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生态环境局龙山分局关于龙山县里耶八面山客运索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的公示-龙山县里耶八面山客运索道建设项目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湘西州生态环境局龙山分局关于龙山县里耶八面山客运索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的公示-龙山县里耶八面山客运索道建设项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龙山县里耶八面山客运索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日至11月16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龙山县华塘 (略) 民之家一楼D区124室邮编:*

联系电话:0743-*

传真:0743-*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龙山县里耶八面山客运索道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龙山县里耶镇

建设单位

龙山县里耶古城旅游 (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略)

项目概况

新建单线循环脱挂式抱索器索道,路线水平距离6011.2m,高差933m,线路斜长6083m;新建索道支架37个;建设外部10KV架空线路12km;新建上、中、下三个站房建筑面积共6632m2 (其中上站站房3724m2,中站站房1407 m2,下站站房1501m2);索道下站地下室以及配套附属设施;索道上站联络道路528米;索道中间站联络道路259米;索道下站联络道路279米。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 生态影响的避让与减缓措施

生态影响的避免与消减措施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不利的生态影响。根据项目特点,建议采取以下生态影响的避免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随意占用植被和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法》。

(2)优化工程施工方案,尽可能利用索道上、中、下站的永久占地范作为施工营地、建筑材料及设备堆放场,尽量减少临时占地面积。

(3)支架附近植被覆盖率较高,应禁止施工人员就地取材或进入森林中猎狩动物,每个支架塔基应设置施工红线,施工人员只能在红线内进行活动,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4)合理选取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防止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由于项目所在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有较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因此应做好施工计划,噪音较大的施工作业应尽量避开早晨和正午的时间,并禁止在夜间施工。工程施工尤其是支架处施工应以人工施工为主,禁止炸药爆破。工程施工应选择在非游览季节。

(5)从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角度出发,要求施工期间施工现场生活污水排入生态厕所,严禁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施工弃渣严禁随意丢弃;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的恢复工作,选择本地乡土树种进行绿化,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对动物生境的不利影响。

(6)减少新增占地,减缓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减少后期生态恢复的工作量;控制施工便道宽度,一旦确定施工便道线路不得随意更改,加强施工人员的宣传培训教育,合理规避对沿线植被的破坏;施工便道应在施工结束后马上清理整治,恢复植被。同时做好施工期间的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7)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对索道上中下站房周边的空地进行绿化,以减少人工化的痕迹,使其与周围自然景观更加融合。

(8)防止外来入侵种的扩散。目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方法主要有植物检疫、人工方法防治、化学方法防治、生物防治等。结合工程特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

(9)评价区的所有开挖扰动工作应尽量避开5、6月份的动物繁殖期,避免对当地动物,尤其是两栖爬行动物的繁殖产生严重的影响。

(10)保护区内施工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内容,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1.2 生态影响的恢复与补偿措施

(1)工程施工结束后,由于各支架周围的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基本无人为干扰,临时占地面积较小,因此其进行自然植被恢复速度也较快,但应采取适当的人工措施如种植本地植物树种等,以促进植被的快速恢复。

(2)为了恢复动物的生境,使施工期远离施工区的动物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应做好空地绿化,恢复生态环境。选择种植当地常见的本土树种进行绿化,形成与施工前一致的自然生态景观以满足野生动的生存需要。

(3)植被恢复措施方案 :①植被恢复地点:支架基础周边及便道。② 造林树种: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势树种。

1.3 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防治区划分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主体工程占地及施工时序特点,一级分区分为上站工程区、中站工程区、下站工程区及支架线路区,上站、中站及下站工程区下又分主体工程区、联络道路区、临时堆土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二级分区,支架线路区下分支架工程区与人抬施工便道区。本

②根据项目施工总布置、施工特点和工程完工后的土地利用意向,采取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结合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及工程实施进度安排,按照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③项目建设单位应尽量缩短地面裸露时间,并在此段时间做好雨水收集工作,设立雨水沟及沉淀池。

