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3日拟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2022年05月23日拟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设项目概况公众参与情况相关环保措施承诺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浙江缙云大洋80兆瓦水光储多能互补复合利用发电项目110千伏送出工程 (略) 缙云县大洋镇、胡源乡、溶江乡、舒洪镇。国 (略) (略) 扩建溶江变110千伏间隔1个,新建110kV单 (略) 路径长约25.5km,110kV单 (略) 路径长约0.05km。/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段。施工时尽量选用优质低噪设备,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修理,保证施工机械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将强噪声设备安装在工棚内,实施封闭、半封闭施工,以减轻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5.2施工期污废水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 本工 (略) 施工区内不考虑施工机械大修,施工机械可就近在维修站维修和冲洗,因此不产生机修油污废水。本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包括基础开挖废水、混凝土搅拌系统冲洗废水等,其中主要污染物有SS等。生产废水若随意排放,将对周边水体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防止塔基施工对生态红线区域内水质的影响,施工期将采取以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 施工期间施工场地要尽量远离水体,并划定明确的施工范围,不得随意扩大,施 (略) 要尽量利用已 (略) 。 ② 施工中临时堆土点应远离跨越的水体。 ③ 在施工现场拌和混凝土,应对砂、石料冲洗废水进行处置和循环使用,废水、弃方及施工材料等严禁排入河流影响受纳水体的水质。 ④ 合理安排工期,抓紧时间完成施工内容,避免雨季施工。 ⑤ 河流两岸的塔基尽量利用地形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塔基周围修筑护坡、排水沟等工程措施。 ⑥ 修筑临时简易沉淀池,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池沉淀后回用生产不外排。沉淀污泥应交由有资质单位妥善处置。 (2)生活污水 (略) 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员一般租用当地农居,居住时间较短,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很少,纳入当地污水处理设施。 5.3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该工程建设期应注意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防治对策,具体要求如下: (1)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物料覆盖化、进出清洁化、场地硬砼化。 (2)加强施工管理,同时配置工地 (略) ,沙石、弃土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防止运输过程中沙土洒落而引起的扬尘。 5.4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固废主要来自于施工产生的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污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产生的沉淀污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略) 施工人员较少,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塔基及电缆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弃土,就近回填。沉淀污泥交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因此,只要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中由于沟槽开挖、工程临时占地扰动或损坏原地貌而导致的水体流失,工程建设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阶段。工程施工应先将表土剥 (略) 附近选择适当场地妥善堆置,用于后期植被恢复。电缆沟施工开挖土石方尽量回填,暂时未回填的应选择低凹地堆放压实。 线路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和植被破坏,对施工裸露地表采取临时拦挡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水体污染;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基础施工,开挖土石方就近堆放,采用土工布与地面隔离并覆盖,避免水土流失;施工材料运输尽量利用沿 (略) ,不另辟施工便道。 本工程多位于山地森林区域,塔基建成后在空地区域栽种植被进行复绿,电缆沟施工临时损坏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可有效减少对区域植被的影响。因此,线路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的植被面积很小。 牵张场一般采取在场地范围内铺垫钢板,起到地面硬化作用,也可减少和控制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及时收回钢板,进行场平,恢复其绿化等原有功能. 施工时期采取如下水土流失防护措施: 1)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施工占地;对临时性占地,应尽量缩短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 2)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暴雨季节进行土石方开挖与回填作业,避免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和破坏。 3)暴雨来临前及收工前将覆土的松土碾压密实,并使用草席或帆布等防护物对临时堆放点等进行遮盖。 4)如在施工带两边布置临时水土防护栏,如使用装土编织袋挡土墙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应及时回填土方并夯实,及时恢复植被或地面水泥结构等。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工程对植被损失较少,施工结束后可恢复绿化植被;通过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拦挡措施、管理措施,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周围环境质量可得到恢复。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段。施工时尽量选用优质低噪设备,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修理,保证施工机械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将强噪声设备安装在工棚内,实施封闭、半封闭施工,以减轻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5.2施工期污废水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 本工 (略) 施工区内不考虑施工机械大修,施工机械可就近在维修站维修和冲洗,因此不产生机修油污废水。本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包括基础开挖废水、混凝土搅拌系统冲洗废水等,其中主要污染物有SS等。生产废水若随意排放,将对周边水体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防止塔基施工对生态红线区域内水质的影响,施工期将采取以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 施工期间施工场地要尽量远离水体,并划定明确的施工范围,不得随意扩大,施 (略) 要尽量利用已 (略) 。 ② 施工中临时堆土点应远离跨越的水体。 ③ 在施工现场拌和混凝土,应对砂、石料冲洗废水进行处置和循环使用,废水、弃方及施工材料等严禁排入河流影响受纳水体的水质。 ④ 合理安排工期,抓紧时间完成施工内容,避免雨季施工。 ⑤ 河流两岸的塔基尽量利用地形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塔基周围修筑护坡、排水沟等工程措施。 ⑥ 修筑临时简易沉淀池,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池沉淀后回用生产不外排。沉淀污泥应交由有资质单位妥善处置。 (2)生活污水 (略) 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员一般租用当地农居,居住时间较短,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很少,纳入当地污水处理设施。 5.3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该工程建设期应注意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防治对策,具体要求如下: (1)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物料覆盖化、进出清洁化、场地硬砼化。 (2)加强施工管理,同时配置工地 (略) ,沙石、弃土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防止运输过程中沙土洒落而引起的扬尘。 5.4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固废主要来自于施工产生的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污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产生的沉淀污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略) 施工人员较少,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塔基及电缆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弃土,就近回填。沉淀污泥交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因此,只要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中由于沟槽开挖、工程临时占地扰动或损坏原地貌而导致的水体流失,工程建设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阶段。工程施工应先将表土剥 (略) 附近选择适当场地妥善堆置,用于后期植被恢复。电缆沟施工开挖土石方尽量回填,暂时未回填的应选择低凹地堆放压实。 线路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和植被破坏,对施工裸露地表采取临时拦挡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水体污染;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基础施工,开挖土石方就近堆放,采用土工布与地面隔离并覆盖,避免水土流失;施工材料运输尽量利用沿 (略) ,不另辟施工便道。 本工程多位于山地森林区域,塔基建成后在空地区域栽种植被进行复绿,电缆沟施工临时损坏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可有效减少对区域植被的影响。因此,线路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的植被面积很小。 牵张场一般采取在场地范围内铺垫钢板,起到地面硬化作用,也可减少和控制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及时收回钢板,进行场平,恢复其绿化等原有功能. 施工时期采取如下水土流失防护措施: 1)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施工占地;对临时性占地,应尽量缩短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 2)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暴雨季节进行土石方开挖与回填作业,避免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和破坏。 3)暴雨来临前及收工前将覆土的松土碾压密实,并使用草席或帆布等防护物对临时堆放点等进行遮盖。 4)如在施工带两边布置临时水土防护栏,如使用装土编织袋挡土墙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应及时回填土方并夯实,及时恢复植被或地面水泥结构等。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工程对植被损失较少,施工结束后可恢复绿化植被;通过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拦挡措施、管理措施,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周围环境质量可得到恢复。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上述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05月24日 至2022年05月30日(5日)

