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前公示】关于《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前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批前公示】关于《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前的公示

【批前公示】关于《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前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5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

建设地点:

花凉亭灌区共分为太湖、宿松、望江、怀宁四个分灌区

建设单位:

(略) 花凉亭灌区管理处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项目概况:

本次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治理内容包括灌区1条总干渠、4条干渠、5条分干渠、32条支渠,排水沟16条以及配套相应的渠系建筑物,管理设施,信息化设施等。渠道治理总长度204.32km,其中干渠治理长度82.58km,分干渠及支渠治理长度121.74km,渠道护砌长度152.27km(其中渠道护砌长度134.84km,防渗治理长度14.81km,切岭段整治长度2.62km);泄洪河治理长度23.64km,续建配套渠系建筑物220座,其中进水闸31座、节制闸17座,泄洪闸11座,放水闸25座,渡槽16座,渠下涵21座,桥梁28座,泵站3座,过路涵等其他建筑物68座, (略) 18.76km,改建管理办公房6745m2,量测水站点137处。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废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进行处理,用于附近农田施肥或绿化;机械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采用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车辆清洗等;混凝土拌和养护废水经中和、沉淀处理后回用或施工场地洒水;基坑废水经集水井沉淀后排入周边水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不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弃土场、污水处理设施并且不排放污水,优化施工方式和时间,避免对水体扰动和污染,加强取水口水质监测。运行期管理所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清掏;灌区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农田退水做暂时拦截生态缓冲净化后排放。

(2)废气:施工中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路面硬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禁止使用超标施工机械;底泥弃土区应远离居民点,落实除臭措施;维修加固过程中禁止使用VOCs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涂料等。
(3)噪声:工期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合理 (略) 线和运输时间,原则上禁止夜间施工,采用低噪设备,敏感处设置移动式声屏障,必要时进行噪声经济补偿;运行期泵站采取低噪声设备,采用吸声材料,厂区绿化等措施。

(4)固废: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进行处理;施工弃土堆填于工程规划的弃土场内,采取防流失、扬散措施,后期进行土地复垦或植被恢复;建筑物拆除垃圾分类堆放,部分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按照《 (略)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处理;危险废物采用专用危险废物储存容器集中收集,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运行期经常清理渠道漂浮垃圾和水草。

(5)生态:优化局部工程内容,避让周围生态敏感区;优化施工占地和布局,减少临时占地面积,严格控制施工边界,严禁在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内施工或布设施工场地;加强施工管理,做好水土保持、植被保护和修复、动物保护等措施;涉水工程(如总干渠、凉亭河等)施工前采取驱鱼措施,总干渠施工后采取底栖动物增殖修复措施。

公众参与说明:

/uploadfile/file/*/*_*.pdf

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0556-*

受理部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

联系电话:

0556-*

通讯地址:

(略) 东部新城行政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局窗口(42号窗口)



【批前公示】关于《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前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5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

建设地点:

花凉亭灌区共分为太湖、宿松、望江、怀宁四个分灌区

建设单位:

(略) 花凉亭灌区管理处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项目概况:

本次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治理内容包括灌区1条总干渠、4条干渠、5条分干渠、32条支渠,排水沟16条以及配套相应的渠系建筑物,管理设施,信息化设施等。渠道治理总长度204.32km,其中干渠治理长度82.58km,分干渠及支渠治理长度121.74km,渠道护砌长度152.27km(其中渠道护砌长度134.84km,防渗治理长度14.81km,切岭段整治长度2.62km);泄洪河治理长度23.64km,续建配套渠系建筑物220座,其中进水闸31座、节制闸17座,泄洪闸11座,放水闸25座,渡槽16座,渠下涵21座,桥梁28座,泵站3座,过路涵等其他建筑物68座, (略) 18.76km,改建管理办公房6745m2,量测水站点137处。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废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进行处理,用于附近农田施肥或绿化;机械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采用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车辆清洗等;混凝土拌和养护废水经中和、沉淀处理后回用或施工场地洒水;基坑废水经集水井沉淀后排入周边水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不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弃土场、污水处理设施并且不排放污水,优化施工方式和时间,避免对水体扰动和污染,加强取水口水质监测。运行期管理所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清掏;灌区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农田退水做暂时拦截生态缓冲净化后排放。

(2)废气:施工中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路面硬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禁止使用超标施工机械;底泥弃土区应远离居民点,落实除臭措施;维修加固过程中禁止使用VOCs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涂料等。
(3)噪声:工期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合理 (略) 线和运输时间,原则上禁止夜间施工,采用低噪设备,敏感处设置移动式声屏障,必要时进行噪声经济补偿;运行期泵站采取低噪声设备,采用吸声材料,厂区绿化等措施。

(4)固废: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进行处理;施工弃土堆填于工程规划的弃土场内,采取防流失、扬散措施,后期进行土地复垦或植被恢复;建筑物拆除垃圾分类堆放,部分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按照《 (略)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处理;危险废物采用专用危险废物储存容器集中收集,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运行期经常清理渠道漂浮垃圾和水草。

(5)生态:优化局部工程内容,避让周围生态敏感区;优化施工占地和布局,减少临时占地面积,严格控制施工边界,严禁在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内施工或布设施工场地;加强施工管理,做好水土保持、植被保护和修复、动物保护等措施;涉水工程(如总干渠、凉亭河等)施工前采取驱鱼措施,总干渠施工后采取底栖动物增殖修复措施。

公众参与说明:

/uploadfile/file/*/*_*.pdf

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0556-*

受理部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

联系电话:

0556-*

通讯地址:

(略) 东部新城行政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局窗口(42号窗口)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