④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上,应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工程措施、临时措施一起上,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在临时堆土区域建设拦蓄工程,使本工程临时堆土流失在点上集中拦蓄;在施工工作面及道路两侧结合工程建设修建排水沟和沉沙池等措施,减少地表径流冲刷,使泥、土、石“难下沟、不下河”;使水土流失在“点、线”上有效控制。通过对新生裸露地表种植水保林草和园林绿化等措施,形成“面”上的防治。通过点、线、面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

⑤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上,应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工程措施、临时措施一起上,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在临时堆土区域建设拦蓄工程,使本工程临时堆土流失在点上集中拦蓄;在施工工作面及道路两侧结合工程建设修建排水沟和沉沙池等措施,减少地表径流冲刷,使泥、土、石“难下沟、不下河”;使水土流失在“点、线”上有效控制。通过点、线、面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

⑥施工过程中须做好预防保护及土石方平衡和合理调运利用,优化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剩余土石方量,补充施工期的排水措施、拦挡措施及松散土石方的临时覆盖措施,避免场地积水。

⑦为防止松散土石方四处散落,并及时排除场地内的积水,需对临时堆土区采取临时排水、拦挡措施和覆盖措施。

⑧对道路工程区主要是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拦挡、排水及路基边坡防护等。

⑨种植当地植物物种为景观绿化,及时恢复植被。

⑩项目施工完成后,边坡需进行整修,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人工植草、灌木或植树,以绿化环境,保持水土。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扬尘

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针对本项目,施工扬尘主要产生于土石方工程、房屋建筑工程、运输过程等环节产生的扬尘。扬尘污染,主要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有关。施工期建设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防止扬尘的污染影响:

①在施工现场场界修建2m高实体围墙,封闭施工现场,既可有效地防止粉尘及扬尘的污染,又可起到隔声的作用;

②施工用混凝土要采用外购商用混凝土,施工现场不得设大型混凝土搅拌站;③作业时,配合洒水,抑制扬尘飞散,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④土石方开挖时,遇到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停止作业,同时作业面覆盖防尘网;

⑤所使用的具有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采取覆盖防尘布措施防止风力扬尘;

⑥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采取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铺设细石,防治风力扬尘;

⑦工地内建筑上层具有防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或废弃物输送至地面时,从建筑物内部或密闭输送管道输送,或者人工搬运;

⑧建材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高度不得超过车辆帮槽上沿,运输时车斗用防尘布覆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

⑨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的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工序;

⑩在施工期间设置施工标志牌、环境保护部门的污染举报电话。

(2)运输扬尘

索道设备通过施工索道运送至上、中站。产生运输扬尘主要是从外界运至景区大门的汽车运输过程。采取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及保持路面的清洁从而减少汽车行驶扬尘。同时,运输过程中装载的物料高度未超过车辆上沿,运输时车斗用防尘布覆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总体来说,本项目运输扬尘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小。

(3)燃油废气

由于机械设备比较分散,密度较小。工程汽车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燃油机械应选择绿色环保型号,不低于国II标准,未使用接近报废或组装的机械和车辆进场施工,施工机械和车辆进行保养维护,及时发现燃油动力部件的工作异常状态并及时更换或修复。

(4)可行性分析

本次所提措施为当前行业通用的常规措施,做到了经济和环保的统一。同时实施起来简单易行,降尘效果可以达到降尘率70%,效果明显。总体上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3、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设备冲洗废水、基坑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

设备冲洗废水:主要是搅拌机清洗废水和各种设备冲洗水,废水中SS较高,分别在上、中站、下站设置1个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基坑废水:基坑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可以回用于场地内洒水抑尘,不外排。

(2)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上站房、中间站房施工处设置旱厕收集,用于周边农田收集,下站施工废水依托南侧游客中心公侧收集进入里耶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至酉水。

