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关于云南省澄江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关于云南省澄江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玉溪 (略) (略) 关于云南省澄江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时限:2022年9月23日—2022年9月29日。

联系电话:0877- 点击查看>>

传真:0877- 点击查看>>

联系邮箱: @@@ 26.com

通信地址: 玉溪市 (略) (略) (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类型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云南省澄江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

澄江 (略)

报告表

云南 (略)

该项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于2021年12月14日取得澄江市 (略) 下发的《澄江市 (略) 关于云南省澄江市长坡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澄发改发[2021] (略) )。项目总投资 点击查看>>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点击查看>> 万元)。总用地面积为 点击查看>> ㎡,主要内容为治理矿山面积 点击查看>> h㎡,涉及13个矿山,10个修复图斑,场地平整修复地形地貌,植树、种草修复地貌景观,边坡修筑挡土墙。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护措施

1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项目区内无常年性地表径流水体,仅发育季节性冲沟。项目区长坡片区、郭帅洗沙场、二家村东南方 (略) 矿山、磨盘山磷矿区地表水径流经季节性冲沟流入东大河,最后进入抚仙湖;小田东方 (略) 矿山、双树黑码头邵坤石场、龙母村西南方 (略) 矿山地表径流经季节性冲沟流入抚仙湖;海 (略) 地表水径流经季节性冲沟流入海口河,最后进入南盘江; (略) 北矿区地表水径流经季节性冲沟流入螺蛳铺河,最后进入星云湖。矿山环境治理修复的实施,可改变现状矿山地质环境恶劣的面貌,可修复林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减少地表水对地表的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增加地表水体的下渗量和土壤的水体涵养量,对地下水的补给也随之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变脆弱的生态系统,对东大河水质有一定的提升效果,进而对抚仙湖径流区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整体上改善抚仙湖流域的生态环境。

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实施,使抚仙湖湖泊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生态功能得到修复和加强,生态资源得到循环发展,有效利用。在抚仙湖水质恶化期间,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出现变化,生物量快速上升,局部水体时而出现藻类水华,土著鱼类资源退化,外来鱼类种群增加,部分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水生态系统也出现明显变化,整体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通过实施,在外围污染源得到控制的前提下,使抚仙湖湖泊生态系统和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土著鱼类种群得到保护。

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该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 (略) 粉尘以及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燃油废气。

(1)施工扬尘

1)场地清理扬尘

治理区场地清理粉尘主要产生在场地平整过程中,主要产尘环节是场地平整起尘。项目场地清理总面积为 点击查看>> m2

从事场地清理等施工作业时,应采取边施工边洒水等防止扬尘污染等措施。同时合理安排施工,选择无风或风较小的天气,设置围挡;其他未开挖的需抑尘网覆盖,每天清理工作完成后,用抑尘网覆盖,防止扬尘。在清理后因客观原因较长时间不能进行修复的土 (略) 理,防止清理面和堆场在大风天气产生扬尘。

2)废石土方清运和回填粉尘

废土石方清运至项 (略) 用于回填, (略) (略) 设置喷淋措施洒水降尘。

3)车辆运输扬尘

施工期车辆运行时产生的二次扬尘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扬尘的产生量和扬尘污染程度与车辆运输方式、路面状况、天气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根据国内现有施工场地类比调查,一般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对场界外的影响范围在200m以内,施工期的污染源属暂时的短期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对运输扬尘采取的措施主要为:①土石方运输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严禁沿途洒落;②定 (略) 进行清扫及洒水降尘。

4) (略) 生产粉尘

长坡片区在治理过程中,共计产生土石料资源量为 点击查看>> 万m3,在生态修复工程台阶平台形成及修复后,项目自身共计利用土石料量为 点击查看>> 万m3。项目在Ⅲ-1区回填整平区 (略) (略) ,占地面积约15亩,为后期施工作为临时采剥的废弃石料进行临时堆存及简单的破碎加工。 (略) 仅在施工期对废弃石料进行加工,施工结束,影响消除。

