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兴寿镇国土空间规划及集中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1年-2035年)公示
昌平区兴寿镇国土空间规划及集中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1年-2035年)公示
一、编制背景:
为深入落实《 (略) 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昌平区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相关要求,坚持生态立镇根本方向,全面落实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坚持走绿 (略) ,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品质,强化兴寿镇特色,展现文化魅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特编制《昌平区兴寿镇国土空间规划及集中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1年—2035年)》。
二、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兴寿镇行政辖区,总面积约74.76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目标定位:
规划目标:坚持绿色创新发展,以生态涵养为核心,发挥美丽山水资源优势,彰显兴寿独特人文魅力,聚焦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功能,将兴寿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引领、文旅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田园城镇。
规划定位:深化落实昌平分区规划对于兴寿镇的功能定位,发挥美丽山水资源优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文创产业,将兴寿镇打造成为昌平区东部重要的生态示范基地、旅游休闲新区,舒适宜居的田园城镇,特色文创小镇,实现城乡共荣、环境品质卓越、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四、发展规模:
严格按照昌平分区规划落实规模管控,规划全镇常住人口约3.*人,到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67平方公里以内,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381.*平方米以内。
五、生态空间结构:
构建“一区、两横、两纵、五片、多斑块”的生态空间结构,“一区”指北部山区;“两横”指沿京密引水渠的生态廊道和南部的林地廊道;“两纵”指牛蹄岭沟-沙沟河水系廊道和桃峪沟-秦屯河水系廊道;“五片”指南部5片平原农田区;“多斑块”指承担生态涵养功能的多个生态斑块。
六、全域空间结构:
构建“两区两带两轴、两核多节点”的全域空间结构,“两区”指以京密引水渠分为北部山林涵养区、南部现代农业休闲区;“两带” (略) 沿线草莓产业为主的田园休闲带和以京密引水渠以北的浅山、桃峪口水库等为主的生态旅游带;“两轴” (略) 为主的产业发展轴 (略) 为主的乡村旅游轴;“两核”指以镇区和文创园区为核心的镇中心区和以上下苑为核心的艺术集聚区;“多节点”指依托村庄特色形成的多个重要空间节点。
七、全域民生保障:
围绕“七有五性”,补足设施短板,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合理布局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到2035年,基础教育设施千人用地面积达到3984平方米,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张,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9.5张,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45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7平方米。
八、城乡产业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注重产业链延伸,持续疏解不符合生态涵养区要求的功能,推动全镇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承载农业科技创新功能,加快旅游休闲业提质升级,主动承接文创产业优质资源,促进文创产业高品质发展,打造全域高质量发展格局。
九、集建区控规:
功能定位: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宜居宜业的田园镇区。
空间结构:构建“一轴三带、一核两区”的空间结构,“一轴”指以镇政府、公园、住区、产业园串联形成城镇发展轴;“三带” (略) 、 (略) 、 (略) 和沙沟河沿岸形成的城镇休闲带、城镇景观带、滨河景观带;“一核”指以镇政府为主及其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的公共服务设施核;“两区”指围绕不同的片区主导功能,形成生活服务片区和产业园区。
景观风貌:以 (略) 为景观廊道,构建井字形景观骨架,串联镇中三处景观节点和各片区,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的镇区形象。
地名规划:为方便居民出行,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地名规划编制标准》等有关规定,按照“尊重历史、照顾区兴寿镇国土空间规划及集中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1年-2035年)一张图.pdf
一、编制背景:
为深入落实《 (略) 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昌平区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相关要求,坚持生态立镇根本方向,全面落实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坚持走绿 (略) ,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品质,强化兴寿镇特色,展现文化魅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特编制《昌平区兴寿镇国土空间规划及集中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1年—2035年)》。
二、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兴寿镇行政辖区,总面积约74.76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目标定位:
规划目标:坚持绿色创新发展,以生态涵养为核心,发挥美丽山水资源优势,彰显兴寿独特人文魅力,聚焦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功能,将兴寿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引领、文旅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田园城镇。
规划定位:深化落实昌平分区规划对于兴寿镇的功能定位,发挥美丽山水资源优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文创产业,将兴寿镇打造成为昌平区东部重要的生态示范基地、旅游休闲新区,舒适宜居的田园城镇,特色文创小镇,实现城乡共荣、环境品质卓越、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四、发展规模:
严格按照昌平分区规划落实规模管控,规划全镇常住人口约3.*人,到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67平方公里以内,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381.*平方米以内。
五、生态空间结构:
构建“一区、两横、两纵、五片、多斑块”的生态空间结构,“一区”指北部山区;“两横”指沿京密引水渠的生态廊道和南部的林地廊道;“两纵”指牛蹄岭沟-沙沟河水系廊道和桃峪沟-秦屯河水系廊道;“五片”指南部5片平原农田区;“多斑块”指承担生态涵养功能的多个生态斑块。
六、全域空间结构:
构建“两区两带两轴、两核多节点”的全域空间结构,“两区”指以京密引水渠分为北部山林涵养区、南部现代农业休闲区;“两带” (略) 沿线草莓产业为主的田园休闲带和以京密引水渠以北的浅山、桃峪口水库等为主的生态旅游带;“两轴” (略) 为主的产业发展轴 (略) 为主的乡村旅游轴;“两核”指以镇区和文创园区为核心的镇中心区和以上下苑为核心的艺术集聚区;“多节点”指依托村庄特色形成的多个重要空间节点。
七、全域民生保障:
围绕“七有五性”,补足设施短板,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合理布局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到2035年,基础教育设施千人用地面积达到3984平方米,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张,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9.5张,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45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7平方米。
八、城乡产业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注重产业链延伸,持续疏解不符合生态涵养区要求的功能,推动全镇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承载农业科技创新功能,加快旅游休闲业提质升级,主动承接文创产业优质资源,促进文创产业高品质发展,打造全域高质量发展格局。
九、集建区控规:
功能定位: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宜居宜业的田园镇区。
空间结构:构建“一轴三带、一核两区”的空间结构,“一轴”指以镇政府、公园、住区、产业园串联形成城镇发展轴;“三带” (略) 、 (略) 、 (略) 和沙沟河沿岸形成的城镇休闲带、城镇景观带、滨河景观带;“一核”指以镇政府为主及其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的公共服务设施核;“两区”指围绕不同的片区主导功能,形成生活服务片区和产业园区。
景观风貌:以 (略) 为景观廊道,构建井字形景观骨架,串联镇中三处景观节点和各片区,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的镇区形象。
地名规划:为方便居民出行,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地名规划编制标准》等有关规定,按照“尊重历史、照顾区兴寿镇国土空间规划及集中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1年-2035年)一张图.pdf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