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配套升压站建设项目环评报
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配套升压站建设项目环评报
目录
附录:
附录 1:植物名录附录 2:动物名录附件:
附件 1:委托书
附件 2:项目备案证
附件 3:项目区环境现状检测报告
附件 4:项目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申请表
附件 5:南华县自然资源局关于项目占用耕地的查询文件
附件 6:南华县自然资源局关于项目生态保护红线的查询文件附件 7:项目进度管理表及审查单
附件 8:营业执照附件 9:法人身份
附件 10:信息公开承诺书附图:
附图 1:项目区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 2:项目区水系图
附图 3:项目区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 4:升压站平面布置图附件 5:35kV (略) 径图
附图 6:项目评价区植被类型图
附件 7:项目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 8:项目区环境保护目标示意图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对调整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南华县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华能 (略) 计划投资 *.58 万元建设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本项目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场址位于东经101°20′33"~101°21′01"、北纬 25°09′59"~25°10′32"之间。场区红线范围面积约 1246.95 亩。本项目额定容量 50MW,由 16 个 3.15MW 单晶硅电池子方阵组成。太阳能电池阵列拟采用 540Wp 单晶硅双面双玻光伏组件,组件数量共计 * 块。本项目建成后 25 年 (略) 电量约 9245.42 万 kW·h,25 年等效满负荷年利用小时数为 1436.7h。本工程主要任务为发电。除发电外,本工程光伏组件设计为最低端距地高度不小于 2.5m,为今后农业和林业的开发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条件。
本次主要建设内容为太阳能电池方阵、逆变器及箱变、 (略) 和一座 110kV 升压站。项目拟以 1 回 110kV (略) (略) 。由 (略) 尚未设计,本次评价不包含升压 (略) , (略) 另行办理相关手续。
项目于 2022年 1月 20日取得了南华县发展和改革局投资项目备案证;于 2022
年 4月 15日取得了南华县自然资源局出具的《南华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审查意见》,项目未占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根据南华县自然资源局出具的《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生态红线查询情况说明》,项目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于 2022 年 3 月 23 日取得了楚雄州生态环境局南华分局、南华县水务局、南华县文物和旅游局等多个部门出具的《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用地预审及选址相关意见》,项目不涉及现有公布的文物点及文物四至范围;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不在江河管理保护范围内;经南华县自然资源局查询项目用地红线矢量图与楚雄州 (略) 长坡煤矿无矿产压覆关系,目前正在办理楚雄州自然资源局关于项目用地压覆矿产
资源备案的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略) 令第 682 号)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版),本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 50MW,接入电压等级 110kV,属于名录中“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90 太阳能发电”中“地面集中光伏电站(总容量大于 6000 千瓦,且接入电压等级
不小于 10千伏)”,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022年 2月 28日建设单位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收集了项目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
。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与《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不冲突。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7)8 号)要求,“各地应当依据国家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区实际,加快编制本地区光伏发电规划,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光伏发电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可以利用未利用地的,不得占用农用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以任何方式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明确禁止的区域发展光伏发电项目”。
“对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开展光伏复合项目建设的,省级能源、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在保障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研究提出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含光伏方阵架设高度)、认定标准,并明确监管措施,避免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其中对于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布设光伏方阵的情形,应当从严提出要求,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对于符合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和认定标准的项目,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 (略) 杆塔基础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略) 用地可 (略) 用地管理;利用农用地布设的光伏方阵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 (略) 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
符合性分析:项目选址已经取得县自然资源局意见,同意选址。项目未占用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避开了坝区。项目所在地不涉及农业地, 占地类型为草地、灌木林地、工矿用地,为劣质地。
项目占用草地、灌木林地、工矿用地,实施了农光互补,在光伏板下种植草本类经济作物,满足《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 号)的要求。因此,项目建设用地符合《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
产业用地的意见》的要求。
根据《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 号),“光伏复合项目指架设在一般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上的光伏方阵用地,满足光伏组件最低沿高于地面 2.5m、高于最高水位 0.6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 4m、行间距大于 6.5m 的架设要求,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的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 (略) 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 (略) 可 (略) 用地管理。变电站、运行管理中心、 (略) 等其他设施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
符合性分析:本项为光伏复合项目,光伏组件按最低沿高于地面
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 4m、行间距大于 6.5m,符合通知要求。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15〕153 号)、《云南省林业厅关于规范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云林林政〔2016〕17 号),“光伏电站建设禁止占用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湿地、森林公园、濒危物种栖息地、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林地建设光伏电站。云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系指纳入全省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森林管护的国有林、集体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光伏电站的电池组件阵列仅限于使用三种类型的林地: 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二是年降雨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覆盖度低于 30%的灌木林地,三是年降雨量 400 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低于 50%的灌木林地。此外,建设光伏电站所使用林地的范围,必须严格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界定,决不允许擅自修改调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符合性分析:项目选址已经取得林草局意见,同意选址。本项目光
,
。
,
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要求,结合云南实际, | |||
制定了《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实施细则(试行)》,已 | |||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于 2019 年 11 月 1 日实施。项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 |||
负面清单符合性,见下表 1-4。 | |||
表 1-4 与“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实施细则(试行)”的符合性 | |||
负面清单指南要求 | 项目情况 | 相符性 | |
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投资建设除国家重大战略资 | 项 目 没 有 | ||
源勘查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项目、重大基础设 | 占 用 生 态 | ||
施项目、军事国防项目以及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等必要的 | 红线、不占 | 符合 | |
民生项目以外的项目。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 | 用 国 防 项 | ||
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 目用地。 | ||
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投资建设除国家重大战略资 | |||
源勘查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项目、重大基础设 | |||
施项目、军事国防项目以及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等必要的 | 项 目 没 有 | ||
民生项目以外的项目,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 | 占 用 基 本 | 符合 | |
久基本农田的,需依法依规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 并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要求进行补划 和法定程序修改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农田。 | ||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 | |||
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 (略) 箱 | 项 目 不 涉 | ||
养殖、旅游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投资建设项目。禁止 | 及 饮 用 水 | 符合 | |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改 | 源地。 | ||
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投资建设项目。 | |||
项 目 不 涉 | |||
及 水 产 种 | |||
质 资 源 保 | |||
护区、国家 | |||
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排 | 湿地公园, | ||
污口,以及围湖造田、围湖造地或围垦河道等工程。禁止 | 项 目 建 设 | ||
在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 | 不 占 用 湿 | ||
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 目和开发活动;禁止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禁 | 地。项目无 擅自放牧、 | 符合 | |
止截断湿地水源、挖沙、采矿、引入外来物种;禁止擅自 | 捕 捞 、 取 | ||
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放生;禁止其他破坏湿 | 土、取水、 | ||
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 | 排 污 、 放 | ||
生,其他破 | |||
坏 湿 地 及 | |||
其 生 态 功 | |||
能的活动。 | |||
禁止在金沙江、长江一级支流岸线边界 1 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新建化工园区充分留足与 周边城镇未来扩张发展的安全距离,立足于生态工业园区 建设方向,推广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工发展模式。化工园区 设立及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组织 | 项 目 不 属于 化 工 产业 | 符合 | |
专家论证后审定。 |
。
地理位置 | 2.1项目所在行政区 |
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 | |
附近煤矿排土场,共有 1 个地块,地块为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场区位于南华 | |
县县城东南部,距南华县城约 5km。场址地理坐标位于东经 101°20′ 33"~101° | |
21′01"、北纬 25°09′59"~25°10′32"之间。 | |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 1。 | |
2.2项目流域位置 | |
本项目仅为 1 个片区。项目区涉及地表水体为白衣河、刘麦地水库、老马冲 | |
坝塘、龙川江,白衣河由北至南汇入龙川江。白衣河属于龙川江的左岸支流,龙 | |
川江属于金沙江的左岸支流,因此本项目属于金沙江流域。 | |
项目区域水系图详见附图 2。 | |
项目组成及规模 | 2.3项目组成 |
根据项目 2022 年 1 月 20 日获得的投资项目备案证,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 | |
规模为:占地面积面积 1500 亩(*m2),项目总装机规模为 50.4MWac, | |
项目总投资 *.35 万元。 | |
后期由于项目设计的变动,该项目确定拟建设内容为:总占地面积 966.101 | |
亩(*m2),总装机规模 50.4MWac,总投资为 *.*元。总占地面积、 | |
比备案证上的内容减小,由于本项目设计全部采用柔性支架,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 |
项目总投资比备案证上大。本次评价相关内容以可研报告设计资料为准。 | |
建设项目整体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逆变器及箱变、集电 | |
线路和升压变压器组成。 | |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m2(966.101 亩),项 | |
目建设规模为 50.4MW,光伏组件安装容量为 64.*MWp,主要建设 16 个单晶 | |
硅电池子方阵及 1 座 110kV 升压站。本次评价不包 (略) 工程,环评要求送 | |
(略) 部分另行评价。 | |
具体内容及组成见表 2-1。 |
表 2-1 工程组成情况表 | ||||||
工程组成部分 | 主要内容 | |||||
主体工程 | 光伏发电系统 | 太阳能电池方阵区 | 由16 个3.15MW 单晶硅电池子方阵组成。全部采用540Wp 规格的单晶硅双面双玻电池组件,组件数量共计* 块。每个方阵配置 266 个组串(每个组串由 28 块组件串联)。 光伏组件安装方式采用固定式安装,单柱支架结构,电池方阵的固 定倾角为 19°;高度不低于2.5m,桩基列间距不小于4.5 米,行间距不小于6 米。 | |||
逆变器 | 选用225kW 的组串式逆变器,共计224 台。每19 台225kW 组串式逆 变器接入一台3.15MVA 箱式升压变压器。 | |||||
35kV升压变压器(箱式升 压变压器) | 共计16 台3150kVA 升压变压器,光伏方阵配套的箱变布置于子方阵中心布。 | |||||
(略) | 3回35k (略) 接入110kV升压站的35kV母线侧。采用直埋电缆敷设方式。直埋壕沟直接在原地面进行开挖,埋设电缆,再用软砂和土回填。直埋壕沟截面尺寸有0.8m×0.4m和0.8m×0.9m和0.8m×1.4m, 线路总长约21.3km。 | |||||
升压站 | 在光伏项目场区东南面新建 1座 110KV升压站,升压站总用地面积为 6450m2,围墙内总占地面积 6300m2,长 84m,宽 75m,分为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四周采用实体砖围墙,围墙全长 322m。1台型号 */115主变,终期变压器容量 1×50MVA,户外布置,110kV系统配置全封闭组合电器 GIS 设备一套,动态无功补偿容量为 1×10MvarSVG,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布置于生产 区西南侧无功补偿装置场地。新建 110kV 出线间隔 1 个。 | |||||
辅助工程 | 35Kv 配电室 | 用地位于升压站内,具体布置在升压站南部,1 层,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 184m2。 | ||||
综合楼 | 用地位于升压站内,具体布置在升压站西南,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 1189.45m2,一层布置有:休息室、厨房、餐厅、继电保护室、通信室、公共卫生间等,二层布置有:会议室、办公室、 休息室、主控室、资料室等,层高均为 3.6m。 | |||||
库房及泵房 | 用地位于升压站内,具体布置在升压站南部,一层框架结构,建 筑高度 4.5m,建筑面积为 150m2,包括备品备件库、润滑油品库 和水泵房,紧邻水泵房设置一座 200m3 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 | |||||
道路 | (略) : (略) 2.6km, (略) 面,路基宽 4m; (略) 2.6km, (略) 面,路基宽 4m。 | |||||
升压 (略) :0.1km, (略) 面,路基宽5.5m,路面宽4.5m。 | ||||||
围栏 | 光伏阵列区采用 1.8m 高铁丝围栏将光伏电站防护起来, 长 4.88km。 | |||||
农光互补工程 | 本工程按“农业种植+光伏发电”的方案进行设计,根据可研报告, 可利用光伏电池板支架下部空间进行选种党参、半夏、金铁锁等经济药材的种植,实际农业方案应根据项目实施后,结合项目厂 址的土壤情况、气候特性、当 (略) 场需求,选种光照需 求量不高,喜阴、耐寒且容易成活的当地乡土草本植物。 | |||||
公用工程 | 供水 | 从附近村庄取水,通过引水系统并净化后,存于生活水箱中供生 活取用。设置 1 套一体化生活水箱,容积为 2m3。 | ||||
排水 | 实行雨污分流,废水主要为光伏组件清洗废水与工作人员生活污 水。 光伏组件清洗废水在桶内沉淀后用于地块内植物浇洒,不外排; 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经站内设置的地埋式一体化污 |
水设施处理达标后作为站内绿化用水回用,不外排。 | ||||||||
供电 | 引接附近村庄 10kV 农网 | |||||||
消防 | 升压站内设置 1 个容积为 200m3 的地下消防水池及一座水泵房, 并按规范配置手提式及推车式灭火器、砂箱、铁铲、铁桶等。 | |||||||
环保工程 | 废气 | 综合楼厨房内设置抽油烟机,抽油烟机处理效率不小于 30%,厨 房油烟经净化处理后引至屋顶排放。 | ||||||
固废 | 垃圾桶 | 若干,用于收集员工生活垃圾 | ||||||
危废暂存间 | 1间,建筑高度 4.5m,面积 38.88m2,位于升压站西南侧,危废暂存间用于暂存升压站营运过程产生的废铅蓄电池、检修废油和 事故油。危废暂存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要求进行建设,危废暂存间须密闭,地面用C30混凝土浇筑 20cm进行硬化,同时地面和四周墙体须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墙体处理高度为 1m左右,使渗透系数≤10-10cm/s。并 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并与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签订危废处 置协议,由有资质单位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 | |||||||
废水 | 隔油池 | 升压站综合楼东侧设置 1 个容积为 1m3 的隔油池,用于预处理食 堂废水。 | ||||||
化粪池 | 升压站综合楼西北侧设置 1 个容积为 2m3 的化粪池,用于收集预 处理生活污水。 | |||||||
中水暂存池 | 升压站西北角设置 1 个容积为 6m3 的中水暂存池,收集雨天经处 理后的中水,待晴天回用。 | |||||||
一体化污水 处理设备 | 升压站西北角设置1套处理能力为5m3/d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用于处理升压站生活污水,采用接触氧化+MBR 工艺处理。 | |||||||
其他 | 事故油池 | 主变压器附近设事故油池,容积为45m3,池体按重点防渗区要求进行 全防渗处理。事故油池进行防渗处置。 | ||||||
绿化(升压站内) | 绿化面积 390m2 | |||||||
2.4 工程占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涉及工程特性表见下表。 表 2-2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特性表 | ||||||||
一、光伏发电工程站址概况 |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装机容量 | MW | 64.* | ||||||
总用地面积 | hm2 | 64.41 (永久+临时) | ||||||
升压站用地面积 | hm2 | 0.6450 | 新建 | |||||
海拔高度 | m | 1880~1970 | ||||||
经度 | 度分秒 | 101°20"55" | 中心点坐标 | |||||
纬度 | 度分秒 | 25°10"15" | ||||||
工程代表年太阳总辐射量 | MJ/m2 | 6127.2 | ||||||
工程代表年日照小时数 | h | 2394.3 | ||||||
系统综合效率 | % | 82.88 (不含背板增益) 85 36(含背板增益) | ||||||
二、主要气象要素 |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多年平均气温 | ℃ | 14.8 | ||||||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 ℃ | 32.6 | ||||||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 ℃ | -8.4 | ||||||
多年平均气压 | kPa | 81.34 | ||||||
多年平均风速 | m/s | 2.0 |
去年主导风向 | / | SW | |||||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 % | 74 | |||||
多年平均降水量 | mm | 827.5 | |||||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 日 | 50.9 | |||||
三、主要设备 | |||||||
编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光伏组件 | |||||||
1.1 | 光伏组件类型 | 单晶硅 | |||||
1.2 | 峰值功率 | Wp | 540 | ||||
1.3 | 开路电压(Voc) | V | 49.5 | ||||
1.4 | 短路电流(Isc) | A | 13.85 | ||||
1.5 | 工作电压(Vmppt) | V | 41.65 | ||||
1.6 | 工作电流(Imppt) | A | 12.97 | ||||
1.7 | 峰值功率温度系数 | %/K | -0.35 | ||||
1.8 | 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 %/ K | -0.284 | ||||
1.9 | 短路电流 温度系数 | %/ K | +0.05 | ||||
1.10 | 第一年功率衰减 | % | 2.0 | ||||
1.11 | 第十年功率衰减 | % | 0.45 | ||||
1.12 | 第二十五年功率 衰减 | % | 0.45 | ||||
1.13 | 外形尺寸 | mm | 2256×1133×35 | ||||
1.14 | 重量 | kg | 32.3 | ||||
1.15 | 数量 | 块 | * | ||||
1.16 | 跟踪方式 | 固定 | |||||
1.17 | 安装角度 | (°) | 19 | ||||
2、逆变器 | |||||||
2.1 | 输出额定功率 | kW | 225 | ||||
2.2 | 最大直流功率 | kW | 247.5 | ||||
2.3 | 最大直流电压 | V | 1500 | ||||
2.4 | 最高转换效率 | % | 99.01 | ||||
2.5 | 中国效率 | % | 98.52 | ||||
2.6 | 最大功率跟踪 (MPPT)范围 | V | 500- 1500 | ||||
2.7 | 最大直流输入电流 | A | 360 | ||||
2.8 | 交流输出电压 | V | 800 | ||||
2.9 | 输出频率要求 | Hz | 50±5Hz | ||||
2.10 | 功率因数 | >0.99 | |||||
2.11 | 外形尺寸 | mm | 1051×660×363 | ||||
2.12 | 重量 | kg | 99 | ||||
2.13 | 防护等级 | IP66 | |||||
2.14 | 工作环境温度范围 | ℃ | -25~+60 | ||||
2.15 | 数量 | 台 | 224 | ||||
3、就地升压变压器 | |||||||
3.1 | 台数 | 台 | 16 | ||||
3.2 | 容量 | kVA | 3150 | ||||
3.3 | 额定电压比 | kV | 35± 2*2.5%/0.8kV | ||||
4、 (略) 数、电压等级 | |||||||
4.1 | (略) 数 | 回 | 1 | ||||
4.2 | 电压等级 | kV | 110 |
四、土建施工 | |||||||
编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光伏组件支架钢 材量 | 64.*MW | 柔性支架 | ||||
2 | 支架基础混凝土 | 64.*MW | 柔性支架 | ||||
3 | 支架基础钢筋 | 64.*MW | 柔性支架 | ||||
4 | 110kV 升压站用地面 积 | hm2 | 0.6450 | ||||
5 | 施工总工期 | 月 | 6 | ||||
五、概算指标 | |||||||
编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工程静态总投资 | 万元 | *.86 | ||||
2 | 工程动态投资 | 万元 | *.58 | ||||
3 | 单位千瓦静态投资 | 元/kWp | 4491.46 | ||||
4 | 单位千瓦动态投资 | 元/kWp | 4522.81 | ||||
5 | 设备及安装工程 | 万元 | *.04 | ||||
6 | 建筑工程 | 万元 | 8111.76 | ||||
7 | 其他费用 | 万元 | 1836.35 | ||||
8 | 基本预备费 | 万元 | 566.72 | ||||
9 | 建设期贷款利息 | 万元 | 201.71 | ||||
六、财务指标 | |||||||
编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略) 电量 | 万 kW·h | 9245.44 | ||||
2 | 年平均等效满负荷利 用小时数 | h | 1436.7 | ||||
3 | 上网电价 | 元/kW·h | 0.3358 | 云南省燃煤发 电基准电价 | |||
4 | 项目投资财务内 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 % | 6.51 | ||||
5 | 项目投资财务内 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 % | 5.70 | ||||
6 |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 率 | % | 7.64 | ||||
7 | 投资回收期 | 年 | 13.47 | 税后 | |||
8 | 资产负债率 | % | 70 | 最大值 | |||
9 | 度电投资(LCOE) | 元/kWh | 0.2831 | ||||
本项目规划装机容量 50.4MW(AC),电池组件装机容量 64.*MWp (DC)。本次规划 16 个标称容量 3150kW 的组串式逆变方阵,选用峰值功率为540Wp 的 PERC 单晶硅电池组件。每个方阵配置 266 个组串(每个组串由 28 块组件串联),14 台额定功率 225kW 的组串式逆变器,1 台容量为 3150kVA 双绕组箱变。 全站装机容量通过 3 回 35kV 电 (略) 输送至 110kV 升压站后经一回 110kV (略) 送 (略) 。35kV 场 (略) 拟采用电缆直埋方式敷设,各 |
方阵经箱变升压后,每 (略) 的箱变高压侧采用首尾串接的方式并入一 (略) (根据方阵布置情况局部采用分支箱)。
本项目电池方阵的运行方式采用固定式,即方阵支架采用固定支架,所有方阵均采用全钢支架,组件最小离地高度为 2.5m,桩基列间距不小于 4.0 米,行间距不小于 6.5 米。本工程推荐固定式光伏支架倾角采用 19°南向倾角。本光伏电站推荐选用的直流侧与交流侧的容配比比例为 1.2768,即直流侧规划容量为64.*MWp。
本光伏电站采用 225kW 组串式逆变器,共设置 244 台,每个 3.15MW 光伏子方阵配置 14 台 225kW 组串式逆变器,逆变器 主要参数见下表。 表2-3 225kW组串式逆变器性能规格参数表 | ||||||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参数 | |||
1 | 逆变器输出功率 | |||||
(1) | 逆变器输出额定功率 | kW | 225 | |||
逆变器最大输出功率 | kW | 247.5 | ||||
2 | 逆变器效率 | |||||
(1) | 最高转换效率 | 99.01% | ||||
(2) | 中国效率 | 98.52% | ||||
3 | 逆变器输入参数 | |||||
(1) | 输入电压范围 | V | 1500 | |||
(2) | MPPT 电压范围 | V | 500-1500 | |||
(3) | 最大直流输入电流 | A | 360 | |||
4 | 逆变器输出参数 | |||||
(1) | 额定输出电压 | V | 800 | |||
(2) | 输出电压范围 | V | 800±10% | |||
(3) | 输出频率要求 | Hz | 50±5Hz | |||
(4) | 功率因数 | >0.99 | ||||
(5) | 最大交流输出电流 | A | 178.7 | |||
(6) | 总电流波形畸变率 | <3% | ||||
5 | 电气绝缘 | |||||
(1) | 直流输入对地 | 2000VAC,1 分钟 | ||||
(2) | 直流与交流之间 | 交流对地 2000VAC,1分钟直流对交流的耐压 通过选配隔离变压器保证 | ||||
6 | 防护等级 | IP65 | ||||
8 | 逆变器功率损耗 | |||||
(1) | 待机损耗/夜间功耗 | W | <2 | |||
9 | 自动投运条件 | 输入直流电压范围在设定范围内,输出电压和 频率在设定范围内 | ||||
10 | 断电后自动重启时间 | 20s~5m 可设 | ||||
11 | 隔离变压器(有/无) | 可选配 | ||||
12 | 保护功能 |
(1) | 过载保护(有/无) | 有 | ||||
(2) | 反极性保护(有/无) | 有 | ||||
(3) | 过电压保护(有/无) | 有 | ||||
(4) | 其它保护 | 短路、孤岛、过温、过流、直流母线过压、电 网欠压、欠频、逆变器故障等保护 | ||||
13 | 工作湿度范围 | 0~100% | ||||
14 | 防护类型/防护等级 | IP66 | ||||
15 | 散热方式 | 风冷 | ||||
16 | 重量 | kg | 99 | |||
17 | 机械尺寸(宽×高×深 | ) | 1051×660×363 | |||
2.5.4 光伏方阵设计
本项目光伏子方阵分布不均,工程采用 540Wp 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交流侧装机容量为 50.4MW(AC),直流侧装机容量 64.*MWp(DC),规划布置 16 个 3.15MW 方阵。
根据《可研报告》计算,本工程确定太阳电池方阵支架南向倾角为 19°,水平面支架间最小列间距为 2.954 米。
每个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串支架的纵向为 2 排、每排 14 块组件,即:每个单支 架上安装 28 块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构成 1 个组串,每一支架阵面平面尺寸约为 16.122m×4.532m,如图 2-1 所示。 图2-1 晶体硅单支架方阵面组件纵向排列 2.5.5 方阵接线方案设计 1)直流接线方案设计 |
电站直流系统指太阳电池方阵到逆变器直流侧的电气系统,包括太阳电池组件、组件连接电缆、组串式逆变器。本项目每个光伏组串采用 28 块 540Wp单晶硅光伏组件串联成串。即每28块电池组件之间采用组件自带电缆串联成1个组串, 每串采用 2 根型号为 PV-F-1×4mm2的光伏电缆接入逆变器。
每台逆变器出线采用 1 根型号为 ZC-*.8/3kV-3×120mm2 的电力电缆接入对应方阵的 3150kVA 箱变低压侧。 每台 3150kVA 箱式变电站高压侧出线采用 1 根型号为 ZC-*/35kV 的电力电缆接 (略) ,电缆根据输送容量不同采用 70~125~185~300mm2 变截面设计。
组串式逆变器可以直接安装在光伏后排支架上,采用 IP66 防护等级,满足室外安装要求。
本项目选用容量为 3150kVA 的低压侧双绕组箱变,箱变参数表见表 2-4。 表2-4 双绕组箱变参数 2.2.6光伏场区电气设备 表 2-5电气一次设备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型号及规格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一 | 发电场设备 | ||||||
1 | 光伏组件安装 | 540Wp/块单晶硅电池组件 | 块 | *.00 | |||
2 | 逆变器设备 | 225kW,三相三线组串式逆变器 | 台 | 224.00 | |||
2.1 | 通信柜 | 含数据采集装置、PID 模块、 | 台 | 16.00 |
PLC 模块等 | |||||||
3 | 光伏支架安装 | ||||||
3.1 | 逆变器、通信柜安装支 架 | 8#槽钢,热镀锌 | m | 411.00 | |||
3.2 | 逆变器、通信柜安装抱 箍 | 热镀锌 | 套 | 482.00 | |||
3.3 | 逆变器、通信柜抱箍安 装螺栓 | M12螺栓,L=130mm | 套 | 964.00 | |||
4 | 箱变设备 | ||||||
4.1 | 35kV 箱变 | S11-3150 | 台 | 16.00 | |||
5 | 35kV (略) | ||||||
5.1 | 低压电缆 | ||||||
5.1.1 | 直流光伏电缆 | *-1×4mm2,1500V 耐压 | km | 378.00 | |||
5.1.2 | 直流光伏电缆 | *-1×6mm2,1500V 耐压 | km | 42.00 | |||
5.1.4 | 电力电缆 | ZC-*.8/3kV-3X120( 铝合金) | km | 56 | |||
5.1.5 | 电力电缆 | ZC-*.8/3kV-3X16 | m | 800.00 | |||
5.1.8 | 1.8kV 电缆终端头 | 三芯 3×120,1.8kV | 套 | 450.00 | |||
5.1.9 | 1.8kV 电缆终端头 | 3×16,1.8kV | 套 | 32.00 | |||
5.1.11 | MC4插头 | 对 | * | ||||
5.2 | 35kV (略) | ||||||
5.2.1 | 35kV 电力电缆 | ZC-*/35-3×70(铝 合金) | km | 2.16 | |||
5.2.2 | 35kV 电力电缆 | ZC-*/35-3×95(铝合 金) | km | 1.7 | |||
5.2.3 | 35kV 电力电缆 | ZC-*/35-3×150(铝 合金) | km | 1.5 | |||
5.2.4 | 35kV 电力电缆 | ZC-*/35-3×240(铝 合金) | km | 2 | |||
5.2.5 | 35kV 电力电缆 | ZC-*/35-3×400(铝 合金) | km | 0.8 | |||
5.2.6 | 35kV 电缆终端头 | 3x70 | 套 | 14 | |||
5.2.7 | 35kV 电缆终端头 | 3x95 | 套 | 6 | |||
5.2.8 | 35kV 电缆终端头 | 3x150 | 套 | 6 | |||
5.2.9 | 35kV 电缆终端头 | 3x240 | 套 | 6 | |||
5.2.10 | 35kV 电缆终端头 | 3x400 | 套 | 2 | |||
5.2.11 | 35kV 电缆中间头 | 3x70 | 套 | 2 | |||
5.2.12 | 35kV 电缆中间头 | 3x95 | 套 | 2 | |||
5.2.13 | 35kV 电缆中间头 | 3x150 | 套 | 2 | |||
5.2.14 | 35kV 电缆中间头 | 3x240 | 套 | 2 | |||
5.2.15 | 35kV 电缆中间头 | 3x400 | 套 | 1 | |||
5.2.16 | 35kV 电缆分接箱 | 二进一出 | 台 | 3.00 | |||
二 | 升压变电设备 | ||||||
1 | 主变压器系统 | ||||||
1.1 | 主变压器 * */115 | */115 115± 8X1.25%/37, Ud%=10.5,YN,d11 附套管 CT: LRB-115, LR-115,400/1A, | 台 | 1.00 |
5P30/5P30/0.5S 级,3 只/相中性 点 套 管 CT,LRB- 66,200/1A,5P30/5P30,2 只
110kV 主变中性点隔离开关:
*.5,630A,附 CJ6 电
动操动机构一套,1组。
110kV 主变中性点间隙电流互
1.2 感器 :LZW-10,100/1A
中性点设备(含隔离开 5P30/5P30,1 台。
关、电流互感器及避雷 110kV 主变中性点氧化锌避雷
器)
2 110kV配电装置
器 :Y1.5W-72/186GY,72kV, 套
附放电计数器,海拔 2000m
(1)110kV 隔离开关:126kV,
1250A,40kA,1 组
检修接地开关:126kV,40kA,
1组;
快速接地开关:126kV,40kA,
1组
(2)110kV 断路器 126kV, 1250A,40kA,弹簧操作机构 1 套
1.00
2.1
110kVGIS线变组间隔(3)电流互感器:800/1A 间隔
5P40/5P40/5P40/5P40,
400/1A,0.5S/0.2S,3 只
(4)GIS 带电监测仪,1 台
1.00
2.2
2.3
2.4
2.5
氧化锌避雷器
钢芯铝绞线设备线夹
耐张绝缘子串
YH10W-108/281GY,附放电显
示器 台
JL/G1A-300/40 m
各种规格型号 套
10(U70BP/146D)单片绝缘子爬
电距离≥450mm 串
〖〖110/√3〗∕〖0.1/√
3.00
150.00
18.00
9.00
2.6
2.7
3
户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3〗〗∕〖0.1/√3〗∕〖0.1/ 台
√3〗/0.1kV0.2/0.5/3P/3P 级
A、B、C三相每相各一台
端子箱 个
35kV 配电装置
3.00
1.00
3.1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主变低压进线柜)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 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1250/1A,5P30/0.2S
/0.5S,3 只 ;1250/1A, 5P30/5P30/5P30,3 只。避雷器: 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套。 面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能):1套
1.00
3.2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 (略) 柜) |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 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600/1A, 0.2S /0.5S, 2只,600/1A, 5P30/5P30/5P30,3 只。避雷器 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 套。接地开关 1只。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 能):1套 | : 面 | 3.00 | |||
3.3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接地变柜) |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 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100/1A, 0.5S,1 只 ; 400/1A,5P30/5P30,3 只。避雷器: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 套。接地开关 1只。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 能):1套 | 面 | 1.00 | |||
3.4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站用变柜) |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 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100/1A, 0.5S,1 只 ; 400/1A,5P30/5P30,3 只。避雷器: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 套。接地开关 1只。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 能):1套 | 面 | 1.00 | |||
3.5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无功补偿柜) |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300/1A, 0.5S,1 只 ; 400/1A,5P30/5P30/5P30,3 只。 避雷器: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 套。接地开关 1只。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 能):1套 | 面 | 1.00 |
3.6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母线设备柜) | 内装: 电压互感器:*Q, (35/√3)/(0.1/√3)/ (0.1/√3)/0.1kV 0.2/3P/3P, 50/50/100VA 避 雷 器 : YH5*/125GY, 51kV,3 只 一次消谐器: LXQ(D)II- 35kV 1只 熔断器:*.5/0.5, 0.5A,3只 高压传感器: * 40.5Q/360AB,3 只 带电显示器:1套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1套 | , 面 | 1.00 | |||
3.7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储能柜) |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 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200/1A, 0.2S /0.5S, 2只,400/1A, 5P30/5P30/5P30,3 只。避雷器 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 套。接地开关 1只。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 能):1套 | : 面 | 1.00 | |||
3.8 | 绝缘管母线 | 额定电流 Ie=1250A,冲击电流ich=80kA | m | 60.00 | |||
2.3 (略) 设计 | |||||||
本光伏电站的光伏方阵布置在不同地块的缓坡上,不存在冲沟或大跨越的地 | |||||||
形。综合考虑场区地形,投资成本,施工难度以 (略) 对于光伏组件的阴影 | |||||||
遮挡问题,本光伏电站场区内 (略) 采用直埋电缆敷设结合架空的方案。 | |||||||
根据山地光伏方阵的优化布置,16 个子方阵中,配置容量为 3150kVA 箱式 | |||||||
变压器,光伏方阵经由 3 (略) 连接至 110kV 升压站。电力电缆截面根据所 | |||||||
连接光伏方阵的数量选用电缆选用 ZC-*/35-3×70mm2、 | |||||||
ZC-*/35-3×95mm2、ZC-*/35-3×150mm2、 | |||||||
ZC-*/35- 3×240mm2、ZC-*/35-3×400mm2。场 (略) | |||||||
总长度 21.3km。 | |||||||
2.4 光伏阵列支架及支架基础 | |||||||
2.4.1 光伏阵列支架 |
(1)主要设计参数抗震设防烈度:8 度 电池组件规格:2256mm×1133mm×35mm 电池组件重量:12.6kg/m2 固定支架倾角:19° 25年基本风压:0.30kN/m2 电池组件排列方式:2×14
钢材:冷弯薄壁型钢、材料应具有钢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其他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所有钢结构均应热镀锌防腐处理。且热镀锌防腐涂层厚度不小于 65μm。 光伏支架主要受力构件最小壁厚不小于 2.5mm。钢板材质 Q235-B 钢、Q355-B 钢; 焊条:E43; 螺栓:檩条、支撑的连接采用普通螺栓,性能等级不低于 4.6 级; 钢支架立柱与桩基础连接,通过桩基础预埋钢管与支架立柱钢管进行套接;
采用单桩支架形式。
电池组件采用单晶硅双面双玻组件,每个组串单元由 28 块 2256mm×1133mm 单晶硅双面双玻组件组成,2 行 14 列排布,电池板竖向向布置,每个组串组成一个支架,光伏板最低端距地面高度 2.5m。 电池组件固定支架结合组件排列方式布置,支架倾斜角度 17°,采用纵向檩条,横向支架布置方案。一个结构单元内有 5 榀支架,支架由立柱、横梁及斜撑 (或拉梁)组成。 在支架的横梁上,按照电池组件的安装宽度布置檩条,檩条用于连接电池组件,承受电池组件的重量。组件每条长边上有二个点与檩条连接,一块电池组件共有四个点与檩条连接固定。电池组件与檩条采用螺栓或压块连接,配双面垫片, 单侧一平一弹。 |
2.4.2 光伏阵列支架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
本工程支架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桩持力层为全风化或强风化层。每个光伏支架采用 4 根桩,桩根数为 * 根。基础采用直径为 300mm 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C30 钢筋混凝土,长度为 1.8m/1.3m,入土 1.5m 或 1.0m,外露 0.3m。成孔方法:干作业成孔。混凝土强度:C30 细石混凝土,抗冻等级 F50。
本工程支架杆件间的连接采用钢管套接。钢管套接是通过基础预埋钢管,光伏支架立柱与预埋钢管进行套接,该方案施工速度快,可根据地形变化进行调节, 有利于施工。项目预埋钢管材质为 Q235B、Q355B。
本工程中逆变器最大尺寸为 1051mm(深)×660mm(宽)×363mm(高), 含挂架的重量为 99kg。由于荷载不大,不考虑设置逆变器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螺栓将逆变器固定在光伏支架上。
本工程共 16 台 35kV 箱变,35kV 箱变紧邻逆变器布置,基础按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进行设计,采用箱形基础。 为使箱式变压器不受地表水影响, (略) 高出地面 0.3m。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基底铺设 C15 素混凝土垫层,墙身采用 MU15 砖砌体结构。 基坑临时边坡按 1:0.5 进行开挖,开挖完毕后立即浇筑 100mm 厚 C15素混凝土垫层封闭,待垫层混凝土凝固后,再进行基础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基础拆模后, 四周侧回填碎石土并夯实。
光伏电站方阵区是林业光伏集中实施的区域,项目太阳电池方阵支架方案采用两列柱斜顶支架方案(支架可调整高度),光伏组件距地最低端预留至少 2.5m 高的空间,利用支架下部空间及光伏阵列之间的空间进行林木的种植,考虑到林 木太高对光伏阵列会形成阴影遮挡,产生光斑效应,因此选择适宜南华县气候条 |
置位于光伏板建设区域,其面积计入光伏场区,不用另外征地。
根据光伏电站的总体布局, (略) 应紧靠光伏电池组件旁边通过,以满足设备一次运输到位、支架及光伏电池组件安装需要。电站内运输 (略) 将大件设备逆变器、干式变、高压开关柜等均按指定地点一次到位,尽量减少二次转运。 (略) 基宽 4.0 米,路面宽 3.5m。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本项目土石方来源主要为场地平整、路基、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和电缆沟开挖回填等,土石方全部内部平衡利用,无永久弃渣产生。项目区不设置弃渣场。
经实地调查,项目区占地类型中包括大量的工矿用地,主要为吕合煤矿排土场,虽然大部分区域已栽植乔木恢复植被,但表层土质多为灰白色细砂岩、碎石土及粉质粘土,表土含量较低,无剥离条件,涉及该占地类型建设区域均不考虑表土剥离,包括光伏方阵区(含施工生产生活区)、电气设备区、围墙区和未利用地区。
根据项目区现状表土情况调查,方案主要考虑对升压站 (略) 占用林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考虑表土全部利用的原则,剥离表土就近利用。经分析统计, 升压站、 (略) 区共剥离表土1440m3,两区后期共需绿化覆土718m3,其余722m3剥离表土全部直接于光伏方阵区摊平利用,不单独设置表土堆场堆存。
方案考虑在升压站空地规划设置 1 处表土临时堆场,占地 450m2,堆土坡比按 1:1.5,平均堆高 2.5m,容量 900m3,能够满足堆放需求,堆存期间需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表土临时堆场特性详见下表统计。
表 2-6 表土临时堆存规划表
件的小灌木和地被宿根植物来种植。种植的小灌木需结合南华县当地气候条件且光照需求量不高,容易成活的植物。 图2-2 两列柱斜顶支架农业种植示意图
