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创建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创建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旗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创建规划(2021—2025年)》已经旗人民政府2021年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8日
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
创建规划
(2021~2025年)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
2022年8月
目 录
前 言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的阐释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与资源优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达到环境保护和优化经济增长之目的,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为了更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发挥生态文 (略) (略) 载体和典型引领作用,2017年,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开展了第一批国家生态文 (略) 县评选工作,并于当年9月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的全国生态文明现场推进会上命名了46个国家生态文 (略) 县,为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标杆样板,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至今,2021年10月,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已公示,内 (略)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获得该称号。
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及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时的重要指示,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 (略) 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报送国家生态文 (略) 县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等文件,先行启动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三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根据国家指标体系、结合自治区实际,进行了自治区级生态文明 (略) 、旗县建设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印发了《国家生态文 (略) 县创建工作材料手册》等资料,积极推进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
准格尔旗煤化工企业发展迅速。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两大基地”、“两个屏障”的节点旗县,准格尔旗旗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既是准格尔旗发展的机遇,也是准格尔旗面临的挑战。近期生态环境部新出的一系列规范与指南也对提高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全面推进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趋势,搞好生态建设,保住“绿水青山”实现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规划的目标,准格尔旗在“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建设的基础上,同时抓好“环境整治”、“水土保持”等工作,加快绿色矿山的建设,以实际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准格尔旗旗委、旗政府亦对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建设极其重视,于2019年9月正式发文成立了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旗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且于2020年7月,召开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规划推进工作会议,并成立了旗委、旗政府统一领导协调、人大监督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规划编制协调组,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工作,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准格尔旗分局根据统一部署,委托开展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
本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创建工作将对准格尔旗全面响应国家、自治区的生态文明战略要求,落实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建设基础
准格尔旗作为煤炭之乡,整个界域形状若“乌金”,价值连城,又若“美玉”,高贵奢华,玉带缠身,北高南低,山为主体,以沙为伴,田间散落,格局上为“七山二沙一分田”充满内蒙古高原的豪迈与壮美情怀。东望沙,北平原,东南西南是煤田。城镇均衡发展,点缀山间,分散与集聚并存,井田以条带状挺进。
1.区域特征
(1)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准格尔旗地处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地带,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旗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有“七山二沙一分田”之称。区位优越,区域旅游资源丰富, (略) 场潜力。同时,准格尔旗地处黄河几字弯,流经总长度238公里。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区域,位于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意义重大。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准格尔旗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性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而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全年降雨少而集中。旗境受季风影响,夏季多偏南或偏东风,晚秋至初春多西北风。
(3)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
境内河流属黄河支流,总长3665公里。根据准格尔旗水资源评价结果,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3.2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0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3.68亿立方米(不含过境黄河可用水量指标2.00亿立方米)。其中准格尔旗地下水资源在区域分布上有较大的差异。
(4)土壤保持任重道远
准格尔旗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境内还有大面积风沙土、黄绵土、潮土、黑垆土和盐土等非地带性土壤。北部沿黄河平原、中东部低山沟谷、南部低洼滩地等随不同地形相应分布有盐土、潮土、沼泽土和大面积的风沙土。自东向西分布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建群植物以及沙生、草甸和盐生植被。多年以来受气候和人为活动影响,地带性草原和荒漠化植被均不同程度退化,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受损,草原景观面积和优良牧草减少,草地防风固土,涵养水源的综合功能减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任重道远。
(5)矿产资源极其丰富
准格尔旗是全国煤炭产能最大县,全国单体产能最大的煤矿位于准格尔旗。准格尔旗探明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高岭土、硫铁矿、铁矿、铝土矿、油母页岩、石英砂、泥炭、粘土、铝矾土、天然气、木纹石等十三种。2020年全旗探明煤炭总储量约544亿吨(其中东部区煤炭约362亿吨,西部煤炭储量约182亿吨),远景资源储量1000亿吨。本旗煤炭种类发热量较高,在6000大卡以上,是国内外深受欢迎的煤种。
(6)生物资源禀赋良好
准格尔旗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外貌上充分显示出干旱草原景观。全旗植物种类有88科、260余属、500种之多,境内主要农作物有糜、黍、谷子、玉米、土豆、向日葵、蔬菜等。准格尔旗境内有野生动物约192种,分属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4纲26目56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属鸟纲。
(7)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准格尔旗的旅游资源共有7个主类,14个亚类,29个基本类型,51个(类)资源单体。其中自然旅游资源19处,占旅游资源的37.3%,人文旅游资源32处,占旅游资源的62.7%。全旗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略占优势。准格尔旗拥有五级旅游资源1处,四级旅游资源有4处,三级旅游资源有14处,普通级旅游资源有19处。2020年全旗接待游客81.*人次。准格尔旗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漫瀚文化、黄河峡谷、沙漠风情、民俗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推介,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旅游+”发展。
2020年准格尔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51.9亿元, (略) 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0.5%和5.7%。全旗财政总收入达到253.39亿元。2020年,准格尔旗科技投入*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
2020年准格尔 (略) 面积477.*平方米。全旗燃气普及率达81.39%,污水处理率达97.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42%。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和厕所革命。全旗建成区绿地率达41.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48平方米。
2.工作基础
(1)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准格尔旗党委、政府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高标准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和培育生态特色和生态品牌,始终坚持走生态 (略)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是准格尔旗党委、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造福全旗人民的民生工程。为实现准格尔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的目标,准格尔旗成立了旗委、旗政府统一领导协调、人大监督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领导小组,并推进《 (略) 准格尔旗国家生态示建设示范旗创建规划》的编制工作。
(2) (略) 区位优势突出
准格尔旗政府所在地西 (略) 东胜区150公里,东北到内蒙古自治区首 (略) 120多公里, (略) 190多公里,南经万家寨到太原350 公里。距北京600公里,109国道横贯东西,呼准 (略) 由北向南向西穿境而过,与呼包高速、包东高速连为一体,共同构成“呼准鄂包”高速环线,全部行程不到3小时,距离鄂尔多斯东胜区仅不足两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准格尔客运站的正式开通 (略) 旅游对准格尔旗的限制,旅游辐射范围从300公里增加到了1000公里以上。
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 (略) 东部,地理区位优越,自然地貌复杂多样,人文古迹丰富多彩,旅游景观独具特。2011年,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居西部百强第1位。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示范旗县,一举获得 (略) 光荣称号。
准格尔旗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薛大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成 (略) 群“井” (略) 。
基于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准格尔旗拥有了 (略) 到煤炭物 (略) 转变潜质,可在后期发展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3)绿色导向型政策优势显现
(略)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内蒙古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期间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利于准格尔旗创建向好的经济基本面。
准格尔旗鼓励矿山企业争创国家级绿色矿山,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的企业,可享受相关政策优惠,例如矿产资源支持政策、绿色矿山建设用地支持政策、财税支持政策、绿色金融扶持政策等。
准格尔旗最具突出的本地优势即为煤炭的资源优势,但产矿业对准格尔旗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对的方式则可所向披靡。近年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和“国家级矿山公园”的打造和推进工作,已初具成效,开采后的矿田变成了矿区农场,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矿区恢复相结合,成功打造一片片矿山公园,“绿色矿山”在逐步成为准格尔旗矿区的新名片,未来绿色矿山的生态效应将逐步显现。
(5)“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准格尔旗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属国家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治理区。近年来,全旗以重点区域水保治理为突破口,以科技为先导,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措施、科学经营为手段,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坝系工程、沙棘减沙工程、生态绿化工程,由恢复生态向发展“大绿色”产业拓展,建立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良性生态系统。
(5)“先发”产业带动“后发”产业
依托丰厚的资源优势,近些年准格尔旗的地方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具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设施基础,煤延伸产业链已初具规模,绿色矿山发展态势喜人,准格尔旗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 (略) ,相比而言,具有了很好的“先发”优势。基于良好的先发优势,着力延长产业链后带动后续生态型产业发展具有了转型升级储备基础,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可不断带动“后发”产业的发展,走可持续的科 (略) 。
(6)绿色转型时机成功把握
准格尔旗作为资源型地区,资源储存当前仍然相当丰富,经济发展仍稳步上升,旗政府适时把握绿色发展时机,及时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将提早避 (略) 资源枯竭后出现的产业与地区发展没落,是相当英明与正确之举。随着国家大型建设的放缓,产能过剩的压力将不断下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将不断紧缩,适时把握绿色转型契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准格尔矿业将成为引领中国矿业发展的“龙旗”,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不败之地,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同时囊入怀中。
另外,转型发展模式方面,还需找准定位,走出内蒙,走出国门,美国匹兹堡和德国鲁尔工业区等资源型地区的成功转型案例,亦将为准格尔旗的绿 (略) 提供大量的经验。
(7)生态空间提升潜力巨大
由于准格尔旗工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第三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村和工业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集聚格局已然初步形成,工业园区和人口的集中为本地后续发展留下大量空地,农业空间和牧业空间均是生态空间的一种形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近年来,准格尔旗林地与草地逐年增加,建设用地占比为6.1%。同时,准格尔虽然矿区范围较大,但大都为滚动式开发,开采一片即绿色一片,大量地修复矿山不断成为生态空间的潜力源地。后续科学规范地加强乡村空间的聚落重组,将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提升地区生态空间品质。
(8)“生态骨干工程”成绩斐然
准格尔旗党委、政府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旗的重点改造来抓,同念一本水保经,一届一届往下传,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卓有成效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是准格尔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骨干工程”。准格尔旗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约占74%。针对这一特点,在上级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准格尔旗通过淤地坝建设加强对黄河多沙粗沙区的洪水泥沙的控制,先后成功实施了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皇甫川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已顺利完成了一、二期工程75条重点治理工程;窟野河勃牛川水保生态项目10条重点治理工程;先后启动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沟骨干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黄河多沙粗沙区重点小流域治理工程、保护母亲河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和生态修复项目等。
(9)科技技术创新基础雄厚
准格尔旗结合自治区“草原英才”和呼包鄂草原硅谷整体战略,以 (略) “人才鄂尔多斯”战略与“草原英才”两大战略,重点落实了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为推动准格尔旗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全面开展了多项“科技兴蒙”创新合作。积极开展了产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精准定位,指导和完善准格尔旗人才发展规划。鼓励 (略) 煤化工基地、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和旗内重点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中心、组建创新团队,扎实抓好“博士智库准格尔旗博士后科研创新工作站”建设进程,积极引进“院士工作站”,切实为准格尔旗发展煤化工及新型产业 (略) 。适时举办“博士(后)创新论坛暨招商引智项目对接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相关领域的博士(后)及有意向在准格尔投资的企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论坛,促进高端人才和技术落户准格尔旗。在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节能节水技术等方面成绩斐然,可为未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技术基础。
(二)现存问题
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土流失问题突出。2016~2018年准格尔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别为37.11、37.43和38.82,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但趋势向好,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准格尔旗属于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是准旗首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沙矛盾突出。全旗水土流失面积达*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76.1%,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约1.2亿吨。准格尔旗作为黄河流域输沙量最大的县,其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意义重大。
污染防治仍需持续深入攻坚。准格尔旗煤炭开采、化工行业生产、固废堆场等导致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大,2020年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和细颗粒物日均值仍有超标。境内黄河流域周边废水无序排放和河床内乱堆、乱采、乱建等现象突出,化工行业高盐水处理难度大,乡镇、农村污水处理效果不稳定,部分矿井水未实现利用而外排,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未能实现全达标,2020年7个主要考核断面中,刘家渠断面全年断流,呼斯太河、?牛川断面水质轻度污染,龙王沟、束会川等断面非断流季节监测水质均有超标现象,水质状况最好的头道拐断面和万家寨水库,Ⅲ类水体占比也仅分别为30%和40%。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工矿企业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治理修复压力较大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全旗有137座煤矿,露天矿山在开采、装卸、转运环节扬尘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较大。年产生*吨煤矸石,部分煤矸石未能实现规范处置,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煤炭开采形成大量采空区、沉陷区及火区,导致地面沉陷、开裂、残煤自燃、地下水位下降,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而紧迫。
2.环境与经济仍需协调
绿色转型发展缓慢。准格尔旗是典型的成长型资源型城镇,产业、能源结构转型深度不够,结构调整压力大,对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传统产业依赖性强,2020年,煤炭、电力、化工三个行业的增加值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99%,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短,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高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产品缺乏竞争优势,绿色发展水平不高,转型缓慢。能源产业大比例主导,高碳高耗特征明显。从能源生产来看,2016-2020年间准格尔旗火电与原煤产能高居不下,为保障全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但,2016-2020年期间,准格尔旗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持续上升,经济增长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耗“高碳”特征明显。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全旗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防治压力大、供水水源紧缺等问题,同时,全旗建设用地需求增长和土地资源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准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瓶颈。
3.农村人居环境尚需完善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短板突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及农村地区污 (略) 建设滞后,生活污水直接沿街排放问题突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因收水困难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苏木乡镇配备了垃圾中转站等处理设施,在十二连城乡的脑包湾和沙圪堵镇的长胜店做过垃圾分类试点,但垃圾分类收集效果不明显。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仍需提升。存在粪污治理设施不完善、运行不稳定、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4.固废管理有待加强
危废管理尚存隐患。社会源危废底数不清,危废暂存设施和管理台账不健全,监管难度大。采矿废石堆场、冶炼矿渣堆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不断积累,存在风险隐患。
一般工业固废利用亟待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多、暂存不规范、综合利用率低,全旗每年产生固废约达*吨( (略) 的1/3),产量最大的煤矸石、粉煤灰和炉渣综合利用率分别为50%、9.12%和2.46%,一般工业固废的平均综合利用率仅为41%。
5.环境治理体系不够健全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目前,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造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合力不足、驱动不够、执行不力,影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生态环境、农牧、林草、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间齐抓共管的机制和合力尚未形成,农村环境保护、矿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仍不完善,环境治理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生态环境监管任务繁重,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建设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环境信息、环境宣教、环境监控等机构设置不齐全,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环境监管缺乏资金支持,治理项目难以推进。生态环境、农牧、林草、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间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形成,农村环境保护、矿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仍不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1.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之后做了一系列的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准格尔旗生态文明示范旗建设正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在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准格尔旗生态文明示范旗建设提供机遇和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更是为准格尔旗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接地气的指导。
2.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将倒逼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解决环境问题带来的瓶颈结点,将有利于全旗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为社会提供资源环境公共服务,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公平正义。因此,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均是关键的机遇。
3.黄河流域发展战略机遇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九大后,我国提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准旗位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中的黄河重点生态区,该区以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为重点,上游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抓好水土保持、下游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立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功能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开展多粗沙区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和土地整治,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科学开展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提高植被覆盖度,加快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治理,保护和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矿区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这一发展战略和重点规划将为准格尔旗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准格尔旗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有利于发挥黄河流域在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作用,同时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也必将对准格尔旗的发展带来机遇,使区域内水土流失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完善自然保护地建设并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将更好地推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4.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机遇
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自治区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0-2035)》,提出到2035年,实现全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自我调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成,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综合试验区、生态服务和产品供给保障区、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创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践行区。本区域是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难点区域,其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保障北方生态安全、改善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工作将大力开展森林植被建设与保护、草原植被建设与保护、防沙治沙、河湖综合治理与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绿色发展、损毁土地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等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也必将为本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更好的机会,并丰富本地生态保护资金的来源渠道。
(四)建设挑战
1.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政策挑战
当前国际国内的双碳战略压力倒逼,带来了生产生活成本的上升。准格尔旗自身的发展为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保障,但后续保障系统的建设是巨大的挑战。生态环境与建设要求的提高,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方面也可能会引起地方与集体、集体与个人的纠纷,这对地方工作提出了挑战。
2.本地资源与环境承载压力挑战
准格尔旗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总体较小且处于不断下降趋势。面对目前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压力,接下来准格尔旗应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走一条自然资源“低耗高效型”、生态环境“低压强保型”、经济发展“高速高效型”与社会发展“均衡协调型”科 (略) 。
3.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的压力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中,明确提出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和举措,为“十四五”时期接续奋斗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明确了方向。但目前,准格尔旗现有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仍不稳固,生态环境好转的拐点仍未全面到来。前些年已开展了大量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工作,后续深入推进,需要实现覆盖范围更广、举措更多、着力点更精准。因此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部对全国各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形势严峻、实施难度不断加大。同时,基于准格尔旗现有工业产业体系,固废处置利用、生态修复治理、碳达峰与碳中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高风险工业固废等问题都同时对本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本地绿色经济转型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4.国家“双碳”目标倒逼的压力挑战
当前煤电、煤化工等高碳产业为准格尔旗的主导产业,虽然可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节能和发展非化石能源等主要减排手段实现一定减排,但短期内碳减排仍然会对经济运行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长远成功转型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但近期的技术与经济压力却是巨大的。
二、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全会精神,深入领会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及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响应“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为引领,以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重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黄河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同时以“生态优先、加速崛起、富民兴县” 为主题主线,净化准旗,富民强区,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途径,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全民共建共享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准格尔旗,将准格尔旗打造成为现代能源经济综合示范区、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区、民生幸福样板区及社会治理示范区。
(二)规划原则
突出重点和前瞻性的原则。以解决当前矛盾最突出、差距最大的问题入手,制定近、远期目标。根据准格尔旗的特点,明确区域发展新态势下准格尔旗发展的优势和定位,提升准格尔旗 (略) 及内蒙古自治区中的地位。制定准格尔旗生态示范旗建设的分期目标,加快生态示范旗建设的步伐。
政府调控、 (略) 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政府主导,强化监管,发挥政策引导和统一协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 (略) 场机制,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畅通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合力,创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全民公众监督参与紧密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尊重规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把握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的自然规律,遵循资源型地区阶段性演进发展的经济规律,有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主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
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各资源型地区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要素禀赋差异,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明确转型方向和发展重点,因地制宜、精准制定政策措施,蹚出各具特色的转 (略) 子。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立足资源型地区发展客观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转型目标、建设规模和民生标准,稳步提升转型成效。
(三)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时段分为两个阶段:近期2021-2023年,远期2024-2025年。近期(2021-2023)是国家生态示范旗建设达标阶段;远期(2024-2025)是国家生态示范旗建设成果巩固阶段。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 (略) 准格尔旗辖区。准格尔旗设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鄂 (略) 煤化工基地2个开发区;辖蓝天、友谊、兴隆、迎泽4个街道和薛家湾、沙圪堵、大路镇、龙口镇、魏家峁、纳日松、准格尔召、暖水镇、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10个苏木镇。
(五)规划目标
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约束体系、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生态空间布局体系、生态产业支撑体系、生态人居支持体系、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六大体系建设,增强经济与环境协调能力,改善民生,增强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建成绿色矿山,提高生态知名度,把准格尔旗打造成为经济繁荣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工业体系生态转型成功、公园型矿区风貌与现代化城镇风景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
以空间格局为屏障,以生态经济为驱动,以特色文化为引领,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完善的3+3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将绿色矿山、公园型矿山、矿山农场、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生态型物流的创新产业打造成准格尔旗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资源型城镇转型升级及旗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模式。
2.阶段目标
(1)达标阶段
近期目标(2021—2023年):对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旗建设指标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对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指标要加大工作力度,通过资金支持与项目支撑,争取到2023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优化项目,使准格尔旗各项指标全面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并取得标志性成果,到 2023年,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标准要求,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基本确立,政府绿色决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相关制度基本完善,工作参与机制基本建立,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优化。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污染得到初步治理,加强以矿区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稳步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水平,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空间格局逐步完善。优化旗域空间布局,加快城镇建设,积极探索资源型城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旗域空间管制,依法划定生态红线,确定生态红线数量及分布格局;严格执行并守住耕地红线;初步建成 (略) 络架构;严防外来物种入侵。
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继续完善城乡水利、公路、管道、电网、信息等 (略) 络,推进“智慧城镇”建设。突出塑造城镇特色风貌,将各苏木镇中心城镇建设成为文化浓郁、功能完备的特色小镇。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绿色社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范围持续扩大,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提高, (略) 网建设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优化。
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继承和发扬地区传统文化,基本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学校、公众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公众普遍形成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关爱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体系基本完善,形成文明出行的社会理念。
(2)提升阶段
远期目标(2024-2025年):在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提升环境优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孵化出完善的生态体系,形成强烈的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经济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生活小康、社会文明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的系统,创建出人与环境和谐、高效的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型第三产业和生态城镇于一体的资源转型范式的新型生态县。
将准格尔旗建设成为生态文化繁荣发展,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协调,产业全面生态转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形成;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自然生态环境安全秀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均等,人居环境明显提高,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全面完备,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
1.指标现状及规划目标值
参照《国家生态文 (略) 县建设指标》(环办生态函〔2021〕353号),结合准格尔旗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最终确定的规划指标体系涵盖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个体系,涉及了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节约与利用、产业循环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方式绿色化和观念意识普及10个方面,共36项指标,其中,约束项指标19项,参考性指标16项,特色指标1项,为“绿色矿山比例”,用以体现准旗在矿区治理和建设上的工作状况。
表3-1 准格尔旗生态示范县建设指标完成及达标情况
领域 | 任务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指标值 | 指标属性 | 2020年现状值 | 达标情况 | 2023年规划值 | 2025年规划值 |
生态制度 | (一) 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 1 |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 - | 制定实施 | 约束性 | 制定实施 | 达标 | 制定实施 | 制定实施 |
2 |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 - | 有效开展 | 约束性 | 有效开展 | 达标 | 有效开展 | 有效开展 | ||
3 |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 | ≥20 | 约束性 | 21 | 达标 | ≥20 | ≥20 | ||
4 | 河长制 | - | 全面实施 | 约束性 | 全面实施 | 达标 | 全面实施 | 全面实施 | ||
5 | 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 | % | 10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
6 | 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 - | 开展 | 参考性 | 开展 | 达标 | 开展 | 开展 | ||
生态安全 | (二)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7 | 环境空气质量 优良天数比例 PM2.5浓度下降幅度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优良天数比例: 2020年:90.42 2019年:92.9 PM2.5浓度: 2020年:31μg/m3 2019年:27μg/m3 2018年:36μg/m3 2020年PM2.5浓度比2019年高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
8 | 水环境质量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提高幅度 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 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持续改善 三个国控断面中,头道拐断面和万家寨水库水质状况良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龙王沟断流。 市控?牛川出境断面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为2020年的Ⅳ类。 龙王沟、头道拐和万家寨三个考核断面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
(三) 生态系统保护 | 9 |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干旱半干旱地区 | % | ≥35 | 约束性 | 2020年:37.74 2019年:37.00 2018年:38.82 2017年:37.43 2016年:37.11 | 达标 | 保持稳定 | ||
10 | 林草覆盖率 干旱半干旱地区 | % | ≥35 | 参考性 | 林地覆盖率:29.73% 草地覆盖度:50.88% 林草覆盖率(折算):80.61% | 达标 | ≥64% | ≥64% | ||
11 | 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外来物种入侵 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 | % - % | ≥95 不明显 不降低 | 参考性 | 准格尔旗目前暂无生物多样性调查、珍稀物种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等相关工作,但是,准格尔旗林草局正组织开展全旗*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开展全旗*生野生动植物的救护繁育、栖息地恢复发展、疫源疫病监测等,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 | / |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 ||
(四) 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 12 |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 % | 100 | 约束性 | 85.65 | 不达标 | 100 | 100 | |
13 |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 - | 建立 | 参考性 | 建立 | 达标 | 建立 | 建立 | ||
14 |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 | 建立 | 约束性 | 建立 | 达标 | 建立 | 建立 | ||
生态空间 | (五) 空间格局优化 | 15 |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 | -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约束性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470.87平方公里,占全旗国土面积的6.23% 准格尔旗共有3处自然保护地,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地 | 达标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16 | 河湖岸线保护率 | %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 参考性 |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准格尔旗切实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划定准格尔旗河湖岸线管理范围:呼斯太河、大沟、孔兑沟、龙王沟、黑岱沟、束会川、皇甫川、清水川、虎石沟、孤山川、十里长川、?牛川 12 条旗级河流的外缘线、临水线 | 达标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 ||
生态经济 | (六) 资源节约与利用 | 17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准煤/万元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2020年,全旗全社会能源消费量1000.*吨标煤(等价值),较2019年同比下降20.6% 2019年单位GDP能耗增速1.47% 2018年单位GDP能耗增速6.97% | 未达标 | 1.2 |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
18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2020年:21.255立方米/万元 2019年:19.560立方米/万元 2020年比上年增加8.67% (工业生产用水量过大) | 不达标 | 15 |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 ||
19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 | % | ≥4.5 | 参考性 | 2017年:0.*亩/万元 2018年:0.*亩/万元 下降率:0.4% | 不达标 | ≥4.5 | ≥4.5 | ||
20 | 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 化肥利用率 农药利用率 | % | ≥43 | 参考性 | 2020年准格尔旗农药利用率达到39% 2020年准格尔旗农药使用量为50吨, 2021年计划使用量为48.5吨,同比减少3% | 不达标 | ≥43 | ≥43 | ||
