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丘北县锦屏西风电场接网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丘北县锦屏西风电场接网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10月18日-2022年10月24日。

联系电话:0876-* 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略) 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丘北县锦屏西 (略) 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丘北县锦屏西 (略) 工程

建设单位: (略) 文山供电局

建设地点:丘北县、砚山县

建设性质:新建

占地面积:用地面积11.28hm2/线路工程长 68.8km(永久占地4.46hm2,临时占地6.82hm2)

主要建设内容:丘北县锦屏西 (略)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变电站工程 (略) 工程。(1)变电站工程:新建220kV永和开关站1座,站内建设220kV出线间隔3个,220kV锦屏变站内扩建220kV出线间隔1个。(2) (略) 工程:新建4回22 (略) ,线路全长68.8km。包括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总长23km)、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总长40.8km)、220kV天腻线π接至永和 (略) (天星侧2.5km+腻革龙侧2.5km)。

项目投资:*万元,环保投资费用226.*元,占总投资的1.12%。

(一)施工期

1、噪声:主要噪声源有汽车、施工设备等,施工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噪声源强为70~100dB(A)。另外,在架线施工过程中,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也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其声级值在70~100dB(A)之间。

对策措施:牵张场的布置尽量选择荒草地或裸露地表,并尽 (略) 周边的居民点,以减小牵张场设备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噪声经过地形和林木的阻挡,到达沿线人口密集的居民点时已经大幅衰减, (略) 夜间不施工, (略) 施工噪声对附近声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废气:施工粉尘主要来源于新建开关站站内施工、 (略) 架设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开挖、设备安装、建筑材料堆放、土石方临时堆放扬尘、运输车辆等造成的扬尘,影响因子为TSP和PM10,呈无组织排放;扬尘产生量取决于施工强度、地面扬尘量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风速大于2.5m/s时易产生扬尘,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施工区域周围100m范围内,影响程度下风向大于上风向。 (略) 施工扬尘主要 (略) 塔基土石方开挖、杆塔架设;线路塔基施工扬尘影响主要集中在塔基施工区。机械燃油烟气主要由新建开关站、 (略) 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产生量较小,所含污染物主要为CO、NO2、HC等,呈无组织排放。

对策措施:新建开关站施工时采取扬尘防护措施,且当地平均风速相对较小,因此产生的地面扬尘量小。塔基施工除特殊地质区域外均采用人工进行开挖,施工强度小,因此产生的地面扬尘量小。机械燃油烟气,产生量较小,经风力扩散、稀释、消除后,对环境影响较小。大气环境保护目标黎家庄村黎永兴(砖瓦、二层)住 (略) 工程舍得升压站~锦屏变电站段NA61塔基东北侧30m处,在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后,施工废气对环境保护目标无显著影响。

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新建开关站、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 (略) 架设过程中,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及建筑施工废水。开关站、扩建出线间隔施工期间,平均每天配置施工人员约70人,产生生活污水量约6.72t/d; (略) 平均每天配置施工人员约50人( (略) 分散分布),生活污水产生量约4.8t/d,洗手废水仅在施工场地产生少量;施工 (略) 塔基施工产生废水主要来自塔基混凝土拌和,产生量约0.52m3/基,本项 (略) 共新建塔基188基,整个施工期塔基施工废水产生量为97.76m3。

对策措施:工程施工人员依托现有生活设施或附近村庄生活设施,或在生活设施不足时在站内空地建设临时生活设施,施工现场仅产生少量洗手废水,直接用于场地浇洒,不外排。混凝土养护废水在建筑物表面及附近硬化场地自然挥发。 (略) 塔基浇筑产生的混凝土搅拌冲洗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塔基混凝土搅拌和洒水降尘,不外排。

4、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施工期生活垃圾排放量约60kg/d、产生建筑垃圾约3.196t。

对策措施:新建开关站、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至附近垃圾收集点; (略) 沿线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至附近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中混凝土、砂石、废砖块等不可回用的同填方一同回填。废弃导线、包装材料等可回收利用的进行回用。

5、生态环境

(1)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新建220kV 平远开关站站址场区现多以耕地为主,种植有玉米、辣椒及少量土豆等经济作物。则开关站的建设显然将移除站址土地上的农作物,改变原有土地利用性质。但新建开关站总征地面积仅为50.493亩,且不新增征地,对区域植被的影响有限。

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变电工程主要是220kV锦屏变本期新建一回22 (略) 间隔至舍得升压站。本项目变电站间隔扩建在现有变电站占地范围内,不涉及新征用地,不会影响区域自然植被。

(略) 沿线主要为山地,林木主要为松树及灌木、杂木,森林覆盖率达60%,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灌丛4个类型。线路对植被的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塔基永久占地改变原土地利用性质,原有植被将遭到破坏;二是施工临时设施设置(塔基施工临时占地、人抬便道),材料堆放、放线造成局部植被破坏和土地扰动,易引起水土流失等。 (略) 径选择时已尽量避让林木密集区,塔基尽量选择在林木较稀疏地带,在设计时对必须经过的森林密集区将尽量考虑采用高塔进行跨越为主走线,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削枝。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仅对无法避让位于塔基处的树木进行砍伐。 (略) 部分施工点分散,各施工点占地面积小,施工期破坏面积很小,造成的植被生物损失量很小,同时,线路塔基尽量选择在植被覆盖度较低的位置,避让林木生长较为密集的区域,本项目建设对植被影响很小。

对动物的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工程施工人员、车辆、机械等产生的环境污染可能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开关站 (略) 的建设,必然会涉入和影响一些动物的生境,从而一定程度地导致*生动物的转移与减少(动物会上述干扰下可能逃离原环境向外围扩散),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动物的死亡,尤其是具有飞行能力的鸟类,可以暂时迁移至保护区以及其他生境。工程施工等各种原因导致动物外迁会使得当地*栖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在短期有所下降,工程完工后环境条件逐渐趋于稳定,动物物种多样性预计将逐渐恢复。从长远看,预计评价区*栖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会产生明显变化。输变电设施占地导致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外迁,但由于工程占地面积较小,所以这一间接影响十分有限。 (略) 部分对所跨越的河流、水库,由于塔位位置距水位较高,塔位对跨越河流无影响,施工期间对鱼类基本无影响。

(3)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根据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本工程项目建设区面积即为扰动地表面积。经统计分析,确定本项目扰动地表面积11.28hm2,损毁植被面积5.10hm2。经预测,本工程可能造成土壤流失量1238.28t,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1077.58t,新增水土流失量中,临时堆存表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最大,占比为88.17%。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时段是土建施工期,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部位包括开关站区和堆存表土区域等。

(4)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影响分析:根据《丘北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征求丘北县锦屏西 (略) (略) 径走向意见的复函》,拟 (略) 方案工程塔基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11个,塔基号为NA24 至NA27、NA35、NA36、NA43、NA44、NB24、NB32、NB33。

