菜、南日鲍鱼、常太龙眼、萩芦枇杷、度尾文旦柚、优利可种猪和仙游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莆田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为莆田市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三)海西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略) 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给福建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是莆田寻求突破发展的重要契机。两岸关系正迈向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阶段,两岸交流“三通”全面实现,使得各领域、各界的交往更加频繁。特别是ECFA的签署,进一步开拓了两岸交流合作的广阔前景,海西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
莆田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 (略) 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位居闽 (略) ,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临,港口资源、农业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一纵一横”铁路、“两纵两横” (略) 以及一批重大港航设施的建设,莆田将成为东进西出、南联北接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在“十二五”期间,莆田市应把握先行先试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在农业、食品加工业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台湾在农产品种植、深加工、营销、流通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食品流通中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及完善,大力吸引包括台商在内的更多投资者来我市投资,让更多大项目、大企业落户莆田,推进莆田市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促进产业发展政策相继出台“十二五”时期是海西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莆田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成为海西新兴发展极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许多优惠与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开创性地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兴特色产业战略、大打基础设施战役、大推抱团营销策略、大搞服务体系建设等,政府对项目引进、产业集聚、园区发展等工作高度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与利好政策下,莆田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食品产业化发展必将取得新突破,获得新丰收。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 “以港兴市、工业强市” (略) 署,从莆田市食品产业实际出发,以“产业集群”“特色经营”和“品牌战略”为核心,进一步发挥莆田市食品产业的比较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 (略) ,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传统食品企业,做精做细特色食品企业,培育壮大现代食品企业,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实现食品产业跨越式发展,把莆田建成福建乃至全国的特色食品生产基地。
(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和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巩固城镇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引导食品企业发展优质安全、营养保健、方便快捷的食品。
2.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和优势行业流动,促进产业延伸,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带(区)。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支持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发展,将莆田市的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3.坚持自主创新原则
支持食品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品质升级。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稳定和增强特色产品的品质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
4.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推进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构建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参照国际标准,根据国家食品标准和统一、规范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控系统体系。 (略) 门协调的基础上,强化食品加工业的市场准入管理,确保食品在原料、加工、包装、运输和食用等全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提高莆田食品的美誉度。
5.坚持项目带动原则
进一步加强项目策划,持续深化项目带动,大力引进一批能够促进食品产业壮大的重点项目,实施一批能够延伸食品产业链的上、下游重点关联项目,抓好一批能够推动食品产业升级的项目,提升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逐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和富有生机活力的项目带动长效机制,增强食品产业经济持续发展后劲。
6.坚持循环发展原则
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则,重视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食物出品率,降低资源消耗,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大力发展资源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拓宽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
二、总体发展战略立足于莆田市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充分发挥莆田食品产业的比较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方向,引导莆田市食品产业朝着“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总部化”的方向发展。