(略) 生产粉尘采取的措施主要为:①卸料采用喷雾抑尘,给 (略) 理;②一次筛分工序中的的筛子和皮 (略) 理,含土料落料 (略) 理,并采用喷雾抑尘;③锤 (略) 采用喷雾抑尘,输送 (略) 理,密闭空间内的粉尘经风机(风机风量为 点击查看>> m3/h)送至1台 (略) 理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④打砂工序设置有3台打砂机,打砂 (略) 采用喷雾抑尘, (略) 理(集气效率以90%计),密闭空间内的粉尘经风机(风机风量为 点击查看>> m3/h)送入至2台 (略) 理(每台除尘器除尘效率以 点击查看>> %计),最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⑤二次筛分设置有5台振动筛,振动筛和皮 (略) 理(集气效率以90%计),密闭空间内的粉尘经风机(风机风量为 点击查看>> m3/h)送至4台 (略) 理(每台除尘器除尘效率以 点击查看>> %计),最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DA003)排放;⑥中转仓落料 (略) 理,落点采用喷雾抑尘;⑦机制砂落料点采用落砂管技术,精品砂、石 (略) 采用喷雾抑尘;⑧机制砂、精品砂、石粉各设置一个成品仓,为三面围挡,顶部加棚;⑨废土仓设置一个仓库,为三面围挡,顶部加棚。

2、燃油废气

各种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在燃烧汽油、柴油时排放的尾气含有HC、CO、NO2等大气污染物,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维护,选用合格的燃油,避免排放未完全燃烧的黑烟,减轻机械尾气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项目沿线为乡村地区,植被覆盖率高,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大气环境容量大,地形开阔,有利于燃油废气的扩散和稀释。

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除长坡片区外,其它各修复点均设置2人,无食宿。长坡片区施工高峰期35人,均食宿。长坡片区设置有食堂、宿舍等,使用水冲厕,其它各修复点均设置旱厕,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人员清洁废水(如洗手等)以及长坡片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其它各修复点生活污水

其它各修复点施工人员2人,均不在施工场地内进行食宿,项目设置旱厕,粪便用于周边植物施肥,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洗手废水。施工人员每天生活用水以10L/人计,总用水量为0.02m3/d, (略) 含的污染物主要为SS、BOD5、COD等,经临时沉淀池(2m3)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2)地表径流

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废水来源于施工期雨天地表径流,因施工地表裸露,且有施工材料堆放。项目可采取如下措施控制施工地表径流的影响:

①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截排水沟,阻止施工场区外地表径流进入施工区域;

②在施工场地附近挖废水沉淀池,较集中的施工废水排入沉淀池收集,施工废 (略) 理后回用于施工用水和场地的洒水降尘;

③合理规划,尽量避开雨季进行施工,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4、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源强

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噪声。

(2)具体降噪措施

针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时间以及距离防护和隔声措施减少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①施工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时限速、禁止鸣笛;

②合理协调,合理安排施工期,禁止夜间施工;

③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对产噪施工设备应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

④对产生噪声较强的施工机械,增加减震措施;

④合理安排施工物料运输时间。

5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阶段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1)土石方

项目产生 (略) 用于项目区回填。

(2)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有金属管线废料、各种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等、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能回用的回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集中收 (略) 门指定地点堆放。

(3)生活垃圾

长坡片区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6kg/d。施工场地内设置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并入周边村镇垃圾收集点。

(4)旱厕污泥

除长坡片区,其它修复点均设置旱厕,旱厕污泥用于周边植物施肥。

(5)隔油池、化粪池污泥

长坡片区设置有食堂、水冲厕,隔油池污泥定期委托有资 (略) 置,化粪池污泥定期清掏后用于项目区绿化施肥。

(6) (略) 含土废料

(略) 废土暂存于废土仓,全部回用于回填。

(7)水膜除尘器污泥

(略) 在破碎、打砂、二次筛分工序中共设置有7套水膜除尘器,水膜除尘器污泥产生量约 点击查看>> t/a,定期清掏后混入石粉产品外售。

(8)原有矿石

修复点内储存有一定量的矿石,为 (略) 产生,经清理后的矿石直接外售,不在场地内存放。

6、回填、覆土工程影响分析

回填土均来源于边坡治理、截排水沟开挖等产生的土石方,回填后期表层覆土及耕植土来源于外购。

控制措施:(1)回填土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GB 点击查看>> -2018)相关标准要求,不得回填危险废物、Ⅱ类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影响的土质。加强管理,确保外调的表层覆土及耕植土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场;

