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2年6月17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2年6月17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2022年7月1日至7月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7- 点击查看>>

联系地址:玉溪市 (略) 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一)本项目概况

本项目工程动态总投资107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9万元,占总投资的3.6%。

本项目组成包括:①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②新建110kV (略) 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见表1。

表1 本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工 程

建设内容

主体工程

(略) 工程

本期更换110kV大开门变110kV新大线出线间隔内电流互感器3台。

线路工程

本期新建110kV (略) T接至110k (略) , (略) 架设,线路长度约5.9km。

辅助工程

环保工程

生态恢复

线路沿线设置护坡、高低塔、植被恢复措施等

(略) 理

噪声防治

固体废物

环境风险

依托工程

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 (略) 内已有的化粪池、垃圾桶、事故油池等

临时工程

(略) 牵张场,总占地面积约300m2

每个塔基施工场地占地面积约100m2,总占地面积约1700m2

(二)原有项目概况

110kV新大线属于“220kV新平输变电工程”建设内容之一,该工程于2006年6月取得原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环评批复,并于2011年8月29日通过原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竣工环保验收。建设单位于2008年开展了玉溪110kV (略) 二期工程,该工程于2008年取得了原玉溪 (略) 环评批复,并通过原玉溪 (略) 竣工环保验收。

二、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1、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经监测,大开门11 (略) 110kV出线 (略) 沿线监测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在(0.63~ 点击查看>> )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207~0.1475)μT之间,均分别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4000V/m及100μT的评价标准。

2、声环境质量现状

(1)大开门11 (略)

根据监测结果,大开门11 (略) 110 (略) 界昼夜噪声监测值为 点击查看>> 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 点击查看>> dB(A),满足《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排放限值要求。

(2)现有110kV新大线

根据监测结果,本工程现有110kV新 (略) 昼夜噪声监测值为41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36dB(A),声环境质量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

(3)声环境敏感目标

大开门11 (略) 110kV出线侧声环 (略) 噪声昼间监测值为45dB(A),夜间监测值为40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

新建110kV (略) 沿线位于村庄区域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昼间监测值在(40~44)dB(A)之间,夜间监测值在(39~41)dB(A)之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

新建110kV (略) 位于G323国道两侧55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昼间监测值为49dB(A),夜间监测值为42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限值。

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 (略) 跨越亚尼河1次,跨越水域宽约20m,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根据《云南省水功能区划》(2014年修订),本项目 (略) 跨越亚尼河段无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2020年玉溪市环境状况公报》,新平县全县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监测结果均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2020年玉溪市环境状况公报》,新平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能够达到二级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所述, (略) 在区域为达标区。

根据现场勘查,线路沿线为农村地区,无大气重污染工业分布,且独立于城镇之外,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县城,项目区基本污染物TSP、PM10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

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本项目评价影响区面积约413hm2,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 点击查看>> hm2),其次为草地( 点击查看>> hm2)、耕地(0.1hm2),分布少量灌丛( 点击查看>> hm2)。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700m2,其中永久占地约700m2,临时占地约2000m2。永久占 (略) 塔基用地;临时 (略) 施工临时用地及牵张场占地等。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点击查看>> -2017),结合现场调查及可研资料,本工程总占地类型分为耕地(80)、林地(340)、草地(1200)以及其他土地(1080)。经核实,本工程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

(2)植被现状

根据《云南植被》的植被区划,评价区隶属于Ⅰ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略) (偏干性)热带季雨林、雨林亚区域,ⅡAii高 (略) 常绿阔叶林地带,ⅠAi季风热带北缘季节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地带。工程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

根据现场调查, (略) 沿线受人为活动频繁,自然植被主要为受人为影响较大的暖性针叶林和灌丛,其他是人工植被。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①云南松稀树灌丛

该群落类型广泛分布在本项目生态评价区内,云南松林为滇中高原上最为常见,分布最广的群落类型,评价区内的云南松林多为幼龄林,多处于与一些阔叶树种混交的状态,次生性质明显。群落的乔木层物种较为单一,一般仅见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高度约2~3m,盖度约40~50%;在很多地段可见一些落叶或常绿阔叶树种,如滇石栎(Lithocarpus dealbatus)、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等。

灌木层的高度约1.0~3.0m,盖度约30%,主要物种有波叶山蚂蟥(Desmodium multiflorum DC)、余柑子(Pbyllanthus emblica)、薄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la)、米饭花(Vaccinium Sorengel1ii)、牛筋条(Dichotomanthus tristaniaecacaroa)、滇 点击查看>> 香(Anaphalis yunnanensis)、棠梨刺(Pyrus betulae folia)等。

草本层的高度约0.1~0.4m,盖度约30%,主要物种有白牛胆(Inulacappa)、紫茎泽兰(Eupatorium coelestrium)、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小叶三点金(Desnodium triflorum)等。

②稀树灌木草丛

广泛分布于评价区内,分布于沟谷地带,一般为坡耕地弃荒或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一类相对较稳定的过渡性植被类型。为群落演替的初级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会变为云南松林,进而可能演变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群落的乔木层并不显著,仅少数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稀树的生长在灌丛中间,高度约2~4m,盖度10%左右。

