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生态环境局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
河源市生态环境局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
根 (略) 集团广东省 (略) “县县通工程”河源-东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技术评估报告及源城分局、东源分局和河源江东新区生态环境办公室的初审意见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2年10月18日至2022年10月24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 (略) (略) 118号,邮编:*
联系电话:0762-*
传真:0762-*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局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略) 集团广东省 (略) “县县通工程”河源-东源项目 |
建设单位: | (略) 集 (略) |
建设地点: | (略) 源城区、东源县、江东新区 |
环评机构: | (略) (略) |
项目概况: | (略) 集团广东省 (略) “县县通工程”河源-东源项目起点为粤东天然 (略) 惠州-河源支干线项目(西三线河源分输清管站-河源末站段)的河源末站,终点为河源-东源项目东源末站。沿 (略) 源城区、江东新区、东源县,线路全长约57.4公里,设计输气能力为17.5亿立方米/年,工程总投资*.*元。全线共设置输气站场2座,其中新建站场1座,改扩建站场1座;沿线新建古竹、临江、 (略) 截断阀室3座。本项目以定向钻方式穿越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东江段水域)和“东江流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穿越长度为290米,已取得当地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 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进一步 (略) 由方案和施工方案,尽量避让各类环境敏感区;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工程内容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优化穿越及邻近环境敏感 (略) 由和施工方式,细化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减缓不利环境影响。 (二)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站内绿化或定期外运当地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穿越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的管段,应根据项目环境风险防控需要,提高施工和运营期间的环境风险防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各项措施的等级,进一步强化环境风险防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措施,保障区域水环境安全。 (三)落实大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在邻近环境敏感点处施工时,设置施工围栏或屏障,对作业面、堆放场等采取洒水、覆盖等防扬尘措施。项目产生的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送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建筑垃圾、清管废渣等一般工业固废妥善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等综合降噪措施,确保各站场、阀室厂界噪声达标。 (四)强化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时间,严格控制管线走向和施工作业宽度,减少临时占地和植被破坏,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对管道沿线、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进行土地复垦或恢复原有生态。邻近环境敏感区的管段,应优化施工方案、缩短工期,落实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生态工程建设和项目施工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五)落实环境风险应急措施。加强并严格落实施工及运营期的环境风险防范,强化管道安全设计,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采用严格的设计标准,设置先进的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线路截断阀、可燃气体检测及报警系统、露天工艺区气体检测仪,做好管道维护等风险防范措施。在环境敏感区段尤其是人口密集段保障施工质量,强化安全措施,提高巡线频率,增设管线警示牌。制定完善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应急联动,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区域水、大气等环境安全。 |
公众参与情况: | (略) 站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告等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
根 (略) 集团广东省 (略) “县县通工程”河源-东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技术评估报告及源城分局、东源分局和河源江东新区生态环境办公室的初审意见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2年10月18日至2022年10月24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 (略) (略) 118号,邮编:*
联系电话:0762-*
传真:0762-*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局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略) 集团广东省 (略) “县县通工程”河源-东源项目 |
建设单位: | (略) 集 (略) |
建设地点: | (略) 源城区、东源县、江东新区 |
环评机构: | (略) (略) |
项目概况: | (略) 集团广东省 (略) “县县通工程”河源-东源项目起点为粤东天然 (略) 惠州-河源支干线项目(西三线河源分输清管站-河源末站段)的河源末站,终点为河源-东源项目东源末站。沿 (略) 源城区、江东新区、东源县,线路全长约57.4公里,设计输气能力为17.5亿立方米/年,工程总投资*.*元。全线共设置输气站场2座,其中新建站场1座,改扩建站场1座;沿线新建古竹、临江、 (略) 截断阀室3座。本项目以定向钻方式穿越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东江段水域)和“东江流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穿越长度为290米,已取得当地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 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进一步 (略) 由方案和施工方案,尽量避让各类环境敏感区;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工程内容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优化穿越及邻近环境敏感 (略) 由和施工方式,细化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减缓不利环境影响。 (二)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站内绿化或定期外运当地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穿越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的管段,应根据项目环境风险防控需要,提高施工和运营期间的环境风险防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各项措施的等级,进一步强化环境风险防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措施,保障区域水环境安全。 (三)落实大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在邻近环境敏感点处施工时,设置施工围栏或屏障,对作业面、堆放场等采取洒水、覆盖等防扬尘措施。项目产生的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送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建筑垃圾、清管废渣等一般工业固废妥善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等综合降噪措施,确保各站场、阀室厂界噪声达标。 (四)强化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时间,严格控制管线走向和施工作业宽度,减少临时占地和植被破坏,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对管道沿线、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进行土地复垦或恢复原有生态。邻近环境敏感区的管段,应优化施工方案、缩短工期,落实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生态工程建设和项目施工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五)落实环境风险应急措施。加强并严格落实施工及运营期的环境风险防范,强化管道安全设计,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采用严格的设计标准,设置先进的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线路截断阀、可燃气体检测及报警系统、露天工艺区气体检测仪,做好管道维护等风险防范措施。在环境敏感区段尤其是人口密集段保障施工质量,强化安全措施,提高巡线频率,增设管线警示牌。制定完善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应急联动,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区域水、大气等环境安全。 |
公众参与情况: | (略) 站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告等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