(略) 径长、跨度大, (略) 工程无法完全避让集中连片的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地核心区。项目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性质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等。根据生态调查,涉及生态红线区的区域植被类型以具有较强次生性,因而项目建设对该区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都十分有限。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评价区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也未发现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

(略) 径已尽可能地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全线采取高塔跨越的方式,缩短了穿越生态保护红线长度和减少立塔数量,减小了植被破坏和地表扰动。塔基定位已尽可能地选择了植被较稀疏处,避开植被茂密区域, (略) 走廊内不能避让的高大林木,采取高跨方案,避免砍伐通道,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尽量利 (略) 进行材料运输,对 (略) 的塔位环评提出采取架设索道的运输方式,环评要求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新 (略) ;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塔基施工临时场地占地面积,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置牵张场、材料堆场等临时占地。 (略) 经过生态保护红线区时,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选择影响较小区域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略) 占地呈点状线性分布,空间跨度大,不会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分割,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产生影响较小,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此外,本工程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塔基永久占地较小且分散。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临时占地,减少对动植物生境的破坏,占地损毁植物和受影响动物多为区域常见物种。同时,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已运 (略) 的情况来看, (略) 建成后塔基处植被恢复良好,不会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因 (略) 在施工期对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影响较轻微。

(略) 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较小。

(略) 径合理性分析:由于生态保护红线分布的集中连片性,项目作为线性工程无法完全避让生态保护红线,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涉及县国土资源部门的意见,对丘北县锦屏西 (略) 工程穿越生态保 (略) 径唯一性进行了论证:

220kV舍得升压站~220kV锦屏 (略) :

(略) 提出了中、北、 (略) 方案进行比较。北方案与南方案为对比方案。 (略) 径最短的航空线。绿色区域为生态红线范围,蓝色区域为自然保护区范围。

中方案(推荐方案):线路由220kV舍得升压站出线后向东南方向走线,跨越35kV迷腻舍线和110kV羊腻线后,经垭口村、田冲村、大布红上寨后,跨越35kV腻马T线、35kV迷腻八线和305省道后,经得母村,在黎家庄村西南面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在*家寨附近跨越110kV锦乐腻线后,经阿丫龙下寨后,在小坝子下寨附近跨越110kV锦老线和在建师宗至砚 (略) ,经红塘子、暮冶新寨后,在扭倮村南面跨越110kV锦老线,在高枧槽南面跨越110kV锦小线、35kV小楼八线、 (略) 轻轨和 (略) ,在瓦窑冲附近连续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110kV锦乐腻线、110kV锦乐线和110kV锦听河线(同塔双回)、再次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转向南方向走线,在大黑山南面跨越110kV锦工I、II回线后,进入220kV锦屏变。线路全长40.8km,单、双回混合架设,全线在丘北县境内走线。

北方案(对比方案):线路从拟建的220kV舍得升压站东 (略) 出线,跨越35kV迷腻舍线和110kV羊腻线后,经红塘子、二道沟,跨越305省道,经响水、上戈碧、笼桥、大黑山、黑龙箐后,在高枧槽南面跨越110kV锦小线、35kV小楼八线、 (略) 轻轨和 (略) ,在瓦窑冲附近连续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110kV锦乐腻线、110kV锦乐线和110kV锦听河线(同塔双回)、再次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后,转向南方向走线,在大黑山南面跨越110kV锦工I、II回线后,进入220kV锦屏变。线路全长44.5km,单、双回混合架设,全线在丘北县境内走线。

南方案(对比方案):线路从220kV舍得升压站出线,向东南方向走线,跨越35kV迷腻舍线和110kV羊腻线后,经红花山、牛棚,转向东方向走线,经田冲、营盘脚后,在小布红南面跨越110kV锦乐腻线和305省道,在新龙庄附近跨越110kV锦老线,经革书老寨、倮子地、庄科、麦色租、上雨则、下石缸后,在下雨泽东面跨 (略) ,经幸福村、烂泥冲,在石牛东面跨越220kV锦普I、II回线后,进入220kV锦屏变,线路全长约51km, (略) 架设,全线在丘北县境内走线。

三个方案均无法避开生态红线,对比方案中,北方案在丘北县城段附近过于靠近丘北县城,部分地段距离民房较近,不满足规范要求,且 (略) 在拟建丘北机场起降面范围内走线段较长,须在机场起降面段走线并跨越2回11 (略) ,方案不具可行性; (略) 涉及的生态红线长度最小,但需跨 (略) 及 (略) ,需跨越丘北县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需经过拟建丘北机场且不满足机场限高要求,方案不具可行性;对于推荐方案中方案,其在暮冶村附近段综合考虑不占用基本农田、保持与炸药库的安全距离、保持 (略) 的安全距离后,必须穿越生态红线区域,其在暮冶新寨附近段综合考虑不占用基本农田、避让密集村庄、不影响拟建丘北机场后,必须穿越生态红线区域。

推荐方案中方案,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性质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等, (略) 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较小;涉及公益林方面,推荐方案不占用一级公益林,已最大限度避让了国家级公益林,减少了工程占用省级二级公益林面积;推荐方案在施工期和运行期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尽量避免占用生态公益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原则,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和要求后,可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会对生态功能造成破坏,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涉及基本农田方面,推荐方案在选址选线设计阶段已最大程度的优化避让了基本农田,少量占用基本农田的塔基施工结束后,可以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工程在施工期将严格控制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土石方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禁止牵张场选址占用基本农田,不损坏农田水利设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复耕,落实基本农田补偿和保护工作,可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基本农田的影响,符合《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在做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推荐方案施工期较短,对该区域基本农田的影响较小。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

根据环评单位调查,线路起止点分别位于220kV大龙山升压站和拟建220kV永和开关站址。线路沿线的敏感点主要为生态红线、基本农田、重要的矿产资源、靶场等, (略) 路径选择应结合已经收集到的敏感点数据,合理避让。 (略) 提出了中、东、西三个方案进行比较。褐 (略) 径最短的航空线,绿色为生态红线范围。

中方案(推荐方案):线路由220kV大龙山升压站出线后,跨越110kV鲁龙线后,向南方向走线,经鲁苦地下寨、青香树村后,在沙子坡村北面再次跨越110kV鲁龙线,经双塘子村、花鱼塘村后,在对门村附近跨越35kV团回线后,在大清塘村东南面进入220kV永和开关站。线路长度约23km,单、双回混合架设。

东方案(对比方案):线路由大龙山升压站出线后,跨越110kV鲁龙线,向南方向走线,经清香树、白色姑、红石岩、花鱼塘后,在大清塘东南面进入220kV永和开关站。线路全长约28.5km, (略) 架设。