(七) 产业循环发展 | 21 |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秸秆综合利用率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农膜回收利用率 | % | ≥90 ≥75 ≥80 | 参考性 | 秸秆综合利用率:90% 2020年全旗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85.95%,2021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3% 农膜回收利用率:80% | 达标 | ≥90 ≥75 ≥80 | ≥90 ≥75 ≥80 | |
22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 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 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 | % | ≥2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参考性 | 2020年:68.76% 2019年:84.74% 提高幅度:-15.98% | 不达标 | ≥2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2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
生态生活 | (八) 人居环境改善 | 23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 | 10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24 |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 | 10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
25 | 城镇污水处理率 | % | 县≥85 | 约束性 | 97.1(2020年统计公报) | 达标 | 100 | 100 | ||
2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 | ≥50 | 参考性 | 准格尔旗已配套建设乡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24个,其中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5处。 | 达标 | ≥65 | ≥70 | ||
27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县≥80 | 约束性 | 98.42(2020年统计公报) | 达标 | ≥98.42 | 100 | ||
28 |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 | % | ≥80 | 参考性 | 截止2020年底,各苏木乡镇共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9处,垃圾焚烧项目14处,截至2020年底,各街道苏木乡镇共配备垃圾桶*个,嘎查村内建成垃圾收集点100个,配备垃圾收运车辆114辆 | 不达标 | ≥80 | ≥80 | ||
29 |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 普及率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约束性 | 2020年目标:完成卫生厕所改造*户。 2018年我旗实施厕所革命以来,全旗户厕改造共完成*户(2018年727户,2019年4824户,2020年4753户);农村公共水冲厕所共完成建设173座(2016年16座,2019年66座,2020年91座) | 不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
(九) 生活 方式 绿色化 | 30 |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 | ≥50 | 参考性 | 18.76% | 不达标 | ≥50 | ≥50 | |
31 |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 | - | 实施 | 参考性 | 实施 | 达标 | 实施 | 实施 | ||
32 |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 | ≥80 | 约束性 | 目前旗地方政府自上而下未指定相关的制度、政策,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纲领性文件,全旗统一执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2020年度统一目录》 | 不达标 | ≥80 | ≥80 | ||
生态 文化 | (十) 观念意识普及 | 33 |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 % | 100 | 参考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34 |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 满意度 | % | ≥80 | 参考性 | 96.03 | 达标 | ≥80 | ≥80 | ||
35 |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 参与度 | % | ≥80 | 参考性 | 90.25 | 达标 | ≥80 | ≥80 | ||
特色指标 | 36 | 绿色矿山比例 | % | - | - | 30% | - | ≥50 | 100 |
2.指标差距及可达性分析
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体系要求,结合准格尔旗实际情况,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指标合计36项,已达标指标25项,占69%;未达标指标11项,占31%。未达标指标中,难达标指标5项,分别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和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5项指标达标难度较大;易达标指标5项,分别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和政府绿色采购比例,未达指标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可实现达标。
(1)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指标值≥95%)
(略) 径:建立准格尔旗生物多 (略) ,完善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对重要生物类群及其栖息地开展常态化监测、评价和预警。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的生态系统、重点生物物种以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持续提升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管理水平,开展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和问题查处的工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配合推进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建设以及重要栖息地和关键地带生态廊道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栖息地的保护和野外巡护力度, (略) 、猎套等非法猎捕工具,坚决打击各类乱捕滥猎、盗采盗挖行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2)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指标值:100%)
(略) 径:在建设期间,加大各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安全利用处置力度,加大对存在危险废物企业的管控力度。严格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利用等企业建立明确的台帐管理制度,按时限要求完成 (略) 上申报工作。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全程监督管理体系,所有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安装视频监控,对自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理设施开展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促进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行业产业化、专业化、 (略) 场化发展,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绩效评估。区内企业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妥善处置各类危险废物,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稳步达标。
(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值: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略) 径:立足区位优势,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贯彻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严格保障能耗双控政策。严格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积极发展能耗水平低、经济效益高的新型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突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企业清洁生产水平,重点实施工艺流程革新,延长产业链条,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效保持能耗水平的降低。加快能源替代,推进燃煤散烧治理进度,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加快薛家湾、沙圪堵、大路镇居民生活用天然气替代燃煤进度。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实现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利用,发展光伏、风电清洁能源项目,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
(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值: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略) 径:从准格尔旗的用水结构可看出,其主要用水在工业生产,为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应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管理。其次,结合各级水利部门在加快工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生产用水管理的同时,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加快工业用水设施的配套完善。除此之外,通过采煤塌陷地引蓄雨洪资源、上下游河道闸坝联合调控、合理布局分散与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园区和矿区工业废水循环回用、煤矿疏干水和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后,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准格尔旗地域优势带来的新能源产业,使得准格尔旗的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节水降耗同时进行。
(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指标值≥4.5%)
(略) 径:调整及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严守建设用地用量,强化建设用地流量,把更多建设用地指标用到“三农”领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用地需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倡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生产发展模式,倡导绿色经济的循环模式。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引入高新技术,提高单位生产效率,通过科学合理调整各产业布局,推广和普及标准化高效率的生产模式,保证该项指标的持续下降。
(6)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指标值≥43%)
(略) 径:积极落实准格尔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稳步推广节水种植,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控以及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
(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指标值≥2% )
(略) 径: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加快循环型工业、农牧业和服务业体系建设。开展循环经济产业链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加强产业循环化改造,实现产业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集中处理。大力推进工矿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强化煤矸石分质分级,加深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联合,推进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构建,完善和落实有关鼓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的优惠政策,拓宽煤矸石利用方向,实现新煤矸石不落地,堆存煤矸石逐步利用。鼓励利用煤矸石生产的钾钙硅镁矿物肥、土壤改良剂、土壤隔水剂和土壤涵水基质等生态循环产品,用于煤矸石贮存场和填埋场封场、露天采坑回填治理、采空区修复等领域,结合高标准农田、水土保持经济林、优质牧草地等建设,形成“煤矸石无害化回填与高标准生态建设”的规模化消纳模式。持续推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下游产业的发展。提倡绿色、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增强民众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
(8)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指标值≥80%)
(略) 径:实行“户清扫(分类)、村收集、乡运输、旗处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村里农户的房前屋后和实际占用地块的环境责任全部明确到户,将公共区域、街巷、小广场等分段承包。建设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指导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村(居)民自治原则,分别制定村规民约、源头减量、保洁人员管理和考核、“门前三包”等制度,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并保证至少三项制度上墙,实现常态、长效管理。
(9)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值: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卫生改造工作,全面加强公共厕所建设,并且建立厕所粪污治理长效机制。
(10)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指标值≥50%)
(略) 径:继续推行开展绿色城乡、绿色生态小区、绿色校园、 (略) 创建等工作,引导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扩大绿色建筑推广范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11)政府绿色采购比例(指标值≥80%)
(略) 径:旗财政局将会同发改、环保等部门根据国家及上级相关规定,结合全旗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及标准,在货物类、工程类领域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将符合我旗实际的绿色产品纳入采购范围并积极推进绿色采购工作。通过制定绿色采购相关政策,强化财政监管、积极 (略) 建设,落实绿色采购相节工作,确保我旗区域内政府绿色采购比例指标如期达标。
三、以生态安全为目标,建设结构完善的生态空间体系(一)完善区域绿色服务体系
1.改善 (略) 络
城镇公园绿地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分不同的级别均匀分布建设,避免绿化服务盲区的存在。同时在城镇中及城镇外围建设慢行交通方式可达的连接各绿地的休闲健身步道,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游憩需要,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
2.提高生态服务效应
科学划定的生态源地。以生态功能维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禁止在生态源地区开展对主导生态功能产生影响的开发建设活动,控制开发工程用地,进一步推进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工作,整体提升区域生态服务效应。
3.构建绿地服务功能
围绕南山公园、万家寨水库等城镇适合的地方建设公园或预留空地进行美观绿化,并在准格尔经济开 (略) 工业园区与周围村镇小区之间通过开展草地植被恢复、植树造林与旅游中心集镇绿化体系建设工作,构建准格尔旗的城镇绿楔。连通城区与生态源区等大型绿色斑块,形成城镇绿地服务功能。
1. (略) 络结构构建
规划形成区域“两轴两带三核一线” (略) 络结构,内部以 (略) 络化作为重点优化方向,确保准格尔旗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的完整性,并加强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促进整体景观生态稳定性,最终实现准格尔旗全方位、复合型、网络化的生态空间结构模式。
2.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依据不同区域的环境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发展建设和开发活动,严格落实用途管制。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大对区域内具有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的自然保护区、森林、河流、水库、水源涵养地等生态资源和生态空间的保护力度,针对盐碱化、沙漠化等生态脆弱区域,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依据三生空间分布现状,继续积极推进生态恢复工作,进一步提升生态空间品质。
3.拓展宜居城镇空间
构建新型城镇空间格局。以准格尔旗为中心区县,各村镇为节点,构建新型城镇空间新格局。积极改善城镇能源、污水、垃圾、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 (略) 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略) 的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严格管控开发建设
生态保护红线内严格管控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因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整的,由旗人民政府组织论证,提出调整方案,需报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因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勘查需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后予以安排勘查项目。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控制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开发中注重对山体、水体和森林的保护,严禁乱砍乱建、损绿毁绿。
5.坚持耕地保护制度
严格控制优质耕地流失,鼓励和引导城镇发展少占、不占优质耕地。按照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生态逐步优化和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严格遵守耕地红线。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按《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积极推进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 (略) 、水利设施、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农田质量建设。
(三)制定分区风险管控方案
1.开展旗域生态风险分区
贯彻准格尔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为提高区域生态建设的针对性和效益,合理划定生态风险调控区,将全旗划分为4个生态风险调控区,分别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林草地生态修复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及能源开采优化区。
2.实施生态风险分区管控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严守耕地红线,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措施。该区域包括黄河南岸平原区和中部沟谷河川地带,配合施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种植业支撑畜牧业发展,实施“农牧互促”,发展草基畜牧业,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经济范式。:针对黄河沿岸的灌溉农业区,应促进耕地集中分布,提高水利化程度,加快推广集约化现代农牧业,同时加强防护林带的建设。针对中部沟川河谷地带应促进农田下山、林草上。,针对沟谷阶地和黄土丘陵区的坡地等区域旱地和旱地中的零星地类应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在较大河川两岸的一二级台地上,建设高标准川台地农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使得区域部分坡耕地和侵蚀荒坡变为基本农田和林草地。
林草地生态修复区。科学构建生态空间,重视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管控,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该区域主要位于沙圪堵镇和暖水镇,土地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耕地零星分布。针对该区域,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不同用途的林草地,积极发挥林草资源的生态价值,根据实地情况,在沟坡地建立以防护为主的林草地;陡坡应建立以防护和打草兼用的林草地;河川沟道为防护、用材、采果及打草兼用的林草地;而缓坡林草地以打草和适度放牧为主。丘陵地区的零星耕地要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促进建设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草地为主体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针对区域内存在无序开发、毁林开荒等破坏林草生态系统的现象,区域应限制工业、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使用林地,禁止乱挖滥采,毁林开荒、非法占用林地,对林草地生态系统进行严格监控与保护。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绿色发展格局。该区域包括库布齐沙漠以南及东南部的砒砂岩沟壑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针对该区域,主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轻生态风险强度。在砒砂岩丘陵沟壑区,主要采取植被建设工程治理,加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种植结构建设,在坡面水土流失较严重区采取以种植沙棘等灌木为主的生态工程,在沟底采用建设小型中型拦沙工程等措施进行砒砂岩治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在小流域梁峁缓坡上,以修建水平梯田为主,辅以种植林草,在沟谷坡和破碎严重的陡坡上分别种植经济林、用材林和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将梁峁防护、坡面防护与河道工程相补充,建设完善的立体防护体系,通过综合运用工程和生物措施,增绿增质增效,整治水土流失,增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整体质量。重点加强准格尔旗3个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和“三线一单”管控规定。
能源开采优化区。科学规划镇域空间分布,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视开发边界的管控,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该区域主要为砒砂岩丘陵沟壑区,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应加快矿区生态修复与治理。对于要开发的矿采资源,应严格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要求,选取利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及方式等,将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区域内在产工矿企业应积极改变目前布局分散、粗放低效的用地现状,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工矿用地的土地集约利用,降低区域生态风险。区域内已停止采矿或关闭的矿山、坑口应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加强和改进复垦的生物技术和系统工程,促进尾矿、退化和污染土地的综合整治,从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四)完善生态空间发展战略
规划围绕生态空间发展战略,以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为管控原则,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矿山空间的保护与修复,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生态功能区域划分依据以下原则:
1.优化镇域“三生空间”
统筹优化镇域“三生空间”,推动“三生空间”融合。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促进“三生空间”协调发展。 (略) 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内严格管控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优质耕地流失,鼓励和引导城镇发展少占、不占优质耕地。
2.强化生态空间管控
以乡村聚落空间融合、立体扩张和适度集约为基本特征,重视生活空间中公共空间扩展和重建,关注生产空间中服务功能模块化提升。保障生态空间中景观生态整治和历史文脉挖掘,逐步形成“生活-生产、“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等复合的新型功能空间,最终实现“三生”空间再生产过程。城市以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路工业园区等工业集中区域,以及薛家湾镇蓝天、友谊、兴隆、迎泽街道、龙口镇等人口密集区域等城镇绿楔为绿源,农牧区以基本草原为绿源,生态空间以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绿源,点廊连通。 (略) 络中间辐射服务区则重点作为发展区,进行功能重组,引导开发。其中,特别关注:准格尔地区拥有大量矿山,存在较为普遍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为提升生态安全水平,应坚持重视水土流失防治,提升生态空间品质。
(五)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监管
1.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
按 (略) 总体部署,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推进准格尔古哺乳动物化石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工作,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按照自治区统一制定的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分类有序解决自然保护地内的历史遗留问题。配合自治区持续推进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台账管理、跟踪监督、整改销号制度。做好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问题线索、实地核实和处理整改台帐。配合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掌握自然保护地管理和保护成效情况。
2.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到2025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17%。按照自治区 (略) 的总体安排,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开展生态状况和人类活动基础调查,及时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将调查结果纳入自治区 (略) 和 (略) 络。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与评估考核,及时发现和依法处罚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的违法行为,切实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
四、以质量改善为核心,建设污染与风险同控的生态安全体系(一)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
1.科学利用水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用水保障管理。深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实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管理,保障生态用水。通过采煤塌陷地引蓄雨洪资源、上下游河道闸坝联合调控、合理布局分散与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以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路镇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进园区和矿区工业废水循环回用、煤矿疏干水和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的划定和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对保护区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等污染源进行清理整治,并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全分析。加强窑沟、魏家峁、陈家沟和大塔4处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完善设立警示标志、隔离防护设施,对陈家沟门、苏计沟等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完成保护区划定与勘界立标。加强农村牧区饮用水水质监测,到2025年,农村牧区饮用水抽检卫生合格率达90%以上。及时修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加强水资源管理,引导高质量发展。突出顶层设计,加强各部门间沟通协调,统筹研究解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工作,坚决落实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以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支撑黄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用水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适度退减灌溉面积,积极发展集雨节灌,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严格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制定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研究修订鼓励类产业目录,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加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深度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生活节水,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根本转变。国土绿化要充分考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绿则绿、以荒则荒,科学恢复林草植被。。
2.持续改善水环境
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增强城镇和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实施混错接、漏接、老 (略) 更新修复,加强泰禹城镇污水处理厂、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大路园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监测日常监管和污 (略) 建设工程,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合理推进薛家湾、大路新区城镇雨污分流。加大再生 (略) 建设力度,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到2025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污水收集率达到65%,处理率达到98%,再生水利用率大于25%,污水处理厂污泥规范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推进污染源监管与黑臭水体治理。推进伊泰煤制油等9个高盐水治理工程实施;深化工矿企业污水处理;推进煤矿疏干水和中水综合利用;与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污、农业种植面源等污染防治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到2025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3.加强修复水生态
推进准格尔旗黄河流域综合治理。落实《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及相关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实施《准格尔旗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干流开发利用活动管控退出;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治理;继续推进龙王沟等流域环境治理提升工程。持续深入开展呼斯太河、大沟、孔兑沟、龙王沟、黑岱沟、束会川等黄河支流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开展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开展封育保护、河流岸线生态化改造,在满足排洪和排涝功能的前提下,对万家寨水库入库、出库处自然湿地以及黄河过境区周边小微湿地开展生态修复,推进生态缓冲带或河流型湿地建设,恢复和增强河流水系生态功能。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在龙王沟流域因地制宜恢复建设水生植被,加强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
加强流域污染防治监测执法监管。摸排调查入河排污口并定期开展监测,掌握污染物入河情况,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一口一档”档案。
(二)巩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深化燃煤锅炉和取暖改造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在不能实现集中供暖的城郊结合部等区域,采取清洁能源煤改电(空气能热泵、石墨烯等炉具)、煤改气、洁净型煤+环保炉具、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炉具、光伏+清洁供暖等模式,试点开展散煤燃烧治理,逐步在全旗进行推广,有效改善城郊结合部的空气质量。
2.深化工业废气综合治理
(略) 镇、薛家湾镇、龙口镇、纳日松镇、暖水镇等矿山较多的村镇为重点,加强露天矿采矿作业 (略) 运输扬尘监控 (略) 运输监管机制,有效抑制矿区扬尘污染。继续推进电力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准格尔旗国资热电厂、准 (略) 等4个电力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十四五”时期新建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加快重点行业工业炉窑实施低氮燃烧并安装脱硝设施。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严格控制火电、建材、焦化等重点行业在生产工艺、物料储存、输送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
3.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
加大久泰能源、东华能源、易高能源、天润化肥、伊泰煤制油、伊东集团九鼎化工等煤化工行业企业、大路工业园,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VOCs治理力度,化工行业VOCs废气收集设施实施密闭改造。推广使用水性、高固含量、无溶剂、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型的原辅料。新、扩和改建项目实施区域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2倍削减量替代。优化煤化工、焦化等行业生产工艺,全面推进“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加强储存、输送、投料、卸料及无组织排放、非正常工况VOCs排放控制。
4.协同治理PM2.5和臭氧
实施大气PM2.5和O3“双控”,推进PM2.5浓度持续下降,O3浓度稳定下降。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开展NH3排放控制,开展工业、农业大气氨排放摸底调查,强化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氨逃逸防控。
5.强化扬尘污染综合防治
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准格尔旗建成区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六个百分之百”管理制度, (略) 扬尘、建筑扬尘。强化矿产开采、储存、装卸、运输过程扬尘污染防治和煤田自燃治理,加强各类工业堆场、料场抑尘规范化整治,严控秸秆焚烧大气面源污染。
6.加强各移动源污染防治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 (略) 交通规划,更 (略) 在“蓝天保卫战”的绿色低碳优势。在薛家湾镇、龙口镇等人口、机动车保有量相对较多的乡镇,率先实施公交优先措施,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重型营运柴油货车。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对使用、销售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燃料的,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做好机动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严格落实机动车准入登记管理制度。开展工程机 (略) 移动机械的污染控制。
7.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
完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部门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分析,完善会商研判机制,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全面开展重点行业绩效评级工作,严格落实差别化管控要求,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严禁“一刀切”,坚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确保同一区域、同一行业内,同等绩效水平的企业减排措施相对一致,推动行业治理水平整体升级,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8.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碳排放情况。开展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夯实碳排放权交易数据基础,制定合理、实用的配额分配方案。严格落实自治区、 (略)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要求,制定准格尔旗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大力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通过节能降耗促进煤炭消费减量,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规划、标准相融合,实现统一谋划、统一布置、统一实施、统一检查。
1.实施土壤分类管控和利用
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切实保护农用地安全;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防范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确保安全利用率。
2.强化土壤重点污染源监管
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其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整改。加强久泰能源、东华能源等化工、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全面排查并整治历史遗留无序堆存涉重固体废物,切实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强化畜禽养殖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 (略) 格,加强土壤环境日常监管执法,建立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
3.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状况
严格落实地下水保护区划分及分区管理,开展地下水“双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加油站环境监管,联合经信、安监等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地下水环境监测,对地下水有污染的区域,查找污染源头,开展精细化管理监测,建立部门间地下水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1.道路交通噪声控制
以蓝天、友谊、兴隆、迎泽街道,以及薛家湾镇、龙口镇等人口相对集中地区为重点,尽 (略) 与居民住宅楼、居民小区保持合理的声环境安全距离;实在无法避开时,则应扩大与居民住宅建筑之间缓冲区,以绿化隔离带缓减交通噪声。交通主干线两侧应实施立体防护,对噪声超标的现有车 (略) 、强制改造或淘汰。
2.社会噪声分区控制
加强重点区域生活噪声控制,加大生活噪声管理力度,提高生活噪声监测和监管的次数,保证生活噪声降到最低水平,并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
3.施工场地噪声控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与条例,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场地,必须提前申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与期限,严格将噪声排放控制在标准之内。
(五)强化固废环境风险管控
以大宗固废处置利用为重点,协同做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及电子废物管理,坚持控制增量与消纳存量相结合,实现减少产量、资源利用和安全处置。强化危化品环境风险管理和辐射安全保障,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1.提升固废处置利用水平
进一步规范大宗固废堆存处置方式。规范煤矸石堆场、灰渣场等固废处置场建设,禁止建设新的永久性煤矸石堆放场,矸石堆场须采取安全环保措施,开展煤矸石堆场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地下水污染和大气状况的风险筛查和质量监测,因地制宜做好防渗措施。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加强生活垃圾污染防控,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管理,按照分类、密闭、压缩等标准要求新建和改造生活垃圾收集、装运设施和垃圾中转站,提高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能力。积极推进“ (略) ”建设。实施一批固废综合利用重点示范工程。以煤矸石、粉煤灰、冶炼废渣、建筑垃圾等为重点,建设综合利用示范。
2.提高工业固废资源化水平
严格建设项目准入门槛,支持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的项目,从严审批工业固废产生量大、资源化程度低、无法就近利用处置 (略) 难的项目,禁止审批无法落实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途径的项目。以准格尔旗内8家工业固废排放量超*吨的企业为重点,推动绿色循环型工业发展,建设绿色园区或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建设,按照固体废物产生量分类施策,引导加大循环再生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提升处理处置规模。行业、企业层面应主动吸收固废减量化的成功经验,以标准规范、最佳可行技术或最佳工程实践评选案例等形式予以总结推广,从而实现产品和资源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小化、资源高度循环利用的目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每年提高2%。
3.严格危险废物处置管理
依据自治区 (略) 相关规划,编制《准格尔旗“十四五”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专项规划》。严格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大废矿物油规范化管理,对全旗医疗垃圾实施全过程监管。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利用等企业建立明确的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全程监督管理体系,所有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安装视频监控,对自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理设施开展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促进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行业产业化、专业化、 (略) 场化发展,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绩效评估。
4.加强危化品环境风险管理
对全旗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进行全面调查,对使用和产生危险化学品的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开展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及相关配套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制定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以保护黄河流域等敏感受体为目标,重点针对车辆泄露、工矿企业污染泄露及其他污染泄露等突发环境事件,制定形成风险防范预案和联动管控机制。建立全旗环境风险源分类档案和环境信息数据库,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5.强化辐射环境安全监管
加强现有9家涉源工业企业、103枚放射源及射线装置、16台医疗行业在用射线装置及新增辐射源安全监督,严格执行辐射安全许可制度,确保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率100%。建立辐射事故应急反应机制,修订完善旗、企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处理辐射应急事故能力。有效控制电磁辐射污染,配合上级部门完善环境管理信息数据库填报,重点加强广播电视台站、通讯系统设备、输变电工程的调查监管。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管队*建设和专业培训,并加大人员和装备投入,提升辐射环境监测执法能力。
6.加强重金属环境风险防范
加强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强化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涉重金属尾矿库污染治理。加强涉重企业与重金属历史遗留问题地区环境质量监测,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执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新建重金属排放企业清洁生产相关指标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特别排放限值。
7.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全面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环境风险防控相关保障措施与重点工程。聚焦化工园区、高盐水晾晒池等高风险问题,严格要求各相关企业部门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与应急预案。针对采煤沉陷区,进行风险排查,制定整治专项行动。
(六)深入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整治
1.落实矿山修复治理责任主体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结合实际,深化落实矿山企业地质环境保护责任。对有责任主体的,督促其严格落实恢复治理责任,认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及时进行恢复治理。对依法认定为责任主体灭失的,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落实恢复治理责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等多渠道资金投入治理工作,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2.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和恢复治理。加大“边开采边治理”力度,不留生态赤字。加大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的抽查与监管力度,强化“三废”管理,推进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利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开采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用地审批要严格控制废弃物排土场数量和占地面积。有序推进闭坑、政策性关闭、历史遗留、责任主体灭失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加快10公顷以上集中边片废弃矿区破坏土地、植被修复以及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和污染综合治理。到2025年,重点区域完成已关闭退出矿山和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迹地治理,煤矿开采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推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对存在采矿塌陷的井田,支持集中预处理分类后不利用的煤矸石资源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开展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地灾治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恢复和改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鼓励煤炭企业进行井下充填和矸石不上井的技术改进。将治理开发利用土地进行具有经济效益的开发,对于不宜工业开发利用的土地,进行覆土绿化,恢复周边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4.加强矿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
严控矿山企业生产扬尘,对采掘场、排土场已形成的台阶进行压覆及洒水降尘,对预爆区洒水预湿。实行露天开采和采空区综合治理项目错峰爆破。煤炭、矸石、渣土等物料的储存、装卸、输送以及破碎、筛选等产尘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污染,强 (略) 运输监管机制,有效治理矿山运输扬尘。矿区内煤炭运输及物料堆存、转运实现全封闭,不得露天堆放和设置临时储存场。矿 (略) 、 (略) 、工业广场全部实施硬化,建立管护和定期清扫制度,采取清扫、洒水、绿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气象部门发布大风、沙尘暴、大雾等气象灾害预警和微风静稳等不利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时,矿山企业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对实现封闭式皮带、管道运输的企业,可放宽停产管控。所有矿山企业必须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矿区环境智慧管控系统。开展矿区环境污染在线监测监控,对矿区环境空气特别是扬尘进行监测。
5.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全面落实《准格尔旗绿色矿山建设规划(2021-2025)》相关要求,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行绿色矿山名录管理制度,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快生产矿山的改造升级,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准格尔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探索解决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资源保护、节约与综合利用、地上地下统筹等重点问题,提升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矿业开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建设经验并全面推广。至2025年底,除已关闭和停产矿山外,全部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6.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管理
