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局提示中医夏季养生指南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卫健局提示中医夏季养生指南

(略) 提示中医夏季养生指南

发布日期:2022-07-13

【字号: | |

(略) 提示夏季中医养生指南

一、饮食

(一)宜酸宜苦

夏季当养心,素有心病,如心气不足或心神失养,可服用小麦、大枣、柏子仁等补养心气。《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色赤,宜食酸。”酸味收敛,可顾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且能生津止渴,增进食欲。因此,夏季可以适当多食酸味的食物,如草莓、乌梅、西红柿等。此外,夏季还可适当食用苦瓜、苦苣、芹菜、苦 点击查看>> 茶等苦味的食物,以防心火过盛。

(二)解暑生津

夏季腠理开泄,汗出过多,易耗气伤阴,故可多食一些解暑清热,生津止渴的时令瓜果,如西瓜、乌梅、香瓜、梨、桃等。也可以饮用绿茶、花茶、乌梅汤、绿豆汤等饮料来解暑生津。

平日里要保证水的摄入,以温开水为宜,饮水时要小口慢饮,忌大口豪饮,反而增加脾胃的负担。出汗较多时还要适当饮用淡盐水,并注意补钾,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三)顾护脾胃

夏季虽酷暑炎热,但阳气充斥于外,脾胃阳气反而不足,如果贪食寒凉之品,易损伤脾阳,引起吐泻等症状。故夏日饮食宜温不宜寒,切勿贪凉喜冷,损伤脾胃。尤其不提倡大量食用冰镇饮料及瓜果。

夏季暑湿偏盛,最易困遏脾气,故饮食当清淡,不宜过食肥甘厚腻,醇酒浓浆,以防助湿生热。如 (略) 说:“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因此可选择食用绿豆、赤小豆、荷叶、莲子、薏米等既能健脾化湿,又能清热解暑的食物。中国北方有夏季吃面的习俗,特别是拌面,不仅清暑,还能顾护脾胃,值得推荐。

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俗语,也是因为夏季阳气浮于肌表,脾胃阳气虚弱,生姜不仅可以起到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的作用,还可以佐制其他食物的寒凉之性。

(四)不食酸腐

夏季气候炎热,各种食物尤其是大连地区特有的海鲜,极易腐败变质,食用后可引发急性胃肠炎、痢疾等胃肠道疾病,故应注意选择新鲜食材,不食隔夜腐败的食物。

二、起居

(一)睡眠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篇云:“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因夏季昼长夜短,故可适当晚睡早起,但晚睡时间不宜超过23点。

子午之时,阴阳交变,适当午间小憩可回避暑热,恢复精力,午睡时间以0.5—1个小时为佳,不宜过长。午睡应尽量采取平卧姿势,不要随意坐着或趴在桌面上入睡,不仅不利于消除疲劳,甚至醒来会出现头晕、耳鸣、视线模糊等不适症状。还要注意不要当风入睡,防止腠理开泄,风邪入中,诱发疾病。

(二)着装

夏季的衣物当轻薄吸汗,材质可选棉、麻、真丝等质地。汗出后当及时更换,不可久穿湿衣,使汗出不畅,阻滞气机,且易积聚湿气,诱发湿疹等皮肤疾病。

夏季阳光充足,在烈日下活动时,服饰上还要注意遮阳防晒,戴好帽子、太阳镜、遮阳伞等防晒用品。

(三)纳凉

夏季炎热,居处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洁净,但要特别注意不能贪凉。选择空调、风扇等降温时,温度设定不宜过低,一般与室外温度相差7℃以内,保持在26—28℃,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

在大量汗出之时不可行冷水冲淋,或空调风扇直吹降温,更不宜露宿室外。正如《摄生消息论》所云:“一时虽快,风入腠理,其患最深。”这些做法均会导致寒邪贼风乘虚而入,引发外感。

三、运动

夏季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方式。不过,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过度运动后的大汗淋漓易耗伤气阴,甚则伤阴中暑。

(一)海水浴

大连人夏季喜欢海水浴,既可降温防暑,又可尽情拥抱大海和阳光,使心情愉悦。而且游泳本身可以改善体内血液循环,有助于肢体运动,确实是有益身心的运动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海水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严重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活动性肺结核、肝硬化、肾炎等疾患及女性月经期均不宜海水浴。此外,到深海游泳不能盲目逞强,要结伴而行,互相照应,同时要防止礁石划伤及海蜇蜇伤等外伤。

