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芦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解读

各乡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

《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十八届县人民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芦山县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31日



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

芦山县人民政府

二〇二二年十月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是四川省抢抓“ (略) ”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关键时期;是芦山县全面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西南绿色智慧纺织基地、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成渝地区休闲度假清凉康养目的地的“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的关键五年。

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十四五”。芦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做好本县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和统筹工作,奋力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启动了《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对解决芦山县生态环境突出矛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 录

第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6 -

第一节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及成效·····- 6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15 -

第三节 “十四五”机遇与挑战·······- 17 -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20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20 -

第二节 基本原则······- 21 -

第三节 规划目标······· - 22 -

第三章 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26 -

第一节 坚持创新引领,“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 26 -

第二节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28 -

第三节 优化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1 -

第四节 探索区域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 33 -

第四章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新芦山·····- 36 -

第一节 厚植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强化生态安全格局·····- 36 -

第二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 37 -

第三节 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 ······- 38 -

第四节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 ······- 41 -

第五节 加强安全利用,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 - 45 -

第六节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确保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48 -

第七节 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50 -

第五章 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提升 ·····- 52 -

第一节 建立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 - 53 -

第二节 完善生态环境 (略) 络 ·····- 54 -

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队*建设 ·····- 56 -

第四节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57 -

第六章 重点项目 ·····- 59 -

第七章 落实保障措施,推进规划有效落地实施·······- 60 -

第一节组织保障 ·····- 60 -

第二节制度保障·····- 60 -

第三节资金保障······- 61 -

第四节 技术保障 ·····- 62 -

附表 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 63 -


第一节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及成效

“十三五”期间,芦山县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美丽芦山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制度不断完善,环境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台阶,为“十四五”芦山县全面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西南绿色智慧纺织基地、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成渝地区休闲度假清凉康养目的地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十三五”期间,芦山县深入学生态文明思想,聚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开创新局面。全县空气、水环境质量和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全域创成“四川生态气候标志”,获评全省首个“四川生态气候康养县”。荣获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建成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获评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小镇。秸秆禁烧、文明祭祀、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成为居民生活新风尚。

空气环境质量分析:截至2020年底,芦山县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首要污染物为臭氧(O3)。2020年度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监测点位:芦山县林业局子站)有效监测天数为366天,其中,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的有214天,占总有效监测天数的58.8%;二级的有125天,占34.3%;超过二级的有25天,占6.8%。县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7.0μg/m3、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9.8μ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30.1μg/m3、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20.8μg/m3、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0.8mg/m3、臭氧年平均浓度为134.6μg/m3,所监测项目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地表水水质分析:2020年度芦山县县域地表水出境断面(青衣江多营断面和玉溪河金鸡峡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县域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以II类水质为主,河段整体水质状况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达标率为100%。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2020年度县第一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县龙门水厂(中宝山铜盆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县三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Ⅱ类水质为主,整体水质状况为优,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2020年芦山县大川镇高飞水沟、大川镇皂角湾、太平镇桃子坪沟、宝盛乡中坝村山神头、龙门镇中宝山铜盆沟、龙门镇隆兴村胡家沟、双石镇西川紫云电站下游、双石镇狮子岗、飞仙关镇豆腐石、飞仙关镇新庄村白家沟、飞仙关镇凤凰村黑窑沟大瓦房、飞仙关房基坪、芦阳街道办火炬社区胡家沟八步石十三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及以上标准,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达标率为100%。

声环境质量分析:20 (略) 区域环境噪声50个监测点位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8dB(A),等级二级,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其中全县建成区内声环境质量状况“好”的占50%,“较好”的占34%, “一般”的占16%,无“较差”和“差”声环境质量点位。城市功能区声环境噪声等效声级为51.3dB(A),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均符合相应适用标准。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1.3dB(A),等级为一级,声环境质量状况“好”,各路段等效声级“好”的占100%。

二、高标准践 (略) 子,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是芦山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全县上下坚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灾区振兴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践 (略) 子,牢记总书记“继续发力,更好发展”的殷切嘱托,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重建目标, (略) 委“1485”总 (略) ,在坚决打赢重建“硬仗”的同时借势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欠账”,集中力量决战决胜重建脱贫“双攻坚”,推动县委“三个三”发展定位落地落实,积极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加快建设灾区绿色发展振兴示范县,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进步。特色产业彰显新优势。全县包覆纱总量规模达*锭,占中国西南地区1/3,“西南纺织在芦山”品牌初步打响;西南首个“绿色智慧纺纱园”初步建成,纺织产业跻身世界舞台。建成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和国内首个GMP连续化青黛生产基地、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亩;全国34个发酵类中药饮片准字号,芦山独占6个。建成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汉代风韵根雕艺术街,“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两大“IP”彰显魅力;获评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县,成功创建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猴山飞瀑景区开放运营;两届纺织产业发展大会、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环茶马古 (略) 自行车赛等大型节会赛事引爆旅游消费,2020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较2015年实现大幅增长。以纺织、中药材、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3+N”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绿而美、绿变金” (略) 。城乡面貌展现新气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略) 和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全域建成幸福美丽新村。汉姜古城、根雕艺术城等新建地标建筑融入县城肌理,一批文旅特色小镇成为城乡靓丽风景,体育公园、滨河绿廊、禾茂田园成为群众健身休闲好去处。新能源公交投运,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农村客运有效衔接,紧跟“碳中和、碳达峰”发展模式与理念。乡村振兴呈现新成效。建成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一批农业品牌,中药材、茶叶2个“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带”助农增收;新建高标准农田6100亩,总量达7.*亩;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8个,培育有机(绿色)农产品13个、省级家庭农场16个、 省级示范合作社18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6家。制定推广全国首个“六有十二项”农村厕所革命地方改造标准,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8%,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污水有效处理率达61.5%。

三、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完成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实施结构调整减排行动。“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能源、交通为重点推进结构减排,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依法推动高污染产能退出,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以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推进了“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继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等。 (略) 交通结构调整,积极 (略) 现代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公共交通建设工程。实施管理减排行动。芦山县更新完善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项目清单,并督促县 (略) 、芦山县永 (略) 、四川芦 (略) 、芦山县 (略) 和芦 (略) 等9家重点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一厂一策”方案和公示牌;开展综合整治89家“散乱污”企业,包括关停取缔类53户,整改提升类36户,完成率100%。全面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工作。芦山县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工业企业锅炉“煤改电”、“煤改气”工作,县城建成区全面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共淘汰燃煤(油、柴)锅炉9台,完成煤改气3台,煤改电3台。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双层罐改造任务。芦山县交通、龙门镇、大川春军、太平卫国义、沫东、中石油(芦山沫东、安达、汉碑、姜城)等9个加油站进行改造,全部安装了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按要求将原单层地埋罐改造为双层油罐。实施工程治理减排其他行动。“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实施空气质量持续稳定“一号工程”。贯彻落实《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18—2020年)》及《 (略)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制定并落实《芦山县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VOCs综合治理;开展了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管理工作; (略) 扬尘控制;机动车尾气及生活油烟治理;秸秆禁烧和文明祭祀等等工作。

四、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全面落实河长制。成立了芦山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职责以及县级河(湖)长名录,建立健全河长制相关制度,编制完成各条河流(水库、渠道)“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推进我县河湖保护和水环境持续改善。实施了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完成了县城一、三水厂、龙门水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 (略) 及标识标牌建设,完成了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调整划定,并通过省政府批复。开展水源地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力度,已累计整治河道排污口19个,养殖场119家(其中规模化以上24家,养殖专业户30家,养殖散户65家)。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共清理、界定“散乱污”企业89家,其中关闭淘汰53家,整改提升36家,搬迁入园1家,并根据每一个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企一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企业所在乡镇, (略) 格化监管职责,加强环保违规企业日常巡查监管,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依托第三方在线运维机构进行县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的运行和管理,日常强化值班值守,规范运行记录,确保污水处理后,一期达到国家一级B标,二期达到一级A标后排入芦山河;加 (略) 建设,推进芦山县产业集中区西 (略) 建设项目,新 (略) 15km,将产业集中区西 (略) 与县 (略) 接通,通过县污水处理厂统一集中处理;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芦山县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年产生污泥约430吨,脱水后,交环卫所,运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加强河道管理。“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全面实施河长制,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河长巡查制度和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等机制,对全县各乡镇河长制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导,现场查阅工作推进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有力推进了河长制的实施。全力推进砂石企业关闭淘汰工作,对采砂许可证到期的2家砂石企业全面实施强制断电,并完成了生产设备的拆除。强化巡查和处罚力度,对9起违法采砂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全面清除河道内违章建筑和生活垃圾。加强对江河水面及两侧河滩地的违章建筑和生活垃圾清理,对河道沿线卫生死角进行整治,以水电站、拦河水闸、水坝、涉河桥梁等为重点,全面清理水面漂浮物和白色垃圾。实施良好水体保护行动。“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加强湖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达标水质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水环境管理,保护青衣江重点生态功能水体。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对石化存贮销售企业和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等力度。

五、净土保卫战工作持续推进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十三五”期间芦山县相关部门按照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略) (州)农用地安全利用等目标任务和四川省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函》(川农函〔2020〕128号)文件要求,完成了省上下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十三五”期间芦山县相关部门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全面排查,应纳尽纳,最终收集上报17家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并已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确认工作。源头预防。“十三五”期间芦山县相关部门对涉重金属行业污染企业、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等进行了环境违法行为排查,未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在水稻、玉米、果树、茶叶、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上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构建“多规合一”管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建立芦山县统一规范的空间规划编制机制,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以主体功能区划为统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推动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积极探索符合芦山县实际情况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四规合一”,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质量底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发展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依法依规严格管控。

七、环境安全全力保障

“十三五”期间芦山县通过不断完善生态 (略) 络,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科学高效的检测体系,对县域大气、水、土壤、噪声等要素进行环境实时检测、定期检测、不定期检测。持续推进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向自然保护区、农村地区延伸;地表水监测点位实现重点流域全覆盖,满足评价和考核要求, (略) 生态环境局开展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点位逐渐延伸到全县各乡镇;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在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工矿企业及周边设置土壤环境风险监测点位以及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确保县域环境安全得到充足保障。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一、季节性空气污染及中心城区臭氧污染防控攻坚任务艰巨

随着芦山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源、移动源、城镇面源污染急剧增加,给芦山县空气环境污染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及应急响应。一是受夏季持续高温强辐射天气影响,四川盆地*续出现臭氧区域污染,芦山县臭氧浓度易超出优良指标范畴,目前臭氧防控还缺乏相对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改善效果不明显;二是受冬春季节污染天气影响,周边地区颗粒物入境造成芦山县颗粒物浓度急剧上升。

二、环境基础能力保障仍显不足

随着芦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然非常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尚需完善,尤其是农村地区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环境管理相对滞后,散户污水直排、垃圾散漏现象依然存在。需围绕群众最关心实际问题,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尽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

三、环境监管和风险管控能力依然薄弱

对照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要求,芦山县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监测站在职人员较少,专业技术水平受限,同时实验室条件简陋,仪器设备落后,环境监测工作存在死角和盲区;乡镇专(监)职环保机构还不完善,技术人员缺乏,与繁重的环境管理任务不相适应,导致环境监管难以做到全覆盖;环境执法队*人员不足、环保职能分散交叉等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的多样性、复杂性、紧迫性与芦山县财力不相匹配,财力保障难以全面、及时到位,进一步限制了环境监管能力的建设。

四、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挑战

芦山县自然资源本底优势明显,但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尚未建立芦山县特色生态价值转换模式,良好生态本底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西南纺织在芦山”、“绿色智慧纺纱园”、“中药饮片准字号”、“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生态气候康养县”等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走出了一条“绿而美、绿变金”的芦山县新 (略) 依旧艰难和漫长,新型绿色发展产业尚未形成主要经济支撑。


第三节 “十四五”机遇与挑战

一、生态文明国家方略引航定向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略) ,建设美丽中国。芦山县积极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芦山县“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念。

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牢固树立、深入践行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指导思想,将为芦山县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提供科学的方法,持续助力芦山县“十四五”期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三、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注入强劲动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作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支持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在西部地区打造若干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举措,赋予了四川省在国家开放战略格局中的枢纽重要地位。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 (略) 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提出了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实际,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重大部署。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在为“生态芦山、秀美新芦山”建设带来重大政策机遇的同时,也将对芦山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入强劲的动力。

四、成渝经济圈区域发展战 (略) 径

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略) 群发展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 (略) 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 (略) 群;2030年, (略) 群完成 (略) 群 (略) 群的历史性跨越。在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基础上,为深入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决策部署。芦山县作为西部区域之一,“十四五”时期,芦山县要紧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驶入“快车道”,将为芦山县加强县域中心城区功能, (略) 参与产业协作,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高效聚集提供战略契机,同时,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战略和指导,为芦山县“十四五”期间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略) 径。