西方案(对比方案):线路由220kV大龙山升压站出线后,连续转角绕过升压站和村庄,向西南方向走线,经鲁苦地上寨、垭堵则村、干龙潭村后,在老寨北面跨越110kV鲁龙线,经大白户村后,在小龙树村东面跨 (略) ,经南斗村、对门村后,在大清塘村东南面进入220kV永和开关站。线路全长约27.8km, (略) 架设。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对比方案中,东方案将压覆探矿区,且将跨越峡谷,峡谷微气 (略) 安全运行产生较大影响,方案不具可行性;西方案涉及生态红线长度最短,但在避让靶场、 (略) 的情况下,将多次跨越探矿区,经过 (略) 较长,故本方案不具可行性;对于推荐的中方案,其在沙子坡附近段在避让靶场且位于山谷走线的情况下,必须经过生态红线;在清香树村西面段,在避让靶场和民房且满足山谷走线的要求下,必须经过生态红线。

推荐方案中方案,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性质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等, (略) 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较小;涉及公益林方面,推荐方案不占用一级公益林,已最大限度避让了国家级公益林,减少了工程占用省级二级公益林面积;本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还将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尽量避免占用生态公益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原则,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和要求后,可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会对生态功能造成破坏,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涉及基本农田方面,推荐方案在选址选线设计阶段已最大程度的优化避让了基本农田,少量占用基本农田的塔基施工结束后,可以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在做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工程施工期较短,对该区域基本农田的影响较小。

(5)本工程占用公益林分析

建设项目占用公益林地面积2.69hm2,占用国家二级及云南省二级公益林,其中国家二级公益林地面积2.10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59hm2。本工 (略) (略) 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属于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工程设计已采取相应生态影响减缓和恢复措,通过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和要求,可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会对生态功能造成破坏,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临时占用只是施工期间占用,边施工边覆土,边进行植被恢复,可降低施工期间对公益林的影响。根据占用的公益林区域的地形地貌及扰动情况,对临时占用的公益林区域内采取植物恢复措施。主要种植与公益林区域内相同的植被,对于不适合植树造林,进行大伯草籽绿化,水保提出选择当地主要物种进行混播,待施工期结束后需对施工期间造成破坏的区域恢复原貌,避免项目建设对公益林的影响。同时,项目运行后要跟踪监测,加强对临时占用公益林区域内的植被(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管理与养护。由于占用的公益林面积较小,在采用上述措施后施工期间对公益林的影响较小。

(6)本工程占用基本农田符合性分析

(略) 经过丘北县及砚山县,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线路塔基占用基本农田共69基,占用面积约0.69hm2。新建220kV永和开关站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本工程在选址选线设计阶段已避让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统筹考虑 (略) 、铁路、村庄、矿区、 (略) 、军队靶场等限制因素,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在塔基施工期间临时占用的基本农田为不 (略) 径穿过区域的基本农田,边实施边及时复垦,施工结束后即可恢复。

本项目为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线性工程,为民生工程,根据输变电工程特点,项目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相对较小,且呈间隔点位式占地,用地指标符合土地使用标准,位于农田区域的塔基施工结束后,可以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工程在施工期将严格控制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土石方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禁止牵张场选址占用基本农田,不损坏农田水利设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复耕,落实基本农田补偿和保护工作,可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基本农田的影响。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措施,严格按照设定的施工活动范围施工,施工过程严格落实环保措施,经后期植被恢复后可得到补偿,不会造成评价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不会改变区域环境生态功能,不会造成评价区主要农产品产量下降,对基本农田影响较小。

6、环境风险: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开关站建设、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 (略) 架设工程,主要施工工序为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站内建筑物建设、铁塔组立和架线施工等。施工过程中除了燃油外不使用其他有毒、易燃或易爆物质,本工程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二)运行期

1、电磁环境:

(1)架 (略) 电磁环境影响:

①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电磁环境影响: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单 (略) 在最不利塔型(2D1Y6-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98kV/m(6984.8733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547kV/m(5547.2946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经过试算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24kV/m(3724.1126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220kV单 (略) 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1Y6-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2.8996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35.2159μT;导线设计最低架设高度为9.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6.4900μT;最低呼高12m时,线下距离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7.*μT,上述架设高度对应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同塔双回段在最不利塔型(2D2Y5-JD)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15kV/m(7151.9689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85kV/m(5847.8265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10.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3.86kV/m(3856.0123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同塔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2Y5-JD)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1.9338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5.6991μT;导线抬高至10.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9052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离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0.*μT,上述架设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②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电磁环境影响: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220kV单回三角排列 (略) 在最不利塔型段(2C1Y6-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68kV/m(6681.7307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31kV/m(5309.1287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经过试算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56kV/m(3556.354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单回三角排列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C1Y6-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7.2295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0.5633μT;导线设计最低架设高度为9.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1.9677μT;最低呼高12m时,线下距离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1186μT,上述架设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220kV单回平行排列 (略) 在最不利塔型段(2C1Y3-Z2)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09kV/m(7088.3705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66kV/m(5659.6012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经过试算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87kV/m(3873.4188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单回平行排列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C1Y3-Z2)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4.5382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37.1261μT;导线设计最低架设高度为9.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7.2244μT;最低呼高18m时,线下距离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0.1114μT,上述架设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同塔双回段在最不利塔型(2D2Y5-JD)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56kV/m(6568.4497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26kV/m(5260.8059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3.64kV/m(3645.7932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同塔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2Y5-JD)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8.3111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2.2372μT;导线抬高至9.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4.9870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离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6.9826μT,上述架设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③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电磁环境影响: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 (略) 段在最不利塔型(2D1Y5-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91kV/m(6914.5555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481kV/m(5481.5812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3.65kV/m(3665.2192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 (略) 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1Y5-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2.8521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5.1589μT;试算高度9.5m,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4.9778μT;最低呼高12m,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7.019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同塔双回段在最不利塔型(2D2Y5-JD)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06kV/m(7060.9665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75kV/m(5750.555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3.73kV/m(3734.4035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同塔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2Y5-JD)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1.6731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5.3818μT;导线抬高至10.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7719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9.9790μT,各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④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腻革龙侧)电磁环境影响: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腻革龙侧) (略) 段在最不利塔型(2C1Z5-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69kV/m(4691.1231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3kV/m(3727.61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 (略) 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C1Z5-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7.4961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0.8398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5180μT,各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腻革龙)同塔双回段在最不利塔型(2D2Y5-JD)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53kV/m(4526.8214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64kV/m(3636.7738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腻革龙侧)同塔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2Y5-JD)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8.3111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2.2372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6.9826μT,各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变电站间隔扩建电磁环境影响:类别已建220kV锦屏变电站出线间隔侧,结合锦屏变电站四周厂界现状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工程新建220kV出线间隔后,新增间隔侧和锦屏变场界工频电场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3)开关站电磁环境影响:采用松林坡开关站进行类比,本项目与类比工程 220kV松林坡开关站相比,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GIS布置方式均为室外布置,电压等级、主变容量与松林坡开关站一致,台数一致,电磁环境影响基本一致,主变距离四周厂界基本相似;出线方式均为架空出线。本项目 220kV 出线10回,与松林坡开关站基本一致,因此类比对象电磁环境影响同本项目基本一致。松林开关站四周厂界工频电场强度在6.068V/m~574.700V/m之间,最大值为574.700V/m,出现在已建220kV松林坡开关站东厂界,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的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18~3.501μT之间,最大值为3.501μT,出现在已建松林坡开关站东厂界,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的要求。