(二)日光浴

夏日里充分沐浴阳光也是健身防病的好方法,时间以上午8—10点为宜,每次15分钟左右。可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点。

日光浴时, 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使皮肤直接接受日光照射,并不断变换体位,以均匀采光。

同时 (略) 、眼睛不能让太阳直射。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 点击查看>> 亢、肺结核、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日光浴。

四、情志

(一)“使志无怒”

夏气通于心,炎热的夏季易使人心烦易怒,故情志上首先应平和豁达,保持心情的宁静,“使志无怒”。嵇康的《养生论》云:“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即所谓“心静自然凉”。

(二)“使气得泄”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夏季人的情志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即是要培养乐观积极、外向开朗的性格,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气机宣畅,不致郁积。

五、易患疾病

(一)中暑

高温状态下易出现中暑,常见头晕、头痛、发热、口渴、多汗等症状,甚至出现昏迷、四肢抽搐。一般婴幼儿、老年人、肥胖、糖尿病人等更易发生。

预防方法:应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久留,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多饮水并适当补充必需的电解质。

(二)急性胃肠炎

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不洁饮食后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预防方法:要保持食材新鲜,不吃过夜的食物及冰镇饮料、水果等。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略) 就诊。

(三)泌尿系感染

夏季心火亢盛,心与小肠相表里,故易出现小便赤涩疼痛等症状。

预防方法:在大量饮水的基础上,可以食用清热泻火,清利小便之品,如绿豆、荷叶、竹叶、冬瓜等,引热从小便而出。如症状不缓解,要遵医嘱用药。

(四)痛风

大连地区痛风发病率较高,尤其夏季,人们往往热衷于啤酒加海鲜的饮食,更易助湿生热,流注于关节,诱发痛风发作。

预防方法:低嘌呤饮食,忌食肥甘厚腻醇酒,监测血尿酸,必要时遵医嘱降尿酸治疗。

(五)皮肤疾病

夏季汗出过多,易发痱子、湿疹、汗疱疹等皮肤疾病,同时蚊虫 点击查看>> 虐,也易发生虫咬皮炎。

预防方法:平时应注意擦干汗液,及时沐浴及更换衣物,安装纱窗等设施,防止蚊虫叮咬。也可外用药物以缓解症状。



责编: (略) 来源: (略) | 【打印】 | 【关闭窗口】

(略) 提示中医夏季养生指南

发布日期:2022-07-13

【字号: | |

(略) 提示夏季中医养生指南

一、饮食

(一)宜酸宜苦

夏季当养心,素有心病,如心气不足或心神失养,可服用小麦、大枣、柏子仁等补养心气。《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色赤,宜食酸。”酸味收敛,可顾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且能生津止渴,增进食欲。因此,夏季可以适当多食酸味的食物,如草莓、乌梅、西红柿等。此外,夏季还可适当食用苦瓜、苦苣、芹菜、苦 点击查看>> 茶等苦味的食物,以防心火过盛。

(二)解暑生津

夏季腠理开泄,汗出过多,易耗气伤阴,故可多食一些解暑清热,生津止渴的时令瓜果,如西瓜、乌梅、香瓜、梨、桃等。也可以饮用绿茶、花茶、乌梅汤、绿豆汤等饮料来解暑生津。

平日里要保证水的摄入,以温开水为宜,饮水时要小口慢饮,忌大口豪饮,反而增加脾胃的负担。出汗较多时还要适当饮用淡盐水,并注意补钾,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三)顾护脾胃

夏季虽酷暑炎热,但阳气充斥于外,脾胃阳气反而不足,如果贪食寒凉之品,易损伤脾阳,引起吐泻等症状。故夏日饮食宜温不宜寒,切勿贪凉喜冷,损伤脾胃。尤其不提倡大量食用冰镇饮料及瓜果。

夏季暑湿偏盛,最易困遏脾气,故饮食当清淡,不宜过食肥甘厚腻,醇酒浓浆,以防助湿生热。如 (略) 说:“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因此可选择食用绿豆、赤小豆、荷叶、莲子、薏米等既能健脾化湿,又能清热解暑的食物。中国北方有夏季吃面的习俗,特别是拌面,不仅清暑,还能顾护脾胃,值得推荐。

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俗语,也是因为夏季阳气浮于肌表,脾胃阳气虚弱,生姜不仅可以起到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的作用,还可以佐制其他食物的寒凉之性。