五、深化改革与监管制度完善将释放法制红利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建设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基调,这些都为芦山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撑,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也将更加统一,为芦山县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公众环保意识日渐觉醒有利于生态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坚持走群策群力、群防群 (略) 线,开展常态化的环境教育、社会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日渐觉醒,生态文明观念意识逐步普及,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七、特色绿色产业彰显新优势新的机遇

芦山县创建的“西南纺织在芦山”品牌初步打响;西南首个“绿色智慧纺纱园”初步建成,纺织产业跻身世界舞台。建成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和国内首个GMP连续化青黛生产基地、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亩;全国34个发酵类中药饮片准字号,芦山独占6个。建成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汉代风韵根雕艺术街,“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两大“IP”彰显魅力;获评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县,成功创建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猴山飞瀑景区开放运营;两届纺织产业发展大会、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全国中老年人气排球公开赛、环茶马古 (略) 自行车赛等大型节会赛事引爆旅游消费。以纺织、中药材、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3+N”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为芦山县走出了一条“绿而美、绿变金” (略) 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重要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紧紧围绕“生态芦山”、“秀美新芦山”、“纺织新城·魅力芦山”的发展战略,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标和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稳气降碳强生态,保水固土防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芦山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引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促进作用,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技手段,精细管理、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提高环境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用法律武器治理污染,以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稳中求进、重点突破。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扎实有序推进,巩固提升已有工作成果,在“十四五”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带动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推进。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第三节 规划目标

到2025年,立足芦山独特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和区位条件,充分发挥中国天然氧吧、全省首个“生态气候康养县”、全域“四川生态气候标志”、全域幸福美丽新村等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康养和文旅产业,构建全域联动大康养旅游格局,打造面向成渝地区的重要气候旅游目的地。芦山县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建成成渝地区绿美生态高地、成渝地区高品质集避暑、康养、研学、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全域全时全龄“四季康养旅游”康养宜居地。2035年,芦山县全面建成系统稳定、功能强劲的生态系统,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绿色协调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广泛推行,全民生态自觉逐步提升,打造成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先行示范区,形成生态经济新高地。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中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态安全得到有效维护,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有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本满足公众需求,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芦山,擦亮芦山“生态气候康养县”名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稳中求升,水生态持续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季节性大气污染与臭氧治理工作协同推进,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助力“生态芦山”建设,奋力构建芦山生态新格局。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企业自治实现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表1 芦山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现状及规划值

指标

2020年

2025年

五年累计

指标属性

(一)环境治理

(1)细颗粒物(PM2.5) 年均浓度( μg/m3)

20.8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3.2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3)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比率(%)

0

基本消除

-

约束性

(4)国省考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100

-

约束性

(5)地表水质量劣V类水体比例(%)

0

0

-

约束性

(6)城市黑臭水体比例(%)

0

0

-

约束性

(7)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

-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8)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

50

75

-

预期性

(9)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100

100

-

预期性

(10)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略) 下达目标

(略)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1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约束性

(12)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约束性

(13)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约束性

(二)应对气候变化

(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略)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略)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略) 下达目标

-

预期性

(三)环境风险防控

(1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略) 下达目标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18)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略) 下达目标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四)生态保护

(19)生态质量指数(EQI )

90.5

-

-

预期性

(20)森林覆盖率(%)

76.8

-

-

约束性

(21)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约束性


第三章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第一节 坚持创新引领,“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

以“十四五”时期芦山县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定位:创建“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西南绿色智慧纺织基地、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成渝地区休闲度假清凉康养目的地。全县上下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深入实施追赶跨越、绿色崛起“1442”总体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县域经济新格局,全力做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 文旅兴县、城乡共荣”四篇文章,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传奇古姜城·魅力新芦山”。

一、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巩固和加强 (略) (略) 、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天府旅游名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等创建成果。对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编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从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加快建设,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质量、节能减排、排污许可证核发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防止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 (略) 建设,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二、着力推进建设西南绿色智慧纺织基地

加快布局设计、制衣、设备维修等上下游补链板块,着力破解短纤入园瓶颈,积极培育新型再生纤维、高性能纤维等新材料产业。 (略) 内县(区)开展补链项目合作,对外全面招大引强,借力成渝地区和全国各地资源,推动纺织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建设百亿级现代绿色智慧纺织产业集群。做大纺纱业,做强织布加工,拓展再生纤维产业链条,发展成衣加工突出现代绿色新型纺织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经纬·芦山绿色智慧纺纱园建设,支持湘邻纺织、嘉茂纺织、华美包纱等龙头企业数字化发展,打造一批智慧车间、智慧工厂,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现代绿色智慧纺织基地。

三、全力培育建设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

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储能装备产 (略) 场机遇,培育和发展碳基、硅基、锡基、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合金类以及纳米级锂电池负极新材料产业,打造高容量储能电池材料及防护材料产业洼地。坚持需求牵引和战略导向,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体系。按照“专精特新”建设现有新材料产业,推动形成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四、加快推进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积极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打造,以中药材种植、果茶种植、特色养殖、适时现代种业等产业发展为抓手,加快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装备业、积极发展烘干冷链物流业,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培育成渝地区休闲度假清凉康养目的地

充分利用芦山“中国天然氧吧”“四川生态气候康养县”“四川生态气候标志”等品牌效应,有序将全县天然“清凉”资源转化成“火热”的康养产业资本。围绕灵鹫山、龙门溶洞、围塔漏斗、大川河等清凉康养景区深度开发,打造“向森林去·往芦山行”清凉康养品牌,让“成渝打拼·芦山养生”成为一种休闲生活新时尚。把清凉康养产业培育成芦山最具品质、最富特色的优质业态。


第二节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以实施“产城一体”行动,构筑高质量绿色发展振兴现代版图为统揽性目标,优化县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突出地理空间差异、产业分布特征、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等协同推进,优化县域空间布局,构建“生态芦山”、“秀美新芦山”、“纺织新城·魅力芦山”县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推进以县城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 (略) 规划、建设、管理,推动人口、产业、功能“三聚焦”,促进县域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向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有序转移、集聚,实现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

一、优化“三区联动”县域发展格局

中心城区以芦阳街道为重点、思延镇为支撑,擦亮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特色名片,深度挖掘开发汉姜古城、灵鹫仙山等特色文旅资源,打造以现代绿色智慧纺织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支撑的产城一体核心引领区。北部山区以大川镇、太平镇、宝盛乡、双石镇为重点,深度盘活大川河景区、射箭坪云海、拐子沱景区、围塔漏斗等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以四季休闲康养旅游产业为主导,生态农业、林下种养、药旅融合等为支撑的生态优势转化发展示范区。南部坝区以龙门镇、思延镇、飞仙关镇、中心城区思延镇为重点,依托龙门古镇4A级景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川西药谷·禾茂田园等载体,打造以中药材种植加工、绿色食品加工、药旅融合为主导,规模农业、观光农业、数字农业等为支撑的药旅农旅深度融合样板区。支持各乡镇(街道)按照目标定位,突出特色化、差异化、互补性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实力。

二、打造 (略)

(略) 文化,盘活汉姜古城、根雕艺术城、历史文 (略) 文旅资源,做亮“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两大“IP”,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略) 经济,统筹城区绿地公园、滨河廊道、吾善康养等休闲养生资源,打造城区“1小时步行养生圈”;发挥川西药谷·禾茂田园、思延马蓝种植基地、龙门果蔬采摘园、龙门古镇4A级景区等毗邻城区优势,打造“0.5小时健康产业生态圈”,构建以健康为标识、三产融合、产城互 (略) 经济发展体系。统筹芦阳汉韵姜城、思延纺织新城“两城双修”, (略) 治理提升行动,加强县城区新城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 (略) 综合服务承载力,增强县城聚集功能、支撑功能、服务功能, (略) 吸引力和美誉度,打造古今交融、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 (略) 。

三、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推进以人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构建以县城区为引领、特色镇为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 (略) 功能分区, (略) 产业支撑。加快推进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逐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市政公用、安全防御等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镇辐射带动力。抢抓2025年四川将培育创建200个左右“省级百强中心镇”机遇,促进中心镇改革发展,推动有条件的乡镇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县域副中心。逐步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第三节 优化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坚持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坚持培育壮大新兴支柱性主导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双轮驱动”工业体系、“7+3”现代农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业体系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双轮驱动”现代工业体系

坚持提升存量与优化增量并重、挖掘培育与转型升级并举,构建百亿级现代绿色智慧纺织产业、百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中药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精制茶、绿色食品、生物制药、新型材料为支撑的“2+6”工业体系。聚焦打造纺织全产业链。发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包覆纱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规模有序扩张,推动质量大提升,建成百亿产值、万人就业、资源节约、管理智能、社会贡献突出的绿色纺织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顺应时代需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全力推动芦山建设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优化“集约+集聚”产业空间布局,打造技术研发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完善的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中药材精深加工业。构建集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包装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建设成渝地区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高端有机蔬菜加工,依托宝合农业、淮南堂食品、康丰源农业等企业,发展脱水、干制、冷藏、冷冻、腌制等高端有机蔬菜加工。深度发展精制茶加工业。发挥高山生态茶优势,大力发展精制茶加工。依托迅康药业、大彤农业等优势企业,突出布局绿茶、红茶、黑茶等有机茶饮。依托雪瑞安藏茶、锦鸿茶业,积极引入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开发茶多酚、茶色素、茶皂素、咖啡碱、多脂糖,推动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发展数字化中药饮片,推动中药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发展。培育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引入国内先进的配方颗粒生产技术,推进中药工业智能制造。依托生物优势企业,扩大血浆、血球蛋白粉等生产规模。依托农业企业,开展从香菇、茯苓、人参、黄芪、黄精等提取真菌多糖、药用植物多糖的功能、工艺、效能、安全性、合规性研究,研究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开拓国内外天然 (略) 场。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大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的开发、应用力度,推动纺织新材料向绿色健康、生态环保方向发展。积极布局新型纺织纤维材料,适度发展其他新型材料。

二、布局发展现代农业体系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果、药、茶、猪、鸡、鸭、鱼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三、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体系

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加快发展文体旅游、康养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四大优势服务业,积极培育特色餐饮、商业贸易、地产服务、科技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六大基础性和新兴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四节 探索区域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

一、温室 (略) 径

推动重点领域碳减排。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构建工业企业多元协同发展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建筑行业,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行绿色施工,积极稳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建材,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减少化石能源温室气体排放。落实节能减煤,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重点片区建设项目申请的前提条件,禁止新增高耗煤项目,逐步建立煤炭全过程管理和清洁利用体系,加强煤炭运输、存储、加工、燃烧、排放等各个环节的清洁管理,确保所有燃煤设施排放均达到排放标准。 (略) 生活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城乡建设低排放发展,统筹生态建设、污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融合理念全面融入城乡规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加强以温室气体低排放为特征的煤、气、电、热等能源供应设施、给排水设施、生活污水和垃 (略) 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建设低排放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注重建设集约高效的交通运输组织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优化客运组织管理,构建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和交通数据统计体系,进一步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排放处置。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持续降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倡导绿色低碳化生活方式。普及低碳消费理念,倡导低碳出行,鼓励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碳普惠机制,促进低碳消费、低碳出行等低碳生活行为;推行绿色消费,出台快递业、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执行标准,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争取到2025年,公众参与碳普惠机制人数比例达到30%。

二、温室气体控排模式

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启动碳峰值管理和碳中和发展研究,制定碳排放率先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达峰目标、路线图和实施方案,确保2030年实现碳达峰。开展低碳排放试点示范。建设低碳先锋县,率先在芦山县环境敏感区域选择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的区域,开展零碳排放示范; (略) 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碳交易、 (略) ,加快芦山县低碳生态创新园区建设。开展碳排放本地化影响和风险的排查。通过对芦山县内碳排放源进行全面排查,摸排查清芦山县内碳排大户,制定芦山县产业体系碳排清单,有序推进碳排放因子本地化;发改、经信、统计等部门研究提出本 (略) 和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全面开展区域内不同行业二氧化碳梯度达峰研究。制定产业体系节能减排措施。基于四川芦山经济开发区,大力构建绿色创新高效的产业生态圈,厚植山水田园生态本底,实施重点单位“百千万”行动,着力培育芦山县绿色低碳产业。

专栏1 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重点任务

1.芦山县污水处理 (略) 恢复重建(经开区程家坝项目)。本项目是为解决经开区园区内部的企业排污问题,其主要内容包 (略) 建设、检查井和提升泵、东西 (略) (略) 疏通,以及新建一座日处理量25吨/天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新 (略) 1740.40m,配套检查井30座;东西 (略) (略) 疏通;提升泵3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25吨/天)一座 (略) 840米; (略) 相关的辅助设施。

2.芦山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

3.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编制芦山县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4.芦山县龙门溶洞景区提升项目。按5A级景区标准,一期对龙门溶洞进行整体提升, (略) 、游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及绿化进行改造提升,依托洞内空间层次,通过光影场景塑造、3D等技术手段,打造具有互动主题体验的沉浸式研学游览景观节点,开发地质课程、新建龙门溶洞标识标牌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充分开发溶洞地下暗河、乌木展示、石钟乳集群等未开发景观节点。二期提升龙门、围塔景区基础设施,完 (略) 等配套设施,争创5A级旅游景区。