(2)回填工程应对填料质量、回填工艺提出严格要求;

(3)表层覆土及耕植土需为本地土,禁止回填外来土;

(4)回填土、表层覆土及耕植土及时回填,不在项目区长时间堆存,不能及时回填的,堆存时遮盖,避开在大风天气进行回填、覆土作业,洒水抑尘,有效减少扬尘的产生与水土流失情况发生。

7、地下水影响分析

该项目无柴油等燃料储存,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主要措施如下:(1)回填土必须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GB 点击查看>> -2018)相关标准要求,不得回填危险废物、Ⅱ类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影响的土质。加强管理,确保外调的表层覆土及耕植土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场;(2)回填工程应对填料质量、回填工艺提出严格要求,建设单位需与表层覆土及耕植土提供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并建立台账,对进场的表层覆土及耕植土来源及运输进行如实登记;(3)表层覆土及耕植土需为本地土,禁止回填外来土;(4)从源头上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8、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影响途径主要包括大气沉降和地面漫流。

(1)大气沉降

施工期对场地清理和平整过程中,主要是粉尘通过沉降进入土壤,但不会造成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2)地面漫流

场地清理和 (略) 产生的粉尘通过洒水降沉、抑尘网覆盖等措施减少对土壤的影响;地面漫流通过设置截排水沟和沉淀池,将雨水经截排水沟流入沉淀池,澄清后回用作场地洒水降尘用水,多余外排。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为生态修复项目,项目施工 (略) 有临时建构物,将原有的采矿破坏面修复植被。运营期仅有维护管理人员对治理区域进行维护,维护人员均为当地雇工,不在项目区食宿,且该项运营期无其他污染源,所以该项目运营期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区域生态系统重建,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略) 在区域土地功能。同时,项目进行矿区植被生态多样性修复,最终实现整体区域生态修复治理,将为破坏的区域环境修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和谐的生态系统。

1、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主要为场地扬尘,随着场地绿化修复,扬尘产生量将逐渐减少。

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主要针对管护,工作人员直接在附近村庄雇用村民,项目区不设办公生活区,无生活污水产生;运行中无生产性废水产生。

项目运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有雨季地表径流,经过沉淀后,旱季时作为绿化用水或者洒水降尘,雨季地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为SS,水质成分简单,经过沉砂池(兼雨水回用水池) (略) 理后旱季时作为绿化用水或者洒水降尘, (略) 分经山体自然流淌。

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不涉及运行机器设备,不会产生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噪声。

4、运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无固废产生。

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水土保持。通过植被修复措施,能有效控制高陡边坡发生垮塌、滑坡的发生,能有效保护下游农田,控制区内水土流失。植被修复造林能减弱降水对地表土壤的冲刷力,减轻地表侵蚀度,植物发达的根系深深扎入土中,减轻降雨对裸露地表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程度;

(2)土壤生态修复作用。项目实施后,绿化植物对土壤中铅、汞、铜、锌、铬等重金属具有富集和降解的特殊功能,还可以增大土壤的孔隙度、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更快促进周边绿化,形成良性循环;

(3)净化环境空气。绿化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向环境中释放氧气,维护周边空气中的碳氧平衡,可有效维持周边空气的清新;能吸附和滞留大量的粉尘颗粒,降低空气的含尘量;另外,绿化植物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降低空气污染程度;

(4)防风固沙效益。绿化植物茂密的枝叶和高达植株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速,减少扬尘,从而起到防风固沙、防尘的作用;

(5)降低噪声污染。绿化植物浓密的枝叶能不定向地反射和吸收声波,从而减少噪声,降低噪声污染;

(6)景观美学效益。项目实施后,裸露山体边 (略) 覆盖,裸露边坡将变成青山和绿山,同时合理种植 (略) 分植被景观,实现了良好的美学效益。

三、结论

项目是针对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生态治理修复,需要先对采空区进行回填。由于矿山已关闭多年,采区岩石裸露,边坡高陡,且坡面岩体较破碎,可能成为崩塌、滑坡等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因此对矿山采空区及扰动区域进行回填后种植植被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还可以美化环境,该项目区500m范围内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目标;项目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建成后无污染物排放。并且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植被综合盖度明显增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大气污染程度得到有效缓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影响。


