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网上公示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网上公示
建设单位 | 厦门园林博览苑 | ||
建设地点 | 集美区园博园西南侧,杏林大桥立交东北侧,游客服务中心北面 | ||
联系人 | 王明毅 0592-* | ||
项目名称 |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项目 | ||
项目性质 | 新建 | ||
验收监测单位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 (略) | ||
项目简介 | |||
1、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地 (略) 集美区园博园西南侧,杏林大桥立交东北侧,游客服务中心北面。项目建筑主体为园博苑的旅游服务综合楼和垃圾中转处理站,主要功能为游客的接待和片区垃圾的中转处理,属于厦门园林博览苑的配套服务工程。项目共有一栋地上5层、地下1层的配套项目(综合楼)及一栋地上2层的垃圾中转处理站,总用地面积为*.52m2,总建筑面积为*.87m2。 2、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建设单位于2015年2月委托厦门新 (略) 编制了《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并2015年5月11 (略) 生态环境局( (略) 环境保护局)的审批意见(厦环评[2015]28号);项目于2016年7月26日开工建设,于2019年7月16日竣工,并计划于2020年5月投入使用。 3、投资情况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元,占总投资0.35%。 4、验收范围 本次验收工作仅针对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及其配套环保设施进行验收。 公示时间:2019.11.01~2019.11.28,公示期间,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馈。 联系人:陈工,邮箱:ctc.*@*oxmail.com,电话:*。 | |||
项目配套污染防治设施落实情况 | |||
1、废水 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项目运营期水污染源主要是接待游客和员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食堂餐饮废水、地下车库冲洗废水、垃圾中转处理站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及冲洗水。 项目在室外设了3个隔油池,3个员工餐厅的餐饮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化粪池 (略) (略) ,化粪池的总设计容积为100m3,可以满足生活废水停留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的要求;在生活垃圾中转处理站垃圾处理区内设置了污水导排沟,室外设置了积污坑,垃圾中转处理站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冲洗水采用车辆、管道密闭运输到杏林污水处理厂的渗滤液处置设施进行处理;地下室车库冲洗废水收集至地下室集水坑,经潜污泵提升至污水收集管,进入化粪池 (略) (略) 。 2、废气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产生的废气有垃圾中转处理站处理垃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恶臭、厨房油烟、备用发电机燃油废气、汽车尾气等。 ①垃圾恶臭 项目在垃圾中转处理站周边设置了绿化隔离带,与周边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目前内部设备未安装,届时投入运营后,配套的运输车辆应保证有良好的整体密封性能,装卸垃圾等关键位置应采取通风、降尘、除臭措施。 ②厨房油烟 项目有3个员工餐厅,目前有预留3个油烟井,届时由业主另行委托设置油烟废气收集及油烟净化设施,油烟井出口高度为25m。届时各厨房的油烟应先经集气设施收集后进入烟道中,再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引至楼房屋顶排放。 ③备用发电机燃油废气 备用柴油发电机位于项目地下1层的专用设备房内,废气利用楼房排烟竖井,引至屋顶高空排放口,排气筒高度为25m。由于备用柴油发电机组使用频率不高,故其排放的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④停车库汽车尾气 项目地下停车库内装有机械排风、送风系统,换气量为6次/小时,车库废气通过排风竖井至车库上方排入大气,地下车库排气口位于绿化区内,避开了周围敏感目标,通风口设置做到了美观、隐蔽和消音的效果。 3、噪声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配套设备噪声、交通噪声等。 ①社会生活噪声 主要是人声喧哗、办公电器噪声等,可通过楼板、墙壁及门窗的阻隔等消除。项目投入使用后会加强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进出项目的人员在人行出入口大声喧哗,限制使用高音喇叭。 ②配套设备噪声 项目配套设备安装于地下室专门设备间内,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台座,设备与混凝土台座之间安装减震垫,连接管采用橡胶软连接、金属软接头,排风管采用帆布软接,排烟管采用消音棉,泵房和柴油发电机房墙壁设为消音墙。 ③交通噪声 项目地下室作车库使用,垃圾中转处理站进出的车辆会产生一定噪声(如司机鸣笛等), (略) 一侧设置了绿化防护带,以起到消音降噪作用,届时会加强合理控制,降低拥挤程度,且要求进出车辆减速慢行。 4、固体废物 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员工日常生活和接待游客时产生的生活垃圾、餐厅厨房产生的餐饮垃圾和隔油池废油脂。届时投入运营时,由业主组织设置分类垃圾桶,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餐厅厨房产生的餐饮垃圾和隔油池废油脂届时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处理。 5、生态恢复 目前项目对场地已进行了平整及硬化,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弃土已全部清运完毕,临时施工场所已完全拆除,绿化面积为*.6m2,绿化率为37.08%,绿化质量良好。 | |||