开展废弃矿山调查核实、矿山情况摸底调查,全面摸清矿山的基本情况,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台账。加快矿山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全面掌握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总体变化情况。强化风险管控,开展重大灾害辨识动态管理,深入推进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全面提升煤矿风险防范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对矿山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及扬尘等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强化对矸石、渣土等固体废物污染的监督管理,有力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开采过程中对区内地下水位、水质变化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矿区范围内地下水位在矿山闭坑后得以自然恢复。建立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处置预案等四大体系,防治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1.加强土地沙化、荒漠化治理
采取“锁边、切隔、点缀”治理模式,在沙漠边缘建设乔、灌、草结合的锁边林带,形成生物阻隔带;沙漠中部围绕较大河流水系 (略) 进行切隔治理;在沙漠腹地水土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和湖库周边,建设沙漠绿洲、绿岛,逐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效。针对丘陵沟壑区,以水土保持治理为重点,坚持适地适树、优化配置,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模式,提高林草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
2.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在沟壑发育活跃、重力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剧烈的沟壑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固沟保塬治理,提升水土保持能力,推广应用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淤地坝。大力推广农业蓄水保水技术,加强雨水集蓄利用。突出“保塬固沟,以沟养塬”,实施固沟保塬项目,建设塬面、沟头、沟坡、沟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四道防线”,遏制塬面萎缩趋势,保护优质耕地资源。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皇甫川水土流失区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防治土壤侵蚀—植被建设综合治理模式。
3.加大林草生态建设
依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造林补贴等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加快退化林分修复、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高植被覆盖度。在沿黄河流域的次生盐碱化土地上,推广种植竹柳等耐盐碱喜水速生树种,改良盐碱状况。开展甘草、麻黄等防风固沙植物规模化种植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恢复林草植被,遏制沙漠迁移,突破库布其适宜牧草植物大面积培育关键技术。严格执行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合理调整载畜量。针对半农半牧区人均草原面积少的区域以及不具备放牧利用的小片沙化草原,实施全域禁牧。针对牧区的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草原,严重沙化、退化草原,不适宜放牧利用的中度沙化、退化草原,重度放牧利用且明显退化的区域,重点生态项目区,生态移民工程迁出区,农牧民自愿开展禁牧草场等区域划为禁牧区,禁牧区以外其他草地划为草畜平衡区。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森林、草原生态监测评估制度,实时监测林草生态动态变化,提升林草保护修复工作水平。开展好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大力开展研究、推广生物和生态防控技术,提升绿色防控水平。
4.开展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开展封育保护、河流岸线生态化改造,在满足排洪和排涝功能的前提下推进生态缓冲带或河流型湿地建设,恢复和增强河流水系生态功能。在入黄排污口下游等关键节点,试点建设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生态设施,对处理达标的尾水和微污染河水进一步净化改善后,作为再生水循环利用,纳入水资源调配管理体系。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在龙王沟流域因地制宜恢复建设水生植被,加强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
5.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重点保护、保存和培育珍稀濒危及特有优异生物遗传资源。加强油松王及原始次生林、阿贵庙森林公园保护,保护西南部地区成片次生林,对杨、柳、榆、油松、杜松、杏树等各种古树名木进行建档,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程度。以典型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和重要生物遗传资源为重点,配合自治区、 (略) 开展旗内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估,掌握保护状况、威胁因素、动态变化、保护与恢复成效和存在问题,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生态质量监测、质量评价与成效考核体系。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配合推进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建设以及重要栖息地和关键地带生态廊道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栖息地的保护和野外巡护力度, (略) 、猎套等非法猎捕工具,坚决打击各类乱捕滥猎、盗采盗挖行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强化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健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配合上级部门组织开展重要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成效评估,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控,持续开展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预警和评估,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五、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1.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抓住清洁能源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光伏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大准格尔旗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发与建设。以新能源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为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统筹规划,推进风能、光能资源区域集中连片开发,将准格尔旗*千瓦“多能互补”项目 (外送通道)、*千瓦工 (略) 荷储项目、大路园区50 (略) 荷储项目、准格尔旗火电灵活性改造配套*千瓦新能源项目、纳日松镇*千瓦光储制氢示范项目等重点清洁能源工程项目打造成典型项目。同时以准格尔旗及周边资源型产业 (略) 场需求为导向,引进和发展国内外先进的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余热余压利用等能源高效与分质梯级利用技术装备,大气、水资源、重金属等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技术装备,固体废物、城镇再生资源等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技术设备。
2.推进传统型产业转型升级
(1)绿色煤炭产业
依托准格尔旗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建设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化肥等项目,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推进黄河流域准旗段沿河煤炭企业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可加快绿色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2)火力发电行业
推动传统发电产业向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清洁能源产业转型。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传统火电产业,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利用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补充火力发电缺口,实现发电绿色化、清洁化。凭借准格尔旗多项清洁能源项目的实施,逐步优化发电结构,逐步降低火力发电比重,使电力绿色化。
(3)绿色农畜产品加工
以多样化、优质化、专 (略) 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略) 场紧缺、 (略) 、方便安全的绿色有机食品。依托优质草原资源,坚持系列化、优质化、方便化发展方向, (略) 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
3.完善各企业节能减排机制
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促进全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资源能源投入减量化;建立健全企业自愿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按照国家鼓励、允许、限制和淘汰的产业政策,以整治小化工、小冶金、小电镀、小印染、小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关停并转方式,坚决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促进全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聚集效应,不断延伸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统筹发展的目标。
4.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
着力打造准格尔旗高科技开发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聚集效应,不断延伸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统筹发展的目标。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抓好功能配套建设。并依据园区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制定符合园区零碳发展 (略) 图,支撑园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低碳、零碳转型。
5.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制定严格的矿山建设规划方法,明确发展绿色矿业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工程安排和保障措施。瞄准“双碳”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减污降碳相关要求。矿企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做好政府引导、企业支撑的“绿色矿山”建设方式。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绿色矿山”建设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对“绿色矿山”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保护“绿色矿山”合法权益。以准能集团“绿色矿山”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等明星项目为引领,做大做强一批“绿色矿山”建设示范样板区。
6.以双碳目标发展低碳经济
积极推进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发展与低碳及经济相关的新能源、资源储备技术及产业,着力改善能源结构。全面推进碳汇能力提升的相关经济技术及产业示范。尽快实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及产业。积极研发、探索本地化的碳封存技术应用。
1.打造绿色精品的生态旅游品牌
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沙漠赛车、赛车文化、草原奇石等为主题的四条运动休闲精品旅游通道,以准格尔旗民间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体验通道,以准能绿色矿山、智慧矿山为主题的现代矿山修复绿色走廊通道,以黄河大峡谷、崖洞酒店等为主题的山河风光通道,推动准旗旅游产业重新起步全面发展。提升旅游业在准格尔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使旅游业成为准格尔旗规划期末重点辅助产业,实现准格尔旗旅游业由起步阶段向成长阶段的发展升级,使准格尔旗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准格尔旗库布齐沙漠神泉景区二期建设、准格尔旗库布其沙漠汽车运动基地建设项目、黄河大峡谷龙口漂流项目 (一期工程)项目、准能集团绿色矿山、绿色走廊建设项目等的建设,打造准格尔旗绿色精品旅游品牌,增强品牌影响力。
2.坚持生态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
坚持生态、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培育旅游从业者与游客的“绿色意识”,提高软件设施建设。依托沙漠草原、黄河大峡谷、矿山生态绿色走廊等核心旅游资源,充分挖掘黄河、草原、峡谷、宗教、农耕等特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越野拉力赛、那达慕大会、敖包文化节、珍珠节、庙会、祭灶等旅游文化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全旗重要支柱产业,努力创建自治区级旅游强旗。通过准格尔召旅游区建设项目、准格尔旗城坡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等开发建设,大力开发农村休闲体验旅游,规划建设民俗文化体验区,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农村牧区休闲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
3.加强绿色旅游的硬件设施建设
提高旅游设施“绿色化”水平,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餐饮、娱乐及旅游购物,提倡绿色服务;完善生态旅游交通体系,发展绿色交通,开辟连接主要旅游景点的旅游公交专线,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达性;以创建绿色宾馆为生态文明的展示窗口,开展旅游业生态文明建设。
4.实施旅游质量及促销工程建设
实施旅游质量工程,加快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支持发展中小旅游企业,加强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规范 (略) 场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旅游价格管理、旅客消费利益保障机制,完善气象、救援、保险等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旅游促销工程,创新宣传促销理念,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展销会、推介会、媒体邀请会等传统媒 (略) 站、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终端APP等新媒体,加强与国内 (略) 站合作,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大密度的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准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设立旅游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和打造初具雏形的旅游景区。
1.壮大现代物流服务业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工业产品物流、农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和快递物流。
2.构建多元金融服务业
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有特色的城商行和有实力的证券、创业投资、 (略) 进驻我旗,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或参与组建中小 (略) 、村镇银行, (略) 。
3.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
引导高载能、高排放企业 (略) 校、科研单位和节能环保机构合作,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总承包等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培育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法律诉讼等专业化环保服务。
4.打造绿色康养服务业
坚持医养结合,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1.稳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农牧业 (略)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开展盐碱地治理。有序推进准格尔旗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中改造提升*亩耕地、准格尔旗沿黄万亩生态设施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中*亩种植基地等的建设,筑牢、夯实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2.优化调整现代农牧业结构
结合生态保护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结合的现代农牧业结构,推进种养殖业协调发展。以打造黄河稻渔种养殖综合体为切入点,推动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充分挖掘生物共生互促原理,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面源污染,促进生态改善。加快推进沙漠生态科技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准能矿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等开发建设,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助力。
3.推进农村牧区产业化经营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市场化引领和带动农牧业产业化,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牧区,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加快推动农牧业生产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方向调整。
4.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
稳定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关系,建立以农牧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
5.完善农牧业服务综合体系
健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农牧业公共 (略) 络,扶持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搭建农 (略) ,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采取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从事农牧业公益性服务。
6.推行农牧业固废综合利用
保障《准格尔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的推行,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防治大气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规划,强化扶持,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积极拓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种利用方式,加快构建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弃置问题,促进秸秆资源有效利用、农业增产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确保准格尔旗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以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为方向,改造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的目标稳步推进。
7.推进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
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原材料基地化、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推行节药节肥,提高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利用水平,形成农林牧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达到农业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目的,实现准旗农业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发挥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循环种养共生融合发展的良好示范。推进构建集稻渔新技术集成示范、规模化标准化示范、生态综合种养共生、渔业农耕文化体验、联农带农创业增收等于一体的稻渔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体系,建设形成独立特色的稻渔空间生态特色小镇。
8.延伸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
充分利用羊、牛、马、驼的乳、肉、绒、毛、皮、脏、骨、血、胚胎等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升级延伸生熟肉类、高端乳品、生物医药、保健食品、毛绒纺织等产业链。利用农产品资源,升级延伸粮食、果蔬、油料、食糖、饲料、药材等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提高酸马奶、亚麻籽油、微生物等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五)培育治理与开发融合的特色沙产业
1.发展沙地特色种植
适度发展仁用杏、沙柳、柠条等灌木林沙地种植,加强灌木林标准化种植管理,保障饲草料供给。同时探索沙棘、桑树、枣树等果林与麻黄、艾草、苍术等药材林间种植模式。提高林草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改进林草产品加工工艺。做优特色产业品质,做强知识密集型企业,延长产业链,创建优质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2.探索沙漠水产养殖
发挥库布其沙漠湿地水产养殖经验优势,充分利用黄河凌汛水资源,建设特色螃蟹、鱼类养殖场,并不断丰富水产品种。有序培育生态渔业、品牌渔业、休闲渔业,本土渔业健康养殖产业。
3.打造沙地光伏产业
以亿利生态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内的光伏发电综合治理示范项目为模板,打造沙地光伏产业,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多重利用开发模式,解决防沙治沙和绿色发展的用能需求,实现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和沙漠绿洲的双重收益。形成治沙绿化增汇与光伏发电减排的“双向碳中和”实践成果和科技创新经验。积极探索“治沙生态+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绿色化工”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培育沙区特色服务
充分利用独特的沙区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建设沙漠公园、草原自然公园等旅游区,发展沙漠旅游业、沙区康养业,大力加强沙区生态旅游产业化建设。以水循环利用和沙区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休闲度假、沙漠探险等为重点,打造区域核心景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林草沙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形成线上营销、线下成交(体验)模式,积极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培育会展环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带动就业, 促进沙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开发科技创新改革的战略新兴产业
1. (略) 络产业建设
全面开展“ (略) +”行动, (略) 与现化工业、交通、医疗健康、现代农业、环保、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转型升级,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 (略) 等软件开发,增强工业APP供给能力。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重视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智慧准格尔”项目建设,加快雪亮工程、智慧交通、 (略) 络全覆盖工程、 (略) 、智 (略) 的建设速度,保证项目落地生效。
2.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对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至关重要。集中优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实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3.打造现代能源服务产业
围绕能源产业转型,重点培育大数据应用服务业、新能源运维服务业以及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服务业。依托准格尔旗数据中心,接续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助力智慧能源建设。有针对性谋划引进和扶持煤炭运销、煤电设备检修、风电及光伏电站运维等生产性服务企业,促进相关专业化的企业和团队落地,打造专业化的能源生产性服务业基地。积极整合准格尔旗现有小型外包服务企业和团队,培育属地化、专业化的矿山、电厂、新能源、物流等上下游服务企业,满足煤矿、煤电、冶炼、煤化工等企业对煤炭、酸、碱、石灰石等原料辅料以及车辆运输、维修配件、备品备件等方面的需求。
六、以人民幸福为中心,建设绿色宜人的生态人居体系1.打造特色和谐宜居城镇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运用好“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成效,提高空间配置效率,改善空间功能品质。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创建成果, (略) 良好形象和知名度。加快建设智慧准格尔,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通过雪亮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智慧 (略) ,推进城镇管理和建设精细化。促进薛家 (略) 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 “薛家湾主城区”和“大路新区”的主支点作用,完善城镇发展规划,突出生态和民族地域特色,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
2.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
以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合理布局,着力健全城镇基本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略) 政交通设施、城镇电力设施、供水设施、供热设施,着力构建完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强城乡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 (略) 建设和改造。建设内蒙古准格尔旗万家寨引黄供水工程和薛家湾镇供配水优化工程。暖水乡新建城镇生活污水、 (略) 21公里,纳日松镇新建污水、 (略) 6205米,大路新区建设雨水收 (略) 及泵站,提升雨水收集能力。到2023年,城镇污水处理率提升到97%以上;到202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提级扩能环境卫生设施
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 (略) ”创建成果。积极推广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建立回收体系,健全再生资源 (略) 络,合理布局布点,提高建设标准。健全垃圾收运体系,提高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到2023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到98%以上;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改善城区公共厕所,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革,重点在主城区、人流密集区 (略) 等区域,配建补建固定或移动公厕。在薛家湾镇兴隆街道、蓝天街道、友谊街道和迎泽街道新建64座公厕;在准格尔召镇建设水冲厕所;在经济开发区旱厕改水厕43座,装备厕所58座,新建水厕40座。
4.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略)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绿色建筑行动相关配套政策。要求有条件的建筑,积极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更新新建绿色建筑年度台账。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和落实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和监管制度。在城乡规划、建设和旧城区改造、清洁取暖、老旧小区改造中,因地制宜纳入低碳、绿色和生态指标体系,统筹考虑可再生能源应用,发挥节能与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加快推进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有序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重点对对薛家湾现有未做节能改造的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拟改造面积约88.*平方米。到2023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达到指标值;到2025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保持稳定。
5.全面开展政府绿色采购
编制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强制制度,强制推行绿色政府采购。 (略) , (略) ,统一管理或指导各职能部门、乡镇、场站及社会团体实施绿色采购。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各部门、企事业及社会团体绿色产品采购的监督与管理,使政府绿色采购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到2023年,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80%以上,达到指标值;到2025年,政府绿色采购比例保持稳定。
6、建设景观优美的生态人居
创造以人为本,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创造方便、快捷、舒适、健康,并具有良好城郊区自然景观和高尚文化品位的人居环境,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充分将技术和自然融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环境,激发人的创造精神,提供高质量的物质与文化生活设施,创造一个舒适优美、便利的聚居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人们生理及精神上的健康,确保生活和生产的方便。构建层次分明的城镇景观格局。城镇人居环境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的合理规划。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来抓。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力构建时代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郁、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内涵丰富、生活环境舒适的和谐城区。建设北山森林公园、湖东湖西片区景观带、滨河公园、北山带状公园、和谐、儿童游乐主题公园绿地项目,增加绿化面积70公顷。
7.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六五环境日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组织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绿色行动。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推进全民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餐饮、绿色快递、绿色旅游等,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创建活动。
1.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挥薛大一体化优势,构建多组团式中心城区发展格局,突出“一乡一品牌”“一乡一特色”发展重点,体现发展特色,优化发展布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建设合理农村景观格局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建设有利于身心健康、资源节约、城乡布局合理、自然和谐的山水园林生态城镇和特色生态社区、生态村镇,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机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供给制度、城乡社会保障相互衔接体系,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发展良性互动。
3.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努力建设美丽生态宜居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把农民群众生活宜居作为首要任务,重点 (略) 、水、电、气、房、厕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健全和完善农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新建垃圾焚烧解析炉18座。到2023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达到80%以上,达到指标值;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保持稳定。因地制宜确定农村污水 (略) 线和治理模式,确保处理方式简便适用有效。加快推进通嘎 (略) 、 (略) 建设,整治公 (略) 环境,推进村庄绿化,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大力提升村容村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全面推进“ (略) ”建设,通过改建、通畅等工程。 (略) 络信息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的综合业务(有线宽带)和网络信号覆盖。
4.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
推动完成“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基础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明确设立保护区边界的勘界立标。完善 (略) 络, (略) 。全面排查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工业企业、种养大户、垃圾堆放等环境风险源,加强规范化整治,确保农村牧区供水安全。
5.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因地制宜选择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针对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庄,鼓励采用集中处理方式进行处理;针对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污水不易集中收集、所处区位为非环境敏感的村庄,优先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或者结合农村牧区户厕改造工程,通过分户式、连户式的办法,采取装配式简易处理技术就地处理。在准格尔旗建设污 (略) 和污水处理设施,健全生活污水收运体系,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新建6个污水处理站及13个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23年,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65%;到2025年,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70%,农村牧区生活污水生态系统消纳比例达到70%。
6.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合理布局建设农村牧区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行政村按常住人口每1000人设1座公共厕所,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可适当增设。在人口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牧家乐及旅游集散点,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公厕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模式,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稳步推进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新建农村公共卫生厕所138座,旅游厕所1座;户厕改造拟实施室外免冲洗生物降解厕所2237户。到2025 年底,全旗农村牧区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
7.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对农村生活垃圾从产生源头就进行分类,加大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监测等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推进准格尔旗公益盖村、蓿亥图、康布尔、柴登、纳林村等二十余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和生活垃圾解析炉的建设,同时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作物废弃物制作无烟碳等技术,调动农民保卫家乡美丽环境的积极性,使其认可、接受并最终践行垃圾分类。
8.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深入实施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依托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以“一河三川”及两侧丘陵区为重点,加快宜林荒山、荒坡、荒地国土绿化,增加森林植被。对植被稀疏、立地条件较差的宜林荒山进行封山育林,促进自然恢复植被。加强对未成林地、疏林地补植补造,加快植被恢复。在沿黄河5个乡镇加快建设森林生态廊道,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适宜地区进行生态绿化修复,改善沿黄河生态环境。大力提升现有绿化成果,打造体现文化特色、宜居宜游的美丽农村。
七、以黄河文化为传承,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体系1.集聚优越的工业文化
以煤炭工业为核心,陶瓷工业、食品工业为补充,打造准格尔旗工业展示窗口,展现中国产煤第一大县的风采。
2.传承悠久的黄河文化
建设以黄河自然景观和黄河生态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国家文化公园,发展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培育沿黄文化旅游综合体,构建展现黄河多样地质景观和独特融合文化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载体。创新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形式,构建展现黄河农耕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新貌的田园文化综合体。打造升级黄河大峡谷景区、小占三声黄河古渡景区、鸡鸣三省、龙口水利工程、万家寨水利工程等旅游景区,拓宽传统途径,丰富文化内涵,促进黄河精神、黄河思想、黄河观念的传播。打造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的新名片,生态文化的新载体。推动黄河相关文化研究、文艺创作、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活动,提升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文化标识和生态文化载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弘扬交融的漫瀚文化
弘扬漫瀚调艺术,办好漫瀚调艺术节,彰显准格尔人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促进准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准格尔旗新常态下转型发展“软实力”的重大节庆品牌。
1.推进绿色矿山文化
积极转 (略)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完成绿色矿山46座,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8座(神华黑岱沟露天煤矿、内蒙古伊泰集团酸刺沟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等),准格尔矿区获批国家矿山公园。规划到2025年底,全部矿山达到国家或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符合绿色矿山标准 (略) 场。“绿色矿山”在逐步成为准格尔旗矿区的新名片。
2.凝炼循环经济文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原材料基地化、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推行节药节肥,提高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利用水平,形成农林牧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准旗农业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机制,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绿色制造与节 (略) 。凝结并升华成为准格尔旗全域、全产业循环经济文化。
3.积极振兴乡村文化
实施“农业+文化”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文创示范园区,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业主题公园、文化博物馆、文创主题农庄、休闲农场、乡愁馆,培育一批农场文创企业、文化创意基地。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节、农民读书节、文化讲坛等活动,推进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三)推动发展准格尔旗生态产业文化
1.打造精品生态文化产品
结合祭火、祭敖包等少数民族信仰活动,以及漫瀚调展演、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演唱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理念。通过准格 (略) 及教育基地的建设,吸引学生、群众更加主动深入了解生态环保知识,增进对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了解。
2.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围绕黄河大峡谷、大煤炭、大沙漠、大寺召、大松树等富集的旅游文化资源,发掘准格尔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生态走廊”的构建,将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以乡村旅游开发为契机,以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养殖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开发生态文化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将生态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3.培育社会环境循环理念
促进准格尔旗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准格尔旗知名度、美誉度,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促进就业,实现安民富民的社会目标。通过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保持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国家矿山公园是依托准能集团露天矿复垦基地打造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人工万亩草原、大型机械展览、有机牧场、蒙古风情园等,以此展示准格尔旗传统民俗文化与绿色矿山和现代观光农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旅游区吸引力。
1.提升生态教育基地利用效率
以准格尔旗已建成的旗、乡、村、户四级公共 (略) 络为载体,以绿色出行、餐饮浪费、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多方面为主要目标,开展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黄河)建设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教育基地;依托旗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教育基地; (略) 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循环经济教育基地;依托黄河大峡谷、油松王等文化旅游区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围绕旅 (略) 建设文化生态主题环境教育基地,从生态景观与教育资源数量、观众量、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青少年教育、志愿者服务、观众互动回馈情况等方面全面提升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开发利用程度,到2025年,全旗生态草原文化教育基地开发利用度达到 80%以上。
2.强化人民绿色意识宣传培养
加强旅游培训基地和岗位培训制度建设,培育旅游从业者的“绿色意识”。特别是加强对导游和外联人员的生态文化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景区主管部门和旅行社共同为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导游开设培训课程。强化旅游区生态文化宣传力度,培养游客的“绿色意识”。通过编制手册、树立标牌、导游讲解、实物展示等手段,宣传生态保护知识。实行废弃物的分类管理制度,推广使用可降解的旅游快餐具和包装物,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3.提升在校师生生态文明意识
定期组织针对全旗教师的生态文明知识培训,积极吸纳广大教师加入准格尔旗生态文化教育队*中。组织并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元的生态文化相关活动,组建由环卫工人、环保工作者等环保相关工作人员构成的生态文明宣教队*,定期到学校座谈。建立教育基地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志愿服务。
4.强化工业企业生态文化教育
将生态文明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以绿色文化塑造新型企业文化底蕴。建立健全企业生态文明管理机构,对企业人员进行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生态文明教育,让企业成为准格尔旗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作为考核企业生态环境达标的内容,组织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生态文明教育服务,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鼓励企业发挥主体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不断采用新技术,最大限量的节约资源与能耗,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力建设企业生态文明。
5.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培训
将生态文明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定期开展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培训,切实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意识。分阶段选择各类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较为显著地区,组织相关领导干部到相关地区进行参观学。以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大路新区为重点,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以城镇家庭为重点,努力提升家庭成员生态文明意识,学衡,确保耕地数量不下降、质量不降低。建立天然林保护制度。建立草原保护制度,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
6.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制度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加强矿产资源查明登记和有偿计时占用登记管理。建立矿产资源集约开发机制,提高矿区企业集中度,鼓励规模化开发。实施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国家标准。建立矿山企业高效和综合利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矿业权人“黑名单”制度。完善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化扶持机制。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 (略) 场经济要求和矿业规律的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方式, (略) 场化出让,国有矿产资源出让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理清有偿取得、占用和开采中所有者、投资者、使用者的产权关系。
(二)建立过程严管的制度体系
1.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体系
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 (略) 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同时,通过税收杠杆抑制不合理需求。通过带有强制性的税收机制提高资源开发使用成本,促进节约。正税清费,实行费改税,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
2.落实科学生态补偿制度体系
遵循“谁受益谁付费,谁保护谁受益,谁破坏谁补偿,谁受限谁得偿,谁受损谁受偿,谁享用谁支付”的公平补偿原则,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针对不同的具体补偿情形,构建或基于保护成本、或基于保护损失、或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增值及享用情况、或基于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等多元的补偿标准确定方法体系,在实践中合理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补偿标准。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制定“十四五”期间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定工作指导意见,坚持保护优先、以草定畜,科学核定天然草地适宜载畜量,严禁超载过牧。结合草原普查工作,开展草牧场健康等级评估。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并根据全旗实际情况适度提高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和草畜平衡补贴标准。根据实际重新调整划定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积极争取将禁牧补助政策上升为禁牧生态补偿政策。巩固草原补奖政策成果,建立补奖资金发放与责任落实、生态绩效相挂钩机制。同时,逐步构建长效动态调整的生态补偿机制体系: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落实生态保护责任的主导作用。二是充分 (略) 场经济力量开拓多元补偿渠道。三是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落实相关立法,加强执法检查,强化监督问责,严肃责任追究。四是建立跨部门的协同统筹机制,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和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进自然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五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科学界定生态补偿的范围及标准,明确生态保护补偿评估规范和补偿标准测算依据,制定生态补偿技术指南,为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提供科学支撑。