5.“禾茂田园· (略) ”项目。新建禾茂 (略) 等小型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村落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基础设施;新建村域农旅文融合发展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

6.芦山县特色农业种养体验农旅融合项目。在玉溪河建设河道漂流项目、开发37军部旧址等红色旅游基地、龙门场镇建设特色体验式田园农旅融合项目。

7.古城红军村旅游项目。对红三十军军部进行布展,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对周边闲置房屋进行红色名人打造,辅以青龙场大捷、太平场、宝盛场、大川场战斗进行布展。

8.川藏首关·大美飞仙项目。依托“ (略) ”建设, (略) 修停车场、休闲亭、生态旅游厕所、360° (略) 、芦山县飞仙关地标,打造茶马古道·川藏第一关交通生态博物馆,植入山顶休闲、品茗、喝咖啡等业态,融入灾后重建精神长廊、两路、蜀道文化( (略) 、国道318)、茶马文化、汉文化、根雕文化、芦山“十大故事”、飞仙关传说、第一桥红色文化、二郎神传说。

9.大川猴山飞瀑旅游项目。建设景区范围内游客服务中心,水上运动休闲带、森林户外运动区、猕猴观赏区、 (略) 休闲区、茶园康养区等景点及相关配套设施。

10.芦山县思延镇马蓝、青黛种植基地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种植基地观景台、休闲区、种植、制作体验区、茶园康养区等景点及相关配套设施。

11.芦山县双石镇双河村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打造六台山、金龟山、张沟大洞等景点。

12.根雕文化产业园工艺美术博物馆建设项目。装修布展博物馆展厅、纪念品交易区、学术报告厅等约6700平方米及相关设施设备等配套设施。

13.芦山县双石镇千亩马蓝种养循环项目。在双石镇双河村、石凤村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马蓝、套种山桐子、打造农旅融合发展。


第四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新芦山
第一节 厚植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强化生态安全格局

一、严守生态红线,强化空间分区管控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加强生态管理,保障生态基底,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高生态敏感区,划定生态红线。配合开展生态补偿活动。细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建立生态 (略) ,强化生态状况监测。

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厚植绿色发展本底。保持全县空气、水环境质量和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大川)北入口社区。深入推行河湖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青衣江、玉溪河、西川河、飞仙关水库等重点河流湖泊的生态保护治理,持续让水青岸绿、候鸟集聚成为靓丽风景。推行林长制。加强天然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建设,建优省级自然教育基地。持续开展绿化美化工作, (略) 绿地布局,争创 (略) 。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服务保障力度,共筑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屏障。


第二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

健全动物监控体系,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加强灵鹫山-大雪峰省级风景区、四川西岭国家森林公园(芦山片区)等原始森林保护,为野生动物雉鹑、四川鹧鸪、扭角羚、大卫两栖*和植物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良好栖息地,在野生植物生长聚集区制定标识,防止周边居民砍伐,增强对熊猫、雪兔、猕猴、黑熊、大鲵、血雉等动物的繁殖和香果树、润楠、楠木、峨眉含笑等植物生长现状了解度。严格监管引进物种,开展外来有害物种入侵调查,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稳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制定监测方案,开展濒危水生生物和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监 (略) 建设。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固定样地、样线布设和调查;建立野外监测 (略) ,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调度,充分利用野外收集的数据,以满足管理及科研工作的需要。


第三节 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

一、加强良好水体保护,推进流域水体健康管理

保持县域地表水水质良好。对县域内流域、河道等进行清淤疏浚,对河源地区加大水源涵养林加强保护,强化河道生态功能,保持芦山县县域地表水出境断面(青衣江多营断面和玉溪河金鸡峡断面)水质保持在以II类水质为主。建立芦山县本地可视化河湖健康管理档案。全面开展芦山县本地化河湖健康状况调查、水体健康等级评估;结合地理化信息系统,构建河湖健康管理档案,提升河湖健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河湖岸线保有率。明确水域岸线,实施生态护岸,加强对在河道上设障阻碍行洪、擅自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等以及其他侵占河道湖泊、非法采砂、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鱼塘,或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突出问题的监督排查。

二、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芦山县县城及13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明确保护区范围,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源保护区的污染,严禁新建各类污染源。制定管理办法和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水质监测,完善水源地保护的各种软硬件设施,控制区域内污染物排放,保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确保饮用水安全。 (略) 进行升级替换。对不符合标准要求且陈旧老化 (略) 进行升级换代,高标准,严格要求对蓄水池进行管理,避免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三、实施城乡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

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重点实施芦山县乡镇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稳定运行。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落实《芦山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规划方案》,按照整县推进的原则,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或方案。

四、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削减工程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规范禁养区划定,坚持种养结合,养殖场的养殖规模要与周边可供消纳的土地量相匹配,并具备完善的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 (略) 、县颁布实施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落实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内容,切实保护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和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作物病虫预报精准化减量、推进病虫防控绿色化减量、推进病虫统防统治专业化减量、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减量。

五、工业污水污染防治全面发力

严控重点排污企业氮磷排放总量,推动流域水质改善。依托排污许可证核发执行,依次调查县域内重点行业企业信息,督促重点行业企业建立氮磷排放管理台账,摸清行业排放底数。实施园区工业废水达标整治。落实责任,督促指导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化使用和正常稳定运行并达标排放。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提标改造。严格执行《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督促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减少重点行业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导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收利用。

六、实施河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快入河排污口整治。规范排污口管理并制定和落实相关管理措施,组织开展县域水体沿岸排污口排查,加大排污口的整治力度,防止污水直排。加强河道岸线保护。严格查处违法占用或滥用河道、违法采砂及乱堆乱弃、损坏水工程和水域岸线的行为。加强沿河森林保护,打造流域基干防护林带和林水相依风光带,建设长江上游重点流域生态廊道。深入推行河湖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玉溪河、西川河、飞仙关水库等重点河流湖泊生态保护治理,持续让水青岸绿、候鸟聚集成为靓丽风景。

第四节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


一、中心城区臭氧污染防控

实施源头替代。重点对化工、工业涂装(含汽修喷涂)、机械加工、包装印刷、制鞋、木材加工等重点行业实施源头替代。继续大力推进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水性、紫外光固化等低挥发性涂料替代比例、水性胶粘剂替代比例;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高固体分、粉末涂料替代比例;钢结构制造行业高固体分涂料替代比例;包装印刷企业低VOCs含量绿色原辅材料替代比例等;其他重点行业企业积极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削减重点源VOCs排放。对VOCs年排放量大的企业应纳入重点企业名单开展综合整治,制定“一厂一策”,提升企业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加大无组织排放管控力度。加强涉VOCs园区和企业集群整治。完成工业园区涉VOC企业的清单编制,并制定“一园一策”。组织对园区投产企业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实施企业集中整治,结合实际统一整治标准,明确整改时限,改造提升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淘汰退出一批,对整改达标无望的企业依法关停取缔。加强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整治。强化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整治,开展油气回收治理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检查;对发现问题率高、整改不积极的企业开展公开曝光和约谈,推动一批设施老化、治理效果不佳的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等更新治理设施,提升油气回收治理效率;加强重点源NOx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格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开展入企监测和检查,对符合技改政策支持的企业,指导企业开展技改提升。

二、加强颗粒物及扬尘管控

提升冬春季节扬尘精准治理和管控能力。科学增配机械化作业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覆盖面;规范清扫保洁作业程序,综合使用冲、刷、吸、扫等作业方 (略) 清扫保洁质量;加强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绿化带、花坛等地段保洁工作,扩大清扫保洁作业覆盖面。 (略) 扬尘精准治理和管控能力。进一步对芦山县域相关干道进行升级改造,降低扬尘污染。加强秸秆禁烧巡查。积极做好秸秆禁烧的宣传,加大秸秆禁烧巡查的力度,对有可能出现焚烧的隐患地块实施重点管理;发现一起就要处理一起,形成高压态势,对典型案例要及时曝光,起到震慑和教育作用,确保禁烧工作取得实效。

三、大气监测能力建设

挥发性有 (略)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建设 (略) 有助于芦山县强化环境质量以及冬春季节的污染源排放VOCs监测工作,提高环保执法监测能力,督促企业达标排放,提升全县环境质量。

四、深化工业污染治理

加大推进重点污染企业总量减排力度。坚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管控要求,突出抓好芦山县县域内重点工业企业改造工程建设,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控制以四川芦山经济开发区VOCS,NOХ等污染物;推行规划区内能源结构以天然气、电为主,禁止采用燃煤、重油等高污染燃料。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行业规范,严把产业准入关。加快“散乱污”企业整治。进一步通过“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建立发现一起整治一起的长效机制,强化“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对排查出的“散乱污”企业,建立企业名单动态管理系统,结合实际制定整治方案并整改。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全面实行工业污染源清单制管理,对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对问题严重、经整治仍无法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关闭;公布未达标工业污染源名单,对重大问题实施挂牌督办,跟踪整改销号;落实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对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或未按证排污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涉VOCs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加强源头控制;提高涉及VOCs排放行业环保准入门槛,新建涉及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入驻园区,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

五、优化能源结构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科学有序推进水电、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加速推进小锅炉整治和升级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燃煤锅炉实施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 (略) 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六、改善交通运输结构

(略) 交通管理。 (略) 功能和布局规划, (略) 网结构;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建立 (略) ;加快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推进绿色货物运输。 (略) 网建设,推动国省道城镇过境段、城市出入口改造;加强管控措施,限制非新能源货物运输车辆在中心城区通行;发展绿色货运,优化货运结构。加快淘汰老旧车辆。落实四川省运营柴油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加大监管力度,严禁排放不达标车辆跨区域转移;鼓励、引导老旧车等高排放车辆提前报废更新。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交、景区、物流、环卫等领域逐步使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互联互通的共享 (略) 络。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积极争取省、市支持;采用遥感监测、便携式设备等技术手段,加大柴油货车尾气排放监督抽测,重点对货运通道、交通干线、城市建筑工地 (略) 的柴油货车进行抽测;依法查处超标 (略) 行驶违法行为,并追溯相关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违法行为。


第五节 加强安全利用,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开展重点行业持续性隐患排查。持续性对芦山县合丰 (略) 、 (略) 生活垃圾处理厂等企业和重点区域开展综合性的污染隐患排查,对排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隐患形成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建设土壤环境 (略) 络。按照全省统一规划,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工业园区、重点工矿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周边等为重点关注风险区域,建成完善的土壤环境 (略) 络。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整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实现信息上传和共享,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耕地。优先保障基本农田,确保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着力推进安全利用。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区域要按照国家的技术指南,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种植。


第七节 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提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水平

分期分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排查工作,规范养殖场(户),强化畜禽粪污管理,严防严控畜禽污染。

二、完善环保基础设备,强力解决农村污水问题

分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根据芦山县农户人口分布情况,对村镇聚居区、农户分散居住区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分区污水收集处理。推行黑灰分离的农村污水分类治理。将厕所、粪污冲洗的高浓度污水-黑水,采取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等,通过堆肥、三格化粪池、净化沼气池等将黑水转为农用。创新污水治理资金来源途径。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力度;积极申报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严防秸秆焚烧污染大气,提高农村废弃物利用率

拓宽秸秆利用途径,提高资源化利用比重。结合秸秆产地和产量,合理选择秸秆利用方式,提高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建立健全秸秆收运体系,助推秸秆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购买农作物收获机械时,配备秸秆粉碎还田设备;培养秸秆经纪人,打理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供应服务,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强化督查巡查,消除秸秆禁烧的“盲区”和“死角”。强化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联防联控,落实责任,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开展秸秆禁烧督查巡查工作; (略) 格员巡护机制, (略) 格化管理,杜绝秸秆田间或就近焚烧现象发生;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开展秸秆禁烧宣传,营造浓厚的秸秆禁烧氛围,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实效。

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村落提升改造行动。在全县范围内,以行政村为单位,实施乡村振兴,整体推进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建设。强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广泛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建设,增加收集点和收运车辆,推动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和提标升级,确保收储运系统运行正常。扩大美丽乡村示范,分类打造示范精品。结合全县乡村产业发展和三条产业环线的布局,选择一批产业兴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村落,建设芦山县“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全县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建设工作做好示范作用。

专栏2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新芦山重点任务

1.大川镇和平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调整划定大川镇和平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洪灾损毁 (略) 和标识标牌进行修复;

2.芦山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针对农村相对集中聚居区的农户,采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或人工湿地、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工艺或其他因地制宜灵活方式进行污水治理。

3.芦山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在芦山县龙门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集中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1座,配 (略) ;在芦山县飞仙关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芦山县飞仙关镇新庄村白家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 (略) 边建设净流系统,包括防撞栏、导流槽、事故应急池;在芦山县龙门水厂取水口、芦山县一水厂大岩腔取水口、思延镇房基坪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芦山县三水厂羊圈门取水口各建设1座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购置应急物资。

4.芦山县龙门镇岳溪沟防洪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长2.166km。

5.芦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已建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升级和改造,提升水质,达到安全饮水的目标。

