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镇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姚江镇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

一、环境保护目标及完成情况

1.大气环境质量。按照《20 (略) 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办法》(诸蓝天〔2021〕1号)具体考核,考核得分100分的,第一、二、三组分别得0.9分、1.5分、3.1分(3.5分);考核得分100分-80分(含)的,按比例计分;考核得分80分以下的,不得分。

完成情况:1-11月份PM2.5浓度为18.35,2020年度PM2.5浓度为19.39,2021年度相比2020年度PM2.5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年终考核得95.59分, (略) 第三名。

2.水环境质量考核。按照《镇乡(街道)河渠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诸政办发〔2016〕73号)考核。

完成情况:1-12月姚江镇河渠交界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中(浦阳江东江、西江)入境水质类别及出境水质类别目标均为Ⅲ类,实际6-7月因东江、西江水利项目施工产生泥浆水造成水质变为IV外,其他时段的出境水质均为Ⅲ类及以上,2021年度相比2020年度出境水质略有下降。

3.固体废物管理。完成辖区内工业固废动态排查任务;实现辖区内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全覆盖;开展辖区内危险废物及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单位动态监管,全部通过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申报2021年度管理计划。上述三项工作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第一、二、三组分别得0.2分、0.5分、0.8分(1分)。未完成的,相应项目不得分。

完成情况:通过系统性摸排工业固废收集及处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固体废物监管责任工作制度,固体废物产生企业全部通过浙 (略) 申报登记,并与第三方签订转运协议,完善固体废物及有毒有害废物垃圾站点建设,提升收集的可执行力度;着重加强鞋业固体废物的统一收集力度,建立分类、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的闭环体系。1-12月份,我镇按要求完成相关指标考核。

4.“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21年计划完成创建的8个镇街(含小区类、工业园区类、其它类),通过上级验收的,按第一、二、三组分别得0.5分、0.5分、1分(1分),未通过的不得分;已完成创建工作的15个镇街,因长效管理工作在各级“回头看”检查中被通报批评的,每次扣0.1分,相应基本分扣完为止。

完成情况:镇工业园区2020年已全部完成创建,2021年没有创建“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在创建完成工业园区各级“回头看”检查中没有被通报批评。

5.河(湖)长巡河(湖)履职。日常履职、年度述职、巡河率、问题处置率、年度工作报告、推广“绿水币”、群众满意度等工作, (略) 考核评分细则要求得满分的,第一、二、三组分别得0.3分、0.3分、0.5分(1分),得分率低于80%的不得分,其余按比例计分。

完成情况:1-12月在日常履职、巡河率、问题处置率、推广“绿水币”、群众满意率等工作,我镇按要求完成相关指标考核。

6.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全市系列碧水行动及“五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涉及到的问题整改工作,全部完成的,第一、二、三组分别得0.2分、0.2分、0.5分(1分),完成率低于80%的不得分,其余按比例计分。

完成情况:1-12月“五水共治”打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涉及到的问题全部整到位,完成考核任务,得0.2分。

二、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水污染防治情况

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完成直埠社区雨污分流建设工程、江藻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江藻社区截污纳管工程施工和验收工作;2021年完成汪王村、巨堂村生活污水终端提升改造,并对其余21个村社开展生活污水后续运维管理工作,抓好村级巡查员队*建设,强化考核工作,扎实开展运维管理工作。

(二)大气污染防治情况

1.工业废气治理。对新增用地项目, (略) 政府有关项目筛评要求,先评估后落地,严把审核关,对评估未通过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对余缺对接项目,严守准入关,严禁未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项目落地开工;对已落地项目,严把生产关,严格落实环境评估优先制度,对未完成环境评估审批项目不允许开工生产;加大在生产企业巡查力度,充分利用2支队*,不定期检查环境保护运行措施,提升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2.秸秆禁烧。开展秸秆禁烧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微信工作群,各村社成立秸秆禁烧巡查队*。在5-7月及10-12月重点农忙时节加强日常巡查确保秸秆焚烧少发生。同时利用高空探头报警系统,做好重点地段的秸杆焚烧管控工作,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倡导秸秆还田等措施。

3.扬尘治理。全面推进施工现场扬尘管控,落实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通过运用“绍兴蓝天”扬尘数字化监管工具,录入在建工程扬尘源10个,镇落实专门人员对扬尘源每天上午两次、下午两次巡查,较好地落实施工现场降尘、出入车辆清洗、喷淋、泥浆池围护等工作,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三)土壤污染防治和垃圾处置情况