3.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结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要点》的相关要求,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规划环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环评制度改革。围绕环境质量、生态安全两大核心任务,强化规划环评和区域限批联动机制,全面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发挥规划环评在空间管控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重点流域、行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25年底前,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成辖区内各类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对环评批复已满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督促园区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编制园区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并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核;对新设立和升格的产业园区,督促园区抓紧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报相应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查。
4.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 (略) 场主体,采取财政、村集体补贴、住户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的投入运营机制,防治农村环境污染。
5.健全环境信息全面公开制度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及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信息公开、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健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引导全旗人民树立环保意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有序行使环境监督权。建立 (略) 和举报制度,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完善环境 (略) 站,设置专门的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栏。强化企业环境信息和数据公开的责任,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化制度,监督企业按规定公开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信息。逐月公布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环境案件处理情况,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三)建立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
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完善准格尔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监督,全面开展受损生态环境修复和费用赔偿工作,防止“只赔偿、不修复”或“只修复、不赔偿”。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制度、评估方法和实施机制,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依法严惩重罚。
2.健全准格尔旗综合政绩考核制度
对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发展等专项考核进行整合,合理设定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探索建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好考评的激励导向作用。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力度,设置“草原、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具体指标,加大分值权重,生态文明相关指标分值占绩效考核总分的比例保持在20%及以上。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制定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气环境质量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机制、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举措。
3.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终身追究责任。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全旗的水资源、环境状况、林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对自然资源进行审计。严格责任追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力的,要及时诫勉谈话;对不顾资源和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监管责任。
4.推行完 (略) 场运行机制
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探索推动环境公用设施管理向企业化模式转变,对有收益的污水和垃 (略) 场化运作,实行 (略) 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投入机制。鼓励社会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处理厂,推动污 (略) 场化运作,探索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的管理模式,推动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 (略) 场化运行机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污染治理,鼓励排污单位委托第三方治理单位开展污染治理,推行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制定加强工业污染地块利用和安全管控制度,鼓励企业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开展工业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产业协会、商会资金、人才、技术踊跃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规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及企业自行监测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方式落实项目资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通过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推动环保投资项目建设,积极拓展项目资金渠道,积 (略) 场化投入机制。推行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机制,建立节能低碳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管理等机制。全面 (略) 场建设,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建设。
5. (略) 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略) 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生态补偿、循环补助、低碳补贴等财税制度的运用,分别从激励和惩罚两个方向,促进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提高资源效率和降低排放。一方面,政府通过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等制度规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技术创新,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加大财政资金中绿色科技支出的比重、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能源类环保类科 (略) 、加强环保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加大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比重等促进绿色科技创新。
6.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略) 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 (略) 径,探索构建本地化单元生态产品总值和矿山修复地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鼓励采取多样 (略) 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比较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政策制度,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府考核评估机制,使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导向机制基本形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形成具有准格尔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九、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
本规划根 (略) 准格尔旗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基于达标分析,按照六大生态体系打造设计重点工程32项,预算总投资41.396亿元(表5-1)。包括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工程(共计6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8.195亿元,全部为指标巩固工程)、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共计9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14.051亿元,指标巩固工程6项,指标提升工程3项)、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共计4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10.209亿元,指标巩固工程1项,指标提升工程3项)、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工程(共计4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6.501亿元,指标巩固工程2项,指标提升工程2项)、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共计6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2.400亿元,全部为指标巩固工程)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工程(共计3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0.040亿元,全部为指标巩固工程)。详见附表。
表5-1 准格尔旗六大体系建设工程总表
序号 | 建设工程类别 | 项目数量(项) | 总投资(亿元) |
一 | 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工程 | 6 | 8.195 |
二 | 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 9 | 14.051 |
三 |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 | 4 | 10.209 |
四 | 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工程 | 4 | 6.501 |
五 |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 | 6 | 2.400 |
六 |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工程 | 3 | 0.040 |
总计 | 32 | 41.396 |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准格尔旗通过大力推进生态经济产业,在提升生态产业化水平以及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达到索取环境资源最小化和环境负担最低化的效果。生态经济产业体系的不断发展让社会财富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为生态经济产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从增绿量到提颜值,从护根基到享红利,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1)招商引资热情不减
准格尔旗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培育发展新的内生动力。通过现有产业优势和未来产业定位,列出产业负面清单,及时收集整理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动态信息,建立重点客商资源库,挖掘新常态下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需求,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新投资创造新供给,发挥投资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牵引作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2020年,引进国内区外项目4个,签约协议资金112亿元,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6.7亿元。其中迎新玻璃和慧达科技完成投资3.12亿元。2021年上半年,共组织考察活动6次,成功签约2个项目,引进区外资金10亿元。接洽谈涉及煤化工、精细化工、陶瓷新材料、光伏等产业的共计10家企业、12个项目。同时围绕行业内知名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工作,目前累计对接企业64家,储备项目47项。
(2)服务行业稳中向好
准格尔旗三次产业结构一直在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一产稳固、二产主导、三产繁荣的发展格局。针对传统服务业占比偏高的情况,生态文明建设为高水平服务供给提 (略)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现代服务业也开始提质增效,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等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略) 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发展动能,激发了蕴藏 (略) 场主体的巨大潜力。
2020年全旗接待游客81.*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亿元。2021年1-5月,全旗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22亿元。全旗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三项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3.61亿元。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6.97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以煤矿工业旅游为代表的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通过验收后,以2022年为基期,预计当年接待游客量可达到*人次。到目标规划年,公园接待游客数量将达到18.*人次,市场规模较为可观。在建成投入运营的第一年即可实现盈利,2025年利润约996.*元,预计项目在2028年可收回全部投资。由于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在2025年即可增加相关收入4283.*元。
(3)工业转型百花齐放
准格尔旗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引导智慧矿山建设,推动传统采煤及化工产业向科技化、智能化发展。围绕准旗丰富的煤资源,科学利用煤的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煤系共伴生资源,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致力于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科技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稳定发展煤质清洁燃料,综合准旗在煤炭间接液化领域成熟的技术经验,协同区域内煤焦油深加工产业,生产高品质清洁燃料。利用成熟的ISC技术进行商业化。到目标规划年,力争煤制油产能达到*吨/年。煤制天然气达到40亿标立方米/年。以煤制油5000元/吨、煤制天然气2元/立方米的价格来算,收入可达188亿元。
把握国内外现代煤化工前沿技术,依托煤制燃料、化学品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煤制*醇、*二醇等下游产品。到目标规划年,煤制*醇产能可达到*吨/年,*二醇产能*吨/年。以煤制*醇2000元/吨、煤制*二醇2000元/吨的价格来算,收入可达62亿元。
形成从光伏电站到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等系列光伏产业链。同步推进农业废弃物和养殖业废弃物再利用项目开发和建设。到目标规划年,光伏发电装机*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达到2.*千瓦。打造新能源外送基地。
(4)电商助力农业创新
准格尔旗举办的2020年第一期电商培训有力地推动了电子商务和农村产业融合。结合准格尔旗在羊肉、碱稻、小杂粮、蔬果等农副土特产的产品优势,推进农副土特产品的标准化、商品化,搭建电商企 (略) ,并成功打造出准格尔旗第 (略) 。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商贸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 (略) ,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布控,形成产业集群,打开“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局面。2020年,准旗面向全国销售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额为140.*元。 (略) 助农扶贫带货,日销售额达*元。目前,已有3家企业大力开展直播电商销售,电商产业园正在进行装修招标准备工作。力争在规划目标年创建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旗。
2.社会效益
(1)逐步提升准旗形象
准旗着力于人居环境治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领域,切努力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效,让农村人居环境的开启“美颜”新模式。通过深入挖掘、保护、发扬这些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提升准旗生态文明软实力。
目前,全旗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沿黄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1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2021年,沙圪堵镇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为美丽准旗又增添了一笔绿色。随着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可以为本地带来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游客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当地的物质流和信息流传递,在改善本地居民观念的同时,也有助于向游客传播当地特色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2)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准格尔旗始终把就业创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不断完善并落实创业促就业、就业援助等一系列就业促进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 (略) (略) 场就业主渠道作用,成功建成了大学生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苗圃、创业大厦等创新创业载体。
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2022年正式对外开放即可直接提供就业机会50个,它所提供的间接就业机会将达到250个,对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到目标规划年,力争实现培训城乡劳动力7500人。
(3)持续释放消费活力
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工程, (略) 场的主体活力。消费新业态不断发展, (略) 逐渐出现,与传统商业融合,推陈出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制造不 (略) 场、满足基本消费, (略) 场、促进新消费,加快形成消费引领投资、激励创新、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机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薛大” (略) 商圈也逐渐完善,引导兴源 (略) 重点商圈、购物中心提档升级。
3.生态效益
(1)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大力实施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旗的建设成果,强化矿区周边小流域水土保持,持续推进减沙项目,加快推进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框架,严格落实“三禁”制度,探索林下经济、种养结合等特色生态产业。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重点保护、保存和培育珍稀濒危及特有优异生物遗传资源。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程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配合推进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建设以及重要栖息地和关键地带生态廊道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栖息地的保护和野外巡护力度, (略) 、猎套等非法猎捕工具,坚决打击各类乱捕滥猎、盗采盗挖行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2)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准格尔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带领下,深入研判“碳达峰”与“碳中和”带来的重大能源结构变革,坚持能源产业供给多元化,促进生产低碳化、高端化。紧紧围绕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要求,精准把握政策措施,认真分析全旗重点行业产能利用情况,通过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置了“僵尸企业”,严格控制了新增产能。逐步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工矿产业转变为更加环保、更有效率的绿色产业,促进矿区产业转型。通过打造国家矿山公园,将矿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让矿山资源永续利用。
(3)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准格尔旗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全面完成区域生态治理任务。致力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采用收购或联合经营的方式,重组矿山资源。坚持矿权减量、矿业转型、矿企安全、矿山生态、矿区稳定共治。到目标规划年,全部矿山达到国家或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以创建生态文明体系为契机,对矿区、旅游区等重点区域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全面加强对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的管护力度。到目标规划年,力争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38%。
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指导方针,稳步推进库布齐沙漠的荒漠化治理,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沙漠旅游等沙产业,确保开发与保护工作协调推进。
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保育工程和污染防治工程,促进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并得到长期有效保护。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既完善了基础设施,解决准格尔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矛盾, (略) 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准格尔旗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十、规划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提升政府服务职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各有政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制定依据规划落实实施方案,主动作为,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政府要围绕产业发展完善制度、优化环境、强化执行,大力推进“放管服”“一次办结”“ (略) +政务服务”等改革,在做好简政放权的同时做好政府服务这个加法,让“ (略) 、企业少跑腿”,为外来投资者和企业提供透明、公开、稳定的预期,尽量减少人为干预。 (略) 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 (略) 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 (略) +政务服务”体系,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深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相关改革举措,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深化企业主体作为根本,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挥政府机关作用,党政机关率先创建节约型机关,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推行绿色办公,加大绿色采购力度。构建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各界推进、全民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宣教”工作格局。
(二)制度保障
健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环保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协调推进资源能 (略) 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立具有准格尔旗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体现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化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集约开发利用制度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价 (略) 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健全资源开发补偿和利益分配共享机制,监督资源开发主体承担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矿山修复管理,创新环境监管机制,健全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产业化、市场化,引导和鼓励社会参与环境治理。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对生态保护区域、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功能重要区侧重生态考核,弱化经济发展考核。
深入推进“ (略)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契合会议精神,更是一项惠民工程。全面推进“ (略) +政务服务”建设和深度应用是新乡县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着力破解行政审批“慢”,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办事过程公开透明,全程实施电子监督。转变产业投资方向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煤基新型碳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围绕采煤沉陷区和露天煤矿复垦区,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
结合地方资本与社会力量,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和提升蔬菜、林果、小杂粮等地方种业,因地制宜推进“果蔬杂粮肉牛羯羊”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以产业园区绿色升级、废气、废水、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产业作为重点方向,发展清洁生产产业;以污染治理、节能改造、节能环保绿色装备制造作为重点方向,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装备制造、设施建设和运营、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系统高效运行为重点方向,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三)资金保障
以产业链招商为主要形态,拓展资金统筹渠道。招商引资要以财源建设为目的,瞄准长株潭、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重点区域,聚焦产业短板、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模式,锁定一批中国500强、上市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定向招商,吸引“央企入汝”“外企进汝”“汝商回汝”。
(1)明确主导产业确定招商引资重点
产业链招商必须有明确的方向,首先,园区要根据已有产业的发展现状,科学研判产业发展的趋势,以此为基础确定主导产业。对于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园区,要适度的调整发展重点,有效地引进新兴产业,并培育出主导产业,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园区要注意突出自身特色,选准发展目标,有效规避产业同质化等问题的产生。其次,园区要明确产业链延伸的方向,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必须明确拓展的细分方向,使产业内部企业联系更为紧密,配套更为完善。
(2)强化服务完善设施提升招商引资能力
良好的服务是招商引资成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首先,要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还要加 (略) 、 (略) 等设施建设,不断引进各种高端基础设施,以此促进招商引资能力的提升。其次,要不断强化园区服务,产业园区要规范自身行为,优化服务流程,以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支持。此外,园区还要注重生活配套能力的完善,实现产业链的长远发展。
(3)完善招商引资方案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拓宽筹资渠道,确保经费投入。坚持多渠道并举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投入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经费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门的预算科目,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资金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资金使用和监管制度,严格落实专款专用、先审后拨和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实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督,对资金使用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制定完善的招商引资方案,通过方案的明确指导整个招商引资行为,提高招商引资效率。不断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方案,坚决杜绝招商引资唯“数量论”等理念,建立以产业链招商为考核导向的考核体系,激励招商人员始终围绕产业链招商工作。同步,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转移支付等生态补偿资金,争取国家发改委生态综合补偿试点,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对口支援等补偿方式,缓解准格尔旗财政压力。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支持低碳经济业态,扩大生态补偿渠道。
(四)科技保障
加强科技支撑和队*建设,以科技创新促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围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聚焦黄河重点生态区和北方防沙带战略区域,着力破解制约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关键技术瓶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技术体系,为建设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提供科技支撑。
推动创新创业政策扎实落地。在完善《准格尔旗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态系统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制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实用 (略) 场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 (略) 内、 (略) 校,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加强生态农业、绿色先进制造业和景观生态设计等方面研究,重点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预警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积极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 (略)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区域统筹、上下协同的智能化信息共享生态环境 (略) ,推进生态 (略) 络建设与信息集成共享,构建集农业科技咨询、远程教学、远程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 (略) 络。
(五)人才保障
加强专业人才队*的建设。建立一套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创建和完善科学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建立专项基金,引进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各类高科技人才。同时加强对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建设专职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支懂业务、善协调、会管理的生态文明建设专业队*。
(六)产业扶贫
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开展全民参与。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按照“四跟四走”产业帮扶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农企、农社、农基利益联结机制, (略) 场主体参与到产业发展上来,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同步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扭转传统发展观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产业扶贫需要综合推进。选准产业,立足长远发展。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靠质量取胜。发挥好优势,把文化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大力提升产业的文化含量。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产业组织效率。另外,在促进产业的合作化、分工化和规模化过程中,一定要让贫困户真正嵌入到产业发展中,让贫困户与产业发展同步受益,要让贫困户成为更大的受益者。
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必须协调推进。除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外,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更为重要。
产业扶贫还要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推进产业发展,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起来,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产业扶贫 (略) 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要与人口结构转型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生活污 (略) 建设,加快消 (略) 空白区。结合扶贫开发建设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推行“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生态旅游发展成果共享机制,扶持乡村旅游星级接待户,调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
(七)园区转型
强化产业集聚支撑园区转型发展,提升企业全民参与。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和承接能力。以发展开放型、外向型产业为主,加快煤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更多地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既有产业的延伸和集聚,打造一批国内行业领先的产业集团;大力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旅游文化等新兴产业。加强便利化和规范化管理,完善园区功能建设,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人才、知名品牌、 (略) 络;在国家放宽外资准入的石化能源、煤化工设备、有色金属冶炼等领域,以及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发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吸引更多内地人才、国际人才来准格尔旗境内的园区创业发展。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推行“一枚公章管审批、 (略) 管服务”的园区服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告知承诺、审批联办等“一站式”便捷工作机制。加快园区功能建设,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融资服务、贸易结算为重点,按照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准,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经营效率。
按照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和同类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的要求,打造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生态旅游等为主的产业集聚发展带,加快建设特色沙产业示范基地, (略) 域产业体系的整合,形成“四带”联动发展格局。“多节点”即以农畜产品生产服务基地、工业园区、生态休闲功能区、物流中心为节点,挖掘特色、整合资源、差异发展,打造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略) 域发展,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工程名称 | 建设内容规模 | 实施年限 | 总投资/亿元 | 责任单位 | 备注 | |
一、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工程,共计6项,金额总计(亿元): | 8.195 | |||||
1 | 编制空间规划 | 编制准格尔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 2021-2022 | 0.066 | 自然资源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2 | 矿山整治恢复项目 | 黄河西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拆除废弃建筑物、回填覆土平整地形、恢复植被地貌、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 | 2021-2023 | 1.045 | 自然资源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3 | 退化林分改造项目 | 改造*亩。 | 2021-2022 | 0.250 | 林草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4 | 准格尔旗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 | 建设总规模0.*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项目。 | 2019-2022 | 0.442 | 林草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5 | 准格尔旗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 平茬抚育*亩。 | 2021-2025 | 0.150 | 林草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6 |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 | 建设中型拦沙坝139座,小型拦沙坝428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项目。 | 2021-2024 | 6.242 | 水利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共计9项,金额总计(亿元): | 14.051 | |||||
7 | 重点行业VOCs综合整治工程 | 石化、煤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污减排。 | 2021-2025 | 0.950 | 相关企业、生态环境分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8 |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工程 | 升级改造 (略) 遥感监测能力建设;建设重型柴油 (略) 移动 (略) 。 | 2021-2025 | 0.128 | 生态环境分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9 | 矿山扬尘及无组织排放治理工程 | 煤矿企业建设煤 (略) 、全封闭原料堆场。 | 2021-2025 | 0.950 | 相关企业、工信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10 | 高盐水晾晒池处理工程 | 大路煤化工基地*吨和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吨高盐水晾晒池回抽减量化处理工程。 | 2022-2023 | 3.170 | 大路新区管委会、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指标巩固工程 |
11 | 准格尔旗黑岱沟流域薛家湾镇井渠社段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 开展黑岱沟流域井渠社段废旧矿井涌水治理、河道废堆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 | 2022-2023 | 0.469 | 生态环境分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12 | 准格尔旗束会川流域生态治理与修复项目 | 开展束会川流域准旗段生态治理与修复项目。 | 2022-2023 | 0.414 | 生态环境分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13 | 内蒙古绿 (略) (略) 危险品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建设项目 | 废物处理量*吨/年。 | 2021-2025 | 4.400 | 内蒙古绿 (略) | 指标13提升工程 |
14 | 中科合成油内蒙 (略) 有机危险废物资源化转化利用项目 | 本项目由裂解重整耦合装置、非临氢热解装置、临氢热解装置、公用工程和储运工程组成。新建1座危废暂存库和部分储罐。采用临氢热解装置处理量为2.*吨/年,采用非临氢热解装置的处理量为*吨/年,采用裂解重整耦合装置的处理量为*吨/年。轻质油产能8560吨/年,重质油*吨/年,混合芳烃油2800吨/年。 | 2021-2024 | 3.490 | 中科合成油内蒙 (略) | 指标13提升工程 |
15 |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开展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明确准格尔旗本底状况,完成评估,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工作能力的提升,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效工作机制。 | 2021-2025 | 0.080 | 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局 | 指标11提升工程 |
三、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共计4项,金额总计(亿元): | 10.209 | |||||
16 | 准格尔旗沿黄河万亩生态设施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基地 | 建设总规模约为*亩,建设准格尔旗稻鱼*光田园综合体(园区一期建设)。 | 2021-2025 | 0.450 | 农牧局、十二连城乡、大路镇 | 指标20、22提升工程 |
17 | 准格尔旗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 | 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为方向,改造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 2021-2022 | 0.600 | 农牧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18 | (略) 灰场改造提升项目工程 | 内蒙古国华准 (略) 小纳林沟灰场增容堆灰标高由1164m至1172m。 | 2021-2022 | 2.359 | 内蒙古国华准 (略) | 指标24提升工程 |
19 | 黄河流域准旗段沿河煤炭企业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 | 实施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主要以回填、土地复垦的方式进行改造。 | 2021-2025 | 6.800 | 相关煤炭企业 | 指标24提升工程 |
四、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工程,共计5项,金额总计(亿元): | 6.501 | |||||
20 | 智慧准格尔项目 | 市域社会治理基础工程0.84亿元; (略) 络全覆盖工程0.0769亿元; (略) 0.16亿元;智 (略) 0.14亿元。 | 2020-2023 | 1.217 | 大数据中心、工信和科技局、能源局、公安局等部门 | 指标巩固工程 |
21 | 准格尔旗 (略) 污水处理厂高盐水零排放项目 | 一期工程处理能力4800吨/天,二期工程处理能力3800吨/天。 | 2022-2023 | 2.000 | 准格尔旗国资 (略) | 指标巩固工程 |
22 |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生活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 其中:旱厕改水厕43座(每座占地60平米)、装备厕所58座(每座3蹲位)、新建水厕40座(每座60平米)等。 | 2021-2025 | 0.524 |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园林环卫局 | 指标29提升工程 |
23 | 农村人居环境环境整治项目 | 厕所改造建设:2020年计划新建农村公共卫生厕所138座,旅游厕所1座;户厕改造拟实施室外免冲洗生物降解厕所4753户。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20年计划新建垃圾焚烧解析炉18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6个污水处理站及13个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 2020-2021 | 2.760 | 农牧局 | 指标29、30提升工程 |
五、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共计6项,金额总计(亿元): | 2.400 | |||||
24 | 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培训 | 定期开展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培训。 | 2021-2025 | 0.020 | 组织部 | 指标巩固工程 |
25 | 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 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黄河)建设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教育基地。依托旗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教育基地。 (略) 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循环经济教育基地。依托黄河大峡谷、油松王等文化旅游区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 2021-2025 | 0.500 | 生态环境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26 | 生态文化理论体系研究项目 | 对准格尔旗生态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生态文化理论体系。 | 2021-2025 | 0.100 | 文旅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27 | 生态文化宣教体系建设工程 | 定期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宣传生态文化理念,以线上+线下活动的形式,广泛开展各种生态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生态意识。 | 2021-2025 | 0.500 | 区委宣传部 文体广电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28 | 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培训计划 | 进行乡镇、嘎查村三级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行培训和教育。每年一次集中培训。 | 2021-2025 | 0.020 | 组织部 | 指标巩固工程 |
29 | 准格尔旗城壕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 恢复建设古建筑遗址地标性标识,如城门、塔哨等;在科学的复原研究基础上,建设唐榆林城微缩景观;建设集考古、科研、科普、和旅游为一体的遗址中心。 | 2021-2025 | 1.260 | 准格尔旗文旅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六、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工程,共计3项,金额总计(亿元): | 0.040 | |||||
30 |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体系 |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体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2021-2025 | 0.020 | 政府办公室 | 指标巩固工程 |
31 |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 |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 | 2021-2025 | 0.010 | 自然资源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32 |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启动项目 |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2021-2025 | 0.010 | 政府办公室 | 指标巩固工程 |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旗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创建规划(2021—2025年)》已经旗人民政府2021年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8日
