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地表水源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淮北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地表水源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

(略) :

你单位报送的《淮北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地表水源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专家技术审查意见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报告书》结论。该项目由 (略) 投资建设,本项目建设内容:1、输水管道:化家湖水源地从引江济淮输水通道王引河侯王闸下取水,新建 DN2600钢管 点击查看>> km、输水箱涵0.7km至化家湖水库;2、供水规模:根据化家湖水库长系列调节计算,本工程多年平均引水量 点击查看>> 万m3,最大年引水量 点击查看>> 万m3,最小年引水量 点击查看>> 万m3,总体上是一种相对均匀的补水过程。根据长系列调节计算月补水过程和补水时长测算本工程最大月补水规模7.22m3/s,考虑1%的输水损失,因此,本工程设计取水规模确定为7.3m3/s;3、化家湖水 (略) 理:包括土工 (略) 理、库岸岩石 (略) 理、库 (略) 理、库区西侧库岸整治、左 (略) 理、水库大坝白蚁防治、观测 (略) 理措施;4、化家湖水源保护区:化家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整治主要内容包括:东外环截排水工程、隔离围栏工程、大坝西南角排水工程、王引河取水口环保工程”等。2022年5月31日淮北市发改委对本项目进行备案《关于同意淮北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地表水源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变更胡函,项目编码为:2203- 点击查看>> -04-01- 点击查看>>

二、该工程建设在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各种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我局原则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书》所列建设项目的工艺、性质、位置、 (略) 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建设。

三、工程设计、建设、运营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关于水污染物的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间水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冲洗废水、管道试压废水及混凝土养护废水等。施工期产生的混凝土养护废水选用平流 (略) 理,经中和沉 (略) 面洒水、车辆冲洗等;施工机械保养、清洗过程产生的含油废水通 (略) 理, (略) 理后的冲洗废水循环使用于施工机械冲洗和维护,多余废水用于施 (略) 洒水降尘,废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质用水水质》(GB/T 点击查看>> -2020)中建筑施工杂用水水质标准;管道试压废水经过沉淀后就近排入附近农灌渠,用作农灌废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施工人员生活废水通过施工区现有 (略) (略) 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及接管标准。

运营期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经一体 (略) 理后用于周边绿化。

2.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关于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废气主要来自开挖、运输、土石方堆放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等。施工扬尘通过加强对施工现场可能产生扬尘的每个环节的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关于施工扬尘治理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大气扬尘防治措施降低扬尘排放;施工机械燃油废气,通过施工机械车辆定期保养维修等措施降低废气排放。

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

3.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关于噪声影响的防治措施:

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若因工艺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3日内报请地 (略) 门批准,并向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或单位发布公告;施工须选用低噪设备,专人负责保养维护;建设单位应在各场界设置高围挡,同时车辆出入现场时须执行低速、禁鸣等措施用以降低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2011)中标准。

运营期要求对产噪设备采取隔声、减振、 (略) 等措施降低噪声, (略) 界噪声排放执行《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2008)2类区标准。

4.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关于固废的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工程临时弃土、建筑垃圾等固废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相关规定,避免造成水土流失;项目产生的底泥在河道沿岸设置底泥临时堆放 (略) 理,表面余水回排入附近河道,干化后运至取土区和塘堤进行绿化;管道开挖产生的弃土在管道附近进行平铺后,再进行 (略) 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收集后, (略) (略) 理;施工设备及施工车辆在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机油,暂存于施工场地临时存放点,并交由有 (略) 置。

运营期产生的管理人员生活垃圾收 (略) (略) 理。泵站内设置危废暂存间,项目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密闭 (略) 区危废暂存库,定期委托 (略) 理。

项目一般工 (略) 置参照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2020)中相关规定;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相关要求。

5.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关于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及对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建设中占用的临时占地,要强调边施工边恢复的原则,实现绿化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达标验收使用。本项目应强化施工阶段环境管理, (略) 点击查看>> 职工环境保护教育。管道施工中回填后余土,不能随意堆放、丢弃, (略) 置,并同时做好土地的植被恢复工作。

6.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其他污染防治措施,采纳《报告书》中提出其他的建议。

四、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工程建成后应按相关规定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五、若工程的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你单位应当重新报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若该工程自批准之日起超过5年方决定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 (略) 重新审核。

六、请烈山区农 (略) 和 (略) 、 (略) 、 (略) 共同负责该项目“三同时”的日常监管工作。

(略) :