(4)项目交叉跨越电磁环境影响:项 (略) 交叉跨越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3443.832V/m~4844.524V/m, (略) 径设计方案, (略) 重要交叉跨越点主 (略) 、耕地、林地等非居民区,故项 (略) 交叉跨越点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架 (略) 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限值要求;项 (略) 交叉跨越点(含天星变出线处、π接点)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14.*μT~26.5085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工频磁场公众暴露控制限值100μT的限值要求。

(5)居民敏感点电磁环境影响: (略) 无包夹环境敏感目标的情况,项 (略)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的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有1处居民保护目标即梨家庄村黎永兴家,距离边导线最近距离30m,高差7m,为平顶。项 (略) 对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的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377.3638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2.643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限值要求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因此,可以预测本项 (略) 建成投运后,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值、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将远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限值要求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项目运营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

2、声环境:拟建220kV永和开关站站址中心监测点位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2.2dB(A)~43.0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39.8dB(A)~40.0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因此,新建开关站对附近声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220kV 锦屏变站4个噪声监测点位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4.4dB(A)~53.4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1.0dB(A)~46.8dB(A)之间,夜间噪声监测最大值略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其余满足。系监测时附近大型车辆通过所致,属偶然情形。总的来说,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对附近声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项目沿线7个噪声监测点位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0.2dB(A)~53.9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38.4dB(A)~48.6dB(A)之间;夜间噪声监测最大值略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其余满足。系监测时附近有大型车辆通过所致,属偶然情形。总的来说, (略) 沿线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故预测运 (略) 部分声环境质量良好,对周边居民区域产生影响较小。

3、水环境和大气环境:220kV永和开关站工程建成后,站区排水主要是生产运行人员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开关站工作人员约2~4 人,生活污水产生量不大于1m3/d。本工程对站区内产生的生活污水拟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本期不设置主变,不存在油坑污水;站区大部分雨水考虑利用碎石场地自然下渗,回补地下水,减少向外的排水量,有利于水土保持,其余少量雨水通过320m长400-HDPE雨水管排至大清塘内。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工程运营期不新增废污水。 (略) 工程竣工 (略) 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洗手废水,对沿线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本项目投运后,无废气产生,对沿线大气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固体废物:本项目投运后,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开关站内生活垃圾,站内生活垃圾统一清运、不外排,对站址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线路工程投运后,除巡检时人员会产生少量生活垃圾之外,没有固体废物产生,对沿线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5、危险废物:对220kV变电站来说,在其正常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是没有含油废水产生的。仅在主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在将油用事故排油管排至事故油池贮存,不会直接向站外排油,这一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少许含油废水,量不大,且属偶然产生,含油废水通过工程措施处理和回收,不外排,而本期仅建成220kV永和开关站,站内不设置主变,因此本项目运行期不产生含油废水。拟建220kV永和开关站设置两个蓄电池室,每个房间放置电气二次及通信专业各一组铅酸蓄电池。待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在废铅酸蓄电池拆除前进行外观检视,破损或漏液的电池应单独收集。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铅酸蓄电池(废物代码:900-052-31)属于HW31含铅废物,危险特性出要为毒性和腐蚀性,如果废铅酸蓄电池丢弃后处理不当,会导致重金属铅和含铅酸液泄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6、生态环境影响:

(1)对植被植物的影响

(略) 运行期不进行林木砍伐,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总的来说,削枝量较小,不会对植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 (略) 维护人员踩踏 (略) 电磁环境影响,线路维护人员可能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一定踩踏和引入外来植物。 (略) 维护检查1个月左右进行1次,运行及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负重有限,对植被的破坏强度较小,不会带来明显的、持续的不利影响。通过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可避免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从区域类似环境状况的已运行的220kV开 (略) 来看,线路周围植物生长良好, (略) 电磁影响对周围植物生长无明显影响。

(2)对植物的影响

项目评价区面积较大,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新增工程对这些植物中的部分种类及其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评价区的植物个体有所减少。但是,新建开关站、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为点状结构, (略) 部分为线性架空连接,所以不会形成明显的生态阻隔,几乎不会对植物种子的散布造成影响。因而项目在营运期间不会影响沿线植物的生殖,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某种植物的遗传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

(3)对动物资源的影响

(略) 定期维护和检查的人 (略) 及周边区域的动物造成惊扰,但这种干扰强度很低,时间很短,对动物活动影响有限。从区域类似环境条件下已 (略) 来做比对,线路运行时未出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对走廊附近的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表现及生育率等产生明显影响的情况。 (略) 杆塔分散分布,塔基占地不会明显减少*栖动物的生境面积,线路杆塔档距大,不会阻断*栖动物活动通道,对*栖动物种群交流影响小。评价区域内的野生鸟类活动范围大、行动敏捷,且飞行高度一 (略) 架设高度,在飞行时碰撞杆塔的几率不大;从区域内已 (略) 运行情况来看,线路建成后并未对鸟类的飞行和生活习性造成影响。运营期对保护鸟类的影响主要是在不良气候条件下,飞行碰撞输电线的风险,但项目评价区保护鸟类均为猛禽,飞行高度较高,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较小。

7、社会环境影响:

(1)交通: (略) 工程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将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 (略) 轻轨和 (略)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 (略) 对位 (略) 隧道跨越, (略) 运行安全无影响。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按照《110kV~750kV架 (略) 设计规范》(*)进行考虑,满足运输净距要求,不影响其现有功能。

(2)跨越水体:本项 (略) 在跨越河流时,不在河道范围内建塔, (略) 对航运和河道泄洪能力的影响,跨越垂直净距按照《110kV~750kV架 (略) 设计规范》(*)考虑,不影响被跨越水域的功能。本工程对于所跨越的龙江,由于塔位位置距水位较高,塔位对跨越河流无影响。

8、环境风险:铅酸蓄电池报销之后不在站内暂存,直接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渗入地下水及土壤可能性极小,运营期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则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风险可控。

二、评估结论

《报告表》编制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可信。《报告表》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项目已通过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文发改基础〔2022〕47号),项目代码2110-*-89-05-*。项 (略) 路径长、跨度大,路径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全线采取高塔跨越生态红线,基本符合《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不涉及国家一级公益林、省级一级公益林,占用国家二级及云南省二级公益林,基本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要求,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项目属于输变电线性工程,占用基本农田基本符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 (略) 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42号)文件精神;报告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等对涉及生态红线部分进行了唯一性论证,并提出了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 (略) 径走向取得砚山县、丘北县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意见。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要求及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丘北县锦屏西 (略) 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2年10月18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10月18日-2022年10月24日。