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
创建规划
(2021~2025年)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
2022年8月
目 录
前 言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的阐释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与资源优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达到环境保护和优化经济增长之目的,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为了更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发挥生态文 (略) (略) 载体和典型引领作用,2017年,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开展了第一批国家生态文 (略) 县评选工作,并于当年9月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的全国生态文明现场推进会上命名了46个国家生态文 (略) 县,为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标杆样板,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至今,2021年10月,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已公示,内 (略)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获得该称号。
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及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时的重要指示,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 (略) 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报送国家生态文 (略) 县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等文件,先行启动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三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根据国家指标体系、结合自治区实际,进行了自治区级生态文明 (略) 、旗县建设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印发了《国家生态文 (略) 县创建工作材料手册》等资料,积极推进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
准格尔旗煤化工企业发展迅速。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两大基地”、“两个屏障”的节点旗县,准格尔旗旗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既是准格尔旗发展的机遇,也是准格尔旗面临的挑战。近期生态环境部新出的一系列规范与指南也对提高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全面推进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趋势,搞好生态建设,保住“绿水青山”实现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规划的目标,准格尔旗在“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建设的基础上,同时抓好“环境整治”、“水土保持”等工作,加快绿色矿山的建设,以实际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准格尔旗旗委、旗政府亦对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建设极其重视,于2019年9月正式发文成立了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旗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且于2020年7月,召开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规划推进工作会议,并成立了旗委、旗政府统一领导协调、人大监督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规划编制协调组,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工作,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准格尔旗分局根据统一部署,委托开展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
本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创建工作将对准格尔旗全面响应国家、自治区的生态文明战略要求,落实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建设基础
准格尔旗作为煤炭之乡,整个界域形状若“乌金”,价值连城,又若“美玉”,高贵奢华,玉带缠身,北高南低,山为主体,以沙为伴,田间散落,格局上为“七山二沙一分田”充满内蒙古高原的豪迈与壮美情怀。东望沙,北平原,东南西南是煤田。城镇均衡发展,点缀山间,分散与集聚并存,井田以条带状挺进。
1.区域特征
(1)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准格尔旗地处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地带,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旗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有“七山二沙一分田”之称。区位优越,区域旅游资源丰富, (略) 场潜力。同时,准格尔旗地处黄河几字弯,流经总长度238公里。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区域,位于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意义重大。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准格尔旗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性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而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全年降雨少而集中。旗境受季风影响,夏季多偏南或偏东风,晚秋至初春多西北风。
(3)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
境内河流属黄河支流,总长3665公里。根据准格尔旗水资源评价结果,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3.2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0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3.68亿立方米(不含过境黄河可用水量指标2.00亿立方米)。其中准格尔旗地下水资源在区域分布上有较大的差异。
(4)土壤保持任重道远
准格尔旗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境内还有大面积风沙土、黄绵土、潮土、黑垆土和盐土等非地带性土壤。北部沿黄河平原、中东部低山沟谷、南部低洼滩地等随不同地形相应分布有盐土、潮土、沼泽土和大面积的风沙土。自东向西分布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建群植物以及沙生、草甸和盐生植被。多年以来受气候和人为活动影响,地带性草原和荒漠化植被均不同程度退化,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受损,草原景观面积和优良牧草减少,草地防风固土,涵养水源的综合功能减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任重道远。
(5)矿产资源极其丰富
准格尔旗是全国煤炭产能最大县,全国单体产能最大的煤矿位于准格尔旗。准格尔旗探明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高岭土、硫铁矿、铁矿、铝土矿、油母页岩、石英砂、泥炭、粘土、铝矾土、天然气、木纹石等十三种。2020年全旗探明煤炭总储量约544亿吨(其中东部区煤炭约362亿吨,西部煤炭储量约182亿吨),远景资源储量1000亿吨。本旗煤炭种类发热量较高,在6000大卡以上,是国内外深受欢迎的煤种。
(6)生物资源禀赋良好
准格尔旗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外貌上充分显示出干旱草原景观。全旗植物种类有88科、260余属、500种之多,境内主要农作物有糜、黍、谷子、玉米、土豆、向日葵、蔬菜等。准格尔旗境内有野生动物约192种,分属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4纲26目56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属鸟纲。
(7)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准格尔旗的旅游资源共有7个主类,14个亚类,29个基本类型,51个(类)资源单体。其中自然旅游资源19处,占旅游资源的37.3%,人文旅游资源32处,占旅游资源的62.7%。全旗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略占优势。准格尔旗拥有五级旅游资源1处,四级旅游资源有4处,三级旅游资源有14处,普通级旅游资源有19处。2020年全旗接待游客81.*人次。准格尔旗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漫瀚文化、黄河峡谷、沙漠风情、民俗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推介,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旅游+”发展。
2020年准格尔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51.9亿元, (略) 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0.5%和5.7%。全旗财政总收入达到253.39亿元。2020年,准格尔旗科技投入*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
2020年准格尔 (略) 面积477.*平方米。全旗燃气普及率达81.39%,污水处理率达97.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42%。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和厕所革命。全旗建成区绿地率达41.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48平方米。
2.工作基础
(1)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准格尔旗党委、政府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高标准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和培育生态特色和生态品牌,始终坚持走生态 (略)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是准格尔旗党委、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造福全旗人民的民生工程。为实现准格尔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的目标,准格尔旗成立了旗委、旗政府统一领导协调、人大监督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领导小组,并推进《 (略) 准格尔旗国家生态示建设示范旗创建规划》的编制工作。
(2) (略) 区位优势突出
准格尔旗政府所在地西 (略) 东胜区150公里,东北到内蒙古自治区首 (略) 120多公里, (略) 190多公里,南经万家寨到太原350 公里。距北京600公里,109国道横贯东西,呼准 (略) 由北向南向西穿境而过,与呼包高速、包东高速连为一体,共同构成“呼准鄂包”高速环线,全部行程不到3小时,距离鄂尔多斯东胜区仅不足两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准格尔客运站的正式开通 (略) 旅游对准格尔旗的限制,旅游辐射范围从300公里增加到了1000公里以上。
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 (略) 东部,地理区位优越,自然地貌复杂多样,人文古迹丰富多彩,旅游景观独具特。2011年,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居西部百强第1位。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示范旗县,一举获得 (略) 光荣称号。
准格尔旗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薛大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成 (略) 群“井” (略) 。
基于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准格尔旗拥有了 (略) 到煤炭物 (略) 转变潜质,可在后期发展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3)绿色导向型政策优势显现
(略)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内蒙古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期间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利于准格尔旗创建向好的经济基本面。
准格尔旗鼓励矿山企业争创国家级绿色矿山,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的企业,可享受相关政策优惠,例如矿产资源支持政策、绿色矿山建设用地支持政策、财税支持政策、绿色金融扶持政策等。
准格尔旗最具突出的本地优势即为煤炭的资源优势,但产矿业对准格尔旗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对的方式则可所向披靡。近年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和“国家级矿山公园”的打造和推进工作,已初具成效,开采后的矿田变成了矿区农场,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矿区恢复相结合,成功打造一片片矿山公园,“绿色矿山”在逐步成为准格尔旗矿区的新名片,未来绿色矿山的生态效应将逐步显现。
(5)“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准格尔旗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属国家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治理区。近年来,全旗以重点区域水保治理为突破口,以科技为先导,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措施、科学经营为手段,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坝系工程、沙棘减沙工程、生态绿化工程,由恢复生态向发展“大绿色”产业拓展,建立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良性生态系统。
(5)“先发”产业带动“后发”产业
依托丰厚的资源优势,近些年准格尔旗的地方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具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设施基础,煤延伸产业链已初具规模,绿色矿山发展态势喜人,准格尔旗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 (略) ,相比而言,具有了很好的“先发”优势。基于良好的先发优势,着力延长产业链后带动后续生态型产业发展具有了转型升级储备基础,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可不断带动“后发”产业的发展,走可持续的科 (略) 。
(6)绿色转型时机成功把握
准格尔旗作为资源型地区,资源储存当前仍然相当丰富,经济发展仍稳步上升,旗政府适时把握绿色发展时机,及时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将提早避 (略) 资源枯竭后出现的产业与地区发展没落,是相当英明与正确之举。随着国家大型建设的放缓,产能过剩的压力将不断下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将不断紧缩,适时把握绿色转型契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准格尔矿业将成为引领中国矿业发展的“龙旗”,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不败之地,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同时囊入怀中。
另外,转型发展模式方面,还需找准定位,走出内蒙,走出国门,美国匹兹堡和德国鲁尔工业区等资源型地区的成功转型案例,亦将为准格尔旗的绿 (略) 提供大量的经验。
(7)生态空间提升潜力巨大
由于准格尔旗工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第三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村和工业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集聚格局已然初步形成,工业园区和人口的集中为本地后续发展留下大量空地,农业空间和牧业空间均是生态空间的一种形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近年来,准格尔旗林地与草地逐年增加,建设用地占比为6.1%。同时,准格尔虽然矿区范围较大,但大都为滚动式开发,开采一片即绿色一片,大量地修复矿山不断成为生态空间的潜力源地。后续科学规范地加强乡村空间的聚落重组,将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提升地区生态空间品质。
(8)“生态骨干工程”成绩斐然
准格尔旗党委、政府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旗的重点改造来抓,同念一本水保经,一届一届往下传,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卓有成效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是准格尔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骨干工程”。准格尔旗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约占74%。针对这一特点,在上级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准格尔旗通过淤地坝建设加强对黄河多沙粗沙区的洪水泥沙的控制,先后成功实施了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皇甫川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已顺利完成了一、二期工程75条重点治理工程;窟野河勃牛川水保生态项目10条重点治理工程;先后启动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沟骨干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黄河多沙粗沙区重点小流域治理工程、保护母亲河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和生态修复项目等。
(9)科技技术创新基础雄厚
准格尔旗结合自治区“草原英才”和呼包鄂草原硅谷整体战略,以 (略) “人才鄂尔多斯”战略与“草原英才”两大战略,重点落实了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为推动准格尔旗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全面开展了多项“科技兴蒙”创新合作。积极开展了产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精准定位,指导和完善准格尔旗人才发展规划。鼓励 (略) 煤化工基地、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和旗内重点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中心、组建创新团队,扎实抓好“博士智库准格尔旗博士后科研创新工作站”建设进程,积极引进“院士工作站”,切实为准格尔旗发展煤化工及新型产业 (略) 。适时举办“博士(后)创新论坛暨招商引智项目对接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相关领域的博士(后)及有意向在准格尔投资的企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论坛,促进高端人才和技术落户准格尔旗。在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节能节水技术等方面成绩斐然,可为未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技术基础。
(二)现存问题
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土流失问题突出。2016~2018年准格尔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别为37.11、37.43和38.82,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但趋势向好,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准格尔旗属于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是准旗首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沙矛盾突出。全旗水土流失面积达*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76.1%,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约1.2亿吨。准格尔旗作为黄河流域输沙量最大的县,其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意义重大。
污染防治仍需持续深入攻坚。准格尔旗煤炭开采、化工行业生产、固废堆场等导致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大,2020年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和细颗粒物日均值仍有超标。境内黄河流域周边废水无序排放和河床内乱堆、乱采、乱建等现象突出,化工行业高盐水处理难度大,乡镇、农村污水处理效果不稳定,部分矿井水未实现利用而外排,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未能实现全达标,2020年7个主要考核断面中,刘家渠断面全年断流,呼斯太河、?牛川断面水质轻度污染,龙王沟、束会川等断面非断流季节监测水质均有超标现象,水质状况最好的头道拐断面和万家寨水库,Ⅲ类水体占比也仅分别为30%和40%。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工矿企业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治理修复压力较大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全旗有137座煤矿,露天矿山在开采、装卸、转运环节扬尘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较大。年产生*吨煤矸石,部分煤矸石未能实现规范处置,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煤炭开采形成大量采空区、沉陷区及火区,导致地面沉陷、开裂、残煤自燃、地下水位下降,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而紧迫。
2.环境与经济仍需协调
绿色转型发展缓慢。准格尔旗是典型的成长型资源型城镇,产业、能源结构转型深度不够,结构调整压力大,对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传统产业依赖性强,2020年,煤炭、电力、化工三个行业的增加值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99%,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短,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高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产品缺乏竞争优势,绿色发展水平不高,转型缓慢。能源产业大比例主导,高碳高耗特征明显。从能源生产来看,2016-2020年间准格尔旗火电与原煤产能高居不下,为保障全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但,2016-2020年期间,准格尔旗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持续上升,经济增长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耗“高碳”特征明显。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全旗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防治压力大、供水水源紧缺等问题,同时,全旗建设用地需求增长和土地资源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准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瓶颈。
3.农村人居环境尚需完善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短板突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及农村地区污 (略) 建设滞后,生活污水直接沿街排放问题突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因收水困难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苏木乡镇配备了垃圾中转站等处理设施,在十二连城乡的脑包湾和沙圪堵镇的长胜店做过垃圾分类试点,但垃圾分类收集效果不明显。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仍需提升。存在粪污治理设施不完善、运行不稳定、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4.固废管理有待加强
危废管理尚存隐患。社会源危废底数不清,危废暂存设施和管理台账不健全,监管难度大。采矿废石堆场、冶炼矿渣堆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不断积累,存在风险隐患。
一般工业固废利用亟待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多、暂存不规范、综合利用率低,全旗每年产生固废约达*吨( (略) 的1/3),产量最大的煤矸石、粉煤灰和炉渣综合利用率分别为50%、9.12%和2.46%,一般工业固废的平均综合利用率仅为41%。
5.环境治理体系不够健全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目前,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造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合力不足、驱动不够、执行不力,影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生态环境、农牧、林草、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间齐抓共管的机制和合力尚未形成,农村环境保护、矿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仍不完善,环境治理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生态环境监管任务繁重,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建设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环境信息、环境宣教、环境监控等机构设置不齐全,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环境监管缺乏资金支持,治理项目难以推进。生态环境、农牧、林草、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间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形成,农村环境保护、矿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仍不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1.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之后做了一系列的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准格尔旗生态文明示范旗建设正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在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准格尔旗生态文明示范旗建设提供机遇和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更是为准格尔旗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接地气的指导。
2.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将倒逼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解决环境问题带来的瓶颈结点,将有利于全旗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为社会提供资源环境公共服务,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公平正义。因此,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均是关键的机遇。
3.黄河流域发展战略机遇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九大后,我国提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准旗位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中的黄河重点生态区,该区以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为重点,上游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抓好水土保持、下游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立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功能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开展多粗沙区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和土地整治,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科学开展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提高植被覆盖度,加快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治理,保护和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矿区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这一发展战略和重点规划将为准格尔旗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准格尔旗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有利于发挥黄河流域在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作用,同时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也必将对准格尔旗的发展带来机遇,使区域内水土流失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完善自然保护地建设并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将更好地推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4.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机遇
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自治区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0-2035)》,提出到2035年,实现全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自我调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成,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综合试验区、生态服务和产品供给保障区、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创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践行区。本区域是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难点区域,其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保障北方生态安全、改善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工作将大力开展森林植被建设与保护、草原植被建设与保护、防沙治沙、河湖综合治理与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绿色发展、损毁土地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等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也必将为本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更好的机会,并丰富本地生态保护资金的来源渠道。
(四)建设挑战
1.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政策挑战
当前国际国内的双碳战略压力倒逼,带来了生产生活成本的上升。准格尔旗自身的发展为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保障,但后续保障系统的建设是巨大的挑战。生态环境与建设要求的提高,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方面也可能会引起地方与集体、集体与个人的纠纷,这对地方工作提出了挑战。
2.本地资源与环境承载压力挑战
准格尔旗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总体较小且处于不断下降趋势。面对目前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压力,接下来准格尔旗应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走一条自然资源“低耗高效型”、生态环境“低压强保型”、经济发展“高速高效型”与社会发展“均衡协调型”科 (略) 。
3.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的压力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中,明确提出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和举措,为“十四五”时期接续奋斗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明确了方向。但目前,准格尔旗现有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仍不稳固,生态环境好转的拐点仍未全面到来。前些年已开展了大量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工作,后续深入推进,需要实现覆盖范围更广、举措更多、着力点更精准。因此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部对全国各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形势严峻、实施难度不断加大。同时,基于准格尔旗现有工业产业体系,固废处置利用、生态修复治理、碳达峰与碳中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高风险工业固废等问题都同时对本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本地绿色经济转型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4.国家“双碳”目标倒逼的压力挑战
当前煤电、煤化工等高碳产业为准格尔旗的主导产业,虽然可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节能和发展非化石能源等主要减排手段实现一定减排,但短期内碳减排仍然会对经济运行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长远成功转型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但近期的技术与经济压力却是巨大的。
二、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全会精神,深入领会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及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响应“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为引领,以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重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黄河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同时以“生态优先、加速崛起、富民兴县” 为主题主线,净化准旗,富民强区,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途径,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全民共建共享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准格尔旗,将准格尔旗打造成为现代能源经济综合示范区、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区、民生幸福样板区及社会治理示范区。
(二)规划原则
突出重点和前瞻性的原则。以解决当前矛盾最突出、差距最大的问题入手,制定近、远期目标。根据准格尔旗的特点,明确区域发展新态势下准格尔旗发展的优势和定位,提升准格尔旗 (略) 及内蒙古自治区中的地位。制定准格尔旗生态示范旗建设的分期目标,加快生态示范旗建设的步伐。
政府调控、 (略) 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政府主导,强化监管,发挥政策引导和统一协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 (略) 场机制,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畅通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合力,创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全民公众监督参与紧密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尊重规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把握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的自然规律,遵循资源型地区阶段性演进发展的经济规律,有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主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
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各资源型地区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要素禀赋差异,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明确转型方向和发展重点,因地制宜、精准制定政策措施,蹚出各具特色的转 (略) 子。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立足资源型地区发展客观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转型目标、建设规模和民生标准,稳步提升转型成效。
(三)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时段分为两个阶段:近期2021-2023年,远期2024-2025年。近期(2021-2023)是国家生态示范旗建设达标阶段;远期(2024-2025)是国家生态示范旗建设成果巩固阶段。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 (略) 准格尔旗辖区。准格尔旗设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鄂 (略) 煤化工基地2个开发区;辖蓝天、友谊、兴隆、迎泽4个街道和薛家湾、沙圪堵、大路镇、龙口镇、魏家峁、纳日松、准格尔召、暖水镇、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10个苏木镇。
(五)规划目标
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约束体系、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生态空间布局体系、生态产业支撑体系、生态人居支持体系、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六大体系建设,增强经济与环境协调能力,改善民生,增强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建成绿色矿山,提高生态知名度,把准格尔旗打造成为经济繁荣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工业体系生态转型成功、公园型矿区风貌与现代化城镇风景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
以空间格局为屏障,以生态经济为驱动,以特色文化为引领,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完善的3+3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将绿色矿山、公园型矿山、矿山农场、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生态型物流的创新产业打造成准格尔旗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资源型城镇转型升级及旗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模式。
2.阶段目标
(1)达标阶段
近期目标(2021—2023年):对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旗建设指标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对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指标要加大工作力度,通过资金支持与项目支撑,争取到2023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优化项目,使准格尔旗各项指标全面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并取得标志性成果,到 2023年,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标准要求,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基本确立,政府绿色决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相关制度基本完善,工作参与机制基本建立,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优化。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污染得到初步治理,加强以矿区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稳步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水平,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空间格局逐步完善。优化旗域空间布局,加快城镇建设,积极探索资源型城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旗域空间管制,依法划定生态红线,确定生态红线数量及分布格局;严格执行并守住耕地红线;初步建成 (略) 络架构;严防外来物种入侵。
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继续完善城乡水利、公路、管道、电网、信息等 (略) 络,推进“智慧城镇”建设。突出塑造城镇特色风貌,将各苏木镇中心城镇建设成为文化浓郁、功能完备的特色小镇。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绿色社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范围持续扩大,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提高, (略) 网建设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优化。
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继承和发扬地区传统文化,基本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学校、公众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公众普遍形成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关爱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体系基本完善,形成文明出行的社会理念。
(2)提升阶段
远期目标(2024-2025年):在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提升环境优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孵化出完善的生态体系,形成强烈的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经济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生活小康、社会文明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的系统,创建出人与环境和谐、高效的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型第三产业和生态城镇于一体的资源转型范式的新型生态县。
将准格尔旗建设成为生态文化繁荣发展,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协调,产业全面生态转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形成;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自然生态环境安全秀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均等,人居环境明显提高,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全面完备,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
1.指标现状及规划目标值
参照《国家生态文 (略) 县建设指标》(环办生态函〔2021〕353号),结合准格尔旗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最终确定的规划指标体系涵盖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个体系,涉及了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节约与利用、产业循环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方式绿色化和观念意识普及10个方面,共36项指标,其中,约束项指标19项,参考性指标16项,特色指标1项,为“绿色矿山比例”,用以体现准旗在矿区治理和建设上的工作状况。
表3-1 准格尔旗生态示范县建设指标完成及达标情况
领域 | 任务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指标值 | 指标属性 | 2020年现状值 | 达标情况 | 2023年规划值 | 2025年规划值 |
生态制度 | (一) 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 1 |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 - | 制定实施 | 约束性 | 制定实施 | 达标 | 制定实施 | 制定实施 |
2 |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 - | 有效开展 | 约束性 | 有效开展 | 达标 | 有效开展 | 有效开展 | ||
3 |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 | ≥20 | 约束性 | 21 | 达标 | ≥20 | ≥20 | ||
4 | 河长制 | - | 全面实施 | 约束性 | 全面实施 | 达标 | 全面实施 | 全面实施 | ||
5 | 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 | % | 10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
6 | 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 - | 开展 | 参考性 | 开展 | 达标 | 开展 | 开展 | ||
生态安全 | (二)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7 | 环境空气质量 优良天数比例 PM2.5浓度下降幅度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优良天数比例: 2020年:90.42 2019年:92.9 PM2.5浓度: 2020年:31μg/m3 2019年:27μg/m3 2018年:36μg/m3 2020年PM2.5浓度比2019年高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
8 | 水环境质量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提高幅度 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 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持续改善 三个国控断面中,头道拐断面和万家寨水库水质状况良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龙王沟断流。 市控?牛川出境断面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为2020年的Ⅳ类。 龙王沟、头道拐和万家寨三个考核断面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
(三) 生态系统保护 | 9 |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干旱半干旱地区 | % | ≥35 | 约束性 | 2020年:37.74 2019年:37.00 2018年:38.82 2017年:37.43 2016年:37.11 | 达标 | 保持稳定 | ||
10 | 林草覆盖率 干旱半干旱地区 | % | ≥35 | 参考性 | 林地覆盖率:29.73% 草地覆盖度:50.88% 林草覆盖率(折算):80.61% | 达标 | ≥64% | ≥64% | ||
11 | 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外来物种入侵 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 | % - % | ≥95 不明显 不降低 | 参考性 | 准格尔旗目前暂无生物多样性调查、珍稀物种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等相关工作,但是,准格尔旗林草局正组织开展全旗*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开展全旗*生野生动植物的救护繁育、栖息地恢复发展、疫源疫病监测等,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 | / |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 ||
(四) 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 12 |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 % | 100 | 约束性 | 85.65 | 不达标 | 100 | 100 | |
13 |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 - | 建立 | 参考性 | 建立 | 达标 | 建立 | 建立 | ||
14 |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 | 建立 | 约束性 | 建立 | 达标 | 建立 | 建立 | ||
生态空间 | (五) 空间格局优化 | 15 |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 | -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约束性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470.87平方公里,占全旗国土面积的6.23% 准格尔旗共有3处自然保护地,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地 | 达标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16 | 河湖岸线保护率 | %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 参考性 |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准格尔旗切实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划定准格尔旗河湖岸线管理范围:呼斯太河、大沟、孔兑沟、龙王沟、黑岱沟、束会川、皇甫川、清水川、虎石沟、孤山川、十里长川、?牛川 12 条旗级河流的外缘线、临水线 | 达标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 ||
生态经济 | (六) 资源节约与利用 | 17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准煤/万元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2020年,全旗全社会能源消费量1000.*吨标煤(等价值),较2019年同比下降20.6% 2019年单位GDP能耗增速1.47% 2018年单位GDP能耗增速6.97% | 未达标 | 1.2 |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
18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2020年:21.255立方米/万元 2019年:19.560立方米/万元 2020年比上年增加8.67% (工业生产用水量过大) | 不达标 | 15 |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 ||
19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 | % | ≥4.5 | 参考性 | 2017年:0.*亩/万元 2018年:0.*亩/万元 下降率:0.4% | 不达标 | ≥4.5 | ≥4.5 | ||
20 | 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 化肥利用率 农药利用率 | % | ≥43 | 参考性 | 2020年准格尔旗农药利用率达到39% 2020年准格尔旗农药使用量为50吨, 2021年计划使用量为48.5吨,同比减少3% | 不达标 | ≥43 | ≥43 | ||