(一)产业集群战略1.以优势企业推进产业集群,把优势企业和核心企业作为发展产业集群的突破口。一是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和配套产业,走产业延伸、产业关联、 (略) 子。
2.以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业集群,把发展中小企业与发展非公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带动,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联盟作用,促进中小型企业协同发展,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规模效应的食品产业集群。
3.以高技术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挥好高新园区的作用,重视食品产业关联度,建立起上、中、下游紧密联系的产业链。通过技术、资金、产品、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传递、重组和渗透,发展产业集群。 (略) 校为依托,抓好科技成果转化,突出转化重点,加快食品产业优势领域的高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产业集群。
4.以园区建设项目推进产业集群, (略) 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整合、优化和提升现有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根据各区县的区位优势和原有食品产业基础,找准食品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注重食品产业链的延伸,以园区建设项目的落实来培育“泛食品产业”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区位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链发展高地。
(二)特色经营战略1.依托本市无公害蔬菜、姬松茸、花蛤育苗、鲍鱼、鳗鱼、禽苗育种、种猪、无公害绿色茶叶、枇杷、油茶等规模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为食品产业提供优质原料,促进特色农产品通过深加工转化为市场精品,提高附加值。
2.发掘和推广“兴化粉”、“兴化桂圆干”、“南日鲍”等莆田传统食品及品牌,并以莆田特有的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妈祖平安文化为依托,大力开发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和具有莆田地域特色的旅游休闲食品。
3.充分整合莆商在长期的市场经营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优势资源及运营网络,形成具有莆田特色的经营模式。
(三)品牌经济战略1. 加大本地品牌的培育与整合力度,加快名牌产品开发步伐,并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重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突出产品设计与包装,实现商品品牌、注册商标与企业形象的统一,强化品牌延伸与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规模。
2.积极组织食品企业参加“
3.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采取抱团营销的策略,巩固现有品牌、创立新的品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莆田食品品牌群,并形成莆田各食品企业品牌协调发 (略) ,以提升莆田市食品产业整体形象及价值。
(四)总部经济战略1.选择区位好、条件成熟的区域,按照“总部企业集聚、科技含量高、现代服务业发达、功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要求,集中建设特 (略) 集聚区,打造适宜 (略) 经济发展的商务、居住和人文环境,提升莆田食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按照“培植、引进、回归” (略) ,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积极培植一批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充分发挥异地莆田藉商会的作用, (略) 在外的莆田籍食品企业回归,吸引莆田市行政区域外的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及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来莆田 (略) , (略) 经济的集聚带动效应,着力扩大食品企业的规模、优化食品产品结构、提高食品质量水平。
三、发展目标(一)规模和效益较快增长到2015年,食品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 点击查看>> 亿元增加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2%;利税总额从2010年的19亿元增加到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1%;食品产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从2010年的1.1:1提高到1.4:1。
(二)企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全市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3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50家以上,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过20亿元的5家,过50亿元的企业2家。
(三)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到2015年,全市食品产业中国驰名商标由2010年的3个增加到6个,省级名牌由2010年的40个增加到60个,省著名商标由2010年的20个增加到40个,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增加到50家。
(四)食品安全体系基本健全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体系、食品安全认证体系、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以及比较健全的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五)食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占食品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粮食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肉类屠宰加工、果蔬加工等行业的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食品产业“三废”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在2010年基础上,2015年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单位产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类 别 |
指 标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长率(%) | 属性 | |
速度效益 | 总产值(亿元) | 500 | 22 | 预期性 | |
利税(亿元) | 19 | 50 | 21 | ||