光伏组件的采光面应经常保持清洁。场址区地区地处我国南方,周围无工业区,空气质量较好,污染较小,且光伏组件采取跟踪运行方式,有利于灰尘掉落。 在电站运行初期没有运行经验的时候,暂拟清洗方案如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经验积累后,摸索出光伏组件清洗和发电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并酌情安排人工清洁的频率和投入。暂定清洗方案如下: ①配备清洗车,单车配置 50m 软管和自动升降台。采用高压水枪对高处的组件进行清洗,清洗车储水罐容量 10m3。 ②清洗时间选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每天清洗工作时间为 3 小时。每次清 洗持续时间为 30 天。 ③清洗频率暂定为每 6 个月清洗一次,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可以酌情提高或降低清洗的频率,以积累实际运行经验,得出最经济合理的清洗频率。 ④除尘作业应避免在冬季温度过低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影响除尘效果或造成组件表面结冰,影响光伏系统正常工作。 ⑤当场区行洪时,不进行清洗维护。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升压站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及清洗光伏组件用水。 从附近村庄取水,通过引水系统并净化后,存于一体化生活水箱中供生活取用。光伏组件清洗用水采用运水车运输。 |
1、升压站生活用水、绿化用水 本项目运营期劳动定员 20 人,均在项目内食宿,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 168-2019)相关内容,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亚热带区,集中供水)为 65~90(L/d?人),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用水按 80(L/d?人)计,年工作 356 天,生活用水量为 1.6m3/d(584m3/a)。 项目升压站内绿化面积为 390m2,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 (DB53/T168-2019),非雨天绿化用水量为 3L/m2·次,则非雨天绿化用水量为1.17m3/次。经查阅云南省近 20 年气象数据,南华县每年雨天为 185 天,非雨天为 180 天,按非雨天每天最少 1 次绿化浇水计算,则全年绿化用水量为 210.6m3。 2、光伏组件清洗用水 太阳电池组件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灰尘及杂物随着空气的流动,会附着在电池组件的表面,影响其光电的转换效率,降低其使用性能。如果树叶、鸟粪粘在其表面还会引起太阳电池局部发热而烧坏组件。据相关文献报道,该项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产生约 7%的影响。因此,需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表面进行定期清洗。在旱季的时候,为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常工作,通过人工清洗(用人工+ 抹布带水擦拭光伏电池板,分片区清洗)光伏电池板表面的尘埃,减少灰尘、杂物对太阳电池组件发电的影响。其人工清洗频率一般为 6 个月一次,一年清洗 2 次,每次清洗约 1 个月时间完成。光伏组件清洗用水量按照 1.6L/m2估算,项目共设置有 *块光伏组件,每块光伏组件的面积为 2.556m2(2.256m×1.133m), 则需清洗的光伏电池板总面积为 *.128m2,则项目每次人工清洗的用水量约487.36m3/次(16.25m3/d),974.7m3/a。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年用水量为 1915.3m3/a。 2.8.2 排水 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升压站生活污水以及光伏电池组件的清洗废水。 升压站生活污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 80%计,产生量为 1.28m3/d (467.2m3/a)。本项目设置 1 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规模为 5m3/d)。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后,和其他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出水用于升压站内绿化浇洒,不外排。 光伏组件清洗过程中 10%的用水均为自然蒸发,则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 |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分析统计,工程总征占地面积 64.41hm2,其中永久占地6.56hm2,临时占地 57.85hm2。包括光伏场区 58.45hm2(其中光伏方阵区 49.30hm2,电气设备区 0.04hm2,围墙区 0.13hm2,未利用地区 8.98hm2),升压站区 0.65hm2, (略) 区 0.11hm2( (略) 区占地共 0.85hm2,其中 0.74hm2 (略) 重合,
90%计算,清洗废水产生量为 438.6m3/次(14.62m3/d),877.25m3/a,光伏板擦洗工作为间断性的,清洗废水污染物主要为 SS,擦拭废水在桶内沉淀后用于地块内植物浇洒。 图2-3 非雨天水平衡图(单位:m3/d) 图2-4 雨天水平衡图(单位:m3/d) 2.9 劳动定员 本项目劳动定员 20 人,均在项目内食宿,每 3 人一班值守,主要负责运行监控、日常保养、故障维修和事故报告等。采用 24 小时值班制,全年工作 365d。 | |
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 1、项目总体布置情况 本项目光伏场址较集中,共一个地块,布置于已堆土结束的排土场顶部及部分四周坡面,场区由南至北依次布置 16 个标称容量 3.15MW组串式逆变方阵。场 (略) 自东侧外围进入, (略) 和顶部布置,最后从排土场西侧出场,本次沿用现 (略) 即可满足工程施工及运行需求,无需新 (略) 。台箱式变压器全部布置在现 (略) 旁侧, (略) 采用电缆直埋的敷设形式, (略) 敷设至升压站内。场区整体布置如下: |
图2-3 场区整体布置图 2、升压站布置 升压站位于光伏场区东部,长 84m,宽 75m,围墙内占地面积 6450m2,房屋总建筑面积 1576.33m2。 (略) 外侧平缓山脊,呈矩形状。升压站西向布置,大门位于站场西侧;北侧为生产区;南侧为生活区;110kV 配电装置区布置在生产区中部, 向西北侧出线;无功补偿布置和出线构架等布置在生产区西侧;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址生产区中部,构成了整升压站的主体生产区,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均靠近主变布置,便于各级电压等级之间进线联接。 (略) 由站区西面进入,站区内未利用空地规划为绿地。升压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3。 3、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 (1)施工生产生活区 根据主体设计和建设特点,本项目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有主要布置材料堆场 (如:钢结构加工及堆放、太阳电池组件堆放、石料的堆放)、材料加工场地和施工生活区,施工生活区包含施工单位办公区,不设置住宿。根据主体设计,本项 目规划施工临时场地、材料仓库、现场办公占地 3500m2,施工生产生活区位 |
名称 | 临时堆存位置 | 占地(m2) | 容量(m3 | ) 堆存表土 (自然方,m3) | 堆存表土 (松方,m3 | 堆土高度 ) (m) | 备注 |
升压站表土堆场 | 升压站一角 | 450 | 900 | 718 | 897.5 | 2.5m | 重复用地 |
合计 | 450 | 900 | 718 | 897.5 |
此部分不再重复统计), (略) 区 5.2hm2,施工生产生活区 0.35hm2(临时占用光伏场区,属于重复用地)。 工程占用林地 8.17hm2,交通运输用地 5.37hm2,工矿用地 50.87hm2,工程占地情况详见下表 2-7。 表2-7 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表 注:表 (略) 区占地已扣除 (略) 重复区域面积 0.74hm2; 施工生产生活区设置于光伏场区内,属于重复用地,该面积表中不重复计列。 5、拆迁安置及专项设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本项目建设不涉及在移民搬迁等问题,不涉及专项设施征占用。 | |
施工方案 | 1、施工工艺流程简述及产污节点 本项目的施 (略) 的施工、光伏阵列基础的开挖、光伏组件的安装、升压站等构筑物的建设、输变基 (略) 施工以及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有:施工期机械噪声、扬尘、运输及动力设备运行产生的燃油废气、固体废物、施工作业对评价区生态环境破坏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 施工流程及各阶段产污环节见下图。 |
图2-4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物节点图 (1)光伏区施工工艺流程 ①施工准备:主要 (略) 建设。 ②光伏阵列基础施工:光伏阵列支架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 施工工序大致如下:测量定位—钻孔—钢筋笼制作、放置—放置套管—浇筑混凝土—安装预埋件—养护。 支架基础推荐采用微孔灌注桩,微孔灌注桩直径为 0.2m,桩长约 2.5m,基础高出地面 0.5m,采用 C30 混凝土。 光伏支架采用平单轴双排组件布置方案,立柱间距建议间距约为 5m,组件最低点距离地面 2.5m。立柱与桩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平单轴立柱采用钢立柱,采用 H 型钢,立柱高度约 4.5m,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约 0.35m,桩长约为 3.0m。 ③支架安装:总体施工顺序为安装立柱→安装横梁→安装檩条等。支架基础施工完成后,通过桩基础预埋钢管与支架立柱钢管进行套接,使得钢支架立柱与桩基础连接; 本工程固定式光伏支架和基础采用套筒+对穿螺栓连接,平单轴光伏支架立柱和基础采用焊接。 ④电池组件安装。 ⑤逆变器安装:通过螺栓将逆变器固定在光伏支架上。 ⑥箱变基础施工: 箱式基础采用砖混箱型基础,底板和顶板采用 C30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下设 100mm 厚 C15素混凝土垫层,基础埋深约 1.80m,边坡拟采用 1:0.5。待垫层混凝土凝固后,再进行砖的砌筑。土石方回填应在砖混结构施工结束 7 天后进行, 回填时分层回填、打夯机分层夯实,并预留沉降量。组串式逆变器较小,可直接安装于组件支架上。 ⑦箱变设备安装:箱式变压器及相关配套电气设备通过汽车分别运抵阵列区附近,采用吊车吊装就位。 (略) 全部采用直埋方式敷设,直埋电缆沟施工:直埋电缆采用直接在 原地面进行开挖,因山区光伏地形复杂,主要以人工为主,小型机械辅助施工, |
直埋电缆开挖断面为底宽 1m,顶宽 1.2m,深 0.92m,下部铺 10cm 细砂,电缆敷设完毕后,上部再铺 10cm 厚细砂,用水泥标砖(保护板)进行保护,最后回填碎石土, (略) 径埋设电缆标示桩。 (2)升压站施工工艺流程 ①施工准备:包 (略) 建设、场地平整。 ②基础开挖、浇筑:升压站区地基处理,包括土石方工程、桩基础工程、支护工程等。 ③建筑物建设:本工程建筑物部分采用预制舱方案,只需采用吊装安装即可。在土建专业施工时,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应到现场配合土建施工,做好预埋件、预留孔洞、过路电缆预埋管、 (略) 的施工。 ④电气设备安装:变压器建筑安装工程、电缆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 (略) 运行调试等内容。 2、施工组织
①对外交通条件 工程位于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场址及其周边有有杭瑞高速公路(G56)、320 国道、笪家 (略) 、 (略) 通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②对内交通条件 项目区域内已有吕合煤 (略) ,多 (略) 面,本项目施工过程 (略) 面进行拓宽。根据《可研》及《水土保持方案》, (略) 建设情况如下: (略) 为 2 (略) 2.6km,1 (略) 2.6km, (略) 基宽度5.5m,路面宽 4.5m,最小转弯半径为 15m,采用 30cm (略) 面。 (略) 共 5.2km。
①砌石料、砂石骨料 本工程所需的砌石料、砂石骨料初步考虑从场址附近砂石料场采购。不涉及 到工程取料场选址问题,施工方必须选择合法的砂石料场,买卖双方需签订购销合同。 |
②水泥 从南华县采购。 ③商品混凝土 本工程混凝土主要为升压站、箱式变压器、电缆分接箱基础及施工临时设施等混凝土,拟采用商品混凝土,从南华县采购。 ④钢材、木材、油料从南华县采购。
施工用水从附近水源点拉水,施工用水与升压站用水相结合。施工时在升压站内设置 50m3的临时蓄水池,以供施工用水。
施工用电电源就近 10kV 线路引接,施工区现场可安装一台变压器 10/0.38kV 专用变压器,经变压器降压后引线至各施工用电点。 3、施工工期及施工人数 本工程施工工期由施工准备期和主体工程施工期两部分组成。施工准备期主要包括场内及进 (略) 、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的修建。主体工程施工期包括光伏设备土建与安装工程、升压站土建与安装工程。根据可研报告,施工总工期安排为 6 个月。 施工进度从 2022 年 6 月 1 日开始安排,修 (略) 和场地平整,主体光伏 工程施工于 2022 年 6 月中旬开始,2022 年 12 月底前完成所有发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项 (略) 发电。 本工程施工控制进度:
(4)110kV升压站土建,第 2 月 15 日至第 4 月 15 日,共 2 个月;
(7)110kV 升压站安装、调试,第 3 月 15 日至第 5 月 15 日,共 2 个月; |
施工总工期 6 个月。施工人数 200 人。 | |
其他 | 项目位于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内,吕合煤矿与本次项目相关的合法手续及报告主要为《楚 (略) 长坡煤矿 90 万吨/年扩建工 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和《楚 (略) 长坡煤矿 90 万吨/ 年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以及相关批复。 结合现场调查,本项目 (略) 长坡煤矿 *吨/年扩建工程配套的齐家山排土场上,吕合煤矿排土场区包括齐家山排土场和齐家山扩建排土场,本次项目建设于齐家山排土场,齐家山排土场已于 2015 年底堆满封场,目前矿山排土为北侧的齐家山扩建排土场,本项目的建设对矿山后序排土不会造成影响。 据调查了解,齐家山排土场启用时间为 1960年,占地面积约 62.50hm2,共分为 9 个平台堆土,平台平均高 10m,平均宽 10m,最大堆高约 105m,排土台阶平均坡面角 30°,总排土量约 * m3。排土场现 (略) 最高,向四周降坡,堆土边坡近些年未发生坍塌滑坡事故,基本已沉降稳定。目前,排土场大部分区域均已封场绿化,主要种植蓝桉、黑荆树、马桑等,地被植物主要为山茅等,植被覆盖度大于 45%,顶部设置有一座蓄水池,用于绿化浇灌, (略) 内侧设置有土质排水沟。 (略) 主要沿东侧外围进入, (略) 和顶部布置,最后从排土场西侧出场,路面宽 6-8m,弯道及会车部位最大宽15m,均为煤 (略) 面, (略) 段已设置有浆砌石排水沟和预制 U型排水沟。 本项目光伏方阵规划布置于已堆土结束排土场顶部及部分四周坡面,海拔高程分布于 1882~1980m之间,项目区东侧 (略) ,道路外侧为低矮山坡,升压站布置于偏东部的山坡坡顶,现状为灌木林地,植被覆盖率大于 75%,光伏方 阵区东北侧最近 230m处为刘麦地水库(主要功能为农灌),东部汇水均进入项 |
目区东侧北南走向的白衣河,项目区与该河道最近处距离约 260m;南侧为矿山矸石转运场和原地貌为林地的山脊,紧临煤矿露天采场,距采场边坡最近距离约50m, (略) 已设置截排水沟、挡土墙,坡面已进行植被恢复;项目区西侧、北侧均为排土场堆土边坡,项目用地红线基本 (略) (略) 布线,西北侧最近 360m 处为老马冲坝塘(主要功能为农灌)。 |
2022 年 3 月,专题组人员对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下简称“评价区”)及邻近地区进行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调查采用了 现场查勘、资料收集、咨询相关部门和访问当地居民等几种方式。现场调查工作 | |
生态 | 的重点为工程占地区及周边区域。评价范围为光伏矩阵区域、新 (略) 、弃渣场、施工场地、 (略) 等工程占地区及上述工程区外延 200m 范围的区域, 升压站外延 500m 的范围,其次是与评价区相邻的地区。 1.1.1 调查方法 (1)调查方法 GPS 地面类型取样:GPS 采集的训练区样点是卫星遥感影像判读植被类型和 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每个 GPS 取样点记录样点及周边植被类型、重要物种如珍稀濒危植物或动物等、拍摄植被或景观的照片等等。 |
环境现状 | 群落调查: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确定典型的群落地段,采用法瑞学派的样地调查法调查群落类型,记录样地内的所有种类,并按 Braun-Blanquet 多优度记分,利用 GPS 确定样地位置。 植物调查:植物调查采 (略) 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历史调查资 |
料。
依据《云南植被》专著中采用的分类系统,遵循群落学—生态学的分类原则, 采用 3 个主级分类单位,即植被型(高级分类单位)、群系(中级分类单位)和群丛(低级分类单位),各级再设亚级或辅助单位。
采用 GPS、RS 和 GIS相结合的空间信息技术(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以googleearth上的spot影像为基础数据,卫星影像的融合与精校正在 ArcGIS10.2 下完成。依据训练区进行地面类型的遥感解译,编制评价区植被图和土地利用类 | |
型图。 |
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位于滇中高原,根据《云南植被》的植被区划,评价区隶属于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ⅡA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ⅡAii 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地带,ⅡAii-1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区,ⅡAii-1a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元江栲林、云南松林亚区。评价区为丘陵状高原地貌,无高山峡谷,区内气候终年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根据现场考查,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重点集中于煤矿已平整的排土场内, 已无地带性植被(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现在排土场及周边区域已做了部分人工恢复措施,种植了桉树、黑荆树等人工种植植物,排土场周边人为扰动较大,天然植被受人为干扰和破坏较为严重,人工植被和次生的植被类型在评价区分布十分广泛。目前影响范围内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次生灌丛和零星次生林和人工植被。
调查表明评价区内的自然植被类型,可以划分为 4 个植被型、4 个植被亚型和 5 个群系。此外,还有人工植被。
表 3-1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生态环评范围植被类型
起源 | 植被型 | 植被亚型 | 群系 |
自然 | 暖性针叶林 | 暖温性针叶林 | 云南松林 |
稀树灌丛 | 暖温性稀树灌丛 | 含云南松、锥连栎的稀树灌丛 | |
草丛 | 暖温性草丛 | 野青茅-白草草丛 | |
人工 | 人工植被 | 黑荆树林 | |
桉树林 | |||
耕作旱地 |
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的建设影响区域,周围是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区域,村寨、耕地较多,植被类型主要是次生灌丛和次生暖性针叶林。目前,残存的暖性针叶林是封山育林初步恢复后,以云南松为主形成的云南松林,而灌丛主要是由云南松、栓皮栎、槲栎、黄毛青冈、矮杨梅、大白杜鹃等物种形成的。
暖性针叶林是一类以暖性针叶林树种为优势种的森林植被类型,它们多半为旱性或半旱性的森林,在云南广泛分布,成为山地垂直带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分布的海拔范围一般为 800-2800m,个别林地分布范围为 600-3100m。评价区的暖性针叶林为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
1云南松林 评价区的云南松林多为幼龄林,多分布于排土场外围的开旷的山坡,是评价范围内最为广泛的一种植被类型。本项目不占用该植被类型。群落高约 5-8m,盖度在 40%-60%,群落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层。 乔木层高 5-8m,组成树种以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为绝对优势,为建群种,层中偶伴生有华山松 Pinus armand、云南油杉 Keteleeria evelynianai 等。 灌木层高约 0.15-3.5m,较为稀疏,成层不明显,层盖度在 20%-40%。灌木层主要物种为厚皮香 Ternstroemiagymnantheravar. gymnanthera和乌鸦果Vaccinium fragile。 灌木层其他物种还有川梨 Pyrus pashia、多花醉鱼草 Buddleja swssilifolia、炮仗花 Rhododendronspinuliferum 、 华山松 Pinusarmandi 、 水红木 Viburnum cylindricum、小梾木 Cornus paucinervis、细绒忍冬 Lonicera similis、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大白杜鹃 Rhododendron decorum、山樱桃 Cerasus tomentosa、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地石榴 Ficus tikoua 等。 草本层高 0.05-0.4m,层盖度约 10%-70%,主要以禾本科、菊科和蕨类植物为优势。主要成层物种有白茅 Imperatacylindicavar. major、二色香青 Anaphalis bicolor、西南野古草 Arundinellahookeri、东紫苏 Elsholtziabodinieri、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密毛蕨 Pteridiumrevolutum、叉花倒提壶 Cynoglossum zeylanucum、小叶荩草 Arthraxonlancifolius、西南委陵菜 Potentillafulgens、细穗兔儿风Ainsliaeaspicata、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狭叶獐芽菜Swertiaangustifolia、鳞轴小膜盖蕨 Araiostegiaperdurans、一把伞南星 Arisaemaerubescens、牡蒿Artemisiajaponica、多花茜草 Rubiawallichiana、棒头草 Polypogonfugax、红花龙胆 Gentianarhodantha、滇韭 Alliummairei、凤尾蕨 Pterisnervosa、黄鹌菜 Youngia japonica、扭瓦韦 Lepisoruscontortus、西南石韦 Pyrrosiagralla、节肢蕨 Arthromeris lehmannii、紫柄隐子蕨 Crypsinus crenatopinnatus等组成。 3、稀树灌木草丛 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生态环评区域内的稀树灌木草丛就其分布区域 和物种组成上来看,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该植被类型也是分布于吕合排土场外围山坡,物种密集生长,盖度很大,几乎达 100%,群落分层现象不明显,乔 |
木物种多以灌木的状态存在。 含云南松、锥连栎的稀树灌丛 乔木主要为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散生在灌草丛之间,其它乔木物种还可见川梨 Pyrus pashia、锥连栎 Quercus franchetii 等,其高度一般都不超过 5m,几乎所有物种均以灌木形式存在。 群落灌木层的盖度约在 85%-95%之间,高度约在 0.2-4m之间,主要组成物种有云南松 Pinusyunnanensis、锥连栎 Quercus franchetii、铁仔 Myrsineafricana、乌鸦果 Vacciniumfragile、黄毛青冈 Cyclobalanopsisdelavayi、矮杨梅 Myricananta、大白杜鹃 Rhododendrondecorum、亮毛杜鹃 Rhododendronmicrophyton、厚皮香Ternstroemiagymnanthera、地石榴 Ficustikoua、西南菝葜 Smilaxbockii等。 草本层的盖度约 5%-10%,高度约 0.05-0.3m,草本层仅出现在灌木层的“林窗”空隙或群落的边缘,在灌木层生长密集的下层几乎没有任何草本植物出现。草本层主要的组成物种为野青茅 Deyeuxia arundinacea 和二色香青 Anaphalis bicolor。其他物种还有川续断 Dipsacus asperoides、牛口刺 Cirsium shansiense、松毛火绒草 Leontopodium andersonii、黄毛草莓 Fragaria nilgerrensis、缬草 Valeriana officinalis、大花双参 Triplostegia grandiflora、杏叶茴芹 Pimpinella candolleana、叉花倒提壶 Cynoglossum zeylanucum、云南兔儿风 Ainsliaea yunnanensis、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等。 3、草丛 ①野青茅-白草草丛 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生态环评区域的草丛为原生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撂荒形成的,草丛的面积不大,分布在云南松林与云南松林之间空地上。 群落的整体高度在 0.2-1.0m之间,盖度约为 90%以上,主要物种为野青茅Deyeuxiaarundinacea和白草 Pennisetumflaccidum, 其他物种还有二色香青Anaphalisbicolor、 刺芒野古草 Arundinellasetosa松毛火绒草 Leontopodium andersonii、西南委陵菜 Potentillafulgens、微子龙胆 Gentianadelavayi、蓝花参Wahlenbergiamarginata、鞭打绣球 Hemiphragmaheterophyum、野坝子 Elsholtzia rugulosa、密毛蕨 Pteridiumrevolutum等,在草甸上也偶有小的灌木出现,主要为 |
乌鸦果 Vaccinium fragile 、小叶三点金 Desmodium microphyllum 、小叶栒子 Cotoneaster microphyllus 等。 4、人工植被 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的生态环评范围内,特别是 (略) 的两侧, 有该区域较为常见的人工植被,人工植被的组成较为简单。 ①桉树林(幼林) 该区域的桉树林尚处于栽培的初期,栽培时间约 1-2 年。 群落的整体高度约 1-3m,整体盖度约 20%-60%,群落中除了桉 Eucalyptus robusta 之外,还有小铁仔 Myrsine africacna、地石榴(地瓜)Ficus tikoua、车桑子 Dodonaea viscosa、马桑 Coriaria nepalensis、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卵叶悬钩子 Rubus obcordatus 、沙针 Osyris wightiana 、川梨 Pyrus pashia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等本地常见物种。 草本层的盖度约为 10%-30%,高度约在 0.1-0.4m 之间,组成物种主要有密毛蕨 Pteridium revolutum 、 西 南 委 陵 菜 Potentilla fulgens 、 野 艾 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 黄 腺 香 青 Anaphalis aureopunctata 、 紫 茎 泽 兰 Ageratina adenophora、星毛繁缕 Stellaria vestita、大花双参 Triplostegia grandiflora、细柄草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小鱼眼菊 Dichrocephala benthamii、辣子草 Galinsoga parviflora、小金梅草 Hypoxis aurea 等。 ②黑荆树林 群落的乔木层高度约 8-12m,盖度约为 60%,组成物种仅黑荆树 Acacia mearnsii。 灌木层的高度约在 0.5-1.5m 之间,盖度约为 30%,主要组成物种有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矮杨梅 Myrica nana 、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var. gymnanthera、南烛 Lyonia ovalifolia var. ovalifolia、小梾木 Cornus paucinervis、川梨 Pyrus pashia、山杨 Populus davidiana、地檀香 Gaultheria forrestii、沙针 Osyris wightiana、长托菝葜 Smilax ferox 等。 草本层的高度约在 0.1-0.4m之间,盖度约为 65%,组成物种有大王马先蒿 Pedicularisrex、刺芒野古草 Arundinellasetosa、白茅 Imperatacylindicavar. major、黄鹌菜 Youngiajaponica、马兰 Kalimerisindicavar. indica、滇龙胆 Gentiana |
rigescens 、 椭圆叶花锚 Halenia ellipticavar. elliptica 、 蓝花参 Wahlenbergia marginata、野坝子 Elsholtzia rugulosa、葱状灯心草 Juncus allioides、蟋蟀草 Eleusine indica、凤尾蕨 Pteris nervosa、大果隐子蕨 Crypsinus griffithianus、石松 Lycopodium clavatum 等。
环境影响评价区位于滇中高原,区域气候属于干湿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 75 科,180 属,220 种(蕨类植物 4 科,5 属,5 种,按秦仁昌 1978 年系统排列。裸子植物 2 科,2 属,3 种,按郑万均系统排列。被子植物 69 科,173 属,212 种,按哈钦松系统排列。)(见附录植物名录部分)。
表 3-2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调查区域物种组成数量表
类别 | 科 | 属 | 种 |
蕨类植物 | 4 | 5 | 5 |
裸子植物 | 2 | 2 | 3 |
被子植物 | 69 | 173 | 212 |
总计 | 75 | 180 | 220 |
环境影响评价区位于滇中高原,区域气候属于干湿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范围内,现有维管植物 245 种,它们分属于 85 科,194 属(见附录植物名录部分)。
表 3-3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调查区域物种组成数量表
类别 | 科 | 属 | 种 |
蕨类植物 | 10 | 12 | 19 |
裸子植物 | 2 | 3 | 4 |
被子植物 | 73 | 179 | 222 |
总计 | 85 | 194 | 245 |
经过实地调查,对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 年)、《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 年),结合现场调查,野外调查未发现区域局域分布的物种。本项目评价区内没有国家级及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分布。评价区内的特有成分多为中国特有种,特有属少,没有狭域分布的物种。
根据云南省林业厅文件云林保护字(1996)第 65 号《关于印发云南省古树名木名录的通知》和实地踏查结果,评价区内没有珍贵稀有的名木古树。
1.2.4 资源植物 评价区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资源植物,但大多数的资源植物资源蕴藏量不高,没有深加工和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很多的资源植物仅限于当地居民少量利用, 或者仅仅记载于一些文献。评价区内分布的主要资源植物有以下种类(部分栽培的资源植物也包含在内): ①材用植物:云南松、黑荆树、华山松、牛筋条、旱冬瓜、桉等 ②淀粉植物:薯蓣科植物等。 ③药用植物:糯米团、云南娃儿藤、多花茜草、蓝花参、鸡蛋参、小金梅草 等。 ④花卉和绿化植物:西南金丝桃、露珠杜鹃等。 ⑤油脂植物:青刺尖等。 ⑥香料植物 香薷属植物等。 ⑧野生水果及蔬菜:密毛蕨、地石榴、大白花杜鹃、卵叶悬钩子等。
本次环评*生动物调查方法为现场访问和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评价单位课题组于 2022 年 3 月两次对评价区及邻近地区的*栖脊椎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野外调查中,主要观察记录了*栖脊椎动物的生境状况;鸟类调查主要使用双筒望远镜观察记录;向当地居民询问有关野生脊椎动物的情况;调阅了元阳县收集的相关资料;并查阅和收集了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
野外调查工作的重点为工程影响的区域,本次生态影响评价区范围为:光伏矩阵区域、新 (略) 、弃渣场、施工场地、 (略) 等工程占地区及上述工程区外延 200m 范围的区域,升压站外延 500m 的范围,其次是与评价区相邻的地区。
主要调查评价区内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种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情况。 |
1.3.2 *生动物现状 1、评价区*生野生脊椎动物种类组成 据实地调查访问及生境分析,评价区有*生野生脊椎动物 77种;其中两栖 类 1目 4科 5属 6种;爬行类 2目 6科 7属 8种;鸟类 9目 21科 41属 51种; 哺乳类 5 目 8 科 11 属 12 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 2 种,有省级保护动物 1 种,详见表 3-4。 根据上述各种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评价区分布有*栖脊椎动物 87 种, 具体分布在各纲中的数量状况,参见附录。 表3-4 评价区*栖脊椎动物各纲下分类阶元数量 | |||||
项 目 | 目 | 科 | 属 | 种 | |
两栖类 | 1 | 4 | 5 | 6 | |
爬行类 | 2 | 6 | 7 | 8 | |
鸟类 | 9 | 21 | 41 | 51 | |
哺乳类 | 5 | 8 | 11 | 12 | |
小计 | 17 | 39 | 64 | 77 | |
1.种类和数量 (1) 两栖类 根据对评价区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区分布有两栖动物 6 种,隶属 1 目 4 科 5 属(见附录)。
根据对评价区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区可能分布有的爬行动物:多疣壁虎、云南龙蜥、蜓蜥、八线腹链、棕网腹链、眼镜蛇、中华斜鳞蛇、竹叶青等 8 种,隶属 2 目 6 科 7 属(见附录)。
根据对评价区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区可能分布的鸟类有:[黑]鸢、红隼、环颈雉、红腹角雉、山斑鸠、大绯胸鹦鹉、大杜鹃、灰椋鸟、红胸啄花鸟、大山雀、普通翠鸟等 51 种,隶属 9 目 21 科,41 属(见附录)。
根据对评价区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区分布有哺乳动物 12 种,隶属 5 目 8 科 11 属(见附录)。 2.区系特点 |
在评价区分布的 6 种两栖动物全部为东洋界及古北东洋两界广布成分,未发 现有古北界成分分布。在 6 种两栖动物中,西南区的物种占优势有 2 种,华南区 的物种占优势有 1 种;东洋界广布种有 1 种,占全部两栖类种数的 16.67%。古北东洋两界广布两种,占全部两栖类种数的 33.33%。
在评价区分布的 8 种爬行动物中,全部为东洋界种类,在东洋界种类中,西 南区种类有 6 种,占全部东洋界爬行动物种数的 50%;华南区种类有 6 种,占全部东洋界爬行动物种数的 50%;无华中华南区种类。
资料分析表明,无论从全部鸟类来看还是从繁殖鸟类来看,东洋种都占优势, 在一半以上(见表 3-5),此外,古北界种占有相当的比例。 表3-5 评价区鸟类区系从属分析 | |||||
区系从属 | 东洋界 | 古北界 | 广布种 | 小计 | |
种数 | 29 | 4 | 18 | 51 | |
% | 56.86 | 7.84 | 35.29 | 100.0 | |
(4)哺乳类 在评价区分布的 12种哺乳动物中,都为东洋界种类。东洋广布种有 4种, 占全部东洋界种数的 33.33%;西南区种类有 7种,占全部东洋界种数的 58.33%; 华南区种类 1种,占全部东洋界种数的 8.33%;无华中区种类分布;也无华中华南区种类分布。 3.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在评价区分布的 6 种两栖动物中,无国家级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在评价范围内可能分布的爬行动物 8 种,无国家级野生重点保护动物和区域特有种分布,仅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眼镜蛇一种分布。 眼镜蛇 Najanajakaouthia生活于山谷、山间小台地及山坡,常见于树洞, 蚂蚁堆中;吃鸟卵和小型脊椎动物。具有混合毒,可主动攻击人类。分布在评价 |
源状况为常见种,不存在种群资源濒危的威胁。
在评价区内分布的 51 种鸟类中,没有区域特有物种分布,但有黑鸢、红隼 和斑头鸺鹠 3 种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布。 黑鸢 俗称老鹰,体形中等,羽毛主要呈黑褐色,飞羽基部白色,形成翅下明显块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尾呈叉状。鸢是一种常见的猛禽,不论山区或平原, 农村或城镇都容易发现。它多单个栖息于高大的树木顶部,电线杆顶端,或建筑物顶部。鸢的视觉敏锐,一旦发现猎物,俯冲直下,抓获猎物后迅速腾空飞去, 它的食物主要有蛇类,老鼠和昆虫。中国全国皆有分布,项目区内广泛分布。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 红隼 雄鸟头顶至后颈灰,并具黑色条纹,背羽砖红色,布有黑色粗斑,尾羽青灰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及棕白色端缘,外侧尾羽较中间尾羽短,呈凸尾型。以昆虫、两栖类、小型爬行类、小型鸟类和小型哺乳类为食。甚常见留鸟及季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及西北;亚种 interstinctus 为留鸟,除干旱沙漠外遍及各地,在项目区广泛分布。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 斑头鸺鹠 俗称猫头鹰,体小而遍具棕褐色横斑,常光顾庭园、村庄、原始林及次生林,通常营巢于树洞或天然洞穴中。主为夜行性,但有时白天也活动, 多在夜间和清晨作叫。斑头鸺鹠在项目区分布较广。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
在评价区分布的 12 种哺乳动物中,无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 也没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易危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表3-6 评价区可能出没的珍稀濒危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
类别 | 序号 | 种名 | 保护级别 | |
爬行类 | 1 | 眼镜蛇 Najanajakaouthia | 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 |
鸟类 | 2 | 黑]鸢 Milvus migrans | 国Ⅱ | |
3 |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 |||
3 | 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 |||
4.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评价 评价区内的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评价结果如下: (1)种群小,无资源优势 |
在评价区内目前共记载*栖脊椎动物 77 种,但种类的特点是种群小。由于脊椎动物各个类群均存在种群小数量少,难以形成一定的资源规模。但是,因区域人为活动影响大,上述 77 种脊椎动物已适宜了伴人的栖息环境,不存在对环境特别敏感的种类,不存在物种资源稀少的物种,物种灭绝的可能性较小。
在评价区及其周围地区,小型兽类,尤其是啮齿类活动痕迹十分多,而且种类和数量均较丰富,该类群有云南兔、红颊长吻松鼠、滇绒鼠、社鼠、小家鼠等种类。
评价区因人为活动频繁,至区域生态系统被人工植被系统取代,动物生境被破坏;致使在评价范围内记录的 77 种*生脊椎动物中仅有黑鸢、红隼和斑头鸺 鹠 3 种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布,以及眼镜蛇 1 种云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哺乳类中无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类群中均无局限分布于评价区的特有属、种。 1.3.3 生态环境现状小结 评价区是一个中低山沟谷的生态景观,现有植被受人类干扰和破坏较为明显。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位于滇中高原,根据《云南植被》的植被区划,评价区隶属于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ⅡA 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ⅡAii 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地带,ⅡAii-1 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区,ⅡAii-1a 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元江栲林、云南松林亚区。该区域及海拔范围的地带性原生植被应该属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以滇青冈为主的常绿栎林。但是,南华县是云南省人口较多的县之一,由于历史悠久的农业、交通等人为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受影响的地带性原生植被已经荡然无存,目前影响范围内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次生灌丛和零星次生林和人工植被。 本工程评价区记录维管束植物 85科,194属,245 种;无国家级和省级野生 保护植物分布;未发现评价区内有名木古树和区域狭域物种分布。物区系上,评价区位于古热带植物区,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性质为亚热带性质。评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第 6.2.1.1条“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优先选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公告中的数据或结论”。本次评价收集了楚雄州生态环境局2020 年 9 月 10 日发布的《楚雄州 2020 年度环境状况公报》相关数据资料监测数据列于下表。
表 3-7 2020 年度南华县城区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单位:μg/m3
价区内植物种类成分反映的热带性质十分明显,温带成分较少,表现出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征。 在评价区内目前共记载*栖脊椎动物 77 种,但种类的特点是种群小。由于脊椎动物各个类群均存在种群小数量少,难以形成一定的资源规模。但是,因区域人为活动影响大,上述 77 种脊椎动物已适宜了伴人的栖息环境,不存在对环境特别敏感的种类,不存在物种资源稀少的物种,物种灭绝的可能性较小。评价河段分布的 7 种鱼类中,没有发现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及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种类。也没有发现流域中典型的长距离洄游性鱼类。没有仅分布于龙川江水域中的特种鱼类,为常见种类。 总的看来,本工程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质量一般,生态环境不敏感。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涉及到的地表水体主要为白衣河、刘麦地水库、老马冲坝塘、龙川江, 白衣河为龙川江左岸支流。根据云南省楚雄州水务局《楚雄州水功能区划 (2016 年 12 月)》的相关规定,“龙川江属长江流域,龙川江南华-楚雄工业、农业用水区:由南华毛板桥水库至楚雄青山嘴水库库区起始,全长 42.2km。该区域集中了南华县及楚雄东瓜镇有色金属矿、煤矿、化肥、制糖、铁合金及日用品等工业用水,同时还有部分农灌用水。现状水质为Ⅳ类,水质目标为Ⅲ类;”经调查,由毛板桥水库坝址至青山嘴水库库尾 2019 年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Ⅲ类水质标准,白衣河、刘麦地水库、老马冲坝塘无相关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支流不低于干流的原则,故项目区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本次评价收集了《楚雄州 2020 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相关数据资料,2020 年,楚雄州地表河流(湖库)水质中,南华县毛板桥水库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状况为良好。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属于达标区。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基本污染物达标判定 项目位于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杨家冲,属于农村地区,不涉 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
分析项目 | 监测值 | 执行标准 | 达标情况 | |
SO2 | 年平均浓度 | 15 | 60 | 达标 |
NO2 | 11 | 40 | 达标 | |
PM10 | 21 | 70 | 达标 | |
PM2.5 | 12 | 35 | 达标 | |
O3 | 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第 90 百分数浓度值 | 72 | 160 | 达标 |
CO | 第 95 百分数浓度值 | 0.7mg/m3 | 4mg/m3 | 达标 |
根据上述监测数据,2020 年南华县 SO2、NO2、CO、O3、PM10和 PM2.5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及修改单的要求。因此, 项目所在区域判定为达标区。
监测点位:设置 1 个大气监测点,下屯小村。监测指标:颗粒物(TSP)。
监测时间和频率:连续监测 3 天,2022 年 3 月 4 日~3 月 6 日。
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见表 3-8。
表3-8 其他污染物(TSP)现状监测和评价结果
监测点位 | 采样时间 | 检测浓度(μg/m3) | 标准(μg/m3) | 达标情况 | |
下屯小村 | 2022.3.4 | 00:00-24:00 | 131 | 300 | 达标 |
2022.3.5 | 00:00-24:00 | 153 | 300 | 达标 | |
2022.3.6 | 00:00-24:00 | 114 | 300 | 达标 |
根据上表,TSP 监测因子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工程区地处乡村地区,该项目所在地属于声环境质量 2 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区标准。评价区内没有工业企业,因而无大的
噪声污染源。
建设单位委托云南地矿 (略) 对下屯小村以及升压站四周进行声环境质量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监测点位:下屯小村以及升压站四周。监测指标:等效连续 A 声级。
监测时间和频率:连续监测 2 天,每天昼夜 2 个时段。
表3-9 噪声检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dB(A)
日期 | 监测点位 | 时间 | 噪声值 | 主要声源 | 执行标准 | 达标情况 |
2022 年 3 月 4 日 | 下屯小村 | 昼间 | 51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夜间 | 46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东 | 昼间 | 46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1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南 | 昼间 | 53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5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西 | 昼间 | 45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0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北 | 昼间 | 45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1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2022 年 3 月 5 日 | 下屯小村 | 昼间 | 50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夜间 | 44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东 | 昼间 | 45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0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南 | 昼间 | 52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3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西 | 昼间 | 44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39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北 | 昼间 | 45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0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综上,工程升压站所在区域以及敏感点处声环境现状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标准。
本次环评委托云南云南 (略) 于 2022 年 3 月 5 日,对项目区域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3-10 电磁环境的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
监测时段 | 监测点位 | 工频电场强度(V/m) | 磁感应强度(μT) |
2022 年 3 月 4 日 | 升压站拟建厂址中心 | 0.201±0.013 | 0.0118±0.0010 |
2022 年 3 月 4 日 | 下屯小村 | 49.890±0.060 | 0.0354±0.0020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 4000 | 100 | |
达标情况 | 达标 | 达标 |