(七) 产业循环发展 | 21 |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秸秆综合利用率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农膜回收利用率 | % | ≥90 ≥75 ≥80 | 参考性 | 秸秆综合利用率:90% 2020年全旗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85.95%,2021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3% 农膜回收利用率:80% | 达标 | ≥90 ≥75 ≥80 | ≥90 ≥75 ≥80 | |
22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 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 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 | % | ≥2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参考性 | 2020年:68.76% 2019年:84.74% 提高幅度:-15.98% | 不达标 | ≥2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2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
生态生活 | (八) 人居环境改善 | 23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 | 10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24 |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 | 10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
25 | 城镇污水处理率 | % | 县≥85 | 约束性 | 97.1(2020年统计公报) | 达标 | 100 | 100 | ||
2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 | ≥50 | 参考性 | 准格尔旗已配套建设乡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24个,其中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5处。 | 达标 | ≥65 | ≥70 | ||
27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县≥80 | 约束性 | 98.42(2020年统计公报) | 达标 | ≥98.42 | 100 | ||
28 |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 | % | ≥80 | 参考性 | 截止2020年底,各苏木乡镇共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9处,垃圾焚烧项目14处,截至2020年底,各街道苏木乡镇共配备垃圾桶*个,嘎查村内建成垃圾收集点100个,配备垃圾收运车辆114辆 | 不达标 | ≥80 | ≥80 | ||
29 |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 普及率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约束性 | 2020年目标:完成卫生厕所改造*户。 2018年我旗实施厕所革命以来,全旗户厕改造共完成*户(2018年727户,2019年4824户,2020年4753户);农村公共水冲厕所共完成建设173座(2016年16座,2019年66座,2020年91座) | 不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
(九) 生活 方式 绿色化 | 30 |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 | ≥50 | 参考性 | 18.76% | 不达标 | ≥50 | ≥50 | |
31 |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 | - | 实施 | 参考性 | 实施 | 达标 | 实施 | 实施 | ||
32 |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 | ≥80 | 约束性 | 目前旗地方政府自上而下未指定相关的制度、政策,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纲领性文件,全旗统一执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2020年度统一目录》 | 不达标 | ≥80 | ≥80 | ||
生态 文化 | (十) 观念意识普及 | 33 |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 % | 100 | 参考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34 |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 满意度 | % | ≥80 | 参考性 | 96.03 | 达标 | ≥80 | ≥80 | ||
35 |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 参与度 | % | ≥80 | 参考性 | 90.25 | 达标 | ≥80 | ≥80 | ||
特色指标 | 36 | 绿色矿山比例 | % | - | - | 30% | - | ≥50 | 100 |
2.指标差距及可达性分析
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体系要求,结合准格尔旗实际情况,准格尔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建设指标合计36项,已达标指标25项,占69%;未达标指标11项,占31%。未达标指标中,难达标指标5项,分别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和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5项指标达标难度较大;易达标指标5项,分别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和政府绿色采购比例,未达指标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可实现达标。
(1)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指标值≥95%)
(略) 径:建立准格尔旗生物多 (略) ,完善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对重要生物类群及其栖息地开展常态化监测、评价和预警。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的生态系统、重点生物物种以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持续提升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管理水平,开展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和问题查处的工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配合推进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建设以及重要栖息地和关键地带生态廊道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栖息地的保护和野外巡护力度, (略) 、猎套等非法猎捕工具,坚决打击各类乱捕滥猎、盗采盗挖行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2)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指标值:100%)
(略) 径:在建设期间,加大各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安全利用处置力度,加大对存在危险废物企业的管控力度。严格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利用等企业建立明确的台帐管理制度,按时限要求完成 (略) 上申报工作。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全程监督管理体系,所有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安装视频监控,对自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理设施开展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促进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行业产业化、专业化、 (略) 场化发展,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绩效评估。区内企业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妥善处置各类危险废物,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稳步达标。
(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值: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略) 径:立足区位优势,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贯彻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严格保障能耗双控政策。严格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积极发展能耗水平低、经济效益高的新型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突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企业清洁生产水平,重点实施工艺流程革新,延长产业链条,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效保持能耗水平的降低。加快能源替代,推进燃煤散烧治理进度,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加快薛家湾、沙圪堵、大路镇居民生活用天然气替代燃煤进度。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实现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利用,发展光伏、风电清洁能源项目,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
(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值: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略) 径:从准格尔旗的用水结构可看出,其主要用水在工业生产,为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应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管理。其次,结合各级水利部门在加快工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生产用水管理的同时,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加快工业用水设施的配套完善。除此之外,通过采煤塌陷地引蓄雨洪资源、上下游河道闸坝联合调控、合理布局分散与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园区和矿区工业废水循环回用、煤矿疏干水和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后,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准格尔旗地域优势带来的新能源产业,使得准格尔旗的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节水降耗同时进行。
(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指标值≥4.5%)
(略) 径:调整及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严守建设用地用量,强化建设用地流量,把更多建设用地指标用到“三农”领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用地需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倡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生产发展模式,倡导绿色经济的循环模式。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引入高新技术,提高单位生产效率,通过科学合理调整各产业布局,推广和普及标准化高效率的生产模式,保证该项指标的持续下降。
(6)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指标值≥43%)
(略) 径:积极落实准格尔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稳步推广节水种植,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控以及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
(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指标值≥2% )
(略) 径: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加快循环型工业、农牧业和服务业体系建设。开展循环经济产业链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加强产业循环化改造,实现产业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集中处理。大力推进工矿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强化煤矸石分质分级,加深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联合,推进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构建,完善和落实有关鼓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的优惠政策,拓宽煤矸石利用方向,实现新煤矸石不落地,堆存煤矸石逐步利用。鼓励利用煤矸石生产的钾钙硅镁矿物肥、土壤改良剂、土壤隔水剂和土壤涵水基质等生态循环产品,用于煤矸石贮存场和填埋场封场、露天采坑回填治理、采空区修复等领域,结合高标准农田、水土保持经济林、优质牧草地等建设,形成“煤矸石无害化回填与高标准生态建设”的规模化消纳模式。持续推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下游产业的发展。提倡绿色、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增强民众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
(8)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指标值≥80%)
(略) 径:实行“户清扫(分类)、村收集、乡运输、旗处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村里农户的房前屋后和实际占用地块的环境责任全部明确到户,将公共区域、街巷、小广场等分段承包。建设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指导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村(居)民自治原则,分别制定村规民约、源头减量、保洁人员管理和考核、“门前三包”等制度,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并保证至少三项制度上墙,实现常态、长效管理。
(9)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值: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卫生改造工作,全面加强公共厕所建设,并且建立厕所粪污治理长效机制。
(10)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指标值≥50%)
(略) 径:继续推行开展绿色城乡、绿色生态小区、绿色校园、 (略) 创建等工作,引导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扩大绿色建筑推广范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11)政府绿色采购比例(指标值≥80%)
(略) 径:旗财政局将会同发改、环保等部门根据国家及上级相关规定,结合全旗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及标准,在货物类、工程类领域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将符合我旗实际的绿色产品纳入采购范围并积极推进绿色采购工作。通过制定绿色采购相关政策,强化财政监管、积极 (略) 建设,落实绿色采购相节工作,确保我旗区域内政府绿色采购比例指标如期达标。
三、以生态安全为目标,建设结构完善的生态空间体系(一)完善区域绿色服务体系
1.改善 (略) 络
城镇公园绿地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分不同的级别均匀分布建设,避免绿化服务盲区的存在。同时在城镇中及城镇外围建设慢行交通方式可达的连接各绿地的休闲健身步道,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游憩需要,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
2.提高生态服务效应
科学划定的生态源地。以生态功能维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禁止在生态源地区开展对主导生态功能产生影响的开发建设活动,控制开发工程用地,进一步推进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工作,整体提升区域生态服务效应。
3.构建绿地服务功能
围绕南山公园、万家寨水库等城镇适合的地方建设公园或预留空地进行美观绿化,并在准格尔经济开 (略) 工业园区与周围村镇小区之间通过开展草地植被恢复、植树造林与旅游中心集镇绿化体系建设工作,构建准格尔旗的城镇绿楔。连通城区与生态源区等大型绿色斑块,形成城镇绿地服务功能。
1. (略) 络结构构建
规划形成区域“两轴两带三核一线” (略) 络结构,内部以 (略) 络化作为重点优化方向,确保准格尔旗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的完整性,并加强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促进整体景观生态稳定性,最终实现准格尔旗全方位、复合型、网络化的生态空间结构模式。
2.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依据不同区域的环境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发展建设和开发活动,严格落实用途管制。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大对区域内具有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的自然保护区、森林、河流、水库、水源涵养地等生态资源和生态空间的保护力度,针对盐碱化、沙漠化等生态脆弱区域,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依据三生空间分布现状,继续积极推进生态恢复工作,进一步提升生态空间品质。
3.拓展宜居城镇空间
构建新型城镇空间格局。以准格尔旗为中心区县,各村镇为节点,构建新型城镇空间新格局。积极改善城镇能源、污水、垃圾、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 (略) 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略) 的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严格管控开发建设
生态保护红线内严格管控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因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整的,由旗人民政府组织论证,提出调整方案,需报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因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勘查需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后予以安排勘查项目。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控制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开发中注重对山体、水体和森林的保护,严禁乱砍乱建、损绿毁绿。
5.坚持耕地保护制度
严格控制优质耕地流失,鼓励和引导城镇发展少占、不占优质耕地。按照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生态逐步优化和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严格遵守耕地红线。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按《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积极推进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 (略) 、水利设施、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农田质量建设。
(三)制定分区风险管控方案
1.开展旗域生态风险分区
贯彻准格尔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为提高区域生态建设的针对性和效益,合理划定生态风险调控区,将全旗划分为4个生态风险调控区,分别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林草地生态修复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及能源开采优化区。
2.实施生态风险分区管控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严守耕地红线,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措施。该区域包括黄河南岸平原区和中部沟谷河川地带,配合施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种植业支撑畜牧业发展,实施“农牧互促”,发展草基畜牧业,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经济范式。:针对黄河沿岸的灌溉农业区,应促进耕地集中分布,提高水利化程度,加快推广集约化现代农牧业,同时加强防护林带的建设。针对中部沟川河谷地带应促进农田下山、林草上。,针对沟谷阶地和黄土丘陵区的坡地等区域旱地和旱地中的零星地类应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在较大河川两岸的一二级台地上,建设高标准川台地农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使得区域部分坡耕地和侵蚀荒坡变为基本农田和林草地。
林草地生态修复区。科学构建生态空间,重视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管控,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该区域主要位于沙圪堵镇和暖水镇,土地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耕地零星分布。针对该区域,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不同用途的林草地,积极发挥林草资源的生态价值,根据实地情况,在沟坡地建立以防护为主的林草地;陡坡应建立以防护和打草兼用的林草地;河川沟道为防护、用材、采果及打草兼用的林草地;而缓坡林草地以打草和适度放牧为主。丘陵地区的零星耕地要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促进建设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草地为主体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针对区域内存在无序开发、毁林开荒等破坏林草生态系统的现象,区域应限制工业、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使用林地,禁止乱挖滥采,毁林开荒、非法占用林地,对林草地生态系统进行严格监控与保护。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绿色发展格局。该区域包括库布齐沙漠以南及东南部的砒砂岩沟壑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针对该区域,主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轻生态风险强度。在砒砂岩丘陵沟壑区,主要采取植被建设工程治理,加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种植结构建设,在坡面水土流失较严重区采取以种植沙棘等灌木为主的生态工程,在沟底采用建设小型中型拦沙工程等措施进行砒砂岩治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在小流域梁峁缓坡上,以修建水平梯田为主,辅以种植林草,在沟谷坡和破碎严重的陡坡上分别种植经济林、用材林和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将梁峁防护、坡面防护与河道工程相补充,建设完善的立体防护体系,通过综合运用工程和生物措施,增绿增质增效,整治水土流失,增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整体质量。重点加强准格尔旗3个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和“三线一单”管控规定。
能源开采优化区。科学规划镇域空间分布,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视开发边界的管控,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该区域主要为砒砂岩丘陵沟壑区,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应加快矿区生态修复与治理。对于要开发的矿采资源,应严格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要求,选取利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及方式等,将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区域内在产工矿企业应积极改变目前布局分散、粗放低效的用地现状,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工矿用地的土地集约利用,降低区域生态风险。区域内已停止采矿或关闭的矿山、坑口应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加强和改进复垦的生物技术和系统工程,促进尾矿、退化和污染土地的综合整治,从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四)完善生态空间发展战略
规划围绕生态空间发展战略,以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为管控原则,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矿山空间的保护与修复,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生态功能区域划分依据以下原则:
1.优化镇域“三生空间”
统筹优化镇域“三生空间”,推动“三生空间”融合。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促进“三生空间”协调发展。 (略) 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内严格管控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优质耕地流失,鼓励和引导城镇发展少占、不占优质耕地。
2.强化生态空间管控
以乡村聚落空间融合、立体扩张和适度集约为基本特征,重视生活空间中公共空间扩展和重建,关注生产空间中服务功能模块化提升。保障生态空间中景观生态整治和历史文脉挖掘,逐步形成“生活-生产、“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等复合的新型功能空间,最终实现“三生”空间再生产过程。城市以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路工业园区等工业集中区域,以及薛家湾镇蓝天、友谊、兴隆、迎泽街道、龙口镇等人口密集区域等城镇绿楔为绿源,农牧区以基本草原为绿源,生态空间以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绿源,点廊连通。 (略) 络中间辐射服务区则重点作为发展区,进行功能重组,引导开发。其中,特别关注:准格尔地区拥有大量矿山,存在较为普遍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为提升生态安全水平,应坚持重视水土流失防治,提升生态空间品质。
(五)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监管
1.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
按 (略) 总体部署,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推进准格尔古哺乳动物化石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工作,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按照自治区统一制定的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分类有序解决自然保护地内的历史遗留问题。配合自治区持续推进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台账管理、跟踪监督、整改销号制度。做好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问题线索、实地核实和处理整改台帐。配合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掌握自然保护地管理和保护成效情况。
2.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到2025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17%。按照自治区 (略) 的总体安排,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开展生态状况和人类活动基础调查,及时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将调查结果纳入自治区 (略) 和 (略) 络。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与评估考核,及时发现和依法处罚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的违法行为,切实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
四、以质量改善为核心,建设污染与风险同控的生态安全体系(一)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
1.科学利用水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用水保障管理。深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实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管理,保障生态用水。通过采煤塌陷地引蓄雨洪资源、上下游河道闸坝联合调控、合理布局分散与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以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路镇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进园区和矿区工业废水循环回用、煤矿疏干水和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的划定和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对保护区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等污染源进行清理整治,并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全分析。加强窑沟、魏家峁、陈家沟和大塔4处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完善设立警示标志、隔离防护设施,对陈家沟门、苏计沟等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完成保护区划定与勘界立标。加强农村牧区饮用水水质监测,到2025年,农村牧区饮用水抽检卫生合格率达90%以上。及时修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加强水资源管理,引导高质量发展。突出顶层设计,加强各部门间沟通协调,统筹研究解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工作,坚决落实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以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支撑黄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用水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适度退减灌溉面积,积极发展集雨节灌,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严格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制定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研究修订鼓励类产业目录,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加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深度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生活节水,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根本转变。国土绿化要充分考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绿则绿、以荒则荒,科学恢复林草植被。。
2.持续改善水环境
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增强城镇和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实施混错接、漏接、老 (略) 更新修复,加强泰禹城镇污水处理厂、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大路园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监测日常监管和污 (略) 建设工程,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合理推进薛家湾、大路新区城镇雨污分流。加大再生 (略) 建设力度,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到2025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污水收集率达到65%,处理率达到98%,再生水利用率大于25%,污水处理厂污泥规范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推进污染源监管与黑臭水体治理。推进伊泰煤制油等9个高盐水治理工程实施;深化工矿企业污水处理;推进煤矿疏干水和中水综合利用;与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污、农业种植面源等污染防治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到2025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3.加强修复水生态
推进准格尔旗黄河流域综合治理。落实《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及相关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实施《准格尔旗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干流开发利用活动管控退出;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治理;继续推进龙王沟等流域环境治理提升工程。持续深入开展呼斯太河、大沟、孔兑沟、龙王沟、黑岱沟、束会川等黄河支流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开展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开展封育保护、河流岸线生态化改造,在满足排洪和排涝功能的前提下,对万家寨水库入库、出库处自然湿地以及黄河过境区周边小微湿地开展生态修复,推进生态缓冲带或河流型湿地建设,恢复和增强河流水系生态功能。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在龙王沟流域因地制宜恢复建设水生植被,加强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
加强流域污染防治监测执法监管。摸排调查入河排污口并定期开展监测,掌握污染物入河情况,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一口一档”档案。
(二)巩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深化燃煤锅炉和取暖改造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在不能实现集中供暖的城郊结合部等区域,采取清洁能源煤改电(空气能热泵、石墨烯等炉具)、煤改气、洁净型煤+环保炉具、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炉具、光伏+清洁供暖等模式,试点开展散煤燃烧治理,逐步在全旗进行推广,有效改善城郊结合部的空气质量。
2.深化工业废气综合治理
(略) 镇、薛家湾镇、龙口镇、纳日松镇、暖水镇等矿山较多的村镇为重点,加强露天矿采矿作业 (略) 运输扬尘监控 (略) 运输监管机制,有效抑制矿区扬尘污染。继续推进电力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准格尔旗国资热电厂、准 (略) 等4个电力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十四五”时期新建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加快重点行业工业炉窑实施低氮燃烧并安装脱硝设施。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严格控制火电、建材、焦化等重点行业在生产工艺、物料储存、输送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
3.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
加大久泰能源、东华能源、易高能源、天润化肥、伊泰煤制油、伊东集团九鼎化工等煤化工行业企业、大路工业园,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VOCs治理力度,化工行业VOCs废气收集设施实施密闭改造。推广使用水性、高固含量、无溶剂、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型的原辅料。新、扩和改建项目实施区域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2倍削减量替代。优化煤化工、焦化等行业生产工艺,全面推进“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加强储存、输送、投料、卸料及无组织排放、非正常工况VOCs排放控制。
4.协同治理PM2.5和臭氧
实施大气PM2.5和O3“双控”,推进PM2.5浓度持续下降,O3浓度稳定下降。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开展NH3排放控制,开展工业、农业大气氨排放摸底调查,强化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氨逃逸防控。
5.强化扬尘污染综合防治
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准格尔旗建成区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六个百分之百”管理制度, (略) 扬尘、建筑扬尘。强化矿产开采、储存、装卸、运输过程扬尘污染防治和煤田自燃治理,加强各类工业堆场、料场抑尘规范化整治,严控秸秆焚烧大气面源污染。
6.加强各移动源污染防治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 (略) 交通规划,更 (略) 在“蓝天保卫战”的绿色低碳优势。在薛家湾镇、龙口镇等人口、机动车保有量相对较多的乡镇,率先实施公交优先措施,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重型营运柴油货车。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对使用、销售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燃料的,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做好机动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严格落实机动车准入登记管理制度。开展工程机 (略) 移动机械的污染控制。
7.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
完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部门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分析,完善会商研判机制,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全面开展重点行业绩效评级工作,严格落实差别化管控要求,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严禁“一刀切”,坚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确保同一区域、同一行业内,同等绩效水平的企业减排措施相对一致,推动行业治理水平整体升级,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8.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碳排放情况。开展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夯实碳排放权交易数据基础,制定合理、实用的配额分配方案。严格落实自治区、 (略)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要求,制定准格尔旗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大力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通过节能降耗促进煤炭消费减量,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规划、标准相融合,实现统一谋划、统一布置、统一实施、统一检查。
1.实施土壤分类管控和利用
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切实保护农用地安全;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防范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确保安全利用率。
2.强化土壤重点污染源监管
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其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整改。加强久泰能源、东华能源等化工、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全面排查并整治历史遗留无序堆存涉重固体废物,切实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强化畜禽养殖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 (略) 格,加强土壤环境日常监管执法,建立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
3.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状况
严格落实地下水保护区划分及分区管理,开展地下水“双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加油站环境监管,联合经信、安监等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地下水环境监测,对地下水有污染的区域,查找污染源头,开展精细化管理监测,建立部门间地下水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1.道路交通噪声控制
以蓝天、友谊、兴隆、迎泽街道,以及薛家湾镇、龙口镇等人口相对集中地区为重点,尽 (略) 与居民住宅楼、居民小区保持合理的声环境安全距离;实在无法避开时,则应扩大与居民住宅建筑之间缓冲区,以绿化隔离带缓减交通噪声。交通主干线两侧应实施立体防护,对噪声超标的现有车 (略) 、强制改造或淘汰。
2.社会噪声分区控制
加强重点区域生活噪声控制,加大生活噪声管理力度,提高生活噪声监测和监管的次数,保证生活噪声降到最低水平,并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
3.施工场地噪声控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与条例,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场地,必须提前申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与期限,严格将噪声排放控制在标准之内。
(五)强化固废环境风险管控
以大宗固废处置利用为重点,协同做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及电子废物管理,坚持控制增量与消纳存量相结合,实现减少产量、资源利用和安全处置。强化危化品环境风险管理和辐射安全保障,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1.提升固废处置利用水平
进一步规范大宗固废堆存处置方式。规范煤矸石堆场、灰渣场等固废处置场建设,禁止建设新的永久性煤矸石堆放场,矸石堆场须采取安全环保措施,开展煤矸石堆场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地下水污染和大气状况的风险筛查和质量监测,因地制宜做好防渗措施。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加强生活垃圾污染防控,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管理,按照分类、密闭、压缩等标准要求新建和改造生活垃圾收集、装运设施和垃圾中转站,提高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能力。积极推进“ (略) ”建设。实施一批固废综合利用重点示范工程。以煤矸石、粉煤灰、冶炼废渣、建筑垃圾等为重点,建设综合利用示范。
2.提高工业固废资源化水平
严格建设项目准入门槛,支持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的项目,从严审批工业固废产生量大、资源化程度低、无法就近利用处置 (略) 难的项目,禁止审批无法落实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途径的项目。以准格尔旗内8家工业固废排放量超*吨的企业为重点,推动绿色循环型工业发展,建设绿色园区或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建设,按照固体废物产生量分类施策,引导加大循环再生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提升处理处置规模。行业、企业层面应主动吸收固废减量化的成功经验,以标准规范、最佳可行技术或最佳工程实践评选案例等形式予以总结推广,从而实现产品和资源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小化、资源高度循环利用的目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每年提高2%。
3.严格危险废物处置管理
依据自治区 (略) 相关规划,编制《准格尔旗“十四五”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专项规划》。严格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大废矿物油规范化管理,对全旗医疗垃圾实施全过程监管。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利用等企业建立明确的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全程监督管理体系,所有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安装视频监控,对自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理设施开展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促进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行业产业化、专业化、 (略) 场化发展,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绩效评估。
4.加强危化品环境风险管理
对全旗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进行全面调查,对使用和产生危险化学品的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开展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及相关配套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制定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以保护黄河流域等敏感受体为目标,重点针对车辆泄露、工矿企业污染泄露及其他污染泄露等突发环境事件,制定形成风险防范预案和联动管控机制。建立全旗环境风险源分类档案和环境信息数据库,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5.强化辐射环境安全监管
加强现有9家涉源工业企业、103枚放射源及射线装置、16台医疗行业在用射线装置及新增辐射源安全监督,严格执行辐射安全许可制度,确保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率100%。建立辐射事故应急反应机制,修订完善旗、企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处理辐射应急事故能力。有效控制电磁辐射污染,配合上级部门完善环境管理信息数据库填报,重点加强广播电视台站、通讯系统设备、输变电工程的调查监管。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管队*建设和专业培训,并加大人员和装备投入,提升辐射环境监测执法能力。
6.加强重金属环境风险防范
加强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强化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涉重金属尾矿库污染治理。加强涉重企业与重金属历史遗留问题地区环境质量监测,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执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新建重金属排放企业清洁生产相关指标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特别排放限值。
7.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全面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环境风险防控相关保障措施与重点工程。聚焦化工园区、高盐水晾晒池等高风险问题,严格要求各相关企业部门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与应急预案。针对采煤沉陷区,进行风险排查,制定整治专项行动。
(六)深入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整治
1.落实矿山修复治理责任主体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结合实际,深化落实矿山企业地质环境保护责任。对有责任主体的,督促其严格落实恢复治理责任,认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及时进行恢复治理。对依法认定为责任主体灭失的,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落实恢复治理责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等多渠道资金投入治理工作,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2.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和恢复治理。加大“边开采边治理”力度,不留生态赤字。加大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的抽查与监管力度,强化“三废”管理,推进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利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开采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用地审批要严格控制废弃物排土场数量和占地面积。有序推进闭坑、政策性关闭、历史遗留、责任主体灭失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加快10公顷以上集中边片废弃矿区破坏土地、植被修复以及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和污染综合治理。到2025年,重点区域完成已关闭退出矿山和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迹地治理,煤矿开采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推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对存在采矿塌陷的井田,支持集中预处理分类后不利用的煤矸石资源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开展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地灾治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恢复和改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鼓励煤炭企业进行井下充填和矸石不上井的技术改进。将治理开发利用土地进行具有经济效益的开发,对于不宜工业开发利用的土地,进行覆土绿化,恢复周边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4.加强矿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
严控矿山企业生产扬尘,对采掘场、排土场已形成的台阶进行压覆及洒水降尘,对预爆区洒水预湿。实行露天开采和采空区综合治理项目错峰爆破。煤炭、矸石、渣土等物料的储存、装卸、输送以及破碎、筛选等产尘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污染,强 (略) 运输监管机制,有效治理矿山运输扬尘。矿区内煤炭运输及物料堆存、转运实现全封闭,不得露天堆放和设置临时储存场。矿 (略) 、 (略) 、工业广场全部实施硬化,建立管护和定期清扫制度,采取清扫、洒水、绿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气象部门发布大风、沙尘暴、大雾等气象灾害预警和微风静稳等不利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时,矿山企业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对实现封闭式皮带、管道运输的企业,可放宽停产管控。所有矿山企业必须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矿区环境智慧管控系统。开展矿区环境污染在线监测监控,对矿区环境空气特别是扬尘进行监测。
5.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全面落实《准格尔旗绿色矿山建设规划(2021-2025)》相关要求,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行绿色矿山名录管理制度,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快生产矿山的改造升级,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准格尔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探索解决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资源保护、节约与综合利用、地上地下统筹等重点问题,提升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矿业开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建设经验并全面推广。至2025年底,除已关闭和停产矿山外,全部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6.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管理