食品产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 | 1.1:1 | 1.4:1 | - | ||
企业结构 | 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个) | 36 | >50 | - | 预期性 |
其中: 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个) | 3 | 10 | - | ||
产值过20亿元的企业(个) | 1 | 5 | - | ||
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个) | 1 | 2 | - | ||
品牌结构 | |||||
中国驰名商标(个) | 3 | 6 | - | 预期性 | |
省名牌(个) | 40 | 60 | - | ||
省著名商标(个) | 20 | 40 | - | ||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 34 | 50 | - | ||
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 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的比重(%) | 35 | >40 | - | 预期性 |
资源与环境 | 单位产值能耗降低(%) | - | 20 | - | 约束性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 | 30 | -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80 | - | ||
单位产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 | 10 | - |
表2-1 “十二五”莆田市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三章 (略) 及重点子行业一、 (略)根据莆田市资源分布特点和食品产业发展目标,围绕原有食品龙头企业,空间上适度集中,形成能构筑完整产业链的食品生产基地或食品工业园区。根据莆田市现有的食品企业分布及园区建设情况,在管理上突破 (略) 限,整合各区县的资源,形成跨区县的具有产业集聚效能的食品产业联盟(特色优势明显的虚拟食品工业园区)。并在各类食品基地或食品工业园区内优先发展高技术含量,富有莆田文化特色,低碳环保的项目。
(一)食品原料加工基地1.特色水产养殖加工基地
充分发挥莆田水产资源优势,建立三大特色水产养殖加工基地。以平海湾、兴化湾为重点,以南日鲍的品牌优势为契机,在秀屿区建立全国最大的鲍鱼养殖加工基地;在城厢区灵川至枫亭海域建立全国主要的花蛤育苗基地;在涵江区建立烤鳗养殖加工基地。
2.饲料集中加工基地
在秀屿区做大做强饲料加工龙头企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秀屿港的港口优势与闽台合作的契机,借助该区优良的口岸优势和发达的水产养殖业,建立 点击查看>> 鱼饲料、鲍鱼饲料等集中加工基地。
3.果蔬种植加工基地
在仙游县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建立果蔬种植加工基地,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内名优果蔬、台湾农 (略)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场和花卉、有机茶等产业基地建设,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并通过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品牌影响力深化与台湾特色农业的合作。还应通过龙 (略) 经济效应,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省外的资源优势,拓展省外果蔬种植加工基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扩大产品影响力。
(二)食品工业园区1.涵江食品工业园区
涵江区是传统的食品企业集中地,集聚一批实力较强的食品企业,如雪津、东南香、华林蔬菜基地、红太阳等,建立食品工业园区。在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扩建增产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展以啤酒、果酒、果汁饮料、精制茶饮料等为基础的罐装饮料加工业,发展小麦、玉米、荞麦、燕麦等谷物加工业及米、面、油等粮食深加工产业,同时注重食品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包括原料基地建设、包装制品生产及物流服务提供等,形成产业集聚效益。
2.闽中有机食品工业园
(略) 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已在荔城区建立闽中有机食品工业园,该项目是莆田市打好“六大战役”的30个攻坚重点项目的重中之重,占地286亩,计划总投资近1亿美元,拟建 (略) ,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主要建设枇杷膏、龙眼膏、快熟米粉的生产车间及仓库;二期主要建设蘑菇等系列产品和冻干、烘干、速冻生产车间及2万吨冷库。
3.特色休闲食品(传统食品)加工园区
在城厢区及荔城区通过政府的引导、协调,促进传统企业做大做强,借助莆田市的“兴化桂圆干”“兴化粉”和“西天尾扁食”等传统食品,融合妈祖文化、休闲文化,逐步整合在建、待建的分散园区,做好特色休闲食品(传统食品)加工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打造各休闲食品、传统食品生产企业资源,提高凝聚力、扩大影响力,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莆田区域特色、凸显品牌战略和特色经营战略的区域特色休闲食品(传统食品)加工园区,振兴莆田传统名牌食品,打造莆田市食品产业的整体品牌。
(三) (略)1.食品交易城
在涵江区借助国际商贸城较为成熟的商品交易基础条件,整合原有食品交易门类和资源,成立各类食品交易 (略) ,实现各大食品企业产品快速进入流通市场,做好食品产业与市场的衔接。
2.食品物流园区
在秀屿区建立食品物流园区。 (略) 、 (略) 的投入 (略) 、港口的建设日趋完善,秀屿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依托特色水产养殖加工基地、饲料集中加工基地及仙游县的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借鉴湄洲湾北岸地区大型物流基地和秀屿临港物流园的建设经验,以食品流通为重点,建成集商品中转、交易为一体,辐射广大内 点击查看>> 山区腹地的食品物流园区。
3.食 (略)
在城厢区设立食品安全控制实验室, (略) (略) 校,联合国内外相关研发创新 (略) 校,提升研发能力,并与 (略) 门合作,开展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检测及控制,建立各食品企业产品信息数据库及相关信息交流平台。
最终使莆田市形成“三大食品原料加工基地、三大食品工业园区、三 (略) ”的“333” (略) 框架,详见图3。
二、重点子行业围绕莆田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按照量大值高、带动能力强、出口增值大、就业容量多、与人民生活关联程度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准则,确定莆田市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子行业为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粮食加工、酒类制造、饲料加工、家畜加工等,兼顾发展茶叶加工、菌类加工、调味品加工等子行业。并根据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四型”(风味型、营养型、休闲型、功能型)和“三低”(低热量、低脂肪、低糖)保健食品,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对食品的需求。