玉溪 (略) (略) 关于云南省澄江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时限:2022年9月23日—2022年9月29日。

联系电话:0877- 点击查看>>

传真:0877- 点击查看>>

联系邮箱: @@@ 26.com

通信地址: 玉溪市 (略) (略) (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类型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云南省澄江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

澄江 (略)

报告表

云南 (略)

该项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于2021年12月14日取得澄江市 (略) 下发的《澄江市 (略) 关于云南省澄江市长坡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澄发改发[2021] (略) )。项目总投资 点击查看>>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点击查看>> 万元)。总用地面积为 点击查看>> ㎡,主要内容为治理矿山面积 点击查看>> h㎡,涉及13个矿山,10个修复图斑,场地平整修复地形地貌,植树、种草修复地貌景观,边坡修筑挡土墙。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护措施

1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项目区内无常年性地表径流水体,仅发育季节性冲沟。项目区长坡片区、郭帅洗沙场、二家村东南方 (略) 矿山、磨盘山磷矿区地表水径流经季节性冲沟流入东大河,最后进入抚仙湖;小田东方 (略) 矿山、双树黑码头邵坤石场、龙母村西南方 (略) 矿山地表径流经季节性冲沟流入抚仙湖;海 (略) 地表水径流经季节性冲沟流入海口河,最后进入南盘江; (略) 北矿区地表水径流经季节性冲沟流入螺蛳铺河,最后进入星云湖。矿山环境治理修复的实施,可改变现状矿山地质环境恶劣的面貌,可修复林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减少地表水对地表的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增加地表水体的下渗量和土壤的水体涵养量,对地下水的补给也随之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变脆弱的生态系统,对东大河水质有一定的提升效果,进而对抚仙湖径流区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整体上改善抚仙湖流域的生态环境。

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实施,使抚仙湖湖泊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生态功能得到修复和加强,生态资源得到循环发展,有效利用。在抚仙湖水质恶化期间,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出现变化,生物量快速上升,局部水体时而出现藻类水华,土著鱼类资源退化,外来鱼类种群增加,部分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水生态系统也出现明显变化,整体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通过实施,在外围污染源得到控制的前提下,使抚仙湖湖泊生态系统和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土著鱼类种群得到保护。

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该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 (略) 粉尘以及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燃油废气。

(1)施工扬尘

1)场地清理扬尘

治理区场地清理粉尘主要产生在场地平整过程中,主要产尘环节是场地平整起尘。项目场地清理总面积为 点击查看>> m2

从事场地清理等施工作业时,应采取边施工边洒水等防止扬尘污染等措施。同时合理安排施工,选择无风或风较小的天气,设置围挡;其他未开挖的需抑尘网覆盖,每天清理工作完成后,用抑尘网覆盖,防止扬尘。在清理后因客观原因较长时间不能进行修复的土 (略) 理,防止清理面和堆场在大风天气产生扬尘。

2)废石土方清运和回填粉尘

废土石方清运至项 (略) 用于回填, (略) (略) 设置喷淋措施洒水降尘。

3)车辆运输扬尘

施工期车辆运行时产生的二次扬尘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扬尘的产生量和扬尘污染程度与车辆运输方式、路面状况、天气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根据国内现有施工场地类比调查,一般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对场界外的影响范围在200m以内,施工期的污染源属暂时的短期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对运输扬尘采取的措施主要为:①土石方运输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严禁沿途洒落;②定 (略) 进行清扫及洒水降尘。

4) (略) 生产粉尘

长坡片区在治理过程中,共计产生土石料资源量为 点击查看>> 万m3,在生态修复工程台阶平台形成及修复后,项目自身共计利用土石料量为 点击查看>> 万m3。项目在Ⅲ-1区回填整平区 (略) (略) ,占地面积约15亩,为后期施工作为临时采剥的废弃石料进行临时堆存及简单的破碎加工。 (略) 仅在施工期对废弃石料进行加工,施工结束,影响消除。