1.测土配方施肥。2021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推广3.*亩次, (略) 测土配方施肥咨询系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2.垃圾处置。按照农户“两分法”、公共区域“四分法”的标准要求,姚江镇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在硬件配备方面,按照要求配备10个垃圾分类太阳能处理池,6个垃圾分类厌氧处理池;其中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点24个;在队*配备方面,各村社“三支队*”配备齐全,其中垃圾收集员95名、督导员98名、进仓管理员13名;在制度落实方面,严格落实垃圾分类荣誉榜制度、门前三包保洁制度、党员(村民代表)联系制度、农户分类质量挂钩奖励制度、村级收集员竞赛制度等五项制度。开 (略) 级垃圾分类培训。2021年山汀村成 (略) 垃圾分类示范村;浦西村、新桌山村、草湖江口村成 (略) 垃圾分类准确村;梓尚阁村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 (略) 垃圾分类达标镇街每月、每季度考核,姚江镇 (略) 乡镇前五位。综上,2021年姚江镇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四)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1.环境卫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一分两清三化”为标准,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清理乱堆乱放、清理空倒房,公厕洁化、“三线”序化、庭院美化等方面开展人居环境长效评估工作,每月对各村社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督查;配合做好每季度部门联合督查和第三方督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攻坚行动,清除房前屋后乱堆乱放、规范家禽饲养、消灭旱厕、“三线”整治为主线的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成效显著。截止2021年,姚江镇22个村社通过“五星达标、3A争创”创建考核验收;19个村社通过“省卫生村”创建考核验收;姚江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姚江镇在2021年度农 (略) 级年度考核测评中位列第六名。

2.产业结构优化。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依法淘汰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2021年12月,已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个;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8家;完成VOCs深度治理重点项目4个(其中源头替代1个)。

(五)生态环保责任落实情况

1.河湖长制落实。2021年,全面深化河湖长工作制,实现河湖长全覆盖,系统升级后对全体村级河湖长进行面对面培训,确保手机巡河工作责任到人。通过召开河湖长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强化镇、村河湖长协调配合,确保涉水问题及时调处、闭环管理,实行巡河信息动态化考核。继续做好“五水共治”宣传发动,推广“碧水联盟”注册工作。

2.夯实 (略) 格化制度。进一步完 (略) 格体系,充分 (略) 格 (略) 格员2支队*,全面铺开 (略) 络,确保不漏一家,不留死角。 (略) 格员负责落实具体环保措施,指导、管理、 (略) 格管理人员开展日常环保管理, (略) (略) , (略) 格之间的相互工作交流。收集汇 (略) 格化管理信息, (略) , (略) 派遣任务,由相关线办负责处置。

3.重视群众反映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大企业环境保护巡查和整治力度,确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群众反馈的环境问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对造成环境问题的企业立即停止作业,确保企业不再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不定时组织“回头看”,做到反映问题不反弹。

4.全力做好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严格落实挂牌销号制度,狠抓整改进度,确保各级各类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按计划、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整改。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严防出现反弹或新增现象。重点加快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信访件整改,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进、销号式验收”,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信访件2021年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

三、存在问题和差距

(一)水污染防治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五水共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群众护水节水意识还需提升。

(二)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露天秸秆及垃圾焚烧现象虽得到大幅遏制,但无法根除,群众对秸秆焚烧的危害意识不强,自觉做到禁烧尚需努力。对新进鞋业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整治还有遗漏,环保设备安装率未达100%,已安装企业使用率偏低。

(三)“五水共治”及河长制落实方面:“五水共治”入户宣传还有欠缺,民间河湖长和志愿者作用发挥不明显。个别河长对日常巡查和各项任务的落实有所松懈,对有些涉水问题甚至存在视而不见的情况。

(四)垃圾分类方面:通过镇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每月督查考核制度及不定期的培训,相较于去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农户对垃圾分类工作意识不到位、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氛围不浓厚等问题。

(五)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各村社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乱堆乱放、家禽散养等方面,通过长时间的集中整治,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部分村社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反弹的情况。