验收监测结果 | |||
1、废水 由于项目未投入使用,生活污水的水质较简单,故此次未对废水进行监测。 2、废气 本项目油烟、柴油发电机废气、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气口设置合理。针对油烟废气,目前仅预留油烟井,油烟废气收集及油烟净化设施届时由业主另行委托设置,故此次仅对环评批复要求中柴油发电机烟气中的林格曼黑度项目进行了监测。由验收监测期间监测结果表明,柴油发电机烟气中的林格曼黑度<1级,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标准要求。 3、噪声 项目各噪声源均按环评要求设置了降噪措施,由验收监测期间监测结果表明,项目边界噪声排放符合《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1中2类标准要求。 | |||
验收评审专家组意见 | |||
(1)加强环保处理设施、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保证设施一直正常运行; (2)提倡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及时收集清运,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环保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3)运营期垃圾中转处理站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冲洗水需采用车辆、管道密闭运输到杏林污水处理厂的渗滤液处置设施进行处理;装卸垃圾等关键位置应配套通风、降尘、除臭措施; (4)员工餐厅厨房等食品加工场所内的油烟集气设施和油烟净化器需配套完整后,才能投入使用; (5)届时运营单位需组织设置分类垃圾桶,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餐厅厨房产生的餐饮垃圾和隔油池废油脂需由运营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处理; (6)定期对化粪池进行清掏、对隔油池进行清理; (7)届时项目投入运营后,应定期对生活污水、油烟、噪声等污染源进行环境监测,确保达标后排放,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论 | |||
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和配套的环保设施基本建设完工,做到了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原则上较好地执行了环保“三同时”制度。综合以上污染物监测结果及环境检查管理情况表明,“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项目”各项环保措施基 (略) 生态环境局对本项目的环评批复要求,不存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九条所列验收不合格的情形,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 |||
验收报告 | |||
建设单位 | 厦门园林博览苑 | ||
单位地址 | |||
建设地点 | 集美区园博园西南侧,杏林大桥立交东北侧,游客服务中心北面 | ||
联系人 | 王明毅 0592-* | ||
项目名称 |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项目 | ||
项目性质 | 新建 | ||
验收监测单位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 (略) | ||
项目简介 | |||
1、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地 (略) 集美区园博园西南侧,杏林大桥立交东北侧,游客服务中心北面。项目建筑主体为园博苑的旅游服务综合楼和垃圾中转处理站,主要功能为游客的接待和片区垃圾的中转处理,属于厦门园林博览苑的配套服务工程。项目共有一栋地上5层、地下1层的配套项目(综合楼)及一栋地上2层的垃圾中转处理站,总用地面积为*.52m2,总建筑面积为*.87m2。 2、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建设单位于2015年2月委托厦门新 (略) 编制了《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并2015年5月11 (略) 生态环境局( (略) 环境保护局)的审批意见(厦环评[2015]28号);项目于2016年7月26日开工建设,于2019年7月16日竣工,并计划于2020年5月投入使用。 3、投资情况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元,占总投资0.35%。 4、验收范围 本次验收工作仅针对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及其配套环保设施进行验收。 公示时间:2019.11.01~2019.11.28,公示期间,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馈。 联系人:陈工,邮箱:ctc.*@*oxmail.com,电话:*。 | |||
现场调查人员 | |||
现场调查时间 | 建设单位陪同人 | ||
采样、检测人员 | |||
采样、检测时间 | 建设单位陪同人 | ||
项目配套污染防治设施落实情况 | |||
1、废水 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项目运营期水污染源主要是接待游客和员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食堂餐饮废水、地下车库冲洗废水、垃圾中转处理站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及冲洗水。 项目在室外设了3个隔油池,3个员工餐厅的餐饮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化粪池 (略) (略) ,化粪池的总设计容积为100m3,可以满足生活废水停留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的要求;在生活垃圾中转处理站垃圾处理区内设置了污水导排沟,室外设置了积污坑,垃圾中转处理站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冲洗水采用车辆、管道密闭运输到杏林污水处理厂的渗滤液处置设施进行处理;地下室车库冲洗废水收集至地下室集水坑,经潜污泵提升至污水收集管,进入化粪池 (略) (略) 。 