  • 公示时间:2022-05-23

  • 联系人: (略) 生态环境局缙云县分局缙云县行政服务科

  • 联系电话:*传真:*

  • 通讯地址:缙云县广电大楼8楼

  •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复决定要求听证。

附件:
附件: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设项目概况公众参与情况相关环保措施承诺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浙江缙云大洋80兆瓦水光储多能互补复合利用发电项目110千伏送出工程 (略) 缙云县大洋镇、胡源乡、溶江乡、舒洪镇。国 (略) (略) 扩建溶江变110千伏间隔1个,新建110kV单 (略) 路径长约25.5km,110kV单 (略) 路径长约0.05km。/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段。施工时尽量选用优质低噪设备,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修理,保证施工机械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将强噪声设备安装在工棚内,实施封闭、半封闭施工,以减轻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5.2施工期污废水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 本工 (略) 施工区内不考虑施工机械大修,施工机械可就近在维修站维修和冲洗,因此不产生机修油污废水。本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包括基础开挖废水、混凝土搅拌系统冲洗废水等,其中主要污染物有SS等。生产废水若随意排放,将对周边水体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防止塔基施工对生态红线区域内水质的影响,施工期将采取以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 施工期间施工场地要尽量远离水体,并划定明确的施工范围,不得随意扩大,施 (略) 要尽量利用已 (略) 。 ② 施工中临时堆土点应远离跨越的水体。 ③ 在施工现场拌和混凝土,应对砂、石料冲洗废水进行处置和循环使用,废水、弃方及施工材料等严禁排入河流影响受纳水体的水质。 ④ 合理安排工期,抓紧时间完成施工内容,避免雨季施工。 ⑤ 河流两岸的塔基尽量利用地形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塔基周围修筑护坡、排水沟等工程措施。 ⑥ 修筑临时简易沉淀池,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池沉淀后回用生产不外排。沉淀污泥应交由有资质单位妥善处置。 (2)生活污水 (略) 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员一般租用当地农居,居住时间较短,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很少,纳入当地污水处理设施。 5.3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该工程建设期应注意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防治对策,具体要求如下: (1)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物料覆盖化、进出清洁化、场地硬砼化。 (2)加强施工管理,同时配置工地 (略) ,沙石、弃土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防止运输过程中沙土洒落而引起的扬尘。 5.4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固废主要来自于施工产生的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污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产生的沉淀污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略) 施工人员较少,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塔基及电缆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弃土,就近回填。沉淀污泥交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因此,只要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中由于沟槽开挖、工程临时占地扰动或损坏原地貌而导致的水体流失,工程建设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阶段。工程施工应先将表土剥 (略) 附近选择适当场地妥善堆置,用于后期植被恢复。电缆沟施工开挖土石方尽量回填,暂时未回填的应选择低凹地堆放压实。 线路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和植被破坏,对施工裸露地表采取临时拦挡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水体污染;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基础施工,开挖土石方就近堆放,采用土工布与地面隔离并覆盖,避免水土流失;施工材料运输尽量利用沿 (略) ,不另辟施工便道。 本工程多位于山地森林区域,塔基建成后在空地区域栽种植被进行复绿,电缆沟施工临时损坏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可有效减少对区域植被的影响。因此,线路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的植被面积很小。 牵张场一般采取在场地范围内铺垫钢板,起到地面硬化作用,也可减少和控制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及时收回钢板,进行场平,恢复其绿化等原有功能. 施工时期采取如下水土流失防护措施: 1)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施工占地;对临时性占地,应尽量缩短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 2)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暴雨季节进行土石方开挖与回填作业,避免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和破坏。 3)暴雨来临前及收工前将覆土的松土碾压密实,并使用草席或帆布等防护物对临时堆放点等进行遮盖。 4)如在施工带两边布置临时水土防护栏,如使用装土编织袋挡土墙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应及时回填土方并夯实,及时恢复植被或地面水泥结构等。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工程对植被损失较少,施工结束后可恢复绿化植被;通过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拦挡措施、管理措施,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周围环境质量可得到恢复。