灌木层高度约0.6m,盖度约30%,物种丰富,主要有云南黄杞Engelhardtia spicata、网叶山胡椒Lindera metcalfiana var. dictyophylla、粗糠柴Mallotusphilippensis、毛果算盘子Glochidioneriocarpum 、卵叶悬钩子Rubus obcordatus、盐肤木Rhus chinensis、臭荚蒾Viburnumfoetidum、无柄金丝桃Hypericum angustinii、卵叶南烛Lyoniaovalifolia、绣线梅Neillia thyrsiflora、假朝天罐Osbeckia crinita等树种的幼树等。

草本层平均高度约0.3m,盖度约40%,主要物种有主要种类有白茅Imperata cylindica var. major、莎草Cyperus sp、刚莠竹Microstegiumciliatum、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 、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 、羊耳菊Inula cappa 、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碎米莎草Cyperus iria、糙叶千里光Senecio asperifolius、长根金星蕨Parathelypterisbeddomei、细锥香茶菜Isodon coetsa、细柄草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糙叶斑鸠菊Vernonia aspera 等常见草本。

③人工植被

人工植被以培育用材、薪炭、经济果木为主,树种主要有核桃、橄榄等。

④保护植物与名木古树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 年)以及《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89),本项目评价区未发现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本项目评价区也未见有名木古树分布。

(3)动物现状

1)评价区 点击查看>> 生脊椎动物

①两栖类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内的河流生境中以臭蛙、棘蛙为常见物种;农田生境中则以蟾蜍、雨蛙和滇蛙为常见物种,其他物种均较少见。

②爬行类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内农田和村落中以云南半叶趾虎、铜蜓蜥为常见种。颈槽蛇和虎斑颈槽蛇主要栖息在灌丛、荒山荒地、农田,属较常见物种。其他物种均较少见。

③鸟类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内在农耕地、村落栖息的以鸠鸽科、燕科、鸦科、文鸟科和雀科等鸟类最常见;在灌丛、林地栖息的以杜鹃科、黄鹂鸟科、鹟科等鸟类最常见。其他物种均较少见。

④兽类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内耕地和村落周边活动的鼩鼱科、鼠科以及在云南松等次生林地活动的云南兔、松鼠科的种类较常见。其余在评价区均属少见物种。

2)评价区保护动物

根据现场调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 (略) (略) 公告20 (略) )、《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名录》,本项目现场 (略) (略) 没有记录和访问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没有记录到云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6、环境保护目标

(1)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中第三条(一)、(二)类规定的生态敏感区,也不涉及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

(2)水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 (略) 跨越亚尼河1次,跨越水域宽约20m,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根据《云南省水功能区划》(2014年修订),本项目 (略) 跨越亚尼河段无水环境功能区划。

(3)电磁及声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电磁及声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

表2 本项目电磁及声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

编号

环境敏感目标名称

方位及最近距离

评价范围内数量

建筑物楼层、高度

导线最低高度

功能

环境保护要求

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

1

扬 (略) 区搬迁安置 (略)

(略) 东南侧约65m

约7栋,约50人

1F坡顶活动板房,高约3m

/

办公

N2

新建110kV (略) 工程

2

扬武镇毛木树村一组居民住宅

线路西北侧约30m

1户,约3人

2F坡顶,高约7.5m

7m

居住

E、B、N4a

3

扬武镇毛木树村养殖棚

线路东南侧约18m

1处

1F坡顶,高约3m

7m

养殖

E、B、N1

4

扬武镇 点击查看>> 苴村养殖棚

线路东南侧约30m

1处

1F坡顶,高约5m

7m

养殖

E、B、N1

备注: (略) 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相对位置根据目前 (略) 路径及居民住宅分布情况得出,最终距离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

②导线最低高度根据电磁环境影响中敏感目标预测结果得出,最终线高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

③N—噪声(N1—声环境质量1类,N2—声环境质量2类,N4a—声环境质量4a类)。

三、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

本期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仅在大开门11 (略) 内110kV新大线出线间隔位置更换3台电流互感器,各项施工活动 (略) 内,本期不新增占地。施工工艺较简单,施工期除产生少量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外,无其他环境影响,本评价不再做其他如施工噪声等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环境

(1)土地利用影响

本项目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 (略) 塔基占地,临时占地包括牵张场地、施工临时占地等。项目永久占地将改变现有土地的性质和功能,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破坏地表植被,干扰野生动物的栖息。由于本项目 (略) 具有占地面积小、较为分散的特点,工程建设不会引起区域土地利用的结构性变化,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尽可能恢复原状地貌,不会带来明显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变化。

(2)对植被的影响

(略) 工程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塔基周围及线下植物的扰动以及工程塔基开挖等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根据可研资料,本项目需砍伐少量林木,砍伐林木主要为松树、竹子等经济林, (略) 施工为点线式,砍伐仅限少量塔基周边,各个砍伐点面分散,不会造成生态破碎化,对植被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施工完毕后,通过补栽乡土植物,被扰动的植被将逐步恢复。