(3)可行性分析

排水沟、沉淀池、旱厕的费用都不高, (略) 场购买材料和建设。修建和使用简单易行,方便施工人员操作。同时可以起到废水收集的作用,方便回用。总体上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可行。

4、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对挖掘机等噪声较大的固定噪声源,应采用多孔性吸声材料建立隔声屏障等,以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尽量减少噪声对敏感受体的影响。

(3)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应放在昼间(06:00~12:00及15:00~20: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

(4)应实现施工场地封闭化、围挡标准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夯土机、吊车等高噪声机械在居民区较近的区域施工时,可用围挡板与居民区隔离,阻隔噪声传播。

(5)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6)可行性分析

项目施工期周边居民等环境敏感点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程度噪声和振动影响,但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区域噪声可得到有限衰减。并且项目施工噪声影响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就随之结束。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噪声可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5、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建筑垃圾

施工场地的建筑垃圾主要是包括废弃石料、砂、石灰、水泥、钢材、木料、预制构件等,对施工的建筑垃圾尽量做到回用,若不能回用,委托渣土部门处理,施工建筑垃圾不得随意堆放于项目用地红线外的区域。

(2)废弃土石方

根据《龙山县里耶八面山客运索道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可知,本项目共产生挖方7.8919万m3(其中表土0.6795万m3,土方7.1124万m3),填方7.8919万m3(其中表土0.6795万m3,土方7.2124万m3),无需外借土方,无外弃土方。

项目无弃土产生。表土开挖堆放在施工场地范围内,并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项目临时弃渣于各工程场地范围内,对临时弃渣采用砌挡土墙和盖毡布等水保措施,并尽快进行回填。

(3)生活垃圾

施工地设置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包括垃圾桶等),在施工区设置废料堆放点,实行专人负责清理生活垃圾,维护施工期间的环境卫生。所有垃圾应当设置或委托专人负责清运,清运垃圾时清运者负责清理好垃圾点周围的卫生,并且采取有效地措施保证运输途中垃圾不掉落,该生活垃圾运送至里耶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

只要严格落实上述处理措施,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公众参与情况


湘西州生态环境局龙山分局

**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龙山县里耶八面山客运索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日至11月16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龙山县华塘 (略) 民之家一楼D区124室邮编:*

联系电话:0743-*

传真:0743-*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龙山县里耶八面山客运索道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龙山县里耶镇

建设单位

龙山县里耶古城旅游 (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略)

项目概况

新建单线循环脱挂式抱索器索道,路线水平距离6011.2m,高差933m,线路斜长6083m;新建索道支架37个;建设外部10KV架空线路12km;新建上、中、下三个站房建筑面积共6632m2 (其中上站站房3724m2,中站站房1407 m2,下站站房1501m2);索道下站地下室以及配套附属设施;索道上站联络道路528米;索道中间站联络道路259米;索道下站联络道路279米。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 生态影响的避让与减缓措施

生态影响的避免与消减措施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不利的生态影响。根据项目特点,建议采取以下生态影响的避免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随意占用植被和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法》。

(2)优化工程施工方案,尽可能利用索道上、中、下站的永久占地范作为施工营地、建筑材料及设备堆放场,尽量减少临时占地面积。

(3)支架附近植被覆盖率较高,应禁止施工人员就地取材或进入森林中猎狩动物,每个支架塔基应设置施工红线,施工人员只能在红线内进行活动,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4)合理选取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防止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由于项目所在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有较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因此应做好施工计划,噪音较大的施工作业应尽量避开早晨和正午的时间,并禁止在夜间施工。工程施工尤其是支架处施工应以人工施工为主,禁止炸药爆破。工程施工应选择在非游览季节。

(5)从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角度出发,要求施工期间施工现场生活污水排入生态厕所,严禁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施工弃渣严禁随意丢弃;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的恢复工作,选择本地乡土树种进行绿化,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对动物生境的不利影响。