由上表可知,由表可知,工程拟建升压站区域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值能够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相关规定:公众曝露工频电场强度限值为 4kV/m,公众曝露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为 0.1mT。 6、地下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附录 A可知, 本项目属于“电力-其他能源发电-并网光伏发电”,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Ⅳ 类。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项目不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 7、土壤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附录 A 中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其他”属于 IV 类项目,本项目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综上分析,本项目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 |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 题 | 项目为新建项目,没有与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 根据现场踏勘和咨询,项目占地及周边 200m 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地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也无珍稀动植物分布。故本项目不设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声环境及地表水保护目标,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进行确定。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主要为项目周边 500m范围内的敏感点;声环境评价范围主要为项目周边 50m范围内的敏感点。保护目标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
表3-11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 |||||||||||
环境要素 | 名称 | 坐标(°) | 保护对象 | 保护内容 | 环境功能区 | 与管线/设备的方向/ 距离(m) | 居民户数/人数 | ||||
东经 | 北纬 | ||||||||||
环境空气 | 白衣村 | 101°21′20.599″ | 25°9′59.369″ | 居民区 | 环境空气 | 环境空 气质量二级 | 东 南 面 , 390m | 58 户/187 人 | |||
张家村 | 101°21′14.921″ | 25°10′30.113″ | 居民区 | 环境空气 | 环境空 气质量二级 | 东北面, 340m | 27 户/93 人 | ||||
下屯小村 | 101°20′20.153″ | 25°9′44.653″ | 居民区 | 环境空气 |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 | 西南面, 381m | 36 户/126 人 | ||||
地表水环境 | 刘麦地 水库 | 101°21′4.223″ | 25°10′28.839″ | 水库(农灌功 能) | III 类水 体 | 东北侧, 230m | / | ||||
老马冲 坝塘 | 101°20′27.993″ | 25°10′26.193″ | 坝塘(农灌功 能) | III 类 水体 | 西北侧, 360m | / | |||||
白衣河 | / | / | 河流 | III 类水 体 | 东侧, 260m | / | |||||
评价标准 | 一、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 项目位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修改单中二类区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 3-12。 表3-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μg/m3 2、水环境 项目区域附近地表水体为白衣河、刘麦地水库、老马冲坝塘、龙川江。刘麦地水库、老马冲坝塘在白衣河上游,白衣河汇入龙川江。根据云南省楚雄州水务 局《楚雄州水功能区划 (2016 年 12 月)》的相关规定,“龙川江属长江流域, |
龙川江南华-楚雄工业、农业用水区:由南华毛板桥水库至楚雄青山嘴水库库区起始,全长 42.2km。该区域集中了南华县及楚雄东瓜镇有色金属矿、煤矿、化肥、制糖、铁合金及日用品等工业用水,同时还有部分农灌用水。现状水质为Ⅳ类, 水质目标为Ⅲ类;”经调查,由毛板桥水库坝址至青山嘴水库库尾 2019年已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白衣河、刘麦地水库、老马冲坝塘、龙川江无相关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支流不低于干流的原则,故项目区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标准值如下: 表3-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 3、声环境 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区标准。 表3-1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 |||||
类别 | 昼间 | 夜间 |
2 类 | 60 | 50 | |||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 施工期:项目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不外排。运营期:升压站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连同其它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 理后,一同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 (GB/T*-2020)中绿化标准后回用于升压站内绿化、洒水降尘,不外排。执行标准值如下: 表3-15 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单位:mg/L 2、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即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 运营期:升压站食饮油烟排放执行《饮食油烟排放标准》(*) 表 2 中的小型标准。 表3-1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3、噪声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表3-1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 运营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 类标准。 表3-1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 4、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本项目属于交流输变电项目,工作频率为 50Hz,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工频电场采用公众曝露电场强度控制限值 4KV/m;工频磁场 |
采用公众曝露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 100μT 为评价标准。 5、固废标准 施工期以及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暂存过程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2020)要求。 危险废物临时贮存时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 年第 36 号)相关标准要求。 | |
其他 | 无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的建设内容为场内 (略) 施工,太阳能电池阵列区场地平 | |
整、基础施工、临时表土堆场、排水沟、临时施工场地、升压站的建设;电缆敷设、 | |
(略) 敷设、太阳能电池板及电气设备的安装。 (略) 修建、土石方开挖及回 | |
填、建设施工材料运输时将产生粉尘,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将产生噪声,建设过程中 | |
还将产生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等,同时施工中将破坏地表植被和产生水土流失等。 | |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 | |
项目施工对附近区域植被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土地占用导致土地利用类型的改 | |
变,同时地表开挖、清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的影响及水土流失几个方面。 | |
(1)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 | |
工程总占地面积 64.41hm2,其中永久占地 6.56hm2,临时占地 57.85hm2。包括光 | |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伏场区 58.45hm2(其中光伏方阵区 49.30hm2,电气设备区 0.04hm2,围墙区 0.13hm2, 未利用地区 8.98hm2),升压站区 0.65hm2, (略) 区 0.11hm2( (略) 区占地共0.85hm2,其中 0.74hm2 (略) 重合,此部分不再重复统计), (略) 区 5.2hm2, 施工生产生活区 0.35hm(2临时占用光伏场区,属于重复用地)。工程占用林地 8.17hm2, 交通运输用地 5.37hm2,工矿用地 50.87hm2。 |
1)本项目占用土地类型以林草覆盖率较低的灌木林地、草地、工矿用地为主,占 | |
地内林地为吕合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林,存在一定的原生水土流失,占用林草覆盖率 | |
高、水土保持功能强的有林地面积小,较大程度减小了对当地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 | |
造成的影响。 | |
2)本项目为“农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建成后利用光伏支架下部空间以及光伏支架 | |
之间间隙种植草本类经济作物、恢复植被,确保不改变占用宜林地的林地性质,对当 | |
地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能够得到恢复补偿。 | |
3)项目区占地类型中林地区域主要位于光伏场区南侧,现状为自然山体,植被覆 | |
盖度大于75%,表土资源较好。光伏方阵施工区域主要为光伏板基础,其他区域扰动 | |
较轻,建设仅对现有林木进行清理后进行撒草绿化,不考虑表土剥离。光伏方阵区周 | |
边未利用地区仅对现有林木进行清理后进行撒草绿化,不考虑表土剥离,减小了工扰 |
动地表面积。
综上所述,本项目占地考虑了占地最小、扰动地表最少的原则,绝大部分占地不改变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使项目建设对原地表、植被影响降到了最低,对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不会造成大的改变。
项目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升压站、 (略) 、 (略) 、支架基础建设过程中对原有的地表进行清理平整过程中对现有的地表植被进行清理,导致原有地表植被不复存在。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所在区植物覆盖率较小,无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项目的建设会对植物生境范围减小,项目区将会架起大量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这些组件遮光影响大面积的区域。光伏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原有的植被会受到较大影响, 但由于项目区占地范围内自然条件较差,植物资源较少,现状植被主要是稀树灌草丛和灌丛等,生产力较低,对当地植物资源的数量及利用方式产生影响很小。 项目区植物均为周围环境常见种类,不会造成植物种类灭绝。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 (1992年)、《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年)等资料,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拟建项目区内无狭域特有动物和植物,项目建设施工对保护动植物无影响。项目建设期间将对光伏阵列下方及露天空隙进行土地翻整, 原有植被将会被部分铲除,建设期间区域植被覆盖率会下降。但随着农业工程实施后, 植被覆盖率会得到恢复。
工程对*生脊椎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占地和开挖对生境的破坏,以及施工机械噪声的干扰等。由于爬行动物活动范围狭小,施工占地和开挖将可能破坏蛇目种类的洞穴和栖息地,迫使它们向外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场所;兽类因活动能力较强,受到施工干扰后将会迁移到较远的安全地带,场区无大型兽类的活动踪迹,主要为啮齿 类小型种类,该类动物受到影响后会远离项目区至其他山体进行觅食。鸟类具有较强 |
的趋避能力,会飞离项目区,重新寻找周边新的适宜生境和栖息地,因此,电站施工和运行不会造成当地鸟类物种灭绝或数量锐减,也不会造成鸟类多样性的明显降低。从长远看,*生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会有可预见的较大变化,动物在施工活 动等各种干扰增大的条件下均可以逃离而不致造成个体死亡。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外迁,但由于当地大多数动物密度不高,且被破坏的栖息地在当地所占比例有限,所以项目建设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间接影响并不严重。 (4)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根据《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可知,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类型为水力侵蚀, 水土流失的预测时段为项目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 工程建设过程中共产生挖方 *m3(其中含表土剥离 1440m3),填方 *m3(其中绿化覆土 1440m3),挖方全部回填利用,无永久弃方产生。工程扰动地表面积为 64.41hm2,损坏植被面积 46.50hm2;分析时段内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 64.41hm2,施工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 64.41hm2,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 60.74hm2;项目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 3538.81t,原生水土流失量为717.32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 2821.49t。光伏场区新增水土流失量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 92.06%,主要是光伏场区占地面积较大造成的,升压站设置的表土堆场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区域。
项目区原地貌植被主要为林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本项目建成过程中扰动地表面积为64.41hm2。项目建设会使大面积的水土保持设施遭到破坏,林草覆盖度降低,影响局域生态环境。项目建设 (略) 沿 (略) 较多,施工活动中发生的较大规模土石方开挖很少,对原地形产生严重扰动较小。项目施工会使原地表土层受到破坏,再加上林草覆盖度降低,会使地表土壤理化性质下降、抗蚀能力减弱, 水土流失剧增。项目建成后,光伏板汇集降雨形成地表径流,减少了雨水的下渗,造成降水损失。项目区内的硬化面积与建设前相比增加较多,地表径流有所增加,但项目为光伏+农业种植的复合型项目,光伏板下种植农业,植被覆盖面积较现状稍有减少, 但不会造成大面积降低,对涵养水源能力影响小。
工程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与工程本身的安全息息相关。工程建设扰动地表,产生 |
的大量土石方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造成水土流失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工程的安全运行,也对会今后的运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5)对周围耕地和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光伏电站施工期对周围农作物的影响主要来源施工扬尘对周围农作物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对场地洒水降尘、设置临时围挡、对散体材料和开挖形成的裸露面采取临时遮盖等防尘措施后,项目施工对周边农户耕作和农作物生长影响不大,且施工时间较短,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农作物影响较小。 2、施工期废气影响 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及装修时产生的废气。 (1)施工扬尘 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为扬尘。在项目的建设施工中,由 (略) 的修建、基础开挖、回填土石方、配套设施建设和及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堆放等会产生不同影响程度的扬尘,污染因子为 TSP,扬尘的产生量与施工方式、土壤含水量、气象条件等有关。 本 (略) 修建期间,会导致地表裸露,产生少量扬尘;项目升压站建设、光伏支架基础 (略) 直埋敷设基础等开挖过程中也会产生扬尘。由于升压站区占地面积较小,光伏阵列基础面基础面较小,且施工强度小,且分布不集中,因此项目开挖土石不大,扬尘产生量不大;项目临时施工场地会堆放少量水泥和沙石,本工程建构物施工量不大,就地堆放在施工临建场地处,也会产生少量扬尘。项目扬尘的影响范围一般为 500m范围,根据现场调查项目 500m 范围内的敏感目标较少(具体见本报告表 3-11),为减轻项目施工对敏感点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在大风天气施工, 施工期间应在临近敏感点一侧设置临时围挡,对施工区域进行洒水降尘,对散体物料堆放区 (略) 进行临时遮盖、对土石方及时回填压实等措施后,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减缓。 另外,项目施工期运输砂石、水泥、电气设备等的运输 (略) (略) 上行驶时 (略) 扬尘污染,其中大部分扬尘颗粒较大,形成降尘,主要影响近距离 50m 范围。 (略) 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 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项目运输施工材料的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会途径多个村庄, |
为减小 (略) 沿线村庄的影响,为减小 (略) 沿线敏感点的影响,项目运输车辆应采用篷布遮盖、严禁超载,防止砂石、水泥等散体材料洒落,产生二次扬尘, 同时 (略) 段应减速行驶,并安排专人定期 (略) 进行维护清扫、洒水降尘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对周围村庄影响不大。 项目拟设置 1 个临时表土堆场,为防止风蚀起尘,表土堆场应设置临时拦挡,并采用彩条布进行临时苫盖,堆土场表土装卸作业过程中进行洒水降尘,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临时表土堆场产生的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设置移动式混凝土拌和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布置,混凝土拌和系统布置的位置应尽量远离村庄居民点,并采取围挡措施,防止扬尘污染,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混凝土拌和系统产生的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污染是短期的,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场地的覆盖、道路、建筑物的形成,项目内的绿化完成等,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也就随之结束。
本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及其它燃油机械施工时产生的废气,其中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NOx、CO 及 CHx等,会对环境空气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机械废气具有间断性产生、产生量较小、产生点相对分散、易被稀释扩散等特点。项目区处于半山坡地形,周边无特别高的山体,有利于大气扩散,一般情况下,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废气污染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项目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同时在施工机械的选型上考虑相应的环保型产品,主要使用轻质柴油或电作为能源,不得使用劣质燃料。
施工期的室内装修主要为升压站区域生产及综合楼装修。在装修过程中焊接和粉刷过程中会产生少量装修废气,产生量少,装修时间较短,装修废气随着装修的结束而消失。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项目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3、施工废水影响 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废水、施工生活污水、雨季径流。 (1)建筑施工废水 项目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有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废水 pH 值较高,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 |
项目混凝土养护时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产生量较少。参照《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9),建筑业用水定额,房屋工程建筑框架结构以每1m2 建筑面积总用水量为 1.5m3 估算,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 5%估算,本项目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 1576.33m2(包括生产及生活用房、35kV 配电室、辅助房、配电设备基础、事故油池等建构筑物),则本项目施工总用水量约 *.5m3,废水的产生量约为118.2m3。项目房屋构筑物施工期为 2 个月,每天产生量约 1.97m3/d,其中主要污染因子为 SS,悬浮物浓度为 500mg/L~1500mg/L,pH 值 9~12。项目拟在项目施工场区设置 1 座 3m3 的沉淀池,用于处理施工养护废水,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用水和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不大。 混凝土拌合系统废水主要来源于每天换班时砼转筒和料罐冲洗废水,混凝土生产废水的排放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小、间歇集中排放等特点,混凝土转筒和料罐每次冲洗生产的污水量约 0.5m3,浓度约 5000mg/L,pH 值在 12 左右,该部分废水经中和沉淀处理后,循环回用到拌和工序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光伏阵列区施工仅建设光伏板和电缆等少量工程,施工期不产生建筑施工废水。
项目施工工期6个月,施工人数平均约200人/d,施工人员均为周边的村民,施工人员均不在场内食宿,施工场区设置旱厕。生活用水按10L/d·人,用水量为2m3/d。生活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生活污水量为1.6m3/d、1584m3,产生的生活用水均为清洁废水,产生的清洁废水收集于沉淀 (略) 洒水降尘,生活污水量较小与施工废水合用一个沉淀池;产生的粪便排入旱厕后定期清掏用于农田施肥。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BOD5、CODCr、氨氮、SS等,为避免给环境带来污染,施工人员均为周边的村民,施工人员均不在场内食宿。环评要求:施工场区设置1个旱厕, 用于收集粪便。生活污水为清洗手废水,收集于沉淀 (略) 洒水降尘,生活污水量较小与施工废水合用一个沉淀池;产生的粪便排入旱厕后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产生废水均经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
项目场内基础开挖会形成裸露面,在施工期遇到下大雨,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等形成的泥浆水,会携带大量泥沙、水泥、油类及其它地表固体污染物。当其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水体污染,致使水体水质下降。由于项目场地区域坡陡, 面积较大,地表径流产生量较大,但项目动土部分主要 (略) 、升压站、逆变器及少量光伏列阵支架施工,动土面积相对较小,径流的面源污染相对较小。雨天形成的地表径流会通过低洼处流入周围的排水沟,其污染物主要为SS。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所在的排土场内排水去向主要分两块,东侧、南侧汇水 (略) 排水沟截排引至下游经沉砂池沉淀后排入东侧白衣河;西侧、北侧汇水 (略) (略) 排水沟截排引至排土场下游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自然沟箐,区域地表径流及水系最终进入龙川江。整个项目区的雨季径流不会进入水库和坝塘,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排土场厂区内、排土场周边已经设置了排水沟,末端设置了沉砂池,场区雨水经沉砂池沉淀处理后,雨水径流中SS的浓度将大幅度降低,对项目周边水环境影响不大。 由于施工期废水影响为短期影响,施工结束后即可终止,因此本项目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废水不会对周围地表水体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4、施工噪声影响 ①施工机械噪声源强 项目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场内升压站和逆变站建设、运输施工材料和设备等,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和车辆运输噪声。具体噪声源强值见表 4-1。 表4-1 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源强 | |||||
施工阶段 | 设备名称 | 噪声源强 dB(A) | |||
土石方阶段 | 挖掘机 | 86 | |||
推土机 | 85 | ||||
基础施工阶段 | 混凝土搅拌机 | 85 | |||
手风钻 | 90 | ||||
振动打夯机 | 75 | ||||
空压机 | 85 | ||||
主体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阶段 | 混凝土插入式振动器 | 83 | |||
电锯 | 95 | ||||
安装、装修阶段 | 液压升降小车 | 75 | |||
手工电弧焊机 | 65 | ||||
砂轮机 | 92 | ||||
电钻 | 82 | ||||
切割机 | 93 | ||||
交通运输车辆噪声 | 自卸式运输车 | 80 | |||
压路机 | 81 | ||||
运水车 | 75 |
30T 汽车吊 | 85 | ||||
②施工机械噪声预测模型 项目施工期装修阶段单台设备噪声值最大,约 95dB(A),但由于装修施工多在室内进行,施工噪声经过墙体隔音、距离衰减、空气吸收后噪声值可降低。项目主体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阶段噪声值相对较大,但是主体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阶段,人工施工环节较多,使用机械设备较少。基础施工阶段,由于本项目基础施工阶段工程量较小,噪声影响时间不长,因此,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取土石方阶段机械噪声源强进行预测。 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 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衰减。用 A 声级进行预测时,其预测模式如下: Lp(r)=Lp(r0)-(Adiv+ Abar+Aatm+Agr+ Amisc) 式中,Lp(r)-距声源 r 处的 A 声级; Lp (r0)-参考位置 r0 处的 A 声级; Adiv-声波几何发散所引起的 A 声级衰减量, 即距离所引起的无指向性点 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为:Adiv=20lg(r/r0); Abar-屏障物所引起的的 A 声级衰减量, 屏障物通常包括建筑物墙壁的阻 挡、建筑物声屏障效应以及植物的吸收屏障效应等,对于产生阻挡的植物而言,只有通过密集的植物丛时,才会对噪声产生阻挡衰减作用。 Aatm-空气吸收所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其计算公式为:Aatm=αΔr/100,其值与温度、湿度以及噪声的频率有关,一般来讲,对高频部分的空气吸声系 数很大, 而对中低频部分则很小,Δr是预测点到参考位置点的距离, 当Δr<200m时, Aatm 近似为零,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Agr-地面效应所引起的 A 声级衰减量。 Amisc-附加 A 声级衰减量,附加声级衰减包括通过工业场所、房屋群的衰减等。一般情况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不需考虑风、云、雾及温度梯度所引 起的附加影响。 多个机械同时作业的总等效连续 A声级计算公式为: 式中 Lpi-预测点(r)处,第 i倍频带声压级,dB; |
ΔLi-第 i 倍频带的 A (略) 格修正值,dB,本项目取 0;
Leq
0.1Leqg
式中:Leq—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预测值,dB(A); Leqg—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 Leqb—预测点的背景值,dB(A)。
③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结果
表4-2 单台机械设备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A)
机械类型 | 噪声预测衰减值 | |||||||
5m | 10m | 20m | 30m | 50m | 100m | 150m | 200m | |
挖掘机 | 72 | 66 | 60 | 56 | 52 | 46 | 42 | 40 |
推土机 | 71 | 65 | 59 | 55 | 51 | 45 | 41 | 39 |
由土石方阶段单台机械设备噪声预测值及项目平面布置图分析可知,项目各光伏矩阵区、升压站区,离厂界距离约 10m 以外,施工期厂界噪声值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70dB(A)的要求。
由于项目施工周期较短,噪声源强不大,噪声影响属于间断性发生,同时项目施工期应提前告知周围村庄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夜间禁止施工,运输车辆通过临近村庄敏感点时减速行驶。在采取上述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可接受,噪声影响将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粪便等。
建筑垃圾主要由废弃混凝土、废碎砖瓦砾、废电缆、废木材以及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瓷砖、石块、玻璃、涂料、包装材料等组成。项目建筑主要为升压站内的综合楼、门卫室等,工程量较小,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少。
拟建项目建筑施工人员每天平均 200 人,大多数施工人员为周边村民,其中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以 20 人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 0.5kg/(人·d)计算,施工人员
产生的生活垃圾为 100kg/d,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为塑料袋、废纸等。区内设置若干垃圾桶,产生的垃圾集中收集至附近村庄统一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产生的粪便统一收集于旱厕,旱厕粪便定期清掏绿化。
根据《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可知,工程建设过程中共产生挖方 *m3(其中含表土剥离 1440m3),填方 *m3(其中绿化覆土 1440m3),挖方全部回填利用,无永久弃方产生。弃渣属人工塑造的松散堆积体,若不采取适当的护坡、排水等防护措施,容易造成渣体冲刷、滑落和坍塌,引发新的水土流失;大量的堆渣体在景观上与周围的景观不协调。因此,应该严格按照水保方案做好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合理设置弃渣,严格遵循“先挡后弃”原则, 减小工程弃渣产生的影响。
项目在光伏组件安装、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弃设备零件,该部分废弃设备零件经收集后,可回收利用。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政府的管理规定,科学管 理、文明施工,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造成污染。 | |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一、营运期工艺流程 1、光伏电站 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接受来自太阳的光能,经光电转换产生直流电能;功率调节器 由逆变器、并网装置、系统监视保护装置以及充放电控制装置等构成,主要用来将太阳能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等。 |
图 4-1 运行期光伏电站运行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2、农业种植 本项目为农业+光伏复合型项目,对种植作物进行管理时会产生废弃的肥料包装袋、废弃农药瓶以及植物的残枝败叶等,其中废弃农药瓶属于危险废物。 图 4-2光伏板下农业种植产污环节分析图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在转换过程中没有废气排放。项目运行期废气主要为食堂油烟、汽车尾气和异味。
光伏电站为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项目,运行期不产生生产废气污染源。项目拟设置 1 个 110kV 升压站,升压站运行期定员为 20 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升压站生活区的食堂油烟废气。 升压站每人每天食用食物中油量约为 0.03kg,就餐人数约为 20人/d,则项目食物合计含油量为 0.3kg/d。油烟废气的产生量与食堂烹饪过程中油的分解挥发量与炒作工况有关,油烟产生量按 2.83%计算,油烟机风量为 2000m3/h,每年 365 天工作日计算, 则厨房油烟产生量为 0.017kg/d,6.2kg/a。项目食堂设置一台抽油烟机,按抽油烟机累计使用时间一天 3小时,抽油烟机收集处理效率为 30%计算,则油烟废气排放量为0.01kg/d,3.72kg/a,排放浓度为 1.7mg/m3。若要使油烟排放浓度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最高允许排放标准 2.0mg/m3的要求。项目食堂应设置内置排烟管道,油烟废气经集气罩收集进入抽油烟机处理后,通过内置排烟管道高于食堂楼顶 1.5m高排放。
项目运行期进入项目区内的车辆较少,主要为项目内的物料运输车辆。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集中于停车场地,为地上停车位,在汽车的启动和停车过程中产生,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 CO、HC、NOX等,产生量较少,呈无组织排放。
项目异味主要来自垃圾桶和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生活垃圾主要来自于生活区,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于垃圾桶内。垃圾在临时存放过程中将会产生异味,局部空气臭气浓度增加。主要为无组织排放,一般排放量较小。 升压站内设置水冲厕+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生活污水,化粪池在清掏时会产生异味,主要为无组织排放,其排放量较小。 综上,本项目运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主要是光伏电池板清洗废水和值班人员的生活污水。 |
(1)水污染物源强
太阳电池组件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灰尘及杂物随着空气的流动,会附着在电池组件的表面,影响其光电的转换效率,降低其使用性能。如果树叶、鸟粪粘在其表面还会引起太阳电池局部发热而烧坏组件。据相关文献报道,该项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产生约 7%的影响。因此,需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表面进行定期清洗。在旱季的时候, 为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常工作,通过人工清洗(用人工+抹布带水擦拭光伏电池板, 分片区清洗)光伏电池板表面的尘埃,减少灰尘、杂物对太阳电池组件发电的影响。其人工清洗频率一般为 6个月一次,一年清洗 2次,每次清洗约 1个月时间完成。光伏组件清洗用水量按照 1.6L/m2估算,项目共设置有 *块光伏组件,每块光伏组件的面积为2.556m(22.256m×1.133m),则需清洗的光伏电池板总面积为*.128m2,则项目每次人工清洗的用水量约 487.36m3/次(16.25m3/d),974.7m3/a,产污系数按0.9计,则光伏电池板清洗废水产量为 438.6m3/次(14.62m3/d),877.25m3/a,污染物主要为 SS。
根据南华县长期气象资料可知,南华县年均降雨量为 843.2mm,雨水收集量按降雨量的 95%计算。根据工程布置可知,电池板表面积为 *.128m2,则每年电池板收集的雨水量为 *m3,楚雄地区雨天约 185 天,非雨天约 180 天,则雨天平均每天收集雨水量为 1318m3。 项目电池板雨季时产生的雨水进入自然山涧沟箐。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升压站劳动定员为 20 人,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9),本项目位于南华县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亚热带区,集中供水)为 65~90(L/d?人),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用水按 80(L/d?人)计;升压站内工作人员为 20 人,生活用水量为 1.6m3/d,产污系数按 0.8 计,则产生生活污水约1.28m3/d(467.2t/a)。 参考国内生活污水相关资料,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为:SS100mg/L, BOD5110mg/L,COD250mg/L,总磷 5mg/L,动植物油 50mg/L,水中污染物以有机类成分为主,不含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有毒污染物,污水产生量较小,食堂废水经隔油池 |
(容积 1m3)处理后进入化粪池(容积 2m3),再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 5m3/d)处理,住宿办公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 升压站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2002)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用水水质标准后回用于站区绿化、道路清扫用水,不外排。
项目升压站站内有绿化面积约 390m2 , 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 用水定额》 (DB53/T168-2019),绿化用水按 3L/m2?d 计,雨天绿化不用水,晴天绿化用水量为1.17m3/d。南华县每年雨天为 185 天,非雨天为 180 天,按非雨天每天最少 1 次绿化浇水计算,则全年绿化用水量为 210.6m3。
本项目为农光互补复合型光伏电站项目,项目区灌溉用水雨季是雨水,旱季主要是光伏板清洗废水和雨季雨水储存水,灌溉采用喷灌,可有效节约水资源且不会造成地表径流,灌溉水经土地吸收、自然蒸发后无外排废水产生。 (2)废水排放情况 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及雨水。
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是 SS,主要为电池板清洁时的抹布清洗废水,清洁抹布的废水用作灌溉,雨季电池板区域的雨水依据地势进入自然山涧、沟箐。光伏阵列大部分布置在山脊顶部较平缓区域,场地自然排水、地表渗透良好,可利用原有的自然排水通道排泄雨水。光伏组件阵列 (略) 两侧布置,道路排水沟可拦截光伏组件阵列区上游地表汇流、收排光伏组件阵列区外排雨水。
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主要是 CODcr、BOD5、SS、氨氮、油脂和总磷,类比相关资料,废水水质约为:CODcr450mg/L、BOD5280mg/L、SS300mg/L、氨氮 30mg/L、总磷 6mg/L,动植物油 40mg/L。项目产生的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区绿化,生活污水不外排。生活污水产生及排放情况如下: (3)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和设计出水标准 项目营运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在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根 |
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营运期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接触氧化+MBR 膜处理工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废水处理后回用标准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绿化用水标准。通过对比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标准和回用水标准中氨氮、CODcr、BOD5、SS 等主要污染物限值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均严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绿化用水标准中排放限值,因此从水质方面分析, 项目废水处理设施用于处理营运期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4)生活污水回用可行性分析 项目内生活污水产生量 1.28m3/d,项目拟设置 1m3 的隔油池、2m3 的化粪池,并设置处理规模为 5m3/d 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拟采用“接触氧化+MBR 膜处理”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2020)中绿化标准要求,同时项目区应设置 6m3 中水暂存池一个,雨天用于暂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的尾水,保证能满足连续 4 天的生活污水储存量,能保证该地区连续降雨时生活污水的暂存,非雨天存储的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可回用于项目区绿化。本项目升压站区绿化面积为 390m2,绿化用地定额为 3L/m2,则项目非雨天绿化需水量 1.17m3/d,绿化后剩余生活污水量用 (略) 洒水降尘,完全能够消耗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不外排。因此,项目生活污水可以全部用于绿化、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项目产生的废水可以得到妥善处理,对周围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3、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电站及升压站设备运行噪声,主要为电站箱式变压器和逆变器、升压站主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设备噪声。 ①光伏发电区噪声影响 项目箱式变压器及逆变器,噪声源 1m 处的噪声源强约为 60~65dB(A),只要布置合理,采用一定隔声措施,随着距离的衰减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每个方阵设 19 台额定功率 225kW 组串式逆变器和 1 个 3150kVA 的华式箱变,逆变器及箱式变压器相对分散,且箱式变压器设置于箱变房内,逆变器设置于逆变器箱内,进行密封隔声,隔声降噪量为 10dB(A)。逆变器和箱式变压器距离场界 最近距离为 5m,逆变器和箱式变压器噪声可近似视为点源处理。 |
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计算出离点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 Lp=LP0-20lg(r/r0) 式中:Lp—距声源 r(m)处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 r0(m)处声压级,dB(A); 根据预测,通过密封隔声降噪和距离衰减后,逆变器和箱式变压器在最近厂界的贡献值为 41dB(A),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中 2 类标准要求。 本项目厂界 50m 范围不存在声环境敏感目标,敏感点与厂界最近距离为 220m, 但是项目逆变器及箱式变压器还是需要尽量远离村庄一侧布局,减轻光伏发电区产生的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 ②升压站噪声影响 升压站主变压器噪声源强约为 65dB(A),根据升压站区平面布置图,本期工程项目主变与最近厂界的距离为 15m,经距离衰减后,其在厂界的噪声贡献值为 41dB (A),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 2 类标准要求。经过现场勘查,本项目升压站 50m 范围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点分布,其与村庄敏感点的最近距离为 340m,主变压器产生的噪声通过距离衰减和升压站围墙隔声后,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 4、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包括危险废弃物和一般固废。危险废弃物包括检修废油、变压器油、废旧蓄电池及废旧太阳能电池板、废弃农药包装盒。一般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及废旧电气组件。 (1)检修废油 检修废油包括箱变液压油和主变液压油(主要成分矿物油和锂皂基、锂-钙复合基为主的危险废弃物),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废物类别为*-249-08 (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废物)。本项目于升压站区设置面积40m2的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要求进行建设,危废暂存间须密闭,地面用C30混凝土浇筑20cm进 行硬化,同时地面和四周墙体须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墙体处理高度为1m左右,使渗透系数≤10-10cm/s,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 |
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危险废物转运联单、台账。检修废油集中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后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对环境影响小。
升压站内变压器等电器设备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变压器油,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油不外排,在事故和检修过程中的可能造成变压器油泄露。变压器油大约每10年大修一次,更换所有的变压器油。废矿物油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版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中“变压器维护、更换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废物代码为 900-220-08)。由于矿物油更换数量较大,更换时提前预约具有相应资质的危废处理机构进行妥善处置,不在场内暂存。 根据“工可报告”,110kV升压站内设置1台150MVA的主变压器。升压站设置一个事故油池,主变靠事故油池一侧设集油坑,内接直径200mm钢管,通向事故油池,排油坡度不小于2%。事故油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容积均为40m3,满足单台主变压器事故后排油存储,事故油池底部和四周设置防渗措施(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 K≤1.0×10-7cm/s),确保事故油和油污水在存储的过程中不会渗漏。变电站运营期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无漏油产生,一旦发生事故,产生的事故油排入事故油池,经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因此事故排油全过程没有含油废污水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
升压站控制室内设有蓄电池室,蓄电池用于变电站故障情况下,站内应急保护、测控供电及主控楼应急照明。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类别:HW31,含铅废物; 代码:900-052-31)。蓄电池更换时,更换下来的废蓄电池由厂家当场拉走处理,不在变电站内暂存。
项目使用的电池为多晶硅电池,其使用寿命一般为 25 年,由于使用过程中采光角度和电流阻断等故障发生可能会导致电池损坏,就须更换的废旧电池板。据建设单位提供,其废弃物的产生率为 0.16%~0.2%,本项目废旧电池板产生率取 0.2%,本项目共采用 540Wp 单晶硅 * 块,单块电池板重约 32.3kg。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 产生废旧电池板的量约为 7.7t。废旧太阳能电池板集中收集至危废暂存间后,定期交 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
项目为农业+光伏互补项目,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农药对农作物进行杀虫等, 会产生少量的废弃农药包装盒,废弃农药包装袋集中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理。
升压站劳动定员为 20 人,垃圾产生量以 1kg/人·d 计,则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