6.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组织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7.龙门镇隆兴村秀美渔村河湖综合治理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对隆兴村秀美渔村进行河湖综合治理,开展河道疏浚和堤防建设2km。

8.四川省玉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芦山县片区)。对玉溪河灌区芦山县片区的芦右分干渠和沫东堰明渠进行渠道整治提升改造,共整治提升改造渠道及渠系建筑物101处,其中渠道39处。


第五章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提升

以改革创新为内生动力,构建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强化环境保护监管,加强生态环保铁军队*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芦山县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节建立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


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芦山县各级党委和政府承担环境治理具体责任,统筹做好监管执法、市场规范、资金安排、宣传教育等工作。细化相关考核指标,提高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的权重,督促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按计划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创新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全面提高党政班子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强化企业环保治理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推动排污企业实行自我申报、自我治理、自我管理、自我监测、自我公开、自我承诺,落实国家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办法。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持续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强化企业环保自律,指导企业建立环保内控制度,推动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并确保正常运行。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与监督机制,将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与银行、证券、投资等部门联动,通过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调动企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倒逼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压紧压实环保督察工作责任,以正向激励为主、反向惩戒为辅,积极引导各部门、镇(街道)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对生态环境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针对群众来信反复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及时整改到位。对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环境质量恶化、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主要党政领导进行约谈,督促落实整改任务措施。

强化社会共建与公众参与。落实生态环境领域政务信息公开,提高群众生态环境工作知晓度与参与度。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 (略) 渠道,鼓励公众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略) 及时掌握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映投诉。强化面向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鼓励社会组织在文化宣教、公众参与、调研实践等方面开展公益活动。


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 (略) 络

进一步完善空气 (略) 络。推进芦山县城区及重点乡镇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进一步健全空气环境质量 (略) 络,强化重点污染源单位的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 (略) 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地表水 (略) 络,实现重点流域监测全覆盖;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的全覆盖,并视情况建设水源地的自动预警监测站,强化水质监测管理;定时监测重点区域地下水水质,有效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噪声监测工作。完善优化背景点和基础点布局,网格化覆盖全县全部土地类型和土壤类型,重点关注芦山县合丰 (略) 、 (略) 生活垃圾处理厂等敏感地区和疑似污染地区,建立芦山县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科学设置噪声监测点位,逐步建立噪声 (略) 络,按时发布声环境质量状况。依托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数智噪声”管理系统。

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机制。在重要生态区借助区块链、大数据、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建设遥感监测体系、完善远程视频监测和地面监测站点,探索构建“天空地一体化” (略) 络,力争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区、重要保护地每年一次监测全覆盖。

加快环境执法的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垂直管理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细化生态环境执法责任清单,明晰监测执法机构职责定位。配备无人机、摄像机、录音等设备,以排污许可证为监管依据,严格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建立环境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和“ (略) +”问题举报机制,推动建立多元共治的环境监管执法模式。

深化简政放权,助力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做好环评管理的服务工作,严格依法依规开展环评审批,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 (略) “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落实环评及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结合环评改革要求,通过承诺制报批、靠前服务,推行环评预审等措施提高审批效率,并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措施强化环评审批服务落地落实;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体系。全 (略) “三线一单”成果,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并结合区域特征污染物排放,建立本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对水体污染物,持续减少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水污染物排放,完善工业园区的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监管体系。强化危险化学品、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大气污染物的监管,持续推进扬尘防治和温室气体监控。对土壤污染物,强化农用地农药减量工作,开展园区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监管。探索实行动态调整的污染物排放管控机制。基于区域环境承载力制定考核指标的排放总量,定期核实排污现状统筹调整排污量,科学推进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减少。

完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开展全县自然资源调查,完善确权登记办法和规则,重点推进大熊猫公园等重要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芦山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清单,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及产权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机制,严格惩罚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队*建设

加强芦山生态环保铁军建设。着眼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环境治理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坚持理论培训与现场执法教学相结合,完善干部业务培训计划,探索提升干部学历办法,加强干部系统内外多岗位交流锻炼, (略) 所、高校的合作,组建环保领域产学研新团队和环境治理智库。

(略) 场化第三方管理体系。 (略) 场化多元投融资体系,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出台第三方环保机构服务规范,规范环评、环境监测 (略) 场秩序,积极推行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第三方管理机制,实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托管、环保管家、环境顾问等新模式、新业态。建立健全环境服务从业机构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固废、污水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

(略) 群协同治理机制。 (略) 间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机制,推 (略) 生态环境政策统一,实施信用评价结果互认、失信企业联合惩戒、监测管理数据共享机制,助推雅安域内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统筹协调机制。

第四节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建立本地化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环境监测等信息,建立芦山县环境风险筛查库,开展水、大气、土壤、生态、地下水、饮用水源、固体废物、辐射等环境风险水平排查。制定风险分级分类明确、点面结合的区域风险地图及风险源清单,以明确重点治理对象为目标,制定以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风险行业清单、风险敏感区域清单为基础的“一图一清单”风险管理档案。

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区域联动应急管理体制。构建“各级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省级经开区-重点企业-风险单元”以及“饮用水源地-取供水单位”三个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强化提升环境风险应急水平。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完善应急资源储备,包括配备应急监测设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重点完善工业园区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协同推进区域重 (略) 建设,压实环境 (略) 络职责。

加强环境风险信息公开,建立风险沟通机制。环境主管部门与其他协作部门应当遵循全面、客观、便民的原则,及时公开风险评估结果、风险调查结果、风险监测信息、重要安全事故处置信息等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风险信息;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积极在信息公开制度上保持步伐一致,减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流于形式化的情况,丰富环境公开信息的种类同时将环境信息内容具体化,特别是一些公众特别关心的排污关键数据等。

专栏3 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提升重点项目

1.芦山县微型空气站建设项目。建设空气微站和小型标准站。

2.芦山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拟对全县急需进行治理的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3.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2025年底前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第六章 重点项目

本次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项目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4个大类,共计20个项目。总投资约为*.*元。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信息详见下表:

芦山县“十四五”重点工程类型及投资表

工程类别

项目类别

项目数量

项目投资(万元)

大气污染防治

监管能力建设

1

130.00

合计

1

130.00

土壤污染防治

空间规划

1

640.00

合计

1

640.00

水污染防治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2

*.00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2

3250.00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2

*.00

合计

6

*.00

自然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与修复

5

5700.00

生态产品打造

1

1800.00

环境生态工程打造

6

*.00

合计

12

*.00

总计

20

*.00

第七章落实保障措施,推进规划有效落地实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芦山县“十四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由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芦山县党委、政府以及各街道办等各级管理部门是规划实施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承担者;生态环境局对规划实施行使监督检查和进行各种组织、沟通、协调和服务;各种企事业单位是规划的具体执行者。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做好相关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生态环保人才战略,提升人才质量,深化改革创新,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能吃苦、能奉献的芦山县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


第二节 制度保障

完善规划实施相关制度体系建设。根据实际制定芦山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近期和远期的阶段工作计划,详细部署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把每项指标和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优先立项,优先保证用地,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建立异地环境补偿制度。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依法征收和管理,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方向发展。。建立高效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强化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依法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现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要求、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并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第三节 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把“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按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保证逐年有所增长。。 (略) 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进行设备融资、发行企 (略) 融资,允许经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的企业以特许经营权、林地、矿山使用权等作抵押进行贷款,同时积极鼓励外商参与有关项目的合资合作,积极争取中央、四川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相关财政专项资金,例如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等相关专项资金。


第四节 技术保障

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产业项目和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适用技术,予以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强生态环境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定期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检测评估报告。。大力支持芦山县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开发和研制,鼓励绿色食品、绿色工业产品的开发生产,发展技术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产业和产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的示范,加速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附表

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点

建设年限

建设内容

投资

概算/万元

责任单位

1

大川镇和平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

新建/扩建

大川镇

2022

1.调整划定大川镇和平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对洪灾损毁 (略) 和标识标牌进行修复。

40.00

(略) 芦山生态环境局

2

芦山县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新建

芦山县

2022-2025

实施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工程,建雨污分离设施*m;集粪池*m3;沼气集中供气工程*m3;田 (略) *m,田间提灌工程20处;购置病虫害自动测报系统40套;粪污转运车辆20辆;生物农药推广9000亩,购买畜禽养殖粪污收集转运、测土配方施肥、农膜及农药包装回收等服务。

*.00

农业农村局

3

芦山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

新建

龙门镇、飞仙关镇、芦阳街道

2020-2024

1.在芦山县龙门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集中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1座,配 (略) ;

2.在芦山县飞仙关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芦山县飞仙关镇新庄村白家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 (略) 边建设净流系统,包括防撞栏、导流槽、事故应急池;

1.在芦山县龙门水厂取水口、芦山县一水厂大岩腔取水口、思延镇房基坪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芦山县三水厂羊圈门取水口各建设1座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2.购置应急物资。

2750.00

(略) 芦山生态环境局

4

芦山县微型空气站建设项目

新建

飞仙关镇、思延镇、芦阳街道

2020-2025

空气微站和小型标准站。

130.00

(略) 芦山生态环境局

5

芦山县污水处理 (略) 恢复重建(经开区程家坝项目)

新建

经开区东区、飞仙片区

2022-2023

本项目是为解决经开区园区内部的企业排污问题,其主要内容包 (略) 建设、检查井和提升泵、东西 (略) (略) 疏通,以及新建一座日处理量25吨/天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新 (略) 1740.40m,配套检查井30座;东西 (略) (略) 疏通;提升泵3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25吨/天)一座 (略) 840米; (略) 相关的辅助设施。

400.00

经开区

6

芦山县龙门镇岳溪河防洪治理工程

新建

龙门镇

2022-2023

综合治理河长2.166km。

2000.00

水利局

7

芦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

新建

思延镇

2022-2023

对已建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升级和改造,提升水质,达到安全饮水的目标。

*.00

水利局

8

芦山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新建

芦山县

2022-2023

新建高标准农田6000亩,包括高效节水灌溉800亩。

1800.00

农业农村局

9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新建

芦山县

2021-2023

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编制芦山县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640.00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0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新建

芦山县

2021-2023

组织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200.00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1

芦山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新建

芦山县

2022-2023

拟对全县急需进行治理的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3000.00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2

芦山县龙门溶洞景区提升项目

改扩建

龙门镇

2022-2025

一期对龙门溶洞进行整体提升,综合提升洞外接待能力,依托洞内空间层次,打造具有互动主题体验的沉浸式研学游览景观节点,开发地质课程、新建龙门溶洞标识标牌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充分开发溶洞未开发景观节点。二期提升龙门、围塔景区基础设施,完 (略) 等配套设施,争创5A级旅游景区。

6000.00

文体旅局

13

“禾茂田园· (略) ”项目

改扩建

飞仙关镇

2022-2025

新建禾茂 (略) 等小型公共服务设施和村域农旅文融合发展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新建禾茂新村干坝 (略) ,改造村 (略) ,配套亮化、绿化、防护栏等。新建禾茂新村游乐场配置游乐设施。新建民宿精品区、儿童乐园、亲子动物园等。

5000.00

飞仙关镇

14

古城红军村旅游项目

新建/改扩建

龙门镇

2020-2023

对红三十军军部进行布展,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对周边闲置房屋进行红色名人打造,辅以青龙场大捷、太平场、宝盛场、大川场战斗进行布展;对外围和龙马广场进行氛围打造,建党旗雕塑、宣誓墙等,后期打造为各级党员干部开展党组织活动的热门场所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1700.00

文体旅局

15

飞仙至龙门旅游节点提升项目

新建

飞仙关镇

2022-2025

新建狮子山地理标识、 (略) ,青羌水寨生态停车场等,修复提升飞仙关4A级旅游景区绿化、道路等,推动飞仙关景区与飞仙关南北场镇深度融合发展。对龙门游客接待中心、震中广场等进行改造。

8500.00

文体旅局(飞仙关镇)

16

芦山县思延镇马蓝、青黛种植基地文旅融合项目

改扩建

芦山县思延镇

2021-2025

建设种植基地观景台、休闲区、种植、制作体验区、茶园康养区、粮经复合园等景点及相关配套设施。

8000.00

文体旅局、思延镇人民政府

17

芦山县双石镇千亩马蓝种养循环项目

新建

双石镇

2022

在双石镇双河村、石凤村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马蓝、套种山桐子、打造农旅融合发展

200.00

文体旅局

18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

新建

芦山县

2021-2025

2025年底前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100.00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芦山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统计局

19

龙门镇隆兴村秀美渔村河湖综合治理项目

新建

龙门镇

2021-2022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对隆兴村秀美渔村进行河湖综合治理,开展河道疏浚和堤防建设2km。

1500.00

水利局

20

四川省玉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芦山县片区)

新建

玉溪河

2022-2023

对玉溪河灌区芦山县片区的芦右分干渠和沫东堰明渠进行渠道整治提升改造,共整治提升改造渠道及渠系建筑物101处,其中渠道39处,渠系建筑物62处。

1750.00

水利局


《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解读

各乡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

《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十八届县人民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芦山县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31日