(略) 生产粉尘采取的措施主要为:①卸料采用喷雾抑尘,给 (略) 理;②一次筛分工序中的的筛子和皮 (略) 理,含土料落料 (略) 理,并采用喷雾抑尘;③锤 (略) 采用喷雾抑尘,输送 (略) 理,密闭空间内的粉尘经风机(风机风量为 点击查看>> m3/h)送至1台 (略) 理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④打砂工序设置有3台打砂机,打砂 (略) 采用喷雾抑尘, (略) 理(集气效率以90%计),密闭空间内的粉尘经风机(风机风量为 点击查看>> m3/h)送入至2台 (略) 理(每台除尘器除尘效率以 点击查看>> %计),最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⑤二次筛分设置有5台振动筛,振动筛和皮 (略) 理(集气效率以90%计),密闭空间内的粉尘经风机(风机风量为 点击查看>> m3/h)送至4台 (略) 理(每台除尘器除尘效率以 点击查看>> %计),最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DA003)排放;⑥中转仓落料 (略) 理,落点采用喷雾抑尘;⑦机制砂落料点采用落砂管技术,精品砂、石 (略) 采用喷雾抑尘;⑧机制砂、精品砂、石粉各设置一个成品仓,为三面围挡,顶部加棚;⑨废土仓设置一个仓库,为三面围挡,顶部加棚。

2、燃油废气

各种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在燃烧汽油、柴油时排放的尾气含有HC、CO、NO2等大气污染物,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维护,选用合格的燃油,避免排放未完全燃烧的黑烟,减轻机械尾气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项目沿线为乡村地区,植被覆盖率高,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大气环境容量大,地形开阔,有利于燃油废气的扩散和稀释。

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除长坡片区外,其它各修复点均设置2人,无食宿。长坡片区施工高峰期35人,均食宿。长坡片区设置有食堂、宿舍等,使用水冲厕,其它各修复点均设置旱厕,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人员清洁废水(如洗手等)以及长坡片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其它各修复点生活污水

其它各修复点施工人员2人,均不在施工场地内进行食宿,项目设置旱厕,粪便用于周边植物施肥,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洗手废水。施工人员每天生活用水以10L/人计,总用水量为0.02m3/d, (略) 含的污染物主要为SS、BOD5、COD等,经临时沉淀池(2m3)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2)地表径流

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废水来源于施工期雨天地表径流,因施工地表裸露,且有施工材料堆放。项目可采取如下措施控制施工地表径流的影响:

①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截排水沟,阻止施工场区外地表径流进入施工区域;

②在施工场地附近挖废水沉淀池,较集中的施工废水排入沉淀池收集,施工废 (略) 理后回用于施工用水和场地的洒水降尘;

③合理规划,尽量避开雨季进行施工,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4、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源强

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噪声。

(2)具体降噪措施

针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时间以及距离防护和隔声措施减少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①施工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时限速、禁止鸣笛;

②合理协调,合理安排施工期,禁止夜间施工;

③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对产噪施工设备应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

④对产生噪声较强的施工机械,增加减震措施;

④合理安排施工物料运输时间。

5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阶段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1)土石方

项目产生 (略) 用于项目区回填。

(2)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有金属管线废料、各种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等、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能回用的回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集中收 (略) 门指定地点堆放。

(3)生活垃圾

长坡片区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6kg/d。施工场地内设置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并入周边村镇垃圾收集点。

(4)旱厕污泥

除长坡片区,其它修复点均设置旱厕,旱厕污泥用于周边植物施肥。

(5)隔油池、化粪池污泥

长坡片区设置有食堂、水冲厕,隔油池污泥定期委托有资 (略) 置,化粪池污泥定期清掏后用于项目区绿化施肥。

(6) (略) 含土废料

(略) 废土暂存于废土仓,全部回用于回填。

(7)水膜除尘器污泥

(略) 在破碎、打砂、二次筛分工序中共设置有7套水膜除尘器,水膜除尘器污泥产生量约 点击查看>> t/a,定期清掏后混入石粉产品外售。

(8)原有矿石

修复点内储存有一定量的矿石,为 (略) 产生,经清理后的矿石直接外售,不在场地内存放。

6、回填、覆土工程影响分析

回填土均来源于边坡治理、截排水沟开挖等产生的土石方,回填后期表层覆土及耕植土来源于外购。

控制措施:(1)回填土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GB 点击查看>> -2018)相关标准要求,不得回填危险废物、Ⅱ类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影响的土质。加强管理,确保外调的表层覆土及耕植土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场;