(3)对动物的影响

①对鸟类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噪声及人为活动会干扰鸟类活动范围。有以下几方面:a施工作业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对鸟类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如塔基开挖、线路架设、塔基永久 (略) 施工临时占地等均有可能破坏生境和干扰灌丛栖息鸟类的小生境;b施工机械噪声对鸟类栖息地声环境的破坏和机械噪声对鸟类的驱赶;c施工中砍伐树木对鸟类巢穴的破坏;d施工人员对鸟类的捕捉。

本工程施工建设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总占地面积较小,且以临时性占地为主,工程结束后方可恢复,不过由于鸟类活动能力强,工程影响区及以外区域类似生境丰富,鸟类受到施工干扰后可自由迁移至适宜生境生存,此种影响具有暂时性、分散性的特点,待施工结束后,此种影响亦将逐渐消除,因此只要规范好施工人员个人行为禁止捕捉鸟类,项目施工对鸟类总的影响不大。

②对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影响

本工程永久、临时占地将直接导致工程影响区域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丧失,工程施工时产生噪声、机械振动会驱使施工边缘区域的两栖动物离开受影响区域。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两栖类动物主要是栖息于灌丛、草地、农田及溪流中。工程占地无水域,仅在两栖类动物栖息地附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扰动附近的两栖动物,因施工点分散,施工时间短,对其影响不大,且施工不涉水,不会对水体构成污染,所以工程对两栖动物影响较小,施工完成后,它们仍可以到原栖息地附近区域栖息。

③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略) 在地哺乳动物以半地下生活型和地面生活型的小型兽类为主。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工程基础开挖、立塔架线和施工人员施工等人为干扰因素,如处理不当,可能会缩小或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和生存环境;b施工干扰会使野生动物受到惊吓,也将被迫离开施工区周围的栖息地或活动区域。但由于施工时间短、施工点分散等原因,施工对动物的影响范围小,影响时间短,同时由于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活动区域范围较大,食性广泛,且有一定迁移能力,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禁止捕猎,施工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明显影响。

④对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

本次现场调查中,评价范围内未发现云南省和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集中栖息地。工程建设对这些保护动物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噪声的影响,由于这些动物活动空间大,工程影响区内相似的生境条件较多,因此,工程建设对这些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较小,同时要求工程施工期间应加强对这些动物的保护,增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杜绝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4)施工“三场”设置的影响

(略) 在区域地形条件、类似工程设置经验,本 (略) 施工期间拟设 (略) ,单个牵张场占地面积约100m2,牵张场总占地面积约300m2。牵张场具体位置在施工阶段根据现场实际地形条件确定。本评价特提出牵张场设置主要原则:位于塔基附近,便于放紧线施工; (略) ,便于材料运输;场址场地宽敞平坦,便于操作,利于减少场地平整的地面扰动和水土流失;选址应尽量避让植被密集区、避让耕地,以占用较低矮、稀疏的灌丛、草丛为主,以减少对当地植被和农作物的破坏;牵张场选址应尽可能远离居民区。

本项目新建杆塔共17基,塔基总挖方量约1000m3,施工临时堆土场选择项目周边现有空地布置,减少了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对施工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应当单独收集和存放,并做好覆盖、拦挡等防护措施,施 (略) 进行回填,线路沿线不设弃土场。

(略) 述,项目施工期施工“三场”的设置产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其影响也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监管,以使本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声环境

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塔基施工点的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切割机、牵张场及场内的绞磨机等设备的机械噪声和施工噪声会对塔基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输变电工程塔基为点状的线性工程,各施工点施工量小,线路工程一般均为昼间施工,夜间一般不施工,单塔累计施工时间一般在2个月以内,施工时间短,施工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亦会结束。此外,本 (略) 沿线 (略) 声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敏感目标与本项目塔基距离最近距离约180m(毛木树村1组民宅),经树木遮挡,施工噪声对周边区域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4、施工扬尘

(略) 塔基基础开挖、土石方回填、场地清理等这些施工作业将破坏原施工作业面的土壤结构,遇干燥天气尤其是大风条件下很容易造成扬尘,影响主要是在施工区附近,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本项目新建17基杆塔,施工量较小,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期通过对施工料场和临时开挖土石方进行遮盖,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并保持对干燥作业 (略) 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扬尘,减少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本工程施工期相对较短,施工结束后,其施工扬尘也将随之消失。

5、固体废物

工程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可达20人,按每人每天产生约2kg生活垃圾,每天共产生约40kg生活垃圾, (略) 施工属移动式施工,一般租用当地民房,停留时间较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可经租住地点垃圾收集系统收集后清运至政府指定地点,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新建杆塔共17基,塔基总挖方量约1000m3,施工剥离表土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回覆于施工区,用于植被恢复,塔基开挖产生的基槽余土分别在各塔基征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工程沿线不设弃渣场。

