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职业教育中心专项发展规划完成情况-000014348/2022-01296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冠县职业教育中心专项发展规划完成情况-000014348/2022-01296

2019年1月,我校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批准为第三批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7月按照《任务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项目建设,2022年底,该项目将迎来终期验收,具体建设情况如下。

一、学校建设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202亩,建筑面积8.*平方米,生均设备总值1.*元,教学楼、实训中心、艺体馆、学生公寓楼、会议礼堂、标准体育场、匠心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其中实训中心建筑面积近*平方米,实训条件优越。学校现有教职工223人,专任教师215人,双师型教师占78.6%,专任教师中有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人、 (略) 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略) 首席技师2人。学校现有信息化教室100多间,实训室70多个,教学用计算机620台,年均社会技能培训8000多人次。

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科普示范校、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中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是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立项单位,2021年11月又被遴选为山东省首批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立项学校。

二、总体建设成效

1.办学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学校招生1280人,在校生人数达到2684人,对口贯通培养体系更加完善,计算机应用等7个专业开设“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联合办学。

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学校投入1300余万元新建了艺体馆、拓展训练基地、室外运动场地、高标准运动场等运动场地,新增体育活动面积3000平方米,现有标准化400米塑胶跑道1个,塑胶篮球场3个,塑胶排球场2个。

3.实训条件大幅改善。学校新落成实训楼并投入使用,新增实训面积*平方米,总实训面积达到*平方米新增实训室55个,实训设备总值达到*元,生均实训设备值为*元/生。

4.其他设施同步完善。匠心广场落成并投入使用,教学一体机整体改造完成,校园安防设施更新升级,学生宿舍修缮一新。学生在校学得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突出。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有效创新,课堂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多元化评价机制得到完善和有效实施,培养出一批德技双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开发校本教材20多套, (略) 级比赛43次,省级比赛3次,市级以上课题立项25个,结题19个。

3.产教融合深度推进。校企命运共同体长效机制发挥作用,校企主体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组织框架合理有效,校企资源进一步融合,运行稳定有序,价值得以充分利用。“六共同、双主体”校企命运共 (略) 径更加明晰、建设方法更加多样、建设措施更加丰富,以数字经济产业专业群为重点建设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服务鲁西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更加显著。

4. 教师队*水平得以持续提高。近三年,学校新进教师70余人,为教师队*输入了新鲜血液,教师队*结构更加合理,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长效机制得以建立。学校聘任教师管理办法、校企人员互聘互兼管理进一步健全,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学校与企业双方互动、教学岗位与专业实践岗位交替的师资队*建设得到完善,双师认定、培养、考核、奖励的管理得到有效认定。

(略) 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共有40名选手获得一等奖9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2个,综合 (略) 中等职业学校前列,有35名指导教师 (略) 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5.信息化建设有力推进。教学一体机全部升级改造,建成高标准智慧教室一个,学校安监设备全部换代升级。线上教学资源得以极大的积累,线上教学常态化开展。校企共建数字经济实训基地1个。

6.学校内部管理持续完善。落实校长专业标准,设立高水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搭 (略) ,多元诊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学校全面评价机制,建立评价长效机制。学校章程科学完善,制度完善运行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得以构建。

四、问题与改进

1.存在的问题

(1)专业建设需进一步提高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2)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撑力。

(3)产教融合需进一步加强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的保障。

2.改进措施

(1)强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引导作用。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区域经济调研,认真梳理职业岗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建立专业 (略) 径贯通机制,实现人员交流、资源共享、智慧交换。

(2)启动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完成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完善智慧终端部署,提高信息化资源覆盖面,构建基于信息化流程的教学管理生态。实施系统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提升教职员工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出台配套的评价制定,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激发广大教职员工使用信息化手段的热情。

(3)着力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基于学生技能提升和服务经济的初衷构建校企合作的模式,明确校企合作的权责利,打通校企资源交流的藩篱,积极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注重学生技能提升的实效。

学校将紧跟山东省“鲁西崛起”步伐, (略) “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目标,对接冠县“十四五”“四新”经济和九大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山东省示范校中等职业学校,乘势开启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实现“鲁西职教名校”的总建设目标。