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

芦山县人民政府

二〇二二年十月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是四川省抢抓“ (略) ”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关键时期;是芦山县全面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西南绿色智慧纺织基地、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成渝地区休闲度假清凉康养目的地的“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的关键五年。

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十四五”。芦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做好本县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和统筹工作,奋力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启动了《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对解决芦山县生态环境突出矛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 录

第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6 -

第一节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及成效·····- 6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15 -

第三节 “十四五”机遇与挑战·······- 17 -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20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20 -

第二节 基本原则······- 21 -

第三节 规划目标······· - 22 -

第三章 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26 -

第一节 坚持创新引领,“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 26 -

第二节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28 -

第三节 优化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1 -

第四节 探索区域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 33 -

第四章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新芦山·····- 36 -

第一节 厚植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强化生态安全格局·····- 36 -

第二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 37 -

第三节 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 ······- 38 -

第四节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 ······- 41 -

第五节 加强安全利用,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 - 45 -

第六节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确保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48 -

第七节 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50 -

第五章 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提升 ·····- 52 -

第一节 建立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 - 53 -

第二节 完善生态环境 (略) 络 ·····- 54 -

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队*建设 ·····- 56 -

第四节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57 -

第六章 重点项目 ·····- 59 -

第七章 落实保障措施,推进规划有效落地实施·······- 60 -

第一节组织保障 ·····- 60 -

第二节制度保障·····- 60 -

第三节资金保障······- 61 -

第四节 技术保障 ·····- 62 -

附表 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 63 -


第一节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及成效

“十三五”期间,芦山县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美丽芦山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制度不断完善,环境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台阶,为“十四五”芦山县全面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西南绿色智慧纺织基地、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成渝地区休闲度假清凉康养目的地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十三五”期间,芦山县深入学生态文明思想,聚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开创新局面。全县空气、水环境质量和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全域创成“四川生态气候标志”,获评全省首个“四川生态气候康养县”。荣获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建成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获评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小镇。秸秆禁烧、文明祭祀、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成为居民生活新风尚。

空气环境质量分析:截至2020年底,芦山县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首要污染物为臭氧(O3)。2020年度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监测点位:芦山县林业局子站)有效监测天数为366天,其中,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的有214天,占总有效监测天数的58.8%;二级的有125天,占34.3%;超过二级的有25天,占6.8%。县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7.0μg/m3、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9.8μ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30.1μg/m3、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20.8μg/m3、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0.8mg/m3、臭氧年平均浓度为134.6μg/m3,所监测项目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地表水水质分析:2020年度芦山县县域地表水出境断面(青衣江多营断面和玉溪河金鸡峡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县域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以II类水质为主,河段整体水质状况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达标率为100%。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2020年度县第一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县龙门水厂(中宝山铜盆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县三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Ⅱ类水质为主,整体水质状况为优,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2020年芦山县大川镇高飞水沟、大川镇皂角湾、太平镇桃子坪沟、宝盛乡中坝村山神头、龙门镇中宝山铜盆沟、龙门镇隆兴村胡家沟、双石镇西川紫云电站下游、双石镇狮子岗、飞仙关镇豆腐石、飞仙关镇新庄村白家沟、飞仙关镇凤凰村黑窑沟大瓦房、飞仙关房基坪、芦阳街道办火炬社区胡家沟八步石十三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及以上标准,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达标率为100%。

声环境质量分析:20 (略) 区域环境噪声50个监测点位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8dB(A),等级二级,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其中全县建成区内声环境质量状况“好”的占50%,“较好”的占34%, “一般”的占16%,无“较差”和“差”声环境质量点位。城市功能区声环境噪声等效声级为51.3dB(A),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均符合相应适用标准。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1.3dB(A),等级为一级,声环境质量状况“好”,各路段等效声级“好”的占100%。

二、高标准践 (略) 子,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是芦山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全县上下坚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灾区振兴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践 (略) 子,牢记总书记“继续发力,更好发展”的殷切嘱托,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重建目标, (略) 委“1485”总 (略) ,在坚决打赢重建“硬仗”的同时借势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欠账”,集中力量决战决胜重建脱贫“双攻坚”,推动县委“三个三”发展定位落地落实,积极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加快建设灾区绿色发展振兴示范县,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进步。特色产业彰显新优势。全县包覆纱总量规模达*锭,占中国西南地区1/3,“西南纺织在芦山”品牌初步打响;西南首个“绿色智慧纺纱园”初步建成,纺织产业跻身世界舞台。建成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和国内首个GMP连续化青黛生产基地、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亩;全国34个发酵类中药饮片准字号,芦山独占6个。建成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汉代风韵根雕艺术街,“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两大“IP”彰显魅力;获评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县,成功创建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猴山飞瀑景区开放运营;两届纺织产业发展大会、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环茶马古 (略) 自行车赛等大型节会赛事引爆旅游消费,2020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较2015年实现大幅增长。以纺织、中药材、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3+N”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绿而美、绿变金” (略) 。城乡面貌展现新气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略) 和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全域建成幸福美丽新村。汉姜古城、根雕艺术城等新建地标建筑融入县城肌理,一批文旅特色小镇成为城乡靓丽风景,体育公园、滨河绿廊、禾茂田园成为群众健身休闲好去处。新能源公交投运,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农村客运有效衔接,紧跟“碳中和、碳达峰”发展模式与理念。乡村振兴呈现新成效。建成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一批农业品牌,中药材、茶叶2个“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带”助农增收;新建高标准农田6100亩,总量达7.*亩;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8个,培育有机(绿色)农产品13个、省级家庭农场16个、 省级示范合作社18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6家。制定推广全国首个“六有十二项”农村厕所革命地方改造标准,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8%,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污水有效处理率达61.5%。

三、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完成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实施结构调整减排行动。“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能源、交通为重点推进结构减排,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依法推动高污染产能退出,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以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推进了“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继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等。 (略) 交通结构调整,积极 (略) 现代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公共交通建设工程。实施管理减排行动。芦山县更新完善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项目清单,并督促县 (略) 、芦山县永 (略) 、四川芦 (略) 、芦山县 (略) 和芦 (略) 等9家重点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一厂一策”方案和公示牌;开展综合整治89家“散乱污”企业,包括关停取缔类53户,整改提升类36户,完成率100%。全面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工作。芦山县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工业企业锅炉“煤改电”、“煤改气”工作,县城建成区全面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共淘汰燃煤(油、柴)锅炉9台,完成煤改气3台,煤改电3台。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双层罐改造任务。芦山县交通、龙门镇、大川春军、太平卫国义、沫东、中石油(芦山沫东、安达、汉碑、姜城)等9个加油站进行改造,全部安装了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按要求将原单层地埋罐改造为双层油罐。实施工程治理减排其他行动。“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实施空气质量持续稳定“一号工程”。贯彻落实《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18—2020年)》及《 (略)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制定并落实《芦山县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VOCs综合治理;开展了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管理工作; (略) 扬尘控制;机动车尾气及生活油烟治理;秸秆禁烧和文明祭祀等等工作。

四、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全面落实河长制。成立了芦山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职责以及县级河(湖)长名录,建立健全河长制相关制度,编制完成各条河流(水库、渠道)“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推进我县河湖保护和水环境持续改善。实施了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完成了县城一、三水厂、龙门水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 (略) 及标识标牌建设,完成了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调整划定,并通过省政府批复。开展水源地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力度,已累计整治河道排污口19个,养殖场119家(其中规模化以上24家,养殖专业户30家,养殖散户65家)。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共清理、界定“散乱污”企业89家,其中关闭淘汰53家,整改提升36家,搬迁入园1家,并根据每一个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企一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企业所在乡镇, (略) 格化监管职责,加强环保违规企业日常巡查监管,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依托第三方在线运维机构进行县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的运行和管理,日常强化值班值守,规范运行记录,确保污水处理后,一期达到国家一级B标,二期达到一级A标后排入芦山河;加 (略) 建设,推进芦山县产业集中区西 (略) 建设项目,新 (略) 15km,将产业集中区西 (略) 与县 (略) 接通,通过县污水处理厂统一集中处理;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芦山县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年产生污泥约430吨,脱水后,交环卫所,运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加强河道管理。“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全面实施河长制,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河长巡查制度和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等机制,对全县各乡镇河长制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导,现场查阅工作推进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有力推进了河长制的实施。全力推进砂石企业关闭淘汰工作,对采砂许可证到期的2家砂石企业全面实施强制断电,并完成了生产设备的拆除。强化巡查和处罚力度,对9起违法采砂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全面清除河道内违章建筑和生活垃圾。加强对江河水面及两侧河滩地的违章建筑和生活垃圾清理,对河道沿线卫生死角进行整治,以水电站、拦河水闸、水坝、涉河桥梁等为重点,全面清理水面漂浮物和白色垃圾。实施良好水体保护行动。“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加强湖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达标水质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水环境管理,保护青衣江重点生态功能水体。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对石化存贮销售企业和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等力度。

五、净土保卫战工作持续推进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十三五”期间芦山县相关部门按照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略) (州)农用地安全利用等目标任务和四川省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函》(川农函〔2020〕128号)文件要求,完成了省上下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十三五”期间芦山县相关部门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全面排查,应纳尽纳,最终收集上报17家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并已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确认工作。源头预防。“十三五”期间芦山县相关部门对涉重金属行业污染企业、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等进行了环境违法行为排查,未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在水稻、玉米、果树、茶叶、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上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构建“多规合一”管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建立芦山县统一规范的空间规划编制机制,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以主体功能区划为统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推动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积极探索符合芦山县实际情况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四规合一”,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质量底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发展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依法依规严格管控。

七、环境安全全力保障

“十三五”期间芦山县通过不断完善生态 (略) 络,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科学高效的检测体系,对县域大气、水、土壤、噪声等要素进行环境实时检测、定期检测、不定期检测。持续推进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向自然保护区、农村地区延伸;地表水监测点位实现重点流域全覆盖,满足评价和考核要求, (略) 生态环境局开展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点位逐渐延伸到全县各乡镇;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在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工矿企业及周边设置土壤环境风险监测点位以及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确保县域环境安全得到充足保障。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一、季节性空气污染及中心城区臭氧污染防控攻坚任务艰巨

随着芦山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源、移动源、城镇面源污染急剧增加,给芦山县空气环境污染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十三五”期间,芦山县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及应急响应。一是受夏季持续高温强辐射天气影响,四川盆地*续出现臭氧区域污染,芦山县臭氧浓度易超出优良指标范畴,目前臭氧防控还缺乏相对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改善效果不明显;二是受冬春季节污染天气影响,周边地区颗粒物入境造成芦山县颗粒物浓度急剧上升。

二、环境基础能力保障仍显不足

随着芦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然非常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尚需完善,尤其是农村地区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环境管理相对滞后,散户污水直排、垃圾散漏现象依然存在。需围绕群众最关心实际问题,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尽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

三、环境监管和风险管控能力依然薄弱

对照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要求,芦山县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监测站在职人员较少,专业技术水平受限,同时实验室条件简陋,仪器设备落后,环境监测工作存在死角和盲区;乡镇专(监)职环保机构还不完善,技术人员缺乏,与繁重的环境管理任务不相适应,导致环境监管难以做到全覆盖;环境执法队*人员不足、环保职能分散交叉等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的多样性、复杂性、紧迫性与芦山县财力不相匹配,财力保障难以全面、及时到位,进一步限制了环境监管能力的建设。

四、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挑战

芦山县自然资源本底优势明显,但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尚未建立芦山县特色生态价值转换模式,良好生态本底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西南纺织在芦山”、“绿色智慧纺纱园”、“中药饮片准字号”、“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生态气候康养县”等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走出了一条“绿而美、绿变金”的芦山县新 (略) 依旧艰难和漫长,新型绿色发展产业尚未形成主要经济支撑。


第三节 “十四五”机遇与挑战

一、生态文明国家方略引航定向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略) ,建设美丽中国。芦山县积极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芦山县“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念。

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牢固树立、深入践行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指导思想,将为芦山县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提供科学的方法,持续助力芦山县“十四五”期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三、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注入强劲动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作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支持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在西部地区打造若干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举措,赋予了四川省在国家开放战略格局中的枢纽重要地位。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 (略) 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提出了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实际,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重大部署。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在为“生态芦山、秀美新芦山”建设带来重大政策机遇的同时,也将对芦山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入强劲的动力。

四、成渝经济圈区域发展战 (略) 径

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略) 群发展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 (略) 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 (略) 群;2030年, (略) 群完成 (略) 群 (略) 群的历史性跨越。在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基础上,为深入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决策部署。芦山县作为西部区域之一,“十四五”时期,芦山县要紧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驶入“快车道”,将为芦山县加强县域中心城区功能, (略) 参与产业协作,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高效聚集提供战略契机,同时,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战略和指导,为芦山县“十四五”期间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略) 径。