综上所述,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能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池面板架设后,在地面产生的阴影对地面植被生长的影响。该项目受阴影影响区域内植被受到的日照减少,该区域内的植被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结束后,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对施工破坏和扰动区域内的植被进行恢复,对受电池面板阴影影响范围内的区域,采用适宜植物进行植被恢复。采取以上措施后,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不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项目运营后,因农光互补的特殊性, 在光伏板的下方选择党参、半夏、金铁锁等草本类经济药材,完善了原有的植被系统。
项目运营期间,现场维护和检修等工作均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正常活动。电站运行噪声可能会使对声环境敏感的动物迁移至远离光伏电站处,但光伏电站运行噪声影响范围主要为站界外几十米范围内的区域,影响范围较小。因此,项目运营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内野生动物的日常迁徙和活动造成明显影响。
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地为灌木林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生态系统受人为影响较为严重,生物多样性单一,主要为吕合煤矿排土场已经植被恢复树种桉树、黑荆树,土壤多为沙质土壤且混有碎石。项目运营期拟在光伏阵电站征占地范围进行农业种植,可以逐步恢复当地耕地生态系统,不改变项目土地利用性质,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运营期沿 (略) ,道路两侧已种植大量桉树、黑荆树等,对项目内植被进行恢复,植被绿化将吸引跟多小型动物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使得食物链 更加复杂,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随之生态系统将更加稳定。环评要求,在进 |
行植被恢复时不得引入外来物种,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环境正效益,无不利影响。 6、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
光伏电站服务期满后(营运时间 25 年)的主要污染物为固废,太阳能电池板寿命达到使用年限,报废后的电池板属一般工业固废,不属于危险废物,太阳能电池板, 最终由专业回收厂家回收。
本工程征占地面积为 *hm2,光伏阵列占地 *.128m2,待服务期满后, 光伏组件设备拆除完毕后,应做好植被恢复措施。 7、光污染影响 项目运营过程中,光伏电池板对太阳光的反射会产生一定的光污染,而光污染的程度与光伏电池板的透光率直接相关,透光率越高,说明被光伏电池板吸收的太阳光光子越多,被反射的光子就越少。因此,光伏组件的透光率不仅决定产生的光污染程度,还决定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本项目采用单晶硅光伏组件,最外层为特种钢化玻璃,透光率高、反射率很低, 光伏组件对光线的反射是有限的,且站址周围较为空旷,无高大建筑和设施。电池板倾角向上,减弱了光线的反射,基本不会对人的视觉以及飞机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也不会对居民生活和地面交通产生影响。 8、光伏电站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应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 (一般不包括认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体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建环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1)风险识别 结合本项目特点可知,本项目主要的环境风险主要为变压器油泄露、危废暂存间 |
检修废油泄露、火灾风险。风险物质主要为变压器油、检修废油。
1)Q 值计算方法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项目区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中附录 B 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 Q
Q =q1 +q2 ......+qn 31
Q1 Q2 Qn
式中: q1 、q2 … q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 、Q2 … Qn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当 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 Q≥1 时,将 Q 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本项目 Q 的确定见表 4-5。
表4-5 建设项目Q值确定表
序号 | 场所 | 危险物质 名称 | 最大存在 总量/t | 临界量 Qn/t | 分布情况 | 状态 |
1 | 110kV 升压站 | 变压器油 | 20 | 2500 | 变压器内 | 液态 |
2 | 废检修油 | 0.20 | 2500 | 危废暂存间 | 液态 | |
Q 值 |
经计算,本项目 Q=0.*<1。2)风险等级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当 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为Ⅰ,按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要求,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
表4-6 评价工作级别
环境风险潜势 | Ⅳ,Ⅳ+ | Ⅲ | Ⅱ | Ⅰ |
评价工作等级 | 一 | 二 | 三 | 简单分析 |
简单分析: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 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型的说明 |
本项目环境风险等级为简单分析。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可以将本项目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另外,通过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可以提高风险事故处置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和周边群众的危害,并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水平。本项目拟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可行,项目环境风险可防控,总体环境风险小。风险
评价内容见表 4-7。 表4-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9、运营期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中关于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标准,本项目升压站为户外布置,对应评价等级为二级,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 根据类比监测结果,本项目 110kV 升压站围墙外电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电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限值要求。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项。 | |
1、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 |
根据《可研》本项目选址方案为唯一方案,项目场址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 | |
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项目共 1 个地块,项目选址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 |
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 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避让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选址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项目升压站选址位于光伏 场区东南面缓坡处,根据《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变电站围墙外延伸 3 米所形成 |
的区域为安全防护距离,本项目升压站围墙外 3 米范围内无居民敏感点分布,因此升 | |
压站选址合理。 | |
本项目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属清洁能源,主要污染为施工期生态影响、噪声 |
影响、扬尘影响,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均能达到相应质量标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运营期主要影响来为废水影响、固体废物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环境风险等,本项目在采取本评价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后,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均可得到有效控制,能够满足当地环境保护的要求, 且不会改变当地的环境功能。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环境合理。 2、“三场”选址合理性分析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本项目土石方来源主要为场地平整、路基、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和电缆沟开挖回填等,土石方全部内部平衡利用,无永久弃渣产生。工程不设置弃渣场。
根据《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光伏方阵区边摊平边利用,不单独设置表土堆场堆存,方案考虑在升压站空地规划设置 1处表土临时堆场。拟建项目表土堆场均选择在较平缓的场地,同时满足了“就近原则”,容量也满足要求,表土堆场所选场地均有利于表土的临时堆放及水土流失防治的可操作性, 且不影响其他工程施工,为后期植被恢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表土临时堆场选址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说基本合理可行。 项目所设表土堆场周边及下游也不存在敏感目标,表土堆放点占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草地,项目区表层土完全能满足后期植被恢复时覆土的条件,且剥离表土的施工难度不大,可剥离量充足;在为后期植被恢复创造条件的基础上节约表土资源和节约投资,项目表土堆场的选址符合水土保持和环保要求。
工程施工营地布置于场区入口平缓处,包括材料堆场、材料加工场、混凝土搅拌场地和施工生活区。本项目规划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面积 3500m2,临时占用光伏场区用地。施工生活区用于办公,不设住宿等。施工场地占地类型为草地、灌木林地,占用的植被类型以低矮野生草丛、灌木林为主。光伏场区施工营场地周边有村庄分布以 及吕合煤矿二期排土场等,项目应采取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以减小其产生的噪声、扬尘等对村庄居民点的影响。同时施工营场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
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避让了生态保 护红线、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因此项目施工营地在采取本环评提出的措施后,选址合理。 |
(一)施工期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 |
1、土壤保护措施 | |
①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划定施工区域界限,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 | |
尽量缩小施工范围,明确临时作业区,尽量减少扰动面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工序, | |
施工避开大风天气及雨季,开挖后土石方应及时回填。 | |
②施工单位尽可能利用现 (略) 施工,施工车辆应严格按 (略) 线通行, | |
禁止随意碾压, (略) 外土地,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工程施工便道的设置应寻求与 | |
消 (略) 相结合的利用途径。 | |
2、植物保护措施 | |
(1)按照《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光伏复合项目使 | |
用林草地有关事项的通知》(云林规〔2021〕5 号)的规定,合理规划项目选址和用 | |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地要求,项目的生产区、生活区禁止使用天然乔木林地;施工期临时设施禁止使用乔木林地;电池组件阵列禁止使用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临时工程应尽可能利用永久占地。减少临时占地对植物的影响。项目临时占地需办理相关用地手续。严格控制施工活动区域,必须在规定的作业范围内活动。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禁止破坏占地以外的植被,还应在施工时采取 |
宣传监管等保护措施。抓好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不得随意使用当地活立木作为燃料, | |
以防止发生滥砍乱伐。 | |
(3)对施工表土进行集中堆存,施工完毕后用于绿化覆土,宜就地采集当地植物 | |
的种子、幼苗进行种植,不能采用外来物种。 | |
(4)施工结束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恢复土层,采用当地 | |
植物对临时占用 (略) 直埋电缆区、 (略) 边坡、施工营场地(含场区临时施 | |
工营场地)进行“恢复性”种植,促进自然恢复。 | |
(5)对光伏方阵空地和未利用地等不扰动区域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 | |
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安装控制在扰动范围内,禁止对光伏方阵空地不扰动区域的植被 | |
造成破坏。 | |
3、动物保护措施 |
在光伏电站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禁止对各类野生动物乱捕乱杀
建设单位委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 (略) ”,对本项目建设及运营中涉及的水土流失进行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应按照水土流失方案提出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等进行相应实施。
包括土工布遮盖措施、道路工程 (略) 行道树种植、 (略) 工程区撒草绿化、施工生产生活区撒草绿化、弃渣场区植被恢复、挡渣墙以及截排水沟布设。
具体防治措施及工程量如下: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 工程措施 | 植物措施 | 临时措施 |
主体设计:升压站区排水沟 560m (M7.5 浆砌石砌筑 302.4m3); (略) 区排水沟 1760m(M7.5 浆砌石砌筑 1249.2m3),排水Φ1000 圆涵管 30m。 | 主体设计:光伏场区撒草绿化60.22hm2,其中光伏板阵列撒草绿化50.02hm2,未利用地区撒草绿化10.20hm2;升压站区植草护坡 300m2,景观绿化 800m2; (略) 区 撒草绿化 400m2; (略) 区植草护坡 220m2。 | / | |
水保方案新增:升压站区表土剥 离 0.65hm2, (略) 区表土剥离0.07hm2, (略) 区沉砂池4座。工程量为:表土收集 1440m3,土石方开挖 87.2m3,浆砌砖 24.4m3, M10砂浆抹面 114m2,C20砼4.96m3。 | 保方案新增: (略) 区栽植行道树 1370 株。工 程量为:定植马桑 1370 株,穴状整地 1370 个, 考虑 5%的补植率,需马桑 1439 株。 | 新增:临时排水沟 2315m ,临时沉砂池 2 座,临时拦挡 1800m,临时覆盖*m2。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 889.7m3,铺土工膜4630m2,M7.5 浆砌砖 4.34m3,M10 砂浆抹面 19.34m2,编织土袋填筑与拆除 1800m3,铺无纺布 *m2。 |
①施工活动集中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防止*意扩大施工范围,减少施工对动植物的影响范围,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护好原有的自然植被。
②施工时序应避开植物生长期和动物繁殖期,减少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施工期禁止施工人员猎取当地野生动物,如鸟类、蛇、蛙等。
④施工期不得在征地范围以外区域进行取土、采石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施工活动。
⑤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 减少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产生,及时清除多余的土石方,运走生活垃圾,以减轻对
植被的占压、干扰和破坏。 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当制定植被保护和恢复方案。施工完成后,对搭建的临时设施予以清除,恢复原有的地表状态。 ⑦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或复耕,若进行植被恢复尽量选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绿化树种选择应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以当地的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新的优良树种、草种,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复耕则因地制宜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严禁抛荒土地。 6、管理措施 ①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所有参与施工人员认识到保护项目区天然植被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 ②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施工过程中,禁止施工人员随时使用明火,防止发生火灾。 ③尽量避免在雨天和大风天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量,防治尘土到处飞扬。 ④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弃土弃渣排入附近地表水体,影响水体水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全面清理废弃物,避免留下难以降解的物质,形成面源污染。 (二)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采取洒水降尘。 |
(三)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四)施工期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施工区临近村庄一侧外围设置临时移动声屏障,降低施工噪声污染,所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 |
界噪声限值。
(五)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①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外售相应收购商,不可回收部分推存于弃渣场之内。 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通过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垃圾桶收集后,定期统一清运于红土地镇上统一的垃圾收集处置点进行处理。 ③设置临时旱厕收集的粪便,施工完成之后委托周围农户进行统一清掏处理,作为周边农田的施肥使用,同时对旱厕坑洞进行回填处理。 ④场地平整、土建工程、基础工程、道路建设等过程中开挖土石方,全部能在施工完成之后进行覆土及回填使用,无弃方产生。 (六)施工期管理措施 由于本次项目用地为吕合煤矿已植被恢复的排土场,排土场四周及内容分布有排 (略) 分布,施工期施工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吕合煤矿排土 (略) 运输相关管理规定,实行单行道通行规定,保障吕合煤矿弃渣运输车辆和光伏厂区施工人员的安 全。 | |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一)运营期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①严格执行《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 号),光伏方阵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的,在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的前提下,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 (略) 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 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
②升压站设置 390m2 的绿化面积,考虑选取乡土树种为主,易于存活。 ③生态修复初期、中期要做好植物的养育工作,保障植被的存活率。 ④做好员工宣传工作,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⑤加强管理,巡检车辆只 (略) 内行驶,避免对植被造成损害;加强对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的日常维护;现场维护和检修应选择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的正常活动。 ⑥严格按照农光互补方案的相关要求,及时对光伏组件下方进行农业种植,人工建植草本药材草本花卉、草坪和地被等生态植物,同时日常管理过程中保证植被存活率。 (二)运营期大气环境防治措施 ①升压站内使用清洁能源,厨房油烟采用 1 套油烟机收集后,通高于屋顶 1.5m 的排气装置排放。 ②保持项目区内环境卫生,减少运营期地面扬尘和飘散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项目区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对垃圾收集点经常进行清扫。 (三)运营期水环境防治措施
(四)运营期声环境防治措施
|
箱式变压器设置于箱式变压器房内进行隔声;逆变器属于电子器件装置,在其说明书中有详细安装使用环境的要求,并且严格按照逆变器说明书进行安装。同时在逆变器与地面之间安装阻尼弹簧减振器,能有效地隔断振动传递防止噪声辐射。
(五)运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要求执行。配置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收集、暂存和保管。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 (六)运营期电磁环境防治措施
|
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和接头等,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以避免出现高电位梯度点,所有的边、角都应挫圆,螺栓头也打圆或屏蔽,避免存在尖角和凸出物;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或连接导线电位。 (3)合理设计并保证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做好绝缘工作,避免因接触不良或表面锈蚀而产生的火花放电,升压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应设置相应的警告牌。 (七)运营期环境风险防治措施
(八)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工程建设单位应组建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保障环保资金的投入,全面领导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本工程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计划,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营符合环保要求。 建设单位应组织开展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将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一并实施, 环境监理内容不限于环评报告和环评批复要求的内容,还包括可研和初设环保篇章等中的环保措施内容,以减少施工期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详见下表。 表5-2 环境监测计划表 |
类别 | 监测位置 | 监测项目 | 监测频率 | 监测方法 | ||||||||
噪声 | 升压站四周厂界外1m 处 | 等效声级(Leq) | 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 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昼间夜间各一次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 ||||||||
电磁环境 | 升压站四周厂界外 5m | 工频电场强度 (V/m)、工频磁感 应强度(μT) | 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 | ||||||||
污水 | 废水收集池 | COD、BOD5、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动植物油、总氯 | 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 《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 (GB/T*-2020) | ||||||||
其他 | 无 | |||||||||||
环保投资 | 建设项目总投资 *.58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320.28 万元, 占总投资的 1.10%,保投资统计详见如下: 表5-3 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 | |||||||||||
时段 | 污染 源 | 污染物 | 环保措施 | 数量 | 投资 (万 元) | |||||||
施工期 | 水土保持 | 遮盖措施、行道树种植、撒草绿化、植被恢复、挡渣 墙以及截排水沟 | 206.35 | |||||||||
废气 | 道路扬尘 | 车辆进出覆盖、固废定 点堆放、苫布覆盖、洒水降尘 | / | 5.05 | ||||||||
临时堆场扬尘 | ||||||||||||
废水 | 施工废水 | 临时沉淀池 | 2 个, 3m3/个 | 2 | ||||||||
混凝土搅拌系 统清洗和养护废水 | 临时沉淀池 | 1 个, 2m3/个 | 1 | |||||||||
员工如厕废水 | 临时旱厕 | 1 个 | 0.5 | |||||||||
噪 声 | 施工机械噪声 | 低噪声设备、加强维护 | / | 5.00 | ||||||||
固体废 物 |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 垃圾桶、垃圾清运 | 若干 | 5.00 | ||||||||
运营期 | 绿化 | 升压站绿化 | 390m2 | 1.95 | ||||||||
废 气 | 食堂油烟 | 抽油烟机 | 1 套 | 0.2 | ||||||||
废水 | 食堂废水 | 隔油池 | 1 个, 1m3 | 0.50 | ||||||||
生活污水 | 化粪池 | 1 个, 不小于 2m3 | 1.00 | |||||||||
废水收集池 | 1 个, 6m3 | 3.00 | ||||||||||
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 1 个,大于 5m3/d,接触氧化 +MBR 膜处理工艺 | 10.00 | ||||||||||
固体废 物 | 生活垃圾 | 垃圾桶 | 若干 | 0.50 | ||||||||
废旧光伏组件 | 危废暂存间 | 1 个, 38.88m2 | 3.00 | |||||||||
废弃润滑油 | ||||||||||||
废弃变压器油 | 贮油坑、事故油池 | 事故油池 45m3 | 15.23 | |||||||||
环境管理 | 环评、施工期监理、竣工环保验收、环境监测、应急 预案、标识、标牌制作等以及环保设施运行费用 | 60 |
内容要素 | 施工期 | 运营期 | ||
环境保护措施 | 验收要求 | 环境保护措施 | 验收要求 | |
*生生态 | ①施工活动集中,防止*意扩大施工范围,施工过程中尽量保 护好原有的自然植被。 ②施工时序应避开植物生长期和动物繁殖期,减少对动植物的 影响。 ③施工期禁止施工人员猎取当地野生动物,如鸟类、蛇、蛙等。 ④施工期不得在征地范围以外区域进行取土、采石等破坏生态 环境的施工活动。 ⑤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及时运走生活垃圾,以减轻对植被的占压、 干扰和破坏。 ⑥施工完成后,对搭建的临时设施予以清除,恢复原有的地表 状态。 ⑦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或复耕,若进行植被恢复尽量选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绿化树种选择应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以当地的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新的优良树种、草种,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 复耕则因地制宜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严禁抛荒土地。 ⑧按《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措施要求进行土工布遮盖、行道 树种植、撒草绿化、植被恢复、挡渣墙以及截排水沟布设。 | 施工期的各项*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文件要求落实到位 | ①升压站设置 390m2的绿化面积,考虑选取乡土树种为主。 ②生态修复初期、中期要做好植物的养育工作,保障植被 的存活率。 ③做好员工宣传工作,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 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④加强管理,巡检车辆只 (略) 内行驶,避免对植被 造成损害;加强对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的日常维护;现场维 护和检修应选择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的正 常活动。 | 运营期的各项*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落实到位 |
水生生态 | 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表土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影响水体水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全面清理废弃物,避免留下 难以降解的物质,形成面源污染 | 无 | 无 | 无 |
(1)在升压站、光伏厂区施工区各设置 1 座 3m3 的沉淀池, 用于施工处理废水,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 |
后,排入储水池内,非雨天回用于场内及周边绿化,不外排。 | 废水处理达 | ||
地表水环境 | 施工用水及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成的裸露面应采用彩布条等进行临时覆盖,防止施工材料、土 | 废水不外排 | 到《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 /T*-20 20),回用 于绿化,不外排 | |
石等进入河流水体。 | ||||
地下水及土壤 环境 | / | / | / | / |
①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时间。 | 噪 声 满 足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 排 放 标准》(GB1 2523-2011) 表 1 规定的排放限值 | 噪声排放达到《工业企业厂界 噪声 排 放 标准》(GB12 348-2008) 中 2 类标准要求 | ||
声环境 | ②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 ③运输车辆行驶时间、 (略) 线严格控制管理,避开噪声敏感 区域和噪声敏感时段。 | 使用低噪声设备;箱式变压器设置于箱变房内进行隔声; 逆变器与地面之间安装阻尼弹簧减振器;升压站四周设置 围墙隔声。 | ||
④加强施工队*的教育,禁止野蛮作业。 | ||||
振动 | 无 | 无 | 无 | 无 |
施工扬尘达 | ||||
到《大气污 | ||||
大气环境 | 配置 2 辆洒水车分别服务各片区施工区 (略) 定时洒水降尘;堆土区、散体堆料及裸露区土工 (略) 遮盖;移动混 凝土拌和系统尽量远离村庄布置,且布置于村庄居民点下风向,并采取围挡措施。 |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 B*-199 6)表2厂界 大气污染物 | ①升压站内使用清洁能源,厨房油烟采用 1 套抽油烟机收集后,通高于屋顶 1.5m 的排气装置排放。 ②保持项目区内环境卫生,减少运营期地面扬尘和飘散物 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项目区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对垃圾收集点经常进行清扫。 | 无 |
监控浓度限 | ||||
值 | ||||
①废旧光伏组件,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 | ||||
处理。 | ||||
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存入垃 | ||||
圾桶内,定期清运至当地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统一处理, | ||||
固体废物 | ①建筑垃圾拟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外售,不可回收部分推 存于弃渣场之内。 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通过垃圾桶收集,定期统一清运于统一的 垃圾收集处置点进行处理。 ③临时旱厕施工完成之后委托周围农户进行清掏,同时对旱厕 | 固废处置率 100% | 不得随意丢弃、焚烧。 ③在主变压器底部设有贮油坑,容积为主变压器油量的 2 0%,坑底设有排油管,能将事故油及废水排至事故油池中。 事故油池为地下箱型基础,采用 C30钢筋混凝土浇筑,容积为 45m3, ④废弃变压器油由油桶收集之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交 由持有相应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⑤维修过程中产生的的废润滑油以及沾染矿物油的废弃包 | 固废处置率 100% |
坑洞进行回填。 ④项目开挖土石方全部回填利用,无弃方产生。 | 装物存于危废暂存间之内,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⑥置 1 间面积为 38.88m2 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危废暂存间采用全封闭式,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 B*-2001)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基础必须进行防渗,能 防风、防雨、防流失,并配设醒目的警示标识。 | |||
⑦险废物定期委托具备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 | ||||
置,其转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要求 | ||||
执行。配置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收集、暂存和保管。建立 | ||||
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 |
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 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 | ||||
电磁环境 | / | / | 避免或减少电晕放电;选用低辐射设备;合理设计并保证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做好绝缘工作;避免因接触不良或表面锈蚀而产生的火花放电;升压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应设置相应的警告牌; | 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 02-2014)中 标准要求 |
环境风险 | / | / | ①升压站内主变压器处设置 1 个事故油池,容积为 45m3。 ②严格做好分区防渗工程,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 ③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 ④危险废物的贮存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及其 2013 修改单和《危险废物收集、贮 存、运输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 | 主变压器事故情况下, 油 料 不 外泄。 |
《工业企业 | ||||
①噪声 | 厂界环境噪 | |||
监测位置:升压站四周厂界外 1m 处 | 声 排 放 标 | |||
监测因子:Leq | 准》(GB12 | |||
监测频率: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 348-2008); | |||
昼间夜间各一次 | 《电磁环境 | |||
环境监测 | / | ②电磁环境 监测位置:升压站四周厂界外 5m 监测因子: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 控制限值》 (* 14); | |
监测频率: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 《城市污水 | |||
③废水 | 再生利用城 | |||
监测位置:废水收集池 | 市杂用水水 | |||
监测因子:BOD5、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氯 | 质》(GB/T | |||
监测频率: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 * - 202 | |||
0) | ||||
其他 | 由于项目用地为吕合煤矿已植被恢复的排土场,排土场四周及 | / | / | / |
内容分布有排 (略) 分布,施工期施工人员应该严格遵守 吕合煤矿排土 (略) 运输相关管理规定,实行单行道通行 规定,保障吕合煤矿弃渣运输车辆和光伏厂区施工人员的安 全。 |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光伏用地意见要求、云南省新能源规划要求、环保政策要求。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公益林、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用地为政府可供用地,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选址合理。项目为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的技术成熟、可靠,为清洁能源。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按环评及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后,产生的环境影响满足相应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对当地生态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的影响很小,不会改变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有功能。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常务会议通过修订,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日,生态环境部令第 16 号;
其它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
(2022 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20)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确定本项目 110kv 变电站电磁辐射专题报告现状评价因子见表 1-1。
表1-1 项目电磁辐射评价一览表
分类 | 电压等级 | 环境要素 | 判定依据 | 评价等级 | 评价因子 | 评价范围 | |
交流 | 110KV | 电磁 | 升压站 | 户外式 | 二级 | 工频电场(kV/m) 工频磁场(?T) | 升压站外 30m |
本工 (略) 频率 f 取值为 50Hz,依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为控制电场、磁场、电磁场所致公众暴露,环境中电场、磁场、电磁场常量参数的方均根值应满足表 1-2 要求。
表1-2 公众暴露控制限值
分类 | 频率范围 | 电场强度 E | 磁感应强度 B |
标准 | 25Hz~*Hz | 200/f | 5/f |
本项目(公众曝露) | 50Hz | 4000V/m(4kV/m) | 100μT(0.1mT) |
注:1、频率 f 的单位为所在行中第一栏的单位;
2、100kHz 以下频率,需同时限值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因此,本项目升压站评价范围内及附近居民点电磁强度 E 标准为 4kV/m, 磁感应强度 B 标准为 100μT。
根据现场调查,升压站 30m 范围内无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面布置等因素,本工程升压站选择 110kV 碧城变电站作为类比对象。本工程变电站与类比变电站的可比性分析情况见表 3-1。
表3-1 项目与110kV碧城变电站的类比参数
项目 | 本项目 | 110kV 碧城变电站 |
主变容量 | 1×50MVA | 1×50MVA |
运行电压等级 | 110kV | 110kV |
布置方式 | 户外式 | 户外式 |
110kV 出线数量 | 1 回 | 1 回 |
出线方式 | 架空出线 | 架空出线 |
所在地区 | 楚雄州南华县 | 楚雄州禄丰县 |
由表 3-1 可以看出,本项目升压站与 110kV 碧城变电站电压等级、主变数量、主变容量、出线回数均相等,具有可比性;
工频电场和运行电压及布置型式相关, 因此对于工频电场只要电压等级相同、 布置型式一致、出线方式相同就具有可比性。与主变容量相关的环境影响因子主 要为工频磁场,类比 110kV 碧城变电站与本工程 110kV 电压等级、布置形式、出线方式、主变容量均相同。由以上分析可知,采用 110kV 碧城变电站作为类比对象是可行的。
110kV碧城变电站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如下:
云南 (略)
2020 年 11 月 25 日
天气:晴;环境温度:11~22℃;相对湿度:33~41% 4)监测仪器:
工频电/磁场测试仪HI-3604 编号*
检校日期:2019.12.03 证书号:WWD*
表3-2 监测时工况
设备 | 电压 | 电流 | 有功功率 P | 无功功率 Q |
1#主变 | 113.8 | 53 | 6.4 | -71.3 |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
110kV 后甸(碧城)设置 7 处监测点及 1 处监测断面。
监测点距围墙外 5m,测点距地面高 1.5m。监测断面以实际监测最大值处为起点,在垂直于围墙的方向布置,监测点间距为 5m,顺序测至距离围墙 50m 处为止。
表3-3 110kV碧城变电站厂界四周监测结果
测点位置 | 工频电场(V/m) | 工频磁场(μT)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1# | 116.3 | 0.285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2# | 197.0 | 0.342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3# | 191.0 | 0.367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4# | 38.4 | 0.157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5# | 69.5 | 0.132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6# | 18.1 | 0.103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7# | 6.2 | 0.075 |
表3-4 110kV碧城变电站监测断面
测点位置 | 工频电场(V/m) | 工频磁场(μT)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0m | 198 | 0.384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5m | 191 | 0.367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10m | 184 | 0.313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15m | 162 | 0.274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20m | 135 | 0.237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25m | 117.1 | 0.198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30m | 95.4 | 0.142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35m | 62.7 | 0.111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40m | 31.9 | 0.082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45m | 13.8 | 0.073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50m | 4.4 | 0.067 |
根据表 3-3、表 3-4 监测结果可知,110kV 碧城变电站厂界四周工频电场强度为 6.2V/m~197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075μT~0.367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 4000V/m 、100μT 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类比可行性分析,110kV 碧城变电站在运营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能够反映本项目 110kV 升压站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水平。由类
比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 110kV 升压站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能够满足相应的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输变电项目安全防护距离为:变电站围墙外延伸 3 米所形成的区域。本项目升压站外围 30m 范围内无村庄分布村,满足条例要求的安全防护距离。
①对平行跨导线的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
②牢固各连接处。在设备的高压导电部件上设置不同形状和数量的均压环(或罩),以改善电场分布,并将导体和瓷件表面的电场控制在一定数值内,使它们在额定电压下,不发生电晕放电;
③采用管型母线,有效降低站内电磁影响。
运行期电磁环境污染防护措施见表 4-1。
项目 | 保护措施 |
电磁环境 | 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年 1月 8日修正版)规定,110k (略) 边导线向外侧水平延伸 10m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为电力设施保护区,线路保护区内不得堆放谷物、草料、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及其它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 不得烧窑、烧荒,不得兴建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 建设单位应向周边居民宣传、贯彻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规章。 选用先进电气设备、采取先进施工工艺,优化平面布置。 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图文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应有防护措施等安全 注意事项。 加强变电站内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使 (略) 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
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管理要求,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计划的职责主要是测试、收集环境状况基本资料,整理、统计分析监测结果,上报本工程所在的县级至省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具体的环境监测计划见表 4-2。
项目 | 监测因子 | 监测点位及数量 | 监测方法 | 监测频次 |
工频电 场 | 电场强度 | 110kV 升压站厂界四周 各设 1 处断面 |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 | 工程正式投产运行后验收时监测一次,后期针对工程变化或投诉情况进行监测 |
工频磁 场 | 磁感应强 度 | 110kV升压站预留出线 间隔厂界设一处监测点 |
本项目变电站为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配套升压站,根据电磁现状监测,各监测点的电场强度监测值小于 4kV/m,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小于100μT,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要求。
