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关于2022年8月30日拟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告(拟批准项目)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关于2022年8月30日拟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告(拟批准项目)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2022年8月 (略) 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拟对1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告。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8月31日-2022年9月6日(5个工作日)。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机构

项目概括

公众参与情况

相关承诺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略) (略) 新院区建设工程

(略) 上城区艮北新区单元内, (略) , (略) ,南 (略) , (略)

(略)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

(略) 环境保护 (略)

(略) (略) 新院区建设工程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地上计容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9幢主体建筑,主要为1#楼( (略) 楼)、2#楼(医技楼)、3#楼(感染楼)、4#楼(高压氧楼)、5#楼(专科楼)、6#楼(门诊楼、医疗街及入口大厅)、7#楼(综合创新楼)、8#楼(学术交流中心)、9#楼(科研行政楼),并配套液氧站、污水处理站、医疗用品仓库等附属设施。地下主体为两层地下室,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餐厅和厨房、后勤保障用房、部分医疗用房、设备机房及停车库和非机动车停车库;地下二层主要功能为污物收集垃圾房、太平间、标本库、设备机房和停车库以及人防设施。

本项目在本项目于2022年5月25日起在浙江 (略) 、 (略) 卫生健康委员会( (略)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上级单位)上发布了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公示内容为项目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及环评编制单位信息等;于2022年7月15日起通过四种方式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分别在浙江 (略) 、 (略) 卫生健康委员会( (略)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上级单位)、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接触的报纸(杭州日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内的村(居)民委员会及周边敏感点设置的信息公告栏发布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公示内容主要为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 (略) 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经等。

建设单位通过在现场所在地易于知悉的场所张贴公告、 (略) 公开、通过建设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接触的报纸公开后,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均未收到纸质版和电子版公众意见表反馈。

项目建设和营运过程中遵守国家、省、市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落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废气:①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 (略) 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略) 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 (略) 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略) 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和《 (略) 建设工程推广应用预拌砂浆管理办法》的规定,实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物料覆盖化、进出清洁化、场地硬砼化;②必须 (略) 和围挡,对施工工地进出口 (略) 要实施硬化,控制运输车辆在施工区内的行驶速度,并对洒落在地面的尘土及时清扫,施工场地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进行洒水保湿,以减少扬尘。对出入工地的车辆采用过水池清洗,净车出入施工场地;③加强施工管理,同时配置工地 (略) ,沙石、弃土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防止运输过程中沙土洒落而引起的扬尘;④尽量减少灰沙建材露天堆放、保证灰沙建材一定的含水率以及减少施工现场裸露地面,对裸露地面定期保湿,最大程度地减少风力起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⑤使用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二次扬尘,合理安排建筑材料的堆放场地,对易起尘的建筑材料加盖篷布或实行库内堆放的存放形式。

废水:①施工营地应配备移动式公共厕所,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上门清运②施工工地周围设置排水明沟,施工废水、泥浆水等汇集到沉淀池中,经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回用于工程养护和机具清洗;③做好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的管理,同时以围墙或者彩钢板围护相隔。

噪声:①采用低噪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②优化施工阶段平面布置,施工生活用房尽量布设在地块西北侧(靠近声环境敏感目标),施工机械操作尽量远离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同时对固定的机械设备采取尽量入棚操作和隔声罩的隔声措施;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机械,除工程必须,并取得环保部门批准外,严禁在22:00~6:00期间施工;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并尽量避开中午休息时间施工;④施工阶段,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不低于2.5米的固定式硬质围栏,围挡可以起到声屏障的作用,降低噪声影响8dB;因生产工艺要求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根据《 (略) 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持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夜间作业许可证》,并将夜间作业证明提前三日向附近居民公告。