五、深化改革与监管制度完善将释放法制红利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建设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基调,这些都为芦山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撑,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也将更加统一,为芦山县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公众环保意识日渐觉醒有利于生态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坚持走群策群力、群防群 (略) 线,开展常态化的环境教育、社会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日渐觉醒,生态文明观念意识逐步普及,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七、特色绿色产业彰显新优势新的机遇

芦山县创建的“西南纺织在芦山”品牌初步打响;西南首个“绿色智慧纺纱园”初步建成,纺织产业跻身世界舞台。建成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和国内首个GMP连续化青黛生产基地、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亩;全国34个发酵类中药饮片准字号,芦山独占6个。建成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汉代风韵根雕艺术街,“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两大“IP”彰显魅力;获评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县,成功创建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猴山飞瀑景区开放运营;两届纺织产业发展大会、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全国中老年人气排球公开赛、环茶马古 (略) 自行车赛等大型节会赛事引爆旅游消费。以纺织、中药材、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3+N”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为芦山县走出了一条“绿而美、绿变金” (略) 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重要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紧紧围绕“生态芦山”、“秀美新芦山”、“纺织新城·魅力芦山”的发展战略,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标和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稳气降碳强生态,保水固土防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芦山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引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促进作用,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技手段,精细管理、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提高环境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用法律武器治理污染,以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稳中求进、重点突破。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扎实有序推进,巩固提升已有工作成果,在“十四五”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带动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推进。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第三节 规划目标

到2025年,立足芦山独特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和区位条件,充分发挥中国天然氧吧、全省首个“生态气候康养县”、全域“四川生态气候标志”、全域幸福美丽新村等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康养和文旅产业,构建全域联动大康养旅游格局,打造面向成渝地区的重要气候旅游目的地。芦山县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建成成渝地区绿美生态高地、成渝地区高品质集避暑、康养、研学、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全域全时全龄“四季康养旅游”康养宜居地。2035年,芦山县全面建成系统稳定、功能强劲的生态系统,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绿色协调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广泛推行,全民生态自觉逐步提升,打造成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先行示范区,形成生态经济新高地。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中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态安全得到有效维护,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有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本满足公众需求,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芦山,擦亮芦山“生态气候康养县”名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稳中求升,水生态持续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季节性大气污染与臭氧治理工作协同推进,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助力“生态芦山”建设,奋力构建芦山生态新格局。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企业自治实现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表1 芦山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现状及规划值

指标

2020年

2025年

五年累计

指标属性

(一)环境治理

(1)细颗粒物(PM2.5) 年均浓度( μg/m3)

20.8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3.2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3)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比率(%)

0

基本消除

-

约束性

(4)国省考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100

-

约束性

(5)地表水质量劣V类水体比例(%)

0

0

-

约束性

(6)城市黑臭水体比例(%)

0

0

-

约束性

(7)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

-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8)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

50

75

-

预期性

(9)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100

100

-

预期性

(10)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略) 下达目标

(略)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1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约束性

(12)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约束性

(13)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约束性

(二)应对气候变化

(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略)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略)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略) 下达目标

-

预期性

(三)环境风险防控

(1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略) 下达目标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18)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略) 下达目标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四)生态保护

(19)生态质量指数(EQI )

90.5

-

-

预期性

(20)森林覆盖率(%)

76.8

-

-

约束性

(21)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约束性


第三章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第一节 坚持创新引领,“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

以“十四五”时期芦山县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定位:创建“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西南绿色智慧纺织基地、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成渝地区休闲度假清凉康养目的地。全县上下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深入实施追赶跨越、绿色崛起“1442”总体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县域经济新格局,全力做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 文旅兴县、城乡共荣”四篇文章,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传奇古姜城·魅力新芦山”。

一、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巩固和加强 (略) (略) 、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天府旅游名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等创建成果。对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编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从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加快建设,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质量、节能减排、排污许可证核发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防止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 (略) 建设,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二、着力推进建设西南绿色智慧纺织基地

加快布局设计、制衣、设备维修等上下游补链板块,着力破解短纤入园瓶颈,积极培育新型再生纤维、高性能纤维等新材料产业。 (略) 内县(区)开展补链项目合作,对外全面招大引强,借力成渝地区和全国各地资源,推动纺织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建设百亿级现代绿色智慧纺织产业集群。做大纺纱业,做强织布加工,拓展再生纤维产业链条,发展成衣加工突出现代绿色新型纺织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经纬·芦山绿色智慧纺纱园建设,支持湘邻纺织、嘉茂纺织、华美包纱等龙头企业数字化发展,打造一批智慧车间、智慧工厂,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现代绿色智慧纺织基地。

三、全力培育建设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

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储能装备产 (略) 场机遇,培育和发展碳基、硅基、锡基、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合金类以及纳米级锂电池负极新材料产业,打造高容量储能电池材料及防护材料产业洼地。坚持需求牵引和战略导向,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体系。按照“专精特新”建设现有新材料产业,推动形成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四、加快推进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积极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打造,以中药材种植、果茶种植、特色养殖、适时现代种业等产业发展为抓手,加快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装备业、积极发展烘干冷链物流业,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培育成渝地区休闲度假清凉康养目的地

充分利用芦山“中国天然氧吧”“四川生态气候康养县”“四川生态气候标志”等品牌效应,有序将全县天然“清凉”资源转化成“火热”的康养产业资本。围绕灵鹫山、龙门溶洞、围塔漏斗、大川河等清凉康养景区深度开发,打造“向森林去·往芦山行”清凉康养品牌,让“成渝打拼·芦山养生”成为一种休闲生活新时尚。把清凉康养产业培育成芦山最具品质、最富特色的优质业态。


第二节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以实施“产城一体”行动,构筑高质量绿色发展振兴现代版图为统揽性目标,优化县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突出地理空间差异、产业分布特征、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等协同推进,优化县域空间布局,构建“生态芦山”、“秀美新芦山”、“纺织新城·魅力芦山”县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推进以县城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 (略) 规划、建设、管理,推动人口、产业、功能“三聚焦”,促进县域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向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有序转移、集聚,实现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

一、优化“三区联动”县域发展格局

中心城区以芦阳街道为重点、思延镇为支撑,擦亮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特色名片,深度挖掘开发汉姜古城、灵鹫仙山等特色文旅资源,打造以现代绿色智慧纺织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支撑的产城一体核心引领区。北部山区以大川镇、太平镇、宝盛乡、双石镇为重点,深度盘活大川河景区、射箭坪云海、拐子沱景区、围塔漏斗等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以四季休闲康养旅游产业为主导,生态农业、林下种养、药旅融合等为支撑的生态优势转化发展示范区。南部坝区以龙门镇、思延镇、飞仙关镇、中心城区思延镇为重点,依托龙门古镇4A级景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川西药谷·禾茂田园等载体,打造以中药材种植加工、绿色食品加工、药旅融合为主导,规模农业、观光农业、数字农业等为支撑的药旅农旅深度融合样板区。支持各乡镇(街道)按照目标定位,突出特色化、差异化、互补性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实力。

二、打造 (略)

(略) 文化,盘活汉姜古城、根雕艺术城、历史文 (略) 文旅资源,做亮“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两大“IP”,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略) 经济,统筹城区绿地公园、滨河廊道、吾善康养等休闲养生资源,打造城区“1小时步行养生圈”;发挥川西药谷·禾茂田园、思延马蓝种植基地、龙门果蔬采摘园、龙门古镇4A级景区等毗邻城区优势,打造“0.5小时健康产业生态圈”,构建以健康为标识、三产融合、产城互 (略) 经济发展体系。统筹芦阳汉韵姜城、思延纺织新城“两城双修”, (略) 治理提升行动,加强县城区新城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 (略) 综合服务承载力,增强县城聚集功能、支撑功能、服务功能, (略) 吸引力和美誉度,打造古今交融、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 (略) 。

三、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推进以人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构建以县城区为引领、特色镇为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 (略) 功能分区, (略) 产业支撑。加快推进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逐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市政公用、安全防御等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镇辐射带动力。抢抓2025年四川将培育创建200个左右“省级百强中心镇”机遇,促进中心镇改革发展,推动有条件的乡镇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县域副中心。逐步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第三节 优化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坚持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坚持培育壮大新兴支柱性主导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双轮驱动”工业体系、“7+3”现代农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业体系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双轮驱动”现代工业体系

坚持提升存量与优化增量并重、挖掘培育与转型升级并举,构建百亿级现代绿色智慧纺织产业、百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中药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精制茶、绿色食品、生物制药、新型材料为支撑的“2+6”工业体系。聚焦打造纺织全产业链。发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包覆纱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规模有序扩张,推动质量大提升,建成百亿产值、万人就业、资源节约、管理智能、社会贡献突出的绿色纺织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顺应时代需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全力推动芦山建设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优化“集约+集聚”产业空间布局,打造技术研发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完善的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中药材精深加工业。构建集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包装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建设成渝地区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高端有机蔬菜加工,依托宝合农业、淮南堂食品、康丰源农业等企业,发展脱水、干制、冷藏、冷冻、腌制等高端有机蔬菜加工。深度发展精制茶加工业。发挥高山生态茶优势,大力发展精制茶加工。依托迅康药业、大彤农业等优势企业,突出布局绿茶、红茶、黑茶等有机茶饮。依托雪瑞安藏茶、锦鸿茶业,积极引入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开发茶多酚、茶色素、茶皂素、咖啡碱、多脂糖,推动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发展数字化中药饮片,推动中药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发展。培育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引入国内先进的配方颗粒生产技术,推进中药工业智能制造。依托生物优势企业,扩大血浆、血球蛋白粉等生产规模。依托农业企业,开展从香菇、茯苓、人参、黄芪、黄精等提取真菌多糖、药用植物多糖的功能、工艺、效能、安全性、合规性研究,研究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开拓国内外天然 (略) 场。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大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的开发、应用力度,推动纺织新材料向绿色健康、生态环保方向发展。积极布局新型纺织纤维材料,适度发展其他新型材料。

二、布局发展现代农业体系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果、药、茶、猪、鸡、鸭、鱼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三、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体系

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加快发展文体旅游、康养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四大优势服务业,积极培育特色餐饮、商业贸易、地产服务、科技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六大基础性和新兴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四节 探索区域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

一、温室 (略) 径

推动重点领域碳减排。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构建工业企业多元协同发展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建筑行业,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行绿色施工,积极稳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建材,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减少化石能源温室气体排放。落实节能减煤,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重点片区建设项目申请的前提条件,禁止新增高耗煤项目,逐步建立煤炭全过程管理和清洁利用体系,加强煤炭运输、存储、加工、燃烧、排放等各个环节的清洁管理,确保所有燃煤设施排放均达到排放标准。 (略) 生活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城乡建设低排放发展,统筹生态建设、污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融合理念全面融入城乡规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加强以温室气体低排放为特征的煤、气、电、热等能源供应设施、给排水设施、生活污水和垃 (略) 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建设低排放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注重建设集约高效的交通运输组织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优化客运组织管理,构建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和交通数据统计体系,进一步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排放处置。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持续降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倡导绿色低碳化生活方式。普及低碳消费理念,倡导低碳出行,鼓励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碳普惠机制,促进低碳消费、低碳出行等低碳生活行为;推行绿色消费,出台快递业、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执行标准,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争取到2025年,公众参与碳普惠机制人数比例达到30%。

二、温室气体控排模式

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启动碳峰值管理和碳中和发展研究,制定碳排放率先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达峰目标、路线图和实施方案,确保2030年实现碳达峰。开展低碳排放试点示范。建设低碳先锋县,率先在芦山县环境敏感区域选择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的区域,开展零碳排放示范; (略) 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碳交易、 (略) ,加快芦山县低碳生态创新园区建设。开展碳排放本地化影响和风险的排查。通过对芦山县内碳排放源进行全面排查,摸排查清芦山县内碳排大户,制定芦山县产业体系碳排清单,有序推进碳排放因子本地化;发改、经信、统计等部门研究提出本 (略) 和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全面开展区域内不同行业二氧化碳梯度达峰研究。制定产业体系节能减排措施。基于四川芦山经济开发区,大力构建绿色创新高效的产业生态圈,厚植山水田园生态本底,实施重点单位“百千万”行动,着力培育芦山县绿色低碳产业。

专栏1 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重点任务

1.芦山县污水处理 (略) 恢复重建(经开区程家坝项目)。本项目是为解决经开区园区内部的企业排污问题,其主要内容包 (略) 建设、检查井和提升泵、东西 (略) (略) 疏通,以及新建一座日处理量25吨/天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新 (略) 1740.40m,配套检查井30座;东西 (略) (略) 疏通;提升泵3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25吨/天)一座 (略) 840米; (略) 相关的辅助设施。

2.芦山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

3.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编制芦山县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4.芦山县龙门溶洞景区提升项目。按5A级景区标准,一期对龙门溶洞进行整体提升, (略) 、游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及绿化进行改造提升,依托洞内空间层次,通过光影场景塑造、3D等技术手段,打造具有互动主题体验的沉浸式研学游览景观节点,开发地质课程、新建龙门溶洞标识标牌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充分开发溶洞地下暗河、乌木展示、石钟乳集群等未开发景观节点。二期提升龙门、围塔景区基础设施,完 (略) 等配套设施,争创5A级旅游景区。