根据类比分析本项目 110kV 升压站运行后,其产生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 的限值要求,不会对周边电磁环境造成影响。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距离附近居民点较远,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随距离衰减后,对附近村民的影响较小。
目录
附录:
附录 1:植物名录附录 2:动物名录附件:
附件 1:委托书
附件 2:项目备案证
附件 3:项目区环境现状检测报告
附件 4:项目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申请表
附件 5:南华县自然资源局关于项目占用耕地的查询文件
附件 6:南华县自然资源局关于项目生态保护红线的查询文件附件 7:项目进度管理表及审查单
附件 8:营业执照附件 9:法人身份
附件 10:信息公开承诺书附图:
附图 1:项目区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 2:项目区水系图
附图 3:项目区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 4:升压站平面布置图附件 5:35kV (略) 径图
附图 6:项目评价区植被类型图
附件 7:项目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 8:项目区环境保护目标示意图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对调整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南华县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华能 (略) 计划投资 *.58 万元建设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本项目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场址位于东经101°20′33"~101°21′01"、北纬 25°09′59"~25°10′32"之间。场区红线范围面积约 1246.95 亩。本项目额定容量 50MW,由 16 个 3.15MW 单晶硅电池子方阵组成。太阳能电池阵列拟采用 540Wp 单晶硅双面双玻光伏组件,组件数量共计 * 块。本项目建成后 25 年 (略) 电量约 9245.42 万 kW·h,25 年等效满负荷年利用小时数为 1436.7h。本工程主要任务为发电。除发电外,本工程光伏组件设计为最低端距地高度不小于 2.5m,为今后农业和林业的开发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条件。
本次主要建设内容为太阳能电池方阵、逆变器及箱变、 (略) 和一座 110kV 升压站。项目拟以 1 回 110kV (略) (略) 。由 (略) 尚未设计,本次评价不包含升压 (略) , (略) 另行办理相关手续。
项目于 2022年 1月 20日取得了南华县发展和改革局投资项目备案证;于 2022
年 4月 15日取得了南华县自然资源局出具的《南华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审查意见》,项目未占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根据南华县自然资源局出具的《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生态红线查询情况说明》,项目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于 2022 年 3 月 23 日取得了楚雄州生态环境局南华分局、南华县水务局、南华县文物和旅游局等多个部门出具的《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用地预审及选址相关意见》,项目不涉及现有公布的文物点及文物四至范围;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不在江河管理保护范围内;经南华县自然资源局查询项目用地红线矢量图与楚雄州 (略) 长坡煤矿无矿产压覆关系,目前正在办理楚雄州自然资源局关于项目用地压覆矿产
资源备案的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略) 令第 682 号)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版),本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 50MW,接入电压等级 110kV,属于名录中“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90 太阳能发电”中“地面集中光伏电站(总容量大于 6000 千瓦,且接入电压等级
不小于 10千伏)”,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022年 2月 28日建设单位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收集了项目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
。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与《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不冲突。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7)8 号)要求,“各地应当依据国家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区实际,加快编制本地区光伏发电规划,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光伏发电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可以利用未利用地的,不得占用农用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以任何方式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明确禁止的区域发展光伏发电项目”。
“对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开展光伏复合项目建设的,省级能源、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在保障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研究提出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含光伏方阵架设高度)、认定标准,并明确监管措施,避免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其中对于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布设光伏方阵的情形,应当从严提出要求,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对于符合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和认定标准的项目,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 (略) 杆塔基础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略) 用地可 (略) 用地管理;利用农用地布设的光伏方阵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 (略) 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
符合性分析:项目选址已经取得县自然资源局意见,同意选址。项目未占用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避开了坝区。项目所在地不涉及农业地, 占地类型为草地、灌木林地、工矿用地,为劣质地。
项目占用草地、灌木林地、工矿用地,实施了农光互补,在光伏板下种植草本类经济作物,满足《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 号)的要求。因此,项目建设用地符合《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
产业用地的意见》的要求。
根据《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 号),“光伏复合项目指架设在一般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上的光伏方阵用地,满足光伏组件最低沿高于地面 2.5m、高于最高水位 0.6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 4m、行间距大于 6.5m 的架设要求,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的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 (略) 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 (略) 可 (略) 用地管理。变电站、运行管理中心、 (略) 等其他设施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
符合性分析:本项为光伏复合项目,光伏组件按最低沿高于地面
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 4m、行间距大于 6.5m,符合通知要求。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15〕153 号)、《云南省林业厅关于规范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云林林政〔2016〕17 号),“光伏电站建设禁止占用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湿地、森林公园、濒危物种栖息地、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林地建设光伏电站。云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系指纳入全省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森林管护的国有林、集体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光伏电站的电池组件阵列仅限于使用三种类型的林地: 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二是年降雨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覆盖度低于 30%的灌木林地,三是年降雨量 400 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低于 50%的灌木林地。此外,建设光伏电站所使用林地的范围,必须严格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界定,决不允许擅自修改调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符合性分析:项目选址已经取得林草局意见,同意选址。本项目光
,
。
,
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要求,结合云南实际, | |||
制定了《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实施细则(试行)》,已 | |||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于 2019 年 11 月 1 日实施。项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 |||
负面清单符合性,见下表 1-4。 | |||
表 1-4 与“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实施细则(试行)”的符合性 | |||
负面清单指南要求 | 项目情况 | 相符性 | |
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投资建设除国家重大战略资 | 项 目 没 有 | ||
源勘查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项目、重大基础设 | 占 用 生 态 | ||
施项目、军事国防项目以及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等必要的 | 红线、不占 | 符合 | |
民生项目以外的项目。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 | 用 国 防 项 | ||
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 目用地。 | ||
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投资建设除国家重大战略资 | |||
源勘查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项目、重大基础设 | |||
施项目、军事国防项目以及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等必要的 | 项 目 没 有 | ||
民生项目以外的项目,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 | 占 用 基 本 | 符合 | |
久基本农田的,需依法依规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 并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要求进行补划 和法定程序修改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农田。 | ||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 | |||
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 (略) 箱 | 项 目 不 涉 | ||
养殖、旅游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投资建设项目。禁止 | 及 饮 用 水 | 符合 | |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改 | 源地。 | ||
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投资建设项目。 | |||
项 目 不 涉 | |||
及 水 产 种 | |||
质 资 源 保 | |||
护区、国家 | |||
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排 | 湿地公园, | ||
污口,以及围湖造田、围湖造地或围垦河道等工程。禁止 | 项 目 建 设 | ||
在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 | 不 占 用 湿 | ||
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 目和开发活动;禁止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禁 | 地。项目无 擅自放牧、 | 符合 | |
止截断湿地水源、挖沙、采矿、引入外来物种;禁止擅自 | 捕 捞 、 取 | ||
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放生;禁止其他破坏湿 | 土、取水、 | ||
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 | 排 污 、 放 | ||
生,其他破 | |||
坏 湿 地 及 | |||
其 生 态 功 | |||
能的活动。 | |||
禁止在金沙江、长江一级支流岸线边界 1 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新建化工园区充分留足与 周边城镇未来扩张发展的安全距离,立足于生态工业园区 建设方向,推广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工发展模式。化工园区 设立及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组织 | 项 目 不 属于 化 工 产业 | 符合 | |
专家论证后审定。 |
。
地理位置 | 2.1项目所在行政区 |
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 | |
附近煤矿排土场,共有 1 个地块,地块为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场区位于南华 | |
县县城东南部,距南华县城约 5km。场址地理坐标位于东经 101°20′ 33"~101° | |
21′01"、北纬 25°09′59"~25°10′32"之间。 | |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 1。 | |
2.2项目流域位置 | |
本项目仅为 1 个片区。项目区涉及地表水体为白衣河、刘麦地水库、老马冲 | |
坝塘、龙川江,白衣河由北至南汇入龙川江。白衣河属于龙川江的左岸支流,龙 | |
川江属于金沙江的左岸支流,因此本项目属于金沙江流域。 | |
项目区域水系图详见附图 2。 | |
项目组成及规模 | 2.3项目组成 |
根据项目 2022 年 1 月 20 日获得的投资项目备案证,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 | |
规模为:占地面积面积 1500 亩(*m2),项目总装机规模为 50.4MWac, | |
项目总投资 *.35 万元。 | |
后期由于项目设计的变动,该项目确定拟建设内容为:总占地面积 966.101 | |
亩(*m2),总装机规模 50.4MWac,总投资为 *.*元。总占地面积、 | |
比备案证上的内容减小,由于本项目设计全部采用柔性支架,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 |
项目总投资比备案证上大。本次评价相关内容以可研报告设计资料为准。 | |
建设项目整体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逆变器及箱变、集电 | |
线路和升压变压器组成。 | |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m2(966.101 亩),项 | |
目建设规模为 50.4MW,光伏组件安装容量为 64.*MWp,主要建设 16 个单晶 | |
硅电池子方阵及 1 座 110kV 升压站。本次评价不包 (略) 工程,环评要求送 | |
(略) 部分另行评价。 | |
具体内容及组成见表 2-1。 |
表 2-1 工程组成情况表 | ||||||
工程组成部分 | 主要内容 | |||||
主体工程 | 光伏发电系统 | 太阳能电池方阵区 | 由16 个3.15MW 单晶硅电池子方阵组成。全部采用540Wp 规格的单晶硅双面双玻电池组件,组件数量共计* 块。每个方阵配置 266 个组串(每个组串由 28 块组件串联)。 光伏组件安装方式采用固定式安装,单柱支架结构,电池方阵的固 定倾角为 19°;高度不低于2.5m,桩基列间距不小于4.5 米,行间距不小于6 米。 | |||
逆变器 | 选用225kW 的组串式逆变器,共计224 台。每19 台225kW 组串式逆 变器接入一台3.15MVA 箱式升压变压器。 | |||||
35kV升压变压器(箱式升 压变压器) | 共计16 台3150kVA 升压变压器,光伏方阵配套的箱变布置于子方阵中心布。 | |||||
(略) | 3回35k (略) 接入110kV升压站的35kV母线侧。采用直埋电缆敷设方式。直埋壕沟直接在原地面进行开挖,埋设电缆,再用软砂和土回填。直埋壕沟截面尺寸有0.8m×0.4m和0.8m×0.9m和0.8m×1.4m, 线路总长约21.3km。 | |||||
升压站 | 在光伏项目场区东南面新建 1座 110KV升压站,升压站总用地面积为 6450m2,围墙内总占地面积 6300m2,长 84m,宽 75m,分为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四周采用实体砖围墙,围墙全长 322m。1台型号 */115主变,终期变压器容量 1×50MVA,户外布置,110kV系统配置全封闭组合电器 GIS 设备一套,动态无功补偿容量为 1×10MvarSVG,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布置于生产 区西南侧无功补偿装置场地。新建 110kV 出线间隔 1 个。 | |||||
辅助工程 | 35Kv 配电室 | 用地位于升压站内,具体布置在升压站南部,1 层,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 184m2。 | ||||
综合楼 | 用地位于升压站内,具体布置在升压站西南,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 1189.45m2,一层布置有:休息室、厨房、餐厅、继电保护室、通信室、公共卫生间等,二层布置有:会议室、办公室、 休息室、主控室、资料室等,层高均为 3.6m。 | |||||
库房及泵房 | 用地位于升压站内,具体布置在升压站南部,一层框架结构,建 筑高度 4.5m,建筑面积为 150m2,包括备品备件库、润滑油品库 和水泵房,紧邻水泵房设置一座 200m3 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 | |||||
道路 | (略) : (略) 2.6km, (略) 面,路基宽 4m; (略) 2.6km, (略) 面,路基宽 4m。 | |||||
升压 (略) :0.1km, (略) 面,路基宽5.5m,路面宽4.5m。 | ||||||
围栏 | 光伏阵列区采用 1.8m 高铁丝围栏将光伏电站防护起来, 长 4.88km。 | |||||
农光互补工程 | 本工程按“农业种植+光伏发电”的方案进行设计,根据可研报告, 可利用光伏电池板支架下部空间进行选种党参、半夏、金铁锁等经济药材的种植,实际农业方案应根据项目实施后,结合项目厂 址的土壤情况、气候特性、当 (略) 场需求,选种光照需 求量不高,喜阴、耐寒且容易成活的当地乡土草本植物。 | |||||
公用工程 | 供水 | 从附近村庄取水,通过引水系统并净化后,存于生活水箱中供生 活取用。设置 1 套一体化生活水箱,容积为 2m3。 | ||||
排水 | 实行雨污分流,废水主要为光伏组件清洗废水与工作人员生活污 水。 光伏组件清洗废水在桶内沉淀后用于地块内植物浇洒,不外排; 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经站内设置的地埋式一体化污 |
水设施处理达标后作为站内绿化用水回用,不外排。 | ||||||||
供电 | 引接附近村庄 10kV 农网 | |||||||
消防 | 升压站内设置 1 个容积为 200m3 的地下消防水池及一座水泵房, 并按规范配置手提式及推车式灭火器、砂箱、铁铲、铁桶等。 | |||||||
环保工程 | 废气 | 综合楼厨房内设置抽油烟机,抽油烟机处理效率不小于 30%,厨 房油烟经净化处理后引至屋顶排放。 | ||||||
固废 | 垃圾桶 | 若干,用于收集员工生活垃圾 | ||||||
危废暂存间 | 1间,建筑高度 4.5m,面积 38.88m2,位于升压站西南侧,危废暂存间用于暂存升压站营运过程产生的废铅蓄电池、检修废油和 事故油。危废暂存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要求进行建设,危废暂存间须密闭,地面用C30混凝土浇筑 20cm进行硬化,同时地面和四周墙体须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墙体处理高度为 1m左右,使渗透系数≤10-10cm/s。并 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并与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签订危废处 置协议,由有资质单位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 | |||||||
废水 | 隔油池 | 升压站综合楼东侧设置 1 个容积为 1m3 的隔油池,用于预处理食 堂废水。 | ||||||
化粪池 | 升压站综合楼西北侧设置 1 个容积为 2m3 的化粪池,用于收集预 处理生活污水。 | |||||||
中水暂存池 | 升压站西北角设置 1 个容积为 6m3 的中水暂存池,收集雨天经处 理后的中水,待晴天回用。 | |||||||
一体化污水 处理设备 | 升压站西北角设置1套处理能力为5m3/d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用于处理升压站生活污水,采用接触氧化+MBR 工艺处理。 | |||||||
其他 | 事故油池 | 主变压器附近设事故油池,容积为45m3,池体按重点防渗区要求进行 全防渗处理。事故油池进行防渗处置。 | ||||||
绿化(升压站内) | 绿化面积 390m2 | |||||||
2.4 工程占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涉及工程特性表见下表。 表 2-2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特性表 | ||||||||
一、光伏发电工程站址概况 |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装机容量 | MW | 64.* | ||||||
总用地面积 | hm2 | 64.41 (永久+临时) | ||||||
升压站用地面积 | hm2 | 0.6450 | 新建 | |||||
海拔高度 | m | 1880~1970 | ||||||
经度 | 度分秒 | 101°20"55" | 中心点坐标 | |||||
纬度 | 度分秒 | 25°10"15" | ||||||
工程代表年太阳总辐射量 | MJ/m2 | 6127.2 | ||||||
工程代表年日照小时数 | h | 2394.3 | ||||||
系统综合效率 | % | 82.88 (不含背板增益) 85 36(含背板增益) | ||||||
二、主要气象要素 |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多年平均气温 | ℃ | 14.8 | ||||||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 ℃ | 32.6 | ||||||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 ℃ | -8.4 | ||||||
多年平均气压 | kPa | 81.34 | ||||||
多年平均风速 | m/s | 2.0 |
去年主导风向 | / | SW | |||||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 % | 74 | |||||
多年平均降水量 | mm | 827.5 | |||||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 日 | 50.9 | |||||
三、主要设备 | |||||||
编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光伏组件 | |||||||
1.1 | 光伏组件类型 | 单晶硅 | |||||
1.2 | 峰值功率 | Wp | 540 | ||||
1.3 | 开路电压(Voc) | V | 49.5 | ||||
1.4 | 短路电流(Isc) | A | 13.85 | ||||
1.5 | 工作电压(Vmppt) | V | 41.65 | ||||
1.6 | 工作电流(Imppt) | A | 12.97 | ||||
1.7 | 峰值功率温度系数 | %/K | -0.35 | ||||
1.8 | 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 %/ K | -0.284 | ||||
1.9 | 短路电流 温度系数 | %/ K | +0.05 | ||||
1.10 | 第一年功率衰减 | % | 2.0 | ||||
1.11 | 第十年功率衰减 | % | 0.45 | ||||
1.12 | 第二十五年功率 衰减 | % | 0.45 | ||||
1.13 | 外形尺寸 | mm | 2256×1133×35 | ||||
1.14 | 重量 | kg | 32.3 | ||||
1.15 | 数量 | 块 | * | ||||
1.16 | 跟踪方式 | 固定 | |||||
1.17 | 安装角度 | (°) | 19 | ||||
2、逆变器 | |||||||
2.1 | 输出额定功率 | kW | 225 | ||||
2.2 | 最大直流功率 | kW | 247.5 | ||||
2.3 | 最大直流电压 | V | 1500 | ||||
2.4 | 最高转换效率 | % | 99.01 | ||||
2.5 | 中国效率 | % | 98.52 | ||||
2.6 | 最大功率跟踪 (MPPT)范围 | V | 500- 1500 | ||||
2.7 | 最大直流输入电流 | A | 360 | ||||
2.8 | 交流输出电压 | V | 800 | ||||
2.9 | 输出频率要求 | Hz | 50±5Hz | ||||
2.10 | 功率因数 | >0.99 | |||||
2.11 | 外形尺寸 | mm | 1051×660×363 | ||||
2.12 | 重量 | kg | 99 | ||||
2.13 | 防护等级 | IP66 | |||||
2.14 | 工作环境温度范围 | ℃ | -25~+60 | ||||
2.15 | 数量 | 台 | 224 | ||||
3、就地升压变压器 | |||||||
3.1 | 台数 | 台 | 16 | ||||
3.2 | 容量 | kVA | 3150 | ||||
3.3 | 额定电压比 | kV | 35± 2*2.5%/0.8kV | ||||
4、 (略) 数、电压等级 | |||||||
4.1 | (略) 数 | 回 | 1 | ||||
4.2 | 电压等级 | kV | 110 |
四、土建施工 | |||||||
编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光伏组件支架钢 材量 | 64.*MW | 柔性支架 | ||||
2 | 支架基础混凝土 | 64.*MW | 柔性支架 | ||||
3 | 支架基础钢筋 | 64.*MW | 柔性支架 | ||||
4 | 110kV 升压站用地面 积 | hm2 | 0.6450 | ||||
5 | 施工总工期 | 月 | 6 | ||||
五、概算指标 | |||||||
编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工程静态总投资 | 万元 | *.86 | ||||
2 | 工程动态投资 | 万元 | *.58 | ||||
3 | 单位千瓦静态投资 | 元/kWp | 4491.46 | ||||
4 | 单位千瓦动态投资 | 元/kWp | 4522.81 | ||||
5 | 设备及安装工程 | 万元 | *.04 | ||||
6 | 建筑工程 | 万元 | 8111.76 | ||||
7 | 其他费用 | 万元 | 1836.35 | ||||
8 | 基本预备费 | 万元 | 566.72 | ||||
9 | 建设期贷款利息 | 万元 | 201.71 | ||||
六、财务指标 | |||||||
编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略) 电量 | 万 kW·h | 9245.44 | ||||
2 | 年平均等效满负荷利 用小时数 | h | 1436.7 | ||||
3 | 上网电价 | 元/kW·h | 0.3358 | 云南省燃煤发 电基准电价 | |||
4 | 项目投资财务内 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 % | 6.51 | ||||
5 | 项目投资财务内 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 % | 5.70 | ||||
6 |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 率 | % | 7.64 | ||||
7 | 投资回收期 | 年 | 13.47 | 税后 | |||
8 | 资产负债率 | % | 70 | 最大值 | |||
9 | 度电投资(LCOE) | 元/kWh | 0.2831 | ||||
本项目规划装机容量 50.4MW(AC),电池组件装机容量 64.*MWp (DC)。本次规划 16 个标称容量 3150kW 的组串式逆变方阵,选用峰值功率为540Wp 的 PERC 单晶硅电池组件。每个方阵配置 266 个组串(每个组串由 28 块组件串联),14 台额定功率 225kW 的组串式逆变器,1 台容量为 3150kVA 双绕组箱变。 全站装机容量通过 3 回 35kV 电 (略) 输送至 110kV 升压站后经一回 110kV (略) 送 (略) 。35kV 场 (略) 拟采用电缆直埋方式敷设,各 |
方阵经箱变升压后,每 (略) 的箱变高压侧采用首尾串接的方式并入一 (略) (根据方阵布置情况局部采用分支箱)。
本项目电池方阵的运行方式采用固定式,即方阵支架采用固定支架,所有方阵均采用全钢支架,组件最小离地高度为 2.5m,桩基列间距不小于 4.0 米,行间距不小于 6.5 米。本工程推荐固定式光伏支架倾角采用 19°南向倾角。本光伏电站推荐选用的直流侧与交流侧的容配比比例为 1.2768,即直流侧规划容量为64.*MWp。
本光伏电站采用 225kW 组串式逆变器,共设置 244 台,每个 3.15MW 光伏子方阵配置 14 台 225kW 组串式逆变器,逆变器 主要参数见下表。 表2-3 225kW组串式逆变器性能规格参数表 | ||||||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参数 | |||
1 | 逆变器输出功率 | |||||
(1) | 逆变器输出额定功率 | kW | 225 | |||
逆变器最大输出功率 | kW | 247.5 | ||||
2 | 逆变器效率 | |||||
(1) | 最高转换效率 | 99.01% | ||||
(2) | 中国效率 | 98.52% | ||||
3 | 逆变器输入参数 | |||||
(1) | 输入电压范围 | V | 1500 | |||
(2) | MPPT 电压范围 | V | 500-1500 | |||
(3) | 最大直流输入电流 | A | 360 | |||
4 | 逆变器输出参数 | |||||
(1) | 额定输出电压 | V | 800 | |||
(2) | 输出电压范围 | V | 800±10% | |||
(3) | 输出频率要求 | Hz | 50±5Hz | |||
(4) | 功率因数 | >0.99 | ||||
(5) | 最大交流输出电流 | A | 178.7 | |||
(6) | 总电流波形畸变率 | <3% | ||||
5 | 电气绝缘 | |||||
(1) | 直流输入对地 | 2000VAC,1 分钟 | ||||
(2) | 直流与交流之间 | 交流对地 2000VAC,1分钟直流对交流的耐压 通过选配隔离变压器保证 | ||||
6 | 防护等级 | IP65 | ||||
8 | 逆变器功率损耗 | |||||
(1) | 待机损耗/夜间功耗 | W | <2 | |||
9 | 自动投运条件 | 输入直流电压范围在设定范围内,输出电压和 频率在设定范围内 | ||||
10 | 断电后自动重启时间 | 20s~5m 可设 | ||||
11 | 隔离变压器(有/无) | 可选配 | ||||
12 | 保护功能 |
(1) | 过载保护(有/无) | 有 | ||||
(2) | 反极性保护(有/无) | 有 | ||||
(3) | 过电压保护(有/无) | 有 | ||||
(4) | 其它保护 | 短路、孤岛、过温、过流、直流母线过压、电 网欠压、欠频、逆变器故障等保护 | ||||
13 | 工作湿度范围 | 0~100% | ||||
14 | 防护类型/防护等级 | IP66 | ||||
15 | 散热方式 | 风冷 | ||||
16 | 重量 | kg | 99 | |||
17 | 机械尺寸(宽×高×深 | ) | 1051×660×363 | |||
2.5.4 光伏方阵设计
本项目光伏子方阵分布不均,工程采用 540Wp 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交流侧装机容量为 50.4MW(AC),直流侧装机容量 64.*MWp(DC),规划布置 16 个 3.15MW 方阵。
根据《可研报告》计算,本工程确定太阳电池方阵支架南向倾角为 19°,水平面支架间最小列间距为 2.954 米。
每个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串支架的纵向为 2 排、每排 14 块组件,即:每个单支 架上安装 28 块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构成 1 个组串,每一支架阵面平面尺寸约为 16.122m×4.532m,如图 2-1 所示。 图2-1 晶体硅单支架方阵面组件纵向排列 2.5.5 方阵接线方案设计 1)直流接线方案设计 |
电站直流系统指太阳电池方阵到逆变器直流侧的电气系统,包括太阳电池组件、组件连接电缆、组串式逆变器。本项目每个光伏组串采用 28 块 540Wp单晶硅光伏组件串联成串。即每28块电池组件之间采用组件自带电缆串联成1个组串, 每串采用 2 根型号为 PV-F-1×4mm2的光伏电缆接入逆变器。
每台逆变器出线采用 1 根型号为 ZC-*.8/3kV-3×120mm2 的电力电缆接入对应方阵的 3150kVA 箱变低压侧。 每台 3150kVA 箱式变电站高压侧出线采用 1 根型号为 ZC-*/35kV 的电力电缆接 (略) ,电缆根据输送容量不同采用 70~125~185~300mm2 变截面设计。
组串式逆变器可以直接安装在光伏后排支架上,采用 IP66 防护等级,满足室外安装要求。
本项目选用容量为 3150kVA 的低压侧双绕组箱变,箱变参数表见表 2-4。 表2-4 双绕组箱变参数 2.2.6光伏场区电气设备 表 2-5电气一次设备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型号及规格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一 | 发电场设备 | ||||||
1 | 光伏组件安装 | 540Wp/块单晶硅电池组件 | 块 | *.00 | |||
2 | 逆变器设备 | 225kW,三相三线组串式逆变器 | 台 | 224.00 | |||
2.1 | 通信柜 | 含数据采集装置、PID 模块、 | 台 | 16.00 |
PLC 模块等 | |||||||
3 | 光伏支架安装 | ||||||
3.1 | 逆变器、通信柜安装支 架 | 8#槽钢,热镀锌 | m | 411.00 | |||
3.2 | 逆变器、通信柜安装抱 箍 | 热镀锌 | 套 | 482.00 | |||
3.3 | 逆变器、通信柜抱箍安 装螺栓 | M12螺栓,L=130mm | 套 | 964.00 | |||
4 | 箱变设备 | ||||||
4.1 | 35kV 箱变 | S11-3150 | 台 | 16.00 | |||
5 | 35kV (略) | ||||||
5.1 | 低压电缆 | ||||||
5.1.1 | 直流光伏电缆 | *-1×4mm2,1500V 耐压 | km | 378.00 | |||
5.1.2 | 直流光伏电缆 | *-1×6mm2,1500V 耐压 | km | 42.00 | |||
5.1.4 | 电力电缆 | ZC-*.8/3kV-3X120( 铝合金) | km | 56 | |||
5.1.5 | 电力电缆 | ZC-*.8/3kV-3X16 | m | 800.00 | |||
5.1.8 | 1.8kV 电缆终端头 | 三芯 3×120,1.8kV | 套 | 450.00 | |||
5.1.9 | 1.8kV 电缆终端头 | 3×16,1.8kV | 套 | 32.00 | |||
5.1.11 | MC4插头 | 对 | * | ||||
5.2 | 35kV (略) | ||||||
5.2.1 | 35kV 电力电缆 | ZC-*/35-3×70(铝 合金) | km | 2.16 | |||
5.2.2 | 35kV 电力电缆 | ZC-*/35-3×95(铝合 金) | km | 1.7 | |||
5.2.3 | 35kV 电力电缆 | ZC-*/35-3×150(铝 合金) | km | 1.5 | |||
5.2.4 | 35kV 电力电缆 | ZC-*/35-3×240(铝 合金) | km | 2 | |||
5.2.5 | 35kV 电力电缆 | ZC-*/35-3×400(铝 合金) | km | 0.8 | |||
5.2.6 | 35kV 电缆终端头 | 3x70 | 套 | 14 | |||
5.2.7 | 35kV 电缆终端头 | 3x95 | 套 | 6 | |||
5.2.8 | 35kV 电缆终端头 | 3x150 | 套 | 6 | |||
5.2.9 | 35kV 电缆终端头 | 3x240 | 套 | 6 | |||
5.2.10 | 35kV 电缆终端头 | 3x400 | 套 | 2 | |||
5.2.11 | 35kV 电缆中间头 | 3x70 | 套 | 2 | |||
5.2.12 | 35kV 电缆中间头 | 3x95 | 套 | 2 | |||
5.2.13 | 35kV 电缆中间头 | 3x150 | 套 | 2 | |||
5.2.14 | 35kV 电缆中间头 | 3x240 | 套 | 2 | |||
5.2.15 | 35kV 电缆中间头 | 3x400 | 套 | 1 | |||
5.2.16 | 35kV 电缆分接箱 | 二进一出 | 台 | 3.00 | |||
二 | 升压变电设备 | ||||||
1 | 主变压器系统 | ||||||
1.1 | 主变压器 * */115 | */115 115± 8X1.25%/37, Ud%=10.5,YN,d11 附套管 CT: LRB-115, LR-115,400/1A, | 台 | 1.00 |
5P30/5P30/0.5S 级,3 只/相中性 点 套 管 CT,LRB- 66,200/1A,5P30/5P30,2 只
110kV 主变中性点隔离开关:
*.5,630A,附 CJ6 电
动操动机构一套,1组。
110kV 主变中性点间隙电流互
1.2 感器 :LZW-10,100/1A
中性点设备(含隔离开 5P30/5P30,1 台。
关、电流互感器及避雷 110kV 主变中性点氧化锌避雷
器)
2 110kV配电装置
器 :Y1.5W-72/186GY,72kV, 套
附放电计数器,海拔 2000m
(1)110kV 隔离开关:126kV,
1250A,40kA,1 组
检修接地开关:126kV,40kA,
1组;
快速接地开关:126kV,40kA,
1组
(2)110kV 断路器 126kV, 1250A,40kA,弹簧操作机构 1 套
1.00
2.1
110kVGIS线变组间隔(3)电流互感器:800/1A 间隔
5P40/5P40/5P40/5P40,
400/1A,0.5S/0.2S,3 只
(4)GIS 带电监测仪,1 台
1.00
2.2
2.3
2.4
2.5
氧化锌避雷器
钢芯铝绞线设备线夹
耐张绝缘子串
YH10W-108/281GY,附放电显
示器 台
JL/G1A-300/40 m
各种规格型号 套
10(U70BP/146D)单片绝缘子爬
电距离≥450mm 串
〖〖110/√3〗∕〖0.1/√
3.00
150.00
18.00
9.00
2.6
2.7
3
户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3〗〗∕〖0.1/√3〗∕〖0.1/ 台
√3〗/0.1kV0.2/0.5/3P/3P 级
A、B、C三相每相各一台
端子箱 个
35kV 配电装置
3.00
1.00
3.1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主变低压进线柜)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 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1250/1A,5P30/0.2S
/0.5S,3 只 ;1250/1A, 5P30/5P30/5P30,3 只。避雷器: 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套。 面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能):1套
1.00
3.2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 (略) 柜) |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 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600/1A, 0.2S /0.5S, 2只,600/1A, 5P30/5P30/5P30,3 只。避雷器 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 套。接地开关 1只。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 能):1套 | : 面 | 3.00 | |||
3.3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接地变柜) |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 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100/1A, 0.5S,1 只 ; 400/1A,5P30/5P30,3 只。避雷器: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 套。接地开关 1只。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 能):1套 | 面 | 1.00 | |||
3.4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站用变柜) |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 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100/1A, 0.5S,1 只 ; 400/1A,5P30/5P30,3 只。避雷器: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 套。接地开关 1只。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 能):1套 | 面 | 1.00 | |||
3.5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无功补偿柜) |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300/1A, 0.5S,1 只 ; 400/1A,5P30/5P30/5P30,3 只。 避雷器: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 套。接地开关 1只。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 能):1套 | 面 | 1.00 |
3.6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母线设备柜) | 内装: 电压互感器:*Q, (35/√3)/(0.1/√3)/ (0.1/√3)/0.1kV 0.2/3P/3P, 50/50/100VA 避 雷 器 : YH5*/125GY, 51kV,3 只 一次消谐器: LXQ(D)II- 35kV 1只 熔断器:*.5/0.5, 0.5A,3只 高压传感器: * 40.5Q/360AB,3 只 带电显示器:1套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1套 | , 面 | 1.00 | |||
3.7 | 35kV 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储能柜) | 内装: (略) 器: 40.5kV, 1250A,31.5kA,1 台。 电流互感器:*.5, 35kV,200/1A, 0.2S /0.5S, 2只,400/1A, 5P30/5P30/5P30,3 只。避雷器 HY5WZ-51/125GY, 51kV,3 只,海拔 2000m,附在线监测仪。 带电显示器:DXN-35,1 套。接地开关 1只。 智能操控显示装置(带测温功 能):1套 | : 面 | 1.00 | |||
3.8 | 绝缘管母线 | 额定电流 Ie=1250A,冲击电流ich=80kA | m | 60.00 | |||
2.3 (略) 设计 | |||||||
本光伏电站的光伏方阵布置在不同地块的缓坡上,不存在冲沟或大跨越的地 | |||||||
形。综合考虑场区地形,投资成本,施工难度以 (略) 对于光伏组件的阴影 | |||||||
遮挡问题,本光伏电站场区内 (略) 采用直埋电缆敷设结合架空的方案。 | |||||||
根据山地光伏方阵的优化布置,16 个子方阵中,配置容量为 3150kVA 箱式 | |||||||
变压器,光伏方阵经由 3 (略) 连接至 110kV 升压站。电力电缆截面根据所 | |||||||
连接光伏方阵的数量选用电缆选用 ZC-*/35-3×70mm2、 | |||||||
ZC-*/35-3×95mm2、ZC-*/35-3×150mm2、 | |||||||
ZC-*/35- 3×240mm2、ZC-*/35-3×400mm2。场 (略) | |||||||
总长度 21.3km。 | |||||||
2.4 光伏阵列支架及支架基础 | |||||||
2.4.1 光伏阵列支架 |
(1)主要设计参数抗震设防烈度:8 度 电池组件规格:2256mm×1133mm×35mm 电池组件重量:12.6kg/m2 固定支架倾角:19° 25年基本风压:0.30kN/m2 电池组件排列方式:2×14
钢材:冷弯薄壁型钢、材料应具有钢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其他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所有钢结构均应热镀锌防腐处理。且热镀锌防腐涂层厚度不小于 65μm。 光伏支架主要受力构件最小壁厚不小于 2.5mm。钢板材质 Q235-B 钢、Q355-B 钢; 焊条:E43; 螺栓:檩条、支撑的连接采用普通螺栓,性能等级不低于 4.6 级; 钢支架立柱与桩基础连接,通过桩基础预埋钢管与支架立柱钢管进行套接;
采用单桩支架形式。
电池组件采用单晶硅双面双玻组件,每个组串单元由 28 块 2256mm×1133mm 单晶硅双面双玻组件组成,2 行 14 列排布,电池板竖向向布置,每个组串组成一个支架,光伏板最低端距地面高度 2.5m。 电池组件固定支架结合组件排列方式布置,支架倾斜角度 17°,采用纵向檩条,横向支架布置方案。一个结构单元内有 5 榀支架,支架由立柱、横梁及斜撑 (或拉梁)组成。 在支架的横梁上,按照电池组件的安装宽度布置檩条,檩条用于连接电池组件,承受电池组件的重量。组件每条长边上有二个点与檩条连接,一块电池组件共有四个点与檩条连接固定。电池组件与檩条采用螺栓或压块连接,配双面垫片, 单侧一平一弹。 |
2.4.2 光伏阵列支架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
本工程支架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桩持力层为全风化或强风化层。每个光伏支架采用 4 根桩,桩根数为 * 根。基础采用直径为 300mm 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C30 钢筋混凝土,长度为 1.8m/1.3m,入土 1.5m 或 1.0m,外露 0.3m。成孔方法:干作业成孔。混凝土强度:C30 细石混凝土,抗冻等级 F50。
本工程支架杆件间的连接采用钢管套接。钢管套接是通过基础预埋钢管,光伏支架立柱与预埋钢管进行套接,该方案施工速度快,可根据地形变化进行调节, 有利于施工。项目预埋钢管材质为 Q235B、Q355B。
本工程中逆变器最大尺寸为 1051mm(深)×660mm(宽)×363mm(高), 含挂架的重量为 99kg。由于荷载不大,不考虑设置逆变器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螺栓将逆变器固定在光伏支架上。
本工程共 16 台 35kV 箱变,35kV 箱变紧邻逆变器布置,基础按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进行设计,采用箱形基础。 为使箱式变压器不受地表水影响, (略) 高出地面 0.3m。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基底铺设 C15 素混凝土垫层,墙身采用 MU15 砖砌体结构。 基坑临时边坡按 1:0.5 进行开挖,开挖完毕后立即浇筑 100mm 厚 C15素混凝土垫层封闭,待垫层混凝土凝固后,再进行基础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基础拆模后, 四周侧回填碎石土并夯实。
光伏电站方阵区是林业光伏集中实施的区域,项目太阳电池方阵支架方案采用两列柱斜顶支架方案(支架可调整高度),光伏组件距地最低端预留至少 2.5m 高的空间,利用支架下部空间及光伏阵列之间的空间进行林木的种植,考虑到林 木太高对光伏阵列会形成阴影遮挡,产生光斑效应,因此选择适宜南华县气候条 |
置位于光伏板建设区域,其面积计入光伏场区,不用另外征地。
根据光伏电站的总体布局, (略) 应紧靠光伏电池组件旁边通过,以满足设备一次运输到位、支架及光伏电池组件安装需要。电站内运输 (略) 将大件设备逆变器、干式变、高压开关柜等均按指定地点一次到位,尽量减少二次转运。 (略) 基宽 4.0 米,路面宽 3.5m。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本项目土石方来源主要为场地平整、路基、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和电缆沟开挖回填等,土石方全部内部平衡利用,无永久弃渣产生。项目区不设置弃渣场。
经实地调查,项目区占地类型中包括大量的工矿用地,主要为吕合煤矿排土场,虽然大部分区域已栽植乔木恢复植被,但表层土质多为灰白色细砂岩、碎石土及粉质粘土,表土含量较低,无剥离条件,涉及该占地类型建设区域均不考虑表土剥离,包括光伏方阵区(含施工生产生活区)、电气设备区、围墙区和未利用地区。
根据项目区现状表土情况调查,方案主要考虑对升压站 (略) 占用林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考虑表土全部利用的原则,剥离表土就近利用。经分析统计, 升压站、 (略) 区共剥离表土1440m3,两区后期共需绿化覆土718m3,其余722m3剥离表土全部直接于光伏方阵区摊平利用,不单独设置表土堆场堆存。
方案考虑在升压站空地规划设置 1 处表土临时堆场,占地 450m2,堆土坡比按 1:1.5,平均堆高 2.5m,容量 900m3,能够满足堆放需求,堆存期间需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表土临时堆场特性详见下表统计。
表 2-6 表土临时堆存规划表
件的小灌木和地被宿根植物来种植。种植的小灌木需结合南华县当地气候条件且光照需求量不高,容易成活的植物。 图2-2 两列柱斜顶支架农业种植示意图