固废:①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委托城管办统一管理;②建筑 (略) 容环卫、环保和建筑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用封闭式废土运输车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按照《 (略) 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及时将固废运到指定点(如垃圾填埋场、铺路基等)妥善处置,严防制造新的“垃圾堆场”。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废气:①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经收集后的地下车库废气通过设置在建筑内部的排气筒高出所在建筑屋顶高空排放,共设19个尾气井②燃料废气:超低氮冷凝真空热水机组中2台用作空调换热器的机组燃烧尾气通过1根烟囱、其余两台机组燃烧尾气通过1根烟囱、2台燃气蒸汽发生器燃烧尾气通过1根烟囱,3根烟囱共用1根竖井引至高空排放;2台三联供直燃机组燃烧尾气各自通过1根烟囱共用1根竖井引至高空排放。燃烧设备均配置低氮燃烧技术燃烧器,处理后分别引至1#楼屋顶高空排放;③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水处理装置各处理单元设置通风换气系统,恶臭气体收集后引至3#感染楼屋顶经“碱喷淋+次氯酸钠氧化喷淋”处理后排放,排放口尽量朝向东侧;④检验实验废气:本项目检验科PCR实验室、病理科PCR实验室、静脉配置中心、感染楼PCR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的生物安全柜采用独立排风,排风口处均设置高效过滤器,废气经过滤处理后引至建筑屋顶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排放;⑤负压系统及净化工程废气:本项目负压病房的排风口均设置高效过滤器;净化工程区域排风口均设置高效过滤器;⑥危废仓库废气:医疗废物暂存间、危废暂存间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经光触媒除臭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⑦油烟废气:油烟废气引至屋顶后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配有2套油烟净化器,设置2个排放口,均位于医技楼2#医技楼屋面,油烟净化效率不得低于85%;⑧柴油发电机废气:本项目柴油发电机组仅作为应急使用,1#柴油发电机产生的燃料废气引至2#医技楼4F屋顶、2#柴油发电机产生的燃料废气引至8#楼学术交流中心2F屋顶高空排放。

废水:项目实行室外雨污水分流、室内清污分流;②经独立化粪池处理的感染楼生活污水、感染楼其他废水经预消毒池处理后, (略) 区其他医疗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污水处理站喷淋废水、垃圾房冲洗水、软水制备 (略) 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为“调节池+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池”,经处理装置预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执行GB/T*-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的标准限值要求) (略) (略) ,经七格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略) 污水处理站污泥应按照《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5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和脱水后,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要求处置,委托相关资质单位集中处置④排污口设明显的标志,安装流量计。

噪声:①选用低噪声设备,地下室设备按《隔振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安装,通风设备采用消声器处理,各动力设备进出口接管均设置柔性接管,落地设备底部设置减振台座或橡胶减振垫,吊装设备均选用减振吊架;水泵采用橡胶隔振垫型水泵隔振基础;②地下车库出入口均采用低噪声坡道,地下车库出入口应设有醒目的限速禁鸣标记,1#、4#、8#地下车库出入口安装隔声顶棚;③对屋顶风机采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减振基础,进出风管采用软接头,消防风机采用低噪声、高效率的轴流风机,风机用弹性挂钩吊挂,并作减振处理。对屋顶暖通设备风冷热泵、冷却塔、VRF空调室外机等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安装减振垫或减振基础,设备之间采用软性连接;④地面VRF空调室外机四周采用消声量大于15dB消声百叶围护,消声百叶高度与室外机等高,两者顶部之间间隙用吸隔声板密封,VRF机组顶部安装消声器,整体降噪量大于15dB;⑤在1#楼西侧、2#楼及5#楼屋顶风冷热泵机组及配套水泵四周采用消声量大于15dB消声百叶围护,消声百叶高度与设备等高,两者顶部之间间隙用吸隔声板密封,安装消声器,整体降噪量大于15dB;⑥在冷却塔南北侧距冷却塔外壳约0.5m处设置消声百页,消声百页底部与冷却塔塔基混凝土基础上沿口平齐,顶部与方形冷却塔顶面(不含顶部圆形风筒)平齐,同时在冷却塔顶部和消声百页墙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吸隔声板,消声百页墙设计消声量大于12dB。冷却塔东西两侧设置吸隔声屏障,屏障下端位于水管上方,屏障顶端均与方形冷却塔顶面(不含顶部圆形风筒)平齐。每台冷却塔顶部轴流风扇排风口各安装1只消声器,消声筒有效高度不小于1.2m,整体设计消声量大于12dB;⑦燃气调 (略) 配置,建议使用低噪声设备并安装减振基础,柜体内部设吸声板,整体降噪量不小于15dB。