(一)果蔬加工业随着消费者对果蔬加工品的质量要求不断上升,果蔬加工业的总趋势是力求保持鲜嫩、营养、方便、可口,无污染,“绿色”和“有机”蔬菜产品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也是市场竞争的“王牌”,所以做大做强果蔬加工业势在必行。
莆田市果蔬加工业应重视莆田传统水果原料枇杷、龙眼等水果的深加工,提高果蔬的附加价值,充分利用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四大名果”的品牌影响力、台湾农民创业园先进的种植技术等优势,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在本地及外地分类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因地制宜,建设特色蔬菜基地,还要根据加工需要,研究原料的质量、性状和加工适性,开发各种品质优良、适应市场需要的果蔬加工产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进对果蔬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果蔬加工业要重点发展:
1.果蔬速冻加工。选育适合速冻果蔬加工的专用品种,并对其加工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快速冻结和快速解冻新技术,开发速冻果蔬新型产品;开发生产能力高的连续螺旋式速冻机、超低温液氮和二氧化碳喷淋式速冻机以及配套的果蔬预冷机,并开展速冻包装材料的研发;建立并推广速冻果蔬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2.净菜或半加工蔬菜。净菜是指对蔬菜进行清洗、修整、分级、包装,有时还要求去皮、去芯、切分,使蔬菜可食率接近100%,并基本达到直接烹调的卫生要求,净菜上市既满足了消费者快节奏生活的要求,也为企业树立了形象,同时减少运输压力和城市垃圾,改善城市卫生和市容。蔬 (略) 理--净菜加工在国际国内已逐渐受到重视,莆田市果蔬种植面积大,可大力发展净菜或半加工蔬菜的生产。
3.果蔬汁加工。加强果蔬汁加工专用品种引进和选育, (略) 理技术、高效榨汁技术、膜技术、非热力杀菌技术、无菌包装技术、浓缩汁冷冻贮藏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等;对引进的关 (略) 件及加工工艺进行消化、吸收,同时引进新型的加工设备,如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机等;开发果蔬汁新产品,主要包括NFC果蔬汁(非浓缩还原汁)、复合汁和果蔬汁主剂等。
4.果蔬罐头加工。选育适合罐头加工的专用品种,并对其加工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开发轻糖低盐、保健型等新型果蔬罐头产品及各类酱菜小包装产品。加强电脑程序控制自动杀菌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研究,研发连续化、智能化的加工装备;开发易开罐、软包装、半刚性包装等新型包装容器和材料;建立并推广罐头加工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5.果蔬休闲食品。大力发展传统果蔬休闲食品,引进技术、开发新品种,扩大传统果蔬休闲食品生产规模。加大对“天然、绿色、营养、方便”的新型休闲食品的研究与投入,学习国外的经验和技术,或者引入国内外著名品牌,发展具有莆田当地特色的天然果蔬休闲食品。通过与新疆开展农业合作引入新疆特产番茄,将其深加工成番茄休闲食品及番茄酱等食品,并逐步扩大对新疆其他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
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蔬加工业体系。“十二五”期间,果蔬加工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5%,2015年果蔬加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培育大型企业1-2家。
(二)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是莆田市农产品加工出口的优势产业,要充分利用全国鲍鱼主产地、鳗鱼养殖地、花蛤种苗供给地等资源优势,发挥“南日鲍”的品牌优势,围绕生态、高效、品牌三个关键环节,优化养殖品 (略) 、推行健康养殖模式,抓好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建设高效、特色鲜明的水产养殖基地。水产品加工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略) 化、经营集约化,着力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特色优势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扶持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东源、汇丰、海一百等出口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它们引进先进生产线,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高起点建设和改造一批精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速冻水产品(真鲷、章鱼等)、水产品罐头(鲍鱼罐头等)、贝藻类制品(海带结、红毛藻干品、紫菜等)、鱼糜制品(鱼丸、鱼糕、鱼片、鱼排等)和特色风味食品(烤鳗、即食小包装鱼制品等)。同时积极开展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氨基酸、活性肽、调味品、饲料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加大营销力度,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开发新兴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水产品加工业体系。2015年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要达到30亿元,水产品加工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
(三)粮食加工业粮食加工及制成品开始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粮食加工业要加速开展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粮食加工业是莆田市传统行业之一,产品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市场需求稳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粮食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东南香米业、 (略) 为代表的稻米精深加工、 (略) 为代表的小麦精深加工、 (略) 为代表的食用油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粮食加工企业要加强与湖南、辽宁、黑龙江、江苏、三明等地产粮区签订协议,通过长期挂钩、提前定价、预付定金等形式,开展粮食产销合作,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实施“公司+技术+农户+基地”的粮食产业化发展模式。粮食加工业要以东南香、 (略) 等龙头企业为基础,以稻谷加工为主,发展小麦、玉米及大麦、荞麦、燕麦、粟等其他谷物原料的加工,生产米制品、植物油、米酒、植物蛋白及其他深加工产品,并结合莆田的旅游文化和“妈祖文化”发展一些特色粮食小食品。
1.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扩大生产规模,稳健发展优质大米生产,推广大米配制、调质、小包装技术,开发精米加工新产品,如免淘米、上光米、强化米、香米等。