(2)回填工程应对填料质量、回填工艺提出严格要求;

(3)表层覆土及耕植土需为本地土,禁止回填外来土;

(4)回填土、表层覆土及耕植土及时回填,不在项目区长时间堆存,不能及时回填的,堆存时遮盖,避开在大风天气进行回填、覆土作业,洒水抑尘,有效减少扬尘的产生与水土流失情况发生。

7、地下水影响分析

该项目无柴油等燃料储存,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主要措施如下:(1)回填土必须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GB 点击查看>> -2018)相关标准要求,不得回填危险废物、Ⅱ类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影响的土质。加强管理,确保外调的表层覆土及耕植土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场;(2)回填工程应对填料质量、回填工艺提出严格要求,建设单位需与表层覆土及耕植土提供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并建立台账,对进场的表层覆土及耕植土来源及运输进行如实登记;(3)表层覆土及耕植土需为本地土,禁止回填外来土;(4)从源头上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8、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影响途径主要包括大气沉降和地面漫流。

(1)大气沉降

施工期对场地清理和平整过程中,主要是粉尘通过沉降进入土壤,但不会造成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2)地面漫流

场地清理和 (略) 产生的粉尘通过洒水降沉、抑尘网覆盖等措施减少对土壤的影响;地面漫流通过设置截排水沟和沉淀池,将雨水经截排水沟流入沉淀池,澄清后回用作场地洒水降尘用水,多余外排。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为生态修复项目,项目施工 (略) 有临时建构物,将原有的采矿破坏面修复植被。运营期仅有维护管理人员对治理区域进行维护,维护人员均为当地雇工,不在项目区食宿,且该项运营期无其他污染源,所以该项目运营期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区域生态系统重建,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略) 在区域土地功能。同时,项目进行矿区植被生态多样性修复,最终实现整体区域生态修复治理,将为破坏的区域环境修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和谐的生态系统。

1、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主要为场地扬尘,随着场地绿化修复,扬尘产生量将逐渐减少。

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主要针对管护,工作人员直接在附近村庄雇用村民,项目区不设办公生活区,无生活污水产生;运行中无生产性废水产生。

项目运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有雨季地表径流,经过沉淀后,旱季时作为绿化用水或者洒水降尘,雨季地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为SS,水质成分简单,经过沉砂池(兼雨水回用水池) (略) 理后旱季时作为绿化用水或者洒水降尘, (略) 分经山体自然流淌。

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不涉及运行机器设备,不会产生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噪声。

4、运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无固废产生。

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水土保持。通过植被修复措施,能有效控制高陡边坡发生垮塌、滑坡的发生,能有效保护下游农田,控制区内水土流失。植被修复造林能减弱降水对地表土壤的冲刷力,减轻地表侵蚀度,植物发达的根系深深扎入土中,减轻降雨对裸露地表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程度;

(2)土壤生态修复作用。项目实施后,绿化植物对土壤中铅、汞、铜、锌、铬等重金属具有富集和降解的特殊功能,还可以增大土壤的孔隙度、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更快促进周边绿化,形成良性循环;

(3)净化环境空气。绿化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向环境中释放氧气,维护周边空气中的碳氧平衡,可有效维持周边空气的清新;能吸附和滞留大量的粉尘颗粒,降低空气的含尘量;另外,绿化植物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降低空气污染程度;

(4)防风固沙效益。绿化植物茂密的枝叶和高达植株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速,减少扬尘,从而起到防风固沙、防尘的作用;

(5)降低噪声污染。绿化植物浓密的枝叶能不定向地反射和吸收声波,从而减少噪声,降低噪声污染;

(6)景观美学效益。项目实施后,裸露山体边 (略) 覆盖,裸露边坡将变成青山和绿山,同时合理种植 (略) 分植被景观,实现了良好的美学效益。

三、结论

项目是针对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生态治理修复,需要先对采空区进行回填。由于矿山已关闭多年,采区岩石裸露,边坡高陡,且坡面岩体较破碎,可能成为崩塌、滑坡等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因此对矿山采空区及扰动区域进行回填后种植植被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还可以美化环境,该项目区500m范围内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目标;项目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建成后无污染物排放。并且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植被综合盖度明显增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大气污染程度得到有效缓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影响。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