(6)减少新增占地,减缓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减少后期生态恢复的工作量;控制施工便道宽度,一旦确定施工便道线路不得随意更改,加强施工人员的宣传培训教育,合理规避对沿线植被的破坏;施工便道应在施工结束后马上清理整治,恢复植被。同时做好施工期间的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7)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对索道上中下站房周边的空地进行绿化,以减少人工化的痕迹,使其与周围自然景观更加融合。

(8)防止外来入侵种的扩散。目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方法主要有植物检疫、人工方法防治、化学方法防治、生物防治等。结合工程特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

(9)评价区的所有开挖扰动工作应尽量避开5、6月份的动物繁殖期,避免对当地动物,尤其是两栖爬行动物的繁殖产生严重的影响。

(10)保护区内施工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内容,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1.2 生态影响的恢复与补偿措施

(1)工程施工结束后,由于各支架周围的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基本无人为干扰,临时占地面积较小,因此其进行自然植被恢复速度也较快,但应采取适当的人工措施如种植本地植物树种等,以促进植被的快速恢复。

(2)为了恢复动物的生境,使施工期远离施工区的动物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应做好空地绿化,恢复生态环境。选择种植当地常见的本土树种进行绿化,形成与施工前一致的自然生态景观以满足野生动的生存需要。

(3)植被恢复措施方案 :①植被恢复地点:支架基础周边及便道。② 造林树种: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势树种。

1.3 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防治区划分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主体工程占地及施工时序特点,一级分区分为上站工程区、中站工程区、下站工程区及支架线路区,上站、中站及下站工程区下又分主体工程区、联络道路区、临时堆土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二级分区,支架线路区下分支架工程区与人抬施工便道区。本

②根据项目施工总布置、施工特点和工程完工后的土地利用意向,采取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结合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及工程实施进度安排,按照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③项目建设单位应尽量缩短地面裸露时间,并在此段时间做好雨水收集工作,设立雨水沟及沉淀池。

④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上,应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工程措施、临时措施一起上,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在临时堆土区域建设拦蓄工程,使本工程临时堆土流失在点上集中拦蓄;在施工工作面及道路两侧结合工程建设修建排水沟和沉沙池等措施,减少地表径流冲刷,使泥、土、石“难下沟、不下河”;使水土流失在“点、线”上有效控制。通过对新生裸露地表种植水保林草和园林绿化等措施,形成“面”上的防治。通过点、线、面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

⑤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上,应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工程措施、临时措施一起上,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在临时堆土区域建设拦蓄工程,使本工程临时堆土流失在点上集中拦蓄;在施工工作面及道路两侧结合工程建设修建排水沟和沉沙池等措施,减少地表径流冲刷,使泥、土、石“难下沟、不下河”;使水土流失在“点、线”上有效控制。通过点、线、面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

⑥施工过程中须做好预防保护及土石方平衡和合理调运利用,优化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剩余土石方量,补充施工期的排水措施、拦挡措施及松散土石方的临时覆盖措施,避免场地积水。

⑦为防止松散土石方四处散落,并及时排除场地内的积水,需对临时堆土区采取临时排水、拦挡措施和覆盖措施。

⑧对道路工程区主要是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拦挡、排水及路基边坡防护等。

⑨种植当地植物物种为景观绿化,及时恢复植被。

⑩项目施工完成后,边坡需进行整修,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人工植草、灌木或植树,以绿化环境,保持水土。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扬尘

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针对本项目,施工扬尘主要产生于土石方工程、房屋建筑工程、运输过程等环节产生的扬尘。扬尘污染,主要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有关。施工期建设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防止扬尘的污染影响:

①在施工现场场界修建2m高实体围墙,封闭施工现场,既可有效地防止粉尘及扬尘的污染,又可起到隔声的作用;

②施工用混凝土要采用外购商用混凝土,施工现场不得设大型混凝土搅拌站;③作业时,配合洒水,抑制扬尘飞散,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④土石方开挖时,遇到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停止作业,同时作业面覆盖防尘网;