光伏组件的采光面应经常保持清洁。场址区地区地处我国南方,周围无工业区,空气质量较好,污染较小,且光伏组件采取跟踪运行方式,有利于灰尘掉落。 在电站运行初期没有运行经验的时候,暂拟清洗方案如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经验积累后,摸索出光伏组件清洗和发电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并酌情安排人工清洁的频率和投入。暂定清洗方案如下: ①配备清洗车,单车配置 50m 软管和自动升降台。采用高压水枪对高处的组件进行清洗,清洗车储水罐容量 10m3。 ②清洗时间选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每天清洗工作时间为 3 小时。每次清 洗持续时间为 30 天。 ③清洗频率暂定为每 6 个月清洗一次,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可以酌情提高或降低清洗的频率,以积累实际运行经验,得出最经济合理的清洗频率。 ④除尘作业应避免在冬季温度过低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影响除尘效果或造成组件表面结冰,影响光伏系统正常工作。 ⑤当场区行洪时,不进行清洗维护。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升压站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及清洗光伏组件用水。 从附近村庄取水,通过引水系统并净化后,存于一体化生活水箱中供生活取用。光伏组件清洗用水采用运水车运输。 |
1、升压站生活用水、绿化用水 本项目运营期劳动定员 20 人,均在项目内食宿,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 168-2019)相关内容,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亚热带区,集中供水)为 65~90(L/d?人),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用水按 80(L/d?人)计,年工作 356 天,生活用水量为 1.6m3/d(584m3/a)。 项目升压站内绿化面积为 390m2,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 (DB53/T168-2019),非雨天绿化用水量为 3L/m2·次,则非雨天绿化用水量为1.17m3/次。经查阅云南省近 20 年气象数据,南华县每年雨天为 185 天,非雨天为 180 天,按非雨天每天最少 1 次绿化浇水计算,则全年绿化用水量为 210.6m3。 2、光伏组件清洗用水 太阳电池组件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灰尘及杂物随着空气的流动,会附着在电池组件的表面,影响其光电的转换效率,降低其使用性能。如果树叶、鸟粪粘在其表面还会引起太阳电池局部发热而烧坏组件。据相关文献报道,该项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产生约 7%的影响。因此,需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表面进行定期清洗。在旱季的时候,为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常工作,通过人工清洗(用人工+ 抹布带水擦拭光伏电池板,分片区清洗)光伏电池板表面的尘埃,减少灰尘、杂物对太阳电池组件发电的影响。其人工清洗频率一般为 6 个月一次,一年清洗 2 次,每次清洗约 1 个月时间完成。光伏组件清洗用水量按照 1.6L/m2估算,项目共设置有 *块光伏组件,每块光伏组件的面积为 2.556m2(2.256m×1.133m), 则需清洗的光伏电池板总面积为 *.128m2,则项目每次人工清洗的用水量约487.36m3/次(16.25m3/d),974.7m3/a。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年用水量为 1915.3m3/a。 2.8.2 排水 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升压站生活污水以及光伏电池组件的清洗废水。 升压站生活污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 80%计,产生量为 1.28m3/d (467.2m3/a)。本项目设置 1 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规模为 5m3/d)。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后,和其他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出水用于升压站内绿化浇洒,不外排。 光伏组件清洗过程中 10%的用水均为自然蒸发,则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 |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分析统计,工程总征占地面积 64.41hm2,其中永久占地6.56hm2,临时占地 57.85hm2。包括光伏场区 58.45hm2(其中光伏方阵区 49.30hm2,电气设备区 0.04hm2,围墙区 0.13hm2,未利用地区 8.98hm2),升压站区 0.65hm2, (略) 区 0.11hm2( (略) 区占地共 0.85hm2,其中 0.74hm2 (略) 重合,
90%计算,清洗废水产生量为 438.6m3/次(14.62m3/d),877.25m3/a,光伏板擦洗工作为间断性的,清洗废水污染物主要为 SS,擦拭废水在桶内沉淀后用于地块内植物浇洒。 图2-3 非雨天水平衡图(单位:m3/d) 图2-4 雨天水平衡图(单位:m3/d) 2.9 劳动定员 本项目劳动定员 20 人,均在项目内食宿,每 3 人一班值守,主要负责运行监控、日常保养、故障维修和事故报告等。采用 24 小时值班制,全年工作 365d。 | |
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 1、项目总体布置情况 本项目光伏场址较集中,共一个地块,布置于已堆土结束的排土场顶部及部分四周坡面,场区由南至北依次布置 16 个标称容量 3.15MW组串式逆变方阵。场 (略) 自东侧外围进入, (略) 和顶部布置,最后从排土场西侧出场,本次沿用现 (略) 即可满足工程施工及运行需求,无需新 (略) 。台箱式变压器全部布置在现 (略) 旁侧, (略) 采用电缆直埋的敷设形式, (略) 敷设至升压站内。场区整体布置如下: |
图2-3 场区整体布置图 2、升压站布置 升压站位于光伏场区东部,长 84m,宽 75m,围墙内占地面积 6450m2,房屋总建筑面积 1576.33m2。 (略) 外侧平缓山脊,呈矩形状。升压站西向布置,大门位于站场西侧;北侧为生产区;南侧为生活区;110kV 配电装置区布置在生产区中部, 向西北侧出线;无功补偿布置和出线构架等布置在生产区西侧;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址生产区中部,构成了整升压站的主体生产区,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均靠近主变布置,便于各级电压等级之间进线联接。 (略) 由站区西面进入,站区内未利用空地规划为绿地。升压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3。 3、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 (1)施工生产生活区 根据主体设计和建设特点,本项目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有主要布置材料堆场 (如:钢结构加工及堆放、太阳电池组件堆放、石料的堆放)、材料加工场地和施工生活区,施工生活区包含施工单位办公区,不设置住宿。根据主体设计,本项 目规划施工临时场地、材料仓库、现场办公占地 3500m2,施工生产生活区位 |
名称 | 临时堆存位置 | 占地(m2) | 容量(m3 | ) 堆存表土 (自然方,m3) | 堆存表土 (松方,m3 | 堆土高度 ) (m) | 备注 |
升压站表土堆场 | 升压站一角 | 450 | 900 | 718 | 897.5 | 2.5m | 重复用地 |
合计 | 450 | 900 | 718 | 897.5 |
此部分不再重复统计), (略) 区 5.2hm2,施工生产生活区 0.35hm2(临时占用光伏场区,属于重复用地)。 工程占用林地 8.17hm2,交通运输用地 5.37hm2,工矿用地 50.87hm2,工程占地情况详见下表 2-7。 表2-7 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表 注:表 (略) 区占地已扣除 (略) 重复区域面积 0.74hm2; 施工生产生活区设置于光伏场区内,属于重复用地,该面积表中不重复计列。 5、拆迁安置及专项设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本项目建设不涉及在移民搬迁等问题,不涉及专项设施征占用。 | |
施工方案 | 1、施工工艺流程简述及产污节点 本项目的施 (略) 的施工、光伏阵列基础的开挖、光伏组件的安装、升压站等构筑物的建设、输变基 (略) 施工以及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有:施工期机械噪声、扬尘、运输及动力设备运行产生的燃油废气、固体废物、施工作业对评价区生态环境破坏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 施工流程及各阶段产污环节见下图。 |
图2-4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物节点图 (1)光伏区施工工艺流程 ①施工准备:主要 (略) 建设。 ②光伏阵列基础施工:光伏阵列支架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 施工工序大致如下:测量定位—钻孔—钢筋笼制作、放置—放置套管—浇筑混凝土—安装预埋件—养护。 支架基础推荐采用微孔灌注桩,微孔灌注桩直径为 0.2m,桩长约 2.5m,基础高出地面 0.5m,采用 C30 混凝土。 光伏支架采用平单轴双排组件布置方案,立柱间距建议间距约为 5m,组件最低点距离地面 2.5m。立柱与桩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平单轴立柱采用钢立柱,采用 H 型钢,立柱高度约 4.5m,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约 0.35m,桩长约为 3.0m。 ③支架安装:总体施工顺序为安装立柱→安装横梁→安装檩条等。支架基础施工完成后,通过桩基础预埋钢管与支架立柱钢管进行套接,使得钢支架立柱与桩基础连接; 本工程固定式光伏支架和基础采用套筒+对穿螺栓连接,平单轴光伏支架立柱和基础采用焊接。 ④电池组件安装。 ⑤逆变器安装:通过螺栓将逆变器固定在光伏支架上。 ⑥箱变基础施工: 箱式基础采用砖混箱型基础,底板和顶板采用 C30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下设 100mm 厚 C15素混凝土垫层,基础埋深约 1.80m,边坡拟采用 1:0.5。待垫层混凝土凝固后,再进行砖的砌筑。土石方回填应在砖混结构施工结束 7 天后进行, 回填时分层回填、打夯机分层夯实,并预留沉降量。组串式逆变器较小,可直接安装于组件支架上。 ⑦箱变设备安装:箱式变压器及相关配套电气设备通过汽车分别运抵阵列区附近,采用吊车吊装就位。 (略) 全部采用直埋方式敷设,直埋电缆沟施工:直埋电缆采用直接在 原地面进行开挖,因山区光伏地形复杂,主要以人工为主,小型机械辅助施工, |
直埋电缆开挖断面为底宽 1m,顶宽 1.2m,深 0.92m,下部铺 10cm 细砂,电缆敷设完毕后,上部再铺 10cm 厚细砂,用水泥标砖(保护板)进行保护,最后回填碎石土, (略) 径埋设电缆标示桩。 (2)升压站施工工艺流程 ①施工准备:包 (略) 建设、场地平整。 ②基础开挖、浇筑:升压站区地基处理,包括土石方工程、桩基础工程、支护工程等。 ③建筑物建设:本工程建筑物部分采用预制舱方案,只需采用吊装安装即可。在土建专业施工时,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应到现场配合土建施工,做好预埋件、预留孔洞、过路电缆预埋管、 (略) 的施工。 ④电气设备安装:变压器建筑安装工程、电缆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 (略) 运行调试等内容。 2、施工组织
①对外交通条件 工程位于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场址及其周边有有杭瑞高速公路(G56)、320 国道、笪家 (略) 、 (略) 通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②对内交通条件 项目区域内已有吕合煤 (略) ,多 (略) 面,本项目施工过程 (略) 面进行拓宽。根据《可研》及《水土保持方案》, (略) 建设情况如下: (略) 为 2 (略) 2.6km,1 (略) 2.6km, (略) 基宽度5.5m,路面宽 4.5m,最小转弯半径为 15m,采用 30cm (略) 面。 (略) 共 5.2km。
①砌石料、砂石骨料 本工程所需的砌石料、砂石骨料初步考虑从场址附近砂石料场采购。不涉及 到工程取料场选址问题,施工方必须选择合法的砂石料场,买卖双方需签订购销合同。 |
②水泥 从南华县采购。 ③商品混凝土 本工程混凝土主要为升压站、箱式变压器、电缆分接箱基础及施工临时设施等混凝土,拟采用商品混凝土,从南华县采购。 ④钢材、木材、油料从南华县采购。
施工用水从附近水源点拉水,施工用水与升压站用水相结合。施工时在升压站内设置 50m3的临时蓄水池,以供施工用水。
施工用电电源就近 10kV 线路引接,施工区现场可安装一台变压器 10/0.38kV 专用变压器,经变压器降压后引线至各施工用电点。 3、施工工期及施工人数 本工程施工工期由施工准备期和主体工程施工期两部分组成。施工准备期主要包括场内及进 (略) 、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的修建。主体工程施工期包括光伏设备土建与安装工程、升压站土建与安装工程。根据可研报告,施工总工期安排为 6 个月。 施工进度从 2022 年 6 月 1 日开始安排,修 (略) 和场地平整,主体光伏 工程施工于 2022 年 6 月中旬开始,2022 年 12 月底前完成所有发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项 (略) 发电。 本工程施工控制进度:
(4)110kV升压站土建,第 2 月 15 日至第 4 月 15 日,共 2 个月;
(7)110kV 升压站安装、调试,第 3 月 15 日至第 5 月 15 日,共 2 个月; |
施工总工期 6 个月。施工人数 200 人。 | |
其他 | 项目位于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内,吕合煤矿与本次项目相关的合法手续及报告主要为《楚 (略) 长坡煤矿 90 万吨/年扩建工 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和《楚 (略) 长坡煤矿 90 万吨/ 年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以及相关批复。 结合现场调查,本项目 (略) 长坡煤矿 *吨/年扩建工程配套的齐家山排土场上,吕合煤矿排土场区包括齐家山排土场和齐家山扩建排土场,本次项目建设于齐家山排土场,齐家山排土场已于 2015 年底堆满封场,目前矿山排土为北侧的齐家山扩建排土场,本项目的建设对矿山后序排土不会造成影响。 据调查了解,齐家山排土场启用时间为 1960年,占地面积约 62.50hm2,共分为 9 个平台堆土,平台平均高 10m,平均宽 10m,最大堆高约 105m,排土台阶平均坡面角 30°,总排土量约 * m3。排土场现 (略) 最高,向四周降坡,堆土边坡近些年未发生坍塌滑坡事故,基本已沉降稳定。目前,排土场大部分区域均已封场绿化,主要种植蓝桉、黑荆树、马桑等,地被植物主要为山茅等,植被覆盖度大于 45%,顶部设置有一座蓄水池,用于绿化浇灌, (略) 内侧设置有土质排水沟。 (略) 主要沿东侧外围进入, (略) 和顶部布置,最后从排土场西侧出场,路面宽 6-8m,弯道及会车部位最大宽15m,均为煤 (略) 面, (略) 段已设置有浆砌石排水沟和预制 U型排水沟。 本项目光伏方阵规划布置于已堆土结束排土场顶部及部分四周坡面,海拔高程分布于 1882~1980m之间,项目区东侧 (略) ,道路外侧为低矮山坡,升压站布置于偏东部的山坡坡顶,现状为灌木林地,植被覆盖率大于 75%,光伏方 阵区东北侧最近 230m处为刘麦地水库(主要功能为农灌),东部汇水均进入项 |
目区东侧北南走向的白衣河,项目区与该河道最近处距离约 260m;南侧为矿山矸石转运场和原地貌为林地的山脊,紧临煤矿露天采场,距采场边坡最近距离约50m, (略) 已设置截排水沟、挡土墙,坡面已进行植被恢复;项目区西侧、北侧均为排土场堆土边坡,项目用地红线基本 (略) (略) 布线,西北侧最近 360m 处为老马冲坝塘(主要功能为农灌)。 |
2022 年 3 月,专题组人员对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下简称“评价区”)及邻近地区进行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调查采用了 现场查勘、资料收集、咨询相关部门和访问当地居民等几种方式。现场调查工作 | |
生态 | 的重点为工程占地区及周边区域。评价范围为光伏矩阵区域、新 (略) 、弃渣场、施工场地、 (略) 等工程占地区及上述工程区外延 200m 范围的区域, 升压站外延 500m 的范围,其次是与评价区相邻的地区。 1.1.1 调查方法 (1)调查方法 GPS 地面类型取样:GPS 采集的训练区样点是卫星遥感影像判读植被类型和 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每个 GPS 取样点记录样点及周边植被类型、重要物种如珍稀濒危植物或动物等、拍摄植被或景观的照片等等。 |
环境现状 | 群落调查: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确定典型的群落地段,采用法瑞学派的样地调查法调查群落类型,记录样地内的所有种类,并按 Braun-Blanquet 多优度记分,利用 GPS 确定样地位置。 植物调查:植物调查采 (略) 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历史调查资 |
料。
依据《云南植被》专著中采用的分类系统,遵循群落学—生态学的分类原则, 采用 3 个主级分类单位,即植被型(高级分类单位)、群系(中级分类单位)和群丛(低级分类单位),各级再设亚级或辅助单位。
采用 GPS、RS 和 GIS相结合的空间信息技术(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以googleearth上的spot影像为基础数据,卫星影像的融合与精校正在 ArcGIS10.2 下完成。依据训练区进行地面类型的遥感解译,编制评价区植被图和土地利用类 | |
型图。 |
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位于滇中高原,根据《云南植被》的植被区划,评价区隶属于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ⅡA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ⅡAii 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地带,ⅡAii-1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区,ⅡAii-1a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元江栲林、云南松林亚区。评价区为丘陵状高原地貌,无高山峡谷,区内气候终年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根据现场考查,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重点集中于煤矿已平整的排土场内, 已无地带性植被(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现在排土场及周边区域已做了部分人工恢复措施,种植了桉树、黑荆树等人工种植植物,排土场周边人为扰动较大,天然植被受人为干扰和破坏较为严重,人工植被和次生的植被类型在评价区分布十分广泛。目前影响范围内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次生灌丛和零星次生林和人工植被。
调查表明评价区内的自然植被类型,可以划分为 4 个植被型、4 个植被亚型和 5 个群系。此外,还有人工植被。
表 3-1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生态环评范围植被类型
起源 | 植被型 | 植被亚型 | 群系 |
自然 | 暖性针叶林 | 暖温性针叶林 | 云南松林 |
稀树灌丛 | 暖温性稀树灌丛 | 含云南松、锥连栎的稀树灌丛 | |
草丛 | 暖温性草丛 | 野青茅-白草草丛 | |
人工 | 人工植被 | 黑荆树林 | |
桉树林 | |||
耕作旱地 |
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的建设影响区域,周围是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区域,村寨、耕地较多,植被类型主要是次生灌丛和次生暖性针叶林。目前,残存的暖性针叶林是封山育林初步恢复后,以云南松为主形成的云南松林,而灌丛主要是由云南松、栓皮栎、槲栎、黄毛青冈、矮杨梅、大白杜鹃等物种形成的。
暖性针叶林是一类以暖性针叶林树种为优势种的森林植被类型,它们多半为旱性或半旱性的森林,在云南广泛分布,成为山地垂直带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分布的海拔范围一般为 800-2800m,个别林地分布范围为 600-3100m。评价区的暖性针叶林为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
1云南松林 评价区的云南松林多为幼龄林,多分布于排土场外围的开旷的山坡,是评价范围内最为广泛的一种植被类型。本项目不占用该植被类型。群落高约 5-8m,盖度在 40%-60%,群落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层。 乔木层高 5-8m,组成树种以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为绝对优势,为建群种,层中偶伴生有华山松 Pinus armand、云南油杉 Keteleeria evelynianai 等。 灌木层高约 0.15-3.5m,较为稀疏,成层不明显,层盖度在 20%-40%。灌木层主要物种为厚皮香 Ternstroemiagymnantheravar. gymnanthera和乌鸦果Vaccinium fragile。 灌木层其他物种还有川梨 Pyrus pashia、多花醉鱼草 Buddleja swssilifolia、炮仗花 Rhododendronspinuliferum 、 华山松 Pinusarmandi 、 水红木 Viburnum cylindricum、小梾木 Cornus paucinervis、细绒忍冬 Lonicera similis、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大白杜鹃 Rhododendron decorum、山樱桃 Cerasus tomentosa、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地石榴 Ficus tikoua 等。 草本层高 0.05-0.4m,层盖度约 10%-70%,主要以禾本科、菊科和蕨类植物为优势。主要成层物种有白茅 Imperatacylindicavar. major、二色香青 Anaphalis bicolor、西南野古草 Arundinellahookeri、东紫苏 Elsholtziabodinieri、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密毛蕨 Pteridiumrevolutum、叉花倒提壶 Cynoglossum zeylanucum、小叶荩草 Arthraxonlancifolius、西南委陵菜 Potentillafulgens、细穗兔儿风Ainsliaeaspicata、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狭叶獐芽菜Swertiaangustifolia、鳞轴小膜盖蕨 Araiostegiaperdurans、一把伞南星 Arisaemaerubescens、牡蒿Artemisiajaponica、多花茜草 Rubiawallichiana、棒头草 Polypogonfugax、红花龙胆 Gentianarhodantha、滇韭 Alliummairei、凤尾蕨 Pterisnervosa、黄鹌菜 Youngia japonica、扭瓦韦 Lepisoruscontortus、西南石韦 Pyrrosiagralla、节肢蕨 Arthromeris lehmannii、紫柄隐子蕨 Crypsinus crenatopinnatus等组成。 3、稀树灌木草丛 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生态环评区域内的稀树灌木草丛就其分布区域 和物种组成上来看,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该植被类型也是分布于吕合排土场外围山坡,物种密集生长,盖度很大,几乎达 100%,群落分层现象不明显,乔 |
木物种多以灌木的状态存在。 含云南松、锥连栎的稀树灌丛 乔木主要为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散生在灌草丛之间,其它乔木物种还可见川梨 Pyrus pashia、锥连栎 Quercus franchetii 等,其高度一般都不超过 5m,几乎所有物种均以灌木形式存在。 群落灌木层的盖度约在 85%-95%之间,高度约在 0.2-4m之间,主要组成物种有云南松 Pinusyunnanensis、锥连栎 Quercus franchetii、铁仔 Myrsineafricana、乌鸦果 Vacciniumfragile、黄毛青冈 Cyclobalanopsisdelavayi、矮杨梅 Myricananta、大白杜鹃 Rhododendrondecorum、亮毛杜鹃 Rhododendronmicrophyton、厚皮香Ternstroemiagymnanthera、地石榴 Ficustikoua、西南菝葜 Smilaxbockii等。 草本层的盖度约 5%-10%,高度约 0.05-0.3m,草本层仅出现在灌木层的“林窗”空隙或群落的边缘,在灌木层生长密集的下层几乎没有任何草本植物出现。草本层主要的组成物种为野青茅 Deyeuxia arundinacea 和二色香青 Anaphalis bicolor。其他物种还有川续断 Dipsacus asperoides、牛口刺 Cirsium shansiense、松毛火绒草 Leontopodium andersonii、黄毛草莓 Fragaria nilgerrensis、缬草 Valeriana officinalis、大花双参 Triplostegia grandiflora、杏叶茴芹 Pimpinella candolleana、叉花倒提壶 Cynoglossum zeylanucum、云南兔儿风 Ainsliaea yunnanensis、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等。 3、草丛 ①野青茅-白草草丛 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生态环评区域的草丛为原生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撂荒形成的,草丛的面积不大,分布在云南松林与云南松林之间空地上。 群落的整体高度在 0.2-1.0m之间,盖度约为 90%以上,主要物种为野青茅Deyeuxiaarundinacea和白草 Pennisetumflaccidum, 其他物种还有二色香青Anaphalisbicolor、 刺芒野古草 Arundinellasetosa松毛火绒草 Leontopodium andersonii、西南委陵菜 Potentillafulgens、微子龙胆 Gentianadelavayi、蓝花参Wahlenbergiamarginata、鞭打绣球 Hemiphragmaheterophyum、野坝子 Elsholtzia rugulosa、密毛蕨 Pteridiumrevolutum等,在草甸上也偶有小的灌木出现,主要为 |
乌鸦果 Vaccinium fragile 、小叶三点金 Desmodium microphyllum 、小叶栒子 Cotoneaster microphyllus 等。 4、人工植被 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的生态环评范围内,特别是 (略) 的两侧, 有该区域较为常见的人工植被,人工植被的组成较为简单。 ①桉树林(幼林) 该区域的桉树林尚处于栽培的初期,栽培时间约 1-2 年。 群落的整体高度约 1-3m,整体盖度约 20%-60%,群落中除了桉 Eucalyptus robusta 之外,还有小铁仔 Myrsine africacna、地石榴(地瓜)Ficus tikoua、车桑子 Dodonaea viscosa、马桑 Coriaria nepalensis、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卵叶悬钩子 Rubus obcordatus 、沙针 Osyris wightiana 、川梨 Pyrus pashia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等本地常见物种。 草本层的盖度约为 10%-30%,高度约在 0.1-0.4m 之间,组成物种主要有密毛蕨 Pteridium revolutum 、 西 南 委 陵 菜 Potentilla fulgens 、 野 艾 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 黄 腺 香 青 Anaphalis aureopunctata 、 紫 茎 泽 兰 Ageratina adenophora、星毛繁缕 Stellaria vestita、大花双参 Triplostegia grandiflora、细柄草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小鱼眼菊 Dichrocephala benthamii、辣子草 Galinsoga parviflora、小金梅草 Hypoxis aurea 等。 ②黑荆树林 群落的乔木层高度约 8-12m,盖度约为 60%,组成物种仅黑荆树 Acacia mearnsii。 灌木层的高度约在 0.5-1.5m 之间,盖度约为 30%,主要组成物种有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矮杨梅 Myrica nana 、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var. gymnanthera、南烛 Lyonia ovalifolia var. ovalifolia、小梾木 Cornus paucinervis、川梨 Pyrus pashia、山杨 Populus davidiana、地檀香 Gaultheria forrestii、沙针 Osyris wightiana、长托菝葜 Smilax ferox 等。 草本层的高度约在 0.1-0.4m之间,盖度约为 65%,组成物种有大王马先蒿 Pedicularisrex、刺芒野古草 Arundinellasetosa、白茅 Imperatacylindicavar. major、黄鹌菜 Youngiajaponica、马兰 Kalimerisindicavar. indica、滇龙胆 Gentiana |
rigescens 、 椭圆叶花锚 Halenia ellipticavar. elliptica 、 蓝花参 Wahlenbergia marginata、野坝子 Elsholtzia rugulosa、葱状灯心草 Juncus allioides、蟋蟀草 Eleusine indica、凤尾蕨 Pteris nervosa、大果隐子蕨 Crypsinus griffithianus、石松 Lycopodium clavatum 等。
环境影响评价区位于滇中高原,区域气候属于干湿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 75 科,180 属,220 种(蕨类植物 4 科,5 属,5 种,按秦仁昌 1978 年系统排列。裸子植物 2 科,2 属,3 种,按郑万均系统排列。被子植物 69 科,173 属,212 种,按哈钦松系统排列。)(见附录植物名录部分)。
表 3-2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调查区域物种组成数量表
类别 | 科 | 属 | 种 |
蕨类植物 | 4 | 5 | 5 |
裸子植物 | 2 | 2 | 3 |
被子植物 | 69 | 173 | 212 |
总计 | 75 | 180 | 220 |
环境影响评价区位于滇中高原,区域气候属于干湿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范围内,现有维管植物 245 种,它们分属于 85 科,194 属(见附录植物名录部分)。
表 3-3南华县吕合排土场光伏项目调查区域物种组成数量表
类别 | 科 | 属 | 种 |
蕨类植物 | 10 | 12 | 19 |
裸子植物 | 2 | 3 | 4 |
被子植物 | 73 | 179 | 222 |
总计 | 85 | 194 | 245 |
经过实地调查,对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 年)、《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 年),结合现场调查,野外调查未发现区域局域分布的物种。本项目评价区内没有国家级及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分布。评价区内的特有成分多为中国特有种,特有属少,没有狭域分布的物种。
根据云南省林业厅文件云林保护字(1996)第 65 号《关于印发云南省古树名木名录的通知》和实地踏查结果,评价区内没有珍贵稀有的名木古树。
1.2.4 资源植物 评价区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资源植物,但大多数的资源植物资源蕴藏量不高,没有深加工和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很多的资源植物仅限于当地居民少量利用, 或者仅仅记载于一些文献。评价区内分布的主要资源植物有以下种类(部分栽培的资源植物也包含在内): ①材用植物:云南松、黑荆树、华山松、牛筋条、旱冬瓜、桉等 ②淀粉植物:薯蓣科植物等。 ③药用植物:糯米团、云南娃儿藤、多花茜草、蓝花参、鸡蛋参、小金梅草 等。 ④花卉和绿化植物:西南金丝桃、露珠杜鹃等。 ⑤油脂植物:青刺尖等。 ⑥香料植物 香薷属植物等。 ⑧野生水果及蔬菜:密毛蕨、地石榴、大白花杜鹃、卵叶悬钩子等。
本次环评*生动物调查方法为现场访问和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评价单位课题组于 2022 年 3 月两次对评价区及邻近地区的*栖脊椎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野外调查中,主要观察记录了*栖脊椎动物的生境状况;鸟类调查主要使用双筒望远镜观察记录;向当地居民询问有关野生脊椎动物的情况;调阅了元阳县收集的相关资料;并查阅和收集了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
野外调查工作的重点为工程影响的区域,本次生态影响评价区范围为:光伏矩阵区域、新 (略) 、弃渣场、施工场地、 (略) 等工程占地区及上述工程区外延 200m 范围的区域,升压站外延 500m 的范围,其次是与评价区相邻的地区。
主要调查评价区内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种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情况。 |
1.3.2 *生动物现状 1、评价区*生野生脊椎动物种类组成 据实地调查访问及生境分析,评价区有*生野生脊椎动物 77种;其中两栖 类 1目 4科 5属 6种;爬行类 2目 6科 7属 8种;鸟类 9目 21科 41属 51种; 哺乳类 5 目 8 科 11 属 12 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 2 种,有省级保护动物 1 种,详见表 3-4。 根据上述各种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评价区分布有*栖脊椎动物 87 种, 具体分布在各纲中的数量状况,参见附录。 表3-4 评价区*栖脊椎动物各纲下分类阶元数量 | |||||
项 目 | 目 | 科 | 属 | 种 | |
两栖类 | 1 | 4 | 5 | 6 | |
爬行类 | 2 | 6 | 7 | 8 | |
鸟类 | 9 | 21 | 41 | 51 | |
哺乳类 | 5 | 8 | 11 | 12 | |
小计 | 17 | 39 | 64 | 77 | |
1.种类和数量 (1) 两栖类 根据对评价区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区分布有两栖动物 6 种,隶属 1 目 4 科 5 属(见附录)。
根据对评价区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区可能分布有的爬行动物:多疣壁虎、云南龙蜥、蜓蜥、八线腹链、棕网腹链、眼镜蛇、中华斜鳞蛇、竹叶青等 8 种,隶属 2 目 6 科 7 属(见附录)。
根据对评价区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区可能分布的鸟类有:[黑]鸢、红隼、环颈雉、红腹角雉、山斑鸠、大绯胸鹦鹉、大杜鹃、灰椋鸟、红胸啄花鸟、大山雀、普通翠鸟等 51 种,隶属 9 目 21 科,41 属(见附录)。
根据对评价区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评价区分布有哺乳动物 12 种,隶属 5 目 8 科 11 属(见附录)。 2.区系特点 |
在评价区分布的 6 种两栖动物全部为东洋界及古北东洋两界广布成分,未发 现有古北界成分分布。在 6 种两栖动物中,西南区的物种占优势有 2 种,华南区 的物种占优势有 1 种;东洋界广布种有 1 种,占全部两栖类种数的 16.67%。古北东洋两界广布两种,占全部两栖类种数的 33.33%。
在评价区分布的 8 种爬行动物中,全部为东洋界种类,在东洋界种类中,西 南区种类有 6 种,占全部东洋界爬行动物种数的 50%;华南区种类有 6 种,占全部东洋界爬行动物种数的 50%;无华中华南区种类。
资料分析表明,无论从全部鸟类来看还是从繁殖鸟类来看,东洋种都占优势, 在一半以上(见表 3-5),此外,古北界种占有相当的比例。 表3-5 评价区鸟类区系从属分析 | |||||
区系从属 | 东洋界 | 古北界 | 广布种 | 小计 | |
种数 | 29 | 4 | 18 | 51 | |
% | 56.86 | 7.84 | 35.29 | 100.0 | |
(4)哺乳类 在评价区分布的 12种哺乳动物中,都为东洋界种类。东洋广布种有 4种, 占全部东洋界种数的 33.33%;西南区种类有 7种,占全部东洋界种数的 58.33%; 华南区种类 1种,占全部东洋界种数的 8.33%;无华中区种类分布;也无华中华南区种类分布。 3.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在评价区分布的 6 种两栖动物中,无国家级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在评价范围内可能分布的爬行动物 8 种,无国家级野生重点保护动物和区域特有种分布,仅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眼镜蛇一种分布。 眼镜蛇 Najanajakaouthia生活于山谷、山间小台地及山坡,常见于树洞, 蚂蚁堆中;吃鸟卵和小型脊椎动物。具有混合毒,可主动攻击人类。分布在评价 |
源状况为常见种,不存在种群资源濒危的威胁。
在评价区内分布的 51 种鸟类中,没有区域特有物种分布,但有黑鸢、红隼 和斑头鸺鹠 3 种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布。 黑鸢 俗称老鹰,体形中等,羽毛主要呈黑褐色,飞羽基部白色,形成翅下明显块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尾呈叉状。鸢是一种常见的猛禽,不论山区或平原, 农村或城镇都容易发现。它多单个栖息于高大的树木顶部,电线杆顶端,或建筑物顶部。鸢的视觉敏锐,一旦发现猎物,俯冲直下,抓获猎物后迅速腾空飞去, 它的食物主要有蛇类,老鼠和昆虫。中国全国皆有分布,项目区内广泛分布。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 红隼 雄鸟头顶至后颈灰,并具黑色条纹,背羽砖红色,布有黑色粗斑,尾羽青灰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及棕白色端缘,外侧尾羽较中间尾羽短,呈凸尾型。以昆虫、两栖类、小型爬行类、小型鸟类和小型哺乳类为食。甚常见留鸟及季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及西北;亚种 interstinctus 为留鸟,除干旱沙漠外遍及各地,在项目区广泛分布。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 斑头鸺鹠 俗称猫头鹰,体小而遍具棕褐色横斑,常光顾庭园、村庄、原始林及次生林,通常营巢于树洞或天然洞穴中。主为夜行性,但有时白天也活动, 多在夜间和清晨作叫。斑头鸺鹠在项目区分布较广。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
在评价区分布的 12 种哺乳动物中,无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 也没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易危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表3-6 评价区可能出没的珍稀濒危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
类别 | 序号 | 种名 | 保护级别 | |
爬行类 | 1 | 眼镜蛇 Najanajakaouthia | 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 |
鸟类 | 2 | 黑]鸢 Milvus migrans | 国Ⅱ | |
3 |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 |||
3 | 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 |||
4.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评价 评价区内的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评价结果如下: (1)种群小,无资源优势 |
在评价区内目前共记载*栖脊椎动物 77 种,但种类的特点是种群小。由于脊椎动物各个类群均存在种群小数量少,难以形成一定的资源规模。但是,因区域人为活动影响大,上述 77 种脊椎动物已适宜了伴人的栖息环境,不存在对环境特别敏感的种类,不存在物种资源稀少的物种,物种灭绝的可能性较小。
在评价区及其周围地区,小型兽类,尤其是啮齿类活动痕迹十分多,而且种类和数量均较丰富,该类群有云南兔、红颊长吻松鼠、滇绒鼠、社鼠、小家鼠等种类。
评价区因人为活动频繁,至区域生态系统被人工植被系统取代,动物生境被破坏;致使在评价范围内记录的 77 种*生脊椎动物中仅有黑鸢、红隼和斑头鸺 鹠 3 种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布,以及眼镜蛇 1 种云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哺乳类中无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类群中均无局限分布于评价区的特有属、种。 1.3.3 生态环境现状小结 评价区是一个中低山沟谷的生态景观,现有植被受人类干扰和破坏较为明显。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位于滇中高原,根据《云南植被》的植被区划,评价区隶属于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ⅡA 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ⅡAii 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地带,ⅡAii-1 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区,ⅡAii-1a 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元江栲林、云南松林亚区。该区域及海拔范围的地带性原生植被应该属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以滇青冈为主的常绿栎林。但是,南华县是云南省人口较多的县之一,由于历史悠久的农业、交通等人为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受影响的地带性原生植被已经荡然无存,目前影响范围内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次生灌丛和零星次生林和人工植被。 本工程评价区记录维管束植物 85科,194属,245 种;无国家级和省级野生 保护植物分布;未发现评价区内有名木古树和区域狭域物种分布。物区系上,评价区位于古热带植物区,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性质为亚热带性质。评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第 6.2.1.1条“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优先选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公告中的数据或结论”。本次评价收集了楚雄州生态环境局2020 年 9 月 10 日发布的《楚雄州 2020 年度环境状况公报》相关数据资料监测数据列于下表。
表 3-7 2020 年度南华县城区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单位:μg/m3
价区内植物种类成分反映的热带性质十分明显,温带成分较少,表现出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征。 在评价区内目前共记载*栖脊椎动物 77 种,但种类的特点是种群小。由于脊椎动物各个类群均存在种群小数量少,难以形成一定的资源规模。但是,因区域人为活动影响大,上述 77 种脊椎动物已适宜了伴人的栖息环境,不存在对环境特别敏感的种类,不存在物种资源稀少的物种,物种灭绝的可能性较小。评价河段分布的 7 种鱼类中,没有发现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及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种类。也没有发现流域中典型的长距离洄游性鱼类。没有仅分布于龙川江水域中的特种鱼类,为常见种类。 总的看来,本工程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质量一般,生态环境不敏感。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涉及到的地表水体主要为白衣河、刘麦地水库、老马冲坝塘、龙川江, 白衣河为龙川江左岸支流。根据云南省楚雄州水务局《楚雄州水功能区划 (2016 年 12 月)》的相关规定,“龙川江属长江流域,龙川江南华-楚雄工业、农业用水区:由南华毛板桥水库至楚雄青山嘴水库库区起始,全长 42.2km。该区域集中了南华县及楚雄东瓜镇有色金属矿、煤矿、化肥、制糖、铁合金及日用品等工业用水,同时还有部分农灌用水。现状水质为Ⅳ类,水质目标为Ⅲ类;”经调查,由毛板桥水库坝址至青山嘴水库库尾 2019 年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Ⅲ类水质标准,白衣河、刘麦地水库、老马冲坝塘无相关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支流不低于干流的原则,故项目区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本次评价收集了《楚雄州 2020 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相关数据资料,2020 年,楚雄州地表河流(湖库)水质中,南华县毛板桥水库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状况为良好。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属于达标区。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基本污染物达标判定 项目位于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杨家冲,属于农村地区,不涉 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
分析项目 | 监测值 | 执行标准 | 达标情况 | |
SO2 | 年平均浓度 | 15 | 60 | 达标 |
NO2 | 11 | 40 | 达标 | |
PM10 | 21 | 70 | 达标 | |
PM2.5 | 12 | 35 | 达标 | |
O3 | 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第 90 百分数浓度值 | 72 | 160 | 达标 |
CO | 第 95 百分数浓度值 | 0.7mg/m3 | 4mg/m3 | 达标 |
根据上述监测数据,2020 年南华县 SO2、NO2、CO、O3、PM10和 PM2.5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及修改单的要求。因此, 项目所在区域判定为达标区。
监测点位:设置 1 个大气监测点,下屯小村。监测指标:颗粒物(TSP)。
监测时间和频率:连续监测 3 天,2022 年 3 月 4 日~3 月 6 日。
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见表 3-8。
表3-8 其他污染物(TSP)现状监测和评价结果
监测点位 | 采样时间 | 检测浓度(μg/m3) | 标准(μg/m3) | 达标情况 | |
下屯小村 | 2022.3.4 | 00:00-24:00 | 131 | 300 | 达标 |
2022.3.5 | 00:00-24:00 | 153 | 300 | 达标 | |
2022.3.6 | 00:00-24:00 | 114 | 300 | 达标 |
根据上表,TSP 监测因子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工程区地处乡村地区,该项目所在地属于声环境质量 2 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区标准。评价区内没有工业企业,因而无大的
噪声污染源。
建设单位委托云南地矿 (略) 对下屯小村以及升压站四周进行声环境质量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监测点位:下屯小村以及升压站四周。监测指标:等效连续 A 声级。
监测时间和频率:连续监测 2 天,每天昼夜 2 个时段。
表3-9 噪声检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dB(A)
日期 | 监测点位 | 时间 | 噪声值 | 主要声源 | 执行标准 | 达标情况 |
2022 年 3 月 4 日 | 下屯小村 | 昼间 | 51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夜间 | 46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东 | 昼间 | 46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1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南 | 昼间 | 53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5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西 | 昼间 | 45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0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北 | 昼间 | 45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1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2022 年 3 月 5 日 | 下屯小村 | 昼间 | 50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夜间 | 44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东 | 昼间 | 45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0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南 | 昼间 | 52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3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西 | 昼间 | 44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39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
升压站北 | 昼间 | 45 | 环境噪声 | ≤60 | 达标 | |
夜间 | 40 | 环境噪声 | ≤50 | 达标 |
综上,工程升压站所在区域以及敏感点处声环境现状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标准。
本次环评委托云南云南 (略) 于 2022 年 3 月 5 日,对项目区域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3-10 电磁环境的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
监测时段 | 监测点位 | 工频电场强度(V/m) | 磁感应强度(μT) |
2022 年 3 月 4 日 | 升压站拟建厂址中心 | 0.201±0.013 | 0.0118±0.0010 |
2022 年 3 月 4 日 | 下屯小村 | 49.890±0.060 | 0.0354±0.0020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 4000 | 100 | |
达标情况 | 达标 | 达标 |