固废:项目在地下二层西南侧设有医疗垃圾暂存点和危险固废暂存间,其建设应满足“四防”(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修改单的相关要求。办公区的生活垃圾可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病区病人生活垃圾经严格消毒后用塑料袋密封,交由环卫部门作焚烧处理,建设单位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消毒、密封、运输;一次性医疗器材应按规定毁形消毒;化验检查残余物、有毒有害残液、污泥等单独收集,医疗废物收集后集中贮存在位于地下二层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并定期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化验室及实验室废试剂等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建成投用前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协议;危险废物的暂时贮存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感染楼化粪池污泥、其余化粪池污泥和污水处理站污泥按照《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5)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和脱水后,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要求处置,委托相关资质单位集中处置;污泥清掏前应进行监测,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5)表4要求,感染楼化粪池污泥应单独消毒预处理单独清掏确保满足防疫要求。

地下水、土壤:①风险控制措施:在污水储存区域等处按规范设置围堰、防火堤,构筑生产过程环境安全的第 (略) ,使泄漏物料进入处理系统,防止污染雨水和轻微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库房设置足够容量的转移桶,将污染控制在库房内;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应急池,作为事故状态下的废水等储存和调控手段,将污染物控制在项目用地范围内,防止重大事故泄漏和污染消防水造成对于的环境污染;②分区防渗:污水处理站、应急池、医疗废物暂存点、危废暂存间、柴油储罐等作为重点防渗区,采取最严格的防渗措施,即首先对地基之上的土壤进行压实;而后覆以 600g/m2长丝无纺土工布;再在上覆 2mm 厚 HDPE 防渗膜;最后再采用防渗混凝土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除污水处理站、应急池、医疗废物暂存点、危废暂存间、 (略) 区各建筑物最底层作为一般防渗区,则同样先对地基之上的土壤进行压实;而后采用采用防渗混凝土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最后根据情况,贴防腐地砖或刷防腐树脂进行防腐处理。除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外的区域作为一般防渗区,采用先对地基之上的土壤进行压实、而后再采用防渗混凝土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的方式进行防渗处理。除上述防渗处理外,污水处理区选择耐腐蚀的设备、管道及阀门,以尽可能避免废水、液体原料的跑冒滴漏;危险仓库的设置和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2001)的规定。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上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提出要求听证的申请。

联系电话:0571-*

通讯地址: (略) (略) 888号上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窗口

(略) 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

2022年8月30日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2022年8月 (略) 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拟对1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告。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8月31日-2022年9月6日(5个工作日)。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机构

项目概括

公众参与情况

相关承诺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略) (略) 新院区建设工程

(略) 上城区艮北新区单元内, (略) , (略) ,南 (略) , (略)

(略)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

(略) 环境保护 (略)

(略) (略) 新院区建设工程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地上计容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9幢主体建筑,主要为1#楼( (略) 楼)、2#楼(医技楼)、3#楼(感染楼)、4#楼(高压氧楼)、5#楼(专科楼)、6#楼(门诊楼、医疗街及入口大厅)、7#楼(综合创新楼)、8#楼(学术交流中心)、9#楼(科研行政楼),并配套液氧站、污水处理站、医疗用品仓库等附属设施。地下主体为两层地下室,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餐厅和厨房、后勤保障用房、部分医疗用房、设备机房及停车库和非机动车停车库;地下二层主要功能为污物收集垃圾房、太平间、标本库、设备机房和停车库以及人防设施。

本项目在本项目于2022年5月25日起在浙江 (略) 、 (略) 卫生健康委员会( (略)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上级单位)上发布了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公示内容为项目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及环评编制单位信息等;于2022年7月15日起通过四种方式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分别在浙江 (略) 、 (略) 卫生健康委员会( (略)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上级单位)、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接触的报纸(杭州日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内的村(居)民委员会及周边敏感点设置的信息公告栏发布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公示内容主要为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 (略) 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经等。

建设单位通过在现场所在地易于知悉的场所张贴公告、 (略) 公开、通过建设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接触的报纸公开后,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均未收到纸质版和电子版公众意见表反馈。