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段。施工时尽量选用优质低噪设备,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修理,保证施工机械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将强噪声设备安装在工棚内,实施封闭、半封闭施工,以减轻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5.2施工期污废水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 本工 (略) 施工区内不考虑施工机械大修,施工机械可就近在维修站维修和冲洗,因此不产生机修油污废水。本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包括基础开挖废水、混凝土搅拌系统冲洗废水等,其中主要污染物有SS等。生产废水若随意排放,将对周边水体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防止塔基施工对生态红线区域内水质的影响,施工期将采取以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 施工期间施工场地要尽量远离水体,并划定明确的施工范围,不得随意扩大,施 (略) 要尽量利用已 (略) 。 ② 施工中临时堆土点应远离跨越的水体。 ③ 在施工现场拌和混凝土,应对砂、石料冲洗废水进行处置和循环使用,废水、弃方及施工材料等严禁排入河流影响受纳水体的水质。 ④ 合理安排工期,抓紧时间完成施工内容,避免雨季施工。 ⑤ 河流两岸的塔基尽量利用地形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塔基周围修筑护坡、排水沟等工程措施。 ⑥ 修筑临时简易沉淀池,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池沉淀后回用生产不外排。沉淀污泥应交由有资质单位妥善处置。 (2)生活污水 (略) 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员一般租用当地农居,居住时间较短,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很少,纳入当地污水处理设施。 5.3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该工程建设期应注意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防治对策,具体要求如下: (1)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物料覆盖化、进出清洁化、场地硬砼化。 (2)加强施工管理,同时配置工地 (略) ,沙石、弃土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防止运输过程中沙土洒落而引起的扬尘。 5.4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固废主要来自于施工产生的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污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产生的沉淀污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略) 施工人员较少,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塔基及电缆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弃土,就近回填。沉淀污泥交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因此,只要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中由于沟槽开挖、工程临时占地扰动或损坏原地貌而导致的水体流失,工程建设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阶段。工程施工应先将表土剥 (略) 附近选择适当场地妥善堆置,用于后期植被恢复。电缆沟施工开挖土石方尽量回填,暂时未回填的应选择低凹地堆放压实。 线路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和植被破坏,对施工裸露地表采取临时拦挡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水体污染;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基础施工,开挖土石方就近堆放,采用土工布与地面隔离并覆盖,避免水土流失;施工材料运输尽量利用沿 (略) ,不另辟施工便道。 本工程多位于山地森林区域,塔基建成后在空地区域栽种植被进行复绿,电缆沟施工临时损坏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可有效减少对区域植被的影响。因此,线路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的植被面积很小。 牵张场一般采取在场地范围内铺垫钢板,起到地面硬化作用,也可减少和控制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及时收回钢板,进行场平,恢复其绿化等原有功能. 施工时期采取如下水土流失防护措施: 1)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施工占地;对临时性占地,应尽量缩短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 2)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暴雨季节进行土石方开挖与回填作业,避免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和破坏。 3)暴雨来临前及收工前将覆土的松土碾压密实,并使用草席或帆布等防护物对临时堆放点等进行遮盖。 4)如在施工带两边布置临时水土防护栏,如使用装土编织袋挡土墙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应及时回填土方并夯实,及时恢复植被或地面水泥结构等。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工程对植被损失较少,施工结束后可恢复绿化植被;通过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拦挡措施、管理措施,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周围环境质量可得到恢复。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上述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05月24日 至2022年05月30日(5日)

  • 公示时间:2022-05-23

  • 联系人: (略) 生态环境局缙云县分局缙云县行政服务科

  • 联系电话:*传真:*

  • 通讯地址:缙云县广电大楼8楼

  •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复决定要求听证。

附件:
附件: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