2019年1月,我校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批准为第三批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7月按照《任务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项目建设,2022年底,该项目将迎来终期验收,具体建设情况如下。

一、学校建设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202亩,建筑面积8.*平方米,生均设备总值1.*元,教学楼、实训中心、艺体馆、学生公寓楼、会议礼堂、标准体育场、匠心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其中实训中心建筑面积近*平方米,实训条件优越。学校现有教职工223人,专任教师215人,双师型教师占78.6%,专任教师中有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人、 (略) 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略) 首席技师2人。学校现有信息化教室100多间,实训室70多个,教学用计算机620台,年均社会技能培训8000多人次。

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科普示范校、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中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是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立项单位,2021年11月又被遴选为山东省首批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立项学校。

二、总体建设成效

1.办学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学校招生1280人,在校生人数达到2684人,对口贯通培养体系更加完善,计算机应用等7个专业开设“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联合办学。

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学校投入1300余万元新建了艺体馆、拓展训练基地、室外运动场地、高标准运动场等运动场地,新增体育活动面积3000平方米,现有标准化400米塑胶跑道1个,塑胶篮球场3个,塑胶排球场2个。

3.实训条件大幅改善。学校新落成实训楼并投入使用,新增实训面积*平方米,总实训面积达到*平方米新增实训室55个,实训设备总值达到*元,生均实训设备值为*元/生。

4.其他设施同步完善。匠心广场落成并投入使用,教学一体机整体改造完成,校园安防设施更新升级,学生宿舍修缮一新。学生在校学得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突出。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有效创新,课堂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多元化评价机制得到完善和有效实施,培养出一批德技双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开发校本教材20多套, (略) 级比赛43次,省级比赛3次,市级以上课题立项25个,结题19个。

3.产教融合深度推进。校企命运共同体长效机制发挥作用,校企主体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组织框架合理有效,校企资源进一步融合,运行稳定有序,价值得以充分利用。“六共同、双主体”校企命运共 (略) 径更加明晰、建设方法更加多样、建设措施更加丰富,以数字经济产业专业群为重点建设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服务鲁西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更加显著。

4. 教师队*水平得以持续提高。近三年,学校新进教师70余人,为教师队*输入了新鲜血液,教师队*结构更加合理,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长效机制得以建立。学校聘任教师管理办法、校企人员互聘互兼管理进一步健全,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学校与企业双方互动、教学岗位与专业实践岗位交替的师资队*建设得到完善,双师认定、培养、考核、奖励的管理得到有效认定。

(略) 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共有40名选手获得一等奖9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2个,综合 (略) 中等职业学校前列,有35名指导教师 (略) 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5.信息化建设有力推进。教学一体机全部升级改造,建成高标准智慧教室一个,学校安监设备全部换代升级。线上教学资源得以极大的积累,线上教学常态化开展。校企共建数字经济实训基地1个。

6.学校内部管理持续完善。落实校长专业标准,设立高水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搭 (略) ,多元诊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学校全面评价机制,建立评价长效机制。学校章程科学完善,制度完善运行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得以构建。

四、问题与改进

1.存在的问题

(1)专业建设需进一步提高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2)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撑力。

(3)产教融合需进一步加强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的保障。

2.改进措施

(1)强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引导作用。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区域经济调研,认真梳理职业岗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建立专业 (略) 径贯通机制,实现人员交流、资源共享、智慧交换。

(2)启动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完成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完善智慧终端部署,提高信息化资源覆盖面,构建基于信息化流程的教学管理生态。实施系统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提升教职员工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出台配套的评价制定,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激发广大教职员工使用信息化手段的热情。

(3)着力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基于学生技能提升和服务经济的初衷构建校企合作的模式,明确校企合作的权责利,打通校企资源交流的藩篱,积极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注重学生技能提升的实效。

学校将紧跟山东省“鲁西崛起”步伐, (略) “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目标,对接冠县“十四五”“四新”经济和九大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山东省示范校中等职业学校,乘势开启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实现“鲁西职教名校”的总建设目标。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