本项目更换现有110kV新大线3台电流互感器,更换下来的3台电流互感器将整体转运至玉溪市 (略) (略) 仓库,不进行设备拆解,后期调配 (略) 继续使用。

6、地表水环境

(略) 塔基施工基础施工时拟采用人工搅拌混凝土对基础进行浇筑,施工前科学计算施工用水量,在现场设有储水罐,基本上无生产废水产生。施工现场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的吃住一般租用当地民房,施工期生活污水可依托当地 (略) 理系统。

本 (略) 跨越亚尼河1次。施工期间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严禁在水域内清洗机具、捕鱼、渣土下河等破坏水资源的行为,不在水边设置取弃土场、施工营地、牵张场等设施,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本项目建设不会影响亚 (略) 的水体功能。

评估认为: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环评报告表中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运营期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

本期大开门11 (略) 仅更换110kV新大 (略) 电流互感器,不增加出线间隔数量, (略) 内的主变、主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故本工程更换电流互感器后完成后类比更换电流互 (略) 区域电磁环境水平相当。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大开门11 (略) 110kV出线侧工频电场强度为 点击查看>> 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475μT,远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4000V/m及100μT的评价标准。综合分析,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大开门11 (略) 110kV出线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仍将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4000V/m及100μT的评价标准。

(2)新建110kV (略)

1)线路经过非居民区

经预测,本工程新建110kV (略) 在采用1B1Y1-J4型塔、JL/LB20A-240/30型导线、下相导线对地高度为6m时,地面1. (略) 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560 kV/m,最大值 (略) 中 (略) ;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点击查看>> μT,最大 (略) (略) ,预测值满足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 (略) 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小于10kV/m、100μT的限值要求。

2)线路经过居民区

经预测,本工程新建110kV (略) 在采用1B1Y1-J4型塔、JL/LB20A-240/30型导线、下导相线对地高度为7m时,地面1. (略) 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945kV/m,最大值 (略) 中 (略) ;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点击查看>> μT,最大 (略) (略) ,预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和100μT标准要求。

3)电磁达标距离

经预测,结合《110kV~750kV (略) 设计规范》(GB 点击查看>> -2010)相关要求,从最不利角度,以1B1Y1-J4塔型为预测塔型,在不考虑风偏的情况下,为确保沿线电磁环境达标,本项目 (略) 需与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建筑保持以下距离:与边导线的水平距离至少为3m,或与下相导线线下垂直距离至少为5m(满足二者条件之一即可)。

4) (略) 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经预测,在现有设计高度前提下,本项目110kV (略) 建成投运后,线路周边最近现有典型环境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预测值在(86~320)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在(0.960 ~2.633)μT之间,均小于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与100μT,根据工频电磁场的衰减规律,评价范围内的现有环境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2、声环境影响分析

(1)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

本期大开门11 (略) 仅更换110kV新大 (略) 电流互感器,不增加出线间隔数量,不新增主变压器等主要声源设备,更换完成后大开门11 (略) 110 (略) 界噪声能够维持前期工程水平,不会增加新的影响。根据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大开门11 (略) 110 (略) 界昼夜噪声监测值为 点击查看>> 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 点击查看>> dB(A),满足《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排放限值要求。声环 (略) 噪声昼间监测值为45dB(A),夜间监测值为40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因此,可以预测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完成后,大开门11 (略) 110 (略) 界噪声仍能满足《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其声环 (略) 的声环境也能够维持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2)新建110kV (略)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本环评选择110kV德小线为本项目新建110kV (略) 噪声类比对象。

在监测工况下,110kV德小线线下噪声昼间监测值在(43~44)dB(A)之间,夜间监测值在(39~41)dB(A)之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根据类比监测结果,线路噪声监测衰减断面位于村庄区域, (略) 昼、夜噪声变化幅度不大,噪声水平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不明显,说明是主要受背景噪声影响, (略) 的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噪声的贡献很小,基本不构成增量贡献,对当地环境噪声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可以预测本项目1 (略) 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很小,能够满足相关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现场踏勘和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输电沿线环境敏 (略) 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分别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要求。根据类比对象的检测结果分析可知, (略) 建成后对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贡献值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预测,本 (略) 建成后,线路附近声环 (略) 的噪声水平能够维持现状,并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间不新增废水,不会对附近水环境产生影响。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间不新增固体废物,对外环境无影响。

四、评估结论

(一)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

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修改)中的鼓励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程已取得新平县人民政府同意性意见。

(二) (略) 径合理性

本 (略) 路径不涉及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线路沿线不涉及0类声功能区; (略) 径已取得新平县人民政府同意性意见,本项目建设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本项目施工量较小,工期较短,通过采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保护设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影响较小。在落实有关设计规范及本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条件下,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影响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因此,本项目选址选线具有环境合理性。

(三)总结论

拟建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 (略) 径走向已取得新平县人民政府同意性意见。

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建设单位按“三同时”要求,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工程的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

五、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线路沿线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类别标准要求。

(二)做好施工期环保宣传教育,做好与项目周围村民的沟通协调工作。

(三)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开挖时间和开挖面积,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受扰植被,降低生态影响。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2022年7月1日至7月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7- 点击查看>>