联系电话:0876-* 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略) 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丘北县锦屏西 (略) 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丘北县锦屏西 (略) 工程

建设单位: (略) 文山供电局

建设地点:丘北县、砚山县

建设性质:新建

占地面积:用地面积11.28hm2/线路工程长 68.8km(永久占地4.46hm2,临时占地6.82hm2)

主要建设内容:丘北县锦屏西 (略)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变电站工程 (略) 工程。(1)变电站工程:新建220kV永和开关站1座,站内建设220kV出线间隔3个,220kV锦屏变站内扩建220kV出线间隔1个。(2) (略) 工程:新建4回22 (略) ,线路全长68.8km。包括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总长23km)、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总长40.8km)、220kV天腻线π接至永和 (略) (天星侧2.5km+腻革龙侧2.5km)。

项目投资:*万元,环保投资费用226.*元,占总投资的1.12%。

(一)施工期

1、噪声:主要噪声源有汽车、施工设备等,施工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噪声源强为70~100dB(A)。另外,在架线施工过程中,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也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其声级值在70~100dB(A)之间。

对策措施:牵张场的布置尽量选择荒草地或裸露地表,并尽 (略) 周边的居民点,以减小牵张场设备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噪声经过地形和林木的阻挡,到达沿线人口密集的居民点时已经大幅衰减, (略) 夜间不施工, (略) 施工噪声对附近声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废气:施工粉尘主要来源于新建开关站站内施工、 (略) 架设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开挖、设备安装、建筑材料堆放、土石方临时堆放扬尘、运输车辆等造成的扬尘,影响因子为TSP和PM10,呈无组织排放;扬尘产生量取决于施工强度、地面扬尘量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风速大于2.5m/s时易产生扬尘,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施工区域周围100m范围内,影响程度下风向大于上风向。 (略) 施工扬尘主要 (略) 塔基土石方开挖、杆塔架设;线路塔基施工扬尘影响主要集中在塔基施工区。机械燃油烟气主要由新建开关站、 (略) 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产生量较小,所含污染物主要为CO、NO2、HC等,呈无组织排放。

对策措施:新建开关站施工时采取扬尘防护措施,且当地平均风速相对较小,因此产生的地面扬尘量小。塔基施工除特殊地质区域外均采用人工进行开挖,施工强度小,因此产生的地面扬尘量小。机械燃油烟气,产生量较小,经风力扩散、稀释、消除后,对环境影响较小。大气环境保护目标黎家庄村黎永兴(砖瓦、二层)住 (略) 工程舍得升压站~锦屏变电站段NA61塔基东北侧30m处,在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后,施工废气对环境保护目标无显著影响。

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新建开关站、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 (略) 架设过程中,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及建筑施工废水。开关站、扩建出线间隔施工期间,平均每天配置施工人员约70人,产生生活污水量约6.72t/d; (略) 平均每天配置施工人员约50人( (略) 分散分布),生活污水产生量约4.8t/d,洗手废水仅在施工场地产生少量;施工 (略) 塔基施工产生废水主要来自塔基混凝土拌和,产生量约0.52m3/基,本项 (略) 共新建塔基188基,整个施工期塔基施工废水产生量为97.76m3。

对策措施:工程施工人员依托现有生活设施或附近村庄生活设施,或在生活设施不足时在站内空地建设临时生活设施,施工现场仅产生少量洗手废水,直接用于场地浇洒,不外排。混凝土养护废水在建筑物表面及附近硬化场地自然挥发。 (略) 塔基浇筑产生的混凝土搅拌冲洗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塔基混凝土搅拌和洒水降尘,不外排。

4、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施工期生活垃圾排放量约60kg/d、产生建筑垃圾约3.196t。

对策措施:新建开关站、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至附近垃圾收集点; (略) 沿线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至附近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中混凝土、砂石、废砖块等不可回用的同填方一同回填。废弃导线、包装材料等可回收利用的进行回用。

5、生态环境

(1)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新建220kV 平远开关站站址场区现多以耕地为主,种植有玉米、辣椒及少量土豆等经济作物。则开关站的建设显然将移除站址土地上的农作物,改变原有土地利用性质。但新建开关站总征地面积仅为50.493亩,且不新增征地,对区域植被的影响有限。

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变电工程主要是220kV锦屏变本期新建一回22 (略) 间隔至舍得升压站。本项目变电站间隔扩建在现有变电站占地范围内,不涉及新征用地,不会影响区域自然植被。

(略) 沿线主要为山地,林木主要为松树及灌木、杂木,森林覆盖率达60%,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灌丛4个类型。线路对植被的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塔基永久占地改变原土地利用性质,原有植被将遭到破坏;二是施工临时设施设置(塔基施工临时占地、人抬便道),材料堆放、放线造成局部植被破坏和土地扰动,易引起水土流失等。 (略) 径选择时已尽量避让林木密集区,塔基尽量选择在林木较稀疏地带,在设计时对必须经过的森林密集区将尽量考虑采用高塔进行跨越为主走线,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削枝。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仅对无法避让位于塔基处的树木进行砍伐。 (略) 部分施工点分散,各施工点占地面积小,施工期破坏面积很小,造成的植被生物损失量很小,同时,线路塔基尽量选择在植被覆盖度较低的位置,避让林木生长较为密集的区域,本项目建设对植被影响很小。

对动物的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工程施工人员、车辆、机械等产生的环境污染可能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开关站 (略) 的建设,必然会涉入和影响一些动物的生境,从而一定程度地导致*生动物的转移与减少(动物会上述干扰下可能逃离原环境向外围扩散),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动物的死亡,尤其是具有飞行能力的鸟类,可以暂时迁移至保护区以及其他生境。工程施工等各种原因导致动物外迁会使得当地*栖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在短期有所下降,工程完工后环境条件逐渐趋于稳定,动物物种多样性预计将逐渐恢复。从长远看,预计评价区*栖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会产生明显变化。输变电设施占地导致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外迁,但由于工程占地面积较小,所以这一间接影响十分有限。 (略) 部分对所跨越的河流、水库,由于塔位位置距水位较高,塔位对跨越河流无影响,施工期间对鱼类基本无影响。

(3)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根据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本工程项目建设区面积即为扰动地表面积。经统计分析,确定本项目扰动地表面积11.28hm2,损毁植被面积5.10hm2。经预测,本工程可能造成土壤流失量1238.28t,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1077.58t,新增水土流失量中,临时堆存表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最大,占比为88.17%。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时段是土建施工期,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部位包括开关站区和堆存表土区域等。

(4)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影响分析:根据《丘北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征求丘北县锦屏西 (略) (略) 径走向意见的复函》,拟 (略) 方案工程塔基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11个,塔基号为NA24 至NA27、NA35、NA36、NA43、NA44、NB24、NB32、NB33。

(略) 径长、跨度大, (略) 工程无法完全避让集中连片的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地核心区。项目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性质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等。根据生态调查,涉及生态红线区的区域植被类型以具有较强次生性,因而项目建设对该区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都十分有限。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评价区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也未发现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

