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生态环境局鹤庆分局关于鹤庆县西邑至黄坪公路改造工程拟审批公示
大理州生态环境局鹤庆分局关于鹤庆县西邑至黄坪公路改造工程拟审批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拟审批信息公开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环评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2-*;传 真:0872-*电子信箱:*@*63.com | |||||
项目名称 | 鹤庆县西邑 (略) 改造工程 | 建设地点 | 鹤庆县西邑镇、黄坪镇 | 建设单位 | 鹤庆县交通运输局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昆明 (略) | ||
项目概况 | |||||
鹤庆县西邑 (略) 改造工程建设性质:扩建。主要建设: (略) 线全长21.282km,全线按双向二车 (略) 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8.5m/12m,设计中桥196m/2座,涵洞1166.87m/83道,主 (略) 、桥涵、附属设施、排水、绿化等工程。项目总投资*.*元,环保投资23.*元,占总投资0.066%。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 |||||
主要环境影响为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固体废物。 1、施工期废气主要为开挖、道路及场地扬尘、土石方对方等; 2、施工期废水主要为设备清洗、基坑排水、生活污水; 3、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设备; 4、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废弃土石方; 5、施工期生态影响主要为植物、野生动物及鱼类、水土。 6、运营期无污染物产生。 | |||||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1施工期生态环境减缓措施 (1)施工期准备措施和要求 优化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施工活动开始之前,需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限定施工人员的活动区域,尽量控制施工动土范围,以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通过优化方案,有 (略) 建设对评价范围内植物、植被、景观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和破坏。 (2)动物资源保护 ①施工进场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工地及周边地区,设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科普性宣传牌,包括项目采用的生态保护措施及规范施工行为等; ②开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在施工控制范围边界插红旗以标示; ③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 (略) 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 ④加强施工期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随意破坏当地植被; ⑤项目永久占地占用耕地,应收集、保存表层土壤,待施工结束后用作临时占地恢复用土; ⑥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将工程临时废渣随处乱排; ⑦施工场地临时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 (3)临时占地生态保护措施 ①弃渣场:施工期适当洒水,施工期间设置截排水设施; ②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期生产区堆存物料使用封闭式料棚,定期洒水; (略) :施工期适当洒水。 (3)水土保持措施 本次水土保持措施参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保持措施,具体如下: ①路基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剥离表土量为2.*m3,边坡截水沟截水沟长526m,路堑边沟长*m,急流槽长25.08m,路基工程区绿化面积1.54hm2。 植物措施:道路边坡喷播植草防护面积为6.72hm2、人字格植草护坡面积为1.87hm2; 临时措施:临时拦挡3680m 、无纺布临时覆盖5000m2; ②桥涵工程防治措施 临时措施:临河一侧的临时拦挡390m,需编织袋填筑及拆除292.50m3;无纺布临时覆盖2000m2; ③临时工程区防治措施 临时拦挡:设计编织袋拦挡高度为0.8m,底宽0.8m,顶宽0.5m,最大堆高4.5m,堆放坡比1:1.8,共需临时拦挡250m,需编织袋填筑及拆除130m3。 临时撒草:播撒草种选用狗牙根+白三叶1:1混播,播撒密度为80kg/hm2,播撒面积1.80hm2,共需撒播草种144kg、临时沉砂池1座; 1.2生态恢复措施 (1)道路工程生态恢复 ①做好施工扰动区的恢复治理工作,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应负责清理现场。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 ②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植被、沙丘等,应及时通过工程措施来进行保护,使其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尽快实现自然恢复。 ③主体工程施工扰动区域,应分阶段进行恢复治理,即该区域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扰动区域进行平整、压实,严禁对该区域的重复扰动。 (略) 工程两侧施工扰动区域经平整后采取自然恢复措施。 (2)临时工程生态恢复 项目临时工程主要为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 (略) ,本次临时工程生态恢复范围为项目临时占地区域,恢复面积为5.17hm2,其中弃渣场区占地面积4.27hm2,施工营场地区占地面积0.90hm2,具体恢复措施如下: ①施工结束后取土场占地区域拆除临时建筑,对场地进行平整、边坡压实,自然恢复。 ②施工结束后施工生产生活区拆除建筑物、平整场地,利用换填腐殖土恢复,交换当地乡政府。 ③施工结束后,对取土场表面进行平整压实,自然恢复。 (3)生态恢复目标 取土场及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后,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取土场、施工便道区原有用地为荒地,施工结束后整理场地、拆除地表构筑物、铲除便道硬壳,使其自然恢复。 ②施工生产生活区原有用地为荒地,施工结束后场地平整,拆除临时建筑,利用换填腐殖土覆土,恢复为了绿化用地,交由当地乡政府统一规划恢复, (略) 验收期间只验收绿化覆土。 