由上表可知,由表可知,工程拟建升压站区域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值能够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相关规定:公众曝露工频电场强度限值为 4kV/m,公众曝露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为 0.1mT。 6、地下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附录 A可知, 本项目属于“电力-其他能源发电-并网光伏发电”,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Ⅳ 类。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项目不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 7、土壤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附录 A 中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其他”属于 IV 类项目,本项目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综上分析,本项目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 |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 题 | 项目为新建项目,没有与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 根据现场踏勘和咨询,项目占地及周边 200m 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地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也无珍稀动植物分布。故本项目不设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声环境及地表水保护目标,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进行确定。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主要为项目周边 500m范围内的敏感点;声环境评价范围主要为项目周边 50m范围内的敏感点。保护目标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
表3-11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 |||||||||||
环境要素 | 名称 | 坐标(°) | 保护对象 | 保护内容 | 环境功能区 | 与管线/设备的方向/ 距离(m) | 居民户数/人数 | ||||
东经 | 北纬 | ||||||||||
环境空气 | 白衣村 | 101°21′20.599″ | 25°9′59.369″ | 居民区 | 环境空气 | 环境空 气质量二级 | 东 南 面 , 390m | 58 户/187 人 | |||
张家村 | 101°21′14.921″ | 25°10′30.113″ | 居民区 | 环境空气 | 环境空 气质量二级 | 东北面, 340m | 27 户/93 人 | ||||
下屯小村 | 101°20′20.153″ | 25°9′44.653″ | 居民区 | 环境空气 |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 | 西南面, 381m | 36 户/126 人 | ||||
地表水环境 | 刘麦地 水库 | 101°21′4.223″ | 25°10′28.839″ | 水库(农灌功 能) | III 类水 体 | 东北侧, 230m | / | ||||
老马冲 坝塘 | 101°20′27.993″ | 25°10′26.193″ | 坝塘(农灌功 能) | III 类 水体 | 西北侧, 360m | / | |||||
白衣河 | / | / | 河流 | III 类水 体 | 东侧, 260m | / | |||||
评价标准 | 一、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 项目位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修改单中二类区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 3-12。 表3-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μg/m3 2、水环境 项目区域附近地表水体为白衣河、刘麦地水库、老马冲坝塘、龙川江。刘麦地水库、老马冲坝塘在白衣河上游,白衣河汇入龙川江。根据云南省楚雄州水务 局《楚雄州水功能区划 (2016 年 12 月)》的相关规定,“龙川江属长江流域, |
龙川江南华-楚雄工业、农业用水区:由南华毛板桥水库至楚雄青山嘴水库库区起始,全长 42.2km。该区域集中了南华县及楚雄东瓜镇有色金属矿、煤矿、化肥、制糖、铁合金及日用品等工业用水,同时还有部分农灌用水。现状水质为Ⅳ类, 水质目标为Ⅲ类;”经调查,由毛板桥水库坝址至青山嘴水库库尾 2019年已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白衣河、刘麦地水库、老马冲坝塘、龙川江无相关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支流不低于干流的原则,故项目区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标准值如下: 表3-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 3、声环境 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区标准。 表3-1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 |||||
类别 | 昼间 | 夜间 |
2 类 | 60 | 50 | |||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 施工期:项目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不外排。运营期:升压站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连同其它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 理后,一同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 (GB/T*-2020)中绿化标准后回用于升压站内绿化、洒水降尘,不外排。执行标准值如下: 表3-15 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单位:mg/L 2、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即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 运营期:升压站食饮油烟排放执行《饮食油烟排放标准》(*) 表 2 中的小型标准。 表3-1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3、噪声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表3-1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 运营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 类标准。 表3-1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 4、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本项目属于交流输变电项目,工作频率为 50Hz,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工频电场采用公众曝露电场强度控制限值 4KV/m;工频磁场 |
采用公众曝露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 100μT 为评价标准。 5、固废标准 施工期以及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暂存过程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2020)要求。 危险废物临时贮存时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 年第 36 号)相关标准要求。 | |
其他 | 无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的建设内容为场内 (略) 施工,太阳能电池阵列区场地平 | |
整、基础施工、临时表土堆场、排水沟、临时施工场地、升压站的建设;电缆敷设、 | |
(略) 敷设、太阳能电池板及电气设备的安装。 (略) 修建、土石方开挖及回 | |
填、建设施工材料运输时将产生粉尘,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将产生噪声,建设过程中 | |
还将产生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等,同时施工中将破坏地表植被和产生水土流失等。 | |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 | |
项目施工对附近区域植被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土地占用导致土地利用类型的改 | |
变,同时地表开挖、清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的影响及水土流失几个方面。 | |
(1)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 | |
工程总占地面积 64.41hm2,其中永久占地 6.56hm2,临时占地 57.85hm2。包括光 | |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伏场区 58.45hm2(其中光伏方阵区 49.30hm2,电气设备区 0.04hm2,围墙区 0.13hm2, 未利用地区 8.98hm2),升压站区 0.65hm2, (略) 区 0.11hm2( (略) 区占地共0.85hm2,其中 0.74hm2 (略) 重合,此部分不再重复统计), (略) 区 5.2hm2, 施工生产生活区 0.35hm(2临时占用光伏场区,属于重复用地)。工程占用林地 8.17hm2, 交通运输用地 5.37hm2,工矿用地 50.87hm2。 |
1)本项目占用土地类型以林草覆盖率较低的灌木林地、草地、工矿用地为主,占 | |
地内林地为吕合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林,存在一定的原生水土流失,占用林草覆盖率 | |
高、水土保持功能强的有林地面积小,较大程度减小了对当地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 | |
造成的影响。 | |
2)本项目为“农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建成后利用光伏支架下部空间以及光伏支架 | |
之间间隙种植草本类经济作物、恢复植被,确保不改变占用宜林地的林地性质,对当 | |
地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能够得到恢复补偿。 | |
3)项目区占地类型中林地区域主要位于光伏场区南侧,现状为自然山体,植被覆 | |
盖度大于75%,表土资源较好。光伏方阵施工区域主要为光伏板基础,其他区域扰动 | |
较轻,建设仅对现有林木进行清理后进行撒草绿化,不考虑表土剥离。光伏方阵区周 | |
边未利用地区仅对现有林木进行清理后进行撒草绿化,不考虑表土剥离,减小了工扰 |
动地表面积。
综上所述,本项目占地考虑了占地最小、扰动地表最少的原则,绝大部分占地不改变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使项目建设对原地表、植被影响降到了最低,对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不会造成大的改变。
项目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升压站、 (略) 、 (略) 、支架基础建设过程中对原有的地表进行清理平整过程中对现有的地表植被进行清理,导致原有地表植被不复存在。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所在区植物覆盖率较小,无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项目的建设会对植物生境范围减小,项目区将会架起大量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这些组件遮光影响大面积的区域。光伏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原有的植被会受到较大影响, 但由于项目区占地范围内自然条件较差,植物资源较少,现状植被主要是稀树灌草丛和灌丛等,生产力较低,对当地植物资源的数量及利用方式产生影响很小。 项目区植物均为周围环境常见种类,不会造成植物种类灭绝。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 (1992年)、《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年)等资料,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拟建项目区内无狭域特有动物和植物,项目建设施工对保护动植物无影响。项目建设期间将对光伏阵列下方及露天空隙进行土地翻整, 原有植被将会被部分铲除,建设期间区域植被覆盖率会下降。但随着农业工程实施后, 植被覆盖率会得到恢复。
工程对*生脊椎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占地和开挖对生境的破坏,以及施工机械噪声的干扰等。由于爬行动物活动范围狭小,施工占地和开挖将可能破坏蛇目种类的洞穴和栖息地,迫使它们向外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场所;兽类因活动能力较强,受到施工干扰后将会迁移到较远的安全地带,场区无大型兽类的活动踪迹,主要为啮齿 类小型种类,该类动物受到影响后会远离项目区至其他山体进行觅食。鸟类具有较强 |
的趋避能力,会飞离项目区,重新寻找周边新的适宜生境和栖息地,因此,电站施工和运行不会造成当地鸟类物种灭绝或数量锐减,也不会造成鸟类多样性的明显降低。从长远看,*生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会有可预见的较大变化,动物在施工活 动等各种干扰增大的条件下均可以逃离而不致造成个体死亡。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外迁,但由于当地大多数动物密度不高,且被破坏的栖息地在当地所占比例有限,所以项目建设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间接影响并不严重。 (4)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根据《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可知,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类型为水力侵蚀, 水土流失的预测时段为项目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 工程建设过程中共产生挖方 *m3(其中含表土剥离 1440m3),填方 *m3(其中绿化覆土 1440m3),挖方全部回填利用,无永久弃方产生。工程扰动地表面积为 64.41hm2,损坏植被面积 46.50hm2;分析时段内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 64.41hm2,施工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 64.41hm2,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 60.74hm2;项目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 3538.81t,原生水土流失量为717.32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 2821.49t。光伏场区新增水土流失量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 92.06%,主要是光伏场区占地面积较大造成的,升压站设置的表土堆场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区域。
项目区原地貌植被主要为林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本项目建成过程中扰动地表面积为64.41hm2。项目建设会使大面积的水土保持设施遭到破坏,林草覆盖度降低,影响局域生态环境。项目建设 (略) 沿 (略) 较多,施工活动中发生的较大规模土石方开挖很少,对原地形产生严重扰动较小。项目施工会使原地表土层受到破坏,再加上林草覆盖度降低,会使地表土壤理化性质下降、抗蚀能力减弱, 水土流失剧增。项目建成后,光伏板汇集降雨形成地表径流,减少了雨水的下渗,造成降水损失。项目区内的硬化面积与建设前相比增加较多,地表径流有所增加,但项目为光伏+农业种植的复合型项目,光伏板下种植农业,植被覆盖面积较现状稍有减少, 但不会造成大面积降低,对涵养水源能力影响小。
工程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与工程本身的安全息息相关。工程建设扰动地表,产生 |
的大量土石方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造成水土流失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工程的安全运行,也对会今后的运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5)对周围耕地和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光伏电站施工期对周围农作物的影响主要来源施工扬尘对周围农作物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对场地洒水降尘、设置临时围挡、对散体材料和开挖形成的裸露面采取临时遮盖等防尘措施后,项目施工对周边农户耕作和农作物生长影响不大,且施工时间较短,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农作物影响较小。 2、施工期废气影响 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及装修时产生的废气。 (1)施工扬尘 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为扬尘。在项目的建设施工中,由 (略) 的修建、基础开挖、回填土石方、配套设施建设和及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堆放等会产生不同影响程度的扬尘,污染因子为 TSP,扬尘的产生量与施工方式、土壤含水量、气象条件等有关。 本 (略) 修建期间,会导致地表裸露,产生少量扬尘;项目升压站建设、光伏支架基础 (略) 直埋敷设基础等开挖过程中也会产生扬尘。由于升压站区占地面积较小,光伏阵列基础面基础面较小,且施工强度小,且分布不集中,因此项目开挖土石不大,扬尘产生量不大;项目临时施工场地会堆放少量水泥和沙石,本工程建构物施工量不大,就地堆放在施工临建场地处,也会产生少量扬尘。项目扬尘的影响范围一般为 500m范围,根据现场调查项目 500m 范围内的敏感目标较少(具体见本报告表 3-11),为减轻项目施工对敏感点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在大风天气施工, 施工期间应在临近敏感点一侧设置临时围挡,对施工区域进行洒水降尘,对散体物料堆放区 (略) 进行临时遮盖、对土石方及时回填压实等措施后,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减缓。 另外,项目施工期运输砂石、水泥、电气设备等的运输 (略) (略) 上行驶时 (略) 扬尘污染,其中大部分扬尘颗粒较大,形成降尘,主要影响近距离 50m 范围。 (略) 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 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项目运输施工材料的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会途径多个村庄, |
为减小 (略) 沿线村庄的影响,为减小 (略) 沿线敏感点的影响,项目运输车辆应采用篷布遮盖、严禁超载,防止砂石、水泥等散体材料洒落,产生二次扬尘, 同时 (略) 段应减速行驶,并安排专人定期 (略) 进行维护清扫、洒水降尘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对周围村庄影响不大。 项目拟设置 1 个临时表土堆场,为防止风蚀起尘,表土堆场应设置临时拦挡,并采用彩条布进行临时苫盖,堆土场表土装卸作业过程中进行洒水降尘,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临时表土堆场产生的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设置移动式混凝土拌和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布置,混凝土拌和系统布置的位置应尽量远离村庄居民点,并采取围挡措施,防止扬尘污染,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混凝土拌和系统产生的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污染是短期的,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场地的覆盖、道路、建筑物的形成,项目内的绿化完成等,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也就随之结束。
本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及其它燃油机械施工时产生的废气,其中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NOx、CO 及 CHx等,会对环境空气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机械废气具有间断性产生、产生量较小、产生点相对分散、易被稀释扩散等特点。项目区处于半山坡地形,周边无特别高的山体,有利于大气扩散,一般情况下,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废气污染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项目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同时在施工机械的选型上考虑相应的环保型产品,主要使用轻质柴油或电作为能源,不得使用劣质燃料。
施工期的室内装修主要为升压站区域生产及综合楼装修。在装修过程中焊接和粉刷过程中会产生少量装修废气,产生量少,装修时间较短,装修废气随着装修的结束而消失。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项目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3、施工废水影响 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废水、施工生活污水、雨季径流。 (1)建筑施工废水 项目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有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废水 pH 值较高,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 |
项目混凝土养护时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产生量较少。参照《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9),建筑业用水定额,房屋工程建筑框架结构以每1m2 建筑面积总用水量为 1.5m3 估算,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 5%估算,本项目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 1576.33m2(包括生产及生活用房、35kV 配电室、辅助房、配电设备基础、事故油池等建构筑物),则本项目施工总用水量约 *.5m3,废水的产生量约为118.2m3。项目房屋构筑物施工期为 2 个月,每天产生量约 1.97m3/d,其中主要污染因子为 SS,悬浮物浓度为 500mg/L~1500mg/L,pH 值 9~12。项目拟在项目施工场区设置 1 座 3m3 的沉淀池,用于处理施工养护废水,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用水和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不大。 混凝土拌合系统废水主要来源于每天换班时砼转筒和料罐冲洗废水,混凝土生产废水的排放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小、间歇集中排放等特点,混凝土转筒和料罐每次冲洗生产的污水量约 0.5m3,浓度约 5000mg/L,pH 值在 12 左右,该部分废水经中和沉淀处理后,循环回用到拌和工序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光伏阵列区施工仅建设光伏板和电缆等少量工程,施工期不产生建筑施工废水。
项目施工工期6个月,施工人数平均约200人/d,施工人员均为周边的村民,施工人员均不在场内食宿,施工场区设置旱厕。生活用水按10L/d·人,用水量为2m3/d。生活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生活污水量为1.6m3/d、1584m3,产生的生活用水均为清洁废水,产生的清洁废水收集于沉淀 (略) 洒水降尘,生活污水量较小与施工废水合用一个沉淀池;产生的粪便排入旱厕后定期清掏用于农田施肥。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BOD5、CODCr、氨氮、SS等,为避免给环境带来污染,施工人员均为周边的村民,施工人员均不在场内食宿。环评要求:施工场区设置1个旱厕, 用于收集粪便。生活污水为清洗手废水,收集于沉淀 (略) 洒水降尘,生活污水量较小与施工废水合用一个沉淀池;产生的粪便排入旱厕后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产生废水均经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
项目场内基础开挖会形成裸露面,在施工期遇到下大雨,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等形成的泥浆水,会携带大量泥沙、水泥、油类及其它地表固体污染物。当其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水体污染,致使水体水质下降。由于项目场地区域坡陡, 面积较大,地表径流产生量较大,但项目动土部分主要 (略) 、升压站、逆变器及少量光伏列阵支架施工,动土面积相对较小,径流的面源污染相对较小。雨天形成的地表径流会通过低洼处流入周围的排水沟,其污染物主要为SS。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所在的排土场内排水去向主要分两块,东侧、南侧汇水 (略) 排水沟截排引至下游经沉砂池沉淀后排入东侧白衣河;西侧、北侧汇水 (略) (略) 排水沟截排引至排土场下游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自然沟箐,区域地表径流及水系最终进入龙川江。整个项目区的雨季径流不会进入水库和坝塘,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排土场厂区内、排土场周边已经设置了排水沟,末端设置了沉砂池,场区雨水经沉砂池沉淀处理后,雨水径流中SS的浓度将大幅度降低,对项目周边水环境影响不大。 由于施工期废水影响为短期影响,施工结束后即可终止,因此本项目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废水不会对周围地表水体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4、施工噪声影响 ①施工机械噪声源强 项目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场内升压站和逆变站建设、运输施工材料和设备等,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和车辆运输噪声。具体噪声源强值见表 4-1。 表4-1 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源强 | |||||
施工阶段 | 设备名称 | 噪声源强 dB(A) | |||
土石方阶段 | 挖掘机 | 86 | |||
推土机 | 85 | ||||
基础施工阶段 | 混凝土搅拌机 | 85 | |||
手风钻 | 90 | ||||
振动打夯机 | 75 | ||||
空压机 | 85 | ||||
主体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阶段 | 混凝土插入式振动器 | 83 | |||
电锯 | 95 | ||||
安装、装修阶段 | 液压升降小车 | 75 | |||
手工电弧焊机 | 65 | ||||
砂轮机 | 92 | ||||
电钻 | 82 | ||||
切割机 | 93 | ||||
交通运输车辆噪声 | 自卸式运输车 | 80 | |||
压路机 | 81 | ||||
运水车 | 75 |
30T 汽车吊 | 85 | ||||
②施工机械噪声预测模型 项目施工期装修阶段单台设备噪声值最大,约 95dB(A),但由于装修施工多在室内进行,施工噪声经过墙体隔音、距离衰减、空气吸收后噪声值可降低。项目主体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阶段噪声值相对较大,但是主体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阶段,人工施工环节较多,使用机械设备较少。基础施工阶段,由于本项目基础施工阶段工程量较小,噪声影响时间不长,因此,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取土石方阶段机械噪声源强进行预测。 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 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衰减。用 A 声级进行预测时,其预测模式如下: Lp(r)=Lp(r0)-(Adiv+ Abar+Aatm+Agr+ Amisc) 式中,Lp(r)-距声源 r 处的 A 声级; Lp (r0)-参考位置 r0 处的 A 声级; Adiv-声波几何发散所引起的 A 声级衰减量, 即距离所引起的无指向性点 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为:Adiv=20lg(r/r0); Abar-屏障物所引起的的 A 声级衰减量, 屏障物通常包括建筑物墙壁的阻 挡、建筑物声屏障效应以及植物的吸收屏障效应等,对于产生阻挡的植物而言,只有通过密集的植物丛时,才会对噪声产生阻挡衰减作用。 Aatm-空气吸收所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其计算公式为:Aatm=αΔr/100,其值与温度、湿度以及噪声的频率有关,一般来讲,对高频部分的空气吸声系 数很大, 而对中低频部分则很小,Δr是预测点到参考位置点的距离, 当Δr<200m时, Aatm 近似为零,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Agr-地面效应所引起的 A 声级衰减量。 Amisc-附加 A 声级衰减量,附加声级衰减包括通过工业场所、房屋群的衰减等。一般情况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不需考虑风、云、雾及温度梯度所引 起的附加影响。 多个机械同时作业的总等效连续 A声级计算公式为: 式中 Lpi-预测点(r)处,第 i倍频带声压级,dB; |
ΔLi-第 i 倍频带的 A (略) 格修正值,dB,本项目取 0;
Leq
0.1Leqg
式中:Leq—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预测值,dB(A); Leqg—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 Leqb—预测点的背景值,dB(A)。
③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结果
表4-2 单台机械设备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A)
机械类型 | 噪声预测衰减值 | |||||||
5m | 10m | 20m | 30m | 50m | 100m | 150m | 200m | |
挖掘机 | 72 | 66 | 60 | 56 | 52 | 46 | 42 | 40 |
推土机 | 71 | 65 | 59 | 55 | 51 | 45 | 41 | 39 |
由土石方阶段单台机械设备噪声预测值及项目平面布置图分析可知,项目各光伏矩阵区、升压站区,离厂界距离约 10m 以外,施工期厂界噪声值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70dB(A)的要求。
由于项目施工周期较短,噪声源强不大,噪声影响属于间断性发生,同时项目施工期应提前告知周围村庄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夜间禁止施工,运输车辆通过临近村庄敏感点时减速行驶。在采取上述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可接受,噪声影响将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粪便等。
建筑垃圾主要由废弃混凝土、废碎砖瓦砾、废电缆、废木材以及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瓷砖、石块、玻璃、涂料、包装材料等组成。项目建筑主要为升压站内的综合楼、门卫室等,工程量较小,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少。
拟建项目建筑施工人员每天平均 200 人,大多数施工人员为周边村民,其中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以 20 人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 0.5kg/(人·d)计算,施工人员
产生的生活垃圾为 100kg/d,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为塑料袋、废纸等。区内设置若干垃圾桶,产生的垃圾集中收集至附近村庄统一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产生的粪便统一收集于旱厕,旱厕粪便定期清掏绿化。
根据《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可知,工程建设过程中共产生挖方 *m3(其中含表土剥离 1440m3),填方 *m3(其中绿化覆土 1440m3),挖方全部回填利用,无永久弃方产生。弃渣属人工塑造的松散堆积体,若不采取适当的护坡、排水等防护措施,容易造成渣体冲刷、滑落和坍塌,引发新的水土流失;大量的堆渣体在景观上与周围的景观不协调。因此,应该严格按照水保方案做好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合理设置弃渣,严格遵循“先挡后弃”原则, 减小工程弃渣产生的影响。
项目在光伏组件安装、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弃设备零件,该部分废弃设备零件经收集后,可回收利用。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政府的管理规定,科学管 理、文明施工,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造成污染。 | |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一、营运期工艺流程 1、光伏电站 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接受来自太阳的光能,经光电转换产生直流电能;功率调节器 由逆变器、并网装置、系统监视保护装置以及充放电控制装置等构成,主要用来将太阳能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等。 |
图 4-1 运行期光伏电站运行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2、农业种植 本项目为农业+光伏复合型项目,对种植作物进行管理时会产生废弃的肥料包装袋、废弃农药瓶以及植物的残枝败叶等,其中废弃农药瓶属于危险废物。 图 4-2光伏板下农业种植产污环节分析图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在转换过程中没有废气排放。项目运行期废气主要为食堂油烟、汽车尾气和异味。
光伏电站为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项目,运行期不产生生产废气污染源。项目拟设置 1 个 110kV 升压站,升压站运行期定员为 20 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升压站生活区的食堂油烟废气。 升压站每人每天食用食物中油量约为 0.03kg,就餐人数约为 20人/d,则项目食物合计含油量为 0.3kg/d。油烟废气的产生量与食堂烹饪过程中油的分解挥发量与炒作工况有关,油烟产生量按 2.83%计算,油烟机风量为 2000m3/h,每年 365 天工作日计算, 则厨房油烟产生量为 0.017kg/d,6.2kg/a。项目食堂设置一台抽油烟机,按抽油烟机累计使用时间一天 3小时,抽油烟机收集处理效率为 30%计算,则油烟废气排放量为0.01kg/d,3.72kg/a,排放浓度为 1.7mg/m3。若要使油烟排放浓度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最高允许排放标准 2.0mg/m3的要求。项目食堂应设置内置排烟管道,油烟废气经集气罩收集进入抽油烟机处理后,通过内置排烟管道高于食堂楼顶 1.5m高排放。
项目运行期进入项目区内的车辆较少,主要为项目内的物料运输车辆。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集中于停车场地,为地上停车位,在汽车的启动和停车过程中产生,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 CO、HC、NOX等,产生量较少,呈无组织排放。
项目异味主要来自垃圾桶和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生活垃圾主要来自于生活区,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于垃圾桶内。垃圾在临时存放过程中将会产生异味,局部空气臭气浓度增加。主要为无组织排放,一般排放量较小。 升压站内设置水冲厕+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生活污水,化粪池在清掏时会产生异味,主要为无组织排放,其排放量较小。 综上,本项目运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主要是光伏电池板清洗废水和值班人员的生活污水。 |
(1)水污染物源强
太阳电池组件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灰尘及杂物随着空气的流动,会附着在电池组件的表面,影响其光电的转换效率,降低其使用性能。如果树叶、鸟粪粘在其表面还会引起太阳电池局部发热而烧坏组件。据相关文献报道,该项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产生约 7%的影响。因此,需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表面进行定期清洗。在旱季的时候, 为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常工作,通过人工清洗(用人工+抹布带水擦拭光伏电池板, 分片区清洗)光伏电池板表面的尘埃,减少灰尘、杂物对太阳电池组件发电的影响。其人工清洗频率一般为 6个月一次,一年清洗 2次,每次清洗约 1个月时间完成。光伏组件清洗用水量按照 1.6L/m2估算,项目共设置有 *块光伏组件,每块光伏组件的面积为2.556m(22.256m×1.133m),则需清洗的光伏电池板总面积为*.128m2,则项目每次人工清洗的用水量约 487.36m3/次(16.25m3/d),974.7m3/a,产污系数按0.9计,则光伏电池板清洗废水产量为 438.6m3/次(14.62m3/d),877.25m3/a,污染物主要为 SS。
根据南华县长期气象资料可知,南华县年均降雨量为 843.2mm,雨水收集量按降雨量的 95%计算。根据工程布置可知,电池板表面积为 *.128m2,则每年电池板收集的雨水量为 *m3,楚雄地区雨天约 185 天,非雨天约 180 天,则雨天平均每天收集雨水量为 1318m3。 项目电池板雨季时产生的雨水进入自然山涧沟箐。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升压站劳动定员为 20 人,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9),本项目位于南华县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亚热带区,集中供水)为 65~90(L/d?人),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用水按 80(L/d?人)计;升压站内工作人员为 20 人,生活用水量为 1.6m3/d,产污系数按 0.8 计,则产生生活污水约1.28m3/d(467.2t/a)。 参考国内生活污水相关资料,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为:SS100mg/L, BOD5110mg/L,COD250mg/L,总磷 5mg/L,动植物油 50mg/L,水中污染物以有机类成分为主,不含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有毒污染物,污水产生量较小,食堂废水经隔油池 |
(容积 1m3)处理后进入化粪池(容积 2m3),再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 5m3/d)处理,住宿办公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 升压站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2002)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用水水质标准后回用于站区绿化、道路清扫用水,不外排。
项目升压站站内有绿化面积约 390m2 , 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 用水定额》 (DB53/T168-2019),绿化用水按 3L/m2?d 计,雨天绿化不用水,晴天绿化用水量为1.17m3/d。南华县每年雨天为 185 天,非雨天为 180 天,按非雨天每天最少 1 次绿化浇水计算,则全年绿化用水量为 210.6m3。
本项目为农光互补复合型光伏电站项目,项目区灌溉用水雨季是雨水,旱季主要是光伏板清洗废水和雨季雨水储存水,灌溉采用喷灌,可有效节约水资源且不会造成地表径流,灌溉水经土地吸收、自然蒸发后无外排废水产生。 (2)废水排放情况 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及雨水。
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是 SS,主要为电池板清洁时的抹布清洗废水,清洁抹布的废水用作灌溉,雨季电池板区域的雨水依据地势进入自然山涧、沟箐。光伏阵列大部分布置在山脊顶部较平缓区域,场地自然排水、地表渗透良好,可利用原有的自然排水通道排泄雨水。光伏组件阵列 (略) 两侧布置,道路排水沟可拦截光伏组件阵列区上游地表汇流、收排光伏组件阵列区外排雨水。
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主要是 CODcr、BOD5、SS、氨氮、油脂和总磷,类比相关资料,废水水质约为:CODcr450mg/L、BOD5280mg/L、SS300mg/L、氨氮 30mg/L、总磷 6mg/L,动植物油 40mg/L。项目产生的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区绿化,生活污水不外排。生活污水产生及排放情况如下: (3)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和设计出水标准 项目营运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在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根 |
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营运期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接触氧化+MBR 膜处理工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废水处理后回用标准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绿化用水标准。通过对比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标准和回用水标准中氨氮、CODcr、BOD5、SS 等主要污染物限值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均严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绿化用水标准中排放限值,因此从水质方面分析, 项目废水处理设施用于处理营运期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4)生活污水回用可行性分析 项目内生活污水产生量 1.28m3/d,项目拟设置 1m3 的隔油池、2m3 的化粪池,并设置处理规模为 5m3/d 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拟采用“接触氧化+MBR 膜处理”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2020)中绿化标准要求,同时项目区应设置 6m3 中水暂存池一个,雨天用于暂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的尾水,保证能满足连续 4 天的生活污水储存量,能保证该地区连续降雨时生活污水的暂存,非雨天存储的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可回用于项目区绿化。本项目升压站区绿化面积为 390m2,绿化用地定额为 3L/m2,则项目非雨天绿化需水量 1.17m3/d,绿化后剩余生活污水量用 (略) 洒水降尘,完全能够消耗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不外排。因此,项目生活污水可以全部用于绿化、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项目产生的废水可以得到妥善处理,对周围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3、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电站及升压站设备运行噪声,主要为电站箱式变压器和逆变器、升压站主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设备噪声。 ①光伏发电区噪声影响 项目箱式变压器及逆变器,噪声源 1m 处的噪声源强约为 60~65dB(A),只要布置合理,采用一定隔声措施,随着距离的衰减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每个方阵设 19 台额定功率 225kW 组串式逆变器和 1 个 3150kVA 的华式箱变,逆变器及箱式变压器相对分散,且箱式变压器设置于箱变房内,逆变器设置于逆变器箱内,进行密封隔声,隔声降噪量为 10dB(A)。逆变器和箱式变压器距离场界 最近距离为 5m,逆变器和箱式变压器噪声可近似视为点源处理。 |
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计算出离点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 Lp=LP0-20lg(r/r0) 式中:Lp—距声源 r(m)处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 r0(m)处声压级,dB(A); 根据预测,通过密封隔声降噪和距离衰减后,逆变器和箱式变压器在最近厂界的贡献值为 41dB(A),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中 2 类标准要求。 本项目厂界 50m 范围不存在声环境敏感目标,敏感点与厂界最近距离为 220m, 但是项目逆变器及箱式变压器还是需要尽量远离村庄一侧布局,减轻光伏发电区产生的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 ②升压站噪声影响 升压站主变压器噪声源强约为 65dB(A),根据升压站区平面布置图,本期工程项目主变与最近厂界的距离为 15m,经距离衰减后,其在厂界的噪声贡献值为 41dB (A),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 2 类标准要求。经过现场勘查,本项目升压站 50m 范围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点分布,其与村庄敏感点的最近距离为 340m,主变压器产生的噪声通过距离衰减和升压站围墙隔声后,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 4、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包括危险废弃物和一般固废。危险废弃物包括检修废油、变压器油、废旧蓄电池及废旧太阳能电池板、废弃农药包装盒。一般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及废旧电气组件。 (1)检修废油 检修废油包括箱变液压油和主变液压油(主要成分矿物油和锂皂基、锂-钙复合基为主的危险废弃物),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废物类别为*-249-08 (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废物)。本项目于升压站区设置面积40m2的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要求进行建设,危废暂存间须密闭,地面用C30混凝土浇筑20cm进 行硬化,同时地面和四周墙体须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墙体处理高度为1m左右,使渗透系数≤10-10cm/s,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 |
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危险废物转运联单、台账。检修废油集中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后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对环境影响小。
升压站内变压器等电器设备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变压器油,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油不外排,在事故和检修过程中的可能造成变压器油泄露。变压器油大约每10年大修一次,更换所有的变压器油。废矿物油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版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中“变压器维护、更换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废物代码为 900-220-08)。由于矿物油更换数量较大,更换时提前预约具有相应资质的危废处理机构进行妥善处置,不在场内暂存。 根据“工可报告”,110kV升压站内设置1台150MVA的主变压器。升压站设置一个事故油池,主变靠事故油池一侧设集油坑,内接直径200mm钢管,通向事故油池,排油坡度不小于2%。事故油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容积均为40m3,满足单台主变压器事故后排油存储,事故油池底部和四周设置防渗措施(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 K≤1.0×10-7cm/s),确保事故油和油污水在存储的过程中不会渗漏。变电站运营期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无漏油产生,一旦发生事故,产生的事故油排入事故油池,经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因此事故排油全过程没有含油废污水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
升压站控制室内设有蓄电池室,蓄电池用于变电站故障情况下,站内应急保护、测控供电及主控楼应急照明。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类别:HW31,含铅废物; 代码:900-052-31)。蓄电池更换时,更换下来的废蓄电池由厂家当场拉走处理,不在变电站内暂存。
项目使用的电池为多晶硅电池,其使用寿命一般为 25 年,由于使用过程中采光角度和电流阻断等故障发生可能会导致电池损坏,就须更换的废旧电池板。据建设单位提供,其废弃物的产生率为 0.16%~0.2%,本项目废旧电池板产生率取 0.2%,本项目共采用 540Wp 单晶硅 * 块,单块电池板重约 32.3kg。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 产生废旧电池板的量约为 7.7t。废旧太阳能电池板集中收集至危废暂存间后,定期交 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
项目为农业+光伏互补项目,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农药对农作物进行杀虫等, 会产生少量的废弃农药包装盒,废弃农药包装袋集中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理。
升压站劳动定员为 20 人,垃圾产生量以 1kg/人·d 计,则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