(略) 径已尽可能地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全线采取高塔跨越的方式,缩短了穿越生态保护红线长度和减少立塔数量,减小了植被破坏和地表扰动。塔基定位已尽可能地选择了植被较稀疏处,避开植被茂密区域, (略) 走廊内不能避让的高大林木,采取高跨方案,避免砍伐通道,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尽量利 (略) 进行材料运输,对 (略) 的塔位环评提出采取架设索道的运输方式,环评要求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新 (略) ;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塔基施工临时场地占地面积,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置牵张场、材料堆场等临时占地。 (略) 经过生态保护红线区时,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选择影响较小区域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略) 占地呈点状线性分布,空间跨度大,不会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分割,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产生影响较小,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此外,本工程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塔基永久占地较小且分散。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临时占地,减少对动植物生境的破坏,占地损毁植物和受影响动物多为区域常见物种。同时,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已运 (略) 的情况来看, (略) 建成后塔基处植被恢复良好,不会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因 (略) 在施工期对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影响较轻微。

(略) 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较小。

(略) 径合理性分析:由于生态保护红线分布的集中连片性,项目作为线性工程无法完全避让生态保护红线,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涉及县国土资源部门的意见,对丘北县锦屏西 (略) 工程穿越生态保 (略) 径唯一性进行了论证:

220kV舍得升压站~220kV锦屏 (略) :

(略) 提出了中、北、 (略) 方案进行比较。北方案与南方案为对比方案。 (略) 径最短的航空线。绿色区域为生态红线范围,蓝色区域为自然保护区范围。

中方案(推荐方案):线路由220kV舍得升压站出线后向东南方向走线,跨越35kV迷腻舍线和110kV羊腻线后,经垭口村、田冲村、大布红上寨后,跨越35kV腻马T线、35kV迷腻八线和305省道后,经得母村,在黎家庄村西南面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在*家寨附近跨越110kV锦乐腻线后,经阿丫龙下寨后,在小坝子下寨附近跨越110kV锦老线和在建师宗至砚 (略) ,经红塘子、暮冶新寨后,在扭倮村南面跨越110kV锦老线,在高枧槽南面跨越110kV锦小线、35kV小楼八线、 (略) 轻轨和 (略) ,在瓦窑冲附近连续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110kV锦乐腻线、110kV锦乐线和110kV锦听河线(同塔双回)、再次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转向南方向走线,在大黑山南面跨越110kV锦工I、II回线后,进入220kV锦屏变。线路全长40.8km,单、双回混合架设,全线在丘北县境内走线。

北方案(对比方案):线路从拟建的220kV舍得升压站东 (略) 出线,跨越35kV迷腻舍线和110kV羊腻线后,经红塘子、二道沟,跨越305省道,经响水、上戈碧、笼桥、大黑山、黑龙箐后,在高枧槽南面跨越110kV锦小线、35kV小楼八线、 (略) 轻轨和 (略) ,在瓦窑冲附近连续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110kV锦乐腻线、110kV锦乐线和110kV锦听河线(同塔双回)、再次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后,转向南方向走线,在大黑山南面跨越110kV锦工I、II回线后,进入220kV锦屏变。线路全长44.5km,单、双回混合架设,全线在丘北县境内走线。

南方案(对比方案):线路从220kV舍得升压站出线,向东南方向走线,跨越35kV迷腻舍线和110kV羊腻线后,经红花山、牛棚,转向东方向走线,经田冲、营盘脚后,在小布红南面跨越110kV锦乐腻线和305省道,在新龙庄附近跨越110kV锦老线,经革书老寨、倮子地、庄科、麦色租、上雨则、下石缸后,在下雨泽东面跨 (略) ,经幸福村、烂泥冲,在石牛东面跨越220kV锦普I、II回线后,进入220kV锦屏变,线路全长约51km, (略) 架设,全线在丘北县境内走线。

三个方案均无法避开生态红线,对比方案中,北方案在丘北县城段附近过于靠近丘北县城,部分地段距离民房较近,不满足规范要求,且 (略) 在拟建丘北机场起降面范围内走线段较长,须在机场起降面段走线并跨越2回11 (略) ,方案不具可行性; (略) 涉及的生态红线长度最小,但需跨 (略) 及 (略) ,需跨越丘北县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需经过拟建丘北机场且不满足机场限高要求,方案不具可行性;对于推荐方案中方案,其在暮冶村附近段综合考虑不占用基本农田、保持与炸药库的安全距离、保持 (略) 的安全距离后,必须穿越生态红线区域,其在暮冶新寨附近段综合考虑不占用基本农田、避让密集村庄、不影响拟建丘北机场后,必须穿越生态红线区域。

推荐方案中方案,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性质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等, (略) 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较小;涉及公益林方面,推荐方案不占用一级公益林,已最大限度避让了国家级公益林,减少了工程占用省级二级公益林面积;推荐方案在施工期和运行期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尽量避免占用生态公益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原则,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和要求后,可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会对生态功能造成破坏,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涉及基本农田方面,推荐方案在选址选线设计阶段已最大程度的优化避让了基本农田,少量占用基本农田的塔基施工结束后,可以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工程在施工期将严格控制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土石方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禁止牵张场选址占用基本农田,不损坏农田水利设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复耕,落实基本农田补偿和保护工作,可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基本农田的影响,符合《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在做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推荐方案施工期较短,对该区域基本农田的影响较小。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

根据环评单位调查,线路起止点分别位于220kV大龙山升压站和拟建220kV永和开关站址。线路沿线的敏感点主要为生态红线、基本农田、重要的矿产资源、靶场等, (略) 路径选择应结合已经收集到的敏感点数据,合理避让。 (略) 提出了中、东、西三个方案进行比较。褐 (略) 径最短的航空线,绿色为生态红线范围。

中方案(推荐方案):线路由220kV大龙山升压站出线后,跨越110kV鲁龙线后,向南方向走线,经鲁苦地下寨、青香树村后,在沙子坡村北面再次跨越110kV鲁龙线,经双塘子村、花鱼塘村后,在对门村附近跨越35kV团回线后,在大清塘村东南面进入220kV永和开关站。线路长度约23km,单、双回混合架设。

东方案(对比方案):线路由大龙山升压站出线后,跨越110kV鲁龙线,向南方向走线,经清香树、白色姑、红石岩、花鱼塘后,在大清塘东南面进入220kV永和开关站。线路全长约28.5km, (略) 架设。

西方案(对比方案):线路由220kV大龙山升压站出线后,连续转角绕过升压站和村庄,向西南方向走线,经鲁苦地上寨、垭堵则村、干龙潭村后,在老寨北面跨越110kV鲁龙线,经大白户村后,在小龙树村东面跨 (略) ,经南斗村、对门村后,在大清塘村东南面进入220kV永和开关站。线路全长约27.8km, (略) 架设。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对比方案中,东方案将压覆探矿区,且将跨越峡谷,峡谷微气 (略) 安全运行产生较大影响,方案不具可行性;西方案涉及生态红线长度最短,但在避让靶场、 (略) 的情况下,将多次跨越探矿区,经过 (略) 较长,故本方案不具可行性;对于推荐的中方案,其在沙子坡附近段在避让靶场且位于山谷走线的情况下,必须经过生态红线;在清香树村西面段,在避让靶场和民房且满足山谷走线的要求下,必须经过生态红线。