四、2022年工作安排

(一)水污染防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广泛持久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治水宣传工作。积极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监督作用,褒扬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行为,并广泛发动民间河湖长、志愿者队*支持、参与、监督治水工作,形成治水工作人人管、人人抓、人人护的新格局。进一步健全河湖长“治、管、护”长效机制,强化镇、村两级河湖长履职保障机制。严格维护河道排污口(排水口)规范化标识制度。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河湖长制 (略) ”等相结合的河湖长制信息系统。加强河湖长制的舆论宣传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构建起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宣传推进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对河湖长制的知晓率,凝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治水。建立河湖长评优机制,树立工作典型,交流治水经验,进一步引导河湖长履好职、尽好责。

(二)大气污染防治。将秸秆及垃圾焚烧列入各村社考核,落实各村社主体责任,对重点时段通过高空监测加实地巡查加强管控。加大秸秆和垃圾禁烧工作宣传力度,形成人人都是巡查员的治理格局。对全镇范围内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全部整治到位,并对已安装设备的企业进行不定时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作。在项目产前、产中严控“两高”行业。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新上工业项目严格准入把关,项目实施之前,坚持按照准入负面清单制筛选评估。加大扬尘管控基础上, (略) 、工地、堆场等扬尘源,将不定期组织交通执法、环保、行政执法等执法部门,通过各方配合,采取集中整治、全天不间断巡查等措施,严格按规定整改一部分扬尘污染、乱倾乱倒的违规行为,始终保持对扬尘污染治理的高压态势,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三)土壤污染防治。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加大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意识。继续推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及处置工作,确保不出现因农药产生的环境安全等事故,创建美丽田园。

(四)环境卫生整治。制定长效化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党员联系户、党员包干区等制度。加强考核力度,提高镇村干部对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对垃圾分类“三支队*”开展培训,引导农户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抓好收集、清运、进仓三个环节,规范有毒有害垃圾投放点的管理,有效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再生和源头减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营造干净整治人居环境。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监管防治责任工作制度,开展工业固废产生、处置排查工作并提供完整排查成果。完成轻纺类工业固废集中收集点及收运体系建设,完成辖区内轻纺类工业固废核查工作并提供核查清单。

各位代表,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美丽姚江,让姚江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共建共享和美幸福姚江大家庭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一、环境保护目标及完成情况

1.大气环境质量。按照《20 (略) 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办法》(诸蓝天〔2021〕1号)具体考核,考核得分100分的,第一、二、三组分别得0.9分、1.5分、3.1分(3.5分);考核得分100分-80分(含)的,按比例计分;考核得分80分以下的,不得分。

完成情况:1-11月份PM2.5浓度为18.35,2020年度PM2.5浓度为19.39,2021年度相比2020年度PM2.5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年终考核得95.59分, (略) 第三名。

2.水环境质量考核。按照《镇乡(街道)河渠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诸政办发〔2016〕73号)考核。

完成情况:1-12月姚江镇河渠交界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中(浦阳江东江、西江)入境水质类别及出境水质类别目标均为Ⅲ类,实际6-7月因东江、西江水利项目施工产生泥浆水造成水质变为IV外,其他时段的出境水质均为Ⅲ类及以上,2021年度相比2020年度出境水质略有下降。

3.固体废物管理。完成辖区内工业固废动态排查任务;实现辖区内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全覆盖;开展辖区内危险废物及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单位动态监管,全部通过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申报2021年度管理计划。上述三项工作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第一、二、三组分别得0.2分、0.5分、0.8分(1分)。未完成的,相应项目不得分。

完成情况:通过系统性摸排工业固废收集及处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固体废物监管责任工作制度,固体废物产生企业全部通过浙 (略) 申报登记,并与第三方签订转运协议,完善固体废物及有毒有害废物垃圾站点建设,提升收集的可执行力度;着重加强鞋业固体废物的统一收集力度,建立分类、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的闭环体系。1-12月份,我镇按要求完成相关指标考核。

4.“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21年计划完成创建的8个镇街(含小区类、工业园区类、其它类),通过上级验收的,按第一、二、三组分别得0.5分、0.5分、1分(1分),未通过的不得分;已完成创建工作的15个镇街,因长效管理工作在各级“回头看”检查中被通报批评的,每次扣0.1分,相应基本分扣完为止。

完成情况:镇工业园区2020年已全部完成创建,2021年没有创建“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在创建完成工业园区各级“回头看”检查中没有被通报批评。