联系地址:玉溪市 (略) 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一)本项目概况

本项目工程动态总投资107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9万元,占总投资的3.6%。

本项目组成包括:①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②新建110kV (略) 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见表1。

表1 本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工 程

建设内容

主体工程

(略) 工程

本期更换110kV大开门变110kV新大线出线间隔内电流互感器3台。

线路工程

本期新建110kV (略) T接至110k (略) , (略) 架设,线路长度约5.9km。

辅助工程

环保工程

生态恢复

线路沿线设置护坡、高低塔、植被恢复措施等

(略) 理

噪声防治

固体废物

环境风险

依托工程

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 (略) 内已有的化粪池、垃圾桶、事故油池等

临时工程

(略) 牵张场,总占地面积约300m2

每个塔基施工场地占地面积约100m2,总占地面积约1700m2

(二)原有项目概况

110kV新大线属于“220kV新平输变电工程”建设内容之一,该工程于2006年6月取得原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环评批复,并于2011年8月29日通过原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竣工环保验收。建设单位于2008年开展了玉溪110kV (略) 二期工程,该工程于2008年取得了原玉溪 (略) 环评批复,并通过原玉溪 (略) 竣工环保验收。

二、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1、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经监测,大开门11 (略) 110kV出线 (略) 沿线监测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在(0.63~ 点击查看>> )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207~0.1475)μT之间,均分别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4000V/m及100μT的评价标准。

2、声环境质量现状

(1)大开门11 (略)

根据监测结果,大开门11 (略) 110 (略) 界昼夜噪声监测值为 点击查看>> 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 点击查看>> dB(A),满足《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排放限值要求。

(2)现有110kV新大线

根据监测结果,本工程现有110kV新 (略) 昼夜噪声监测值为41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36dB(A),声环境质量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

(3)声环境敏感目标

大开门11 (略) 110kV出线侧声环 (略) 噪声昼间监测值为45dB(A),夜间监测值为40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

新建110kV (略) 沿线位于村庄区域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昼间监测值在(40~44)dB(A)之间,夜间监测值在(39~41)dB(A)之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

新建110kV (略) 位于G323国道两侧55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昼间监测值为49dB(A),夜间监测值为42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限值。

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 (略) 跨越亚尼河1次,跨越水域宽约20m,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根据《云南省水功能区划》(2014年修订),本项目 (略) 跨越亚尼河段无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2020年玉溪市环境状况公报》,新平县全县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监测结果均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2020年玉溪市环境状况公报》,新平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能够达到二级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所述, (略) 在区域为达标区。

根据现场勘查,线路沿线为农村地区,无大气重污染工业分布,且独立于城镇之外,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县城,项目区基本污染物TSP、PM10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

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本项目评价影响区面积约413hm2,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 点击查看>> hm2),其次为草地( 点击查看>> hm2)、耕地(0.1hm2),分布少量灌丛( 点击查看>> hm2)。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700m2,其中永久占地约700m2,临时占地约2000m2。永久占 (略) 塔基用地;临时 (略) 施工临时用地及牵张场占地等。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点击查看>> -2017),结合现场调查及可研资料,本工程总占地类型分为耕地(80)、林地(340)、草地(1200)以及其他土地(1080)。经核实,本工程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

(2)植被现状

根据《云南植被》的植被区划,评价区隶属于Ⅰ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略) (偏干性)热带季雨林、雨林亚区域,ⅡAii高 (略) 常绿阔叶林地带,ⅠAi季风热带北缘季节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地带。工程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

根据现场调查, (略) 沿线受人为活动频繁,自然植被主要为受人为影响较大的暖性针叶林和灌丛,其他是人工植被。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①云南松稀树灌丛

该群落类型广泛分布在本项目生态评价区内,云南松林为滇中高原上最为常见,分布最广的群落类型,评价区内的云南松林多为幼龄林,多处于与一些阔叶树种混交的状态,次生性质明显。群落的乔木层物种较为单一,一般仅见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高度约2~3m,盖度约40~50%;在很多地段可见一些落叶或常绿阔叶树种,如滇石栎(Lithocarpus dealbatus)、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等。

灌木层的高度约1.0~3.0m,盖度约30%,主要物种有波叶山蚂蟥(Desmodium multiflorum DC)、余柑子(Pbyllanthus emblica)、薄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la)、米饭花(Vaccinium Sorengel1ii)、牛筋条(Dichotomanthus tristaniaecacaroa)、滇 点击查看>> 香(Anaphalis yunnanensis)、棠梨刺(Pyrus betulae folia)等。

草本层的高度约0.1~0.4m,盖度约30%,主要物种有白牛胆(Inulacappa)、紫茎泽兰(Eupatorium coelestrium)、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小叶三点金(Desnodium triflorum)等。

②稀树灌木草丛

广泛分布于评价区内,分布于沟谷地带,一般为坡耕地弃荒或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一类相对较稳定的过渡性植被类型。为群落演替的初级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会变为云南松林,进而可能演变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群落的乔木层并不显著,仅少数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稀树的生长在灌丛中间,高度约2~4m,盖度10%左右。