2、污染物影响措施 2.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扬尘 为避免建设期扬尘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本次评价要求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 (略) 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以及《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理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8〕57 号)。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略) : ①施工工地地面、 (略) 应当进行洒水等降尘处理。 ②土方工程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压尘措施,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土方作业。 ③在工地内堆放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采取 (略) 或者防尘布,定期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 ④当地政府发布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停止平整土地、换土、原土过筛等作业。 ⑤施工时严格落实施工扬尘防治“6个百分百”要求,即:施工工地周围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场地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有效控制地基开挖、施工、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场地要做好围挡防护工作并定期洒水,运输车辆要设置篷布遮挡,遇大风天气停止施工。 ⑥文明施工,在居民区等敏感点附近进行管线敷设时,施工边界应设高2m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围挡,减小扬尘影响。 ⑦加强施工管理,挖出的土方定点堆存,并及时回填,不得随意抛洒; ⑧土方覆盖运输,防止尘土飞扬和抛洒,运输车辆定时清洗、谨慎慢行、严格控制装载量,同时避免在有风的情况下装卸物料,并及时 (略) 面散落的泥土、石块。 ⑨施工现场应当按规定设置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及时清运,避免在施工场地堆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当设置专用垃圾箱,做到日产日清。 2)施工生产生活区 ①施工生产区使用砂石材料设置封闭式料棚。 ②施工生产区运送建筑材料的货车须用帆布遮盖,以减少撒落。 ③剥离表土临时堆存区设置 (略) 遮盖。 3) (略) ①运输车辆须用帆布遮盖,以减少撒落。 (略) 定期洒水降尘。 (2)沥青烟 严格执行《 (略) 面施工技术规范》(*),尽量缩短铺设施工期。路面铺设采取全封闭沥青摊铺车进行作业,全线不设置沥青熔化站,购买商业沥青,采用改性沥青与水泥石料。同时对沥青摊铺、搅拌操作人员进行卫生防护,为其配备口罩、风镜等,加强劳动保护,使其身体伤害减至最小程度。 2.2水环境影响措施 (1)严禁将含有害 (略) 材料如油料等堆放于河流、沟渠等水体附近,必要时设围栏,并设有蓬盖,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禁止向河流倾倒废水、废料、废弃土石方、垃圾及其它固体废弃物。 (2)桥梁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在泥浆池暂存循环利用,不外排;混凝土拌合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3)禁止在河道两侧的河滩地内设立料场、废弃物堆放场、施工营地等。 (4)施工营地设置集中旱厕,定期清理用作农家肥,施工生活污水经盥洗用具收集后洒水降尘。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严格约束施工人员的个人卫生行为。 (6)施工机械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因机械维修、维护产生的少量残油全部由维修单位当场存储带走。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和机械,以有效的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的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 2.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人、物、材料等,并有专人指挥施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工,尽量缩短施工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2)在施工机械上尽可能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并加强管理和维护; (3)采取半幅施工半幅通行的方式,避免现状交通中断; (4)施工车辆特别是重型运载车辆 (略) 和时间,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清晨和黄昏; (5)进出车辆要合理调度, (略) , (略) 保持平坦,减弱车辆的颠簸噪声和产生振动; (6)加强施工区域交通管理,避免增加车辆鸣号; (7)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避免夜间(22:00-6:00)施工;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限制夜间进行有强噪声的施工作业;加强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教育,尤其是夜间施工时,不要大声喧哗,尽量减小机具和材料的撞击,以降低人为噪声的影响。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噪声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将影响将至最低,并会随着施工期结束而消失。 2.4、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主要的固体废物为建筑垃圾、 (略) 面、生活垃圾及施工开挖表土。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处置,建筑垃圾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处置; (略) 面外卖至当地沥青混凝土拌合站用于原料重新利用;施工结束后拆除建筑垃圾能利用的由施工单位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运至当地政府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施工开挖腐殖土集中收集后用于施工营地恢复表土。