2.推广米制品工业化生产技术,重点发展米粉、快餐米饭、米饼等米制品,提高传统米制品生产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3.推广生物技术,适度发展植物油的生产及其品牌建设。
4.大力发展米蛋白、米糠营养素、米糠营养纤维、米糠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大米加工中的副产品如米糠、碎米和谷壳等的综合利用。
粮食加工业要按照“大规模、高水平、长链节”的目标,培育、扶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 (略) 型加工企业,提高企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加快东南香现代化环保型粮食加工园区、粮食深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包括中转库、储备库、港口库和粮食码头、 (略) 、批发市场等设施),满足现代粮食物流需要,进一步加大园区物流建设力度,形成多功能粮食物流平台。
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立起现代化粮食加工业体系。2015年粮食加工业产值达到80亿元。粮食加工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
(四)酒类制造业酒类制造业是莆田市国民经济增长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啤酒行业,充分利用现有啤酒品牌优势以及消费量增加的趋势,鼓励啤酒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在果酒行业,采用本地优质枇杷、龙眼、荔枝等为原料,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影响力;在白酒行业,发掘具有文化特色的“蔡襄”白酒品牌。
莆田是著名的中国枇杷之乡,莆田现有规模以上枇杷酒制品企业4家,并拥有30万亩的优质枇杷生产基地,枇杷酒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鼓励科研单位、 (略) 校与枇杷酒生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一批新型的枇杷酒产学研联合体,实现科研与市场的直接对接,加快枇杷酒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改进果酒生产工艺流程,改良枇杷酒的口感和功效,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加大发展力度。注重品牌建设,加大营销力度,立足莆田,面向全国,把莆田的枇杷酒产业做大做强,把莆田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枇杷酒生产基地。争取以枇杷酒发展为示范,带动其它果酒产品的发展。
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全国最具有竞争力的枇杷酒生产体系。2015年酒类制造业产值达到120亿元,酒类制造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2%。
(五)饲料加工业莆田市饲料加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品种,满足不同饲养品种、养殖方式对饲料产品的需求,实现品种系列化、结构多样化。加大“科技兴饲”步伐,增加科研投入,提高饲料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进饲料工业的技术升级,提升饲料工艺水平,增加配合饲料、单一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料的产品附加值,使莆田市饲料加工业在总量、质量和品种结构上有新的提高。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的监管,扶持企业加强质控能力建设,提高自身检验和检测能力,全面提升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
以华港饲料为龙头,以正源饲料为骨干,鼓励莆港饲料、正源饲料、八重洲、华兴饲料等联合发展,到“十二五”期末,饲料加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饲料加工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
(六)家畜加工业莆田市拥有特色家畜,如黑猪、绒毛乌骨鸡、黑鸭、山区黄羊等。家畜业要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提高黑猪的生产比重,积极推广无公害商品猪生产技术,改善猪肉品质;发挥种猪、水禽等畜禽品种优势,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农作物资源利用技术,促进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生产发展。要充分利用闽台农产品合作机会,引进台湾先进的屠宰工艺、分割肉加工技术、保鲜保藏技术和设备,吸引台湾资本入莆,发展肉制品、蛋品加工等加工业。肉制品加工业应推行定点屠宰,加大整合屠宰资源力度,以天怡为龙头,充分发挥其自身技术、设备、市场、管理、资金等优势和品牌效应,走 (略) ,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适当扩大肉松、香肠、肉丸等即食性和非即食性肉制品生产规模。蛋品加工业包括鲜蛋、再制蛋和蛋制品。以大老古为龙头,红太阳精品等为骨干,鼓励其发展清洁蛋,将禽蛋经过清洗、消毒、干燥、涂膜、 (略) 理,延长鲜蛋保质期,提高鲜蛋品质和安全性,大力发展松花蛋、咸蛋、红蛋及各种熟制蛋,同时充分利用蛋壳、蛋清、蛋黄、蛋膜等发展一些医疗、保健、美容方面的蛋制品,如卵磷脂、蛋黄油、溶菌酶等。
到“十二五”期末,家畜加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家畜加工业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
在发展以上主导产业的同时,要兼顾其他产业的发展,如茶叶加工、食用菌、调味品加工等,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来发展这些产业,到“十二五”期末,产值达到10亿元。
表3-1莆田市食品产业重点子行业“十二五”主要目标
指标 | 类别 | 2015年 |
年产值(亿元) | 食品产业 | 500 |
其中:果蔬加工业 | 200 | |
水产品加工 | 30 | |
粮食加工 | 80 | |
酒类制造 | 120 | |
饲料加工业 | 50 | |
家畜加工业 | 10 | |
其他产业 | 10 | |
年均增长率(%) | 食品产业 | 22 |
其中:果蔬加工业 | 25 | |
水产品加工 | 20 | |
粮食加工 | 20 | |
酒类制造 | 22 | |
饲料加工业 | 20 | |
家畜加工业 | 20 | |
其他产业 | 20 |
发展重点项目的规划以加工类项目为核心,双向延伸产业链,实现食品产业向原料优质化、包装精美化、流通国际化、食品安全化转变。本规划在政府、 (略) 校调研的基础上,汇总101项重点项目。(详见附件:规划项目汇总表)
一、基地项目依托莆田市及各县区人民政府、发改委、农委 (略) 门以及重点龙头企业,采用现代研发与生产技术,实施如下基地项目:1、黑木耳、蘑菇、姬松茸等菌类生产基地;2、西红柿、枇杷、龙眼、荔枝、桂圆、文旦柚等特色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3、优质环保粮食生产基地;4、鲍鱼、鳗鱼、花蛤、鱿鱼、水藻等高效无污染水产养殖基地;5、健康茶叶生产基地;6、莆田特种黑猪、山区黄羊、黑鸡等禽畜养殖基地;7、有机食品基地或工业园。
二、加工项目(一)重点子行业食品加工项目规划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粮食加工、酒类制造、饲料加工和家畜加工等重点子行业的食品加工、特色加工及副食品的精深加工项目。可与高校等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地区合作,通过引进、吸收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扩建、改造生产线,实现规模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种类,突出地域特色。