灌木层高度约0.6m,盖度约30%,物种丰富,主要有云南黄杞Engelhardtia spicata、网叶山胡椒Lindera metcalfiana var. dictyophylla、粗糠柴Mallotusphilippensis、毛果算盘子Glochidioneriocarpum 、卵叶悬钩子Rubus obcordatus、盐肤木Rhus chinensis、臭荚蒾Viburnumfoetidum、无柄金丝桃Hypericum angustinii、卵叶南烛Lyoniaovalifolia、绣线梅Neillia thyrsiflora、假朝天罐Osbeckia crinita等树种的幼树等。

草本层平均高度约0.3m,盖度约40%,主要物种有主要种类有白茅Imperata cylindica var. major、莎草Cyperus sp、刚莠竹Microstegiumciliatum、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 、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 、羊耳菊Inula cappa 、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碎米莎草Cyperus iria、糙叶千里光Senecio asperifolius、长根金星蕨Parathelypterisbeddomei、细锥香茶菜Isodon coetsa、细柄草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糙叶斑鸠菊Vernonia aspera 等常见草本。

③人工植被

人工植被以培育用材、薪炭、经济果木为主,树种主要有核桃、橄榄等。

④保护植物与名木古树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 年)以及《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89),本项目评价区未发现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本项目评价区也未见有名木古树分布。

(3)动物现状

1)评价区 点击查看>> 生脊椎动物

①两栖类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内的河流生境中以臭蛙、棘蛙为常见物种;农田生境中则以蟾蜍、雨蛙和滇蛙为常见物种,其他物种均较少见。

②爬行类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内农田和村落中以云南半叶趾虎、铜蜓蜥为常见种。颈槽蛇和虎斑颈槽蛇主要栖息在灌丛、荒山荒地、农田,属较常见物种。其他物种均较少见。

③鸟类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内在农耕地、村落栖息的以鸠鸽科、燕科、鸦科、文鸟科和雀科等鸟类最常见;在灌丛、林地栖息的以杜鹃科、黄鹂鸟科、鹟科等鸟类最常见。其他物种均较少见。

④兽类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内耕地和村落周边活动的鼩鼱科、鼠科以及在云南松等次生林地活动的云南兔、松鼠科的种类较常见。其余在评价区均属少见物种。

2)评价区保护动物

根据现场调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 (略) (略) 公告20 (略) )、《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名录》,本项目现场 (略) (略) 没有记录和访问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没有记录到云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6、环境保护目标

(1)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中第三条(一)、(二)类规定的生态敏感区,也不涉及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

(2)水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 (略) 跨越亚尼河1次,跨越水域宽约20m,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根据《云南省水功能区划》(2014年修订),本项目 (略) 跨越亚尼河段无水环境功能区划。

(3)电磁及声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电磁及声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

表2 本项目电磁及声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

编号

环境敏感目标名称

方位及最近距离

评价范围内数量

建筑物楼层、高度

导线最低高度

功能

环境保护要求

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

1

扬 (略) 区搬迁安置 (略)

(略) 东南侧约65m

约7栋,约50人

1F坡顶活动板房,高约3m

/

办公

N2

新建110kV (略) 工程

2

扬武镇毛木树村一组居民住宅

线路西北侧约30m

1户,约3人

2F坡顶,高约7.5m

7m

居住

E、B、N4a

3

扬武镇毛木树村养殖棚

线路东南侧约18m

1处

1F坡顶,高约3m

7m

养殖

E、B、N1

4

扬武镇 点击查看>> 苴村养殖棚

线路东南侧约30m

1处

1F坡顶,高约5m

7m

养殖

E、B、N1

备注: (略) 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相对位置根据目前 (略) 路径及居民住宅分布情况得出,最终距离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

②导线最低高度根据电磁环境影响中敏感目标预测结果得出,最终线高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

③N—噪声(N1—声环境质量1类,N2—声环境质量2类,N4a—声环境质量4a类)。

三、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

本期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仅在大开门11 (略) 内110kV新大线出线间隔位置更换3台电流互感器,各项施工活动 (略) 内,本期不新增占地。施工工艺较简单,施工期除产生少量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外,无其他环境影响,本评价不再做其他如施工噪声等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环境

(1)土地利用影响

本项目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 (略) 塔基占地,临时占地包括牵张场地、施工临时占地等。项目永久占地将改变现有土地的性质和功能,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破坏地表植被,干扰野生动物的栖息。由于本项目 (略) 具有占地面积小、较为分散的特点,工程建设不会引起区域土地利用的结构性变化,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尽可能恢复原状地貌,不会带来明显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变化。

(2)对植被的影响

(略) 工程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塔基周围及线下植物的扰动以及工程塔基开挖等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根据可研资料,本项目需砍伐少量林木,砍伐林木主要为松树、竹子等经济林, (略) 施工为点线式,砍伐仅限少量塔基周边,各个砍伐点面分散,不会造成生态破碎化,对植被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施工完毕后,通过补栽乡土植物,被扰动的植被将逐步恢复。