推荐方案中方案,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性质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等, (略) 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较小;涉及公益林方面,推荐方案不占用一级公益林,已最大限度避让了国家级公益林,减少了工程占用省级二级公益林面积;本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还将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尽量避免占用生态公益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原则,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和要求后,可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会对生态功能造成破坏,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涉及基本农田方面,推荐方案在选址选线设计阶段已最大程度的优化避让了基本农田,少量占用基本农田的塔基施工结束后,可以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在做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工程施工期较短,对该区域基本农田的影响较小。

(5)本工程占用公益林分析

建设项目占用公益林地面积2.69hm2,占用国家二级及云南省二级公益林,其中国家二级公益林地面积2.10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59hm2。本工 (略) (略) 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属于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工程设计已采取相应生态影响减缓和恢复措,通过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和要求,可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会对生态功能造成破坏,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临时占用只是施工期间占用,边施工边覆土,边进行植被恢复,可降低施工期间对公益林的影响。根据占用的公益林区域的地形地貌及扰动情况,对临时占用的公益林区域内采取植物恢复措施。主要种植与公益林区域内相同的植被,对于不适合植树造林,进行大伯草籽绿化,水保提出选择当地主要物种进行混播,待施工期结束后需对施工期间造成破坏的区域恢复原貌,避免项目建设对公益林的影响。同时,项目运行后要跟踪监测,加强对临时占用公益林区域内的植被(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管理与养护。由于占用的公益林面积较小,在采用上述措施后施工期间对公益林的影响较小。

(6)本工程占用基本农田符合性分析

(略) 经过丘北县及砚山县,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线路塔基占用基本农田共69基,占用面积约0.69hm2。新建220kV永和开关站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本工程在选址选线设计阶段已避让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统筹考虑 (略) 、铁路、村庄、矿区、 (略) 、军队靶场等限制因素,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在塔基施工期间临时占用的基本农田为不 (略) 径穿过区域的基本农田,边实施边及时复垦,施工结束后即可恢复。

本项目为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线性工程,为民生工程,根据输变电工程特点,项目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相对较小,且呈间隔点位式占地,用地指标符合土地使用标准,位于农田区域的塔基施工结束后,可以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工程在施工期将严格控制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土石方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禁止牵张场选址占用基本农田,不损坏农田水利设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复耕,落实基本农田补偿和保护工作,可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基本农田的影响。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措施,严格按照设定的施工活动范围施工,施工过程严格落实环保措施,经后期植被恢复后可得到补偿,不会造成评价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不会改变区域环境生态功能,不会造成评价区主要农产品产量下降,对基本农田影响较小。

6、环境风险: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开关站建设、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 (略) 架设工程,主要施工工序为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站内建筑物建设、铁塔组立和架线施工等。施工过程中除了燃油外不使用其他有毒、易燃或易爆物质,本工程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二)运行期

1、电磁环境:

(1)架 (略) 电磁环境影响:

①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电磁环境影响: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单 (略) 在最不利塔型(2D1Y6-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98kV/m(6984.8733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547kV/m(5547.2946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经过试算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24kV/m(3724.1126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220kV单 (略) 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1Y6-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2.8996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35.2159μT;导线设计最低架设高度为9.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6.4900μT;最低呼高12m时,线下距离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7.*μT,上述架设高度对应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同塔双回段在最不利塔型(2D2Y5-JD)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15kV/m(7151.9689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85kV/m(5847.8265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10.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3.86kV/m(3856.0123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同塔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2Y5-JD)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1.9338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5.6991μT;导线抬高至10.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9052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离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0.*μT,上述架设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②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电磁环境影响: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220kV单回三角排列 (略) 在最不利塔型段(2C1Y6-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68kV/m(6681.7307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31kV/m(5309.1287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经过试算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56kV/m(3556.354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单回三角排列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C1Y6-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7.2295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0.5633μT;导线设计最低架设高度为9.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1.9677μT;最低呼高12m时,线下距离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1186μT,上述架设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220kV单回平行排列 (略) 在最不利塔型段(2C1Y3-Z2)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09kV/m(7088.3705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66kV/m(5659.6012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经过试算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87kV/m(3873.4188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单回平行排列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C1Y3-Z2)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4.5382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37.1261μT;导线设计最低架设高度为9.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7.2244μT;最低呼高18m时,线下距离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0.1114μT,上述架设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同塔双回段在最不利塔型(2D2Y5-JD)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56kV/m(6568.4497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26kV/m(5260.8059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3.64kV/m(3645.7932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同塔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2Y5-JD)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8.3111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2.2372μT;导线抬高至9.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4.9870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离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6.9826μT,上述架设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③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电磁环境影响: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 (略) 段在最不利塔型(2D1Y5-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91kV/m(6914.5555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481kV/m(5481.5812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3.65kV/m(3665.2192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 (略) 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1Y5-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2.8521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5.1589μT;试算高度9.5m,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4.9778μT;最低呼高12m,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7.019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同塔双回段在最不利塔型(2D2Y5-JD)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06kV/m(7060.9665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75kV/m(5750.555V/m),不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3.73kV/m(3734.4035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同塔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2Y5-JD)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1.6731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5.3818μT;导线抬高至10.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7719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9.9790μT,各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④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腻革龙侧)电磁环境影响: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腻革龙侧) (略) 段在最不利塔型(2C1Z5-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69kV/m(4691.1231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3kV/m(3727.61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天星侧) (略) 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C1Z5-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7.4961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0.8398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5180μT,各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腻革龙)同塔双回段在最不利塔型(2D2Y5-JD)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53kV/m(4526.8214V/m),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64kV/m(3636.7738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220kV天腻线π接入永和 (略) (腻革龙侧)同塔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在最不利塔型段(2D2Y5-JD)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8.3111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2.2372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6.9826μT,各高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变电站间隔扩建电磁环境影响:类别已建220kV锦屏变电站出线间隔侧,结合锦屏变电站四周厂界现状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工程新建220kV出线间隔后,新增间隔侧和锦屏变场界工频电场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3)开关站电磁环境影响:采用松林坡开关站进行类比,本项目与类比工程 220kV松林坡开关站相比,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GIS布置方式均为室外布置,电压等级、主变容量与松林坡开关站一致,台数一致,电磁环境影响基本一致,主变距离四周厂界基本相似;出线方式均为架空出线。本项目 220kV 出线10回,与松林坡开关站基本一致,因此类比对象电磁环境影响同本项目基本一致。松林开关站四周厂界工频电场强度在6.068V/m~574.700V/m之间,最大值为574.700V/m,出现在已建220kV松林坡开关站东厂界,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的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18~3.501μT之间,最大值为3.501μT,出现在已建松林坡开关站东厂界,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的要求。