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去向明确,处置合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且随着工程结束,该影响也随之消失。 除以上处置措施外,还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1)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2)在施工营地采取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化管理,可回收的塑料等生活垃圾由专人进行清理,不可回收的垃经收集后,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理。对垃圾收集点定期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 (3)按计划和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余下的物料。一旦有余下的材料,将其有序地存放好,妥善保管,可供周边地区修 (略) 或建筑使用。 (4)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二、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本项目所用临时用地,地块临时用地使用期届满后,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严格履行生态恢复义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态恢复,并将土地交还原土地经营者。 4)道路管理部门必须强化沿线辅助设施的管理,确保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 5)道路养护时,尽量避免破坏原有地貌。 本项目实行上述措施后可有效减缓对生态影响。 2、污染物影响减缓措施 2.1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污染减缓措施如下: (1) (略) (略) 面养护, (略) 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 (2)管理部门 (略) 路面的卫生状况, (略) 清洁的部门应 (略) 面、洒水冲洗, (略) 面尘土量; (4)控制车速。 2.2声环境 (略) 运营近、中、远期昼夜间交通噪声预测值均达标。为了进一 (略) 交通噪声对敏感点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在通过人口密度较大 (略) 较 (略) 段附近设置限速标志、禁鸣标志,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2) (略) 管理,限制性能差的车 (略) ,以控制交通噪声的增加。 (3) (略) 面保养, (略) 面平整, (略) 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 (4)加 (略) 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影响的敏感点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根据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2.3固体废物 (略) 进行清扫,的统一收集后清运到附近村庄指指定地点处理。 (略) 环保的宣传力度,减少垃圾的随意丢弃。 | |||||
无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建设单位信息公开承诺 |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拟审批信息公开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环评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2-*;传 真:0872-*电子信箱:*@*63.com | |||||
项目名称 | 鹤庆县西邑 (略) 改造工程 | 建设地点 | 鹤庆县西邑镇、黄坪镇 | 建设单位 | 鹤庆县交通运输局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昆明 (略) | ||
项目概况 | |||||
鹤庆县西邑 (略) 改造工程建设性质:扩建。主要建设: (略) 线全长21.282km,全线按双向二车 (略) 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8.5m/12m,设计中桥196m/2座,涵洞1166.87m/83道,主 (略) 、桥涵、附属设施、排水、绿化等工程。项目总投资*.*元,环保投资23.*元,占总投资0.066%。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 |||||
主要环境影响为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固体废物。 1、施工期废气主要为开挖、道路及场地扬尘、土石方对方等; 2、施工期废水主要为设备清洗、基坑排水、生活污水; 3、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设备; 4、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废弃土石方; 5、施工期生态影响主要为植物、野生动物及鱼类、水土。 6、运营期无污染物产生。 | |||||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1施工期生态环境减缓措施 (1)施工期准备措施和要求 优化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施工活动开始之前,需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限定施工人员的活动区域,尽量控制施工动土范围,以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通过优化方案,有 (略) 建设对评价范围内植物、植被、景观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和破坏。 (2)动物资源保护 ①施工进场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工地及周边地区,设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科普性宣传牌,包括项目采用的生态保护措施及规范施工行为等; ②开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在施工控制范围边界插红旗以标示; ③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 (略) 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 ④加强施工期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随意破坏当地植被; ⑤项目永久占地占用耕地,应收集、保存表层土壤,待施工结束后用作临时占地恢复用土; ⑥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将工程临时废渣随处乱排; ⑦施工场地临时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 (3)临时占地生态保护措施 ①弃渣场:施工期适当洒水,施工期间设置截排水设施; ②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期生产区堆存物料使用封闭式料棚,定期洒水; (略) :施工期适当洒水。 (3)水土保持措施 本次水土保持措施参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保持措施,具体如下: ①路基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剥离表土量为2.*m3,边坡截水沟截水沟长526m,路堑边沟长*m,急流槽长25.08m,路基工程区绿化面积1.54hm2。 植物措施:道路边坡喷播植草防护面积为6.72hm2、人字格植草护坡面积为1.87hm2; 临时措施:临时拦挡3680m 、无纺布临时覆盖5000m2; ②桥涵工程防治措施 临时措施:临河一侧的临时拦挡390m,需编织袋填筑及拆除292.50m3;无纺布临时覆盖2000m2; ③临时工程区防治措施 临时拦挡:设计编织袋拦挡高度为0.8m,底宽0.8m,顶宽0.5m,最大堆高4.5m,堆放坡比1:1.8,共需临时拦挡250m,需编织袋填筑及拆除130m3。 临时撒草:播撒草种选用狗牙根+白三叶1:1混播,播撒密度为80kg/hm2,播撒面积1.80hm2,共需撒播草种144kg、临时沉砂池1座; 1.2生态恢复措施 (1)道路工程生态恢复 ①做好施工扰动区的恢复治理工作,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应负责清理现场。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 ②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植被、沙丘等,应及时通过工程措施来进行保护,使其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尽快实现自然恢复。 ③主体工程施工扰动区域,应分阶段进行恢复治理,即该区域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扰动区域进行平整、压实,严禁对该区域的重复扰动。 (略) 工程两侧施工扰动区域经平整后采取自然恢复措施。 (2)临时工程生态恢复 项目临时工程主要为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 (略) ,本次临时工程生态恢复范围为项目临时占地区域,恢复面积为5.17hm2,其中弃渣场区占地面积4.27hm2,施工营场地区占地面积0.90hm2,具体恢复措施如下: ①施工结束后取土场占地区域拆除临时建筑,对场地进行平整、边坡压实,自然恢复。 ②施工结束后施工生产生活区拆除建筑物、平整场地,利用换填腐殖土恢复,交换当地乡政府。 ③施工结束后,对取土场表面进行平整压实,自然恢复。 (3)生态恢复目标 取土场及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后,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取土场、施工便道区原有用地为荒地,施工结束后整理场地、拆除地表构筑物、铲除便道硬壳,使其自然恢复。 ②施工生产生活区原有用地为荒地,施工结束后场地平整,拆除临时建筑,利用换填腐殖土覆土,恢复为了绿化用地,交由当地乡政府统一规划恢复, (略) 验收期间只验收绿化覆土。 2、污染物影响措施 2.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扬尘 为避免建设期扬尘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本次评价要求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 (略) 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以及《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理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8〕57 号)。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略) : ①施工工地地面、 (略) 应当进行洒水等降尘处理。 ②土方工程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压尘措施,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土方作业。 ③在工地内堆放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采取 (略) 或者防尘布,定期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 ④当地政府发布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停止平整土地、换土、原土过筛等作业。 ⑤施工时严格落实施工扬尘防治“6个百分百”要求,即:施工工地周围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场地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有效控制地基开挖、施工、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场地要做好围挡防护工作并定期洒水,运输车辆要设置篷布遮挡,遇大风天气停止施工。 ⑥文明施工,在居民区等敏感点附近进行管线敷设时,施工边界应设高2m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围挡,减小扬尘影响。 ⑦加强施工管理,挖出的土方定点堆存,并及时回填,不得随意抛洒; ⑧土方覆盖运输,防止尘土飞扬和抛洒,运输车辆定时清洗、谨慎慢行、严格控制装载量,同时避免在有风的情况下装卸物料,并及时 (略) 面散落的泥土、石块。 ⑨施工现场应当按规定设置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及时清运,避免在施工场地堆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当设置专用垃圾箱,做到日产日清。 2)施工生产生活区 ①施工生产区使用砂石材料设置封闭式料棚。 ②施工生产区运送建筑材料的货车须用帆布遮盖,以减少撒落。 ③剥离表土临时堆存区设置 (略) 遮盖。 3) (略) ①运输车辆须用帆布遮盖,以减少撒落。 (略) 定期洒水降尘。 (2)沥青烟 严格执行《 (略) 面施工技术规范》(*),尽量缩短铺设施工期。路面铺设采取全封闭沥青摊铺车进行作业,全线不设置沥青熔化站,购买商业沥青,采用改性沥青与水泥石料。同时对沥青摊铺、搅拌操作人员进行卫生防护,为其配备口罩、风镜等,加强劳动保护,使其身体伤害减至最小程度。 2.2水环境影响措施 (1)严禁将含有害 (略) 材料如油料等堆放于河流、沟渠等水体附近,必要时设围栏,并设有蓬盖,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禁止向河流倾倒废水、废料、废弃土石方、垃圾及其它固体废弃物。 (2)桥梁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在泥浆池暂存循环利用,不外排;混凝土拌合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3)禁止在河道两侧的河滩地内设立料场、废弃物堆放场、施工营地等。 (4)施工营地设置集中旱厕,定期清理用作农家肥,施工生活污水经盥洗用具收集后洒水降尘。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严格约束施工人员的个人卫生行为。 (6)施工机械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因机械维修、维护产生的少量残油全部由维修单位当场存储带走。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和机械,以有效的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的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 2.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人、物、材料等,并有专人指挥施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工,尽量缩短施工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2)在施工机械上尽可能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并加强管理和维护; (3)采取半幅施工半幅通行的方式,避免现状交通中断; (4)施工车辆特别是重型运载车辆 (略) 和时间,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清晨和黄昏; (5)进出车辆要合理调度, (略) , (略) 保持平坦,减弱车辆的颠簸噪声和产生振动; (6)加强施工区域交通管理,避免增加车辆鸣号; (7)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避免夜间(22:00-6:00)施工;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限制夜间进行有强噪声的施工作业;加强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教育,尤其是夜间施工时,不要大声喧哗,尽量减小机具和材料的撞击,以降低人为噪声的影响。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噪声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将影响将至最低,并会随着施工期结束而消失。 2.4、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主要的固体废物为建筑垃圾、 (略) 面、生活垃圾及施工开挖表土。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处置,建筑垃圾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处置; (略) 面外卖至当地沥青混凝土拌合站用于原料重新利用;施工结束后拆除建筑垃圾能利用的由施工单位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运至当地政府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施工开挖腐殖土集中收集后用于施工营地恢复表土。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去向明确,处置合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且随着工程结束,该影响也随之消失。 除以上处置措施外,还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1)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2)在施工营地采取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化管理,可回收的塑料等生活垃圾由专人进行清理,不可回收的垃经收集后,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理。对垃圾收集点定期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 (3)按计划和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余下的物料。一旦有余下的材料,将其有序地存放好,妥善保管,可供周边地区修 (略) 或建筑使用。 (4)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二、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本项目所用临时用地,地块临时用地使用期届满后,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严格履行生态恢复义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态恢复,并将土地交还原土地经营者。 4)道路管理部门必须强化沿线辅助设施的管理,确保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 5)道路养护时,尽量避免破坏原有地貌。 本项目实行上述措施后可有效减缓对生态影响。 2、污染物影响减缓措施 2.1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污染减缓措施如下: (1) (略) (略) 面养护, (略) 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 (2)管理部门 (略) 路面的卫生状况, (略) 清洁的部门应 (略) 面、洒水冲洗, (略) 面尘土量; (4)控制车速。 2.2声环境 (略) 运营近、中、远期昼夜间交通噪声预测值均达标。为了进一 (略) 交通噪声对敏感点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在通过人口密度较大 (略) 较 (略) 段附近设置限速标志、禁鸣标志,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2) (略) 管理,限制性能差的车 (略) ,以控制交通噪声的增加。 (3) (略) 面保养, (略) 面平整, (略) 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 (4)加 (略) 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影响的敏感点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根据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2.3固体废物 (略) 进行清扫,的统一收集后清运到附近村庄指指定地点处理。 (略) 环保的宣传力度,减少垃圾的随意丢弃。 | |||||
无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建设单位信息公开承诺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