(3)对动物的影响

①对鸟类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噪声及人为活动会干扰鸟类活动范围。有以下几方面:a施工作业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对鸟类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如塔基开挖、线路架设、塔基永久 (略) 施工临时占地等均有可能破坏生境和干扰灌丛栖息鸟类的小生境;b施工机械噪声对鸟类栖息地声环境的破坏和机械噪声对鸟类的驱赶;c施工中砍伐树木对鸟类巢穴的破坏;d施工人员对鸟类的捕捉。

本工程施工建设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总占地面积较小,且以临时性占地为主,工程结束后方可恢复,不过由于鸟类活动能力强,工程影响区及以外区域类似生境丰富,鸟类受到施工干扰后可自由迁移至适宜生境生存,此种影响具有暂时性、分散性的特点,待施工结束后,此种影响亦将逐渐消除,因此只要规范好施工人员个人行为禁止捕捉鸟类,项目施工对鸟类总的影响不大。

②对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影响

本工程永久、临时占地将直接导致工程影响区域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丧失,工程施工时产生噪声、机械振动会驱使施工边缘区域的两栖动物离开受影响区域。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两栖类动物主要是栖息于灌丛、草地、农田及溪流中。工程占地无水域,仅在两栖类动物栖息地附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扰动附近的两栖动物,因施工点分散,施工时间短,对其影响不大,且施工不涉水,不会对水体构成污染,所以工程对两栖动物影响较小,施工完成后,它们仍可以到原栖息地附近区域栖息。

③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略) 在地哺乳动物以半地下生活型和地面生活型的小型兽类为主。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工程基础开挖、立塔架线和施工人员施工等人为干扰因素,如处理不当,可能会缩小或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和生存环境;b施工干扰会使野生动物受到惊吓,也将被迫离开施工区周围的栖息地或活动区域。但由于施工时间短、施工点分散等原因,施工对动物的影响范围小,影响时间短,同时由于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活动区域范围较大,食性广泛,且有一定迁移能力,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禁止捕猎,施工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明显影响。

④对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

本次现场调查中,评价范围内未发现云南省和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集中栖息地。工程建设对这些保护动物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噪声的影响,由于这些动物活动空间大,工程影响区内相似的生境条件较多,因此,工程建设对这些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较小,同时要求工程施工期间应加强对这些动物的保护,增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杜绝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4)施工“三场”设置的影响

(略) 在区域地形条件、类似工程设置经验,本 (略) 施工期间拟设 (略) ,单个牵张场占地面积约100m2,牵张场总占地面积约300m2。牵张场具体位置在施工阶段根据现场实际地形条件确定。本评价特提出牵张场设置主要原则:位于塔基附近,便于放紧线施工; (略) ,便于材料运输;场址场地宽敞平坦,便于操作,利于减少场地平整的地面扰动和水土流失;选址应尽量避让植被密集区、避让耕地,以占用较低矮、稀疏的灌丛、草丛为主,以减少对当地植被和农作物的破坏;牵张场选址应尽可能远离居民区。

本项目新建杆塔共17基,塔基总挖方量约1000m3,施工临时堆土场选择项目周边现有空地布置,减少了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对施工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应当单独收集和存放,并做好覆盖、拦挡等防护措施,施 (略) 进行回填,线路沿线不设弃土场。

(略) 述,项目施工期施工“三场”的设置产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其影响也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监管,以使本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声环境

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塔基施工点的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切割机、牵张场及场内的绞磨机等设备的机械噪声和施工噪声会对塔基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输变电工程塔基为点状的线性工程,各施工点施工量小,线路工程一般均为昼间施工,夜间一般不施工,单塔累计施工时间一般在2个月以内,施工时间短,施工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亦会结束。此外,本 (略) 沿线 (略) 声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敏感目标与本项目塔基距离最近距离约180m(毛木树村1组民宅),经树木遮挡,施工噪声对周边区域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4、施工扬尘

(略) 塔基基础开挖、土石方回填、场地清理等这些施工作业将破坏原施工作业面的土壤结构,遇干燥天气尤其是大风条件下很容易造成扬尘,影响主要是在施工区附近,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本项目新建17基杆塔,施工量较小,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期通过对施工料场和临时开挖土石方进行遮盖,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并保持对干燥作业 (略) 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扬尘,减少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本工程施工期相对较短,施工结束后,其施工扬尘也将随之消失。

5、固体废物

工程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可达20人,按每人每天产生约2kg生活垃圾,每天共产生约40kg生活垃圾, (略) 施工属移动式施工,一般租用当地民房,停留时间较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可经租住地点垃圾收集系统收集后清运至政府指定地点,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新建杆塔共17基,塔基总挖方量约1000m3,施工剥离表土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回覆于施工区,用于植被恢复,塔基开挖产生的基槽余土分别在各塔基征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工程沿线不设弃渣场。