项目建设和营运过程中遵守国家、省、市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落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废气:①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 (略) 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略) 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 (略) 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略) 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和《 (略) 建设工程推广应用预拌砂浆管理办法》的规定,实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物料覆盖化、进出清洁化、场地硬砼化;②必须 (略) 和围挡,对施工工地进出口 (略) 要实施硬化,控制运输车辆在施工区内的行驶速度,并对洒落在地面的尘土及时清扫,施工场地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进行洒水保湿,以减少扬尘。对出入工地的车辆采用过水池清洗,净车出入施工场地;③加强施工管理,同时配置工地 (略) ,沙石、弃土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防止运输过程中沙土洒落而引起的扬尘;④尽量减少灰沙建材露天堆放、保证灰沙建材一定的含水率以及减少施工现场裸露地面,对裸露地面定期保湿,最大程度地减少风力起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⑤使用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二次扬尘,合理安排建筑材料的堆放场地,对易起尘的建筑材料加盖篷布或实行库内堆放的存放形式。

废水:①施工营地应配备移动式公共厕所,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上门清运②施工工地周围设置排水明沟,施工废水、泥浆水等汇集到沉淀池中,经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回用于工程养护和机具清洗;③做好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的管理,同时以围墙或者彩钢板围护相隔。

噪声:①采用低噪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②优化施工阶段平面布置,施工生活用房尽量布设在地块西北侧(靠近声环境敏感目标),施工机械操作尽量远离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同时对固定的机械设备采取尽量入棚操作和隔声罩的隔声措施;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机械,除工程必须,并取得环保部门批准外,严禁在22:00~6:00期间施工;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并尽量避开中午休息时间施工;④施工阶段,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不低于2.5米的固定式硬质围栏,围挡可以起到声屏障的作用,降低噪声影响8dB;因生产工艺要求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根据《 (略) 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持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夜间作业许可证》,并将夜间作业证明提前三日向附近居民公告。

固废:①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委托城管办统一管理;②建筑 (略) 容环卫、环保和建筑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用封闭式废土运输车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按照《 (略) 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及时将固废运到指定点(如垃圾填埋场、铺路基等)妥善处置,严防制造新的“垃圾堆场”。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废气:①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经收集后的地下车库废气通过设置在建筑内部的排气筒高出所在建筑屋顶高空排放,共设19个尾气井②燃料废气:超低氮冷凝真空热水机组中2台用作空调换热器的机组燃烧尾气通过1根烟囱、其余两台机组燃烧尾气通过1根烟囱、2台燃气蒸汽发生器燃烧尾气通过1根烟囱,3根烟囱共用1根竖井引至高空排放;2台三联供直燃机组燃烧尾气各自通过1根烟囱共用1根竖井引至高空排放。燃烧设备均配置低氮燃烧技术燃烧器,处理后分别引至1#楼屋顶高空排放;③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水处理装置各处理单元设置通风换气系统,恶臭气体收集后引至3#感染楼屋顶经“碱喷淋+次氯酸钠氧化喷淋”处理后排放,排放口尽量朝向东侧;④检验实验废气:本项目检验科PCR实验室、病理科PCR实验室、静脉配置中心、感染楼PCR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的生物安全柜采用独立排风,排风口处均设置高效过滤器,废气经过滤处理后引至建筑屋顶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排放;⑤负压系统及净化工程废气:本项目负压病房的排风口均设置高效过滤器;净化工程区域排风口均设置高效过滤器;⑥危废仓库废气:医疗废物暂存间、危废暂存间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经光触媒除臭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⑦油烟废气:油烟废气引至屋顶后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配有2套油烟净化器,设置2个排放口,均位于医技楼2#医技楼屋面,油烟净化效率不得低于85%;⑧柴油发电机废气:本项目柴油发电机组仅作为应急使用,1#柴油发电机产生的燃料废气引至2#医技楼4F屋顶、2#柴油发电机产生的燃料废气引至8#楼学术交流中心2F屋顶高空排放。

废水:项目实行室外雨污水分流、室内清污分流;②经独立化粪池处理的感染楼生活污水、感染楼其他废水经预消毒池处理后, (略) 区其他医疗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污水处理站喷淋废水、垃圾房冲洗水、软水制备 (略) 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为“调节池+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池”,经处理装置预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执行GB/T*-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的标准限值要求) (略) (略) ,经七格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略) 污水处理站污泥应按照《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5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和脱水后,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要求处置,委托相关资质单位集中处置④排污口设明显的标志,安装流量计。