(二)其他食品加工项目1.茶叶
稳步发展袋泡茶,大力发展速溶茶、茶浓缩汁、超微茶粉,拓展茶叶食品加工等茶叶综合加工项目。
2.食用菌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利用莆田市蘑菇、黑木耳、姬松茸的资源优势,引进食用菌种植、保鲜、深加工技术,大力发展食用菌加工业。
三、配套项目食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包装、印刷、食品机械等产业的配合,食品项目的开展必须考虑相关产业项目的配套,可依托龙头企业,进行配套项目的自行投资建设,也可在食品产业集聚地或食品加工园区规划包装、印刷、食品机械等配套产业的招商引资。
四、食品流通项目重点建设荔城区以蔬菜水果加工产品为主的特色 (略) 、 (略) ;城厢区以休闲食品及饮料产品为主 (略) ;涵江区 (略) 、酒制 (略) (略) ;秀屿区的水产 (略) (略) ;仙游县可建立综合食品物流交易平台。
五、食品安全项目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改进各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同时力争建成莆田市国家食品质 (略) ,建设食品安全全程监控信息系统。
莆田市食品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莆田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的产业,为了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略) 门围绕组织领导、基础设施、软环境、品牌、人才、食品安全等方面着力构建促进莆田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
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莆田市食品产业 (略) 门及其对全市食品产业的统筹、协调、服务等工作职能,整合行政资源,为规划的有效实施与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各区县要根据全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规划,切实把重点项目和基地 (略) ,及时准确地上报落实情况。
建立健全莆田市食品行业协会,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责和功能,使其充分发挥沟通莆田市食品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反映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需求、为食品企事业单位服务的作用,协调和发展食品各子行业、地区、部门、企业间的联系和合作,配 (略) 门促进莆田市食品产业结构合理化,加速食品产业发展。
加强农业基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建设和完善太湖、笏石、华林等工业园区供水、供电、道路、排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网上交易、期货贸易、代理、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实施“农超对接”新型流通方式。同时还应加快和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泊位、码头以及港口和城 (略) 、公路等,发展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以实现“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发展港口经济。
三、出台配套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政府要加大对食品产业的导向性投入及招商引资力度,调动各方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加大对投资者,特别是大投资者、知名企业的政策扶持,引导和鼓励其在莆田市进行食品产业投资, (略) 经济。充分利用莆田市雄厚的民间资本,发挥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和海西港口城市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推进“民资回归工程”,引导莆商回乡投资兴业,服务家乡发展。充分把握闽台合作的契机,提高闽台食品产业的对接水平,加强与台湾食品行业协会、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的沟通联系,鼓励台商参与食品原料加工基地、食品工业园区、 (略) 的投资建设,吸引台湾食品龙头企业入驻莆田市各食品工业园区,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投资强度。支持台湾企业与莆田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合资、合作,加强莆台农业交流合作。
通过新增和有效整合财政资源,重点支持食品产业园区(基地)和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以及服务平台、质量安全等方面项目的建设。大力鼓励企业进行增资扩产、技术开发、引进新产品、引进供应商。一是出台风险补偿政策,由政府对龙头企业银行贷款实行风险补偿。二是制定和落实龙头企业融资的其它配套扶持政策,如建立政府担保基金或保险基金或设立龙头企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三是降低收费标准。四是建立食品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拨款,建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和鼓励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对于食品企业新上项目,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帮助和引导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与莆田市本地龙头企业进行嫁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加强对企业的上市指导和管理咨询。帮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境内外上市融资,帮助做好民营企业的评信、授信工作,及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对新上技改项目,资金有困难的,政府要出面协调解决,允许民营企业以房屋、机器设备、产品商标及土地使用权作贷款抵押。
加强和发挥各地商会作用,不断创新营销体制,推销莆田特色食品。利用莆田人在全国各地经营大量的工商企业、莆籍人口众多的优势,通过商会的组织沟通,实行跨行业协作,拓展莆田食品的销售渠道,开展各种方式的展销会、推介会、“枇杷节”等;要特别重视实施“抱团营销”战略,在各地商会的组织下,在各大中城市建立莆田食品营销平台,实现规模效益,进一步做大做强莆田市食品产业。