5.河(湖)长巡河(湖)履职。日常履职、年度述职、巡河率、问题处置率、年度工作报告、推广“绿水币”、群众满意度等工作, (略) 考核评分细则要求得满分的,第一、二、三组分别得0.3分、0.3分、0.5分(1分),得分率低于80%的不得分,其余按比例计分。

完成情况:1-12月在日常履职、巡河率、问题处置率、推广“绿水币”、群众满意率等工作,我镇按要求完成相关指标考核。

6.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全市系列碧水行动及“五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涉及到的问题整改工作,全部完成的,第一、二、三组分别得0.2分、0.2分、0.5分(1分),完成率低于80%的不得分,其余按比例计分。

完成情况:1-12月“五水共治”打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涉及到的问题全部整到位,完成考核任务,得0.2分。

二、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水污染防治情况

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完成直埠社区雨污分流建设工程、江藻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江藻社区截污纳管工程施工和验收工作;2021年完成汪王村、巨堂村生活污水终端提升改造,并对其余21个村社开展生活污水后续运维管理工作,抓好村级巡查员队*建设,强化考核工作,扎实开展运维管理工作。

(二)大气污染防治情况

1.工业废气治理。对新增用地项目, (略) 政府有关项目筛评要求,先评估后落地,严把审核关,对评估未通过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对余缺对接项目,严守准入关,严禁未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项目落地开工;对已落地项目,严把生产关,严格落实环境评估优先制度,对未完成环境评估审批项目不允许开工生产;加大在生产企业巡查力度,充分利用2支队*,不定期检查环境保护运行措施,提升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2.秸秆禁烧。开展秸秆禁烧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微信工作群,各村社成立秸秆禁烧巡查队*。在5-7月及10-12月重点农忙时节加强日常巡查确保秸秆焚烧少发生。同时利用高空探头报警系统,做好重点地段的秸杆焚烧管控工作,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倡导秸秆还田等措施。

3.扬尘治理。全面推进施工现场扬尘管控,落实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通过运用“绍兴蓝天”扬尘数字化监管工具,录入在建工程扬尘源10个,镇落实专门人员对扬尘源每天上午两次、下午两次巡查,较好地落实施工现场降尘、出入车辆清洗、喷淋、泥浆池围护等工作,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三)土壤污染防治和垃圾处置情况

1.测土配方施肥。2021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推广3.*亩次, (略) 测土配方施肥咨询系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2.垃圾处置。按照农户“两分法”、公共区域“四分法”的标准要求,姚江镇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在硬件配备方面,按照要求配备10个垃圾分类太阳能处理池,6个垃圾分类厌氧处理池;其中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点24个;在队*配备方面,各村社“三支队*”配备齐全,其中垃圾收集员95名、督导员98名、进仓管理员13名;在制度落实方面,严格落实垃圾分类荣誉榜制度、门前三包保洁制度、党员(村民代表)联系制度、农户分类质量挂钩奖励制度、村级收集员竞赛制度等五项制度。开 (略) 级垃圾分类培训。2021年山汀村成 (略) 垃圾分类示范村;浦西村、新桌山村、草湖江口村成 (略) 垃圾分类准确村;梓尚阁村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 (略) 垃圾分类达标镇街每月、每季度考核,姚江镇 (略) 乡镇前五位。综上,2021年姚江镇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四)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1.环境卫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一分两清三化”为标准,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清理乱堆乱放、清理空倒房,公厕洁化、“三线”序化、庭院美化等方面开展人居环境长效评估工作,每月对各村社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督查;配合做好每季度部门联合督查和第三方督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攻坚行动,清除房前屋后乱堆乱放、规范家禽饲养、消灭旱厕、“三线”整治为主线的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成效显著。截止2021年,姚江镇22个村社通过“五星达标、3A争创”创建考核验收;19个村社通过“省卫生村”创建考核验收;姚江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姚江镇在2021年度农 (略) 级年度考核测评中位列第六名。

2.产业结构优化。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依法淘汰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2021年12月,已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个;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8家;完成VOCs深度治理重点项目4个(其中源头替代1个)。