开展废弃矿山调查核实、矿山情况摸底调查,全面摸清矿山的基本情况,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台账。加快矿山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全面掌握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总体变化情况。强化风险管控,开展重大灾害辨识动态管理,深入推进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全面提升煤矿风险防范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对矿山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及扬尘等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强化对矸石、渣土等固体废物污染的监督管理,有力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开采过程中对区内地下水位、水质变化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矿区范围内地下水位在矿山闭坑后得以自然恢复。建立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处置预案等四大体系,防治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1.加强土地沙化、荒漠化治理
采取“锁边、切隔、点缀”治理模式,在沙漠边缘建设乔、灌、草结合的锁边林带,形成生物阻隔带;沙漠中部围绕较大河流水系 (略) 进行切隔治理;在沙漠腹地水土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和湖库周边,建设沙漠绿洲、绿岛,逐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效。针对丘陵沟壑区,以水土保持治理为重点,坚持适地适树、优化配置,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模式,提高林草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
2.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在沟壑发育活跃、重力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剧烈的沟壑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固沟保塬治理,提升水土保持能力,推广应用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淤地坝。大力推广农业蓄水保水技术,加强雨水集蓄利用。突出“保塬固沟,以沟养塬”,实施固沟保塬项目,建设塬面、沟头、沟坡、沟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四道防线”,遏制塬面萎缩趋势,保护优质耕地资源。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皇甫川水土流失区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防治土壤侵蚀—植被建设综合治理模式。
3.加大林草生态建设
依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造林补贴等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加快退化林分修复、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高植被覆盖度。在沿黄河流域的次生盐碱化土地上,推广种植竹柳等耐盐碱喜水速生树种,改良盐碱状况。开展甘草、麻黄等防风固沙植物规模化种植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恢复林草植被,遏制沙漠迁移,突破库布其适宜牧草植物大面积培育关键技术。严格执行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合理调整载畜量。针对半农半牧区人均草原面积少的区域以及不具备放牧利用的小片沙化草原,实施全域禁牧。针对牧区的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草原,严重沙化、退化草原,不适宜放牧利用的中度沙化、退化草原,重度放牧利用且明显退化的区域,重点生态项目区,生态移民工程迁出区,农牧民自愿开展禁牧草场等区域划为禁牧区,禁牧区以外其他草地划为草畜平衡区。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森林、草原生态监测评估制度,实时监测林草生态动态变化,提升林草保护修复工作水平。开展好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大力开展研究、推广生物和生态防控技术,提升绿色防控水平。
4.开展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开展封育保护、河流岸线生态化改造,在满足排洪和排涝功能的前提下推进生态缓冲带或河流型湿地建设,恢复和增强河流水系生态功能。在入黄排污口下游等关键节点,试点建设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生态设施,对处理达标的尾水和微污染河水进一步净化改善后,作为再生水循环利用,纳入水资源调配管理体系。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在龙王沟流域因地制宜恢复建设水生植被,加强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
5.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重点保护、保存和培育珍稀濒危及特有优异生物遗传资源。加强油松王及原始次生林、阿贵庙森林公园保护,保护西南部地区成片次生林,对杨、柳、榆、油松、杜松、杏树等各种古树名木进行建档,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程度。以典型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和重要生物遗传资源为重点,配合自治区、 (略) 开展旗内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估,掌握保护状况、威胁因素、动态变化、保护与恢复成效和存在问题,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生态质量监测、质量评价与成效考核体系。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配合推进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建设以及重要栖息地和关键地带生态廊道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栖息地的保护和野外巡护力度, (略) 、猎套等非法猎捕工具,坚决打击各类乱捕滥猎、盗采盗挖行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强化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健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配合上级部门组织开展重要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成效评估,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控,持续开展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预警和评估,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五、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1.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抓住清洁能源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光伏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大准格尔旗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发与建设。以新能源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为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统筹规划,推进风能、光能资源区域集中连片开发,将准格尔旗*千瓦“多能互补”项目 (外送通道)、*千瓦工 (略) 荷储项目、大路园区50 (略) 荷储项目、准格尔旗火电灵活性改造配套*千瓦新能源项目、纳日松镇*千瓦光储制氢示范项目等重点清洁能源工程项目打造成典型项目。同时以准格尔旗及周边资源型产业 (略) 场需求为导向,引进和发展国内外先进的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余热余压利用等能源高效与分质梯级利用技术装备,大气、水资源、重金属等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技术装备,固体废物、城镇再生资源等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技术设备。
2.推进传统型产业转型升级
(1)绿色煤炭产业
依托准格尔旗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建设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化肥等项目,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推进黄河流域准旗段沿河煤炭企业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可加快绿色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2)火力发电行业
推动传统发电产业向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清洁能源产业转型。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传统火电产业,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利用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补充火力发电缺口,实现发电绿色化、清洁化。凭借准格尔旗多项清洁能源项目的实施,逐步优化发电结构,逐步降低火力发电比重,使电力绿色化。
(3)绿色农畜产品加工
以多样化、优质化、专 (略) 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略) 场紧缺、 (略) 、方便安全的绿色有机食品。依托优质草原资源,坚持系列化、优质化、方便化发展方向, (略) 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
3.完善各企业节能减排机制
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促进全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资源能源投入减量化;建立健全企业自愿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按照国家鼓励、允许、限制和淘汰的产业政策,以整治小化工、小冶金、小电镀、小印染、小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关停并转方式,坚决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促进全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聚集效应,不断延伸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统筹发展的目标。
4.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
着力打造准格尔旗高科技开发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聚集效应,不断延伸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统筹发展的目标。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抓好功能配套建设。并依据园区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制定符合园区零碳发展 (略) 图,支撑园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低碳、零碳转型。
5.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制定严格的矿山建设规划方法,明确发展绿色矿业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工程安排和保障措施。瞄准“双碳”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减污降碳相关要求。矿企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做好政府引导、企业支撑的“绿色矿山”建设方式。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绿色矿山”建设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对“绿色矿山”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保护“绿色矿山”合法权益。以准能集团“绿色矿山”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等明星项目为引领,做大做强一批“绿色矿山”建设示范样板区。
6.以双碳目标发展低碳经济
积极推进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发展与低碳及经济相关的新能源、资源储备技术及产业,着力改善能源结构。全面推进碳汇能力提升的相关经济技术及产业示范。尽快实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及产业。积极研发、探索本地化的碳封存技术应用。
1.打造绿色精品的生态旅游品牌
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沙漠赛车、赛车文化、草原奇石等为主题的四条运动休闲精品旅游通道,以准格尔旗民间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体验通道,以准能绿色矿山、智慧矿山为主题的现代矿山修复绿色走廊通道,以黄河大峡谷、崖洞酒店等为主题的山河风光通道,推动准旗旅游产业重新起步全面发展。提升旅游业在准格尔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使旅游业成为准格尔旗规划期末重点辅助产业,实现准格尔旗旅游业由起步阶段向成长阶段的发展升级,使准格尔旗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准格尔旗库布齐沙漠神泉景区二期建设、准格尔旗库布其沙漠汽车运动基地建设项目、黄河大峡谷龙口漂流项目 (一期工程)项目、准能集团绿色矿山、绿色走廊建设项目等的建设,打造准格尔旗绿色精品旅游品牌,增强品牌影响力。
2.坚持生态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
坚持生态、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培育旅游从业者与游客的“绿色意识”,提高软件设施建设。依托沙漠草原、黄河大峡谷、矿山生态绿色走廊等核心旅游资源,充分挖掘黄河、草原、峡谷、宗教、农耕等特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越野拉力赛、那达慕大会、敖包文化节、珍珠节、庙会、祭灶等旅游文化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全旗重要支柱产业,努力创建自治区级旅游强旗。通过准格尔召旅游区建设项目、准格尔旗城坡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等开发建设,大力开发农村休闲体验旅游,规划建设民俗文化体验区,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农村牧区休闲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
3.加强绿色旅游的硬件设施建设
提高旅游设施“绿色化”水平,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餐饮、娱乐及旅游购物,提倡绿色服务;完善生态旅游交通体系,发展绿色交通,开辟连接主要旅游景点的旅游公交专线,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达性;以创建绿色宾馆为生态文明的展示窗口,开展旅游业生态文明建设。
4.实施旅游质量及促销工程建设
实施旅游质量工程,加快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支持发展中小旅游企业,加强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规范 (略) 场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旅游价格管理、旅客消费利益保障机制,完善气象、救援、保险等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旅游促销工程,创新宣传促销理念,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展销会、推介会、媒体邀请会等传统媒 (略) 站、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终端APP等新媒体,加强与国内 (略) 站合作,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大密度的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准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设立旅游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和打造初具雏形的旅游景区。
1.壮大现代物流服务业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工业产品物流、农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和快递物流。
2.构建多元金融服务业
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有特色的城商行和有实力的证券、创业投资、 (略) 进驻我旗,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或参与组建中小 (略) 、村镇银行, (略) 。
3.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
引导高载能、高排放企业 (略) 校、科研单位和节能环保机构合作,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总承包等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培育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法律诉讼等专业化环保服务。
4.打造绿色康养服务业
坚持医养结合,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1.稳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农牧业 (略)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开展盐碱地治理。有序推进准格尔旗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中改造提升*亩耕地、准格尔旗沿黄万亩生态设施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中*亩种植基地等的建设,筑牢、夯实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2.优化调整现代农牧业结构
结合生态保护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结合的现代农牧业结构,推进种养殖业协调发展。以打造黄河稻渔种养殖综合体为切入点,推动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充分挖掘生物共生互促原理,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面源污染,促进生态改善。加快推进沙漠生态科技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准能矿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等开发建设,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助力。
3.推进农村牧区产业化经营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市场化引领和带动农牧业产业化,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牧区,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加快推动农牧业生产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方向调整。
4.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
稳定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关系,建立以农牧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
5.完善农牧业服务综合体系
健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农牧业公共 (略) 络,扶持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搭建农 (略) ,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采取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从事农牧业公益性服务。
6.推行农牧业固废综合利用
保障《准格尔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的推行,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防治大气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规划,强化扶持,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积极拓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种利用方式,加快构建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弃置问题,促进秸秆资源有效利用、农业增产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确保准格尔旗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以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为方向,改造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的目标稳步推进。
7.推进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
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原材料基地化、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推行节药节肥,提高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利用水平,形成农林牧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达到农业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目的,实现准旗农业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发挥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循环种养共生融合发展的良好示范。推进构建集稻渔新技术集成示范、规模化标准化示范、生态综合种养共生、渔业农耕文化体验、联农带农创业增收等于一体的稻渔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体系,建设形成独立特色的稻渔空间生态特色小镇。
8.延伸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
充分利用羊、牛、马、驼的乳、肉、绒、毛、皮、脏、骨、血、胚胎等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升级延伸生熟肉类、高端乳品、生物医药、保健食品、毛绒纺织等产业链。利用农产品资源,升级延伸粮食、果蔬、油料、食糖、饲料、药材等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提高酸马奶、亚麻籽油、微生物等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五)培育治理与开发融合的特色沙产业
1.发展沙地特色种植
适度发展仁用杏、沙柳、柠条等灌木林沙地种植,加强灌木林标准化种植管理,保障饲草料供给。同时探索沙棘、桑树、枣树等果林与麻黄、艾草、苍术等药材林间种植模式。提高林草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改进林草产品加工工艺。做优特色产业品质,做强知识密集型企业,延长产业链,创建优质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2.探索沙漠水产养殖
发挥库布其沙漠湿地水产养殖经验优势,充分利用黄河凌汛水资源,建设特色螃蟹、鱼类养殖场,并不断丰富水产品种。有序培育生态渔业、品牌渔业、休闲渔业,本土渔业健康养殖产业。
3.打造沙地光伏产业
以亿利生态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内的光伏发电综合治理示范项目为模板,打造沙地光伏产业,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多重利用开发模式,解决防沙治沙和绿色发展的用能需求,实现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和沙漠绿洲的双重收益。形成治沙绿化增汇与光伏发电减排的“双向碳中和”实践成果和科技创新经验。积极探索“治沙生态+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绿色化工”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培育沙区特色服务
充分利用独特的沙区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建设沙漠公园、草原自然公园等旅游区,发展沙漠旅游业、沙区康养业,大力加强沙区生态旅游产业化建设。以水循环利用和沙区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休闲度假、沙漠探险等为重点,打造区域核心景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林草沙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形成线上营销、线下成交(体验)模式,积极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培育会展环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带动就业, 促进沙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开发科技创新改革的战略新兴产业
1. (略) 络产业建设
全面开展“ (略) +”行动, (略) 与现化工业、交通、医疗健康、现代农业、环保、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转型升级,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 (略) 等软件开发,增强工业APP供给能力。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重视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智慧准格尔”项目建设,加快雪亮工程、智慧交通、 (略) 络全覆盖工程、 (略) 、智 (略) 的建设速度,保证项目落地生效。
2.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对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至关重要。集中优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实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3.打造现代能源服务产业
围绕能源产业转型,重点培育大数据应用服务业、新能源运维服务业以及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服务业。依托准格尔旗数据中心,接续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助力智慧能源建设。有针对性谋划引进和扶持煤炭运销、煤电设备检修、风电及光伏电站运维等生产性服务企业,促进相关专业化的企业和团队落地,打造专业化的能源生产性服务业基地。积极整合准格尔旗现有小型外包服务企业和团队,培育属地化、专业化的矿山、电厂、新能源、物流等上下游服务企业,满足煤矿、煤电、冶炼、煤化工等企业对煤炭、酸、碱、石灰石等原料辅料以及车辆运输、维修配件、备品备件等方面的需求。
六、以人民幸福为中心,建设绿色宜人的生态人居体系1.打造特色和谐宜居城镇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运用好“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成效,提高空间配置效率,改善空间功能品质。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创建成果, (略) 良好形象和知名度。加快建设智慧准格尔,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通过雪亮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智慧 (略) ,推进城镇管理和建设精细化。促进薛家 (略) 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 “薛家湾主城区”和“大路新区”的主支点作用,完善城镇发展规划,突出生态和民族地域特色,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
2.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
以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合理布局,着力健全城镇基本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略) 政交通设施、城镇电力设施、供水设施、供热设施,着力构建完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强城乡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 (略) 建设和改造。建设内蒙古准格尔旗万家寨引黄供水工程和薛家湾镇供配水优化工程。暖水乡新建城镇生活污水、 (略) 21公里,纳日松镇新建污水、 (略) 6205米,大路新区建设雨水收 (略) 及泵站,提升雨水收集能力。到2023年,城镇污水处理率提升到97%以上;到202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提级扩能环境卫生设施
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 (略) ”创建成果。积极推广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建立回收体系,健全再生资源 (略) 络,合理布局布点,提高建设标准。健全垃圾收运体系,提高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到2023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到98%以上;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改善城区公共厕所,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革,重点在主城区、人流密集区 (略) 等区域,配建补建固定或移动公厕。在薛家湾镇兴隆街道、蓝天街道、友谊街道和迎泽街道新建64座公厕;在准格尔召镇建设水冲厕所;在经济开发区旱厕改水厕43座,装备厕所58座,新建水厕40座。
4.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略)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绿色建筑行动相关配套政策。要求有条件的建筑,积极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更新新建绿色建筑年度台账。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和落实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和监管制度。在城乡规划、建设和旧城区改造、清洁取暖、老旧小区改造中,因地制宜纳入低碳、绿色和生态指标体系,统筹考虑可再生能源应用,发挥节能与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加快推进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有序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重点对对薛家湾现有未做节能改造的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拟改造面积约88.*平方米。到2023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达到指标值;到2025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保持稳定。
5.全面开展政府绿色采购
编制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强制制度,强制推行绿色政府采购。 (略) , (略) ,统一管理或指导各职能部门、乡镇、场站及社会团体实施绿色采购。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各部门、企事业及社会团体绿色产品采购的监督与管理,使政府绿色采购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到2023年,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80%以上,达到指标值;到2025年,政府绿色采购比例保持稳定。
6、建设景观优美的生态人居
创造以人为本,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创造方便、快捷、舒适、健康,并具有良好城郊区自然景观和高尚文化品位的人居环境,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充分将技术和自然融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环境,激发人的创造精神,提供高质量的物质与文化生活设施,创造一个舒适优美、便利的聚居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人们生理及精神上的健康,确保生活和生产的方便。构建层次分明的城镇景观格局。城镇人居环境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的合理规划。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来抓。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力构建时代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郁、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内涵丰富、生活环境舒适的和谐城区。建设北山森林公园、湖东湖西片区景观带、滨河公园、北山带状公园、和谐、儿童游乐主题公园绿地项目,增加绿化面积70公顷。
7.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六五环境日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组织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绿色行动。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推进全民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餐饮、绿色快递、绿色旅游等,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创建活动。
1.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挥薛大一体化优势,构建多组团式中心城区发展格局,突出“一乡一品牌”“一乡一特色”发展重点,体现发展特色,优化发展布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建设合理农村景观格局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建设有利于身心健康、资源节约、城乡布局合理、自然和谐的山水园林生态城镇和特色生态社区、生态村镇,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机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供给制度、城乡社会保障相互衔接体系,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发展良性互动。
3.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努力建设美丽生态宜居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把农民群众生活宜居作为首要任务,重点 (略) 、水、电、气、房、厕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健全和完善农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新建垃圾焚烧解析炉18座。到2023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达到80%以上,达到指标值;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保持稳定。因地制宜确定农村污水 (略) 线和治理模式,确保处理方式简便适用有效。加快推进通嘎 (略) 、 (略) 建设,整治公 (略) 环境,推进村庄绿化,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大力提升村容村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全面推进“ (略) ”建设,通过改建、通畅等工程。 (略) 络信息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的综合业务(有线宽带)和网络信号覆盖。
4.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
推动完成“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基础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明确设立保护区边界的勘界立标。完善 (略) 络, (略) 。全面排查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工业企业、种养大户、垃圾堆放等环境风险源,加强规范化整治,确保农村牧区供水安全。
5.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因地制宜选择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针对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庄,鼓励采用集中处理方式进行处理;针对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污水不易集中收集、所处区位为非环境敏感的村庄,优先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或者结合农村牧区户厕改造工程,通过分户式、连户式的办法,采取装配式简易处理技术就地处理。在准格尔旗建设污 (略) 和污水处理设施,健全生活污水收运体系,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新建6个污水处理站及13个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23年,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65%;到2025年,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70%,农村牧区生活污水生态系统消纳比例达到70%。
6.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合理布局建设农村牧区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行政村按常住人口每1000人设1座公共厕所,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可适当增设。在人口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牧家乐及旅游集散点,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公厕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模式,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稳步推进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新建农村公共卫生厕所138座,旅游厕所1座;户厕改造拟实施室外免冲洗生物降解厕所2237户。到2025 年底,全旗农村牧区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
7.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对农村生活垃圾从产生源头就进行分类,加大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监测等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推进准格尔旗公益盖村、蓿亥图、康布尔、柴登、纳林村等二十余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和生活垃圾解析炉的建设,同时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作物废弃物制作无烟碳等技术,调动农民保卫家乡美丽环境的积极性,使其认可、接受并最终践行垃圾分类。
8.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深入实施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依托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以“一河三川”及两侧丘陵区为重点,加快宜林荒山、荒坡、荒地国土绿化,增加森林植被。对植被稀疏、立地条件较差的宜林荒山进行封山育林,促进自然恢复植被。加强对未成林地、疏林地补植补造,加快植被恢复。在沿黄河5个乡镇加快建设森林生态廊道,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适宜地区进行生态绿化修复,改善沿黄河生态环境。大力提升现有绿化成果,打造体现文化特色、宜居宜游的美丽农村。
七、以黄河文化为传承,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体系1.集聚优越的工业文化
以煤炭工业为核心,陶瓷工业、食品工业为补充,打造准格尔旗工业展示窗口,展现中国产煤第一大县的风采。
2.传承悠久的黄河文化
建设以黄河自然景观和黄河生态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国家文化公园,发展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培育沿黄文化旅游综合体,构建展现黄河多样地质景观和独特融合文化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载体。创新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形式,构建展现黄河农耕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新貌的田园文化综合体。打造升级黄河大峡谷景区、小占三声黄河古渡景区、鸡鸣三省、龙口水利工程、万家寨水利工程等旅游景区,拓宽传统途径,丰富文化内涵,促进黄河精神、黄河思想、黄河观念的传播。打造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的新名片,生态文化的新载体。推动黄河相关文化研究、文艺创作、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活动,提升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文化标识和生态文化载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弘扬交融的漫瀚文化
弘扬漫瀚调艺术,办好漫瀚调艺术节,彰显准格尔人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促进准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准格尔旗新常态下转型发展“软实力”的重大节庆品牌。
1.推进绿色矿山文化
积极转 (略)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完成绿色矿山46座,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8座(神华黑岱沟露天煤矿、内蒙古伊泰集团酸刺沟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等),准格尔矿区获批国家矿山公园。规划到2025年底,全部矿山达到国家或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符合绿色矿山标准 (略) 场。“绿色矿山”在逐步成为准格尔旗矿区的新名片。
2.凝炼循环经济文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原材料基地化、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推行节药节肥,提高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利用水平,形成农林牧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准旗农业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机制,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绿色制造与节 (略) 。凝结并升华成为准格尔旗全域、全产业循环经济文化。
3.积极振兴乡村文化
实施“农业+文化”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文创示范园区,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业主题公园、文化博物馆、文创主题农庄、休闲农场、乡愁馆,培育一批农场文创企业、文化创意基地。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节、农民读书节、文化讲坛等活动,推进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三)推动发展准格尔旗生态产业文化
1.打造精品生态文化产品
结合祭火、祭敖包等少数民族信仰活动,以及漫瀚调展演、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演唱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理念。通过准格 (略) 及教育基地的建设,吸引学生、群众更加主动深入了解生态环保知识,增进对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了解。
2.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围绕黄河大峡谷、大煤炭、大沙漠、大寺召、大松树等富集的旅游文化资源,发掘准格尔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生态走廊”的构建,将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以乡村旅游开发为契机,以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养殖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开发生态文化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将生态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3.培育社会环境循环理念
促进准格尔旗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准格尔旗知名度、美誉度,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促进就业,实现安民富民的社会目标。通过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保持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国家矿山公园是依托准能集团露天矿复垦基地打造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人工万亩草原、大型机械展览、有机牧场、蒙古风情园等,以此展示准格尔旗传统民俗文化与绿色矿山和现代观光农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旅游区吸引力。
1.提升生态教育基地利用效率
以准格尔旗已建成的旗、乡、村、户四级公共 (略) 络为载体,以绿色出行、餐饮浪费、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多方面为主要目标,开展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黄河)建设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教育基地;依托旗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教育基地; (略) 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循环经济教育基地;依托黄河大峡谷、油松王等文化旅游区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围绕旅 (略) 建设文化生态主题环境教育基地,从生态景观与教育资源数量、观众量、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青少年教育、志愿者服务、观众互动回馈情况等方面全面提升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开发利用程度,到2025年,全旗生态草原文化教育基地开发利用度达到 80%以上。
2.强化人民绿色意识宣传培养
加强旅游培训基地和岗位培训制度建设,培育旅游从业者的“绿色意识”。特别是加强对导游和外联人员的生态文化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景区主管部门和旅行社共同为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导游开设培训课程。强化旅游区生态文化宣传力度,培养游客的“绿色意识”。通过编制手册、树立标牌、导游讲解、实物展示等手段,宣传生态保护知识。实行废弃物的分类管理制度,推广使用可降解的旅游快餐具和包装物,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3.提升在校师生生态文明意识
定期组织针对全旗教师的生态文明知识培训,积极吸纳广大教师加入准格尔旗生态文化教育队*中。组织并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元的生态文化相关活动,组建由环卫工人、环保工作者等环保相关工作人员构成的生态文明宣教队*,定期到学校座谈。建立教育基地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志愿服务。
4.强化工业企业生态文化教育
将生态文明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以绿色文化塑造新型企业文化底蕴。建立健全企业生态文明管理机构,对企业人员进行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生态文明教育,让企业成为准格尔旗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作为考核企业生态环境达标的内容,组织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生态文明教育服务,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鼓励企业发挥主体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不断采用新技术,最大限量的节约资源与能耗,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力建设企业生态文明。
5.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培训
将生态文明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定期开展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培训,切实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意识。分阶段选择各类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较为显著地区,组织相关领导干部到相关地区进行参观学。以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大路新区为重点,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以城镇家庭为重点,努力提升家庭成员生态文明意识,学衡,确保耕地数量不下降、质量不降低。建立天然林保护制度。建立草原保护制度,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
6.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制度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加强矿产资源查明登记和有偿计时占用登记管理。建立矿产资源集约开发机制,提高矿区企业集中度,鼓励规模化开发。实施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国家标准。建立矿山企业高效和综合利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矿业权人“黑名单”制度。完善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化扶持机制。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 (略) 场经济要求和矿业规律的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方式, (略) 场化出让,国有矿产资源出让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理清有偿取得、占用和开采中所有者、投资者、使用者的产权关系。
(二)建立过程严管的制度体系
1.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体系
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 (略) 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同时,通过税收杠杆抑制不合理需求。通过带有强制性的税收机制提高资源开发使用成本,促进节约。正税清费,实行费改税,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
2.落实科学生态补偿制度体系
遵循“谁受益谁付费,谁保护谁受益,谁破坏谁补偿,谁受限谁得偿,谁受损谁受偿,谁享用谁支付”的公平补偿原则,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针对不同的具体补偿情形,构建或基于保护成本、或基于保护损失、或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增值及享用情况、或基于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等多元的补偿标准确定方法体系,在实践中合理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补偿标准。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制定“十四五”期间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定工作指导意见,坚持保护优先、以草定畜,科学核定天然草地适宜载畜量,严禁超载过牧。结合草原普查工作,开展草牧场健康等级评估。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并根据全旗实际情况适度提高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和草畜平衡补贴标准。根据实际重新调整划定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积极争取将禁牧补助政策上升为禁牧生态补偿政策。巩固草原补奖政策成果,建立补奖资金发放与责任落实、生态绩效相挂钩机制。同时,逐步构建长效动态调整的生态补偿机制体系: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落实生态保护责任的主导作用。二是充分 (略) 场经济力量开拓多元补偿渠道。三是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落实相关立法,加强执法检查,强化监督问责,严肃责任追究。四是建立跨部门的协同统筹机制,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和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进自然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五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科学界定生态补偿的范围及标准,明确生态保护补偿评估规范和补偿标准测算依据,制定生态补偿技术指南,为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提供科学支撑。
