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大通县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及文创产品开发项目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2022年大通县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及文创产品开发项目的公示

一、项目名称

2022年大通县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及文创产品开发项目

二、项目类别

研发服务

三、项目性质

新建

四、主管单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略)

五、实施单位(责任单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略)

责任人 :马秀清

六、实施地点

塔尔镇凉州庄村(大通县现代农业展示基地)

七、实施期限

2022年4月—2022年12月

八、进度安排

(一)2022年4月~6月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实施方案编制及审批;

(二)2022年8月~2022年11月,项目招投标及实施阶段;

(三)2022年12月总结验收。

九、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大通县特色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开发

DT3090系列NFT

民族发烧HIFI耳机

有耳马克杯

民族元素云锦茶席套装

文创笔记本

咖啡套杯2对

大通多民族娃娃人偶

文创文件夹

牛毛编织野餐篮

牦牛产品包装

文具礼盒

农产品包装

复古磁带式音乐播放器

3D打印鞋垫

青海农产品礼盒包装

古法菜籽油

青绣礼盒

粗粮包装

青海四宝礼盒套装

马家窑文创口罩

包袱皮-农产品

藏羊法式七肋排

旅行套装包

皮影走马灯

民族黑胶唱机

浴室套组

DIY纸艺手工场景

老爷山皮影音乐盒

磁悬浮夜灯

改编花儿歌曲

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模式的优势,项目提炼最具代表性的 (略) ,结合大通县内一、二、三产业资源,采用头脑风暴、田野调查、圆桌工作坊、用户调研、百度指数、微信指数等调研工具结合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开发不少于六个类目三十款品种的特色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

(二)大通县特色非遗体验项目开发

实现活化传承,升级文旅服务体验,让广大群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本项目计划遴选有代表性的两项非遗项目进行六款体验项目研发。从特色非遗技艺到民艺产品,从民俗文化内涵到当代生活美学,开发成套体验项目,项目涵盖体验项目介绍PPT、体验材料包,材料包制作示范教学视频。

河湟皮影

耳环

胸针

装饰画

青绣

布艺系列

刺绣系列

香囊系列

(三) (略) 协作农文旅创作驻地计划

民族特色文化赋能助力产业生态建设,实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农业、旅游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大通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农业资源, (略) 艺术家共创为主题,当代绘画艺术家与大通农民画艺术家共同创作系列主题艺术作品,相关成果用于支撑:农文旅融合城市礼物特展、产品研发及衍生品创作、DT3090品牌推介等活动。

十、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研发服务费用148万元,其他费用2万元。

(二)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50万元, (略) 协作资金。

十一、项目效益

培育特色文创品牌,帮扶民艺重点就业创业群体。将为青海乡村数字运营平台打造DT3090文创品牌,遴选10个特色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纳入大通县青海数字乡村运营平台,带动以“河湟皮影、青绣、桥儿沟砂罐、牛毛纺织、大通农民画为代表的非遗工作坊特色化发展,拟直接带动就业16人,间接带动100余人,直接间接收入264万元。

十二、受益对象

帮扶民艺重点就业群体,提升农业、农副产业发展,带动农文旅融合企业发展,增强文旅产业服务平台的创意能力,提升大通县域文化影响力。

十三、绩效目标

通过调研及开发,提供6类30款特色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非遗体验项目6款、遴选10款特色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纳入大通县青海数字乡村运营平台并通过DT3090品牌认证,带动以“河湟皮影、青绣、桥儿沟砂罐、牛毛纺织、大通农民画为代表的非遗工作坊特色化发展,直接带动就业16人,其中青绣9人,河湟皮影2人,砂罐1人,牛毛纺织1人,大通农民画1人,花儿音乐2人;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 (略) 带来的年度直接及间接收入约264万元,其中项目研发期间直接带动手工业者务工收入约8万; (略) 带动年度各类农户总收入约50万。

十四、群众参与

项目实施前召开民艺群众代表会议,调研征集需求后,按程序申报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安排有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参与产品生产,带动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者增加就业、创业收入。

十五、运行机制

根据《中 (略) 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1〕 (略)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1〕 (略) )及《关于印 (略) 协作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略) 〔2021〕 (略) )等文件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项目完成验收后,由实施 (略) 协作 (略) 有资产移交给青海数字乡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包括:产品设计资料、产生生产资料、样品、供应商资料、培训资料、产品资料等, (略) 对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统一分配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凡纳入DT3090品牌体系 (略) 旗下青海数字 (略) 市场化运营,按照协议分配收益,收益利润继续投入到项目管理及流动资金中进行项目运营,持续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确保项目长期良性发展。

十六、联农带农机制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打造非遗工坊,让工坊的产品、产能不断提升,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按照就地就近原则,优先吸纳脱贫户及监测户参与产品开发。建立产业标准,吸纳农户参加就业,提高农户收入。协同县域农业领军企业和民艺致富带头人,推动成立农文旅融合联合会,夯实产品生产供应链,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布单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略)

监督电话: 点击查看>>点击查看>>

通讯地址: (略) (略)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略)