(五)生态环保责任落实情况

1.河湖长制落实。2021年,全面深化河湖长工作制,实现河湖长全覆盖,系统升级后对全体村级河湖长进行面对面培训,确保手机巡河工作责任到人。通过召开河湖长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强化镇、村河湖长协调配合,确保涉水问题及时调处、闭环管理,实行巡河信息动态化考核。继续做好“五水共治”宣传发动,推广“碧水联盟”注册工作。

2.夯实 (略) 格化制度。进一步完 (略) 格体系,充分 (略) 格 (略) 格员2支队*,全面铺开 (略) 络,确保不漏一家,不留死角。 (略) 格员负责落实具体环保措施,指导、管理、 (略) 格管理人员开展日常环保管理, (略) (略) , (略) 格之间的相互工作交流。收集汇 (略) 格化管理信息, (略) , (略) 派遣任务,由相关线办负责处置。

3.重视群众反映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大企业环境保护巡查和整治力度,确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群众反馈的环境问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对造成环境问题的企业立即停止作业,确保企业不再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不定时组织“回头看”,做到反映问题不反弹。

4.全力做好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严格落实挂牌销号制度,狠抓整改进度,确保各级各类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按计划、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整改。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严防出现反弹或新增现象。重点加快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信访件整改,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进、销号式验收”,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信访件2021年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

三、存在问题和差距

(一)水污染防治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五水共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群众护水节水意识还需提升。

(二)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露天秸秆及垃圾焚烧现象虽得到大幅遏制,但无法根除,群众对秸秆焚烧的危害意识不强,自觉做到禁烧尚需努力。对新进鞋业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整治还有遗漏,环保设备安装率未达100%,已安装企业使用率偏低。

(三)“五水共治”及河长制落实方面:“五水共治”入户宣传还有欠缺,民间河湖长和志愿者作用发挥不明显。个别河长对日常巡查和各项任务的落实有所松懈,对有些涉水问题甚至存在视而不见的情况。

(四)垃圾分类方面:通过镇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每月督查考核制度及不定期的培训,相较于去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农户对垃圾分类工作意识不到位、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氛围不浓厚等问题。

(五)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各村社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乱堆乱放、家禽散养等方面,通过长时间的集中整治,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部分村社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反弹的情况。

四、2022年工作安排

(一)水污染防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广泛持久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治水宣传工作。积极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监督作用,褒扬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行为,并广泛发动民间河湖长、志愿者队*支持、参与、监督治水工作,形成治水工作人人管、人人抓、人人护的新格局。进一步健全河湖长“治、管、护”长效机制,强化镇、村两级河湖长履职保障机制。严格维护河道排污口(排水口)规范化标识制度。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河湖长制 (略) ”等相结合的河湖长制信息系统。加强河湖长制的舆论宣传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构建起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宣传推进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对河湖长制的知晓率,凝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治水。建立河湖长评优机制,树立工作典型,交流治水经验,进一步引导河湖长履好职、尽好责。

(二)大气污染防治。将秸秆及垃圾焚烧列入各村社考核,落实各村社主体责任,对重点时段通过高空监测加实地巡查加强管控。加大秸秆和垃圾禁烧工作宣传力度,形成人人都是巡查员的治理格局。对全镇范围内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全部整治到位,并对已安装设备的企业进行不定时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作。在项目产前、产中严控“两高”行业。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新上工业项目严格准入把关,项目实施之前,坚持按照准入负面清单制筛选评估。加大扬尘管控基础上, (略) 、工地、堆场等扬尘源,将不定期组织交通执法、环保、行政执法等执法部门,通过各方配合,采取集中整治、全天不间断巡查等措施,严格按规定整改一部分扬尘污染、乱倾乱倒的违规行为,始终保持对扬尘污染治理的高压态势,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三)土壤污染防治。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加大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意识。继续推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及处置工作,确保不出现因农药产生的环境安全等事故,创建美丽田园。

(四)环境卫生整治。制定长效化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党员联系户、党员包干区等制度。加强考核力度,提高镇村干部对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对垃圾分类“三支队*”开展培训,引导农户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抓好收集、清运、进仓三个环节,规范有毒有害垃圾投放点的管理,有效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再生和源头减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营造干净整治人居环境。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监管防治责任工作制度,开展工业固废产生、处置排查工作并提供完整排查成果。完成轻纺类工业固废集中收集点及收运体系建设,完成辖区内轻纺类工业固废核查工作并提供核查清单。

各位代表,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美丽姚江,让姚江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共建共享和美幸福姚江大家庭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