噪声:①选用低噪声设备,地下室设备按《隔振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安装,通风设备采用消声器处理,各动力设备进出口接管均设置柔性接管,落地设备底部设置减振台座或橡胶减振垫,吊装设备均选用减振吊架;水泵采用橡胶隔振垫型水泵隔振基础;②地下车库出入口均采用低噪声坡道,地下车库出入口应设有醒目的限速禁鸣标记,1#、4#、8#地下车库出入口安装隔声顶棚;③对屋顶风机采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减振基础,进出风管采用软接头,消防风机采用低噪声、高效率的轴流风机,风机用弹性挂钩吊挂,并作减振处理。对屋顶暖通设备风冷热泵、冷却塔、VRF空调室外机等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安装减振垫或减振基础,设备之间采用软性连接;④地面VRF空调室外机四周采用消声量大于15dB消声百叶围护,消声百叶高度与室外机等高,两者顶部之间间隙用吸隔声板密封,VRF机组顶部安装消声器,整体降噪量大于15dB;⑤在1#楼西侧、2#楼及5#楼屋顶风冷热泵机组及配套水泵四周采用消声量大于15dB消声百叶围护,消声百叶高度与设备等高,两者顶部之间间隙用吸隔声板密封,安装消声器,整体降噪量大于15dB;⑥在冷却塔南北侧距冷却塔外壳约0.5m处设置消声百页,消声百页底部与冷却塔塔基混凝土基础上沿口平齐,顶部与方形冷却塔顶面(不含顶部圆形风筒)平齐,同时在冷却塔顶部和消声百页墙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吸隔声板,消声百页墙设计消声量大于12dB。冷却塔东西两侧设置吸隔声屏障,屏障下端位于水管上方,屏障顶端均与方形冷却塔顶面(不含顶部圆形风筒)平齐。每台冷却塔顶部轴流风扇排风口各安装1只消声器,消声筒有效高度不小于1.2m,整体设计消声量大于12dB;⑦燃气调 (略) 配置,建议使用低噪声设备并安装减振基础,柜体内部设吸声板,整体降噪量不小于15dB。

固废:项目在地下二层西南侧设有医疗垃圾暂存点和危险固废暂存间,其建设应满足“四防”(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修改单的相关要求。办公区的生活垃圾可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病区病人生活垃圾经严格消毒后用塑料袋密封,交由环卫部门作焚烧处理,建设单位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消毒、密封、运输;一次性医疗器材应按规定毁形消毒;化验检查残余物、有毒有害残液、污泥等单独收集,医疗废物收集后集中贮存在位于地下二层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并定期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化验室及实验室废试剂等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建成投用前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协议;危险废物的暂时贮存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感染楼化粪池污泥、其余化粪池污泥和污水处理站污泥按照《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5)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和脱水后,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要求处置,委托相关资质单位集中处置;污泥清掏前应进行监测,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5)表4要求,感染楼化粪池污泥应单独消毒预处理单独清掏确保满足防疫要求。

地下水、土壤:①风险控制措施:在污水储存区域等处按规范设置围堰、防火堤,构筑生产过程环境安全的第 (略) ,使泄漏物料进入处理系统,防止污染雨水和轻微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库房设置足够容量的转移桶,将污染控制在库房内;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应急池,作为事故状态下的废水等储存和调控手段,将污染物控制在项目用地范围内,防止重大事故泄漏和污染消防水造成对于的环境污染;②分区防渗:污水处理站、应急池、医疗废物暂存点、危废暂存间、柴油储罐等作为重点防渗区,采取最严格的防渗措施,即首先对地基之上的土壤进行压实;而后覆以 600g/m2长丝无纺土工布;再在上覆 2mm 厚 HDPE 防渗膜;最后再采用防渗混凝土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除污水处理站、应急池、医疗废物暂存点、危废暂存间、 (略) 区各建筑物最底层作为一般防渗区,则同样先对地基之上的土壤进行压实;而后采用采用防渗混凝土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最后根据情况,贴防腐地砖或刷防腐树脂进行防腐处理。除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外的区域作为一般防渗区,采用先对地基之上的土壤进行压实、而后再采用防渗混凝土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的方式进行防渗处理。除上述防渗处理外,污水处理区选择耐腐蚀的设备、管道及阀门,以尽可能避免废水、液体原料的跑冒滴漏;危险仓库的设置和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2001)的规定。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上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提出要求听证的申请。

联系电话:0571-*

通讯地址: (略) (略) 888号上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窗口

(略) 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

2022年8月30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