本项目更换现有110kV新大线3台电流互感器,更换下来的3台电流互感器将整体转运至玉溪市 (略) (略) 仓库,不进行设备拆解,后期调配 (略) 继续使用。

6、地表水环境

(略) 塔基施工基础施工时拟采用人工搅拌混凝土对基础进行浇筑,施工前科学计算施工用水量,在现场设有储水罐,基本上无生产废水产生。施工现场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的吃住一般租用当地民房,施工期生活污水可依托当地 (略) 理系统。

本 (略) 跨越亚尼河1次。施工期间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严禁在水域内清洗机具、捕鱼、渣土下河等破坏水资源的行为,不在水边设置取弃土场、施工营地、牵张场等设施,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本项目建设不会影响亚 (略) 的水体功能。

评估认为: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环评报告表中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运营期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

本期大开门11 (略) 仅更换110kV新大 (略) 电流互感器,不增加出线间隔数量, (略) 内的主变、主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故本工程更换电流互感器后完成后类比更换电流互 (略) 区域电磁环境水平相当。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大开门11 (略) 110kV出线侧工频电场强度为 点击查看>> 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475μT,远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4000V/m及100μT的评价标准。综合分析,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大开门11 (略) 110kV出线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仍将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4000V/m及100μT的评价标准。

(2)新建110kV (略)

1)线路经过非居民区

经预测,本工程新建110kV (略) 在采用1B1Y1-J4型塔、JL/LB20A-240/30型导线、下相导线对地高度为6m时,地面1. (略) 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560 kV/m,最大值 (略) 中 (略) ;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点击查看>> μT,最大 (略) (略) ,预测值满足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 (略) 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小于10kV/m、100μT的限值要求。

2)线路经过居民区

经预测,本工程新建110kV (略) 在采用1B1Y1-J4型塔、JL/LB20A-240/30型导线、下导相线对地高度为7m时,地面1. (略) 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945kV/m,最大值 (略) 中 (略) ;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点击查看>> μT,最大 (略) (略) ,预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和100μT标准要求。

3)电磁达标距离

经预测,结合《110kV~750kV (略) 设计规范》(GB 点击查看>> -2010)相关要求,从最不利角度,以1B1Y1-J4塔型为预测塔型,在不考虑风偏的情况下,为确保沿线电磁环境达标,本项目 (略) 需与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建筑保持以下距离:与边导线的水平距离至少为3m,或与下相导线线下垂直距离至少为5m(满足二者条件之一即可)。

4) (略) 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经预测,在现有设计高度前提下,本项目110kV (略) 建成投运后,线路周边最近现有典型环境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预测值在(86~320)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在(0.960 ~2.633)μT之间,均小于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与100μT,根据工频电磁场的衰减规律,评价范围内的现有环境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2、声环境影响分析

(1)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

本期大开门11 (略) 仅更换110kV新大 (略) 电流互感器,不增加出线间隔数量,不新增主变压器等主要声源设备,更换完成后大开门11 (略) 110 (略) 界噪声能够维持前期工程水平,不会增加新的影响。根据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大开门11 (略) 110 (略) 界昼夜噪声监测值为 点击查看>> 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 点击查看>> dB(A),满足《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排放限值要求。声环 (略) 噪声昼间监测值为45dB(A),夜间监测值为40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因此,可以预测大开门11 (略) 110kV新大线CT改造工程完成后,大开门11 (略) 110 (略) 界噪声仍能满足《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其声环 (略) 的声环境也能够维持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2)新建110kV (略)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本环评选择110kV德小线为本项目新建110kV (略) 噪声类比对象。

在监测工况下,110kV德小线线下噪声昼间监测值在(43~44)dB(A)之间,夜间监测值在(39~41)dB(A)之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根据类比监测结果,线路噪声监测衰减断面位于村庄区域, (略) 昼、夜噪声变化幅度不大,噪声水平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不明显,说明是主要受背景噪声影响, (略) 的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噪声的贡献很小,基本不构成增量贡献,对当地环境噪声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可以预测本项目1 (略) 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很小,能够满足相关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现场踏勘和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输电沿线环境敏 (略) 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分别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要求。根据类比对象的检测结果分析可知, (略) 建成后对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贡献值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预测,本 (略) 建成后,线路附近声环 (略) 的噪声水平能够维持现状,并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间不新增废水,不会对附近水环境产生影响。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间不新增固体废物,对外环境无影响。

四、评估结论

(一)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

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修改)中的鼓励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程已取得新平县人民政府同意性意见。

(二) (略) 径合理性

本 (略) 路径不涉及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线路沿线不涉及0类声功能区; (略) 径已取得新平县人民政府同意性意见,本项目建设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本项目施工量较小,工期较短,通过采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保护设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影响较小。在落实有关设计规范及本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条件下,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影响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因此,本项目选址选线具有环境合理性。

(三)总结论

拟建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 (略) 径走向已取得新平县人民政府同意性意见。

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建设单位按“三同时”要求,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工程的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

五、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线路沿线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类别标准要求。

(二)做好施工期环保宣传教育,做好与项目周围村民的沟通协调工作。

(三)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开挖时间和开挖面积,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受扰植被,降低生态影响。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