⑤所使用的具有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采取覆盖防尘布措施防止风力扬尘;

⑥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采取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铺设细石,防治风力扬尘;

⑦工地内建筑上层具有防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或废弃物输送至地面时,从建筑物内部或密闭输送管道输送,或者人工搬运;

⑧建材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高度不得超过车辆帮槽上沿,运输时车斗用防尘布覆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

⑨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的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工序;

⑩在施工期间设置施工标志牌、环境保护部门的污染举报电话。

(2)运输扬尘

索道设备通过施工索道运送至上、中站。产生运输扬尘主要是从外界运至景区大门的汽车运输过程。采取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及保持路面的清洁从而减少汽车行驶扬尘。同时,运输过程中装载的物料高度未超过车辆上沿,运输时车斗用防尘布覆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总体来说,本项目运输扬尘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小。

(3)燃油废气

由于机械设备比较分散,密度较小。工程汽车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燃油机械应选择绿色环保型号,不低于国II标准,未使用接近报废或组装的机械和车辆进场施工,施工机械和车辆进行保养维护,及时发现燃油动力部件的工作异常状态并及时更换或修复。

(4)可行性分析

本次所提措施为当前行业通用的常规措施,做到了经济和环保的统一。同时实施起来简单易行,降尘效果可以达到降尘率70%,效果明显。总体上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3、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设备冲洗废水、基坑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

设备冲洗废水:主要是搅拌机清洗废水和各种设备冲洗水,废水中SS较高,分别在上、中站、下站设置1个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基坑废水:基坑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可以回用于场地内洒水抑尘,不外排。

(2)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上站房、中间站房施工处设置旱厕收集,用于周边农田收集,下站施工废水依托南侧游客中心公侧收集进入里耶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至酉水。

(3)可行性分析

排水沟、沉淀池、旱厕的费用都不高, (略) 场购买材料和建设。修建和使用简单易行,方便施工人员操作。同时可以起到废水收集的作用,方便回用。总体上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可行。

4、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对挖掘机等噪声较大的固定噪声源,应采用多孔性吸声材料建立隔声屏障等,以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尽量减少噪声对敏感受体的影响。

(3)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应放在昼间(06:00~12:00及15:00~20: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

(4)应实现施工场地封闭化、围挡标准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夯土机、吊车等高噪声机械在居民区较近的区域施工时,可用围挡板与居民区隔离,阻隔噪声传播。

(5)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6)可行性分析

项目施工期周边居民等环境敏感点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程度噪声和振动影响,但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区域噪声可得到有限衰减。并且项目施工噪声影响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就随之结束。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噪声可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5、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建筑垃圾

施工场地的建筑垃圾主要是包括废弃石料、砂、石灰、水泥、钢材、木料、预制构件等,对施工的建筑垃圾尽量做到回用,若不能回用,委托渣土部门处理,施工建筑垃圾不得随意堆放于项目用地红线外的区域。

(2)废弃土石方

根据《龙山县里耶八面山客运索道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可知,本项目共产生挖方7.8919万m3(其中表土0.6795万m3,土方7.1124万m3),填方7.8919万m3(其中表土0.6795万m3,土方7.2124万m3),无需外借土方,无外弃土方。

项目无弃土产生。表土开挖堆放在施工场地范围内,并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项目临时弃渣于各工程场地范围内,对临时弃渣采用砌挡土墙和盖毡布等水保措施,并尽快进行回填。

(3)生活垃圾

施工地设置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包括垃圾桶等),在施工区设置废料堆放点,实行专人负责清理生活垃圾,维护施工期间的环境卫生。所有垃圾应当设置或委托专人负责清运,清运垃圾时清运者负责清理好垃圾点周围的卫生,并且采取有效地措施保证运输途中垃圾不掉落,该生活垃圾运送至里耶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

只要严格落实上述处理措施,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公众参与情况


湘西州生态环境局龙山分局

**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