3.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结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要点》的相关要求,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规划环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环评制度改革。围绕环境质量、生态安全两大核心任务,强化规划环评和区域限批联动机制,全面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发挥规划环评在空间管控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重点流域、行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25年底前,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成辖区内各类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对环评批复已满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督促园区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编制园区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并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核;对新设立和升格的产业园区,督促园区抓紧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报相应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查。
4.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 (略) 场主体,采取财政、村集体补贴、住户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的投入运营机制,防治农村环境污染。
5.健全环境信息全面公开制度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及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信息公开、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健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引导全旗人民树立环保意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有序行使环境监督权。建立 (略) 和举报制度,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完善环境 (略) 站,设置专门的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栏。强化企业环境信息和数据公开的责任,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化制度,监督企业按规定公开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信息。逐月公布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环境案件处理情况,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三)建立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
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完善准格尔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监督,全面开展受损生态环境修复和费用赔偿工作,防止“只赔偿、不修复”或“只修复、不赔偿”。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制度、评估方法和实施机制,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依法严惩重罚。
2.健全准格尔旗综合政绩考核制度
对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发展等专项考核进行整合,合理设定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探索建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好考评的激励导向作用。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力度,设置“草原、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具体指标,加大分值权重,生态文明相关指标分值占绩效考核总分的比例保持在20%及以上。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制定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气环境质量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机制、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举措。
3.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终身追究责任。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全旗的水资源、环境状况、林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对自然资源进行审计。严格责任追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力的,要及时诫勉谈话;对不顾资源和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监管责任。
4.推行完 (略) 场运行机制
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探索推动环境公用设施管理向企业化模式转变,对有收益的污水和垃 (略) 场化运作,实行 (略) 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投入机制。鼓励社会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处理厂,推动污 (略) 场化运作,探索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的管理模式,推动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 (略) 场化运行机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污染治理,鼓励排污单位委托第三方治理单位开展污染治理,推行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制定加强工业污染地块利用和安全管控制度,鼓励企业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开展工业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产业协会、商会资金、人才、技术踊跃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规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及企业自行监测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方式落实项目资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通过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推动环保投资项目建设,积极拓展项目资金渠道,积 (略) 场化投入机制。推行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机制,建立节能低碳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管理等机制。全面 (略) 场建设,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建设。
5. (略) 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略) 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生态补偿、循环补助、低碳补贴等财税制度的运用,分别从激励和惩罚两个方向,促进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提高资源效率和降低排放。一方面,政府通过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等制度规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技术创新,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加大财政资金中绿色科技支出的比重、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能源类环保类科 (略) 、加强环保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加大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比重等促进绿色科技创新。
6.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略) 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 (略) 径,探索构建本地化单元生态产品总值和矿山修复地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鼓励采取多样 (略) 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比较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政策制度,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府考核评估机制,使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导向机制基本形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形成具有准格尔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九、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
本规划根 (略) 准格尔旗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基于达标分析,按照六大生态体系打造设计重点工程32项,预算总投资41.396亿元(表5-1)。包括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工程(共计6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8.195亿元,全部为指标巩固工程)、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共计9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14.051亿元,指标巩固工程6项,指标提升工程3项)、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共计4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10.209亿元,指标巩固工程1项,指标提升工程3项)、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工程(共计4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6.501亿元,指标巩固工程2项,指标提升工程2项)、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共计6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2.400亿元,全部为指标巩固工程)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工程(共计3项具体工程,预算总投资0.040亿元,全部为指标巩固工程)。详见附表。
表5-1 准格尔旗六大体系建设工程总表
序号 | 建设工程类别 | 项目数量(项) | 总投资(亿元) |
一 | 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工程 | 6 | 8.195 |
二 | 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 9 | 14.051 |
三 |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 | 4 | 10.209 |
四 | 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工程 | 4 | 6.501 |
五 |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 | 6 | 2.400 |
六 |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工程 | 3 | 0.040 |
总计 | 32 | 41.396 |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准格尔旗通过大力推进生态经济产业,在提升生态产业化水平以及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达到索取环境资源最小化和环境负担最低化的效果。生态经济产业体系的不断发展让社会财富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为生态经济产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从增绿量到提颜值,从护根基到享红利,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1)招商引资热情不减
准格尔旗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培育发展新的内生动力。通过现有产业优势和未来产业定位,列出产业负面清单,及时收集整理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动态信息,建立重点客商资源库,挖掘新常态下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需求,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新投资创造新供给,发挥投资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牵引作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2020年,引进国内区外项目4个,签约协议资金112亿元,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6.7亿元。其中迎新玻璃和慧达科技完成投资3.12亿元。2021年上半年,共组织考察活动6次,成功签约2个项目,引进区外资金10亿元。接洽谈涉及煤化工、精细化工、陶瓷新材料、光伏等产业的共计10家企业、12个项目。同时围绕行业内知名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工作,目前累计对接企业64家,储备项目47项。
(2)服务行业稳中向好
准格尔旗三次产业结构一直在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一产稳固、二产主导、三产繁荣的发展格局。针对传统服务业占比偏高的情况,生态文明建设为高水平服务供给提 (略)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现代服务业也开始提质增效,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等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略) 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发展动能,激发了蕴藏 (略) 场主体的巨大潜力。
2020年全旗接待游客81.*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亿元。2021年1-5月,全旗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22亿元。全旗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三项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3.61亿元。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6.97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以煤矿工业旅游为代表的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通过验收后,以2022年为基期,预计当年接待游客量可达到*人次。到目标规划年,公园接待游客数量将达到18.*人次,市场规模较为可观。在建成投入运营的第一年即可实现盈利,2025年利润约996.*元,预计项目在2028年可收回全部投资。由于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在2025年即可增加相关收入4283.*元。
(3)工业转型百花齐放
准格尔旗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引导智慧矿山建设,推动传统采煤及化工产业向科技化、智能化发展。围绕准旗丰富的煤资源,科学利用煤的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煤系共伴生资源,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致力于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科技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稳定发展煤质清洁燃料,综合准旗在煤炭间接液化领域成熟的技术经验,协同区域内煤焦油深加工产业,生产高品质清洁燃料。利用成熟的ISC技术进行商业化。到目标规划年,力争煤制油产能达到*吨/年。煤制天然气达到40亿标立方米/年。以煤制油5000元/吨、煤制天然气2元/立方米的价格来算,收入可达188亿元。
把握国内外现代煤化工前沿技术,依托煤制燃料、化学品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煤制*醇、*二醇等下游产品。到目标规划年,煤制*醇产能可达到*吨/年,*二醇产能*吨/年。以煤制*醇2000元/吨、煤制*二醇2000元/吨的价格来算,收入可达62亿元。
形成从光伏电站到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等系列光伏产业链。同步推进农业废弃物和养殖业废弃物再利用项目开发和建设。到目标规划年,光伏发电装机*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达到2.*千瓦。打造新能源外送基地。
(4)电商助力农业创新
准格尔旗举办的2020年第一期电商培训有力地推动了电子商务和农村产业融合。结合准格尔旗在羊肉、碱稻、小杂粮、蔬果等农副土特产的产品优势,推进农副土特产品的标准化、商品化,搭建电商企 (略) ,并成功打造出准格尔旗第 (略) 。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商贸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 (略) ,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布控,形成产业集群,打开“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局面。2020年,准旗面向全国销售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额为140.*元。 (略) 助农扶贫带货,日销售额达*元。目前,已有3家企业大力开展直播电商销售,电商产业园正在进行装修招标准备工作。力争在规划目标年创建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旗。
2.社会效益
(1)逐步提升准旗形象
准旗着力于人居环境治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领域,切努力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效,让农村人居环境的开启“美颜”新模式。通过深入挖掘、保护、发扬这些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提升准旗生态文明软实力。
目前,全旗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沿黄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1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2021年,沙圪堵镇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为美丽准旗又增添了一笔绿色。随着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可以为本地带来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游客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当地的物质流和信息流传递,在改善本地居民观念的同时,也有助于向游客传播当地特色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2)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准格尔旗始终把就业创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不断完善并落实创业促就业、就业援助等一系列就业促进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 (略) (略) 场就业主渠道作用,成功建成了大学生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苗圃、创业大厦等创新创业载体。
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2022年正式对外开放即可直接提供就业机会50个,它所提供的间接就业机会将达到250个,对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到目标规划年,力争实现培训城乡劳动力7500人。
(3)持续释放消费活力
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工程, (略) 场的主体活力。消费新业态不断发展, (略) 逐渐出现,与传统商业融合,推陈出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制造不 (略) 场、满足基本消费, (略) 场、促进新消费,加快形成消费引领投资、激励创新、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机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薛大” (略) 商圈也逐渐完善,引导兴源 (略) 重点商圈、购物中心提档升级。
3.生态效益
(1)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大力实施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旗的建设成果,强化矿区周边小流域水土保持,持续推进减沙项目,加快推进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框架,严格落实“三禁”制度,探索林下经济、种养结合等特色生态产业。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重点保护、保存和培育珍稀濒危及特有优异生物遗传资源。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程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配合推进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建设以及重要栖息地和关键地带生态廊道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栖息地的保护和野外巡护力度, (略) 、猎套等非法猎捕工具,坚决打击各类乱捕滥猎、盗采盗挖行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2)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准格尔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带领下,深入研判“碳达峰”与“碳中和”带来的重大能源结构变革,坚持能源产业供给多元化,促进生产低碳化、高端化。紧紧围绕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要求,精准把握政策措施,认真分析全旗重点行业产能利用情况,通过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置了“僵尸企业”,严格控制了新增产能。逐步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工矿产业转变为更加环保、更有效率的绿色产业,促进矿区产业转型。通过打造国家矿山公园,将矿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让矿山资源永续利用。
(3)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准格尔旗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全面完成区域生态治理任务。致力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采用收购或联合经营的方式,重组矿山资源。坚持矿权减量、矿业转型、矿企安全、矿山生态、矿区稳定共治。到目标规划年,全部矿山达到国家或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以创建生态文明体系为契机,对矿区、旅游区等重点区域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全面加强对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的管护力度。到目标规划年,力争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38%。
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指导方针,稳步推进库布齐沙漠的荒漠化治理,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沙漠旅游等沙产业,确保开发与保护工作协调推进。
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保育工程和污染防治工程,促进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并得到长期有效保护。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既完善了基础设施,解决准格尔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矛盾, (略) 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准格尔旗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十、规划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提升政府服务职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各有政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制定依据规划落实实施方案,主动作为,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政府要围绕产业发展完善制度、优化环境、强化执行,大力推进“放管服”“一次办结”“ (略) +政务服务”等改革,在做好简政放权的同时做好政府服务这个加法,让“ (略) 、企业少跑腿”,为外来投资者和企业提供透明、公开、稳定的预期,尽量减少人为干预。 (略) 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 (略) 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 (略) +政务服务”体系,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深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相关改革举措,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深化企业主体作为根本,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挥政府机关作用,党政机关率先创建节约型机关,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推行绿色办公,加大绿色采购力度。构建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各界推进、全民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宣教”工作格局。
(二)制度保障
健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环保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协调推进资源能 (略) 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立具有准格尔旗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体现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化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集约开发利用制度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价 (略) 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健全资源开发补偿和利益分配共享机制,监督资源开发主体承担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矿山修复管理,创新环境监管机制,健全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产业化、市场化,引导和鼓励社会参与环境治理。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对生态保护区域、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功能重要区侧重生态考核,弱化经济发展考核。
深入推进“ (略)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契合会议精神,更是一项惠民工程。全面推进“ (略) +政务服务”建设和深度应用是新乡县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着力破解行政审批“慢”,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办事过程公开透明,全程实施电子监督。转变产业投资方向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煤基新型碳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围绕采煤沉陷区和露天煤矿复垦区,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
结合地方资本与社会力量,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和提升蔬菜、林果、小杂粮等地方种业,因地制宜推进“果蔬杂粮肉牛羯羊”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以产业园区绿色升级、废气、废水、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产业作为重点方向,发展清洁生产产业;以污染治理、节能改造、节能环保绿色装备制造作为重点方向,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装备制造、设施建设和运营、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系统高效运行为重点方向,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三)资金保障
以产业链招商为主要形态,拓展资金统筹渠道。招商引资要以财源建设为目的,瞄准长株潭、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重点区域,聚焦产业短板、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模式,锁定一批中国500强、上市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定向招商,吸引“央企入汝”“外企进汝”“汝商回汝”。
(1)明确主导产业确定招商引资重点
产业链招商必须有明确的方向,首先,园区要根据已有产业的发展现状,科学研判产业发展的趋势,以此为基础确定主导产业。对于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园区,要适度的调整发展重点,有效地引进新兴产业,并培育出主导产业,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园区要注意突出自身特色,选准发展目标,有效规避产业同质化等问题的产生。其次,园区要明确产业链延伸的方向,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必须明确拓展的细分方向,使产业内部企业联系更为紧密,配套更为完善。
(2)强化服务完善设施提升招商引资能力
良好的服务是招商引资成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首先,要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还要加 (略) 、 (略) 等设施建设,不断引进各种高端基础设施,以此促进招商引资能力的提升。其次,要不断强化园区服务,产业园区要规范自身行为,优化服务流程,以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支持。此外,园区还要注重生活配套能力的完善,实现产业链的长远发展。
(3)完善招商引资方案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拓宽筹资渠道,确保经费投入。坚持多渠道并举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投入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经费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门的预算科目,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资金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资金使用和监管制度,严格落实专款专用、先审后拨和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实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督,对资金使用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制定完善的招商引资方案,通过方案的明确指导整个招商引资行为,提高招商引资效率。不断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方案,坚决杜绝招商引资唯“数量论”等理念,建立以产业链招商为考核导向的考核体系,激励招商人员始终围绕产业链招商工作。同步,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转移支付等生态补偿资金,争取国家发改委生态综合补偿试点,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对口支援等补偿方式,缓解准格尔旗财政压力。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支持低碳经济业态,扩大生态补偿渠道。
(四)科技保障
加强科技支撑和队*建设,以科技创新促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围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聚焦黄河重点生态区和北方防沙带战略区域,着力破解制约准格尔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关键技术瓶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技术体系,为建设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提供科技支撑。
推动创新创业政策扎实落地。在完善《准格尔旗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态系统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制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实用 (略) 场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 (略) 内、 (略) 校,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加强生态农业、绿色先进制造业和景观生态设计等方面研究,重点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预警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积极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 (略)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区域统筹、上下协同的智能化信息共享生态环境 (略) ,推进生态 (略) 络建设与信息集成共享,构建集农业科技咨询、远程教学、远程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 (略) 络。
(五)人才保障
加强专业人才队*的建设。建立一套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创建和完善科学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建立专项基金,引进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各类高科技人才。同时加强对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建设专职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支懂业务、善协调、会管理的生态文明建设专业队*。
(六)产业扶贫
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开展全民参与。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按照“四跟四走”产业帮扶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农企、农社、农基利益联结机制, (略) 场主体参与到产业发展上来,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同步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扭转传统发展观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产业扶贫需要综合推进。选准产业,立足长远发展。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靠质量取胜。发挥好优势,把文化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大力提升产业的文化含量。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产业组织效率。另外,在促进产业的合作化、分工化和规模化过程中,一定要让贫困户真正嵌入到产业发展中,让贫困户与产业发展同步受益,要让贫困户成为更大的受益者。
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必须协调推进。除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外,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更为重要。
产业扶贫还要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推进产业发展,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起来,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产业扶贫 (略) 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要与人口结构转型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生活污 (略) 建设,加快消 (略) 空白区。结合扶贫开发建设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推行“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生态旅游发展成果共享机制,扶持乡村旅游星级接待户,调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
(七)园区转型
强化产业集聚支撑园区转型发展,提升企业全民参与。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和承接能力。以发展开放型、外向型产业为主,加快煤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更多地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既有产业的延伸和集聚,打造一批国内行业领先的产业集团;大力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旅游文化等新兴产业。加强便利化和规范化管理,完善园区功能建设,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人才、知名品牌、 (略) 络;在国家放宽外资准入的石化能源、煤化工设备、有色金属冶炼等领域,以及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发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吸引更多内地人才、国际人才来准格尔旗境内的园区创业发展。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推行“一枚公章管审批、 (略) 管服务”的园区服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告知承诺、审批联办等“一站式”便捷工作机制。加快园区功能建设,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融资服务、贸易结算为重点,按照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准,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经营效率。
按照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和同类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的要求,打造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生态旅游等为主的产业集聚发展带,加快建设特色沙产业示范基地, (略) 域产业体系的整合,形成“四带”联动发展格局。“多节点”即以农畜产品生产服务基地、工业园区、生态休闲功能区、物流中心为节点,挖掘特色、整合资源、差异发展,打造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略) 域发展,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工程名称 | 建设内容规模 | 实施年限 | 总投资/亿元 | 责任单位 | 备注 | |
一、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工程,共计6项,金额总计(亿元): | 8.195 | |||||
1 | 编制空间规划 | 编制准格尔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 2021-2022 | 0.066 | 自然资源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2 | 矿山整治恢复项目 | 黄河西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拆除废弃建筑物、回填覆土平整地形、恢复植被地貌、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 | 2021-2023 | 1.045 | 自然资源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3 | 退化林分改造项目 | 改造*亩。 | 2021-2022 | 0.250 | 林草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4 | 准格尔旗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 | 建设总规模0.*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项目。 | 2019-2022 | 0.442 | 林草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5 | 准格尔旗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 平茬抚育*亩。 | 2021-2025 | 0.150 | 林草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6 |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 | 建设中型拦沙坝139座,小型拦沙坝428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项目。 | 2021-2024 | 6.242 | 水利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共计9项,金额总计(亿元): | 14.051 | |||||
7 | 重点行业VOCs综合整治工程 | 石化、煤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污减排。 | 2021-2025 | 0.950 | 相关企业、生态环境分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8 |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工程 | 升级改造 (略) 遥感监测能力建设;建设重型柴油 (略) 移动 (略) 。 | 2021-2025 | 0.128 | 生态环境分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9 | 矿山扬尘及无组织排放治理工程 | 煤矿企业建设煤 (略) 、全封闭原料堆场。 | 2021-2025 | 0.950 | 相关企业、工信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10 | 高盐水晾晒池处理工程 | 大路煤化工基地*吨和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吨高盐水晾晒池回抽减量化处理工程。 | 2022-2023 | 3.170 | 大路新区管委会、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指标巩固工程 |
11 | 准格尔旗黑岱沟流域薛家湾镇井渠社段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 开展黑岱沟流域井渠社段废旧矿井涌水治理、河道废堆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 | 2022-2023 | 0.469 | 生态环境分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12 | 准格尔旗束会川流域生态治理与修复项目 | 开展束会川流域准旗段生态治理与修复项目。 | 2022-2023 | 0.414 | 生态环境分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13 | 内蒙古绿 (略) (略) 危险品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建设项目 | 废物处理量*吨/年。 | 2021-2025 | 4.400 | 内蒙古绿 (略) | 指标13提升工程 |
14 | 中科合成油内蒙 (略) 有机危险废物资源化转化利用项目 | 本项目由裂解重整耦合装置、非临氢热解装置、临氢热解装置、公用工程和储运工程组成。新建1座危废暂存库和部分储罐。采用临氢热解装置处理量为2.*吨/年,采用非临氢热解装置的处理量为*吨/年,采用裂解重整耦合装置的处理量为*吨/年。轻质油产能8560吨/年,重质油*吨/年,混合芳烃油2800吨/年。 | 2021-2024 | 3.490 | 中科合成油内蒙 (略) | 指标13提升工程 |
15 |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开展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明确准格尔旗本底状况,完成评估,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工作能力的提升,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效工作机制。 | 2021-2025 | 0.080 | 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局 | 指标11提升工程 |
三、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共计4项,金额总计(亿元): | 10.209 | |||||
16 | 准格尔旗沿黄河万亩生态设施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基地 | 建设总规模约为*亩,建设准格尔旗稻鱼*光田园综合体(园区一期建设)。 | 2021-2025 | 0.450 | 农牧局、十二连城乡、大路镇 | 指标20、22提升工程 |
17 | 准格尔旗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 | 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为方向,改造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 2021-2022 | 0.600 | 农牧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18 | (略) 灰场改造提升项目工程 | 内蒙古国华准 (略) 小纳林沟灰场增容堆灰标高由1164m至1172m。 | 2021-2022 | 2.359 | 内蒙古国华准 (略) | 指标24提升工程 |
19 | 黄河流域准旗段沿河煤炭企业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 | 实施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主要以回填、土地复垦的方式进行改造。 | 2021-2025 | 6.800 | 相关煤炭企业 | 指标24提升工程 |
四、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工程,共计5项,金额总计(亿元): | 6.501 | |||||
20 | 智慧准格尔项目 | 市域社会治理基础工程0.84亿元; (略) 络全覆盖工程0.0769亿元; (略) 0.16亿元;智 (略) 0.14亿元。 | 2020-2023 | 1.217 | 大数据中心、工信和科技局、能源局、公安局等部门 | 指标巩固工程 |
21 | 准格尔旗 (略) 污水处理厂高盐水零排放项目 | 一期工程处理能力4800吨/天,二期工程处理能力3800吨/天。 | 2022-2023 | 2.000 | 准格尔旗国资 (略) | 指标巩固工程 |
22 |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生活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 其中:旱厕改水厕43座(每座占地60平米)、装备厕所58座(每座3蹲位)、新建水厕40座(每座60平米)等。 | 2021-2025 | 0.524 |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园林环卫局 | 指标29提升工程 |
23 | 农村人居环境环境整治项目 | 厕所改造建设:2020年计划新建农村公共卫生厕所138座,旅游厕所1座;户厕改造拟实施室外免冲洗生物降解厕所4753户。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20年计划新建垃圾焚烧解析炉18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6个污水处理站及13个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 2020-2021 | 2.760 | 农牧局 | 指标29、30提升工程 |
五、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共计6项,金额总计(亿元): | 2.400 | |||||
24 | 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培训 | 定期开展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培训。 | 2021-2025 | 0.020 | 组织部 | 指标巩固工程 |
25 | 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 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黄河)建设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教育基地。依托旗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教育基地。 (略) 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循环经济教育基地。依托黄河大峡谷、油松王等文化旅游区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 2021-2025 | 0.500 | 生态环境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26 | 生态文化理论体系研究项目 | 对准格尔旗生态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生态文化理论体系。 | 2021-2025 | 0.100 | 文旅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27 | 生态文化宣教体系建设工程 | 定期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宣传生态文化理念,以线上+线下活动的形式,广泛开展各种生态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生态意识。 | 2021-2025 | 0.500 | 区委宣传部 文体广电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28 | 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培训计划 | 进行乡镇、嘎查村三级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行培训和教育。每年一次集中培训。 | 2021-2025 | 0.020 | 组织部 | 指标巩固工程 |
29 | 准格尔旗城壕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 恢复建设古建筑遗址地标性标识,如城门、塔哨等;在科学的复原研究基础上,建设唐榆林城微缩景观;建设集考古、科研、科普、和旅游为一体的遗址中心。 | 2021-2025 | 1.260 | 准格尔旗文旅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六、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工程,共计3项,金额总计(亿元): | 0.040 | |||||
30 |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体系 |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体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2021-2025 | 0.020 | 政府办公室 | 指标巩固工程 |
31 |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 |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 | 2021-2025 | 0.010 | 自然资源局 | 指标巩固工程 |
32 |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启动项目 |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2021-2025 | 0.010 | 政府办公室 | 指标巩固工程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