你单位报送的《淮北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地表水源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专家技术审查意见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报告书》结论。该项目由 (略) 投资建设,本项目建设内容:1、输水管道:化家湖水源地从引江济淮输水通道王引河侯王闸下取水,新建 DN2600钢管 点击查看>> km、输水箱涵0.7km至化家湖水库;2、供水规模:根据化家湖水库长系列调节计算,本工程多年平均引水量 点击查看>> 万m3,最大年引水量 点击查看>> 万m3,最小年引水量 点击查看>> 万m3,总体上是一种相对均匀的补水过程。根据长系列调节计算月补水过程和补水时长测算本工程最大月补水规模7.22m3/s,考虑1%的输水损失,因此,本工程设计取水规模确定为7.3m3/s;3、化家湖水 (略) 理:包括土工 (略) 理、库岸岩石 (略) 理、库 (略) 理、库区西侧库岸整治、左 (略) 理、水库大坝白蚁防治、观测 (略) 理措施;4、化家湖水源保护区:化家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整治主要内容包括:东外环截排水工程、隔离围栏工程、大坝西南角排水工程、王引河取水口环保工程”等。2022年5月31日淮北市发改委对本项目进行备案《关于同意淮北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地表水源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变更胡函,项目编码为:2203- 点击查看>> -04-01- 点击查看>>

二、该工程建设在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各种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我局原则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书》所列建设项目的工艺、性质、位置、 (略) 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建设。

三、工程设计、建设、运营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关于水污染物的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间水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冲洗废水、管道试压废水及混凝土养护废水等。施工期产生的混凝土养护废水选用平流 (略) 理,经中和沉 (略) 面洒水、车辆冲洗等;施工机械保养、清洗过程产生的含油废水通 (略) 理, (略) 理后的冲洗废水循环使用于施工机械冲洗和维护,多余废水用于施 (略) 洒水降尘,废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质用水水质》(GB/T 点击查看>> -2020)中建筑施工杂用水水质标准;管道试压废水经过沉淀后就近排入附近农灌渠,用作农灌废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施工人员生活废水通过施工区现有 (略) (略) 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及接管标准。

运营期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经一体 (略) 理后用于周边绿化。

2.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关于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废气主要来自开挖、运输、土石方堆放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等。施工扬尘通过加强对施工现场可能产生扬尘的每个环节的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关于施工扬尘治理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大气扬尘防治措施降低扬尘排放;施工机械燃油废气,通过施工机械车辆定期保养维修等措施降低废气排放。

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

3.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关于噪声影响的防治措施:

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若因工艺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3日内报请地 (略) 门批准,并向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或单位发布公告;施工须选用低噪设备,专人负责保养维护;建设单位应在各场界设置高围挡,同时车辆出入现场时须执行低速、禁鸣等措施用以降低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2011)中标准。

运营期要求对产噪设备采取隔声、减振、 (略) 等措施降低噪声, (略) 界噪声排放执行《 (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2008)2类区标准。

4.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关于固废的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工程临时弃土、建筑垃圾等固废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相关规定,避免造成水土流失;项目产生的底泥在河道沿岸设置底泥临时堆放 (略) 理,表面余水回排入附近河道,干化后运至取土区和塘堤进行绿化;管道开挖产生的弃土在管道附近进行平铺后,再进行 (略) 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收集后, (略) (略) 理;施工设备及施工车辆在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机油,暂存于施工场地临时存放点,并交由有 (略) 置。

运营期产生的管理人员生活垃圾收 (略) (略) 理。泵站内设置危废暂存间,项目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密闭 (略) 区危废暂存库,定期委托 (略) 理。

项目一般工 (略) 置参照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2020)中相关规定;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点击查看>> -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相关要求。

5.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关于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及对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建设中占用的临时占地,要强调边施工边恢复的原则,实现绿化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达标验收使用。本项目应强化施工阶段环境管理, (略) 点击查看>> 职工环境保护教育。管道施工中回填后余土,不能随意堆放、丢弃, (略) 置,并同时做好土地的植被恢复工作。

6.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其他污染防治措施,采纳《报告书》中提出其他的建议。

四、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工程建成后应按相关规定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五、若工程的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你单位应当重新报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若该工程自批准之日起超过5年方决定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 (略) 重新审核。

六、请烈山区农 (略) 和 (略) 、 (略) 、 (略) 共同负责该项目“三同时”的日常监管工作。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