2、废气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产生的废气有垃圾中转处理站处理垃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恶臭、厨房油烟、备用发电机燃油废气、汽车尾气等。 ①垃圾恶臭 项目在垃圾中转处理站周边设置了绿化隔离带,与周边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目前内部设备未安装,届时投入运营后,配套的运输车辆应保证有良好的整体密封性能,装卸垃圾等关键位置应采取通风、降尘、除臭措施。 ②厨房油烟 项目有3个员工餐厅,目前有预留3个油烟井,届时由业主另行委托设置油烟废气收集及油烟净化设施,油烟井出口高度为25m。届时各厨房的油烟应先经集气设施收集后进入烟道中,再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引至楼房屋顶排放。 ③备用发电机燃油废气 备用柴油发电机位于项目地下1层的专用设备房内,废气利用楼房排烟竖井,引至屋顶高空排放口,排气筒高度为25m。由于备用柴油发电机组使用频率不高,故其排放的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④停车库汽车尾气 项目地下停车库内装有机械排风、送风系统,换气量为6次/小时,车库废气通过排风竖井至车库上方排入大气,地下车库排气口位于绿化区内,避开了周围敏感目标,通风口设置做到了美观、隐蔽和消音的效果。 3、噪声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配套设备噪声、交通噪声等。 ①社会生活噪声 主要是人声喧哗、办公电器噪声等,可通过楼板、墙壁及门窗的阻隔等消除。项目投入使用后会加强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进出项目的人员在人行出入口大声喧哗,限制使用高音喇叭。 ②配套设备噪声 项目配套设备安装于地下室专门设备间内,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台座,设备与混凝土台座之间安装减震垫,连接管采用橡胶软连接、金属软接头,排风管采用帆布软接,排烟管采用消音棉,泵房和柴油发电机房墙壁设为消音墙。 ③交通噪声 项目地下室作车库使用,垃圾中转处理站进出的车辆会产生一定噪声(如司机鸣笛等), (略) 一侧设置了绿化防护带,以起到消音降噪作用,届时会加强合理控制,降低拥挤程度,且要求进出车辆减速慢行。 4、固体废物 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员工日常生活和接待游客时产生的生活垃圾、餐厅厨房产生的餐饮垃圾和隔油池废油脂。届时投入运营时,由业主组织设置分类垃圾桶,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餐厅厨房产生的餐饮垃圾和隔油池废油脂届时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处理。 5、生态恢复 目前项目对场地已进行了平整及硬化,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弃土已全部清运完毕,临时施工场所已完全拆除,绿化面积为*.6m2,绿化率为37.08%,绿化质量良好。 | |||
验收监测结果 | |||
1、废水 由于项目未投入使用,生活污水的水质较简单,故此次未对废水进行监测。 2、废气 本项目油烟、柴油发电机废气、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气口设置合理。针对油烟废气,目前仅预留油烟井,油烟废气收集及油烟净化设施届时由业主另行委托设置,故此次仅对环评批复要求中柴油发电机烟气中的林格曼黑度项目进行了监测。由验收监测期间监测结果表明,柴油发电机烟气中的林格曼黑度<1级,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标准要求。 3、噪声 项目各噪声源均按环评要求设置了降噪措施,由验收监测期间监测结果表明,项目边界噪声排放符合《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1中2类标准要求。 | |||
验收评审专家组意见 | |||
(1)加强环保处理设施、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保证设施一直正常运行; (2)提倡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及时收集清运,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环保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3)运营期垃圾中转处理站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冲洗水需采用车辆、管道密闭运输到杏林污水处理厂的渗滤液处置设施进行处理;装卸垃圾等关键位置应配套通风、降尘、除臭措施; (4)员工餐厅厨房等食品加工场所内的油烟集气设施和油烟净化器需配套完整后,才能投入使用; (5)届时运营单位需组织设置分类垃圾桶,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餐厅厨房产生的餐饮垃圾和隔油池废油脂需由运营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处理; (6)定期对化粪池进行清掏、对隔油池进行清理; (7)届时项目投入运营后,应定期对生活污水、油烟、噪声等污染源进行环境监测,确保达标后排放,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论 | |||
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和配套的环保设施基本建设完工,做到了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原则上较好地执行了环保“三同时”制度。综合以上污染物监测结果及环境检查管理情况表明,“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园博苑站温泉东地块工程项目”各项环保措施基 (略) 生态环境局对本项目的环评批复要求,不存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九条所列验收不合格的情形,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 |||
验收报告 |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