5.“禾茂田园· (略) ”项目。新建禾茂 (略) 等小型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村落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基础设施;新建村域农旅文融合发展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

6.芦山县特色农业种养体验农旅融合项目。在玉溪河建设河道漂流项目、开发37军部旧址等红色旅游基地、龙门场镇建设特色体验式田园农旅融合项目。

7.古城红军村旅游项目。对红三十军军部进行布展,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对周边闲置房屋进行红色名人打造,辅以青龙场大捷、太平场、宝盛场、大川场战斗进行布展。

8.川藏首关·大美飞仙项目。依托“ (略) ”建设, (略) 修停车场、休闲亭、生态旅游厕所、360° (略) 、芦山县飞仙关地标,打造茶马古道·川藏第一关交通生态博物馆,植入山顶休闲、品茗、喝咖啡等业态,融入灾后重建精神长廊、两路、蜀道文化( (略) 、国道318)、茶马文化、汉文化、根雕文化、芦山“十大故事”、飞仙关传说、第一桥红色文化、二郎神传说。

9.大川猴山飞瀑旅游项目。建设景区范围内游客服务中心,水上运动休闲带、森林户外运动区、猕猴观赏区、 (略) 休闲区、茶园康养区等景点及相关配套设施。

10.芦山县思延镇马蓝、青黛种植基地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种植基地观景台、休闲区、种植、制作体验区、茶园康养区等景点及相关配套设施。

11.芦山县双石镇双河村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打造六台山、金龟山、张沟大洞等景点。

12.根雕文化产业园工艺美术博物馆建设项目。装修布展博物馆展厅、纪念品交易区、学术报告厅等约6700平方米及相关设施设备等配套设施。

13.芦山县双石镇千亩马蓝种养循环项目。在双石镇双河村、石凤村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马蓝、套种山桐子、打造农旅融合发展。


第四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新芦山
第一节 厚植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强化生态安全格局

一、严守生态红线,强化空间分区管控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加强生态管理,保障生态基底,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高生态敏感区,划定生态红线。配合开展生态补偿活动。细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建立生态 (略) ,强化生态状况监测。

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厚植绿色发展本底。保持全县空气、水环境质量和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大川)北入口社区。深入推行河湖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青衣江、玉溪河、西川河、飞仙关水库等重点河流湖泊的生态保护治理,持续让水青岸绿、候鸟集聚成为靓丽风景。推行林长制。加强天然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建设,建优省级自然教育基地。持续开展绿化美化工作, (略) 绿地布局,争创 (略) 。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服务保障力度,共筑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屏障。


第二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

健全动物监控体系,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加强灵鹫山-大雪峰省级风景区、四川西岭国家森林公园(芦山片区)等原始森林保护,为野生动物雉鹑、四川鹧鸪、扭角羚、大卫两栖*和植物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良好栖息地,在野生植物生长聚集区制定标识,防止周边居民砍伐,增强对熊猫、雪兔、猕猴、黑熊、大鲵、血雉等动物的繁殖和香果树、润楠、楠木、峨眉含笑等植物生长现状了解度。严格监管引进物种,开展外来有害物种入侵调查,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稳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制定监测方案,开展濒危水生生物和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监 (略) 建设。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固定样地、样线布设和调查;建立野外监测 (略) ,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调度,充分利用野外收集的数据,以满足管理及科研工作的需要。


第三节 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

一、加强良好水体保护,推进流域水体健康管理

保持县域地表水水质良好。对县域内流域、河道等进行清淤疏浚,对河源地区加大水源涵养林加强保护,强化河道生态功能,保持芦山县县域地表水出境断面(青衣江多营断面和玉溪河金鸡峡断面)水质保持在以II类水质为主。建立芦山县本地可视化河湖健康管理档案。全面开展芦山县本地化河湖健康状况调查、水体健康等级评估;结合地理化信息系统,构建河湖健康管理档案,提升河湖健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河湖岸线保有率。明确水域岸线,实施生态护岸,加强对在河道上设障阻碍行洪、擅自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等以及其他侵占河道湖泊、非法采砂、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鱼塘,或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突出问题的监督排查。

二、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芦山县县城及13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明确保护区范围,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源保护区的污染,严禁新建各类污染源。制定管理办法和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水质监测,完善水源地保护的各种软硬件设施,控制区域内污染物排放,保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确保饮用水安全。 (略) 进行升级替换。对不符合标准要求且陈旧老化 (略) 进行升级换代,高标准,严格要求对蓄水池进行管理,避免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三、实施城乡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

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重点实施芦山县乡镇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稳定运行。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落实《芦山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规划方案》,按照整县推进的原则,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或方案。

四、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削减工程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规范禁养区划定,坚持种养结合,养殖场的养殖规模要与周边可供消纳的土地量相匹配,并具备完善的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 (略) 、县颁布实施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落实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内容,切实保护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和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作物病虫预报精准化减量、推进病虫防控绿色化减量、推进病虫统防统治专业化减量、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减量。

五、工业污水污染防治全面发力

严控重点排污企业氮磷排放总量,推动流域水质改善。依托排污许可证核发执行,依次调查县域内重点行业企业信息,督促重点行业企业建立氮磷排放管理台账,摸清行业排放底数。实施园区工业废水达标整治。落实责任,督促指导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化使用和正常稳定运行并达标排放。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提标改造。严格执行《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督促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减少重点行业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导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收利用。

六、实施河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快入河排污口整治。规范排污口管理并制定和落实相关管理措施,组织开展县域水体沿岸排污口排查,加大排污口的整治力度,防止污水直排。加强河道岸线保护。严格查处违法占用或滥用河道、违法采砂及乱堆乱弃、损坏水工程和水域岸线的行为。加强沿河森林保护,打造流域基干防护林带和林水相依风光带,建设长江上游重点流域生态廊道。深入推行河湖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玉溪河、西川河、飞仙关水库等重点河流湖泊生态保护治理,持续让水青岸绿、候鸟聚集成为靓丽风景。

第四节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


一、中心城区臭氧污染防控

实施源头替代。重点对化工、工业涂装(含汽修喷涂)、机械加工、包装印刷、制鞋、木材加工等重点行业实施源头替代。继续大力推进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水性、紫外光固化等低挥发性涂料替代比例、水性胶粘剂替代比例;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高固体分、粉末涂料替代比例;钢结构制造行业高固体分涂料替代比例;包装印刷企业低VOCs含量绿色原辅材料替代比例等;其他重点行业企业积极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削减重点源VOCs排放。对VOCs年排放量大的企业应纳入重点企业名单开展综合整治,制定“一厂一策”,提升企业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加大无组织排放管控力度。加强涉VOCs园区和企业集群整治。完成工业园区涉VOC企业的清单编制,并制定“一园一策”。组织对园区投产企业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实施企业集中整治,结合实际统一整治标准,明确整改时限,改造提升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淘汰退出一批,对整改达标无望的企业依法关停取缔。加强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整治。强化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整治,开展油气回收治理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检查;对发现问题率高、整改不积极的企业开展公开曝光和约谈,推动一批设施老化、治理效果不佳的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等更新治理设施,提升油气回收治理效率;加强重点源NOx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格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开展入企监测和检查,对符合技改政策支持的企业,指导企业开展技改提升。

二、加强颗粒物及扬尘管控

提升冬春季节扬尘精准治理和管控能力。科学增配机械化作业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覆盖面;规范清扫保洁作业程序,综合使用冲、刷、吸、扫等作业方 (略) 清扫保洁质量;加强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绿化带、花坛等地段保洁工作,扩大清扫保洁作业覆盖面。 (略) 扬尘精准治理和管控能力。进一步对芦山县域相关干道进行升级改造,降低扬尘污染。加强秸秆禁烧巡查。积极做好秸秆禁烧的宣传,加大秸秆禁烧巡查的力度,对有可能出现焚烧的隐患地块实施重点管理;发现一起就要处理一起,形成高压态势,对典型案例要及时曝光,起到震慑和教育作用,确保禁烧工作取得实效。

三、大气监测能力建设

挥发性有 (略)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建设 (略) 有助于芦山县强化环境质量以及冬春季节的污染源排放VOCs监测工作,提高环保执法监测能力,督促企业达标排放,提升全县环境质量。

四、深化工业污染治理

加大推进重点污染企业总量减排力度。坚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管控要求,突出抓好芦山县县域内重点工业企业改造工程建设,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控制以四川芦山经济开发区VOCS,NOХ等污染物;推行规划区内能源结构以天然气、电为主,禁止采用燃煤、重油等高污染燃料。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行业规范,严把产业准入关。加快“散乱污”企业整治。进一步通过“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建立发现一起整治一起的长效机制,强化“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对排查出的“散乱污”企业,建立企业名单动态管理系统,结合实际制定整治方案并整改。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全面实行工业污染源清单制管理,对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对问题严重、经整治仍无法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关闭;公布未达标工业污染源名单,对重大问题实施挂牌督办,跟踪整改销号;落实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对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或未按证排污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涉VOCs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加强源头控制;提高涉及VOCs排放行业环保准入门槛,新建涉及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入驻园区,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

五、优化能源结构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科学有序推进水电、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加速推进小锅炉整治和升级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燃煤锅炉实施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 (略) 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六、改善交通运输结构

(略) 交通管理。 (略) 功能和布局规划, (略) 网结构;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建立 (略) ;加快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推进绿色货物运输。 (略) 网建设,推动国省道城镇过境段、城市出入口改造;加强管控措施,限制非新能源货物运输车辆在中心城区通行;发展绿色货运,优化货运结构。加快淘汰老旧车辆。落实四川省运营柴油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加大监管力度,严禁排放不达标车辆跨区域转移;鼓励、引导老旧车等高排放车辆提前报废更新。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交、景区、物流、环卫等领域逐步使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互联互通的共享 (略) 络。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积极争取省、市支持;采用遥感监测、便携式设备等技术手段,加大柴油货车尾气排放监督抽测,重点对货运通道、交通干线、城市建筑工地 (略) 的柴油货车进行抽测;依法查处超标 (略) 行驶违法行为,并追溯相关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违法行为。


第五节 加强安全利用,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开展重点行业持续性隐患排查。持续性对芦山县合丰 (略) 、 (略) 生活垃圾处理厂等企业和重点区域开展综合性的污染隐患排查,对排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隐患形成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建设土壤环境 (略) 络。按照全省统一规划,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工业园区、重点工矿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周边等为重点关注风险区域,建成完善的土壤环境 (略) 络。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整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实现信息上传和共享,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耕地。优先保障基本农田,确保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着力推进安全利用。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区域要按照国家的技术指南,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种植。


第七节 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提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水平

分期分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排查工作,规范养殖场(户),强化畜禽粪污管理,严防严控畜禽污染。

二、完善环保基础设备,强力解决农村污水问题

分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根据芦山县农户人口分布情况,对村镇聚居区、农户分散居住区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分区污水收集处理。推行黑灰分离的农村污水分类治理。将厕所、粪污冲洗的高浓度污水-黑水,采取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等,通过堆肥、三格化粪池、净化沼气池等将黑水转为农用。创新污水治理资金来源途径。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力度;积极申报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严防秸秆焚烧污染大气,提高农村废弃物利用率

拓宽秸秆利用途径,提高资源化利用比重。结合秸秆产地和产量,合理选择秸秆利用方式,提高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建立健全秸秆收运体系,助推秸秆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购买农作物收获机械时,配备秸秆粉碎还田设备;培养秸秆经纪人,打理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供应服务,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强化督查巡查,消除秸秆禁烧的“盲区”和“死角”。强化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联防联控,落实责任,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开展秸秆禁烧督查巡查工作; (略) 格员巡护机制, (略) 格化管理,杜绝秸秆田间或就近焚烧现象发生;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开展秸秆禁烧宣传,营造浓厚的秸秆禁烧氛围,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实效。

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村落提升改造行动。在全县范围内,以行政村为单位,实施乡村振兴,整体推进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建设。强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广泛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建设,增加收集点和收运车辆,推动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和提标升级,确保收储运系统运行正常。扩大美丽乡村示范,分类打造示范精品。结合全县乡村产业发展和三条产业环线的布局,选择一批产业兴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村落,建设芦山县“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全县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建设工作做好示范作用。

专栏2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新芦山重点任务

1.大川镇和平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调整划定大川镇和平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洪灾损毁 (略) 和标识标牌进行修复;

2.芦山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针对农村相对集中聚居区的农户,采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或人工湿地、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工艺或其他因地制宜灵活方式进行污水治理。

3.芦山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在芦山县龙门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集中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1座,配 (略) ;在芦山县飞仙关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芦山县飞仙关镇新庄村白家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 (略) 边建设净流系统,包括防撞栏、导流槽、事故应急池;在芦山县龙门水厂取水口、芦山县一水厂大岩腔取水口、思延镇房基坪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芦山县三水厂羊圈门取水口各建设1座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购置应急物资。

4.芦山县龙门镇岳溪沟防洪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长2.166km。

5.芦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已建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升级和改造,提升水质,达到安全饮水的目标。