(4)项目交叉跨越电磁环境影响:项 (略) 交叉跨越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3443.832V/m~4844.524V/m, (略) 径设计方案, (略) 重要交叉跨越点主 (略) 、耕地、林地等非居民区,故项 (略) 交叉跨越点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架 (略) 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限值要求;项 (略) 交叉跨越点(含天星变出线处、π接点)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14.*μT~26.5085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工频磁场公众暴露控制限值100μT的限值要求。

(5)居民敏感点电磁环境影响: (略) 无包夹环境敏感目标的情况,项 (略)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的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有1处居民保护目标即梨家庄村黎永兴家,距离边导线最近距离30m,高差7m,为平顶。项 (略) 对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的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377.3638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2.643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限值要求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因此,可以预测本项 (略) 建成投运后,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值、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将远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限值要求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项目运营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

2、声环境:拟建220kV永和开关站站址中心监测点位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2.2dB(A)~43.0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39.8dB(A)~40.0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因此,新建开关站对附近声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220kV 锦屏变站4个噪声监测点位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4.4dB(A)~53.4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1.0dB(A)~46.8dB(A)之间,夜间噪声监测最大值略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其余满足。系监测时附近大型车辆通过所致,属偶然情形。总的来说,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对附近声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项目沿线7个噪声监测点位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0.2dB(A)~53.9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38.4dB(A)~48.6dB(A)之间;夜间噪声监测最大值略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其余满足。系监测时附近有大型车辆通过所致,属偶然情形。总的来说, (略) 沿线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故预测运 (略) 部分声环境质量良好,对周边居民区域产生影响较小。

3、水环境和大气环境:220kV永和开关站工程建成后,站区排水主要是生产运行人员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开关站工作人员约2~4 人,生活污水产生量不大于1m3/d。本工程对站区内产生的生活污水拟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本期不设置主变,不存在油坑污水;站区大部分雨水考虑利用碎石场地自然下渗,回补地下水,减少向外的排水量,有利于水土保持,其余少量雨水通过320m长400-HDPE雨水管排至大清塘内。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工程运营期不新增废污水。 (略) 工程竣工 (略) 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洗手废水,对沿线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本项目投运后,无废气产生,对沿线大气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固体废物:本项目投运后,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开关站内生活垃圾,站内生活垃圾统一清运、不外排,对站址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线路工程投运后,除巡检时人员会产生少量生活垃圾之外,没有固体废物产生,对沿线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5、危险废物:对220kV变电站来说,在其正常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是没有含油废水产生的。仅在主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在将油用事故排油管排至事故油池贮存,不会直接向站外排油,这一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少许含油废水,量不大,且属偶然产生,含油废水通过工程措施处理和回收,不外排,而本期仅建成220kV永和开关站,站内不设置主变,因此本项目运行期不产生含油废水。拟建220kV永和开关站设置两个蓄电池室,每个房间放置电气二次及通信专业各一组铅酸蓄电池。待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在废铅酸蓄电池拆除前进行外观检视,破损或漏液的电池应单独收集。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铅酸蓄电池(废物代码:900-052-31)属于HW31含铅废物,危险特性出要为毒性和腐蚀性,如果废铅酸蓄电池丢弃后处理不当,会导致重金属铅和含铅酸液泄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6、生态环境影响:

(1)对植被植物的影响

(略) 运行期不进行林木砍伐,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总的来说,削枝量较小,不会对植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 (略) 维护人员踩踏 (略) 电磁环境影响,线路维护人员可能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一定踩踏和引入外来植物。 (略) 维护检查1个月左右进行1次,运行及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负重有限,对植被的破坏强度较小,不会带来明显的、持续的不利影响。通过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可避免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从区域类似环境状况的已运行的220kV开 (略) 来看,线路周围植物生长良好, (略) 电磁影响对周围植物生长无明显影响。

(2)对植物的影响

项目评价区面积较大,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新增工程对这些植物中的部分种类及其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评价区的植物个体有所减少。但是,新建开关站、220kV锦屏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为点状结构, (略) 部分为线性架空连接,所以不会形成明显的生态阻隔,几乎不会对植物种子的散布造成影响。因而项目在营运期间不会影响沿线植物的生殖,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某种植物的遗传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

(3)对动物资源的影响

(略) 定期维护和检查的人 (略) 及周边区域的动物造成惊扰,但这种干扰强度很低,时间很短,对动物活动影响有限。从区域类似环境条件下已 (略) 来做比对,线路运行时未出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对走廊附近的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表现及生育率等产生明显影响的情况。 (略) 杆塔分散分布,塔基占地不会明显减少*栖动物的生境面积,线路杆塔档距大,不会阻断*栖动物活动通道,对*栖动物种群交流影响小。评价区域内的野生鸟类活动范围大、行动敏捷,且飞行高度一 (略) 架设高度,在飞行时碰撞杆塔的几率不大;从区域内已 (略) 运行情况来看,线路建成后并未对鸟类的飞行和生活习性造成影响。运营期对保护鸟类的影响主要是在不良气候条件下,飞行碰撞输电线的风险,但项目评价区保护鸟类均为猛禽,飞行高度较高,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较小。

7、社会环境影响:

(1)交通: (略) 工程220kV舍得升压站~ (略) ,将跨越在建师宗至砚 (略) 、 (略) 轻轨和 (略) ;220kV大龙山升压站~永和 (略) , (略) 对位 (略) 隧道跨越, (略) 运行安全无影响。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按照《110kV~750kV架 (略) 设计规范》(*)进行考虑,满足运输净距要求,不影响其现有功能。

(2)跨越水体:本项 (略) 在跨越河流时,不在河道范围内建塔, (略) 对航运和河道泄洪能力的影响,跨越垂直净距按照《110kV~750kV架 (略) 设计规范》(*)考虑,不影响被跨越水域的功能。本工程对于所跨越的龙江,由于塔位位置距水位较高,塔位对跨越河流无影响。

8、环境风险:铅酸蓄电池报销之后不在站内暂存,直接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渗入地下水及土壤可能性极小,运营期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则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风险可控。

二、评估结论

《报告表》编制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可信。《报告表》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项目已通过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文发改基础〔2022〕47号),项目代码2110-*-89-05-*。项 (略) 路径长、跨度大,路径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全线采取高塔跨越生态红线,基本符合《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不涉及国家一级公益林、省级一级公益林,占用国家二级及云南省二级公益林,基本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要求,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项目属于输变电线性工程,占用基本农田基本符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 (略) 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42号)文件精神;报告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等对涉及生态红线部分进行了唯一性论证,并提出了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 (略) 径走向取得砚山县、丘北县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意见。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要求及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丘北县锦屏西 (略) 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2年10月18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