支持食品 (略) 、 (略) 、 (略) 所开展产学研联合,建立产学研用联盟,共建新产品、新技 (略) ,为食品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 (略) 校技术研发环境的共享、信息交流渠道、高端智力资源及共性技术成果的共享。鼓励并扶持食品企业参加重大食品技术开发专项研发、申报国家和省各类食品技术开发研究项目,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并适当给予补助与奖励。建立食品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食品信息服务,构筑食品产业信息网络。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等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重点推进产品质量控制系统、可追溯系统与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推行ISO9000、ISO 点击查看>> 、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加强治理,取缔无卫生许可、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非法生产企业, (略) 有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非法进出口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认真落实国家肉制品、粮食、果蔬等重点食品加工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要求,明确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在原料基地、管理规范、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执行标准、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的条件。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方案。按照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各地区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方案,并落实各自的职责和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略) 置队 点击查看>> 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 (略) 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设立“莆田食品产业专家库”,与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质量控制、农业、化学、食品机械、物流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建立定点联系,并鼓励他们与区内企业联合开展研究项目,建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多渠道引智招才,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大力引进外地人才,大胆启用本地人才,基本建立“高级管理人才外地引进,基层技术人才本地培养”的人才发展模式。创新区域人才流动机制,疏通影响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促进各类专业人才进入企业。建立健全一整套开发、培养、使用、储备人才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 (略) 点击查看>> 。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根据全市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财政扶持政策,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业务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每年举办1-2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逐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设立产 (略) ,加大技术工人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稳妥地建设一 (略) 点击查看>> ;建 (略) ,应对市场变化;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加强与主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建设,培育当前企业发展急需的管理型、技能性人才和职业企业家。充 (略) 、湄洲 (略) (略) 校的人才培养、孵化作用, (略) 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大力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紧缺的专门性人才。
莆田市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略) (略) 会, (略) 会文化, (略) 会公德、家庭美德、 (略) ,努力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思想道德体系,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创造能力,提升莆田市整体形象。同时,莆田市应充分发挥“妈祖文化”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提高妈祖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妈祖文化品位,培育莆田特色文化市场。
十、塑造政府形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莆田 (略) 门应根据国内外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体制与制度上大力创新,建立一个运行成本低、行为规范、与时俱进、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为公众办事的新型政府。应尽快做到:在经济管理上破除行政干预, (略) 作风,范行政秩序,严格依法行政,创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行政审批上,做到一证先行、余证一补,少盖章、快办事、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在政务公开上,实行挂牌服务, (略) 门的主要职责、服务项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责任人员;在政策落实上,加大政策兑现力度,落实好各项支持食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用好用活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在收费项目上,加大清理力度,取消或减少收费额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和正当利益。
同时, (略) 门还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培育新兴品牌、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品牌、保护现有的优势品牌。搭建企业品牌宣传平台,建立品牌培育、宣传、维护专项经费,如在政府网中建立莆田市品牌专栏,在国内外媒体、大型展会上集中宣传莆田市优质品牌等;加大对品牌产品的奖励,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向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倾斜;加强品牌保护工作,各有关执法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应加强对名牌产品法律保护,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仿冒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标识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