综上所述,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能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池面板架设后,在地面产生的阴影对地面植被生长的影响。该项目受阴影影响区域内植被受到的日照减少,该区域内的植被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结束后,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对施工破坏和扰动区域内的植被进行恢复,对受电池面板阴影影响范围内的区域,采用适宜植物进行植被恢复。采取以上措施后,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不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项目运营后,因农光互补的特殊性, 在光伏板的下方选择党参、半夏、金铁锁等草本类经济药材,完善了原有的植被系统。
项目运营期间,现场维护和检修等工作均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正常活动。电站运行噪声可能会使对声环境敏感的动物迁移至远离光伏电站处,但光伏电站运行噪声影响范围主要为站界外几十米范围内的区域,影响范围较小。因此,项目运营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内野生动物的日常迁徙和活动造成明显影响。
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地为灌木林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生态系统受人为影响较为严重,生物多样性单一,主要为吕合煤矿排土场已经植被恢复树种桉树、黑荆树,土壤多为沙质土壤且混有碎石。项目运营期拟在光伏阵电站征占地范围进行农业种植,可以逐步恢复当地耕地生态系统,不改变项目土地利用性质,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运营期沿 (略) ,道路两侧已种植大量桉树、黑荆树等,对项目内植被进行恢复,植被绿化将吸引跟多小型动物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使得食物链 更加复杂,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随之生态系统将更加稳定。环评要求,在进 |
行植被恢复时不得引入外来物种,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环境正效益,无不利影响。 6、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
光伏电站服务期满后(营运时间 25 年)的主要污染物为固废,太阳能电池板寿命达到使用年限,报废后的电池板属一般工业固废,不属于危险废物,太阳能电池板, 最终由专业回收厂家回收。
本工程征占地面积为 *hm2,光伏阵列占地 *.128m2,待服务期满后, 光伏组件设备拆除完毕后,应做好植被恢复措施。 7、光污染影响 项目运营过程中,光伏电池板对太阳光的反射会产生一定的光污染,而光污染的程度与光伏电池板的透光率直接相关,透光率越高,说明被光伏电池板吸收的太阳光光子越多,被反射的光子就越少。因此,光伏组件的透光率不仅决定产生的光污染程度,还决定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本项目采用单晶硅光伏组件,最外层为特种钢化玻璃,透光率高、反射率很低, 光伏组件对光线的反射是有限的,且站址周围较为空旷,无高大建筑和设施。电池板倾角向上,减弱了光线的反射,基本不会对人的视觉以及飞机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也不会对居民生活和地面交通产生影响。 8、光伏电站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应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 (一般不包括认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体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建环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1)风险识别 结合本项目特点可知,本项目主要的环境风险主要为变压器油泄露、危废暂存间 |
检修废油泄露、火灾风险。风险物质主要为变压器油、检修废油。
1)Q 值计算方法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项目区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中附录 B 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 Q
Q =q1 +q2 ......+qn 31
Q1 Q2 Qn
式中: q1 、q2 … q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 、Q2 … Qn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当 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 Q≥1 时,将 Q 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本项目 Q 的确定见表 4-5。
表4-5 建设项目Q值确定表
序号 | 场所 | 危险物质 名称 | 最大存在 总量/t | 临界量 Qn/t | 分布情况 | 状态 |
1 | 110kV 升压站 | 变压器油 | 20 | 2500 | 变压器内 | 液态 |
2 | 废检修油 | 0.20 | 2500 | 危废暂存间 | 液态 | |
Q 值 |
经计算,本项目 Q=0.*<1。2)风险等级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当 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为Ⅰ,按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要求,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
表4-6 评价工作级别
环境风险潜势 | Ⅳ,Ⅳ+ | Ⅲ | Ⅱ | Ⅰ |
评价工作等级 | 一 | 二 | 三 | 简单分析 |
简单分析: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 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型的说明 |
本项目环境风险等级为简单分析。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可以将本项目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另外,通过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可以提高风险事故处置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和周边群众的危害,并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水平。本项目拟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可行,项目环境风险可防控,总体环境风险小。风险
评价内容见表 4-7。 表4-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9、运营期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中关于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标准,本项目升压站为户外布置,对应评价等级为二级,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 根据类比监测结果,本项目 110kV 升压站围墙外电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电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限值要求。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项。 | |
1、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 |
根据《可研》本项目选址方案为唯一方案,项目场址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 | |
川镇白衣村附近煤矿排土场,项目共 1 个地块,项目选址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 |
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 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避让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选址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项目升压站选址位于光伏 场区东南面缓坡处,根据《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变电站围墙外延伸 3 米所形成 |
的区域为安全防护距离,本项目升压站围墙外 3 米范围内无居民敏感点分布,因此升 | |
压站选址合理。 | |
本项目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属清洁能源,主要污染为施工期生态影响、噪声 |
影响、扬尘影响,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均能达到相应质量标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运营期主要影响来为废水影响、固体废物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环境风险等,本项目在采取本评价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后,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均可得到有效控制,能够满足当地环境保护的要求, 且不会改变当地的环境功能。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环境合理。 2、“三场”选址合理性分析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本项目土石方来源主要为场地平整、路基、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和电缆沟开挖回填等,土石方全部内部平衡利用,无永久弃渣产生。工程不设置弃渣场。
根据《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光伏方阵区边摊平边利用,不单独设置表土堆场堆存,方案考虑在升压站空地规划设置 1处表土临时堆场。拟建项目表土堆场均选择在较平缓的场地,同时满足了“就近原则”,容量也满足要求,表土堆场所选场地均有利于表土的临时堆放及水土流失防治的可操作性, 且不影响其他工程施工,为后期植被恢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表土临时堆场选址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说基本合理可行。 项目所设表土堆场周边及下游也不存在敏感目标,表土堆放点占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草地,项目区表层土完全能满足后期植被恢复时覆土的条件,且剥离表土的施工难度不大,可剥离量充足;在为后期植被恢复创造条件的基础上节约表土资源和节约投资,项目表土堆场的选址符合水土保持和环保要求。
工程施工营地布置于场区入口平缓处,包括材料堆场、材料加工场、混凝土搅拌场地和施工生活区。本项目规划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面积 3500m2,临时占用光伏场区用地。施工生活区用于办公,不设住宿等。施工场地占地类型为草地、灌木林地,占用的植被类型以低矮野生草丛、灌木林为主。光伏场区施工营场地周边有村庄分布以 及吕合煤矿二期排土场等,项目应采取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以减小其产生的噪声、扬尘等对村庄居民点的影响。同时施工营场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
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避让了生态保 护红线、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因此项目施工营地在采取本环评提出的措施后,选址合理。 |
(一)施工期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 |
1、土壤保护措施 | |
①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划定施工区域界限,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 | |
尽量缩小施工范围,明确临时作业区,尽量减少扰动面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工序, | |
施工避开大风天气及雨季,开挖后土石方应及时回填。 | |
②施工单位尽可能利用现 (略) 施工,施工车辆应严格按 (略) 线通行, | |
禁止随意碾压, (略) 外土地,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工程施工便道的设置应寻求与 | |
消 (略) 相结合的利用途径。 | |
2、植物保护措施 | |
(1)按照《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光伏复合项目使 | |
用林草地有关事项的通知》(云林规〔2021〕5 号)的规定,合理规划项目选址和用 | |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地要求,项目的生产区、生活区禁止使用天然乔木林地;施工期临时设施禁止使用乔木林地;电池组件阵列禁止使用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临时工程应尽可能利用永久占地。减少临时占地对植物的影响。项目临时占地需办理相关用地手续。严格控制施工活动区域,必须在规定的作业范围内活动。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禁止破坏占地以外的植被,还应在施工时采取 |
宣传监管等保护措施。抓好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不得随意使用当地活立木作为燃料, | |
以防止发生滥砍乱伐。 | |
(3)对施工表土进行集中堆存,施工完毕后用于绿化覆土,宜就地采集当地植物 | |
的种子、幼苗进行种植,不能采用外来物种。 | |
(4)施工结束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恢复土层,采用当地 | |
植物对临时占用 (略) 直埋电缆区、 (略) 边坡、施工营场地(含场区临时施 | |
工营场地)进行“恢复性”种植,促进自然恢复。 | |
(5)对光伏方阵空地和未利用地等不扰动区域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 | |
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安装控制在扰动范围内,禁止对光伏方阵空地不扰动区域的植被 | |
造成破坏。 | |
3、动物保护措施 |
在光伏电站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禁止对各类野生动物乱捕乱杀
建设单位委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 (略) ”,对本项目建设及运营中涉及的水土流失进行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应按照水土流失方案提出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等进行相应实施。
包括土工布遮盖措施、道路工程 (略) 行道树种植、 (略) 工程区撒草绿化、施工生产生活区撒草绿化、弃渣场区植被恢复、挡渣墙以及截排水沟布设。
具体防治措施及工程量如下: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 工程措施 | 植物措施 | 临时措施 |
主体设计:升压站区排水沟 560m (M7.5 浆砌石砌筑 302.4m3); (略) 区排水沟 1760m(M7.5 浆砌石砌筑 1249.2m3),排水Φ1000 圆涵管 30m。 | 主体设计:光伏场区撒草绿化60.22hm2,其中光伏板阵列撒草绿化50.02hm2,未利用地区撒草绿化10.20hm2;升压站区植草护坡 300m2,景观绿化 800m2; (略) 区 撒草绿化 400m2; (略) 区植草护坡 220m2。 | / | |
水保方案新增:升压站区表土剥 离 0.65hm2, (略) 区表土剥离0.07hm2, (略) 区沉砂池4座。工程量为:表土收集 1440m3,土石方开挖 87.2m3,浆砌砖 24.4m3, M10砂浆抹面 114m2,C20砼4.96m3。 | 保方案新增: (略) 区栽植行道树 1370 株。工 程量为:定植马桑 1370 株,穴状整地 1370 个, 考虑 5%的补植率,需马桑 1439 株。 | 新增:临时排水沟 2315m ,临时沉砂池 2 座,临时拦挡 1800m,临时覆盖*m2。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 889.7m3,铺土工膜4630m2,M7.5 浆砌砖 4.34m3,M10 砂浆抹面 19.34m2,编织土袋填筑与拆除 1800m3,铺无纺布 *m2。 |
①施工活动集中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防止*意扩大施工范围,减少施工对动植物的影响范围,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护好原有的自然植被。
②施工时序应避开植物生长期和动物繁殖期,减少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施工期禁止施工人员猎取当地野生动物,如鸟类、蛇、蛙等。
④施工期不得在征地范围以外区域进行取土、采石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施工活动。
⑤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 减少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产生,及时清除多余的土石方,运走生活垃圾,以减轻对
植被的占压、干扰和破坏。 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当制定植被保护和恢复方案。施工完成后,对搭建的临时设施予以清除,恢复原有的地表状态。 ⑦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或复耕,若进行植被恢复尽量选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绿化树种选择应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以当地的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新的优良树种、草种,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复耕则因地制宜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严禁抛荒土地。 6、管理措施 ①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所有参与施工人员认识到保护项目区天然植被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 ②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施工过程中,禁止施工人员随时使用明火,防止发生火灾。 ③尽量避免在雨天和大风天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量,防治尘土到处飞扬。 ④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弃土弃渣排入附近地表水体,影响水体水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全面清理废弃物,避免留下难以降解的物质,形成面源污染。 (二)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采取洒水降尘。 |
(三)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四)施工期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施工区临近村庄一侧外围设置临时移动声屏障,降低施工噪声污染,所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 |
界噪声限值。
(五)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①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外售相应收购商,不可回收部分推存于弃渣场之内。 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通过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垃圾桶收集后,定期统一清运于红土地镇上统一的垃圾收集处置点进行处理。 ③设置临时旱厕收集的粪便,施工完成之后委托周围农户进行统一清掏处理,作为周边农田的施肥使用,同时对旱厕坑洞进行回填处理。 ④场地平整、土建工程、基础工程、道路建设等过程中开挖土石方,全部能在施工完成之后进行覆土及回填使用,无弃方产生。 (六)施工期管理措施 由于本次项目用地为吕合煤矿已植被恢复的排土场,排土场四周及内容分布有排 (略) 分布,施工期施工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吕合煤矿排土 (略) 运输相关管理规定,实行单行道通行规定,保障吕合煤矿弃渣运输车辆和光伏厂区施工人员的安 全。 | |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一)运营期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①严格执行《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 号),光伏方阵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的,在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的前提下,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 (略) 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 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
②升压站设置 390m2 的绿化面积,考虑选取乡土树种为主,易于存活。 ③生态修复初期、中期要做好植物的养育工作,保障植被的存活率。 ④做好员工宣传工作,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⑤加强管理,巡检车辆只 (略) 内行驶,避免对植被造成损害;加强对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的日常维护;现场维护和检修应选择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的正常活动。 ⑥严格按照农光互补方案的相关要求,及时对光伏组件下方进行农业种植,人工建植草本药材草本花卉、草坪和地被等生态植物,同时日常管理过程中保证植被存活率。 (二)运营期大气环境防治措施 ①升压站内使用清洁能源,厨房油烟采用 1 套油烟机收集后,通高于屋顶 1.5m 的排气装置排放。 ②保持项目区内环境卫生,减少运营期地面扬尘和飘散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项目区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对垃圾收集点经常进行清扫。 (三)运营期水环境防治措施
(四)运营期声环境防治措施
|
箱式变压器设置于箱式变压器房内进行隔声;逆变器属于电子器件装置,在其说明书中有详细安装使用环境的要求,并且严格按照逆变器说明书进行安装。同时在逆变器与地面之间安装阻尼弹簧减振器,能有效地隔断振动传递防止噪声辐射。
(五)运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要求执行。配置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收集、暂存和保管。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 (六)运营期电磁环境防治措施
|
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和接头等,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以避免出现高电位梯度点,所有的边、角都应挫圆,螺栓头也打圆或屏蔽,避免存在尖角和凸出物;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或连接导线电位。 (3)合理设计并保证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做好绝缘工作,避免因接触不良或表面锈蚀而产生的火花放电,升压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应设置相应的警告牌。 (七)运营期环境风险防治措施
(八)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工程建设单位应组建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保障环保资金的投入,全面领导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本工程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计划,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营符合环保要求。 建设单位应组织开展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将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一并实施, 环境监理内容不限于环评报告和环评批复要求的内容,还包括可研和初设环保篇章等中的环保措施内容,以减少施工期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详见下表。 表5-2 环境监测计划表 |
类别 | 监测位置 | 监测项目 | 监测频率 | 监测方法 | ||||||||
噪声 | 升压站四周厂界外1m 处 | 等效声级(Leq) | 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 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昼间夜间各一次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 ||||||||
电磁环境 | 升压站四周厂界外 5m | 工频电场强度 (V/m)、工频磁感 应强度(μT) | 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 | ||||||||
污水 | 废水收集池 | COD、BOD5、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动植物油、总氯 | 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 《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 (GB/T*-2020) | ||||||||
其他 | 无 | |||||||||||
环保投资 | 建设项目总投资 *.58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320.28 万元, 占总投资的 1.10%,保投资统计详见如下: 表5-3 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 | |||||||||||
时段 | 污染 源 | 污染物 | 环保措施 | 数量 | 投资 (万 元) | |||||||
施工期 | 水土保持 | 遮盖措施、行道树种植、撒草绿化、植被恢复、挡渣 墙以及截排水沟 | 206.35 | |||||||||
废气 | 道路扬尘 | 车辆进出覆盖、固废定 点堆放、苫布覆盖、洒水降尘 | / | 5.05 | ||||||||
临时堆场扬尘 | ||||||||||||
废水 | 施工废水 | 临时沉淀池 | 2 个, 3m3/个 | 2 | ||||||||
混凝土搅拌系 统清洗和养护废水 | 临时沉淀池 | 1 个, 2m3/个 | 1 | |||||||||
员工如厕废水 | 临时旱厕 | 1 个 | 0.5 | |||||||||
噪 声 | 施工机械噪声 | 低噪声设备、加强维护 | / | 5.00 | ||||||||
固体废 物 |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 垃圾桶、垃圾清运 | 若干 | 5.00 | ||||||||
运营期 | 绿化 | 升压站绿化 | 390m2 | 1.95 | ||||||||
废 气 | 食堂油烟 | 抽油烟机 | 1 套 | 0.2 | ||||||||
废水 | 食堂废水 | 隔油池 | 1 个, 1m3 | 0.50 | ||||||||
生活污水 | 化粪池 | 1 个, 不小于 2m3 | 1.00 | |||||||||
废水收集池 | 1 个, 6m3 | 3.00 | ||||||||||
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 1 个,大于 5m3/d,接触氧化 +MBR 膜处理工艺 | 10.00 | ||||||||||
固体废 物 | 生活垃圾 | 垃圾桶 | 若干 | 0.50 | ||||||||
废旧光伏组件 | 危废暂存间 | 1 个, 38.88m2 | 3.00 | |||||||||
废弃润滑油 | ||||||||||||
废弃变压器油 | 贮油坑、事故油池 | 事故油池 45m3 | 15.23 | |||||||||
环境管理 | 环评、施工期监理、竣工环保验收、环境监测、应急 预案、标识、标牌制作等以及环保设施运行费用 | 60 |
内容要素 | 施工期 | 运营期 | ||
环境保护措施 | 验收要求 | 环境保护措施 | 验收要求 | |
*生生态 | ①施工活动集中,防止*意扩大施工范围,施工过程中尽量保 护好原有的自然植被。 ②施工时序应避开植物生长期和动物繁殖期,减少对动植物的 影响。 ③施工期禁止施工人员猎取当地野生动物,如鸟类、蛇、蛙等。 ④施工期不得在征地范围以外区域进行取土、采石等破坏生态 环境的施工活动。 ⑤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及时运走生活垃圾,以减轻对植被的占压、 干扰和破坏。 ⑥施工完成后,对搭建的临时设施予以清除,恢复原有的地表 状态。 ⑦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或复耕,若进行植被恢复尽量选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绿化树种选择应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以当地的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新的优良树种、草种,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 复耕则因地制宜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严禁抛荒土地。 ⑧按《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措施要求进行土工布遮盖、行道 树种植、撒草绿化、植被恢复、挡渣墙以及截排水沟布设。 | 施工期的各项*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文件要求落实到位 | ①升压站设置 390m2的绿化面积,考虑选取乡土树种为主。 ②生态修复初期、中期要做好植物的养育工作,保障植被 的存活率。 ③做好员工宣传工作,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 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④加强管理,巡检车辆只 (略) 内行驶,避免对植被 造成损害;加强对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的日常维护;现场维 护和检修应选择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的正 常活动。 | 运营期的各项*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落实到位 |
水生生态 | 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表土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影响水体水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全面清理废弃物,避免留下 难以降解的物质,形成面源污染 | 无 | 无 | 无 |
(1)在升压站、光伏厂区施工区各设置 1 座 3m3 的沉淀池, 用于施工处理废水,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 |
后,排入储水池内,非雨天回用于场内及周边绿化,不外排。 | 废水处理达 | ||
地表水环境 | 施工用水及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成的裸露面应采用彩布条等进行临时覆盖,防止施工材料、土 | 废水不外排 | 到《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 /T*-20 20),回用 于绿化,不外排 | |
石等进入河流水体。 | ||||
地下水及土壤 环境 | / | / | / | / |
①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时间。 | 噪 声 满 足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 排 放 标准》(GB1 2523-2011) 表 1 规定的排放限值 | 噪声排放达到《工业企业厂界 噪声 排 放 标准》(GB12 348-2008) 中 2 类标准要求 | ||
声环境 | ②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 ③运输车辆行驶时间、 (略) 线严格控制管理,避开噪声敏感 区域和噪声敏感时段。 | 使用低噪声设备;箱式变压器设置于箱变房内进行隔声; 逆变器与地面之间安装阻尼弹簧减振器;升压站四周设置 围墙隔声。 | ||
④加强施工队*的教育,禁止野蛮作业。 | ||||
振动 | 无 | 无 | 无 | 无 |
施工扬尘达 | ||||
到《大气污 | ||||
大气环境 | 配置 2 辆洒水车分别服务各片区施工区 (略) 定时洒水降尘;堆土区、散体堆料及裸露区土工 (略) 遮盖;移动混 凝土拌和系统尽量远离村庄布置,且布置于村庄居民点下风向,并采取围挡措施。 |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 B*-199 6)表2厂界 大气污染物 | ①升压站内使用清洁能源,厨房油烟采用 1 套抽油烟机收集后,通高于屋顶 1.5m 的排气装置排放。 ②保持项目区内环境卫生,减少运营期地面扬尘和飘散物 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项目区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对垃圾收集点经常进行清扫。 | 无 |
监控浓度限 | ||||
值 | ||||
①废旧光伏组件,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 | ||||
处理。 | ||||
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存入垃 | ||||
圾桶内,定期清运至当地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统一处理, | ||||
固体废物 | ①建筑垃圾拟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外售,不可回收部分推 存于弃渣场之内。 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通过垃圾桶收集,定期统一清运于统一的 垃圾收集处置点进行处理。 ③临时旱厕施工完成之后委托周围农户进行清掏,同时对旱厕 | 固废处置率 100% | 不得随意丢弃、焚烧。 ③在主变压器底部设有贮油坑,容积为主变压器油量的 2 0%,坑底设有排油管,能将事故油及废水排至事故油池中。 事故油池为地下箱型基础,采用 C30钢筋混凝土浇筑,容积为 45m3, ④废弃变压器油由油桶收集之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交 由持有相应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⑤维修过程中产生的的废润滑油以及沾染矿物油的废弃包 | 固废处置率 100% |
坑洞进行回填。 ④项目开挖土石方全部回填利用,无弃方产生。 | 装物存于危废暂存间之内,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⑥置 1 间面积为 38.88m2 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危废暂存间采用全封闭式,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 B*-2001)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基础必须进行防渗,能 防风、防雨、防流失,并配设醒目的警示标识。 | |||
⑦险废物定期委托具备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 | ||||
置,其转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要求 | ||||
执行。配置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收集、暂存和保管。建立 | ||||
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 |
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 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 | ||||
电磁环境 | / | / | 避免或减少电晕放电;选用低辐射设备;合理设计并保证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做好绝缘工作;避免因接触不良或表面锈蚀而产生的火花放电;升压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应设置相应的警告牌; | 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 02-2014)中 标准要求 |
环境风险 | / | / | ①升压站内主变压器处设置 1 个事故油池,容积为 45m3。 ②严格做好分区防渗工程,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 ③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 ④危险废物的贮存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及其 2013 修改单和《危险废物收集、贮 存、运输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 | 主变压器事故情况下, 油 料 不 外泄。 |
《工业企业 | ||||
①噪声 | 厂界环境噪 | |||
监测位置:升压站四周厂界外 1m 处 | 声 排 放 标 | |||
监测因子:Leq | 准》(GB12 | |||
监测频率: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 348-2008); | |||
昼间夜间各一次 | 《电磁环境 | |||
环境监测 | / | ②电磁环境 监测位置:升压站四周厂界外 5m 监测因子: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 控制限值》 (* 14); | |
监测频率: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 《城市污水 | |||
③废水 | 再生利用城 | |||
监测位置:废水收集池 | 市杂用水水 | |||
监测因子:BOD5、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氯 | 质》(GB/T | |||
监测频率:环保竣工验收时监测一次、其余每年监测一次 | * - 202 | |||
0) | ||||
其他 | 由于项目用地为吕合煤矿已植被恢复的排土场,排土场四周及 | / | / | / |
内容分布有排 (略) 分布,施工期施工人员应该严格遵守 吕合煤矿排土 (略) 运输相关管理规定,实行单行道通行 规定,保障吕合煤矿弃渣运输车辆和光伏厂区施工人员的安 全。 |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光伏用地意见要求、云南省新能源规划要求、环保政策要求。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公益林、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用地为政府可供用地,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选址合理。项目为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的技术成熟、可靠,为清洁能源。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按环评及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后,产生的环境影响满足相应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对当地生态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的影响很小,不会改变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有功能。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常务会议通过修订,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日,生态环境部令第 16 号;
其它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
(2022 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20)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确定本项目 110kv 变电站电磁辐射专题报告现状评价因子见表 1-1。
表1-1 项目电磁辐射评价一览表
分类 | 电压等级 | 环境要素 | 判定依据 | 评价等级 | 评价因子 | 评价范围 | |
交流 | 110KV | 电磁 | 升压站 | 户外式 | 二级 | 工频电场(kV/m) 工频磁场(?T) | 升压站外 30m |
本工 (略) 频率 f 取值为 50Hz,依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为控制电场、磁场、电磁场所致公众暴露,环境中电场、磁场、电磁场常量参数的方均根值应满足表 1-2 要求。
表1-2 公众暴露控制限值
分类 | 频率范围 | 电场强度 E | 磁感应强度 B |
标准 | 25Hz~*Hz | 200/f | 5/f |
本项目(公众曝露) | 50Hz | 4000V/m(4kV/m) | 100μT(0.1mT) |
注:1、频率 f 的单位为所在行中第一栏的单位;
2、100kHz 以下频率,需同时限值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因此,本项目升压站评价范围内及附近居民点电磁强度 E 标准为 4kV/m, 磁感应强度 B 标准为 100μT。
根据现场调查,升压站 30m 范围内无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面布置等因素,本工程升压站选择 110kV 碧城变电站作为类比对象。本工程变电站与类比变电站的可比性分析情况见表 3-1。
表3-1 项目与110kV碧城变电站的类比参数
项目 | 本项目 | 110kV 碧城变电站 |
主变容量 | 1×50MVA | 1×50MVA |
运行电压等级 | 110kV | 110kV |
布置方式 | 户外式 | 户外式 |
110kV 出线数量 | 1 回 | 1 回 |
出线方式 | 架空出线 | 架空出线 |
所在地区 | 楚雄州南华县 | 楚雄州禄丰县 |
由表 3-1 可以看出,本项目升压站与 110kV 碧城变电站电压等级、主变数量、主变容量、出线回数均相等,具有可比性;
工频电场和运行电压及布置型式相关, 因此对于工频电场只要电压等级相同、 布置型式一致、出线方式相同就具有可比性。与主变容量相关的环境影响因子主 要为工频磁场,类比 110kV 碧城变电站与本工程 110kV 电压等级、布置形式、出线方式、主变容量均相同。由以上分析可知,采用 110kV 碧城变电站作为类比对象是可行的。
110kV碧城变电站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如下:
云南 (略)
2020 年 11 月 25 日
天气:晴;环境温度:11~22℃;相对湿度:33~41% 4)监测仪器:
工频电/磁场测试仪HI-3604 编号*
检校日期:2019.12.03 证书号:WWD*
表3-2 监测时工况
设备 | 电压 | 电流 | 有功功率 P | 无功功率 Q |
1#主变 | 113.8 | 53 | 6.4 | -71.3 |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
110kV 后甸(碧城)设置 7 处监测点及 1 处监测断面。
监测点距围墙外 5m,测点距地面高 1.5m。监测断面以实际监测最大值处为起点,在垂直于围墙的方向布置,监测点间距为 5m,顺序测至距离围墙 50m 处为止。
表3-3 110kV碧城变电站厂界四周监测结果
测点位置 | 工频电场(V/m) | 工频磁场(μT)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1# | 116.3 | 0.285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2# | 197.0 | 0.342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3# | 191.0 | 0.367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4# | 38.4 | 0.157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5# | 69.5 | 0.132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6# | 18.1 | 0.103 |
110kV 后甸(碧城)变厂界 7# | 6.2 | 0.075 |
表3-4 110kV碧城变电站监测断面
测点位置 | 工频电场(V/m) | 工频磁场(μT)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0m | 198 | 0.384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5m | 191 | 0.367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10m | 184 | 0.313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15m | 162 | 0.274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20m | 135 | 0.237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25m | 117.1 | 0.198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30m | 95.4 | 0.142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35m | 62.7 | 0.111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40m | 31.9 | 0.082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45m | 13.8 | 0.073 |
110Kv 后甸(碧城)变距西北侧围墙 50m | 4.4 | 0.067 |
根据表 3-3、表 3-4 监测结果可知,110kV 碧城变电站厂界四周工频电场强度为 6.2V/m~197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075μT~0.367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 4000V/m 、100μT 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类比可行性分析,110kV 碧城变电站在运营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能够反映本项目 110kV 升压站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水平。由类
比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 110kV 升压站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能够满足相应的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输变电项目安全防护距离为:变电站围墙外延伸 3 米所形成的区域。本项目升压站外围 30m 范围内无村庄分布村,满足条例要求的安全防护距离。
①对平行跨导线的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
②牢固各连接处。在设备的高压导电部件上设置不同形状和数量的均压环(或罩),以改善电场分布,并将导体和瓷件表面的电场控制在一定数值内,使它们在额定电压下,不发生电晕放电;
③采用管型母线,有效降低站内电磁影响。
运行期电磁环境污染防护措施见表 4-1。
项目 | 保护措施 |
电磁环境 | 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年 1月 8日修正版)规定,110k (略) 边导线向外侧水平延伸 10m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为电力设施保护区,线路保护区内不得堆放谷物、草料、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及其它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 不得烧窑、烧荒,不得兴建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 建设单位应向周边居民宣传、贯彻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规章。 选用先进电气设备、采取先进施工工艺,优化平面布置。 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图文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应有防护措施等安全 注意事项。 加强变电站内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使 (略) 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
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管理要求,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计划的职责主要是测试、收集环境状况基本资料,整理、统计分析监测结果,上报本工程所在的县级至省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具体的环境监测计划见表 4-2。
项目 | 监测因子 | 监测点位及数量 | 监测方法 | 监测频次 |
工频电 场 | 电场强度 | 110kV 升压站厂界四周 各设 1 处断面 |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 | 工程正式投产运行后验收时监测一次,后期针对工程变化或投诉情况进行监测 |
工频磁 场 | 磁感应强 度 | 110kV升压站预留出线 间隔厂界设一处监测点 |
本项目变电站为南华县吕合煤矿排土场光伏电站项目配套升压站,根据电磁现状监测,各监测点的电场强度监测值小于 4kV/m,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小于100μT,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要求。
根据类比分析本项目 110kV 升压站运行后,其产生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 的限值要求,不会对周边电磁环境造成影响。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距离附近居民点较远,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随距离衰减后,对附近村民的影响较小。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