2022年7月22日

一、项目名称

2022年大通县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及文创产品开发项目

二、项目类别

研发服务

三、项目性质

新建

四、主管单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略)

五、实施单位(责任单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略)

责任人 :马秀清

六、实施地点

塔尔镇凉州庄村(大通县现代农业展示基地)

七、实施期限

2022年4月—2022年12月

八、进度安排

(一)2022年4月~6月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实施方案编制及审批;

(二)2022年8月~2022年11月,项目招投标及实施阶段;

(三)2022年12月总结验收。

九、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大通县特色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开发

DT3090系列NFT

民族发烧HIFI耳机

有耳马克杯

民族元素云锦茶席套装

文创笔记本

咖啡套杯2对

大通多民族娃娃人偶

文创文件夹

牛毛编织野餐篮

牦牛产品包装

文具礼盒

农产品包装

复古磁带式音乐播放器

3D打印鞋垫

青海农产品礼盒包装

古法菜籽油

青绣礼盒

粗粮包装

青海四宝礼盒套装

马家窑文创口罩

包袱皮-农产品

藏羊法式七肋排

旅行套装包

皮影走马灯

民族黑胶唱机

浴室套组

DIY纸艺手工场景

老爷山皮影音乐盒

磁悬浮夜灯

改编花儿歌曲

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模式的优势,项目提炼最具代表性的 (略) ,结合大通县内一、二、三产业资源,采用头脑风暴、田野调查、圆桌工作坊、用户调研、百度指数、微信指数等调研工具结合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开发不少于六个类目三十款品种的特色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

(二)大通县特色非遗体验项目开发

实现活化传承,升级文旅服务体验,让广大群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本项目计划遴选有代表性的两项非遗项目进行六款体验项目研发。从特色非遗技艺到民艺产品,从民俗文化内涵到当代生活美学,开发成套体验项目,项目涵盖体验项目介绍PPT、体验材料包,材料包制作示范教学视频。

河湟皮影

耳环

胸针

装饰画

青绣

布艺系列

刺绣系列

香囊系列

(三) (略) 协作农文旅创作驻地计划

民族特色文化赋能助力产业生态建设,实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农业、旅游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大通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农业资源, (略) 艺术家共创为主题,当代绘画艺术家与大通农民画艺术家共同创作系列主题艺术作品,相关成果用于支撑:农文旅融合城市礼物特展、产品研发及衍生品创作、DT3090品牌推介等活动。

十、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研发服务费用148万元,其他费用2万元。

(二)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50万元, (略) 协作资金。

十一、项目效益

培育特色文创品牌,帮扶民艺重点就业创业群体。将为青海乡村数字运营平台打造DT3090文创品牌,遴选10个特色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纳入大通县青海数字乡村运营平台,带动以“河湟皮影、青绣、桥儿沟砂罐、牛毛纺织、大通农民画为代表的非遗工作坊特色化发展,拟直接带动就业16人,间接带动100余人,直接间接收入264万元。

十二、受益对象

帮扶民艺重点就业群体,提升农业、农副产业发展,带动农文旅融合企业发展,增强文旅产业服务平台的创意能力,提升大通县域文化影响力。

十三、绩效目标

通过调研及开发,提供6类30款特色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非遗体验项目6款、遴选10款特色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纳入大通县青海数字乡村运营平台并通过DT3090品牌认证,带动以“河湟皮影、青绣、桥儿沟砂罐、牛毛纺织、大通农民画为代表的非遗工作坊特色化发展,直接带动就业16人,其中青绣9人,河湟皮影2人,砂罐1人,牛毛纺织1人,大通农民画1人,花儿音乐2人;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 (略) 带来的年度直接及间接收入约264万元,其中项目研发期间直接带动手工业者务工收入约8万; (略) 带动年度各类农户总收入约50万。

十四、群众参与

项目实施前召开民艺群众代表会议,调研征集需求后,按程序申报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安排有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参与产品生产,带动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者增加就业、创业收入。

十五、运行机制

根据《中 (略) 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1〕 (略)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1〕 (略) )及《关于印 (略) 协作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略) 〔2021〕 (略) )等文件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项目完成验收后,由实施 (略) 协作 (略) 有资产移交给青海数字乡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包括:产品设计资料、产生生产资料、样品、供应商资料、培训资料、产品资料等, (略) 对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统一分配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凡纳入DT3090品牌体系 (略) 旗下青海数字 (略) 市场化运营,按照协议分配收益,收益利润继续投入到项目管理及流动资金中进行项目运营,持续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确保项目长期良性发展。

十六、联农带农机制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打造非遗工坊,让工坊的产品、产能不断提升,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按照就地就近原则,优先吸纳脱贫户及监测户参与产品开发。建立产业标准,吸纳农户参加就业,提高农户收入。协同县域农业领军企业和民艺致富带头人,推动成立农文旅融合联合会,夯实产品生产供应链,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布单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略)

监督电话: 点击查看>>点击查看>>

通讯地址: (略) (略)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略)

2022年7月22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