(四)不食酸腐

夏季气候炎热,各种食物尤其是大连地区特有的海鲜,极易腐败变质,食用后可引发急性胃肠炎、痢疾等胃肠道疾病,故应注意选择新鲜食材,不食隔夜腐败的食物。

二、起居

(一)睡眠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篇云:“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因夏季昼长夜短,故可适当晚睡早起,但晚睡时间不宜超过23点。

子午之时,阴阳交变,适当午间小憩可回避暑热,恢复精力,午睡时间以0.5—1个小时为佳,不宜过长。午睡应尽量采取平卧姿势,不要随意坐着或趴在桌面上入睡,不仅不利于消除疲劳,甚至醒来会出现头晕、耳鸣、视线模糊等不适症状。还要注意不要当风入睡,防止腠理开泄,风邪入中,诱发疾病。

(二)着装

夏季的衣物当轻薄吸汗,材质可选棉、麻、真丝等质地。汗出后当及时更换,不可久穿湿衣,使汗出不畅,阻滞气机,且易积聚湿气,诱发湿疹等皮肤疾病。

夏季阳光充足,在烈日下活动时,服饰上还要注意遮阳防晒,戴好帽子、太阳镜、遮阳伞等防晒用品。

(三)纳凉

夏季炎热,居处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洁净,但要特别注意不能贪凉。选择空调、风扇等降温时,温度设定不宜过低,一般与室外温度相差7℃以内,保持在26—28℃,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

在大量汗出之时不可行冷水冲淋,或空调风扇直吹降温,更不宜露宿室外。正如《摄生消息论》所云:“一时虽快,风入腠理,其患最深。”这些做法均会导致寒邪贼风乘虚而入,引发外感。

三、运动

夏季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方式。不过,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过度运动后的大汗淋漓易耗伤气阴,甚则伤阴中暑。

(一)海水浴

大连人夏季喜欢海水浴,既可降温防暑,又可尽情拥抱大海和阳光,使心情愉悦。而且游泳本身可以改善体内血液循环,有助于肢体运动,确实是有益身心的运动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海水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严重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活动性肺结核、肝硬化、肾炎等疾患及女性月经期均不宜海水浴。此外,到深海游泳不能盲目逞强,要结伴而行,互相照应,同时要防止礁石划伤及海蜇蜇伤等外伤。

(二)日光浴

夏日里充分沐浴阳光也是健身防病的好方法,时间以上午8—10点为宜,每次15分钟左右。可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点。

日光浴时, 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使皮肤直接接受日光照射,并不断变换体位,以均匀采光。

同时 (略) 、眼睛不能让太阳直射。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 点击查看>> 亢、肺结核、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日光浴。

四、情志

(一)“使志无怒”

夏气通于心,炎热的夏季易使人心烦易怒,故情志上首先应平和豁达,保持心情的宁静,“使志无怒”。嵇康的《养生论》云:“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即所谓“心静自然凉”。

(二)“使气得泄”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夏季人的情志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即是要培养乐观积极、外向开朗的性格,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气机宣畅,不致郁积。

五、易患疾病

(一)中暑

高温状态下易出现中暑,常见头晕、头痛、发热、口渴、多汗等症状,甚至出现昏迷、四肢抽搐。一般婴幼儿、老年人、肥胖、糖尿病人等更易发生。

预防方法:应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久留,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多饮水并适当补充必需的电解质。

(二)急性胃肠炎

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不洁饮食后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预防方法:要保持食材新鲜,不吃过夜的食物及冰镇饮料、水果等。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略) 就诊。

(三)泌尿系感染

夏季心火亢盛,心与小肠相表里,故易出现小便赤涩疼痛等症状。

预防方法:在大量饮水的基础上,可以食用清热泻火,清利小便之品,如绿豆、荷叶、竹叶、冬瓜等,引热从小便而出。如症状不缓解,要遵医嘱用药。

(四)痛风

大连地区痛风发病率较高,尤其夏季,人们往往热衷于啤酒加海鲜的饮食,更易助湿生热,流注于关节,诱发痛风发作。

预防方法:低嘌呤饮食,忌食肥甘厚腻醇酒,监测血尿酸,必要时遵医嘱降尿酸治疗。

(五)皮肤疾病

夏季汗出过多,易发痱子、湿疹、汗疱疹等皮肤疾病,同时蚊虫 点击查看>> 虐,也易发生虫咬皮炎。

预防方法:平时应注意擦干汗液,及时沐浴及更换衣物,安装纱窗等设施,防止蚊虫叮咬。也可外用药物以缓解症状。



责编: (略) 来源: (略) | 【打印】 | 【关闭窗口】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