6.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组织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7.龙门镇隆兴村秀美渔村河湖综合治理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对隆兴村秀美渔村进行河湖综合治理,开展河道疏浚和堤防建设2km。

8.四川省玉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芦山县片区)。对玉溪河灌区芦山县片区的芦右分干渠和沫东堰明渠进行渠道整治提升改造,共整治提升改造渠道及渠系建筑物101处,其中渠道39处。


第五章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提升

以改革创新为内生动力,构建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强化环境保护监管,加强生态环保铁军队*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芦山县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节建立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


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芦山县各级党委和政府承担环境治理具体责任,统筹做好监管执法、市场规范、资金安排、宣传教育等工作。细化相关考核指标,提高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的权重,督促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按计划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创新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全面提高党政班子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强化企业环保治理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推动排污企业实行自我申报、自我治理、自我管理、自我监测、自我公开、自我承诺,落实国家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办法。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持续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强化企业环保自律,指导企业建立环保内控制度,推动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并确保正常运行。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与监督机制,将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与银行、证券、投资等部门联动,通过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调动企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倒逼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压紧压实环保督察工作责任,以正向激励为主、反向惩戒为辅,积极引导各部门、镇(街道)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对生态环境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针对群众来信反复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及时整改到位。对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环境质量恶化、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主要党政领导进行约谈,督促落实整改任务措施。

强化社会共建与公众参与。落实生态环境领域政务信息公开,提高群众生态环境工作知晓度与参与度。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 (略) 渠道,鼓励公众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略) 及时掌握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映投诉。强化面向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鼓励社会组织在文化宣教、公众参与、调研实践等方面开展公益活动。


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 (略) 络

进一步完善空气 (略) 络。推进芦山县城区及重点乡镇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进一步健全空气环境质量 (略) 络,强化重点污染源单位的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 (略) 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地表水 (略) 络,实现重点流域监测全覆盖;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的全覆盖,并视情况建设水源地的自动预警监测站,强化水质监测管理;定时监测重点区域地下水水质,有效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噪声监测工作。完善优化背景点和基础点布局,网格化覆盖全县全部土地类型和土壤类型,重点关注芦山县合丰 (略) 、 (略) 生活垃圾处理厂等敏感地区和疑似污染地区,建立芦山县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科学设置噪声监测点位,逐步建立噪声 (略) 络,按时发布声环境质量状况。依托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数智噪声”管理系统。

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机制。在重要生态区借助区块链、大数据、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建设遥感监测体系、完善远程视频监测和地面监测站点,探索构建“天空地一体化” (略) 络,力争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区、重要保护地每年一次监测全覆盖。

加快环境执法的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垂直管理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细化生态环境执法责任清单,明晰监测执法机构职责定位。配备无人机、摄像机、录音等设备,以排污许可证为监管依据,严格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建立环境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和“ (略) +”问题举报机制,推动建立多元共治的环境监管执法模式。

深化简政放权,助力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做好环评管理的服务工作,严格依法依规开展环评审批,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 (略) “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落实环评及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结合环评改革要求,通过承诺制报批、靠前服务,推行环评预审等措施提高审批效率,并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措施强化环评审批服务落地落实;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体系。全 (略) “三线一单”成果,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并结合区域特征污染物排放,建立本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对水体污染物,持续减少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水污染物排放,完善工业园区的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监管体系。强化危险化学品、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大气污染物的监管,持续推进扬尘防治和温室气体监控。对土壤污染物,强化农用地农药减量工作,开展园区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监管。探索实行动态调整的污染物排放管控机制。基于区域环境承载力制定考核指标的排放总量,定期核实排污现状统筹调整排污量,科学推进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减少。

完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开展全县自然资源调查,完善确权登记办法和规则,重点推进大熊猫公园等重要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芦山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清单,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及产权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机制,严格惩罚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队*建设

加强芦山生态环保铁军建设。着眼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环境治理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坚持理论培训与现场执法教学相结合,完善干部业务培训计划,探索提升干部学历办法,加强干部系统内外多岗位交流锻炼, (略) 所、高校的合作,组建环保领域产学研新团队和环境治理智库。

(略) 场化第三方管理体系。 (略) 场化多元投融资体系,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出台第三方环保机构服务规范,规范环评、环境监测 (略) 场秩序,积极推行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第三方管理机制,实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托管、环保管家、环境顾问等新模式、新业态。建立健全环境服务从业机构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固废、污水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

(略) 群协同治理机制。 (略) 间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机制,推 (略) 生态环境政策统一,实施信用评价结果互认、失信企业联合惩戒、监测管理数据共享机制,助推雅安域内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统筹协调机制。

第四节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建立本地化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环境监测等信息,建立芦山县环境风险筛查库,开展水、大气、土壤、生态、地下水、饮用水源、固体废物、辐射等环境风险水平排查。制定风险分级分类明确、点面结合的区域风险地图及风险源清单,以明确重点治理对象为目标,制定以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风险行业清单、风险敏感区域清单为基础的“一图一清单”风险管理档案。

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区域联动应急管理体制。构建“各级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省级经开区-重点企业-风险单元”以及“饮用水源地-取供水单位”三个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强化提升环境风险应急水平。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完善应急资源储备,包括配备应急监测设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重点完善工业园区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协同推进区域重 (略) 建设,压实环境 (略) 络职责。

加强环境风险信息公开,建立风险沟通机制。环境主管部门与其他协作部门应当遵循全面、客观、便民的原则,及时公开风险评估结果、风险调查结果、风险监测信息、重要安全事故处置信息等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风险信息;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积极在信息公开制度上保持步伐一致,减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流于形式化的情况,丰富环境公开信息的种类同时将环境信息内容具体化,特别是一些公众特别关心的排污关键数据等。

专栏3 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提升重点项目

1.芦山县微型空气站建设项目。建设空气微站和小型标准站。

2.芦山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拟对全县急需进行治理的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3.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2025年底前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第六章 重点项目

本次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项目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4个大类,共计20个项目。总投资约为*.*元。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信息详见下表:

芦山县“十四五”重点工程类型及投资表

工程类别

项目类别

项目数量

项目投资(万元)

大气污染防治

监管能力建设

1

130.00

合计

1

130.00

土壤污染防治

空间规划

1

640.00

合计

1

640.00

水污染防治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2

*.00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2

3250.00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2

*.00

合计

6

*.00

自然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与修复

5

5700.00

生态产品打造

1

1800.00

环境生态工程打造

6

*.00

合计

12

*.00

总计

20

*.00

第七章落实保障措施,推进规划有效落地实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芦山县“十四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由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芦山县党委、政府以及各街道办等各级管理部门是规划实施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承担者;生态环境局对规划实施行使监督检查和进行各种组织、沟通、协调和服务;各种企事业单位是规划的具体执行者。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做好相关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生态环保人才战略,提升人才质量,深化改革创新,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能吃苦、能奉献的芦山县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


第二节 制度保障

完善规划实施相关制度体系建设。根据实际制定芦山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近期和远期的阶段工作计划,详细部署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把每项指标和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优先立项,优先保证用地,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建立异地环境补偿制度。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依法征收和管理,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方向发展。。建立高效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强化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依法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现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要求、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并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第三节 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把“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按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保证逐年有所增长。。 (略) 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进行设备融资、发行企 (略) 融资,允许经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的企业以特许经营权、林地、矿山使用权等作抵押进行贷款,同时积极鼓励外商参与有关项目的合资合作,积极争取中央、四川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相关财政专项资金,例如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等相关专项资金。


第四节 技术保障

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产业项目和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适用技术,予以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强生态环境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定期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检测评估报告。。大力支持芦山县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开发和研制,鼓励绿色食品、绿色工业产品的开发生产,发展技术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产业和产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的示范,加速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附表

芦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点

建设年限

建设内容

投资

概算/万元

责任单位

1

大川镇和平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

新建/扩建

大川镇

2022

1.调整划定大川镇和平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对洪灾损毁 (略) 和标识标牌进行修复。

40.00

(略) 芦山生态环境局

2

芦山县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新建

芦山县

2022-2025

实施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工程,建雨污分离设施*m;集粪池*m3;沼气集中供气工程*m3;田 (略) *m,田间提灌工程20处;购置病虫害自动测报系统40套;粪污转运车辆20辆;生物农药推广9000亩,购买畜禽养殖粪污收集转运、测土配方施肥、农膜及农药包装回收等服务。

*.00

农业农村局

3

芦山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

新建

龙门镇、飞仙关镇、芦阳街道

2020-2024

1.在芦山县龙门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集中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1座,配 (略) ;

2.在芦山县飞仙关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芦山县飞仙关镇新庄村白家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 (略) 边建设净流系统,包括防撞栏、导流槽、事故应急池;

1.在芦山县龙门水厂取水口、芦山县一水厂大岩腔取水口、思延镇房基坪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芦山县三水厂羊圈门取水口各建设1座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2.购置应急物资。

2750.00

(略) 芦山生态环境局

4

芦山县微型空气站建设项目

新建

飞仙关镇、思延镇、芦阳街道

2020-2025

空气微站和小型标准站。

130.00

(略) 芦山生态环境局

5

芦山县污水处理 (略) 恢复重建(经开区程家坝项目)

新建

经开区东区、飞仙片区

2022-2023

本项目是为解决经开区园区内部的企业排污问题,其主要内容包 (略) 建设、检查井和提升泵、东西 (略) (略) 疏通,以及新建一座日处理量25吨/天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新 (略) 1740.40m,配套检查井30座;东西 (略) (略) 疏通;提升泵3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25吨/天)一座 (略) 840米; (略) 相关的辅助设施。

400.00

经开区

6

芦山县龙门镇岳溪河防洪治理工程

新建

龙门镇

2022-2023

综合治理河长2.166km。

2000.00

水利局

7

芦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

新建

思延镇

2022-2023

对已建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升级和改造,提升水质,达到安全饮水的目标。

*.00

水利局

8

芦山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新建

芦山县

2022-2023

新建高标准农田6000亩,包括高效节水灌溉800亩。

1800.00

农业农村局

9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新建

芦山县

2021-2023

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编制芦山县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640.00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0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新建

芦山县

2021-2023

组织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200.00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1

芦山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新建

芦山县

2022-2023

拟对全县急需进行治理的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3000.00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2

芦山县龙门溶洞景区提升项目

改扩建

龙门镇

2022-2025

一期对龙门溶洞进行整体提升,综合提升洞外接待能力,依托洞内空间层次,打造具有互动主题体验的沉浸式研学游览景观节点,开发地质课程、新建龙门溶洞标识标牌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充分开发溶洞未开发景观节点。二期提升龙门、围塔景区基础设施,完 (略) 等配套设施,争创5A级旅游景区。

6000.00

文体旅局

13

“禾茂田园· (略) ”项目

改扩建

飞仙关镇

2022-2025

新建禾茂 (略) 等小型公共服务设施和村域农旅文融合发展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新建禾茂新村干坝 (略) ,改造村 (略) ,配套亮化、绿化、防护栏等。新建禾茂新村游乐场配置游乐设施。新建民宿精品区、儿童乐园、亲子动物园等。

5000.00

飞仙关镇

14

古城红军村旅游项目

新建/改扩建

龙门镇

2020-2023

对红三十军军部进行布展,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对周边闲置房屋进行红色名人打造,辅以青龙场大捷、太平场、宝盛场、大川场战斗进行布展;对外围和龙马广场进行氛围打造,建党旗雕塑、宣誓墙等,后期打造为各级党员干部开展党组织活动的热门场所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1700.00

文体旅局

15

飞仙至龙门旅游节点提升项目

新建

飞仙关镇

2022-2025

新建狮子山地理标识、 (略) ,青羌水寨生态停车场等,修复提升飞仙关4A级旅游景区绿化、道路等,推动飞仙关景区与飞仙关南北场镇深度融合发展。对龙门游客接待中心、震中广场等进行改造。

8500.00

文体旅局(飞仙关镇)

16

芦山县思延镇马蓝、青黛种植基地文旅融合项目

改扩建

芦山县思延镇

2021-2025

建设种植基地观景台、休闲区、种植、制作体验区、茶园康养区、粮经复合园等景点及相关配套设施。

8000.00

文体旅局、思延镇人民政府

17

芦山县双石镇千亩马蓝种养循环项目

新建

双石镇

2022

在双石镇双河村、石凤村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马蓝、套种山桐子、打造农旅融合发展

200.00

文体旅局

18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

新建

芦山县

2021-2025

2025年底前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100.00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芦山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统计局

19

龙门镇隆兴村秀美渔村河湖综合治理项目

新建

龙门镇

2021-2022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对隆兴村秀美渔村进行河湖综合治理,开展河道疏浚和堤防建设2km。

1500.00

水利局

20

四川省玉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芦山县片区)

新建

玉溪河

2022-2023

对玉溪河灌区芦山县片区的芦右分干渠和沫东堰明渠进行渠道整治提升改造,共整治提升改造渠道及渠系建筑物101处,其中渠道39处,渠系建筑物62处。

1750.00

水利局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